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5779A - 含基于邻苯二甲酸酯膦的阴离子的电解质、含其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和含其的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含基于邻苯二甲酸酯膦的阴离子的电解质、含其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和含其的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5779A
CN105765779A CN201480064736.3A CN201480064736A CN105765779A CN 105765779 A CN105765779 A CN 105765779A CN 201480064736 A CN201480064736 A CN 201480064736A CN 105765779 A CN105765779 A CN 105765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yte
chemical formula
acid ester
phthalic acid
seconda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47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65779B (zh
Inventor
高政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Chem Ltd
L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65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5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65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5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547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 C07F9/6564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having phosphorus atoms,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C07F9/6571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having phosphorus atoms,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having phosphorus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F9/6574Esters of oxyacids of phosphorus
    • C07F9/65744Esters of oxyacids of phosphoru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547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 C07F9/6564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having phosphorus atoms,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C07F9/6571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having phosphorus atoms,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having phosphorus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F9/6574Esters of oxyacids of phosphorus
    • C07F9/65748Esters of oxyacids of phosphorus the cyclic phosphorus atom belonging to more than one ring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25Organic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包含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的电解质、包含所述电解质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以及包含所述添加剂的二次电池。

Description

含基于邻苯二甲酸酯膦的阴离子的电解质、含其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和含其的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2013年9月30日提交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3-0116115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纳入本说明书。
本发明书涉及包含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的电解质,包含所述电解质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和包含所述添加剂的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锂二次电池构成便携式电源的核心,并且锂二次电池作为电子装置、各种蓄电装置、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源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就最近锂二次电池的应用情况而言,随着在移动通信和信息装置中的应用,在需要大容量电源的大中型装置以及用于供电的蓄电装置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加,其实例包括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电动工具以及用于家用和工业的蓄电装置。在这类新的应用领域中,除了以往小型便携式电子装置所需的基本性能以外,适用于新的应用领域的性能强化的必要性也逐渐增大。
就这类锂二次电池所需的特性而言,高温下的循环保持特性,连同与电池寿命有关的循环容量保持特性,是与锂二次电池应用的扩展有关的重要的所需特性之一。这些特性与电池充电和放电时由电解质组分与正极和负极表面上的电极活性物质由于氧化和还原在电极表面上形成膜的特性高度相关,基于这类膜性质,多种化合物作为电解质组分应用于电极保护和稳定化。
为了锂二次电池在高温下的保持循环容量,可以利用在电池充电时由有机溶剂的电还原产生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所述SEI膜可以通过防止电解质分解和防止所述电极表面的不可逆损耗在电解质中有效地保持循环特性。然而,所述SEI膜导致电池内部电阻的增加,它可能成为降低电池性能的因素。
第2008-091236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和第2012-064397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公开了作为新型电解质组分的草酸硼酸锂盐和草酸磷酸锂盐和衍生物,这些组分在电池循环特性方面是有效的,但是具有伴随的电阻增加的问题,这会引起功率输出降低。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使用不降低功率输出同时在室温和高温下改善锂二次电池循环特性的电解质组分的电池。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第2008-091236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
第2012-064397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内容的发明人提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电解质,包含所述电解质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和包含所述添加剂的二次电池。
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电解质,其包含锂阳离子以及被至少一个氟取代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
此外,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电极,其中在电极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有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所述SEI膜通过电还原由锂阳离子以及被至少一个氟取代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而形成。
此外,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其包含锂阳离子和被至少一个氟取代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
此外,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质,其中所述电解质包含所述锂阳离子和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
有益效果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解质可以提高二次电池的稳定性,从而改善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解质即使在高温下也可以使二次电池容量的降低最小化,因此包含所述电解质的二次电池具有优良的高温容量保持特性的优点。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解质可以通过在电极表面上形成SEI膜来保护电极,并且可以使所述SEI膜导致的电阻增加而引起的二次电池的功率输出降低最小化。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解质可以提高二次电池在高温下的寿命并且可维持优良的功率输出,因为当形成SEI膜时,所述SEI膜具有优异的锂离子渗透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通过绘制本说明书的测试实施例2的二次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得到的图。
图2是通过绘制本说明书的测试实施例2的二次电池的充电状态(statecharge)和功率输出(power(W))得到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对本说明书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当本说明书描述某些部分“包含”某些成分,这意味着还可包含其他成分而不是排除其他成分,除非有相反的具体描述。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电解质,其包含锂阳离子以及被至少一个氟取代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锂阳离子和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可以以离解状态包含在所述电解质中。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可以由以下化学式1至3中的任一个表示:
[化学式1]
[化学式2]
[化学式3]
在化学式1中,X1至X4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CN)。
在化学式2中,X1至X8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CN)。
在化学式3中,X1至X12中的至少一个为氟,并且其他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CN)。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化学式1的X1至X4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氟。或者,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化学式1的X1至X4可以全部为氟。或者,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化学式1的X1至X4可以全部为氢。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化学式2的X1至X8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氟。或者,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化学式2的X1至X8可以全部为氟。或者,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化学式2的X1至X8可以全部为氢。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化学式3的X1至X1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氟。或者,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化学式3的X1至X12可以全部为氟。或者,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化学式3的X1至X12中的至少一个为氟,并且其他可以全部为氢。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电解质可以包含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和锂阳离子的化合物。
具体而言,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电解质可以包含由所述化学式1至3中的任一个表示的阴离子和锂阳离子的化合物。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电解质可以是添加了锂阳离子和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的化合物的物质。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可以包含作为电解质的添加剂的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和锂阳离子的化合物。具体而言,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和锂阳离子的化合物被所述电解质离解,起到辅助电解质功能的作用。
本说明书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具有邻苯二甲酸酯基或在所述邻苯二甲酸酯基的芳环上有取代基的衍生物对磷(P)配位的结构。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可以通过电还原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具体而言,可以在电极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所述SEI膜。更具体而言,可以在负极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所述SEI膜。
在包含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解质的二次电池中,在电极中离解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形成SEI膜的过程中,在进行所述邻苯二甲酸酯基的离解时形成包含芳环的有机锂盐型SEI膜。具体而言,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可在负极离解。更具体而言,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可以在负极碳表面形成界面亲和性相对较好的SEI膜。
相对于线型的二羧基磷酸酯化合物,即现有技术文件中所公开的草酸硼酸盐化合物,所述SEI膜在界面上展现出保护效果相对改进的膜特性。具体而言,所述SEI膜可以有效阻断线型或环状碳酸酯溶剂连续的电极反应并且防止电极活性物质的不可逆损耗,从而可以改善二次电池的性能。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解质中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包含由两个羧基和磷形成的环状结构,并呈现七角环型。其与热力学稳定的五角环型态或六角环型态有所不同。尤其是,七角环型因环稳定性急速降低,会最快引起环的裂开,从而可进行附加反应。由于这些结构特征,在充电前,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以稳定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或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和所述锂阳离子的化合物的型态存在于电解质中,然而,在充电时,在电极表面上,具体为负极表面上以最快速度进行离解反应的同时,形成有机锂盐膜。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为了最小化在形成稳定SEI时的电极电阻的增加并且最小化功率输出和倍率特性的降低,可以对所述邻苯二甲酸酯型化合物的邻苯二甲酸酯基进行氟化,或者可以是包含磷被氟化的化合物的型态。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由化学式1或化学式2表示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分别包含四氟磷酸酯形式和二氟二磷酸酯形式。由于这种结构,当在电极表面上形成SEI膜时,通过形成具有高氟离子含量的膜,可以形成具有高极性的化学稳定的膜。因此,具有改善电解质和电极界面处锂离子电导以及改善化学稳定性的优点。具体而言,所述电极可以为负极。
由于上述原因,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由化学式1和2表示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可以形成优良的SEI膜。此外,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在化学式3的情况下,当邻苯二甲酸酯基被氟取代时,可以形成优良的SEI膜。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电解质中可添加相对于全部电解质大于等于0.01重量%且小于等于10重量%的所述锂阳离子和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的化合物。具体而言,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电解质中可添加相对于全部电解质大于等于0.01重量%且小于等于5重量%的所述锂阳离子和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的化合物。
当添加在所述范围内的所述化合物时,可以形成具有优异特性的SEI膜。具体而言,当所述含量相对于全部电解质小于0.01重量%时,二次电池在高温下的寿命改善效果和性能改善效果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此外,当所述含量相对于全部电解质大于10重量%时,由于溶解度的限制,可能会产生沉淀物。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锂阳离子和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的化合物可以在所述电解质中全部离解。因此,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化合物在所述电解质中的含量可以与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在所述锂阳离子和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的化合物中的当量相同。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电解质还可以包含电解质盐和电解质溶剂。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电解质盐可以是包含锂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盐,所述阴离子包括例如PF6 -、BF4 -、Cl-、Br-、I-、ClO4 -、AsF6 -、SO3CF3 -、N(SO2CF3)2 -和N(SO2F)2 -或由这些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形成的离子。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电解质溶剂可以包括有机溶剂。具体而言,可以包括环状碳酸酯、线型碳酸酯、环状酯、线型酯或其组合。更具体而言,所述电解质溶剂的非限制性实例可以包括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丙酯(DPC)、二甲亚砜、乙腈、二甲氧基乙烷、二乙氧基乙烷、四氢呋喃(THF)、N-甲基-2-吡咯烷酮(NMP)、γ-丁内酯(GBL)、碳酸氟代亚乙酯(FEC)、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丙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或这些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混合物。此外,也可以使用所述有机溶剂的卤素衍生物。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电解质可以是非水电解质。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电解质可以用于二次电池。具体而言,所述电解质可以用于锂二次电池。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电极,其中在电极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电还原由锂阳离子和被至少一个氟取代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可以包含由以上所述的化学式1至3中的任一个表示的化合物。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电极可以是正极、负极、或正极和负极。具体而言,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在电极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所述SEI膜的所述电极可以是负极。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其包含锂阳离子,和被至少一个氟取代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可以包含由以下化学式1-1至3-1中的任一个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1]
[化学式2-1]
[化学式3-1]
在化学式1-1中,X1至X4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CN)。
在化学式2-1中,X1至X8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CN)。
在化学式3-1中,X1至X12中的至少一个为氟,并且其他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CN)。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可以包括用于锂二次电池的添加剂。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可以以化合物状态或离解状态包含在二次电池的电解质中。具体而言,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所述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可以包括二次电池的电解质的添加剂。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可以包含在二次电池中并且通过在电极表面形成SEI膜来保护电极,并且可以使SEI膜导致的电阻增加引起的二次电池的功率输出降低最小化。
此外,当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包含在二次电池中并且形成SEI膜时,所述SEI膜具有优异的锂离子渗透性,并且因此可以改善所述二次电池在高温下的寿命并且可以保持优异的功率输出。
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质,其中所述电解质为包含所述锂阳离子和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的电解质。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是在电极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的电极,所述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通过电还原由所述锂阳离子和所述被至少一个氟取代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形成。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二次电池可以包括锂二次电池。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可以使用一般方法制备所述负极,在所述方法中,通过混合并搅拌使用一般方法制备的负极活性物质、粘结剂、溶剂、导体和分散剂制备浆料,将所得物涂布于金属材料的集流体,然后加压并干燥。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能够在现有二次电池的负极中使用的普通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的非限制性实例可以包括锂金属或锂金属合金,锂吸收材料例如焦炭、活性碳、石墨、石墨化碳、碳纳米管、或石墨烯和其他碳类型。就所述负极集流体而言,可以使用铜、镍等,以及使用其合金组合的箔等。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可以以将正极活性物质根据一般方法涂布于正极集流体上的方式制备所述正极。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使用作为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使用的普通材料而没有限制,其实例可以包括LiCoO2、LiNiO2、LiMnO2、LiMn2O4、Li(NiaCobMnc)O2(a、b和c各自独立地为从0至1范围的数,并且a+b+c=1)、LiFePO4或这些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混合物。所述正极集流体可以包括铝、镍等,以及使用其合金组合的箔等。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隔膜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具有多孔膜形式。具体而言,可以用聚乙烯膜、聚丙烯膜、其他聚烯烃型膜或这些的多层膜形成所述隔膜。或,可以使用在所述隔膜上涂布有陶瓷的隔膜。
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二次电池可以使用本技术领域已知的常规方法制备,并且可以通过将电解质注入到组装的包括所述负极、所述正极和所述隔膜的圆柱形、方形或袋形壳中来制备。
如上所述,根据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二次电池形成由邻苯二甲酸酯型化合物形成的具有优异的电极保护特性和锂离子渗透性的SEI膜,并且因此,所述二次电池对于在高温下的容量保持是有效的,并且有效地防止功率输出降低。
下文中,将参照实施例对本说明书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是,根据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以被修改成多种其他形式,并且本说明书的范围并不解释为限于以下所述的实施例。提供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是为了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完整地描述本说明书。
[实施例1]
通过将1重量%的由以下化学式1-2表示的化合物加入到LiPF6浓度为1M的碳酸亚乙酯和碳酸甲乙酯的体积比为1:2的溶液中来制备电解质。
[化学式1-2]
就负极而言,将90重量%的石墨碳和10重量%的聚偏二氟乙烯(PVDF)置于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中并在混合器中混合2小时,然后将所得物涂布到铜箔上并且在150℃下干燥。通过将90重量%的LiCoO2、3重量%的PVDF和7重量%的炭黑混合2小时作为NMP浆料,将所得物涂布到铝箔,并且在150℃下干燥所得物来制备正极。通过将聚烯烃型隔膜置于制备的所述负极和所述正极之间,然后将所述电解质注入到其中来制造圆柱形二次电池。
[实施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电解质和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使用1重量%的由以下化学式2-2表示的化合物来制备所述电解质,而不是实施例1的由化学式1-2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2]
[对比实施例1]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二次电池,不同之处在于电解质是LiPF6浓度为1M的碳酸亚乙酯和碳酸甲乙酯的体积比为1:2的溶液并且不往其中加入其他物质。
[对比实施例2]
通过将双草酸硼酸锂以1重量%加入到对比实施例1的电解质中来制备电解质,并且使用该电解质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二次电池。
[对比实施例3]
通过将二氟双草酸磷酸锂以1重量%加入到对比实施例1的电解质中来制备电解质,并且使用该电解质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电池。
[测试实施例1]二次电池性能评价
对在实施例1和2以及对比实施例1至3中制备的每一个二次电池进行了以下测试。对于每一个二次电池,通过在高温(45℃)下用0.5C的电流在4.2V和3V的范围内重复充电和放电来测量电池放电容量的变化。200个充电和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示于下表1和图1中。
[表1]
当比较测试结果时,相对于没有添加物的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1和2都展现出更优秀的放电容量保持。尤其是,由化学式2-2表示的化合物展现出更优秀的结果。这表明即使当包含相同的邻苯二甲酸酯基时,锂阳离子和包含氟化物基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的化合物在放电容量保持方面也具有更优秀的效果。尤其是,相对于使用二氟双草酸磷酸锂的对比实施例3,实施例1和2展现了更优秀的容量保持效果。
[测试实施例2]
对于实施例1和2以及对比实施例1至3中制备的二次电池,比较了25℃下的放电功率输出。相对于全充电状态的100%、80%、60%、40%和20%充电状态的功率输出测量结果示于图2。
图2是通过绘制测试实施例2的充电状态与放电输出之间的关系得到的图,由图2的结果,看出实施例2的使用由化学式2-2表示的化合物的二次电池展现最优秀的功率输出。在对比实施例2和3中,相对于对比实施例1表现出功率输出降低,但是,相对于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1至3表现出改善的功率输出。由以上所示的测试结果,证明包含其中加入本说明书的锂阳离子和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的化合物的电解质的二次电池具有优秀的高循环性能并且显著有效地保持功率输出。

Claims (19)

1.电解质,其包含:
锂阳离子;和
被至少一个氟取代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其中所述锂阳离子和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以离解状态包含于所述电解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其中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是由以下化学式1至3中的任一个表示的阴离子:
其中,在化学式1中,X1至X4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CN);
在化学式2中,X1至X8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CN);以及
在化学式3中,X1至X12中的至少一个为氟,并且其他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C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质,其中化学式1的X1至X4中的至少一个为氟;并且化学式2的X1至X8中的至少一个为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解质,其中化学式1的X1至X4全部为氢;化学式2的X1至X8全部为氢;并且化学式3的X1至X12中的至少一个为氟,并且其他全部为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其包含:
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和所述锂阳离子的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进一步包含:
电解质盐和电解质溶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其中所述锂阳离子和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通过电还原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其中添加有相对于全部电解质大于等于0.01重量%且小于等于10重量%的所述锂阳离子和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的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其是非水电解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质,其用于二次电池。
12.电极,其中在电极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电还原由锂阳离子和被至少一个氟取代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其中所述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是由以下化学式1至3中的任一个表示的阴离子:
其中,在化学式1中,X1至X4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CN);
在化学式2中,X1至X8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CN);以及
在化学式3中,X1至X12中的至少一个为氟,并且其他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CN)。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极,其为正极、负极、或正极和负极。
15.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包含:
锂阳离子;和
被至少一个氟取代的邻苯二甲酸酯膦型阴离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其由以下化学式1-1至3-1中的任一个表示:
其中,在化学式1-1中,X1至X4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CN);
在化学式2-1中,X1至X8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CN);以及
在化学式3-1中,X1至X12中的至少一个为氟,并且其他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基、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腈基(-CN)。
17.二次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质,其中所述电解质为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的电解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中的至少一个为权利要求12的电极。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为锂二次电池。
CN201480064736.3A 2013-09-30 2014-09-30 含基于邻苯二甲酸酯膦的阴离子的电解质、含其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和含其的二次电池 Active CN1057657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16115 2013-09-30
KR20130116115 2013-09-30
PCT/KR2014/009160 WO2015047010A2 (ko) 2013-09-30 2014-09-30 프탈레이트 포스핀계 음이온을 포함하는 전해액,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용 첨가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5779A true CN105765779A (zh) 2016-07-13
CN105765779B CN105765779B (zh) 2019-05-28

Family

ID=52744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4736.3A Active CN105765779B (zh) 2013-09-30 2014-09-30 含基于邻苯二甲酸酯膦的阴离子的电解质、含其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和含其的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7347B2 (zh)
EP (1) EP3054520B1 (zh)
JP (1) JP6169265B2 (zh)
KR (1) KR101573148B1 (zh)
CN (1) CN105765779B (zh)
TW (1) TWI558721B (zh)
WO (1) WO2015047010A2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1349A (ja) * 2002-07-23 2004-04-08 Central Glass Co Ltd 電気化学ディバイスの溶媒分解抑制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化学ディバイス
CN101090903A (zh) * 2005-01-24 2007-12-19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离子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JP2010282836A (ja) * 2009-06-04 2010-12-16 Nissan Motor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143070D1 (de) * 2000-10-03 2010-10-28 Central Glass Co Ltd Elektrolyt für elektrochemische Vorrichtung
US6849752B2 (en) * 2001-11-05 2005-02-01 Central Glass Company, Ltd. Process for synthesizing ionic metal complex
JP4186115B2 (ja) * 2003-06-11 2008-11-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JP2007335143A (ja) * 2006-06-13 2007-12-27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101082152B1 (ko) 2006-06-20 2011-11-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온 수명 특성을 개선하는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차 전지
JP2008091236A (ja) 2006-10-03 2008-04-17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2008166342A (ja) * 2006-12-27 2008-07-17 Fuji Heavy Ind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キャパシタ
JP5662746B2 (ja) 2010-09-15 2015-02-04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1349A (ja) * 2002-07-23 2004-04-08 Central Glass Co Ltd 電気化学ディバイスの溶媒分解抑制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化学ディバイス
CN101090903A (zh) * 2005-01-24 2007-12-19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离子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JP2010282836A (ja) * 2009-06-04 2010-12-16 Nissan Motor Co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54520A2 (en) 2016-08-10
CN105765779B (zh) 2019-05-28
KR101573148B1 (ko) 2015-11-30
JP2016532249A (ja) 2016-10-13
US20160218393A1 (en) 2016-07-28
WO2015047010A2 (ko) 2015-04-02
US10797347B2 (en) 2020-10-06
EP3054520B1 (en) 2018-05-16
EP3054520A4 (en) 2017-03-08
JP6169265B2 (ja) 2017-07-26
KR20150037706A (ko) 2015-04-08
TWI558721B (zh) 2016-11-21
WO2015047010A3 (ko) 2015-05-07
TW201529594A (zh) 2015-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47942B2 (en) Electrolyte for lithium based energy accumulators
WO2021015264A1 (ja) 非水電解液、非水電解液電池、及び化合物
CN102136601A (zh) 锂离子电池
KR20170009289A (ko) 리튬 이차전지용 난연성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차전지
WO2016002481A1 (ja) 非水電解液電池用電解液、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液電池
JP2011014476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101800930B1 (ko) 비수계 리튬이차전지용 첨가제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비수계 전해액, 전극 및 비수계 리튬이차전지
CN115332628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锂离子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JP6955672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の電解液
JP2010135190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4605289B (zh) 一种非水电解液用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12635824A (zh)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CN105742711A (zh) 一种电解液以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JP5477346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およ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1458184B1 (ko) 리튬 프탈라토보레이트 화합물을 함유하는 전해액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 전지
JP6792798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09283473A5 (zh)
CN105765779B (zh) 含基于邻苯二甲酸酯膦的阴离子的电解质、含其的用于二次电池的添加剂和含其的二次电池
KR102059223B1 (ko) 비수계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13193229B (zh) 一种硅基电解液添加剂、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JP6960089B2 (ja) 非水系電解液
CN111864267B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高温稳定的功能添加剂及电解液
JP6135980B2 (ja) 正極活物質及び蓄電素子
KR20150054682A (ko)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16470139A (zh) 双功能高空间位阻锂金属电池电解液成膜添加剂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