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622901A - 旋轉工具 - Google Patents

旋轉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622901A
TW201622901A TW104143169A TW104143169A TW201622901A TW 201622901 A TW201622901 A TW 201622901A TW 104143169 A TW104143169 A TW 104143169A TW 104143169 A TW104143169 A TW 104143169A TW 201622901 A TW201622901 A TW 2016229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mmer
mandrel
axial direction
pin
anv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3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2834B (zh
Inventor
Chihiro Aoyagi
Original Assignee
Tjm Desig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jm Design Corp filed Critical Tjm Desig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622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2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2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283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25B21/026Impact clutch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具有配置成包覆主錘之態樣的副錘,且藉由該主錘相對砧座在旋轉方向上施予撞擊力的旋轉工具中,實現一方面確保充分的衝擊轉矩,一方面減少零件數量且小型的構成。 本發明之衝擊起子(1)具備:心軸(30),形成為在軸線方向的第一側上延伸的柱狀;主錘(43),具有錘勾部(43f);砧座(11),具有砧座勾部(11b);圓筒狀的副錘(45),配置成包覆主錘(43)之外周的態樣;圓柱狀的銷(46),其在軸線方向的第二側端部位於主錘(43)與副錘(45)之間;施加衝擊機構(40),藉由錘勾部(43f)對砧座勾部(11b)在旋轉方向上賦予衝擊;及外殼(15)。銷(46),其軸線方向的至少一端部,於銷(46)的徑向上,被心軸(30)及外殼(15)的至少一者所支撐。

Description

旋轉工具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旋轉工具,其在旋轉方向對於安裝有工具等的砧座施予衝擊力,而可穩固地將螺栓等鎖緊。
以往,藉由在旋轉方向上對於安裝有工具等的砧座施予撞擊力,而可穩固地將螺栓等鎖緊的旋轉工具已為人所知。例如,專利文獻1的圖1中揭示了一種旋轉工具,其包含:心軸,藉由馬達旋轉;主錘,配置於該心軸在軸線方向上的一端部;副錘,以包覆該主錘外周之態樣配置;砧座,相對於該主錘配置於該軸線方向的外側。又,該專利文獻1的圖1所揭示的構成中,該主錘係構成為可與該心軸一起旋轉且可相對於該心軸在軸線方向上移動的態樣。再者,該主錘具有第1卡勾,該砧座具有可與該第1卡勾卡合的第2卡勾。
以上構成中,從心軸對主錘傳遞超過既定值的轉矩時,使該主錘旋轉並往該砧座的方向移動,以使主錘的第2卡勾衝擊性地卡合於砧座的第1卡勾,藉此在旋 轉方向上對該砧座施加撞擊力。
此處,專利文獻1的圖1所揭示的構成中,副錘透過針狀滾子與該主錘連接,以容許其在與主錘一同旋轉的同時往該主錘的該軸線方向移動。此外,該針狀滾子,可旋轉地配置在分別形成於主錘及副錘中的半圓狀溝槽內。
在具有上述構成的旋轉工具中,為了抑制振動,必須使副錘的旋轉軸與心軸的旋轉軸一致。因此,如專利文獻1的圖1所示,使筒狀副錘的內周部相對心軸的外周面滑動,以使該副錘的旋轉軸與心軸的旋轉軸一致的構成已為人所知。
然而,如上所述,使副錘的內周部相對心軸的外周面滑動之構成的情況,在滑動部分產生磨耗。如此,可能對機器的性能或壽命造成不良影響。
相對於此,例如專利文獻1的圖5所示,藉由以軸承支撐筒狀的副錘,而使副錘的旋轉軸相對心軸的旋轉軸一致的構成已為人所知。具體而言,專利文獻1的圖5所揭示的構成中,藉由以軸承相對於外殼的內周側支撐筒狀副錘的外周面,以使該副錘的旋轉軸與心軸的旋轉軸一致。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0-280021號公報
然而,如專利文獻1的圖5所示的構成,以軸承相對於外殼內周側支撐筒狀副錘之外周面的構成的情況中必須設置軸承,導致零件數量增加,且旋轉工具在心軸的軸線方向上變長,使得該旋轉工具大型化。
相對於此,考量使主錘及副錘小型化,來達成旋轉工具之小型化的構成。然而,若如此使主錘及副錘小型化,則對砧座施加的衝擊轉矩變小,而降低旋轉工具的緊固轉矩。
本發明之目的,是在具有以包覆主錘的方式配置的副錘,在旋轉方向上藉由該主錘對砧座施加撞擊力的旋轉工具中,實現確保充分的緊固轉矩,並且零件數量少且小型的構成。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旋轉工具,具有:驅動源;心軸,形成為在軸線方向的第一側上延伸之柱狀,藉由該驅動源的輸出而旋轉;主錘,具有朝向該軸線方向的第二側突出的錘勾部,並以可與該心軸一同旋轉且可相對該心軸在軸線方向上移動的方式,嵌合於該心軸在軸線方向上的第二側的端部;砧座,具有可與該錘勾部卡合的砧座勾部,並配置成相對於該心軸之該軸線方向的第二側 的端部旋轉軸位於該心軸的旋轉軸上的態樣;圓筒狀的副錘,以包覆該主錘之外周之態樣配置;圓柱狀的銷,其在該軸線方向的第二側的端部位於該主錘與該副錘之間,以使該副錘可與該主錘一同旋轉,且該主錘及該副錘可於該軸線方向上相對移動;施加衝擊機構,設置成相對於該心軸支撐該主錘的態樣,在該主錘產生既定值以上的負載轉矩時,藉由使該主錘旋轉並在該軸線方向上移動,而以該主錘的錘勾部在旋轉方向上對該砧座的該砧座勾部施加衝擊;外殼,收納該心軸、該主錘、該副錘、該砧座、該銷及該施加衝擊機構。該銷的在該軸線方向上的至少一端部,於該銷的徑向上,被該心軸及該外殼的至少一者所支撐,以使該副錘的旋轉軸與該心軸的旋轉軸一致(第1構成)。
藉此,可藉由銷,以可與主錘一起旋轉的方式,支撐以包覆主錘之方式配置的圓筒狀副錘。亦即,因為銷的在心軸軸線方向上的第二側的端部位於主錘與副錘之間,故可使該主錘與副錘一起旋轉,且可在該軸線方向上相對移動。
又,銷的在該軸線方向上的至少一端部,因為在該銷的徑向上,被該心軸及外殼的至少一者所支撐,故可透過該銷支撐副錘。藉此,可使副錘的旋轉軸與心軸的旋轉軸一致。
因此,藉由以上的構成,不需如以往般,設置用以支撐副錘的軸承,故可減少零件數量,且可在心軸 的軸線方向上,使旋轉工具構成緊湊。
而且,即使如上述般企圖將旋轉工具小型化,亦不會影響副錘在軸線方向上的長度,不会降低該副錘的慣性力矩。因此,藉由上述的構成,可確保充分的緊固轉矩,並且達成旋轉工具的小型化。
該第1構成中,該銷相對於該副錘僅與該副錘的內側表面接觸,另一方面,藉由該主錘及該心軸,從該副錘的徑向內側被保持(第2構成)。
如此,藉由使銷僅與副錘的內側表面接觸,可輕易地相對於該副錘配置銷。又,亦可使副錘的構成簡單,而可輕易地形成副錘。
又,因為銷從副錘的徑向內側被主錘及心軸所保持,故可透過銷使副錘的旋轉軸與心軸的旋轉軸匹配。
而且,以主錘及心軸從副錘的徑向內側支撐銷,藉此可從徑向內側支撐副錘。藉此,相較於從徑向外側支撐副錘的情況,可使該副錘的外徑擴大,藉此,可使副錘的構成緊湊,同時可盡可能地提高慣性力矩。
該第1或第2構成中,該副錘中,於該軸線方向的一側形成厚壁部。該厚壁部上形成該銷在該軸線方向之一端部貫通之貫通孔。該銷,在該一端部貫通該貫通孔的狀態下,相較於該貫通孔的開口部,往該軸線方向的外側突出,並且在該銷的徑向上被該外殼及該心軸的至少一者所支撐(第3構成)。
藉由此構成,不需要設置用以支撐副錘的軸承,即可以使該副錘的旋轉軸與心軸的旋轉軸一致的方式支撐該副錘。藉此,可實現零件數量少且小型的旋轉工具。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旋轉工具,使銷的一端部位於主錘與副錘之間,另一方面,以使副錘的旋轉軸與心軸的旋轉軸一致的方式,藉由心軸及外殼的至少一者,在該銷的徑向上支撐該銷的第二側的端部。
藉此,因為可以使該副錘的旋轉軸與心軸的旋轉軸一致的方式,藉由銷來支撐副錘,故不需要用以支撐該副錘的專用軸承。因此,可在減少旋轉工具之零件數量的同時,使該旋轉工具在心軸的軸線方向上的構成緊湊。而且,可在不縮短副錘在軸線方向上之長度的情況下,達到旋轉工具的小型化,故可在不降低對砧座所施加之衝擊轉矩的情況下,達到旋轉工具的小型化。
1、100‧‧‧衝擊起子(旋轉工具)
2‧‧‧馬達(驅動源)
2a‧‧‧輸出軸
11‧‧‧砧座
11b‧‧‧砧座勾部
15、115‧‧‧外殼
30、130‧‧‧心軸
31‧‧‧小徑部
32‧‧‧大徑部
40‧‧‧施加衝擊機構
43‧‧‧主錘
43f‧‧‧錘勾部
45、145‧‧‧副錘
46、146‧‧‧銷
145c‧‧‧厚壁部
145f‧‧‧導引孔(貫通孔)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之衝擊起子的概略構成的剖面圖。
圖2係擴大顯示實施形態1之衝擊起子的旋轉傳達機構的剖面圖。
圖3係分解顯示實施形態1之衝擊起子的驅動部分之各零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4係示意顯示實施形態1中位於衝擊起子的心軸的凸輪溝槽及主錘的凸輪溝槽內的鋼球動作的圖。
圖5係顯示實施形態1之衝擊起子的主錘及砧座的概略構成的立體圖。
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衝擊起子的概略構成的剖面圖。
圖7係分解顯示實施形態2之衝擊起子的驅動部分之各零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8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衝擊起子的副錘的概略構成的剖面圖。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此外,各圖中之構成構件的尺寸,並未照實表示實際構成構件的尺寸及各構成構件的尺寸比例等。
<實施形態1> (整體構成)
圖1係顯示作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的旋轉工具的衝擊起子1之概略構成的剖面圖。衝擊起子1,藉由源自馬達2(驅動源)的旋轉驅動力,使安裝於砧座11的稱為鑽頭的工具(省略圖示)旋轉,藉此將旋轉撞擊力施予螺 栓或螺帽等。
此外,圖1中,僅顯示衝擊起子1中的驅動部分,而省略衝擊起子1的其他部分之構成的圖示。本實施形態之衝擊起子1,因為驅動部分以外的構成與一般電動工具相同,故以下僅針對衝擊起子1的驅動部分進行說明。又,以下說明中,將圖1中的左側稱為衝擊起子的前方(以下有時僅稱為前方),將圖1中的右側稱為衝擊起子的後方(以下有時僅稱為後方)。
衝擊起子1具有:馬達2;驅動機構10,被馬達2所驅動;外殼3,包覆馬達2的同時,安裝於驅動機構10。雖省略該外殼3的詳細說明,但與具有一般構成的衝擊起子相同,外殼3上設有使作業者用以把持的把手,以及用以控制馬達2之on‧off的開關即控制桿等。
馬達2,係藉由從圖中未顯示之充電電池等電源所供給之直流電流所驅動的直流馬達。藉由設於外殼3的圖中未顯示的控制桿,控制從充電電池對馬達2所供給的直流電流。亦即,藉由外殼3的控制桿,控制馬達2的旋轉‧停止。此外,馬達2的構成,因為與一般直流馬達相同,故省略詳細構成的說明。
馬達2具有輸出軸2a。輸出軸2a,與馬達2之圖中未顯示的轉子一起旋轉,以將馬達2的旋轉驅動力輸出至馬達外部。輸出軸2a,與下述行星齒輪機構21的太陽齒輪22連接。
驅動機構10,具備:砧座11;旋轉傳達機構 20,將馬達2的旋轉驅動力傳達至砧座11;外殼15,用以收納砧座11及旋轉傳達機構20。砧座11,係略圓筒狀的鋼製構件,其前端部分設有用以安裝鑽頭(省略圖示)的夾頭12。驅動機構10,將從馬達2輸出的旋轉驅動力,透過旋轉傳達機構20傳達至砧座11,藉此使固定在位於該砧座11前端之夾頭12的鑽頭(省略圖示)旋轉。
外殼15中,形成收納砧座11及旋轉傳達機構20的收納空間。具體而言,外殼15,具有略圓筒狀的外殼本體16,以及將該外殼本體16後側與馬達2之間連結的外殼蓋17。外殼本體16,其前側形成為往前方外徑逐漸縮小的圓錐狀。該外殼本體16的前側部分之內部,收納有砧座11。外殼蓋17,以包覆外殼本體16之後側開口之態樣配置。外殼蓋17後側,配置有馬達2。外殼蓋17的中央部分,形成有供馬達2的輸出軸2a貫通的貫通孔17a。
旋轉傳達機構20,具備行星齒輪機構21、心軸30以及施加衝擊機構40。圖2中放大顯示旋轉傳達機構20。此外,圖2中,亦與圖1相同,將圖2中的左側稱為衝擊起子的前方(以下有時僅稱為前方),將圖2中的右側稱為衝擊起子的後方(以下有時僅稱為後方)
如圖1及圖2所示,行星齒輪機構21,具備圓柱狀的太陽齒輪22、與該太陽齒輪22嚙合的3個行星齒輪23、與該3個行星齒輪23嚙合的內齒輪24。太陽齒輪22為圓柱狀的鋼製構件,一邊的端部與馬達2的輸出 軸2a連結,且另一邊的端部的外周面設有與行星齒輪23嚙合的多個外齒22a。該等外齒22a,如圖3所示,以隔著既定間隔位於太陽齒輪22的圓周方向上,且在軸線方向上延伸的態樣形成。此外,行星齒輪23的數量,可為2個,亦可為4個以上。
如圖1至圖3所示,行星齒輪23為圓柱狀的鋼製構件,外周面具有多個外齒23a。3個行星齒輪23,以圍繞太陽齒輪22之態樣配置。各行星齒輪23藉由銷25而可旋轉地被支撐於下述心軸30的大徑部32。亦即,如下所述,心軸30的大徑部32的外周面,形成有可分別收納3個行星齒輪23的3個凹部32a(參照圖3)。各行星齒輪23,在配置於心軸30的大徑部32之凹部32a內的狀態下,以可旋轉的方式被固定於該大徑部32的銷25所支撐。
如圖1至圖3所示,內齒輪24為圓筒狀的鋼製構件,其內周面形成多個內齒24a。內齒輪24,其外周面固定於下述外殼15的外殼本體16,而將3個行星齒輪23定位於其內部(參照圖1及圖2)。內齒輪24的內周面的內齒24a,與3個行星齒輪23的外齒23a相嚙合。
藉由上述行星齒輪機構21的構成,從馬達2的輸出軸2a輸出的旋轉驅動力,透過太陽齒輪22、行星齒輪23及銷25,傳達至心軸30。藉此,以行星齒輪機構21將馬達2所輸出的旋轉減速,並且將其傳達至心軸30。
心軸30為形成為沿軸線方向延伸的略圓柱狀的鋼製構件。具體而言,如圖1至圖3所示,心軸30,具有小徑部31以及與該小徑部31設置為一體的大徑部32。大徑部32,相對於小徑部31,設於軸線方向上的第一側(本實施形態中為馬達2側,亦即衝擊起子1的後側)。如圖1及圖2所示,心軸30中,在比該大徑部32更往該第一側設有軸承支撐部33,其直徑小於該大徑部32,且可旋轉地被軸承35所支撐。藉此,心軸30的該第一側可旋轉地被軸承35支撐。
如圖2所示,心軸30的在軸線方向的第一側的端部(下稱第一端部),形成有沿該心軸30的軸線方向延伸的插入孔30a。該插入孔30a,其長度約為心軸30在軸線方向上之長度的一半。亦即,插入孔30a係設置為在心軸30中,從該軸線方向的第一側,向相較於大徑部32更靠軸線方向之第二側延伸的態樣。又,插入孔30a,具有可收納行星齒輪機構21的太陽齒輪22的直徑。
如圖3所示,大徑部32,形成為圓盤狀,且外周面形成有3處往徑向內方延伸的凹部32a。各凹部32a,形成為可收納行星齒輪機構21的行星齒輪23的大小。各凹部32a,如圖2所示,形成為與心軸30中所形成之插入孔30a連結的態樣。藉此,可使配置於大徑部32之各凹部32a內的行星齒輪23與心軸30的插入孔30a內所配置的太陽齒輪22,在該心軸30的內部嚙合。
如圖2所示,小徑部31的外周面上形成一對 凸輪溝槽41,其構成下述施加衝擊機構40之一部分。各凸輪溝槽41,若從使小徑部31與心軸30之軸線方向正交之方向觀察,則形成為彎曲部分位於衝擊起子1之前側的略V字型。又,各凸輪溝槽41,其剖面形成半圓狀。如下所述,各凸輪溝槽41內,可移動地配置有構成施加衝擊機構40之一部分的鋼球42。
如圖1及圖2所示,小徑部31在心軸30之軸線方向上的第二側的端部,設有直徑比該小徑部31更小的突出部34。突出部34與小徑部31一體成型,形成往心軸30之軸線方向的第二側突出的態樣。突出部34,在可旋轉的狀態下,插入形成於下述砧座11中的插入孔11c內。
施加衝擊機構40,係如下述之機構:伴隨心軸30的旋轉,使圓筒狀的主錘41一邊往軸線方向移動一邊旋轉,藉此以該主錘41對砧座11施加旋轉方向之撞擊力。具體而言,施加衝擊機構40,具備:上述的一對凸輪溝槽41,其形成於心軸30的小徑部31的外周面;鋼球42,其配置於各凸輪溝槽41內;主錘43,其伴隨著各凸輪溝槽41內的鋼球42的移動,相對於心軸30在軸線方向上移動;彈簧44,彈性支撐該主錘43;圓筒狀的副錘45,以圍繞主錘43之態樣配置;多個銷46,配置於該副錘45與主錘43之間。
如圖1及圖2所示,主錘43係略圓筒狀的鋼製構件,其於心軸30的軸線方向上可移動地嵌合於該心 軸30的外周面上。主錘43,相對於心軸30,配置於軸線方向上的第二側的端部。主錘43,如圖2所示,具有相對於心軸30之外周面滑動的錘滑動部43a,以及位於比該錘滑動部43a更前側的錘大徑部43b。錘滑動部43a及錘大徑部43b為一體成型。
錘大徑部43b中,在內周面上形成一對凸輪溝槽43c。圖4係顯示將形成於主錘43之錘大徑部43b的凸輪溝槽43c以及形成於心軸30之小徑部31中的凸輪溝槽41展開而成為平面狀的圖。如圖4所示,若從內側觀察錘大徑部43b,一對凸輪溝槽43c形成為往衝擊起子1的後側凸出的三角形。各凸輪溝槽43c,具有與鋼球42的半徑相同的溝槽深度。配置於心軸30的凸輪溝槽41內的鋼球42,亦位於各凸輪溝槽43c內。亦即,鋼球42分別位於心軸30的凸輪溝槽41及主錘43的凸輪溝槽43c,沿著凸輪溝槽41及凸輪溝槽43c移動。
具體而言,在將螺栓或螺帽鎖緊時,施加於砧座11之負載轉矩較小的情況下,如圖4(a)所示,鋼球42在位於主錘43的凸輪溝槽43c後側的同時,位於心軸30的V字狀的凸輪溝槽41的彎曲部分。之後,若施加於砧座11的負載轉矩變大,則心軸30相對主錘43相對移動,如圖4(b)所示,主錘43的凸輪溝槽43c與心軸30的凸輪溝槽41,在該心軸30的旋轉方向(圖4中的橫向)上偏離。若主錘43克服彈簧44的推壓力而相對心軸30旋轉,則鋼球42,如圖4(b)所示,朝向V字狀的凸 輪溝槽41的一端部移動。對應這種鋼球42的移動,如圖4(b)、(c)所示,主錘43亦往衝擊起子1的後側移動。藉由這種主錘43的移動,該主錘43的下述錘勾部43f與砧座11的下述砧座勾部11b的接合解除。之後,主錘43因為彈簧44的推壓力而往衝擊起子1的前側移動,使得主錘43的錘勾部43f衝撞砧座11的砧座勾部11b。這種主錘43及砧座11的旋轉衝撞動作後述。
如圖2所示,錘大徑部43b的後側,形成有溝槽43d,其中配置有用以支撐彈簧44之一端側的多個鋼球47。從心軸30的軸線方向觀察,溝槽43d形成為圓形。多個鋼球47,在溝槽43d內,並排配置成圓形狀。彈簧44的一端側,隔著空心圓狀的墊片48被多個鋼球47所支撐。如此,以多個鋼球47支撐彈簧44的一端側,藉此可使彈簧44與主錘43相對旋轉。
如圖3所示,錘大徑部43b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在主錘43的軸線方向上延伸的多個導引溝槽43e。本實施形態中,在錘大徑部43b的外周面上,等間隔地設置有4條導引溝槽43e。該等導引溝槽43e具有半圓形剖面,能夠配置銷46。
又,如圖3及圖5所示,錘大徑部43b上設有一對錘勾部43f,其往衝擊起子1的前方(心軸30之軸線方向上的第二側)突出。具體而言,如圖5所示,一對錘勾部43f,在錘大徑部43b的前側的面上,以挾住該錘大徑部43b的中心且相對的位置設置。亦即,若從衝擊起 子的前側觀察錘大徑部43b,一對錘勾部43f係以180度的間隔配置。藉由如此配置一對錘勾部43f,詳細如下所述,若主錘43旋轉一圈,則該主錘43的錘勾部43f按旋轉角度以180度的間隔,與砧座11的砧座勾部11b接觸。
此外,若從衝擊起子1的前側觀察錘大徑部43b,則一對錘勾部43f形成越往錘大徑部43b的內部寬度尺寸越小的略三角形。
彈簧44為壓縮彈簧,如圖1及圖2所示,其內徑大於心軸30之小徑部31的外徑。彈簧44,以圍繞心軸30之小徑部31之態樣配置。亦即,心軸30的小徑部31,配置於彈簧44的內部。彈簧44的一端側,被主錘43所支撐,另一方面,彈簧44的另一端側,被心軸30的大徑部32的前側所支撐。
副錘45為略圓筒狀的構件,其配置於主錘43的外周側。副錘45,內徑大於主錘43,且在軸線方向上具有與心軸30的小徑部31相等的長度。如圖2及3所示,副錘45的內周面上,於圓周方向上等間隔地形成4條導引溝槽45a。該等導引溝槽45a,在如圖1所示之狀態下相對主錘43配置副錘45的情況中,形成於與主錘43之錘大徑部43b的外周面上所形成之導引溝槽43e對應的位置。各導引溝槽45a,具有可收納一部分銷46的半圓狀的剖面。如此,藉由形成在主錘43的導引溝槽43e及副錘45的導引溝槽45a內配置銷46的構成,而使 副錘45能夠相對主錘43在軸線方向上移動。
如圖2所示,副錘45,後側隔著墊片49與行星齒輪機構21的內齒輪24的側面接觸,而前側隔著墊片50被外殼15的外殼本體16所保持。
銷46為圓柱狀的鋼製構件,本實施形態中,主錘43與副錘45之間,配置4根銷46。銷46在軸線方向上具有與副錘45相同的長度。
銷46,第一端部(心軸30之軸線方向上的第二側的端部)被主錘43之導引溝槽43e的內側表面與副錘45之導引溝槽45a的內側表面所支撐,另一方面,第二端部(心軸30之軸線方向上的第一側的端部)被心軸30的大徑部32的外周面與副錘45的導引溝槽45a的內側表面支撐。藉由如此被支撐的銷46以支撐副錘45,藉此可以使該副錘45的旋轉軸與心軸30的旋轉軸P一致的方式支撐副錘45。
又,藉由如上述般支撐銷46的兩端部,銷46被配置成相對副錘45僅與內周面接觸的態樣,而從徑向內周側支撐該副錘45。藉此,可盡可能地增大副錘45的外徑,而能夠盡可能增加該副錘45的慣性力矩。
而且,藉由如上述般支撐銷46的兩端部,可藉由該銷46支撐副錘45,而不需要用以支撐該副錘45的軸承。藉此,由于不需要軸承,故可達到衝擊起子1的小型化。
如圖1至圖3所示,砧座11,配置成旋轉軸 位於心軸30的旋轉軸P上的態樣。砧座11具有:圓柱狀的夾頭連接部11a,前端部分與夾頭12連接;一對砧座勾部11b,從該夾頭連接部11a的後側往徑向外側突出。若從軸線方向觀察夾頭連接部11a,一對砧座勾部11b以180度間隔配置,相對於夾頭連接部11a一體成形。砧座11中,一對砧座勾部11b的前側藉由墊片51被支撐於外殼本體16。又,砧座11的夾頭連接部11a,其外周側可旋轉地支撐於軸承52。藉此,砧座11可旋轉地被支撐於外殼本體16。
如圖1所示,砧座11的夾頭連接部11a上,形成用以使鑽頭插入的插入孔11c。插入插入孔11c內的鑽頭,被夾頭12所固定。
如圖1所示,夾頭12,具備:圓筒狀的夾頭本體12a;彈簧12b,配置於該夾頭本體12a的內周側,將該夾頭本體12a往後側推壓;多個鋼球12c,配置在形成於夾頭連接部11a中的孔部內。夾頭本體12a上形成突起部12d,其用以在鑽頭固定位置(圖1的狀態)將鋼球12c推入夾頭連接部11a的內部。藉由突起部12d,將鋼球12c推入夾頭連接部11a的內部,藉此可藉由鋼球12c將插入夾頭連接部11a之插入孔11c內的鑽頭固定。在使夾頭本體12a往前側移动的情況下,突起部12d形成為從鋼球12c離開的態樣。藉此,在使夾頭本體12a往前側滑動的情況中,鋼球12c因未被突起部12d往夾頭連接部11a的內部推壓,而往該夾頭連接部11a的外側移動。藉 此,可輕易將鑽頭從夾頭連接部11a的插入孔11c取出。
<旋轉衝擊動作>
接著,在具有上述構成的衝擊起子1中,對於固定於砧座11之鑽頭施加旋轉及衝擊之動作作以說明。
若馬達2旋轉,則行星齒輪機構21的太陽齒輪22藉由該馬達2的輸出軸2a而旋轉。藉由太陽齒輪22的旋轉,行星齒輪23相對內齒輪24旋轉。藉此,因為行星齒輪23在內齒輪24內移動,透過支撐該行星齒輪23的銷25,使心軸30旋轉。
若心軸30旋轉,透過鋼球42,主錘43與心軸30一起旋轉。藉由主錘43的旋轉,若該主錘43的一對錘勾部43f抵接於砧座11的砧座勾部11b,則砧座11亦與主錘43一起旋轉(參照圖5的箭頭)。藉此,藉由夾頭12安裝於砧座11的鑽頭旋轉,而賦予螺栓或螺帽旋轉力。如此,可初步將螺栓或螺帽鎖緊。
若螺栓或螺帽被鎖緊,從鑽頭對砧座11施加的負載變大,則心軸30相對於主錘43旋轉,位於主錘43與心軸30之間的鋼球42移動。如此,主錘43相對心軸30往軸線方向後方移動,藉由該主錘43壓縮彈簧44。接著,若主錘43相對心軸30,在軸線方向上移動至既定位置,則主錘43的一對錘勾部43f與砧座11的砧座勾部11b的接合解除。
如此,若主錘43的一對錘勾部43f與砧座11 的砧座句部11b的接合解除,則主錘43,藉由被壓縮之彈簧44的彈性恢復力,往衝擊起子1的前方移動並且旋轉。藉此,主錘43的一對錘勾部43f衝撞砧座11的砧座勾部11b,而對於該砧座11施加在旋轉方向上的撞擊力。
此時,藉由與主錘43一起旋轉的副錘45,可提升施加於砧座11的旋轉方向的撞擊力。亦即,副錘45因為是以與主錘43一起旋轉的方式構成,故如上所述,在主錘43藉由彈簧44的彈性恢復力而往衝擊起子1的前方移動並且旋轉時,使主錘43的旋轉方向的慣性力矩增大。另一方面,因為副錘45是以未在心軸30的軸線方向上移動而允許主錘43之相對移動的方式構成,故主錘43往心軸30的軸線方向移動時的慣性力不會增大。
因此,藉由具有本實施形態之構成的副錘45,可提升主錘43在旋轉方向上的撞擊力。而且,副錘45,因為形成為內徑及外徑大於主錘43的圓筒狀,故可藉由小型的構造得到更大的慣性力矩。
又,藉由具有本實施形態之構成的副錘45,可防止透過主錘43在心軸30的軸線方向上對砧座11施加大的衝擊。藉此,可減少對於鎖緊螺栓或螺帽之力量無貢獻的振動。
藉由重複以上的動作,可重複對砧座11施予旋轉方向的撞擊力。
根據本實施形態的構成,以能夠與主錘43一 起旋轉之方式支撐副錘45的銷46中,在軸線方向的第一側的端部被心軸30的大徑部32所支撐,在軸線方向的第二側的端部被主錘43的外周面所支撐。藉此,因為不需要用以支撐副錘45的軸承,故可將衝擊起子1小型化。而且,副錘45,因為從徑向內側被銷46所支撐,故能夠盡可能地增大副錘45的外徑,進而可增大該副錘45的慣性力矩。藉此,可確保在旋轉方向上對於砧座11所施予的旋轉撞擊力。因此,可在不降低緊固轉矩的情況下,達成衝擊起子1的小型化。
<實施形態2>
圖6中顯示,作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2之旋轉工具的衝擊起子100的概略構成。此實施形態中,副錘145的構成與實施形態1的構成不同。以下的說明中,針對與實施形態1相同的構成賦予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此外,圖6中,僅顯示衝擊起子100中的驅動部分,並省略其他的構成。以下的說明中,以圖6中的左側為衝擊起子的前方(以下有時僅稱為前方),以圖6中的右側為衝擊起子的後方(以下有時僅稱為後方)。
將馬達2的輸出軸2a所輸出的旋轉力傳達至心軸130的行星齒輪機構121,具備:具有與實施形態1相同構成的太陽齒輪22及行星齒輪23、在內周側承接下述銷146的內齒輪124。內齒輪124為圓筒狀的構件,後側的內周面上,形成有與行星齒輪23的外齒23a嚙合的 內齒124a,另一方面,前側的內周面上形成有用以承接銷146的銷承接部124b。此外,內齒輪124的外周面,與外殼115的外殼本體116的內周面接觸。圖6中,符號117為外殼115的外殼蓋。
心軸130,與實施形態1的心軸30相同,具有小徑部131與大徑部132。大徑部132位於小徑部131的後側,並與小徑部131一體成型。大徑部132與小徑部131的連接部分,設有彈簧保持機構150,其保持用以彈性支撐主錘43的彈簧44。
彈簧保持機構150,具備多個鋼球151、用以將該鋼球151壓附於心軸130之大徑部132側的環152、下述副錘145的凸緣部145a。
如圖7所示,環152,形成為中央具有可使心軸130的小徑部131貫通的貫通孔152a的圓環狀,內周側設有可配置鋼球151的彎曲部152b。藉由具有這種構成的環152,能夠在可旋轉的狀態下,將多個鋼球151壓附於心軸130的小徑部131與大徑部132的連接部分。因此,環152藉由多個的鋼球151,可旋轉地相對心軸130配置。
如圖6至圖8所示,副錘145的凸緣部145a,設置成往圓筒狀的副錘145後側向內部突出的態樣。該凸緣部145a,配置成支撐彈簧44的第一端部,同時與環152的外周側接觸的態樣(參照圖6)。藉此,彈簧44及副錘145,因為藉由可旋轉的環152相對心軸130 被支撐,故即使在心軸130旋轉的情況下,亦可防止彈簧44的旋轉。
此外,彈簧44的第二端部,配置在設於主錘43的溝槽43d內。
銷146在軸線方向上的長度,比副錘145在軸線方向上的長度更長。藉此,如下所述,在相對副錘145配置銷146的狀態下,銷146往副錘145的外側突出。此外,銷146,除了軸線方向的長度以外,與實施形態1的銷46具有相同的構成。
副錘145為略圓筒狀的鋼製構件,其在軸線方向上的第一側的端部,內徑小於其在軸線方向上的第二側的端部。亦即,如圖8所示,副錘145,具有位於第二側的端部的薄壁部145b、位於第一側的端部的厚壁部145c。又,副錘145的第一側的端部,亦即厚壁部145c的端部上,形成有外徑小於其他部分的小徑部145d。小徑部145d的端部上,形成有上述的凸緣部145a。
在副錘145的薄壁部145b,在內周面上形成有導引溝槽145e。又,副錘145的厚壁部145C上,形成有與導引溝槽145e連續的導引孔145f。亦即,導引孔145f,貫通厚壁部145c。副錘145的小徑部145d上,在其外周面,與導引孔145f連續而形成導引溝槽145g。此外,導引溝槽145e,並未設於副錘145的端部。
藉由該等導引溝槽145e、145g及導引孔145f,可保持銷146。亦即,銷146,在貫通導引孔145f 的狀態下,亦即相較於導引孔145f的開口部更往軸線方向外側突出的狀態下,相對於副錘145被保持於導引溝槽145e、145g內。又,銷146,其第一端部(心軸130的在軸線方向上的第二側)被主錘43的外周面所支撐,第二端部(心軸130的在軸線方向上的第一側)被行星齒輪機構121的內齒輪124的銷承接部124b所支撐。如前所述,內齒輪124的外周面,因為與外殼115的外殼本體116的內周面接觸,故銷146的第二端部被外殼115所支撐。
如此,在副錘145上設置作為貫通孔的導引孔145f,使銷146保持於該導引孔145f及導引溝槽145e、145g內,並且藉由主錘43及內齒輪124的銷承接部124b支撐銷146的端部,藉此可在不使用軸承等的情況下,支撐副錘145。藉此,相較於藉由軸承等支撐副錘145的構成,可將衝擊起子100的構成小型化。
而且,如上所述,以被主錘43及內齒輪124所支撐的銷146支撐副錘145,藉此,即使是製造副錘145時進行焠火等的熱處理而產生應變的情況,亦可在其軸心不會大幅偏離心軸130之軸心的情況下,保持副錘145。亦即,藉由如本實施形態的副錘145的支撐構造,可提高相對於心軸130配置副錘145的精度。
此外,在上述的實施形態1、2的構成中,下述為較佳之構成。
銷46、146,在軸線方向上的長度,與副錘 45,145中的軸線方向的長度相等或在其之上更佳。藉此,可藉由心軸30及外殼15、115的至少一者,在該銷46、146的徑向上輕易地支撐銷46、146的一部分。
又,銷46、146,在主錘43的外周面上,於圓周方向上至少配置3個為佳。藉此,藉由銷46、146,可相對於主錘43,穩定支撐副錘45、145。亦即,藉由相對於主錘43以至少3點支撐副錘45、145,而能夠以該主錘43不與副錘45、145的內側表面接觸的態樣,更確實地支撐該副錘45、145。因此,可將主錘43的旋轉穩定地傳達至副錘45、145,同時可使該主錘43與該副錘45、145穩定地相對移動。
又,銷46,其在軸線方向上的第一側的端部位於副錘45與心軸30之間較佳。藉此,透過銷46,可輕易且確實地使副錘45的旋轉軸與心軸30的旋轉軸一致。
又,心軸30較佳為具有:大徑部32,位於軸線方向上的第一側的端部,其與副錘45的內側表面之間夾入銷46;小徑部31,位於該軸線方向上的第二側的端部,其以可使主錘43與心軸30一起旋轉且可相對該心軸30在該軸線方向上移動的方式配置。
藉此,可藉由心軸30的大徑部32支撐銷46,同時在心軸30的小徑部31中,使主錘43在軸線方向上移動。因此,可配置為在使副錘45的旋轉軸與心軸30的旋轉軸一致的同時,使主錘43能相對心軸30在軸 線方向上移動的態樣。
而且,藉由上述構成,可以藉由心軸30的大徑部32支撐銷46之軸線方向上的第一側的端部,故可輕易實現在徑向內方側支撐副錘45的構成。
[實施例]
試作具有如上述實施形態1之構成的衝擊起子,並進行實際的性能評價試驗。實施例1、2,係使用具有與實施形態1相同之構成的衝擊起子之情況的試驗結果。以往例1、2,係使用市售的衝擊起子之情況的試驗結果,以往例1、2的衝擊起子,不具有副錘,僅具有主錘。
進行砧座的旋轉速度的測定、螺栓緊固轉矩的測定、電流值的測定,以作為性能評價試驗。
砧座的旋轉速度的測定,是使砧座正轉(從衝擊起子的後方側觀察為向右旋轉)及反轉(從衝擊起子的後方側觀察為向左旋轉)30秒以上,並藉由旋轉計測定各自的最高值,藉此求得砧座的旋轉速度。
螺栓緊固轉矩,是使用螺栓軸力計測定。具體而言,在螺栓及螺帽上塗布潤滑油之後,使用扭力扳手將螺栓及螺帽鎖緊,再讀取以1OON‧m、200N‧m、300N‧m鎖緊時的螺栓軸力計的顯示值。從該讀取值算出轉矩的換算值。接著,藉由衝擊起子,在將螺栓及螺帽鎖緊的狀態下,藉由螺栓軸力計讀取顯示值,從預先取得的 轉矩換算值,求得緊固轉矩。
電流值是測定馬達電流。在進行上述的各測定時,使用電流計測定馬達電流的最大值。
表1中顯示實施例1、2、以往例1、2中的性能評價試驗的結果。此外,表1中,慣性力矩,係藉由計算主錘、副錘及主錘與副錘之間配置之銷的慣性力矩的總量來求得。
如表1所示,實施例1、2的構成,其慣性力矩大於以往例1、2的構成,故相較於以往例1、2的情況的旋轉速度,可以較小的旋轉速度,得到相同程度的緊固轉矩。亦即,實施例1、2的構成中,相較於以往例1、2的構成中的電流值,可以較低的值,得到同等以上的緊固轉矩。因此,實施例1、2的構成,相較於以往例1、2的構成,可高效率地得到緊固轉矩。
從以上的試驗結果可知,藉由實施形態1的構成,可藉由較小的電流,高效率地得到與以往構成同等 的緊固轉矩,故可實現比以往更高性能的衝擊起子。
(其他的實施形態)
以上,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但上述實施形態只不過是用以實施本發明之例示。因此,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可適當將上述實施形態變化而具以實施。
該各實施形態中,施加衝擊機構40,使用凸輪溝槽41及鋼球42,利用心軸30的旋轉,使藉由彈簧44彈性支撐的主錘43在軸線方向上移動,籍此,藉由主錘43對砧座11施予旋轉撞擊力。然而,施加衝擊機構,只要是可對於砧座11施予旋轉撞擊力的構成即可,亦可為其他構成。
該各實施形態中,銷46、146,在主錘43與副錘45、145之間,於圓周方向上配置4根。然而,只要為3根以上,則可在主錘43與副錘45、145之間配置任何數量的銷。
該各實施形態中,使用馬達2作為驅動心軸30、130旋轉的驅動源。然而,只要是可使心軸30、130旋轉的驅動源即可,亦可為馬達以外的驅動源。
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亦可將各實施形態的構成應用於衝擊起子。然而,只要是如衝擊扳手等,賦予旋轉撞擊力的裝置,則可對衝擊起子以外的裝置,應用各實施形態的構成。
該實施形態2中,銷146比副錘145長,且比該副錘145更往後方突出。然而,亦可為銷比副錘更短,且未比該副錘更往後方突出的構成。
該實施形態2中,銷146,其第一端部被主錘43支撐於徑向上,并且第二端部被外殼115支撐於徑向上。然而,亦可為銷146的第一端部,藉由外殼115或設於該外殼115上的構件支撐於徑向上的構成。又,亦可為銷146的第二端部,被心軸130支撐於徑向上的構成。再者,亦可為銷146的第二端部,被心軸130及外殼115(亦包含藉由外殼115所支撐之構件)支撐於徑向上的構成。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利用於如衝擊起子或衝擊扳手等的,在將螺栓及螺帽鎖緊時,施予旋轉撞擊力的旋轉工具。
1‧‧‧衝擊起子(旋轉工具)
2‧‧‧馬達(驅動源)
2a‧‧‧輸出軸
3‧‧‧外殼
10‧‧‧驅動機構
11‧‧‧砧座
11a‧‧‧夾頭連接部
11b‧‧‧砧座勾部
11c‧‧‧插入孔
12‧‧‧夾頭
12a‧‧‧夾頭本體
12b‧‧‧彈簧
12c‧‧‧鋼球
15‧‧‧外殼
16‧‧‧外殼本體
17‧‧‧外殼蓋
17a‧‧‧貫通孔
20‧‧‧旋轉傳達機構
21‧‧‧行星齒輪機構
22‧‧‧太陽齒輪
23‧‧‧行星齒輪
24‧‧‧內齒輪
25‧‧‧銷
30‧‧‧心軸
31‧‧‧小徑部
32‧‧‧大徑部
33‧‧‧軸承支撐部
34‧‧‧突出部
35‧‧‧可旋轉地被軸承
40‧‧‧施加衝擊機構
42‧‧‧鋼球
43‧‧‧主錘
44‧‧‧彈簧
45‧‧‧副錘
46‧‧‧銷
47‧‧‧鋼球
48‧‧‧墊片
P‧‧‧旋轉軸

Claims (3)

  1. 一種旋轉工具,其特徵為包含:驅動源;心軸,形成為在軸線方向的第一側上延伸的柱狀,藉由所述驅動源的輸出而旋轉;主錘,具有朝向該軸線方向的第二側突出的錘勾部,並以可與該心軸一同旋轉且可相對該心軸在該軸線方向上移動的方式,嵌合於該心軸在該軸線方向上的該第二側的端部;砧座,具有可與該錘勾部卡合的砧座勾部,並配置成相對於該心軸之該軸線方向的第二側的端部,旋轉軸位於該心軸的旋轉軸上的態樣;圓筒狀的副錘,以包覆該主錘外周之態樣配置;圓柱狀的銷,其在該軸線方向的第二側的端部位於該主錘與該副錘之間,以使該副錘可與該主錘一同旋轉,且該主錘及該副錘可於該軸線方向上相對移動;施加衝擊機構,設置成相對於該心軸支撐該主錘的態樣,在該主錘產生既定值以上的負載轉矩時,藉由使該主錘旋轉並在該軸線方向上移動,而以該主錘的錘勾部在旋轉方向上對於該砧座的該砧座勾部施加衝擊;外殼,收納該心軸,該主錘,該副錘,該砧座,該銷及該施加衝擊機構;該銷的在該軸線方向上的至少一端部,於該銷的徑向上,被該心軸及該外殼中至少一者所支撐,以使該副錘的 旋轉軸與該心軸的旋轉軸一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旋轉工具,其中,該銷相對於該副錘僅與該副錘的內側表面接觸,另一方面,藉由該主錘及該心軸,從該副錘的徑向內側被保持。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旋轉工具,其中,該副錘中,在該軸線方向的該第一側形成厚壁部,而該厚壁部上形成該銷在該軸線方向的該第一側之端部貫通之貫通孔;該銷的在該軸線方向的該第一側之端部貫通該貫通孔的狀態下,相較於該貫通孔的開口部,往該軸線方向的外側突出,並在該銷的徑向上,被該外殼及該心軸之至少一者所支撐。
TW104143169A 2014-12-22 2015-12-22 旋轉工具 TWI6828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9246 2014-12-22
JP2014259246A JP6397325B2 (ja) 2014-12-22 2014-12-22 回転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2901A true TW201622901A (zh) 2016-07-01
TWI682834B TWI682834B (zh) 2020-01-21

Family

ID=56128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3169A TWI682834B (zh) 2014-12-22 2015-12-22 旋轉工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16881B2 (zh)
JP (1) JP6397325B2 (zh)
CN (1) CN105710815B (zh)
TW (1) TWI68283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6125B (zh) * 2017-03-30 2018-06-11 Mobiletron Electronics Co Ltd Impact tool
TWI637821B (zh) * 2017-10-05 2018-10-11 優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Inertial rotation fastening device
TWI658907B (zh) * 2018-05-25 2019-05-11 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Double hammer impact wrenc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15670B2 (en) 2015-06-05 2020-04-07 Ingersoll-Rand Industrial U.S., Inc. Power tool user interfaces
WO2016196984A1 (en) 2015-06-05 2016-12-08 Ingersoll-Rand Company Power tools with user-selectable operational modes
US10668614B2 (en) 2015-06-05 2020-06-02 Ingersoll-Rand Industrial U.S., Inc. Impact tools with ring gear alignment features
US11260517B2 (en) 2015-06-05 2022-03-01 Ingersoll-Rand Industrial U.S., Inc. Power tool housings
TWM537946U (zh) * 2016-06-20 2017-03-11 Lu Can-Yang 往復式工具結構
JP6607502B2 (ja) * 2016-08-31 2019-11-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JP6719084B2 (ja) * 2016-09-27 2020-07-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回転打撃工具
JP2018051660A (ja) * 2016-09-27 2018-04-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回転打撃工具
JP6832509B2 (ja) 2017-03-27 2021-02-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回転打撃工具
JP6979605B2 (ja) * 2018-05-11 2021-12-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CN211805940U (zh) * 2019-09-20 2020-10-30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冲击工具和锤头
JP2022106194A (ja) * 2021-01-06 2022-07-19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2022187922A (ja) * 2021-06-08 2022-12-20 パナソニック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工具システム、判定システム、判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90351A (ja) * 2021-12-17 2023-06-29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3505A (en) * 1979-08-27 1982-02-02 Rodac Pneumatic Tools Rotary impact clutch
JPS59183761U (ja) * 1983-05-20 1984-12-07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のハンマ機構
CN1206647A (zh) * 1997-07-29 1999-02-03 芝加哥气动工具公司 双凸块冲击工具
JP3653205B2 (ja) * 2000-01-28 2005-05-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オイルパルス回転工具
US20060024141A1 (en) * 2004-07-30 2006-02-02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Power tool with an intermittent angular torque pulse
JP4501757B2 (ja) * 2005-04-11 2010-07-14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工具
JP4939821B2 (ja) * 2006-03-07 2012-05-30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締付工具
DE102006048563B4 (de) * 2006-10-13 2010-05-20 Rodcraft Pneumatic Tools Gmbh & Co. Kg Schlagschraubergerät mit Stiftschlagwerk und Drehmomentbegrenzung
US8024864B2 (en) * 2008-12-05 2011-09-27 Duane D. Robertson Ratcheting cutting tool for plastic pipes
JP4457170B1 (ja) * 2009-06-03 2010-04-28 株式会社空研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DE102010062014B3 (de) * 2010-11-26 2012-05-10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werkzeugmaschine
JP5468570B2 (ja) * 2011-06-17 2014-04-09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JP2013022691A (ja) * 2011-07-22 2013-02-04 Panasonic Eco Solutions Power Tools Co Ltd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JP6027946B2 (ja) * 2013-06-12 2016-1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6125B (zh) * 2017-03-30 2018-06-11 Mobiletron Electronics Co Ltd Impact tool
TWI637821B (zh) * 2017-10-05 2018-10-11 優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Inertial rotation fastening device
TWI658907B (zh) * 2018-05-25 2019-05-11 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Double hammer impact wren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97325B2 (ja) 2018-09-26
CN105710815A (zh) 2016-06-29
US10016881B2 (en) 2018-07-10
JP2016117140A (ja) 2016-06-30
CN105710815B (zh) 2019-03-01
US20160176027A1 (en) 2016-06-23
TWI682834B (zh) 2020-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622901A (zh) 旋轉工具
JP5468570B2 (ja) 打撃工具
JP5448884B2 (ja) 打撃工具
JP5744639B2 (ja) 電動工具
JP5583500B2 (ja) 打撃工具
US9555532B2 (en) Rotary impact tool
EP2439021A1 (en) Impact wrench
JP2015036190A (ja) 旋盤またはフライス盤またはマシニングセンタに使用するチャックユニット
US4232750A (en) Impact wrench with a rotary tool drive
CN108698179B (zh) 包括自动离合器系统的电驱动卡紧系统
JP5284856B2 (ja) 打撃工具
GB2472227A (en) Impact drill with bearing mounted on chuck unit
JP6032041B2 (ja) インパクト工具
WO2014208058A1 (en) Striking tool
JP5760535B2 (ja) 回転体着脱機構及び同機構を備えたギヤ検査装置
WO2018142742A1 (ja) 回転打撃工具
JP5307609B2 (ja) 打撃工具
US20240141978A1 (en) Jig, method for assembling robot using jig, and robot
JP2018051713A (ja) 電動工具
WO2015182512A1 (ja) 打撃工具
CN107471165B (zh) 扭力输出工具
CN110238800B (zh) 电动工具及其扭力侦测装置
WO2014125813A1 (en) Impact tool
WO2018155074A1 (ja) ねじ締め工具
JP2001088048A (ja) 油圧式インパクト機構付回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