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9956B - 冲击工具以及旋转工具 - Google Patents
冲击工具以及旋转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909956B CN109909956B CN201811406377.1A CN201811406377A CN109909956B CN 109909956 B CN109909956 B CN 109909956B CN 201811406377 A CN201811406377 A CN 201811406377A CN 109909956 B CN109909956 B CN 1099099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mmer
- anvil
- main
- sub
- weight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25B21/026—Impact clutch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1/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25D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 B25D11/10—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comprising a cam mechanism
- B25D11/102—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comprising a cam mechanism the rotating axis of the cam member being coaxial with the axis of the tool
- B25D11/106—Means for driving the impulse member comprising a cam mechanism the rotating axis of the cam member being coaxial with the axis of the tool cam member and cam follower having the same sha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16/006—Mode changers; Mechanisms connected thereto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9/00—Impact wrenches or screwdri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6/00—Details of 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25D2216/0007—Details of percussion or rotation modes
- B25D2216/0023—Tools having a percussion-and-rotation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冲击工具以及旋转工具,能够简单地切换击打力、惯性力。冲击起子机(1)包括:马达(4);第一锤击件(锤击件(60)),其通过马达(4)的驱动而旋转;砧座(9),其被第一锤击件沿旋转方向击打;以及第二锤击件(重量环(75)),其能够切换相对于第一锤击件的结合/非结合状态,能够选择砧座(9)仅被第一锤击件(锤击件(60))击打的第一击打模式(冲击模式)、和砧座(9)被第一锤击件(锤击件(60))与第二锤击件(重量环(75))击打的第二击打模式(强力冲击模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对向壳体的前方突出的砧座等输出轴施加因旋转产生的击打力、惯性力的机构的冲击起子机等冲击工具以及旋转工具。
背景技术
冲击工具具备向收容马达的壳体的前方突出并从马达传递旋转的砧座等的输出轴,并且具备对壳体、输出轴间歇性地施加旋转方向的击打力(冲击)的击打机构。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以下这种带震动机构的冲击工具,其具备击打机构,该击打机构包括主锤击件和筒状的副锤击件,该主锤击件外装于被从马达传递旋转的主轴,并与砧座卡合,该副锤击件在该主锤击件的后方松弛插入主轴,从后方外装于主锤击件且能够一体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5091号公报
在上述冲击工具,以集合了主锤击件和副锤击件的质量与砧座卡合分离而产生冲击,因此旋转方向的击打力和惯性力始终为恒定。但是,在使用了这样的锤击件的机械式的击打机构中,也期望将击打力、惯性力例如能够以强弱两个阶段进行切换而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击打力、惯性力能够简单地切换的冲击工具以及旋转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马达;第1锤击件,其通过马达的驱动而旋转;砧座,其被第1锤击件沿旋转方向击打;以及第2锤击件,其能够切换相对于第1锤击件的结合/非结合状态,能够选择砧座仅被第1锤击件击打的第1击打模式、和砧座被第1锤击件与第2锤击件击打的第2击打模式。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结构中,第1锤击件包括主锤击件和副锤击件,主锤击件通过沿砧座的轴向前后移动而与砧座卡合分离来击打砧座,副锤击件被限制该轴向的前后移动并与主锤击件在旋转方向结合为一体,第2锤击件相对于副锤击件能够切换结合/非结合状态。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结构中,具备能够将主锤击件和副锤击件在前后方向结合为一体的结合机构,通过由结合机构进行的主锤击件和副锤击件的结合,能够选择限制主锤击件的前后移动而使其和砧座一体旋转的钻孔模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马达;主轴,其通过马达的驱动而旋转;锤击件,其被主轴保持;砧座,其被锤击件沿旋转方向击打;惯性力增加部件,其对锤击件所进行的击打增加惯性力;壳体,其收容马达、主轴、锤击件及砧座;以及模式切换部件,其设置于壳体,通过模式切换部件的操作,能够选择砧座被锤击件击打的第1位置、砧座被惯性力借助惯性力增加部件而增加了的锤击件击打的第2位置、以及主轴、锤击件及砧座一体旋转的第3位置。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4任一项的结构中,能够将马达的转速切换为多个阶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马达;和锤击件,其通过马达的驱动而旋转,通过改变锤击件的质量,能够变更因锤击件的旋转产生的惯性力,并且通过改变马达的转速,能够变更惯性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马达;第1旋转部件,其通过马达的驱动而旋转;输出轴,其通过第1旋转部件的旋转而旋转;以及第2旋转部件,其能够切换相对于第1旋转部件的结合/非结合状态,能够选择输出轴仅通过第1旋转部件而旋转的第1旋转模式、和输出轴通过第1旋转部件与第2旋转部件而旋转的第2旋转模式。
根据本发明,击打力、惯性力能够简单地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冲击起子机的侧视图。
图2是冲击起子机的俯视图。
图3是主体壳体部分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4是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和击打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6是震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的(A)是用剖面示出了在强力冲击模式下的单元部分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7的(B)是省略了右侧的一半壳体的侧视图。
图8的(A)是用剖面示出了在冲击模式下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8的(B)是省略了右侧的一半壳体的侧视图。
图9的(A)是用剖面示出了在钻孔模式下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9的(B)是省略了右侧的一半壳体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冲击起子机;2…主体壳体;4…马达;5…行星齿轮减速机构;6…主轴;7…内部壳体;8…击打机构;9…砧座;10…前壳体;11…震动机构;26…旋转轴;31…齿轮壳体;56…滑动按钮;60…锤击件;60A…主锤击件;60B…副锤击件;64…螺旋弹簧;70…连结销;71…嵌合槽;73…球;74…后突起;75…重量环;76…前突起;77…避让槽;78…凹槽;79…连接套筒;80…模式切换环;83…贯通孔;88…引导支架;90…引导槽;95…导销;104…第1凸轮;108…第2凸轮;115…震动切换环;119…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冲击工具以及旋转工具的一个例子的冲击起子机1的侧视图,图2是俯视图,图3是主体壳体部分的中央纵剖视图。
该冲击起子机1具有通过多个螺钉3a、3a…将左右的一半壳体3、3组装形成的主体壳体2,在主体壳体2内,从后方分别收容有马达4、行星齿轮减速机构5以及主轴6。另外,在主体壳体2的前部组装有收容了主轴6和击打机构8的筒状的内部壳体7,配置于主轴6的前方同轴上的作为输出轴的砧座9被内部壳体7和固定于其前端的前壳体10轴支承并向前方突出。在前壳体10内收容有震动机构11。在前壳体10的前端嵌装有橡胶制环状的缓冲件12。
在主体壳体2的下方朝下延伸设置有手柄13,在手柄13内收容有具备触发器15的开关14。在开关14的上侧设置有马达4的正反切换杆16,在其前方设置有照射砧座9的前方的LED17。
在手柄13的下端形成有供作为电源的电池组19从前方滑动安装的电池安装部18,在电池安装部18内收容有端子台和控制器,该端子台和安装好的电池组19电连接,该控制器包括搭载了控制马达4的微处理器、开关元件等的控制电路基板(均省略图示)。
马达4为包括定子20和其内侧的转子21的内转子型的无刷马达,定子20具备筒状的定子铁芯22、安装于其前后的端面的前绝缘体23和后绝缘体24、以及经由前后绝缘体23、24卷绕于定子铁芯22的内侧的多个线圈25、25…。转子21具有位于轴心的旋转轴26、配置于旋转轴26的周围的筒状的转子铁芯27、配置于转子铁芯27的外侧且呈筒状的沿周向交替地改变极性的永久磁铁28、28…以及在它们的前侧呈放射状地配置的多个传感器用永久磁铁29、29…。在前绝缘体23的前表面,安装有具备用于对传感器用永久磁铁29、29…的位置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元件的传感器电路基板30。
另外,旋转轴26的前端在主体壳体2内将组装于内部壳体7的后部的有底筒状的齿轮壳体31的后端面贯通并由轴承32轴支承,在前端安装有小齿轮33。
另一方面,在旋转轴26的后端安装有离心风扇34且在其后方组装有轴承35,在离心风扇34的径向外侧且在主体壳体2的侧面形成有多个排气口36、36…。在排气口36的前方,从传感器电路基板30的径向外侧朝向后方而在主体壳体2的侧面形成有多个吸气口37、37…。
[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和变速机构]
行星齿轮减速机构5在马达4的前方被收容于齿轮壳体31内,且如图4所示,具备对在第1内齿轮41内做行星运动的第一级行星齿轮42、42…进行保持的第1行星架40;和对在第2内齿轮44内做行星运动的第二级行星齿轮45、45…进行保持的第2行星架43,使第一级行星齿轮42与向齿轮壳体31内突出的旋转轴26的小齿轮33啮合。另外,第2行星架43一体形成于主轴6的后端,且被轴承47轴支承,该轴承47被设置于齿轮壳体31内的支承环46保持。
此处,第1内齿轮41在内周前侧沿周向以规定间隔具备多个内齿48、48…,另一方面,第2内齿轮44分别在外周前侧具备环状的卡合槽49,且在外周后侧具备沿周向以规定间隔突出地设置的多个外齿50、50…。另外,第2内齿轮44设置为能够在前进位置和后退位置之间滑动,该前进位置为和与第2行星架43的后方连结为一体的正齿轮51、第二级行星齿轮45、45…双方啮合的位置,该后退位置为使外齿50与第1内齿轮41的内齿48卡合而仅与第二级行星齿轮45、45…啮合的位置。
该正齿轮51为被支承行星齿轮45、45…的支承销52、52…贯通而位于第2行星架43和行星齿轮45、45之间的独立的齿轮,第2行星架43的外径比包括齿顶在内的正齿轮51的外径小。
在第2内齿轮44的外侧设置有能够沿着齿轮壳体31和内部壳体7的内周面朝前后滑动的滑动环53,从滑动环53的外侧沿径向贯通的卡合销54、54…和第2内齿轮44的卡合槽49卡合。在滑动环53的上部外周设置有向齿轮壳体31的上部突出的突起55,该突起55经由前后的螺旋弹簧57、57支承于在主体壳体2设置为能够朝前后滑动的滑动按钮56。
由此,形成了通过滑动按钮56的朝前后的滑动操作,能够经由滑动环53将第2内齿轮44的位置朝前后切换的变速机构。即,在第2内齿轮44的前进位置,成为通过第2内齿轮44和正齿轮51一体旋转而取消了行星齿轮45、45…的行星运动的高速模式(2挡),在第2内齿轮44的后退位置,为第2内齿轮44被固定而使行星齿轮45、45…做行星运动的低速模式(1挡)。
[击打机构]
击打机构8为使锤击件60与设置于砧座9的后端的一对臂(省略图示)卡合分离的构造,但此处的锤击件60外装于主轴6的前端,且被分割为将与臂卡合的一对爪61、61突出地设置于前表面的筒状的主锤击件60A;以及在该主锤击件60A的后方被主轴6以同轴的方式松弛插入且前方开口的有底筒状的、从后方外装于主锤击件60A的副锤击件60B。主锤击件60A和副锤击件60B的周壁合在一起的直径和之前的锤击件的外径相等。
首先,主锤击件60A经由球63、63和主轴6连结,该球63、63以跨越在主锤击件60A的内周面从前端朝向后方凹设且后端为尖端变细的未图示的山形槽、和在主轴6的外周面使前端朝向前方凹设的V字槽62、62的方式嵌合。
另一方面,在主锤击件60A和副锤击件60B之间螺旋弹簧64外装于主轴6,螺旋弹簧64将主锤击件60A向爪61与臂卡合的前进位置施力,另一方面将副锤击件60B向后方施力。在副锤击件60B和第2行星架43之间垫圈65外装于主轴6,在凹设于副锤击件60B的后表面的环形槽66收容从后表面突出的多个球67、67…而形成推力轴承。由此,被螺旋弹簧64向后方施力的副锤击件60B在能够旋转的状态下向球67与垫圈65抵接的后方位置被按压而被限制前后移动。
另外,在副锤击件60B的周壁的内周面,沿周向隔开等间隔地形成有从前端沿轴向朝后方延伸的多个引导槽68、68…,在主锤击件60A的外周,沿周向以和引导槽68相同的间隔形成有比引导槽68短的多个长圆槽69、69…,圆柱状的连结销70、70…以跨越引导槽68和长圆槽69的方式嵌合。由此,主锤击件60A和副锤击件60B通过连结销70在朝轴向的相对移动被允许的状态下朝旋转方向连结为一体。
并且,在主锤击件60A的外周面,沿周向呈环状的嵌合槽71凹设于后端缘,另一方面,在副锤击件60B的周壁,在引导槽68的后端位置,沿径向贯通的多个圆形孔72、72…形成于引导槽68、68之间,在该圆形孔72分别嵌合有球73。而且,在副锤击件60B的后端外周,沿周向隔开等间隔地突出设置有多个朝向前方的呈山形的后突起74、74…。
而且,在副锤击件60B的周壁外装有重量环75。对该重量环75而言,其内周具有与副锤击件60B的周壁滑动接触的内径,在后端内周,沿周向隔开等间隔地突出设置有多个与副锤击件60B的后突起74、74…啮合的朝后的呈山形的前突起76、76…。另外,在重量环75的内周,以从前端朝向后方的方式形成有环状的避让槽77。并且,在重量环75的外周面且在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也形成有环状的凹槽78。如图5所示,该重量环75能够在前突起76、76…与副锤击件60B的后突起74、74…啮合而与副锤击件60B一体旋转的后方的结合位置、和前突起76、76…远离后突起74、74…而与副锤击件60B的结合被解除的前方的非结合位置之间前后滑动。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内部壳体7外装有连接套筒79,该连接套筒79将位于主体壳体2的前方的作为模式切换部件的模式切换环80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于前端外周。该连接套筒79为将周向的一部分遍及轴向全长地切掉而成的C字状的筒状体,且在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沿周向形成有切口81,通过使突出地设置于内部壳体7的外周面的引导突起82与该切口81嵌合,连接套筒79能够在朝前后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旋转。另外,在切口81的后方在连接套筒79的外周的点对称位置形成有呈前后方向的长圆的一对贯通孔83、83,在沿着各贯通孔83的外周面分别形成有比贯通孔83大一圈的四边形状的引导凹部84。并且,在引导凹部84、84之间的外周面,突出地设置有沿着周向的第1突条85、和从该第1突条85的端部随着朝周向行进而朝后方直线状地倾斜的第2突条86,在和两突条85、86大致点对称位置的连接套筒79的后端,形成有进行后述微动开关123A、123B的顶杆124A、124B的压入或其解除的触头87。
而且,在连接套筒79的各贯通孔83,分别贯通有在外侧端部具有与引导凹部84嵌合的正方形的凸缘部89的筒状的引导支架88。各引导支架88在径向朝连接套筒79的轴心侧突出,并且通过引导凹部84对凸缘部89的引导能够朝前后方向移动。
在内部壳体7形成有包含前侧槽91、中间槽92、后侧槽93以及倾斜槽94、94的引导槽90,前侧槽91供引导支架88贯通且在与贯通孔83的前端对应的前后位置沿周向形成,中间槽92在与贯通孔83的中间对应的前后位置沿周向形成,后侧槽93在与贯通孔83的后端对应的前后位置沿周向形成,倾斜槽94、94分别使前侧槽91和中间槽92之间以及中间槽92和后侧槽93之间连通。导销95从内部壳体7的轴心侧经由引导槽90被插入引导支架88,导销95的头部与重量环75的凹槽78嵌合。
此外,砧座9使突出地设置于主轴6的前端的小径的前端部97与形成于后表面轴心的轴承孔96嵌合,并以同轴的方式轴支承主轴6的前端。在轴承孔96收容有被螺旋弹簧98按压于前端部97的端面而承受推力方向的载荷的球99。砧座9在球99的外侧在以同轴的方式与内部壳体7的前表面结合的前筒100的内侧经由轴承101被轴支承。
并且,在从前壳体10突出的砧座9的前端形成有钻头的安装孔102,并且为了将插入了安装孔102的钻头以防脱的方式安装,设置有具备将设置于砧座9的球在后退位置朝安装孔102内按压的套筒103等的卡盘机构。
[震动机构]
震动机构11被收容于内部壳体7的前筒100和外装于该前筒100的前壳体10的内侧。首先,如图6所示,在后表面形成有凸轮面105的第1凸轮104在前壳体10内一体地固定于砧座9,且在前壳体10内被轴承106轴支承。在第1凸轮104和轴承106的前方设置有止动环107。
另外,在前表面形成有凸轮面109的第2凸轮108在第1凸轮104的后方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外装于砧座9。该第2凸轮108被在内部壳体7的前表面沿着环状的承接件110被收容的多个球111、111…支承后表面,在常态下使凸轮面109和第1凸轮104的凸轮面105卡合。在第2凸轮108的外周,沿周向隔开等间隔地形成有向径向突出的多个突起112、112…。另外,在第2凸轮108的外周和轴承106之间夹设有弹簧垫圈113和隔离件114。
另一方面,在前筒100内设置有震动切换环115。该震动切换环115为内径大于第2凸轮108的外径的环体,通过使突出地设置于外周的多个外突起116、116…与设置于前筒100的内表面的轴向的限制槽117、117…嵌合而被保持为在前筒100内在被限制旋转的状态下能够前后移动。在震动切换环115的内周,突出地设置有在外装于第2凸轮108的状态下与第2凸轮108的突起112卡止的内突起118。即,在震动切换环115外装于第2凸轮108的前进位置,限制第2凸轮108的旋转,在震动切换环115从第2凸轮108离开的后退位置,允许第2凸轮108的旋转。
另外,在震动切换环115卡止有一对连接板119、119(图4)。该连接板119为点对称地配设于内部壳体7的前侧侧面的带板状的金属板,能够通过沿前后方向形成于内部壳体7的侧面的一对外槽120、120的引导而朝前后方向移动。在各连接板119的外表面形成有朝外侧突出的卡合突起121。
在模式切换环80的内周面形成有供各连接板119的卡合突起121嵌合的未图示的引导槽,伴随模式切换环80的旋转操作,能够选择连接板119、119前进而使震动切换环115移动至前进位置的第1位置、和连接板119、119后退而使震动切换环115移动至后退位置的第2位置。
另一方面,在滑动按钮56的下表面在前端左侧的角部突出地设置有承接突起122(图3),当在滑动按钮56位于1挡即后退位置的状态下连接套筒79旋转时,该承接突起122和第2突条86的前端卡合。由此,若保持这样地使连接套筒79旋转,则承接突起122沿着第2突条86被朝前方引导,由此滑动按钮56前进。若承接突起122攀至第1突条85的前方,则滑动按钮56到达2挡即前进位置。
而且,在内部壳体7的后方下表面,左右一对微动开关123A、123B将顶杆124A、124B朝向前方配设。该微动开关123A、123B将离合模式的接通/断开信号向设置于手柄13的下端的控制器输出,若控制器被输入基于仅微动开关123B的顶杆124B的压入产生的接通信号,则监视从设置于马达4的未图示的转矩传感器得到的转矩值,若达到设定的值,则进行对马达4的制动而切断朝向砧座9的转矩。
[各动作模式的选择]
在如上构成的冲击起子机1,对模式切换环80、连接套筒79的旋转位置(切换位置)和各动作模式进行说明。
(1)强力冲击模式
如图7的(A)所示,首先,在使模式切换环80朝从前方观察最右侧旋转后的第1位置(模式切换环80的标记P位于在主体壳体2的上表面设置的箭头125的前方的切换位置),和连接套筒79在旋转方向呈一体的引导支架88也朝右旋转方向移动,并在引导槽90内移动而到达后侧槽93。由此如图7的(B)所示,引导支架88位于贯通孔83的后端。于是,经由导销95与引导支架88连结的重量环75朝使前突起76与副锤击件60B的后突起74噛合而使避让槽77位于球73、73…的外侧的结合位置后退。在该结合位置各球73能够没入副锤击件60B的内周面而朝从主锤击件60A的嵌合槽71离开的解除位置移动。由此,变为允许主锤击件60A的后退并且使副锤击件60B和重量环75一起与主锤击件60A一体旋转的强力冲击模式(第2击打模式、第2旋转模式)。
此时,连接套筒79的第1突条85位于滑动按钮56的承接突起122的后方而使滑动按钮56移动至前进位置,因此滑动按钮56的后退被限制,变为始终为高速模式。另一方面,连接板119、119位于后退位置使震动切换环115后退而使第2凸轮108的旋转自由。另外,触头87未与微动开关123A、123B的任一顶杆124A、124B抵接。
因此,若对设置于手柄13的触发器15进行操作而打开开关14,则马达4驱动。即,控制器根据由传感器电路基板30的旋转检测元件检测出的传感器用永久磁铁29、29的位置而获得转子21的旋转状态,通过进行使开关元件接通/断开动作使电流依次流通于定子20的线圈25、25而使转子21旋转。于是,转子21的旋转轴26的旋转经由行星齿轮减速机构5传递至主轴6,使主轴6旋转。主轴6经由球63、63使主锤击件60A旋转,并使供主锤击件60A卡合的砧座9旋转,因此通过安装于砧座9的前端的钻头而能够进行螺纹紧固。此时,经由连结销70、70…沿旋转方向连结的副锤击件60B也和重量环75一起与主锤击件60A一体地旋转。此外,即便伴随砧座9的旋转而第1凸轮104旋转,由于与其卡合的第2凸轮108的旋转是自由的,因此第2凸轮108也一体旋转而在砧座9不产生震动。
若螺钉紧固进行而砧座9的转矩增高,则主锤击件60A的旋转和主轴6的旋转产生偏差,因此对主锤击件60A而言,球63、63沿着V字槽62、62滚动,由此一边相对主轴6相对地旋转一边克服螺旋弹簧64的施力而后退。此时,副锤击件60B允许主锤击件60A的后退并且经由连结销70、70…与主锤击件60A和重量环75一体地旋转。
而且,若主锤击件60A的爪61、61从臂脱离,则对主锤击件60A而言,通过螺旋弹簧64的施力,球63、63朝向V字槽62、62的前端滚动,由此主锤击件60A一边旋转一边前进。由此,主锤击件60A的爪61、61再次与臂卡合而产生旋转方向的击打力(冲击)。通过重复相对于该砧座9的卡合分离进行进一步的紧固。
此时,副锤击件60B和重量环75也追随主锤击件60A而旋转,因此以集合了两锤击件60A、60B以及重量环75的质量与砧座9卡合分离。另外,在旋转时后表面的球67、67在垫圈65的前表面滚动由此旋转阻力减少,所以即便伴随主锤击件60A的前后移动而螺旋弹簧64伸缩,副锤击件60B也能顺畅地旋转。并且,即便主锤击件60A在冲击产生时反复进行前后移动,副锤击件60B也维持后方位置而不朝前后移动,因此冲击产生时的振动被抑制。
此外,马达4的转速通过设置于控制器且在电池安装部18的上表面露出的未图示的操作面板所具备的按钮的操作,能够切换为4个阶段。另外,在设置于操作面板的标记部,记载有“弱”“中”“强”“最强”的文字,被选择的阶段的转速被亮灯显示。
此处若选择高的转速,则锤击件60产生的惯性力也变大,在该冲击起子机1中,能够一同实现锤击件60所产生的惯性力的电变更和机械式变更。
(2)冲击模式
接下来,如图8的(A)所示,在将模式切换环80从第1位置起向左旋转规定角度后的第2位置(模式切换环80的标记M1位于箭头125的前方的切换位置),引导支架88也朝左旋转方向移动,且在引导槽90内移动而从倾斜槽94到达中间槽92。由此,如图8的(B)所示,引导支架88位于贯通孔83的大致中间。于是,经由导销95与引导支架88连结的重量环75朝使前突起76从副锤击件60B的后突起74离开的非结合位置前进。然而,使避让槽77位于球73的外侧的状态不改变,因此球73能够没入副锤击件60B的内周面而朝从主锤击件60A的嵌合槽71离开的解除位置移动。由此,变为允许主锤击件60A的后退并且仅使副锤击件60B和主锤击件60A一体旋转的冲击模式(第1击打模式、第1旋转模式)。
此时,连接套筒79的第1突条85也位于滑动按钮56的承接突起122的后方而使滑动按钮56移动至前进位置,因此滑动按钮56的后退被限制,变为始终为高速模式。另一方面,连接板119、119位于后退位置使震动切换环115后退而使第2凸轮108的旋转自由。另外,触头87未与微动开关123A、123B的任一顶杆124A、124B抵接。
因此,若对设置于手柄13的触发器15进行操作而使马达4驱动,则旋转轴26的旋转经由行星齿轮减速机构5传递至主轴6,使主轴6旋转。主轴6经由球63、63使主锤击件60A旋转,并使供主锤击件60A卡合的砧座9旋转,因此通过安装于砧座9的前端的钻头而能够进行螺纹紧固等。此时,经由连结销70在旋转方向连结的副锤击件60B也和主锤击件60A一体地旋转,但位于非结合位置的重量环75不一体地旋转。此外,即便伴随砧座9的旋转而第1凸轮104旋转,由于与其卡合的第2凸轮108的旋转是自由的,因此第2凸轮108也一体旋转而在砧座9不产生震动。
若螺纹紧固进行而砧座9的转矩增高,则主锤击件60A的旋转和主轴6的旋转产生偏差,因此对主锤击件60A而言,球63、63沿着V字槽62、62滚动,由此一边相对于主轴6相对地旋转一边克服螺旋弹簧64的施力而后退。此时副锤击件60B允许主锤击件60A的后退并且经由连结销70和主锤击件60A一体地旋转。
而且,若主锤击件60A的爪从臂脱离,则对主锤击件60A而言,通过螺旋弹簧64的施力,球63朝向V字槽62的前端滚动,由此主锤击件60A一边旋转一边前进。由此,主锤击件60A的爪61再次与臂卡合而产生击打力(冲击)。通过重复与该砧座9的卡合分离进行进一步的紧固。
此时,副锤击件60B也随着主锤击件60A而旋转,因此变为以集合了两锤击件60A、60B的质量与砧座9卡合分离。另外,在旋转时后表面的球67在垫圈65的前表面滚动由此旋转阻力减少,所以即便伴随主锤击件60A的前后移动而螺旋弹簧64伸缩,副锤击件60B也能顺畅地旋转。并且,即便主锤击件60A在冲击产生时反复进行前后移动,副锤击件60B也维持后方位置而不朝前后移动,因此冲击产生时的振动被抑制。
(3)震动钻孔模式
接下来,在将模式切换环80从第2位置起向左旋转规定角度后的第3位置(模式切换环80的标记M2位于箭头125的前方的切换位置),引导支架88也沿周向朝左旋转方向移动,且在引导槽90内移动而到达前侧槽91。由此,引导支架88和图9的(B)所示的钻孔模式相同地位于贯通孔83的前端。于是,重量环75前进,和图9的(A)所示的钻孔模式相同地,固定于在避让槽77的后方使球73朝轴心侧挤压而与主锤击件60A的嵌合槽71嵌合的连结位置。因此,主锤击件60A和副锤击件60B在前后方向被连结而主锤击件60A的后退被限制。
此时,连接板119、119通过模式切换环80的引导槽对卡合突起121的引导而前进。由此,震动切换环115移动至前进位置,变为限制第2凸轮108的旋转的震动钻孔模式。
另一方面,连接套筒79的第1突条85和冲击模式相同地仍位于承接突起122的后方,因此滑动按钮56的后退被限制,变为始终为高速模式。另外,触头87仅挤压微动开关123A的顶杆124A,因此离合器不工作。
因此,若对触发器15进行操作而使主轴6旋转,则主轴6经由球63、63使主锤击件60A旋转,并使供锤击件60A卡合的砧座9旋转。若伴随该砧座9的旋转而第1凸轮104旋转,则被限制旋转的第2凸轮108和凸轮面105、109彼此干扰。砧座9以在臂的前后存在间隙的状态下被轴支承,因此由于凸轮面105、109彼此的干扰而在砧座9产生轴向的震动。另外,经由连结销70在旋转方向连结的副锤击件60B也和主锤击件60A一体地旋转。
而且,即便砧座9的转矩增高,主锤击件60A被球73限制后退,因此主锤击件60A相对于砧座9也不进行卡合分离动作。由此,不产生冲击,砧座9和主轴6一体旋转。
(4)钻孔模式
接下来,如图9所示,在将模式切换环80从第4位置起向左旋转规定角度后的第5位置(模式切换环80的标记M3位于箭头125的前方的切换位置),引导支架88也沿周向朝左旋转方向移动,但保持原样地位于前侧槽91内,因此引导支架88位于贯通孔83的前端的状态不变。由此,重量环75位于前进位置并被固定于球73也与主锤击件60A的嵌合槽71嵌合的连结位置。由此,变为将主锤击件60A和副锤击件60B在前后方向连结并限制主锤击件60A的后退的钻孔模式。
此时,连接板119、119通过由模式切换环80的引导槽进行的卡合突起121的引导而后退,使震动切换环115后退而使第2凸轮108的旋转自由。另外,触头87同时挤压双方的微动开关123A、123B的顶杆124A、124B,因此离合器不工作。
另一方面,连接套筒79的第1突条85从滑动按钮56朝左侧远离,第2突条86也使端部位于比承接突起122更靠后方的位置,因此滑动按钮56的后退成为可能。因此,高低任一模式均能够选择。
因此,若对触发器15进行操作而使主轴6旋转,则主轴6经由球63使主锤击件60A旋转,并使供主锤击件60A卡合的砧座9旋转。此时,经由连结销70在旋转方向连结的副锤击件60B也和主锤击件60A一体地旋转,但位于非结合位置的重量环75不和副锤击件60B一体地旋转。此外,即便伴随砧座9的旋转而第1凸轮104旋转,由于与其对置的第2凸轮108的旋转是自由的,因此在砧座9也不产生震动。
而且,即便砧座9的转矩增高,主锤击件60A被球73限制后退,因此主锤击件60A相对于砧座9也不进行卡合分离动作。由此,不产生冲击,砧座9和主轴6一体旋转。
(5)离合模式
接下来,在将模式切换环80从第4位置起向左旋转规定角度后的第5位置(模式切换环80的标记M4位于箭头125的前方的切换位置),引导支架88也沿周向朝左旋转方向移动,但保持原样地位于前侧槽91内,因此引导支架88位于贯通孔83的前端的状态不变。由此,重量环75位于前进位置并被固定于球73也与主锤击件60A的嵌合槽71嵌合的连结位置,将主锤击件60A和副锤击件60B在前后方向连结并限制主锤击件60A的后退。
此时,连接板119、119位于后退位置使震动切换环115后退而使第2凸轮108的旋转自由。然而,触头87仅挤压微动开关123B的顶杆124B,因此变为离合模式。
另一方面,第1、第2突条85、86从滑动按钮56朝左侧远离,因此滑动按钮56的朝前后任一的滑动操作成为可能。
因此,若对触发器15进行操作而使主轴6旋转,则主轴6经由球63使主锤击件60A旋转,并使供主锤击件60A卡合的砧座9旋转。此时,经由连结销70沿旋转方向连结的副锤击件60B也和主锤击件60A一体地旋转,但位于非结合位置的重量环75不和副锤击件60B一体地旋转。此外,即便伴随砧座9的旋转而第1凸轮104旋转,由于与其对置的第2凸轮108的旋转是自由的,因此在砧座9也不产生震动。
而且,若砧座9的转矩增高而由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矩值达到设定的转矩值,则通过控制器对马达4施加制动而切断从主轴6向砧座9的转矩传递。
此外,在从以低速使用的钻孔模式、离合模式切换至震动钻孔模式或冲击模式、强力冲击模式的情况下,和上述动作相反地,从滑动按钮56远离了的第2突条86通过连接套筒79的右旋转,与位于后退位置的滑动按钮56的承接突起122卡合,保持这样地随着连接套筒79的旋转一边使承接突起122沿着第2突条86相对地滑动一边使滑动按钮56移动至前进位置。由此,在震动钻孔模式以及冲击模式、强力冲击模式下始终为高速模式。
这样,根据上述方式的冲击起子机1,包括:马达4;第1锤击件(锤击件60),其通过马达4的驱动而旋转;砧座9,其被第1锤击件沿旋转方向击打;以及第2锤击件(重量环75),其能够切换相对于第1锤击件的结合/非结合状态,能够选择砧座9仅被第1锤击件(锤击件60)击打的第1击打模式(冲击模式)、和砧座9被第1锤击件(锤击件60)与第2锤击件(重量环75)击打的2击打模式(强力冲击模式),因此击打力和惯性力能够简单地切换。
特别是此处,将锤击件60构成为包含:沿砧座9的轴向前后移动而与砧座9卡合分离来击打砧座9的主锤击件60A、和该轴向的前后移动被限制而与主锤击件60A在旋转方向结合为一体的副锤击件60B,使第2锤击件(重量环75)相对于副锤击件60B能够切换结合/非结合状态,因此能够利用不前后移动的副锤击件60B容易地进行击打力和惯性力的切换。
另外,具备能够将主锤击件60A和副锤击件60B在前后方向结合为一体的结合机构(嵌合槽71、圆形孔72、球73),通过利用结合机构进行的主锤击件60A和副锤击件60B的结合,能够选择限制主锤击件60A的前后移动而使其和砧座9一体旋转的钻孔模式,因此能够选择的动作模式增加而使用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根据上述方式的冲击起子机1,包括:马达4;主轴6,其通过马达4的驱动而旋转;锤击件60,其被主轴6支承;砧座9,其被锤击件60沿旋转方向击打;惯性力增加部件(重量环75),其对锤击件60所进行的击打增加惯性力;壳体(主体壳体2),其收容马达4、主轴6、锤击件60及砧座9;以及模式切换部件(模式切换环80),其设置于壳体(主体壳体2),通过模式切换部件(模式切换环80)的操作能够选择砧座9被锤击件60击打的第1位置(冲击模式的位置)、砧座9被通过惯性力增加部件(重量环75)使惯性力增加了的锤击件60击打的第2位置(强力冲击模式的位置)、以及主轴6、锤击件60及砧座9一体旋转的第3位置(钻孔模式的位置),由此击打力和惯性力能够简单地切换,并且通过一个工具能够选择3个动作模式而使用的便利性变得良好。
特别是此处能够将马达4的转速切换为多个阶段(此处为4个阶段),因此能够将击打力和惯性力设定得更细致。
并且,根据上述方式的冲击起子机1,包括马达4;和锤击件60,其通过马达4的驱动而旋转,通过借助重量环75的结合/非结合来改变锤击件60的质量,能够变更因锤击件60的旋转产生的惯性力,并且通过改变马达4的转速能够变更该惯性力,因此锤击件60所产生的惯性力的电变更和机械式变更均能够实现,能够将惯性力设定得更细致。
而且,根据上述方式的冲击起子机1,包括:马达4;第1旋转部件(锤击件60),其通过马达4的驱动而旋转;输出轴(砧座9),其通过第1旋转部件(锤击件60)的旋转而旋转;第2旋转部件(重量环75),其能够切换相对于第1旋转部件(锤击件60)的结合/非结合状态,能够选择输出轴(砧座9)仅通过第1旋转部件(锤击件60)而旋转的第1旋转模式(冲击模式)、和输出轴(砧座9)通过第1旋转部件(锤击件60)与第2旋转部件(重量环75)而旋转的第2旋转模式(强力冲击模式),由此惯性力能够简单地切换。
此外,主锤击件和副锤击件的卡合分离构造并不限定于利用上述方式的后突起和前突起的构造,例如使前突起不形成于重量环的内周侧而形成于后端,或改变突起的数量、形状也没有问题。
另外,在上述方式中,使重量环能够相对于副锤击件结合/非结合,但也可以是使重量环能够相对于主锤击件结合/非结合。由此,并不限定于锤击件分割为主锤击件和副锤击件的构造,仅具备一个锤击件的冲击工具也能追加惯性力增加部件。
并且,也可以在内部壳体和副锤击件之间,在内部壳体和重量环之间添加用于减少摩擦的机构。作为该摩擦减少机构能够想到在两者之间夹设有轴承(金属、滚针轴承等)、夹设有低摩擦件、在内部壳体的内表面以及/或者副锤击件的外表面、内部壳体的内表面以及/或者重量环的外表面涂敷低摩擦材料。
另一方面,在上述方式中,除强力冲击模式和冲击模式外,具备震动机构、微动开关等从而还能够选择震动钻孔模式、钻孔模式以及离合模式,但也可以是去掉震动机构、微动开关等而能够仅选择强力冲击模式和冲击模式这2个动作模式,或强力冲击模式、冲击模式以及钻孔模式这3个动作模式的冲击工具。省略变速机构也没有问题。
Claims (3)
1.一种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
主轴,因所述马达的驱动而旋转,沿前后方向延伸;
砧座,其与所述主轴在同轴上配置并向前方突出;
筒状的主锤击件,其外装于所述主轴,通过在所述砧座的轴向上前后移动而与所述砧座卡合分离,从而在旋转方向上打击所述砧座;
副锤击件,其为在所述主锤击件的后方被所述主轴松弛插入、前方开口且从后方外装于所述主锤击件的有底筒状,在所述主轴的轴向上的前后移动受到限制,在旋转方向上与所述主锤击件一体地结合;
结合机构,能够将所述主锤击件和所述副锤击件在前后方向上结合为一体;
重量环,其外装于所述副锤击件,能够在与所述副锤击件结合而一体旋转的后退位置、在比所述后退位置靠前方处将与所述副锤击件的结合解除的第1前进位置以及在比所述第1前进位置靠前方处通过所述结合机构使所述主锤击件和所述副锤击件结合的第2前进位置之间在前后方向上滑动;以及
切换部件,能够对所述重量环的滑动位置进行切换操作,
通过所述切换部件的切换操作,所述冲击工具能够分别选择:
第1打击模式,在所述重量环的所述第1前进位置处,所述主锤击件和所述副锤击件一体旋转而打击所述砧座;
第2打击模式,在所述重量环的所述后退位置处,所述主锤击件、所述副锤击件以及所述重量环一体旋转而打击所述砧座;以及
钻孔模式,在所述重量环的所述第2前进位置处,限制所述主锤击件的前后移动而使之与所述砧座一体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机构包含:在所述主锤击件的外周面沿周向形成的环状的嵌合槽、沿径向贯穿所述副锤击件的周壁的圆形孔以及与所述圆形孔嵌合而能沿径向移动的球,
所述重量环在所述第2前进位置处将所述球向所述周壁的轴心侧按压而使球跨所述圆形孔和所述嵌合槽地与它们嵌合,在所述后退位置和所述第1前进位置处解除所述球的按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能够将所述马达的转速切换为多个阶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30792A JP6995591B2 (ja) | 2017-11-30 | 2017-11-30 | インパクト工具 |
JP2017-230792 | 2017-11-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909956A CN109909956A (zh) | 2019-06-21 |
CN109909956B true CN109909956B (zh) | 2023-02-21 |
Family
ID=66547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406377.1A Active CN109909956B (zh) | 2017-11-30 | 2018-11-23 | 冲击工具以及旋转工具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47316B2 (zh) |
JP (1) | JP6995591B2 (zh) |
CN (1) | CN109909956B (zh) |
DE (1) | DE10201813030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20419B2 (ja) * | 2019-09-27 | 2023-08-03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回転打撃工具 |
US12059775B2 (en) | 2019-12-19 | 2024-08-13 | Black & Decker Inc. | Power tool with compact motor assembly |
US11705778B2 (en) | 2019-12-19 | 2023-07-18 | Black & Decker Inc. | Power tool with compact motor assembly |
US11509193B2 (en) | 2019-12-19 | 2022-11-22 | Black & Decker Inc. | Power tool with compact motor assembly |
JP7462273B2 (ja) * | 2020-07-31 | 2024-04-0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
JP2022158637A (ja) | 2021-04-02 | 2022-10-1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 |
JP2022158636A (ja) | 2021-04-02 | 2022-10-1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及びインパクト工具 |
JP2022158639A (ja) | 2021-04-02 | 2022-10-1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 |
EP4341047A1 (en) | 2021-05-21 | 2024-03-27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Chisel hammer |
US20230009570A1 (en) * | 2021-07-06 | 2023-01-12 |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 Impact drill |
JP2023023691A (ja) * | 2021-08-06 | 2023-02-16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インパクト工具 |
JP2023025360A (ja) * | 2021-08-10 | 2023-02-2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
JP2023088207A (ja) * | 2021-12-14 | 2023-06-26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インパクト工具 |
JP2023090351A (ja) * | 2021-12-17 | 2023-06-29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インパクト工具 |
DE102021214864A1 (de) | 2021-12-22 | 2023-06-22 |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Handwerkzeugmaschine |
JP2023181600A (ja) * | 2022-06-13 | 2023-12-25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インパクト工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90741A (ja) * | 1992-10-27 | 1994-07-12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インパクトレンチ |
US5836403A (en) * | 1996-10-31 | 1998-11-17 | Snap-On Technologies, Inc. | Reversible high impact mechanism |
DE19821554B4 (de) * | 1998-05-14 | 2006-02-16 | Hilti Ag | Bohrgerät mit Schlagwerk |
JP2003211374A (ja) * | 2002-01-21 | 2003-07-29 | Hitachi Koki Co Ltd | 電動工具 |
JP3976187B2 (ja) * | 2002-11-20 | 2007-09-12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ハンマードリル |
JP4509662B2 (ja) * | 2004-06-16 | 2010-07-21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打撃工具 |
DE102009027442A1 (de) * | 2009-07-03 | 2011-01-05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werkzeugmaschine |
DE102010062014B3 (de) * | 2010-11-26 | 2012-05-10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Handwerkzeugmaschine |
CN103269832A (zh) * | 2010-12-28 | 2013-08-28 |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 驱动工具 |
JP5591131B2 (ja) * | 2011-01-05 | 2014-09-1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 |
JP5744639B2 (ja) * | 2011-06-17 | 2015-07-08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 |
JP5468570B2 (ja) * | 2011-06-17 | 2014-04-09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打撃工具 |
JP5739269B2 (ja) | 2011-08-05 | 2015-06-24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震動機構付き電動工具 |
JP5744669B2 (ja) * | 2011-08-05 | 2015-07-08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 |
JP5813437B2 (ja) * | 2011-09-26 | 2015-11-1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 |
US20130112449A1 (en) * | 2011-11-09 | 2013-05-09 | Sing Hua Industrial Co., Ltd. | Torsion increasing pneumatic tool percussion hammer |
JP2013208682A (ja) * | 2012-03-30 | 2013-10-10 | Hitachi Koki Co Ltd | 動力工具 |
CN102649266B (zh) * | 2012-04-16 | 2015-04-08 | 制尚电器(浙江)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双速电锤 |
DE102012209446A1 (de) * | 2012-06-05 | 2013-12-05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werkzeugmaschinenvorrichtung |
JP6050110B2 (ja) * | 2012-12-27 | 2016-12-21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インパクト工具 |
US9555532B2 (en) * | 2013-07-01 | 2017-01-31 | Ingersoll-Rand Company | Rotary impact tool |
JP2015112682A (ja) * | 2013-12-11 | 2015-06-2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
JP2017159418A (ja) * | 2016-03-10 | 2017-09-14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
JP6869739B2 (ja) * | 2017-02-09 | 2021-05-12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インパクト工具 |
GB201804076D0 (en) * | 2018-03-14 | 2018-04-25 | Black & Decker Inc | Hammer Drill |
JP6979605B2 (ja) * | 2018-05-11 | 2021-12-1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インパクト回転工具 |
TWI658907B (zh) * | 2018-05-25 | 2019-05-11 | 朝程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Double hammer impact wrench |
-
2017
- 2017-11-30 JP JP2017230792A patent/JP6995591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0-24 US US16/169,303 patent/US11247316B2/en active Active
- 2018-11-23 CN CN201811406377.1A patent/CN109909956B/zh active Active
- 2018-11-29 DE DE102018130309.2A patent/DE102018130309A1/de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098450A (ja) | 2019-06-24 |
DE102018130309A1 (de) | 2019-06-06 |
CN109909956A (zh) | 2019-06-21 |
JP6995591B2 (ja) | 2022-01-14 |
US11247316B2 (en) | 2022-02-15 |
US20190160636A1 (en) | 2019-05-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09956B (zh) | 冲击工具以及旋转工具 | |
US10843321B2 (en) | Power tool | |
JP5744669B2 (ja) | 電動工具 | |
JP4405900B2 (ja) | インパクトドライバ | |
JP5739269B2 (ja) | 震動機構付き電動工具 | |
JP5468570B2 (ja) | 打撃工具 | |
EP1832391B1 (en) | Tool bit adapter for a power tool | |
JP2006175594A (ja) | ハンマードリル | |
CN112296946B (zh) | 电锤 | |
CN110883736A (zh) | 冲击工具 | |
CN114761178B (zh) | 旋转工具 | |
JP5340881B2 (ja) | 打撃工具 | |
US20220395971A1 (en) | Power tool having rotary hammer mechanism | |
CN113199438B (zh) | 锤钻 | |
CN106553160B (zh) | 离合装置以及具有该离合装置的电锤 | |
JP5888505B2 (ja) | 締め付け工具 | |
CN210148009U (zh) | 一种电锤 | |
CN115464603A (zh) | 旋转冲击工具 | |
US11420314B2 (en) | Impact tool | |
JP5668525B2 (ja) | 電動工具 | |
US10518399B2 (en) | Clutch device and power tool with clutch device | |
JP7331864B2 (ja) | 打撃作業機 | |
KR102533152B1 (ko) | 전동공구 | |
WO2018021433A1 (ja) | 電動工具 | |
JP2024143803A (ja) | 電動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