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3773A - 一种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3773A
CN105563773A CN201610061693.4A CN201610061693A CN105563773A CN 105563773 A CN105563773 A CN 105563773A CN 201610061693 A CN201610061693 A CN 201610061693A CN 105563773 A CN105563773 A CN 105563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ynamic model
same way
hinged
opposite directions
ro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616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3773B (zh
Inventor
徐雅文
黄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6100616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5637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63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3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3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37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6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mechanic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包括:定模和连接定模后端的脱模板,两者之间围成型腔;同向动模,抵接于脱模板的后端面,同向动模内具有贯穿前后的推孔;反向动模,位于同向动模后方,反向动模上设有推杆,所述推杆可穿过推孔从而顶推脱模板;联动部件,连接反向动模和同向动模,使得反向动模与同向动模在外力的驱动下相向联动。本发明将整体动模分为同向动模与反向动模,两部分在开模的同时相向同步联动,从而利用推杆将脱模板和产品顶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本发明可应用于模具成型。

Description

一种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二板模式开、合模机构大多数采用螺栓直接连接支撑块和支撑板以实现动模板与定模的开合,然后再推动推杆将工件顶出。
该机构一般在开模时具有两个分开进行的步骤,包括动模板与定模的打开分离,以及利用推杆顶出工件。由于两个步骤是分开进行的,生产的连贯性不高,而且浪费了开、合模的时间,其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包括:
定模和连接定模后端的脱模板,两者之间围成型腔;
同向动模,抵接于脱模板的后端面,同向动模内具有贯穿前后的推孔;
反向动模,位于同向动模后方,反向动模上设有推杆,所述推杆可穿过推孔从而顶推脱模板;
联动部件,连接反向动模和同向动模,使得反向动模与同向动模在外力的驱动下相向联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模与脱模板之间接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对脱模板施加朝向同向动模的弹性力。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动部件与同向动模、反向动模分别形成第一曲柄滑块结构和第二曲柄滑块结构,第一曲柄滑块结构与第二曲柄滑块结构共用曲柄部分和曲柄转轴部分,同向动模与反向动模分别作为各自曲柄滑块结构的滑块部分,曲柄转轴部分位于同向动模与反向动模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动部件包括两组长连杆和两条转动杆,两转动杆作为曲柄部分在前端相互铰接,其铰接轴构成曲柄转轴部分,各转动杆的尾端分别铰接一组长连杆的中部,各所述长连杆的前端铰接同向动模,从而构成第一曲柄滑块结构的连杆部分,各长连杆的尾端铰接反向动模,从而构成第二曲柄滑块结构的连杆部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各长连杆的尾端相互铰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长连杆设有若干调速孔,所述转动杆的尾端与任一调速孔铰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长连杆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的前端铰接同向动模,所述第二杆件的尾端铰接反向动模,所述调速孔设置于第二杆件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至少在第一杆件或第二杆件的一个上设有两个或以上的调位孔,所述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通过调位孔铰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第二杆件上的调位孔与调速孔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同向动模与反向动模之间设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固定在同向动模或反向动模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将整体动模分为同向动模与反向动模,两部分在开模的同时相向同步联动,从而利用推杆将脱模板和产品顶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产品被顶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包括定模、脱模板1、同向动模、反向动模和联动部件。
定模包括一定模板12,定模板12前端面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接有定位环13,该定位环13将浇口套14定位在定模板12内。脱模板1接洽在定模板12后端面,但不是固定连接,而是可相互分离的。脱模板1、定模板12、浇口套14以及穿入定模板12的型芯17围成了产品的型腔。
同向动模抵接在脱模板1的后端面上并可与脱模板1分离,其包括型芯固定板15和支撑座16,型芯固定板15的前端面抵接脱模板1,后端面与支撑座16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型芯17的后部安装在型芯固定板15,前部插入脱模板1。型芯固定板15的中轴线上还设置有拉料杆18,该拉料杆18一端固定连接型芯固定板15,另一端穿过脱模板1后延伸至型腔内。型芯固定板15上还安装有导柱19,所述的导柱19延伸至定模板12,作为同向动模开模时的导向杆。
上述的反向动模位于同向动模后方且与同向动模分离,其包括动模板20、固定连接动模板20前端面的推杆固定板21、固定连接推杆固定板21前端面的推杆垫板22。在推杆固定板21上安装有推杆3,该推杆3平行于反向动模的轴线。在支撑座16以及型芯固定板15上安装有与推杆3配合的推孔2,该推孔2贯穿整个同向动模的前后,因此,推杆3可以通过穿过推孔2的方式顶推脱模板1,从而将脱模板1从型芯固定板15上分离。
上述的联动部件分别连接反向动模和同向动模,使得反向动模与同向动模在外力的驱动下相向联动。所述的联动即指同时运动,所述的相向是指同向动模与反向动模要么是对向运动,要么是背向运动,也即是开模时两者为对向运动,而合模时两者为背向运动。对于同向动模与反向动模的“同向”与“反向”的定义如下:开模或合模初期,同向动模与脱模板沿同一方向运动,而反向动模与同向动模反向。
根据上述的结构,开模过程中,同向动模与反向动模对向运动,两者逐渐靠近,也即是推杆3朝着脱模板1靠近直至脱将脱模板1顶出,与型芯固定板15分离。一般来说,开模到位后推杆3也刚好顶出脱模板1。
进一步优选的,定模与脱模板1之间接有弹性部件4,该弹性部件4优选为圆柱形弹簧,两端分别抵接脱模板1与定模板12,在合模和铸造过程中能对脱模板1持续地施加朝向同向动模的弹性力。开模过程中,上述的弹性力使得脱模板1能够很好地从定模中分离出去。
实施例中,联动部件为一些杆组件,这些杆组件与同向动模、反向动模分别形成第一曲柄滑块结构和第二曲柄滑块结构。这两种曲柄滑块结构分别具有曲柄部分、曲柄转轴部分、连杆部分和滑块部分。其中。其中,其中,第一曲柄滑块结构与第二曲柄滑块结构共用曲柄部分和曲柄转轴部分,同向动模与反向动模分别作为各自曲柄滑块结构的滑块部分。由于曲柄部分以及曲柄转轴部分是共用的,曲柄部分转动的时候即能带动同向动模以及反向动模的联动。实施例中,曲柄转轴部分位于同向动模与反向动模之间。
具体的,联动部件包括两组长连杆5和两条转动杆6,两组长连杆5对称设置,两条转动杆6也是对称设置。两转动杆(6)作为曲柄部分在前端相互铰接,其铰接轴24构成曲柄转轴部分,与开合机构外部的机架部分连接,各转动杆(6)的尾端分别铰接一组长连杆(5)的中部。各长连杆(5)的前端铰接支撑座16后端的连接耳23上,从而长连杆5的前部构成了第一曲柄滑块结构的连杆部分。各长连杆(5)的尾端铰接推杆垫板22前端的耳板26上,从而长连杆5的尾部构成第二曲柄滑块结构的连杆部分。另外,各长连杆(5)的尾端相互铰接在一起,行程铰接轴25,该铰接轴25同时作为长连杆5与耳板26的铰轴。
本实施例中,两转动杆6的铰接轴24、两组长连杆5的铰接轴25以及同向动模的中心、反向动模的中心、定模的中心均在一直线上。两转动杆6的铰接轴24作为曲柄转轴部分是定位的,用户可以设计出多种结构来驱动曲柄部分的转动。
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驱动反向动模来带动开、合模。参考图2的工作状态,开模时,向前方推动动模板20,铰接轴24和铰接轴25的距离逐渐接近,转动杆6与长连杆5均开始摆动(转动),它们构成的四边形大小发生变化,从而长连杆5拉着同向动模朝后方平移,同向动模逐渐靠近反向动模;同向动模刚后移的时候,脱模板1连着产品也随之后移,直到推杆3顶推脱模板1使其与型芯固定板15分离。
进一步优选的,同向动模以及反向动模的平移速度可以通过长连杆5以及转动杆6的位置关系来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各长连杆5设有若干个调速孔8,这些调速孔8的中心在一直线上,转动杆6的尾端与任一调速孔8铰接。转动杆6通过铰接不同位置的调速孔8,那么,第一曲柄滑块结构与第二曲柄滑块结构的连杆部分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同向动模、反向动模的平移运动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进一步优选的,各长连杆5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杆件51和第二杆件52。第一杆件51的前端铰接连接耳23,第二杆件52的尾端与另一长连杆5的第二杆件52铰接并接在耳板26上,调速孔8设置于第二杆件52上。
在上述的第一杆件51或第二杆件52上设有至少两个调位孔9,第一杆件51与第二杆件52通过调位孔9铰接。通过两个杆件在不同位置的调位孔9上铰接,第一曲柄滑块结构的连杆部分长度会发生变化,因此,同向动模的平移运动速度也会发生变化。图1和图2中仅表达出在第二杆件52上设置了调位孔9,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想象,也可以在第一杆件51上设置对应的调位孔。
通过上述多个调速孔8和多个调位孔9,第一、第二曲柄滑块结构的连杆部分长度可以改变,实现反向动模与同向动模两部分可以按照不同的速度比进行运动。这种不同的速度比使得开模以及产品顶出过程的连续可控。
进一步优选的,第二杆件上的调位孔与调速孔重合,这样能节省加工杆件的工序,减少杆件的长度和杆件的占用空间,方便了加工。
进一步优选的,同向动模与反向动模之间还设有限位部件,用于防止同向动模、反向动模之间发生碰撞,也避免两者的过度平移。所述的限位部件为一限位块11,可以固定在动模板20的后端面,或者固定在支撑座16的前端面。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模和连接定模后端的脱模板(1),两者之间围成型腔;
同向动模,抵接于脱模板(1)的后端面,同向动模内具有贯穿前后的推孔(2);
反向动模,位于同向动模后方,反向动模上设有推杆(3),所述推杆(3)可穿过推孔(2)从而顶推脱模板(1);
联动部件,连接反向动模和同向动模,使得反向动模与同向动模在外力的驱动下相向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与脱模板(1)之间接有弹性部件(4),所述弹性部件(4)对脱模板(1)施加朝向同向动模的弹性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件与同向动模、反向动模分别形成第一曲柄滑块结构和第二曲柄滑块结构,第一曲柄滑块结构与第二曲柄滑块结构共用曲柄部分和曲柄转轴部分,同向动模与反向动模分别作为各自曲柄滑块结构的滑块部分,曲柄转轴部分位于同向动模与反向动模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件包括两组长连杆(5)和两条转动杆(6),两转动杆(6)作为曲柄部分在前端相互铰接,其铰接轴构成曲柄转轴部分,各转动杆(6)的尾端分别铰接一组长连杆(5)的中部,各所述长连杆(5)的前端铰接同向动模,从而构成第一曲柄滑块结构的连杆部分,各长连杆(5)的尾端铰接反向动模,从而构成第二曲柄滑块结构的连杆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各长连杆(5)的尾端相互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长连杆(5)设有若干调速孔(8),所述转动杆(6)的尾端与任一调速孔(8)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长连杆(5)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杆件(51)和第二杆件(52),所述第一杆件(51)的前端铰接同向动模,所述第二杆件(52)的尾端铰接反向动模,所述调速孔(8)设置于第二杆件(5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在第一杆件(51)或第二杆件(52)的一个上设有两个或以上的调位孔(9),所述第一杆件(51)与第二杆件(52)通过调位孔(9)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杆件(52)上的调位孔(9)与调速孔(8)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向动模与反向动模之间设有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固定在同向动模或反向动模上。
CN201610061693.4A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637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61693.4A CN105563773B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061693.4A CN105563773B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3773A true CN105563773A (zh) 2016-05-11
CN105563773B CN105563773B (zh) 2018-05-25

Family

ID=55874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6169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63773B (zh) 2016-01-28 2016-01-28 一种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5637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3620A (zh) * 2017-04-14 2017-08-18 中山市清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开模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0459A (ja) * 1995-04-28 1996-11-19 Nissei Asb Mach Co Ltd ブロー型の型締め装置
JP2800379B2 (ja) * 1990-06-30 1998-09-21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ファー成形機
CN101172388A (zh) * 2006-10-30 2008-05-07 桦钦机械厂有限公司 射出成型机肘节锁模装置
US20130307190A1 (en) * 2010-12-28 2013-11-21 Ube Machinery Corporation, Ltd. Mold clamping device and molded product ejecting method
CN204997889U (zh) * 2015-09-28 2016-01-27 亿和塑胶电子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内扣强脱塑胶模具
CN205522358U (zh) * 2016-01-28 2016-08-3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00379B2 (ja) * 1990-06-30 1998-09-21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ファー成形機
JPH08300459A (ja) * 1995-04-28 1996-11-19 Nissei Asb Mach Co Ltd ブロー型の型締め装置
CN101172388A (zh) * 2006-10-30 2008-05-07 桦钦机械厂有限公司 射出成型机肘节锁模装置
US20130307190A1 (en) * 2010-12-28 2013-11-21 Ube Machinery Corporation, Ltd. Mold clamping device and molded product ejecting method
CN204997889U (zh) * 2015-09-28 2016-01-27 亿和塑胶电子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产品内扣强脱塑胶模具
CN205522358U (zh) * 2016-01-28 2016-08-3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3620A (zh) * 2017-04-14 2017-08-18 中山市清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塑模具开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3773B (zh) 2018-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183148A1 (en) Demolding mechanism of a plastic bottle cap mold and a method therefor
CN205439120U (zh) 制品内侧壁和外侧壁带圆弧的脱模结构模具
US6811391B1 (en) Electrically driven apparatus for ejecting injection molded parts
CN205522358U (zh) 一种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
CN105690689B (zh) 一种二板式注塑模同向开合机构
CN105563773A (zh) 一种二板式注塑模相向开合机构
CN112549466A (zh) 设有复合功能顶出杆机构的模具
CN115837733B (zh) 一种车用塑料件的多向脱模机构
CN108407227B (zh) 一种高位刹车灯模具和注塑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10385841A (zh) 用于液压缸注塑机的低惯量射出机构
CN208290391U (zh) 一种无顶针抽芯式模具
CN210552835U (zh) 用于液压缸注塑机的低惯量射出机构
CN210552834U (zh) 注塑机的注射机构
CN105082479A (zh) 一种合模机构
CN112140463A (zh) 一种旋转腔板式的高效双色注塑模具
CN203092973U (zh) 顶出机构
CN202824599U (zh) 离合器壳体压铸模具的定模顶出机构
CN221048972U (zh) 汽车前门开关面板模具脱模结构
CN205086320U (zh) 一种合模机构
CN111361104B (zh) 一种具有稳定定位的注塑模具
CN209903838U (zh) 一种空间受限的司筒顶出机构
CN214239273U (zh) 大型薄壁轻量化汽车后尾门注塑模具
CN212352690U (zh) 一种旋转腔板式的高效双色注塑模具
JP2004351666A (ja) 多色又は複合射出成形機
CN211279575U (zh) 具有直顶和斜顶组合脱模机构的电动车前围面板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