CN106139898B - 再生、吸收与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亚硝酸烷基酯与co和n2o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再生、吸收与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亚硝酸烷基酯与co和n2o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9898B
CN106139898B CN201510175568.1A CN201510175568A CN106139898B CN 106139898 B CN106139898 B CN 106139898B CN 201510175568 A CN201510175568 A CN 201510175568A CN 106139898 B CN106139898 B CN 106139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dmixture
alkyl nitrite
high temperature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755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9898A (zh
Inventor
肖招金
单文波
李世虎
周伟
毛宇杰
余海清
魏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gh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East China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ast China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High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st China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High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ast China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755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3989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39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9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9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9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再生、吸收以及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亚硝酸烷基酯以及CO和N2O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排空之前使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依次经历如下工艺步骤:a)在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中再生吸收;b)在高温燃烧炉中高温燃烧;c)在催化还原反应器中催化还原;以及d)在燃烧装置中燃烧。本发明还涉及包括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高温燃烧炉、催化还原反应器和燃烧装置的系统。本发明方法简单可靠,既能回收利用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和亚硝酸烷基酯,降低运行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又能脱除其中的CO和N2O,防止污染大气,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再生、吸收与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亚 硝酸烷基酯与CO和N2O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吸收以及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 的NO、亚硝酸烷基酯以及CO和N2O的方法,用于再生、吸收以及脱除 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亚硝酸烷基酯以及CO和N2O 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由煤制备乙二醇的工业化生产装置越来越多,由煤制备乙二醇工 艺路线产生的尾气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煤制备乙二醇包括首先由煤 合成草酸酯,然后将草酸酯氢化生成乙二醇,其中第一工艺步骤产生包含 氮氧化物的工艺尾气,其组成大致如下:NO 2-15体积%、亚硝酸烷基酯 (RONO)5-15体积%、CO 10-20体积%、N2O 0.1-3.0体积%和余量N2。 这些组分可造成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因此,必须对所述工艺 尾气进行净化处理,使有毒有害组分的含量低于国家法律法规所允许的排 放标准。
在现有技术中,处理氮氧化物的方式主要有液体吸收法和催化还原法, 处理亚硝酸烷基酯的方式则主要是液体吸收法。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平11-315053利用甲醇将NO再生形成亚硝酸甲酯, 并将亚硝酸甲酯溶解吸收在甲醇中,以对亚硝酸甲酯进行回收利用。然而, 该方法不能将亚硝酸甲酯完全吸收。
CN 1903412 A公开了一种通过催化还原处理包含氮氧化物的尾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包含氮氧化物的尾气与还原性气体混合,将负载有贵金属铂、钯或铑的蜂窝陶瓷用作催化剂,在0-10MPa的压力和20-720℃的温度下将NO催化还原为N2和H2O。在实施例中,化肥厂尾气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烟囱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为50-200mg/Nm3。但是,利用所述催化剂处理N2O时效果不理想,且亚硝酸甲酯很快会使催化剂失活。
CN 101357336 A中公开了一种高温催化分解N2O的方法,在高温下将N2O分解为N2和O2,解决了N2O污染环境的问题。但是,该方法不能处理NO。
在现有技术方法中,只能针对性地对工艺尾气中的某一组分进行处理,没有一种方法能同时脱除工艺尾气中的所有有毒有害组分。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状况,本申请发明人在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处理领域进行了深入而又广泛的研究,以期发现一种既能回收利用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和亚硝酸烷基酯,又能脱除其中的CO和N2O的方法。结果发现,通过依次将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再生吸收、高温燃烧、催化还原和燃烧可以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正是基于上述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再生、吸收以及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亚硝酸烷基酯以及CO和N2O的方法。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再生、吸收以及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亚硝酸烷基酯以及CO和N2O的系统。
可将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概括如下:
1.一种再生、吸收以及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 NO、亚硝酸烷基酯以及CO和N2O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和空气或O2从塔底送入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将烷基醇从塔顶送入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使工艺尾气与空气或O2的气体混合物和烷基醇在塔内逆流接触,在塔底获得亚硝酸烷基酯的烷基醇溶液,在塔顶获得经再生吸收处理的气体混合物;
b)向所述经再生吸收处理的气体混合物加入可燃性物质和空气或 O2,然后使其在高温燃烧炉中高温燃烧,获得经高温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
c)将所述经高温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与还原性气体混合,然后将其在催化还原反应器中催化还原,获得经催化还原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以及
d)使所述经催化还原处理的气体混合物在燃烧装置中燃烧,获得经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并将其排入大气中。
2.如第1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亚硝酸烷基酯为亚硝酸C1-C4烷基酯,优选亚硝酸甲酯或亚硝酸乙酯;烷基醇为C1-C4烷基醇,优选甲醇或乙醇;亚硝酸烷基酯与烷基醇的摩尔比为1:5000-1:20000。
3.如第1或2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内的温度为-30℃至50℃,压力为0-1.0MPaG。
4.如第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亚硝酸烷基酯的烷基醇溶液再循环到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中。
5.如第1-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可燃性物质为碳氢化合物如 CH4、H2或其混合物。
6.如第1-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高温燃烧炉内的温度为 800-1400℃,压力为0-1.0MPaG。
7.如第1-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催化还原反应所用催化剂为脱硝催化剂;还原性气体为NH3、H2、CO或其混合物;还原性气体与经高温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中氮氧化物的体积比为1:1-1.5:1。
8.如第1-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催化还原反应器内的温度为 200-500℃,压力为0.1-1.0MPaG,空速为2000-40000h-1
9.如第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低于100体积ppm。
10.一种用于再生、吸收以及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亚硝酸烷基酯以及CO和N2O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下装置:
I)用于将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和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和吸收,以在塔底获得亚硝酸烷基酯的烷基醇溶液,在塔顶获得经再生吸收处理的气体混合物的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
II)用于将所述经再生吸收处理的气体混合物高温燃烧,以获得经高温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的高温燃烧炉;
III)用于将所述经高温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催化还原,以获得经催化还原处理的气体混合物的催化还原反应器;和
IV)用于将所述经催化还原处理的气体混合物燃烧的燃烧装置。
本发明方法简单可靠,既能回收利用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和亚硝酸烷基酯,降低运行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又能脱除其中的CO和N2O,防止污染大气,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在结合如下附图整体考虑本发明后,将易于为普通技术人员所明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再生、吸收以及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亚硝酸烷基酯以及CO和N2O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为了再生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吸收其中的亚硝酸烷基酯以及脱除其中的CO和N2O,在排空之前需要使 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依次经历如下工艺步骤:a)在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中再生吸收;b)在高温燃烧炉中高温燃烧;c)在催化还原反应器中催化还原;以及d)在燃烧装置中燃烧。
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a)中,将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和空气或O2从塔底送入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将烷基醇从塔顶送入,例如喷淋到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中,使工艺尾气与空气或O2的气体混合物和烷基醇在塔内逆流接触,以使NO、烷基醇和O2在塔内反应生成亚硝酸烷基酯,并将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烷基酯和本已包含在工艺尾气中的亚硝酸烷基酯溶解吸收在烷基醇中,进而在塔底获得亚硝酸烷基酯的烷基醇溶液,在塔顶获得经再生吸收处理的气体混合物。
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可例如为填料塔、筛板塔或其它常规气体吸收装置,且其构造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
NO、烷基醇和O2反应生成亚硝酸烷基酯的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2NO+2ROH+0.5O2→2RONO+H2O再生反应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亚硝酸烷基酯为亚硝酸C1-C4烷基酯,优选亚硝酸甲酯或亚硝酸乙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烷基醇为 C1-C4烷基醇,优选甲醇或乙醇。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用烷基醇与待吸收的亚硝酸烷基酯的醇部分具有对应关系。例如,在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包含的亚硝酸烷基酯为亚硝酸甲酯的情况下,相应地使用甲醇。烷基醇的温度为-30℃至50℃,优选为-15℃至20℃。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NO的具体含量和再生反应本身的实际要求确定送入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中的空气或O2的合适量。考虑到烷基醇一方面是再生反应的反应物之一,另一方面其还用于溶解吸收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烷基酯和原本就包含在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亚硝酸烷基酯,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亚硝酸烷基酯与烷基醇的摩尔比为1:5000-1:20000。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内的温度为 -30℃至50℃,压力为0-1.0MPaG。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将所述亚硝酸烷基酯的烷基醇溶液再循环到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中,以直接或间接实现包含在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亚硝酸烷基酯和NO的回收利用。
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b)中,向所述经再生吸收处理的气体混合物加入可燃性物质和空气或O2,然后使其在高温燃烧炉中高温燃烧,获得经高温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
因为亚硝酸烷基酯具有使本发明方法步骤c)中所用催化剂中毒的不利影响,为此需要在该步骤中通过高温燃烧将亚硝酸烷基酯分解破坏。
可燃性物质可以是气体或液体物质,或者甚至是固体物质。可燃性气体的具体实例包括并不限于碳氢化合物,例如CH4和乙炔;H2;水煤气和沼气。可燃性液体的具体实例包括并不限于酒精、汽油和柴油等。可燃性固体可例如为煤。应当理解的是,为了实现充分燃烧,需要将可燃性液体或固体雾化或粉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可燃性物质为碳氢化合物、H2或其混合物,优选CH4、H2或其混合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气体混合物中N2O和残留亚硝酸烷基酯的具体含量以及高温燃烧本身的实际要求确定加入的可燃性物质和空气或O2的合适量。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高温燃烧炉内的温度为800-1400℃,压力为0-1.0MPaG。
在该步骤中,经再生吸收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中的N2O和微量亚硝酸烷基酯高温燃烧生成N2、氮氧化物如NO、CO2和H2O。
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c)中,将所述经高温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与还原性气体混合,然后在催化还原反应器中催化还原,获得经催化还原处理的气体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催化还原反应所用催化剂为工业制备硝酸所产生的烟气或火电厂烟气处理中常用的脱硝催化剂,例如 V2O5-MoO3/TiO2催化剂或Pd催化剂等。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还原性气体为NH3、H2、CO或其混合物,例如水煤气。还原性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中氮氧化物的体积比为 1:1-1.5:1。如果气体混合物中还原性气体如CO的量足够,可以减少或甚至不补充加入还原性气体。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催化还原反应器内的温度为200-500℃,压力为0.1-1.0MPaG,空速为2000-40000h-1
在该步骤中,氮氧化物如NO经催化还原反应生成N2和H2O。
在本发明方法的步骤d)中,通过燃烧将经催化还原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中的CO转化为CO2。具体而言,在该步骤中,使所述经催化还原处理的气体混合物在普通燃烧装置中于通常条件即常温常压下燃烧,获得经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并将其排入大气中。所述经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主要包含N2、CO2和H2O,且其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低于100体积ppm。
本发明方法具有如下优势:工艺步骤简单可靠;既能通过再生反应和溶解吸收回收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绝大部分NO和亚硝酸烷基酯,减少有用原料的损失,降低运行成本;又能通过高温燃烧除去较难处理的N2O,分解破坏未吸收完全但不利于下游处理的微量亚硝酸烷基酯,延长下游脱硝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还能通过催化还原最终将氮氧化物完全转化为无污染的N2和H2O,使排放气体中氮氧化物的含量远远低于国家允许的200ppm的排放标准;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本发明,为了再生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吸收其中的亚硝酸烷基酯以及脱除其中的CO和N2O,需要使用包括如下装置的系统:
I)用于将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和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和吸收,以在塔底获得亚硝酸烷基酯的烷基醇溶液,在塔顶获得经再生吸收处理的气体混合物的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
II)用于将所述经再生吸收处理的气体混合物高温燃烧,以获得经高温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的高温燃烧炉;
III)用于将所述经高温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催化还原,以获得经催化还原处理的气体混合物的催化还原反应器;和
IV)用于将所述经催化还原处理的气体混合物燃烧的燃烧装置。
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高温燃烧炉、催化还原反应器和燃烧装置的构造如上文具体所述,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
实施例
下文通过参考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但所述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范围构成任何限制。
通过气相色谱法对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和经催化还原处理的气体混合物的组成进行分析。
实施例1
根据图1,将1378m3/h包含NO 3.5体积%、CH3ONO 10.0体积%、 CO 13.0体积%、N2O 0.8体积%和余量N2的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与512m3/h空气从塔底送入作为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的填料塔中(塔内温度为-12℃,塔顶压力为0.1MPaG),将4400m3/h温度为-10℃的甲醇从塔顶送入填料塔中,使工艺尾气与空气的气体混合物和甲醇在塔内逆流接触,从而在塔底获得CH3ONO的甲醇溶液。将CH3ONO的甲醇溶液从塔底取出,并再循环到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中。向从填料塔塔顶取出的气体混合物中在线加入150m3/h CH4,然后在0.1MPaG、1100℃的温度下于高温燃烧炉中高温燃烧生成主要包含N2、氮氧化物如NO、CO2和H2O的气体混合物。将从高温燃烧炉中取出的气体混合物与1.5m3/h NH3在线混合,将其通入装有V2O5-MoO3/TiO2催化剂床层的催化还原反应器中,并在400℃的温度、0.1MPaG的压力和GHSV 20000h-1下进行催化还原反应。气相色谱分析表明从催化还原反应器中取出的气体混合物具有如下组成:CO 1.3体积%,NO 0.00体积%,CH3ONO 0.00体积%,N2O 0.00 体积%,其余部分为N2、CO2和H2O。将所述气体混合物在燃烧装置中燃烧,然后排入大气环境中。
实施例2
根据图1,将1500m3/h包含NO 9.0体积%、CH3CH2ONO 12.0体积%、CO 15.0体积%、N2O 1.1体积%和余量N2的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与615m3/h空气从塔底送入作为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的填料塔中(塔内温度为-2℃,塔顶压力为0.1MPaG),将5000m3/h温度为-2℃的乙醇从塔顶送入填料塔中,使工艺尾气与空气的气体混合物和乙醇在塔内逆流接触,从而在塔底获得CH3CH2ONO的乙醇溶液。将CH3CH2ONO 的乙醇溶液从塔底取出,并再循环到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中。向从填料塔塔顶取出的气体混合物中在线加入175m3/hCH4和10m3/h H2,然后在0.15MPaG、1200℃的温度下于高温燃烧炉中高温燃烧生成主要包含N2、氮氧化物如NO、CO2和H2O的气体混合物。将从高温燃烧炉中取出的气体混合物与0.6m3/hNH3在线混合,将其通入装有Pd催化剂床层的催化还原反应器中,并在450℃的温度、1.0MPaG的压力和GHSV 40000h-1下进行催化还原反应。气相色谱分析表明从催化还原反应器中取出的气体混合物具有如下组成:CO 1.5体积%,NO 0.00体积%,CH3CH2ONO 0.00体积%,N2O 0.00体积%,其余部分为N2、CO2和H2O。将所述气体混合物在燃烧装置中燃烧,然后排入大气环境中。
实施例3-6
反应条件和实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a)其余部分为N2;b)其余部分为N2、CO2和H2O。

Claims (35)

1.一种再生、吸收以及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亚硝酸烷基酯以及CO和N2O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和空气或O2从塔底送入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将烷基醇从塔顶送入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使工艺尾气与空气或O2的气体混合物和烷基醇在塔内逆流接触,在塔底获得亚硝酸烷基酯的烷基醇溶液,在塔顶获得经再生吸收处理的气体混合物;
b)向所述经再生吸收处理的气体混合物加入可燃性物质和空气或O2,然后使其在高温燃烧炉中高温燃烧,获得经高温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
c)将所述经高温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与还原性气体混合,然后将其在催化还原反应器中催化还原,获得经催化还原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以及
d)使所述经催化还原处理的气体混合物在燃烧装置中燃烧,获得经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并将其排入大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亚硝酸烷基酯为亚硝酸C1-C4烷基酯;烷基醇为C1-C4烷基醇;亚硝酸烷基酯与烷基醇的摩尔比为1:5000-1:2000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亚硝酸烷基酯为亚硝酸甲酯或亚硝酸乙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烷基醇为甲醇或乙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内的温度为-30℃至50℃,压力为0-1.0MPaG。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内的温度为-30℃至50℃,压力为0-1.0MPaG。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亚硝酸烷基酯的烷基醇溶液再循环到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中。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亚硝酸烷基酯的烷基醇溶液再循环到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中。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亚硝酸烷基酯的烷基醇溶液再循环到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中。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亚硝酸烷基酯的烷基醇溶液再循环到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可燃性物质为碳氢化合物、H2或其混合物。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可燃性物质为碳氢化合物、H2或其混合物。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可燃性物质为碳氢化合物、H2或其混合物。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可燃性物质为碳氢化合物、H2或其混合物。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可燃性物质为碳氢化合物、H2或其混合物。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可燃性物质为碳氢化合物、H2或其混合物。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可燃性物质为碳氢化合物、H2或其混合物。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可燃性物质为碳氢化合物、H2或其混合物。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碳氢化合物为CH4
20.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高温燃烧炉内的温度为800-1400℃,压力为0-1.0MPaG。
21.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催化还原反应所用催化剂为脱硝催化剂;还原性气体为NH3、H2、CO或其混合物;还原性气体与经高温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中氮氧化物的体积比为1:1-1.5:1。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催化还原反应所用催化剂为脱硝催化剂;还原性气体为NH3、H2、CO或其混合物;还原性气体与经高温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中氮氧化物的体积比为1:1-1.5:1。
23.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催化还原反应器内的温度为200-500℃,压力为0.1-1.0MPaG,空速为2000-40000h-1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催化还原反应器内的温度为200-500℃,压力为0.1-1.0MPaG,空速为2000-40000h-1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催化还原反应器内的温度为200-500℃,压力为0.1-1.0MPaG,空速为2000-40000h-1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催化还原反应器内的温度为200-500℃,压力为0.1-1.0MPaG,空速为2000-40000h-1
27.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低于100体积ppm。
28.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低于100体积ppm。
29.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低于100体积ppm。
30.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低于100体积ppm。
31.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低于100体积ppm。
32.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低于100体积ppm。
33.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低于100体积ppm。
34.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中氮氧化物的含量低于100体积ppm。
35.一种用于实施如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下装置:
I)用于将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和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和吸收,以在塔底获得亚硝酸烷基酯的烷基醇溶液,在塔顶获得经再生吸收处理的气体混合物的亚硝酸烷基酯再生吸收塔;
II)用于将所述经再生吸收处理的气体混合物高温燃烧,以获得经高温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的高温燃烧炉;
III)用于将所述经高温燃烧处理的气体混合物催化还原,以获得经催化还原处理的气体混合物的催化还原反应器;和
IV)用于将所述经催化还原处理的气体混合物燃烧的燃烧装置。
CN201510175568.1A 2015-04-14 2015-04-14 再生、吸收与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亚硝酸烷基酯与co和n2o的方法 Active CN1061398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5568.1A CN106139898B (zh) 2015-04-14 2015-04-14 再生、吸收与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亚硝酸烷基酯与co和n2o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5568.1A CN106139898B (zh) 2015-04-14 2015-04-14 再生、吸收与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亚硝酸烷基酯与co和n2o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9898A CN106139898A (zh) 2016-11-23
CN106139898B true CN106139898B (zh) 2019-03-01

Family

ID=57337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5568.1A Active CN106139898B (zh) 2015-04-14 2015-04-14 再生、吸收与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亚硝酸烷基酯与co和n2o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398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6582A (zh) * 2017-02-21 2017-08-18 安阳永金化工有限公司 煤制乙二醇羰化合成系统回收亚硝酸甲酯的系统及方法
CN109028106B (zh) * 2018-08-28 2020-03-31 中石化(洛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催化裂化非完全再生烟气NOx的方法
CN109107345A (zh) * 2018-09-17 2019-01-01 河南新邦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Co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排放气及其尾气治理工艺及系统
AU2018446174B2 (en) * 2018-10-22 2022-12-08 Pujing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Process and system for tail gas treatment
CN111099984B (zh) * 2019-12-30 2022-03-01 新乡中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co偶联制备草酸酯过程驰放气的回收方法
CN111408238B (zh) * 2020-03-18 2022-08-09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合成气制乙二醇的物料回收利用装置及其方法
CN114653170A (zh) * 2020-12-22 2022-06-2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尾气吸收塔安全运行的方法、装置及其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98A (zh) * 1992-09-12 1994-03-23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消除氧化氮气体污染环境的新方法
CN101095997A (zh) * 2006-06-27 2008-01-02 上海焦化有限公司 脱除排放气中亚硝酸烷基酯和氮氧化物气体的方法
CN101993367A (zh) * 2009-08-31 2011-03-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脱除co制备草酸酯排放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方法
CN102463030A (zh) * 2010-11-17 2012-05-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脱除co制草酸酯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方法
CN103506003A (zh) * 2013-09-12 2014-01-15 上海焦化有限公司 一种co偶联合成草酸二甲酯工艺尾气处理方法
CN104437028A (zh) * 2013-09-24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脱除尾气中亚硝酸烷基酯和氮氧化物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98A (zh) * 1992-09-12 1994-03-23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消除氧化氮气体污染环境的新方法
CN101095997A (zh) * 2006-06-27 2008-01-02 上海焦化有限公司 脱除排放气中亚硝酸烷基酯和氮氧化物气体的方法
CN101993367A (zh) * 2009-08-31 2011-03-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脱除co制备草酸酯排放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方法
CN102463030A (zh) * 2010-11-17 2012-05-2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脱除co制草酸酯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方法
CN103506003A (zh) * 2013-09-12 2014-01-15 上海焦化有限公司 一种co偶联合成草酸二甲酯工艺尾气处理方法
CN104437028A (zh) * 2013-09-24 2015-03-2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脱除尾气中亚硝酸烷基酯和氮氧化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9898A (zh)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39898B (zh) 再生、吸收与脱除co羰基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尾气中的no、亚硝酸烷基酯与co和n2o的方法
CN100493674C (zh) 脱除排放气中亚硝酸烷基酯和氮氧化物气体的方法
JP5094717B2 (ja) 燃焼生成物中のNOxを還元する触媒の組み合わせ方法及び装置
CN103055694B (zh) 一种利用有机废气进行烟气脱硝的方法
Li et al. Coexistence of enhanced Hg0 oxidation and induced Hg2+ reduction on CuO/TiO2 catalyst in the presence of NO and NH3
US11305231B2 (en) Pollutant treatment process and apparatus
KR101401421B1 (ko) 유동층 연소로에서 다단반응에 의한 질소산화물 및 아산화질소의 동시 저감방법
KR20160075928A (ko) NOx 및 SOx 동시 제거용 Fe-Cr/C 복합 촉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4512691B2 (ja) 一酸化炭素による窒素酸化物の選択的還元触媒およびその調製法
CN100391580C (zh) 一种同时还原氮氧化物、消除碳烟颗粒的催化剂及其应用
KR20170102229A (ko) 알데히드 분해촉매, 배기가스 처리설비 및 배기가스 처리방법
CN203215697U (zh) 节能脱硝焚烧炉
KR20190142352A (ko) Scr 촉매를 가진 세라믹 필터를 사용하여 연도 가스로부터 미립자 물질 및 유해 화합물을 제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4039622A (en) Catalytic process for NOX reduction under lean conditions
CN102448587A (zh) 洗涤包含氮氧化物的气体
CN104492441B (zh) 一种含氮氧化物的驰放气的处理方法
CN106861422A (zh) 一种工业氮氧化物废气的处理方法
JPH0647255A (ja) 窒素酸化物の除去方法
JPH09150039A (ja) 排ガス浄化装置と方法
JP3546104B2 (ja) 窒素酸化物の還元除去方法
JP3711361B2 (ja) 窒素酸化物接触還元除去触媒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119512A (ja) 窒素酸化物接触還元触媒及び窒素酸化物の接触還元方法
WO1995024258A1 (fr) Procede d'elimination d'oxyde azote
KR20240046446A (ko) 일산화질소 분해 촉매를 포함하는 질소산화물 저감 장치
CN115228269A (zh) 一种水溶性生物质sncr脱硝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03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gh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Donghua Engineer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GHCHEM COMPANY, LTD.

Applicant before: Donghua Engineer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