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0647B - 锁止装置以及锁止装置的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锁止装置以及锁止装置的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0647B
CN105980647B CN201580008386.3A CN201580008386A CN105980647B CN 105980647 B CN105980647 B CN 105980647B CN 201580008386 A CN201580008386 A CN 201580008386A CN 105980647 B CN105980647 B CN 1059806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region
opening
closing member
locking system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83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0647A (zh
Inventor
中曾称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lax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ola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lax Inc filed Critical Piolax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980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0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0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06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28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 E05B83/30Locks for glove compartments, console boxes, fuel inlet covers or the like for glove compart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02Mounting of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9/00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 E05C9/04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with two sliding bars mov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when fastening or unfasten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9/00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 E05C9/04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with two sliding bars mov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when fastening or unfastening
    • E05C9/043Arrangements of simultaneously actuated bolts or other securing devices at well-separated positions on the same wing with two sliding bars moved in opposite directions when fastening or unfastening with crank pins and connecting r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801Multiple
    • Y10T292/0834Sli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在锁止装置中,转子部件(24)能够转动地轴支撑于基座部件(22),与在安装座面(12f)形成的开口部(12c)相比向背面侧凸出而与锁止部件连结,与操作部件(20)的操作相应地进行驱动。使基座部件(22)的第1定位部与开口部(12c)的缘部(12g)抵接或者接近。使第2定位部(56)插入在开闭部件(12)形成的定位孔(12d)。第1定位部与第2定位部(56)相比向背面侧凸出。

Description

锁止装置以及锁止装置的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开闭部件的锁止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车辆的手套箱的开口进行开闭的开闭部件,安装有用于将开闭部件保持为闭合状态的锁止装置。用户通过对锁止装置的操作部件进行操作,从而将锁止解除而将手套箱打开。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对收纳箱的开口进行开闭的车门板处安装的侧锁止装置。该侧锁止装置具有定位销,在安装时,通过将定位销插入在车门板处形成的定位孔而进行定位。侧锁止装置在被定位后,通过螺钉而被固定于车门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67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在将锁止装置10安装于车门板时,作业者寻找车门板的定位孔,使侧锁止装置的定位销与定位孔的位置一致而进行插入作业。将该定位销插入定位孔的作业是繁琐的,可能花费时间。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安装作业容易的锁止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锁止装置,该锁止装置被安装于开闭部件,通过锁止部件而能够将开闭部件保持为锁止状态,该锁止装置具有:基座部件,其被固定于开闭部件的安装座面;以及驱动部件,其能够转动地轴支撑于基座部件,与在安装座面形成的开口部相比向背面侧凸出而与锁止部件连结,与操作部件的操作相应地驱动锁止部件。基座部件具有:第1定位部,其与开口部的缘部抵接或者接近;以及第2定位部,其被插入在开闭部件形成的定位孔。第1定位部与第2定位部相比向背面侧凸出。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也是一种锁止装置,其被安装于开闭部件,通过锁止部件而能够将开闭部件保持为锁止状态。该锁止装置具有:基座部件,其被固定于开闭部件的安装座面;以及驱动部件,其能够转动地轴支撑于基座部件,与在安装座面形成的开口部相比向背面侧凸出而与锁止部件连结,与操作部件的操作相应地驱动锁止部件。基座部件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形成于驱动部件的周围,与开口部的缘部抵接或者接近。
本发明的另一种其他方式是一种锁止装置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将锁止装置安装于开闭部件,该锁止装置形成了对安装位置进行确定的第1定位部及第2定位部,该开闭部件形成了第1开口部及第2开口部,该方法包含下述步骤:将第1定位部插入第1开口部,对第2定位部和第2开口部的相对的偏离宽度进行限制;在第1定位部向第1开口部插入后,将第2定位部插入第2开口部而确定该锁止装置的安装位置;以及将该锁止装置固定于开闭部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锁止装置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安装了实施方式的锁止装置后的开闭部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锁止装置安装于开闭部件的中途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3是用于对开闭部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对操作部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基座部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转子部件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驱动部件的斜视图。
图8是用于对安装于开闭部件之前的锁止装置的子装配单元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用于对安装于开闭部件后的状态的锁止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用于对子装配单元向开闭部件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用于对第1变形例的锁止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用于对第2变形例的锁止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用于对第3变形例的锁止装置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用于对安装了实施方式的锁止装置10后的开闭部件12进行说明的图。图1(a)是开闭部件12的从正面侧观察的斜视图,图1(b)是开闭部件12的从背面侧观察的斜视图。另外,图2是表示将实施方式的锁止装置10安装于开闭部件的中途的状态的斜视图,示出锁止部件的安装前的状态。开闭部件12实际上是以将2片板状部件贴合而在其内部收容锁止装置10的方式设置的,但图1(b)省略对锁止装置10进行覆盖的开闭部件12的背面侧的板状部件而进行图示。
开闭部件12是例如车辆的手套箱用的盖部件。手套箱(未图示)是具有凹处的固定部件,该凹处是在仪表板设置的收纳空间。开闭部件12能够转动地支撑于固定部件,对凹处的开口进行开闭。
在开闭部件12,用于对锁止装置10进行安装的安装构造形成于安装口12a的里侧。安装于开闭部件12的锁止装置10将开闭部件12相对于固定部件设为锁止状态而保持闭合状态。
如图1(b)所示,锁止装置10具有操作部件20、基座部件22、驱动部件25、第1锁止部件26a以及第2锁止部件26b。如图1(a)所示,操作部件20从安装口12a露出至正面侧。用户通过从凹陷部12b向操作部件20的背面侧插入手指并拉动操作部件20,从而进行锁止解除。
用户的操作力从操作部件20传递至驱动部件25,从驱动部件25向第1锁止部件26a及第2锁止部件26b(在不对它们进行区分的情况下,称为“锁止部件26”)传递。
如图1(b)及图2所示,基座部件22通过一对螺钉部件28而被固定于开闭部件12。驱动部件25能够转动地支撑于基座部件22,与锁止部件26连结。在图1(b)中,棒状的锁止部件26以其一部分被切断的形态示出。锁止部件26与驱动部件25的转动进行联动而在宽度方向上移动。
如果用户对操作部件20进行操作,则驱动部件25转动,锁止部件26与驱动部件25的转动相应地在卡合孔部(未图示)进出,该卡合孔部形成于作为固定部件的手套箱。如果锁止部件26进入手套箱的卡合孔部,则开闭部件12变为锁止状态,如果锁止部件26从该卡合孔部出来,则开闭部件12变为非锁止状态。
图3是用于对开闭部件12进行说明的图。图3(a)是开闭部件12的从正面侧观察的斜视图,图3(b)是开闭部件12的从背面侧观察的斜视图。在这里,对在各附图中示出的相同或者等同的结构要素、部件标注同一标号,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在图3(a)及(b)中示出将2片板状部件贴合而形成的开闭部件12中正面侧的板状部件。
开闭部件12具有安装口12a、凹陷部12b、开口部12c、定位孔12d、螺孔12e、安装座面12f以及缘部12g。如图3(a)所示,用于对锁止装置10进行安装的安装构造形成于安装口12a的里侧。
凹陷部12b具有从安装口12a的下端起向上方延伸设置的弯曲面,是作为用户插入手指的引导部而形成的。在凹陷部12b的上端侧形成在宽度方向上分离的一对安装座面12f、和位于其之间的开口部12c。
锁止装置10被安装于图3(a)所示的安装座面12f的表面。锁止装置10向安装座面12f的安装是利用在安装座面12f形成的定位孔12d及螺孔12e进行的。一对定位孔12d及一对螺孔12e在宽度方向上分离而形成,一对定位孔12d的间隔比一对螺孔12e的间隔小。
开口部12c贯通而形成,以将向正面侧的操作部件20的操作传递至与安装座面12f相比位于背面侧的锁止部件26。开口部12c的缘部12g对开口部12c进行划分而构成相对的一对安装座面12f的侧缘。
如上所述,在开闭部件12形成用于对锁止装置10进行安装的构造。参照附图,对锁止装置10的各部件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用于对操作部件20进行说明的图。图4(a)是操作部件20的后视图,图4(b)是操作部件20的从背面侧观察的斜视图。此外,操作部件20的正面侧在图1(a)中示出,在开闭部件12的安装口12a处露出。
操作部件20形成为板状,具有转动轴孔38、操作面40以及传递部42。转动轴孔38分别形成于操作部件20的一对侧面。操作面40位于操作部件20的背面的下侧,用户在操作时手指钩挂于该操作面40。
传递部42在操作部件20的背面直立设置,与驱动部件25抵接而将用户的转动操作传递至驱动部件25。通过将转动轴孔38与基座部件22连结,从而操作部件20能够转动地支撑于基座部件22。如果操作部件20转动,则传递部4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而使驱动部件25转动。
图5是用于对基座部件22进行说明的图。图5(a)是基座部件22的后视图,图5(b)是基座部件22的前视图,图5(c)是从背面侧对基座部件22进行观察的斜视图。
基座部件22的主体部44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底座面51。转动支撑部46是以从主体部44的两侧面起在宽度方向上凸出的方式形成的。转动支撑部46被插入操作部件20的转动轴孔38中,能够转动地支撑操作部件20。驱动用轴承部48形成于底座面51的中央,能够转动地支撑驱动部件25。
转子支撑壁50从底座面51起直立设置,以驱动用轴承部48为中心形成为圆筒状,收容驱动部件25。在转子支撑壁50的内侧,除驱动用轴承部48以外,形成连通部54、弹簧接受部62以及旋转限制部64。
连通部54形成为贯通转子支撑壁50内的底座面51。连通部54是用于使操作部件20的传递部42和驱动部件25的转子部件24抵接的连通孔。
弹簧接受部62在转子支撑壁50内的底座面51处形成为凸状,与构成驱动部件25的弹簧部件的卷绕端部抵接。旋转限制部64形成为凸出至转子支撑壁50内的底座面51,形成为对驱动部件25的旋转进行限制。
第1定位部52形成为,在转子支撑壁50的周围,作为包围转子支撑壁50的壁部而在底座面51直立设置。第1定位部52形成于转子支撑壁50的外周侧的附近。如图5(c)所示,第1定位部52在基座部件22处形成得最为凸出。
使第1定位部52插入开闭部件12的开口部12c而与开口部12c的缘部12g抵接或者接近。第1定位部52形成于驱动部件25及转子支撑壁50的周围,在将锁止装置10安装于开闭部件12时具有下述功能,即,用于防止转子支撑壁50和开闭部件12的开口部12c的缘部12g接触。另外,在将基座部件22安装于开闭部件12时,第1定位部52作为下述引导部起作用,即,该引导部使第2定位部56向定位孔12d的插入变得容易。
第1定位部52包含:一对相对壁部52a,其在基座部件22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以及连结壁部52b,其将一对相对壁部52a连结。第1定位部52的内壁和转子支撑壁50的外壁在多个部位被连结而刚性提高。
一对卡止爪部60形成为向第1定位部52的相对壁部52a的宽度方向外侧凸出。在将基座部件22安装于开闭部件12时,通过使卡止爪部60与开闭部件12的安装座面12f卡止,从而成为在通过螺钉部件28而将锁止装置10固定之前的暂时固定部。
一对第2定位部56从底座面51凸出,作为相同形状的棒状体而形成。第2定位部56是相对于开闭部件12的安装座面12f而确定基座部件22的安装位置的定位销。一对第2定位部56在宽度方向上分离地设置,第1定位部52配置于一对第2定位部56之间。通过将第2定位部56插入开闭部件12的定位孔12d,从而对子装配单元16进行定位。
一对螺钉接受部58在宽度方向上分离地形成,具有能够将螺钉部件28螺合的圆筒状的孔。一对第2定位部56位于一对螺钉接受部58之间。
图6是用于对转子部件24进行说明的图。图6(a)是转子部件24的从正面侧观察的斜视图,图6(b)是转子部件24的从背面侧观察的斜视图,图6(c)是转子部件24的侧视图。
转子部件24具有圆盘部68、转动轴部70、保持槽部72、第1连结部74a、第2连结部74b、抵接部76以及弹簧接受部78。转子部件24包含于与操作部件20的转动操作相应地被驱动的驱动部件。
转动轴部70与圆盘部68的中央垂直地直立设置。转动轴部70插入基座部件22的驱动用轴承部48而被轴支撑。保持槽部72在圆盘部68的外周形成为槽状,对环形部件进行保持。
第1连结部74a及第2连结部74b(在不对它们进行区分的情况下,称为“连结部74”)分别与第1锁止部件26a及第2锁止部件26b连结,对转子部件24的旋转动作进行传递。连结部74形成为在圆盘部68的背面垂直地凸出。另外,连结部74形成为,从圆盘部68的背面的中心分离,与圆盘部68上的径向外侧相对。
抵接部76形成为在圆盘部68的表面凸出。抵接部76被组装于基座部件22而能够经由连通部54与传递部42抵接,操作部件20的操作力从传递部42被传递。弹簧接受部78形成为在圆盘部68的表面凸出,与弹簧部件的卷绕端部抵接。
图7是驱动部件25的斜视图。驱动部件25具有转子部件24、弹簧部件30以及环形部件32。螺旋状的弹簧部件30插入转动轴部70而配置,环形部件32嵌合于环状的保持槽部72而被保持。
弹簧部件30的第1卷绕端部30a与转子部件24的弹簧接受部78抵接,第2卷绕端部30b与基座部件22的弹簧接受部62抵接。弹簧部件30在用户进行了锁止解除操作的情况下,在将成为非锁止状态的锁止部件26设为锁止状态的方向上对转子部件24进行预紧。
环形部件32是橡胶状的O型密封环,配置于圆盘部68的最外周。环形部件32与转子支撑壁50的内壁接触而使驱动部件25的旋转速度缓和。该驱动部件25被组装于基座部件22。
图8是用于对安装于开闭部件12之前的锁止装置10的子装配单元16进行说明的图。图8(a)是子装配单元16的从背面侧观察的斜视图,图8(b)是子装配单元16的侧视图。
子装配单元16由操作部件20、基座部件22、驱动部件25构成。通过转动轴孔38和转动支撑部46的连结,从而操作部件20和基座部件22被连结,图7中所示的驱动部件25被插入转子支撑壁50内,基座部件22和驱动部件25被连结。
图7所示的转子部件24的转动轴部70由图5(a)所示的基座部件22的驱动用轴承部48进行轴支撑。转动轴部70的前端部分与驱动用轴承部48的边缘卡合而成为驱动部件25的防脱部。该一体化后的子装配单元16被安装于开闭部件12。
如果对图8(b)所示的第2定位部56和第1定位部52的凸出高度进行比较,则第1定位部52形成得比第2定位部56更为凸出。
图9是用于对安装于开闭部件12后的状态的锁止装置10进行说明的图。图9(a)是图8(a)所示的子装配单元16的线段A-A的剖视图,图9(b)是图8(b)所示的子装配单元16的线段B-B的剖视图。图9(a)及(b)均表示穿过第2定位部56的截面。
子装配单元16以收容于开闭部件12的安装口12a的方式被安装。如图9(b)所示,第1定位部52被插入开口部12c,第2定位部56被插入定位孔12d。
转子部件24的连结部74与开口部12c相比向背面侧凸出,与锁止部件26连结。如图9(b)所示,第2定位部56以不从定位孔12d伸出至安装座面12f的背面侧的方式安装,以不阻碍锁止部件26的动作。此外,对于第2定位部56,只要不与锁止部件26进行干涉,则也可以从安装座面12f的背面侧凸出。
卡止爪部60与安装座面12f卡止,在安装时作为由螺钉部件28进行固定之前的子装配单元16的暂时固定部起作用。通过卡止爪部60的卡止,将子装配单元16暂时固定于安装座面12f,从而在作业者利用螺钉部件28进行固定时能够从子装配单元16暂时腾出手来,能够进行容易的螺钉紧固作业。
如图9(b)所示,第1定位部52与第2定位部56相比向底座面51的背面侧凸出。第1定位部52从底座面51起的凸出高度比第2定位部56从底座面51起的凸出高度高。第1定位部52与安装座面12f相比伸出至背面侧,另一方面,第2定位部56未伸出至安装座面12f的背面侧。
图10是用于对子装配单元16向开闭部件12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的图。图10(a)、图10(b)、图10(c)表示安装工序中的开闭部件12和子装配单元16的截面,图10(a)表示第1安装工序,图10(b)表示第2安装工序,图10(c)表示第3安装工序至第4安装工序。此外,在图10(a)至图10(c)中,为了使得容易理解实施方式的锁止装置10,与图9(b)所示相比特意将开口部12c的宽度放大表示。
在图10(a)所示的第1安装工序中,作业者将位于基座部件22的中央侧的第1定位部52对准比定位孔12d大的开口部12c,而使子装配单元16向开闭部件12的安装座面12f接近。
在图10(b)所示的第2安装工序中,使子装配单元16进一步接近于安装座面12f,使第1定位部52插入开口部12c,与开口部12c的缘部12g抵接或者接近。在将第1定位部52插入开口部12c的工序中包含下述工序,即:首先,将连结壁部52b插入开口部12c,限制宽度方向的偏离;以及将一对相对壁部52a插入开口部12c,限制第1定位部52的旋转。
由此,第2定位部56和定位孔12d的相对偏离宽度被限制。所谓第2定位部56和定位孔12d的相对偏离宽度,是指与安装座面12f平行的2维的第2定位部56和定位孔12d之间的间隔。
在图10(b)中,第2定位部56未被插入定位孔12d,但位于与定位孔12d的相对偏离宽度非常小的位置。如上所述,通过使第1定位部52插入开口部12c而与开口部12c的缘部12g抵接或者接近,从而能够使插入前的第2定位部56和定位孔12d的相对偏离宽度减小,使第2定位部56容易向定位孔12d插入。
在图10(c)所示的第3安装工序中,将子装配单元16进一步推入安装座面12f,第2定位部56被插入定位孔12d。在第2安装工序中,由于第1定位部52已被插入开口部12c,因此第2定位部56和定位孔12d处于大致对位的状态,作业者进行少量的位置调整就能够将第2定位部56容易地插入定位孔12d。通过以上述方式将凸出高度不同的2个定位部依次插入在安装座面12f形成的2个开口部,从而能够阶段性地限制子装配单元16的运动,使安装作业变得容易。作业者将第1定位部52插入开口部12c,其结果,由于第2定位部56的运动受到限制,因此第2定位部56被引导至定位孔12d。
在第1定位部52向开口部12c插入后,第2定位部56被插入定位孔12d而确定锁止装置10的安装位置。通过确定锁止装置10的安装位置,从而使螺钉接受部58和螺孔12e的位置一致。
在第3安装工序中,通过卡止爪部60的卡止,从而能够将子装配单元16暂时固定于安装座面12f。由此,作业者能够在接下来的安装工序中从子装配单元16暂时腾出手来而利用螺钉部件28进行固定。
在接下来的第4安装工序中,螺钉部件28被插入螺孔12e及螺钉接受部58,子装配单元16被固定于安装座面12f而不会摇晃。然后,将锁止部件26与转子部件24连结,锁止装置10的安装完成。
图10(c)所示的第1间隔t1是一对相对壁部52a的外壁的宽度方向的间隔,第2间隔t2是开口部12c的一对缘部12g的宽度方向的间隔。另外,第3间隔t3是第2定位部56的直径,第4间隔t4是定位孔12d的内径。锁止装置10及开闭部件12以满足下述式1的方式设置。
(t2-t1)>(t4-t3) 式1
这表示,至少在宽度方向上,第1定位部52相对于开口部12c的间隙,比第2定位部56相对于定位孔12d的间隙大。在子装配单元16的安装工序中,首先进行起初间隙相对较大的第1定位部52向开口部12c的插入作业,在由此将间隙相对较小的第2定位部56和定位孔12d大致对位后,进行第2定位部56向定位孔12d的插入作业。以上述方式,能够容易地将第2定位部56插入定位孔12d。
第1定位部52向开口部12c(第1开口部)的插入是第1阶段的安装作业,第2定位部56向定位孔12d(第2开口部)的插入是第2阶段的安装作业。将第1定位部52插入大孔即开口部12c的作业比将小定位销插入小定位孔12d的作业容易。由此,通过相对来说插入较容易的第1阶段的安装作业,使第2阶段的安装作业也变得容易,锁止装置10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通过第1阶段的安装作业而对第2定位部56和定位孔12d的相对偏离宽度进行限制,从而第2阶段的安装作业中的第2定位部56向定位孔12d的插入变得比第1阶段的安装作业更为容易。
通过将第2定位部56设为一对定位销,从而能够对基座部件22的旋转进行限制,能够提高定位的精度。
由于第1定位部52具有一对相对壁部52a,因此在相对壁部52a向开口部12c插入时,能够对相对壁部52a的宽度方向的偏离宽度进行限制,并且还对子装配单元16的旋转进行限制。由于第1定位部52具有将一对相对壁部52a连结的连结壁部52b,因此包围转子部件24,能够防止在安装时转子部件24与开口部12c的缘部12g等接触,保护转子部件24。
在第2定位部56向定位孔12d的插入完成时,卡止爪部60与开口部12c卡止。即,在第2定位部56向定位孔12d的插入完成之前,卡止爪部60未与开口部12c卡止。并且,在将第2定位部56插入定位孔12d的过程中,卡止爪部60未与开口部12c卡止。由此,抑制一对卡止爪部60中的一方先卡止而妨碍第2定位部56向定位孔12d插入的情况。
图11是用于对第1变形例的锁止装置进行说明的图。图11(a)表示安装于开闭部件12后的第1变形例的子装配单元116的后视图,图11(b)表示第1变形例的子装配单元116的斜视图。此外,图11(b)所示的子装配单元116是除去操作部件20而进行表示的。
图11(b)所示的第1变形例的基座部件122与图8(a)所示的基座部件22相比,不同点在于,取代壁状的第1定位部52而形成有棒状的第1定位部。
基座部件122至少具有:转子支撑壁150,其收容驱动部件25;以及第1定位部,其形成于驱动部件25的周围。第1定位部具有:棒状体152a,其形成为棒状,在宽度方向上位于转子支撑壁150的稍外侧;以及一对凸起部152b,其从转子支撑壁150的外周起朝向径向外凸出。
一对棒状体152a及一对凸起部152b以位于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顶点的方式形成于转子支撑壁150的周围。第1定位部与第2定位部56相比向底座面51的背面侧凸出。
如图11(a)所示,第1定位部与开口部12c抵接或者接近。通过将作为4个凸起而形成的第1定位部配置于矩形的顶点,从而能够对安装时的子装配单元116的旋转进行限制。第1变形例的第1定位部在安装于开闭部件12时,通过在第2定位部56向定位孔12d插入之前与开口部12c的缘部12g抵接或者接近,从而能够使第2定位部56的插入变得容易。由此,能够使锁止装置10的安装作业变得容易。
图12是用于对第2变形例的锁止装置进行说明的图。图12(a)表示安装于开闭部件212后的第2变形例的子装配单元216的后视图,图12(b)表示第2变形例的子装配单元216的斜视图。此外,图12(b)所示的子装配单元216是除去操作部件20而进行表示的。
图12(b)所示的第2变形例的基座部件222与图8(a)所示的基座部件22相比,不同点在于未形成第2定位部56和第1定位部52。另外,图12(a)所示的第2变形例的开闭部件212与图3(a)所示的开闭部件12相比,不同点在于未形成定位孔12d、开口部212a形成为环状。
如图12(b)所示,定位部250从底座面51起直立设置,形成为圆筒状,收容驱动部件25。定位部250具有朝向径向外凸出的一对凸起部250a。定位部250还作为转子部件24的支撑壁起作用。
如图12(a)所示,在开闭部件212的安装口形成有:开口部212a,其在安装座面212c形成为环状;以及一对切口部212b,其形成为将开口部212a的内周的一部分朝向径向外切除。开口部212a的内径比定位部250的外径大,但被设定为大致相同的大小。
定位部250被插入开口部212a,通过螺钉部件28而使子装配单元216固定于安装座面212c。在安装于开闭部件212时,使定位部250与开口部212a抵接或者接近而确定子装配单元216的安装位置。
定位部250形成于转子部件24的周围,防止在安装作业过程中、安装完成后转子部件24和开口部212a的缘部接触。一对凸起部250a进入在开口部212a形成的一对切口部212b,能够对螺钉紧固前的子装配单元216的旋转进行限制。在第2变形例中,能够通过定位部250实现转子部件24的保护、和安装时的定位。
图13是用于对第3变形例的锁止装置进行说明的图。图13(a)示出安装于开闭部件12后的第3变形例的子装配单元316的后视图,图13(b)示出第3变形例的子装配单元316的斜视图。此外,图13(b)所示的子装配单元316是除去操作部件20而进行表示的。
图13(b)所示的第3变形例的基座部件322与图8(a)所示的基座部件22相比,不同点在于未形成第2定位部56。另外,图13(a)所示的第3变形例的开闭部件312与图3(a)所示的开闭部件12相比,不同点在于未形成定位孔12d。
如图13(b)所示,定位部352从底座面51起直立设置,形成于转子部件24的周围。在定位部352的内侧形成转子支撑壁50。定位部352具有:一对相对壁部352a,其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以及连结壁部352b,其将相对壁部352a连结。
定位部352被插入开口部312a,通过螺钉部件28而使子装配单元316固定于安装座面312b。在安装于开闭部件312时,使定位部352与开口部312a抵接或者接近而确定子装配单元316的安装位置。
在这里,在第3变形例中,开口部312a的缘部的宽度方向的间隔t5、和一对相对壁部352a的外壁的宽度方向的间隔t6形成得非常小。即,与图10(c)所示的(t2-t1)的间隙相比,(t5-t6)的间隙形成得较小。在第3变形例中,能够通过定位部352进行锁止装置的安装的定位。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够对各实施例施加各种设计变更等变形,施加了上述变形后的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接受操作部件20的操作力而对锁止部件26进行驱动的驱动部件而示出了使用转子部件24的方式,但不限于该方式。例如,也可以取代转子部件24而使用与操作部件20的操作相应地转动的齿轮机构。该齿轮机构设置为,位于环状的第1定位部52之间,与锁止部件26的连结部分相比于开口部12c向内侧凸出。
在实施方式的第2定位部56中示出形成一对定位销的方式,但不限于该方式。定位销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3个。在设置大于或等于3个定位销的方式中,第1定位部52也形成为位于第2定位部56之间。
示出了实施方式的卡止爪部60形成于相对壁部52a的方式,但不限于该方式。只要是形成于基座部件22、与安装座面12f的边缘卡止的卡止爪部即可,也可以在基座部件22的不同位置形成卡止爪部。
标号的说明
10 锁止装置,12 开闭部件,12a 安装口,12b 凹陷部,12c 开口部,12d 定位孔,12e 螺孔,12f 安装座面,12g 缘部,14 固定部件,16 子装配单元,20 操作部件,22 基座部件,24 转子部件,25 驱动部件,26a 第1锁止部件,26b 第2锁止部件,28 螺钉部件,30弹簧部件,32 环形部件,38 转动轴孔,40 操作面,42 传递部,44 主体部,46 转动支撑部,48 驱动用轴承部,50 转子支撑壁,51 底座面,52 第1定位部,52a 相对壁部,52b 连结壁部,54 连通部,56 第2定位部,58 螺钉接受部,60 卡止爪部,62 弹簧接受部,64 旋转限制部,68 圆盘部,70 转动轴部,72 保持槽部,74a 第1连结部,74b 第2连结部,76 抵接部,78弹簧接受部,250 定位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开闭部件的锁止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laims (8)

1.一种锁止装置,其被安装于开闭部件,通过锁止部件而能够将所述开闭部件保持为锁止状态,
该锁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基座部件,其被固定于所述开闭部件的安装座面;以及
驱动部件,其能够转动地轴支撑于所述基座部件,与在所述安装座面形成的开口部相比向所述开闭部件的背面侧凸出而与所述锁止部件连结,与操作部件的操作相应地驱动锁止部件,
所述基座部件具有:
底座面;
转子支撑壁,其从所述底座面起直立设置,用于收容所述驱动部件;
第1定位部,其形成为,在所述转子支撑壁的周围,在所述底座面直立设置,并与所述开口部的缘部抵接或者接近;以及
第2定位部,其被插入在定位孔中,该定位孔形成在所述开闭部件中,
所述第1定位部与所述第2定位部相比向所述开闭部件的背面侧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定位部是一对定位销,
所述第1定位部形成于一对所述定位销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定位部被插入所述开口部,
所述第1定位部相对于所述开口部的缘部的间隙,比所述第2定位部相对于所述定位孔的间隙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定位部形成于所述驱动部件的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定位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相对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定位部具有连结壁部,该连结壁部将所述一对相对壁部连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件具有与所述安装座面卡止的卡止爪部。
8.一种锁止装置的安装方法,该锁止装置被安装于开闭部件,通过锁止部件而能够将所述开闭部件保持为锁止状态,
该锁止装置具有:
基座部件,其被固定于所述开闭部件的安装座面;以及
驱动部件,其能够转动地轴支撑于所述基座部件,与在所述安装座面形成的第1开口部相比向所述开闭部件的背面侧凸出而与所述锁止部件连结,与操作部件的操作相应地驱动锁止部件,
所述基座部件具有:
底座面;
转子支撑壁,其从所述底座面起直立设置,用于收容所述驱动部件;
第1定位部,其形成为,在所述转子支撑壁的周围,在所述底座面直立设置,并与所述第1开口部的缘部抵接或者接近;以及
第2定位部,其被插入在第2开口部中,该第2开口部形成在所述开闭部件中,
所述第1定位部与所述第2定位部相比向所述开闭部件的背面侧凸出,
该锁止装置的安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下述步骤:
将所述第1定位部插入所述第1开口部,对所述第2定位部和所述第2开口部的相对的偏离宽度进行限制;
在所述第1定位部向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后,将所述第2定位部插入所述第2开口部而确定该锁止装置的安装位置;以及
将该锁止装置固定于所述开闭部件。
CN201580008386.3A 2014-02-13 2015-02-12 锁止装置以及锁止装置的安装方法 Active CN1059806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5369 2014-02-13
JP2014025369 2014-02-13
PCT/JP2015/053793 WO2015122447A1 (ja) 2014-02-13 2015-02-12 ロック装置およびロック装置の取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0647A CN105980647A (zh) 2016-09-28
CN105980647B true CN105980647B (zh) 2019-08-16

Family

ID=53800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8386.3A Active CN105980647B (zh) 2014-02-13 2015-02-12 锁止装置以及锁止装置的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0486B2 (zh)
JP (1) JP6182223B2 (zh)
CN (1) CN105980647B (zh)
WO (1) WO20151224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88641B2 (ja) 2016-07-08 2019-10-09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ロック装置
US20200392772A1 (en) * 2017-12-21 2020-12-17 Southco, Inc. Door latch
US11814881B2 (en) * 2018-04-03 2023-11-14 Southco, Inc. Vehicle glove box latch
US20220065007A1 (en) * 2020-08-26 2022-03-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oor latch assembly
JP7476839B2 (ja) 2021-04-07 2024-05-01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の内装部品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9348U (ja) * 1981-09-09 1983-03-1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グロ−ブボツクスのリツド
CN1511732A (zh) * 2002-12-18 2004-07-14 百乐仕株式会社 手套箱的盖锁定装置
CN202645199U (zh) * 2012-06-01 2013-01-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手套箱锁
JP2013036281A (ja) * 2011-08-10 2013-02-21 Toyoda Gosei Co Ltd 車両用収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08359A (en) * 1934-10-10 1938-02-15 Fiat Spa Lock for automobile doors
JPH0460079A (ja) * 1990-06-27 1992-02-26 Shiroki Corp コンソールロック装置
US5671958A (en) * 1996-06-28 1997-09-30 Szapucki; Matthew Peter Snap on latch mechanism for a sash window
US5904389A (en) * 1997-06-05 1999-05-18 Ford Motor Company Automotive vehicle modular glovebox assembly
US6048006A (en) * 1997-09-12 2000-04-11 Southco, Inc. Ratcheting pawl latch
AU7135500A (en) * 1999-07-21 2001-02-13 Southco, Inc. Slide latch
US6152512A (en) * 1999-12-28 2000-11-2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Glove box door latch assembly
US6669243B2 (en) * 2001-07-03 2003-12-30 Piolax Inc. Side lock assembly for storage bin
JP3940318B2 (ja) * 2002-06-03 2007-07-04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サイドロック装置
US7695028B2 (en) * 2002-11-07 2010-04-13 Piolax, Inc. Lock apparatus
US7065992B2 (en) 2003-08-22 2006-06-27 Southco, Inc. Rotary pawl latch with lock down paddle
JP4699160B2 (ja) * 2005-10-03 2011-06-08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サイドロック装置
US7591103B2 (en) * 2005-12-15 2009-09-22 Milgrad Manufacturing, Inc. Window sash tilt latch
JP5020264B2 (ja) * 2007-01-19 2012-09-05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ロック装置
DE112009002368T5 (de) * 2008-10-01 2011-09-29 Piolax Inc. Seitenschlossvorrichtung
WO2012132546A1 (ja) * 2011-03-31 2012-10-04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開閉部材のロック装置
JP5630382B2 (ja) 2011-05-31 2014-11-2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サイドロック装置
CN103703200A (zh) 2011-08-02 2014-04-02 百乐仕株式会社 开闭部件的锁止装置
CN104105621B (zh) * 2012-02-06 2016-04-06 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内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39348U (ja) * 1981-09-09 1983-03-15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グロ−ブボツクスのリツド
CN1511732A (zh) * 2002-12-18 2004-07-14 百乐仕株式会社 手套箱的盖锁定装置
JP2013036281A (ja) * 2011-08-10 2013-02-21 Toyoda Gosei Co Ltd 車両用収納装置
CN202645199U (zh) * 2012-06-01 2013-01-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手套箱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09496A1 (en) 2017-01-12
JP6182223B2 (ja) 2017-08-16
JPWO2015122447A1 (ja) 2017-03-30
WO2015122447A1 (ja) 2015-08-20
CN105980647A (zh) 2016-09-28
US10400486B2 (en) 2019-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0647B (zh) 锁止装置以及锁止装置的安装方法
CN103359169A (zh) 倾角调节装置
CN109477350A (zh) 锁止装置
JP2006052830A (ja) 回転ダンパー
CN104018742B (zh) 门开锁上锁操作装置和车门用锁芯组件
CN203308211U (zh) 密码锁
WO2013080853A1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WO2005090218A1 (ja) エレベータ乗場戸の解錠装置及びその改造方法
JP2012246727A (ja) サイドロック装置
CN205487170U (zh) 一种防松脱的led显示屏箱体
CN103000406A (zh) 开关机构的连锁装置及其开关机构
CN203547298U (zh) 程控挂锁
JP2009189632A (ja) 基板ケース及び基板取付け装置
CN203654902U (zh) 结构改良的密码锁
JP6163747B2 (ja) 回路遮断器の外部操作ハンドル装置
JP2009238588A (ja) 回転コネクタ
JP4338212B2 (ja) 基板ケース及び基板取付け装置
JP6521653B2 (ja) コネクタ
US6530289B2 (en) Navigation computer intended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230404697A1 (en) Apparatus for locking surgical instrument by using magnetic force
JP4330416B2 (ja) 遊技機用基板ケース
JP7028806B2 (ja) ラッチ組立体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ストライカ
KR101864731B1 (ko) 래칫 구조를 적용한 서포트 브라켓 각도 조절 장치
CN204022229U (zh) 电梯门锁
JP5418863B1 (ja) トイ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