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5388A - 车辆用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5388A
CN105745388A CN201480063387.3A CN201480063387A CN105745388A CN 105745388 A CN105745388 A CN 105745388A CN 201480063387 A CN201480063387 A CN 201480063387A CN 105745388 A CN105745388 A CN 105745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bearing surface
ratchet
cantilever arm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33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5388B (zh
Inventor
瑗垮熬璐靛+
西尾贵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45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53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53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53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 E05B85/26Cooperation between bolts and det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5/00Other details of locks; Parts for engagement by bolts of fastening devices
    • E05B15/04Spring arrangements in l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3/00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 E05C3/12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with latching action
    • E05C3/124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pivotally or rotatively with latching action with latch under compression force between its pivot and the strik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门锁装置。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具备:棘爪(120),其能够与闩锁(110)卡合,上述闩锁(110)构成为利用与撞针(20)的卡合在门上锁方向旋转;以及棘爪复位弹簧(130),其用于朝向与闩锁(110)的卡合位置对棘爪(120)弹性施力,棘爪复位弹簧(130)具备:螺旋弹簧部(131),其形成为螺旋状,并且在从棘爪(120)的旋转中心分离的位置具有螺旋中心;以及伸出臂(132),其从螺旋弹簧部(131)的一个端部(131a)沿棘爪(120)的被抵接面(121)伸出,伸出臂(132)构成为抵接于棘爪(120)的被抵接面(121)中的从表面粗糙度相对较高的断裂面(第一区域)(121a)离开的剪切面(第二区域)(121b)。

Description

车辆用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车辆的车辆用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国际公开WO2011/1020547A1公开了车辆用门锁装置的一个例子。该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闩锁,其通过与车体侧的撞针的卡合而向门上锁方向旋转;棘爪,其能够与闩锁卡合;以及棘爪复位弹簧,其用于朝向与闩锁的卡合位置对棘爪弹性施力。棘爪复位弹簧以其棘爪侧端部与棘爪的弹簧卡止部抵接的方式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车门的上锁,闩锁被撞针按压而向门上锁方向旋转,并且棘爪与闩锁卡合,车门被保持为门半开状态或者全闭状态。另一方面,利用门把手的操作,通过棘爪克服棘爪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力而向解除与闩锁的卡合的方向旋转,车门能够打开。
在上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中,将棘爪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轴与棘爪复位弹簧的安装轴配置为相互分离。因此,在棘爪承受来自棘爪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力并且以支承轴为中心旋转时,在棘爪的弹簧卡止部的被抵接面与棘爪复位弹簧的棘爪侧端部之间产生滑动。在这种情况下,若棘爪的弹簧卡止部的被抵接面的凹凸大,则容易妨碍上述滑动,因此会产生棘爪的旋转时的工作性降低这一问题。特别是若利用金属板的冲压成形形成棘爪,则弹簧卡止部包含凹凸特别大的断裂面(凹凸面),上述问题变得更加显著。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在如下车辆用门锁装置中对实现棘爪的工作性的提高有效的技术,上述车辆用门锁装置具备:闩锁,其通过与撞针的卡合而向门上锁方向旋转;棘爪,其能够与闩锁卡合;以及棘爪复位弹簧,其用于朝向与闩锁的卡合位置对棘爪弹性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闩锁、棘爪以及棘爪复位弹簧。闩锁构成为通过与撞针的卡合而向门上锁方向旋转。棘爪能够以支承轴为中心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该棘爪在第一位置通过与闩锁卡合而阻止闩锁向门打开方向旋转,在第二位置通过解除与闩锁的卡合而将对闩锁向门打开方向旋转的阻止解除。棘爪复位弹簧为了朝向第一位置对棘爪弹性施力而抵接于设置于棘爪的被抵接面。该棘爪复位弹簧具备:螺旋弹簧部,其形成为螺旋状,并且在从棘爪的旋转中心分离的位置具有螺旋中心;以及伸出臂,其从螺旋弹簧部的一个端部沿棘爪的被抵接面伸出。
根据该结构,在棘爪承受来自棘爪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力并且旋转时,在棘爪的被抵接面与棘爪复位弹簧的伸出臂之间产生滑动。在这种情况下,若被抵接面的凹凸大,则容易妨碍上述滑动,因此棘爪的旋转时的工作性降低。因此,在本发明中,棘爪复位弹簧的伸出臂构成为抵接于棘爪的被抵接面中的从表面粗糙度相对较高的第一区域离开的第二区域。即,伸出臂选择性地抵接于被抵接面中的易于滑动(滑动阻力低)的区域。由此,难以妨碍棘爪的被抵接面与棘爪复位弹簧的伸出臂之间的滑动,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棘爪的旋转时的工作性。
在上述车辆用门锁装置中,优选,伸出臂具备臂基端部、臂前端部以及臂倾斜部。臂基端部是被设置为与螺旋弹簧部的一个端部连接并且与被抵接面的第一区域对置的部位。臂前端部是设置于与臂基端部相反一侧并且抵接于被抵接面的第二区域的部位。臂倾斜部是在臂基端部与臂前端部之间以随着朝向臂前端部而接近被抵接面的方式相对于被抵接面倾斜的部位。在这种情况下,臂倾斜部能够由从伸出臂的臂基端部至臂前端部之间的区域的全部或者一部分构成。由此,能够使用能够比较简单地设置于伸出臂的臂倾斜部构建伸出臂避免与表面粗糙度高的区域的抵接并且抵接于表面粗糙度低的区域的构造。
在上述车辆用门锁装置中,优选,伸出臂的臂倾斜部构成为,在棘爪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与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的双方的情况下,相对于被抵接面以大于预先设定的最小倾斜角度的角度倾斜。这里,在棘爪位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与位于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由于伸出臂相对于被抵接面的接触形态变化,所以为了应对该变化,臂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在双方的位置以大于最小倾斜角度的方式设定有效。其结果是,无论棘爪的旋转位置如何都使伸出臂在始终避免与表面粗糙度高的区域的抵接的状态下可靠地抵接于被抵接面。
在上述车辆用门锁装置中,优选,臂倾斜部由对伸出臂的一个方式的预弯形成。在该预弯中,以下述方式进行预先弯曲,即:臂前端部从相对于棘爪的被抵接面平行状延伸的基准状态起以臂基端部为中心向朝向被抵接面的方向旋转。利用该预弯,能够简单地在伸出臂设置臂倾斜部。
在上述车辆用门锁装置中,优选,臂倾斜部由对伸出臂的其他方式的预弯形成。在该预弯中,以如下方式预先进行复合地弯曲,即:臂前端部从相对于棘爪的被抵接面平行状延伸的基准状态起以臂基端部为中心向朝向被抵接面的第一弯曲方向旋转并且向沿被抵接面的第二弯曲方向旋转。利用该预弯,能够简单地在伸出臂设置臂倾斜部。
在上述车辆用门锁装置中,优选,伸出臂的臂前端部具备弯曲部,上述弯曲部通过以朝向棘爪的被抵接面的第二区域突出的方式预先弯曲而得,在该弯曲部的突曲面与第二区域抵接。由此,能够利用弯曲部的突曲面减少在棘爪的旋转时伸出臂在被抵接面的第二区域上滑动时的滑动阻力。
在上述车辆用门锁装置中,优选,棘爪的被抵接面是通过对板状部件在板厚方向的冲压成形而形成的冲压剖面,由包含于该冲压剖面的断裂面构成第一区域。由于冲压成形时的断裂面的凹凸特别大,所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棘爪复位弹簧的伸出臂抵接于由冲压成形形成的被抵接面的构造特别有效。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车辆用门锁装置中,能够实现通过与撞针的卡合而能够与向门上锁方向旋转的闩锁卡合的棘爪的工作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辆后方观察车辆用门锁装置100的图,并且是表示棘爪120位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关于图1中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的A-A线的剖面构造的图。
图3是从车辆后方观察车辆用门锁装置100的图,并且是表示棘爪120位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的图。
图4是图1中的棘爪120以及棘爪复位弹簧130的立体图。
图5是组装前的棘爪复位弹簧130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在棘爪120分别位于第一位置P1以及第二位置P2的状态下被抵接面121与棘爪复位弹簧130的伸出臂132抵接的情形的图。
图7是从图6中的Z1方向观察位于第一位置P1的棘爪120的被抵接面121与棘爪复位弹簧130的伸出臂132抵接的情形的图。
图8是从图6中的Z2方向观察位于第二位置P2的棘爪120的被抵接面121与棘爪复位弹簧130的伸出臂132抵接的情形的图。
图9是表示图7中的伸出臂132的变更例的伸出臂232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图7中的伸出臂132的变更例的伸出臂332的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图7中的伸出臂132的变更例的伸出臂432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该附图中,分别使用箭头X1以及箭头X2表示车辆左方以及车辆右方,另外分别使用箭头Y1以及箭头Y2表示车辆上方以及车辆下方。相对于组装于车门之前的状态的车辆用门锁装置,或者相对于组装于车门之后的状态的车辆用门锁装置,能够应用这些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锁装置(以下,也简单地称为“门锁装置”)100与门锁装置(省略图示)一起安装于由车门的门外板与门内板划分的区域。因此,也能够将该门锁装置称为“门锁定装置的闩锁机构”。
图1表示在从主体101取下基板(后述的基板106)的状态下从车辆后方观察安装于车体右侧的车门10的门锁装置100的情形。门锁装置100具备树脂制的主体101,相对于该主体101直接或间接地安装有多个构成要素。多个构成要素包括金属制的闩锁110、弹簧钢制的闩锁复位弹簧111、金属制的棘爪120、弹簧钢制的棘爪复位弹簧130以及橡胶制的限位器140等。
主体101具备第一收容部101a、第二收容部101b、弹簧安装部102以及撞针插通槽103。第一收容部101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收容闩锁110。第二收容部101b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收容棘爪120。闩锁110构成为能够与棘爪120卡合。为了该目的,第一收容部101a以及第二收容部101b在闩锁110与棘爪120卡合的区域相互连通。在弹簧安装部102安装有棘爪复位弹簧130。为了该目的,弹簧安装部102具备用于保持棘爪复位弹簧130的螺旋弹簧部131的轴部102a、与用于卡止螺旋弹簧部131的主体侧端部131b的卡止部(卡止突起)102b。撞针插通槽103为沿车辆左右方向X1、X2水平状延伸的槽,构成为能够供安装于车体的公知的撞针20(参照图1中的双点划线(假想线))进入。撞针20在车门10上锁时进入撞针插通槽103,在车门10打开时从撞针插通槽103退出。此外,也能够代替撞针20安装于车体的结构,采用撞针20安装于车门10的结构。在为该结构的情况下,门锁装置100安装于车体。
闩锁110具备安装孔110a、撞针保持槽110b、半锁定爪110c、全锁定爪110d、弹簧卡止孔110e以及卡合突起部110f,并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安装于主体101的支承轴104。该闩锁110构成为,在对车门10上锁时,通过与撞针20的卡合而向门上锁方向被按压,以支承轴104为中心旋转,另一方面,利用闩锁复位弹簧111朝向规定的复原位置在图1中的顺时针旋转方向始终被弹性地施力。在这种情况下,闩锁110的规定的复原位置被规定为其卡合突起部110f以卡合的方式卡止于主体101侧的突起(省略图示)的位置。该闩锁110相当于本发明的“闩锁”。
闩锁复位弹簧111同轴地组装于支承轴104,与闩锁110一起收容于主体101的第一收容部101a。该闩锁复位弹簧111的一个端部卡止于主体101,另一个端部卡止于闩锁110的弹簧卡止孔110e。
安装孔110a用于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将闩锁110组装于支承轴104。撞针保持槽110b是在车门10的开闭时使撞针20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卡合的槽,构成为能够通过与设置在安装于主体101的基板(图2所示的基板106)的撞针插通狭缝(省略图示)的配合而保持撞针20。
半锁定爪110c构成为,在从车门10的门打开状态至门半开状态期间,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棘爪120的卡合部120a卡合。特别是在车门10的门半开状态下,利用棘爪120的卡合部120a限制该半锁定爪110c向图1中的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闩锁110向复原位置旋转)。全锁定爪110d构成为,在从车门10的门上锁附近状态至门上锁状态期间,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棘爪120的卡合部120a卡合。特别是在车门10的上锁状态下,利用棘爪120的卡合部120a限制该全锁定爪110d向图1中的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闩锁110向复原位置旋转)。
如图3所示,棘爪120能够以支承轴105为中心在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一位置P1与实线所示的第二位置P2之间旋转。该棘爪120构成为在第一位置P1通过卡合部120a与闩锁110卡合而阻止闩锁110向门打开方向旋转。由此,阻止闩锁110向复原位置旋转。另一方面,该棘爪120构成为在第二位置P2解除与闩锁110的卡合从而允许闩锁110向门打开方向旋转。由此,闩锁110能够向复原位置旋转。
棘爪120除具备上述卡合部120a之外,还具备安装孔120b、弹簧卡止部120c以及卡合突起部120d。安装孔120b用于在棘爪120安装支承轴105。棘爪120经由安装于该安装孔120b的支承轴10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主体101。弹簧卡止部120c与棘爪复位弹簧130卡合。以在该弹簧卡止部120c设置有平坦状的被抵接面121并且棘爪复位弹簧130抵接于该被抵接面121的方式构成。因此,利用棘爪复位弹簧130朝向第一位置P1始终对棘爪120弹性施力。在这种情况下,棘爪120的第一位置P1被规定为其卡合突起部120d与组装于主体101的限位器140卡合而被卡止的位置。
如图2所示,棘爪120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组装于支承轴105。另外,伴随着设置于车门10的外侧门把手、内侧门把手(皆省略图示)的门打开操作而工作的升降杆107也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组装于支承轴105。此外,通过设置于升降杆107的突起部108嵌合于设置于棘爪120的贯通孔122,棘爪120与升降杆107构成为能够一体地旋转。当然,也可以将该结构变更为棘爪120、支承轴105以及升降杆107能够一体地旋转的结构。因此,在门打开操作时,通过该升降杆107工作,棘爪120与支承轴105一起克服棘爪复位弹簧130的弹性作用力,从第一位置P1朝向第二位置P2向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在这种情况下,棘爪120位于第一位置P1的状态是棘爪复位弹簧130组装于主体101的初始状态(也称为“设置状态”)。另一方面,棘爪120位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是棘爪复位弹簧130的挠曲在使用范围内最大并且棘爪120从棘爪复位弹簧130承受的弹性作用力成为最大的状态(也称为“完全状态”)。这里所说的棘爪120以及棘爪复位弹簧130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棘爪”以及“棘爪复位弹簧”。
参照图4,棘爪复位弹簧130是具备形成为螺旋状的螺旋弹簧部131并且绕该螺旋弹簧部131的螺旋中心C2承受扭转力矩的弹簧即所谓“扭曲螺旋弹簧(扭转螺旋弹簧)”。该棘爪复位弹簧130构成为,螺旋弹簧部131的螺旋中心C2与棘爪120的旋转中心C1平行延伸,且被配置为沿径向相互分离。该棘爪复位弹簧130具备从螺旋弹簧部131的一个端部131a沿着棘爪120的被抵接面121伸出的伸出臂132。在这种情况下,伸出臂132的伸出方向与螺旋中心C2的延伸方向大体一致。由此,棘爪复位弹簧130的一个端部形成为大致L字形的形状。这里所说的螺旋弹簧部131以及伸出臂132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螺旋弹簧部”以及“伸出臂”。
另一方面,棘爪120通过沿板厚方向对金属制的板状部件进行冲压成形而形成。关于该冲压成形,使用成型模以如下方式进行,即:从图4中的上方向下方将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剪断后成为规定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设置于棘爪120的弹簧卡止部120c的被抵接面121是由该板状部件的冲压成形而形成的冲压剖面。因此,在该被抵接面121,在板厚方向的一方的端部包含断裂面121a,且在板厚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包含剪切面121b。断裂面121a是表面粗糙度相对较高的(凹凸大)凹凸面。与此相对,剪切面121b是与断裂面121a相比表面粗糙度较低的(凹凸小)面。这里所说的断裂面121a以及剪切面121b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
上述结构的棘爪120在从棘爪复位弹簧130承受弹性作用力并且以支承轴105为中心旋转时,在弹簧卡止部102c(被抵接面121)与棘爪复位弹簧130的伸出臂132之间产生滑动。详细内容后文叙述,该滑动的产生如上述所述是因为棘爪复位弹簧130的螺旋中心C2被配置为从棘爪120的旋转中心C1沿径向分离。在这种情况下,若棘爪复位弹簧130的伸出臂132与被抵接面121中的凹凸大的断裂面121a抵接,则容易妨碍上述滑动,因此棘爪120的旋转时的工作性降低。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研究伸出臂132的形状以便能够避免棘爪复位弹簧130的伸出臂132抵接于被抵接面121的断裂面121a,从而解决该问题。以下,具体说明伸出臂132的形状的特征。
如图4所示,棘爪复位弹簧130的伸出臂132具备臂基端部133、臂前端部134以及臂倾斜部135。臂基端部133构成为,被设置为与螺旋弹簧部131的一个端部131a连接,并且以与棘爪120的被抵接面121中的断裂面121a分离的状态对置。臂前端部134具有弯曲部136,该弯曲部136设置于伸出臂132中的与臂基端部133相反一侧。弯曲部136能够通过以臂前端部134朝向棘爪120的被抵接面121的剪切面121b突出的方式预先弯曲为“く”字状而形成。而且,臂前端部134构成为在弯曲部136的突曲面与剪切面121b抵接。即,伸出臂132选择性地抵接于被抵接面121中的易于滑动的(滑动阻力低)区域(部分接触)。臂倾斜部135在臂基端部133与臂前端部134之间以伴随着朝向臂前端部134而与被抵接面121接近的方式相对于被抵接面121以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这里所说的臂基端部133、臂前端部134、臂倾斜部135以及弯曲部136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臂基端部”、“臂前端部”、“臂倾斜部”以及“弯曲部”。
根据上述结构的伸出臂132,通过避免与断裂面121a的抵接,从而难以妨碍与被抵接面121之间的滑动,其结果是,能够提高棘爪120的旋转时的工作性。由于冲压成形时的断裂面的凹凸特别大,所以将本结构应用于因冲压成形棘爪复位弹簧130的伸出臂132与被抵接面121抵接的构造特别有效。另外,由于通过使弯曲部136的突曲面相对于被抵接面121面接触使,从而面抵接而变光滑,所以在棘爪120的旋转时,能够减少伸出臂132在被抵接面121的剪切面121b上滑动时的滑动阻力。另外,由于该弯曲部136位于被抵接面121的面宽度(图4中的面宽度d)的范围内,所以即使在棘爪120的旋转时等伸出臂132的位置向被抵接面121的面宽度d的方向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阻止伸出臂132的臂前端部134从被抵接面121脱离。
在上述结构的伸出臂132中,优选利用特定的预弯来形成臂倾斜部135。参照图5,在该预弯中,以臂前端部134从规定的基准状态以臂基端部133为中心向第一弯曲方向D1旋转并且向第二弯曲方向D2旋转的方式预先复合地弯曲。在这种情况下,“规定的基准位置”能够定义为臂前端部134在基准轴线C4上延伸的状态,上述基准轴线C4与螺旋弹簧部131的一个端部131a延伸的轴线C3正交。第一弯曲方向D1能够定义为与轴线C3以及基准轴线C4双方正交的方向。第二弯曲方向D2能够定义为与第一弯曲方向D1以及轴线C3双方正交的方向。特别是,参照图6,优选将臂前端部134相对于位于第一位置P1的棘爪120的被抵接面121平行状延伸的状态定义为规定的基准状态。另外,优选将朝向位于第一位置P1的棘爪120的被抵接面121的方向定义为第一弯曲方向D1,将沿该被抵接面121的方向定义为第二弯曲方向D2。由此,能够使用能够通过预弯比较简单地设置于伸出臂132的臂倾斜部135构建伸出臂132避免与断裂面121a的抵接并且与剪切面121b抵接的构造。
这里,如图6所示,伸出臂132相对于棘爪120的被抵接面121的抵接位置在棘爪120从第一位置P1移至第二位置P2的过程中向箭头D3方向变化。由此,如上述所述,在被抵接面121与伸出臂132之间产生滑动。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伸出臂132与棘爪120的被抵接面121抵接的区域在棘爪120位于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与位于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绕伸出臂132的轴方向发生变化。即,根据棘爪120的旋转位置,伸出臂132相对于被抵接面121的接触形态发生变化。因此,优选无论该接触形态的变化如何都始终避免伸出臂132抵接于被抵接面121的断裂面121a。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以在棘爪120位于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与位于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的双方的情况下臂倾斜部135相对于被抵接面121以大于预先设定的最小倾斜角度θ(min)的角度倾斜的方式进行上述的预弯。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在棘爪120位于第一位置P1时,在从图6中的Z1方向(沿被抵接面121的方向)观察棘爪复位弹簧130的情况下,以臂倾斜部135相对于被抵接面121的第一倾斜角度θ1大于最小倾斜角度θ(min)的方式设定。另外,如图8所示,在棘爪120位于第二位置P2时,在从图6中的Z2方向(沿被抵接面121的方向)观察棘爪复位弹簧130的情况下,以臂倾斜部135相对于被抵接面121的第二倾斜角度θ2大于最小倾斜角度θ(min)的方式设定。此外,对于最小倾斜角度θ(min)而言,典型地以在棘爪120旋转时伸出臂132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臂倾斜部135也不会接触被抵接面121的断裂面121a的方式(即,以始终维持伸出臂132的部分接触的方式)基于预先实施的试验等设定。
由此,即使被抵接面121与伸出臂132的接触形态根据棘爪120的旋转位置变化,也无论接触形态如何变化都使伸出臂132在始终避免与断裂面121a的抵接的状态下可靠地抵接于被抵接面121(剪切面121b)。其结果是,在棘爪120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旋转时,虽然在被抵接面121与伸出臂132之间产生滑动,但该滑动顺利,不会产生棘爪120的工作性的降低即不会产生操作感觉的恶化。
此外,在出于避免棘爪复位弹簧130的伸出臂132抵接于被抵接面121的断裂面121a的目的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与上述的伸出臂132的形状不同的形状的伸出臂。例如,能够采用图9~图11分别所示的形状的伸出臂。
相对于上述的伸出臂132利用臂的一部分构成臂倾斜部135,图9所示的伸出臂232的从臂基端部233至臂前端部234的臂整体的区域相当于臂倾斜部235。即,在该伸出臂232中,省略了相当于上述的伸出臂132的弯曲部136的部位。该伸出臂232通过如下方式的预先弯曲的预弯而形成,即:从臂前端部234相对于棘爪120的被抵接面121平行状延伸的基准状态起,以臂基端部233为中心向朝向被抵接面121的方向(图6中的第一方向D1)旋转。根据该预弯,在棘爪120位于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以臂倾斜部235相对于被抵接面121的第一倾斜角度θ1大于最小倾斜角度θ(min)的方式设定。另外,根据该预弯,在棘爪120位于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同样也能够以臂倾斜部235相对于被抵接面121的倾斜角度大于最小倾斜角度θ(min)的方式设定。由此,能够避免伸出臂232抵接于被抵接面121的断裂面121a。
相对于构成为上述的伸出臂132在臂基端部133侧具备臂倾斜部135,图10所示的伸出臂332在从臂基端部333至臂前端部334的区域中的臂前端部334侧具备臂倾斜部335。由于利用该伸出臂332也能够避免抵接于被抵接面121的断裂面121a,所以起到与上述的伸出臂132相同的作用效果。
相对于构成为上述的伸出臂132具备臂倾斜部135,图11所示的伸出臂432在从臂基端部433至臂前端部434的区域中并不具备相当于臂倾斜部135的部位,取代于此,设置有台阶部435。例如,能够通过将直线状延伸的臂弯折为曲柄状设置台阶部435。由于利用该伸出臂432也能够避免抵接于被抵接面121的断裂面121a,所以起到与上述的伸出臂132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上述的典型的实施方式,能够考虑各种应用、变形。例如,也能够实施应用了上述实施方式的以下各方式。
在上述结构的伸出臂132中,记载了满足在棘爪120位于第一位置P1的情况下与位于第二位置P2的情况下的双方的情况下臂倾斜部135相对于被抵接面121以大于最小倾斜角度θ(min)的角度倾斜这一倾斜条件的结构,但在本发明中,也能够构成为仅在棘爪120位于第一位置P1以及第二位置P2的任一方的情况下满足上述的倾斜条件。
在上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中,记载了棘爪复位弹簧130的伸出臂132抵接于利用冲压成形形成的被抵接面121的构造,但在本发明中,当然也可以将伸出臂的抵接对象作为利用冲压成形以外的方法形成的被抵接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构成为伸出臂抵接于被抵接面中的表面粗糙度相对较低的区域。
在本发明中,能够将上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100的本质构造应用于车辆的各车门。例如,能够在车辆前排座椅用的左右门、车辆后排座椅用的左右门,并且在车辆后部的门(后门)等应用车辆用门锁装置100的本质构造。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门锁装置,包括:
闩锁,其构成为通过与撞针的卡合而向门上锁方向旋转;
棘爪,其能够以支承轴为中心而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第一位置通过与所述闩锁卡合而阻止所述闩锁向门打开方向旋转,在所述第二位置通过解除与所述闩锁的卡合而允许所述闩锁向门打开方向旋转;以及
棘爪复位弹簧,其为了对所述棘爪朝向所述第一位置弹性施力而抵接于设置于所述棘爪的被抵接面,
在所述车辆用门锁装置中,
所述棘爪复位弹簧构成为:
具备螺旋弹簧部和伸出臂,其中,
所述螺旋弹簧部形成为螺旋状,并且在从所述棘爪的旋转中心分离的位置具有螺旋中心,
所述伸出臂从所述螺旋弹簧部的一个端部沿所述棘爪的所述被抵接面伸出,
所述伸出臂抵接于所述棘爪的所述被抵接面中的从表面粗糙度相对较高的第一区域离开的第二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中,
所述伸出臂包括:
臂基端部,其被设置为与所述螺旋弹簧部的所述一个端部连接并且与所述被抵接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对置;
臂前端部,其设置于与所述臂基端部相反一侧并且抵接于所述被抵接面的所述第二区域;以及
臂倾斜部,其在所述臂基端部与所述臂前端部之间以随着朝向所述臂前端部而接近所述被抵接面的方式相对于所述被抵接面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中,
所述伸出臂的所述臂倾斜部构成为:在所述棘爪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与所述棘爪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的双方的情况下,相对于所述被抵接面以大于预先设定的最小倾斜角度的角度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中,
所述臂倾斜部通过以如下方式进行预先弯曲的预弯而形成,即:所述臂前端部从相对于所述棘爪的所述被抵接面平行状延伸的基准状态起以所述臂基端部为中心向朝向所述被抵接面的方向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中,
所述臂倾斜部通过以如下方式预先进行复合性弯曲的预弯而形成,即:所述臂前端部从相对于所述棘爪的所述被抵接面平行状延伸的基准状态起以所述臂基端部为中心向朝向所述被抵接面的第一弯曲方向旋转,并且向沿所述被抵接面的第二弯曲方向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中,
所述伸出臂的所述臂前端部具备弯曲部,所述弯曲部通过以朝向所述棘爪的所述被抵接面的所述第二区域突出的方式预先弯曲而得,所述伸出臂的所述臂前端部在所述弯曲部的突曲面与所述第二区域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锁装置,其中,
所述棘爪的所述被抵接面是通过对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在板厚方向进行的冲压成形而形成的冲压剖面,由包含于所述冲压剖面的断裂面构成所述第一区域。
CN201480063387.3A 2013-11-22 2014-08-28 车辆用门锁装置 Active CN1057453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42124 2013-11-22
JP2013242124A JP6237153B2 (ja) 2013-11-22 2013-11-22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PCT/JP2014/072597 WO2015075989A1 (ja) 2013-11-22 2014-08-28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5388A true CN105745388A (zh) 2016-07-06
CN105745388B CN105745388B (zh) 2017-10-31

Family

ID=53179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3387.3A Active CN105745388B (zh) 2013-11-22 2014-08-28 车辆用门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290021A1 (zh)
EP (1) EP3073036B1 (zh)
JP (1) JP6237153B2 (zh)
CN (1) CN105745388B (zh)
WO (1) WO20150759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17684B2 (ja) * 2016-11-11 2019-12-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レンジ切替装置のディテント機構
US10961752B2 (en) * 2017-09-20 2021-03-30 Kiekert Ag Motor vehicle latch
DE102018101675A1 (de) * 2018-01-25 2019-07-25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schließsystem mit verliersicher montierter Feder
EP3613928B1 (en) * 2018-08-17 2021-06-09 Inteva Products, LLC Inside release spring for vehicle door
US11512510B2 (en) * 2018-10-03 2022-11-29 Magna Closures Inc. Closure latch assembly for vehicle door panels having a latch mechanism with enhanced pawl configuration
JP7110939B2 (ja) 2018-11-22 2022-08-02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11703375B (zh) * 2020-06-29 2021-11-30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行李架和汽车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02057A1 (ja) * 2010-02-19 2011-08-2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2013142251A (ja) * 2012-01-11 2013-07-22 Aisin Kiko Co Ltd ドアロック装置
CN203247947U (zh) * 2010-10-29 2013-10-2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门锁装置的闩锁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67377B2 (en) * 2002-12-11 2007-09-11 Tri/Mark Corporation Latch assembly for a movable closure element
JP6144512B2 (ja) * 2012-12-10 2017-06-0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ドアロッ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02057A1 (ja) * 2010-02-19 2011-08-2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CN102762807A (zh) * 2010-02-19 2012-10-3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汽车用门锁装置
CN203247947U (zh) * 2010-10-29 2013-10-2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门锁装置的闩锁机构
JP2013142251A (ja) * 2012-01-11 2013-07-22 Aisin Kiko Co Ltd ドアロッ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73036B1 (en) 2018-05-02
CN105745388B (zh) 2017-10-31
JP2015101863A (ja) 2015-06-04
JP6237153B2 (ja) 2017-11-29
US20160290021A1 (en) 2016-10-06
EP3073036A1 (en) 2016-09-28
EP3073036A4 (en) 2017-01-18
WO2015075989A1 (ja) 2015-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5388A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US7926858B2 (en) Lock device
US7617633B2 (en) Vehicular window regulator
US7617568B2 (en) Knuckle arm
EP3344834B1 (en) Single link hook latch
US9605449B2 (en) Motor vehicle lock
US20110175420A1 (en) Latch mechanism with engagement teeth for connecting a pivotal seatback to a side pillar location of a vehicle interior
CN103573063B (zh) 限位链接件装置
US9994129B1 (en) Seatback latch
CN102216628B (zh) 倾斜铰链
US20140217753A1 (en) Lock for a flap or door
JP5382542B2 (ja) チェックリンク装置
US8657349B2 (en) Latch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20150300069A1 (en) Opening-closing device for opening in vehicle
US20150204121A1 (en) Lock for a flap or door
DE102008046931A1 (de) Kraftfahrzeugschloss mit Geräuschminderung beim Schließvorgang
JP4398891B2 (ja) 車両用グローブボックス
JP2008510907A (ja) コーニスを有する家具ユニットが開く間の押す力を有するヒンジ
JP2004204473A (ja) ラッチ機構
JP2003082925A (ja) 摺動体のサポート部材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摺動体の支持構造
CN104648129B (zh) 油箱盖的安装结构
US20200109587A1 (en) Vehicle trunk opening and closing control device
US10407964B2 (en) Door striker assembly
KR101583149B1 (ko) 차량용 테일게이트 래치의 비상레버장치
JP7481170B2 (ja) 車両用サンバイザーの支持部構造および車両用サンバイザ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