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79893B - 治疗用处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治疗用处置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79893B CN105979893B CN201580007608.XA CN201580007608A CN105979893B CN 105979893 B CN105979893 B CN 105979893B CN 201580007608 A CN201580007608 A CN 201580007608A CN 105979893 B CN105979893 B CN 10597989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e
- output
- output mode
- temperature
- disposal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225 therapeutic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0080 chela (arthropod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334593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RAD27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208306 Acidianus ambivalens tth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621 bronch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041 ligame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185 liv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56 orga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102000004169 proteins and gene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0000623 proteins and gene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835 viscer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406668 Loxodonta cyclot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99 S ph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13 bile duc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24 diss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3597 hemosta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65 homogen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29 large intest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65 lymphatic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13 small intesti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784 stomac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477 sur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1442—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 A61B18/1445—Probes having pivoting end effectors, e.g. forceps at the distal end of a shaft, e.g. forceps or scissors at the end of a rigid ro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0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means of electrically-heated probes
- A61B18/082—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18/085—Forceps, sciss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017—Electrical control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 A61B2017/00115—Electrical control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with audible or visual outpu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017—Electrical control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 A61B2017/00199—Electrical control of surgical instruments with a console, e.g. a control panel with a displa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2017/00973—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pedal-operate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01—Cut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07—Coagulation and cutting with the same instrum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63—Seal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642—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with feedback, i.e. closed loop control
- A61B2018/00654—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with feedback, i.e. closed loop control with individual control of each of a plurality of energy emitting ele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696—Controlled or regulated parameters
- A61B2018/00714—Temperatur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773—Sensed parameters
- A61B2018/00791—Temperatur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636—Sens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pplication of energy
- A61B2018/00773—Sensed parameters
- A61B2018/00875—Resistance or impedan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治疗用处置系统(1)具有:夹持部(13),其用于夹持生物体组织;电极(23a、23b),该电极(23a、23b)设置于夹持部(13),能够输出用于以第一封闭温度封闭生物体组织的第一高频能量和用于以第一切开温度切开生物体组织的第二高频能量;电极(24a、24b),该电极(24a、24b)设置于夹持部(13),能够输出用于以比第一封闭温度高的第二封闭温度封闭生物体组织的第一热能和用于以比第一切开温度低的第二切开温度切开生物体组织的第二热能;以及控制部(31),其控制电极(23a、23b、24a、24b)各自的温度,使得在输出第一高频能量之后输出第二热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用处置系统以及治疗用处置系统的工作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输出高频能量和热能这两种能量的治疗用处置系统以及治疗用处置系统的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使用高频能量或热能来治疗生物体组织的治疗用处置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161566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一种治疗用处置装置:具有夹持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夹持部,还具有高频电极和加热器,其中,该高频电极用于对夹持部与生物体组织接触的部分施加高频的电压,该加热器用于对高频电极加热。
以往,使用这种治疗用处置装置,例如对血管、胆管等生物体组织进行利用高频能量来封闭或切开生物体组织的处置、或者利用热能来封闭或切开生物体组织的处置。
另外,在日本特开2012-254324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对输出高频电流的电极进行预热来有效地进行封闭的处置器具。
但是,在这些提案所涉及的装置中并未公开以下方法:将利用热能的处置和利用高频能量的处置如何组合来实现使切开后的脏器的端部具有高封闭能力的处置。
特别是,在以往的治疗用处置装置的情况下,为了在夹持生物体组织将其切开时使被切开后的生物体组织获得更高的封闭能力,手术操作者需要基于处置的经验来慎重地进行高频能量的输出控制或热能的输出控制。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治疗用处置系统以及治疗用处置系统的工作方法:在对各种生物体组织进行切开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实现使切开后的生物体组织具有更高的封闭能力那样的切开处置。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具有:一对夹持构件,该一对夹持构件用于以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相对的开闭移动的方式夹持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高频能量输出部,其设置于所述夹持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输出第一高频能量和第二高频能量,其中,该第一高频能量用于通过使所述生物体组织成为第一封闭温度来封闭所述生物体组织,该第二高频能量用于以第一切开温度切开所述生物体组织;热能输出部,其设置于所述夹持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输出第一热能和第二热能,其中,该第一热能用于通过使所述生物体组织成为比所述第一封闭温度高的第二封闭温度来封闭所述生物体组织,该第二热能用于以比所述第一切开温度低的第二切开温度切开所述生物体组织;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高频能量输出部和所述热能输出部各自的温度,使得在由所述高频能量输出部输出所述第一高频能量之后,由所述热能输出部输出所述第二热能。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治疗用处置系统的工作方法是使用于以下的治疗用处置系统的工作方法,该治疗用处置系统具有:一对夹持构件,该一对夹持构件用于以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相对的开闭移动的方式夹持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高频能量输出部,其设置于所述夹持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输出第一高频能量和第二高频能量,其中,该第一高频能量用于通过使所述生物体组织成为第一封闭温度来封闭所述生物体组织,该第二高频能量用于以第一切开温度切开所述生物体组织;热能输出部,其设置于所述夹持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输出第一热能和第二热能,其中,该第一热能用于通过使所述生物体组织成为比所述第一封闭温度高的第二封闭温度来封闭所述生物体组织,该第二热能用于以比所述第一切开温度低的第二切开温度切开所述生物体组织;以及控制部,该治疗用处置系统的工作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高频能量输出部和所述热能输出部,使得在由所述高频能量输出部输出所述第一高频能量之后,由所述热能输出部输出所述第二热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治疗用处置系统1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夹持部13的两个钳构件中的下侧的钳构件13a的夹持面的局部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夹持部13的两个钳构件中的上侧的钳构件13b的夹持面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与轴12的轴方向正交的夹持部13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示电极和加热器的其它形状例的夹持部13的两个钳构件中的下侧的钳构件13a的夹持面的局部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示电极和加热器的其它形状例的夹持部13的两个钳构件中的上侧的钳构件13b的夹持面的局部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主体装置3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出顺序OS1的时序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出顺序OS2的时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出顺序OS2的变形例 OS2-1的时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出顺序OS3的时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出顺序OS4的时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出顺序OS5的时序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出顺序OS1至OS4的模式转换的转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模式的输出OUT0(高频能量输出或热能输出)的变化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模式的输出、高频能量输出 OUT1以及热能输出OUT2的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治疗用处置系统1的结构的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治疗用处置系统1是使用于生物体组织的治疗的、能够使高频能量和热能作用于生物体组织的系统。
如图1所示,治疗用处置系统1构成为具备:处置器具2、具有高频能量和热能用的能量源的主体装置3以及脚踏开关4。
处置器具2例如是用于贯通腹壁地进行处置的外科治疗用处置器具。处置器具2具有手柄11、安装于手柄11的轴12以及设置于轴12的前端的夹持部 13。夹持部13具有能够开闭的两个钳构件13a、13b,是夹持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对其进行凝固、切开等处置的处置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夹持部13侧称为前端侧,将手柄11侧称为基端侧。手柄11具备用于进行夹持部13 的开闭操作的多个操作杆14。
此外,在此示出的处置器具2的形状是一例,这是不言而喻的,只要具有同样的功能即可,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作为处置器具2的其它形状,也可以是夹持部13(钳构件13a、13b)向规定的方向弯曲的类型、轴12向规定的方向弯曲的类型。
处置器具2经由从手柄11延伸出的线缆15而与作为电源装置的主体装置 3连接。在主体装置3上,经由线缆16连接有脚踏开关4。手术操作者通过操作脚踏开关4的踏板来切换从主体装置3向处置器具2的能量供给的接通和切断。此外,在此使用了脚踏开关4,但也可以将用脚来操作的脚踏开关4替换为用手来操作的开关、其它开关。
(夹持部的结构)
图2~图4是用于说明夹持部13的结构的图。图2是夹持部13的两个钳构件中的下侧的钳构件13a的夹持面的局部俯视图。图3是夹持部13的两个钳构件中的上侧的钳构件13b的夹持面的局部俯视图。图4是与轴12的轴方向正交的夹持部13的剖视图。
钳构件13a具有钳主体部21。在钳主体部21的夹持面侧设置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部22a,以从绝缘部22a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有U字形的电极 23a。在电极23a的背侧紧密接合地设置有U字形的加热器24a。在绝缘部22a 的表面上形成有用于承接在钳构件13b的切开电极26(图3)上设置的直线状的槽22a1。
钳构件13b具有钳主体部25。在钳主体部25的夹持面侧设置有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部22b,以从绝缘部22b的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有U字形的电极 23b和直线状的切开电极26。在电极23b的背面上紧密接合地设置有U字形的加热器24b。
直线状的电极26是切开用电极。在进行切开处置时,向电极26供给高频电流。在电极26上紧密接合地设置有加热器27。
此外,分别设置于钳构件13a、13b的电极23a、23b以及加热器24a、24b 并不限定于图2和图3所示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在钳构件13a中设置直线状的电极以及与该电极紧密接合的直线状的加热器。另外,还可以在钳构件13a 中设置多个电极以及与这些电极紧密接合的多个加热器。对于钳构件13b也是同样的。
钳构件13a和13b是夹持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一对夹持构件。即,钳构件13a和13b是用于以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相对的开闭移动的方式夹持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的、具有彼此对置的夹持面的一对夹持构件。
电极23a、23b以及26是高频能量输出部,通过未图示的信号线而与主体装置3连接。加热器24a、24b以及27是热能输出部,通过未图示的信号线而与主体装置3连接。在加热器24a、24b以及27中产生的热分别经由电极23a、23b以及26被传递到生物体组织。
利用高频能量对生物体组织进行的封闭处置是在电极23a与电极23b之间夹持有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使规定的高频电流在电极23a与电极23b之间流动来进行的。
利用高频能量对生物体组织进行的切开处置是在电极23a与电极23b之间夹持有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使较封闭时的电流而言高压的高频电流在电极23a或23b与电极26之间流动来进行的。
利用热能对生物体组织进行的封闭处置是在电极23a与电极23b之间夹持有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使加热器24a、24b成为规定的温度来进行的。
利用热能对生物体组织进行的切开处置是在电极23a与电极23b之间夹持有生物体组织的状态下使加热器27成为比封闭时的温度高的温度来进行的。
此外,设置于夹持部13的电极和加热器的形状也可以是图2~图4所示的形状以外的形状。图5和图6是表示设置于夹持部13的电极和加热器的其它形状例的图。图5是表示电极和加热器的其它形状例的、夹持部13的两个钳构件中的下侧的钳构件13a的夹持面的局部俯视图。图6是表示电极和加热器的其它形状例的、夹持部13的两个钳构件中的上侧的钳构件13b的夹持面的局部俯视图。
在下侧的钳构件13a的夹持面上配置有多个电极23a1,在各电极23a1的背面上紧密接合地设置有加热器24a1。并且,在下侧的钳构件13a的夹持面的直线状的槽22a1中配置有作为切开电极的多个电极26a,在各电极26a上紧密接合地设置有加热器27a。
在上侧的钳构件13b的夹持面上配置有多个电极23b1,在各电极23b1的背面上紧密接合地设置有加热器24b1。并且,在上侧的钳构件13b的夹持面的直线状的槽22a1中配置有作为切开电极的多个电极26b,在各电极26b上紧密接合地设置有加热器27b。
在两个钳构件13a和13b关闭时,各电极23a1和23b1以互不接触的方式彼此错开地配置。同样地,在两个钳构件13a和13b关闭时,各电极26a和26b以互不接触的方式彼此错开地配置。
此外,在图5和图6的情况下,能够使多个电极23a1、23b1、26a、26b中的各电极以及多个加热器24a1、24b1、27a、27b中的各加热器相独立地动作,从而可以在夹持部13的前端侧、中央部以及基端侧变更高频能量和热能的输出状态。
(主体装置的结构)
图7是表示主体装置3的结构的框图。主体装置3是构成为具有控制部31、能量输出部32、输出顺序设定部33、输入部34、显示部35、存储部36以及扬声器37的治疗用处置装置。
控制部31包括中央处理装置(CPU)、ROM、RAM等,对主体装置3整体进行控制。控制部31控制能量输出部32,使得以在输出顺序设定部33中设定的输出顺序从处置器具2向生物体组织进行能量输出。
能量输出部32是用于向生物体组织提供高频能量和热能的输出电路。能量输出部32具有:高频输出电路41a,其向电极23a和23b输出封闭处置用的高频电流;高频输出电路41b,其向电极23a(或23b)和26输出切开处置用的高频电流;加热器驱动电路41c,其输出用于使加热器24a和24b发热以成为封闭处置用的温度的驱动电流;加热器驱动电路41d,其输出用于使加热器27 发热已成为切开处置用的温度的驱动电流;检测电路42a,其用于检测高频输出时的电极23a与电极23b之间或电极23a(或23b)与电极26之间的阻抗Z;以及检测电路42b,其用于检测加热器驱动时的各加热器24a和24b的电阻R或加热器27的电阻R。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加热器24a、24b、27通过直流的驱动电流而发热,因此检测电路42b检测各加热器24a、24b、27的电阻R。另一方面,在各加热器24a、24b、27通过交流的驱动电流而发热的情况下,检测电路42b检测各加热器24a、24b、27的阻抗。高频输出电路41a、41b以及加热器驱动电路41c、41d在控制部31的控制下被驱动。
高频输出电路41a是输出用于封闭生物体组织的高频电流的电路,向处置器具2的电极23a和23b输出200KHz~500KHz的正弦波的高频电流,使得以 60℃至100℃之间的温度将生物体组织熔合。在以下的例子中,关于高频输出电路41a,针对使生物体组织成为100℃的温度的情况进行说明。
高频输出电路41a以使高频电流在电极23a与电极23b之间流动的方式来供给该高频电流。一边利用控制部31来监视由检测电路42a检测出的电极23a 与电极23b之间的阻抗Z,一边利用由于高频电流而产生的焦耳热来将生物体组织熔合。
高频输出电路41a是在模式M1时被驱动的电路。在模式M1时利用焦耳热,因此模式M1是能够进行迅速的封闭处理的模式。
高频输出电路41b是输出用于切开生物体组织的高频电流的电路,以比封闭时的电压高的电压向处置器具2输出200KHz~500KHz的正弦波的间歇性的高频电流,以便以200℃至400℃之间的温度切开生物体组织。在以下的例子中,关于高频输出电路41b,针对使生物体组织成为300℃至400℃之间的温度的情况进行说明。
高频输出电路41b以使高频电流在电极23a(或23b)与电极26之间流动的方式来供给该高频电流。一边利用控制部31来监视由检测电路42a检测出的电极23a(或23b)与电极26之间的阻抗Z,一边利用由于高频电流的放电而产生的热来将生物体组织蒸发并切开。
高频输出电路41b是在模式M2时被驱动的电路。
此外,在此,高频输出电路41a和41b是相独立的电路,但也可以是以下电路:利用一个电路来实现高频输出电路41a和41b,能够将上述封闭用的高频电流和上述切开用的高频电流切换地向各电极输出。
加热器驱动电路41c是向处置器具2输出用于使加热器24a和24b发热的加热器用电流以封闭生物体组织的电路。
来自加热器驱动电路41c的电流被供给到加热器24a和24b。由检测电路 42b检测出的加热器24a和24b各自的电阻R由控制部31来监视。控制部31根据由检测电路42b检测出的电阻R的电阻值来计算加热器24a和24b各自的温度,并基于计算出的温度来控制加热器24a和24b的温度。以不使生物体组织的蛋白质开始裂解(日语:崩壊)的150℃至200℃之间的温度将组织熔合。
加热器驱动电路41c是在模式M3时被驱动的电路。在模式M3时,以高的温度对生物体组织加热,因此模式M3是能够进行生物体组织的熔合均匀化的封闭处理的模式。
加热器驱动电路41d是向处置器具2输出用于使加热器27发热的加热器用电流以切开生物体组织的电路。
来自加热器驱动电路41d的电流被供给到加热器27。由检测电路42b检测出的加热器27的电阻R由控制部31来监视。控制部31根据由检测电路42b检测出的电阻R的电阻值来计算加热器27的温度,并基于计算出的温度来控制加热器27的温度。以促进生物体组织的蛋白质的裂解的250℃至300℃之间的温度将组织切开。
加热器驱动电路41d是在模式M4时被驱动的电路。
通过上述模式M1至模式M4进行处置时的生物体组织的温度按模式M1、模式M3、模式M4、模式M2的顺序变高。
由此,夹持部13的各电极构成高频能量输出部,该高频能量输出部设置于钳构件13a和13b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输出模式M1的第一高频能量和模式 M2的第二高频能量,其中,该模式M1的第一高频能量用于通过使生物体组织成为第一封闭温度来封闭生物体组织,该模式M2的第二高频能量用于以第一切开温度切开生物体组织。
夹持部13的各加热器构成热能输出部,该热能输出部设置于钳构件13a 和13b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输出模式M3的第一热能和模式M4的第二热能,其中,该模式M3的第一热能用于通过使生物体组织成为高于第一封闭温度的第二封闭温度来封闭生物体组织,该模式M4的第二热能用于以比第一切开温度低的第二切开温度切开生物体组织。
此外,关于加热器24a、24b、27的温度,基于各加热器的电阻值来计算,但也可以利用设置于加热器24a、24b、27的各加热器附近的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加热器24a、24b、27的温度。
此外,在此,加热器驱动电路41c和41d是相独立的电路,但也可以是以下电路:利用一个电路来实现加热器驱动电路41c和41d,能够将上述封闭用的加热器用电流和上述切开用的加热器用电流切换地向各加热器输出。
如上所述,主体装置3具有用于输出第一高频能量的作为第一输出模式的模式M1、用于输出第二高频能量的作为第二输出模式的模式M2、用于输出第一热能的作为第三输出模式的模式M3以及用于输出第二热能的作为第四输出模式的模式M4这四种输出模式。
控制部31基于模式M1进行第一高频能量的输出,基于模式M2进行第二高频能量的输出,基于模式M3进行第一热能的输出,基于模式M4进行第二热能的输出。
输出顺序设定部33是用于设定输出顺序的操作部。输出顺序设定部33包括用于设定各输出顺序的按钮群。
按钮51、52、53、54、55分别是用于将输出顺序设定为后述的输出顺序 OS1、OS2、OS3、OS4、OS5的按钮。
手术操作者能够通过对主体装置3的前面板上的期望的按钮进行操作来指定期望的输出顺序。
输入部34是用于对各输出顺序中包含的各模式下的温度值、高频能量输出的电压值、用于停止输出高频能量的阻抗阈值、加热器的温度、用于停止加热器的加热的电阻值以及最大输出持续时间等进行设定的输入装置。由此,手术操作者能够在输入部34中设定第一封闭温度、第二封闭温度、第一切开温度以及第二切开温度。
在图7中以一个框示出了输入部34,但输入部34还包括上下键、数值输入按钮等。输出顺序设定部33和输入部34配设于主体装置3的前面板。
显示部35是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面板。在显示部35中显示按在输出顺序设定部33中设定的按每个输出顺序设定的各种值等。
存储部36用于存储各输出顺序内的各模式的顺序、表示切换定时的各种阈值等输出顺序信息以及针对各模式设定的各种值。
扬声器37输出警告音、输出中的输出音等。
手术操作者设定期望的输出顺序,通过踩踏脚踏开关4来使处置器具2以设定的输出顺序进行高频能量或热能输出。
(输出顺序)
接着,对输出顺序进行说明。
在主体装置3中能够设定多个输出顺序,各输出顺序由多个输出模式构成,在此为四个。在输出模式中,存在进行用于封闭的高频能量输出的模式 M1、进行用于切开的高频能量输出的模式M2、进行用于封闭的热能输出的模式M3以及进行用于切开的热能输出的模式M4。
在模式M1下,高频输出电路41a被驱动。在模式M2下,高频输出电路41b 被驱动。在模式M3下,加热器驱动电路41c被驱动。在模式M4下,加热器驱动电路41d被驱动。
主体装置3的控制部31在以下说明的输出顺序OS1~OS4中控制高频能量输出部和热能输出部各自的温度,使得在由作为高频能量输出部的各电极输出模式M1的第一高频能量之后,由作为热能输出部的各加热器输出模式M4 的第二热能。
对各输出顺序进行说明。
1)输出顺序OS1
图8是用于说明输出顺序OS1的时序图。
输出顺序OS1是由模式M1和模式M4构成的顺序。
在手术操作者按下按钮51之后,如图8所示,从用脚踩踏脚踏开关4使其接通的时刻t11起基于模式M1的封闭阶段S开始,在模式M1结束的时刻t12基于模式M4的切开阶段D自动开始。控制部31在模式M1下驱动高频输出电路 41a。控制部31在模式M4下驱动加热器驱动电路41d。在时刻t13,模式M4结束。
由此,按钮51构成用于指示输出顺序OS1的执行的第一指示部,该输出顺序OS1是将主体装置3的输出模式在作为第一输出模式的模式M1之后变更为作为第四输出模式的模式M4的第一输出顺序。
在模式M1时,控制部31监视检测电路42a的输出,当由检测电路42a检测出的阻抗Z成为规定的阈值ZTH1时,使模式M1结束。在模式M1结束的同时使模式M4开始,在模式M4时,控制部31监视检测电路42b的输出,在由检测电路42b检测出的电阻R的电阻值成为规定的阈值RTH1或在成为阈值 RTH1后经过了设定的时间TTH1之后,使模式M4自动结束。
输出顺序OS1中的上述阈值ZTH1、RTH1、TTH1在输入部34中被预先设定并被存储于存储部36。另外,也可以设定输出顺序OS1内的各模式的最大输出持续时间。
在输出顺序OS1中,在封闭阶段S的高频能量输出结束之后,在切开阶段D利用热能使生物体组织的温度变高来进行切开,因此血管等生物体组织的封闭部分整体的封闭力提高,并且也不易发生封闭不均。
如上所述,在输出顺序OS1中,通过模式M1向电极23a和23b供给封闭用高频电流,在模式M1结束的同时使模式M4开始。
由此,输出顺序OS1具有以下效果:在使进行切开的附近的生物体组织迅速地变为100℃左右的高温之后,能够利用热能来提高血管等切断部的封闭性。
2)输出顺序OS2
图9是用于说明输出顺序OS2的时序图。
输出顺序OS2是由模式M1、模式M3以及模式M4构成的顺序。
在手术操作者按下按钮52之后,如图9所示,从用脚踩踏脚踏开关4使其接通的时刻t21起基于模式M1的封闭阶段S开始,从模式M1的输出的中途起模式M3自动开始。在模式M1和模式M3结束的时刻t23基于模式M4的切开阶段D自动开始,在时刻t24,模式M4自动结束。
由此,按钮52构成用于指示输出顺序OS2的执行的第二指示部,该输出顺序OS2是从作为第一输出模式的模式M1经由作为第三输出模式的模式M3 向作为第四输出模式的模式M4变更的第二输出顺序。
在输出顺序OS2中,在通过模式M1向电极23a和23b供给封闭用高频电流的中途,从由检测电路42a检测出的阻抗Z达到规定的阈值ZTH2的时刻t22起使模式M3开始。即,当作为第一输出模式的模式M1下的作为一对夹持构件的钳构件13a与钳构件13b之间的阻抗Z达到规定的阈值ZTH2时,控制部31使作为第三输出模式的模式M3开始。
当由检测电路42a检测出的阻抗Z达到规定的阈值ZTH3时或经过了规定的时间TTH2之后,控制部31使模式M1和模式M3结束。在模式M1和模式M3 结束的同时使模式M4开始,控制部31监视检测电路42b的输出,当由检测电路42b检测出的电阻R的电阻值成为规定的阈值RTH2时,使模式M4结束。
输出顺序OS1中的上述阈值ZTH2、ZTH3、RTH2、TTH2在输入部34中被预先设定并被存储于存储部36。另外,也可以设定输出顺序OS2内的各模式的最大输出持续时间。
在输出顺序OS2中,从封闭阶段S开始后在切开阶段D期间,利用热能使生物体组织的温度变高来进行切开,因此血管等生物体组织的封闭部分整体的封闭力提高,并且也不易发生封闭不均。
如上所述,在输出顺序OS2中,控制部31从模式M1的中途起使模式M3 开始,使生物体组织上升至生物体组织不能被切开的程度的高的温度,由此提高切断部的封闭性,并且在此之后使模式M4开始,该模式M4是使生物体组织上升至能够切开生物体组织的温度的模式,因此能够利用热能来提高血管等切断部的封闭性,并且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断。
此外,作为输出顺序OS2的变形例,也可以在比模式M1的结束时刻t23 提前的时刻起开始模式M4。
图10是用于说明输出顺序OS2的变形例OS2-1的时序图。在输出顺序 OS2的变形例OS2-1中,在模式M3的输出中,控制部31预测由检测电路42a 检测出的阻抗Z达到规定的阈值ZTH3的时刻,从比预测出的该时刻提前规定时间T1、例如0.5秒的时刻起开始模式M4。即,从作为第三输出模式的模式M3结束之前起开始执行作为第四输出模式的模式M4。
由此,也可以预先设定输出顺序OS2的变形例OS2-1中的规定时间T1并将规定时间T1存储于存储部36。
与输出顺序OS2相比,该变形例OS2-1能够实现输出顺序的整体时间的缩短。
此外,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模式M1、模式M3以及模式M4在规定时间 T1的期间为同时输出状态,但也可以是在规定时间T1的期间使模式M1和模式M4的输出降低。
当将规定时间T1开始之前模式M1和模式M3的输出时的电力设为P1时,也可以是,降低规定时间T1的期间的模式M1和模式M3的输出水平,使得模式M1、模式M3以及M4的输出时的电力P2与P1相同。
这样,通过使规定时间T1的期间的模式M1、模式M3以及模式M4的输出时的电力P2与P1相同,能够减小主体装置3的电源容量。
此外,在上述输出顺序OS2及其变形例OS2-1中,从模式M1的输出的中途起使模式M3开始,但也可以是,控制部31对加热器驱动电路41c进行控制,使得在模式M1的输出开始的同时模式M3以比规定的温度OT1低的温度OT2 开始,且从模式M3的中途起变为规定的温度OT1。
如在图9和图10中用点划线所示的那样,在模式M1开始的同时通过模式 M3以温度OT2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加热,在时刻t22之后,对生物体组织进行加热使其上升至规定的温度OT1。
3)输出顺序OS3
图11是用于说明输出顺序OS3的时序图。
输出顺序OS3是由模式M1、模式M2以及模式M4构成的顺序。
在手术操作者按压按钮53之后,如图11所示,从用脚踩踏脚踏开关4使其接通的时刻t31起基于模式M1的封闭阶段S开始,在模式M1结束的时刻 t32,基于模式M2和模式M4的切开阶段D自动开始。在时刻t33,模式M2和模式M4自动结束。
由此,按钮53构成用于指示输出顺序OS3的执行的第三指示部,该输出顺序OS3是在从作为第一输出模式的模式M1向作为第四输出模式的模式M4 变更的同时向作为第二输出模式的模式M2变更的顺序。
在输出顺序OS3中,在正在通过模式M1向电极23a和23b供给封闭用高频电流时,当由检测电路42a检测出的阻抗Z达到规定的阈值ZTH4时,控制部 31开始进行基于模式M2和模式M4的动作。当由检测电路42a检测出的阻抗Z 达到规定的阈值ZTH5时或经过了规定的时间TTH3之后,控制部31使模式M2 和模式M4的动作结束。
此外,也可以是,当由检测电路42b检测出的电阻R的电阻值达到规定的阈值RTH3时使模式M2和模式M4结束。即,也可以是,控制部31在从作为第一输出模式的模式M1变更为作为第四输出模式的模式M4之后指示作为第二输出模式的模式M2的执行。
输出顺序OS3中的上述阈值ZTH4、ZTH5(或RTH3)或者TTH3在输入部34 中被预先设定并被存储于存储部36。另外,也可以设定输出顺序OS3内的各模式的最大输出持续时间。
在输出顺序OS3中,在封闭阶段S结束后,在切开阶段D中利用热能使生物体组织的温度变高来进行切开,因此血管等生物体组织的封闭部分整体的封闭力提高,并且也不易发生封闭不均。
当仅以模式M2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切开时,放电状态根据周围温度等发生变化。但是,在本输出顺序OS3中,使生物体组织的温度上升至能够切开的温度的模式M2与模式M4一起进行动作。其结果是,在通过模式M4对生物体组织加热了的状态下进行基于模式M2的放电,因此放电量不会变少,能够以更少的电力提高切断部的封闭性,并且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断。
特别是,在输出顺序OS3中,控制部31在执行基于模式M4的动作的同时执行基于模式M2的动作,因此不易放电,还能够对韧带、支气管等组织持续供热,因此切开的质量提高。
另外,作为切开用电极的电极28也被加热,因此还具有使产生放电前的暗电流增加从而使得容易产生放电的效果。
此外,如在图11中用虚线所示的那样,也可以是,不使模式M4和模式 M2同时开始,而使模式M2的开始时刻比模式M4的开始时刻延后规定时间 T2。
这是由于,在模式M4下生物体组织为250℃~300℃,在模式M2下生物体组织为300℃~400℃,因此通过在模式M2开始之前使基于模式M4的动作开始,能够高效且迅速地进行切开。
由此,也可以是,在从作为第一输出模式的模式M1向作为第四输出模式的模式M4变更的同时向作为第二输出模式的模式M2变更的情况下,控制部31使模式M2的开始比模式M4的开始延后。
4)输出顺序OS4
图12是用于说明输出顺序OS4的时序图。
输出顺序OS4是由模式M1、模式M2、模式M3以及模式M4构成的顺序。
在手术操作者按下按钮54之后,如图12所示,从用脚踩踏脚踏开关4使其接通的时刻t41起使基于模式M1和模式M3的封闭阶段S开始,在模式M1和模式M3结束的时刻t42,使基于模式M2和模式M4的切开阶段D自动开始。在时刻t43,模式M2和模式M4自动结束。
由此,按钮54构成进行如下指示的第四指示部:在从作为第一输出模式的模式M1向作为第四输出模式的模式M4变更时,在执行模式M1的同时执行模式M3,在执行模式M4的同时执行模式M2。
控制部31在通过模式M1向电极23a和23b供给封闭用高频电流且通过模式M3进行封闭用的加热的期间监视检测电路42a的输出,当由检测电路42a 检测出的阻抗Z达到规定的阈值ZTH6时或经过了规定的时间TTH4之后,控制部31使基于模式M1和模式M3的动作结束。在模式M1和模式M3结束的同时,控制部31使基于模式M2和模式M4的动作开始。当由检测电路42a检测出的阻抗Z达到规定的阈值ZTH7时或经过了规定的时间TTH5之后,控制部31使基于模式M2和模式M4的动作结束。
此外,也可以是,当由检测电路42b检测出的电阻R的电阻值达到规定的阈值RTH4时或在经过了规定的时间TTH6之后,使模式M1和模式M3结束。
同样地,也可以是,当由检测电路42b检测出的电阻R的电阻值达到规定的阈值RTH5时或在经过了规定的时间TTH7之后,使模式M2和模式M4结束。
输出顺序OS3中的上述阈值ZTH6(或RTH4)、ZTH7(或RTH5)或者TTH6、 TTH7在输入部34中被预先设定并被存储于存储部36。
此外,如在图12中用虚线所示的那样,也可以是,不使模式M1和模式 M3同时开始,而使模式M1和模式M3中的一方的开始时刻比另一方的开始时刻延后规定时间T3。
即,控制部31可以使作为第一输出模式的模式M1的开始比作为第三输出模式的模式M3的开始延后规定时间T3,或者可以使模式M3的开始比模式 M1的开始延后规定时间T3。
同样地,也可以不使模式M2和模式M4同时开始,而使模式M2和模式 M4中的一方的开始时刻比另一方的开始时刻延后规定时间T4。即,控制部 31也可以使作为第四输出模式的模式M4的开始比作为第二输出模式的模式 M2的开始延后。
特别是,通过使模式M2相对于模式M4提前进行,能够缩短切开时间。并且,在生物体组织的情况下,还存在若仅利用切开用的高频能量则难以切开的生物体组织会残留的情况,通过追加模式M2能够促进这种生物体组织的切开。
在输出顺序OS4中也从封闭阶段S之后在切开阶段D期间使生物体组织的温度变高来进行切开,因此生物体组织的封闭部分整体的封闭力提高,并且也不易发生封闭不均。
如上所述,使生物体组织的温度上升至能够切开的温度的模式M2与模式M4是同时开始的,因此能够利用热能使血管等切断部的封闭性提高,并且能够迅速地进行切断。
特别是,与输出顺序OS3同样地,在输出顺序OS4中,控制部31在执行模式M4的同时执行模式M2,因此不易放电,还能够对韧带、支气管等组织持续供热,因此切开的质量提高。
另外,作为切开用电极的电极28也被加热,因此还具有使产生放电前的暗电流增加从而使得容易产生放电的效果。
并且,根据输出顺序OS4,具有以下效果:在输出模式M1的同时还输出模式M3,因此也能够提高封闭的质量,在输出模式M2的同时还输出模式M4,因此也能够迅速地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切开。
此外,在本输出顺序OS4中也可以是,在模式M1和模式M3同时进行动作时以及在模式M2和模式M4同时进行动作时,如在图9和图10中用点划线所示的那样,使两种模式中的一方的模式的输出水平在动作开始时低而从中途起开始上升。
5)输出顺序OS5
图13是用于说明输出顺序OS5的时序图。
输出顺序OS5是由模式M1、模式M2以及模式M3构成的顺序。
在手术操作者按下按钮51之后,如图13所示,从用脚踩踏脚踏开关4使其接通的时刻t51起基于模式M1和模式M3的封闭阶段S开始。在模式M1和模式M3结束的时刻t52,基于模式M2的切开阶段D自动开始,在时刻t53,模式 M2自动结束。
在输出顺序OS5中,在封闭阶段S中使模式M1和模式M3同时开始,由于所切开的生物体组织为100℃以上的温度,因此封闭性能提高。
此外,也可以是,如在图13中用虚线所示的那样,不使模式M1和模式 M3同时开始,而使模式M1和模式M3中的一方的开始时刻比另一方的开始时刻延后规定时间T5。
此外,在本输出顺序OS5中也可以是,当模式M1和模式M3同时进行动作时,如在图9和图10中用点划线所示的那样,两种模式中的一方的模式的输出在动作开始时低而从中途起开始上升。
如上所述,主体装置3具有五种输出顺序,手术操作者能够根据处置对象从五种输出顺序中选择并设定最佳的输出顺序,从而利用高频能量和热能来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切开。
图14是用于说明输出顺序OS1至输出顺序OS4的模式转换的转换图。
如图14所示,输出顺序OS1是从模式M1向模式M4转换的顺序。
输出顺序OS2是从模式M1经由模式M3向模式M4转换的顺序。
输出顺序OS3是从模式M1经由模式M4向模式M2转换或从模式M1向模式M4和模式M2转换的顺序。
输出顺序OS4是以下顺序:在从模式M1向模式M4转换时,在开始进行基于模式M1的动作的同时开始进行基于模式M3的动作,并且在开始进行基于模式M2的动作的同时开始进行基于模式M4动作。
虽然在图14中未示出,但输出顺序OS5是从模式M1经由模式M3向模式 M4转换的顺序。
在通过这些输出顺序进行生物体组织的切开时,手术操作者能够根据处置对象或根据处置对象的状态选择并设定最佳的输出顺序,从而进行切开。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模式下,高频能量输出和热能输出是固定的,但例如也可以如图15所示那样使高频能量输出和热能输出中的至少一方阶段性地或连续地变化。
图15是表示各模式的输出OUT0(高频能量输出或热能输出)的变化的图。如用实线SO1所示那样使高频能量输出或热能输出阶段性地变化,或者如用双点划线SO2所示那样使高频能量输出或热能输出连续地变化,由此能够对各生物体组织进行适于各生物体组织的能量供给,从而更加适当地进行封闭或切开。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模式下,高频能量输出和热能输出是固定的,但例如也可以如图16所示那样使高频能量输出和热能输出中的至少一方间歇性地输出。
图16是表示各模式的输出、高频能量输出OUT1以及热能输出OUT2的变化的图。通过间歇性地进行高频能量输出或热能输出,能够对各生物体组织进行适于各生物体组织的能量供给,从而更加适当地进行封闭或切开。
特别是,在此,在如图16所示那样同时进行两个模式的输出时,以如下方式进行两个模式的输出:当正在输出高频能量时,使热能输出停止,当正在输出热能时,使高频能量输出停止。控制部31通过进行这种输出控制来避免同时进行高频能量输出和热能输出,因此能够减小电源的容量。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治疗用处置装置不仅对血管、淋巴管等比较细的管腔脏器有效,还能够适应用于对大肠、小肠等粗的管腔脏器、肝脏等实质脏器进行的处置。上述实施方式的治疗用处置装置能够对肝脏等进行止血处置和切开处置。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如下一种治疗用处置系统以及治疗用处置系统的工作方法:在对各种生物体组织进行切开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实现使切开后的生物体组织具有更高的封闭能力那样的切开处置。
特别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治疗用处置系统中,根据生物体组织的种类进行适当的设定来预先设定输出顺序,由此手术操作者仅通过选择与生物体组织相应的输出顺序就能够简单地进行使被处置后的生物体组织具有高的封闭能力的切开处置。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改进等。
本申请主张2014年8月5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4-159774号的优先权,上述的公开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
Claims (19)
1.一种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一对夹持构件,该一对夹持构件用于以至少一方相对于另一方进行相对的开闭移动的方式夹持作为处置对象的生物体组织;
高频能量输出部,其设置于所述夹持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输出第一高频能量和第二高频能量,其中,该第一高频能量用于通过使所述生物体组织成为第一封闭温度来封闭所述生物体组织,该第二高频能量用于以比所述第一封闭温度高的第一切开温度切开所述生物体组织;
热能输出部,其设置于所述夹持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能够输出第一热能和第二热能,其中,该第一热能用于通过使所述生物体组织成为比所述第一封闭温度高的第二封闭温度来封闭所述生物体组织,该第二热能用于以比所述第一切开温度低且比所述第二封闭温度高的第二切开温度切开所述生物体组织;以及
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高频能量输出部和所述热能输出部各自的温度,使得在由所述高频能量输出部输出所述第一高频能量之后,由所述热能输出部输出所述第二热能,
其中,所述治疗用处置系统具有用于输出所述第一高频能量的第一输出模式、用于输出所述第二高频能量的第二输出模式、用于输出所述第一热能的第三输出模式以及用于输出所述第二热能的第四输出模式这四种输出模式,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输出模式进行所述第一高频能量的输出,基于所述第二输出模式进行所述第二高频能量的输出,基于所述第三输出模式进行所述第一热能的输出,基于所述第四输出模式进行所述第二热能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一指示部,该第一指示部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输出模式后变更为所述第四输出模式的第一输出顺序的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指示部,该指示部用于指示从所述第一输出模式经由所述第三输出模式向所述第四输出模式变更的第二输出顺序的执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二指示部,该第二指示部用于指示从所述第一输出模式经由所述第三输出模式向所述第四输出模式变更的第二输出顺序的执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三输出模式结束之前开始所述第四输出模式的执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三输出模式结束之前开始所述第四输出模式的执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输出模式下的所述一对夹持构件间的阻抗达到规定的阈值时或所述第一输出模式经过规定的时间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三输出模式的执行开始。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输出模式下的所述一对夹持构件间的阻抗达到规定的阈值时或所述第一输出模式经过规定的时间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三输出模式的执行开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指示部,该指示部用于在从所述第一输出模式变更为所述第四输出模式之后指示所述第二输出模式的执行,或者用于指示在从所述第一输出模式向所述第四输出模式变更的同时向所述第二输出模式变更的第三输出顺序的执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从所述第一输出模式向所述第四输出模式变更的同时向所述第二输出模式变更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输出模式的开始比所述第四输出模式的开始延后。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指示部,该指示部进行如下指示:在从所述第一输出模式向所述第四输出模式变更时,在执行所述第一输出模式的同时执行所述第三输出模式,在执行所述第四输出模式的同时执行所述第二输出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出模式的开始比所述第三输出模式的开始延后。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输出模式的开始比所述第一输出模式的开始延后。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输出模式的开始比所述第二输出模式的开始延后。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封闭温度是60℃至100℃之间的温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开温度是200℃至400℃之间的温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封闭温度是150℃至200℃之间的温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切开温度是250℃至300℃之间的温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用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封闭温度、所述第二封闭温度、所述第一切开温度以及所述第二切开温度是能够设定的温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59774 | 2014-08-05 | ||
JP2014159774 | 2014-08-05 | ||
PCT/JP2015/072047 WO2016021579A1 (ja) | 2014-08-05 | 2015-08-04 | 治療用処置システム及び治療用処置システムの作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79893A CN105979893A (zh) | 2016-09-28 |
CN105979893B true CN105979893B (zh) | 2019-07-09 |
Family
ID=55263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07608.XA Active CN105979893B (zh) | 2014-08-05 | 2015-08-04 | 治疗用处置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888959B2 (zh) |
EP (1) | EP3087941B1 (zh) |
JP (3) | JP5932187B1 (zh) |
CN (1) | CN105979893B (zh) |
WO (1) | WO201602157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219275A4 (en) * | 2014-11-11 | 2018-07-11 | Olympus Corporation | Treatment instrument and treatment system |
DE112016007109T5 (de) * | 2016-09-26 | 2019-04-18 | Olympus Corporation | Behandlungsinstrument und Behandlungssystem |
WO2018163329A1 (ja) | 2017-03-08 | 2018-09-13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エネルギー源装置 |
WO2018163330A1 (ja) | 2017-03-08 | 2018-09-13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エネルギー源装置 |
WO2018198339A1 (ja) | 2017-04-28 | 2018-11-01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エネルギー処置具及び処置システム |
JPWO2018220925A1 (ja) * | 2017-05-31 | 2019-06-27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
JP6848089B2 (ja) * | 2017-11-22 | 2021-03-2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処置具及び処置具の製造方法 |
KR20220132048A (ko) * | 2017-12-19 | 2022-09-29 | 인튜어티브 서지컬 오퍼레이션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 동시적인 전기수술 봉합 및 절단 |
WO2020095388A1 (ja) * | 2018-11-07 | 2020-05-14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医療装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JP6952204B2 (ja) * | 2018-11-07 | 2021-10-2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制御装置、残熱判定方法、及び残熱判定プログラム |
US11207123B2 (en) * | 2018-11-16 | 2021-12-28 | Applied Medical Resources Corporation | Electrosurgical system |
WO2022066343A1 (en) * | 2020-09-24 | 2022-03-31 | Covidien Lp | End effector assembly with thermal cutting element |
US20220378494A1 (en) * | 2021-05-27 | 2022-12-01 | Covidien Lp | Methods for open dissection using sealing instrument |
US20240268882A1 (en) * | 2021-05-28 | 2024-08-15 | Covidien Lp | Electrosurgical forceps with tissue contact sensing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2602A (zh) * | 2008-07-23 | 2010-01-27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高频处理器具 |
CN102292044A (zh) * | 2009-01-21 | 2011-12-21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治疗处理装置及治疗用处理器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36118B2 (ja) | 1998-09-30 | 2008-08-20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電気手術装置 |
US20030171747A1 (en) * | 1999-01-25 | 2003-09-11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Medical treatment instrument |
JP2003116871A (ja) * | 2001-10-16 | 2003-04-22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処置具 |
US20030073987A1 (en) | 2001-10-16 | 2003-04-17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Treating apparatus and treating device for treating living-body tissue |
US7931649B2 (en) | 2002-10-04 | 2011-04-26 | Tyco Healthcare Group Lp | Vessel sealing instrument with electrical cutting mechanism |
JP2005058405A (ja) * | 2003-08-11 | 2005-03-10 | Olympus Corp | 凝固切開処置具 |
US20060084973A1 (en) * | 2004-10-14 | 2006-04-20 | Dylan Hushka | Momentary rocker switch for use with vessel sealing instruments |
US7918848B2 (en) * | 2005-03-25 | 2011-04-05 | Maquet Cardiovascular, Llc | Tissue welding and cu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7717914B2 (en) * | 2006-07-11 | 2010-05-18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oration | Treatment device |
US20080015575A1 (en) | 2006-07-14 | 2008-01-17 | Sherwood Services Ag | Vessel sealing instrument with pre-heated electrodes |
US9642669B2 (en) * | 2008-04-01 | 2017-05-09 | Olympus Corporation | Treatment system, and treatment method for living tissue using energy |
US9402680B2 (en) * | 2008-05-27 | 2016-08-02 | Maquet Cardiovasular, Llc | Surg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 |
US8414569B2 (en) * | 2009-04-17 | 2013-04-09 | Domain Surgical, Inc. | Method of treatment with multi-mode surgical tool |
US8840609B2 (en) * | 2010-07-23 | 2014-09-23 | Conmed Corporation | Tissue fu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performing a functional verification test |
US8663222B2 (en) * | 2010-09-07 | 2014-03-04 | Covidien Lp | Dynamic and static bipolar electrical sealing and cutting device |
JP5687462B2 (ja) * | 2010-09-27 | 2015-03-18 |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 治療用処置装置 |
JP2012161566A (ja) * | 2011-02-09 | 2012-08-30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治療用処置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5544046B2 (ja) * | 2011-12-12 | 2014-07-09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処置システムおよび処置システムの作動方法 |
EP2719349A4 (en) * | 2011-12-12 | 2015-04-22 |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TREATMENT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REATMENT SYSTEM |
WO2013088893A1 (ja) * | 2011-12-12 | 2013-06-20 |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処置システム及び処置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
EP2856963A4 (en) * | 2012-06-01 | 2016-01-27 | Olympus Corp | ENERGY-RELATED TREATMENT TOOL |
-
2015
- 2015-08-04 CN CN201580007608.XA patent/CN105979893B/zh active Active
- 2015-08-04 JP JP2016506708A patent/JP5932187B1/ja active Active
- 2015-08-04 WO PCT/JP2015/072047 patent/WO201602157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8-04 EP EP15830568.0A patent/EP3087941B1/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4-27 JP JP2016089462A patent/JP6117400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7-06 US US15/203,361 patent/US9888959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3-22 JP JP2017056322A patent/JP6289701B2/ja active Active
- 2017-12-29 US US15/858,540 patent/US1115434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32602A (zh) * | 2008-07-23 | 2010-01-27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高频处理器具 |
CN102292044A (zh) * | 2009-01-21 | 2011-12-21 |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 治疗处理装置及治疗用处理器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6021579A1 (ja) | 2017-04-27 |
JP2017104717A (ja) | 2017-06-15 |
JP5932187B1 (ja) | 2016-06-08 |
US11154347B2 (en) | 2021-10-26 |
US9888959B2 (en) | 2018-02-13 |
EP3087941A1 (en) | 2016-11-02 |
CN105979893A (zh) | 2016-09-28 |
US20180116709A1 (en) | 2018-05-03 |
US20160310207A1 (en) | 2016-10-27 |
WO2016021579A1 (ja) | 2016-02-11 |
JP2016154908A (ja) | 2016-09-01 |
EP3087941A4 (en) | 2017-10-04 |
JP6289701B2 (ja) | 2018-03-07 |
EP3087941B1 (en) | 2020-03-11 |
JP6117400B2 (ja) | 2017-04-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79893B (zh) | 治疗用处置系统 | |
JP5931604B2 (ja) | 治療用処置装置 | |
CA2582171C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radio frequency energy | |
CN107405167B (zh) | 医疗用处置装置和医疗用处置装置的工作方法 | |
JP5670837B2 (ja) | 最適な組織分離の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6064104B1 (ja) | 加熱治療装置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 |
JP6224840B2 (ja) | 処置具及び処置システム | |
JP2009247893A5 (zh) | ||
JP4679416B2 (ja) | 手術装置 | |
US20190105101A1 (en) | Medical treatment device, operation method of medical treatment device, and treatment method | |
CN102176875A (zh) | 电手术装置以及电手术装置的控制方法 | |
CN108463181B (zh) | 能量控制装置和处置系统 | |
CN106264710A (zh) | 具有超声和电凝功能的一体化手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16093086A1 (ja) | 処置装置 | |
US20170000548A1 (en) | Control device for energy treatment tool, and energy treatment system | |
WO2018198339A1 (ja) | エネルギー処置具及び処置システム | |
WO2017094063A1 (ja) | 手術システム、手術器具、手術器具の制御方法、及び手術器具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
US20210000530A1 (en) | Cordless surgical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 |
WO2019008629A1 (ja) |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装置の作動方法 | |
JP2005110713A (ja) | 発熱処置装置及び発熱処置具用制御装置 | |
WO2018020637A1 (ja) | 電源装置及び処置システム | |
WO2017072924A1 (ja) | エネルギ処置具、医療用処置装置、医療用処置装置の作動方法、及び治療方法 | |
JP2007252468A (ja) | 医療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