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10815A - 旋转工具 - Google Patents

旋转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10815A
CN105710815A CN201510974021.8A CN201510974021A CN105710815A CN 105710815 A CN105710815 A CN 105710815A CN 201510974021 A CN201510974021 A CN 201510974021A CN 105710815 A CN105710815 A CN 105710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mmer
main shaft
pin
main ram
axis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740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10815B (zh
Inventor
青柳千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way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JM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JM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JM DESIG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10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0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10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108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25B21/026Impact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转工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有以覆盖主锤的方式配置的副锤且利用该主锤对砧座沿旋转方向施加冲击力的旋转工具中,在确保充分的冲击转矩的同时实现零件数量较少且紧凑的结构。冲击改锥(1)包括:主轴(30);主锤(43),其具有锤爪部(43f);砧座(11),其具有砧座爪部(11b);副锤(45),其呈圆筒状,以覆盖主锤(43)的外周的方式配置;销(46),其呈圆柱状,其在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定位于主锤(43)与副锤(45)之间;冲击施加机构(40),其利用锤爪部(43f)对砧座爪部(11b)沿旋转方向施加冲击;以及外壳(15)。销(46)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被主轴(30)和外壳(15)中的至少一者沿销(46)的径向支承。

Description

旋转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工具,其对安装有工具等的砧座沿旋转方向施加冲击力,从而能够稳固地锁紧螺栓等。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通过对安装有工具等的砧座沿旋转方向施加冲击力而能够稳固地锁紧螺栓等的旋转工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图1中公开有如下一种旋转工具,该旋转工具具有:主轴,其利用马达进行旋转;主锤,其配置于该主轴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副锤,其以覆盖该主锤的外周的方式配置;以及砧座,其相对于所述主锤配置于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外侧。另外,在所述专利文献1的图1中所公开的结构中,所述主锤构成为能够与所述主轴一体地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该主轴沿轴线方向移动。而且,所述主锤具有第1爪,所述砧座具有能够与该第1爪卡合的第2爪。
在以上的结构中,在自主轴对主锤传递了超过预定值的转矩的情况下,使该主锤一边旋转一边向所述砧座的方向移动,而使主锤的第1爪冲击性地卡合于砧座的第2爪,从而对该砧座沿旋转方向施加冲击力。
此处,在专利文献1的图1中所公开的结构中,副锤以与主锤一体地旋转并且容许该主锤朝所述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借助针状滚子与所述主锤连接起来。此外,该针状滚子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在分别形成于主锤和副锤的半圆状的槽内。
在具有上述这样的结构的旋转工具中,为了抑制振动,需要使副锤的旋转轴线与主轴的旋转轴线相一致。因此,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已知有使筒状的副锤的内周部相对于主轴的外周面滑动,而使该副锤的旋转轴线与主轴的旋转轴线相一致的结构。
然而,如上所述,在使副锤的内周部相对于主轴的外周面滑动的结构的情况下,在滑动部分产生磨损。如此,存在对设备的性能、寿命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
相对于此,例如,如专利文献1的图5所示,已知如下结构:通过利用轴承支承筒状的副锤,使副锤的旋转轴线与主轴的旋转轴线相一致。具体地说,在专利文献1的图5所公开的结构中,通过利用轴承相对于外壳的内周侧支承筒状的副锤的外周面,从而使该副锤的旋转轴线与主轴的旋转轴线相一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800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如专利文献1的图5所示的结构那样,在利用轴承相对于外壳的内周侧支承筒状的副锤的外周面的结构的情况下,需要轴承,这导致零件数量增加,并且旋转工具在主轴的轴线方向上变长,从而使该旋转工具大型化。
相对于此,想到使主锤和副锤小型化而谋求旋转工具的紧凑化的结构。然而,若如此地使主锤和副锤小型化,施加于砧座的冲击转矩变小,旋转工具的紧固转矩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有以覆盖主锤的方式配置的副锤且利用该主锤对砧座沿旋转方向施加冲击力的旋转工具中,在确保充分的紧固转矩的同时实现零件数量较少且紧凑的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旋转工具包括:驱动源;主轴,其形成为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柱状,利用所述驱动源的输出进行旋转;主锤,其具有向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突出的锤爪部,该主锤以能够与该主轴一起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该主轴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主轴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砧座,其具有能够与所述锤爪部卡合的砧座爪部,该砧座以其旋转轴线位于所述主轴的旋转轴线上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主轴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副锤,其呈圆筒状,以覆盖所述主锤的外周的方式配置;销,其呈圆柱状,该销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定位于所述主锤与所述副锤之间,以使所述副锤能够与所述主锤一起旋转并且使该主锤和该副锤能够沿所述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冲击施加机构,其设置为相对于所述主轴支承所述主锤,在所述主锤产生预定值以上的负载转矩的情况下,通过使该主锤一边旋转一边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利用所述主锤的锤爪部对所述砧座的所述砧座爪部沿旋转方向施加冲击;以及外壳,其用于收纳所述主轴、所述主锤、所述副锤、所述砧座、所述销以及所述冲击施加机构。所述销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端部被所述主轴和所述外壳中的至少一者沿所述销的径向支承,以使所述副锤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主轴的旋转轴线相一致(第1结构)。
由此,能够利用销以与主锤一起旋转的方式支承以覆盖主锤的方式配置的圆筒状的副锤。即,销在主轴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定位于主锤与副锤之间,因此能够使该主锤和副锤一体旋转并沿所述轴线方向相对移动。
另外,销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被所述主轴和外壳中的至少一者沿所述销的径向支承,因此能够借助该销支承副锤。由此,能够使副锤的旋转轴线与主轴的旋转轴线相一致。
因而,利用以上的结构,不需要如以往那样设置用于支承副锤的轴承,因此零件数量变少,能够使旋转工具成为在主轴的轴线方向上紧凑的结构。
而且,即使如上所述谋求旋转工具的紧凑化,也不会对副锤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产生影响,因此不会降低该副锤的惯性力矩。因而,利用上述的结构,在确保充分的紧固转矩的同时能谋求旋转工具的紧凑化。
在所述第1结构中,所述销相对于所述副锤仅与该副锤的内表面相接触,另一方面,所述销被所述主锤和所述主轴自所述副锤的径向内侧保持(第2结构)。
如此,通过使销仅与副锤的内表面相接触,能够容易地相对于该副锤配置销。另外,也能够使副锤的结构成为简单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形成副锤。
另外,销自副锤的径向内侧被主锤和主轴保持,因此能够借助销使副锤的旋转轴线与主轴的旋转轴线对齐。
而且,通过利用主锤和主轴自副锤的径向内侧支承销,能够自径向内侧支承副锤。由此,与自径向外侧支承副锤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该副锤的外径变大。由此,能够在使副锤成为紧凑的结构的同时使惯性力矩尽可能地变大。
在所述第1或第2结构中,在所述副锤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形成有厚壁部。在所述厚壁部形成有供所述销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贯穿的通孔。所述销在该销的所述一侧的端部贯穿了所述通孔的状态下向比该通孔的开口部靠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突出,且被所述外壳和所述主轴中的至少一者沿所述销的径向支承(第3结构)。
利用该结构,也能够不设置用于支承副锤的轴承就以使该副锤的旋转轴线与主轴的旋转轴线相一致的方式支承该副锤。由此,能够以较少的零件数量实现紧凑的旋转工具。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旋转工具,使销的一端部定位于主锤与副锤之间,另一方面,利用主轴和外壳中的至少一者沿该销的径向支承所述销的另一端部,以使副锤的旋转轴线与主轴的旋转轴线相一致。
由此,能够以使该副锤的旋转轴线与主轴的旋转轴线相一致的方式利用销支承副锤,因此不需要用于支承该副锤的专用轴承。因而,能够减少旋转工具的零件数量,并且能够使该旋转工具成为在主轴的轴线方向上紧凑的结构。而且,不使副锤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变短就能够谋求旋转工具的紧凑化,因此不降低施加于砧座的冲击转矩就能谋求旋转工具的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冲击改锥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实施方式1的冲击改锥的旋转传递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分解表示实施方式1的冲击改锥的驱动部分的各零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冲击改锥的主轴的凸轮槽和位于主锤的凸轮槽内的钢珠的动作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冲击改锥的主锤和砧座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冲击改锥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分解表示实施方式2的冲击改锥的驱动部分的各零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冲击改锥的副锤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0:冲击改锥(旋转工具)
2:马达(驱动源)
2a:输出轴
11:砧座
11b:砧座爪部
15、115:外壳
30、130:主轴
31:小径部
32:大径部
40:冲击施加机构
43:主锤
43f:锤爪部
45、145:副锤
46、146:销
145c:厚壁部
145f:引导孔(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各图中的结构构件的尺寸并未忠实地表示实际的结构构件的尺寸和各结构构件的尺寸比例等。
<实施方式1>
(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旋转工具的冲击改锥1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冲击改锥1利用从马达2(驱动源)获得的旋转驱动力使安装于砧座11的被称作批头的工具(未图示)旋转,从而对螺栓、螺母等施加旋转冲击力。
此外,在图1中,仅图示冲击改锥1的驱动部分,而省略冲击改锥1的其他部分的结构的图示。本实施方式的冲击改锥1的除驱动部分以外的结构与通常的电动工具是同样的,因此以下仅说明冲击改锥1的驱动部分。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左侧称作冲击改锥的前方(以下,也简称为前方),将图1的右侧称作冲击改锥的后方(以下,也简称为后方)。
冲击改锥1具有:马达2;驱动机构10,其被马达2驱动;以及外壳3,其用于覆盖马达2,并且安装于驱动机构10。省略该外壳3的详细的说明,但与具有通常的结构的冲击改锥同样地,在外壳3设有用于供作业人员把持的把手、作为用于控制马达2的接通·断开的开关的杆等。
马达2是被自未图示的充电电池等电源供给来的直流电流驱动的直流马达。利用设于外壳3的未图示的杆控制直流电流自充电电池向马达2的供给。即,利用外壳3的杆控制马达2的旋转·停止。此外,马达2的结构与通常的直流马达是同样的,因此省略详细的结构的说明。
马达2具有输出轴2a。输出轴2a与马达2的未图示的转子一起旋转并将马达2的旋转驱动力向马达外部输出。在输出轴2a连接有后述的行星齿轮机构21的太阳齿轮22。
驱动机构10包括:砧座11;旋转传递机构20,其用于向砧座11传递马达2的旋转驱动力;以及外壳15,其用于收纳砧座11和旋转传递机构20。砧座11是大致圆筒状的钢制构件,在该砧座11的顶端部分设有用于安装批头(未图示)的卡盘12。驱动机构10通过使自马达2输出的旋转驱动力经由旋转传递机构20向砧座11传递,从而使固定在位于该砧座11的顶端的卡盘12的批头(未图示)旋转。
外壳15形成用于收纳砧座11和旋转传递机构20的收纳空间。具体地说,外壳15具有:外壳主体16,其呈大致圆筒状;以及外壳盖17,其将该外壳主体16的后侧与马达2之间连起来。外壳主体16的前侧形成为向前方去而外径逐渐变小的圆锥状。在该外壳主体16的前侧部分的内部收纳有砧座11。外壳盖17以覆盖外壳主体16的后侧的开口的方式配置。在外壳盖17的后侧配置有马达2。在外壳盖17的中央部分形成有供马达2的输出轴2a贯穿的贯通孔17a。
旋转传递机构20包括行星齿轮机构21、主轴30以及冲击施加机构40。在图2中放大表示旋转传递机构20。此外,在图2中也与图1是同样的,将图2的左侧称作冲击改锥的前方(以下,也简称为前方),将图2的右侧称作冲击改锥的后方(以下,也简称为后方)。
如图1和图2所示,行星齿轮机构21包括:太阳齿轮22,其呈圆柱状;三个行星齿轮23,该三个行星齿轮23与该太阳齿轮22相啮合;以及内齿轮24,其与该三个行星齿轮23相啮合。太阳齿轮22是圆柱状的钢制构件,在其一端部连结有马达2的输出轴2a,并且在其另一端部的外周面设有与行星齿轮23相啮合的多个外齿22a。如图3所示,这些外齿22a以隔开预定间隔地位于太阳齿轮22的周向并且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此外,行星齿轮23的数量既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四个以上。
如图1~图3所示,行星齿轮23是圆柱状的钢制构件,在其外周面具有多个外齿23a。三个行星齿轮23以包围太阳齿轮22的方式配置。各行星齿轮23利用销2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后述的主轴30的大径部32。即,如后所述,在主轴30的大径部32的外周面形成有能够分别收纳三个行星齿轮23的三个凹部32a(参照图3)。各行星齿轮23在配置于主轴30的大径部32的凹部32a内的状态下被固定于该大径部32的销2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
如图1~图3所示,内齿轮24是圆筒状的钢制构件,在其内周面形成有多个内齿24a。以三个行星齿轮23定位于内齿轮24的内侧的方式,该内齿轮24的外周面被固定于后述的外壳15的外壳主体16(参照图1和图2)。在内齿轮24的内周面的内齿24a啮合有三个行星齿轮23的外齿23a。
利用以上这样的行星齿轮机构21的结构,自马达2的输出轴2a输出的旋转驱动力经由太阳齿轮22、行星齿轮23以及销25向主轴30传递。由此,利用行星齿轮机构21使自马达2输出的旋转减速,并将该旋转向主轴30传递。
主轴30是形成为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钢制构件。具体地说,如图1~图3所示,主轴30具有小径部31和与该小径部31一体地设置的大径部32。大径部32相对于小径部31设于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马达2侧,即冲击改锥1的后侧)。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主轴30中,在比大径部32靠所述一侧的位置设有直径小于该大径部32的直径且被轴承3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的轴承支承部33。由此,主轴30的所述一侧被轴承3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
如图2所示,在主轴30的所述一侧的端部形成有沿该主轴3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插入孔30a。该插入孔30a具有主轴30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的大致一半的长度。即,插入孔30a设置为在主轴30中自所述一侧的端部延伸至比大径部32靠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位置为止。另外,插入孔30a具有能够收纳行星齿轮机构21的太阳齿轮22的直径。
如图3所示,大径部32形成为圆盘状,且在该大径部32的外周面形成有三处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凹部32a。各凹部32a形成为能够收纳行星齿轮机构21的行星齿轮23的大小。如图2所示,各凹部32a形成为与形成于主轴30的插入孔30a相连。由此,能够使配置于大径部32的各凹部32a内的行星齿轮23和配置于主轴30的插入孔30a内的太阳齿轮22在该主轴30的内部啮合。
如图2所示,在小径部3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用于构成后述的冲击施加机构40的一部分的一对凸轮槽41。在自与主轴30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小径部31时,各凸轮槽41形成为折弯部分位于冲击改锥1的前侧这样的大致V字状。另外,各凸轮槽41形成为截面半圆状。如后所述,在各凸轮槽41内以能够移动的方式配置有用于构成冲击施加机构40的一部分的钢珠42。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小径部31的主轴30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设有直径比该小径部31的直径小的突出部34。突出部34以朝主轴30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突出的方式与小径部31一体地形成。突出部34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插入到后述的形成于砧座11的插入孔11c内。
冲击施加机构40是如下结构:随着主轴30的旋转使圆筒状的主锤41一边沿轴线方向移动一边旋转,从而利用该主锤41对砧座11施加旋转方向的冲击力。具体地说,冲击施加机构40包括:上述一对凸轮槽41,其形成于主轴30的小径部31的外周面;钢珠42,其配置于各凸轮槽41内;主锤43,其随着钢珠42在各凸轮槽41内的移动而相对于主轴30沿轴线方向移动;弹簧44,其用于弹性支承该主锤43;副锤45,其呈圆筒状,以包围主锤43的方式配置;以及多个销46,其配置于该副锤45与主锤43之间。
如图1和图2所示,主锤43是能够沿该主轴30的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嵌合于主轴30的外周面上的大致圆筒状的钢制构件。主锤43相对于主轴30配置于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如图2所示,主锤43具有:锤滑动部43a,其相对于主轴30的外周面滑动;以及锤大径部43b,其位于比该锤滑动部43a靠前侧的位置。锤滑动部43a和锤大径部43b一体形成。
在锤大径部43b的内周面形成有一对凸轮槽43c。图4是表示将形成于主锤43的锤大径部43b的凸轮槽43c和形成于主轴30的小径部31的凸轮槽41展开成平面状的图。如图4所示,在自内侧观察锤大径部43b时,一对凸轮槽43c形成为朝冲击改锥1的后侧凸出这样的三角形状。各凸轮槽43c具有与钢珠42的半径相等的槽深度。配置于主轴30的凸轮槽41内的钢珠42也定位于各凸轮槽43c内。即,钢珠42分别定位于主轴30的凸轮槽41和主锤43的凸轮槽43c,沿着凸轮槽41和凸轮槽43c移动。
具体地说,在将螺栓、螺母锁紧时,在施加于砧座11的负载转矩较小的情况下,如图4的(a)所示,钢珠42位于主锤43的凸轮槽43c的后侧并且位于主轴30的V字状的凸轮槽41的弯曲部分。之后,若施加于砧座11的负载转矩变大,则主轴30相对于主锤43相对移动,如图4的(b)所示,主锤43的凸轮槽43c和主轴30的凸轮槽41在该主轴30的旋转方向(图4的横向)上偏移。若主锤43克服弹簧44的作用力而相对于主轴30旋转,则如图4的(b)所示,钢珠42以朝向V字状的凸轮槽41的一端部去的方式移动。与这样的钢珠42的移动相对应地,如图4的(b)、(c)那样,主锤43也向冲击改锥1的后侧移动。在这样的主锤43的移动的作用下,该主锤43的后述的锤爪部43f与砧座11的后述的砧座爪部11b之间的卡合解除。之后,主锤43在弹簧44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向冲击改锥1的前侧移动,主锤43的锤爪部43f与砧座11的砧座爪部11b相碰撞。关于这样的主锤43和砧座11的旋转碰撞动作将在后述。
如图2所示,在锤大径部43b的后侧形成有槽43d,在该槽43d配置有用于支承弹簧44的一端侧的多个钢珠47。自主轴30的轴线方向观察,槽43d形成为圆形状。多个钢珠47排列成圆形状地配置于槽43d内。弹簧44的一端侧隔着环状的垫圈48被多个钢珠47支承。如此,通过利用多个钢珠47支承弹簧44的一端侧,能够使弹簧44和主锤43相对旋转。
如图3所示,在锤大径部43b的外周面形成有沿主锤43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引导槽43e。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锤大径部43b的外周面等间隔地设有四条引导槽43e。这些引导槽43e具有半圆状的截面,以能够配置销46。
另外,如图3和图5所示,在锤大径部43b设有朝冲击改锥1的前方(主轴30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突出的一对锤爪部43f。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一对锤爪部43f在锤大径部43b的前侧的面设于夹着该锤大径部43b的中心而相对的位置。即,在自冲击改锥的前侧观察锤大径部43b时,一对锤爪部43f以180度的间隔进行配置。通过将一对锤爪部43f设为这样的配置,详细如后所述,若主锤43每旋转一圈,则该主锤43的锤爪部43f以按照旋转角度为180度的间隔与砧座11的砧座爪部11b相接触。
此外,在自冲击改锥1的前侧观察锤大径部43b时,一对锤爪部43f形成为越向锤大径部43b的内侧去、宽度尺寸越小这样的大致三角形状。
弹簧44是压缩弹簧,如图1和图2所示,该弹簧44的内径比主轴30的小径部31的外径大。弹簧44以包围主轴30的小径部31的方式配置。即,主轴30的小径部31配置于弹簧44的内侧。弹簧44的一端侧被主锤43支承,另一方面,弹簧44的另一端侧被主轴30的大径部32的前侧支承。
副锤45是大致圆筒状的构件,配置于主锤43的外周侧。副锤45具有比主锤43的外径大的内径,并且在轴线方向上具有与主轴30的小径部31的长度相等的长度。如图2和图3所示,在副锤45的内周面沿周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四条引导槽45a。这些引导槽45a形成于在以图1所示的状态相对于主锤43配置副锤45的情况下,与在主锤43的锤大径部43b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引导槽43e相对应的位置。各引导槽45a具有能够收纳销46的局部的半圆状的截面。如此,通过成为将销46配置于主锤43的引导槽43e和副锤45的引导槽45a内的结构,能够使副锤45相对于主锤43沿轴线方向移动。
如图2所示,副锤45的后侧隔着垫圈49与行星齿轮机构21的内齿轮24的侧面相接触,另一方面,副锤45的前侧隔着垫圈50被外壳15的外壳主体16保持。
销46是圆柱状的钢制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锤43与副锤45之间配置有四根销46。销46在轴线方向上具有与副锤45的长度同等的长度。
销46的一端侧(主轴30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被主锤43的引导槽43e的内表面与副锤45的引导槽45a的内表面支承,另一方面,销46的另一端侧(主轴30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被主轴30的大径部32的外周面和副锤45的引导槽45a的内表面支承。通过利用如此地被支承的销46支承副锤45,能够以使该副锤45的旋转轴线与主轴30的旋转轴线P相一致的方式支承副锤45。
另外,通过如上述那样支承销46的两端部,销46被配置成仅在副锤45的内周面与副锤45相接触,因此销46自径向内周侧支承该副锤45。由此,能够尽可能使副锤45的外径变大,从而能够尽可能使该副锤45的惯性力矩变大。
而且,通过如上述那样支承销46的两端部,能够利用该销46支承副锤45,因此不需要用于支承该副锤45的轴承。由此,由于不需要轴承,因此能谋求冲击改锥1的紧凑化。
如图1~图3所示,砧座11配置为其旋转轴线位于主轴30的旋转轴线P上。砧座11具有:卡盘连接部11a,其呈圆柱状,卡盘12与该卡盘连接部11a的顶端部分相连接;以及一对砧座爪部11b,其自该卡盘连接部11a的后侧向径向外侧突出。在自轴线方向观察卡盘连接部11a时,一对砧座爪部11b以180度间隔进行配置,与卡盘连接部11a一体成形。砧座11的一对砧座爪部11b的前侧被垫圈51支承于外壳主体16。另外,砧座11的卡盘连接部11a的外周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轴承52支承。由此,砧座11以能够相对于外壳主体16旋转的方式被支承。
如图1所示,在砧座11的卡盘连接部11a形成有用于插入批头的插入孔11c。插入到插入孔11c内的批头被卡盘12固定。
如图1所示,卡盘12包括:卡盘主体12a,其呈圆筒状;弹簧12b,其配置于该卡盘主体12a的内周侧,对该卡盘主体12a朝后侧施力;以及多个钢珠12c,其配置于在卡盘连接部11a形成的孔部内。在卡盘主体12a形成有突起部12d,该突起部12d用于在批头固定位置(图1的状态)将钢珠12c压入到卡盘连接部11a的内侧。利用突起部12d将钢珠12c压入到卡盘连接部11a的内侧,从而能够利用钢珠12c固定插入到卡盘连接部11a的插入孔11c内的批头。突起部12d形成为在使卡盘主体12a向前侧滑动移动的情况下与钢珠12c分开。由此,在使卡盘主体12a向前侧滑动移动的情况下,钢珠12c因未被突起部12d朝卡盘连接部11a的内侧施力而向该卡盘连接部11a的外侧移动。由此,能够容易地自卡盘连接部11a的插入孔11c卸下批头。
<旋转冲击动作>
接下来,说明在具有以上这样的结构的冲击改锥1中对固定于砧座11的批头施加旋转和冲击的动作。
若马达2旋转,则在该马达2的输出轴2a的作用下行星齿轮机构21的太阳齿轮22旋转。在太阳齿轮22的旋转的作用下,行星齿轮23相对于内齿轮24旋转。由此,行星齿轮23在内齿轮24内移动,因此借助支承该行星齿轮23的销25使主轴30旋转。
若主轴30旋转,则借助钢珠42使主锤43与主轴30一起旋转。在主锤43的旋转的作用下,若该主锤43的一对锤爪部43f抵接于砧座11的砧座爪部11b,则砧座11也与主锤43一起旋转(参照图5的箭头)。由此,利用卡盘12安装于砧座11的批头旋转,对螺栓、螺母施加旋转力。如此,能够进行螺栓、螺母的初步的锁紧。
若螺栓、螺母被锁紧而自批头对砧座11施加的负载变大,则主轴30相对于主锤43旋转,位于主锤43与主轴30之间的钢珠42移动。如此,主锤43相对于主轴30向轴线方向后方移动,并利用该主锤43压缩弹簧44。而且,若主锤43相对于主轴30移动至轴线方向上的预定位置,则主锤43的一对锤爪部43f与砧座11的砧座爪部11b之间的卡合解除。
若如此地使主锤43的一对锤爪部43f与砧座11的砧座爪部11b之间的卡合解除,则主锤43在被压缩了的弹簧44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一边朝冲击改锥1的前方移动一边旋转。由此,主锤43的一对锤爪部43f与砧座11的砧座爪部11b相碰撞,并对该砧座11施加旋转方向上的冲击力。
此时,利用与主锤43一起旋转的副锤45,能够提高对砧座11施加的旋转方向上的冲击力。即,副锤45构成为与主锤43一起旋转,因此在如上述那样主锤43在弹簧44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一边向冲击改锥1的前方移动一边旋转时,副锤45使主锤43的旋转方向上的惯性力矩增大。另一方面,副锤45构成为不在主轴30的轴线方向上移动而容许主锤43的相对移动,因此副锤45不使主锤43向主轴30的轴线方向移动时的惯性力增大。
因而,利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副锤45,能够提高主锤43的旋转方向上的冲击力。而且,副锤45形成为内径和外径比主锤43的外径大的圆筒状,因此能够利用紧凑的结构获得较大的惯性力矩。
另外,利用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副锤45,能够防止借助主锤43沿主轴30的轴线方向对砧座11施加较大的冲击。由此,能够降低对螺栓、螺母的紧固力没有贡献的振动。
通过重复以上的动作,而对砧座11反复施加旋转方向上的冲击力。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对于以能够使副锤45与主锤43一起旋转的方式支承副锤45的销46,该销46的轴线方向上的一端部被主轴30的大径部32支承,该该销46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端部被主锤43的外周面支承。由此,不需要用于支承副锤45的轴承,因此能够使冲击改锥1小型化。而且,副锤45被销46自径向内侧支承,因此能够尽可能增大副锤45的外径,从而增大该副锤45的惯性力矩。由此,能够确保沿旋转方向对砧座11所赋予的旋转冲击力。因而,不降低紧固转矩就能谋求冲击改锥1的紧凑化。
<实施方式2>
在图6中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旋转工具的冲击改锥100的概略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副锤145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不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此外,在图6中,对于冲击改锥100,也是仅图示驱动部分并省略其他结构的图示。在以下的说明中,也是将图6的左侧称作冲击改锥的前方(以下,也简称为前方),将图6的右侧称作冲击改锥的后方(以下,也简称为后方)。
将利用马达2的输出轴2a输出的旋转力向主轴130传递的行星齿轮机构121包括:太阳齿轮22和行星齿轮23,其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以及内齿轮124,其在内周侧承接后述的销146。内齿轮124是圆筒状的构件,在后侧的内周面形成有与行星齿轮23的外齿23a相啮合的内齿124a,另一方面,在前侧的内周面形成有用于承接销146的销承接部124b。此外,内齿轮124的外周面与外壳115的外壳主体116的内周面相接触。在图6中,附图标记117是外壳115的外壳盖。
主轴130与实施方式1的主轴30同样地,具有小径部131和大径部132。大径部132位于小径部131的后侧,与该小径部131一体形成。在大径部132与小径部131之间的连接部分设有弹簧保持机构150,该弹簧保持机构150保持用于弹性支承主锤43的弹簧44。
弹簧保持机构150包括:多个钢珠151;环152,其用于将该钢珠151向主轴130的大径部132侧按压;以及后述的副锤145的凸缘部145a。
如图7所示,环152形成为在中央具有能够供主轴130的小径部131贯穿的贯通孔152a的环状,在环152的内周侧设有能够配置钢珠151的弯曲部152b。利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环152,能够将多个钢珠151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按压于主轴130的小径部131与大径部132之间的连接部分。因而,环152利用多个钢珠151配置为能够相对于主轴130旋转。
如图6~图8所示,副锤145的凸缘部145a设置成在圆筒状的副锤145的后侧朝内侧突出。该凸缘部145a配置成支承弹簧44的一端部并且与环152的外周侧相接触(参照图6)。由此,弹簧44和副锤145被能够相对于主轴130旋转的环152支承,因此即使在主轴130旋转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弹簧44的旋转。
此外,弹簧44的另一端部配置于设在主锤43的槽43d内。
销146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比副锤145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长。由此,如后所述,在相对于副锤145配置销146的状态下,销146向副锤145的外侧突出。此外,销146除了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之外具有与实施方式1的销46同样的结构。
副锤145是大致圆筒状的钢制构件,其一端部侧的内径比另一端部侧的内径小。即,如图8所示,副锤145具有位于另一端部侧的薄壁部145b和位于一端部侧的厚壁部145c。另外,在副锤145的一端部、即厚壁部145c的端部形成有外径比其他部分的外径小的小径部145d。在小径部145d的端部形成有上述的凸缘部145a。
在副锤145的薄壁部145b的内周面形成有引导槽145e。另外,在副锤145的厚壁部145c形成有与引导槽145e连续的引导孔145f。即,引导孔145f贯通厚壁部145c。在副锤145的小径部145d的外周面以与引导孔145f连续的方式形成有引导槽145g。此外,引导槽145e未设于副锤145的端部。
利用这些引导槽145e、145g以及引导孔145f,能够保持销146。即,在销146贯穿了引导孔145f的状态下、即在朝比引导孔145f的开口部靠轴线方向外侧的位置突出了的状态下,销146相对于副锤145被保持在引导槽145e、145g内。另外,销146的一端部(主轴130的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被主锤43的外周面支承,该销146的另一端部(主轴130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被行星齿轮机构121的内齿轮124的销承接部124b支承。如已述那样,内齿轮124的外周面与外壳115的外壳主体116的内周面相接触,因此销146的另一端部被外壳115支承。
如此,在副锤145设置作为通孔的引导孔145f,将销146保持于该引导孔145f和引导槽145e、145g内,并且,利用主锤43和内齿轮124的销承接部124b支承销146的端部,从而不使用轴承等就能够支承副锤145。由此,与利用轴承等支承副锤145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冲击改锥100的结构小型化。
而且,如上所述,利用被主锤43和内齿轮124支承的销146支承副锤145,从而即使在制造副锤145时进行淬火等热处理而产生应变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副锤145的轴心不会较大程度地与主轴130的轴心偏离地保持该副锤145。即,利用本实施方式这样的副锤145的支承构造,能够精度良好地相对于主轴130配置副锤145。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的结构中,以下的结构是优选的。
优选的是,销46、146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为大于等于副锤45、145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由此,能够利用主轴30和外壳15、115中的至少一者容易地在该销46、146的径向上支承销46、146的局部。
另外,优选的是,在主锤43的外周面上沿周向至少配置有三个销46、146。由此,利用销46、146,能够稳定地相对于主锤43支承副锤45、145。即,以至少三点相对于主锤43支承副锤45、145,从而能够以该主锤43不与副锤45、145的内表面相接触的方式更可靠地支承该副锤45、145。因而,能够将主锤43的旋转稳定地向副锤45、145传递,并且能够使该主锤43与该副锤45、145稳定地相对移动。
另外,优选的是,销46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定位于副锤45与主轴30之间。由此,能够利用销46容易并且可靠地使副锤45的旋转轴线与主轴30的旋转轴线一致。
另外,优选的是,主轴30具有:大径部32,其位于轴线方向上的一端部,且在该大径部32与副锤45的内表面之间夹入销46;以及小径部31,其位于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该小径部31配置为能够使主锤43与主轴30一起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该主轴30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
由此,能够利用主轴30的大径部32支承销46,并且能够使主锤43在主轴30的小径部31上沿轴线方向移动。因而,能够使副锤45的旋转轴线与主轴30的旋转轴线一致,并且能够以使主锤43能够相对于主轴30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该主锤43。
而且,利用上述的结构,能够利用主轴30的大径部32支承销46的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在径向内侧支承副锤45的结构。
[实施例]
试制具有上述的实施方式1那样的结构的冲击改锥,进行实际的性能评价试验。实施例1、2是使用了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的冲击改锥的情况下的试验结果。现有例1、2是使用了市售品的冲击改锥的情况下的试验结果,现有例1、2的冲击改锥没有副锤,只有主锤。
作为性能评价试验,进行了砧座的旋转速度的测量、螺栓紧固转矩的测量、电流值的测量。
砧座的旋转速度的测量是通过如下方法求得的:在使砧座正转(自冲击改锥的后方侧观察向右旋转)和反转(自冲击改锥的后方侧观察向左旋转)30秒以上时,利用转速计测量各自的最高值。
螺栓紧固转矩是使用螺栓轴向力仪测量的。具体地说,在螺栓和螺母涂敷润滑脂之后,使用扭矩扳手锁紧螺栓和螺母,读取在以100N·m、200N·m、300N·m锁紧时的螺栓轴向力仪的显示值。根据该读取值计算转矩的换算值。然后,在利用冲击改锥锁紧螺栓和螺母的状态下利用螺栓轴向力仪读取显示值,根据预先求得的转矩换算值求得紧固转矩。
电流值是测量马达电流而得到的。进行上述的各测量时,使用电流计测量马达电流的最大值。
在表1中表示实施例1、2和现有例1、2的性能评价试验的结果。此外,在表1中,惯性力矩是通过计算主锤、副锤以及配置于主锤与副锤之间的销的惯性力矩的总量而求得的。
[表1]
如表1所示,实施例1、2的结构的惯性力矩比现有例1、2的结构的惯性力矩大,因此以比现有例1、2的情况下的旋转速度小的旋转速度得到同等程度的紧固转矩。即,在实施例1、2的结构中,以比现有例1、2的结构的电流值低的值得到同等以上的紧固转矩。因而,实施例1、2的结构比现有例1、2的结构高效地得到紧固转矩。
从以上的试验结果得知,利用实施方式1的结构以较小的电流高效地得到与以往的结构同等的紧固转矩,因此能够实现比以往高性能的冲击改锥。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例示。由此,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对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变形地加以实施。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冲击施加机构40使用凸轮槽41和钢珠42利用主轴30的旋转使被弹簧44弹性支承的主锤43沿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利用主锤43对砧座11施加旋转冲击力。然而,冲击施加机构只要是能够对砧座11施加旋转冲击力的结构,就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主锤43与副锤45、145之间沿周向配置有四根销46、146。然而,只要是三根以上,就也可以在主锤43与副锤45、145之间配置任意数量的销。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马达2作为用于使主轴30、130旋转的驱动源。然而,只要是能够使主轴30、130旋转的驱动源,就也可以是除马达以外的驱动源。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应用于冲击改锥。然而,只要是如冲击扳手等这样施加旋转冲击力的装置,就也可以将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应用于除冲击改锥以外的装置。
在所述实施方式2中,销146比副锤145长,并向比该副锤145靠后方的位置突出。然而,也可以是销比副锤短、不向比该副锤靠后方的位置突出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2中,销146的一端部被主锤43沿径向支承,并且销146的另一端部被外壳115沿径向支承。然而,也可以是销146的一端部被外壳115或者设于该外壳115上的构件沿径向支承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销146的另一端部被主轴130沿径向支承的结构。而且,也可以是销146的另一端部被主轴130和外壳115(也包括被外壳115支承的构件)沿径向支承的结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冲击改锥、冲击扳手等在锁紧螺栓和螺母时施加旋转冲击力这样的旋转工具。

Claims (3)

1.一种旋转工具,其中,该旋转工具包括:
驱动源;
主轴,其形成为沿轴线方向延伸的柱状,利用所述驱动源的输出进行旋转;
主锤,其具有向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突出的锤爪部,该主锤以能够与该主轴一起旋转并且能够相对于该主轴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主轴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
砧座,其具有能够与所述锤爪部卡合的砧座爪部,该砧座以其旋转轴线位于所述主轴的旋转轴线上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主轴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
副锤,其呈圆筒状,以覆盖所述主锤的外周的方式配置;
销,其呈圆柱状,该销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端部定位于所述主锤与所述副锤之间,以使所述副锤能够与所述主锤一起旋转并且使该主锤和该副锤能够沿所述轴线方向相对移动;
冲击施加机构,其设置为相对于所述主轴支承所述主锤,在所述主锤产生预定值以上的负载转矩的情况下,通过使该主锤一边旋转一边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利用所述主锤的锤爪部对所述砧座的所述砧座爪部沿旋转方向施加冲击;以及
外壳,其用于收纳所述主轴、所述主锤、所述副锤、所述砧座、所述销以及所述冲击施加机构,
所述销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端部被所述主轴和所述外壳中的至少一者沿所述销的径向支承,以使所述副锤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主轴的旋转轴线相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工具,其中,
所述销相对于所述副锤仅与该副锤的内表面相接触,另一方面,所述销被所述主锤和所述主轴自所述副锤的径向内侧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工具,其中,
在所述副锤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侧形成有厚壁部,
在所述厚壁部形成有供所述销的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贯穿的通孔,
所述销在该销的所述一侧的端部贯穿了所述通孔的状态下向比该通孔的开口部靠所述轴线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突出,且被所述外壳和所述主轴中的至少一者沿所述销的径向支承。
CN201510974021.8A 2014-12-22 2015-12-22 旋转工具 Active CN1057108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9246A JP6397325B2 (ja) 2014-12-22 2014-12-22 回転工具
JP2014-259246 2014-12-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10815A true CN105710815A (zh) 2016-06-29
CN105710815B CN105710815B (zh) 2019-03-01

Family

ID=56128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74021.8A Active CN105710815B (zh) 2014-12-22 2015-12-22 旋转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6881B2 (zh)
JP (1) JP6397325B2 (zh)
CN (1) CN105710815B (zh)
TW (1) TWI6828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68614B2 (en) * 2015-06-05 2020-06-02 Ingersoll-Rand Industrial U.S., Inc. Impact tools with ring gear alignment features
US11491616B2 (en) 2015-06-05 2022-11-08 Ingersoll-Rand Industrial U.S., Inc. Power tools with user-selectable operational modes
WO2016196918A1 (en) 2015-06-05 2016-12-08 Ingersoll-Rand Company Power tool user interfaces
US11260517B2 (en) 2015-06-05 2022-03-01 Ingersoll-Rand Industrial U.S., Inc. Power tool housings
TWM537946U (zh) * 2016-06-20 2017-03-11 Lu Can-Yang 往復式工具結構
JP6607502B2 (ja) * 2016-08-31 2019-11-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JP2018051660A (ja) * 2016-09-27 2018-04-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回転打撃工具
JP6719084B2 (ja) * 2016-09-27 2020-07-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回転打撃工具
JP6832509B2 (ja) * 2017-03-27 2021-02-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回転打撃工具
TWI626125B (zh) * 2017-03-30 2018-06-11 Mobiletron Electronics Co Ltd Impact tool
TWI637821B (zh) * 2017-10-05 2018-10-11 優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Inertial rotation fastening device
JP6979605B2 (ja) * 2018-05-11 2021-12-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TWI658907B (zh) * 2018-05-25 2019-05-11 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Double hammer impact wrench
CN211805940U (zh) * 2019-09-20 2020-10-30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冲击工具和锤头
JP2022106194A (ja) * 2021-01-06 2022-07-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23090351A (ja) * 2021-12-17 2023-06-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6647A (zh) * 1997-07-29 1999-02-03 芝加哥气动工具公司 双凸块冲击工具
CN1846946A (zh) * 2005-04-11 2006-10-18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冲击工具
US20100139100A1 (en) * 2008-12-05 2010-06-10 Duane D. Robertson Ratcheting cutting tool for plastic pip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3505A (en) * 1979-08-27 1982-02-02 Rodac Pneumatic Tools Rotary impact clutch
JPS59183761U (ja) * 1983-05-20 1984-12-0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のハンマ機構
JP3653205B2 (ja) * 2000-01-28 2005-05-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オイルパルス回転工具
US20060024141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Power tool with an intermittent angular torque pulse
JP4939821B2 (ja) * 2006-03-07 2012-05-30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締付工具
DE102006048563B4 (de) * 2006-10-13 2010-05-20 Rodcraft Pneumatic Tools Gmbh & Co. Kg Schlagschraubergerät mit Stiftschlagwerk und Drehmomentbegrenzung
JP4457170B1 (ja) * 2009-06-03 2010-04-28 株式会社空研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DE102010062014B3 (de) * 2010-11-26 2012-05-10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werkzeugmaschine
JP5468570B2 (ja) * 2011-06-17 2014-04-09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JP2013022691A (ja) * 2011-07-22 2013-02-04 Panasonic Eco Solutions Power Tools Co Ltd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JP6027946B2 (ja) * 2013-06-12 2016-1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6647A (zh) * 1997-07-29 1999-02-03 芝加哥气动工具公司 双凸块冲击工具
CN1846946A (zh) * 2005-04-11 2006-10-18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冲击工具
RU2006111588A (ru) * 2005-04-11 2007-10-27 Хитачи Коки Ко., Лтд. (Jp) Ударны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варианты)
US20100139100A1 (en) * 2008-12-05 2010-06-10 Duane D. Robertson Ratcheting cutting tool for plastic pip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76027A1 (en) 2016-06-23
JP6397325B2 (ja) 2018-09-26
US10016881B2 (en) 2018-07-10
TW201622901A (zh) 2016-07-01
JP2016117140A (ja) 2016-06-30
TWI682834B (zh) 2020-01-21
CN105710815B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0815A (zh) 旋转工具
JP5583500B2 (ja) 打撃工具
CN109909956B (zh) 冲击工具以及旋转工具
US9555532B2 (en) Rotary impact tool
CN102958633B (zh) 具有冲击机构的手持式工具机
US11235444B2 (en) Rotary impact tool
CA2509759A1 (en) Right angle impact driver
US4232750A (en) Impact wrench with a rotary tool drive
US20180001447A1 (en) Percussion mechanism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an impact wrench
SU755543A1 (en) Percussion-type nut wrench
CN103085034B (zh) 具有可通过手动开关操纵的驱动电机的手持式工具机
US10857659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device
CN114714301A (zh) 冲击工具
CN109789494A (zh) 快速夹紧转接器
JP5284856B2 (ja) 打撃工具
CN103128717A (zh) 具有鼓状工具更换库的手持式工具机
CN112703087B (zh) 手持式工具机器、尤其冲击式旋拧器
JP2018051661A (ja) 回転打撃工具
WO2018061388A1 (ja) 回転打撃工具
WO2018142742A1 (ja) 回転打撃工具
US20190291258A1 (en) Hand-held power-tool device
EP2712708B1 (en) Impact rotation tool
CN109562469A (zh) 具有线性球导轨的往复式工具
WO2014125813A1 (en) Impact tool
KR101948636B1 (ko) 전동 공구의 툴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 공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6

Address after: Taichung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Techway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JM Design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