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56011A - 变形机 - Google Patents

变形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56011A
CN105556011A CN201480051833.9A CN201480051833A CN105556011A CN 105556011 A CN105556011 A CN 105556011A CN 201480051833 A CN201480051833 A CN 201480051833A CN 105556011 A CN105556011 A CN 105556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rocessing
processing frame
texturing machines
opera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18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56011B (zh
Inventor
S·康拉德
J·斯特罗威尔
U·施密特
A·库波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5556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6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56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56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20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 D02G1/026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false-twis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工位的变形机。该变形机为了容纳加工装置而具有由几部分组成的机架,该机架由用于容纳多个加工装置的加工机架、用于容纳多个卷绕装置的卷绕机架和用于容纳多个喂给筒子的筒子架构成,它们分散布置在多个操作层上。为了获得结构紧凑且方便操作的布置,根据本发明,具有加工装置的加工机架沿操作通道布置在上操作层上,而具有卷绕装置的该卷绕机架沿落纱通道布置在下操作层上。

Description

变形机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具有多个工位的变形机。
在制造合成纱线中,在尤其用于纺织应用的熔纺工艺中制造出的光滑纱线在后续加工过程中被卷曲。在行业内称此加工过程为变形,在此,合成纱线在变形工艺中同时被定向。牵涉到许多纱线的这种变形工艺在具有相应多个工位的变形机的帮助下进行。在每个工位上通过多个加工装置来处理至少一根纱线。加工装置如变形装置、输送单元、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和卷绕装置例如分散于工位上且布置在由几部分组成的机架中,从而在工位上形成预定的纱线。为了尤其保证工位的可操作性,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用于彼此相关地布置单独机架部件的各种设想。
在第一变型情况下在机器内从不同的操作平面操作这些工位。这种变形机例如已由DE2350558公开。在这种已知的变形机情况下,这些加工装置保持就位在中央加工机架上,该加工机架延伸跨越两层。保持就位有工位所需的喂给筒子的筒子架被分配给上操作层的加工机架。保持就位有卷绕装置的卷绕机架被分配给下操作层的加工机架。两个操作通道分别形成在下操作层上的卷绕机架和加工机架之间以及在上操作层的筒子架和加工机架之间。
这种机架部件布置尤其使得在加工过程启动情况下或在纱线断裂后的工位操作变得复杂。为了在其中一个所述工位上接取纱线,操作工须操作跨越两个层散布的多个加工装置。这种操作工序只可通过将操作工派往高处或者通过附加的辅助装置来实现。
已在实践中证明成功的且可被认为是标准的机架部件布置的第二变型例如由EP0641877B1公开。在这种变形机中,机架部件并排布置在一个平面内,其中加工装置的部件通过上层结构保持在上操作层上。这样一来,例如所述卷绕机架和加工机架相互对置设置且在它们之间形成操作通道。保持就位有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的上层结构设置在所述卷绕机架和加工机架上方。在此,多个辅助装置被分配给该加工装置以便能在上操作层进行操作。另外,这种变形机具有所谓的落纱通道,其沿卷绕机架延伸且能清走和送出满卷筒子。同样,筒子架对应于落纱通道以允许新喂给筒子的供应和装备。就此而言,这种变形机具有相对高的空间要求。
当寻找经济而紧凑的机器布局时,甚至可以找到其它的变形机构想。例如落纱通道形成在两个卷绕机架之间的变形机由DE3931878A1公开了。这些卷绕机架通过可被用于接纳加工装置的横向支架相连。就此而言,借助附加攀登机构的落纱通道也可以被用于操作该加工装置。在此,假定沿机器纵侧面有多个工位,筒子送出和操作须自共同的落纱通道侧进行,通常导致阻碍和冲突。
现在,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述类型的变形机,其中,机器操作和在机器处的筒子输送能够尽量高效地实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实现尽量紧凑且节省空间的机架部件布置。
如此实现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具有加工装置的加工机架沿操作通道设于上操作层上,且具有卷绕装置的卷绕机架沿落纱通道设于下操作层上。
由各自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和特征组合限定出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
本发明的特点是这些加工装置可共同从一个操作通道侧来操作。对于操作工,对变形工艺尤其重要的所有加工装置布置在上操作层中且对于所有的加工站可以从上操作层侧来操作。相比之下,筒子的送出在下操作层中自落纱通道侧发生。另外,就地面空间而言的变形机空间要求被限于该卷绕机架和落纱通道。这样,这种变形机可在一个工厂车间内大量组合。
因为喂给筒子的输送路径和卷绕筒子的输送路径要求不同的路径,故其具有喂给筒子的筒子架设置在加工机架上方的上层上的本发明改进方案是很有利的。这样,喂给筒子的供应和筒子架的装备可以与工位操作和筒子送出无关地进行。
但或者也有可能允许从一层进行喂给筒子和卷绕筒子的输送。为此提议,具有喂给筒子的筒子架与卷绕机架一起安置在下操作层上。
在变形机中常见的是,这些工位尽量间隔最小地并排布置并且形成具有多达100个或更多工位的机器纵向侧。为了能够在所有加工站范围坚持这样的机器间隔,还规定了在机架的每个端侧均设有一个将操作通道连接至下操作层的楼梯通道。这样有以下可能,一个操作工在变形机处于运行时仍处于上操作层,保证所有工位的操作。
还常见的是变形机被制造成具有一个所谓的A侧和一个B侧,从而能够提供双倍数量的工位。为此采用其机架具有另一个镜像对称的包括另一个加工机架、另一个卷绕机架和另一个筒子架的机器半部的本发明改进方案。该加工机架在此以镜像对称方式相互对置布置在操作层上。这些卷绕机架就位在下操作层上,同样以镜像对称方式相互对置。这种加工装置布置允许用于加工过程启动的或在工位上的纱线断裂情况下的所有操作工序能够自一个操作通道侧进行。
为了获得对加工装置操作来说有利的低矮结构类型,设置用于加热纱线多个加热装置在机器纵向上倾斜地共同设置在加工机架上的一个平面内的本发明改进方案是尤其有利的。鉴于加热装置倾斜并排布置,故即便在具有低矮结构高度的紧凑布置情况下也可以实现用于在变形工艺中的纱线温度控制的相对长的加热区段。另外,该加热装置可以相互间隔近地并排保持就位,从而可以尽量减小热损失。
根据保持有这些倾斜的加热装置的平面的配置形式和倾斜度,在加工机架上及在将相邻的加工机架相连的横向支架上都可实现一体结合。
为了在工位尤其是工位变形区内获得尽量小的纱线摩擦,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而规定,在出口侧的所述加热装置配设有多个冷却装置,其中该冷却装置和加热装置在所述平面内分别在每个工位形成笔直纱线走向。
在使需要后处理的纱线材料变形的情况下,这个或这些加工机架支承多个用于纱线加热的后加热装置的且后加热装置在机器纵向上倾斜地集中布置在一个平面内的本发明改进方案是尤其合适的。就此而言,布置加热装置的优点可以同样被用在后加热装置布置中。另外,通过选择后加热装置的倾斜程度,可以使卷绕装置的位置适应于该变形区内的纱线走向。
后加热装置最好保持就位在该加工机架的低位区域内。这样一来,穿引纱线经过后加热装置可以有利地自操作通道侧进行。
设于所述工位上的输送单元同样如此保持就位,即,输送单元可以自己操作通道侧来操作。在此,被单独驱动的导丝轮或具有接触辊的其它杆系可以被用作输送单元。
原则上,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机可以与卷绕装置的各自的自动化程度无关地来使用。这样一来,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机能够装备有卷绕装置,在卷绕装置中自动或人工更换筒子。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参照附图来更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机的多个实施例,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机的第一实施例的横剖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加工机架的侧视图的局部;
图3示意性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加工机架的平面图的局部;
图4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横剖视图;和
图5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机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横剖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变形许多纱线的变形机的第一实施如图1至图3的各视图所示。图1以横剖视图示出该实施例,而图2和图3分别以加工机架的局部侧视图和平面视图来示出。除非明确提到其中任何一幅附图,否则以下说明适用于所有附图。
该变形机的实施例具有多个工位,这些工位沿机器纵向侧并排布置在由几部分组成的机架1上。这样一来,超过100个工位可以例如并排布置在机架1中。
如可以从图1的视图中得到的,机架1由卷绕机架3、加工机架2和筒子架5形成。卷绕机架3位于下操作层30.1且直接设立在工厂车间地面上。加工机架2支承在卷绕机架3上方且形成上操作层30.2。筒子架5设置在上层31,紧接在加工机架2上方。
多个喂给筒子16和多个备用筒子17被保持就位在筒子架5上,其中一个喂给筒子16和一个备用筒子17被分别分配给其中一个所述工位。筒子架5通常具有一组工位的喂给筒子。就此而言,多个筒子架5最常见地沿机器纵向侧并排布置。
在上层31,筒子架5对应于运输通道32。筒子架5的输送和随后装备由操作工通过运输通道32来进行。
工位内的纱线分别在上层31中通过地面开口33从喂给筒子16被抽出且被送至在其下方的加工机架2上的加工装置。因为这些工位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将参见图1的视图根据在其中一个工位内的纱线走向来更详细描述加工装置。
如图1所示的工位具有在加工机架2的横向支架4上的第一输送单元8、该第一输送单元8从喂给筒子16抽出纱线18。第一输送单元8连同下游的第二输送单元25一起形成所谓的变形区,在该变形区内纱线18被定向和变形。为此,第二输送单元25保持就位在加工机架2的中央区内。加热装置9、冷却装置10和变形装置11在走纱方向上前后设置在变形区内,该变形区由输送单元8和25形成。变形装置11紧接在第二输送单元25上方设置在加工机架2上。
为了维持最大操作工高度且为了实现长的变形区,加热装置9和冷却装置10以沿机器纵向的一定倾斜度被保持就位在加工机架2和横向支架4上。为了解释将加热装置9的和冷却装置10布置在加工机架2处,附加参照图2和图3。图2示出加工机架2的侧视图局部。图3示出加工机架2的平面图。
前两个工位在图2中用附图标记24.1和24.2标示。因为所述工位具有相同的结构,故未进一步标示随后的工位。
如可以从图2和图3中得到的,加热装置9和冷却装置10形成共同的走纱平面,其中被笔直引导的纱线在第一输送单元8和对应于变形装置11的导辊13之间移动。根据加热装置9的和冷却装置10的倾斜角度,在工位24.1上建立在第一输送单元8和第二输送单元25之间的错位。输送单元8和25设置在加工机架2的不同的横剖平面中。
如可以从图1的视图中得到地,纱线18在进一步的纱线走向中被引导至涡旋装置15且随后在第三输送单元26和第四输送单元27之间被引导经过后加热装置14。后加热装置14形成用于在低纱线张力下对纱线18完成松弛处理的后处理区,所述低纱线张力可以在输送单元26、27之间调节。
后加热装置14和输送单元26只在纱线后处理情况下是可选和存在的。在不需要后处理的纱线材料情况下,所述工位以不具有后加热装置和第三输送单元的形式实现。
如可以从图2的视图中得到的,后加热装置14同样在机器纵向上倾斜地保持就位在加工机架2上。后加热装置14相对于上加热装置9最好以相同的倾斜角度对齐。用于加热装置9和后加热装置14对齐的倾斜角度通常在30°至最大60°的范围。但原则上也可以选择不相似的倾斜角度用于加热装置9和后加热装置14。这样一来,后加热装置14可以以在0至45°范围内的倾斜角度设置,这取决于加热装置的实施方式。
在上操作层30.2中与加工机架2平行地形成操作通道6。操作通道6与加工机架2平行地在平台22上延伸。将操作通道6连接至下操作层30.1的楼梯通道29分别设置在机架1的端侧上。楼梯通道29如图1和图3所示在加工机架2的两端。
如可以从图1的视图中得到的,纱线18由输送单元27引导至卷绕装置12。卷绕装置12设置在位于加工机架2下方的卷绕机架3上。卷绕机架3以分层叠置的方式支承多个卷绕装置12。因为卷绕装置12产生大于工位之间距离的卷绕宽度,故多个工位的卷绕装置分层重叠设置在卷绕机架2上。在此实施例中,共三个卷绕装置12上下叠置地保持在卷绕机架3上。原则上也可以将多个卷绕装置上下叠置地保持在卷绕机架3上。
在此实施例中的卷绕装置12以半自动络筒位28形式构成,在所述半自动络筒位上,卷绕结束后的筒子19须人工更换。为此,落纱通道7以沿外部机器纵向侧与卷绕机架3平行的方式设置。落纱通道7用于供操作工完成卷绕装置12内的筒子的更换且送出满卷筒子。
如可以从图1的视图中得到的,用于初次接纱或在加工装置内的纱线断裂情况下的所有操作工序可以由操作工自操作通道6侧进行。这样一来,机器内的工位可以在第二操作层30.2自操作通道6侧来监视和操作。
筒子架5的供应和装备以及人工更换筒子和送出卷绕筒子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进行。于是,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机允许最佳材料流动。另外,机器安装排列的空间要求被降至最低程度。
为了输送和定向,部分设于工位内的输送单元以所谓的夹持输送单元或者环圈输送单元形式构成。在夹持输送单元情况下,输送通过夹紧纱线来传输。在环圈输送单元情况下,所需要的输送力由许多纱线环圈来产生。事实表明,尤其那些位于卷绕装置上游的输送单元最好以夹持输送单元形式构成。这样一来,该工位上的第四输送单元27如图所示为夹持输送单元。对应于变形区的那些输送单元以环圈输送单元形式构成,它们例如由被驱动的导丝轮和相关的过绕罗拉形成。输送单元8、25和26在此实施例中以环圈输送单元形式构成。
但应该在此明确说明的是,在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所述工位的导纱件和加工装置的布置和构型是示例性的。这样一来,该输送单元可以按照其任意组合方式来改变。同样,能够实现尤其在冷却装置和变形装置之间的没有偏移的纱线引导。
实际上,这种变形机最好以复式机器形式由两个镜像对称的机器半部形成。本发明的变形机的这种实施例如图4所示。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情况下,机架由两个机器半部形成,它们相互镜像对称地布置,均具有多个工位。图4以横剖视图示意性示出该变形机的实施例。
每个机器半部1.1、1.2分别具有一个卷绕机架3.1、3.2、一个加工机架2.1、2.2和一个筒子架5.1、5.2。加工机架2.1、2.2设置在平台22上,该平台支撑在卷绕机架3.1、3.2上。其加工装置以镜像对称方式相互对置的加工机架2.1、2.2在其之间包围出操作通道6。在此,操作通道6沿加工机架的整个长度延伸,楼梯通道29设置在该加工机架的端侧上以将操作通道6连接至下操作层30.1。保持就位在上操作层30.2内的加工装置可以共同在两个加工机架2.1、2.2上自操作通道6侧操作。设置在加工机架2.1、2.2上的加工装置与根据图1至图3的上述实施例相同,因而在此就工位结构未作进一步说明。该加工机架2.1因此在纱线移动方向上保持第一输送单元8.1、加热装置9.1、冷却装置10.1和第二输送单元25.1。这些加工装置形成各自工位的所谓的变形区。在进一步的纱线走向中,后面是涡旋装置15.1、第三输送单元26.1、后加热装置14.1和第四输送单元27.1。
同样数量和实施结构的加工装置保持就位在加工机架2.2上,该加工机架以镜像对称形式对置。于是,加工机架2.2支承第一输送单元8.2、加热装置9.2、冷却装置10.2、变形装置11.2、第二输送单元25.2、涡旋装置15.2、第三输送单元26.2、后加热装置14.2和第四输送单元27.2。输送单元8.1、8.2以及加热装置9.1和9.2在此实施例中设置在连接加工机架2.1、2.2的横向支架4上。但是,输送单元8.1和8.2设置在这样的机器高度,即,操作工可以自操作通道6侧进行接纱,无需求助其它辅助机构。
同样以镜像对称方式相互对置的且分别以分层叠置的方式保持多个卷绕装置12.1、12.2的卷绕机架3.1、3.2设置在加工机架2.1、2.2的下方。单独的落纱通道7.1、7.2均在外部机器纵向侧对应于卷绕机架3.1、3.2。卷绕装置12.1、12.2在此实施例中以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来实施,从而落纱通道7.1、7.2被一个操作工用来人工换筒和调度满卷筒子。
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情况下,筒子架5.1、5.2同样设置在下操作层30.1上。筒子架5.1、5.2分别与卷绕机架3.1、3.2对置安放并且在它们之间包围有落纱通道7.1、7.2。在此,落纱通道7.1、7.2可以被同时用于供应喂给筒子16.1、16.2以及用于装备筒子架5.1、5.2.
图5示出具有两个镜像对称的机器半部1.1、2.2的复式机器的另一个潜在实施例。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就工位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基本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因而以下只描述不同之处。
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卷绕机架3.1、3.2和加工机架2.1、2.2同样分层上下叠置,其中操作加工机架2.1、2.2上的加工装置自操作通道6侧进行,该操作通道配置在上操作层30.1上。
被保持就位在卷绕机架3.1、3.2内的卷绕装置12.1、12.2具有相同的结构且在此以示例方式以自动卷绕装置形式来实现。每个卷绕装置12.1、12.2分别具有一个卷绕位置28.1、28.2、一个筒子搁板20.1、20.2和一个筒管库21.1、21.2。在此未示出设置用于自动筒子更换的辅助装置。
这种自动卷绕装置在现有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且例如在US6,189,826B1中有描述。对此,在此未给出进一步解释并且参照所引用的出版物。
在卷绕装置12.1、12.2中制造的满卷筒子19.1、19.2从机器半部1.1、1.2的各自机器纵向侧被取出,最好例如通过自动辅助装置如落筒机,且通过落纱通道7.1、7.2被送出。就此而言,变形机的全自动运行能够在下操作层30.1进行。只需要人工操作劳动来将纱线穿引入加工装置,这在上操作层30.2中自操作通道6侧进行。
为此,用于容纳喂给筒子16.1、16.2和备用筒子17.1、17.2的筒子架5.1、5.2设置在上层31。喂给筒子的提供和装入在这里自运输通道32.1、32.2侧进行,运输通道布置在筒子架的任一侧。就此而言,机架部分5.1、5.2的布置与根据图1的实施例相同。
但原则上在此应说明的是,如实施例所示的所述加热装置以及后加热装置也可以在机器纵向上没有倾斜地设置在加工机架上。但在此重要的是,可以以集中方式自操作通道侧操作所有的加工装置,操作通道对应于加工机架或者加工机架。
附图标记列表
1机架
1.1,1.2机器半部
2,2.1,2.2加工机架
3,3.1,3.2卷绕机架
4横向支架
5,5.1,5.2筒子架
6操作通道
7,7.2,7.2落纱通道
8,8.1,8.2第一输送单元
9,9.1,9.2加热装置
10,10.1,10.2冷却装置
11,11.1,11.2变形装置
12,12.1,12.2卷绕装置
13,13.1,13.2导辊
14,14.1,14.2后加热装置
15,15.1,15.2涡旋装置
16,16.1,16.2喂给筒子
17,17.1,17.2备用筒子
18,18.1,18.2纱线
19,19.1,19.2筒子
20.1,20.2筒子搁板
21.1,21.2筒管库
22平台
23镜像对称平面
24.1,24.2工位
25,25.1,25.2第二输送单元
26,26.1,26.3第三输送单元
27,27.1,27.2第四输送单元
28,28.1,28.2络筒位
29楼梯通道
30.1,30.2操作层
31上层
32,32.1,32.2运输过道
33,33.1,33.2地面开口

Claims (12)

1.一种变形机,该变形机具有多个工位(24.1,24.2),该多个工位沿由几部分组成的机架(1)的机器纵向侧并排布置,其中用于容纳多个加工装置(8,9,10,11)的加工机架(2)、用于容纳多个卷绕装置(12)的卷绕机架(3)和用于容纳多个喂给筒子(16)的筒子架(5)被布置成散布于多个操作层(30.1,30.2),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加工装置(8,9,10,11)的该加工机架(2)沿操作通道(6)布置在上操作层(30.2)上,并且具有所述卷绕装置(12)的所述卷绕机架(3)沿落纱通道(7)布置在下操作层(30.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喂给筒子(16)的所述筒子架(5)在上层(31)布置在所述加工机架(2)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喂给筒子(16)的所述筒子架(5)连同所述卷绕机架(3)布置在所述下操作层(30.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1)的两个端侧分别形成一个将上部的所述操作通道(6)连接至所述下操作层(30.1)的楼梯通道(29)。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具有镜像对称的第二机器半部(1.1,1.2),所述机器半部具有第二加工机架(2.1,2.2)、第二卷绕机架(3.1,3.2)和第二筒子架(5.1,5.2),其中所述第二加工机架(2.1,2.2)在所述上操作层(30.2)上以镜像对称方式相互对置,且所述第二卷绕机架(3.1,3.2)在所述下操作层(30.1)上以镜像对称方式相互对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加工机架(2.1,2.2)之间包围有所述操作通道(6),其中在所述第二加工机架(2.1,2.2)上的加工装置(8.1,8.2,9.1,9.2)能够从所述操作通道(6)进行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卷绕机架(3.1,3.2)在两个机器纵向侧分别对应于两个落纱通道(7.1,7.2)中的一个落纱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机架(2)或这些所述加工机架(2.1,2.2)支承用于加热纱线的多个加热装置(9,9.1,9.2),且这些加热装置(9,9.1,9.2)在相应的所述加工机架(2,2.1,2.2)处以在机器纵向上的一斜度共同倾斜布置在一个平面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这些加工机架(2.1,2.2)的所述加热装置(9.1,9.2)在所述操作通道(6)上方保持就位在连接这些加工机架(2.1,2.2)的横向支架(4)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在出口侧的这些加热装置(9,9.1,9.2)配设有多个冷却装置(10,10.1,10.2),且这些冷却装置(10,10.1,10.2)和所述加热装置(9,9.1,9.2)在该平面内分别在每个工位形成笔直的纱线走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机架(2)或这些加工机架(2.1,2.2)支承用于加热纱线的多个后加热装置(14,14.1,14.2),且这些后加热装置(14,14.1,14.2)在相应的所述加工机架(2,2.1,2.2)内以在机器纵向上的一斜度共同倾斜布置在一个平面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加热装置(14,14.1,14.2)被保持在所述加工机架(2,2.1,2.2)的下部区域中。
CN201480051833.9A 2013-09-20 2014-09-19 变形机 Active CN1055560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015696.3 2013-09-20
DE102013015696 2013-09-20
PCT/EP2014/069998 WO2015040161A1 (de) 2013-09-20 2014-09-19 Texturier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56011A true CN105556011A (zh) 2016-05-04
CN105556011B CN105556011B (zh) 2018-01-30

Family

ID=51589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1833.9A Active CN105556011B (zh) 2013-09-20 2014-09-19 变形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047058B1 (zh)
JP (1) JP6444387B2 (zh)
CN (1) CN105556011B (zh)
WO (1) WO20150401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6217A (zh) 2019-06-12 2022-01-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涡旋压缩机以及该涡旋压缩机的制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58005C (de) * 1950-10-20 1952-12-04 Kohorn H Von Maschine zur fortlaufenden Herstellung von Kunstfaeden
WO2007128498A1 (de) * 2006-05-08 2007-11-15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schmelzspinnen, behandeln und aufwickeln, von synthetischen fäden
EP2145848A1 (de) * 2008-07-19 2010-01-20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Falschdralltexturiermaschine
CN102485988A (zh) * 2010-12-02 2012-06-06 欧瑞康(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变形机
CN105378164A (zh) * 2013-06-11 2016-03-02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变形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7419925U (de) * 1974-11-21 Aga Garn Gmbh Vorlagespulen-Gatter für Strecktexturiermaschinen
JPS5030402Y2 (zh) * 1972-02-28 1975-09-06
JPS5046008Y2 (zh) * 1972-03-03 1975-12-26
JPS4970208U (zh) * 1972-10-11 1974-06-19
JPS5045455U (zh) * 1973-08-30 1975-05-07
JPS602414B2 (ja) * 1980-10-31 1985-01-21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延伸仮撚機
JPS61245324A (ja) * 1985-04-19 1986-10-31 株式会社 愛機製作所 仮撚機における糸掛け案内装置
JPH11107084A (ja) * 1997-10-01 1999-04-20 Toray Eng Co Ltd 仮撚加工機
DE10123042A1 (de) * 2000-05-16 2002-02-21 Barmag Barmer Maschf Falschdralltexturier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58005C (de) * 1950-10-20 1952-12-04 Kohorn H Von Maschine zur fortlaufenden Herstellung von Kunstfaeden
WO2007128498A1 (de) * 2006-05-08 2007-11-15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schmelzspinnen, behandeln und aufwickeln, von synthetischen fäden
EP2145848A1 (de) * 2008-07-19 2010-01-20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Falschdralltexturiermaschine
CN102485988A (zh) * 2010-12-02 2012-06-06 欧瑞康(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变形机
CN105378164A (zh) * 2013-06-11 2016-03-02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变形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47058B1 (de) 2017-06-21
EP3047058A1 (de) 2016-07-27
CN105556011B (zh) 2018-01-30
JP6444387B2 (ja) 2018-12-26
WO2015040161A1 (de) 2015-03-26
JP2016534236A (ja) 2016-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6851B (zh) 纺丝牵引设备
CN103069066B (zh) 具有可插入的纱盘和改进的集管的轻便纱架及纱处理方法
US20110127364A1 (en) Mobile creel
CN108657883A (zh) 用于为纺织机器的交叉卷绕装置供给纱管的方法和纺织机器
CN108622738A (zh) 纺织机器和用于运行纺织机器上的纱管运输设备的方法
JP6272667B2 (ja) 綾巻きパッケージを製造する繊維機械用の紡績コップ及び巻管用搬送システム
CN104039673A (zh) 长丝设备
CN104278347A (zh) 纺丝收取机的挂丝夹具以及纺丝收取机的挂丝方法
CN105378164B (zh) 变形机
CN108584552A (zh) 纺织机
CN105556011A (zh) 变形机
KR101553983B1 (ko) 지오그리드 제조장치
CN103668614B (zh) 纺织机械
CN106103321A (zh) 用于存储长丝线轴的装置
JPH0268320A (ja) ボビン交換装置を具備する精紡機
CN101838859A (zh) 用于熔融纺丝和卷绕多条长丝的装置
CN105683430B (zh) 变形机
CN105752753B (zh) 纺织机
EP4180377A1 (en) Take-up tube replenishment device
CN105392934A (zh) 变形机
CN105752754A (zh) 纺织机
CN105143531A (zh) 变形机
JP2015206155A (ja) メンテナンス通路を備える空気紡績機
CN105143532A (zh) 假捻变形机
JP2021001039A (ja) 糸巻取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