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2934B - 变形机 - Google Patents

变形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92934B
CN105392934B CN201480033711.7A CN201480033711A CN105392934B CN 105392934 B CN105392934 B CN 105392934B CN 201480033711 A CN201480033711 A CN 201480033711A CN 105392934 B CN105392934 B CN 105392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heater
machining position
cooling device
textur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37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92934A (zh
Inventor
S·康拉德
T·维卡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5392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2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92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92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D02G1/020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 D02G1/0266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by false-twisting false-twis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形机,该变形机具有多个彼此相邻布置的加工位,所述加工位用于从供料卷装抽出多根线,用于使所述线牵伸和变形,并且用于将所述线卷绕成筒子。每个加工位都具有形成在两个输送单元之间的变形区,所述变形区具有变形单元、加热装置以及冷却装置,其中加热装置布置成与机器横截面成角度。为了获得有利的线粗节以及可操作性,冷却装置形成在一个加工位内的变形单元和加热装置之间,从而在冷却装置的入口与加热装置之间和在冷却装置的出口与变形单元之间以笔直的线路引导所述线。由此,牵伸和变形的所需的线效果可以不被扭曲。

Description

变形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形机,该变形机具有彼此并排布置的多个加工位。
背景技术
在合成纱线的生产中,利用熔融纺丝工艺来生产纱线以具体用于纺织应用,所述纱线在下游工艺中被卷曲变形。该工序在工业上被称为“变形”,其中合成纤维纱同时在变形工艺中定向。这种变形工艺是借助于具有多个加工位的变形机实现的。在每个加工位通过假捻变形组件处理至少一根纱线。这里纱线在变形区定向及变形,在变形之后卷绕形成卷装。加工组件,例如变形组件、输送单元、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卷绕组件,位于主机横截面,从而在加工位内形成预定纱线路径。原则上,两种不同类型的变形机的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已被熟知。
在DE3719048A1公开的第一种结构中,例如,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布置在变形区内,位于相对于主机横截面倾斜的位置。这样,可以机器的低结构高度得到相对较长和较宽的变形区。然而,已知变形机的缺点为:纱线在变形区内在输送单元之间经过多次转向。但是这种转向尤其重要,以在已由变形组件生产的纱线中获得假捻的不受阻碍的退回。
在变形机的第二种结构(诸如DE3801506A1公开的)中,例如,用于形成变形区的加工位的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与输送单元共同置于一个机器横截面内。这样,可以同样得到明显较长的变形区。为此,加热装置和冷却装置优选地布置于机器的上部结构中,但这阻碍了加工组件的可操作性。此外,需要具有大层高的对应机棚,以能够容纳这种具有多个加工位的变形机。
发明内容
如今,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通用类型的变形机,一方面保证了变形区内有利的纱线路径,并且另一方面,保证了加工组件的有效操作。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为:实现加工组件的布置尽可能紧凑。
上述目的通过本发明实现:在一个所述加工位内的所述变形组件和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的所述冷却装置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冷却装置的纱线入口和所述加热装置之间以及在所述冷却装置的纱线出口和所述变形组件之间以笔直的纱线路径引导所述纱线。
本发明的区别点在于:在所有加工位的变形区内的纱线能够在无明显转向和不具有附加的导纱器的情况下被引导。这样,定向力可以均匀地作用于纱线的细丝。此外,由于纱线的转向,使得能够将需要变形的纱线中的捻转无衰减地退回。由于加热装置及其随后的冷却装置在机器纵向上倾斜排列,所以此外可以实现相对较低的机器高度,从而尤其导致加工位中的纱线路径较短。
为了使纱线路径在加工位的变形区内加工组件之间的过渡设计成尽可能光滑,根据有利改进,各个加工位中的所述冷却装置由弯曲的冷却轨道构成。这样,冷却装置的纱线入口和冷却装置的纱线出口可以以最佳的方式适合于上下游的加工组件。这样,变形组件和加热器出口之间的偏移(该偏移具有横向于主机横截面的影响可以在不具有导纱元件情况下有利地被弯曲的冷却轨道的形状所补偿。
有利地,加工位内纱线处理的均匀性可做进一步有效改进:所述加工位的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冷却装置在同一走纱平面上延伸。因此,可在每个加工位实现相同的纱线引导,该纱线引导在各个加工组件之间具有非常短的纱线路径。
在此,变形区中的纱线处理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改进:所述变形组件及布置在所述变形组件下游的所述输送单元共同布置在所述走纱平面内。这样,可以以基本笔直的纱线路径引导纱线穿过加工位内的输送单元之间的整个变形区。
为了使变形机内的加工组件获得紧凑的排列,优选地实现了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加工位中的所述变形区的所述走纱平面被调整成与机器中心面竖直地平行。这样也可以有利地实施所谓的双机器,其中另外的多个加工位彼此相对且对称的排列构造。
由于加热装置布置为与机器纵向倾斜,此外所述加热装置可能以最小间距相互平行地并排布置,所述最小间距小于相互邻近的加工位的插入间距。由于加热装置排列紧凑,也可选择更为能量方面有利的排列。例如,所述加热装置可共同集成在隔热壳体内。
相互邻近的加热装置的间距直接取决于加热装置的倾角度数。为了使加热装置排列的尽可能紧凑并获得较短的纱线路径,本发明的如下改进点尤其有利:围住所述变形区的所述输送单元具有至少1米的机器偏移。这样,可以使加热装置的倾角和变形区的长度处于一个有利的比率,从而实现紧凑且尤其节能的排列。
加工组件的可操作性尤其受本发明的如下改进点影响:所述输送单元、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以及所述变形组件保持在机架内,从而能够从在地板上进行操作。下列输送单元有利地保持在机架的下部区域,从而启动工艺时操作员可从操作员通道引出所有加工组件上的纱线。
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机与卷绕组件的自动化程度基本无关。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机可以配备卷绕组件,其中可自动或手动更换卷装。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将参照下列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图2示意性示出图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侧视图的细节;
图3示意性示出图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平面图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3中以多个视图示出用于使多根纱线变形的根据本发明的变形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分别在图1中以横截面图以及在图2和图3以侧视图和平面图示出该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没有明确提到这些图中的任一幅图的情况下,以下描述适用于所有图。
变形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多个加工位,所述多个加工位彼此并排布置布置而形成多数。这样,例如,超过100个加工位可以沿纵向机器侧彼此并排布置。只有最初的三个加工位在图1至图3中由参考符号1.1,1.2,1.3表示。
每个加工位1.1-1.3均具有多个加工组件,所述多个加工组件被保持在多部件机架中。本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机架2由用于容纳加工组件的加工框架2.1、用于容纳多个卷绕组件的卷绕框架2.2以及用于互联加工框架2.1和卷绕框架2.2的横向支架2.3构成。操作者通道6形成在加工框架2.1和卷绕框架2.2之间。
因为加工位1.1,1.2,1.3结构相同,所以下面将参照图1中的图示通过加工位1.1中纱线路径更详细地描述加工组件。
在加工位1.1中,纱线18由第一输送单元8从给料卷装16首先抽出,其中纱线在多个导辊13上被引导。给料卷装16被保持在线轴架3中,线轴架3布置在机器纵向侧5,在加工框架2.1旁边。备用卷装17分配到线轴架3内的给料卷装16。机器纵向侧5相对于图1的图面横向地延伸。
第一输送单元8与布置在下游的第二输送单元21一起形成所谓的变形区7,纱线18在该变形区中被定向并变形。第一输送单元8和第二输送单元21被保持在加工框架2.1上。加热装置9、冷却装置10和变形组件11在变形区7内沿纱线路径方向先后布置,变形区7由输送单元8和21构成。变形组件11布置在加工框架2.1上,从而位于第二输送单元21的正上方。
为了保持最大操作高度及为了得到较长的变形区,加热装置9和冷却装置10被保持在加工框架2.1上,从而在纵向机器方向上倾斜。为了说明变形区以及加热装置9及冷却装置10的排列,另外参照图2和图3。
在图2中示出了加工框架2.1的侧视图的细节。图3示出操作员通道6的平面图。
从图2和图3中的图示可知,加热装置9和冷却装置10形成了同一走纱平面,其中纱线在没有额外的导纱元件的情况下以及因而在纱线路径中不具有转向的情况下在输送单元8和第一变形组件11之间被引导。
尤其从图2中图示的可知,加工位1.1的加热装置9布置为相对于机器横截面4成角度。该角度用参考符号α表示,且优选在30°和70°之间的范围内。
在纱线路径中,冷却装置10的纱线入口25直接分配给加热装置9,从而纱线可以以笔直的纱线路径进入冷却装置10。这里冷却装置10相对于机器横截面4具有基本上相同的角度位置。
为了尽可能获得将纱线无转向地引导到变形组件11,冷却装置10的纱线出口26置于变形组件11的正上方,从而在纱线出口26和变形组件11之间无位移地引导纱线。为了连续引导加工位1.1中的纱线,并且为了缩小机器偏移,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使用弯曲冷却轨道24构造了冷却装置10。这样,有利地,也可以在没有额外的引导元件的情况下将在三维空间中偏移的加工组件相互连接。
从图2和图3中的图示可知,加热装置9和冷却装置10与变形组件11和第二输送单元21共同形成了同一走纱平面。加工位中的变形区的走纱平面在各种情况下被调整成竖直地平行于机器中心面31。机器中心面31延伸以正交于机器横截面4。这样,所有加工组件都非常紧凑地布置在加工框架2.1上。加工位1.1至1.3的加热装置9在此以最小间距彼此并排布置,该最小间距小于相互邻近的加工位1.1和1.2之间的插入间距。在图2中,两个相互邻近的加热装置9的最小间距用参考符号H表示,并且以冷却装置10的纱线出口为例,两个相互邻近的加工位的插入间距用参考符号S表示。因而,能量方面有利的是,加热装置9可以置于隔热壳体内。根据加热装置9和冷却装置10在机器纵向上的倾角α,在加工位1.1的第一输送单元8和第二输送单元21之间设置偏移。因而,第一输送单元8和21置于不同机器横截面内。在图2中,初始加工位1.1的第一输送单元8和第二输送单元21之间的偏移用参考符号A表示。一方面为了获得足够倾斜从而紧凑地排列相互邻近的加工位的加热装置9,并且另一方面为了足够长的变形区以得到较高的纱线处理速度,必须将机器偏移保持为至少为1m。在机器偏移更小的情况下,要求更大的操作高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对机器的上层结构提出要求。
从图1中的图示可知,纱线18在其进一步进程中被引导到缠结装置15,随后穿过在第三输送单元22和第四输送单元23之间的后加热装置14。后加热装置14形成后处理区,所述后处理区用于以低纱线张力对纱线18进行松弛处理,该低纱线张力在输送单元22和23之间是可调节的。
仅在纱线接受后处理的情况下,后加热装置14和第三输送单元22是可选择的。在后处理对于纱线材料来说不是必需的情况下,在无后加热装置14和第三输送单元22的情况下实施加工位1.1。
从图2中的图示可知,后加热装置14也保持于加工框架2.1上,从而在机器纵向纵向上倾斜。优选地,后加热装置14与加热装置9在相同的方向上倾斜。然而,原理上,可能将后加热装置14平行于机器横截面4布置。
从图1中的图示可知,在加工位1.1的末端设置了卷绕组件12.1,通过该卷绕组件纱线18卷绕成卷装19。以此,加工位1.1的卷绕组件12.1可直接置于卷绕框架2.2的上部区域中。
加工位1.1-1.3的用于容纳卷绕组件12.1-12.3的卷绕框架2.2直接分配给加工框架2.1,位于与操作员通道6相对的一侧。卷绕框架2.2形成了第二机器纵向侧5。卷绕组件12.1-12.3以多层结构方式相互叠置。这样,卷绕组件的宽度通常是加工框架2.1上的相互邻近的加工位1.1和1.2之间的插入间距的几倍大。这样,由于多层叠置可以实现变形机的紧凑结构。加工位1.1-1.3的卷绕组件12.1-12.3(如图1所示)以及相邻加工位的相邻卷绕组件结构相同,且均具有一个卷绕位20,在该卷绕位,纱线18卷绕成卷装19。在卷绕组件12.1-12.3中生产的卷装19从操作员通道6被拆下并送走。
从图1中的图示可知,加工组件中首次引纱或发生断纱时的所有程序均可以由一个操作员从操作员通道6执行。为此,输送单元8和21、加热装置9、冷却装置10和变形组件(它们被保持在机架的上部区域中)可被具体实现为能够从地板进行操作,而无需辅助工具。卷绕组件12.1-12.3是半自动,卷装的更换的操作可以同样由操作员从操作员通道6进行。
加工位1.1-1.3中的输送单元被设置用于传送和定向,输送单元部分地被构造作为所谓的夹紧输送单元或循环输送单元。在夹紧输送单元的情况下,输送是通过夹紧纱线进行的。在循环输送单元的情况下,所需的输送力由纱线的多次循环生成。现在发现:尤其是布置为位于卷绕组件12.1-12.3上游的输送单元23优先地被实现为夹紧输送单元。从图2的图示可知,每个加工位的夹紧输送单元具有压力辊27,压力辊27支撑在从动轴28的圆周上。从动轴28由马达29驱动。从动轴28在此通过多个轴承座30保持在机架2上。
分配至变形区7的输送单元8和21是实现为循环输送单元,循环输送单元由从动导辊和附属的超限辊构成。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加工位1.1的第一输送单元8、第二输送单元21和第三输送单元23都为循环输送单元。
然而,此处明确说明:根据图1至图3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导纱元件和加工组件的排列和布置仅是示例性的。这样,输送单元可以是在循环输送单元和夹紧输送单元之间以任意组合变形。
附图标记列表
1.1,1.2,1.3 加工位
2 机架
2.1 加工框架
2.2 卷绕框架
2.3 横向支架
3 线轴架
4 机器横截面
5 机器纵向侧
6 操作员通道
7 变形区
8 第一输送单元
9 加热装置
10 冷却装置
11 变形组件
12.1,12.2,12.3 卷绕组件
13 导辊
14 后加热装置
15 缠结装置
16 给料卷装
17 备用卷装
18 纱线
19 卷装
20 卷绕位
21 第二输送单元
22 第三输送单元
23 第四输送单元
24 冷却轨道
25 纱线入口
26 纱线出口
27 压力辊
28 轴
29 马达
30 轴承座
31 机器中心面

Claims (7)

1.一种变形机,该变形机具有多个彼此并排布置的加工位(1.1,1.2,1.3),所述加工位用于从供料卷装(16)抽出多根纱线(18),用于使所述纱线(18)定向和变形,并且用于将所述纱线(18)卷绕成卷装(19),其中每个加工位(1.1,1.2,1.3)都具有形成在两个输送单元(8,21)之间的变形区(7),所述变形区具有变形组件(11)、加热装置(9)和冷却装置(10),并且其中所述加热装置(9)布置成与机器横截面(4)成角度,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所述加工位(1.1,1.2,1.3)内的所述变形组件(11)和所述加热装置(9)之间的所述冷却装置(10)被构造成能够在所述冷却装置(10)的纱线入口(25)和所述加热装置(9)之间以及在所述冷却装置(10)的纱线出口(26)和所述变形组件(11)之间以笔直的纱线路径引导所述纱线(18),其中,所述加热装置(9)以最小间距(H)相互平行地并排布置,所述最小间距(H)小于相互邻近的加工位(1.1,1.2,1.3)间的插入间距(S),其中,所述最小间距(H)等于相邻的加热装置(9)中的纱线路径之间的距离,并且所述插入间距(S)等于相邻的冷却装置(10)的纱线出口(26)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各个加工位(1.1,1.2,1.3)中的所述冷却装置(10)由弯曲的冷却轨道(24)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位(1.1,1.2,1.3)的所述加热装置(9)和所述冷却装置(10)在同一走纱平面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组件(11)及布置在所述变形组件(11)下游的所述输送单元(21)共同布置在所述走纱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位(1.1,1.2,1.3)中的所述变形区(7)的所述走纱平面被调整成与机器中心面(31)竖直地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所述加工位(1.1,1.2,1.3)中围住所述变形区(7)的所述输送单元(8,21)之间构造至少1米的机器偏移(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位(1.1,1.2,1.3)中的所述输送单元(8,21)、所述加热装置(9)、所述冷却装置(10)以及所述变形组件(11)布置在机架(2)内,从而能够从操作员通道(6)的地板进行操作。
CN201480033711.7A 2013-06-15 2014-06-06 变形机 Active CN1053929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010147 2013-06-15
DE102013010147.6 2013-06-15
PCT/EP2014/061809 WO2014198656A1 (de) 2013-06-15 2014-06-06 Texturier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92934A CN105392934A (zh) 2016-03-09
CN105392934B true CN105392934B (zh) 2018-01-30

Family

ID=50884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3711.7A Active CN105392934B (zh) 2013-06-15 2014-06-06 变形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008233B1 (zh)
JP (1) JP6440697B2 (zh)
CN (1) CN105392934B (zh)
WO (1) WO2014198656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01506A1 (de) * 1987-02-05 1988-08-18 Barmag Barmer Maschf Falschzwirnkraeuselmaschine
US5339617A (en) * 1989-07-01 1994-08-23 Barmag Ag False twist yarn crimping apparatus
CN1737231A (zh) * 2004-05-19 2006-02-22 萨罗瑞士麦特雷有限公司 假捻变形和/或空气包覆装置
CN102383229A (zh) * 2010-08-31 2012-03-21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纺织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30551B2 (de) * 1971-06-19 1973-09-20 Ernest Scragg & Sons Ltd., Macclesfield, Cheshire (Grossbritannien) Vorrichtung zum Texturieren ther moplastischer Kunststoffaden
DE2752232A1 (de) * 1977-11-23 1979-05-31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Falschdrall-strecktexturiermaschine
JPS591808B2 (ja) * 1979-02-02 1984-01-14 東レ株式会社 高速仮撚加工機
DE3719048A1 (de) 1986-06-14 1987-12-23 Barmag Barmer Maschf Falschzwirnkraeuselmaschine
JPH0835136A (ja) * 1994-07-20 1996-02-06 Teijin Seiki Co Ltd 仮撚加工機の冷却装置
JP3490844B2 (ja) * 1996-05-30 2004-01-26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仮撚機の冷却装置
JPH11107084A (ja) * 1997-10-01 1999-04-20 Toray Eng Co Ltd 仮撚加工機
JP4462751B2 (ja) * 2000-11-22 2010-05-12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仮撚機
JP4104116B2 (ja) * 2002-07-30 2008-06-18 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仮撚機の冷却装置
DE102008057585A1 (de) * 2008-11-15 2010-05-20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Heiz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01506A1 (de) * 1987-02-05 1988-08-18 Barmag Barmer Maschf Falschzwirnkraeuselmaschine
US5339617A (en) * 1989-07-01 1994-08-23 Barmag Ag False twist yarn crimping apparatus
CN1737231A (zh) * 2004-05-19 2006-02-22 萨罗瑞士麦特雷有限公司 假捻变形和/或空气包覆装置
CN102383229A (zh) * 2010-08-31 2012-03-21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纺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98656A1 (de) 2014-12-18
EP3008233B1 (de) 2017-03-29
CN105392934A (zh) 2016-03-09
EP3008233A1 (de) 2016-04-20
JP2016524055A (ja) 2016-08-12
JP6440697B2 (ja) 2018-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4859B (zh) 针织机的纤维条子喂给装置
JP5599286B2 (ja) 仮撚加工機
CN102471936A (zh) 用于熔纺、拉伸和卷绕复丝的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CN103361812B (zh) 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EP3095900B1 (en) Combined yarn producing device
US20140356474A1 (en) Device for guiding and texturing a plurality of synthetic threads
CN105378164B (zh) 变形机
CN103668614B (zh) 纺织机械
JP5502882B2 (ja) 加熱装置
CN105862201B (zh) 并纱假捻加工机
JP4422615B2 (ja) 仮撚りテクスチャード加工機
CN105392934B (zh) 变形机
WO2016065961A1 (zh) 高效多功能纤维机械
CN102383229A (zh) 纺织机
JP7203818B2 (ja) 糸群を引き出しかつ巻き取る装置
KR101580513B1 (ko) 텍스쳐링 기계
JP2004530811A (ja) 仮よりテクスチャード機械
EP0903431A2 (en) Textile machine arrangement
CN108657869A (zh) 一种具有卷绕设备的假捻变形机
JP2004530806A (ja) 仮よりテクスチャード機械
CN110997991A (zh) 用于制造合成纱线的装置
JP6444387B2 (ja) テクスチャリング加工機
CN117157436A (zh) 丝线生产设备
CN105752753A (zh) 纺织机
CN106103819A (zh) 用于熔纺、拉伸、卷曲变形以及卷绕多个长丝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