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9893A - 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9893A
CN106019893A CN201510737272.4A CN201510737272A CN106019893A CN 106019893 A CN106019893 A CN 106019893A CN 201510737272 A CN201510737272 A CN 201510737272A CN 106019893 A CN106019893 A CN 1060198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carrier
containment member
gap
carrier
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372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9893B (zh
Inventor
仓本新
仓本新一
村田重美
中岛由高
富士良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198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8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98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98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regulat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octor bla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lateral sealing at both sides of the donor member with respect to the developer carrying direc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handling means after the developing zone and before the supply, e.g. developer recovering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using magnetic brush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壳体;显影剂载体;层厚调节构件,其针对上游间隙设置,对显影剂载体上的显影剂的层厚进行调节;以及密封构件,其针对下游间隙设置,下游间隙是形成在显影剂载体与显影壳体之间的另一间隙并且位于开口的下游,密封构件由沿显影剂载体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细长柔性板形成、在宽度方向上的上游侧固定于显影壳体、在下游侧与显影剂载体上的显影剂接触从而密封下游间隙。密封构件具有沿显影剂载体的旋转轴线方向布置的多个切口,切口从密封构件的自由端延伸的长度是从自由端到固定端的尺寸的约60%以上,并且切口相对于沿显影剂载体的旋转方向延伸的基准线成约30°以下的角度。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下面将描述根据现有技术的显影装置的实施例。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平10-3220号公报(其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描述以及图1)公开了一种如下结构,即:在形成于显影装置外壳与感光鼓之间的间隙当中,位于感光鼓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上游间隙设置有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在其一端处固定于显影装置外壳并且在其自由端处与感光鼓接触。关于位于所述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下游间隙,对显影装置外壳中的气流进行调整以使空气通过所述下游间隙流入显影装置外壳中。
日本专利特开第5580526号公报(其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图5)公开了一种包括由织物形成的端密封件的结构。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2005-208250号公报(其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图1)公开了一种如下结构,即:为了防止显影剂从显影剂腔室泄漏,在框架与显影辊之间设置有端密封构件,并且在端密封构件之间设置有纵向密封构件。纵向密封构件在中央部比端部具有更大的宽度。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特开平5-273848号公报(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图1)公开了一种如下结构,即:在形成于显影剂容器与显影套筒之间的间隙当中,位于显影套筒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上游间隙被刮刀覆盖,并且位于所述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下游间隙设置有下密封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防止在显影壳体中飞散的显影剂泄漏至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壳体,该显影壳体收容显影剂并具有开口,该开口面对着能够承载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显影剂载体,该显影剂载体面对着所述显影壳体中的所述开口,所述显影剂载体在以使所述显影剂载体面对着所述图像载体的方式旋转的同时承载并传送所述显影剂;层厚调节构件,该层厚调节构件是针对上游间隙而设置的,所述上游间隙是形成在所述显影剂载体与所述显影壳体之间的间隙之一并且在所述显影剂载体旋转所沿的旋转方向上位于所述开口的上游,所述层厚调节构件对所述显影剂载体上的所述显影剂的层厚进行调节;以及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是针对下游间隙而设置的,所述下游间隙是形成在所述显影剂载体与所述显影壳体之间的另一间隙并且在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所述旋转方向上位于所述开口的下游,所述密封构件由沿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细长柔性板形成、在宽度方向上的上游侧固定于所述显影壳体、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下游侧与所述显影剂载体上的所述显影剂接触,从而密封所述下游间隙,所述宽度方向为沿着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所述旋转方向的方向。所述密封构件具有沿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布置的多个切口,所述切口从所述密封构件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自由端延伸的长度是所述密封构件从所述自由端到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固定端的尺寸的约60%以上,并且所述切口相对于沿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所述旋转方向延伸的基准线成约30°以下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显影装置中,所述切口形成为使所述切口在所述显影剂附着于所述显影剂载体所在的区域上沿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间距为约30mm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二方面的显影装置中,所述切口形成为使得所述切口的间距为5mm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能够承载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以及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用显影剂使所述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防止了在显影壳体中飞散的显影剂泄漏至外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切口的间距超过约30mm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显影剂从显影剂壳体泄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切口的间距小于约5mm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显影剂从显影剂壳体泄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提供如下的图像形成设备,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与未形成有切口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抑制显影剂从显影剂壳体泄漏。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图1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
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结构;
图3示出了显影装置的结构;
图4A至图4C示出了密封构件,其中图4A是示出了移除显影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B示出了密封构件与端密封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图4C示出了密封构件的整体结构;
图5A和图5B示出了密封构件中的切口的功能,其中图5A示出了其中形成有切口的实施例的密封构件,图5B示出了其中未形成有切口的比较例的密封构件80;
图6A示出了实验装置,图6B至图6D示出了评估参数;
图7是示出了针对切口间距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了针对切口角度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了针对切口长度的结果的曲线图;
图10A至图10C示出了当将切口间距设定为三个标准值时的密封构件的状态;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当将切口角度设定为两个标准值时的密封构件的状态;以及
图12A和图12B示出了当将切口长度设定为两个标准值时的密封构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概要)
图1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2,图1B示出了稍后将描述的密封构件8。
参照图1A,显影装置2包括显影壳体3、显影剂载体4、层厚调节构件6和密封构件8。显影壳体3收容显影剂并具有开口3a,该开口3a面对能够承载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1。显影剂载体4面对着显影壳体3中的开口3a,并且在以显影剂载体4面对图像载体1的方式旋转的同时承载并传送显影剂。层厚调节构件6是针对上游间隙5a而设置的,调节显影剂载体4上的显影剂的层厚,上游间隙5a是形成在显影剂载体4与显影壳体3之间的间隙之一并且在显影剂载体4旋转所沿的旋转方向上位于开口3a的上游。密封构件8是针对下游间隙5b而设置的,并且由沿显影剂载体4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细长柔性板形成,下游间隙5b是形成在显影剂载体4与显影壳体3之间的另一间隙并且在显影剂载体4的旋转方向上位于开口3a的下游。密封构件8在宽度方向(作为沿着显影剂载体4的旋转方向的方向)上的上游侧固定至显影壳体3,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的下游侧与显影剂载体4上的显影剂接触,从而密封下游间隙5b。密封构件8具有沿显影剂载体4的旋转轴线方向布置的多个切口9,切口9从密封构件8的在宽度方向上的自由端8a延伸的长度是密封构件8从宽度方向上的自由端8a到固定端8b的尺寸的60%以上或约60%以上,并且切口9相对于沿显影剂载体4的旋转方向(图1A和图1B中箭头A的方向)延伸的基准线成30°以下或约30°以下的角度。在图1A中,通过显影壳体3中的显影剂供应构件7向显影剂载体4供应显影剂。
在上述技术结构中,显影剂可以是单组分显影剂或两组分显影剂。对于层厚调节构件6的形状、材料等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层厚调节构件6能够在显影剂到达图像载体1与显影剂载体4彼此对置所在的显影区之前调节显影剂载体4上的显影剂的层厚即可。而且,对于显影剂供应构件7没有具体限制,只要显影剂供应构件7能够向显影剂载体4供应显影剂即可。在图1A中,显影剂供应构件7包括例如用于两组分显影剂的两个搅拌传送构件。但是,也可以使用单组分显影剂。
对于密封构件8没有具体限制,只要密封构件8是柔性板即可,并且可以使用由聚酯、聚碳酸酯等制成的树脂膜片。在使用膜片的情况下,如果未形成有切口9,则密封构件8吸收湿气而鼓起,在高湿环境中尤其如此,在其自由端8a处变形为波浪形状。当密封构件8以这种方式变形时,在密封构件8与显影剂载体4之间形成有大间隙,有显影剂会通过该间隙泄漏的风险。在该实施例中,在密封构件8中形成有切口9以抑制密封构件8的变形。
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2可以如下构成。
即,切口9可以形成为使其在显影剂附着于显影剂载体4所在的区域上沿显影剂载体4的旋转轴线方向的间距为30mm以下或约30mm以下。当切口9的间距太大时,形成于相邻切口9之间的切口部8c易于以与未形成有切口9的情况相似的方式变形。为了抑制这种变形,切口9的间距可以为30mm以下或约30mm以下。
而且,切口9可以形成为使其间距为5mm以上或约5mm以上。当切口9的间距太小时,形成于相邻切口9之间的切口部8c的强度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密封构件8不能可靠地压靠显影剂载体4。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间距可以为5mm以上或约5mm以上。
显影装置2可以包括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设备可以包括能够承载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1以及用显影剂使图像载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上述显影装置2。
下面将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结构>
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20。
参照图2,图像形成设备20包括对应于相应颜色(在该实施例中为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并沿水平方向布置在设备壳体21中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d)。在图像形成单元22的上方布置有转印模块23。转印模块23包括沿图像形成单元22的布置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带230。在设备壳体21的下部中布置有收容诸如纸张的记录介质的记录介质馈送装置24。记录介质传送路径25布置成从记录介质馈送装置24基本竖直向上延伸。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单元22(22a至22d)形成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图像,并且按该顺序从中间转印带230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布置(图像形成单元的布置顺序不是必须受此限制)。各图像形成单元22包括:感光体31;预先对感光体31充电的充电装置(在该实施例中为充电辊)32;曝光装置33(在该实施例中为由图像形成单元22共用的曝光装置),其在被充电装置32充电的感光体31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34,其用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在该实施例中该色调剂例如具有负极性)使形成在感光体3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及除去残留在感光体31上的物质的清洁装置35。
曝光装置33包括曝光壳体41,曝光壳体41例如收容四个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单个多边形反射镜42、成像透镜(未示出)以及对应于相应感光体的反射镜(未示出)。从用于相应颜色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束被多边形反射镜42反射,以使光学图像通过所述成像透镜和反射镜被引导至相应感光体31上的曝光点。从色调剂盒36(36a至36d)将相应颜色的色调剂供应至显影装置34。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转印模块23被构造成使中间转印带230环绕例如一对辊231和232(其中一个辊为驱动辊)。一次转印装置(在该实施例中为一次转印辊)51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30的背侧以与图像形成单元22的感光体31相对应。向各一次转印装置51施加极性与色调剂的充电极性相反的电压,以使感光体31上的色调剂图像静电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30上。
二次转印装置52布置成面对中间转印带230的与位于最下游图像形成单元22d的下游的辊232对应的部分。二次转印装置52通过二次转印处理(同时转印处理)将通过一次转印处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30上的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上。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二次转印装置52包括:压靠中间转印带230的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表面的二次转印辊521;以及支承辊(在该实施例中,辊232用作支承辊),其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30的背侧并用作用于二次转印辊521的对向电极。二次转印辊521例如接地,并且向支承辊(辊232)施加极性与色调剂的充电极性相同的偏压。带清洁装置53在位于最上游图像形成单元22a的上游的部位处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30上。带清洁装置53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30上的色调剂。
记录介质馈送装置24包括馈送记录介质的馈送辊61。在馈送辊61的紧下游布置有传送各记录介质的传送辊62。在记录介质传送路径25上在位于二次转印位置的紧上游的部位处布置有定位辊63。定位辊63在预定时间向二次转印位置馈送记录介质。在记录介质传送路径25上在位于二次转印位置的下游的部位处布置有定影装置66。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66包括:收容有加热器(未示出)的加热定影辊66a;以及加压定影辊66b,其压靠加热定影辊66a并在加热定影辊66a旋转时旋转。在定影装置66的下游布置有记录介质输出装置67。记录介质输出装置67包括从设备壳体21输出记录介质的一对输出辊67a和67b。输出辊67a和67b在其间夹持记录介质并传送记录介质,以将记录介质放在设于设备壳体21的上部中的记录介质接收器68上。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设备壳体21侧设有手动馈送装置71。通过馈送辊72将放在手动馈送装置71上的记录介质馈送至记录介质传送路径25。在设备壳体21上还设有双面记录模块73。当选择用于在记录介质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双面记录模式时,使记录介质输出装置67沿相反方向操作,并且通过布置在双面记录模块73的入口前方的引导辊74将一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引入双面记录模块73中。然后,通过合适数量的传送辊77沿着记录介质返回路径76传送记录介质,以再次将记录介质传送至定位辊63。
<显影装置>
如图3所示,显影装置34包括显影壳体120,显影壳体120收容包含色调剂和载体的两组分显影剂并具有面对感光体31的开口。承载并传送显影剂的显影辊121布置成面对显影壳体120中的开口。在显影壳体120中在显影辊121的后方布置有搅拌并传送显影剂的一对搅拌传送构件122和123。沿显影辊121旋转所沿的旋转方向在显影辊121的显影位置的上游布置有层厚调节构件124,该层厚调节构件调节由显影辊121承载的显影剂的层厚。
在该实施例中,在显影辊121的两端设有直径稍大于显影辊121的直径的用于位置调整的跟踪辊(未示出)。使跟踪辊与感光体31的表面接触,以将显影辊121与感光体31之间的间隙调整为预定间隙。
[显影辊]
如图3所示,显影辊121包括例如由铝制成的筒形显影套筒131以及固定至显影套筒131并在其周边包括多个磁极133(在该实施例中为五个磁极)的磁体辊132。在该实施例中,磁体辊132的磁极133包括:布置在面对着感光体31的显影区Pd中并用于使感光体3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磁极(S1);在显影套筒131旋转所沿的旋转方向上布置在显影区Pd下游的传送磁极(N1,S2和N2);以及布置在显影套筒131的旋转方向上的更下游并在与层厚调节构件124的部位对应的部位处的吸引/层厚调节磁极(N3)。吸引/层厚调节磁极(N3)使得显影剂附着于显影套筒131的表面,并调节在显影套筒131与层厚调节构件124之间的空间中的显影剂的层厚。
在该实施例中,吸引/层厚调节磁极(N3)、显影磁极(S1)和传送磁极(N1,S2和N2)布置成使得相邻磁极具有相反极性。彼此相邻的传送磁极(N2)和吸引/层厚调节磁极(N3)具有相同的极性,因此产生排斥磁场并用作临时除去由显影套筒131承载的显影剂的剥离磁极。向显影套筒131施加显影电压(未示出),以在感光体31与显影套筒131之间形成预定的显影电场。
[搅拌传送构件]
在该实施例中,显影壳体120具有通过分隔壁135被分成两个腔室134a和134b的显影剂收容部134。一个显影剂收容腔室134a收容显影辊121和一个搅拌传送构件122,另一个显影剂收容腔室134b收容另一个搅拌传送构件123。分隔壁135在其纵向方向的两端具有连通孔(未示出)。布置在显影剂收容部134的相应腔室中的一对搅拌传送构件122和123旋转,以使显影剂通过连通孔在显影剂收容部134的两个腔室之间循环。在该实施例中,各搅拌传送构件122和123均包括旋转轴136和设在旋转轴136的周边处的螺旋形刮刀137。一个搅拌传送构件122布置在显影辊121的大致紧下方,将通过搅拌传送构件122搅拌并传送的显影剂供应至显影辊121。因此,搅拌传送构件122用作向显影辊121供应显影剂的显影剂供应构件。
[层厚调节构件]
在该实施例中,针对在显影辊121旋转所沿的旋转方向上在开口(对应于其中显影辊121与感光体31彼此对置的区域)的上游的部位处形成在显影辊121与显影壳体120之间的上游间隙120a而设置层厚调节构件124。层厚调节构件124由板状构件形成,并且固定至预先设在显影壳体120上的附接部140。层厚调节构件124形成用于调节显影壳体120与显影辊121之间的显影剂的层厚的间隙,从而调节显影辊121上的显影剂的层厚。
[密封构件]
在该实施例中,密封构件80对在显影辊121的旋转方向上在所述开口的下游的部位处形成于显影辊121与显影壳体120之间的下游间隙120b进行密封。密封构件80由沿着显影辊121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细长柔性板形成。密封构件80在宽度方向(沿着显影辊121的旋转方向的方向)上的上游侧固定至显影壳体120,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的下游侧与显影辊121上的显影剂接触。
图4A至图4C示出了密封构件80。图4A是示出了移除显影辊121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B示出了密封构件80与端密封构件90之间的位置关系。图4C示出了密封构件80的整体结构。
参照图4A和图4B,对显影辊121的端部与显影壳体12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端密封构件90在显影辊121的所述端部处设置在显影壳体120上,并且通过诸如粘附的已知方法固定至显影壳体120。显影辊121(未示出)沿着对应于基准线的箭头A方向与端密封构件90接触。尽管在显影辊121的各端部处均设有端密封构件90,但在图4A和图4B中仅示出了一个端密封构件90。
密封构件80布置在两端处的端密封构件90之间,使得密封构件80的端部均与相应的端密封构件90接触。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80例如由具有100μm厚度的细长聚酯板材形成。密封构件80具有多个切口82,所述多个切口82从密封构件8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自由端80a延伸的长度是密封构件80从宽度方向上的自由端80a到固定端80b的尺寸的60%以上或约60%以上。切口82沿着显影辊121的旋转轴线方向布置。切口82在显影辊121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间距为20mm。在该实施例中,切口82相对于沿显影辊121的旋转方向(对应于图4A和图4B中箭头A的方向)延伸的基准线成约0°的角度。
更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密封构件80具有沿宽度方向从自由端80a朝向固定端80b延伸的切口82。切口82的长度L是整体长度W的60%,切口82的间距P是20mm。
[显影装置的操作]
下面将描述显影装置34的操作。
将描述当图像形成设备执行图像形成处理时进行的显影装置34的操作。
在各图像形成单元22中,当在感光体31上形成静电潜像时,显影装置34的显影辊121以及搅拌传送构件122和123沿预定方向旋转。在显影剂被充电之后,吸引/层厚调节磁极(N3)使显影剂附着于显影辊121。通过层厚调节构件124对显影剂的层厚进行调节,然后在显影区Pd中使感光体3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在显影处理之后,显影剂经过被密封构件80密封的被密封部,并由于显影辊121的旋转而返回至显影壳体120的内部。之后,通过由剥离磁极N2和N3产生的排斥磁场使显影剂从显影辊121剥离。当显影剂从剥离磁极N2和N3剥离时,色调剂飞散。已飞散的色调剂以云的形式漂浮在显影壳体120中。当由于色调剂云导致内压增大时,有色调剂通过显影壳体120中的开口泄漏的风险。例如当显影装置34的尺寸减小或者显影装置34的操作速度增加时,也会出现显影壳体120的内压增大。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有显影剂(具体地为色调剂)泄漏出显影壳体120的风险。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影辊121与显影壳体120之间的可能会泄漏显影剂的间隙包括位于显影辊1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上游间隙120a以及位于显影辊121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下游间隙120b。
[密封构件中的切口的功能]
通常,显影壳体120的内压随着显影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显影剂(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为色调剂)飞散并泄漏出显影壳体120时,部件可能被污染并且可能出现图像质量下降(图像不清)。因此,需要认真对待显影壳体120中的间隙。在显影壳体120与显影辊121之间的间隙当中,不必考虑显影剂通过上游间隙120a(层厚调节构件124设在该处)从显影壳体120泄漏。但是,有必要认真考虑密封构件80设置处的下游间隙120b。
图5A和图5B示出了密封构件80中的切口82的功能。图5A示出了该实施例的密封构件80,图5B示出了根据比较例的未设有切口的密封构件80′。图5A和图5B的上部是从前方观察的密封构件80和80′的俯视图,图5A和图5B的下部是剖视图。
下面将描述密封构件80中的切口82的功能。
首先将描述图5B中所示的比较例的结构。
在高湿环境(例如,30℃,85%RH)中,膜片通常鼓起。具体地,当膜片较长时,膜片沿其纵向方向膨胀较大的量。当膜片在其任何部分处都未被固定时,整个膜片膨胀,膜片的变形不大。但是,当膜片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一端处被固定时,如密封构件80′中一样,膜片朝向其自由端(图5B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膨胀较大的量。在不具有切口82的密封构件80′中,由于在固定端80b′处抑制了沿纵向方向的膨胀,因此密封构件80′在自由端80a′处膨胀更大的量。结果,密封构件80′沿纵向方向容易起皱(变形为波浪形状)。当形成了褶皱时,在密封构件80′与显影辊121之间形成大间隙α。因而,显影剂G通过间隙α泄漏。
相对照的是,如图5A所示,由于密封构件80中形成有切口82,即使当密封构件80例如在高湿环境中鼓起时,膨胀在切口部83当中被分散。因此,各切口部83的膨胀量较小,抑制了沿纵向方向形成褶皱。因而,也抑制了在密封构件80与显影辊121之间形成泄漏显影剂G的间隙。
在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聚酯片用作密封构件80。但是,密封构件80不限于此,而可以例如是聚碳酸脂片。另外,片的厚度不限于100μm,而可以例如是50μm至125μm范围的厚度。
此外,尽管在根据当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34中使用两组分显影剂作为显影剂,但也可以使用单组分显影剂。
(实施例)
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中形成的切口的效果进行评估。通过使用图6A中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评估,并且对附着于附接至显影壳体120的片材89的显影剂的量进行测量。实验装置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相似,除了层厚调节构件124为板状而不是杆状。图6B至图6D示出了评估参数。图6B示出了切口间距P,图6C示出了切口角度θ(当基准线在沿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的方向上延伸时相对于基准线的角度),图6D示出了切口长度L。在如下描述中,省略了部件的附图标记。
实验条件如下:
(1)密封构件:使用从自由端到固定端的长度为10mm、100μm厚的聚酯片。
(2)切口间距:将从自由端起的切口长度设定为约8mm,间距P在1mm至50mm的范围内变化。
(3)切口角度θ:从自由端的切口长度(在沿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的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约8mm,切口角度θ在5°至50°的范围内变化。
(4)切口长度L:在沿显影辊的旋转方向的方向上形成切口,并且长度L在0mm至10mm的范围内变化。
图7至图9是示出了结果的曲线图。更具体地,获得如下结果。
(1)当切口间距P为30mm以下时,附着于片材的色调剂的量为1mg以下。当切口间距P增加至40mm和50mm时,附着于片材的色调剂的量突然增加。当切口间距P太小(5mm以下)时,附着于片材的色调剂的量稍微增加。
(2)当切口角度θ为30°以下时,附着于片材的色调剂的量基本为0mg。当切口角度θ增大时,附着于片材的色调剂的量突然增加。
(3)当切口长度L为6mm以上时,附着于片材的色调剂的量基本为0mg。当切口长度L减小时,附着于片材的色调剂的量逐渐增加。
在该实施例中,附着于片材的色调剂的量期望约为0mg。但是已确定:当附着于片材的色调剂的量为约1mg时密封构件适合实际使用。因此,将切口间距P的范围设定为30mm以下,将切口角度θ的范围设定为30°以下,并且将切口长度L的范围设定为6mm以上(对应于60%以上)。
还已确认:更期望地将切口间距P设定在10mm至30mm的范围内,将切口角度θ设定在30°以下的范围内,并且将切口长度L设定在6mm(对应于60%)以上的范围内。可以看出:即使当切口间距P为5mm以下时,由于附着于片材的色调剂的量为1mg以下,因此可以将切口间距P设定为5mm以下。但是已确定:考虑到形成切口的处理以及切口部的强度,期望切口间距P为10mm以上。
通过使用由不同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不同厚度和宽度的密封构件,本发明人可以进行类似的评估。结果,已确认:当切口间距P在10mm至30mm的范围内,切口角度θ在30°以下的范围内并且切口长度L在60%以上的范围内时,可以抑制显影剂泄漏。
切口角度θ可以设定成使切口部沿相同的方向延伸(在切口部倾斜的情况下,沿相同的方向倾斜)。但是,当切口角度较小时,当然可以沿不同的方向或以不同的角度形成切口。
关于评估结果,密封构件的上述现象可能由如下因素导致。
[关于切口间距]
首先将论述切口间距P。图10A至图10C示出了当将切口间距P设定为三个标准值时获得的密封构件的状态。图10A示出了合适的间距P,图10B示出了较小的间距P,图10C示出了过大的间距P。
参照图10A,当间距P合适时,密封构件的膨胀分散在切口部当中。因此,抑制了沿密封构件的纵向方向(显影辊的旋转轴线方向)形成褶皱。结果,在显影辊与密封构件之间未形成大间隙。
相对照的是,如图10B所示,当间距P太小时,尽管膨胀分散在切口部当中,但是各切口部的强度降低。因此,例如,有相邻切口部叠置的风险。当切口部以这种方式叠置时,在显影辊与密封构件之间形成小间隙β,有少量的显影剂将通过这些间隙泄漏的风险。
当间距P太大时,如图10C所示,各切口部以与未形成有切口的情况相似的方式膨胀。因此,容易在各切口部中形成褶皱。结果,沿密封构件的纵向方向形成褶皱,并且在显影辊与密封构件之间形成大间隙α。
[切口角度]
下面将参照图11A和图11B来论述切口角度θ。图11A示出了角度θ较小的情况,图11B示出了角度θ较大的情况。
当以图11A中所示的角度θ形成切口时,在各切口部的自由端处在钝角部γ与锐角部δ之间膨胀量有所不同。更具体地,锐角部δ趋于膨胀更大的量。但是,在图11A中,在自由端处钝角部γ与锐角部δ所具有的强度未相差较大的量。因此,各切口部吸收其膨胀,抑制了沿密封构件的纵向方向形成褶皱。
相对照的是,当如图11B所示切口角度θ太大时,在各切口部的自由端处钝角部γ与锐角部δ所具有的强度相差较大的量,并且锐角部δ膨胀更大的量。另外,锐角部δ的强度随着距自由端的距离减小而降低,因而膨胀量增加。因此,沿密封构件的纵向方向形成褶皱,并且在显影辊与密封构件之间形成大间隙α。
[关于切口长度]
下面将参照图12A和图12B论述切口长度L。图12A示出了长度L足够大的情况,图12B示出了长度L太小的情况。
当切口具有图12A中所示的长度L时,膨胀分散在切口部当中,抑制了沿密封构件的纵向方向形成褶皱。
相对照的是,如图12B所示,当长度L太小时,膨胀不容易分散在切口部当中,与未形成有切口的情况相似,有在沿纵向方向的端部中形成大褶皱的风险。结果,沿密封构件的纵向方向形成褶皱,并且在显影辊与密封构件之间形成大间隙α。因此,可能出现显影剂泄漏。
由此,证实了根据实施例的密封构件的效果。
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不是为了穷尽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用于各种实施方式的本发明及各种修改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应用。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4)

1.一种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包括:
显影壳体,该显影壳体收容显影剂并具有开口,该开口面对着能够承载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
显影剂载体,该显影剂载体面对着所述显影壳体中的所述开口,所述显影剂载体在以使所述显影剂载体面对着所述图像载体的方式旋转的同时承载并传送所述显影剂;
层厚调节构件,该层厚调节构件是针对上游间隙而设置的,所述上游间隙是形成在所述显影剂载体与所述显影壳体之间的间隙之一并且在所述显影剂载体旋转所沿的旋转方向上位于所述开口的上游,所述层厚调节构件对所述显影剂载体上的所述显影剂的层厚进行调节;以及
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是针对下游间隙而设置的,所述下游间隙是形成在所述显影剂载体与所述显影壳体之间的另一间隙并且在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所述旋转方向上位于所述开口的下游,所述密封构件由沿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细长柔性板形成、在宽度方向上的上游侧固定于所述显影壳体、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下游侧与所述显影剂载体上的所述显影剂接触,从而密封所述下游间隙,所述宽度方向为沿着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所述旋转方向的方向,
其中,所述密封构件具有沿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布置的多个切口,所述切口从所述密封构件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自由端延伸的长度是所述密封构件从所述自由端到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固定端的尺寸的约60%以上,并且所述切口相对于沿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所述旋转方向延伸的基准线成约30°以下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切口形成为使所述切口在所述显影剂附着于所述显影剂载体所在的区域上沿所述显影剂载体的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间距为约30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中,所述切口形成为使得所述切口的间距为约5mm以上。
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能够承载静电潜像的图像载体;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该显影装置用显影剂使所述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CN201510737272.4A 2015-03-24 2015-11-03 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60198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0400A JP6547359B2 (ja) 2015-03-24 2015-03-24 現像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60400 2015-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9893A true CN106019893A (zh) 2016-10-12
CN106019893B CN106019893B (zh) 2020-01-14

Family

ID=56975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37272.4A Active CN106019893B (zh) 2015-03-24 2015-11-03 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33590B2 (zh)
JP (1) JP6547359B2 (zh)
CN (1) CN1060198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5879A (zh) * 2019-07-26 2021-02-0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19774B2 (ja) * 2015-02-16 2019-05-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76114B2 (ja) * 2015-12-16 2018-08-2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942481B2 (ja) * 2017-02-14 2021-09-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103264A (ja) * 2019-12-25 2021-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22168975A (ja) * 2021-04-27 2022-11-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78974A (ja) * 2021-05-21 2022-12-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弾性部材、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5965A (en) * 1978-04-03 1979-08-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ackup roll cleaning system for a heated roll fuser
CN101424909A (zh) * 2007-10-30 2009-05-06 株式会社理光 密封构件、显影装置、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JP4910841B2 (ja) * 2007-04-02 2012-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4035481A (ja) * 2012-08-09 2014-02-24 Sharp Corp ベルト搬送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2129Y2 (ja) * 1979-12-25 1985-04-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飛散防止装置
JPS59116769A (ja) * 1982-12-24 1984-07-05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3197934B2 (ja) 1992-03-24 2001-08-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H103220A (ja) 1996-06-14 1998-01-06 Ricoh Co Ltd 現像装置
JP3940982B2 (ja) * 2000-06-28 2007-07-04 株式会社ワイ・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ワイパーブレード装置
JP3991807B2 (ja) * 2002-07-29 2007-10-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05208250A (ja) * 2004-01-21 2005-08-04 Oki Data Corp 現像装置
JP5181995B2 (ja) * 2008-10-09 2013-04-1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0526B2 (ja) 2008-12-01 2014-08-27 三和テクノ株式会社 伸縮性を規制した編物からなる粉体シール材
US8620177B2 (en) * 2011-03-24 2013-12-3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device with seal members
US8644725B2 (en) * 2011-05-18 2014-02-04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ultiple stiffness seal for imaging component surfaces
JP2014044294A (ja) * 2012-08-27 2014-03-1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6519774B2 (ja) * 2015-02-16 2019-05-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5965A (en) * 1978-04-03 1979-08-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ackup roll cleaning system for a heated roll fuser
JP4910841B2 (ja) * 2007-04-02 2012-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1424909A (zh) * 2007-10-30 2009-05-06 株式会社理光 密封构件、显影装置、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JP2014035481A (ja) * 2012-08-09 2014-02-24 Sharp Corp ベルト搬送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5879A (zh) * 2019-07-26 2021-02-0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2305879B (zh) * 2019-07-26 2024-05-10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82754A1 (en) 2016-09-29
JP2016180829A (ja) 2016-10-13
US9733590B2 (en) 2017-08-15
JP6547359B2 (ja) 2019-07-24
CN106019893B (zh) 2020-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9893A (zh) 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JP5839263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51779B2 (ja) 現像装置、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838108B (zh)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7211412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84658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11624991B2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vided with duc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developing device
CN105974756A (zh) 粉末输送构件、粉末容器和图像形成设备
US11360412B2 (en) Imaging system
EP3640740A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098540A (ja) 現像装置
CN103838112A (zh) 显影装置以及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21032987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40897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74651B2 (ja) 作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5448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40897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10055674A1 (en) Develop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24073197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23790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68386B2 (ja) 現像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12237A (ja) 現像装置
JP2017090744A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61633A (ja) フィルタ保持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2999A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