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8614B - 纺织机械 - Google Patents

纺织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8614B
CN103668614B CN201310352324.7A CN201310352324A CN103668614B CN 103668614 B CN103668614 B CN 103668614B CN 201310352324 A CN201310352324 A CN 201310352324A CN 103668614 B CN103668614 B CN 1036686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xtile machine
processing
silk thread
support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23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8614A (zh
Inventor
J·迪茨尔
王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3668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8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8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8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20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 D02G1/026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false-twis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4Devices for imparting false twist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械,用于多根丝线在多个加工点中卷曲变形,所述纺织机械具有多个处理装置。各处理装置分配到一机架的多个支架部件上地保持,其中在一处理支架与一卷绕支架之间形成一操作通道,并且其中,卷绕支架在一面向操作通道的机械纵向侧层式相互重叠地保持各邻近的加工点的多个卷绕装置。为了在机架内尽可能得到加工点的高的密度,按照本发明,卷绕支架在远离操纵通道的第二机械纵向侧保持各邻近的加工点之一的至少一个另外的卷绕装置。

Description

纺织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多根丝线在多个加工点中卷曲变形的纺织机械,该纺织机械具有大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合成纤维的制造中,将在一熔体纺丝过程中制成的丝线特别为了纺织使用在一后续过程中卷曲。该过程在专业界以概念卷曲变形已知,其中在卷曲变形过程中同时拉伸合成纤维。这样的卷曲变形过程借助于纺织机械实施,所述纺织机械具有大量加工点,其中在每一加工点中通过多个处理装置处理至少一根丝线。对此基本上将丝线在一卷曲变形区内拉伸和卷曲变形并在卷曲变形以后卷绕成一线筒。各处理装置,例如供料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卷曲变形装置和卷绕装置为此以一个站结构设置在多件式的机架中,从而形成在加工点中预定的丝线流程。例如由DE 10 2010 033 570 A1已知一这样的纺织机械。
在已知的纺织机械中,将各处理装置分配到一机架的多个支架件上地设置和保持。这样设定用以容纳卷曲变形装置的处理支架和用于容纳卷绕装置的卷绕支架。为了操作各处理装置,特别在一丝线在加工点之一个中的首次加设时在处理支架与卷绕支架之间构成一操作通道。由于在各加工点中大多只分别将一丝线卷曲变形并卷绕成线筒,这样的纺织机械具有大量加工点。这样通行的是,例如沿一机械纵向侧并排构成一百以上的加工点。为了在机架内保持各加工点的尽可能紧凑的设置,将邻近的各加工点的各卷绕装置层式相互重叠地设置在卷绕支架上。因此已知的纺织机械总共具有四个重叠设置的卷绕装置。但这样的处理装置的多层的设置原则上具有如下缺点,即在处理装置过高设置时操作人员需要附加的辅助手段,以便在各上层中能够进行处理装置的操作或换筒。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紧凑地构成同一种类型的用于多根丝线的卷曲变形的纺织机械,使一方面达到一高的加工点密度而另一方面仍保持各处理装置的简单的可操作性。
发明内容
按照本发明这样达到该目的,即卷绕支架在一远离操作通道的第二机械纵向侧上保持邻近的加工点之一的至少一个另外的卷绕装置。
本发明具有特别的优点,即通过大量卷绕装置在一共同的卷绕支架中的紧凑的设置能够实现在各加工点内的丝线引导,其在各邻近的加工点之间形成相对小的绕行长度差。同时仍保持获得全部处理装置在机架内通过一操作人员的可操作性。这样各卷绕装置可以分布到一定数目的层上,它们对于一操作人员不需要附加的辅助手段从操纵通道可操作。在此,本发明消除先决条件,即一纺织机械的多个卷绕装置根据完成卷绕的线筒的运走基本上在现有技术中以两不同的变型方案存在。这样在所谓“机内落筒”中从操作通道进行满筒的移除。与此相对存在所谓“机外落筒”,其中从纺织机械的朝向外面的机械纵向侧取走满筒。就这方面,本发明是两移除技术的一有利的组合。这样不仅在面向操作通道的机械纵向侧而且从对置的外面的机械纵向侧可以取走在卷绕支架上的满筒。
为了用一纺织机械可以加工尽可能多数目的丝线,优选实施本发明的进一步构成,其中卷绕支架在两机械纵向侧分别层式相互重叠地带有多个卷绕装置。这样例如在一种三层的设置中可以以一紧凑的设置彼此保持总共六个卷绕装置。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构成中,在卷绕支架上在一层中直接对置的卷绕装置构成镜像对称的,所述进一步构成提供特别的优点,即各卷绕装置与其定位无关具有相同的结构。并且各沿两机械纵向侧设置的卷绕装置彼此无较大的间距地构成在卷绕支架上。
通常通过多个给丝筒提供多个在各加工点中加工的丝线。为了一方面确保移除各完成线筒而另一方面确保供给各新的给丝筒,按照本发明的一有利的进一步构成,为卷绕支架在第二机械纵向侧配置一筒子支架用以容纳各给丝筒,其中在卷绕支架与筒子支架之间形成一落筒通道。
按照本发明的一有利的进一步构成,筒子支架由一下支架和一上支架构成,其中在下支架与上支架之间构成一丝线引导装置用以抽出丝线束。这样可以将丝线束以一可操作的工作高度送入各加工点。此外,筒子支架的两件式的构成使得能够容纳大量的给丝筒,它们为一组加工点配置。由此即使在机架内部加工点密度高的情况下从各给丝筒抽出的丝线的供给仍是可能的。
为了保持尽可能小的机械隔距,各卷绕装置在各机械纵向侧形成一界面宽度,其在对置的处理支架上包括多于四个的邻近的加工点的处理装置的设置系统。由此存在可能性,即在卷绕支架上可以无间距直接并排设置各在材料纵向侧邻近的卷绕装置。
为了在各加工点中丝线的单独处理中以大的数目并排设置在各卷绕装置上游设置的处理装置,设定本发明的进一步构成,其中各邻近的加工点的各卷曲变形装置和/或各给料装置在处理支架上沿机械纵向侧的方向以一曲折形的设置相对彼此位错地保持。由此在机架中产生加工点的一很高的密度,从而与传统的机械相比在机械长度相同时可实现双倍数目的加工点。
为了丝线在各加工点中的引导每一加工点优选设置多个供料装置。在此可以通过所谓夹紧供料装置或缠绕供料装置构成各供料装置。在夹紧供料装置中,通过丝线的夹紧传递输送作用。在缠绕供料装置中,通过丝线的多次缠绕产生需要的输送力。现在已证明,特别将各在各卷绕装置上游的供料装置按照一有利的进一步构成构造为夹紧供料装置。由此特别在换筒时可以避免,丝线的短时出现的拖延移回到加工点。
对此,优选按照本发明的一有利的进一步构成,通过两个单独供料轴包括配置的加压辊构成向各卷绕装置的供给。各供料轴沿各机械纵向侧为各卷绕装置配置。
为了特别在丝线的卷曲变形和拉伸时得到可靠(schoned)的丝线处理,将在各加工点中在上游设置的供料装置按照本发明的一有利的进一步构成优选构造为缠绕供料装置。
实际上,这样的纺织机械通常作为双机械直接相互镜像对称地设置在一起,为此设定本发明的进一步构成,其中为处理支架配置第二处理支架和第二卷绕支架用以容纳其他的处理装置。这样可以直接无间距地将各处理支架组合在一起。
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多根丝线卷曲变形的纺织机械基本上与相应的自动化程度无关。这样按照本发明的纺织机械可配备各卷绕装置,在其中自动地或手动地换筒。在一自动工作的卷绕装置中,按照本发明的纺织机械优选具有其他的辅助装置,以便将各丝线在各加工点中尽可能无手动支持地在卷绕装置中引导和加设。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按照本发明的纺织机械的几个实施例。其中:
图1示意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纺织机械的一第一实施例的横剖视图,
图2示意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一侧视图的一部分,
图3示意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另一侧视图的一部分,
图4示意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纺织机械的另一实施例的一侧视图的一部分,
图5示意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纺织机械的另一实施例的一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3中在不同的视图中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用于多根丝线的卷曲变形的纺织机械的一第一实施例。在图1中医横截面视图示出该实施例且在图2和3中分别在一侧视图的一部分中示出一机械纵向侧。只要关于其中一个图没有要特别强调的,以下描述适用于全部图。
用于多根丝线卷曲变形的纺织机械的该实施例具有大量处理装置,它们分配设置在多个加工点上。
如由图1中的视图可看出的,各处理装置保持在一机架2上。机架2为此构成多件式的并且具有一处理支架2.1和一卷绕支架2.2,它们中间形成一操作通道3。在处理支架2.1和卷绕支架2.2的上面为了容纳其他的处理装置构成一支承架2.3。为卷绕支架2.2在一外面的机械纵向侧配置一筒子支架4,其中在卷绕支架2.2与筒子支架4之间形成一落筒通道5。在筒子支架4中维持多个给丝筒16和多个备用筒18,将其各丝线为了处理供给各个加工点。为此筒子支架4在一上支架4.1与一下支架4.2之间具有一丝线引导装置15,以便能够实现各丝线从各给丝筒16中的分配和抽出。上支架4.1和下支架4.2分别具有多个给丝筒16和多个备用筒18。
以下借助其中一丝线的丝线流程参照图1中的视图更详细地描述各在纺织机械中为丝线处理而设置的处理装置。图1中所示的加工点用附图标记1.1标明。纺织机械具有大量加工点。它们沿机械纵向侧28.2并排设置。为了各丝线的卷曲变形这样的纺织机械通常构成有多于200个加工点。
在加工点1.1中首先通过一第一供料装置6.1从筒子支架4上的一给丝筒16抽出一根丝线17。供料装置6.1设置在卷绕支架2.2的上面并且配置给筒子支架4的丝线引导装置15。
第一供料装置6.1与一下游的供料装置6.2形成一所谓卷曲变形区,在该卷曲变形区中将丝线17卷曲变形。为此将第二供料装置6.2保持在处理支架2.1的上部区域中。在通过供料装置6.1和6.2形成的卷曲变形区内沿丝线运行方向接连设置一加热装置8、一冷却装置9和一卷曲变形装置10。加热装置8和冷却装置9通过支承架2.3保持在卷绕支架2.2和处理支架2.1的上方并且横跨操作通道3。卷曲变形装置10设置在处理支架2.1的上部区域内。
在继续的延伸中,丝线17被导向一涡流卷曲变形装置14并紧接着在一第三供料装置6.3与一第二供料装置6.4之间引导通过二次加热装置13,二次加热装置13形成一再处理区,以便在供料装置6.3与6.4之间可调整的微小的丝线张力情况下,在丝线17上实施一松驰处理。
二次加热装置13和供给装置6.3选择性地只是对丝线的再处理的情况。对于丝线材料不必得到再处理的情况,无二次加热装置13和无供料装置6.3实施各加工点。
在加工点1.1的终端上设置一卷绕装置11.1,通过该卷绕装置将丝线17卷绕成一完成线筒27。为此可以例如在卷绕支架2.2的下部区域内在供料装置6.4中直接为加工点1.1配置卷绕装置11.1。
如从图1和图2中的视图可看出的,在卷绕支架2.2中层式相互重叠和并排地设置多个卷绕装置。在内置的第一机械纵向侧28.1层式相互重叠地设置三个第一加工点的卷绕装置11.1、11.2和11.3。为操作通道3配置机械纵向侧28.1。沿远离操作通道3的机械纵向侧,其在这里也称为外面的机械纵向侧28.2,层式相互重叠地设置各邻近的加工点的其他的卷绕装置。这样对加工点1.4至1.6在外面的机械纵向侧28.2层式相互重叠地设置配置的卷绕装置11.4至11.6。
图1和2中所示的卷绕装置11.1至11.6构成相同的并且示例性构成为自动的卷绕装置。每一卷绕装置11.1至11.6分别具有一卷绕点19、一筒存放部20和一筒管库21,在这里未示出为自动化的换筒设置的辅助装置。这些自动的卷绕装置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已知的并且例如描述于US 6189826 B1中。在这方面这里没有进一步的说明并且可参照引用的文件。
在内置的机械纵向侧28.1取走通过卷绕装置11.1至11.3产生的各完成线筒27并且经由操作通道3运走。对称于卷绕装置11.1至11.3构成卷绕装置11.4至11.6,从而在外置的机械纵向侧28.2取走通过卷绕装置11.4至11.6产生的完成线筒17并且经由落筒通道5运走。通过在两机械纵向侧28.1和28.2构成的各卷绕装置对称的构成在卷绕支架2.2内的一很紧凑的设置是可能的。
为在内置的机械纵向侧的卷绕装置11.1至11.3配置供料装置6.4。将加工点1.1至1.3的丝线17在供料装置6.4上引导。为在卷绕支架2.2的外面的机械纵向侧28.2的邻近的卷绕装置11.4至11.6设置另一供料装置6.5,它与加工点1.4至于1.6的供料装置6.3共同作用并且引导加工点1.4至1.6的丝线。两供料装置6.4和6.5在该实施例中分别构成为一夹紧供料装置7.2,为此夹紧供料装置7.2具有一供料轴22和每根丝线具有一加压辊23。
如从图2中的视图可看出的,夹紧供料装置7.2的供料轴22沿各加工点的多个区域延伸,其中供料轴22可旋转地支承于筒子支架2.2内并且通过一电机被驱动。
在各相应的加工点中为供料装置6.4或6.5配置的供料装置6.1至6.3在该实施例中构成为所谓缠绕供料装置7.1。如从图1和图3中的视图中可看出的,缠绕供料装置7.1分别具有一被驱动的导丝辊24和一可自由旋转的转向导辊25。在加工点内利用在导丝辊24的圆周上的多次缠绕和转向导辊25引导丝线17。通过一电机驱动导丝辊24。
在卷曲变形区内设置的各卷曲变形装置10在各加工点中通过各一个假捻装置26构成。这些假捻装置26通过摩擦对丝线17产生假捻,所述假捻回退到丝线中直到在加热装置8的进口上的至少一个转向导辊。除在加热装置8的进口上的转向导辊12外还在冷却装置9与卷曲变形装置10之间设置另一转向导辊12。
但在这方面应该特别强调地提到,各导丝元件和各处理装置在所示的按图1至3的实施例中的设置和构成是示例性的。这样供料装置6.1至6.5可以以在缠绕供料装置与夹紧供料装置之间的任意组合改变。同样特别在冷却装置与卷曲变形装置之间可无转向实现丝线引导。
如从图1至3中的视图可看出的,卷绕装置11.1至11.6在卷绕支架2.2上具有一界面宽度。界面宽度在图2中用大写字母B标明。为了在界面宽度B内可以将由卷绕装置的数目确定的数目的加工点结合在处理支架2.1上,可以将各处理装置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设置在处理支架2.1上。
在图3所示的设置中将各卷曲变形装置10以一曲折形的设置彼此位错保持在处理支架2.1的上部区域中。这样可以将在两邻近的加工点之间的丝线间距会集到一最小间距。在图3中对此示出各卷曲变形装置10和六个第一加工点1.1至1.6的各供料装置装置6.2和6.3。各供料装置6.2和各供料装置6.3作为缠绕供料装置7.1以一排式的设置在各卷曲变形装置10的下面保持在处理支架2.1上。在各供料装置6.2与6.3之间分别设置一涡流变形装置14。在该设置中在加工点1.1至1.6中单个地和彼此独立地处理和引导每根丝线17。
但基本上也存在如下可能性,用一缠绕供料装置7.1同时引导多根丝线。这样在图4中示出各处理装置在处理支架2.1上的一可能的设置的另一实施例。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加工点1.1至1.6的卷曲变形装置10以与上述按图3的实施例相同的设置构成。在继续的延伸中,加工点1.1和1.2的丝线17共同通过供料装置6.2和下游的供料装置6.3引导。就此而言,由两相邻的加工点1.1和1.2的两个分别并行运行的丝线缠绕构成为各缠绕供料装置7.1的各供料装置6.2和6.3。在各供料装置6.2与6.3之间设置一涡流变形装置14,该涡流变形装置具有两个单独的丝线处理通道。这样可以通过一涡流变形装置14彼此分开地涡流变形加工点1.1和1.2的相邻的丝线17。类似地实现邻近的加工点1.3至1.6的丝线引导,从而邻近的加工点1.3至1.6的邻近的供料装置6.2和6.3同样同时引导两根丝线。
图3和图4中所示各处理装置在处理支架2.1上的设置是示例性的。基本也可以相对彼此位错以曲折形式的设置保持各邻近的加工点的各供料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通过卷绕装置预定的界面宽度能够容纳各邻近的加工点,所述加工点的各卷绕装置层式彼此重叠地设置。
每个机械纵向侧28.1和28.2设置的卷绕装置的数目同样是示例性的。基本上可以改变在内置的机械纵向侧28.1与外置的机械纵向侧28.2之间的卷绕装置的数目。
实际上将各纺织机械优选组合成所谓双机械,以便在一建筑物内得到加工点的高的密度。按照本发明的纺织机械特别适合于作为所谓双机械使用。为此在图5中示出一实施例。在所示按照本发明的纺织机械的实施例中,机架2和29直接相互靠置在一起。在机架2与29之间的分界形成一对称轴线,相对该对称轴对称地设置两机械半部30.1和30.2。右边的机械半部30.1相同于按图1的实际例,从而参照上述描述。包括机架29的第二机械半部30.2对称于机械半部30.1构成。这样机架29具有一处理支架29.1和一卷绕支架29.2,它们形成一操作通道3.2。与之相应地为卷绕支架29.2配置一筒子支架31,其形成另一落筒通道5.2。
在支架部件29.1、29.2和29.3中保持的各处理装置相同于按图1的实施例。从而在这方面参照上述描述。
在图5所示按照本发明的纺织机械的实施例中,为加设丝线或为移除各纱筒的机械的操作从操作通道3.1和3.2和从落筒通道5.1和5.2进行。这样可以在微小的机械隔距情况下实现一最大数量的加工点。
在图1和5所示的按照本发明的纺织机械的实施例中,卷绕装置示例性构成为一自动的装置。基本上这类卷绕装置也可以构成可手动操作的,从而通过一操作人员实现换筒。通过卷绕支架从一内部的机械纵向侧和一外部的机械纵向侧的可接近性可无困难实施手动的换筒。
附图标记列表
1.1,1.2…… 加工点
2 机架
2.1 处理支架
2.2 卷绕支架
2.3 支承架
3,3.1,3.2 操作通道
4 筒子支架
4.1 上支架
4.2 下支架
5,5.1,5.2 落筒通道
6.1,6.2,6.3,6.4,6.5 供料装置
7.2 缠绕供料装置
7.2 夹紧供料装置
8 加热装置
9 冷却装置
10 卷曲变形装置
11.1,11.2…… 卷绕装置
12转向导辊
13 二次加热装置
14 涡流变形装置
15 丝线引导装置
16 给丝筒
17 丝线
18 备用筒
19 卷绕点
20 筒存放部
21 筒管库
22 供料轴
23加压辊
24 导丝辊
25 转向导辊
26 假捻装置
27 完成线筒
28.1,28.2 机械纵向侧
29 机架
29.1 处理支架
29.2 卷绕支架
29.3 支承架
30.1,30.2 机械半部
31 筒子支架

Claims (11)

1.用于多根丝线在多个加工点(1.1…1.6)中卷曲变形的纺织机械,所述纺织机械具有多个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为了在其中一个加工点(1.1…1.6)中处理至少一根丝线通过多个供料装置(6.1…6.5)、加热装置(8)、冷却装置(9)、卷曲变形装置(10)以及卷绕装置(11.1)形成,并且所述处理装置分配到机架(2)的多个支架部件(2.1、2.2、2.3)上地保持,其中在用于容纳各卷曲变形装置(10)的处理支架(2.1)与用于容纳卷绕装置(11.1…11.6)的卷绕支架(2.2)之间形成操作通道(3),并且其中,卷绕支架(2.2)在靠近操作通道(3)的机械纵向侧(28.1)层式相互重叠地保持邻近的加工点(1.1…1.3)的多个卷绕装置(11.1…11.3);其特征在于,卷绕支架(2.2)在远离操作通道(3)的第二机械纵向侧(28.2)保持邻近的加工点之一(1.4)的至少一个另外的卷绕装置(11.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卷绕支架(2.2)在两机械纵向侧(28.1、28.2)分别层式相互重叠地带有卷绕装置(11.1…11.6)中的多个。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在卷绕支架(2.2)上在一层中直接对置的卷绕装置(11.1、11.4)构成对称的。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为卷绕支架(2.2)在第二机械纵向侧(28.2)配置用于容纳各给丝筒(16)的筒子支架(4)并且在卷绕支架(2.2)与筒子支架(4)之间形成落筒通道(5)。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由下支架(4.2)和上支架(4.1)构成筒子支架(4)并且在下支架(4.2)与上支架(4.1)之间构成丝线引导装置(15)用以抽出丝线束。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卷绕装置(11.1…11.6)在各机械纵向侧(28.1、28.2)形成一界面宽度(B),该界面宽度在对置的处理支架(2.1)上包括多于四个的邻近的加工点(1.1…1.6)的处理装置的设置系统。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各邻近的加工点(1.1…1.6)的各卷曲变形装置(10)和/或供料装置(6.2、6.3)在处理支架(2.1)上沿机械纵向方向以一曲折形的设置相对彼此位错保持。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将直接处于卷绕装置(11.1…11.6)上游的供料装置(6.4、6.5)分别构成为夹紧供料装置(7.2)。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通过两个被驱动的供料轴(22)和每根丝线(17)的至少一个加压辊(23)构成各夹紧供料装置(7.2),其中一个供料轴(22)为在其中一个机械纵向侧(28.1、28.2)保持的卷绕装置(11.1…11.6)配置且另一供料轴(22)为对置的卷绕装置(11.1…11.6)配置。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加工点(1.1…1.6)中为拉伸丝线设置的供料装置(6.1、6.2)分别构成为缠绕供料装置(7.1)。
11.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织机械,其特征在于,为处理支架(2.1)配置第二处理支架(29.1)和第二卷绕支架(29.2),用以容纳其他的处理装置,由此构成一包括双倍数目的加工点(1.1…1.6)的双机械。
CN201310352324.7A 2012-09-17 2013-08-14 纺织机械 Active CN1036686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018490.5 2012-09-17
DE102012018490 2012-09-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8614A CN103668614A (zh) 2014-03-26
CN103668614B true CN103668614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181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2324.7A Active CN103668614B (zh) 2012-09-17 2013-08-14 纺织机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68614B (zh)
DE (1) DE1020131095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7983B (zh) * 2014-10-29 2017-05-31 无锡宏源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效多功能纤维机械
CN105752754B (zh) * 2014-12-18 2019-09-24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纺织机
CN105752753B (zh) * 2014-12-18 2019-05-21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纺织机
WO2020069807A1 (de) 2018-10-01 2020-04-09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bedienen einer vielzahl von herstellungspositionen für fäden
JP7398323B2 (ja) 2020-04-06 2023-12-14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仮撚加工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9412A (zh) * 2006-08-10 2009-07-0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变形机
CN101583551A (zh) * 2007-02-07 2009-11-1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卷绕长丝的装置
WO2010069777A1 (de) * 2008-12-20 2010-06-24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texturieren und aufwickeln mehrerer fäden
CN102485988A (zh) * 2010-12-02 2012-06-06 欧瑞康(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变形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9807530D1 (de) 1997-11-14 2003-04-24 Barmag Barmer Maschf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Führen und Schneiden eines kontinuierlich zulaufenden Fadens
KR101001985B1 (ko) * 2008-09-19 2010-12-16 권영호 테이크업 와인더
JP2011047074A (ja) 2009-08-27 2011-03-10 Tmt Machinery Inc 仮撚加工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9412A (zh) * 2006-08-10 2009-07-0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变形机
CN101583551A (zh) * 2007-02-07 2009-11-18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卷绕长丝的装置
WO2010069777A1 (de) * 2008-12-20 2010-06-24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texturieren und aufwickeln mehrerer fäden
CN102485988A (zh) * 2010-12-02 2012-06-06 欧瑞康(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变形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8614A (zh) 2014-03-26
DE102013109530A1 (de) 2014-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8614B (zh) 纺织机械
JP6490074B2 (ja) 複数の合成糸を製造する装置
US8834148B2 (en)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turf yarn
JP5382950B2 (ja) 二重オーブンを備えるテクスチャー加工・インターレース加工(交絡)機
JP2012097369A (ja) 仮撚加工機
CN102884230B (zh) 用于熔融纺造、拉伸和卷绕多根合成长丝的方法和设备
JP5453004B2 (ja) 仮撚り繊維機械
JP6991225B2 (ja) 合成糸を冷却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6167922A (zh)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CN105378164B (zh) 变形机
EP2358932B1 (de) Vorrichtung zum texturieren und aufwickeln mehrerer fäden
JP4422615B2 (ja) 仮撚りテクスチャード加工機
CN101057013B (zh) 用于引导和涡流变形复丝丝线的方法和设备
CN103842564B (zh) 用于生产连续线的方法和装置
US8468791B2 (en) Texturing machine
CN100352985C (zh) 假捻卷曲变形机
JP7203818B2 (ja) 糸群を引き出しかつ巻き取る装置
CN110997991A (zh) 用于制造合成纱线的装置
CN105752753B (zh) 纺织机
CN108657869A (zh) 一种具有卷绕设备的假捻变形机
CN105143531B (zh) 变形机
DE10123042A1 (de) Falschdralltexturiermaschine
CN105392934B (zh) 变形机
CN106103819A (zh) 用于熔纺、拉伸、卷曲变形以及卷绕多个长丝的方法和设备
ITFI20060016A1 (it) Dispositivo e metodo per lo stiro di un filato, e confezione di filato cosi' ottenu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