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2699B - 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92699B
CN105792699B CN201580002838.7A CN201580002838A CN105792699B CN 105792699 B CN105792699 B CN 105792699B CN 201580002838 A CN201580002838 A CN 201580002838A CN 105792699 B CN105792699 B CN 1057926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 side
handle component
overlapping region
ora terminalis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28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92699A (zh
Inventor
林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yashig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yashig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yashigo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yashig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92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2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92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926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30Straps; B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26Special adaptations of han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10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 A45C13/1023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with elongated profiles fastened by sliders
    • A45C13/103Arrangement of zip-fast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10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 A45C13/1069Arrangement of fasteners magnetic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3/00Flexible luggage; Handbags
    • A45C3/06Ladies' handba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CPURSES; LUGGAGE; HAND CARRIED BAGS
    • A45C13/00Details; Accessories
    • A45C13/30Straps; Bands
    • A45C2013/306Straps; Bands for attaching auxiliary articles to luggage, e.g. piggyback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放置手提包时能够保持向提手的上方立起的状态、手提包主体难以走形的手提包。本发明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在提手构件(50)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插装有用于使提手构件(50)向手提包主体(12)的上方立起的支撑构件(100),所述支撑构件(100)通过使支撑构件的顶部位于提手构件的顶部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50)的顶部相对,并缝合支撑构件(100)的重合区域与提手构件(50)的重合区域而被连结,支撑区域(112)至少在所述重合区域(110)的附近形成截面大致C字形或大致U字形拱状,并且在支撑区域下方的固定区域,所述支撑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12),在提手构件的一个固定区域(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72),所述提手构件(50)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Description

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提包或肩背包等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手提包的肩背包等的提手提出了例如日本专利第4430734号(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把手安装构造。
专利文献1的把手安装构造特征在于,将外侧把手部和内侧把手部接合而形成把手,在包身的表面安装外侧把手部的前端部,并在包身和上裆部之间夹持并安装内侧把手部的前端部,说明了耐久性优异,能够使提包长年使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307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把手被安装在包身的上部,每次拿起手提包,包身和裆部会被吸引,因此专利文献1的把手安装构造存在包身被拉长的担忧。于是,存在把手易向外面倾倒、使包身也变形的担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手难以倾倒、能够保持预定的形状的提手的构造及其安装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是将安装在手提包主体,用于支撑提手构件,其中,
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使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在所述提手构件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插装有用于使提手构件向手提包主体的上方立起的支撑构件,
所述支撑构件是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体,并包括至少在所述带状体的上部通过使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而成的重合区域、向该重合区域的下方延伸的支撑区域、和形成于该支撑区域的下方的固定区域,
所述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的两个长边端缘插装于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提手构件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
所述支撑构件通过使支撑构件的顶部以位于提手构件的顶部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的顶部相对,并缝合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与提手构件的重合区域而被连结,
在所述支撑构件中,支撑区域至少在所述重合区域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或大致U字形拱状,并且在支撑区域下方的固定区域,所述支撑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所述提手构件向固定于手提包主体的所述支撑构件的固定区域的下方延伸,在提手构件的固定区域,所述提手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是第一方面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其中,支撑构件层叠有多个带状体,且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上使已层叠的带状体弯曲而形成截面大致为C字形拱状的重合区域。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是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其中,所述提手构件包括弯曲区域、在该弯曲区域的两端连续而形成的重合区域、在该重合区域连续而形成的架设区域、和在该架设区域连续而形成的固定区域,
弯曲区域、重合区域、和架设区域的与所述重合区域连续的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是用于安装在手提包主体,并支撑提手构件的提手的构造,其中,
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使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在所述提手构件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插装有用于使提手构件向手提包主体的上方立起的支撑构件,
所述支撑构件是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体,并包括至少在所述带状体的上部通过使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而成的重合区域、向该重合区域的下方延伸的支撑区域、和形成于该支撑区域的下方的固定区域,
所述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的两个长边端缘插装于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提手构件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
所述支撑构件通过使支撑构件的顶部以位于提手构件的顶部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的顶部相对,并缝合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与提手构件的重合区域而被连结,
在所述支撑构件中,支撑区域至少在所述重合区域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或大致U字形拱状,并且在支撑区域下方的固定区域,所述支撑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所述提手构件向重合区域的下方延伸,在已向下方延伸的部分的提手构件的固定区域,所述提手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是第四方面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其中,支撑构件层叠有多个带状体,并且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上使已层叠的带状体弯曲而形成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重合区域。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是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包括重合区域、在该重合区域连续而形成的支撑区域、和在该支撑区域连续而形成的固定区域,
重合区域、和支撑区域的与所述重合区域连续的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手提包的提手的安装方法,其中,提手构件成形步骤,将提手构件的弯曲区域、一个重合区域和另一个重合区域、以及一个架设区域和另一个架设区域的与所述重合区域连续的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并且,
在带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使已折叠部分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闭合,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以使内侧向外侧方向、即与折叠部分相反的方向膨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缝合而成的闭合部、在一个长边端缘连续的膨大部和另一个长边端缘连续的膨大部、以及顶部,从而成形为提手构件;
支撑构件成形步骤,在带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使带状体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闭合,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以使内侧向向外侧方向、即带状体侧膨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缝合而成的闭合部、在一个长边端缘连续的膨大部和另一个长边端缘连续的膨大部、以及带状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弯曲的状态的支撑区域的顶部,从而成形为支撑构件;
支撑构件插装步骤,在所述提手构件的一个架设区域和另一个架设区域中的带状体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即一个长边端缘与另一个长边端缘之间,为了使提手构件向手提包主体的上方立起,将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的两个长边端缘、即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沿提手部的一个重合区域和另一个重合区域插装于一个重合区域与另一个重合区域之间;
支撑构件连结步骤,使支撑构件的顶部以位于提手构件的顶部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的顶部相对,将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与提手构件的一个重合区域和另一个重合区域缝合而将支撑构件连结于提手构件;
支撑构件的固定步骤,使支撑区域至少在所述重合区域的附近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或者大致U字形拱状,在支撑区域的下方的固定区域中,将所述支撑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以及
提手构件的固定步骤,使所述提手构件向固定于手提包主体的所述支撑构件的固定区域的下方延伸,在提手构件的一个固定区域和另一个固定区域,将所述提手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是安装在手提包主体,用于支撑提手构件的提手的构造,其中,
在构成手提包主体的前幅部和后幅部分别安装有提手构件,
所述提手构件是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体,所述带状体包括弯曲区域、在该弯曲区域的两端连续而形成的重合区域、在该重合区域连续而形成的架设区域、和在该架设区域连续而形成的固定区域,
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通过在弯曲区域使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在安装于前幅部和后幅部的提手构件中,在一个提手构件的弯曲区域内设有磁铁片,在另一个提手构件的弯曲区域内设有磁性体片和/或磁铁片,
重叠的一个提手构件的至少顶端与另一个提手构件的至少顶端形成为通过吸引而被吸住。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是一种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其中,
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使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在所述提手构件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插装有用于使提手构件向手提包主体的上方立起的支撑构件,
所述支撑构件是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体,并包括至少在所述带状体的上部通过使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而成的重合区域、向该重合区域的下方延伸的支撑区域、和形成于该支撑区域的下方的固定区域,
所述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的两个长边端缘插装于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提手构件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
所述支撑构件通过使支撑构件的顶部以位于提手构件的顶部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的顶部相对,并缝合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与提手构件的重合区域而被连结,
在所述支撑构件中,支撑区域至少在所述重合区域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或大致U字形拱状,并且在支撑区域下方的固定区域,所述支撑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所述提手构件向固定于手提包主体的所述支撑构件的固定区域的下方延伸,在提手构件的固定区域,所述提手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是一种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其中,
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形成为,在带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使带状体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闭合,在弯曲的区域和闭合的区域之间,一个提手构件的磁铁片的平面与另一个提手构件的磁性体片或者磁铁片的平面以扩展的方式而被内设,重叠的一个提手构件的磁铁片的平面和另一个提手构件的磁性体片或者磁铁片的平面形成为大致平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能够提供在放置手提包时能够保持提手的向上方立起的状态、手提包主体难以走形的手提包。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支撑构件层叠有多个带状体,且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上使已层叠的带状体弯曲而形成截面大致为C字形拱状的重合区域,所以能够使提手构件向上方立起。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所述提手构件包括弯曲区域、在该弯曲区域的两端连续而形成的重合区域、在该重合区域连续而形成的架设区域、和在该架设区域连续而形成的固定区域,
因为弯曲区域、重合区域、和架设区域的与所述重合区域连续的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所以提手构件向上方立起。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能够提供在放置手提包时能够保持提手的向上方立起的状态,并且手提包主体难以走形的手提包。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支撑构件层叠有多个带状体,并且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上使已层叠的带状体弯曲而形成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重合区域,所以提手构件向上方立起。
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所述支撑构件包括重合区域、在该重合区域连续而形成的支撑区域、和在该支撑区域连续而形成的固定区域,
因为重合区域、和支撑区域的与所述重合区域连续的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所以提手构件向上方立起。
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能够提供在放置手提包时能够保持提手的向上方立起的状态,并且手提包主体难以走形的手提包。
根据第八方面的发明,手提包的提手以重合的状态挂在肩部,手提包难以从肩部滑落。
根据第九方面的发明,能够提供在放置手提包时能够保持提手的向上方立起的状态,并且手提包主体难以走形的手提包。
根据第十方面的发明,一个提手构件和另一个提手构件以重叠的状态吸住,以挂在肩部的状态,一个提手构件难以从肩部滑落。
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说明的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明了。
附图说明
[图1]使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手提包的提手构造的提包的立体示意图。
[图2]图1图示提包的背面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图1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另一侧的示意图。
[图4]示出图1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侧视示意图。
[图5]图4Ⅰ-Ⅰ端面图。
[图6]示出图1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7]示出图1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截面示意图。
[图8]示出图1图示提包的提手的制造过程的立体示意图。
[图9]示出图1图示提包的提手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图,(a)是立体示意图,(b)是截面示意图。
[图10]示出图1图示提包的提手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图,(a)是立体示意图,(b)是截面示意图。
[图11]示出图1图示提包的提手的制造过程的立体示意图。
[图12]示出图1图示提包的提手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图,(a)是立体示意图,(b)是截面示意图。
[图13]示出图1图示提包的提手的制造过程的立体示意图。
[图14]示出图1图示提包的提手的制造过程的立体示意图。
[图15]示出图1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16]示出图1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17]示出图1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截面示意图。
[图18]使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手提包的正面示意图。
[图19]使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手提包的侧视示意图。
[图20]图19Ⅶ-Ⅶ截面图。
[图21]示出图18图示提包的制造过程的立体示意图。
[图22]示出图18图示提包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图,(a)是立体示意图,(b)是截面示意图。
[图23]将图18图示提包的提手附近放大的部分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24]本发明的手提包的说明图。
[图25]本发明的手提包的说明图。
[图26]使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提包的立体示意图。
[图27]图26图示提包的正面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28]示出图26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29]示出图26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侧视示意图。
[图30]图29Ⅰ-Ⅰ端面图。
[图31]示出图26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侧视示意图。
[图32]示出图26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示意图,(a)是立体示意图,(b)是Ⅱ-Ⅱ面图。
[图33]示出图26图示提包的提手的制造过程的立体示意图。
[图34]示出图26图示提包的提手的制造过程的立体示意图。
[图35]示出图26图示提包的提手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图,(a)是立体示意图,(b)是Ⅴ-Ⅴ端面示意图。
[图36]示出图26图示提包的提手的制造过程的立体示意图。
[图37]示出图26图示提包的提手的制造过程的示意图,(a)是立体示意图,(b)是Ⅵ-Ⅵ截面示意图,(c)是Ⅶ-Ⅶ截面示意图。
[图38]将图26图示提包的提手的顶部附近放大的部分放大示意图,(a)是立体示意图,(b)是截面示意图。
[图39]示出图26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40]示出图26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41]示出图26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立体示意图。
[图42]示出图26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截面示意图,(a)是上部的截面示意图,(b)是下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43]本发明的手提包的说明图。
[图44]本发明的手提包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提包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提包的背面侧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示出图1的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背面示意图,图4是示出图1的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侧面示意图,图5是图4Ⅰ-Ⅰ端面图,图6是示出图1的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示出图1的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能够用于提手14在波士顿手提包等手提包10的手提包主体12的安装。本发明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除手提包之外,还能够用于肩背包的肩背部等。
手提包主体12具备前幅部(前胴部)20、与所述前幅部20相对的后幅部22、介于所述前幅部20和后幅部22之间的裆部24、和设置于所述前幅部20、后幅部22以及裆部24的下端的底部26。
前幅部20和后幅部22之间的开口部28构成为能够通过附设有在前幅部20的开口边缘和后幅部22的开口边缘的拉锁30进行开闭。
裆部24具备形成于前幅部20的左侧的左侧裆部24A、和在前幅部20的右侧形成的右侧裆部24B。
在前幅部20、后幅部22和裆部24的下端边缘,底部26缝合成与前幅部20、后幅部22和裆部24的外表面重合的底部构件32。
底部构件32整体为盘状,通过一定宽度的底部构件接合区域34将边缘与前幅部20、后幅部22和裆部24缝合。
在本发明的手提包主体12安装的提手的构造适用于在手提包主体12的外侧安装的提手14,使得人用手提的手提区域A1由前幅部20和/或后幅部22向上方延伸。
本发明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是安装于手提包主体12,并且用于支撑提手构件50的构造。
所述提手构件50具备:弯曲区域60、在该弯曲区域60的两端连续而形成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在该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连续而形成的架设区域(一个架设区域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68)、和在构成该架设区域的一个架设区域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68连续而形成的固定区域(一个固定区域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72)。
外侧提手构件50在主视观察下在手提区域A1呈大致U字状弯曲。
在由弯曲区域60左右分开而延伸的延长区域上,提手构件50将一个架设区域66和一个固定区域70与另一个架设区域68和另一个固定区域72以隔开适当的间隔的方式而安装在手提包主体12的外侧。
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50是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具有长边方向的直线状的带状体,使两个长边端缘即一个长边端缘52与另一个长边端缘54重合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提手构件50使弯曲区域60、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和在所述架设区域(一个架设区域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68)的与所述重合区域连续的附近以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而形成。
在一个架设区域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68中的带状体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即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之间,所述提手构件50在一个架设区域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68分别插装有支撑构件100。
为了将提手构件50由手提包主体12向上方立起,则支撑构件100以沿着提手构件50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延伸的方式而形成。
所述支撑构件100是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具有长边方向的直线状的带状体,并包括至少在所述带状体的上部通过使两个长边端缘(一个长边端缘1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104)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而成的重合区域110、由该重合区域110向下方延伸的支撑区域112、和形成于该支撑区域112的下方的固定区域114。
所述支撑构件100将重合区域110的两个长边端缘即一个长边端缘1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104插装于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提手构件50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即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之间。
所述支撑构件100通过使支撑构件100的顶部150以位于提手构件50的顶部90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的顶部相对,并支撑构件100的重合区域110与提手构件50的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缝合而被连结。
在所述支撑构件100中,支撑区域112至少在所述重合区域110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或大致U字形拱状,并且在支撑区域112下方的固定区域114,所述支撑构件100固定于手提包主体12。
所述提手构件50由固定于手提包主体12的所述支撑构件100的固定区域114向下方延伸,在提手构件50的固定区域(一个固定区域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72)固定于手提包主体12。
支撑构件100将多个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层叠,且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上使已层叠的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弯曲而形成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重合区域110。
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将带状的皮革或者织物的两个长边边缘的附近向内侧折叠,并将已折叠的部分粘贴而成。
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构成为使折叠的部分相对、并使粘合而成形为一个支撑构件100。
在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使带状体140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1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104闭合,一个长边端缘1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104以使内侧向外侧方向、即带状体130侧膨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1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104缝合而成的闭合部156、在一个长边端缘1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104连续的膨大部152和膨大部154、以及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弯曲的状态的支撑区域112的顶部150,从而形成为支撑构件100。
提手构件50将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带状体80在带状的皮革或者织物的两个长边边缘的附近向内侧折叠,并将已折叠的部分粘贴而成。
带状体80构成为使已折叠的部分相对,并使粘合而成形一个提手构件50。
在带状体8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将已折叠部分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闭合,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以使内侧向外侧方向、即与折叠部分相反的方向膨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缝合而成的闭合部96、在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连续的膨大部92和膨大部94、以及顶部90,从而形成提手构件50。
外侧提手构件50与内侧支撑构件100其长度不同,外侧提手构件50长于内侧支撑构件100。
外侧提手构件50与内侧支撑构件100其宽度大致相同。
在被重合的区域即提手构件50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和支撑构件100的重合区域110中,外侧提手构件50在带状体80的宽度方向中的中央的附近弯曲。
外侧提手构件50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向手提包主体12的外侧膨出。
在被重合的区域即提手构件50的一个重合区域62及另一个重合区域64和支撑构件100的重合区域110,支撑构件100使带状体130在宽度方向中的中央的附近弯曲。
支撑构件100的重合区域110向手提包主体12侧膨出。
支撑构件100将重合区域110中的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的闭合部156从提手构件50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中的一个长边端缘52与另一个长边端缘54之间向提手构件50的顶部90的内侧插入,使支撑构件100的重合区域110和提手构件50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重合。
提手构件50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中的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到达支撑构件100的重合区域110中的顶部150的附近。
在将带状体80的闭合部96与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的顶部150重合的区域,外侧提手构件50和内侧支撑构件100形成有缝合部160,所述缝合部缝合外侧提手构件50的长边端缘(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的附近和内侧的一个支撑构件100的顶部150的附近。
在由手提区域A1延伸的区域的提手构件50的一个重合区域62与支撑构件100的重合区域110的重合区域和提手构件50的另一个重合区域64与支撑构件100的重合区域110的重合区域中,缝合部160沿着提手构件50的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来缝合提手构件50的一个长边端缘52及另一个重合区域64的附近与支撑构件100的顶部150。
支撑构件100的支撑区域112位于重合区域110与在手提包主体12的表面安装有内侧支撑构件100的固定区域114之间,由于未缝合支撑区域112的部分,因此形成有在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呈弯曲的状态的支撑区域112。
所述内侧支撑构件100将其一端的重合区域110安装于提手构件50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并将其另一端的固定区域114安装在手提包主体12的外表面。
在该实施方式中,内侧支撑构件100将其一端的重合区域110缝重合在前幅部20的开口部28的附近的构成裆部24的左侧裆部24A(右侧的裆部24B)的附近的提手构件50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且将其另一端的固定区域114缝重合在前幅部20的开口部28的附近的构成裆部24的右侧裆部24B的附近。
内侧支撑构件100使构成该内侧支撑构件的长尺寸带状体(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的在平坦状态下的固定区域114的里面侧接合在手提包主体12的外表面而缝合。
内侧支撑构件100在重合区域110和外侧提手构件50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之间形成有不与外侧提手构件50和手提包主体12接合的非接合区域A4即支撑区域112。
不与外侧提手构件50缝合的非缝合区域A2的固定区域114的附近侧,内侧支撑构件100是构成内侧支撑构件100的长尺寸带状体的在平坦状态下的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的方式。
外侧提手构件50在提手区域A1在主视观察下呈大致U字状弯曲。
在从与所述内侧支撑构件100重合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向手提包主体12的底部方向延伸的延长区域,所述外侧提手构件50在与手提包主体12的外表面之间以隔开适当的间隔的方式而安装于手提包主体12的外侧。
在从作为与内侧支撑构件100的接合区域A3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延伸的延长区域即一个架设区域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68,外侧提手构件50形成有直到与手提包主体12接合的位置为止而不与支撑构件100和手提包主体12缝合的非缝合区域A2。
外侧提手构件50的不与内侧支撑构件100缝合的非缝合区域A2的一部分(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的下方的一端和另一端侧的部分)是构成外侧提手构件50的长尺寸带状体80的在平坦状态下的带状体的方式。
在外侧提手构件50的延长区域中的一个固定区域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72从底部构件32的向手提包主体12的接合区域的边缘部插入底部构件32和手提包主体12之间,安装于手提包主体12的外表面和/或手提包主体12的内表面。
在该实施方式中,外侧提手构件50将其一端的一个固定区域70跨前幅部20和底部构件32而缝重合在左侧裆部24A的附近的在底部构件32与前幅部20的底部构件接合区域34之间。
具体而言,将底部构件32和前幅部20通过底部构件接合区域34缝合时,将夹在前幅部20和底部构件32之间的外侧提手构件50的一端的一个固定区域70缝合,而被安装。
而且,在右侧裆部24B的附近的在底部构件32和前幅部20的底部构件接合区域34之间,跨前幅部20和底部构件32而缝合外侧提手构件50的另一端的另一个固定区域72。
具体而言,在通过底部构件接合区域34缝合底部构件32和前幅部20时,缝合夹在前幅部20和底部构件32之间的外侧提手构件50的另一端的固定区域72而被安装。
外侧提手构件50中,构成一个固定区域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72的区域使构成外侧提手构件50的长尺寸带状体80的在平坦状态下的里面侧接合地缝合在手提包主体12的外表面。
在从作为被缝合的接合区域A3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延伸的外侧提手构件50的延长区域,外侧提手构件50形成有不与内侧的提手构件50的一个固定区域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72接合的非接合区域A4。
外侧提手构件50中,不与内侧支撑构件100和手提包主体12缝合的非接合区域A4是构成外侧提手构件50的长尺寸带状体80的在平坦状态下的带状体的方式。
作为外侧提手构件50的延长区域的非接合区域A4形成有通过该内侧和手提包主体12的外表面之间的空隙来用于夹持物品的一个架设区域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68。
接下来,主要根据图8至图13来对手提包的提手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准备形成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50的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体80。
提手构件50将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带状体80在带状的皮革或者织物的两个长边边缘的附近向内侧折叠,并将已折叠的部分粘贴而成。
带状体80构成为使折叠的部分相对、粘贴而成形一个提手构件50。
带状体80使两个长边端缘即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提手构件50使弯曲区域60、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在所述架设区域(一个架设区域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68)的所述重合区域连续的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在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的附近缝合有弯曲区域60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
在带状体8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使已折叠部分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闭合,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以使内侧向外侧方向、即与折叠部分相反的方向膨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缝合而成的闭合部96、在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连续的膨大部92和膨大部94、以及顶部90,从而成形为提手构件50。
接着,在一个架设区域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68中的带状体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即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之间,使所述提手构件50将支撑构件100分别插装于在一个架设区域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68。
为了使由手提包主体12向上立起提手构件50,支撑构件100沿着提手构件50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插装在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之间。(支撑构件插装步骤)
形成所述支撑构件100的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体130和140包括至少在所述带状体的上部通过使两个长边端缘(一个长边端缘1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104)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重合区域110、向该重合区域110的下方延伸的支撑区域112、和形成于该支撑区域112的下方的固定区域114。
所述支撑构件100将重合区域110的两个长边端缘即一个长边端缘1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104插装于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提手构件50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即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之间。
使支撑构件100的顶部150以位于提手构件50的顶部90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的顶部相对,并缝合支撑构件100的重合区域110与提手构件50的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将支撑构件100连结于提手构件50。(支撑构件连结步骤)
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是将带状的皮革或者织物的两个长边边缘的附近向内侧折叠、并将已折叠的部分粘贴而成。
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构成为使折叠的部分相对、而粘合而成形为一个支撑构件100。
在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使带状体140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1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104闭合,一个长边端缘1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104以使内侧向外侧方向、即带状体130侧膨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1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104缝合而成的闭合部156、在一个长边端缘1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104连续的膨大部152和膨大部154、以及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弯曲的状态的支撑区域112的顶部150,从而成形支撑构件100。(支撑构件成形步骤)
在将带状体80的闭合部96与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的顶部150重合的区域,外侧提手构件50和内侧支撑构件100形成有缝合部160,所述缝合部160缝合外侧提手构件50的长边端缘(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的附近和内侧的一个支撑构件100的顶部150的附近。
在由手提区域A1延伸的区域中的提手构件50的一个重合区域62与支撑构件100的重合区域110的重合区域和提手构件50的另一个重合区域64与支撑构件100的重合区域110的重合区域中,沿着提手构件50的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4来缝合提手构件50的一个长边端缘5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的附近和支撑构件100的顶部150,从而形成缝合部160。
接着,使支撑区域112至少在所述重合区域110的附近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或者大致U字形拱状,在支撑区域112的下方的固定区域114中,使所述支撑构件100固定于手提包主体12。(支撑构件的固定步骤)
接着,使所述提手构件向固定于手提包主体12的所述支撑构件100的固定区域114的下方延伸,在提手构件50的固定区域(一个固定区域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72),将所述提手构件50固定于手提包主体12。(提手构件的固定步骤)
支撑构件100的支撑区域112位于重合区域110与在手提包主体12的表面安装有内侧支撑构件100的固定区域114之间,以不缝合支撑区域112的部分的方式,形成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在宽度方向上的呈中央弯曲的状态的支撑区域112。
将所述内侧支撑构件100的一端的重合区域110安装于提手构件50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将另一端的固定区域114安装于手提包主体12的外表面。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内侧支撑构件100的一端的重合区域110缝合在前幅部20的开口部28的附近的构成裆部24的左侧裆部24A(右侧的裆部24B)的附近的提手构件50的一个重合区域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64,并且将另一端的固定区域114缝合在前幅部20的开口部28的附近的构成裆部24的右侧裆部24B的附近。
使构成内侧支撑构件100的长尺寸带状体(带状体130和带状体140)的在平坦状态下的固定区域114的里面侧接合地缝合在手提包主体12的外表面。
于是,能够形成具有本发明的手提包的提手14的构造的手提包。
接着,主要根据图23至图25对该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即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进行说明。
被安装在手提包主体212的支撑提手构件250的提手的构造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250使两个长边端缘(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所述提手构件250在两个长边端缘之间插装有用于使提手构件250向手提包主体212的上方立起的的支撑构件300。
提手构件250位于手提包主体212侧,支撑构件300位于提手构件250的外侧,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提手214相反。
另外,与所述实施方式的提手214相比较,提手构件250变短,相反,支撑构件300变长。
所述支撑构件300是具有长边端缘的带状体330(340),并包括至少在所述带状体的上部通过使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而成的重合区域310、向该重合区域310的下方延伸的支撑区域312、和形成于该支撑区域312的下方的固定区域314。
所述支撑构件300的重合区域310的两个长边端缘插装于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提手构件250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之间)。
所述支撑构件300通过使支撑构件300的顶部350以位于提手构件250的顶部290的相反侧的位置的方式与提手构件250的顶部290相对,并将支撑构件300的重合区域310和提手构件250的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缝合而被连结。
在所述支撑构件300中,支撑区域312至少在所述重合区域310的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或大致U字形拱状,并且在支撑区域312下方的固定区域314,所述支撑构件300固定于手提包主体212。
支撑构件300的支撑区域312在手提包主体212的高度方向延长。
所述提手构件250由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向下方处延伸,在提手构件250的固定区域,固定于手提包主体212。
在手提包主体212的上部,提手构件250的一个架设区域2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268以使由其下部的一个固定区域2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272固定的方式,而使其长度变短。
手提包主体212具备前幅部220、与所述前幅部220相对的后幅部222、介于所述前幅部220和后幅部222之间的裆部224、和设置于所述前幅部220、后幅部222以及裆部224的下端的底部226。
前幅部220和后幅部222之间的开口部228构成为能够通过附设有在前幅部220的开口边缘和后幅部222的开口边缘的拉锁230进行开闭。
裆部224具备在前幅部220的左侧形成的左侧裆部224A、和在前幅部220的右侧形成的右侧裆部224B。
在前幅部220、后幅部222和裆部224的下端边缘,底部226缝合成与前幅部220、后幅部222和裆部224的外表面重合的底部构件232。
底部构件232整体为盘状,通过一定宽度的底部构件接合区域234将边缘与前幅部220、后幅部222和裆部224缝合。
所述提手构件250具备:弯曲区域260、在该弯曲区域260的两端连续而形成的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在该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连续而形成的架设区域(一个架设区域2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268)、和在构成该架设区域的一个架设区域2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268连续而形成的固定区域(一个固定区域2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272)。
内侧的提手构件250在主视观察下在手提区域A1呈大致U字状弯曲。
在由弯曲区域260左右分开而延伸的延长区域上,提手构件250将一个架设区域266和一个固定区域270与另一个架设区域68和另一个固定区域272以隔开适当的间隔的方式而安装在手提包主体212的外侧。
在一个架设区域2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268中的带状体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即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之间,所述提手构件250一个架设区域2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268分别插装有支撑构件300。
为了将提手构件250由手提包主体212向上方立起,则支撑构件300以沿着提手构件250的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延伸的方式而形成。
所述支撑构件300通过使支撑构件300的顶部350以位于提手构件250的顶部290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的顶部相对,并将支撑构件300的重合区域310和提手构件250的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缝合而被连结。
所述支撑构件300由固定于手提包主体212的所述提手构件250的固定区域(一个固定区域270及另一个固定区域272)向下方延伸,在延长的支撑区域312固定于手提包主体212的下部。
在带状体28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将已折叠部分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闭合,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以使向外侧方向、即与折叠部分相反的方向膨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缝合而成的闭合部296、在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连续的膨大部292和膨大部294、以及顶部290,从而形成提手构件250。提手构件250的顶部290向手提包主体212的内侧。
内侧的提手构件250(一个架设区域2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268)与外侧的支撑构件300其长度不同,内侧的提手构件250短于外侧的支撑构件300。
内侧提手构件250与外侧支撑构件300其宽度大致相同。
内侧提手构件250的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向手提包主体212的内侧膨出。
支撑构件300将重合区域310中的带状体330和带状体340的闭合部356从提手构件250的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中的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之间向提手构件250的顶部290的内侧插入,使支撑构件300的重合区域310和提手构件250的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重合。
提手构件250的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中的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到达支撑构件300的重合区域310中的顶部350的附近。
在将带状体280的闭合部296和带状体330和带状体340的顶部350重合的区域,内侧提手构件250与外侧支撑构件300形成缝合部360,所述缝合部缝合内侧提手构件250的长边端缘(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的附近和外侧的一个支撑构件300的顶部350的附近。
在由手提区域A1延伸的区域的提手构件250的一个重合区域262与支撑构件300的重合区域310的重合区域和提手构件250的另一个重合区域264和支撑构件300的重合区域310的重合区域中,缝合部360沿着提手构件250的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来缝合有提手构件250的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的附近与支撑构件300的顶部350。
支撑构件300的支撑区域312位于重合区域310和在手提包主体212的表面安装有外侧支撑构件300的固定区域314之间,由于未缝合支撑区域312的部分,因此形成有在带状体330和带状体3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呈弯曲的状态的支撑区域312。
所述外侧的支撑构件300将其一端的重合区域310安装于提手构件250的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并将其另一端的固定区域314安装于手提包主体212的外表面。
接着,主要根据图21至图23对其它的实施方式的手提包的提手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准备形成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250的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体280。
提手构件250将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带状体280在带状的皮革或者织物的两个长边边缘的附近向内侧折叠,并将已折叠的部分粘贴而成。
带状体280构成为使折叠的部分相对、粘合而成形一个提手构件250。
带状体280使两个长边端缘即一个长边端缘252与另一个长边端缘254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提手构件250使弯曲区域260、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在所述架设区域(一个架设区域2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268)的所述重合区域连续的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在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的附近缝合有弯曲区域260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
在带状体28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使已折叠的部分为内侧而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闭合,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以使内侧向外侧方向、即与折叠部分相反的方向膨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缝合而成的闭合部296、在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连续的膨大部292及膨大部294、以及顶部290,从而成形为提手构件250。(提手构件成形步骤)
接着,在一个架设区域2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268中的带状体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即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之间,使所述提手构件250将支撑构件300分别插装于在一个架设区域2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268。
为了使由手提包主体212向上方立起提手构件250,支撑构件300沿着提手构件250的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插装在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之间。(支撑构件插装步骤)
形成所述支撑构件300的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体330和340包括至少在所述带状体的上部使两个长边端缘(一个长边端缘3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304)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重合区域310、向该重合区域310的下方延伸的支撑区域312、和形成于该支撑区域312的下方的固定区域314。
所述支撑构件300将重合区域310的两个长边端缘即一个长边端缘3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304插装于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提手构件250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即一个长边端缘252与另一个长边端缘254之间。
使支撑构件300的顶部350以位于提手构件250的顶部290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250的顶部290相对,并缝合支撑构件300的重合区域310与提手构件250的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将支撑构件300连结于提手构件250。(支撑构件连结步骤)
带状体330和带状体340是将带状的皮革或者织物的两个长边边缘的附近向内侧折叠,并将已折叠的部分粘贴而成的。
带状体330和带状体340构成为使折叠的部分相对、粘合而成形为一个支撑构件300。
在带状体330和带状体3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使带状体340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3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304闭合,一个长边端缘3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304以使内侧向外侧方向、即带状体330侧膨出的方式而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3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304缝合而成的闭合部356、在一个长边端缘3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304连续的膨大部352和膨大部354、以及带状体330和带状体340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弯曲的状态的支撑构件312的顶部350,从而成形支撑构件300。(支撑构件成形步骤)
在将带状体280的闭合部296与带状体330及带状体340的顶部350重合的区域,内侧的提手构件250与外侧的支撑构件300形成缝合部360,所述缝合部360缝合内侧的提手构件250的长边端缘(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的附近和内侧的一个支撑构件300的顶部350的附近。
在由手提区域A1延伸的区域中的提手构件250的一个重合区域262与支撑构件300的重合区域310的重合区域及提手构件250的另一个重合区域264与支撑构件300的重合区域310的重合区域中,沿着提手构件250的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254来缝合提手构件250的一个长边端缘25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的附近与支撑构件300的顶部350,从而形成缝合部360。(支撑构件的固定步骤)
接着,使支撑区域312至少在所述重合区域310的附近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或者大致U字形拱状,在支撑区域312的下方的固定区域314中,使所述支撑构件300固定于手提包主体212。(提手构件的固定步骤)
接着,在由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向下方延伸的一个架设区域2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268的下方的提手构件250的固定区域(一个固定区域2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272),使所述提手构件250固定在手提包主体212。
支撑构件300的支撑区域312位于重合区域310与在手提包主体212的表面安装有外侧支撑构件300的固定区域314之间,以通过不缝合支撑区域312的部分的方式,在重合区域310的附近,形成带状体330和带状体340在宽度方向上的呈中央弯曲的状态的支撑区域312。
将所述外侧支撑构件300的一端的重合区域310安装于提手构件250的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将另一端的固定区域314安装于手提包主体212的外表面。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内侧的提手构件250的一端的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2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缝合在前幅部220的开口部228的附近的构成裆部224的左侧裆部224A(右侧的裆部224B)的附近的支撑构件300的一个长边端缘30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264,并且将该另一端的固定区域(一个固定区域2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272)缝合在前幅部220的开口部228的附近的构成裆部224的右侧裆部224B的附近。
使构成外侧的支撑构件300的长尺寸带状体(带状体330和带状体340)的在平坦状态下的固定区域314的里面侧接合地缝合在手提包主体212的外表面。
于是,能够形成具备本发明的手提包的提手214的构造的手提包。
接着,对本发明的手提包的提手构造的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6是使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提包的立体示意图。
图27是图26图示提包的正面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28是示出图26图示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本发明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尤其具备适于用作肩背包的构造。
肩背包通常被安装为提手从手提包主体的前幅部和后幅部的两侧向上方延伸。通常,使其前后两个提手重合挂在肩部,然而两个提手在将肩背包挂在肩部进行步行等时,重合的两个提手分开而导致一个提手容易从肩部滑落的问题。
如果一个提手从肩部掉落,则存在肩背包伴随其从肩部滑落等不便。
本实施方式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鉴于上述情况,能够提供能够维持两个提手重合的状态的手提包的提手。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两个手提包的提手以重合的状态挂在肩部,手提包难以从肩部滑落。
本发明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如图26所示,能够用于肩背包的肩背部等。
手提包主体512具备前幅部520、与所述前幅部520相对的后幅部522、介于所述前幅部520和后幅部522之间的裆部524、和设置于所述前幅部520、后幅部522和裆部524的下端的底部526。
前幅部520和后幅部522之间的开口部528构成为能够通过附设有在前幅部520的开口边缘和后幅部522的开口边缘的拉锁进行开闭。
裆部524具备在前幅部520的左侧形成的左侧裆部524A、和在前幅部520的右侧形成的右侧裆部524B。
在前幅部520、后幅部522和裆部524的下端边缘,底部526缝合与前幅部520、后幅部522和裆部524的外表面重合的底部构件532而成。
底部构件532整体为盘状,通过一定宽度的底部构件接合区域534将边缘与前幅部520、后幅部522和裆部524缝合。
本发明的手提包主体512安装的提手514的构造适用于在手提包主体512的外侧安装的提手514,使得挂在人的肩部的顶端的肩背区域B1由前幅部520和/或后幅部522向上方延伸。
本发明所涉及的手提包的提手514的构造具备支撑被安装在手提包主体512的提手构件550的构造、将前后一对的提手514的顶点的肩背区域B1重叠吸住的构造。
构成提手514的提手构件550具备安装在前幅部520的一个(即靠前侧的)第一提手构件550A、安装在后幅部522的另一个(即另一侧)的第二提手构件550B。
第一提手构件550A和第二提手构件550B使在支撑提手构件的构造中大致相同的构造。
因此,下面,主要对第一提手构件550A进行说明。
所述第一提手构件550A具备弯曲区域560、在该弯曲区域560的两端连续而形成的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在该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连续而形成的架设区域(一个架设区域55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568)、和在构成该架设区域的一个架设区域5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568连续而形成的固定区域(一个固定区域5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572)。
外侧提手构件550在主视观察下在顶端的肩背区域B1呈大致U字状弯曲。
在由弯曲区域560向左右分开而延伸的延长区域上,提手构件550将一个架设区域566和另一个固定区域570与另一个架设区域568和另一个固定区域572以隔开适当的间隔的方式而安装在手提包主体512的外侧。
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550是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具有长边方向的直线状的带状体,使两个长边端缘即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提手构件550使弯曲区域560、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和在所述架设区域(一个架设区域5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568)的与所述重合区域连续的附近以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而形成。
提手构件550沿着内侧面添设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弹性材料582。
弹性材料582是由与具有弹性材料582大致相同宽度的织物构成的具有长边方向的直线状的带状体,使两个长边端缘即一个长边端缘582a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82b重合,在提手构件550的内侧与提手构件550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弹性材料582具备与提手构件550的弯曲区域560对应的长度。因此,弹性材料582仅添设于提手构件550的弯曲区域560。
在一个架设区域5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568中的带状体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即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之间,所述提手构件550在一个架设区域5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568分别插装有支撑构件600。
为了将提手构件550由手提包主体512向上方立起,则支撑构件600以沿着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延伸的方式而形成。
所述支撑构件600是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具有长边方向的直线状的带状体,并包括至少在所述带状体的上部使两个长边端缘(一个长边端缘6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604)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而成的重合区域610、由该重合区域610下方延伸的支撑区域612、和形成于该支撑区域612的下方的固定区域614。
所述支撑构件600将重合区域610的两个长边端缘即一个长边端缘6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604插装于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提手构件550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即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之间。
所述支撑构件600通过使支撑构件600的顶部650以位于提手构件550的顶部590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550的顶部590相对,并支撑构件600的重合区域610与提手构件550的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缝合而被连结。
在所述支撑构件600中,支撑区域612至少在所述重合区域610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或者大致U字形拱状,并且在支撑区域612下方的固定区域614,所述支撑构件600固定于手提包主体512。
在固定区域614,支撑构件600缝合而被固定在手提包主体512的同时,并通过铆钉而被固定。
所述提手构件550由固定于手提包主体512的所述支撑构件600的固定区域614向下方延伸,在提手构件550的固定区域(一个固定区域5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572)固定于手提包主体512。
支撑构件600将多个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层叠,且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上使已层叠的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弯曲而形成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重合区域610。
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是将带状的皮革或者织物的两个长边边缘的附近在内侧折叠,并将已折叠的部分粘贴而成。
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构成为使折叠的部分相对、并使粘合而成形为一个支撑构件600。
在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使带状体640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6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604闭合,一个长边端缘6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604以使将内侧向外侧方向、即带状体630侧膨出的方式而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6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604缝合而成的闭合部656、在一个长边端缘6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604连续的膨大部652和膨大部654、以及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弯曲的状态的支撑区域612的顶部650,从而形成为支撑构件600。
提手构件550将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带状体580在带状的皮革或者织物的两个长边边缘的附近在内侧折叠,并将已折叠的部分粘贴而成。弹性材料582与带状体580一起将两个长边边缘的附近向内侧折叠,并将已折叠的部分粘贴而成。
带状体580构成为使已折叠的部分相对,并使粘合而成形为一个提手构件550。
在带状体58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将已折叠的部分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闭合,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以使内侧向外侧方向、即与折叠的部分相反的方向膨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缝合而成的闭合部596、在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连续的膨大部592和膨大部594、以及顶部590,从而形成提手构件550。
外侧提手构件550与内侧支撑构件600其长度不同,外侧提手构件550长于内侧支撑构件600。
外侧提手构件550与内侧支撑构件600其宽度大致相同。
在被重合区域即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与支撑构件600的重合区域610中,外侧提手构件550在带状体58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的附近弯曲。
外侧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向手提包主体512的外侧膨出。
在被重合区域即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重合区域562及另一个重合区域564与支撑构件600的重合区域610,支撑构件600使带状体630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的附近弯曲。
支撑构件600的重合区域610向手提包主体512侧膨出。
支撑构件600将重合区域610中的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的闭合部656从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中的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之间向提手构件550的顶部590的内侧插入,使支撑构件600的重合区域610和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重合。
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中的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到达支撑构件600的重合区域610中的顶部650的附近。
在将带状体580的闭合部596与带状体630及带状体640的顶部650重合的区域,外侧提手构件550和内侧支撑构件600形成缝合部660,所述缝合部660缝合外侧提手构件550的长边端缘(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的附近和内侧的一个支撑构件600的顶部650的附近。
在由提手区域B1延伸的区域的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重合区域562与支撑构件600的重合区域610的重合区域610和提手构件550的另一个重合区域564与支撑构件600的重合区域610的重合区域中,缝合部660沿着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来缝合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的附近与支撑构件600的顶部650。
支撑构件600的支撑区域612位于重合区域610与在手提包主体512的表面安装有内侧支撑构件600的固定区域614之间,由于未缝合支撑区域612的部分,因此形成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呈弯曲的状态下的支撑区域612。
所述内侧支撑构件600将其一端的重合区域610安装于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并将其另一端的固定区域614安装在手提包主体512的外表面。
在该实施方式中,内侧支撑构件600将其一端的重合区域610缝合于在前幅部520的开口部528的附近的构成裆部224的左侧裆部524A(右侧的裆部24B)的附近的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且其另一端的固定区域614缝合于在前幅部520的开口部528的附近的构成裆部524的右侧裆部524B的附近。
内侧支撑构件600使构成该内侧支撑构件的长尺寸的带状体(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的在平坦状态下的固定区域614的里面侧接接合在手提包主体512的外表面而缝合。
内侧支撑构件600在重合区域610和外侧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之间形成有不与外侧提手构件550和手提包主体512接合的非接合区域B4即支撑区域612。
不与外侧提手构件550缝合的非缝合区域B2的固定区域614的附近侧,内侧支撑构件600是构成内侧支撑构件600的长尺寸带状体的在平坦状态下的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的方式。
外侧提手构件550在肩背区域B1在主视观察下呈大致U字状弯曲。
在从与所述内侧支撑构件600重合的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向手提包主体512的底部方向延伸的延长区域,所述外侧提手构件550在与手提包主体512的外表面之间以隔开适当的间隔的方式而安装于手提包主体512的外侧。
在从作为与内侧支撑构件600的接合区域B3即一个重合区域562和从另一个重合区域564延伸的延长区域即一个架设区域5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568,外侧提手构件550形成有直至与手提包主体512接合的位置为止而不与支撑构件600和手提包主体512缝合的非缝合区域B2。
外侧提手构件550不与内侧支撑构件600缝合的非缝合区域B2的一部分(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的下方的一端和另一端侧的部分)是构成外侧提手构件550的长尺寸带状体580的在平坦状态下的带状体的方式。
外侧提手构件550的延长区域中的一个固定区域5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572从底部构件532的手提包主体512的接合区域的边缘部插入底部构件532和手提包主体512之间,安装于手提包主体512的外表面和/或手提包主体512的内表面。
在该实施方式中,外侧提手构件550将其一端的一个固定区域570跨前幅部520和底部构件532而缝合于在左侧裆部524A的附近的在底部构件532与前幅部520的底部构件接合区域534之间。
具体而言,将底部构件532和前幅部520通过底部构件接合区域534缝合时,将夹在前幅部520和底部构件532之间的外侧提手构件550的一端的一个固定区域570缝合,而被安装。
而且,外侧提手构件550将其另一端的另一个固定区域572跨前幅部520和底部构件532而缝合于在右侧裆部524B的附近的在底部构件532与前幅部520的底部构件接合区域534之间。
具体而言,将底部构件532和前幅部520通过底部构件接合区域534缝合时,将夹在前幅部520和底部构件532之间的外侧提手构件550的另一端的固定区域572缝合,而被安装。
外侧提手构件550中,构成一个固定区域5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572的区域使构成外侧提手构件550的长尺寸带状体580的在平坦状态下的里面侧接合地缝合在手提包主体512的外表面。
在从作为被缝合的接合区域B3即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延伸的外侧提手构件550的延长区域,外侧提手构件550形成有不与内侧的提手构件550的一个固定区域5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572接合的非接合区域B4。
外侧提手构件550中,不与内侧支撑构件600和手提包主体512缝合的非接合区域B4是构成外侧提手构件550的长尺寸带状体580的在平坦状态下的带状体的方式。
外侧提手构件550的延长区域即非接合区域B4形成有用于由其内侧和手提包主体512的外表面之间的空隙夹持物品的一个架设区域5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568。
接着,对于将安装在前幅部520侧的一个(即靠前侧的)第一提手构件550A和安装在后幅部522侧的另一个(即另一侧的)第二提手构件550B在各个顶端即构成顶端的肩背区域B1的弯曲区域560重叠吸住的构造进行说明。
例如,将手提包510挂在左肩时,使后幅部522在身体的胸侧使前幅部520在相反侧,使安装在后幅部522的第二提手构件550B在肩侧即下侧,使安装在前幅部520的第一提手构件550A在先挂在肩部的第二提手构件550B的上面重叠,而挂在肩部。第一提手构件550A的下侧的膨大部594和闭合部596和第二提手构件550B的上侧的膨大部592和闭合部596重合。
在第一提手构件550A和第二提手构件550B在上下方向重叠的顶端的肩背区域B1配设用于吸住第一提手构件550A和第二提手构件550B的永久磁铁片680和吸在该永久磁铁片680的强磁性贴片690。
磁铁片680和磁性体片690均是圆盘状体,内设为构成第一提手构件550A和第二提手构件550B的带状体580内置于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内侧。
磁铁片680和磁性体片690被夹持在构成提手构件550的带状体580之间。
内设于第一提手构件550A的弯曲区域560的磁铁片680是将铝镍钴磁铁、铁氧体磁铁、钐钴磁铁等永久磁铁成形为圆盘状而成的,具有适于肩背第一提手构件550A的大小。具体而言,磁铁片680直径为15mm~25mm,厚度为2mm~3mm。
内设于第二提手构件550B的弯曲区域560的磁性体片690是将铁、钴、镍等磁性体成形为圆盘状而成的,具有适于肩背第二提手构件550B的大小。具体而言,磁性体片690直径为15mm~25mm,厚度2mm~3mm。
内设于第一提手构件550A的磁铁片680的平面和内设于第二提手构件550B的磁性体片690的平面相向,构成为容易吸住第一提手构件550A和第二提手构件550B。
第一提手构件550A的磁铁片680和第二提手构件550B的磁性体片690在顶部590和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之间磁铁片680和磁性体片690的径向延伸,插装在相向的一个膨大部592和另一个膨大部594之间。磁铁片680和磁性体片690的厚度方向在相向的一个膨大部592和另一个膨大部594相向的方向延伸。
于是,第一提手构件550A的磁铁片680和第二提手构件550B的磁性体片690在将第一提手构件550A和第二提手构件550B重叠时,磁铁片680的平面部和磁性体片690的平面部大致平行。
接着,对在第一提手构件550A内装磁铁片680和磁性体片690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准备形成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550的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体580和织物等的弹性的弹性材料582的同时,准备磁铁片680和磁性体片690。
在带状体580的内侧面使弹性材料582重合。
提手构件550是将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带状体580在带状的皮革或者织物的两个长边边缘的附近向内侧折叠、缝合或者将已折叠的部分粘贴而成的。
带状体580构成为使折叠的部分相对、并粘贴而成行为一个提手构件550。
带状体580使两个长边端缘即一个场边单元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提手构件550将弯曲区域560、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在所述架设区域连续(一个架设区域5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568)的所述重合区域的附近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在此之前将磁铁片680配设于放置在弯曲区域560的膨大部592和膨大部594之间。
磁性体片690也同样配设于构成第二提手构件550B的带状体580的弯曲区域560中的膨大部592和膨大部594之间。
此时,磁铁片680配设在重叠于带状体580的弹性材料582的内侧。磁铁片680可以配设在带状体580和弹性材料582之间。
另一方面,磁性体片690配设在一个重叠于带状体580的弹性材料582的内侧。磁铁片690可以配设于带状体580和弹性材料582之间。
接着,将弯曲区域560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缝合在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的附近。
在带状体58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将已折叠的部分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闭合,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以使将内侧向外侧方向即与折叠部分相反的方向膨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长边端缘554缝合而成的闭合部596、在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连续的膨大部592和膨大部594、以及顶部590,从而形成提手构件550。
手提包主体512在提手构件550的内侧设置有设置于手提包主体512的内侧的口袋(不图示)的开口部。在该口袋开口部670设置有口袋拉锁672。该口袋开口部670和口袋拉锁672由提手构件550覆盖、保护。
接着,对手提包的提手的安装方法主要根据图33至图37进行说明。
准备形成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550的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体580。
提手构件550是将由皮革或织物构成的带状体580在带状的皮革或者织物的两个长边边缘的附近向内侧折叠、缝合或将已折叠的部分粘贴而成的。
带状体580构成为使折叠的部分相对、并粘贴而成形为一个提手构件550。
带状体580使两个长边端缘即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提手构件550使弯曲区域560、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和在所述架设区域(一个架设区域5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568)的所述重合区域连续的附近以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而形成。
将弯曲区域560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缝合在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的附近。
在带状体58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将折叠的部分成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闭合,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将内侧向外侧方向即与折叠部分相反的方向膨出的方式而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缝合而成的闭合部596、在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连续的膨大部592和膨大部594、以及顶部590,从而形成提手构件550。(提手构件成形步骤)
接着,在所述提手构件550的一个架设区域5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568中的带状体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即一个长边端缘552与另一个长边端缘554之间在一个架设区域566和另一个架设区域568分别插装有支撑构件600。
为了将提手构件550由手提包主体512向上方立起,则支撑构件600沿着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插装在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之间。(支撑构件插装步骤)
形成所述支撑构件600的由皮革或者织物构成的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体630和640包括至少在所述带状体的上部通过使两个长边端缘(一个长边端缘6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604)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而成的重合区域610、由该重合区域610向下方延伸的支撑区域612、和形成于在该支撑区域612的下方的固定区域614。
所述支撑构件600将重合区域610的两个长边端缘即一个长边端缘6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604插装于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提手构件550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即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之间。
所述支撑构件600通过使支撑构件600的顶部650以位于提手构件550的顶部590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550的顶部590相对,并支撑构件600的重合区域610与提手构件550的重合区域(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缝合,并将支撑构件600连结在提手构件550。(支撑构件连结步骤)
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是将带状的皮革或者织物的两个长边边缘的附近向内侧折叠、并将已折叠的部分粘贴而成的。
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构成为使折叠的部分相对、并粘合而成形为一个支撑构件600成形。
在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使带状体640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6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604闭合,一个长边端缘6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604以使内侧向外侧方向、即带状体630侧膨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6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604缝合而成的闭合部656、在一个长边端缘60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604连续的膨大部652和膨大部654、以及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弯曲的状态的支撑区域612的顶部650,从而形成为支撑构件600。(支撑构件成形步骤)
在将带状体580的闭合部596和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的顶部650重合的区域,外侧提手构件550和内侧的支撑区域600形成有缝合部660,所述缝合部缝合外侧提手构件550的长边端缘(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的附近和内侧的一个支撑构件600的顶部650的附近。
在由肩背区域B1延伸的区域中的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重合区域562与支撑构件600的重合区域610的重合区域和提手构件550的另一个重合区域564与支撑构件600的重合区域610的重合区域中,所述缝合部660沿着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长边端缘554,来缝合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长边端缘55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的附近和支撑构件600的顶部650。
接着,使支撑区域612至少在所述重合区域610的附近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或者大致U字形拱状,在支撑区域612的下方的固定区域614,将所述支撑构件600固定于手提包主体512。(支撑构件的固定步骤)
接着,将所述提手构件550向固定于手提包主体512的所述支撑构件600的固定区域614的下方延伸,在提手构件550的固定区域(一个固定区域570和另一个固定区域572),将所述提手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512。(提手构件的固定步骤)
支撑构件600的支撑区域612位于重合区域610与在手提包主体512的表面安装有内侧支撑构件600的固定区域614之间,由于未缝合支撑区域612的部分,因此形成有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呈弯曲的状态下的支撑区域612。
将所述内侧支撑构件600将其一端的重合区域610安装于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并将其另一端的固定区域614安装在手提包主体512的外表面。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内侧支撑构件600将其一端的重合区域610缝合于在前幅部520的开口部528的附近的构成裆部524的左侧裆部524A(右侧的裆部524B)的附近的提手构件550的一个重合区域562和另一个重合区域564,且将其另一端的固定区域614缝合于在所述前幅部520的开口部528的附近的构成裆部524的右侧裆部524B的附近。
内侧支撑构件600使构成该内侧支撑构件的长尺寸带状体(带状体630和带状体640)的在平坦状态下的固定区域614的里面侧接合在手提包主体512的外表面而缝合。
于是,本发明的手提包的具备支撑提手514的提手构件550的构造的手提包能够形成。
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方式并非作为限定本发明而列举的,根据本发明的思想可以进行变更,本发明包含这样的变更。
符号说明
10、210 手提包
12、212 手提包主体
14、214 提手
20、220 前幅部
22、222 后幅部
24、224 裆部
24A、224A 左侧裆部
24B、224B 右侧裆部
26、226 底部
28、228 开口部
30、230 拉锁
32、232 底部构件
34、234 底部构件接合区域
50、250 提手构件
50A 第一提手构件
50B 第二提手构件
52、252、102、302 一个长边端缘
54、254、104、304 另一个长边端缘
60、260 弯曲区域
62、262 一个重合区域
64、264 另一个重合区域
66、266 一个架设区域
68、268 另一个架设区域
70、270 一个固定区域
72、272 另一个固定区域
80、280 带状体
92、94、152、154、292、294、352、354 膨大部
90、150、290、350 顶部
96、156、296、356 闭合部
100、300 支撑构件
110、310 重合区域
112、312 支撑区域
114、314 固定区域
130、140、330、340 带状体
160、360 缝合部
510 手提包
512 手提包主体
514 提手
520 前幅部
522 后幅部
524 裆部
524A 左侧裆部
524B 右侧裆部
526 底部
528 开口部
530 拉锁
532 底部构件
534 底部构件接合区域
550 提手构件
550A 第一提手构件
550B 第二提手构件
552 一个长边端缘
554 另一个长边端缘
560 弯曲区域
562 一个重合区域
564 另一个重合区域
566 一个架设区域
568 另一个架设区域
570 一个固定区域
572 另一个固定区域
580 带状体
582 弹性材料
582a 一个长边端缘
582b 另一个长边端缘
592、594、652、654 膨大部
590、650 顶部
596、656 闭合部
600 支撑构件
602 一个长边端缘
604 另一个长边端缘
610 重合区域
612 支撑区域
614 固定区域
630、640 带状体
660 缝合部
670 口袋开口部
672 口袋拉锁
680 磁铁片
690 磁性体片
A1 手提区域
A2 非缝合区域
A3 接合区域
A4 非接合区域
B1 肩背区域
B2 非缝合区域
B3 接合区域
B4 非接合区域

Claims (10)

1.一种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将安装在手提包主体,用于支撑提手构件,其中,
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使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在所述提手构件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插装有用于使提手构件向手提包主体的上方立起的支撑构件,
所述支撑构件是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体,并包括至少在所述带状体的上部通过使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而成的重合区域、向该重合区域的下方延伸的支撑区域、和形成于该支撑区域的下方的固定区域,
所述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的两个长边端缘插装于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提手构件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
所述支撑构件通过使支撑构件的顶部以位于提手构件的顶部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的顶部相对,并缝合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与提手构件的重合区域而被连结,
在所述支撑构件中,支撑区域至少在所述重合区域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或大致U字形拱状,并且在支撑区域下方的固定区域,所述支撑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所述提手构件向固定于手提包主体的所述支撑构件的固定区域的下方延伸,在提手构件的固定区域,所述提手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其中,
支撑构件层叠有多个带状体,且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上使已层叠的带状体弯曲而形成截面大致为C字形拱状的重合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其中,
所述提手构件包括弯曲区域、在该弯曲区域的两端连续而形成的重合区域、在该重合区域连续而形成的架设区域、和在该架设区域连续而形成的固定区域,
弯曲区域、重合区域、和架设区域的与所述重合区域连续的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4.一种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用于安装在手提包主体,并支撑提手构件,其中,
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使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在所述提手构件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插装有用于使提手构件向手提包主体的上方立起的支撑构件,
所述支撑构件是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体,并包括至少在所述带状体的上部通过使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而成的重合区域、向该重合区域的下方延伸的支撑区域、和形成于该支撑区域的下方的固定区域,
所述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的两个长边端缘插装于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提手构件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
所述支撑构件通过使支撑构件的顶部以位于提手构件的顶部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的顶部相对,并缝合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与提手构件的重合区域而被连结,
在所述支撑构件中,支撑区域至少在所述重合区域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或大致U字形拱状,并且在支撑区域下方的固定区域,所述支撑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所述提手构件向重合区域的下方延伸,在已向下方延伸的部分的提手构件的固定区域,所述提手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其中,
支撑构件层叠有多个带状体,并且在所述带状体的宽度上使已层叠的带状体弯曲而形成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重合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其中,
所述支撑构件包括重合区域、在该重合区域连续而形成的支撑区域、和在该支撑区域连续而形成的固定区域,
重合区域、和支撑区域的与所述重合区域连续的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7.一种手提包的提手的安装方法,包括:
提手构件成形步骤,将提手构件的弯曲区域、一个重合区域和另一个重合区域、以及一个架设区域和另一个架设区域的与所述重合区域连续的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并且,
在带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使已折叠部分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闭合,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以使内侧向外侧方向、即与折叠部分相反的方向膨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缝合而成的闭合部、在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连续的膨大部和膨大部、以及顶部,从而成形为提手构件;
支撑构件成形步骤,在带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使带状体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闭合,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以使内侧向向外侧方向、即带状体侧膨出的方式弯曲,形成将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缝合而成的闭合部、在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连续的膨大部和膨大部、以及带状体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弯曲的状态的支撑区域的顶部,从而成形为支撑构件;
支撑构件插装步骤,在所述提手构件的一个架设区域和另一个架设区域中的带状体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即一个长边端缘与另一个长边端缘之间,为了使提手构件向手提包主体的上方立起,将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的两个长边端缘、即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沿提手部的一个重合区域和另一个重合区域插装于一个重合区域与另一个重合区域之间;
支撑构件连结步骤,使支撑构件的顶部以位于提手构件的顶部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的顶部相对,将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与提手构件的一个重合区域和另一个重合区域缝合而将支撑构件连结于提手构件;
支撑构件的固定步骤,使支撑区域至少在所述重合区域的附近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或者大致U字形拱状,在支撑区域的下方的固定区域中,将所述支撑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以及
提手构件的固定步骤,使所述提手构件向固定于手提包主体的所述支撑构件的固定区域的下方延伸,在提手构件的一个固定区域和另一个固定区域,将所述提手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8.一种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安装在手提包主体,用于支撑提手构件,其中,
在构成手提包主体的前幅部和后幅部分别安装有提手构件,
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使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在所述提手构件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插装有用于使提手构件向手提包主体的上方立起的支撑构件,
所述支撑构件是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体,并包括在弯曲区域通过使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而成的重合区域、向该重合区域的下方延伸的支撑区域、和形成于该支撑区域的下方的固定区域,
所述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的两个长边端缘插装于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提手构件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
所述支撑构件通过使支撑构件的顶部以位于提手构件的顶部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的顶部相对,并缝合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与提手构件的重合区域而被连结,
所述提手构件向固定于手提包主体的所述支撑构件的固定区域的下方延伸,在提手构件的固定区域,所述提手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在安装于前幅部和后幅部的提手构件中,在一个提手构件的弯曲区域内设有磁铁片,在另一个提手构件的弯曲区域内设有磁性体片,
重叠的一个提手构件的至少顶端与另一个提手构件的至少顶端形成为通过吸引而被吸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其中,
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使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
在所述提手构件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插装有用于使提手构件向手提包主体的上方立起的支撑构件,
所述支撑构件是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体,并包括至少在所述带状体的上部通过使两个长边端缘重合而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而成的重合区域、向该重合区域的下方延伸的支撑区域、和形成于该支撑区域的下方的固定区域,
所述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的两个长边端缘插装于成形为截面大致C字形拱状的提手构件的两个长边端缘之间,
所述支撑构件通过使支撑构件的顶部以位于提手构件的顶部的相反侧的方式与提手构件的顶部相对,并缝合支撑构件的重合区域与提手构件的重合区域而被连结,
在所述支撑构件中,支撑区域至少在所述重合区域附近形成为截面大致C字形或大致U字形拱状,并且在支撑区域下方的固定区域,所述支撑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所述提手构件向固定于手提包主体的所述支撑构件的固定区域的下方延伸,在提手构件的固定区域,所述提手构件固定于手提包主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其中,
具有长边方向的带状的提手构件形成为,在带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使带状体为内侧进行弯曲,使一个长边端缘和另一个长边端缘闭合,在弯曲的区域和闭合的区域之间,一个提手构件的磁铁片的平面与另一个提手构件的磁性体片的平面以扩展的方式而被内设,重叠的一个提手构件的磁铁片的平面和另一个提手构件的磁性体片的平面形成为大致平行。
CN201580002838.7A 2014-07-22 2015-02-27 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及其安装方法 Active CN1057926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9150 2014-07-22
JP2014-149150 2014-07-22
JP2014209412 2014-10-10
JP2014-209412 2014-10-10
PCT/JP2015/055763 WO2016013244A1 (ja) 2014-07-22 2015-02-27 バッグの提げ手の構造及びその取り付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92699A CN105792699A (zh) 2016-07-20
CN105792699B true CN105792699B (zh) 2019-06-14

Family

ID=55162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2838.7A Active CN105792699B (zh) 2014-07-22 2015-02-27 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226110B2 (zh)
EP (1) EP3172984B9 (zh)
JP (1) JP5996104B2 (zh)
CN (1) CN105792699B (zh)
ES (1) ES2925042T3 (zh)
SG (1) SG11201603068TA (zh)
WO (1) WO20160132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81028B2 (en) 2014-02-07 2020-09-22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backpack
US10143282B2 (en) 2014-02-07 2018-12-04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9139352B2 (en) 2014-02-07 2015-09-22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container
US10029842B2 (en) 2014-02-07 2018-07-24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10384855B2 (en) 2014-02-07 2019-08-20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insulating device
USD934636S1 (en) 2014-09-08 2021-11-02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948954S1 (en) 2014-09-08 2022-04-19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787187S1 (en) 2014-09-23 2017-05-23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CN108430255B (zh) 2015-11-02 2021-11-30 野醍冷却器有限责任公司 封闭系统和具有封闭系统的绝热装置
USD799277S1 (en) 2016-02-05 2017-10-10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809869S1 (en) 2016-02-05 2018-02-13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802373S1 (en) 2016-02-05 2017-11-14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798670S1 (en) 2016-02-05 2017-10-03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CN117243455A (zh) 2016-02-05 2023-12-19 野醍冷却器有限责任公司 绝热装置
USD801123S1 (en) 2016-02-05 2017-10-31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799905S1 (en) 2016-02-05 2017-10-17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799276S1 (en) 2016-02-05 2017-10-10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805851S1 (en) 2016-06-01 2017-12-26 Yeti Coolers, Llc Cooler
USD824731S1 (en) 2016-06-01 2018-08-07 Yeti Coolers, Llc Cooler
USD830134S1 (en) 2016-06-01 2018-10-09 Yeti Coolers, Llc Cooler
USD808730S1 (en) 2016-06-01 2018-01-30 Yeti Coolers, Llc Cooler
USD830133S1 (en) 2016-06-01 2018-10-09 Yeti Coolers, Llc Cooler
USD821825S1 (en) 2016-06-01 2018-07-03 Yeti Coolers, Llc Cooler
USD830132S1 (en) 2016-06-01 2018-10-09 Yeti Coolers, Llc Cooler
USD817106S1 (en) 2016-10-14 2018-05-08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814879S1 (en) 2016-10-14 2018-04-10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817107S1 (en) 2016-10-14 2018-05-08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815496S1 (en) 2016-10-14 2018-04-17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822987S1 (en) 2017-02-24 2018-07-17 Yeti Coolers, Llc Bag
USD822999S1 (en) 2017-02-24 2018-07-17 Yeti Coolers, Llc Bag
USD823601S1 (en) 2017-02-24 2018-07-24 Yeti Coolers, Llc Bag
USD823602S1 (en) 2017-02-24 2018-07-24 Yeti Coolers, Llc Bag
USD822998S1 (en) 2017-02-24 2018-07-17 Yeti Coolers, Llc Bag
US10827808B2 (en) 2017-02-24 2020-11-10 Yeti Coolers, Llc Tote bag
USD822997S1 (en) 2017-02-24 2018-07-17 Yeti Coolers, Llc Bag
USD829244S1 (en) 2017-04-25 2018-09-25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JP7228534B2 (ja) 2017-06-09 2023-02-24 イエティ クーラーズ エルエルシー 断熱デバイス
USD840193S1 (en) * 2017-09-28 2019-02-12 Suncast Technologies, Llc Soft-side cooler
USD849486S1 (en) 2017-10-30 2019-05-28 Yeti Coolers, Llc Backpack cooler
USD848798S1 (en) 2017-10-30 2019-05-21 Yeti Coolers, Llc Backpack cooler
USD848220S1 (en) 2017-10-30 2019-05-14 Yeti Coolers, Llc Backpack cooler
USD848221S1 (en) 2017-10-30 2019-05-14 Yeti Coolers, Llc Backpack cooler
USD848219S1 (en) 2017-10-30 2019-05-14 Yeti Coolers, Llc Backpack cooler
USD848222S1 (en) 2017-10-30 2019-05-14 Yeti Coolers, Llc Backpack cooler
USD848223S1 (en) 2017-10-30 2019-05-14 Yeti Coolers, Llc Backpack cooler
USD859815S1 (en) 2018-08-17 2019-09-17 Yeti Coolers, Llc Bag
USD859812S1 (en) 2018-08-17 2019-09-17 Yeti Coolers, Llc Bag
USD859814S1 (en) 2018-08-17 2019-09-17 Yeti Coolers, Llc Bag
USD859813S1 (en) 2018-08-17 2019-09-17 Yeti Coolers, Llc Bag
USD887699S1 (en) 2018-09-18 2020-06-23 Yeti Coolers, Llc Bag
USD978625S1 (en) * 2019-09-04 2023-02-21 Shenzhen Le Tui Electronic Co., Ltd Lunch bag
USD962011S1 (en) * 2019-09-04 2022-08-30 Shenzhen Le Tui Electronic Co., Ltd Lunch bag
USD974130S1 (en) * 2019-09-19 2023-01-03 Real Value LLC Lunch bag
USD919292S1 (en) * 2019-11-06 2021-05-18 Zhuoshu Li Make-up case
USD929191S1 (en) 2019-11-15 2021-08-31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11242189B2 (en) 2019-11-15 2022-02-08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USD929192S1 (en) 2019-11-15 2021-08-31 Yeti Coolers, Llc Insulating device
JP1674761S (zh) * 2020-01-15 2020-12-14
US11690431B2 (en) * 2020-04-21 2023-07-04 Melissa S. DeGroot Magnetic shoulder straps for a carrying device
USD1004962S1 (en) * 2023-03-22 2023-11-21 Jiaqi LI Travel ba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19160Y (zh) * 2007-02-07 2008-02-13 美丽华皮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箱、包、袋的把手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8793A (en) * 1878-10-08 Improvement in traveling-bag handles
US733542A (en) * 1902-07-14 1903-07-14 Frederic S Converse Coal or wood bag.
US748012A (en) * 1903-10-20 1903-12-29 Abraham Ritter Handle for bags or other articles.
US772616A (en) * 1904-01-22 1904-10-18 Joseph S Isidor Handle for bags or cases.
US1677583A (en) * 1926-11-13 1928-07-17 Gandy Belting Company Coal bag
JPS5430264Y2 (zh) * 1975-01-28 1979-09-25
JPS6079320U (ja) * 1983-11-08 1985-06-03 宮川 文一 通学用ボストンバツグ
JPS61111321U (zh) * 1984-12-25 1986-07-14
JP2813964B2 (ja) * 1994-11-29 1998-10-22 株式会社ヤマト屋 手提げバッグ
JP2003310330A (ja) * 2002-04-19 2003-11-05 Matsuzaki:Kk バッグ
CA2415995C (en) * 2003-01-10 2011-09-13 California Innovations Inc. Foldable insulated bag
JP4404615B2 (ja) * 2003-12-12 2010-01-27 株式会社プリオール バッグ
JP3124667U (ja) * 2006-06-14 2006-08-24 有限会社大建通商 把手付き鞄
JP3131476U (ja) * 2007-02-21 2007-05-10 ビューティフル ラゲッジ マニュファクチュアリング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取手構造
JP4430734B1 (ja) * 2009-08-12 2010-03-10 株式会社マルヨシ 鞄の持ち手取付構造
JP3180402U (ja) * 2012-08-30 2012-12-20 光敬 川畑 釣り合いが取り易い手提げバッグ
WO2015005396A1 (ja) * 2013-07-11 2015-01-15 株式会社林五 バッグの提げ手の構造及びその取り付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19160Y (zh) * 2007-02-07 2008-02-13 美丽华皮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箱、包、袋的把手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72984A4 (en) 2018-02-28
ES2925042T3 (es) 2022-10-13
CN105792699A (zh) 2016-07-20
US20190183222A1 (en) 2019-06-20
US10226110B2 (en) 2019-03-12
EP3172984B1 (en) 2022-07-20
JPWO2016013244A1 (ja) 2017-04-27
SG11201603068TA (en) 2016-05-30
WO2016013244A1 (ja) 2016-01-28
JP5996104B2 (ja) 2016-09-21
ES2925042T9 (es) 2022-11-15
EP3172984B9 (en) 2022-10-26
EP3172984A1 (en) 2017-05-31
US20160338462A1 (en) 2016-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2699B (zh) 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及其安装方法
CN105163625B (zh) 手提包的提手的构造及其安装方法
US11304457B2 (en) Pumping/nursing bra
US9089170B2 (en) Pre-formed pocket square member with securing member
CN104320984B (zh) 磁性可移除扣合系统
US7258593B2 (en) Camisole for mastectomy patients
US20150203281A1 (en) Wearable container with costume features
CN108471819B (zh) 可变换式服装
ES2348520T3 (es) Cierre de gancho y bucle y ayuda para vertirse, por ejemplo medias de compresión y pantis de compresión.
US2483366A (en) Brassiere
GB2450547A (en) Foldable bag
US20160015086A1 (en) Perfect Pocket Square Holder
JP2015021208A (ja) ズボン
RU120341U1 (ru) Трансформируемая одежда
US20160278460A1 (en) Apparatus includes magnet assembly mounted to garment
CN202618740U (zh) 可变换式背包
US20150122381A1 (en) Laptop Computer Bag with Detachable Purse
JP3660671B1 (ja) 迅速造り帯
CN211482994U (zh) 用于固定口袋方巾的工具
JP3061524U (ja) バッグ
KR200487279Y1 (ko) 하드 타입 여행용 가방의 확장부 연결구조
JP2009102790A (ja) ウエスト周り伸縮自在ボトムズ
JP2023052542A (ja) バッグ及びファスナー
JP3158832U (ja) スラックスの二重ポケット
JP3088212U (ja) 二段ポケ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