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74756A - 粉末输送构件、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粉末输送构件、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74756A
CN105974756A CN201510645936.4A CN201510645936A CN105974756A CN 105974756 A CN105974756 A CN 105974756A CN 201510645936 A CN201510645936 A CN 201510645936A CN 105974756 A CN105974756 A CN 105974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transfer member
container
image
t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4593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74756B (zh
Inventor
丸山彰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974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47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747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747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89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agitation or stir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8Details of powder developing device not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ly
    • G03G2215/0802Arrangements for agitat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material
    • G03G2215/0816Agitator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粉末输送构件、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粉末输送构件包括: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在容纳粉末的容器内围绕一轴线旋转;接触构件,该接触构件具有固定至所述旋转构件的一端和作为自由端的另一端,所述接触构件在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容器的内壁接触时挠曲,所述接触构件具有沿所述旋转构件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多个切口,所述切口相对于所述旋转构件倾斜地从所述另一端延伸;以及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沿所述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旋转构件上,所述突起从所述旋转构件朝向所述容器的所述内壁突出,所述突起具有远端部分,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所述远端部分与所述切口的起始边缘位于不同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粉末输送构件、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输送构件、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告No.4-358177公开了一种用于色调剂盒的搅拌器。该搅拌器包括色调剂搅拌板和色调剂输送板。当该搅拌器处于使用中时,色调剂搅拌板和色调剂输送板在与彼此接合的同时被驱动。当搅拌器不在使用中时,色调剂搅拌板和色调剂输送板从彼此分离。在开始使用搅拌器时,只有色调剂搅拌板被驱动。
下面描述的粉末输送构件作为布置在其中容纳粉末的容器内的粉末输送构件的实施例而存在。该粉末输送构件包括旋转构件、具有固定至该旋转构件的一端和作为自由端的另一端的接触构件,以及从该旋转构件朝向容器的内壁突出的突起,该接触构件在另一端与容器的内壁接触时挠曲。在某些情况下,该粉末输送构件的接触构件具有沿旋转构件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多个切口,从而相对于旋转构件的轴线倾斜地从另一端延伸。如果突起的远端部分和切口的起始边缘相对于轴向方向而言位于相同的位置,则当接触构件挠曲并且接触构件和突起彼此接触时,突起在保持接触构件的同时旋转,这可能导致旋转期间扭矩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末输送构件、使用该粉末输送构件的粉末容器和使用该粉末容器的图像形成设备,与突起的远端部分和切口的起始边缘相对于轴向方向位于相同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该粉末输送构件可使旋转期间的扭矩增加最小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粉末输送构件,该粉末输送构件包括: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在容纳粉末的容器内围绕一轴线旋转;接触构件,该接触构件具有固定至所述旋转构件的一端和作为自由端的另一端,所述接触构件在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容器的内壁接触时挠曲,所述接触构件具有沿所述旋转构件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多个切口,所述切口相对于所述旋转构件倾斜地从所述另一端延伸;以及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沿所述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旋转构件上,所述突起从所述旋转构件朝向所述容器的所述内壁突出,所述突起具有远端部分,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所述远端部分与所述切口的起始边缘位于不同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粉末输送构件中,所述切口包括彼此相邻的相邻切口,并且所述相邻切口相对于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部分地彼此重叠;并且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所述突起的所述远端部分与所述切口的延伸方向上的基本中间部位于相同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粉末输送构件中,所述突起具有位于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面;并且所述端面相对于所述旋转方向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一方面中,所述突起包括彼此相邻的相邻突起,并且所述相邻突起以具有间隔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旋转构件上,在所述旋转构件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端部处的所述间隔比基本中间部处的所述间隔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粉末容器,该粉末容器包括:容纳粉末的容器本体;以及布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内的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粉末输送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根据第五方面的粉末容器;图像载体,在该图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接收容纳在所述粉末容器中的粉末,并且利用该粉末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通过根据第一方面的粉末输送构件,与突起的远端部分和切口的起始边缘相对于轴向方向位于相同的位置时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得粉末输送构件旋转期间的扭矩增加最小化。
通过根据第二方面的粉末输送构件,与突起的远端部分和切口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相对于轴向方向位于不同位置时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使粉末输送构件旋转期间的扭矩增加最小化。
通过根据第三方面的粉末输送构件,与位于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突起的端面相对于旋转方向正交地取向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得通过所述突起搅拌粉末期间的扭矩增加最小化。
通过根据第四方面的粉末输送构件,即使在粉末朝向容器内的端部不均匀地分布时,也可以旋转粉末输送构件。
通过根据第五方面的粉末容器,与粉末容器没有设置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粉末输送构件的情况相比,可以输送容纳在容器本体中的粉末,同时使得粉末输送构件旋转期间的扭矩增加最小。
通过根据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与图像形成设备没有设置第五方面的粉末容器的情况相比,在利用显影剂显影静电潜像时,可以将粉末容器内的粉末供应至显影单元,同时使粉末输送构件旋转期间的扭矩增加最小。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输送构件和粉末容器的分解侧视图;
图2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由粉末输送构件的接触构件输送粉末容器内的粉末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3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由粉末输送构件的突起搅拌粉末容器内的粉末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输送构件和粉末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输送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输送构件的接触构件的挠曲状态的立体图;
图7A是沿着图2的线VIIA-VIIA截取的剖视图;
图7B是沿着图2的线VIIB-VIIB截取的剖视图;
图7C是沿着图2的线VIIC-VIIC截取的剖视图;
图7D是沿着轴向方向截取的粉末输送构件的剖视图(沿着图2的线VIID-VIID截取的剖视图),图示了接触构件的远端和容器本体的内壁之间的切线;
图8是图示了诸如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部之类的部件的图;
图9是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输送构件的变型的侧视图;以及
图11是图示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输送构件的粉末容器的热历史和驱动扭矩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至9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输送构件、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实施例。在图中,箭头Y表示设备的竖直方向和高度方向,箭头X表示设备的水平方向和宽度方向,而箭头Z表示设备的水平方向和纵深方向。
(总体构造)
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4、图像形成部16、介质输送部50、后处理部60和控制器68。控制器68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的各种部件(诸如图像形成部16的各种部件)。
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14并排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的宽度方向上,并且通过联接机构44联接至彼此。
[图像形成部16]
图像形成部16布置在第一壳体12内。如图8所示,图像形成部16包括形成色调剂图像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将由图像形成部20形成的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实施例的片材构件P(参见图9)的转印装置30、以及将转印到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的定影装置40。图像形成部16通过电子照相系统在片材构件P上形成图像。
[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
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包括作为图像载体的实施例的感光鼓21、充电单元22、曝光装置23和显影装置24。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包括用于单独地形成不同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多个图像形成部。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包括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总共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具有相同结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被布置成使得在设置在转印装置30中的转印带31的回转方向上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的相应的感光鼓21从上游侧以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顺序接触转印带31。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并排地布置在设备的宽度方向上。在如下描述中,当无需在Y、M、C和K之间进行区分时有时将省略附图标记Y、M、C和K。
具有筒形形状的感光鼓21由驱动部件(未示出)驱动,从而围绕其自身轴线旋转。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设置有例如被充电至负极性的感光层。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可以设置有外涂层。
接触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感光层)的充电单元22响应于感光鼓21的旋转而旋转,以将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充电至负电极。
曝光装置23在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具体地说,根据从构成控制器68的图像信号处理器接收的图像数据,曝光装置23利用调制的曝光光L照射被充电单元22充电的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通过利用曝光光L进行的照射而在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曝光装置23通过利用包括多角镜和F-θ透镜的光扫描部件(光学系统)跨过外周表面扫描从光源(未示出)供应的光束来在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上执行曝光。
显影装置24利用包括色调剂T(粉末的实施例)和载体的显影剂将形成在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因而在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用于给显影装置24补充色调剂T的粉末容器39(色调剂盒)经由输送路径(未示出)连接至显影装置24。在对应的曝光装置23上方并排地布置在设备宽度方向上的用于各个颜色的粉末容器39以允许它们拆卸(更换)的方式分别安装在第一壳体12上。稍后将详细描述粉末容器39。
转印装置30包括采取环状带形式的转印带31,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该转印带31。随着转印带31围绕多个辊32进行缠绕,转印带31的位置得以确定。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转印带31被放置在这样的位置,使得转印带31形成了在从前侧观看时在设备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倒置钝角三角形。
在多个辊32当中,辊32D用作驱动辊,该驱动辊使转印带31利用从马达(未示出)供应的动力在箭头A的方向上回转。在多个辊32当中,辊32T用作向转印带31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辊。在多个辊32当中,辊32B用作与稍后描述的第二转印辊34相对的对置辊。
另外,第一转印辊33隔着转印带31与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相对地布置。第一转印辊33将形成在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31。
另外,第二转印辊34与转印带31的下端侧的钝角顶点接触。第二转印辊34将转印到转印带31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片材构件P。转印压区NT由转印带31和第二转印辊34形成。
定影装置40将由转印装置30转印到片材构件P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定影装置40通过在定影压区NF处向色调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而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片材构件P上。
[介质输送部50]
如图9所示,介质输送部50包括向图像形成部16供应片材构件P的介质供应部52和将已经形成图像的片材构件P排出的排出部54。另外,介质输送部50包括要在片材构件P的两面上都形成图像时使用的介质返回部58和将片材构件P从转印装置30输送到定影装置40的中间输送部59。
介质供应部52以与转印正时同步的方式将片材构件P一张一张地供应到图像形成部16的转印压区NT。介质排出部54将通过定影装置40而在上面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排出到设备外部。另外,当在已经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一面上的情况下在片材构件P的另一面上形成图像时,介质返回部58将片材构件P的正反反转,并且使片材构件P返回到图像形成部16(介质供应部52)。
[后处理部60]
如图9所示,布置在第二壳体14内的后处理部60包括冷却形成有图像的片材构件P的介质冷却部62、对片材构件P的卷曲进行校直的校直装置64和检查图像的图像检查部66。
后处理部60的组成部分从片材构件P的排出方向上的上游侧以介质冷却部62、校直装置64和图像形成部66的顺序布置在介质输送部50的介质排出部54内。
(图像形成操作)
如下描述提供了由图像形成设备10执行的用于在片材构件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过程以及后处理过程的概述。
在接收到形成图像指令之后,控制器68启动色调剂图像形成部20、转印装置30和定影装置40。因而,感光鼓21和设置在显影装置24中的显影辊(省略了附图标记)旋转,从而致使转印带31回转。另外,压力辊(省略了附图标记)旋转,并且致使定影带(省略了附图标记)回转。之后,控制器68以与这些操作同步的方式启动诸如介质输送部50之类的部件。
因而,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在旋转的同时被充电单元22充电。控制器68将已经在图像信号处理器中被施加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发送到各个颜色的曝光装置23。各个颜色的曝光装置23根据图像数据发射各个颜色的曝光光L,由此将各个颜色的带电的感光鼓21暴露于对应的曝光光L。因而,在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形成在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利用从显影装置24供应的显影剂而被显影为色调剂图像。结果,以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中的一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被形成在对应颜色的感光鼓21上。
另外,形成在各个颜色的感光鼓21上的各个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中的每个色调剂图像顺序地由对应颜色的第一转印辊33转印到回转的转印带31。因而,在转印带31上形成了通过将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彼此叠置而获得的色调剂图像。该色调剂图像随着转印带31的回转而被输送到转印压区NT。片材构件P以与该色调剂图像的输送同步的方式由介质供应部52供应到转印压区NT。在转印压区NT处施加转印偏压,致使色调剂图像从转印带31转印到片材构件P。
具有转印的色调剂图像的片材构件P在负压作用下被吸附的同时由中间输送部59从转印装置30的转印压区NT输送向定影装置40的定影压区NF。定影装置40向经过定影压区NF的片材构件P供应热和压力(定影能量)。因而,将转印到片材构件P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片材构件P上。
在被从片材构件P排出之后,片材构件P在由介质排出部54朝向位于设备外部的排出介质接收部输送的同时由后处理部60进行处理。被定影装置40加热的片材构件P首先在介质冷却部62中被冷却。接下来,片材构件P的卷曲通过校直装置64进行校直。另外,定影在片材构件P上的色调剂图像由图像检查部66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缺陷或缺陷程度,诸如,色调剂密度缺陷、图像缺陷和图像位置缺陷。然后,片材构件P由介质排出部54排出到第二壳体14的外部。
当要在片材构件P的尚未形成图像的非图像面(背面)上形成图像时(即,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控制器68将输送路径(已经经过图像检查部66的片材构件P沿着该输送路径输送)从介质排出部54改变到介质返回部58。因而,片材构件P的正反被倒置,并且片材构件P然后被发送到介质供应部52。图像通过与上述类似的过程形成(定影)在片材构件P的背面上。所得到的片材构件P借助于介质排出部54而被排出到第二壳体14的外部。
(主要部分的构造)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容器39。
粉末容器39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壳体12上。如图4和图5所示,粉末容器39包括容器本体80和布置在容器本体80内的粉末输送构件88。
[容器本体80]
如图1和图4所示,容器本体80具有在设备纵深方向延伸的以筒形形状形成的筒状部82和将在筒状部82的设备纵深方向上的前侧(在下文中,有时简称为“在色调剂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关闭的关闭部84。容器本体80的内部限定了容纳部80A。容纳部80A是其中容纳色调剂T(粉末的实施例)并且在设备纵深方向上延伸的筒状空间。
另外,排出开口82A设置在筒状部82的在设备纵深方向上的后侧(在下文中,有时简称为“在色调剂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上。容纳在容纳部80A中的色调剂T通过排出开口82A排出到连接至显影装置24的输送路径(未示出)。定位成向下排出色调剂T的排出开口82A在从色调剂T的排出方向上观看时具有矩形形状。
开闭罩86附装在排出开口82A上以打开或关闭排出开口82A。在粉末容器39从第一壳体12拆下的状态下,施力构件(未示出)的施力将开闭罩86置于将排出开口82A关闭的关闭位置。在将粉末容器39安装在第一壳体12上时,开闭罩86被一凸起(未示出)推动,从而致使开闭罩86移动到将排出开口82A打开的打开位置。
关闭部84为盘状。关闭部84具有大致位于其中央处的凹部84A。构成粉末输送构件88的旋转轴90的轴部90B经由轴承(未示出)支撑在凹部84A中。
[粉末输送构件88]
粉末输送构件88包括旋转轴90、输送构件100和多个搅拌部110。旋转轴90布置在构成粉末容器39的容器本体80内。输送构件100是从旋转轴90的外周朝向容器本体80的内周延伸的膜状接触构件的实施例。搅拌部110是从旋转轴90的外周朝向容器本体80的内周突出的突起的实施例。
<旋转轴90>
如图1和图4所示,旋转轴90具有矩形部90A、轴部90B和轴部90C。矩形部90A在设备纵深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矩形截面。轴部90B(该轴部90B的近端固定在矩形部90A的在色调剂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在设备纵深方向上延伸并具有筒形状。轴部90C(该轴部90C的近端固定在矩形部90A的在色调剂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在设备纵深方向上延伸并具有筒形状。轴部90B经由轴承(未示出)支撑在关闭部84的凹部84A中,并且轴部90C穿过稍后描述的关闭构件112的通孔112A。因而,旋转轴90被支撑成可围绕在设备纵深方向上延伸的轴线旋转。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旋转轴90是旋转构件的实施例。
<输送构件100>
输送构件100由具有柔性的树脂膜(例如,PET膜)制成。树脂膜的厚度例如为100微米。如图1和图4所示,输送构件100的近端(一端)通过固定部件(未示出)固定至构成旋转轴90的矩形部90A的侧面92A。当在旋转轴90未附装至容器本体80的情况下处于其显影状态中时,输送构件100具有在设备纵深方向上延伸的基本矩形形状。在其近端被附装至旋转轴90的输送构件100被布置在容纳部80A内时,输送构件100的远端(另一端)与构成容纳部80A的内壁82B接触,致使输送构件100挠曲到弯曲形状,如在设备纵深方向上看到的(参见图5、图7A、图7B和图7C)。
如图1所示,在输送构件100中,多个缝102以具有间隔(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是规则的间隔)的方式设置在旋转轴90的轴向方向(在当前实施例中该轴向方向与设备纵深方向相同)上,这些缝102是相对于旋转轴90的旋转方向(在图5和图6中由箭头R表示的方向)从输送构件100的远端倾斜地朝向旋转轴90延伸的切口的实施例。具体地说,这些缝102相对于旋转轴90的旋转方向倾斜,从而使得当输送构件100处于其显影状态中时,缝102的起始边缘102A相对于结束边缘102B位于色调剂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在下文中,形成在输送构件100的每两个相邻缝102之间的部分将被称为叶片部104。多个叶片部104并排设置在设备纵深方向上。
另外,缝102在输送构件100中设置成使得每两个相邻缝102相对于旋转轴90的旋转方向部分地重叠。具体地说,每两个相邻缝102相对于旋转轴90的旋转方向重叠的量小于它们相对于旋转轴90的轴向方向的面积的一半。
<搅拌部110>
多个搅拌部110在旋转轴90的轴向方向上以具有间隔的方式设置在旋转轴90上。杆状的搅拌部110从矩形部90A的与侧面92A对置的侧面92B沿旋转轴90的径向方向(在下文中有时简称为“径向方向”)伸出。相对于旋转轴90的轴向方向,所有搅拌部110的远端部110A都位于与缝102的起始边缘102A不同的位置。也就是说,搅拌部110均以如下方式设置在旋转轴90上,即:相对于旋转轴90的轴向方向,它们的远端部分110A位于与缝102的起始边缘102A不同的位置。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搅拌部110被布置在旋转轴90上,使得缝102的起始边缘102A不位于沿着旋转轴90的旋转方向延伸并经过搅拌部110的远端部110A的直线SL上。
具体而言,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搅拌部110被布置成使得,相对于旋转轴90的轴向方向,搅拌部110的远端部110A和缝102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位于相同的位置。如这里使用的,表述“缝102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是指从缝102的延伸方向上的中心到缝102的长度XL的15%的范围内的区域。另外,缝102的延伸方向是指从起始边缘102A朝向结束边缘102B取向的方向。
另外,搅拌部110的位于旋转轴90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面110B相对于旋转轴90的旋转方向倾斜。具体地说,因为当在沿着与搅拌部10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中观察搅拌部110时端面110B如上所述那样倾斜,因此搅拌部110具有位于旋转轴90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尖端部分。当旋转轴90旋转时,搅拌部110也旋转,从而容纳在容纳部80A中的色调剂T由搅拌部110进行搅拌(参见图3和图6)。
如图1所示,布置在旋转构件90上的搅拌部110之间的间隔在旋转轴90的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比在中间部中窄。以这种间隔布置搅拌110可使色调剂T由搅拌部110有效地搅拌,即使当色调剂T朝向粉末容器39内的一侧(端部)不均匀地分布时也是如此。即使当色调剂T朝向粉末容器39内的端部不均匀分布时,这也允许粉末输送构件88旋转。
如下提供了色调剂T如何由粉末输送构件88的叶片部102进行输送的描述。
如图7A、图7B和图7C所示,叶片部104的远端104A(输送构件100的远端100A的部分)与构成容纳部80A的内壁82B接触,这使得叶片部104挠曲成在设备纵深方向上观看时的弯曲形状。
图7A是沿着图2的线VIIA-VIIA截取的叶片104的剖视图,图7B是沿着图2的线VIIB-VIIB截取的叶片部104的剖视图,而图7C是沿着图2的线VIIC-VIIC截取的叶片部104的剖视图。也就是说,沿着线VIIA-VIIA截取的剖视图、沿着线VIIB-VIIB截取的剖视图和沿着线VIIC-VIIC截取的剖视图在与旋转轴90的旋转方向反向的方向(在合适的情况下,下文将该方向称为反向旋转方向)上以减小叶片部104的远端104A距离叶片部104的近端的距离的顺序呈现。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叶片部104的近端”是指叶片部104的位于连接输送构件100的每两个相邻缝102的结束边缘102B的直线上的部分。
因而,叶片部104的弹簧比率(刚性)横跨这些剖视图而改变。相对于设备纵深方向,图7A中所示的叶片部104的部分的曲率比图7B中所示的叶片部104的部分的曲率大,在这些剖视图当中,图7A中远端104A距离近端最远,图7B中远端104A距离近端第二远。另外,相对于设备纵深方向,图7B中所示的叶片部104的部分的曲率比图7C中所示的叶片部104的部分的曲率大,在这些剖视图当中,图7B中远端104A距离近端第二远,图7C中远端104A距离近端第三远。
由于叶片部104的曲率在设备宽度方向上横跨这些剖视图不同,因此叶片部104的远端104A和内壁82B之间的接触点S在内壁82B的周向方向上改变。因而,如图7D所示,由这些剖视图中的接触点S形成的切线U相对于设备纵深方向倾斜,从而朝向色调剂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偏离(以使将色调剂T输送到色调剂输送方向上的下游的方式倾斜)。因而,容纳在容纳部80A中的色调剂T由旋转的叶片部104输送向位于容器本体80的色调剂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排出开口82A(参见图2)。
[其它]
如图4和图5所示,粉末容器39包括将容器本体80的筒部82从色调剂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关闭的关闭构件112。关闭构件112通过固定部件(未示出)固定至筒部82的位于色调剂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部分。另外,关闭构件112设置有通孔112A,旋转轴90的轴部90C穿过该通孔112A。
另外,粉末容器39包括固定至轴部90C的从通孔112A暴露于外部的部分的齿轮114。在粉末容器39被安装在第一壳体12上的状态下,齿轮114和设置在第一壳体12内的齿轮(未示出)彼此进行啮合接合,从而允许经由齿轮114将旋转力从驱动源(未示出)传递至旋转轴90。
(操作)
接下来,将通过朝向排出开口82A输送容纳在容纳部80A中的色调剂的过程来描述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输送构件88和粉末容器39的操作。
当将容纳在粉末容器39的容器部80A中的色调剂T输送向排出开口82A时,旋转力经由齿轮114传递至粉末输送构件88的旋转轴90。随着旋转轴90旋转,搅拌部110也旋转。因而,对容纳在容纳部80A中的色调剂T进行搅拌。
另外,旋转轴90的旋转也使输送构件100旋转。随着输送构件100旋转,如图7A、图7B和图7C所示,设置在输送构件100中的叶片部104挠曲成弯曲形状。另外,形成在叶片部104的远端104A和内壁82B之间的切线是倾斜的,从而相对于设备纵深方向朝向色调剂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偏离。因而,如图2所示,色调剂T被输送向位于色调剂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排出开口82A。
同时,容纳(沉积)在容纳部80A的在色调剂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色调剂T通过设置在输送构件100中的叶片部104排向排出开口82A。
当粉末容器39中的色调剂T变成团块时,来自团块色调剂T的反作用力有时导致输送构件100过度挠曲,结果使得位于叶片部104的远端附近的区域变成与搅拌部110干涉。此时,例如,如果搅拌部的远端部和缝的起始边缘相对于轴向方向位于相同的位置,则搅拌部在保持叶片部的同时旋转,换言之,叶片部被突起以这样的方式保持,以致于不允许叶片部向左或向右逃逸。因此,叶片部的表面和色调剂T变成彼此相对,这可能会导致粉末输送构件旋转期间扭矩增加。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输送构件88中,搅拌部110的远端部分110A和缝102的起始边缘102A相对于旋转轴90的轴向方向位于不同的位置。这允许叶片部104挠曲,从而从搅拌部110向左或向右逃逸,因而避免团块色调剂T。这使得旋转驱动粉末输送构件88所需的扭矩增加最小,因而使得例如旋转轴90由于扭矩引起的扭曲最小。在叶片部104从团块色调剂T逃开之后,团块色调剂T被搅拌部110打碎并搅拌。
(结论)
如上所述,在粉末输送构件88的旋转期间,输送构件100的叶片部104可以从搅拌部110向左和向右逃逸。因此,例如,与输送构件100的叶片部104在旋转期间受到搅拌部110限制的情况相比,即使在色调剂T产生团块时也可以使得旋转期间扭矩增加最小。
具体而言,搅拌部110的远端部分110A和缝102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部分相对于旋转轴90的轴向方向位于相同的位置。与例如远端部分110A和缝102的中间部分相对于旋转轴90的轴向方向位于不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这进一步减少了在粉末输送构件88的旋转期间由于色调剂T的团块而引起的扭矩增加。
另外,在粉末输送构件88中,搅拌部110的位于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面110B相对于旋转方向倾斜。因此,例如,与搅拌部110的位于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面相对于旋转方向正交地取向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得在搅拌部110对粉末进行搅拌期间扭矩增加最小。
另外,通过该粉末输送构件88,即使当色调剂T产生团块时也可以使得扭矩增加最小,因而使得旋转轴90由于扭矩增加而引起的扭曲最小。因此,在粉末输送构件88布置在粉末容器39中的粉末容器39中,所容纳的色调剂T被输送,同时使得粉末输送构件88的旋转期间扭矩增加最小。
当要在图像形成设备10中将静电潜像显影时,粉末容器39中的色调剂T被供应到显影装置24,同时使得粉末输送构件88的旋转期间扭矩增加最小。
尽管以上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其它示例性实施方式。例如,尽管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色调剂T被容纳在粉末容器39的容纳部80A中,但是载体等也可以与色调剂T一起容纳在容纳部80A中。另外,待输送的粉末不限于载体或色调剂。对于期望输送容纳在筒状容纳部中的粉末的任何应用来说,都可以采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缝102以使得每两个相邻缝102相对于旋转轴90的旋转方向部分地重叠的方式设置在输送构件100中,但是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该构造。像根据图10中所示的变型的粉末输送构件120一样,缝102可以以使得每两个相邻缝102相对于旋转轴90的旋转方向不重叠的方式设置在输送构件100中。同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以将搅拌部110的远端部分110A和缝102的起始边缘102A相对于轴向方向布置在不同位置的方式将搅拌部110布置在旋转轴90上,能够获得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效果相同的操作效果。
(测试实施例)
接下来,为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效果,通过利用使用根据实施例的粉末输送构件的粉末容器和使用根据比较实施例的粉末输送构件的粉末容器进行下面描述的测试1和2。根据用于测试的实施例的粉末输送构件是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粉末输送构件88具有相同构造的粉末输送构件,而根据比较实施例的粉末输送构件是其中搅拌部的远端部分和输送构件的缝的起始边缘相对于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位于相同的位置的粉末输送构件。
在测试1中,向均容纳470g色调剂(包括100g载体)的根据实施例的粉末容器和根据比较实施例的粉末容器施加一百次向上和向下轻敲(振动),之后在48℃的加热历史和85%的湿度的环境中存储72小时。之后,将各粉末容器附装至图像形成设备,并且在连续使用之后,测量粉末输送构件上的扭矩。另外,在通过递增一百次而增加向根据实施例的粉末容器和根据比较实施例的粉末容器中的每个粉末容器施加的轻敲次数的同时进一步测量粉末输送构件上的扭矩。这些测量结果在图11中示出。
在测试2中,向均容纳470g色调剂(包括100g载体)的根据实施例的粉末容器和根据比较实施例的粉末容器施加二百次次向上和向下轻敲(振动),之后在48℃的加热历史和85%的湿度的环境中存储72小时。之后,将各粉末容器附装至图像形成设备,并且在连续使用之后,测量从各粉末容器排出的色调剂排出速率(换言之,显影单元的色调剂供应速率),并且测量在使用之后各粉末容器中剩余的色调剂量。对于根据实施例的粉末容器和根据比较实施例的粉末容器在被附装至图像形成设备之后连续使用的情况,也对色调剂排出量和剩余色调剂量进行测量,而不使粉末容器经受上述的轻敲或环境载荷。这些测量结果在表1中示出。
[表1]
如图11所示,根据实施例的粉末输送构件上的扭矩与比较实施例相比减少30%,并且就轻敲次数(通过该轻敲可以实现目标扭矩)来说,该轻敲总数从350增加到500。认为这表明,在根据实施例的粉末输送构件中,通过将搅拌部的远端部布置在相对于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与输送构件的缝的起始边缘不同的位置,减小了施加在搅拌部上的载荷。
另外,如表1所示,在比较实施例中,搅拌部没有成功地将由于轻敲和热历史引起的色调剂团块打碎,结果观察到了色调剂排出速率急剧下降和剩余色调剂量急剧增加。然而,根据实施例的结果在这些方面更为为稳定,只有色调剂排出速率和剩余色调剂量出现轻微变化。在根据实施例的色调剂排出速率和剩余色调剂量方面相比于比较实施例的这种提高的稳定性是由于关于在输送构件和搅拌部之间产生的干涉(接触)的部分中对输送构件的损坏的出现和旋转轴的扭曲的出现的差异产生的。也就是说,在比较实施例中,观察到了输送构件的弯曲和旋转轴的略微扭曲,而在实施例中,几乎观察不到任何变化。根据这些结果,认为在比较实施例中,输送性能由于对输送构件的损坏和旋转轴的扭曲(这些都是由于轻敲之后扭矩增加引起的)而下降,结果导致色调剂排出速率下降和剩余色调剂量增加,而在实施例中,减少了扭矩增加,由此使得色调剂排出速率下降和剩余色调剂量的增加最小。
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不是为了将本发明穷尽或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变型和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明显的。选择和描述所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发明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具有各种实施方式并具有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应用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6)

1.一种粉末输送构件,该粉末输送构件包括:
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在容纳粉末的容器内围绕一轴线旋转;
接触构件,该接触构件具有固定至所述旋转构件的一端和作为自由端的另一端,所述接触构件在所述另一端与所述容器的内壁接触时挠曲,所述接触构件具有沿所述旋转构件的轴向方向设置的多个切口,所述切口相对于所述旋转构件倾斜地从所述另一端延伸;以及
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沿所述轴向方向设置在所述旋转构件上,所述突起从所述旋转构件朝向所述容器的所述内壁突出,所述突起具有远端部分,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所述远端部分与所述切口的起始边缘位于不同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末输送构件,其中:
所述切口包括彼此相邻的相邻切口,并且所述相邻切口相对于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部分地彼此重叠;并且
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所述突起的所述远端部分与所述切口的延伸方向上的基本中间部位于相同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末输送构件,其中:
所述突起具有位于所述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面;并且
所述端面相对于所述旋转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输送构件,其中,所述突起包括彼此相邻的相邻突起,并且所述相邻突起以具有间隔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旋转构件上,在所述旋转构件的所述轴向方向上,端部处的所述间隔比基本中间部处的所述间隔窄。
5.一种粉末容器,该粉末容器包括:
容纳粉末的容器本体;以及
布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内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粉末输送构件。
6.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末容器;
图像载体,在该图像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以及
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接收容纳在所述粉末容器中的所述粉末,并且利用该粉末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CN201510645936.4A 2015-03-12 2015-10-08 粉末输送构件、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59747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49978 2015-03-12
JP2015049978A JP6547340B2 (ja) 2015-03-12 2015-03-12 粉体搬送部材、粉体収容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74756A true CN105974756A (zh) 2016-09-28
CN105974756B CN105974756B (zh) 2019-10-11

Family

ID=56887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45936.4A Active CN105974756B (zh) 2015-03-12 2015-10-08 粉末输送构件、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99928B2 (zh)
JP (1) JP6547340B2 (zh)
CN (1) CN1059747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20700B2 (ja) * 2016-08-10 2019-12-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容器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203628B1 (en) * 2017-10-02 2019-02-12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Toner agitator assembly
JP2022065715A (ja) 2020-10-16 2022-04-2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粉体崩し装置、粉体収容装置、粉体搬送装置および粉体利用装置
JP2023075795A (ja) 2021-11-19 2023-05-31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搬送部材、搬送装置、粉体供給容器および粉体利用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0497A (zh) * 2007-04-20 2008-10-2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调色剂盒
CN101303555A (zh) * 2007-05-07 2008-11-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US20130216273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Fuji Xerox Co., Ltd.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92370B2 (ja) 1991-06-04 1999-1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
JP3297534B2 (ja) * 1994-07-13 2002-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容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543302B2 (ja) * 2000-06-26 2004-07-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れに使用されるトナー搬送手段
JP2006276615A (ja) * 2005-03-30 2006-10-12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供給装置
JP2008164676A (ja) * 2006-12-27 2008-07-17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収容システム,トナー収容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7689B2 (ja) * 2007-05-02 2013-03-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5167690B2 (ja) * 2007-05-11 2013-03-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JP5174694B2 (ja) * 2009-01-23 2013-04-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18127B2 (ja) * 2009-11-04 2012-04-18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56047B2 (ja) * 2010-03-09 2015-0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49187B2 (ja) * 2010-11-11 2012-0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剤収容体
JP5619087B2 (ja) * 2012-07-27 2014-11-05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現像剤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ユニット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5764611B2 (ja) * 2013-05-08 2015-08-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03478B2 (ja) * 2013-12-18 2018-04-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粉体収容容器、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0497A (zh) * 2007-04-20 2008-10-2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调色剂盒
CN101303555A (zh) * 2007-05-07 2008-11-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US20130216273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Fuji Xerox Co., Ltd. Powd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66515A1 (en) 2016-09-15
JP2016170278A (ja) 2016-09-23
JP6547340B2 (ja) 2019-07-24
CN105974756B (zh) 2019-10-11
US9599928B2 (en) 2017-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6576B2 (en) Developing device including a stirring mechanism for a two-component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US7321743B2 (en) Developer recovering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974756A (zh) 粉末输送构件、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US7702263B2 (en) Toner cartridge including feed opening and return opening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EP2735915B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019893A (zh) 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US20100226688A1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2886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755833B2 (ja) 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10968B2 (ja) 画像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462870B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23673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a color laser printer for transferring a higher transfer efficiency on a recording sheet on the upstream side of the imaging forming process
JP4535852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333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388732A (zh) 显影盒
JP2014056138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016877B2 (ja) 電子写真装置の現像器
US10191410B2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95549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15892B2 (ja) 現像装置
JP6828399B2 (ja) 現像剤搬送部材、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22707A (ja) 現像装置
JP20061268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74552B2 (ja) 現像剤収容器
JP2016053703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