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13940A -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13940A
CN106113940A CN201610526044.7A CN201610526044A CN106113940A CN 106113940 A CN106113940 A CN 106113940A CN 201610526044 A CN201610526044 A CN 201610526044A CN 106113940 A CN106113940 A CN 1061139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ion chamber
row
fluid ejection
channel member
squi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260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13940B (zh
Inventor
川村宽之
穗积大辅
池内涉
吉村健
吉村健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1139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139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13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139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05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aiming at correcting align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33Structure of nozzle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55Devices for absorbing or preventing back-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41J2002/14217Multi layer finger type piezoelectric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41J2002/14225Finger type piezoelectric element on only one side of the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002/14306Flow passage between manifold and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59Matrix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ure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液体喷出方向与相对于喷出孔面正交的方向的偏差较小。本发明的液体喷出头(2)具备喷出孔(8)、喷出孔(8)开口的喷出孔面(4‑1)、加压室(10)、以及连结喷出孔(8)与加压室(10)的流路(13),流路(13)包括喷嘴部(13a)以及部分流路(13b),对于部分流路(13b),在设平均直径为W[μm],喷嘴部(13a)侧的面积重心为C1,自喷嘴部(13a)侧起2W[μm]的位置处的面积重心为C2,加压室(10)侧的面积重心为C3,连结C1与C3的直线与自喷嘴部(13a)侧起2W[μm]的位置处的与所述喷出孔面平行的平面的交点为Cm时,Cm与C1的平面方向的距离(Dm)大于0.1W[μm],并且C2与C1的平面方向的距离(D2)在0.1W[μm]以下。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08月30日、申请号为201380042676.0(PCT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3/073424)、发明名称为“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喷墨方式印刷所使用的液体喷出头,已知一种将流路构件与促动器单元层叠而构成的液体喷出头,该流路构件将多个板层叠而成,具有作为共用流路的歧管以及从歧管分别经由多个加压室相连的喷出孔,该促动器单元具有以分别覆盖所述加压室的方式设置的多个位移元件(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在该液体喷出头中,通过将分别与多个喷出孔相连的加压室呈矩阵状配置,使以覆盖所述加压室的方式设置的促动器单元的位移元件进行位移,从而使墨从各喷出孔喷出,能够以规定的分辨率进行印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058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液体喷出头中,设置有喷出孔的喷出孔面与从加压室朝向喷出孔的流路并不正交,因此由于其影响,液滴在与正交于喷出孔面的方向偏离的方向上喷出,存在着记录介质上的着落位置发生偏差的问题。另外,流路与喷出孔面所成的角度根据喷出孔不同而不同,因此液滴喷出的角度根据喷出孔不同而不同,使着落位置的偏差方式也产生差异,因此存在着印刷精度降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喷出方向与相对于喷出孔面正交的方向的偏差较小的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液体喷出头的特征在于,具备流路构件和加压部,所述流路构件具备一个或多个喷出孔、该喷出孔开口的喷出孔面、一个或多个加压室、以及连结所述喷出孔与所述加压室的一个或多个流路,所述加压部对所述加压室内的液体进行加压,所述流路包括:在所述喷出孔侧截面变窄的喷嘴部、以及除该喷嘴部以外的部分流路,对于该部分流路,设所述部分流路的平均直径为W[μm];所述部分流路的所述喷嘴部侧的、与所述喷出孔面平行的截面的面积重心为C1;所述部分流路的、自所述喷嘴部侧起向与所述喷出孔面正交的方向2W[μm]的位置处的、与所述喷出孔面平行的截面的面积重心为C2;所述部分流路的所述加压室侧的、与所述喷出孔面平行的截面的面积重心为C3;连结C1与C3的直线与自所述喷嘴部侧起向与所述喷出孔面正交的方向2W[μm]的位置处的、与所述喷出孔面平行的平而的交点为Cm时,与所述喷出孔面平行的方向上的Cm与C1的距离大于0.1W[μm],并且C2与C1的距离为0.1W[μm]以下。另外,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液体喷出头、对所述液体喷出头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以及控制所述多个加压部的控制部。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喷出头的特征在于,具备流路构件和多个加压部,所述流路构件具备多个喷出孔以及与该多个喷出孔分别相连的多个加压室,所述流路构件为平板状并且在第一方向上较长,所述多个加压部对所述多个加压室内的液体分别进行加压,在俯视所述流路构件时,所述多个加压室在一个方向上较长,朝向该一个方向的两端部而宽度变窄,并且在作为所述两端部中的任一者的连接端部处分别与所述多个喷出孔相连,在设所述流路构件中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个端为一端,另一个端为另一端;该加压室的所述连接端部相对于所述加压室的面积重心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所述一端侧为正的情况下的相对位置为XE[mm];与该加压室相连的所述喷出孔相对于所述加压室的面积重心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所述一端侧为正的情况下的相对位置为XN[mm]的情况下,XN[mm]的值具有三个以上不同值,对于所有所述加压室的XN[mm]中的最大值XNmax[mm]为正,并且所述加压室中的、XN[mm]的值为XNmax[mm]的所述加压室的XE[mm]为正,对于所有所述加压室的XN[mm]中的最小值XNmin[mm]为负,并且所述加压室中的、XN[mm]的值为XNmin[mm]的所述加压室的XE[mm]为负。另外,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液体喷出头、对所述液体喷出头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以及对所述液体喷出头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是从加压室向喷出孔的流路的、加压室侧的端与喷出孔侧的端的位置错开,该流路相对于喷出孔面倾斜的结构,也使该流路的靠近喷出孔的部位相对于喷出孔面大致正交,因此能够实现与相对于喷出孔面正交的方向的偏差较小的喷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彩色喷墨打印机的示意结构图,该彩色喷墨打印机是包含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图2是构成图1的液体喷出头的流路构件和压电促动器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的放大图,是为了说明而省略了一部分流路的图。
图4是图2的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的放大图,是为了说明而省略了一部分流路的图。
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纵截面图。
图6是放大了图5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7是放大了图4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的放大俯视图。
图9的(a)~(c)是表示部分流路的形状与着落位置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表示部分流路的形状与着落位置的关系的图表。
图11是本发明的其它液体喷出头中使用的流路构件的部分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流路构件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其它液体喷出头中使用的流路构件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4的(a)~(c)是本发明的其它液体喷出头中使用的流路构件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其它液体喷出头中使用的流路构件的示意性部分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其它液体喷出头中使用的流路构件的示意性部分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彩色喷墨打印机的示意结构图,该彩色喷墨打印机是包含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彩色喷墨打印机1(以下称为打印机1)具有4个液体喷出头2。这些液体喷出头2沿着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排列,固定在打印机1上的液体喷出头2在从图1的跟前朝向里侧的方向上具有细长的长条形状。有时将该长向称为长边方向。
在打印机1中,沿着印刷用纸P的输送路径依次设有供纸单元114、输送单元120和纸接收部116。另外,打印机1中设有控制部100,该控制部100用于控制液体喷出头2和供纸单元114等打印机1的各部分的动作。
供纸单元114具有可收纳多张印刷用纸P的用纸收纳盒115、以及供纸辊145。供纸辊145能够将被叠放收纳在用纸收纳盒115中的印刷用纸P中的、最上面的印刷用纸P逐一送出。
在供纸单元114与输送单元120之间,沿着印刷用纸P的输送路径,配置有两对输送辊118a和118b、以及119a和119b。从供纸单元114送出的印刷用纸P由这些输送辊引导,进一步向输送单元120送出。
输送单元120具有环形输送带111以及两个带托辊106和107。输送带111绕挂在带托辊106和107上。输送带111的长度被调整为在其绕挂在两个带托辊上时其以规定的张力撑开。由此,输送带111沿着分别包含两个带托辊的公共切线的、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不松弛地撑开。这两个平面中的靠近液体喷出头2一方的平面是输送印刷用纸P的输送面127。
如图1所示,带托辊106与输送电机174连接。输送电机174能够使带托辊106向箭头A的方向旋转。另外,带托辊107能够与输送带111连动地旋转。这样,通过驱动输送电机174而使带托辊106旋转,从而使输送带111沿着箭头A的方向移动。
在带托辊107的附近,以夹持输送带111的方式配置有夹辊138和夹压承受辊139。夹辊138被未图示的弹簧向下方施力。夹辊138下方的夹压承受辊139隔着输送带111顶住被向下方施力的夹辊138。两个夹辊设置为可旋转,并与输送带111连动地旋转。
从供纸单元114向输送单元120送出的印刷用纸P被夹在夹辊138与输送带111之间。由此,印刷用纸P被压在输送带111的输送面127上,并紧贴在输送面127上。然后,印刷用纸P随着输送带111的旋转向设有液体喷出头2的方向输送。此外,也可以对输送带111的外周面113实施粘性硅胶的处理。由此,能够使印刷用纸P可靠地紧贴在输送面127上。
液体喷出头2在下端具有头主体2a。头主体2a的下表面为喷出孔面4-1,该喷出孔面4-1上设有多个喷出液体的喷出孔。
从设于一个液体喷出头2的喷出孔8喷出同色的液滴(墨水)。从未图示的外部液体盒对各液体喷出头2供给液体。各液体喷出头2的喷出孔8开口于喷出孔面4-1,在一个方向(与印刷用纸P平行且与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液体喷出头2的长边方向)上等间隔配置,因此能够在一个方向上进行无间隔印刷。从各液体喷出头2喷出的液体的颜色例如分别是品红(M)、黄(Y)、青(C)、和黑(K)。各液体喷出头2被稍空出间隙地配置在液体喷出头主体13的下表面与输送带111的输送面127之间。
由输送带111输送的印刷用纸P通过液体喷出头2与输送带111之间的间隙。此时,从构成液体喷出头2的头主体2a向印刷用纸P的上表面喷出液滴。由此,在印刷用纸P的上表面形成基于由控制部100储存的图像数据的彩色图像。
在输送单元120与纸接收部116之间配置有剥离板140和两对输送辊121a和121b、以及122a及122b。印刷有彩色图像的印刷用纸P由输送带111向剥离板140输送。此时,印刷用纸P利用剥离板140的右端从输送面127上剥离。然后,印刷用纸P由输送辊121a~122b送到纸接收部116。这样,完成印刷的印刷用纸P被依次输送到纸接收部111,并被叠放在纸接收部116中。
此外,在位于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上的最上游侧的液体喷出头2与夹辊138之间,设置有纸面传感器133。纸面传感器133由发光元件和受光元件构成,能够检测输送路径上的印刷用纸P的前端位置。纸面传感器133的检测结果被发送到控制部100。控制部100能够根据从纸面传感器133发送来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液体喷出头2和输送电机174等,以使印刷用纸P的输送与图像的印刷同步。
下面,对本发明的液体喷出头2进行说明。图2是头主体2a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的放大图,是为了说明而省略了一部分流路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点划线所包围的区域的放大图,是为了说明而省略了与图3不同的一部分流路的图。此外,在图3和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视图,对于位于压电促动器基板21下方的应该用虚线描绘的节流孔6、喷出孔8、加压室10等,利用实线来描绘。另外,为了容易理解位置,图4的喷出孔8被描绘得比实际直径大。图5是沿着图3的V-V线的纵截面图。图6是放大图5的一部分的截面图。此外,构成图6中的部分流路(下倾路(descender))13b的孔的纵截面形状详细示出了利用蚀刻进行制作时生成的形状,而在图5中则省略,示意性地进行示出。
液体喷出头2除了包含头主体2a以外,还可以包含贮存器、金属制壳体。另外,头主体2a包含流路构件4、以及组入有位移元件(加压部30)的压电促动器基板21。
构成头主体2a的流路构件4具备作为共用流路的歧管5、与歧管5相连的多个加压室10、以及与多个加压室10分别相连的多个喷出孔8,加压室10开口于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成为加压室面4-2。另外,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上具有与歧管5相连的开口5a,从该开口5a供给液体。
另外,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上接合有包含位移元件30的压电促动器基板21,各位移元件30设置成位于加压室10上。另外,用于对各位移元件30供给信号的FPC(Flexible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等信号传递部92与压电促动器基板21连接。图2中,为了理解两个信号传递部92与压电促动器基板21相连的状态,将信号传递部92的与压电促动器基板21连接的附近的外形通过虚线来表示。与压电促动器基板21电连接的、形成于信号传递部92的电极呈矩形状配置在信号传递部92的端部。两个信号传递部92以各自的端到达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短边方向上的中央部的方式进行连接。两个信号传递部92从中央部朝向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长边延伸。
头主体2a具有一个平板状的流路构件4以及一个压电促动器基板21,该压电促动器基板21包含连接于流路构件4上的位移元件30。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平面形状是长方形,以该长方形的长边沿着流路构件4的长边方向的方式将该压电促动器基板21配置在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
在流路构件4的内部形成有两个歧管5。歧管5具有从流路构件4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侧向另一端部侧延伸的细长形状,在歧管5的两端部形成有在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开口的、歧管的开口5a。
另外,歧管5中,至少作为与加压室10相连的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由在宽度方向上空出间隔地设置的隔壁15分隔。隔壁15中,作为与加压室10相连的区域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处,具有与歧管5相同的高度,将歧管5彻底地分隔成多个副歧管5b。通过这样做,能够以俯视时与隔壁15重叠的方式设置喷出孔8以及从喷出孔8与加压室10相连的流路13。
在图2中,歧管5的除两端部以外的整体由隔壁15分隔。除这样做以外,也可以使除两端部中的任一端部以外由隔壁15分隔。另外,也可以仅在开口于流路构件4上表面的开口5a附近不进行分隔,在从开口5a朝向流路构件4的深度方向之间设置隔壁。无论如何,通过具有未分隔的部分,能够减小流路阻力,增大液体的供给量,因此,优选不将歧管5的两端部用隔壁15分隔。
有时将分为多个的部分歧管5称为副歧管5b。本实施方式中,歧管5独立地设置两根,在各自的两端部设有开口5a。另外,在一个歧管5中设有七个隔壁15,分成八个副歧管5b。副歧管5b的宽度大于隔壁15的宽度,由此能够向副歧管5b流入较多液体。另外,七个隔壁15越靠近宽度方向的中央则长度越长,在歧管5的两端,越是靠近宽度方向中央的隔壁15,则隔壁15的端越接近歧管5的端。由此,取得由歧管5的外侧的壁产生的流路阻力与由隔壁15产生的流路阻力之间的平衡,能够减少各副歧管5b中的作为与加压室10相连的部分的、形成有独立供给流路14的区域的端的液体压力差。该独立供给流路14的压力差与向加压室10内的液体施加的压力差相关,因此,若减少独立供给流路14的压力差,则能够减少喷出差异。
流路构件4在二维上扩展形成有多个加压室10。加压室10是中空区域,具有角部被实施了倒角的、大致菱形或椭圆形的平面形状。
加压室10经由独立供给流路14与一个副歧管5b相连。以沿着一个副歧管5b的方式与该副歧管5b相连的加压室10的行即加压室行11,在副歧管5b的两侧各设有一列,合计设有两列。因而,对于一个歧管5,设有16行的加压室11,头主体2a整体中设有32行的加压室行11。各加压室行11中的加压室10的长边方向的间隔相同,例如为37.5dpi的间隔。
在各加压室行11的端处,设有虚拟加压室16。该虚拟加压室16与歧管5相连,但不与喷出孔8相连。另外,在32行的加压室行11的外侧,设有虚拟加压室16呈直线状排列而成的虚拟加压室行。该虚拟加压室16与歧管5以及喷出孔8中的任一者均不相连。利用这些虚拟加压室16,使自端起的内侧的一个加压室10的周围结构(刚性)与其它加压室10的结构(刚性)接近,从而能够减少液体喷出特性的差异。此外,由于周围结构差异的影响对距离较近的、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加压室10的影响较大,因此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设置虚拟加压室16。关于宽度方向,由于影响较小,因此仅在头主体21a的端附近设置。由此能够减小头主体21a的宽度。
与一个歧管5相连的加压室10配置在构成沿着矩形状的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各外边的行及列的格子上。由此,从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外边等距离地配置形成在加压室10之上的独立电极25,因此在形成独立电极25时,能够使压电促动器基板21不易产生变形。在接合压电促动器基板21与流路构件4时,若该变形较大则对靠近外边的位移元件30施加有应力,有可能使位移特性产生差异,但通过减少变形,能够减少该差异。另外,由于在最靠近外边的加压室行11的外侧设有虚拟加压室16的虚拟加压室行,能够更加不易受到变形的影响。属于加压室行11的加压室10等间隔地配置,与加压室行11对应的独立电极25也等间隔地配置。加压室行11在短边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与加压室行11对应的独立电极25的行也在短边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由此,特别能够消除串扰的影响变大的部位。
本实施方式中,加压室10呈格子状配置,但也可以使角部位于属于相邻的加压室行11的加压室10之间,以此方式配置为锯齿状。这样,属于相邻的加压室行11的加压室10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变长,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串扰。
无论如何排列加压室行11,在俯视流路构件4时,属于一个加压室行11的加压室10都配置成与属于相邻的加压室行11的加压室10在液体喷出头2的长边方向上不重叠,从而能够抑制串扰。另一方面,当加压室行11之间的距离变大时,液体喷出头2的宽度变大,因此液体喷出头2相对于打印机1的设置角度的精度、使用多个液体喷出头2时液体喷出头2的相对位置的精度给印刷结果带来的影响增大。对此,通过使隔壁15的宽度小于副歧管5b,能够减小上述精度给印刷结果带来的影响。
与一个副歧管5b相连的加压室10形成两列加压室行11,与属于一个加压室行11的加压室10相连的喷出孔8形成一个喷出孔行9。与属于两列加压室行11的加压室10相连的喷出孔8分别在副歧管5b的不同侧开口。图4中,在隔壁15设有两行喷出孔行9,属于各个喷出孔行9的喷出孔8经由加压室10与靠近喷出孔8一侧的副歧管5b相连。若配置为与经由加压室行11与相邻的副歧管5b相连的喷出孔8在液体喷出头2的长边方向上不重叠,则能够抑制将加压室10与喷出孔8相连的流路之间的串扰,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串扰。将加压室10与喷出孔8相连的流路整体若配置为在液体喷出头2的长边方向上不重叠,则能够进一步减少串扰。
另外,通过配置为在俯视下加压室10与副歧管5b重叠,能够减小液体喷出头2的宽度。通过使重叠的面积相对于加压室10的面积的比例为80%以上、进一步为90%以上,能够进一步减小液体喷出头2的宽度。另外,加压室10与副歧管5b重叠的部分的加压室10的底面与没有与副歧管5b重叠的情况相比较,刚性变低,由于这两者之差有可能使喷出特性存在差异。通过使与副歧管5b重叠的加压室10的面积相对于加压室10整体的面积的比例在各加压室10大致相同,能够减少由构成加压室10的底面的刚性改变所带来的喷出特性的差异。在此,大致相同是指面积的比例之差为10%以下,特别是5%以下。
利用与一个歧管5相连的多个加压室10,构成加压室组,由于歧管5有两个,因此加压室组有两个。各加压室组内的与喷出相关的加压室10的配置相同,成为在短边方向上平行移动的配置。这些加压室10虽然在流路构件4上表面的、与压电促动器基板21对置的区域中具有加压室组之间的部分等的间隔稍微变宽的部分,但这些加压室10排列在流路构件4上表面的大致整个面上。即,由这些加压室10形成的加压室组占有与压电促动器基板21大致相同的形状的区域。另外,各加压室10的开口通过在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接合压电促动器基板21而被堵塞。
从加压室10的与连结独立供给流路14的角部对置的角部,伸出有与在流路构件4的下表面的喷出孔面4-1开口的喷出孔8相连的流路13。流路13在俯视下向远离加压室10的方向延伸。更具体而言,在沿着加压室10的较长对角线的方向上远离,并且相对于该方向向左右偏移并延伸。由此,加压室10能够形成各加压室行11内的间隔为37.5dpi的格子状的配置,且喷出孔8能够整体上以1200dpi的间隔进行配置。
换言之,当以相对于与流路构件4的长边方向平行的虚拟直线正交的方式投影喷出孔8时,在图4所示的虚拟直线的R的范围内,与各歧管5相连的16个喷出孔8、全部32个喷出孔8形成1200dpi的等间隔。由此,通过向所有的歧管5供给相同颜色的墨,作为整体而言在长边方向上能够以1200dpi的分辨率形成图像。另外,与一个歧管5相连的一个喷出孔8在虚拟直线的R的范围内形成600dpi的等间隔。由此,通过向各歧管5供给不同颜色的墨,作为整体而言能够在长边方向上以600dpi的分辨率形成双色图像。在这种情况下,若使用两个液体喷出头2,则能够以600dpi的分辨率形成四色图像,与使用能够以600dpi印刷的液体喷出头相比,印刷精度提高,印刷的调整也能够变得简单。此外,由与加压室10相连的喷出孔8覆盖虚拟直线的R的范围,上述加压室10属于在头主体2a的短边方向上排列的一列加压室列。
在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上表面中的、与各加压室10对置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独立电极25。独立电极25比加压室10小一圈,包含具有与加压室10大致相似形状的独立电极主体25a、以及从独立电极主体25a引出的引出电极25b,独立电极25与加压室10相同,构成独立电极列以及独立电极组。另外,在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经由通孔与共用电极24电连接的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28。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28在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部以沿着长边方向的方式形成有两列,并且,在长边方向的端附近沿着短边方向形成有一列。图示的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28在直线上间断形成,但也可以在直线上连续形成。
优选的是,压电促动器基板21如后所述在将形成有通孔的压电陶瓷层21a、共用电极24、压电陶瓷层21b层叠并烧制之后,在同一工序中形成独立电极25以及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28。由于如下原因,独立电极25在烧制后形成,上述原因是指:独立电极25与加压室10的位置偏差给喷出特性带来较大影响;在形成独立电极25后进行烧制时,压电促动器基板21上有可能产生翘曲,当将产生了翘曲的压电促动器基板21与流路构件4接合时,成为对压电促动器基板21施加有应力的状态,在该影响下有可能产生位移偏差,因此,独立电极25在烧制后形成。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28也同样有可能产生翘曲,并且在与独立电极25同时形成时能够提高位置精度,并能简化工序,因此在同一工序中形成独立电极25和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28。
在烧制这样的压电促动器基板21时可能产生的、由烧制收缩引起的通孔的位置偏差主要在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产生,因此,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28设置在具有偶数个的歧管5的中央,换言之设置在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短边方向的中央,通过将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28设为在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长边方向上较长的形状,能够抑制通孔与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28因位置偏差而无法电连接的情况。
在压电促动器基板21上,以从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两个长边侧分别朝向中央的方式,配置并接合两张信号传递部92。此时,在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引出电极25b以及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28之上,分别形成连接电极26以及共用电极用连接电极来进行连接,从而使连接变得容易。另外,此时,若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28以及共用电极用连接电极的面积大于连接电极26的面积,则信号传递部92的端部(前端以及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长边方向的端)处的连接能够被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28上的连接加强,因此信号传递部92能够不易自端剥离。
另外,喷出孔8配置的位置避开与配置于流路构件4下表面侧的歧管5对置的区域。此外,喷出孔8配置在流路构件4下表面侧的与压电促动器基板21对置的区域内。这些喷出孔8作为一个组而占有与压电促动器基板21大致相同的形状的区域,通过使对应的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位移元件30位移,能够从喷出孔8喷出液滴。
头主体2a所包含的流路构件4具有层叠多个板而成的层叠结构。这些板从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起依次是腔板4a、基板4b、孔眼(节流孔)板4c、供给板4d、歧管板4e~4i、盖板4k、以及喷嘴板41。在这些板上形成有多个孔。通过使各板的厚度为10~300μm左右,能够提高所形成的孔的形成精度。各板以使这些孔彼此连通而构成独立流路12以及歧管5的方式对位并层叠。加压室10位于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歧管5位于流路构件4的内部的下表面侧,喷出孔8位于流路构件4的下表面,构成独立流路12的各部分在不同位置处彼此接近配置,头主体2a中,具有歧管5与喷出孔8经由加压室10相连的结构。
对形成于各板的孔进行说明。在这些孔中,具有如下结构。第一是形成于腔板4a的加压室10。第二是构成从加压室10的一端与歧管5相连的独立供给流路14的连通孔。该连通孔形成在从基板4b(详细而言是加压室10的入口)到供给板4c(详细而言是歧管5的出口)的各板上。此外,该独立供给流路14包含形成于孔眼板4c上的、流路的截面积变小的部位即节流孔6。
第三是构成从加压室10的另一端与喷出孔8连通的流路13的连通孔。流路13由在喷出孔8侧截面变窄的喷嘴部13a和除喷嘴部13a以外的部分流路(下倾路)13b构成。流路13形成在从基板4b(详细而言是加压室10的出口)到喷嘴板41(详细而言是喷出孔8)的各板上。喷嘴部13a在喷嘴板41上形成,喷嘴部13a的孔作为喷出孔8而开设开口于流路构件4外部的直径例如为10~40μm的、朝向内部而直径变大的孔。喷嘴部13a的内壁的倾斜度为10~30度。部分流路13b由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之比为2倍左右的、直径差不大的孔相连而成,其直径为50~200μm左右。
第四是构成歧管5的连通孔。该连通孔形成在歧管板4e~4j上。在歧管板4e~4j上,为了构成副歧管5b,以留下成为隔壁15的分隔部的方式形成有孔。各歧管板4e~4j中的分隔部处于通过进行了半蚀刻的支承部17与各歧管板4e~4j相连的状态。
第一~第四连通孔彼此相连,构成从来自歧管5的液体的流入口(歧管5的出口)到喷出孔8的独立流路12。供给到歧管5的液体通过以下路径从喷出孔8喷出。首先,从歧管5朝向上方进入独立供给流路14,到达节流孔6的一端部。接下来,沿着节流孔6的延伸方向在平面方向上前进,到达节流孔6的另一端部。从该处朝向上方到达加压室10的一端部。进而,沿着加压室10的延伸方向在平面方向上前进,到达加压室10的另一端部。从加压室10进入部分流路13的液体朝向下方移动,同时在平面方向上也进行移动。平面方向上的移动最初幅度较大,在靠近喷出孔8的部分幅度变小。液体从部分流路13b的端部通过直径变小的喷嘴部13,向开口于下表面的喷出孔8前进并喷出。
在图3中,包含成为节流孔6的部位的、孔眼板4c的孔(以下有时称作成为节流孔的孔)和与同一副歧管5b相连的其它加压室10稍微重叠。包含成为节流孔6的部位的、孔眼板4c的孔若配置为在俯视的情况下包含在副歧管5b内,则能够更密集地配置节流孔6,因此是优选的。但是,这样的话,成为节流孔6的孔整体配置于副歧管5b上的、与其它部位相比厚度较薄的部分,容易受到来自周围的影响。该情况下,若使成为节流孔6的孔和与该孔直接相连的加压室10以外的加压室10在俯视时不重叠,则成为节流孔6的孔即使配置在副歧管5b上的较薄部位也不易直接受到来自位于正上方的其它加压室10的振动的影响。这样的配置在具有成为节流孔6的孔的板(在由多个板构成的情况下,是该多个板中最上方的板)与具有成为加压室10的孔的板(在由多个板构成的情况下,是该多个板中最下方的板)之间的板是一张、容易传递振动的情况下,特别必要。另外,在具有成为节流孔6的孔的板与具有成为加压室10的孔的板之间的距离为200μm以下、进一步为100μm以下的情况下,特别必要。为了配置为不重叠,例如将图3所示的成为节流孔6的孔的角度向沿着头主体2a的短边方向的方向靠近,或者使成为节流孔6的孔的一端稍微变短等即可。
压电促动器基板21具有由作为压电体的两张压电陶瓷层21a、21b构成的层叠结构。这些压电陶瓷层21a、21b分别具有20μm左右的厚度。压电促动器基板21的从压电陶瓷层21a的下表面到压电陶瓷层21b的上表面的厚度为40μm左右。压电陶瓷层21a、21b中的任一层均以横跨多个加压室10的方式延伸。这些压电陶瓷层21a、21b例如由具有强介电性的钛酸锆酸铅(PZT)系的陶瓷材料构成。
压电促动器基板21具有由Ag-Pd系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共用电极24以及由Au系等金属材料构成的独立电极25。独立电极25如上所述包含配置于压电促动器基板21上表面的与加压室10对置的位置的独立电极主体25a以及从该处引出的引出电极25b。在引出电极25b的一端的、引出到与加压室10对置的区域外的部分,形成有连接电极26。连接电极26例如由包含玻璃料的银-钯构成,以厚度为15μm左右形成为凸状。另外,连接电极26与设于信号传递部92的电极电接合。详细内容见后述,从控制部100通过信号传递部92向独立电极25供给驱动信号。驱动信号与印刷介质P的输送速度同步地以恒定周期供给。
共用电极24在压电陶瓷层21a与压电陶瓷层21b之间的区域中在面方向的大致整个面内形成。即,共用电极24以覆盖与压电促动器基板21对置的区域内的全部加压室10的方式延伸。共用电极24的厚度为2μm左右。共用电极24经由形成于压电陶瓷层21b的通孔与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28相连并接地,被保持为接地电位,上述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28在压电陶瓷层21b上形成于避开由独立电极25构成的电极组的位置处。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28与多个独立电极25同样地与信号传递部92上的其它电极连接。
此外,如后所述,通过向独立电极25选择性供给规定的驱动信号,从而与该独立电极25对应的加压室10的体积改变,对加压室10内的液体施加压力。由此,通过独立流路12,从对应的喷出口8喷出液滴。即,压电促动器基板21上的与各加压室10对置的部分相当于与各加压室10以及喷出口8对应的独立的位移元件30。也就是说,在由两张压电陶瓷层21a、21b构成的层叠体中,将图5所示那样的结构作为单位结构的压电促动器的位移元件30通过位于加压室10正上方的振动板21a、共用电极24、压电陶瓷层21b、独立电极25而组入每个加压室10,在压电促动器基板21中包含多个作为加压部的位移元件3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一次喷出动作从喷出口8喷出的液体的量为1.5~4.5pl(皮升)左右。
多个独立电极25为了能够独立地控制电位,分别经由信号传递部92以及布线独立地与控制部100电连接。在使独立电极25为与共用电极24不同的电位并对压电陶瓷层21b向其极化方向施加电场时,被施加该电场的部分作为因压电效果而发生变形的活性部而发挥作用。在该结构中,当以使电场和极化为同方向的方式利用控制部100使独立电极25相对于共用电极24为正或负的规定电位时,被压电陶瓷层21b的电极夹持的部分(活性部)在而方向上收缩。另一方面,非活性层的压电陶瓷层21a不受电场的影响,因此不产生自发性收缩,限制活性部的变形。其结果是,在压电陶瓷层21b与压电陶瓷层21a之间,朝向极化方向的变形产生差异,压电陶瓷层21b以向加压室10侧凸出的方式变形(单层压电变形)。
本实施方式中的实际的驱动顺序是:预先使独立电极25为比共用电极24高的电位(以下称为高电位),每当存在喷出要求时,使独立电极25暂时为与共用电极24相同的电位(以下称为低电位),然后在规定的时机再次成为高电位。由此,在独立电极25成为低电位的时机,压电陶瓷层21a、21b返回到初始形状,加压室10的容积与初始状态(两电极的电位不同的状态)相比增加。此时,对加压室10内施加负压,液体被从歧管5侧向加压室10内吸入。然后在再次使独立电极25为高电位的时机,压电陶瓷层21a、21b以朝向加压室10侧凸出的方式变形,由于加压室10的容积减少而使加压室10内的压力为正压,对液体的压力上升,喷出液滴。也就是说,为了喷出液滴,向独立电极25供给包含以高电位为基准的脉冲的驱动信号。该脉冲宽度理想的是压力波从节流孔6传播到喷出孔8的时间长度AL(AcousticLength)。于是,加压室10内部从负压状态向正压状态反转时两者的压力加在一起,能够以更强的压力喷出液滴。
另外,在灰度印刷中,利用从喷出孔8连续喷出的液滴的数量、即通过液滴喷出次数调整的液滴量(体积)进行灰度表现。因此,从与指定的点区域对应的喷出孔8连续地进行与指定的灰度表现对应的次数的液滴喷出。通常,在连续进行喷出的情况下,优选使为了喷出液滴而供给的脉冲与脉冲的间隔为AL。由此,能够使在先喷出的液滴在喷出时产生的压力的残余压力波与在后喷出的液滴在喷出时产生的压力的压力波的周期一致,能够将这些压力波重叠,以增加用于喷出液滴的压力。此外,考虑到这种情况下在后喷出的液滴的速度变快,但该情况下多个液滴的着落点变近,是优选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加压部而示出使用了压电变形的位移元件30,但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使加压室10的体积发生变化的结构、即能够对加压室10中的液体进行加压的结构,也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对加压室10中的液体进行加热而使其沸腾、从而产生压力的结构,或者是使用了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微电子机械系统)的结构。
在此,进一步对液体喷出头2中的部分流路13的形状进行详述。喷出孔行9中,喷出孔8沿着歧管5以及头主体2a的长边方向以等间隔排列。各喷出孔行9的喷出孔8在头主体2a的长边方向上稍微错开地进行配置。与此相对,加压室10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为格子状。加压室10的配置无须为格子状,也可以是锯齿配置等,但该配置使各加压室10与周围加压室10的距离、方向变得规则。这样,能够避免由于各加压室10与周围加压室10的配置的差异较大,而使各加压室10周围的刚性不同,或者从周围加压室10受到的串扰的影响不同的情况,能够减小喷出特性的差异。
但是,由于无法使这种加压室10的配置与喷出孔8的配置一致,因此从加压室10朝向喷出孔8的流路13不仅从加压室面4-2朝向喷出孔面4-1而朝向下方移动,还必须向与喷出孔面4-1平行的平面方向移动。平面方向的移动量变大时,在喷出方向上会表现出其影响。具体而言,部分流路13b的向平面方向的移动量较大时,喷出方向自与喷出孔面4-1正交的方向,向其移动方向偏离。喷出方向虽然并非必须是与喷出孔面4-1正交的方向,但通常液体喷出头2设计为以此方式使用,并且每个喷出孔8存在喷出方向的偏差时,着落位置发生偏差,会降低印刷精度。
喷出方向发生偏离的详细原理虽然尚不清楚,但考虑是由于部分流路13b内的液体相对于喷出孔面4-1倾斜前进,因此保持原样地在倾斜的方向上喷出。在喷嘴板41中具有喷嘴部13a,该喷嘴部13a相对于与喷出孔面4-1正交的线旋转对称,因此基本上会使从该喷嘴部13a通过的液体朝向与喷出孔面4-1正交的方向。另外,考虑若仅在部分流路13b前进的方向上保持原样地喷出,则喷出方向与部分流路13b的角度为相同程度,但实际的喷出方向的偏差则更小。例如,即使在部分流路13b的倾角为20度以上时,液滴飞翔1mm后的着落位置的偏离也仅为2μm左右,喷出方向的倾角为0.03度左右。
关于喷出方向的倾斜的原因,考虑是由于发生如下的液体的动作:喷嘴部13a中形成的弯液面朝向喷出孔8时的面的形状自点对称状态发生偏离而稍微变得倾斜,或者液体通过喷嘴部13a时的速度根据喷嘴部13a的内壁位置不同而稍微不同,或者喷出的液滴的尾部断开时尾部的断开位置自喷嘴部13a的中心偏离从而在尾部追赶液滴主体时附加了横向的运动成分。无论原因是什么,减小部分流路13b的倾角都能够减小其影响,但向平面方向的移动距离如上所述由加压室10的配置和喷出孔8的配置决定,难以进行调整。若加大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则可减小倾角,但AL会变长,因此造成不适合高频驱动等影响。
对此,若使部分流路13b的喷嘴部13a侧的一定长度的区域同与喷出孔面4-1正交的方向平行,大致为直线形状,在靠近加压室10侧的区域中结束平面方向的大部分移动,则能够减小喷出方向的偏差。
使用图6说明具体形状。部分流路13b通过连结在板4b~4k上开的孔而形成。各孔通过蚀刻形成,因此具有从表面开的球形与从背面开的球形合在一起得到的形状,在板4b~4k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附近,截面积变小。另外,自表面的蚀刻的中心与自背面的蚀刻的中心错开,不仅在板之间以在平面方向上移动的方式错开位置,在板内也在平面方向上移动。
各孔的表面及背面形状为圆形,但也可以是接近正方形的长方形、或椭圆形。各孔的整体形状大体为圆柱状或倾斜的圆柱状,详细而言是如上所述组合两个球得到的形状。
W[μm]是部分流路13b的平均直径(详细而言,是与喷出孔面4-1平行的截面的直径)。在截面形状不是圆形的情况下,可以将具有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作为直径。更具体而言,可以将部分流路13b的体积(μm3)除以部分流路13b的与喷出孔面4-1正交的方向的长度L[μm]以计算截面积,将面积与该截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μm]的值作为W。另外,在此,W主要用于规定部分流路13b的喷嘴部13a侧的形状,因此在部分流路13b连结截面积显著不同的孔而构成的情况(例如,以直径而言相差2倍以上,以截面积而言相差4倍以上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喷嘴部13a侧的端部的开口直径。
设部分流路13b的喷嘴部13a侧的端部的、与喷出孔面4-1平行的面P1中的截面形状的面积重心为C1。此外,喷嘴部13a的部分流路13b侧的开口配置成在俯视下将C1包含在其中。设部分流路13b的、与喷出孔面4-1平行的平面P2中的截面形状的面积重心为C2,该平面P2位于自部分流路13b的喷嘴部13a侧的端部起、向与喷出孔面4-1正交的方向的上侧2W的位置处。设部分流路13b的加压室10侧的端部的、与喷出孔面4-1平行的面P3中的截面形状的面积重心为C3。
部分流路13b内的液体从C3经由C2朝向C1移动。从C3到C2,在板之间,开口位置错开,并且在板的表面与背面,开口的位置也错开,从而使液体在向下方移动的同时,向平面方向的移动也较大。
与喷出孔面4-1平行的方向上的C2与C1的距离为D2[μm],使D2≤0.1W。由此,对喷出方向的影响较大的、与喷嘴部13a相距2W的范围的部分流路13b相对于喷出孔面4-1为大致正交的形状,喷出方向接近于与喷出孔面4-1正交的方向。考虑由于部分流路13b在C3到C2之间包含倾斜连结的形状的部分,因此压力波成为受到该形状影响的杂乱状态,但在前进开口直径W的成倍长度的距离而靠近C1的过程中,由于与内壁的散射等,重新构成为与喷出孔面4-1大致平行的压力波。
设连结C1与C3的直线C1C3与平面P2的交点为Cm,该平面P2是位于自喷嘴部13a侧的端部起向与喷出孔面4-1正交的方向2W的位置处的、与所述喷出孔面平行的平面。换言之,在制作直线连结C1与C3的形状的部分流路13b的情况下,Cm是该部分流路13b的中心通过平面P2的位置。与喷出孔面4-1平行的方向上的Cm与C1的距离为Dm[μm],通过使Dm>0.1W,即使在C3与C1的平面方向的距离较远的情况下,也能够连结这两者。此外,图6中,示出了C1、C2、C3位于一个纵截面的情况,但并不需要如此。
另外,若在部分流路13b的、自喷嘴部13a侧的端起向与喷出孔面4-1正交的方向2W的范围内设置狭窄部13ba,则压力波在该部分处集中于部分流路13b的中心附近,因此在C2附近产生的压力波的杂乱得到整理,随后,容易变为与喷出孔面4-1平行的压力。通过使狭窄部13ba的直径为0.5W~0.9W,更优选为0.6W~0.8W,不会由于直径过小而使阻力变大,使喷出速度极端下降,也不会由于直径过大而体现不出狭窄部13ba存在的效果。
另外,上述在自C1起2W的范围中具有相对于喷出孔面4-1大致正交的形状的液体喷出头2在如下情况下特别有用,即:俯视时,连结喷出孔8(更正确而言,是喷出孔面4-1中的喷出孔8的开口的面积重心Cn)与C3的直线同列方向所成角度较大的情况。使用图7对这一点进行说明。图7是放大了图4的一部分的俯视图,示出了两个加压室10和存在于其间的隔壁15。在图7所示的虚拟直线L上,与未图示的结构合在一起,设置有32个加压室10。关于喷出孔8,用黑点表示与图示的两个加压室10分别相连的两个喷出孔8,与其它未图示的加压室10相连的喷出孔8的、相对于加压室10的相对位置用点划线的圆示出。与配置在虚拟直线L上的32个加压室10相连的喷出孔8如图所示在R的范围中以等间隔d[μm]进行配置。
此外,图7中,在位于图上方的加压室10的下侧示出32个喷出孔8的相对位置,在位于图下方的加压室10的上侧示出32个喷出孔8的相对位置,但实际上位于加压室10的下侧的喷出孔8是图示的32个相对位置中的16处,位于加压室10的上侧的喷出孔8是图示的32个相对位置中的16处。正确而言,上述各16个喷出孔8合在一起的、共计32个喷出孔8在R的范围中以等间隔d[μm]进行配置。
另外,虽然图中省略图示,但在图的左右方连结有与在行方向上相邻的加压室列相连的喷出孔8。部分流路13b的大部分被省略,仅示出与加压室10直接相接的部分,并且取而代之示出连结C3与Cn的线。
在此,考虑连结C3与Cn的线同列方向所成的角度θ。图中,在Cn朝向图的右侧时的θ中,作为θ1示出最大值,在Cn朝向图的左侧时的θ中,作为θ2示出最大值。在设计能够以期望分辨率印刷的液体喷出头2时,在通常的液体喷出头2(喷出孔面4-1附近的部分流路13b相对于喷出孔面4-1并非大致正交的液体喷出头2)中,对于连结C3与Cn的线同列方向所成的角度θ1、θ2而言,在仅考虑液体喷出方向的精度(着落位置的精度)的情况下,优选θ1、θ2较小。但是,在采用基本的使用方法时,d[μm]是成为相邻像素距离(分辨率)的值,在设计能够以期望分辨率印刷的液体喷出头2时,d[μm]是无法变更的值。在使d[μm]为一定的值的情况下,若希望减小θ1、θ2,则连结C3与Cn的直线的长度变长(部分流路13b的长度为该长度以上),液体喷出头2的短边方向上长度变长。这样,设置液体喷出头2时的角度给印刷精度带来的影响变大,因而不是优选的。
另外,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变长时,部分流路13b以及加压室10内的液体的固有振动周期变长。驱动波形的长度与固有振动周期成比例,因此一次喷出所需的驱动波形的长度变长。这样,在希望以高驱动频率进行驱动时,在一个驱动周期内有可能容纳不下驱动波形,因此不适合高频率的驱动(高速印刷)。
在通常的液体喷出头2中,θ1、θ2达到45度以上时,在喷出方向的行方向上,该角度给偏差带来的影响变大,印刷精度变差。但是,若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喷出孔面4-1附近的部分流路13b相对于喷出孔面4-1大致正交,则即使θ1、θ2为45度以上,印刷精度也基本上不会变差。因此,即使θ1、θ2为45度以上,印刷精度也不会降低,能够缩短短边方向的长度,或者制作具有高驱动频率的液体喷出头2。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出头2中,为了发挥这种优点,反而优选增大θ1、θ2,可以使θ1、θ2为60度以上,进一步可以为75度以上。
另外,关于从C3到C2的朝平面方向的移动,通过使板间的开口错位为W/3以下,能够抑制由于部分流路13b在板间变窄而导致的喷出速度降低。另外,通过使板内的开口错位为W/4以下,能够抑制部分流路13b在板间变窄、表面侧的蚀刻与背面侧的蚀刻在板内不相连的情况。
在从C3到C2的设计中存在这种限制等情况下,连结加压室10与喷出孔8时有可能无法确保所需的平面方向的移动距离。在该情况下,可以使加压室10的形状为在喷出孔面4-2内旋转后的形状。使用图8说明这一点。
图8是头主体的示意性放大俯视图。图8中,对于实际上连结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孔而构成的部分流路213b,以连结这些孔的示意性形状示出。该头主体的基本结构与图2~图6所示结构大致相同,对存在差异的部分进行说明。Cc是加压室210的面积中心,各加压室210的Cc与头主体2a同样地排列为格子状。加压室210采用菱形形状,连接其窄角的长轴Lc相对于加压室210的格子状配置具有非0度的角度。该角度是菱形形状的加压室210在平面方向上旋转的旋转角度。与平面方向的移动距离大的部分流路213b相连的加压室210所具有的旋转角度有助于部分流路213b的平面方向的移动。
A1是加压室210连成排的一个方向,A2是其相反方向。相对于加压室210的面积中心Cc,与该加压室210相连的喷出孔8无论位于A1方向一侧,还是位于A2方向一侧,都必须通过流路在其间进行连结。在到达喷出孔8的、向A1方向的移动距离较大的情况下,若采用直线连结C1与C3的部分流路213,则喷出方向相对于与喷出孔面正交的方向具有角度。因此,部分流路213b的喷嘴部侧的长度为2W的区域采用朝向大致与喷出孔面正交的方向的形状,在C3到C2(未图示)之间进行部分流路213b的向平面方向的移动。
在位于图8上侧的行的加压室210中,从C3朝向C1的方向朝着A1方向。另外,该行的加压室210采用在平面方向上旋转后的形状,从Cc朝向与其端相连的部分流路213b的C3的方向也朝着A1的方向。由此,即使在移动距离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连结加压室210与喷出孔8。如位于图8下侧的行的加压室210这样,在喷出孔8相对于加压室210位于A2一侧,移动距离较大的情况下,也是同样。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从C3朝向C1的方向和从Cc朝向C3的方向,关于是朝着A1的方向还是朝着A2的方向,都是一致的,由此,即使在移动距离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连结加压室210与喷出孔8。
更具体而言,与满足与喷出孔面平行的方向上的Cm与C1(C1、C2、Cm的定义与上述情况相同)的距离大于0.1W,且与喷出孔面平行的方向上的C2与C1的距离在0.1W以下的条件的部分流路213b相连的加压室210中,从加压室210的平面形状的面积重心Cc朝向该部分流路213b的C3的方向与从该部分流路213b的C3朝向C1的方向,关于是朝着喷出孔8或加压室210连成排的方向的一个方向即A1方向还是朝着其相反方向的A2方向,是一致的即可。与不满足上述条件的部分流路213b相连的加压室210中,方向可以不一致,但若使方向一致,则能够缩短部分流路213b的平面方向的移动距离,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喷出方向的偏差。
在此,对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进一步进行说明。图11是本发明的其它液体喷出头所使用的流路构件304的部分俯视图。图11中,为了容易看图,对于位于流路构件304的内部、应当用虚线描绘的节流孔6等,用实线进行描绘。另外,省略了喷出孔8、连结喷出孔8与加压室310的部分流路13等。另外,该图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并未与实际尺寸成比例示出。
液体喷出头整体的基本结构与图1~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对于差异较小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主要差异涉及加压室310和虚拟加压室316的平面形状(平面的倾斜)、以及如何连结加压室310与喷出孔8。关于部分流路13的形状,既可以如图6所示在靠近加压室10一侧进行向平面方向的移动,也可以进行直线连结。
在流路构件304中,与图4所示的流路构件4同样地,属于一个在头主体的短边方向上排列的加压室列的加压室310与位于R的范围内的喷出孔8相连。连结加压室310与喷出孔8的部分流路13b的长度若根据喷出孔8不同而存在较大不同,则喷出特性的差有时会变大。另外,如上所述,部分流路13b是在平面方向上大幅移动的形状时,有可能对喷出方向产生影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优选使加压室310的平面形状为倾斜的形状,根据其形状决定与哪一位置的喷出孔8相连。这样,能够提供可减小从加压室向喷出孔的流路的流路长之差的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使用图12说明其详细内容。图12是表示加压室310和喷出孔8的配置关系的示意性俯视图。图中示出夹持一个隔壁15a存在的两个加压室310、以及分别相连的喷出孔8。两个加压室310属于相同的加压室列,沿着在头主体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的虚拟直线L配置。详细而言,各加压室310的面积重心Cc位于虚拟直线L上。
与属于一个加压室列的加压室310相连的喷出孔8位于R的范围内,用涂色的点描绘实际相连的喷出孔8的位置,用点划线描绘与其它加压室310相连的喷出孔8的相对位置。各喷出孔8的间隔恒定(图中用d[μm]表示)。
加压室310的平面形状在一个方向上较长,随着朝向该方向的两端部而宽度变窄。加压室310在作为变窄的两端部中的一者的第一连接端部处,经由部分流路13b与喷出孔8相连,在另一者处,经由独立供给流路14与歧管5相连。此外,图中符号13b和14所示的仅是部分流路13b和独立供给流路14中与加压室310直接相连的部分。
以下,取以头主体的长边方向的一方(图12中的右)为正的座标,说明各部分的相对位置。Cc是加压室310的面积重心。Ce是第一连接端部的位置。详细而言,是连结加压室310与部分流路13b的部分的平面形状的面积重心。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加压室310与部分流路13b的端在平面方向上错开配置(一者并不包含另一者),因此图6的C3和Ce是不同的点。在部分流路13b的加压室310侧的端完全包含在加压室310内的情况下,C3与Ce一致。Ce相对于Cc的、上述座标中的相对位置用XE[μm]表示(以下,有时将该座标中的距Cc的相对位置简称为相对于Cc的位置、或者相对位置)。
Ct是连结加压室310与独立供给流路14的位置,该独立供给流路14与歧管5相连。详细而言,是连结加压室310与独立供给流路14的部分的平面形状的面积重心。另外,Ct位于加压室310的两端部中的第二连接端部,该第二连接端部所在的一侧不是与部分流路13b相连的第一连接端部。Ct相对于Cc的位置用XT[μm]表示。
喷出孔8相对于Cc的位置用XN[μm]表示。另外,在对所有加压室310的XN中,设最小的值为XNmin[μm],最大值为XNmax[μm]。本实施方式中,与属于一个加压室列的加压室310相连的喷出孔8的相对位置XN是在XNmin至XNmax之间以d为间隔而排列的32个值。
在加压室310的平面形状不倾斜的情况下,即XE的值大致为0(零)的情况下,并且在XN的值的宽度为较大范围的情况下,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分布在较大范围内,因此喷出特性的偏差有可能变大。对此,若加压室310的平面形状采用使XE的值为正及负双方的值的形状,使各加压室310的XE的值和与其相连的喷出孔8的XN的范围如后所述,则能够减小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差。此外,若部分流路13b采用以Z字形多次弯折的形状,则也能够调整流路长,但优选不采用这种形状。部分流路13b拐弯的次数优选至少为两次以下,进而为一次以下。从喷出特性的观点来看,部分流路13b优选在途中不拐弯,但在以直线状连结的情况下喷出方向有可能发生偏差,因此在该情况下,如图6所示,优选使途中拐弯的次数为一次。
作为加压室310的平面形状,考虑相对于头主体的长边方向倾斜的形状,考虑其两个端有时与喷出孔8相连的方式,则作为XE的值,具有正值和负值这两个值。在该情况下,在部分流路13b向着喷出孔面4-1朝正下方前进并与喷出孔8相连的情况下,XE的值与XN的值大致相同。在这种方式下,即在XN只有两个值的头主体的情况下,无须考虑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差而在XE与XN之间建立并调整关系,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将作为XN的值有三个以上不同值的头主体作为对象。
加压室310的平面形状是,在第一连接端部侧,随着朝向第一连接端部而宽度变窄。因此,即使在XE、XT不为0(零)的情况下,在头主体的长边方向上相邻的加压室310的第一连接端部彼此之间的距离也不易变短。特别地,从Cc向头主体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线与加压室310的边缘相交得到点P1和点P2,自点P1和点P2起朝向第一连接端部的、加压室310的边缘的形状如果是不突出到P1和P2的外侧的形状,则与相邻加压室310之间的距离不易变短,因而更为优选。另外,加压室310的平面形状是,在加压室310的两端部中的、与歧管5相连一侧的第二连接端部侧,随着朝向第二连接端部而宽度变窄。因此,即使在XE、XT不为0(零)的情况下,在头主体的长边方向上相邻的加压室310的第二连接端部彼此之间的距离也不易变短。特别地,自P1和P2起朝向第二连接端部的、加压室310的边缘的形状如果是在头主体的长边方向上不比P1和P2更突出的形状,则与相邻加压室310之间的距离不易变短,因而更为优选。
XNmax为正并且XNmin为负的情况是指,喷出孔8的与Cc的相对位置有位于图6的右侧的位置和位于左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若XN的值为XNmin的加压室310的XE为负,则能够缩短与该加压室310相连的部分流路13b的长度,能够减小头主体整体中的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差。同样,若XN的值为XNmax的加压室310的XE为正,则能够缩短与该加压室310相连的部分流路13b的长度,能够减小头主体整体中的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差。
此外,为了减小头主体整体中的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差,与XE为正的加压室310相连的喷出孔8的相对位置XN可以为正,或者即使为负也是比较接近0(零)的值。同样,与XE为负的加压室310相连的喷出孔8的相对位置XN可以为负,或者即使为正也是比较接近0(零)的值。
具体而言,可以使与XE为正(Ce朝向右侧)的加压室310相连的喷出孔8的相对位置XN在XNmin~XNmax(“~”包含上端和下端。其它同)中数值较大的一者(右侧的一者)的2/3的范围内,使与XE为负(Ce朝向左侧)的加压室310相连的喷出孔8的相对位置XN在XNmin~XNmax中数值较小的一者(左侧的一者)的2/3的范围内。这样,部分流路13b连结位于较近位置的Ce与喷出孔8,因此不会有较长的部分流路13b,能够减小头主体整体中的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差。
更详细地说明如下。对XN的值可取的范围XNmin~XNmax进行三等分,XN分为XNmin~XNmin+(XNmax-XNmin)/3(图12中示为XN1)的范围的区块1、XNmin+(XNmax-XNmin)/3~XNmax-(XNmax-XNmin)/3(图12中示为XN2)的范围的区块2、以及XNmax-(XNmax-XNmin)/3~XNmax的范围的区块3。并且,从XE为正的加压室310,与具有相对位置的数值较大的两个区块、即区块2和区块3的范围的值的喷出孔8相连。也就是说,对于XE为正的加压室310而言,XN在XNmin+(XNmax-XNmin)/3~XNmax的范围内。从XE为负的加压室310,与具有相对位置的数值较小的两个区块、即区块1和区块2的范围的值的喷出孔8相连。也就是说,对于XE为负的加压室310而言,XN在XNmin~XNmax-(XNmax-XNmin)/3的范围内。
另外,进一步,若在具有XE的值在XNmax/2以上的加压室310的情况下,使该加压室310的XN为0~XNmax的范围,在具有XE的值在XNmin/2以下的加压室310的情况下,使该加压室310的XN为XNmin~0的范围,则能够进一步减小头主体整体中的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差。
另外,该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考虑连结C3与喷出孔8(更正确而言,是喷出孔面4-1中的喷出孔8的开口的面积重心Cn)的线(图12中,C3与Ce过于接近而难以判别,因此示出连结Ce与Cn的线)与列方向所成的角度θ。图中,作为θ3示出Cn朝向图的右侧时的θ的最大值,作为θ4示出Cn朝向图的左侧时的θ的最大值。在通常的液体喷出头2(未按照上述方式调整XE与XN的关系的液体喷出头2)中,θ3、θ4变大时,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差变大,因此若要使喷出特性的偏差在期望范围内,则θ的值存在上限。但是,若按照上述方式调整XE与XN的关系,则即使是具有相同的θ3、θ4的值的液体喷出头2,也能够减小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差,还能够减小喷出特性的偏差。通过如上所述使θ3、θ4为45度以上,能够缩短短边方向的长度,或者制作高驱动频率的液体喷出头2。可以使θ3、θ4为60度以上,进一步可以为75度以上。
接下来,使用图13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图13是该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流路构件的部分示意图。图13所示的结构要素与图12基本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XE的绝对值变大时,加压室310的端会靠近相邻的加压室310,自P1和P2到加压室310的连结部分流路13b的端的部分难以设计成不比P1和P2更突出。若XE的范围在XNmin/2~XNmax/2的范围内,则从Cc向Ce的方向相对于虚拟直线L的角度较小,因此容易设计成不产生上述突出,或者即使产生突出也较小。
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加压室310的XE的值与XN的值不为太接近的值,能够消除长度较短的部分流路13b,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头主体整体中的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差。
为了不与部分流路13b的长度较长的区域和较短的区域相连,在XN的值可取的范围XNmin~XNmax的范围中,在XE的值为正的情况下将相连的范围限定为XNmin~XNmax中的3/4的范围,在XE的值为负的情况下也同样地限定为XNmin~XNmax中的3/4的范围。
具体而言,首先考虑作为XNmin~XNmax的范围的1/12的值的XNB(=(XNmax-XNmin)/12)。通过使与XE为正(Ce朝向右侧)的加压室310相连的喷出孔8的相对位置XN不在XNmin~XNmax的最小的一个(最左侧)XNB的范围,能够使部分流路13b不会相对较长。另外,通过使与加压室310相连的喷出孔8的相对位置XN在XE-XNB~XE+XBB的范围外,能够使部分流路13b不会相对较短。综上所述,XE为正的加压室310的XN可以在XNmin+(XNmax-XNmin)/12(图13中示为XN3)~XE-(XNmax-XNmin)/12(图13中示为XN4)以及XE+(XNmax-XNmin)/12(图13中示为XN5)~XNmax中的任一范围内。
同样,通过使与XE为负(Ce朝向左侧)的加压室310相连的喷出孔8的相对位置XN不在XNmin~XNmax的最大的一个(最右侧)XNB的范围,能够使部分流路13b不会相对较长。另外,通过使与加压室310相连的喷出孔8的相对位置XN在XE-XNB~XE+XBB的范围外,能够使部分流路13b不会相对较短。综上所述,XE为负的加压室310的XN可以在XN为XNmin~XE-(XNmax-XNmin)/12(图13中示为XN6)以及XE+(XNmax-XNmin)/12(图13中示为XN7)~XNmax-(XNmax-XNmin)/12(图13中示为XN8)中的任一范围内。
为了进一步减小头主体整体中的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差,可以采取如下做法。对XNmin~XNmax的范围进行四等分,从数值小的一者起依次作为区块11~14。使XE为正的加压室310不与最远的区块11和最近的区块13相连。这样,部分流路13b的长度成为长度中等的区块12和区块14,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头主体整体中的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差。同样,使XE为负的加压室310不与最远的区块14和最近的区块12相连。这样,部分流路13b的长度成为长度中等的区块11和区块13,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头主体整体中的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差。此外,图13中有两个加压室310,因此将图上方的加压室310的XE表示为XE1,将图下方的加压室310的XE表示为XE2。
与其它做法同样表示该做法,XE为正的加压室310的XN可以在-(XNmax-XNmin)/4~0以及(XNmax-XNmin)/4~XNmax中的任一范围内,XE为负的加压室310的XN可以在XNmin~-(XNmax-XNmin)/4以及0~(XNmax-XNmin)/4中的任一范围内。
图14(a)是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中使用的流路构件404的俯视图。流路构件404能够与流路构件4同样地用于头主体。流路构件404中有8行加压室行,每个加压室行由加压室410沿着流路构件404的长边方向(即沿着头主体的长边方向)排列而成。在作为与行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列方向上也排列有加压室410。图中,行方向与列方向正交。通过正交,能够在不增大串扰的情况下将头主体设计得较小,但也可以不必正交。流路构件404中有沿着流路构件404的长边方向的四个歧管405。为了容易理解图,用实线描绘透视的歧管405和加压室410。
流路构件404具有与图5所示的流路构件4相同的截面结构。加压室410在一个方向上较长,朝向其两端部而宽度变窄。加压室410的未与歧管405重叠的一个端部经由部分流路13b与喷出孔8相连。加压室410的与歧管5重叠的另一个端部经由节流孔6与歧管405相连。图14(a)中省略了歧管405和加压室410以外的流路。
各加压室410中,若XE为正则XT为负,若XE为负则XT为正。即,加压室410的长边方向相对于与头主体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进而,各加压室行内倾斜方向一致。通过使倾斜的方向一致,加压室行内的加压室410之间的距离不易变小(更详细而言,加压室410中的分流流路13b侧彼此的距离不易变短,独立供给流路14侧彼此的距离不易变短),因此能够减小串扰。为了减小串扰,在加压室行内,优选使加压室410倾斜的角度相同。此外,如图14(a)的图的上侧的加压室410那样,加压室410向左旋转了的状态称为向左倾斜。
流路构件404中,若存在倾斜方向不同的加压室行,则在上述限制内建立XE与XN的值的关系时,容易进行设计。另外,加压室410的长边方向在流路构件404中整齐划一时,在与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强度有可能减弱,若具有倾斜方向不同的加压室行,则不易出现刚性低的方向,因而是优选的。另外,还能够抑制在特定方向上产生共振。
但是,具有倾斜方向不同的加压室行时,在相邻行之间,加压室410的端部彼此的距离变近,在它们之间串扰有可能变大。在该情况下,可以使倾斜方向不同的加压室行间的距离大于倾斜方向一致的加压室行间的距离。在流路构件404中,图的上方起第1、2、5、6行的加压室行向右倾斜,倾斜方向一致,图的上方起第3、4、7、8行的加压室行向右倾斜,倾斜方向一致。从上方起第2行的加压室行与第三行的加压室行倾斜方向不同,通过使该行间的距离大于倾斜方向一致的加压室行间的距离,能够使属于第4行加压室行的加压室410的部分流路13b侧的端与属于第5行加压室行的加压室410的部分流路13b侧的端的距离变大,能够抑制串扰。同样也增大从上方起第4行与第5行的行间距离、以及从上方起第6行与第7行的行间距离。
图14(b)是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中使用的流路构件504的俯视图。流路构件504的基本结构与流路构件404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在歧管405有多个,一个歧管405在其两侧分别配置有一个、共计配置有两个加压室行,并与它们相连的情况下,优选使与一个歧管505相连的、相邻的加压室行中的加压室510的倾斜不同,使与不同歧管505相连的、相邻的加压室行的加压室510的倾斜彼此一致。若以此方式配置,则能够增大倾斜不同的加压室行彼此的分离距离,由此能够增大歧管505的截面积,能够增大液体的流量。另外,在歧管505之间的隔壁上,容易将部分流路配置得使得加压室510的与部分流路相连的部分被交替配置。
图14(c)是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中使用的流路构件604的俯视图。流路构件604的基本结构与流路构件404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流路构件604中,加压室610分为两个组进行配置,属于各组的加压室610的倾斜方向一致。从图的上方起,4行加压室行构成一个加压室组,所属的加压室610向左倾斜。从图的下方起,4行加压室行构成一个加压室组,所属的加压室610向右倾斜。由于两个加压室组的倾斜方向不同,所以能够提高流路构件604的刚性。另外,两个加压室组分离配置,因此能够抑制串扰。增大加压室组的数量时,分离的距离的总和变大,流路构件604的短边方向的长度变长,但加压室组为两个,因此能够缩短长度。
另外,第二方向是与作为第一方向的行方向大致正交(90±10度以内)的方向,在加压室610在各加压室组内沿着作为第二方向的列方向配置的情况下,在两个加压室组中,若加压室列在第一方向上错开配置,则能够使Ce的位置因加压室组不同而不同,因此能够减小部分流路的长度差。
LA是连接图的上侧的加压室组的、左端的加压室列的面积重心Cc得到的虚拟直线,LB是连接图的下侧的加压室组的、左端的加压室列的面积重心Cc得到的虚拟直线。如上所述,虚拟直线LA与LB在行方向上错开。LA与LB在行方向上的错位量优选是加压室行内的加压室610的面积重心Cc之间的距离的大约一半。这样,容易配置得使部分流路的距离差变短。例如,在由上侧的加压室组的一列加压室列和下侧的加压室组的一列加压室列对R的范围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以此方式配置喷出孔),若由上侧的加压室组的一列加压室列印刷R/2的范围,由下侧的加压室组的一列加压室列印刷上述R/2的范围以外的R/2的范围,则能够使由一个加压室组的一列加压室列覆盖的范围变窄,因此能够减小部分流路的长度差。
图15是放大了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中使用的流路构件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图中示出与一个歧管705相连的4行加压室行。流路中,从歧管705起依次与节流孔6(独立供给流路14)、加压室710、部分流路13b、以及喷出孔8相连。喷出孔8配置在隔壁715的正下方。液体喷出头中既可以有一个歧管705,也可以有多个歧管705。
加压室710配置在沿着第一方向的多个行上,该第一方向是头主体的长边方向。另外,属于相邻的加压室行的加压室710在列方向上与属于彼此相邻的加压室行的加压室710之间配置为锯齿状。
歧管705与沿着列方向配置并在歧管705的两侧分别配置有两行、共计配置有四行的加压室行的加压室810相连。上述加压室710的两端部中靠近歧管705的一侧与歧管705相连。
在这种液体喷出头中,对于属于一个加压室行的加压室810而言XE为正还是负是一致的,与歧管705相连的四行加压室行中的、内侧的两行和外侧的两行中,XE为正还是负分别是一致的,在内侧的两行与外侧的两行中,XE为正还是负是不同的。这样,能够配置成各加压室810的两端部(与部分流路13b相连的端部和与独立供给流路14相连的端部)彼此的距离不接近,能够在抑制串扰的同时,倾斜配置加压室810,因此能够容易地配置成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差较小。
图16是放大了本发明其它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中使用的流路构件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图中示出与两个歧管805分别相连的两行加压室行。流路中,从歧管805起依次与节流孔6(独立供给流路14)、加压室810、部分流路13b、以及喷出孔8相连。喷出孔8配置在隔壁815的正下方。液体喷出头中既可以有一个歧管805,也可以有多个歧管805。
歧管805在加压室810的两端部中与喷出孔8不相连的一侧相连,对于属于一个加压室行的加压室810而言,XE为正还是负是一致的,在相邻的上述行彼此之间,XE为正还是负是不同的。另外,对于加压室810中的、XE为正的加压室810而言,XE为正,XE为负。通过这样做,加压室810之间的距离变小,能够在抑制串扰产生的同时,使Ce相对于面积重心Cc的位置在列方向上错开,因此能够容易地配置成部分流路13b的长度差较小。液体喷出头2例如通过如下方式制作。利用滚涂法、狭缝涂敷法等通常的带成形法,进行由压电性陶瓷粉末与有机组成物构成的带的成形,在烧制后制作作为压电陶瓷层21a、21b的多个生片。在生片的一部分上,在其表面利用印刷法等形成作为共用电极24的电极膏剂。另外,根据需要在生片的一部分上形成通孔,在其内部填充通路导体。
接着,层叠各生片而制作层叠体,进行加压密接。将加压密接后的层叠体在高浓度氧环境下烧制,之后使用有机金膏剂而对烧制体表面印刷独立电极25,进行烧制之后,使用Ag膏剂印刷连接电极26并进行烧制,从而制作压电促动器基板21。
接下来,将利用轧制法等获得的板4a~41借助粘合层进行层叠,以制作流路构件4。在板4a~41上,利用蚀刻将成为歧管5、独立供给流路14、加压室10、部分流路13b、以及喷出孔8等的孔加工为规定的形状。
这些板4a~41优选由从Fe-Cr系、Fe-Ni系、WC-TiC系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形成,特别是在使用墨作为液体的情况下,优选由对墨的耐腐蚀性优异的材质构成,因此更优选Fe-Cr系。
压电促动器基板21与流路构件4例如能够借助粘合层而层叠粘合在一起。作为粘合层,能够使用公知的材料,但为了不对压电促动器基板21、流路构件4造成影响,最好使用从热固化温度为100~150℃的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苯醚树脂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热固化树脂系的粘合剂。通过使用这种粘合层而加热至热固化温度,能够对压电促动器基板21与流路构件4进行加热接合。接合之后,对共用电极24与独立电极25之间施加电压,使压电陶瓷层21b在厚度方向上极化。
接着,为了对压电促动器基板21与控制电路100进行电连接,向连接电极26供给银膏剂,载置预先安装有驱动器IC的作为信号传递部92的FPC,加热使银膏剂固化以进行电连接。此外,驱动器IC的安装是在利用焊锡与FPC进行电气倒装连接之后,向焊锡周围供给保护树脂并使其固化。
实施例
制作液体喷出头2并确认了部分流路13b的形状与喷出方向的关系,该液体喷出头2中,部分流路13b的基本结构为图6所示的结构,具有从C3到C1的平面方向的移动方式不同的部分流路13b。各评价中,共用的部分流路13b的结构是L=900μm,W=135μm。在一个液体喷出头2内,存在着D3的距离(C1与C3在与喷出孔面平行的方向上的距离)为大致0μm(在液体喷出头2的长边方向上基本不移动,在短边方向上稍微移动的结构)至340μm的部分流路13b。此外,连结C3与Cn的直线与列方向所成的角度θ1和θ2为75度。
首先,制作了部分流路13b的、喷嘴部侧形成为与喷出孔面4-1正交的形状的部分(正交部)的长度被变化为110μm、270μm、410μm的液体喷出头2。反过来说,向平面方向的D3距离的移动在相对于该正交部的上侧进行。
图9(a)~(c)的图表中示出了D3的距离与所测定的着落位置的位置偏差的关系。根据从C3向C1(C2)的方向是朝着液体喷出头2的长边方向的一方还是朝着另一方,对D3标注符号。根据着落到与喷出孔面4-1相距1mm的面时的位置偏差,评价了着落位置。对于位置偏差,仅测定长边方向上的偏差,与从C3向C1的方向同样地标注符号。另外,Fire1与Fire2的驱动波形的脉冲宽度不同,Fire2与Firel相比,脉冲宽度更长,喷出的液滴更大。此外,正交部为110μm的液体喷出头在本发明的范围以外。
根据图9(a)的图表可知,在正交部为110μm的液体喷出头2中,着落位置的偏差方向与从C3向C2的方向一致,着落位置的偏差量与D3的距离成比例。与此相对,在图9(b)的正交部为270μm的液体喷出头、以及图9(c)的正交部为410μm的液体喷出头2中,处于几乎看不出着落位置与D3的值的相关性的状态。由此可知,通过在部分流路13b的喷嘴部侧设置长度为部分流路13b的平均直径W(=135μm)的倍数的正交部,能够抑制喷出方向的偏差。
接着,制作了作为部分流路13b采用几乎以直线状连结C3至C1的形状的液体喷出头2。该液体喷出头2虽然不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但通过评价D2(部分流路13b的与喷嘴部13a相距2W的位置即C2与C1的平面方向的距离)的值与着落位置的偏差,可以了解部分流路13b的、喷嘴部侧的2W的区域的方向与喷出孔面的正交性的必要程度。
图10中示出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通过使D2的距离为0.1W(=13.5μm)以下,着落位置的偏差达到1μm以下,能够达到与图9(b)(c)的偏差同等程度以下。本发明的液体喷出头2也是同样,考虑可以使正交部相对于喷出孔面4-1的正交性与其为同等程度以上。也就是说,若使部分流路13b的从喷嘴部侧到2W的距离的区域中的平面方向的移动距离D2为0.1W以下,则能够充分减小着落位置的偏差。另外,若具有这样的着落位置偏差,则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1200dpi的印刷。
符号说明
1 打印机
2 液体喷出头
2a 头主体
4、304、404、505、604 流路构件
4a~41 板
4-1 喷出孔面
4-2 加压室面
5、405、505、605、705、805 歧管
5a (歧管的)开口
5b 副歧管
6 节流孔
8 喷出孔
9 喷出孔行
10、210、310、410、510、610、710、810 加压室
11 加压室行
12 独立流路
13 (连结加压室与喷出孔的)流路
13a 喷嘴部
13b 部分流路(下倾路)
13ba 狭窄部
14 独立供给流路
15、715、815 隔壁
16、316 虚拟加压室
21 压电促动器基板
21a 压电陶瓷层(振动板)
21b 压电陶瓷层
24 共用电极
25 独立电极
25a 独立电极主体
25b 引出电极
26 连接电极
28 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
30 位移元件(加压部)
C1 部分流路的喷嘴部侧的端部的面积重心
C2 部分流路的与喷嘴部侧相距2W的位置的面积重心
C3 部分流路的加压室侧的端部的面积重心
Cc 加压室的面积重心
Ce 第一连接端部的位置
Cn 喷出孔的面积重心
Ct 第二连接端部的位置
XE 第一连接端部相对于加压室的相对位置
XN 喷出孔相对于加压室的相对位置
XT 第二连接端部相对于加压室的相对位置

Claims (16)

1.一种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头具备流路构件和多个加压部,所述流路构件具备多个喷出孔以及与该多个喷出孔分别相连的多个加压室,所述流路构件为平板状并且在第一方向上较长,所述多个加压部对所述多个加压室内的液体分别进行加压,
在俯视所述流路构件时,
所述多个加压室在一个方向上较长,在该一个方向的两端部中的一个即第一连接端部处分别与所述多个喷出孔相连,
在设所述流路构件中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个端为一端,另一个端为另一端;该加压室的所述第一连接端部相对于所述加压室的面积重心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所述一端侧为正的情况下的相对位置为XE[mm];与该加压室相连的所述喷出孔相对于所述加压室的面积重心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所述一端侧为正的情况下的相对位置为XN[mm]的情况下,
所述多个加压室,包括XN[mm]的值具有三个以上不同值的加压室,具有:
所述多个加压室中的XN[mm]的最大值XNmax[mm]为正,XE[mm]为正的加压室;以及
所述多个加压室中的XN[mm]的最小值XNmin[mm]为负,XE[mm]为负的加压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多个加压室的平面形状,在所述一个方向的所述第一连接端部侧,朝向该第一连接端部而宽度变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流路构件时,
在设所述喷出孔的开口的面积重心为Cn,连结所述加压室与所述喷出孔的部分流路的、所述加压室侧的开口形状的面积重心为C3时,
所述多个加压室配置在沿着列方向的多个列上,所述列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
对于XN[mm]的值为XNmax[mm]的所述加压室,连结与该加压室相连的Cn与C3的直线与所述列方向所成的角度θ为45度以上,
对于XN[mm]的值为XNmin[mm]的所述加压室,连结与该加压室相连的Cn与C3的直线与所述列方向所成的角度θ为45度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流路构件时,
对于XE[mm]为正的所述加压室,XN[mm]在XNmin+(XNmax-XNmin)/3[mm]~XNmax[mm]的范围内,
对于XE[mm]为负的所述加压室,XN[mm]在XNmin[mm]~XNmax-(XNmax-XNmin)/3[m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流路构件时,
所述多个加压室的XE[mm]在XNmin/2[mm]~XNmax/2[mm]的范围内,
对于XE[mm]为正的所述加压室,XN[mm]在XNmin+(XNmax-XNmin)/12[mm]~XE-(XNmax-XNmin)/12[mm]以及XE+(XNmax-XNmin)/12[mm]~XNmax[mm]中的任一范围内,
对于XE[mm]为负的所述加压室,XN[mm]在XNmin[mm]~XE-(XNmax-XNmin)/12[mm]以及XE+(XNmax-XNmin)/12[mm]~XNmax-(XNmax-XNmin)/12[mm]中的任一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构件具备与所述多个加压室相连的一个或多个共用流路,
所述多个加压室在所述一个方向的两端部中的另一个即第二连接端部处与所述共用流路相连,
在俯视所述流路构件时,
在设该加压室中与所述共用流路相连的部位相对于所述加压室的面积重心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所述一端侧为正的情况下的相对位置为XT[mm]的情况下,
XE[mm]为正的所述加压室的XT[mm]为负,XE[mm]为负的所述加压室的XT[mm]为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加压室的平面形状是,在所述一个方向的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侧,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端部而宽度变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流路构件时,
所述多个加压室配置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多个行上以及沿着列方向的多个列上,所述列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
在将各个所述加压室的所述一个方向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倾斜的方向,作为加压室的倾斜方向时,
在一个所述行内,所述加压室的倾斜方向一致,
所述多个行中,包括所述加压室的倾斜方向不同的行,
在相邻的两行所述加压室的行中,所述加压室的倾斜方向不同的所述行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加压室的倾斜方向一致的所述行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流路构件时,
包括多个所述行的两个加压室组在所述列方向上分离配置,并且在一个所述加压室组内,所述加压室的倾斜方向相同,在两个所述加压室组中,所述加压室的倾斜方向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流路构件时,
所述共用流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存在多个,并且与在所述共用流路的两侧分别配置有一行的所述加压室相连,
在与相同的所述共用流路相连的两行所述加压室的行中,所述加压室的倾斜方向不同,
在与不同的所述共用流路相连的两行所述加压室的行中,所述加压室的倾斜方向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流路构件时,
所述多个加压室配置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多个行上,并且分为排列有多个所述行的多个加压室组进行配置,
属于一个该加压室组的多个所述加压室配置在沿着第二方向的多个列上,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
在不同的所述加压室组中,所述多个列彼此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错开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流路构件时,
所述多个加压室配置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多个行上,属于相邻的所述行的所述加压室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属于彼此相邻的所述行的所述加压室之间配置为锯齿状,
所述共用流路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并且与在所述共用流路的两侧分别配置有两行的所述加压室相连,
所述多个加压室在所述两端部中的接近所述共同流路的一侧与所述共用流路相连,
对于属于一个所述行的所述加压室,XE[mm]为正还是负是一致的,
对于与所述共用流路相连的四行所述加压室的行中的、内侧的两行和外侧的两行,XE[mm]为正还是负分别是一致的,在内侧的两行与外侧的两行之间,XE[mm]为正还是负是不同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构件具备与所述多个加压室相连的一个或多个共用流路,
所述多个加压室在所述一个方向的两端部中的另一个即第二连接端部处与所述共用流路相连,
在俯视所述流路构件时,
在设该加压室中与所述共用流路相连的部位相对于所述加压室的面积重心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所述一端侧为正的情况下的相对位置为XT[mm]的情况下,
所述多个加压室配置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的多个行上以及沿着列方向的多个列上,所述列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向,
对于属于一个所述行的所述加压室,XE[mm]为正还是负是一致的,在相邻的所述行之间,XE[mm]为正还是负是不同的,
所述加压室中,XE[mm]为正的所述加压室的XT[mm]为正,XE[mm]为负的所述加压室的XT[mm]为负。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加压室的平面形状是,在所述一个方向的所述第二连接端部侧,朝向所述第二连接端部而宽度变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多个加压室到所述多个喷出孔,分别包括在所述喷出孔侧截面变窄的喷嘴部、以及除该喷嘴部以外的部分流路,
对于该部分流路,设所述部分流路的平均直径为W[μm];所述部分流路的所述喷嘴部侧的、与所述流路构件平行的截面的面积重心为C1;所述部分流路的、自所述喷嘴部侧起向与所述流路构件正交的方向2W[μm]的位置处的、与所述流路构件平行的截面的面积重心为C2;所述部分流路的所述加压室侧的、与所述流路构件平行的截面的面积重心为C3;连结C1与C3的直线与自所述喷嘴部侧起向与所述流路构件正交的方向2W[μm]的位置处的、与所述喷出孔面平行的平面的交点为Cm时,Cm与C1的与所述流路构件平行的方向的距离大于0.1W[μm],C2与C1的与所述流路构件平行的方向的距离为0.1W[μm]以下。
16.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对所述液体喷出头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以及对所述液体喷出头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CN201610526044.7A 2012-08-30 2013-08-30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Active CN1061139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0266 2012-08-30
JP2012-190266 2012-08-30
JP2013112042 2013-05-28
JP2013-112042 2013-05-28
CN201380042676.0A CN104540681B (zh) 2012-08-30 2013-08-30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2676.0A Division CN104540681B (zh) 2012-08-30 2013-08-30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13940A true CN106113940A (zh) 2016-11-16
CN106113940B CN106113940B (zh) 2018-05-22

Family

ID=501836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2676.0A Active CN104540681B (zh) 2012-08-30 2013-08-30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CN201610526044.7A Active CN106113940B (zh) 2012-08-30 2013-08-30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2676.0A Active CN104540681B (zh) 2012-08-30 2013-08-30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72517B2 (zh)
EP (1) EP2891556B1 (zh)
JP (2) JP5969589B2 (zh)
CN (2) CN104540681B (zh)
WO (1) WO20140348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7833B (zh) * 2015-02-24 2018-06-22 京瓷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用的流路构件及液体喷出头、记录装置
JP5933145B1 (ja) * 2015-02-24 2016-06-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用の流路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ヘッドならびに記録装置
WO2017018485A1 (ja) * 2015-07-30 2017-02-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ノズルプレー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ヘッド、ならびに記録装置
JP2017176311A (ja) * 2016-03-29 2017-10-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超音波デバイス、超音波測定装置、及び超音波画像表示装置
JP6641022B2 (ja) * 2016-09-20 2020-02-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6616518B2 (ja) * 2016-09-23 2019-12-04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WO2018181733A1 (ja) * 2017-03-29 2020-01-23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ならびに記録方法
CN110997332B (zh) * 2017-07-26 2021-11-16 京瓷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JP6961426B2 (ja) * 2017-08-31 2021-11-05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ヘッドチップ、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7255122B2 (ja) * 2018-09-28 2023-04-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N111347793B (zh) * 2018-12-21 2021-03-30 森大(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数码喷头拼接误差处理方法、装置、打印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108563B2 (ja) * 2019-02-28 2022-07-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WO2020189695A1 (ja) * 2019-03-20 2020-09-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22088987A (ja) * 2020-12-03 2022-06-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とその製造方法
US11801677B2 (en) 2022-02-10 2023-10-31 Ricoh Company, Ltd. Printhead design with multiple fluid paths to jetting channel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5852A (ja) * 2002-02-18 2003-10-28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4284254A (ja) * 2003-03-24 2004-10-14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623249B2 (ja) * 1993-12-28 2005-02-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の記録ヘッド
JP2006088390A (ja) * 2004-09-21 2006-04-06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CN1827375A (zh) * 2005-03-04 2006-09-06 理光打印系统有限公司 喷墨记录头
JP2007030433A (ja) * 2005-07-29 2007-02-08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ヘッ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5270A (en) 1993-07-30 1996-02-27 Tektronix,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dot size modulated ink jet printing
US5880756A (en) 1993-12-28 1999-03-0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head
JP3525978B2 (ja) * 1995-07-24 2004-05-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積層型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及びそのアクチュエー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02036545A (ja) * 2000-07-24 2002-02-05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86735A (ja) 2001-03-28 2002-10-03 Canon Inc プローブ担体製造用の液体吐出装置、プローブ担体の製造装置及びプローブ担体の製造方法
CN1269642C (zh) * 2002-02-18 2006-08-1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头以及具有该喷墨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
JP4238968B2 (ja) * 2002-07-17 2009-03-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JP3874712B2 (ja) * 2002-09-24 2007-01-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4324757B2 (ja) 2002-10-04 2009-09-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
JP3928594B2 (ja) * 2003-06-30 2007-06-1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4075731B2 (ja) * 2003-08-14 2008-04-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4882083B2 (ja) * 2004-10-14 2012-02-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組み立て方法
JP2007076168A (ja) 2005-09-14 2007-03-29 Fujifilm Corp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34793B2 (ja) * 2010-05-24 2014-03-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噴射装置
JP5637032B2 (ja) * 2011-03-24 2014-12-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23249B2 (ja) * 1993-12-28 2005-02-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の記録ヘッド
JP2003305852A (ja) * 2002-02-18 2003-10-28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これを有す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4284254A (ja) * 2003-03-24 2004-10-14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088390A (ja) * 2004-09-21 2006-04-06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
CN1827375A (zh) * 2005-03-04 2006-09-06 理光打印系统有限公司 喷墨记录头
JP2007030433A (ja) * 2005-07-29 2007-02-08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用ヘッ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91556A4 (en) 2017-03-15
US20150224766A1 (en) 2015-08-13
CN104540681A (zh) 2015-04-22
JPWO2014034892A1 (ja) 2016-08-08
EP2891556B1 (en) 2018-12-05
US9272517B2 (en) 2016-03-01
JP6224765B2 (ja) 2017-11-01
CN106113940B (zh) 2018-05-22
CN104540681B (zh) 2016-09-28
WO2014034892A1 (ja) 2014-03-06
JP5969589B2 (ja) 2016-08-17
JP2016182824A (ja) 2016-10-20
EP2891556A1 (en) 2015-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13940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CN103561956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EP3299171B1 (en) Flow channel member, liquid-discharging head, and printing apparatus
EP2727732B1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using same
CN103380001B (zh) 压电致动器、液体喷射头、以及记录装置
CN107206792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JP5174965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EP3318408B1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534799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using same
EP3243664A1 (en) Passage member, liquid discharge head using same, and recording device
JP2014108530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用の流路部材、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ならびに液体吐出ヘッドの使用方法
CN106457833B (zh) 液体喷出头用的流路构件及液体喷出头、记录装置
JP6616156B2 (ja) 流路部材、液体吐出ヘッド、記録装置、および流路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616146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用の流路部材、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に記録装置
JP6193727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6962672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CN105793046B (zh) 压电基板以及使用其的组件、液体喷出头和记录装置
JP6571474B2 (ja) 流路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ヘッド、ならびに記録装置
JP2015085623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6034157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らに用いられる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