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0062B - 磨、磨粉机和饮料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磨、磨粉机和饮料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0062B
CN105980062B CN201580008436.8A CN201580008436A CN105980062B CN 105980062 B CN105980062 B CN 105980062B CN 201580008436 A CN201580008436 A CN 201580008436A CN 105980062 B CN105980062 B CN 105980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ll
grinding
grinder
unit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84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0062A (zh
Inventor
志摩秀和
三角胜
三枝贵三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704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5889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704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5548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803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5890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80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0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0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0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2/00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 A47J42/38Parts or details
    • A47J42/54Cool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8Extraction of water soluble tea constitu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6Filters or strainers for coffee or tea makers ; Holders therefor
    • A47J31/0615Filters or strainers for coffee or tea makers ; Holders therefor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making tea or the like, e.g. where the infusion liquid is kept a certain time in the filter before flowing ou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18Apparatus in which ground coffee or tea-leaves are immersed in the hot liquid in the beverage contain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42Beverage-making apparatus with incorporated grinding or roasting means for coffe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2/00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 A47J42/12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having grinding discs
    • A47J42/20Grinding dis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2/00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 A47J42/32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with other grinding or pulverising members
    • A47J42/36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with other grinding or pulverising members mechanically dri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7/00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by disc mi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7/00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by disc mills
    • B02C7/02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by disc mills with coaxial discs
    • B02C7/08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by disc mills with coaxial discs with vertica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7/00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by disc mills
    • B02C7/11Details
    • B02C7/17Cooling or heating of dis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7/00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by disc mills
    • B02C7/02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by disc mills with coaxial dis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磨包括:具有第一研合区域的第一磨;以及第二磨(350),具有与第一研合区域相对的第二研合区域(351a),且能与第一磨相对旋转;以及散热机构,设置在第一磨和第二磨(350)的至少一方上,使通过第一磨和第二磨(350)的相对旋转产生的摩擦热散热,散热机构设置在除了第一研合区域和第二研合区域(351a)的部分上。

Description

磨、磨粉机和饮料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粉碎对象物粉碎并得到粉末的磨、磨粉机和饮料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粉碎茶叶、谷物等粉碎对象物的装置,采用具备磨的磨粉机。磨粉机通过在构成磨的上磨和下磨之间将粉碎对象物细细地粉碎,得到粉末。作为公开这种磨粉机的文献,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000478号(专利文献1)和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172491号(专利文献2)。
此外,以往作为粉碎茶叶、谷物等粉碎对象物的装置,采用具备磨等粉碎部的磨粉机。磨粉机通过在沿铅垂方向彼此相对配置的粉碎构件之间将粉碎对象物细致地粉碎,得到粉末。作为公开这种磨粉机的文献,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39206号(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17010号(专利文献4)。
按照专利文献3公开的磨粉机,利用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的粉碎部生成的粉末,向环状的粉末送出通道排出,所述粉末送出通道由利用覆盖所述粉碎部的整个外周面的方式配置的通道壁限定。向所述粉末送出通道排出的粉末,通过收集粉末并向外部流出的收集、流出部所具有的可动部在通道内移动,向外部排出。磨粉机具备驱动粉碎部和可动部的驱动装置,以及使导电材料构成的通道壁接地的接地装置,通过接地装置去除带电的通道壁和粉碎部的电荷。
按照专利文献4公开的磨粉机,沿磨的上端外周的整个周向形成用于承载从上磨和下磨的粉碎面间排出的粉末的承接面,在下磨的上部且在周向的一部分上设有排出口。通过使上磨旋转,上磨的承接面上承载的粉末从排出口排出。这样,因为即使不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刮刀构件,也能排出承接面上的粉末,所以能抑制静电带电。
此外,以往作为粉碎木材、茶叶、谷物等粉碎对象物的装置,采用具备磨的磨粉机。磨粉机通过将粉碎对象物在构成磨的上磨和下磨之间细致地粉碎,得到粉末。
作为公开具备这种磨的磨粉机的文献,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312136号(专利文献5)和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183647号(专利文献6)。
按照专利文献5公开的磨粉机所具备的磨,以研合面为旋转中心基准被六等分的各划分区域中,设有平行于规定的方向延伸的多个槽。多个槽以每规定个数的槽宽变大的方式设置。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很好地粉碎含有大量纤维的木材。
按照专利文献6公开的磨粉机所具备的磨,上磨的研合面上设有向下磨鼓起的、具有弯曲形状的凸部,下磨的研合面上设有断面呈大致梯形的凸部,所述凸部以内周侧的倾斜比外周侧的倾斜更成锐角的方式突出。此外,上磨的凸部的大小(深度和宽度),与下磨的凸部的大小(深度和宽度)不同。通过这种结构,可以得到粒度粗的粉末和粒度细的粉末等具有多种大小的粉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000478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1-172491号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39206号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17010号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312136号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183647号
当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时,通过使上磨和下磨相对旋转产生摩擦热。所述摩擦热被传递到生成的粉末时,粉碎对象物具有的口味受到破坏。因此,在磨粉机中,要求使上磨和下磨带来的摩擦热高效散热的结构。
其中,利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公开的磨粉机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时,用冷却风扇等冷却装置冷却上磨和下磨。因此,需要在磨的周围单独设置冷却装置,使磨粉机体型变大。此外,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磨的侧周面向周围的空间露出的方式、将磨支承在彼此分开配置的多个支柱上的结构。可是,由于磨的热传导率小,当不对磨采取措施时,不能高效地使摩擦热散热。
按照专利文献3公开的结构,因为接地装置由驱动装置所含的电动机的电动机壳、通道壁、保证所述电动机壳和通道壁导通的连接构件、连接电动机壳的接地线构成,因此结构复杂。
在专利文献4公开的磨粉机中,因为不需要使用合成树脂制的刮刀将粉末收拢并排出,所以在该点上能抑制产生静电,但是由于磨旋转、通过减速齿轮组等旋转而产生的静电传递到磨一侧。这样磨带电,不能充分抑制粉末向装置内附着。
这里,如专利文献5公开的磨所示,仅仅划分具有平面形状的研合面并改变每个划分区域中槽形状的延伸方向,或者在划分区域内改变槽宽,都难以得到适合饮料等的细小的粉末。按照专利文献6公开的磨,可以得到具有多种大小的粉末,但却难以得到均匀细小的粉末。
此外,不论专利文献6公开的磨还是专利文献5公开的磨,当上磨的外径和下磨的外径减小时,都难以将粉碎对象物粉碎到期望的粒度。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效抑制上磨和下磨的摩擦热导致的温度上升的磨和饮料制造装置。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具有简单的结构并能充分抑制静电使装置带电的磨粉机和饮料制造装置。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三个目的是提供能实现小型化并可以得到细微的粉末的磨和饮料制造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式的磨,包括:具有第一研合区域的第一磨;第二磨,具有与上述第一研合区域相对的第二研合区域,且能与上述第一磨相对旋转;以及散热机构,设置在上述第一磨和上述第二磨的至少一方上,使通过上述第一磨和上述第二磨的相对旋转产生的摩擦热散热,上述散热机构设置在除了上述第一研合区域和上述第二研合区域的部分上。
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一方式的磨,优选上述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上述第一磨和上述第二磨的至少一方的周面上的凹凸部。
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一方式的磨,优选上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至少一方,所述第一通孔贯穿从具有上述第一研合区域的主平面、至位于具有上述第一研合区域的主平面的相反侧的上述第一磨的面设置,所述第二通孔贯穿从具有上述第二研合区域的主平面、至位于上述第二研合区域的相反侧的上述第二磨的面设置。
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一方式的磨,优选上述散热机构包括凹凸部,所述凹凸部设在位于具有上述第一研合区域的主平面的相反侧的上述第一磨的面、以及位于具有上述第二研合区域的主平面的相反侧的上述第二磨的面的至少一方上。
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一方式的磨,优选上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构件,所述散热构件固定在上述第一磨和上述第二磨的至少一方的周面上,或者第1通孔和第2通孔的至少一方的通孔中,或者位于具有上述第一研合区域的主平面的相反侧的上述第一磨的面以及位于上述第二研合区域的相反侧的上述第二磨的面的至少一方的面上,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从具有上述第一研合区域的主平面、至位于具有上述第一研合区域的主平面的相反侧的上述第一磨的面设置,所述第二通孔贯穿从具有上述第二研合区域的主平面、至位于上述第二研合区域的相反侧的上述第二磨的面设置。
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一方式的磨,优选上述散热机构设置在上述第一磨和上述第二磨的至少一方的旋转侧上。
本发明第一方式的饮料制造装置,包括:磨粉单元,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并得到粉末;贮存液体的容器;以及搅拌筒,被供给由上述磨粉单元得到的上述粉末和上述液体,使上述粉末和上述液体混合。上述磨粉单元采用上述磨。
本发明第二方式的磨粉机,包括:用于产生驱动力的驱动部;用于传递由上述驱动部产生的上述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机构;以及安装在上述驱动力传递机构上的磨粉单元,上述磨粉单元包括用于使上磨和下磨相对旋转的旋转机构,上述驱动力传递机构连接上述驱动部和上述旋转机构,并包括将上述驱动力向上述旋转机构传递的动力传递部,上述动力传递部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带电防止构件。
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二方式的磨粉机,上述驱动力传递机构还包括包围上述动力传递部的包围构件。此时,优选上述包围构件包括带电防止构件。
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二方式的磨粉机,优选上述磨粉单元还包括在内部收容上述上磨和上述下磨的箱体。此时,优选当上述旋转机构和上述驱动力传递机构连接时,上述箱体与上述包围构件接触。
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二方式的磨粉机,优选上述箱体包括带电防止构件。
本发明第二方式的饮料制造装置,包括:上述磨粉机;贮存液体的容器;以及搅拌筒,被供给由上述磨粉机得到的粉末和上述液体,并使上述粉末和上述液体混合。
本发明第三方式的磨,包括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的上磨和下磨,通过使上述上磨和上述下磨以上述中心轴为中心相对旋转,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上述上磨包括第一研合面,上述下磨包括和上述第一研合面相对配置的第二研合面,上述第二研合面具有凹部,当以平行上述中心轴的径向的平面且通过上述第二研合面中位于最上位的部分的虚拟平面为基准时,所述凹部从上述虚拟平面凹入设置,上述第一研合面具有凸部,所述凸部从上述虚拟平面向上述下磨侧突出设置,且具有与上述凹部对应的形状并嵌入上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
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三方式的磨,优选上述上磨和上述下磨具有共同的中心轴,多个上述凸部和上述凹部以上述中心轴为中心、设置成同心圆状。
基于上述本发明第三方式的磨,优选上述凸部嵌入整个上述凹部。
本发明第四方式的磨,通过使上磨和下磨相对旋转,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上述上磨包括第一研合面,上述下磨包括与上述第一研合面相对配置的第二研合面,上述第一研合面和上述第二研合面分别以具有高度差的方式设置,并且具有用于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的多个槽部,上述多个槽部具有高度差。
本发明第三方式和第四方式的饮料制造装置,包括:磨粉单元,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并得到粉末;贮存液体的容器;以及搅拌筒,被供给由上述磨粉单元得到的上述粉末和上述液体,并使上述粉末和上述液体混合。上述磨粉单元采用上述磨。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可以提供能以简单的结构高效抑制上磨和下磨的摩擦热导致的温度上升的磨和饮料制造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可以提供具有简单的结构并可以充分抑制静电导致装置带电的磨粉机和饮料制造装置。
按照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和第四方式,可以提供小型化并能得到细微的粉末的磨和饮料制造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实施方式1的磨的饮料制造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中II-II箭头方向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简要结构要素的整体立体图。
图4是表示使用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茶水流出的第一制造流程图。
图5是表示使用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茶水流出的第二制造流程图。
图6是表示使用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茶水流出的第三制造流程图。
图7是表示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所具备的磨粉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磨粉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磨粉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搅拌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搅拌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与图13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与图15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与图17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与图19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示立体图。
图22是表示与图21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与图23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7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与图25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与实施方式8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图28是表示与实施方式9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实施方式10的磨所具备的、下磨和散热构件的简要断面图。
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11的磨所具备的、下磨和散热构件的简要断面图。
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12的磨所具备的、下磨和散热构件的简要断面图。
图32是从下磨的研合面侧表示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中采用的下磨和散热构件的立体图。
图33是从散热构件侧表示图32所示的下磨和散热构件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的结果的图。
图35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3的粉碎装置的、饮料制造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36是图35中XXXV-XXXV箭头方向剖视图。
图37是表示图35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简要结构要素的整体立体图。
图38是表示采用图35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茶水流出的第一制造流程图。
图39是表示采用图35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茶水流出的第二制造流程图。
图40是表示采用图35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茶水流出的第三制造流程图。
图41是表示图35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42是表示图35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所具备的、磨粉单元的立体图。
图43是图42所示的磨粉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4是图42所示的磨粉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45是图35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搅拌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6是图45所示的搅拌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47是沿图35所示的XLVII-XLVII线的分解立体剖视图。
图48是沿图35所示的XLVIII-XLVIII线的立体剖视图。
图49是用于说明在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中、采用带电防止构件的场所的图。
图50是表示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的结果的图。
图51是具备实施方式17的磨的、饮料制造装置的整体立体图。
图52是图51中LII-LII箭头方向剖视图。
图53是表示图5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简要结构要素的整体立体图。
图54是表示采用图5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茶水流出的第一制造流程图。
图55是表示采用图5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茶水流出的第二制造流程图。
图56是表示采用图5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茶水流出的第三制造流程图。
图57是表示图5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58是图5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所具备的、磨粉单元的立体图。
图59是图58所示的磨粉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0是图58所示的磨粉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61是表示图51所示的饮料制造装置所具备的、搅拌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2是表示图61所示的搅拌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63是表示实施方式17的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4是表示图63所示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上设置的粉碎槽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65是用于说明图64所示的粉碎槽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66是图63所示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立体图。
图67是图63所示的磨的分解立体剖视图。
图68是沿图63所示的LXVIII-LXVIII线的剖视图。
图69是表示图63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上设置的、粉碎槽的形状的第一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70是用于说明图69所示的剪断槽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71是表示图63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上设置的、粉碎槽的形状的第二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72是表示图63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上设置的、粉碎槽的形状的第三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73是实施方式18的磨的简要断面图。
图74是实施方式19的磨的简要断面图。
图75是实施方式20的磨的简要断面图。
图76是实施方式21的磨的简要断面图。
图77是实施方式22的磨的简要断面图。
图78是实施方式23的磨的简要断面图。
图79是实施方式24的磨的简要断面图。
图80是实施方式25的磨的简要断面图。
图81是实施方式26的磨的简要断面图。
图82是实施方式27的磨的简要断面图。
图83是实施方式28的磨的简要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对相同或共通的部分在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再重复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说明了采用茶叶作为粉碎对象物制造作为饮料的茶水的情况,但是粉碎对象物不限于茶叶,采用谷物、干物、其他的粉碎对象物制造饮料时也能应用。以下,茶叶代表粉碎前的固体状态,茶叶粉末代表粉碎后的茶叶,茶水代表茶叶粉末和热水搅拌后的(混合后的)饮料。
(实施方式1)
(饮料制造装置1)
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饮料制造装置1。图1是饮料制造装置1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图1中II-II箭头方向剖视图,图3是表示饮料制造装置1的简要结构要素的整体立体图。
饮料制造装置1采用茶叶作为粉碎对象物,将所述茶叶粉碎得到茶叶粉末。采用所述得到的茶叶粉末制造作为饮料的茶水。饮料制造装置1具备作为饮料制造装置主体的装置主体100、磨粉单元300、搅拌单元500、液体贮存容器700、液体供给通道155(参照图2)、作为粉末承接部的茶叶粉末托盘800以及放置基座900。放置基座900在装置主体100的前侧下方朝向前侧突出设置,能放置杯(图示省略)和茶叶粉末托盘800。茶叶粉末托盘800设置成能供使用者握住并移动。
(磨粉单元300)
磨粉单元300能装拆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00的前面侧设置的磨粉单元安装部180上(参照图3)。磨粉单元300例如从正面观察时,以在搅拌单元500所含的搅拌筒510的下方且不与搅拌筒510重合的方式、与搅拌筒510分开配置。
在磨粉单元安装部180中,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参照图3)朝向前方突出设置,磨粉单元300能装拆地安装于所述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磨粉单元300通过与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连接,获得磨碎作为粉碎对象物的茶叶的驱动力。
从磨粉单元300的上部投入磨粉单元300的内部的茶叶,在磨粉单元300的内部被细致粉碎。粉碎后的茶叶作为茶叶粉末落下并收集在磨粉单元300的下方放置的茶叶粉末托盘800中。另外,磨粉单元300的具体结构利用图8~图10后述。
(液体贮存容器700)
液体贮存容器700能装拆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00的上表面侧设置的液体贮存容器安装部195上。液体贮存容器700包括具有上表面开口的容器主体710,以及堵塞容器主体710的上表面开口的盖部720。液体贮存容器700贮存水等液体。
(液体供给通道155)
液体供给通道155收容在装置主体100内。液体供给通道155和液体贮存容器700连接(参照图7)。液体供给通道155的、与连接液体贮存容器700侧的相反侧设有供给口171。液体供给通道155包括热水管150和热水喷嘴170。热水管150的一端侧连接液体贮存容器700,另一端侧连接热水喷嘴170。从液体贮存容器700导入液体供给通道155的液体,通过热水管150、热水喷嘴170供给至搅拌单元500。
(搅拌单元500)
搅拌单元500具有搅拌液体及粉末的搅拌叶片550,以及收容搅拌叶片550的搅拌筒510。搅拌筒510能装拆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00的前面侧设置的搅拌筒安装部190上(参照图3)。搅拌筒510以从装置主体100向和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安装在搅拌筒安装部190上。具体地,搅拌筒510以其一部分从装置主体100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进行安装。
搅拌筒安装部190上设有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140A。搅拌单元500放置在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140A上。设置在搅拌单元500的内部的搅拌叶片550,以位于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140A的下方的方式、通过收容在装置主体100内的搅拌电动机单元140和与其连接的磁铁141旋转。
装置主体100的搅拌筒安装部190的上部,设有热水喷嘴170。在装置主体100的内部,热水管150内的水上升到规定温度,热水从热水喷嘴170供给到搅拌筒510内。向搅拌筒510内投入在装置主体100中制成的热水以及由磨粉单元300得到的茶叶粉末,利用搅拌筒510内的搅拌叶片550,搅拌热水和茶叶粉末。这样,在搅拌筒510内制造茶水。
在搅拌单元500内制造好的茶水,通过对设置在搅拌单元500的下方的流出口开闭机构540的操作杆542进行操作,可以注入被放置在放置基座900上的杯(图示省略)中。另外,搅拌单元500的具体结构,采用图11和图12后述。
(茶水(饮料)的制造流程)
接着,参照图4至图6,说明采用上述饮料制造装置1的茶水(饮料)的制造流程。图4至图6表示了采用饮料制造装置1的茶水流出的第一至第三制造流程的图。另外,向磨粉单元300中投入规定量的茶叶,在液体贮存容器700中贮存有规定量的水。
(第一制造流程)
参照图4,说明第一制造流程。所述第一制造流程是同时进行磨粉单元300中的茶叶的粉碎以及从装置主体100向搅拌单元500供给热水的流程。
饮料制造装置1同时开始步骤11中的通过磨粉单元300进行的茶叶研磨,以及步骤13中的从装置主体100向搅拌单元500供给热水。接着,当在步骤12中磨粉单元300进行的茶叶研磨结束的同时,步骤14中的从装置主体100向搅拌单元500供给热水结束。
在步骤15中由使用者把在步骤12中得到的茶叶粉末投入搅拌单元500内。
接着,在步骤16中,开始在搅拌单元500中搅拌茶叶粉末和热水。在步骤17中,结束搅拌单元500中的茶叶粉末和热水的搅拌。在步骤18中,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搅拌单元500的下方设置的流出口开闭机构540的操作杆542,使茶水流入在放置基座900上放置的杯中。
(第二制造流程)
参照图5,说明第二制造流程。所述第二制造流程是在磨粉单元300中的茶叶被粉碎后,进行从装置主体100向搅拌单元500供给热水的流程。
饮料制造装置1在步骤21中,开始通过磨粉单元300进行的茶叶研磨。在步骤22中,结束通过磨粉单元300进行的茶叶研磨。在步骤23中,由使用者把在步骤22中得到的茶叶粉末投入搅拌单元500内。
在步骤24中,开始从装置主体100向搅拌单元500供给热水。在步骤25中,结束从装置主体100向搅拌单元500供给热水。
接着,在步骤26中,开始在搅拌单元500中搅拌茶叶粉末和热水。在步骤27中,结束搅拌单元500中的茶叶粉末和热水的搅拌。在步骤28中,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搅拌单元500的下方设置的流出口开闭机构540的操作杆542,使茶水流入放置基座900上放置的杯中。
(第三制造流程)
参照图6,说明第三制造流程。所述第三制造流程具备在搅拌单元500中通过搅拌使热水冷却的步骤。
饮料制造装置1同时开始步骤31中的通过磨粉单元300进行的茶叶研磨,以及步骤33中的从装置主体100向搅拌单元500供给热水。步骤34中结束从装置主体100向搅拌单元500的热水供给。
接着,在步骤32中通过磨粉单元300进行的茶叶研磨结束的同时,在步骤35中,在搅拌单元500中开始热水的冷却搅拌。在步骤36中,结束在搅拌单元500中热水的冷却搅拌。
在步骤37中由使用者把在步骤32中得到的茶叶粉末投入搅拌单元500内。
接着,在步骤38中,开始在搅拌单元500中搅拌茶叶粉末和热水。在步骤39中,结束搅拌单元500中的茶叶粉末和热水的搅拌。在步骤40中,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搅拌单元500的下方设置的流出口开闭机构540的操作杆542,使茶水流入放置基座900上放置的杯中。
(装置主体100的内部结构)
接着,参照图7,说明饮料制造装置1的内部结构。图7是表示饮料制造装置1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在饮料制造装置1的装置主体100的内部,液体贮存容器700的前表面侧,配置有采用印刷线路板的控制部110,所述印刷线路板上安装有电子元件。根据使用者输入的开始信号,由控制部110执行上述茶水的制造流程。
在控制部110的下方位置,配置有对磨粉单元300给予驱动力的磨粉电动机单元120。所述磨粉电动机单元120的下方位置上设有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所述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向前方突出设置,用于向磨粉单元300传递磨粉电动机单元120的驱动力。
液体贮存容器700的底面连接着从底面先向下方延伸、再呈U形向上延伸的热水管150的一端。热水管150的另一端侧连接用于向搅拌单元500的搅拌筒510注入热水的热水喷嘴170。热水管150的中途区域上安装有U形的加热器160,其用于加热通过热水管150内的水。被加热器160加热后的水成为热水、并被供给到搅拌筒510。
(磨粉单元300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8至图10,说明磨粉单元300的结构。图8是磨粉单元300的立体图,图9是磨粉单元300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磨粉单元300的纵剖视图。
磨粉单元300具有整体呈圆筒形状的磨粉壳310,磨粉单元300下方的侧面上设有连接用窗300W,以供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插入其内部。磨粉壳310的内部设有贮存由作为后述的第一磨的上磨360和作为第二磨的下磨350生成的茶叶粉末的贮存部311(参照图10)以及与贮存部311连通的排出通道312。在成为磨粉壳310的最下端部的排出通道312的下端部,设有把茶叶粉末朝向茶叶粉末托盘800排出的排出口312a。排出口312a设在比后述的保温容器512(参照图12)的开口部513靠下方。这样,可以防止从供给到保温容器512内的热水生成的热气从排出口312a侵入。
磨粉单元300包括:磨2,具有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的上磨360和下磨350;以及安装所述下磨350的下磨支承部340。在磨粉壳310的内部,从下方依次设有下磨支承部340、下磨350、上磨360。
下磨支承部340从上磨360所处一侧的相反侧(下磨350的下方侧)支承下磨350。下磨支承部340具有大体圆柱形状的主体部341、卡合突起部342和刮粉部343。磨粉轴345设置在主体部341的下表面,朝向下方延伸。磨粉轴345和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30连接。这样,下磨支承部340能够在支承着下磨350的状态下旋转。
卡合突起部342设在主体部341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卡合突起部342是用于将下磨350卡止的部位。刮粉部343设置在主体部341的周缘部上。通过使下磨支承部340旋转,刮粉部343刮取贮存部311中贮存的茶叶粉末并向排出通道312输送。
下磨350包括:和后述的上磨360的主平面360a(第一主平面)相对配置的主平面350a(第二主平面);位于所述主平面350a的相反侧的主平面350b;以及连接主平面350a和主平面350b的周面350c。下磨350的主平面350a包括研合区域351a(参照图13),其作为形成有剪断槽的后述的第二研合区域。
下磨350的主平面350b上设有卡合凹部352。卡合凹部352设置在与下磨支承部340的卡合突起部342对应的位置,被卡合突起部342卡止。下磨350与下磨支承部340联动旋转。在下磨350的中央部上设有沿转轴芯向上方延伸的铁芯359。
铁芯359以贯穿上磨360的中央部设置的通孔361的方式设置。铁芯359具有螺旋状设置的叶片部359a。铁芯例如通过树脂构件、陶瓷材料等设置。
上磨360包括:和下磨350的主平面350a相对配置的主平面360a;位于所述主平面360a相反侧的主平面360b;以及连接主平面360a和主平面360b的周面360c。上磨360的主平面360a,包括作为形成有剪断槽的第一研合区域的研合区域,上磨360的研合区域与下磨350的研合区域351a相对配置。此外,上磨360的研合区域设为与下磨350的研合区域351a几乎同等的大小,上磨360的研合区域的旋转中心与下磨350的研合区域351a的旋转中心位于同轴上。
上磨360被配置在其上方的上磨保持构件370保持。例如,上磨360的上表面设有未图示的孔部,通过使设置在上磨保持构件370上的未图示的销部进入上述孔部,防止上磨360的旋转。
上磨保持构件370包括:具有孔部371a的底面部371;从底面部371的周向边缘朝向上方直立设置的外筒部372;以及从孔部371a的周向边缘朝向上方直立设置的内筒部373。孔部371a以和上磨360的通孔361连通的方式设置。外筒部372和内筒部373之间,收容有将上磨360朝向下方按压的弹簧381和弹簧保持构件380。通过弹簧381调节作用在上磨360和下磨350之间的粉碎压力。
在磨粉壳310的上端开口部310b侧安装有料斗部320,所述料斗部320用于把粉碎对象物供给到上磨360和下磨350之间。料斗部320具有顶板部321、筒状部322和粉碎对象物投入口325。顶板部321具有在大体中央部设置开口部323的碗形状。筒状部322从开口部323的周向边缘向下方直立设置。筒状部322插入内筒部373的内侧。
粉碎对象物投入口325由开口部323和筒状部322限定。粉碎对象物投入口325内,收容有铁芯359的前端侧。筒状部322内以横跨粉碎对象物投入口325的方式设有多个直线状的肋391、392、393。
粉碎茶叶时,优选料斗部320被罩部330覆盖。这样,可以防止将茶叶投入粉碎对象物投入口325后、异物进入磨粉单元300内,并且能防止粉碎后的茶叶飞散。另外,投入茶叶时,从料斗部320取下罩部330。
投入到粉碎对象物投入口325的茶叶,收容在由从上磨保持构件370露出的上磨360的上表面和筒状部322的内周面限定的空间内。通过螺旋状的叶片部359a伴随下磨350的旋转而旋转,所述空间中收容的茶叶被引导到上磨360和下磨350之间。
被引导到上磨360和下磨350之间的茶叶,被粉碎后作为茶叶粉末从上述上磨360和下磨350的周向边缘向下方落下。落下的茶叶粉末的一部分,通过排出通道312从排出口312a向茶叶粉末托盘800排出。落下的茶叶粉末的其他的部分,贮存在贮存部311中。通过刮粉部343伴随下磨支承部340的旋转而旋转,贮存部311内的茶叶粉末向排出通道312输送并从排出口312a向茶叶粉末托盘800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粉碎茶叶时,使用设置在上磨360和下磨350的至少一方上的散热机构、将通过下磨350相对上磨360旋转而在上磨360和下磨350之间产生的摩擦热高效散热。这样,可以抑制从上磨360和下磨350向茶叶粉末传递的热量。其结果,可以抑制茶叶所带有的风味不被破坏。另外,散热机构的具体结构将利用图13至图33后述。
(搅拌单元500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11和图12,说明搅拌单元500的结构。图11是搅拌单元500的立体图,图12是搅拌单元500的纵剖视图。
搅拌单元500具备搅拌筒510、搅拌叶片550、搅拌罩530。搅拌筒510包括树脂制的封装支架511、被所述封装支架511保持的保温容器512以及开口部513。封装支架511上设有由树脂一体成形的把手520。保温容器512为有底筒形,并具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513。
搅拌罩530以能开闭开口部513的方式覆盖开口部513。搅拌罩530上设有:用于投入由磨粉单元300粉碎后的茶叶粉末的粉末投入口531,以及从热水喷嘴170注入在装置主体100内形成的热水的热水供给口532。热水供给口532设在与热水喷嘴170的供给口171对应的位置。
粉末投入口531和热水供给口532,与开口部513连通。从被移动的茶叶粉末托盘800投入到粉末投入口531的茶叶粉末,经由开口部513投入搅拌筒510内。从热水喷嘴170注入热水供给口532的热水,经由开口部513供给到搅拌筒510内。
搅拌筒510的底部安装有搅拌叶片550。搅拌筒510的底部设有向上方延伸的转轴560,搅拌叶片550的轴承部551插在所述转轴560上。
搅拌叶片550上埋入有磁铁552。在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140A上,通过使埋入搅拌叶片550的磁铁552与搅拌电动机单元140侧设置的磁铁141在非接触的状态下磁性结合,搅拌电动机单元14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搅拌叶片550。
搅拌筒510还具备用于流出生成的饮料的流出部545。流出部545设置在从装置主体100突出的部分的搅拌筒510上。流出部545包括:设置在搅拌筒510的底部的流出口541;以及开闭流出口541的流出口开闭机构540。流出口541是用于使茶叶粉末和热水被搅拌叶片550搅拌后生成的茶水流出的部位。
流出口开闭机构540包括:插入流出口541并使流出口541能开闭的开闭喷嘴543;以及控制开闭喷嘴543的位置的操作杆542。开闭喷嘴543在通常状态下通过弹簧等加力构件(图示省略)以堵塞流出口541的方式被施加作用力。当使用者使操作杆542克服作用力移动时,开闭喷嘴543移动,流出口541打开。这样,搅拌筒510内的茶水,向放置基座900上放置的杯(省略图示)中流出。
(散热机构)
参照图13和图14,说明用于使因上磨和下磨相对旋转而产生的摩擦热高效散热的散热机构。另外,以散热机构设置在下磨350上为例进行说明。图13是表示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与图13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如图13所示,下磨350的主平面350a包括研合区域351a和外周区域351b。研合区域351a如虚线所示,是主平面350a中设有多个剪断槽的区域。多个剪断槽例如从内周侧向外周侧沿等角螺旋延伸设置。另外,剪断槽不限于上述沿等角螺旋延伸的形状,可以适当变更。
外周区域351b是主平面350a中、位于研合区域351a的外侧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周区域351b中未设置剪断槽,但是也可以设置剪断槽。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下磨350的周面350c具有凹凸形状,凸部353a和凹部353b在下磨350的周向上重复地设置。周面350c包括多个凹凸部353。多个凹凸部353作为散热机构发挥功能。
凹部353b在以圆柱体的圆周面为基准时,从所述圆柱体的圆周面向下磨350的径向内侧凹入设置,所述圆柱体包括从成为下磨350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C、至周面350c的距离为最大的周面部。
凹部353b在下磨350的周向上、设置在彼此相邻的凸部353a之间。从下磨350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凹部353b未达到研合区域351a。此外,凹部353b从主平面350a延伸到主平面350b设置。
和圆柱体形状的下磨比较,通过在周面350c上设置多个凹凸部353,下磨350的表面积增加。这样,不必另外采用冷却风扇等冷却装置,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下磨350的热传导率,可以使上磨360和下磨350之间产生的摩擦热高效散热。
此外,通过在周面350c设置多个凹凸部353,可以在下磨350旋转时,产生朝向上方的空气流。由此,可以使从磨散发的热量朝向磨粉壳310的上方移动。这样,也可以使摩擦热高效散热。
另外,因下磨350的旋转产生的空气流的速度,小于冷却风扇等产生的空气流的速度,因此可以使茶叶粉末不飞散而使热量朝向上方移动。
另外,在磨粉单元300中,当粉碎对象物投入口325未被罩部330覆盖时,从磨散发的热量可以借助粉碎对象物投入口325进而向磨粉单元300的外部送出。这样,散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本实施方式的磨和具备所述磨的饮料制造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效抑制因上磨360和下磨350的摩擦热导致的温度上升。
(实施方式2)
参照图15和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机构。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的立体图。图16是表示与图15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磨350A的周面350c上设置的多个凹凸部353也作为散热机构发挥作用。本实施方式的下磨350A与实施方式1的下磨350比较,研合区域351a和外周区域351b之间设有台阶d这点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外周区域351b和上磨360的主平面360a(图10参照)不接触。外周区域351b大体平坦地设置,并比研合区域351a整体性接近主平面350b侧设置。
通过这种结构,由于可以减小下磨350和上磨360接触的面积,所以粉碎茶叶时可以减小上磨360和下磨350A之间产生的摩擦热的热量。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的磨能得到和实施方式1的磨2同等以上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参照图17和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机构。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与图17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磨350A2上设置的多个凹凸部353和多个通孔353B作为散热机构发挥功能。本实施方式的下磨350A2和实施方式1的下磨350比较,设有多个通孔353B这点不同。
多个通孔353B分别设在凸部353b上。多个通孔353B从主平面350a贯穿至位于所述主平面350a的相反侧的主平面350b设置。多个通孔353B例如具有四棱柱形状,但是不限于这种形状,也可以具有其他棱柱形状和圆柱形状等各种柱状形状。
通过具有这种结构,和实施方式1的下磨350比较,可以使表面积进一步增加。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磨能得到和实施方式1的磨2同等以上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参照图19和图2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机构。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与图19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磨350B上设置的通孔353B作为散热机构发挥功能。本实施方式的下磨350B和实施方式1的下磨350比较,周面350c上未形成凹部和凸部而是设有多个通孔353B这点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多个通孔353B彼此分开并沿下磨350B的周向设置。多个通孔353B从主平面350a贯穿至位于所述主平面350a的相反侧的主平面350b设置。
通孔353B具有柱体形状,底面为将圆锥台的侧面展开后的带状。另外,通孔353B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柱体形状,可以采用圆柱形状、棱柱形状等各种柱体形状和各种锥台形状。
通过这种结构,即使在本实施方式的下磨350B中,也和实施方式1的下磨350同样,相比圆柱形状的磨可以使下磨350B的表面积增加。这样,即使在本实施方式的磨中,也不必另外采用冷却风扇等冷却装置,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下磨350B的热传导率,可以使上磨360和下磨350B之间产生的摩擦热高效散热。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将粉碎后的茶叶粉末不是从下磨350B的外周向下方排出,而是通过通孔353B向下方排出。这样即使为了散热,例如将磨外周的一部分暴露于外部空气中,或暴露于另外单独设置的冷却风扇的风中时,也可以使茶叶粉末不飞散地向下方排出。
(实施方式5)
参照图21和图2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机构。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与图21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353B和多个凹凸部353作为散热机构发挥功能。本实施方式的下磨350C和实施方式4的下磨350B比较,外周区域351b直径扩大,周面350c上设有多个凹凸部353C这点不同。
通过在下磨350C的周向重复设置凸部353a和凹部353b,周面350c具有凹凸形状。在下磨350C的径向的规定的位置,沿下磨350C的周向的、凸部353a的长度,比沿下磨350C的周向的、凹部353b的长度长。
另外,沿下磨350C的周向的凸部353a的长度和凹部353b的长度的关系,不限于上述记载,在下磨350C的径向的规定的位置,沿下磨350C的周向的凸部353a的长度,可以比沿下磨350C的周向的凹部353b的长度短,此外,沿下磨350C的周向的凸部353a的长度,也可以和沿下磨350C的周向的凹部353b的长度相同。
通孔353B设置在比凹部353b的底部靠内侧且比研合区域351a靠外侧。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外周区域351b上设置通孔353B并且在周面350c上设置多个凹凸部353C,相比实施方式4的下磨350B,可以使下磨350C的表面积进一步增加。此外,通过在周面350c上设置凹凸部353C,可以产生朝向上方的空气流。因此,相比实施方式4的磨,本实施方式的磨可以进一步使摩擦热高效散热。
(实施方式6)
参照图23和图2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机构。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的立体图。图24是表示与图23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磨350D的周面350c上设置的凹凸部357作为散热机构发挥功能。通过设置叶片部355形成凹凸部357。当以包括从成为下磨350D的旋转中心的中心轴C至周面350c的距离为最短的周面部的、圆柱体的圆周面354为基准时,叶片部355从所述圆柱体的圆周面354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凹部356设置在下磨350D的周向上彼此相邻的叶片部355之间。
通过使下磨350D向图中箭头所示的旋转方向旋转、利用叶片部355朝向上方高效地产生气流。叶片部355具有上表面355a、底面355b、第一侧面355c、第二侧面355d、第三侧面355e。
上表面355a从研合区域351a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底面355b从主平面350b中、与研合区域351a相对的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设置。当从中心轴C方向观察时,相比上表面355a、底面355b位于旋转方向前方侧。上表面355a和底面355b的形状,例如为大体矩形。另外,上表面355a和底面355b的形状不限于大体矩形,可以适当变更。
第一侧面355c连接位于下磨350D的径向外侧的、上表面355a的边部355a1与位于所述径向外侧的、底面355b的边部355b1。
第二侧面355d连接位于旋转方向前方侧的、上表面355a的边部355a3与位于旋转方向前方侧的、底面355b的边部355b3。第二侧面355d随着朝向下方、以向下磨350D的旋转方向前进的方式倾斜或弯曲。
第三侧面355e连接位于旋转方向后方侧的、上表面355a的边部355a2与位于旋转方向后方侧的、底面355b的边部355b2。
当下磨350D向旋转方向旋转时,空气沿所述第二侧面355d向上方移动。这样,可以高效地产生朝向上方的空气流。其结果,从下磨350D散发的热量可以向上方散去。
这样,通过在周面350c上设置凹凸部357的同时,由叶片部355高效地产生朝向上方的空气流,本实施方式的磨能得到和实施方式1的磨同等以上的效果。
(实施方式7)
参照图25和图2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机构。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的立体图。图26是表示与图25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和上磨360相对的主平面350a相反侧的、主平面350b上设置的凹凸部358作为散热机构发挥功能。本实施方式的下磨350E和实施方式1的下磨350比较,周面350c上未设置凹凸部、而主平面350b上设有凹凸部358这点不同。
下磨350E中主平面350a的大部分被研合区域351a占据。此外,通过在位于和上磨360相对的主平面350a相反侧的主平面350b侧上,以从主平面350b的径向内侧朝向径向外侧辐射状延伸的方式、设置多个直线状的槽部358b,下磨350E在主平面350b上设置凹凸部358。
凸部358a是在下磨350E的周向上、位于相邻的槽部358b之间的部分。当以槽部358b的底部为基准时,凸部358a从所述底部向远离上磨360的方向(下方)突出。
通过这种结构,相比圆柱体形状的下磨,本实施方式的下磨350E中表面积增加。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磨中,不必另外单独采用冷却风扇等冷却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下磨350E的热传导率,从而可以使上磨360和下磨350E之间产生的摩擦热高效散热。
(实施方式8)
参照图2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机构。图2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的相反侧的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位于和上磨360相对的主平面350a的相反侧的、主平面350b上设置的凹凸部358作为散热机构发挥功能。本实施方式的下磨350F和实施方式7的下磨350E比较不同点是:通过在位于和上磨360相对的主平面350a的相反侧的主平面350b侧上,以向规定的固定方向延伸的方式彼此分开设置多个槽部358b,从而在主平面350b上设置凹凸部358。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这种结构下,相比圆柱体的下磨,下磨350F的表面积增加。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磨中,也能得到和实施方式7的磨几乎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9)
参照图2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机构。图2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侧相反侧的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中,也是位于和上磨360相对的主平面350a的相反侧的、主平面350b上设置的凹凸部358作为散热机构发挥功能。本实施方式的下磨350G和实施方式7的下磨350E比较不同点在于,通过在位于和上磨360相对的主平面350a的相反侧的主平面350b侧上以格栅状设置多个槽部358b,从而在主平面350b上设置凹凸部358。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这种结构下,相比圆柱体的下磨,下磨350G的表面积也增加。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磨也能得到和实施方式7的磨几乎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10)
参照图2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机构。图2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磨所具备的、下磨和散热构件的简要断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和上磨360相对的主平面350a的相反侧的、下磨350H的主平面350b上固定的散热构件410作为散热机构发挥功能。下磨350H具有例如大体圆柱体形状,周面350c和主平面350b上未设置凹凸部。
散热构件410例如由散热片构成,包括圆板状的基底部411和多个散热片部412。基底部411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主平面411a、411b。主平面411b固定在下磨350b上。
多个散热片部412从位于主平面411b相反侧的、基底部411的主平面411a朝向下方突出设置。散热构件410由高热传导性的构件构成,优选由铝或铝合金为代表的金属制构件构成。
下磨350H的主平面350b和基底部411的主平面411b之间,存在未图示的高热传导性的薄片或/和润滑脂等。这样,由下磨350H和上磨360产生的摩擦热,高效地向散热构件410传递。被传递到散热构件410的热量,从散热片部412向位于其周围的空间散热。这样,能防止下磨350H和上磨360的温度达到一定温度以上的高温,从而可以在不破坏茶叶风味的情况下生成茶叶粉末。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磨通过设置散热构件410,不必采用另外单独的冷却风扇等冷却装置,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上磨360和下磨350H之间产生的摩擦热借助热传导率良好的散热构件410高效地散热。
(实施方式11)
参照图3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机构。图3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磨所具备的下磨和散热构件的简要断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下磨350F的主平面350b上固定的散热构件410A作为散热机构发挥功能。本实施方式和实施方式10比较,下磨350F的形状和散热构件410A的形状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下磨350F具有和实施方式8的下磨350F同样的形状,主平面350b上设有凹凸部。散热构件410A例如由散热块411A构成。散热块411A为大体圆板状,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主平面411a、411b。散热块411A由热传导性良好的构件构成,优选铝或铝合金为代表的金属块。
散热块411A的主平面411b上,设有嵌入下磨350F的主平面350b上设置的凹凸部的凹凸部413。散热构件410A在下磨350F的主平面350b上设置的凹凸部与散热块411A的主平面411b上设置的凹凸部413彼此嵌合的状态下,固定在下磨350F的主平面350b上。这样通过使散热构件410A和下磨350F凹凸嵌合,可以由下磨350F将散热构件410A牢固固定。另外,下磨350F的主平面350b和散热块411A的主平面411b之间,存在未图示的高热传导性的薄片或/和润滑脂等。
此外,通过使散热构件410A和下磨350F凹凸嵌合,可以使散热构件410A和下磨350F的接触面积增加。这样,由下磨350F和上磨360产生的摩擦热,被更高效地向散热构件410A传递。此外,传递到散热构件410A的热量,从散热块411A的主平面411a和周面向位于其周围的空间散热。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磨通过设置散热构件410A,能得到和实施方式10的磨几乎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12)
参照图3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散热机构。图3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磨所具备的、下磨和散热构件的简要断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磨350F的主平面350b上固定的散热构件410B作为散热机构发挥功能。本实施方式和实施方式10比较,下磨350F的形状和散热构件410B的形状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下磨350F,具有和实施方式8的下磨350F同样的形状,主平面350b上设有凹凸部。散热构件410B例如由散热片构成,和实施方式10的散热构件410相比不同点在于,基底部411的主平面411b上设有凹凸部,用以嵌入下磨350F的主平面350b上设置的凹凸部。
在这种结构中,通过使下磨350F和散热构件410B凹凸嵌合,可以增加下磨350F和散热构件410B的接触面积。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磨相比实施方式10的磨,可以更高效地将摩擦热向散热构件410B传递。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磨能得到和实施方式10的磨同等以上的效果。
(验证实验)
参照图32至图34,说明为确认本发明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图32是从下磨的研合面侧表示为确认本发明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中采用的下磨和散热构件的立体图。图33是从散热构件侧表示图32所示的下磨和散热构件的立体图。图34是表示为确认本发明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的结果的图。
在本验证实验中,作为实施例的磨,准备了具有和实施方式10的结构几乎同等的结构且散热构件固定在下磨上的磨。具体如图32和图33所示,在实施例的磨中,多个散热片部412从基底部411的主平面411a的中央朝向径向外侧辐射状延伸。
此外,作为比较例中的磨,准备了不具备散热构件且也不具备凹凸形状等散热机构的磨。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磨和比较例中的磨,测量了下磨相对上磨旋转时的下磨的温度。另外,下磨的转速设为150rpm,旋转时间为15分钟。
如图34所示,实施例的下磨的温度,在旋转动作中始终低于比较例中的下磨的温度。使下磨旋转15分钟时,实施例中下磨的温度为65℃,而比较例中下磨的温度达到75℃。
如上所述,实验确认了通过设置散热机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效抑制上磨和下磨的摩擦热导致的温度上升。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至12中,例示说明了散热机构设置在下磨上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设置在上磨上,还可以设置在上磨和下磨双方上。当设置在上磨上时,散热机构设置在上磨中研合区域以外的部分上。具体地,作为散热机构,可以在上磨的周面上设置凹凸部,也可以在除研合区域的部分上,以贯穿上磨所具有的、彼此相对的一对主平面间的方式设置通孔。此外,作为散热机构,也可以在上磨所具有的彼此相对的一对主平面中、位于包括研合区域的主平面的相反侧的主平面上设置凹凸部,还可以在位于包括所述研合区域的主平面的相反侧的主平面上固定散热构件。此外,在上磨或者下磨的任意一方上设置散热机构时,优选设置在旋转一方的磨上,散热效果好。
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12中,例示说明了上磨固定、下磨旋转的情况,但也可以下磨固定、上磨旋转,还可以使上磨和下磨向彼此不同的方向旋转。
上述实施方式1的饮料制造装置1中,例示说明了具备实施方式1的磨2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具备实施方式2至12中的任意的磨。即使在具备上述实施方式2至12中任意的磨的饮料制造装置中,也都能以简单的结构高效抑制上磨和下磨的摩擦热导致的温度上升。
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12中,例示说明了设置在下磨的中央部上的铁芯由树脂构件或陶瓷材料构成,但是不限于此,铁芯也可以由热传导性良好的金属设置。此时,从铁芯也可以将摩擦热散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1至4中,例示说明了通过使下磨的周面的一部分凹入、下磨的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情况,但是下磨也可以通过包括具有研合区域的柱状的第一构件、以及以从第一构件的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周面上的多个第二构件,使下磨的周面具有凹凸形状。此外,下磨也可以通过具有研合区域的圆柱形状的第一构件以及在第一构件的周面上安装外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环状第二构件,来使下磨的周面具有凹凸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10至实施方式12中,例示说明了散热构件固定在下磨所具有的彼此相对的一对主平面中、位于与包括研合区域的主平面相反侧的主平面上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散热构件也可以固定在下磨的周面上,还可以固定在实施方式3至5中所述的通孔中。此外,散热构件还可以以同样的结构,固定在上磨的周面、设置在上磨的通孔中。
(实施方式13)
(饮料制造装置1001)
参照图35至图37,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饮料制造装置1001。图35是饮料制造装置1001的整体立体图,图36是图35中XXXV-XXXV箭头方向剖视图,图37是表示饮料制造装置1001的简要结构要素的整体立体图。
饮料制造装置1001采用茶叶作为粉碎对象物,粉碎所述茶叶得到茶叶粉末。采用该得到的茶叶粉末,制造作为饮料的茶水。饮料制造装置1001具备作为饮料制造装置主体的装置主体1100、磨粉机1002(参照图48)、搅拌单元1500、液体贮存容器1700、液体供给通道1155(参照图36)、以及作为粉末承接部的茶叶粉末托盘1800和放置基座1900。
磨粉机1002包括:主要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的磨粉单元1300;作为用于产生驱动力的驱动部的磨粉电动机单元1120(参照图41);以及用于传递由磨粉电动机单元1120产生的驱动力的、作为驱动力传递机构的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
放置基座1900在装置主体1100的前侧下方向前侧突出设置,能承载杯(省略图示)和茶叶粉末托盘1800。茶叶粉末托盘1800可以供使用者握住并移动。茶叶粉末托盘1800例如由ABS树脂等阻燃性树脂材料构成。
(磨粉单元1300)
磨粉单元1300相对装置主体1100的前表面侧设置的磨粉单元安装部1180(参照图37)能装拆地安装。磨粉单元1300例如从正面观察时在搅拌单元1500所含的搅拌筒1510的下方,且以不和搅拌筒1510重合的方式与搅拌筒1510分开配置。
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参照图37)的一部分以从装置主体1100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状态、设在磨粉单元安装部1180上。磨粉单元1300能装拆地安装在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中、从装置主体1100的前表面突出的部分上。磨粉单元1300通过和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连接,获得用以研磨作为粉碎对象物的茶叶的驱动力。
从磨粉单元1300的上部投入到磨粉单元1300的内部的茶叶,在磨粉单元1300的内部被细致地粉碎。粉碎后的茶叶,作为茶叶粉末落下收集到磨粉单元1300的下方放置的茶叶粉末托盘1800中。另外,磨粉单元1300的具体结构采用图42~图44后述。
(液体贮存容器1700)
液体贮存容器1700能装拆地安装在装置主体1100的上表面侧设置的液体贮存容器安装部1195上。液体贮存容器1700包括具有上表面开口的容器主体1710,以及堵塞容器主体1710的上表面开口的盖部1720。液体贮存容器1700贮存水等液体。
(液体供给通道1155)
液体供给通道1155收容在装置主体1100内。液体供给通道1155和液体贮存容器1700连接(参照图41)。液体供给通道1155中、与连接液体贮存容器1700侧的相反侧上设有供给口1171。液体供给通道1155包括热水管1150和热水喷嘴1170。热水管1150的一端侧和液体贮存容器1700连接,另一端侧和热水喷嘴1170连接。从液体贮存容器1700导入液体供给通道1155的液体,通过热水管1150、热水喷嘴1170供给到搅拌单元1500。
(搅拌单元1500)
搅拌单元1500包括搅拌液体和粉末的搅拌叶片1550,以及收容搅拌叶片1550的搅拌筒1510。搅拌筒1510相对装置主体1100的前表面侧设置的搅拌筒安装部1190(参照图37)、能装拆地安装。搅拌筒1510以从装置主体1100向和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安装在搅拌筒安装部1190上。具体地,搅拌筒1510以一部分从装置主体1100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安装。
搅拌筒安装部1190上设有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1140A。搅拌单元1500放置在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1140A上。设置在搅拌单元1500的内部的搅拌叶片1550,利用搅拌电动机单元1140和与其连接的磁铁1141旋转,所述搅拌电动机单元1140以位于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1140A的下方的方式、收容在装置主体1100内。
装置主体1100的搅拌筒安装部1190的上部设有热水喷嘴1170。在装置主体1100的内部,使热水管1150内的水上升到规定温度,热水从热水喷嘴1170供给到搅拌筒1510内。向搅拌筒1510内投入在装置主体1100中制成的热水,以及从磨粉单元1300得到的茶叶粉末,利用搅拌筒1510内的搅拌叶片1550搅拌热水和茶叶粉末。这样,在搅拌筒1510内制造茶水。
在搅拌单元1500内制造好的茶水,通过操作设置在搅拌单元1500的下方的、流出口开闭机构1540的操作杆1542,可以注入放置基座1900上放置的杯(省略图示)中。另外,搅拌单元1500的具体结构采用图45和图46后述。
(茶水(饮料)的制造流程)
接着,参照图38至图40,说明采用上述饮料制造装置1001制造茶水(饮料)的制造流程。图38至图40是表示采用饮料制造装置1001的茶水流出的第一至第三制造流程的图。另外,磨粉单元1300中被投入规定量的茶叶,液体贮存容器1700中贮存有规定量的水。
(第一制造流程)
参照图38说明第一制造流程。所述第一制造流程是同时进行磨粉单元1300中的茶叶的粉碎,以及从装置主体1100向搅拌单元1500供给热水的流程。
饮料制造装置1001同时开始步骤111中磨粉单元1300进行的茶叶研磨,以及步骤113中从装置主体1100向搅拌单元1500供给热水。接着,在步骤112中,结束磨粉单元1300进行的茶叶研磨,并且结束步骤114中从装置主体1100向搅拌单元1500的热水供给。
在步骤115中由使用者把步骤112中得到的茶叶粉末投入搅拌单元1500内。
接着,在步骤116中,开始搅拌单元1500对茶叶粉末和热水的搅拌。在步骤117中,结束搅拌单元1500对茶叶粉末和热水的搅拌。在步骤118中,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搅拌单元1500的下方设置的、流出口开闭机构1540的操作杆1542,使茶水向放置基座1900上放置的杯中流出。
(第二制造流程)
参照图39说明第二制造流程。所述第二制造流程是在磨粉单元1300粉碎茶叶后,进行从装置主体1100向搅拌单元1500供给热水的流程。
饮料制造装置1001在步骤121中,开始磨粉单元1300进行的茶叶的研磨。在步骤122中,结束磨粉单元1300进行的茶叶的研磨。在步骤123中,由使用者把步骤122中得到的茶叶粉末投入搅拌单元1500内。
在步骤124中,开始从装置主体1100向搅拌单元1500供给热水。在步骤125中,结束从装置主体1100向搅拌单元1500供给热水。
接着,在步骤126中,开始搅拌单元1500对茶叶粉末和热水的搅拌。在步骤127中,结束搅拌单元1500对茶叶粉末和热水的搅拌。在步骤128中,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搅拌单元1500的下方设置的、流出口开闭机构1540的操作杆1542,使茶水向放置基座1900上放置的杯中流出。
(第三制造流程)
参照图40说明第三制造流程。所述第三制造流程具备通过在搅拌单元1500中搅拌热水、使其冷却的步骤。
饮料制造装置1001同时开始步骤131中磨粉单元1300进行的茶叶的研磨,以及步骤133中从装置主体1100向搅拌单元1500供给热水。步骤134中结束从装置主体1100向搅拌单元1500供给热水。
接着,在步骤132中,结束磨粉单元1300进行的茶叶的研磨,并且在步骤135中,开始在搅拌单元1500中热水的冷却搅拌。在步骤136中,结束在搅拌单元1500中热水的冷却搅拌。
在步骤137中由使用者把步骤132中得到的茶叶粉末投入搅拌单元1500内。
接着,在步骤138中,开始搅拌单元1500中茶叶粉末和热水的搅拌。在步骤139中,结束搅拌单元1500中茶叶粉末和热水的搅拌。在步骤140中,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搅拌单元1500的下方设置的、流出口开闭机构1540的操作杆1542,使茶水向放置基座1900上放置的杯中流出。
(装置主体1100的内部结构)
接着,参照图41,说明饮料制造装置1001的内部结构。图41是表示饮料制造装置1001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在饮料制造装置1001的装置主体1100的内部,液体贮存容器1700的前表面侧配置有控制单元110,控制单元110采用了安装有电子元件的印刷线路板。根据使用者输入的开始信号,由控制单元110执行上述茶水的制造流程。
控制单元110的下方位置上,配置有用以对磨粉单元1300给予驱动力的磨粉电动机单元1120。所述磨粉电动机单元1120的下方位置上设有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向前方突出设置,用于把磨粉电动机单元1120的驱动力向磨粉单元1300传递。
液体贮存容器1700的底面连接有热水管1150的一端,所述热水管1150从底面先向下方延伸一段,而后向上U形延伸。热水管1150的另一端侧连接热水喷嘴1170,所述热水喷嘴1170用于向搅拌单元1500的搅拌筒1510注入热水。热水管1150的中途区域上安装有U形的加热器1160,U形的加热器1160对通过热水管1150内的水进行加热。由加热器1160加热后的水成为热水,供给到搅拌筒1510内。
(磨粉单元1300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42至图44,说明磨粉单元1300的结构。图42是磨粉单元1300的立体图,图43是磨粉单元1300的分解立体图,图44是磨粉单元1300的纵剖视图。
磨粉单元1300包括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的上磨1360和下磨1350、安装所述下磨1350的旋转支承构件1340,以及将上述部件收容在内部的箱体1310。在箱体1310的内部,从下方依次设置旋转支承构件1340、下磨1350、上磨1360。旋转支承构件1340由例如ABS树脂等阻燃性树脂构件构成。下磨1350和上磨1360例如由陶瓷(氧化铝)等构成。
箱体1310整体具有圆筒形状。箱体1310例如由ABS树脂等阻燃性树脂材料构成。通过将位于下方侧的周面的一部分凹陷设置,箱体1310中划分出用于插入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的一部分的插入区域1300W。箱体1310的下方侧形成台阶部。
箱体1310包括用于贮存通过上磨1360和下磨1350生成的茶叶粉末的贮存部1311(参照图44),以及用于排出茶叶粉末的排出通道1312。排出通道1312的上端侧和贮存部1311连接,排出通道1312的下端侧设有排出口1312a。另外,排出通道1312的下端成为箱体1310的最下端。茶叶粉末从排出口1312a朝向茶叶粉末托盘1800排出。
此外,箱体1310具有形成台阶部的平板部1313。平板部1313上设有环状的直立壁1314和连接用孔部1315。平板部1313上设置的连接用孔部1315中,插入后述的转轴1137(参照图48)。
环状的直立壁1314朝向上方直立设置。直立壁1314以箱体1310的中心轴为中心、具有规定的半径。直立壁1314的内侧配置有旋转支承构件1340,直立壁1314的外侧配置有贮存部1311和排出通道1312。
贮存部1311包围直立壁1314的外周的一部分,并位于旋转支承构件1340的周围。此外,贮存部1311位于下磨1350和上磨1360的外缘的下方。这样,可以由贮存部1311接收从下磨1350和上磨1360的外缘排出的茶叶粉末。
排出通道1312包围直立壁1314的外周的剩余部分(未被贮存部1311包围的部分)。这样,排出通道1312和贮存部1311连接。排出通道1312从平板部1313朝向下方延伸。排出通道1312具有俯视大体C形的筒形形状。
排出通道1312的排出口1312a,位于后述的保温容器1512(参照图46)的开口部1513的下方。这样,可以防止由供给保温容器1512内的热水生成的热气从排出口1312a进入。
旋转支承构件1340从与上磨1360所处侧的相反侧(下磨1350的下方侧)支承下磨1350。旋转支承构件1340具有大体圆柱形状的主体部1341、卡合突起部1342、刮粉部1343和连接部1345。
卡合突起部1342设在主体部1341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卡合突起部1342是用于将下磨1350卡止的部位。卡合突起部1342具有圆柱形状。
刮粉部1343设置在主体部1341的周面的外侧。刮粉部1343从突出部向下方延伸设置,所述突出部从主体部1341的上表面向径向突出。通过使旋转支承构件1340围绕轴线C旋转,刮粉部1343刮取贮存部1311中贮存的茶叶粉末并向排出通道1312输送。
连接部1345设在旋转支承构件1340的下方侧。具体地,从主体部1341的下表面朝向下方延伸。连接部1345具有以轴线C为中心轴的圆筒形状。连接部1345的内径小于主体部1341的外径。连接部1345是和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连接的部位。具体地,后述的转轴1137(参照图48)的一端1137a侧借助连接用孔部1315插入连接部1345中。这样,由磨粉电动机单元1120产生的驱动力借助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向旋转支承构件1340传递。其结果,旋转支承构件1340在支承下磨1350的状态下、和下磨1350一体旋转。这样,旋转支承构件1340作为使上磨1360和下磨1350相对旋转的旋转机构发挥功能。
下磨1350包括:和上磨1360的主平面1360a相对配置的主平面1350a;位于所述主平面1350a的相反侧的主平面1350b;以及连接主平面1350a和主平面1350b的周面。下磨1350的主平面1350a上形成多个剪断槽。多个剪断槽例如沿等角螺旋延伸设置。此外,多个剪断槽也可以由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形成的直线状的槽以放射状设置而构成。
下磨1350的主平面1350b上设有卡合凹部1352。卡合凹部1352设置在与旋转支承构件1340的卡合突起部1342对应的位置上,并与卡合突起部1342卡止。下磨1350和旋转支承构件1340联动旋转。下磨1350的中央部上设有沿转轴芯朝向上方延伸的铁芯1359。
铁芯1359以贯穿设置在上磨1360的中央部的通孔1361的方式设置。铁芯1359具有螺旋状设置的叶片部1359a。
上磨1360包括:和下磨1350的主平面1350a相对配置的主平面1360a;位于和所述主平面1360a相反侧的主平面1360b;以及连接主平面1360a和主平面1360b的周面。上磨1360的主平面1360a和下磨的主平面1350a同样形成剪断槽。
上磨1360由配置在其上方的上磨保持构件1370保持。例如,上磨1360的上表面上设有未图示的孔部,通过使上磨保持构件1370上设置的未图示的销部进入所述孔部,防止上磨1360旋转。
上磨保持构件1370包括:具有孔部1371a的底面部1371;从底面部1371的周向边缘朝向上方直立设置的外筒部1372;以及从孔部1371a的周向边缘朝向上方直立设置的内筒部1373。孔部1371a以和上磨1360的通孔1361连通的方式设置。外筒部1372和内筒部1373之间,收容有将上磨1360朝向下方按压的弹簧1381和弹簧保持构件1380。利用弹簧1381,调节作用在上磨1360和下磨1350之间的粉碎压力。
箱体1310的上端开口部1310b侧上,安装有用于向上磨1360和下磨1350之间供给粉碎对象物的料斗部1320。料斗部1320具有顶板部1321、筒状部1322和粉碎对象物投入口1325。顶板部1321具有在大体中央部设置了开口部1323的碗形。筒状部1322以从开口部1323的周向边缘向下方直立设置的方式设置。筒状部1322插入内筒部1373的内侧。
粉碎对象物投入口1325由开口部1323和筒状部1322限定。铁芯1359的前端侧收容在粉碎对象物投入口1325内。在筒状部1322内以横跨粉碎对象物投入口1325的方式,设有多个直线状的肋1391、1392、1393。这样,可以防止使用者的手指进入粉碎对象物投入口1325内。
粉碎茶叶时,优选料斗部1320被罩部1330覆盖。这样,在将茶叶投入粉碎对象物投入口1325后,防止了异物进入磨粉单元1300内,并且可以防止粉碎后的茶叶飞散。另外,投入茶叶时,罩部1330从料斗部1320取下。
投入到粉碎对象物投入口1325的茶叶,收容在由从上磨保持构件1370露出的上磨1360的上表面和筒状部1322的内周面限定的空间内。通过螺旋状的叶片部1359a伴随下磨1350的旋转而旋转,所述空间中收容的茶叶被引导到上磨1360和下磨1350之间。
被引导到上磨1360和下磨1350之间的茶叶,粉碎后作为茶叶粉末、从上述上磨1360和下磨1350的周向边缘向下方落下。落下的茶叶粉末的一部分,通过排出通道1312从排出口1312a向茶叶粉末托盘1800排出。落下的茶叶粉末的其他部分贮存在贮存部1311中。通过刮粉部1343伴随旋转支承构件1340的旋转而旋转,贮存部1311内的茶叶粉末向排出通道1312输送并从排出口1312a向茶叶粉末托盘1800排出。
粉碎茶叶时,在磨粉电动机单元1120把驱动力向磨粉单元1300传递时,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所含的多个齿轮通过旋转产生静电。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的一部分上采用带电防止构件,可以使所述静电释放。这样,可以抑制研磨茶叶粉末而使磨粉单元1300带电。这种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的结构,采用图47和图48后述。
(搅拌单元1500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45和图46,说明搅拌单元1500的结构。图45是搅拌单元1500的立体图,图46是搅拌单元1500的纵剖视图。
搅拌单元1500具备搅拌筒1510、拌叶片1550和搅拌罩1530。搅拌筒1510包括树脂制的封装支架1511、被所述封装支架1511保持的保温容器1512以及开口部1513。封装支架1511上设有由树脂一体成形的把手1520。保温容器1512具有有底筒形状,具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1513。
搅拌罩1530以能使开口部1513开闭的方式覆盖开口部1513。搅拌罩1530上设有用以投入由磨粉单元1300粉碎的茶叶粉末的粉末投入口1531,以及从热水喷嘴1170注入装置主体1100内形成的热水的热水供给口1532。热水供给口1532设置在与热水喷嘴1170的供给口1171对应的位置。
粉末投入口1531和热水供给口1532,和开口部1513连通。从移动的茶叶粉末托盘1800投入到粉末投入口1531的茶叶粉末,借助开口部1513投入到搅拌筒1510内。从热水喷嘴1170注入热水供给口1532的热水,借助开口部1513向搅拌筒1510内供给。
搅拌筒1510的底部放置有搅拌叶片1550。搅拌筒1510的底部上设有向上方延伸的转轴1560,搅拌叶片1550的轴承部1551插入所述转轴1560中。
搅拌叶片1550中埋入磁铁1552。在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1140A上,通过使埋入搅拌叶片1550的磁铁1552与设置在搅拌电动机单元1140侧的磁铁1141在非接触的状态下磁性结合,搅拌电动机单元1140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搅拌叶片1550。
搅拌筒1510还具备用于使生成的饮料流出的流出部1545。流出部1545设置在从装置主体1100突出部分的搅拌筒1510上。流出部1545具有设置在搅拌筒1510的底部上的流出口1541,以及开闭流出口1541的流出口开闭机构1540。流出口1541是用于使通过搅拌叶片1550搅拌茶叶粉末和热水而生成的茶水流出的部位。
流出口开闭机构1540包括:能使流出口1541开闭地、插入流出口1541的开闭喷嘴1543,以及控制开闭喷嘴1543的位置的操作杆1542。开闭喷嘴1543在通常状态下被弹簧等加力构件(省略图示)以堵塞流出口1541的方式施加作用力。当使用者使操作杆1542克服作用力移动时,开闭喷嘴1543移动,流出口1541打开。这样,搅拌筒1510内的茶水向放置基座1900上放置的杯(省略图示)中流出。
(装置主体1100和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
参照图47和图48,说明装置主体1100和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图47是沿图35所示的XLVII-XLVII线的分解立体剖视图。图48是沿XLVIII-XLVIII线的立体剖视图。
装置主体1100包括前面板1101、中央框体1102和背面板1103。前面板1101具有磨粉单元安装部1180和卡合突起1101a。通过前面板1101的一部分向后方凹入而形成磨粉单元安装部1180。磨粉单元安装部1180上设有使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的一部分通过的通孔。卡合突起1101a设在前面板的两端侧(图中左右的端部)上。卡合突起1101a从位于前面板的后方侧的主平面朝向后方突出设置。
中央框体1102的前面侧和背面侧上具有开口部1102a、1102b。中央框体1102从正面观察时,具有角部倒成圆角的、长方形的方筒形状。中央框体1102上安装有控制单元110、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和液体供给通道1155等。此外,中央框体1102设有划分壁1102c,其用以划分出收容液体贮存容器1700的部分,以及收容控制单元110和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的部分。
背面板1103具有切口部1103c和被卡合部1103a。切口部1103c设置在背面板1103的上端侧。切口部1103c和划分壁1102c一起、构成液体贮存容器安装部1195。被卡合部1103a从背面板1103的前方侧的主平面向前方突出设置。被卡合部1103a设置在和前面板1101的卡合突起1101a对应的位置。被卡合部1103a的内部设有卡合孔部。通过使卡合突起1101a插入所述卡合孔部,卡合突起1101a和被卡合部1103a卡合。
在中央框体1102上安装了控制单元110、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和液体供给通道1155等的状态下,以堵塞中央框体1102背面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背面板1103,并以堵塞中央框体1102前面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前面板1101。此时,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的前方侧插入磨粉单元安装部1180的通孔。这样,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的前方侧(前方侧部分1130a)从装置主体1100朝向前方突出,并且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的后方侧(后方侧部分1130b)收容在装置主体1100内。
磨粉单元1300的插入区域1300W从大体上方嵌入从装置主体1100突出的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此时,设置在箱体1310上的定位凹部1316,嵌合在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所具有的定位凸部1130c上。这样,进行上述下磨支承构件1340的连接部1345和后述的转轴1137的定位,可以容易地连接磨粉单元1300和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
定位凸部1130c是作为后述的包围构件的、收容容器1138的一部分。这样,转轴1137和连接部1345连接时,通过箱体1310的特定部分与收容容器1138的特定部分接触,可以容易地连接磨粉单元1300和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
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包括动力传递部1131和作为包围构件的收容容器1138。动力传递部1131将磨粉电动机单元1120的输出轴1122和下磨支承构件1340的连接部1345机械性连接。这样,动力传递部1131把磨粉电动机单元1120产生的驱动力向下磨支承构件1340传递。此外,动力传递部1131被支承构件能旋转地支承,并借助所述支承构件与收容容器1138电连接。
动力传递部1131包括:固定在输出轴1122上的第一固定齿轮1132;固定在转轴1137上的第二固定齿轮1136;机械性连接上述第一固定齿轮1132和第二固定齿轮1136的中间齿轮1133、1134、1135以及转轴1137。此外,动力传递部1131包括支承上述齿轮能旋转的齿轮轴承等支承构件。
收容容器1138收容磨粉电动机单元1120的一部分和动力传递部1131的大部分。在收容容器1138的后方侧中收容磨粉电动机单元1120的一部分。磨粉电动机单元1120包括电动机1121和输出轴1122,电动机1121的一部分和输出轴1122收容在收容容器1138的后方侧。
在收容容器1138的前方侧中收容转轴1137的一部分。转轴1137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转轴1137的中心轴平行上磨1360和下磨1350并列的方向(上向下方),和图44所示的轴线C一致。
转轴1137以其上端1137a侧从收容容器1138向上方突出的方式、收容在收容容器1138中。这样,磨粉单元1300安装到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上时,可以把转轴1137的上端1137a侧插入旋转支承构件1340的连接部1345。转轴1137的下端1137b侧收容在收容容器1138内。
根据来自控制单元110的输入信号、使磨粉电动机单元1120的输出轴1122以规定的转速旋转时,其上固定的第一固定齿轮1132旋转。通过和第一固定齿轮1132的旋转联动,使中间齿轮1133、1134、1135旋转,第二固定齿轮1136也旋转。这样,固定着第二固定齿轮1136的转轴1137旋转,并且转轴1137上连接的旋转支承构件1340围绕轴线旋转。其结果,旋转支承构件1340和下磨1350一体旋转,茶叶在上磨1360和下磨1350之间被粉碎。
粉碎茶叶时由于第一固定齿轮1132、中间齿轮1133、1134、1135、第二固定齿轮1136啮合着旋转,所以相比磨粉机1002的其他部分,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变得更容易产生静电。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齿轮1132、中间齿轮1133、1134、1135、第二固定齿轮1136、转轴1137和上述的齿轮轴承等支承构件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具备带电防止构件。另外,具备带电防止构件的结构,包括构件整体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的情况以及构件的一部分由带电构件构成的情况。
作为带电防止构件,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表面比电阻为1.0×109[Ω/sq.]以上1.0×1014[Ω/sq.]以下的树脂构件。作为所述树脂构件,具体可以采用トヨラックパレル(注册商标)。
动力传递部1131中的、由上述齿轮的旋转产生的静电,从动力传递部1131中包括带电防止构件的部分向空气中放电。这样,可以防止收容容器1138内产生的静电,借助转轴1137向磨粉单元1300侧移动,并且可以抑制静电使装置带电。这样,可以防止茶叶粉末附着在磨粉单元1300内。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磨粉机1002和具备磨粉机1002的饮料制造装置1001,具有构成磨粉机1002的部件的一部分亦即动力传递部1131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带电防止构件这种简单的结构,且可以充分抑制静电使装置带电。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产品的标准状态下的收容容器1138,由于被磨粉单元1300和茶叶粉末托盘1800覆盖,所以通过将两者设为阻燃性构件,能抑制带电且以阻燃性构件覆盖产品的外表面。通常,为成形具备防止带电性且具备阻燃性的功能的构件,成本会比仅具有其中一方的功能的构件增大,但是按照本结构,不仅作为产品整体得到同等的功能且控制了成本。
另外,优选收容容器1138也包括上述的带电防止构件。此时,即使动力传递部1131产生的静电向收容容器1138侧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从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的部分向空气中释放所述静电。其结果,能进一步防止收容容器1138内产生的静电借助转轴1137向磨粉单元1300侧移动,并且可以进一步抑制静电使装置带电。这样,可以进一步防止茶叶粉末附着在磨粉单元1300内。
(实施方式14)
本实施方式的磨粉机和实施方式13的磨粉机1002相比,代替阻燃性树脂构件,刮粉部1343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这点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优选包括刮粉部1343的旋转支承构件1340也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当旋转支承构件1340由例如表面比电阻为1.0×109[Ω/sq.]以上1.0×1014[Ω/sq.]以下的树脂构件构成时,优选主体部1341和刮粉部1343通过注塑成形一体成形。
另外,刮粉部1343由金属构件或上述的树脂构件构成,当旋转支承构件1340的主体部1341由阻燃性树脂构件构成时,刮粉部1343还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固定在主体部1341上。
刮粉部1343边在贮存部1311的主平面上滑动、边把贮存部1311内贮存的茶叶粉末收拢并向排出通道1312输送。通过所述滑动产生的静电,由于从刮粉部1343向空气中释放,所以能够抑制刮粉部1343的带电。这样,可以抑制茶叶粉末附着在刮粉部1343上。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作为磨粉机的部件的一部分的、收容容器1138和刮粉部1343这种简单的结构,可以充分抑制静电使装置带电。
(实施方式15)
本实施方式的磨粉机和实施方式13的磨粉机1002相比,代替阻燃性树脂构件,茶叶粉末托盘1800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这点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此时,即使磨粉单元1300内茶叶粉末带电的情况下,茶叶粉末所具有的电荷也可以向茶叶粉末托盘1800释放,并从茶叶粉末托盘1800向空气中放电。由此,可以抑制茶叶粉末凝聚或附着在茶叶粉末托盘1800上。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作为装置的部件的一部分的、收容容器1138和茶叶粉末托盘1800这种简单的结构,可以充分抑制静电使装置带电。
(实施方式16)
本实施方式的磨粉机和实施方式13的磨粉机1002相比,磨粉单元1300的箱体1310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这点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这种情况下,刮粉部1343边在贮存部1311的主平面上滑动、边把贮存部1311内贮存的茶叶粉末收拢并向排出通道1312输送时产生的静电,可以借助箱体1310向空气中释放。这样,能够抑制箱体1310侧的带电,从而可以抑制茶叶粉末附着在贮存部1311等上。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作为磨粉机的部件的一部分的、收容容器1138和箱体1310这种简单的结构,可以充分抑制静电使装置带电。
实施例
图49是用于说明为验证本发明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中、采用带电防止构件的场所的图。图50是表示为验证本发明的效果而进行的验证实验的结果的图。参照图49和图50,说明对各实施例和比较例进行的验证实验。
如图49和图50所示,作为验证实验,将实施例1、2的磨粉机,参考例1至3中的磨粉机以及比较例1中的磨粉机连续运转15分钟后进行了防止带电性的评价。作为防止带电性的评价,测量了由磨粉机生成的粉末中,未回收到茶叶粉末托盘1800而附着在箱体1310等上的、粉末的附着量(损失量)。附着量越少防止带电性越好,将发挥了优良的防止带电性的评价为“优”,少量附着但是发挥了防止带电性的判断为“可”,完全未发挥防止带电性的评价为“无效”。
(实施例1)
作为实施例1的磨粉机,采用了实施方式13的磨粉机。此时,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了能旋转地支承作为动力传递部1131的一部分的、第二固定齿轮1136的齿轮轴承。具体地,作为所述齿轮轴承、采用了金属制的轴承。此时,附着量为0.3g,防止带电性的评价判定为“优”。
(实施例2)
作为实施例2的磨粉机,采用不是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动力传递部1131而是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收容容器1138的磨粉机。此时,附着量为0.3g,防止带电性的评价判定为“优”。
(参考例1)
作为参考例1中的磨粉机,采用不是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动力传递部1131而是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磨粉单元1300的箱体1310的磨粉机。此时,附着量为1.2g,防止带电性的评价判定为“可”。
(参考例2)
作为参考例2中的磨粉机,采用不是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动力传递部1131而是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磨粉单元1300的刮粉部1343的磨粉机。此时,附着量为1.2g,防止带电性的评价判定为“可”。
(参考例3)
作为参考例3中的磨粉机,采用不是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动力传递部1131而是由带电防止构件构成茶叶粉末托盘1800的磨粉机。此时,附着量为1.2g,防止带电性的评价判定为“可”。
(比较例1)
作为比较例1中的磨粉机,采用构成磨粉机的部分都未使用带电防止构件的磨粉机。此时,附着量为1.5g,防止带电性的评价判定为“无效”。
(实验结果和考察)
在比较例1中,任何部分都未采用带电防止构件,所以附着量大。实施例1的结果与参考例1至3的结果及比较例1的结果相比,在实施例1中由于附着量相当低,所以认为容易产生静电的部分是动力传递部1131。通过对所述动力传递部1131采用带电防止构件,能高效发挥防止带电功能。
在实施例2中,和实施例1同样发挥了优良的防止带电功能。通过使收容容器1138包含带电防止构件,不仅使收容容器1138上茶叶粉末的附着减少,还能使茶叶粉末对磨粉单元1300的箱体1310等的附着也减少。由于收容容器1138与动力传递部1131所含的齿轮轴承等支承构件接触,所以通过使在动力传递部1131产生的静电向收容容器1138侧移动,可以将静电从带电防止构件构成的部分向空气中高效放电。
如上所述,实验验证了通过使构成磨粉机1002的部件的一部分亦即动力传递部1131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带电防止构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充分抑制静电导致的装置带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中,例示说明了动力传递部1131包括带电防止构件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代替动力传递部1131、收容容器1138也可以包括带电防止构件。由于收容容器1138和动力传递部1131的支承构件等接触,因此通过使动力传递部1131产生的静电向收容容器1138侧移动,可以将所述静电从带电防止构件构成的部分向空气中放电。其结果,可以防止在收容容器1138内产生的静电向磨粉单元1300侧移动,并且可以抑制静电使装置带电。这样,可以防止茶叶粉末附着在磨粉单元1300内。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至16中,可以在装置主体1100内部另外单独设置金属板,将所述金属板和收容容器1138电连接。此时,可以使静电朝向所述金属板移动。这样,由于能进一步降低向磨粉单元1300侧移动的静电的量,所以能够抑制静电使装置带电。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至16中,例示说明了包围构件为收容容器1138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包围构件也可以是以覆盖收容容器1138的外表面的方式设置的保护壳。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3至16中,例示说明了磨粉单元1300能装卸地安装在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上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磨粉单元1300也可以安装在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上,并利用粘接构件、卡止构件或紧固构件等与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一体化。
而且,除了特别记载的情况,可以适当组合上述实施方式13至16中的各个特征部分。具体地,实施方式13的磨粉机上可以应用实施方式14至16记载的特征部分的至少任意一个。此外,这种磨粉机可以适当装载在实施方式13的饮料制造装置上。
(实施方式17)
(饮料制造装置2001)
参照图51至图53,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饮料制造装置2001。图51是饮料制造装置2001的整体立体图,图52是图51中LII-LII箭头方向剖视图,图53是表示饮料制造装置2001的简要结构要素的整体立体图。
饮料制造装置2001采用茶叶作为粉碎对象物,并将所述茶叶粉碎后得到茶叶粉末。采用所述得到的茶叶粉末,制造作为饮料的茶水。饮料制造装置2001具备作为饮料制造装置主体的装置主体2100、磨粉单元2300、搅拌单元2500、液体贮存容器2700、液体供给通道2155(参照图52)、作为粉末承接部的茶叶粉末托盘2800和放置基座2900。放置基座2900以向前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装置主体2100的前侧下方,能放置杯(省略图示)和茶叶粉末托盘2800。茶叶粉末托盘2800以使用者能握住并移动的方式设置。
(磨粉单元2300)
磨粉单元2300能装拆地安装在装置主体2100的前表面侧设置的磨粉单元安装部2180(参照图53)上。磨粉单元2300例如从正面观察时,以在搅拌单元2500所含的搅拌筒2510的下方并与搅拌筒2510不重合的方式、和搅拌筒2510分开配置。
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2130(参照图53)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在磨粉单元安装部2180上,磨粉单元2300能装拆地安装在所述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2130上。磨粉单元2300通过和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2130连接,获得用于研磨作为粉碎对象物的茶叶的驱动力。
从磨粉单元2300的上部投入到磨粉单元2300内部的茶叶,在磨粉单元2300的内部被细致地粉碎。粉碎后的茶叶,作为茶叶粉末落下收集到磨粉单元2300的下方放置的茶叶粉末托盘2800中。另外,磨粉单元2300的具体结构采用图58~图61后述。
(液体贮存容器2700)
液体贮存容器2700能装拆地安装在装置主体2100的上表面侧设置的液体贮存容器安装部2195上。液体贮存容器2700包括:具有上表面开口的容器主体2710,以及堵塞容器主体2710的上表面开口的盖部2720。液体贮存容器2700贮存水等液体。
(液体供给通道2155)
液体供给通道2155收容在装置主体2100内。液体供给通道2155和液体贮存容器2700连接(参照图57)。液体供给通道2155的、和连接液体贮存容器2700侧的相反侧上设有供给口2171。液体供给通道2155包括热水管2150和热水喷嘴2170。热水管2150的一端侧和液体贮存容器2700连接,另一端侧和热水喷嘴2170连接。从液体贮存容器2700导入液体供给通道2155的液体,通过热水管2150、热水喷嘴2170供给到搅拌单元2500。
(搅拌单元2500)
搅拌单元2500包括搅拌液体和粉末的搅拌叶片2550,以及收容搅拌叶片2550的搅拌筒2510。搅拌筒2510能装拆地安装在装置主体2100的前表面侧设置的搅拌筒安装部2190(参照图53)上。搅拌筒2510以从装置主体2100向和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突出的方式、安装在搅拌筒安装部2190上。具体地,搅拌筒2510以其一部分从装置主体2100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安装。
搅拌筒安装部2190上设有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2140A。搅拌单元2500放置在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2140A上。设置在搅拌单元2500的内部的搅拌叶片2550,利用搅拌电动机单元2140和与其连接的磁铁2141旋转,所述搅拌电动机单元2140位于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2140A的下方并收容在装置主体2100内。
装置主体2100的搅拌筒安装部2190的上部设有热水喷嘴2170。在装置主体2100的内部,使热水管2150内的水上升到规定温度,再将热水从热水喷嘴2170供给到搅拌筒2510内。在装置主体2100中制成的热水和由磨粉单元2300得到的茶叶粉末被投入搅拌筒2510内,利用搅拌筒2510内的搅拌叶片2550,搅拌热水和茶叶粉末。这样,在搅拌筒2510内制造茶水。
在搅拌单元2500内制造好的茶水,通过操作搅拌单元2500的下方设置的、流出口开闭机构2540的操作杆2542,可以注入放置基座2900上放置的杯(省略图示)中。另外,搅拌单元2500的具体结构采用图61和图62后述。
(茶水(饮料)的制造流程)
接着,参照图54至图56,说明采用上述饮料制造装置2001制造茶水(饮料)的制造流程。图54至图56是表示采用饮料制造装置2001的茶水流出的、第一至第三制造流程的图。另外,磨粉单元2300中投入规定量的茶叶,液体贮存容器2700中贮存有规定量的水。
(第一制造流程)
参照图54,说明第一制造流程。所述第一制造流程是同时进行磨粉单元2300中的茶叶的粉碎,以及从装置主体2100向搅拌单元2500供给热水的流程。
饮料制造装置2001同时开始步骤211中的磨粉单元2300进行的茶叶的研磨,以及步骤213中从装置主体2100向搅拌单元2500的热水供给。接着,在步骤212中,结束磨粉单元2300进行的茶叶的研磨,并且步骤214中结束从装置主体2100向搅拌单元2500供给热水。
在步骤215中由使用者把步骤212中得到的茶叶粉末投入搅拌单元2500内。
接着,在步骤216中,开始用搅拌单元2500对茶叶粉末和热水进行搅拌。在步骤217中,结束搅拌单元2500对茶叶粉末和热水的搅拌。在步骤218中,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搅拌单元2500的下方设置的、流出口开闭机构2540的操作杆2542,使茶水向放置基座2900上放置的杯中流出。
(第二制造流程)
参照图55,说明第二制造流程。所述第二制造流程是在磨粉单元2300进行茶叶粉碎后,从装置主体2100向搅拌单元2500供给热水的流程。
饮料制造装置2001在步骤221中,开始磨粉单元2300进行的茶叶的研磨。在步骤222中,结束磨粉单元2300进行的茶叶的研磨。在步骤223中,由使用者把步骤222中得到的茶叶粉末投入搅拌单元2500内。
在步骤224中,开始从装置主体2100向搅拌单元2500供给热水。在步骤225中,结束从装置主体2100向搅拌单元2500供给热水。
接着,在步骤226中,开始由搅拌单元2500搅拌茶叶粉末和热水。在步骤227中,结束由搅拌单元2500对茶叶粉末和热水的搅拌。在步骤228中,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搅拌单元2500的下方设置的、流出口开闭机构2540的操作杆2542,使茶水向放置基座2900上放置的杯中流出。
(第三制造流程)
参照图56,说明第三制造流程。所述第三制造流程具备在搅拌单元2500中搅拌热水、使其冷却的步骤。
饮料制造装置2001同时开始步骤231的磨粉单元2300进行的茶叶的研磨,以及步骤233中从装置主体2100向搅拌单元2500供给热水。步骤234中结束从装置主体2100向搅拌单元2500供给热水。
接着,在步骤232中,结束磨粉单元2300对茶叶的研磨,并且在步骤235中,开始搅拌单元2500中热水的冷却搅拌。在步骤236中,结束搅拌单元2500中热水的冷却搅拌。
在步骤237中由使用者把步骤232中得到的茶叶粉末投入搅拌单元2500内。
接着,在步骤238中,开始由搅拌单元2500对茶叶粉末和热水的搅拌。在步骤239中,结束搅拌单元2500对茶叶粉末和热水的搅拌。在步骤240中,通过由使用者操作搅拌单元2500的下方设置的、流出口开闭机构2540的操作杆2542,使茶水向放置基座2900上放置的杯中流出。
(装置主体2100的内部结构)
接着,参照图57,说明装置主体2100的内部结构。图57是表示饮料制造装置2001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在饮料制造装置2001的装置主体2100的内部,液体贮存容器2700的前表面侧,配置有控制单元2110,所述控制单元2110采用安装了电子元件的印刷线路板。根据使用者输入的开始信号,由控制单元2110执行上述茶水的制造流程。
控制单元2110的下方位置,配置有用于对磨粉单元2300给予驱动力的磨粉电动机单元2120。所述磨粉电动机单元2120的下方位置设有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2130,所述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2130向前方突出设置,用于把磨粉电动机单元2120的驱动力向磨粉单元2300传递。
液体贮存容器2700的底面连接热水管2150的一端,热水管2150从底面向下方先延伸一段,再U形向上延伸。热水管2150的另一端侧,连接用于向搅拌单元2500的搅拌筒2510注入热水的热水喷嘴2170。热水管2150的中途区域安装有U形的加热器2160,用于加热通过热水管2150内的水。由加热器2160加热后的水成为热水、向搅拌筒2510供给。
(磨粉单元2300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58至图60,说明磨粉单元2300的结构。图58是磨粉单元2300的立体图,图59是磨粉单元2300的分解立体图,图60是磨粉单元2300的纵剖视图。
磨粉单元2300具有整体呈圆筒形状的磨粉壳2310,磨粉单元2300的下方的侧面上设有连接用窗2300W,以供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2130插入内部。磨粉壳2310的内部设有用于贮存、由作为后述的第一磨的上磨2360和作为第二磨的下磨2350制成的茶叶粉末的贮存部2311(参照图60),以及和贮存部2311连通的排出通道2312。成为磨粉壳2310的最下端部的、排出通道2312的下端部上,设有把茶叶粉末朝向茶叶粉末托盘2800排出的排出口2312a。排出口2312a位于后述的保温容器2512(参照图62)的开口部2513下方。这样,可以防止从供给到保温容器2512内的热水生成的热气从排出口2312a进入。
磨粉单元2300包括:具备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的上磨2360和下磨2350的磨2002,以及安装所述下磨2350的下磨支承部2340。在磨粉壳2310的内部,从下方依次设置下磨支承部2340、下磨2350、上磨2360。
下磨支承部2340从上磨2360所处侧的相反侧(下磨2350的下方侧)支承下磨2350。下磨支承部2340具有大体圆柱形状的主体部2341、卡合突起部2342、刮粉部2343。磨粉轴2345设在主体部2341的下表面上,朝向下方延伸。磨粉轴2345和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2130连接。这样,能够使下磨支承部2340在支承下磨2350的状态下旋转。
卡合突起部2342设在主体部2341的上表面上,朝向上方突出。卡合突起部2342是用于安装下磨2350的部位。刮粉部2343设置在在主体部2341的周缘部。通过使下磨支承部2340旋转,刮粉部2343刮取贮存部2311中贮存的茶叶粉末并向排出通道2312输送。
下磨2350包括:和后述的上磨2360的第一研合面2360a相对配置的第二研合面2350a;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研合面2350a的相反侧的主平面2350b。下磨2350的第二研合面2350a上形成后述的剪断槽2351(参照图64)。
下磨2350的主平面2350b上设有卡合凹部2350d。卡合凹部2350d设在与下磨支承部2340的卡合突起部2342对应的位置,被卡合突起部2342卡止。下磨2350和下磨支承部2340联动旋转。下磨2350的中央部上,设有沿转轴芯朝向上方延伸的铁芯2356。
铁芯2356贯穿设置在上磨2360的中央部上设置的通孔2361。铁芯2356具有螺旋状设置的螺旋叶片2356a。
上磨2360包括:和下磨2350的第二研合面2350a相对配置的第一研合面2360a;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研合面2360a的相反侧的主平面2360b。上磨2360的第一研合面2360a上形成剪断槽等。
上磨2360被配置在其上方的上磨保持构件2370保持。例如,上磨2360的上表面设有未图示的孔部,通过使设置在上磨保持构件2370上的、未图示的销部进入所述孔部,防止上磨2360的旋转。
上磨保持构件2370包括:具有孔部2371a的底面部2371;从底面部2371的周向边缘朝向上方直立设置的外筒部2372;以及从孔部2371a的周向边缘朝向上方直立设置的内筒部2373。孔部2371a和上磨2360的通孔2361连通。外筒部2372和内筒部2373之间,收容有将上磨2360朝向下方按压的弹簧2381和弹簧保持构件2380。利用弹簧2381,调节作用在上磨2360和下磨2350之间的粉碎压力。
磨粉壳2310的上端开口部2310b侧,安装有用于向上磨2360和下磨2350之间供给粉碎对象物的料斗部2320。料斗部2320具有顶板部2321、筒状部2322和粉碎对象物投入口2325。顶板部2321具有在大体中央部设置了开口部2323的碗形形状。筒状部2322从开口部2323的周向边缘向下方直立设置。筒状部2322插入内筒部2373的内侧。
粉碎对象物投入口2325由开口部2323和筒状部2322限定。铁芯2356的前端侧收容在粉碎对象物投入口2325内。多个直线状的肋2391、2392、2393,以横跨粉碎对象物投入口2325的方式设在筒状部2322内。
粉碎茶叶时,优选料斗部2320被罩部2330覆盖。这样,在将茶叶投入粉碎对象物投入口2325后,可以防止异物进入磨粉单元2300内,并且防止粉碎后的茶叶飞散。另外,投入茶叶时,罩部2330被从料斗部2320取下。
投入粉碎对象物投入口2325的茶叶,收容在由从上磨保持构件2370露出的、上磨2360的上表面和筒状部2322的内圆周面限定的空间内。通过使螺旋叶片2356a伴随下磨2350的旋转而旋转,所述空间中收容的茶叶被向上磨2360和下磨2350之间引导。
被引导到上磨2360和下磨2350之间的茶叶,粉碎后作为茶叶粉末、从上述上磨2360和下磨2350的周向边缘向下方落下。落下的茶叶粉末的一部分,通过排出通道2312从排出口2312a向茶叶粉末托盘2800排出。落下的茶叶粉末的其他部分贮存在贮存部2311中。通过使刮粉部2343伴随下磨支承部2340的旋转而旋转,贮存部2311内的茶叶粉末在排出通道2312中输送并从排出口2312a向茶叶粉末托盘2800排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通过如后所述具有使上磨2360的第一研合面2360a和下磨2350的第二研合面2350a彼此嵌合的凹凸形状、减小上磨2360的外径和下磨2350的外径时,也可以加大第一研合面2360a和第二研合面2350a的面积。这样,即使在通过减小上磨2360和下磨2350的外径、使磨2002和饮料制造装置2001小型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细小的粉末。关于得到这种效果的磨2002的结构,具体地,后面将采用图63至图69对第一研合面2360a的具体形状和第二研合面2350a的具体形状进行说明。
(搅拌单元2500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61和图62,说明搅拌单元2500的结构。图61是搅拌单元2500的立体图,图62是搅拌单元2500的纵剖视图。
搅拌单元2500具备搅拌筒2510、搅拌叶片2550和搅拌罩2530。搅拌筒2510包括树脂制的封装支架2511,被所述封装支架2511保持的保温容器2512以及开口部2513。封装支架2511上设有由树脂一体成形的把手2520。保温容器2512为有底的筒形,并具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开口部2513。
搅拌罩2530以能开闭的方式覆盖开口部2513。搅拌罩2530上设有用于投入由磨粉单元2300粉碎的茶叶粉末的粉末投入口2531,以及从热水喷嘴2170注入在装置主体2100内形成的热水的热水供给口2532。热水供给口2532设置在与热水喷嘴2170的供给口2171对应的位置。
粉末投入口2531和热水供给口2532与开口部2513连通。从移动的茶叶粉末托盘2800投入粉末投入口2531的茶叶粉末,借助开口部2513投入搅拌筒2510内。从热水喷嘴2170朝向热水供给口2532注入的热水,借助开口部2513供给到搅拌筒2510内。
搅拌筒2510的底部放置有搅拌叶片2550。搅拌筒2510的底部设有向上方延伸的转轴2560,搅拌叶片2550的轴承部2551插在所述转轴2560上。
搅拌叶片2550上埋入有磁铁2552。在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2140A上,通过使埋入搅拌叶片2550的磁铁2552与设置在搅拌电动机单元2140侧的磁铁2141在非接触的状态下磁性结合,搅拌电动机单元2140的旋转驱动力向搅拌叶片2550传递。
搅拌筒2510还具备用于流出生成的饮料的流出部2545。流出部2545设置在从装置主体2100突出的部分的搅拌筒2510上。流出部2545具有设置在搅拌筒2510的底部上的流出口2541以及开闭流出口2541的流出口开闭机构2540。流出口2541是使茶叶粉末和热水被搅拌叶片2550搅拌后生成的茶水流出的部位。
流出口开闭机构2540包括:使流出口2541能开闭地、插入流出口2541的开闭喷嘴2543;以及控制开闭喷嘴2543的位置的操作杆2542。开闭喷嘴2543在通常状态下由弹簧等加力构件(图示省略)以堵塞流出口2541的方式施加作用力。当使用者使操作杆2542克服作用力移动时,开闭喷嘴2543移动,流出口2541打开。这样,搅拌筒2510内的茶水,向放置基座2900上承载的杯(图示省略)中流出。
(磨2002)
参照图6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图6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磨的结构的立体图。
如图63所示,下磨2350和上磨2360具有共通的中心轴C。在上磨2360被固定的状态下,通过使下磨2350以中心轴C为中心旋转,在第一研合面2360a和第二研合面2350a之间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
参照图64,说明下磨2350的第二研合面2350a上设置的粉碎槽的形状。图64是表示图63所示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研合面上设置的粉碎槽的形状的俯视图。
如图64所示,从中心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作为粉碎槽,在下磨2350的第二研合面2350a上,设有随着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向周向弯曲的多个剪断槽2351。多个剪断槽2351相对旋转中心O旋转对称地设置。多个剪断槽2351分别沿后述的等角螺旋延伸。上磨2360的第一研合面2360a也同样,多个剪断槽沿等角螺旋延伸。
参照图65,说明粉碎槽(剪断槽)的具体形状。图65是用于说明图64所示的粉碎槽的形状的俯视图。
如图65所示,从中心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剪断槽2351沿等角螺旋S1形成。以旋转中心O作为原点的等角螺旋S(S1)采用参数a、b表示为以下的式1。
S=a·exp(b·θ)…(式1)
从旋转中心O延伸的半直线L与等角螺旋所呈的角α(α1),由以下的式2表示。
α=arccot(b)…(式2)
适合剪断槽2351的等角螺旋S1,在(式1)中a=5,b=0.306,在(式2)中α=17.0°。现实中,半直线L与等角螺旋S1(剪断槽2351)所成的角度α1,只要0°<α1<45°即可,优选10°≦α1≦20°,更优选α1=17.0°。
其中,上述(式1)表示的等角螺旋的数学性质为:从旋转中心O延伸的半直线L与等角螺旋S1所成的角α,从中心轴方向观察时始终以固定的角度交叉。
此外,在第一研合面2360a和第二研合面2350a相对配置的状态下,从中心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第一研合面2360a的剪断槽与第二研合面2350a的剪断槽2351,以弯曲方向相反的方式交叉。
因此,当使上磨2360的第一擦合面2360a与下磨2350的第二擦合面2350a抵接并旋转时,从中心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上磨2360侧的剪断槽与下磨2350侧的剪断槽交叉的交叉角始终为2α。
参照图66至图68,说明磨2002的结构,具体为上磨2360的第一研合面2360a的形状和下磨2350的第二研合面2350a的形状。图66是图63所示的磨所具备的下磨的立体图。图67是图63所示的磨的分解立体剖视图。图68是沿图63所示的LXVIII-LXVIII线的剖视图。
第二研合面2350a包括平坦部2352和两个凹部2354、2355。平坦部2352是位于第二研合面2350a中最上方的部分。平坦部2352包括:位于铁芯2356的周围的平坦部2352a;位于最外周侧的平坦部2352c;以及位于平坦部2352a和平坦部2352c之间的平坦部2352b。
当以通过第二研合面2350a中位于最上方的平坦部2352并平行中心轴C的径向的平面亦即虚拟平面VP为基准时,凹部2354、2355从所述虚拟平面VP凹入设置。凹部2354、2355以随着从虚拟平面VP朝向下方、开口面积变小的方式设置。此外,凹部2354、2355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的断面中,以相对中心轴线对称的方式设置。凹部2354、2355分别具有环状的槽形状,以中心轴C为中心、同心圆状设置。
凹部2354、2355所具有的槽形状,是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的断面中,具有角部倒成圆角的梯形形状。凹部2354、2355具有底部2354、2355a,内周侧倾斜面2354b、2355b和外周侧倾斜面2354c、2355c。凹部2354的深度(从虚拟平面VP至底部2354a的距离)和凹部2355的深度(从虚拟平面VP至底部2355a的距离)几乎相同,底部2354a和底部2355a位于同一平面上。
内周侧倾斜面2354b、2355b是凹部2354、2355中位于中心轴C侧的倾斜面。外周侧倾斜面2354c、2355c是凹部2354、2355中位于下磨2350的外周侧的倾斜面。
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的断面中,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倾斜面2354b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倾斜面2354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倾斜面2355b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倾斜面2355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
此外,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的断面中,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倾斜面2354b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倾斜面2355b的倾斜角几乎相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倾斜面2354c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倾斜面2355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
这样,通过设置凹部2354、2355,第二研合面2350a具有高度差。由此,第二研合面2350a上设置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具体地,平坦部2352上设置的部分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底部2354、2355a上设置的部分的断槽的位置上。
第一研合面2360a具有平坦部2362和两个凸部2364、2365。在上磨2360和下磨2350相对配置的状态下,平坦部2362是位于第一研合面2360a中最上方的部分。在第一研合面2360a与第二研合面2350a抵接或接近配置时,凸部2364、2365从虚拟平面VP朝向下方突出设置,并嵌入凹部2354、2355。
凸部2364、2365具有和凹部2354、2355对应的形状。凸部2364、2365分别具有环状的突起形状,以中心轴C为中心、设置成同心圆状。
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上磨2360的断面中,凸部2364、2365所具有的突起形状,为角部倒成圆角的梯形形状。凸部2364、2365具有前端部2364a、2365a、内周侧对置面2364b、2365b和外周侧对置面2364c、2365c。凸部2364的高度(从虚拟平面VP至前端部2364a的距离)和凸部2365的高度(从虚拟平面VP至前端部2365a的距离)几乎相同,前端部2364a和前端部2365a位于同一平面上。
内周侧对置面2364b、2365b位于凸部2364、2365中的中心轴C侧,是与内周侧倾斜面2354b、2355b相对的倾斜面。外周侧对置面2364c、2365c,位于凸部2364、2365中上磨2360的外周侧,是与外周侧倾斜面2354c、2355c相对的倾斜面。
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上磨2360的断面中,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对置面2364b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对置面2364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对置面2365b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对置面2365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
此外,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上磨2360的断面中,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对置面2364b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对置面2365b的倾斜角几乎相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对置面2364c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对置面2365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
这样,通过设置凸部2364、2365,第一研合面2360a具有高度差。由此,第一研合面2360a上设置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具体地,在上磨2360和下磨2350相对配置的状态下,设置在平坦部362上的部分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设置在前端部2364a、2365a上的部分的断槽的位置上。
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上磨2360和下磨2350,以中心轴C为中心能相对旋转地凹凸嵌合。被引导到下磨2350和上磨2360之间的茶叶边被切断(粉碎),边在上下方向蛇行着向径向外侧移动。具体地,粉碎后的茶叶以下磨2350为基准,在平坦部2352a、内周侧倾斜面2354b、底部2354a、外周侧倾斜面2354c、平坦部2352b、内周侧倾斜面2355b、底部2355a、外周侧倾斜面2355c、平坦部2352c上依次移动,并从下磨2350的周向边缘落向下方。特别是,粉碎后的茶叶克服重力而以攀上外周侧倾斜面2354c、2355c的方式移动时,需要一定程度的时间,其间茶叶可以被粉碎到相当细小的程度。
通过如上所述在下磨2350上设置凹部2354、2355,并且在上磨2360上设置与上述凹部嵌合的凸部2364、2365,研合面的表面积增加。因此,即使上磨的外径和下磨的外径减小时,也可以将茶叶高效粉碎,得到细小化的粉末。
例如,生成具有约20μm左右的粒径的茶叶粉末时,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的情况下,能以约0.4g/min生成茶叶粉末。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采用具备相同剪断槽形状但并未形成凹凸的研合面的磨时,以约0.3g/min生成茶叶粉末。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可以高效生成茶叶。
这样,按照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和具备该磨2002的饮料制造装置2001,通过增加研合面的表面积,能实现小型化并且能高效得到细小的粉末。
另外,上磨2360的第一研合面2360a和下磨2350的第二研合面2350a上形成的、粉碎槽(剪断槽)的形状,不仅限于上述的沿等角螺旋的形状,也可以具有以下第一变形例至第三变形例所示的形状。
参照图69至图72,说明上磨2360的第一研合面2360a和下磨2350的第二研合面2350a上形成的、剪断槽的形状的第一变形例至第三变形例。图69是表示图63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上设置的、粉碎槽的形状的第一变形例的俯视图。图70是用于说明图69所示的粉碎槽的形状的俯视图。图71和图72是表示图63所示的下磨的研合面上设置的、粉碎槽的形状的第二变形例和第三变形例的俯视图。另外,由于上磨的研合面上设置的、剪断槽的形状和下磨形状相同,所以仅仅说明下磨。
如图69所示,具有第一变形例中的粉碎槽的形状的下磨2350,在从下磨2350的开口部2353的内圆周面2353a朝向第二研合面2350a的区域上,设有螺旋状延伸的3条引入槽2352c。所述引入槽2352c具有在开口部(投入口)2353上开口的形状,通过配置在转动的铁芯2356的旁边,粉碎对象物被平滑送入引入槽2352c。
下磨2350的第二研合面2350a上,设有粉碎槽2351和引入槽2352c。粉碎槽2351包括多个剪断槽2351a和3条输送槽2351b。多个剪断槽2351a相对旋转中心O旋转对称地设置。3条输送槽2351b也相对旋转中心O旋转对称地设置。
剪断槽2351a主要是用于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的槽,输送槽2351b主要是将粉碎后的茶叶粉末(粉碎的茶叶)从磨的中心部向外周部输送的槽。剪断槽2351a和输送槽2351b具有沿等角螺旋的形态。
如图70所示,剪断槽2351a(参照图69)沿着和上述剪断槽2351几乎同样的等角螺旋延伸。输送槽2351b沿满足上述的(式1)等角螺旋S2延伸,从旋转中心O延伸的半直线L与等角螺旋所呈的角α2也满足上述的(式2)。
适于输送槽2351b的等角螺旋S2,在上述的(式1)中a=5、b=3.7,在(式2)中α=74.9°。现实中,半直线L与等角螺旋S2(输送槽2351b)所呈的角度α2只要45°<α2<90°即可,优选70°≦α2≦80°,更优选α2=74.9°。
如图71所示,具有第二变形例中的粉碎槽的、下磨2350的第二研合面2350a上,作为粉碎槽、从中心部向外周侧放射状设置直线状延伸的多个剪断槽2351。
如图72所示,具有第三变形例中的粉碎槽的、下磨2350的第二研合面2350a上,以旋转中心为基准被8等分的各划分区域上,作为粉碎槽分别形成以规定的间距平行的多个剪断槽。各划分区域具有大体扇形形状,具有一方的边部、另一方的边部和圆弧部。各划分区域上设置的多个剪断槽,分别以在一方的边部上45度交叉的方式设置。
即使采用了具有上述第一变形例至第三变形例中的粉碎槽的形状的、下磨和上磨组成的磨,只要所述下磨和上磨的研合面上设置有彼此嵌合的凹凸部,就可以使研合面的面积增加。这样,即使上磨2360的外径和下磨2350的外径减小时,也能够高效粉碎茶叶,可以得到细小的粉末。
(实施方式18)
图73是本实施方式的磨的简要断面图。参照图7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A。
如图7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A和实施方式17的磨2002比较,下磨2350A的凹部2354、2355所具有的槽形状和上磨2360A的凸部2364、2365所具有的槽形状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凹部2354、2355所具有的环状的槽形状,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A的断面中,具有大体三角形状。这里,大体三角形状也包含三角形状和三角形的至少任意顶点带有圆角的形状。凹部2354、2355邻接设置,以中心轴C为中心、设置成同心圆状。
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A的断面中,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倾斜面2354b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倾斜面2354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倾斜面2355b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倾斜面2355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
此外,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A的断面中,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倾斜面2354b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倾斜面2355b的倾斜角几乎相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倾斜面2354c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倾斜面2355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
这样,通过设置凹部2354、2355,第二研合面2350a具有高度差。由此,第二研合面2350a上设置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具体地,设置在平坦部2352上的部分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底部2354a、2355b上设置的部分的剪断槽的位置上。
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上磨2360A的断面中,凸部2364、2365所具有的突起形状,为大体三角形状。凸部2364、2365邻接设置,以中心轴C为中心、设置成同心圆状。
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上磨2360A的断面中,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对置面2364b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对置面2364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对置面2365b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对置面2365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
此外,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上磨2360A的断面在中,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对置面2364b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对置面2365b的倾斜角几乎相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对置面2364c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对置面2365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
这样,通过设置凸部2364、2365,第一研合面2360a具有高度差。由此,第一研合面2360a上设置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具体地,在上磨2360A和下磨2350A相对配置的状态下,设置在平坦部2362上的、部分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前端部2364a、2365b上设置的部分的断槽的位置上。
即使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下,第一研合面2360a和第二研合面2350a的表面积也增加。由此,即使上磨的外径和下磨的外径减小时,也能够高效粉碎茶叶,幷可以得到细小化的粉末。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A得到了和实施方式17的磨2002几乎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19)
图74是本实施方式的磨的简要断面图。参照图7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B。
如图7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B和实施方式17的磨2002比较时,下磨2350B所具有的凹部的数量和凹部的形状,以及上磨2360B所具有的凸部的数量和凸部的形状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下磨2350B的第二研合面2350a,包括三个凹部2354、2355、2357。凹部2354与凹部2355的边界部及凹部2355与凹部2357的边界部,是位于第二研合面2350a中最上方的部分。
以通过凹部2354与凹部2355的边界部和凹部2355与凹部2357的边界部的、虚拟平面VP为基准时,凹部2354、2355、2357从所述虚拟平面VP凹入设置。凹部2354、2355、2357随着从虚拟平面VP朝向下方、开口面积变小。此外,凹部2354、2355、2357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的断面中,相对中心轴C呈线对称设置。凹部2354、2355、2357以中心轴C为中心、设置成同心圆状。
凹部2354具有包含中心轴C且以所述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锥台形。凹部2355、2357为环状的槽形。
凹部2354具有底部2354a和作为第一倾斜面的倾斜面2354b。底部2354a上也设有剪断槽。倾斜面2354b朝向中心轴C设置,且随着朝向径向外侧、向上方倾斜。
凹部2355所具有的环状的槽形,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B的断面中,为大体三角形状。凹部2355具有底部2355a、作为第二倾斜面的内周侧倾斜面2355b和外周侧倾斜面2355c。
凹部2357所具有的环状的槽形,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B的断面中,为大体梯形形状。凹部2357具有底部2357a,以及位于中心轴侧的倾斜面2357b。
相对虚拟平面VP的、各倾斜面(倾斜面2354b、内周侧倾斜面2355b、外周侧倾斜面2355c,倾斜面2357b)的倾斜角几乎相同,底部2354a、底部2355a、底部2357a位于同一平面上。
这样,通过设置凹部2354、2355、2357,第二研合面2350a具有高度差。由此,第二研合面2350a上设置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设置在上述各倾斜面上的、部分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底部2354、2355a、2357a上设置的部分的剪断槽的位置上。
第一研合面2360a包括凸部2364、2365、2366。凸部2364、2365、2366在第一研合面2360a与第二研合面2350a抵接或接近配置时,从虚拟平面VP突出设置,并嵌入凹部2354、2355、2357。
凸部2364为圆锥台形,具有和凹部2354对应的形状。凸部2365、2366为环状的突起形状,具有和凹部2355、2357对应的形状。
凸部2364具有前端部2364a和作为第一对置面的对置面2364b。对置面2364b与倾斜面2354b相对。凸部2364的中央设有通孔2361,所述通孔2361中贯穿铁芯2356。
凸部2365所具有的环状的突起形状,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上磨2360B的断面中,为大体三角形状。凸部2365包括作为第二对置面的内周侧对置面2365b、前端部2365a和外周侧对置面2365c。内周侧对置面2365b与内周侧倾斜面2355b相对,外周侧对置面2365c与外周侧倾斜面2355c相对。
凸部2366所具有的环状的突起形状,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上磨2360B的断面中,为大体梯形形状。凸部2366包括前端部2366a和对置面2366b。对置面2366b与倾斜面2357b相对。
相对虚拟平面VP的、各对置面(对置面2364b、内周侧对置面2365b、外周侧对置面2365c、对置面2366b)的倾斜角几乎相同,前端部2364a、2365a、2366a位于同一平面上。
这样,通过设置凸部2364、2365、2366,第一研合面2360a具有高度差。由此,第一研合面2360a上设置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具体地,设置在上述各对置面上的、部分的剪断槽,在上磨2360B和下磨2350B相对配置的状态下,设置在高于前端部2364a、2365a、2366a上设置的部分的剪断槽的位置上。
即使具有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第一研合面2360a和第二研合面2350a的表面积也增加。由此,即使上磨的外径和下磨的外径减小时,也能够高效粉碎茶叶,幷可以得到细小的粉末。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B得到了和实施方式17的磨2002几乎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说明了相对虚拟平面VP的、各倾斜面的倾斜角几乎相同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可以适当变更。例如,相对虚拟平面VP的、倾斜面2354b的倾斜角以及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倾斜面2355c的倾斜角,也可以小于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倾斜面2355b的倾斜角以及相对虚拟平面VP的、倾斜面2357b的倾斜角。
此时,相对虚拟平面VP的、对置面2364b的倾斜角以及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对置面2365c的倾斜角,小于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对置面2365b的倾斜角以及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对置面2366b的倾斜角。
而且,这种情况下,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B的断面中,优选倾斜面2354b的长度和外周侧倾斜面2355c的长度,比内周侧倾斜面2355b的长度和倾斜面2357b的长度长。此外,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上磨2360B的断面中,优选对置面2364b的长度和外周侧对置面2365c的长度,比内周侧对置面2365b的长度和对置面2366b的长度长。
这种结构下,被粉碎的茶叶克服重力、以登上倾斜面2354b和外周侧倾斜面2355c的方式移动的距离增加。因此,可以将茶叶进一步细致地粉碎。
(实施方式20)
图75是本实施方式的磨的简要断面图。参照图7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C。
如图7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C和实施方式18的磨2002A比较,下磨2350C的凹部2354、2355所具有的槽形状的倾斜角,以及上磨2360C的凸部2364、2365所具有的槽形状的倾斜角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关于凹部2354、2355所具有的槽形状的倾斜角,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C的断面中,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倾斜面2354b的倾斜角,大于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倾斜面2354c的倾斜角。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倾斜面2355b的倾斜角,大于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倾斜面2355c的倾斜角。
此时,优选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C的断面中,内周侧倾斜面2355b的长度小于外周侧倾斜面2355c的长度。
此外,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C的断面中,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倾斜面2354b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倾斜面2355b的倾斜角几乎相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倾斜面2354c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倾斜面2355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
这样,通过设置凹部2354、2355,第二研合面2350a具有高度差。由此,第二研合面2350a上设置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具体地,设置在平坦部2352上的、部分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底部2354a、2355b上设置的部分的剪断槽的位置上。
关于上磨2360C的凸部2364、2365所具有的槽形状的倾斜角,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上磨2360C的断面中,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对置面2364b的倾斜角,大于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对置面2364c的倾斜角,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对置面2365b的倾斜角,大于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对置面2365c的倾斜角。
在这种情况下,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上磨2360C的断面中,优选内周侧对置面2365b的长度小于外周侧对置面2365c的长度。
此外,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上磨2360C的断面中,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对置面2364b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对置面2365b的倾斜角几乎相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对置面2364c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对置面2365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
这样,通过设置凸部2364、2365,第一研合面2360a具有高度差。由此,第一研合面2360a上设置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具体地,在上磨2360C和下磨2350C相对配置的状态下,设置在平坦部2362上的、部分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前端部2364a、2365a上设置的部分的剪断槽的位置上。
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被粉碎后的茶叶克服重力、以登上外周侧倾斜面2354c、2355c的方式移动的距离增加。这样,可以在所述外周侧倾斜面2354c、2355c中使茶叶充分细致地粉碎。
这样,按照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C,由于能增加研合面的表面积,特别是可以使外周侧倾斜面的面积增加,所以能够得到和实施方式17的磨2002同等以上的效果。
此外,通过将内周侧倾斜面2354b、2355b的倾斜设置为比外周侧倾斜面2354c、2355c的倾斜更陡峭,可以将茶叶在比较的短时间内粉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说明了内周侧倾斜面2354b、2355b的倾斜设为比外周侧倾斜面2354c、2355c的倾斜更陡峭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外周侧倾斜面2354c、2355c的倾斜比内周侧倾斜面2354b、2355b的倾斜更陡峭。此时,茶叶容易滞留在凹部内,可以将茶叶比较细致地粉碎。
(实施方式21)
图76是本实施方式的磨的简要断面图。参照图7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D。
如图7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D和实施方式17的磨2002比较,下磨2350D的凹部2354、2355所具有的槽形状、以及上磨2360D的凸部2364、2365所具有的槽形状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凹部2354、2355具有环状的槽形状,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D的断面中,所述槽形状为大体梯形形状。此外,凸部2364、2365也具有环状的突起形状,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上磨2360D的断面中,所述突起形状为大体梯形形状。另外大体梯形形状不仅是具有顶点部的梯形形状,还包括至少任意的顶点部呈圆角的梯形形状。
另外,凹部2354、2355所具有的内周侧倾斜面2354b、2355b的相对虚拟平面VP的倾斜角,以及凹部2354、2355所具有的外周侧倾斜面2354c、2355c的相对虚拟平面VP的、倾斜角可以适当变更。
具体地,凹部2354、2355所具有的内周侧倾斜面2354b、2355b的相对虚拟平面VP的倾斜角,以及凹部2354、2355所具有的外周侧倾斜面2354c、2355c的相对虚拟平面VP的倾斜角也可以相同。此外,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倾斜面2354c的倾斜角以及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倾斜面2355c的倾斜角,也可以小于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倾斜面2354b的倾斜角以及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倾斜面2355b的倾斜角。
这样,通过设置凹部2354、2355,第二研合面2350a具有高度差。由此,第二研合面2350a上设置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具体地,设置在平坦部2352上的部分的断槽,设置在高于底部2354a、2355a上设置的部分的断槽的位置上。
同样,凸部2364、2365所具有的内周侧对置面2364b、2365b的相对虚拟平面VP的倾斜角,以及凸部2364、2365所具有的外周侧对置面2364c、2365c的相对虚拟平面VP的倾斜角,可以配合凹部2354、2355的形状适当变更。
具体地,凸部2364、2365所具有的内周侧对置面2364b、2365b相对虚拟平面VP的倾斜角、以及凸部2364、2365所具有的外周侧对置面2364c、2365c相对虚拟平面VP的倾斜角也可以相同。此外,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对置面2364c的倾斜角,和相对虚拟平面VP的外周侧对置面2365c的倾斜角,也可以小于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对置面2364b的倾斜角以及相对虚拟平面VP的、内周侧对置面2365b的倾斜角。
这样,通过设置凸部2364、2365,第一研合面2360a具有高度差。由此,第一研合面2360a上设置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具体地,在上磨2360D和下磨2350D相对配置的状态下,设置在平坦部2362上的、部分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前端部2364a、2365a上设置的部分的断槽的位置上。
即使具有以上的结构时,由于研合面的表面积增加,所以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D能得到和实施方式17的磨2002几乎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22)
图77是本实施方式的磨的简要断面图。参照图7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E。
如图7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E和实施方式17的磨2002比较,下磨2350E的凹部2354、2355所具有的槽形状以及上磨2360E的凸部2364、2365所具有的槽形状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凹部2354、2355具有环状的槽形状,所述槽形状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E的断面中,为波形形状。此外,凸部2364、2365也具有环状的突起形状,所述突起形状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上磨2360E的断面中,为波形形状。
即使具有这种结构时,由于研合面的表面积增加,所以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E也得到了和实施方式17的磨2002几乎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23)
图78是本实施方式的磨的简要断面图。参照图7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F。
如图7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F和实施方式21的磨2002D比较,凸部2364不是连续的环状形状这点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凸部2364具有一部分断开的环状形状。即,凸部2364在中心轴C的周向上没有沿整个周向设置,存在不和凹部2354的一部分嵌合的部分。凸部2364以嵌入凹部2354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设置。
在凸部2364断开的部分中,形成平面部2366。平面部2366例如设置成和虚拟平面VP在同一平面。平面部2366和凹部2354之间形成缝隙A。
另外,沿周向的、平面部2366的长度,形成平面部2366的部分能够适当设定,通过适当变更缝隙A的范围和数量,可以调整粉碎速度和粒度。
通过使接近中心侧的凸部2364具有一部分断开的环状形状,在中心侧设置缝隙A,也能够从铁芯2356朝向所述缝隙A送入较大的茶叶。此外,位于外周侧的凸部2365具有连续的环状形状,通过沿整个周向与凹部2355嵌合,可以将粉碎后细小化的、细微的茶叶粉末朝向磨2002F的外缘送出。
即使具有这种结构时,由于研合面的表面积增加,所以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F也能得到和实施方式21的磨2002D几乎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说明了凸部2364具有一部分连续或间歇被断开的环状形状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凸部2365具有一部分连续或间歇被断开的环状形状,还可以是凸部2364和凸部2365双方都具有一部分连续或间歇被断开的环状形状。
(实施方式24)
图79是本实施方式的磨的简要断面图。参照图79,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G。
如图7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G和实施方式17的磨2002比较,下磨2350G所具有的凹部的数量和凹部的形状、以及上磨2360G所具有的凸部的数量和凸部的形状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下磨2350G的第二研合面2350a,具有一个凹部2354。第二研合面2350a的外周端部是第二研合面2350a中位于最上方的部分。当以平行中心轴C的径向的平面且通过所述第二研合面2350a的外周端部的虚拟平面VP为基准时,凹部2354从所述虚拟平面VP凹入设置。
凹部2354具有包含中心轴C并以所述中心轴C为中心的圆锥台形。即,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G的断面中,凹部2354相对中心轴C呈线对称设置。凹部2354具有底部2354a和倾斜面2354b。倾斜面2354b朝向中心轴C设置,并随着朝向中心轴C的径向外侧、向上方倾斜。
这样,通过设置凹部2354,第二研合面2350a具有高度差。由此,第二研合面2350a上设置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具体地,设置在倾斜面2354b上的、部分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底部2354a上设置的部分的剪断槽的位置上。
第一研合面2360a具有一个凸部2364。凸部2364具有前端部2364a和对置面2364b。凸部2364从虚拟平面VP向下方突出设置,并嵌入凹部2354。凸部2364具有和凹部2354对应的形状,为圆锥台形。
这样,通过设置凸部2364,第一研合面2360a具有高度差。由此,第一研合面2360a上设置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具体地,在上磨2360G和下磨2350G相对配置的状态下,设置在对置面2364b上的、部分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前端部2364a上设置的部分的断槽的位置上。
即使具有以上形状,由于研合面的表面积增加,所以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G也能得到和实施方式17的磨2002几乎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25)
图80是本实施方式的磨的简要断面图。参照图8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H。
如图8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H和实施方式24的磨2002G比较,下磨2350H所具有的凹部2354的形状以及上磨2360H所具有的凸部2364的形状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第二研合面2350a具有凹部2354。凹部2354具有包含中心轴C并以所述中心轴C为中心、朝向下方突出的圆顶形状。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H的断面中,凹部2354相对中心轴C线对称设置。
此外,第二研合面2350a以具有高度差的方式设置。具体地,第二研合面2350a的中心部最低,外周部最高。第二研合面2350a具有中心部朝向下方凹陷设置的曲面形状。
这样,第二研合面2350a上设置的剪断槽也具有高度差。具体地,从中心侧朝向外周侧延伸设置的剪断槽中、位于外周侧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位于中心侧的剪断槽的位置上。
第一研合面2360a具有凸部2364。凸部2364以从虚拟平面VP向下方鼓起的方式设置,并嵌入凹部2354。凸部2364具有和凹部2354对应的形状,为圆顶形。
第一研合面2360a以具有高度差的方式设置。具体地,第一研合面2360a以随着从外周侧朝向中心侧降低的方式设置。第一研合面2360a具有中心侧朝向下方鼓起设置的曲面形状。
这样,第一研合面2360a上设置的剪断槽也具有高度差。具体地,从中心侧朝向外周侧延伸设置的剪断槽中、位于外周侧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位于中心侧的剪断槽的位置上。
即使具有这种形状,由于研合面的表面积增加,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H也得到了和实施方式24的磨2002G几乎同样的效果。特别是,通过使投入茶叶的、磨2002H的入口部(中心部)的位置,高于茶叶粉末排出的、磨2002H的外周部的位置,可以将茶叶相对细致地粉碎。
(实施方式26)
图81是本实施方式的磨的简要断面图。参照图8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I。
如图8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I和实施方式25的磨2002H比较,下磨2350I以及上磨2360I的形状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第二研合面2350a具有从圆顶形的凹部2354进一步朝向下方凹陷设置的、环状的凹陷部2358、2359。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I的断面中,凹陷部2358、2359具有一方的底边部(位于上方侧的底边部)随着从中心部朝向外周部而向上方弯曲的大体梯形形状。
凹陷部2358、2359具有底部2358a、2359a、内周侧倾斜面2358b、2359b、外周侧倾斜面2358c、2359c。凹陷部2358位于凹部2359的下方。即,从通过第二研合面2350a中位于最上方的外周部并平行中心轴C的径向的平面亦即虚拟平面VP至底部2358a的距离h1,比从所述虚拟平面VP至底部2359a的距离h2长。
内周侧倾斜面2358b、2359b是凹陷部2358、2359中、位于中心轴C侧的倾斜面。外周侧倾斜面2358c、2359c是凹陷部2358、2359中、位于下磨2350I的外周侧的倾斜面。
内周侧倾斜面2358b、2359b的倾斜角,大于外周侧倾斜面2358c、2359c的倾斜角。内周侧倾斜面2358b和内周侧倾斜面2359b的倾斜角几乎相同,外周侧倾斜面2358c和外周侧倾斜面2359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
如此,第二研合面2350a以具有高度差的方式设置,这样,设置在第二研合面2350a上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具体地,设置在底部2359a上的部分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底部2358a上设有剪断槽的位置上。
第一研合面2360a具有环状的突起部2368、2369,所述突起部2368、2369从朝向下方鼓起的、圆顶形的凸部2364进一步朝向下方突出设置。
突起部2368、2369具有和上述的凹陷部2358、2359对应的形状。突起部2368、2369具有前端部2368a、2369a、内周侧对置面2368b、2369b和外周侧对置面2368c、2369c。从虚拟平面VP至前端部2368a的距离h1,比从虚拟平面VP至前端部2369a的距离h2长。
内周侧对置面2368b、2369b,位于突起部2368、2369中的中心轴C侧,是与内周侧倾斜面2358b、2359b相对的倾斜面。外周侧对置面2368c、2369c,位于突起部2368、2369中上磨2360I的外周侧,是与外周侧倾斜面2358c、2359c相对的倾斜面。
内周侧对置面2368b、2369b的倾斜角,大于外周侧对置面2368c、2369c的倾斜角。内周侧对置面2368b和内周侧对置面2369b的倾斜角几乎相同,外周侧对置面2368c和外周侧对置面2369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
如此,第一研合面2360a以具有高度差的方式设置,这样,设置在第一研合面2360a上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具体地,在上磨2360I和下磨2350I相对配置的状态下,设置在前端部2369a上的部分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前端部2368a上设置的部分的剪断槽的位置上。
即使具有以上结构,由于研合面的表面积增加,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I也能得到和实施方式25的磨2002H同等以上的效果。
(实施方式27)
图82是本实施方式的磨的简要断面图。参照图8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J。
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J和实施方式25的磨2002H比较,下磨2350J以及上磨2360J的形状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第二研合面2350a以具有高度差的方式设置。具体地,第二研合面2350a的中心部最高、外周部最低。第二研合面2350a具有中心部朝向上方隆起设置的曲面形状。
这样,设置在第二研合面2350a上的剪断槽也具有高度差。具体地,从中心侧朝向外周侧延伸设置的剪断槽中、位于外周侧的剪断槽,设置在低于位于中心侧的剪断槽的位置上。
第一研合面2360a以具有高度差的方式设置。具体地,第一研合面2360a以随着从外周侧朝向中心侧变高的方式设置。第一研合面2360a具有中心部朝向上方凹陷设置的曲面形状。
这样,设置在第一研合面2360a上的剪断槽也具有高度差。具体地,从中心侧朝向外周侧延伸设置的剪断槽中、位于外周侧的剪断槽,设置在低于位于中心侧的剪断槽的位置上。
即使具有这种形状,由于研合面的表面积增加,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J也能得到和实施方式25的磨2002H几乎同样的效果。特别是,通过使投入茶叶的、磨2002J的入口部(中心部)的位置,低于茶叶粉末排出的、磨2002J的外周部的位置,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粉碎茶叶。
(实施方式28)
图83是本实施方式的磨的简要断面图。参照图8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K。
如图8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K和实施方式27的磨2002J比较,下磨2350K和上磨2360K的形状不同。其他结构几乎相同。
第二研合面2350a具有突出部2358K、2359K,所述突出部2358K、2359K从中心部朝向上方隆起设置的曲面进一步朝向上方突出。在面内包含中心轴C且垂直虚拟平面VP的、任意的下磨2350K的断面中,突出部2358K、2359K具有一方的底边部(位于下方侧的底边部)随着从中心部朝向外缘部、向下方弯曲的大体梯形形状。
突出部2358K、2359K具有上表面部2358Ka、2359Ka、内周侧倾斜面2358b、2359b和外周侧倾斜面2358c、2359c。上表面部2358Ka位于上表面部2359Ka的上方。从虚拟平面VP至上表面部2358Ka的距离,比从虚拟平面VP至上表面部2359Ka的距离短。
内周侧倾斜面2358b、2359b是突出部2358K、2359K中、位于中心轴C侧的倾斜面。外周侧倾斜面2358c、2359c是突出部2358K、2359K中、位于下磨2350K的外周侧的倾斜面。
内周侧倾斜面2358b、2359b的倾斜角,大于外周侧倾斜面2358c、2359c的倾斜角。内周侧倾斜面2358b和内周侧倾斜面2359b的倾斜角几乎相同,外周侧倾斜面2358c和外周侧倾斜面2359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
如此,第二研合面2350a以具有高度差的方式设置,这样,设置在第二研合面2350a上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具体地,设置在上表面部2358Ka上的部分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上表面部2359Ka上设置的部分的剪断槽的位置上。
第一研合面2360a具有凹陷部2368K、2369K,所述凹陷部2368K、2369K从中心部朝向上方凹陷设置的曲面、进一步向上方凹陷设置。凹陷部2368K、2369K具有和突出部2358K、2359K对应的形状。
凹陷部2368K、2369K具有上底部2368Ka、2369Ka、内周侧对置面2368b、2369b和外周侧对置面2368c、2369c。从虚拟平面VP至上底部2368Ka的距离,比从虚拟平面VP至上底部2369Ka的距离短。
内周侧对置面2368b、2369b位于凹陷部2368K、2369K中的中心轴C侧,是与内周侧倾斜面2358b、2359b相对的倾斜面。外周侧对置面2368c、2369c位于凹陷部2368K、2369K中上磨2360K的外周侧,是与外周侧倾斜面2358c、2359c相对的倾斜面。
内周侧对置面2368b、2369b的倾斜角,大于外周侧对置面2368c、2369c的倾斜角。内周侧对置面2368b和内周侧对置面2369b的倾斜角几乎相同,外周侧对置面2368c和外周侧对置面2369c的倾斜角几乎相同。
如此,第一研合面2360a以具有高度差的方式设置,这样,设置在第一研合面2360a上的多个剪断槽具有高度差。具体地,设置在上底部2368Ka上的部分的剪断槽,设置在高于上底部2369Ka上设置的部分的断槽的位置上。
即使具有以上结构,由于研合面的表面积增加,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磨2002K也能得到和实施方式27的磨2002J同等以上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17至28中,例示说明了上磨固定、下磨旋转的情况,但也可以使下磨固定、上磨旋转,还可以使上磨和下磨向彼此不同的方向旋转。
上述实施方式17的饮料制造装置2001,例示说明了具备实施方式17的磨2002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具备实施方式18至28中的任意的磨。在具备上述实施方式18至28中任意的磨的饮料制造装置中,也能实现小型化,并可以得到细微的粉末。
在上述实施方式26中,例示说明了研合面具有曲面形状时、设置距虚拟平面VP的深度不同的凹部2358、2359的情况,但也可以在实施方式17至22中设置距虚拟平面VP的深度彼此不同的凹部2354、2355。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内容都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表示,还包括和权利要求等同的内容以及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饮料制造装置,2磨,100装置主体,110控制单元,120磨粉电动机单元,130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140搅拌电动机单元,140A非接触台,141磁铁,150热水管,155液体供给通道,160加热器,170热水喷嘴,171供给口,180单元安装部,190搅拌筒安装部,195液体贮存容器安装部,300磨粉单元,300W连接用窗,310磨粉壳,310b上端开口部,311贮存部,312排出通道,312a排出口,320料斗部,321顶板部,322筒状部,323开口部,325粉碎对象物投入口,330罩部,340下磨支承部,341主体部,342卡合突起部,343刮粉部,345磨粉轴,350,350A、350B、350C、350D、350E、350F、350G、350H下磨,350a、350b主平面,350c周面,351a研合区域,351b外周区域,352卡合凹部,353凹凸部,353a凸部,353b凹部,353B通孔,354周面,355叶片部,355a上表面,355a1弯曲部,355a2延伸部,355b底面,355b1弯曲部,355b2延伸部,355c第一侧面,355d第二侧面,356凹部,357凹凸部,358凹凸部,358a凸部,358b槽部,359铁芯,359a叶片部,360上磨,360a、360b主平面,360c周面,370上磨保持构件,371底面部,371a孔部,372外筒部,373内筒部,380弹簧保持构件,381弹簧,391、392、393肋,410、410A,410B散热构件,411基底部,411a、411b主平面,411A散热块,412散热片部,413凹凸部,500搅拌单元,510搅拌筒,511封装支架,512保温容器,513开口部,520把手,530搅拌罩,531粉末投入口,532热水供给口,540流出口开闭机构,541流出口,542操作杆,543开闭喷嘴,545流出部,550搅拌叶片,551轴承部,552磁铁,560转轴,700液体贮存容器,710容器主体,720盖部,800茶叶粉末托盘,900放置基座,1001饮料制造装置,1002磨粉机,1100装置主体,1101前面板,1101a卡合突起,1102中央框体,1102a、1102b开口部,1102c划分壁,1103背面板,1103a被卡合部,1103c切口部,1110控制单元,1120磨粉电动机单元,1121电动机,1122输出轴,1130磨粉驱动力传递机构,1130a前方侧部分,1130b后方侧部分,1130c定位凸部,1131动力传递部,1132第一固定齿轮,1133、1134、1135中间齿轮,1136第二固定齿轮,1137转轴,1138收容容器,1140搅拌电动机单元,1140A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1141磁铁,1150热水管,1155液体供给通道,1160加热器,1170热水喷嘴,1171供给口,1180磨粉单元安装部,1190搅拌筒安装部,1195液体贮存容器安装部,1300磨粉单元,1300W插入区域,1310箱体,1310b上端开口部,1311贮存部,1312排出通道,1312a排出口,1313平板部,1314直立壁,1315连接用孔部,1316定位凹部,1320料斗部,1321顶板部,1322筒状部,1323开口部,1325粉碎对象物投入口,1330罩部,1340旋转支承构件,1341主体部,1342卡合突起部,1343刮粉部,1345连接部,1350下磨,1350a、1350b主平面,1350c周面,1352卡合凹部,1359铁芯,1359a叶片部,1360上磨,1360a、1360b主平面,1360c周面,1361通孔,1370上磨保持构件,1371底面部,1371a孔部,1372外筒部,1373内筒部,1380弹簧保持构件,1381弹簧,1391、1392、1393肋,1500搅拌单元,1510搅拌筒,1511封装支架,1512保温容器,1513开口部,1520把手,1530搅拌罩,1531粉末投入口,1532热水供给口,1540流出口开闭机构,1541流出口,1542操作杆,1543开闭喷嘴,1545流出部,1550搅拌叶片,1551轴承部,1552磁铁,1560转轴,1700液体贮存容器,1710容器主体,1720盖部,1800茶叶粉末托盘,1900放置基座,2001饮料制造装置,2002、2002A、2002B、2002C、2002D、2002E、2002F、2002G、2002H、2002I、2002J、2002K磨,2100装置主体,2110控制单元,2120磨粉电动机单元,2130磨粉驱动力连接机构,2140搅拌电动机单元,2140A搅拌电动机非接触台,2141磁铁,2150热水管,2155液体供给通道,2160加热器,2170热水喷嘴,2171供给口,2180磨粉单元安装部,2190搅拌筒安装部,2195液体贮存容器安装部,2300磨粉单元,2300W连接用窗,2310磨粉壳,2310b上端开口部,2311贮存部,2312排出通道,2312a排出口,2320料斗部,2321顶板部,2322筒状部,2323开口部,2325粉碎对象物投入口,2330罩部,2340下磨支承部,2341主体部,2342卡合突起部,2343刮粉部,2345磨粉轴,2350、2350A、2350B、2350C、2350D、2350E、2350F、2350G、2350H、2350I、2350J、2350K下磨,2350a第二研合面,2350b主平面,2350c引入槽,2350d卡合凹部,2351粉碎槽,2351b输送槽,2352,2352a,2352b,2352c平坦部,2353开口部,2353a内周面,2354凹部,2354a底部,2354b内周侧倾斜面,2354c外周侧倾斜面,2355凹部,2355a底部,2355b内周侧倾斜面,2355c外周侧倾斜面,2356铁芯,2356a叶片部,2358、2359凹部,2358K、2359K突出部,2358a、2359a底部,2358Ka、2359Ka上表面部,2358b、2359b内周侧倾斜面,2358c、2359c外周侧倾斜面,2360、2360A、2360B、2360D、2360E、2360F、2360G、2360H、2360I、2360J、2360K上磨,2360a第一研合面,2360b主平面,2361通孔,2364凸部,2364a前端部,2364b内周侧对置面,2364c外周侧对置面,2365凸部,2365a前端部,2365b内周侧对置面,2365c外周侧对置面,2366凸部,2366a前端部,2366b对置面,2368、2369突起部,2368K、2369K凹陷部,2368a、2369a前端部,2368Ka、2369Ka上底部,2368b、2369b内周侧对置面,2368c、2369c外周侧对置面,2370上磨保持构件,2371底面部,2371a孔部,2372外筒部,2373内筒部,2380弹簧保持构件,2381弹簧,2391、2392、2393肋,2500搅拌单元,2510搅拌筒,2511封装支架,2512保温容器,2513开口部,2520把手,2530搅拌罩,2531粉末投入口,2532热水供给口,2540流出口开闭机构,2541流出口,2542操作杆,2543开闭喷嘴,2545流出部,2550搅拌叶片,2551轴承部,2552磁铁,2560转轴,2700液体贮存容器,2710容器主体,2720盖部,2800茶叶粉末托盘,2900放置基座。

Claims (15)

1.一种磨,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第一研合区域的第一磨;
第二磨,具有与所述第一研合区域相对的第二研合区域,且能与所述第一磨相对旋转地设置;以及
散热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磨和所述第二磨的至少一方上,使通过所述第一磨和所述第二磨的相对旋转产生的摩擦热散热,
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除了所述第一研合区域和所述第二研合区域的部分上,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至少一方,所述第一通孔贯穿从具有所述第一研合区域的主平面、至位于具有所述第一研合区域的主平面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一磨的面设置,所述第二通孔贯穿从具有所述第二研合区域的主平面、至位于所述第二研合区域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二磨的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磨和所述第二磨的至少一方的周面上的第一凹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第二凹凸部,所述第二凹凸部设置在位于具有所述第一研合区域的主平面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一磨的面、以及位于具有所述第二研合区域的主平面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二磨的面的至少一方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散热构件,所述散热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磨和所述第二磨的至少一方的周面上,或者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至少一方的通孔中,或者位于具有所述第一研合区域的主平面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一磨的面和位于所述第二研合区域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二磨的面的至少一方的面上,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从具有所述第一研合区域的主平面至位于具有所述第一研合区域的主平面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一磨的面设置,所述第二通孔贯穿从具有所述第二研合区域的主平面至位于所述第二研合区域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二磨的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磨和所述第二磨的旋转的至少一方上。
6.一种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磨粉单元,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并得到粉末;
贮存液体的容器;以及
搅拌筒,被供给由所述磨粉单元得到的所述粉末以及所述液体,并使所述粉末和所述液体混合,所述磨粉单元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磨。
7.一种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
收入于所述装置主体,且用于产生驱动力的驱动部;
以从所述装置主体一部分突出的方式设置,且用于传递所述驱动部产生的所述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机构;以及
安装在从所述装置主体突出的一部分的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上的磨粉单元,
所述磨粉单元包括用于使上磨和下磨相对旋转的旋转机构,
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连接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旋转机构,并包括将所述驱动力向所述旋转机构传递的动力传递部,
所述动力传递部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带电防止构件,
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还包括转轴和包围构件,所述转轴与所述旋转机构连接,所述包围构件以贯通所述装置主体的方式设置,以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露出所述驱动部的一部分,并且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外部,所述转轴的一部分露出的方式包围所述动力传递部,
所述包围构件包括带电防止构件,
所述上磨具有第一研合区域、所述下磨具有与所述第一研合区域相对的第二研合区域,
所述饮料制造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上磨和所述下磨的至少一方上的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至少一方,所述第一通孔贯穿从具有所述第一研合区域的主平面、至位于具有所述第一研合区域的主平面的相反侧的所述上磨的面设置,所述第二通孔贯穿从具有所述第二研合区域的主平面、至位于所述第二研合区域的相反侧的所述下磨的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磨粉单元还包括在内部收容所述上磨和所述下磨的箱体,
当所述旋转机构和所述驱动力传递机构连接时,所述箱体与所述包围构件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带电防止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贮存液体的容器;以及
搅拌筒,被供给由所述磨粉单元得到的粉末和所述液体,并使所述粉末和所述液体混合。
11.一种磨,包括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的上磨和下磨,通过使所述上磨和所述下磨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相对旋转,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
所述磨的特征在于,
所述上磨包括第一研合面,
所述下磨包括与所述第一研合面相对配置的第二研合面,
所述第二研合面具有凹部,当以平行所述中心轴的径向的平面且通过所述第二研合面中位于最上方的部分的虚拟平面为基准时,所述凹部从所述虚拟平面凹入设置,
所述第一研合面具有凸部,所述凸部从所述虚拟平面向所述下磨侧突出设置,且具有与所述凹部对应的形状并嵌入所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
在将所述中心轴包含于面内且与所述虚拟平面呈垂直的所述下磨的断面上,所述凹部具有位于所述中心轴侧的内周侧倾斜面、和位于所述下磨的外周侧的外周侧倾斜面,
所述外周侧倾斜面的长度长于所述内周侧倾斜面,
在所述上磨和所述下磨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至少一方,所述第一通孔贯穿从所述第一研合面、至位于所述第一研合面的相反侧的所述上磨的面设置,所述第二通孔贯穿从所述第二研合面、至位于所述第二研合面的相反侧的所述下磨的面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设置成同心圆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嵌入整个所述凹部。
14.一种磨,包括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的上磨和下磨,通过使所述上磨和所述下磨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相对旋转,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
所述磨的特征在于,
所述上磨包括第一研合面,
所述下磨包括与所述第一研合面相对配置的第二研合面,
所述第二研合面具有圆顶形状的凹部、和从所述凹部进一步朝向下方凹陷的凹陷部,
所述凹陷部具有位于所述中心轴侧的内周侧倾斜面、和位于所述下磨的外周侧的外周侧倾斜面,
所述外周侧倾斜面的长度长于所述内周侧倾斜面,
在所述上磨和所述下磨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至少一方,所述第一通孔贯穿从所述第一研合面、至位于所述第一研合面的相反侧的所述上磨的面设置,所述第二通孔贯穿从所述第二研合面、至位于所述第二研合面的相反侧的所述下磨的面设置。
15.一种饮料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磨粉单元,对粉碎对象物进行粉碎并得到粉末;
贮存液体的容器;以及
搅拌筒,被供给由所述磨粉单元得到的所述粉末以及所述液体,并使所述粉末和所述液体混合,
所述磨粉单元采用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磨。
CN201580008436.8A 2014-08-25 2015-08-19 磨、磨粉机和饮料制造装置 Active CN1059800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70484A JP6358898B2 (ja) 2014-08-25 2014-08-25 飲料製造装置
JP2014-170484 2014-08-25
JP2014-170475 2014-08-25
JP2014170475A JP6355482B2 (ja) 2014-08-25 2014-08-25 臼および飲料製造装置
JP2014-180352 2014-09-04
JP2014180352A JP6358903B2 (ja) 2014-09-04 2014-09-04 臼および飲料製造装置
PCT/JP2015/073259 WO2016031648A1 (ja) 2014-08-25 2015-08-19 臼、粉挽き機、および飲料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0062A CN105980062A (zh) 2016-09-28
CN105980062B true CN105980062B (zh) 2020-03-20

Family

ID=55399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8436.8A Active CN105980062B (zh) 2014-08-25 2015-08-19 磨、磨粉机和饮料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3480B2 (zh)
CN (1) CN105980062B (zh)
CA (1) CA2939951C (zh)
MY (1) MY182104A (zh)
RU (1) RU2654118C1 (zh)
WO (1) WO20160316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58597A (en) * 2017-01-09 2018-07-18 Kenwood Ltd Infused beverages
US10912418B2 (en) 2017-10-05 2021-02-09 Helen Of Troy Limited Coffee grinder with static electricity ground
CN108567148B (zh) * 2018-06-28 2024-04-12 湖南新巾帼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辣椒去籽装置
JP7240113B2 (ja) * 2018-08-29 2023-03-15 株式会社ツインバード コーヒーメーカー
CN111248748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混合钵
RU2760236C1 (ru) * 2020-11-26 2021-11-23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Яросла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ФГБОУВО "ЯГТУ" Мельница
CN112617631B (zh) * 2020-12-01 2023-01-10 山东省十里香芝麻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婴幼儿芝麻粉的研磨装置
USD1007219S1 (en) * 2022-03-18 2023-12-12 Nuofeng Lin Coffee machine
USD1007220S1 (en) * 2022-05-26 2023-12-12 Conair Llc Coffee maker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2777A (ja) * 1999-08-24 2001-03-13 Toyo Roki Mfg Co Ltd お茶碾き機能付きフードプロセッサ
JP2004118680A (ja) * 2002-09-27 2004-04-15 Fuji Electric Retail Systems Co Ltd 茶系飲料供給装置
CN2695100Y (zh) * 2004-03-26 2005-04-27 周绪龙 两用型胶体磨、粉碎机磨头
CN102210347A (zh) * 2010-04-07 2011-10-12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粉碎豆浆机
CN202277865U (zh) * 2011-09-21 2012-06-20 安徽旭达精密刀具有限公司 粉碎合金刀
CN103252269A (zh) * 2012-02-21 2013-08-21 太仓液压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剪切磨机的定子转子
CN203329798U (zh) * 2013-07-16 2013-12-11 宁波龙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粉碎机转子刀片
JP2014083516A (ja) * 2012-10-25 2014-05-12 Kubota Corp 製粉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425645A1 (ru) * 1972-10-20 1974-04-30 Г. М. Шавак, Б. М. Максимчук , П. П. Тарутин Дисковый измельчитель
SU1719512A1 (ru) * 1990-04-16 1992-03-15 Ленинградское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 Всесоюзного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го Объединения Целлюлозно-Бумаж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Дискова мельница
JPH049646U (zh) 1990-05-08 1992-01-28
JPH0448301A (ja) * 1990-06-18 1992-02-18 Toshiba Corp 制御対象知識生成装置
US5228627A (en) * 1992-10-01 1993-07-20 Yang Mu Tsang Crushing machine
JP2000000478A (ja) * 1998-06-16 2000-01-07 Nippon Kouatsu Electric Co 粉砕機
KR20010035134A (ko) * 2000-12-30 2001-05-07 김대헌 분쇄기
JP4099009B2 (ja) 2002-06-20 2008-06-11 日本高圧電気株式会社 粉砕機
AU2003224852A1 (en) * 2003-02-07 2004-09-06 King Machine And Tool Co. Improved disc mill assembly for pulverizing system
JP4169711B2 (ja) * 2004-03-03 2008-10-2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飲料製造装置
DE102004050002B4 (de) * 2004-10-14 2010-03-25 Pallmann Maschinenfabrik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Zerkleinern von Aufgabegut mit getrennter Luftführung
JP2006312136A (ja) 2005-05-09 2006-11-16 Masatomo Nishio 粉砕方法および粉砕装置
WO2007125588A1 (ja) * 2006-04-27 2007-11-08 Tsukuba Food Science, Inc. 粉砕物の製造装置、方法、粉砕物および加工品
JP2009248072A (ja) 2008-04-11 2009-10-29 Kanriu Kogyo Kk 製粉機
JP2011172491A (ja) 2010-02-23 2011-09-08 Sakae Bussan:Kk 青笹乾燥粉末の製造方法
JP5849519B2 (ja) 2011-08-12 2016-01-27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飲料抽出用原料の粉砕装置
JP5999589B2 (ja) 2012-03-06 2016-09-28 株式会社らっ茶 茶の製造方法
US9468929B2 (en) * 2013-01-16 2016-10-18 Orenda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Stationary disc, rotating disc and mill assembly for reducing machines
EA201690786A1 (ru) * 2013-10-17 2016-10-31 Тега Индастриз Лимитед Балка лифтера с протектором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62777A (ja) * 1999-08-24 2001-03-13 Toyo Roki Mfg Co Ltd お茶碾き機能付きフードプロセッサ
JP2004118680A (ja) * 2002-09-27 2004-04-15 Fuji Electric Retail Systems Co Ltd 茶系飲料供給装置
CN2695100Y (zh) * 2004-03-26 2005-04-27 周绪龙 两用型胶体磨、粉碎机磨头
CN102210347A (zh) * 2010-04-07 2011-10-12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粉碎豆浆机
CN202277865U (zh) * 2011-09-21 2012-06-20 安徽旭达精密刀具有限公司 粉碎合金刀
CN103252269A (zh) * 2012-02-21 2013-08-21 太仓液压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剪切磨机的定子转子
JP2014083516A (ja) * 2012-10-25 2014-05-12 Kubota Corp 製粉機
CN203329798U (zh) * 2013-07-16 2013-12-11 宁波龙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粉碎机转子刀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Y182104A (en) 2021-01-18
WO2016031648A1 (ja) 2016-03-03
US10383480B2 (en) 2019-08-20
CA2939951C (en) 2020-01-07
RU2654118C1 (ru) 2018-05-16
CA2939951A1 (en) 2016-03-03
CN105980062A (zh) 2016-09-28
US20170049271A1 (en) 2017-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0062B (zh) 磨、磨粉机和饮料制造装置
JP2017170439A (ja) 撹拌部、撹拌装置および飲料製造装置
CA2920130C (en) Mill and beverage prepara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6660050B (zh) 粉碎装置和饮料制造装置
JP6289130B2 (ja) 飲料製造装置
JP2018069136A (ja) 電動粉挽き機
JP2013039206A (ja) 飲料抽出用原料の粉砕装置
JP7300816B2 (ja) 静電気接地を具えたコーヒー豆グラインダー
JP6358898B2 (ja) 飲料製造装置
JP6273152B2 (ja) 飲料製造装置
JP2016159234A (ja) 臼および飲料製造装置
WO2016139994A1 (ja) 飲料製造装置
JP6358903B2 (ja) 臼および飲料製造装置
KR20150053068A (ko) 원료의 미립자 가공을 위한 습식 분쇄 및 분산장치
WO2015115372A1 (ja) 粉砕装置
JP6355482B2 (ja) 臼および飲料製造装置
KR20150143111A (ko) 분쇄기
JP2006035167A (ja) 湿式媒体攪拌ミル及び微小粉砕媒体とスラリーの分離機構
JP2016077957A (ja) 粉砕装置および飲料製造装置
KR102654583B1 (ko) 분말 초미분쇄기
CN211503658U (zh) 一种回转窑进料装置
JP6475938B2 (ja) 撹拌ユニットおよび飲料製造装置
JP2012220103A (ja) 貯氷庫
JPH01224057A (ja) 媒体撹拌式粉砕機
JPS59183719A (ja) コーヒー製造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