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3430B - 变形机 - Google Patents
变形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83430B CN105683430B CN201480059699.7A CN201480059699A CN105683430B CN 105683430 B CN105683430 B CN 105683430B CN 201480059699 A CN201480059699 A CN 201480059699A CN 105683430 B CN105683430 B CN 1056834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chine
- rack
- machine module
- module
- wi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20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 D02G1/026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false-twis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形机,该变形机具有多个工位。所述多个工位沿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机架的机器纵向侧相互并排布置,其中加工机架被设置用于容纳多个加工机构、卷绕机构被设置用于容纳多个卷绕机架,并且筒子架被设置用于容纳多个喂给筒子。为了使得机架部件尽可能灵活地布置,根据本发明,所述加工机架连同所述加工机构、所述卷绕机架连同卷绕机构以及所述筒子架连同所述喂给筒子均被设计成具有机架高度的机器模块,其中该机器模块的所述机架高度具有相同的尺寸,且所述机器模块能够有选择地相互并排或上下叠置地布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工位的变形机。
背景技术
在制造合成纱线时,尤其针对纺织应用已在熔纺工艺中制成的光滑纱线在后续加工过程中被卷曲。此过程在行业内以术语“变形”来称呼,合成纱线在变形工艺中被同时定向。这种牵涉到多根纱线的变形工艺在具有相应多个工位的变形机的帮助下进行。在每个工位通过多个加工机构来处理至少一根纱线。所述加工机构,例如像变形机构、输送单元、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和卷热装置跨越这些工位且设置在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机架中,从而在所述工位内建立预定纱线。尤其为了保证工位的可操作性,在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用于彼此相关设置单独的机架部件的各种不同设想。
在第一变型的情况下,从各不同的操作工层级在机器内操作这些工位。这种变形机例如由DE2350558公开了。在该已知的变形机情况下,这些加工机构被保持在跨越两层延伸的中央加工机架上。其上保持有工位所需的喂给筒子的筒子架在上操作工层级中被分配给加工机架。其上保持有卷绕机构的卷绕机架在下操作工层级被分配给加工机架。在下操作工层级在卷绕机架和加工机架之间以及在上操作工层级在筒子架和加工机架之间分别形成两条操作工通道。
这种机架部件的设置尤其在工作过程启动的情况下或在断丝之后使工位操作变得复杂。为了在其中一个工位挂接纱线,操作工必须操作跨越两层分布的加工机构。此操作程序只可以通过将工作人员派往相对高处或借助附加的辅助装置来完成。
已被证明成功实用的且可被认为是标准的用于设置机架部件的第二变型例如由EP0641877A2公开了。在此变形机的情况下,机架部件并排设置在一个平面内,其中,多个加工机构部分通过在上操作工层级中的上层结构来保持。这样一来,例如所述卷绕机架和加工机架彼此对置布置且在它们之间形成操作工通道。其上保持有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的上层结构设置在卷绕机架和加工机架的上方。在此,多个辅助装置被赋予加工机构以便能在上操作工层级总进行操作。另外,这种变形机具有沿卷绕机架延伸的且能允许清理和送出满卷筒子的所谓的落筒通道。同样,筒子架配属于落筒通道以便能实现新喂给筒子的内部输送和换筒。就此而言,这种变形机具有相对高的空间要求。
发明内容
现在,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通用类型的变形机,其中,机器的空间要求能够尽量高效地适应可用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实现机架部件在机器中尽量灵活布置以保证加工机构的简单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如此实现此目的,具有加工机构的加工机架、具有卷绕机构的卷绕机架和具有喂给筒子的筒子架均以具有机架高度的机器模块形式配置,该机器模块的机架高度具有相同尺寸,并且这些机器模块可以相互并排和/或上下叠置地选择性分组。
本发明的特点是,为了满足就特定的纱线走向和操作程序而言的要求,所述机架部件能以任意方式来组合。可以基于单独机器模块的相同的机架高度地形成具有一个或多个层级的机器横截面。在此尤其可采用机器安装地点的前提条件来获得节省空间的机器模块分组。这样一来,在具有筒子架和卷绕机架的机器模块上的所有筒子输送操作将例如可以从同一个平面来进行。操作在具有加工机架的机器模块处的加工机构可以在相同平面内或在低位平面或高位平面内进行。
为了也能在车间中实现机器的多个层级,根据一个有利改进方案,机器模块的机架高度在2.20米至3.00米范围内,最好在2.50米至2.80米范围内。这样一来,尤其是在机器模块分组时的组装工作可以有利地从一个安放层级无需辅助装置来进行。
通过以下的本发明改进方案获得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这里,由机器模块保持的用于纱线引导和纱线处理的机构和装置可以由在工位上的操作工无需辅助手段来操作。这样一来,尤其与工艺过程管理相关的所有人工活动能够快速精确地由一位或多位操作工来完成。
原则上,设于机架部件上的工位的所有机构和装置可以按照就纱线引导而言有利的相对布置方式来安放。在这里,为了对应于通常变化的期望自动化程度而还规定了,在各不同的工艺过程变型中具有加工机架的机器模块和/或具有卷绕机架的机器模块被配置成具有相同的机架高度。这样一来,该卷绕机架例如可以具有自动的或人工操作的卷绕机构。在加工机架中可以实现具有或不具有后处理区的变形区。
为了获得对操作加工机构来说是有利的低矮的结构形式,具有加工机架的机器模块支承用于加热纱线的多个加热装置并且该加热装置在加工机架上在机器纵向上倾斜地布置在一个平面内的本发明改进方案是尤其有利的。通过加热装置的倾斜并排设置,即使是在机器模块的紧凑布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用于在变形工艺中在高纱线速度下控制纱线温度的较长的加热区段。另外,该加热装置可以相互紧挨地并排保持,从而可以使热损失最小化。
为了在工位上获得尽可能小的纱线摩擦,还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方案规定了在出口侧的加热装置被配设有多个冷却装置,其中在所述平面内的所述冷却装置和加热装置分别形成针对每个工位的笔直纱线走向。
就工位和筒子输送的可操作性而言,以下的本发明改进方案是很有利的,在这里,为了形成操作工通道和/或落筒通道,机器模块相互间隔布置。这样一来,在筒子架处和在卷绕机架处的所述机构和装置可以有利地从落筒通道侧来操作。相比之下,该加工机架的所述机构和装置最好从单独的操作工通道侧来操作。
另外,对于待制造的变形机常见的是具有所谓的A侧和B侧,以便能提供两倍数量的工位。为此,采用以下的本发明改进方案,在这里,设置具有第二加工机架、第二卷绕机架和第二筒子架的第二机器半部,第二加工机架、第二卷绕机架和第二筒子架均被构造成具有相同机架高度(H)的点对称的机器模块。
优选地,两个机器半部的机器模块包括相互并排的和/或上下叠置的相同布置,从而使得在该工位内的纱线引导可以在每个机器半部内是相同配置的。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参照附图来更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变形机的多个实施例,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机的第一实施例的横剖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具有加工机架的机器模块的局部侧视图,
图3示意性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具有加工机架的机器模块的局部平面图,
图4至图6分别以横剖视图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使多根纱线变形的变形机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的多幅视图所示。该实施例在图1中的横剖视图中被示出,在图2和图3中分别示出了具有加工机架的其中一个机器模块的局部侧视图和平面图。只要没有明确提到任何附图,以下的描述适用于所有的附图。
该变形机的实施例具有多个工位,它们在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机架1处沿机器纵向侧相互并排布置。这样一来,超过100个工位可以例如并排布置在机架1内。
如可以从图1的视图中得知地,机架1由多个机器模块1.1、1.2、1.3形成,其中,机器模块1.1具有筒子架5,机器模块1.2具有加工机架2,而机器模块1.3具有卷绕机架3。每个机器模块1.1、1.2和1.3所具有的机架高度在图1中用附图标记H标示。机器模块1.1、1.2和1.3的机架高度H是相同的且在2.20米至3.00米范围内,最好在2.50米至2.80米范围内。在此实施例中,机器模块1.1、1.2和1.3并排布置,以在地面平面内形成一个机器横截面,其中机器模块1.1、1.2和1.3的的机架部件2、3和5可以是部分互连的。尤其是,在该机器横截面中的机器模块1.2和1.3最好通过机架部件互连以提高机器稳定性。在此重要的是,该机器横截面的共同的机架高度H在该地面平面内由机器模块1.1、1.2和1.3限定。
被操作工用来操作工位的操作工通道6设置在机器模块1.2、1.3之间。
多个喂给筒子16和多个备用筒子17被保持在机器模块1.1的筒子架5上,在此,一个喂给筒子16和一个备用筒子17均被配属于其中一个工位。筒子架5通常具有一组工位的喂给筒子。就此而言,多个筒子架5最常见地在机器模块1.1中沿机器纵向侧相互并排保持(在图1中,机器纵向侧垂直于图面延伸)。
机器模块1.1的筒子架5配属于在机器纵向外侧的输送通道32。筒子架5的输送和随后的换筒由操作工通过该输送通道32来完成。
该工位内的纱线从喂给筒子16被抽出并为了进行处理被供给具有加工机架2的相邻的机器模块1.2。因为机器模块1.2内的工位都具有相同结构,因此以下将参照图1的视图通过在其中一个工位内的纱线走向来更详细描述加工机构和装置。
如图1所示的工位在加工机架2的横向支架4上具有第一输送单元8,所述第一输送单元8从相邻机器模块1.1的喂给筒子16抽出纱线18。第一输送单元8连同下游的第二输送单元25一起形成所谓的变形区,在变形区内纱线被定向和变形。为此,第二输送单元25被保持在加工机架2的中间区域内。加热装置9、冷却装置10和变形机构11在变形区内在纱线走向上前后相继布置,该变形区由输送单元8和25形成。变形机构11设置在加工机架2处的第二输送单元25紧上方。
为了遵循机器模块1.2的机架高度H且尤其为了遵循最大操作工高度以及为了实现针对高纱线速度的长变形区,加热装置9和冷却装置10沿机器纵向倾斜地保持在加工机架2和横向支架4上。为了解释加热装置9和冷却装置10在加工机架2上的布置,附加参照图2和图3。图2示出机器模块1.2的侧视图的一部分。图3示出机器模块1.2的平面图。
前两个工位在图2和图3中由附图标记24.1、24.2标示。因为这些工位具有相同结构,因此未进一步标示后面的工位。
如可以从图2和图3的视图中得知地,加热装置9和冷却装置10形成共同的纱线移动平面,纱线以笔直移动的方式在第一输送单元8和配属于变形机构11的导辊13之间被引导。根据加热装置9和冷却装置10的倾斜角度,在工位24.1内的第一输送单元8和第二输送单元25之间形成错位。输送单元8和25在机器模块1.2的不同横剖面内布置在加工机架2上。
如可以从图2的视图中得知地,纱线18在其进一步路程中被引导至涡旋机构15且随后在第三输送单元26和第四输送单元27之间被引导经过后加热装置14。后加热装置14形成后处理区以在低纱线张力(可在输送单元26和27之间被调节)下对纱线18执行松弛处理。
后加热装置14和输送单元26只在纱线后处理情况下是可选的。在纱线材料不需要后处理的情况下,这些工位被构造成没有后加热装置且没有第三输送单元。就此规定,设置具有两个不同的工艺变型的机器模块1.2。在机器模块1.2的第一工艺变型中,用于变形和后处理的加工机构和装置根据图2和图3的实施例被保持在加工机架3上。在机器模块1.2的第二变型中,只有用于变形的加工机构和装置被保持在该加工机架上。
如可以从图2的视图中得知地,后加热装置14同样在机器纵向上倾斜地保持在机器模块1.2的加工机架2上。后加热装置14相对于上部的加热装置9最好以相同的倾斜角度对准。用于加热装置9和后加热装置14对准的倾斜角度通常在从30°至最大为60°的范围内。但原则上也可以选择不同的倾斜角度用于加热装置9和后加热装置14。这样一来,后加热装置14能够以在0至45°范围内的倾斜角度布置,这取决于加热装置的实施方式。
如可以从图1的视图中得知地,机器模块1.2在地面平面中分配有操作工通道6,并与加工机架2平行。操作工通道6以平行方式在彼此并排的机器模块1.2和1.3之间延伸。
从在机器模块1.2的加工机架2处的输送单元27起,纱线18到达在机器模块1.3的卷绕机架3上的卷绕机构12。为此,纱线18在操作工通道6下方被引导。
但原则上也可以在机器模块1.3的卷绕机架3上安放输送单元27。在机器模块1.2和1.3之间的交界区因此可以配置成在纱线走向上位于最后的输送单元之前或之后。
卷绕机构12设置在机器模块1.3的卷绕机架3上。卷绕机架3并排且上下叠置分层地支承多个卷绕机构12。因为卷绕机构12所产生的卷绕宽度大于所述工位之间的距离,因此多个工位的卷绕机构相互叠置地分层设置在卷绕机架2上。在此实施例中,共三个卷绕机构12相互叠置地保持在机器模块的卷绕机架3上。原则上,也可以将更多个卷绕机构相互叠置地保持在卷绕机架3处。
在此实施例中,机器模块1.3中的卷绕机构12以半自动卷绕位置28的形式配置,其中,筒子19在卷绕结束后必须被人工更换。为此,操作工通道6设置成与卷绕机架3平行。操作工通道6用于操作工执行卷绕机构12中的换筒以及将满卷筒子运走。
如可以从图1的视图中得知地,用于最初捻接或在加工机构中断线情况下进行穿线的所有操作程序以及全部的换筒操作可由操作工从操作工通道6侧执行。
操作机器模块1.3内的卷绕位置12和操作机器模块1.2内的加工机构9、10、11和15也可以从分开的操作工通道执行。为此,机器模块1.3将必须设置有朝外的操作侧。在此情况下,筒子可以在操作工通道6外被送走。
为了输送和定向,设置在机器模块1.2内的输送单元可以所谓的夹持输送单元或环圈输送单元形式配置。在夹持输送单元情况下,通过夹持纱线来传递输送。在环圈输送单元情况下,所需要的输送力由纱线的多个环圈产生。这样,在根据图1的实施例中,所述工位中的第四输送单元27如示例性所示为夹持输送单元。配属于变形区的那些输送单元示例性地以环圈输送单元形式实现,其由被驱动的导丝盘和相关的超喂罗拉构成。
但在此应明确说明的是,在根据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机器模块1.2中的工位的导丝件和加工机构的布置和配置是示例性的。因此,输送单元可以按照其任何任意组合形式来改变。同样,尤其在冷却装置和变形机构之间能够实现无偏移的纱线引导。
在图4中以横剖视图示意性示出具有多个机器模块1.1、1.2和1.3的本发明变形机的另一个实施例。机器模块1.1、1.2和1.3与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机器模块1.1、1.2和1.3基本相同。就此参照上述说明,并且在此只讨论区别之处。
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机器模块1.1、1.2和1.3上下叠置地分层设置以形成一个机器横截面。具有卷绕机架3的机器模块1.3位于下操作层30.1上且直接设立在车间地面上。具有加工机架2的机器模块1.2支承在机器模块1.3上方,形成上操作层30.2。具有筒子架5的机器模块1.1设置在上层31,从而在机器模块1.2紧上方。
在工位内的纱线因此从机器模块1.1的喂给筒子16中通过在上层31内的地面开口33被抽出并被供给在其下方的机器模块1.2上的加工机构。具有用于容纳多个喂给筒子16的筒子架5的机器模块1.1在一个机器纵向侧被分配给输送通道32。
机器模块1.2在上操作层30.2中与加工机架2平行地配属于操作工通道6。操作工通道6与加工机架2平行地在平台22上延伸。各有一个将操作工通道6与下操作层30.1连通的楼梯入口29设置在机器模块1.2的端侧。图4示意性示出在机器模块1.3前方的楼梯入口29。
落筒通道7在下操作层30.1配置在具有卷绕机架3的机器模块1.3的机器纵向侧上。落筒通道7供操作工执行人工换筒和将满卷筒子运走。
喂给筒子16在机器模块1.1上的内部输送和换筒以及在机器模块1.3上的人工换筒并且从中送出筒子可以与在机器模块1.2上的加工机构的任何操作无关地执行。该实施例因此允许本发明的变形机的最佳材料流动。另外,组装该机器的空间需求被减少至最低程度。
实际上,这种变形机最好以由两个镜像对称的机器半部构成的复式机器形式形成。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变形机的一个实施例。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情况下,机架1由两机器半部34.1、34.2形成,它们大致相互呈镜像对称或点对称布置,并分别有多个工位。图5以横剖视图示意性示出变形机实施例。
每个机器半部34.1、34.2由多个机器模块1.1、1.1’、1.2、1.2’、1.3和1.3’形成。
机器模块1.1、1.1’分别包括一个用于容纳多个喂给筒子16的筒子架5.1、5.2。具有筒子架5.1、5.2的机器模块1.1、1.1’形成两机器半部34.1、34.2的相应的机器纵向外侧。喂给筒子的内部输送和换筒在此从机器模块1.1、1.1’的内侧进行,分别从与筒子架5.1、5.2平行地延伸于该侧的落筒通道7.1、7.2进行。落筒通道7.1和7.2分别形成在机器模块1.1、1.3与1.1’、1.3’之间。
每个机器模块1.3、1.3’包括用于容纳多个卷绕机构12.1、12.2的卷绕机架3.1、3.2。机器模块1.3、1.3’的结构以镜像对称或点对称方式实现,其中在筒子架3.1、3.2中的卷绕机构12.1、12.2上下分层叠置且沿机器纵向侧并排保持。机器模块1.1、1.3’在此具有执行自动换筒的自动卷绕机构12.1、12.2。为此,分别将筒子搁板20.1、20.2以及筒管库21.1、21.2配属给机器模块1.3、1.3’中的卷绕位置28.1、28.2。在此未详细示出设置用于自动换筒的辅助装置。从卷绕位置28.1、28.2送走满卷筒子通过落筒通道7.1、7.2进行。就此而言,在此以自动化加工变型方案示出了机器模块1.3、1.3’。
机器的中心由所述两个机器模块1.2、1.2’形成,它们具有加工机架2.1、2.2用于接纳加工机构和装置。机器模块1.2、1.2’以点对称方式相互对置,从而共同包围出操作工通道6。在机器模块1.2、1.2’中的工位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因而在此未做进一步解释。
机器模块1.2、1.2’布置在机器的中心能使所有工位以集中方式从一个操作工通道6来操作。这样一来,在两机器半部34.1、34.2内的这些工位可以有利地由一位操作工来监视和操作。在此,所有操作工序要由该操作工直接从地面平面进行。考虑到机器模块1.1、1.1’、1.2、1.2’、1.3和1.3’具有一致的机架高度H,保证了加工过程所需要的所有活动能够无需辅助装置地从地面平面进行。
但原则上也可能的是,在所谓的复式机器情况下为机器模块的相互布置选择多层形式。这样一来,图6示出另一个实施例,其中,这些机器模块分两层上下重叠分布设置。图6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机的横剖视图。
在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具有加工机架2.1、2.2的机器模块1.2、1.2’布置在上操作层30.2。在此,机器模块1.2、1.2’配置有中央操作工通道6,可以从该操作工通道操作两个机器半部34.1、34.2的工位的所有的加工机构和装置。机器模块1.2和1.2’支承在设于下操作工层级30.1中的机器模块1.3和1.3’。机器模块1.3、1.3’包括具有卷绕位置28.1、28.2的卷绕机架3.1、3.2。机器模块1.3和1.3’以相互点对称方式布置,且就结构而言与根据图1的实施例相同。对此,在此将不详细解释机器模块1.3、1.3’的结构。
保持在机器纵向外侧的且具有筒子架5.1、5.2的机器模块1.1和1.1’同样与上述的实施例相同,因而在此参照上述说明。
同样保持在下操作层30.1上的机器模块1.1、1.1’与机器模块1.3、1.3’一起分别形成一个落筒通道7.1、7.2。就此而言,人工筒子更换和喂给筒子输送分别从落筒通道7.1、7.2侧进行。
如图5和图6所示的本发明变形机的实施例分别在两个机器半部34.1、34.2中具有机器模块1.1、1.2、1.3以及1.1’、1.2’和1.3’的相同布置。但原则上也可行的是,变形机被设计成具有配置不相似的机器半部。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机提供了高度灵活性以便能够在多工位情况下根据预定前提条件执行优化加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对应于自动化程度的方式分布机器模块地有利设计操作程序。
Claims (9)
1.一种变形机,该变形机具有多个工位(24.1,24.2),所述多个工位沿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机架(1)的机器纵向侧相互并排布置,其中设有用于容纳多个加工机构的加工机架(2)、用于容纳多个卷绕机构(12)的卷绕机架(3)和用于容纳多个喂给筒子(16)的筒子架(5),其特征是,具有所述加工机构的所述加工机架(2)、具有所述卷绕机构(12)的所述卷绕机架(3)和具有所述喂给筒子(16)的所述筒子架(5)均被构造成具有机架高度(H)的机器模块(1.1,1.2,1.3),其中该机器模块(1.1,1.2,1.3)的所述机架高度(H)具有相同的尺寸,且所述机器模块(1.1,1.2,1.3)能够有选择地相互并排或上下叠置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是,所述机器模块(1.1,1.2,1.3)具有在2.20米至3.00米的范围内的机架高度(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是,由所述机器模块(1.1,1.2,1.3)保持的所述加工机构及用于纱线引导和纱线处理的机构能无需辅助手段地由一位操作工在工位(24.1,24.2)中进行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是,具有所述加工机架(2)的所述机器模块(1.2)支承用于加热纱线的多个加热装置(9),这些加热装置(9)在所述加工机架(2)处倾斜地共同布置在一个平面内,使得其在机器纵向上具有倾斜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是,所述加热装置(9)在出口侧被分配有多个冷却装置(10),并且所述冷却装置(10)和所述加热装置(9)在所述机器模块(1.2)的所述机架高度(H)范围内针对每个工位形成笔直的纱线走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是,为了形成操作工通道(6)和/或落筒通道(7),这些机器模块(1.1,1.2,1.3)相互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由两个机器半部(34.1,34.2)形成,其中第二机器半部具有第二加工机架、第二卷绕机架和第二筒子架,该第二加工机架、第二卷绕机架和第二筒子架均被构造为具有相同的机架高度(H)的点对称的机器模块(1.1’,1.2’,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是,所述两个机器半部(34.1,34.2)的所述机器模块(1.1,1.2,1.3,1.1’,1.2’,1.3’)均包括相互并排或上下叠置的相同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是,所述机器模块(1.1,1.2,1.3)具有在2.50米至2.80米的范围内的机架高度(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3018362.6 | 2013-11-02 | ||
DE102013018362 | 2013-11-02 | ||
PCT/EP2014/072750 WO2015062967A1 (de) | 2013-11-02 | 2014-10-23 | Texturiermaschin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83430A CN105683430A (zh) | 2016-06-15 |
CN105683430B true CN105683430B (zh) | 2018-08-14 |
Family
ID=51846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59699.7A Active CN105683430B (zh) | 2013-11-02 | 2014-10-23 | 变形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79030B2 (zh) |
CN (1) | CN105683430B (zh) |
DE (1) | DE112014004995A5 (zh) |
WO (1) | WO2015062967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70208U (zh) * | 1972-10-11 | 1974-06-19 | ||
DE2752232A1 (de) * | 1977-11-23 | 1979-05-31 |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 Falschdrall-strecktexturiermaschine |
DE3623370A1 (de) * | 1985-07-13 | 1987-01-29 | Barmag Barmer Maschf | Texturiermaschine |
DE3931878C2 (de) * | 1989-09-23 | 1999-04-01 |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 Texturiermaschine |
JP3490844B2 (ja) * | 1996-05-30 | 2004-01-26 |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仮撚機の冷却装置 |
DE19801150C2 (de) * | 1997-02-04 | 1999-04-29 | Barmag Barmer Maschf | Texturiermaschine |
JPH11107084A (ja) * | 1997-10-01 | 1999-04-20 | Toray Eng Co Ltd | 仮撚加工機 |
JP4462751B2 (ja) * | 2000-11-22 | 2010-05-12 |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仮撚機 |
DE10158977A1 (de) * | 2000-12-15 | 2002-06-20 | Barmag Barmer Maschf |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Texturiermaschine sowie eine Texturiermaschine |
DE10232547A1 (de) * | 2002-07-18 | 2004-02-05 | Barmag Ag | Falschdralltexturiermaschine |
JP4104116B2 (ja) * | 2002-07-30 | 2008-06-18 |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仮撚機の冷却装置 |
-
2014
- 2014-10-23 DE DE112014004995.6T patent/DE112014004995A5/de active Pending
- 2014-10-23 CN CN201480059699.7A patent/CN105683430B/zh active Active
- 2014-10-23 JP JP2016550982A patent/JP6479030B2/ja active Active
- 2014-10-23 WO PCT/EP2014/072750 patent/WO2015062967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83430A (zh) | 2016-06-15 |
JP6479030B2 (ja) | 2019-03-06 |
WO2015062967A1 (de) | 2015-05-07 |
JP2016535183A (ja) | 2016-11-10 |
DE112014004995A5 (de) | 2016-07-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166851B (zh) | 纺丝牵引设备 | |
JP5599286B2 (ja) | 仮撚加工機 | |
JP5864338B2 (ja) | 紡糸巻取装置及び紡糸巻取設備 | |
CN103361812B (zh) |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 |
CN105378164B (zh) | 变形机 | |
CN103668614B (zh) | 纺织机械 | |
CN105683430B (zh) | 变形机 | |
CN102797062B (zh) | 用于抽取和拉伸合成纱线的装置 | |
CN108622738A (zh) | 纺织机器和用于运行纺织机器上的纱管运输设备的方法 | |
CN106337248A (zh) | 平针针织机 | |
CN104053828A (zh) | 用于制造丝束的设备 | |
JP2007512444A (ja) | 紡糸装置 | |
CN101634065B (zh) | 假捻变形机 | |
CN105556011B (zh) | 变形机 | |
JP2005533196A (ja) | 仮撚りテクスチャード加工機 | |
CN201334553Y (zh) | 假捻变形机 | |
JP2007512445A (ja) | 紡糸装置 | |
TW201736656A (zh) | 具有均一線張力的織機 | |
CN100352985C (zh) | 假捻卷曲变形机 | |
EP0571974A1 (en) | A false twist texturing machine | |
CN105752753A (zh) | 纺织机 | |
JP2005232671A (ja) | エアテクスチャード加工機 | |
KR102327170B1 (ko) | 재봉용 지그 및 이를 이용한 재봉방법 | |
CN105392934B (zh) | 变形机 | |
CN106103819A (zh) | 用于熔纺、拉伸、卷曲变形以及卷绕多个长丝的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