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30343A - 滤波元器件 - Google Patents

滤波元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30343A
CN105830343A CN201480068365.6A CN201480068365A CN105830343A CN 105830343 A CN105830343 A CN 105830343A CN 201480068365 A CN201480068365 A CN 201480068365A CN 105830343 A CN105830343 A CN 1058303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inducer
series resonant
antiresonant
sh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83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30343B (zh
Inventor
寺本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30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0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30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30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75Ladder networks, e.g. electric wav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0115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inductors an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41Comprising typical LC combinations, irrespective of presence and location of additional resistors
    • H03H7/1758Series LC in shunt or branch pat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7/17Structural details of sub-circuits of frequency selective networks
    • H03H7/1741Comprising typical LC combinations, irrespective of presence and location of additional resistors
    • H03H7/1766Parallel LC in series path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42Networks for transforming balanced signals into unbalanced signals and vice versa, e.g. baluns
    • H03H7/425Balance-balance networks
    • H03H7/427Common-mode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impedance networks whose electrical mode of operation is not specified or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type of network
    • H03H2001/0021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3H2001/0085Multilayer, e.g. LTCC, HTCC, green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2007/013Notch or bandstop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的滤波元器件。由于分别设置在分流电路(8a、8b、8c)上的LC串联谐振电路(9a)的一端与第一线路(4a)连接并且另一端接地,分别设置在分流电路(8a、8b、8c)上的LC串联谐振电路(9b)的一端接地并且另一端与第二线路(4b)连接,因此各LC串联谐振电路(9a、9b)可靠地谐振,从而可靠地形成衰减极。因而,能提供一种滤波元器件,该滤波元器件通过将LC串联谐振电路(9a、9b)各自的谐振频率设定为对于使共模噪声衰减有效的频率,能可靠地使共模噪声衰减,从而实现改善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

Description

滤波元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去除在差动线路上传输的共模噪声功能的滤波元器件,具体涉及改善其衰减特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备用于去除在差动线路上传输的共模噪声的滤波电路的滤波元器件。如图19的现有的滤波元器件的电路图所示那样,在现有的滤波元器件500中,在第一差动输入端子501a、第二差动输入端子501b和第一差动输出端子502a、第二差动输出端子502b之间的第一线路503a、第二线路503b上,分别串联连接有无源串联元件504a、504b,在第一线路503a、第二线路503b之间并联连接有无源并联元件505,由此形成梯子型的差动4端子电路。
具体而言,在第一差动输入输出端子501a、502a间的第一线路503a以及第二差动输入输出端子501b、502b间的第二线路503b中,作为无源串联元件504a、504b分别串联连接有两个电感器Lo/2而相互正耦合。此外,作为无源并联元件505而串联连接的两个电容器Co中的一个与第一线路503a中串联连接的两个电感器Lo/2的连接位置连接,作为无源并联元件505而串联连接的两个电容器Co中的另一个与第二线路503b中串联连接的两个电感器Lo/2的连接位置连接。
此外,通过在第一线路503a中串联连接的两个电感器Lo/2的两端间连接桥接电容器Ca,在第二线路503b中串联连接的两个电感器Lo/2的两端间连接桥接电容器Ca,在上述的梯子型差动4端子电路中,形成桥接T型的全通型差动延迟线。而且,在作为无源并联元件与第一线路503a、第二线路503b连接的两个电容器Co的连接点T和接地电位之间连接共模噪声衰减用的电感器Lc,从而构成差动延迟线型的共模滤波器。
此外,图19中的第一差动输入端子501a、第二差动输入端子501b侧的标号+vd、-vd是阻抗Zo的差动电源,第一差动输出端子502a、第二差动输出端子502b侧的标号Zo是终端阻抗,标号vc是共模噪声源。此外,在滤波元器件500中,也可以在第一差动输入端子501a、第二差动输入端子501b和第一差动输出端子502a、第二差动输出端子502b之间的第一线路503a、第二线路503b上梯子型地设置多个上述共模噪声滤波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228824号公报(段落0033~0038,图1、3等)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滤波元器件500所具备的共模滤波器中,通过由共模噪声衰减用的电感器Lc和作为无源并联元件505连接的电容器Co构成的Lc串联谐振电路,形成用于衰减共模噪声的衰减极。然而,分别在第一线路503a、第二线路503b上传输的差动线路是相位彼此相差180°的信号。因此,若连接第一线路503a、第二线路503b的两个电容器Co的连接点T设定在两条线路503a、503b间的中点,则连接点T为假想的接地点。
在该情况下,与假想地接地的连接点T连接的电感器Lc不能充分地起到作用,Lc串联谐振电路的共模噪声衰减特性可能会变差。此外,由于Lc串联谐振电路由与假想地接地的连接点T连接的电感器Lc形成,因此在由于滤波元器件500结构上的限制而导致连接点T形成在偏离理想的假想接地点的位置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如下的问题。即,由于共模噪声的相位偏离,因此可能不能充分地对共模噪声进行衰减。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改善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的滤波元器件。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滤波元器件包括:第一差动输入端子、第二差动输入端子、第一差动输出端子、第二差动输出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差动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差动输出端子间的第一线路上的第一滤波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差动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二差动输出端子间的第二线路上的第二滤波电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的分流电路,所述分流电路具备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和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其中,所述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路连接,所述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并且该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路连接,所述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和所述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连接点接地。
在由此的构成的发明中,第一差动输入端子与第一差动输出端子间的第一线路和第二差动输入端子与第二差动输出端子间的第二线路通过分流电路进行连接。此外,分流电路具备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和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其中,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的一端与第一线路连接,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一端与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并且该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线路连接,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和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连接点接地。因此,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由于一端与第一线路连接并且另一端接地,因此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可靠地进行谐振从而形成衰减极。此外,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由于一端接地并且另一端与第二线路连接,因此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可靠地进行谐振从而形成衰减极。
因此,通过将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各自的谐振频率设定为对于使共模噪声衰减有效的频率,能可靠地使共模噪声衰减。因而,能提供一种改善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的滤波元器件。此外,各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进行谐振与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连接点的接地状态无关,因此不需要将该连接点设为作为假想接地点的分流电路的中点。因而,能抑制由于分流电路上的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连接点的位置偏差引起的各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频率的偏差。
此外,可以在分流电路的中点设置所述连接点,并且所述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具备的第一电感器的电感和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具备的第二电感器的电感可以相同。
由此,更能提高规定频带的共模噪声的去除效果。
此外,还可以包括多层基板,该多层基板由多个绝缘层层叠而成,并且在该多层基板上设置所述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以及所述分流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可以配置在所述多层基板的一面侧,所述分流电路可以配置在所述多层基板的另一面侧。
由此,由于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配置在多层基板的一面侧,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连接点接地的分流电路配置在多层基板的另一面侧,因此将分流电路的连接点接地的接地电极和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的距离在多层基板内能尽可能变大。因此,能抑制流过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妨碍接地电极所产生的损耗。因而,能降低通过滤波元器件的高频(RF)信号的损耗。
此外,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可以具有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可以具有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
由此,能提供一种在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上形成由第一并联谐振电路、第二并联谐振电路构成的带阻滤波器(BEF)的具有实用性结构的滤波元器件。
此外,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可以由所述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以及与所述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串联连接的第三LC并联谐振电路构成,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可以由所述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以及与所述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串联连接的第四LC并联谐振电路构成。
若采用上述的结构,能提供一种具有实用性结构的滤波元器件,该滤波元器件在第一滤波电路形成由串联连接的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第三LC并联谐振电路构成的低通滤波器(LPF),在第二滤波电路形成由串联连接的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第四LC并联谐振电路构成的LPF。
此外,所述分流电路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的前级和所述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的前级之间、所述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和所述第三LC并联谐振电路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和所述第四LC并联谐振电路的连接点之间、以及所述第三LC并联谐振电路的后级和所述第四LC并联谐振电路的后级之间。
由此,通过三个分流电路,能更高精度地调整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
此外,所述三个分流电路中的任意一个分流电路具有的所述第一电感器、所述第二电感器可以配置在与其他所述分流电路具有的所述第一电感器、所述第二电感器不同的所述绝缘层,在所述三个分流电路中的任意一个分流电路具有的所述第一电感器、所述第二电感器所在的所述绝缘层和其他所述分流电路具有的所述第一电感器、所述第二电感器所在的绝缘层之间的所述绝缘层上可以形成平板状的接地电极。
若采用上述的结构,三个分流电路中的任意一个分流电路具有的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形成在与其他分流电路具有的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不同的绝缘层上。此外,在三个分流电路中的任意一个分流电路具有的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和其他分流电路具有的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之间配置平板状的接地电极。因而,由于能将各分流电路具备的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在绝缘层的面内方向或绝缘层的层叠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因此能抑制各电感器不需要的耦合,从而能降低各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偏差。
此外,所述连接点可以经由第三电感器接地。
如上所述,由于分流电路8的各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连接点经由第三电感器接地,因此通过第三电感器能高精度地调整各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
此外,所述第一电感器及所述第二电感器的寄生电阻可以比所述第三电感器的寄生电阻更大。
若采用上述的结构,通过使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的第一电感器及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第二电感器的寄生电阻变大,能使各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Q值减小从而减弱谐振特性。因而,能使各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衰减极附近的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具有较宽频带。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设置在分流电路上的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的一端与第一线路连接且另一端接地,设置在分流电路上的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一端接地且另一端与第二线路连接,因此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可靠地谐振,从而可靠地形成衰减极。因而,能提供一种滤波元器件,该滤波元器件通过将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各自的谐振频率设定为对于使共模噪声衰减是有效的频率,能可靠地使共模噪声衰减,因此能改善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滤波元器件的电路图。
图2是图1的滤波元器件的外观图。
图3是表示图2的滤波元器件的内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滤波元器件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5是比较例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图5的比较例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滤波元器件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图7的滤波元器件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9是表示图7的滤波元器件的变形例的频率特性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图7的滤波元器件的变形例的频率特性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图11是比较例的电路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比较例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滤波元器件的电路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滤波元器件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15是表示图13的滤波元器件的变形例的频率特性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图13的滤波元器件的变形例的频率特性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图17是比较例的电路图。
图18是表示图17的比较例的频率特性的图。
图19是现有的滤波元器件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4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滤波元器件的电路图,图2是图1的滤波元器件的外观图,图3是表示图2的滤波元器件的内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图1的滤波元器件的频率特性的图。此外,在图3中,仅示出了图2所示的滤波元器件具备的多层基板中设置有分流电路8a、8b、8c的下侧的部分。
(电路结构)
对于滤波元器件1的电路结构概要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滤波元器件1具备去除在差动线路上传输的共模噪声的功能,并且具备第一差动输入端子2a、第二差动输入端子2b和第一差动输出端子3a、第二差动输出端子3b。此外,在第一差动输入端子2a和第一差动输出端子3a间的第一线路4a上设置第一滤波电路5a,在第二差动输入端子2b和第二差动输出端子3b间的第二线路4b上设置第二滤波电路5b。
第一滤波电路5a由两个LC并联谐振电路6a、7a串联连接构成,该LC并联谐振电路6a、7a分别由电感器L及电容器C并联连接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滤波电路5a中构成LPF。此外,第二滤波电路5b由两个LC并联谐振电路6b、7b串联连接构成,该LC并联谐振电路6b、7b分别由电感器L及电容器C并联连接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滤波电路5b中构成LPF。此外,LC并联谐振电路6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LC并联谐振电路6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LC并联谐振电路7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LC并联谐振电路”,LC并联谐振电路7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四LC并联谐振电路”。
此外,LC并联谐振电路6a的前级和LC并联谐振电路6b的前级之间、LC并联谐振电路6a和LC并联谐振电路7a的连接点与LC并联谐振电路6b和LC并联谐振电路7b的连接点之间、以及LC并联谐振电路7a的后级和LC并联谐振电路7b的后级之间分别设置连接第一线路4a和第二线路4b的分流电路8a、8b、8c。各分流电路8a、8b、8c具有由电感器Ls及电容器Cs串联连接而成的两个LC串联谐振电路9a、LC串联谐振电路9b,各LC串联谐振电路9a和LC串联谐振电路9b通过电感器Ls侧的连接来实现串联连接。
此外,对于各分流电路8a、8b、8c,LC串联谐振电路9a的电容器Cs侧的一端与第一线路4a连接,LC串联谐振电路9b的电容器侧的另一端与第二线路4b连接。此外,各LC串联谐振电路9a、LC串联谐振电路9b的连接点分别经由接地端子GND接地。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连接点T设定在各分流电路8a、8b、8c的中点。此外,LC串联谐振电路9a具备的电感器Ls(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电感器”)的电感和LC串联谐振电路9b具备的电感器Ls(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电感器”)的电感设定为相同。此外,LC串联谐振电路9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串联谐振电路”,LC串联谐振电路9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串联谐振电路”
(简要结构)
对于滤波元器件1的结构概要进行说明。
滤波元器件1具备设置有第一滤波电路5a、第二滤波电路5b、以及分流电路8a、8b、8c的多层基板100。多层基板100由陶瓷或树脂形成的多个绝缘层层叠形成。此外,在多层基板100的表面上作为外部电极形成第一差动输入端子2a、第二差动输入端子2b,第一差动输出端子3a、第二差动输出端子3b、以及接地端子GND。此外,通过用过孔导体连接形成在各绝缘层的电感器电极、电容器电极、接地电极,从而在多层基板100的内部形成第一滤波电路5a、第二滤波电路5b、及分流电路8a、8b、8c。
此外,在多层基板100侧面的第一差动输入端子2a与第二差动输入端子2b间、以及第一差动输出端子3a与第二差动输出端子3b间形成的端子是无连接(NC)端子。此外,多层基板100上表面的长方形标记是用于确认滤波元器件1的方向的标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2上,第一滤波电路5a、第二滤波电路5b配置在多层基板100的上侧的一面侧,分流电路8a、8b、8c配置在多层基板100的下侧的另一面侧。此外,如图3所示,分流电路8a、8c分别具有的形成各电感器Ls的各电感器电极101形成在绝缘层100c上,形成各电容器Cs的各电容器电极102分别形成在绝缘层100c的正上方和正下方的绝缘层100b、110d上。此外,形成各分流电路8a、8c的各电感器电极101和各电容器电极102用过孔导体103连接。此外,在形成了各电容器电极102的绝缘层100b或100d和形成了电感器电极101的绝缘层100c之间还可以配置别的绝缘层。
此外,分流电路8b具有的形成各电感器Ls的各电感器电极101形成在与分流电路8a、8c不同的绝缘层100g上,形成各电容器Cs的各电容器电极102分别形成在绝缘层100g的正上方和正下方的绝缘层100f、100h上。此外,形成分流电路8b的各电感器电极101和各电容器电极102用过孔导体103连接。此外,在形成了各电容器电极102的绝缘层100f或100h与形成了电感器电极101的绝缘层100g之间还可以配置别的绝缘层。
由此,由于通过在各电感器电极101的正上方和正下方配置电容器电极102,能用电容器电极102来抑制由各电感器电极101形成的各电感器Ls的磁场扩大,因此能防止因漏磁场引起的不需要的耦合。10
此外,在配置了分流电路8a、8c的各电感器Ls的绝缘层100c和配置了分流电路8b的各电感器Ls的绝缘层100g之间的绝缘层100e上,形成平板状的接地电极104。此外,在配置第一滤波电路5a、第二滤波电路5b的多层基板100的上侧部分的交界处的绝缘层100a上形成平板状的接地电极104,在背面形成有各端子2a、2b、3a、3b、GND的绝缘层100j的正上方的绝缘层100i上形成平板状的接地电极104。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配置第一滤波电路5a、第二滤波电路5b的多层基板100的上侧的部分,形成构成各第一滤波电路5a、第二滤波电路5b的各电容器C的电容器电极配置在比形成各电感器L的电感器电极更靠下层侧。由此,在多层基板100的配置各分流电路8a、8b、8c的下侧部分和配置第一滤波电路5a、第二滤波电路5b的上侧部分的交界处的绝缘层100a上形成平板状的接地电极104,但是由于在该接地电极104的正上方配置电容器电极,因此能隔开平板状的接地电极104和形成各电感器L的电感器电极之间的距离。因而,能降低由于第一滤波电路5a、第二滤波电路5b的各电感器L在接地电极104上引起的信号损耗。
(频率特性)
对于滤波元器件1的频率特性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了滤波元器件1的频率特性的图,横轴表示频率(GHz),纵轴表示信号电平(dB)。此外,图4中的实线表示第一差动输入端子2a及第一差动输出端子3a间的通过特性,图4中的虚线表示第一差动输入端子2a的反射特性。此外,由于在以下说明中参照的图6、8~10、12、14~16、18都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省略其说明。
如图4所示,除形成在0.5GHz附近的第一衰减极以外,还在1.25GHz附近形成第二衰减极。因而,能有效地衰减1.25GHz附近频带的共模噪声。
(比较例)
参照图5及图6对于比较例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比较例的电路图,图6是表示图5的比较例的频率特性的图。
如图5所示,在比较例中,各分流电路8a、8b、8c中,没有设置电感器Ls,仅串联连接两个电容器Cs。此外,如图6所示,在比较例中,虽然在0.5GHz附近形成第一衰减极,但没有形成第二衰减极。因而,1.25GHz附近频带的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变差。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差动输入端子2a与第一差动输出端子3a间的第一线路4a和第二差动输入端子2b与第二差动输出端子3b间的第二线路4b通过分流电路8a、8b、8c连接。此外,各分流电路8a、8b、8c包括:一端与第一线路4a连接的LC串联谐振电路9a;以及LC串联谐振电路9b,该LC串联谐振电路9b的一端与LC串联谐振电路9a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线路4b连接,LC串联谐振电路9a、9b的各连接点T经由接地端子GND接地。因此,LC串联谐振电路9a由于一端与第一线路4a连接且另一端接地,因此LC串联谐振电路9a可靠地进行谐振从而形成衰减极。此外,LC串联谐振电路9b由于一端接地且另一端与第二线路4b连接,因此LC串联谐振电路9b可靠地进行谐振从而可靠地形成衰减极。
因此,通过将LC串联谐振电路9a、9b各自的谐振频率设定为对于使共模噪声衰减是有效的频率,从而能可靠地使共模噪声衰减。因而,能提供一种改善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的滤波元器件1。此外,由于各LC串联谐振电路9a、9b进行的谐振与LC串联谐振电路9a、9b的连接点T的接地状态无关,因此不需要将该连接点T设定为作为假想接地点的各分流电路8a、8b、8c的中点。因而,能抑制由于各分流电路8a、8b、8c上的LC串联谐振电路9a、9b的连接点T的位置的偏差引起的各LC串联谐振电路9a、9b的谐振频率的偏差。
此外,由于在各分流电路8a、8b、8c的中点设定各连接点T,各LC串联谐振电路9a、9b具备的电感器Ls的电感相同,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去除规定频带的共模噪声的效果。此外,电感器Ls还具有改善想要在滤波元器件1中通过的信号即差模信号的衰减频带的衰减特性的效果。
此外,由于第一滤波电路5a、第二滤波电路5b配置在多层基板100的一面侧,LC串联谐振电路9a、9b的连接点T接地的分流电路8a、8b、8c和接地电极104配置在多层基板100的另一面侧,因此将分流电路8a、8b、8c的连接点T接地的接地电极104与第一滤波电路5a、第二滤波电路5b的距离在多层基板100内能尽可能变大。因此,能抑制流过第一滤波电路5a、第二滤波电路5b的RF信号(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妨碍接地电极104而产生的损耗。因而,能降低通过滤波元器件1的高频(RF)信号的损耗。
此外,能提供具有实用性的结构的滤波元器件1,该滤波元器件1在第一滤波电路5a形成由串联连接的LC并联谐振电路6a、7a构成的LPF,并且在第二滤波电路5b形成由串联连接的LC并联谐振电路6b、7b构成的LPF。
此外,由于在LC并联谐振电路6a的前级和LC并联谐振电路6b的前级之间设置分流电路8a,在LC并联谐振电路6a、7a的连接点和LC并联谐振电路6b、7b的连接点之间设置分流电路8b,在LC并联谐振电路7a的后级和LC并联谐振电路7b的后级之间设置分流电路8c,因此能通过三个分流电路8a、8b、8c,更高精度地调整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
此外,三个分流电路8a、8b、8c中,分流电路8b具有的两个电感器Ls配置在与分流电路8a、8c具有的电感器Ls所在的绝缘层100c不同的绝缘层100g上。此外,在分流电路8b具有的各电感器Ls所在的绝缘层100g和分流电路8a、8c具有的各电感器Ls所在的绝缘层100c之间的绝缘层100e上形成有平板状的接地电极104。因而,由于能将各分流电路8a、8b、8c具备的各电感器Ls在绝缘层100c的面内方向或多层基板100的层叠方向上隔开间隔来配置,因此能抑制各电感器Ls的不需要的耦合,从而能降低各LC串联谐振电路9a、9b的特性偏差。
(第2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参照图7及图8进行说明。图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滤波元器件的电路图,图8是表示图7的滤波元器件的频率特性的图。
该实施方式的滤波元器件1a与图1所示的滤波元器件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连接第一线路4a和第二线路4b的分流电路8仅设置在第一线路4a的LC并联谐振电路6a、7a的连接点和第二线路4b的LC并联谐振电路6b、7b的连接点之间。此外,分流电路8的LC串联谐振电路9a、9b的连接点T经由电感器Lg(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电感器”)接地。其它结构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通过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结构说明。
(频率特性)
对于滤波元器件1a的频率特性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除形成在1.6GHz附近的第一衰减极以外,还在2.2GHz附近形成第二衰减极。因而,能有效地衰减2.2GHz附近频带的共模噪声。
(变形例)
对于滤波元器件1a的变形例参照图9及图10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图7的滤波元器件的变形例的频率特性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0是表示图7的滤波元器件的变形例的频率特性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如图9所示,通过使分流电路8的LC串联谐振电路9a、9b的各电感器Ls的值变小,从而第二衰减极形成在更靠近高频侧的3.2GHz附近。如图10所示,通过使分流电路8的LC串联谐振电路9a、9b的各电感器Ls的值变大,从而第二衰减极形成在更靠近低频侧的1.8GHz附近形成。
(比较例)
参照图11及图12对于比较例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比较例的电路图,图12是表示图11的比较例的频率特性的图。
如图11所示,在比较例中,在分流电路8中,不设置电感器Ls,仅串联连接两个电容器Cs。此外,如图12所示,在比较例中,虽然在1.6GHz附近形成第一衰减极,但没有形成第二衰减极。因而,与图8~图10所示示例不同,1.8GHz、2.2GHz、3.2GHz附近的频带的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变差。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分流电路8的各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9a、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9b经由电感器Lg接地,因此通过电感器Lg能更高精度地调整各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9a、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9b的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
此外,通过调整电感器Ls的电感值,能任意地控制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而不会影响RF信号的通过特性。
此外,可以将分流电路8的电感器Ls的寄生电阻设为比电感器Lg的寄生电阻更大。如此,通过LC串联谐振电路9a、9b的电感器Ls的寄生电阻变大,能使各LC串联谐振电路9a、9b的Q值减小从而使谐振特性减弱。因而,能实现各LC串联谐振电路9a、9b的衰减极附近的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具有较宽频带。
(第3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参照图13及图14进行说明。图13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滤波元器件的电路图,图14是表示图13的滤波元器件的频率特性的图。
该实施方式的滤波元器件1b与图7所示的滤波元器件1a的不同点在于,如图13所示,在第一滤波电路5a中,由一个LC并联谐振电路6a构成BEF,在第二滤波电路5b中,由一个LC并联谐振电路6b构成BEF。此外,连接第一线路4a和第二线路4b的分流电路8设置在LC并联谐振电路6a的前级和LC并联谐振电路6b的前级之间。其他结构与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因此通过标注相同的标号省略其结构说明。
(频率特性)
对于滤波元器件1b的频率特性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除形成在1.5GHz附近的第一衰减极以外,还在2.9GHz附近形成第二衰减极。因而,能有效地衰减2.9GHz附近频带的共模噪声。
(变形例)
对于滤波元器件1b的变形例参照图15及图16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图13的滤波元器件的变形例的频率特性的一个示例的图,图16是表示图13的滤波元器件的变形例的频率特性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如图15所示,通过使分流电路8的LC串联谐振电路9a、9b的各电感器Ls的值变小,第二衰减极形成在更靠近高频侧的3.2GHz附近。如图16所示,通过使分流电路8的LC串联谐振电路9a、9b的各电感器Ls的值变大,从而第二衰减极形成在更靠近低频侧的2.7GHz附近。
(比较例)
参照图17及图18对于比较例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比较例的电路图,图18是表示图17的比较例的频率特性的图。
如图17所示,在比较例中,在分流电路8中,不设置电感器Ls,仅串联连接两个电容器Cs。此外,如图18所示,在比较例中,虽然在1.5GHz附近形成第一衰减极,但没有形成第二衰减极。因而,与图14~图16所示示例不同,2.7GHz、2.9GHz、3.2GHz附近的频带的共模噪声的衰减特性变差。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能提供具有实用性的结构的滤波元器件1,该滤波元器件1在第一滤波电路5a形成由LC并联谐振电路6a构成的BEF,在第二滤波电路5b形成由LC并联谐振电路6b构成的BEF。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宗旨,可进行上述以外的各种变更,也可将上述的结构任意组合。例如,在各分流电路8、8a、8b、8c中,LC串联谐振电路9a、9b的连接点T可以不设置在各分流电路8、8a、8b、8c各自的中点。
此外,分别形成电感器Ls、Lg的电感器电极101可以配置在多层基板100内俯视时不重叠的位置。由此,由于能防止在各电感器Ls、Lg间产生不需要的电容分量,因此能实现提高滤波元器件1的衰减极的设计精度。
此外,构成上述的各电路的各电感器L、Ls、Lg的电感值、各电容器C、Cs的电容值可以根据要求的滤波元器件的频率特性适当地设定。
工业上的实用性
能将本发明广泛地用于具备去除在差动线路上传输的共模噪声的功能的滤波元器件。
标号说明
1、1a、1b滤波元器件
2a第1差动输入端子
2b第2差动输入端子
3a第1差动输出端子
3b第2差动输出端子
4a第1线路
4b第2线路
5a第1滤波电路
5b第2滤波电路
6aLC并联谐振电路(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
6bLC并联谐振电路(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
7aLC并联谐振电路(第三LC并联谐振电路)
7bLC并联谐振电路(第四LC并联谐振电路)
8、8a、8b、8c分流电路
9aLC串联谐振电路(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
9bLC串联谐振电路(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
100多层基板
Lg电感器(第三电感器)
Ls电感器(第一电感器、第二电感器)
T连接点

Claims (9)

1.一种滤波元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差动输入端子和第二差动输入端子、
第一差动输出端子和第二差动输出端子、
设置在所述第一差动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一差动输出端子间的第一线路上的第一滤波电路、
设置在所述第二差动输入端子与所述第二差动输出端子间的第二线路上的第二滤波电路、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线路和所述第二线路的分流电路,
所述分流电路具备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和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
所述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路连接,
所述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的另一端连接,并且该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路连接,
所述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和所述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的连接点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元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流电路的中点设定所述连接点,
并且所述第一LC串联谐振电路具备的第一电感器的电感和第二LC串联谐振电路具备的第二电感器的电感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波元器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层基板,该多层基板由多个绝缘层层叠而成,在该多层基板上设置所述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以及所述分流电路,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所述第二滤波电路配置在所述多层基板的一面侧,所述分流电路配置在所述多层基板的另一面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元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具有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具有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波元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由所述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以及与所述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串联连接的第三LC并联谐振电路构成,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由所述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以及与所述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串联连接的第四LC并联谐振电路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波元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电路分别设置在:
所述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的前级和所述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的前级之间、
所述第一LC并联谐振电路和所述第三LC并联谐振电路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LC并联谐振电路和所述第四LC并联谐振电路的连接点之间、以及
所述第三LC并联谐振电路的后级和所述第四LC并联谐振电路的后级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波元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个分流电路中的任意一个分流电路具有的所述第一电感器、所述第二电感器配置在与其他所述分流电路具有的所述第一电感器、所述第二电感器不同的所述绝缘层,在所述三个分流电路中的任意一个分流电路具有的所述第一电感器、所述第二电感器所在的所述绝缘层和其他所述分流电路具有的所述第一电感器、所述第二电感器所在的绝缘层之间的所述绝缘层上形成平板状的接地电极。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波元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点经由第三电感器接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波元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感器及所述第二电感器的寄生电阻比所述第三电感器的寄生电阻更大。
CN201480068365.6A 2013-12-12 2014-12-08 滤波元器件 Active CN105830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6690 2013-12-12
JP2013256690 2013-12-12
PCT/JP2014/082376 WO2015087821A1 (ja) 2013-12-12 2014-12-08 フィルタ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0343A true CN105830343A (zh) 2016-08-03
CN105830343B CN105830343B (zh) 2019-03-12

Family

ID=53371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8365.6A Active CN105830343B (zh) 2013-12-12 2014-12-08 滤波元器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82542B2 (zh)
JP (1) JP6249023B2 (zh)
CN (1) CN105830343B (zh)
WO (1) WO201508782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9255A (zh) * 2018-04-27 2018-11-13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六安供电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侧电弧故障综合检测方法与系统
CN108809269A (zh) * 2017-04-26 2018-11-13 Tdk株式会社 低通滤波器
CN109120239A (zh) * 2017-06-23 2019-01-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多工器、发送装置以及接收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36733B (zh) * 2014-05-30 2016-06-01 國立臺灣大學 共模雜訊抑制裝置
KR101968585B1 (ko) * 2016-02-05 2019-04-12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차동 및 공통 모드 겸용 필터
CN107403989A (zh) * 2016-05-20 2017-11-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功率分配电路及应用所述功率分配电路的功率分配器
US10476451B2 (en) 2017-01-16 2019-11-12 Mediatek Inc. Class-F power amplifier matching network
CN112189306A (zh) * 2018-05-18 2021-01-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噪声滤波器
US10547281B1 (en) * 2018-07-13 2020-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urce impedance tuning circuit for a receive path
JP7117200B2 (ja) 2018-09-07 2022-08-12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マルチプレクサ
JP7156533B2 (ja) * 2019-07-09 2022-10-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cフィル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1894A (zh) * 2005-03-31 2006-10-04 Tdk株式会社 噪声抑制电路
JP2012019443A (ja) * 2010-07-09 2012-01-26 Murata Mfg Co Ltd フィルタ回路及び電子部品
CN102969998A (zh) * 2012-11-22 2013-03-13 西安开容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多路电话线滤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58789A (en) * 1981-04-06 1983-12-13 Michael S. Nakhla Filters comprising reactive components, and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impedances thereof
JPH0380708A (ja) * 1989-08-24 1991-04-05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誘導電圧軽減用フィルタ
JPH1168497A (ja) * 1997-08-27 1999-03-09 Nec Corp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JP2001332950A (ja) * 2000-05-22 2001-11-30 Murata Mfg Co Ltd 低域通過フィル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移動体通信装置
US7898827B2 (en) * 2008-05-22 2011-03-0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ctive EMI filtering using magnetic coupling cancellation
JP5386980B2 (ja) * 2008-12-26 2014-01-15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ノイズフィルタ
JP2011228824A (ja) * 2010-04-16 2011-11-10 Elmech Corp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CN102457245B (zh) * 2010-10-25 2015-04-22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滤波器及其布局结构
TWI536733B (zh) * 2014-05-30 2016-06-01 國立臺灣大學 共模雜訊抑制裝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1894A (zh) * 2005-03-31 2006-10-04 Tdk株式会社 噪声抑制电路
JP2012019443A (ja) * 2010-07-09 2012-01-26 Murata Mfg Co Ltd フィルタ回路及び電子部品
CN102969998A (zh) * 2012-11-22 2013-03-13 西安开容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多路电话线滤波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9269A (zh) * 2017-04-26 2018-11-13 Tdk株式会社 低通滤波器
CN108809269B (zh) * 2017-04-26 2022-05-27 Tdk株式会社 低通滤波器
CN109120239A (zh) * 2017-06-23 2019-01-01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多工器、发送装置以及接收装置
CN108809255A (zh) * 2018-04-27 2018-11-13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六安供电公司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侧电弧故障综合检测方法与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30343B (zh) 2019-03-12
JPWO2015087821A1 (ja) 2017-03-16
JP6249023B2 (ja) 2017-12-20
US9882542B2 (en) 2018-01-30
WO2015087821A1 (ja) 2015-06-18
US20160276997A1 (en) 2016-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30343A (zh) 滤波元器件
CN110048686B (zh) 层叠带通滤波器
US8754726B2 (en) Multilayer band-pass filter
CN103023449B (zh) 带通滤波器
KR20150060881A (ko) 필터장치
US7432786B2 (en) High frequency filter
CN204244192U (zh) Lc滤波器电路及高频模块
CN111357198B (zh) 带通滤波器
CN107431468B (zh) 电子部件
US7782157B2 (en) Resonant circuit, filter circuit, and multilayered substrate
CN111342789A (zh) 带耦合电感的滤波器单元、滤波器及电子设备
JP5637150B2 (ja) 積層型バンドパスフィルタ
CN109150130A (zh) 一种电感耦合型带通滤波器
JP2018186417A (ja) ローパスフィルタ
JP6103252B2 (ja) 誘電体共振器および電子部品
CN103390783A (zh) 一种微波分布式可开关带通滤波器
CN111262546B (zh) 中心频率可调绝对带宽固定的ltcc滤波器及仿真方法
CN214672907U (zh) 一种带通滤波器
CN113036325B (zh) 一种介质滤波器
JP2013005121A (ja) 高周波フィルタ
CN106385243A (zh) 一种复合式晶体滤波器
CN206135850U (zh) 一种复合式晶体滤波器
CN116706476A (zh) 滤波电路
KR100501928B1 (ko) 커패시터가 로딩된 다중층 1/4 파장 공진기를 이용한 이단 적층 대역통과 여파기
CN107275728A (zh) 一种dgs结构的谐振滤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