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7812A - 辊和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辊和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27812A
CN105527812A CN201510680970.5A CN201510680970A CN105527812A CN 105527812 A CN105527812 A CN 105527812A CN 201510680970 A CN201510680970 A CN 201510680970A CN 105527812 A CN105527812 A CN 105527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layer
starting point
roller
conical section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8097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土桥直人
宫代俊明
植川英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to CN2018109374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11670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527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278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03G15/2057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relat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heat element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olls And Other Rotary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定影装置的辊,包括:芯部;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形成于芯部外侧,并且包括沿轴向方向在辊的边缘上的第一锥形部分;以及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形成于第一弹性层外侧,并且包括在与第一弹性层相同侧上、沿轴向方向在所述边缘上的第二锥形部分,所述第二弹性层的硬度比第一弹性层的硬度高;其中相比作为第一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一开始点,作为第二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二开始点沿轴向方向设置在更接近辊的中心的位置中。以及一种定影装置。

Description

辊和定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以及一种包括所述辊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包含在电子照相打印机或复印机中的定影装置,已知一种膜加热型的定影装置,定影装置由板加热器、定影膜和压辊构成,定影膜在与加热器接触的情况下运动,加热器经由定影膜与压辊形成夹持部部分。
在膜加热型的定影装置中,当连续打印小尺寸的记录材料时,在非纸张经过区域中容易发生温度升高,也就是,在压辊的膜或记录材料并不经过的区域中(非纸张经过区域)中温度过度升高。当在非纸张经过区域中温度过度升高的状态持续时,压辊等将受损。
因此,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31772中,具有弹性层的压辊被公开作为降低非纸张经过区域中的上述温度升高的装置,所述弹性层由两个弹性层构成,这两个弹性层的热导率值围绕压辊的芯部同心地不同。在这种压辊中,压辊沿纵向方向的热导率通过在表面侧弹性层中分散沿纵向方向定向的导热填料而增加,由此降低压辊沿纵向方向的温度不均匀。此外,下侧弹性层的热导率设置成低于表面侧弹性层的热导率,由此控制热量向芯部流出。
不过,在像这样的、具有两个弹性层的一些类型的压辊中,在弹性层的边缘处形成锥形部分。当这样的压辊安装在膜加热型的定影装置中并执行连续打印时,可以观察到定影膜的表面的、压辊的锥形部分周围的区域接触的部分受到的磨损比非锥形区域接触的表面大。在定影膜的表面上产生的磨损在下文中称为“表面层磨损”。
图7A示出了当压辊与在定影膜上产生表面层磨损的区域接触时利用微硬度计测量压辊沿纵向方向的硬度变化的结果。如图7A中所示,观察到异常硬度区域HA,其中,压辊在锥形部分附近的区域中的硬度随着接近锥形部分而异常地增加。图7B示出了使用压敏纸张来测量在使用这种压辊的定影装置的夹持部部分N中的压力分布的结果。根据图7B,夹持部部分N的压力在异常硬度区域HA的部分中局部增加。
当在压辊的弹性层的边缘处产生的锥形部分附近的区域中产生弹性层的硬度较高的区域时,表面层磨损恶化,这是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定影装置的辊,所述辊包括:
芯部;
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形成于芯部外侧,并包括沿轴向方向在辊的边缘上的第一锥形部分;以及
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形成于第一弹性层外侧,并在与第一弹性层相同侧上包括沿轴向方向在所述边缘处的第二锥形部分,第二弹性层的硬度比第一弹性层的硬度高;其中
相比作为第一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一开始点,作为第二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二开始点设置在沿轴向方向更接近辊的中心的位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定影装置的辊,所述辊包括:
芯部;以及
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形成于芯部外侧,所述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层和形成于所述第一弹性层外侧的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的硬度比第一弹性层的硬度高;其中
锥形部分沿轴向方向形成于弹性层的边缘处,且
所述锥形部分具有这样的区域,其中,在形成锥形部分的一侧上,随着位置沿轴向方向接近辊的边缘,第二弹性层的厚度与第一弹性层的厚度的比率逐渐减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定影装置的辊,所述辊包括:
芯部;
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形成于芯部外侧,并包括沿轴向方向在辊的边缘处的第一锥形部分;以及
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形成于第一弹性层外侧,并在与第一弹性层相同侧上包括沿轴向方向在所述边缘处的第二锥形部分,所述第二弹性层的硬度比第一弹性层的硬度高;其中
作为第一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一开始点比作为第二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二开始点沿轴向方向设置在更接近辊的中心的位置中。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定影装置的辊,所述辊包括:
芯部;以及
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形成于芯部外侧,所述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层和形成于所述第一弹性层外侧的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的硬度比第一弹性层的硬度高;其中
锥形部分沿轴向方向形成于弹性层的边缘处,且
锥形部分具有这样的区域,在所述区域中,在形成锥形部分的一侧上随着位置沿轴向方向接近辊的边缘,第二弹性层的厚度与第一弹性层的厚度的比率逐渐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在夹持部部分处传送和加热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包括:
加热旋转部件;以及
辊,所述辊接触加热旋转部件并形成所述夹持部部分,所述辊包括:芯部;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形成于芯部外侧;以及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形成于第一弹性层外侧,具有比第一弹性层的硬度更高的硬度;其中,
第一锥形部分沿辊的轴向方向形成于第一弹性层的边缘处,第二锥形部分沿所述轴向方向形成于第二弹性层的边缘处,
作为第二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二开始点比作为第一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一开始点沿轴向方向设置在更接近辊的中心的位置中。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在夹持部部分处传送和加热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包括:
加热旋转部件;以及
辊,所述辊接触加热旋转部件并形成所述夹持部部分,所述辊包括:芯部;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形成于芯部外侧;以及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形成于第一弹性层外侧,具有比第一弹性层的硬度更高的硬度;其中,
第一锥形部分沿辊的轴向方向形成于第一弹性层的边缘处,第二锥形部分沿所述轴向方向形成于第二弹性层的边缘处,
作为第一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一开始点比作为第二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二开始点设置在更接近辊的中心的位置中。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实际实例1的压辊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示出在实际实例1的压辊的沿旋转轴线方向的边缘附近的区域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在实际实例1的压辊中的微硬度的纵向硬度分布图;
图6是示出在实际实例2的压辊的沿旋转轴线方向的边缘附近的区域的示意剖视图;以及
图7A和图7B是在现有技术的压辊中的微硬度的纵向硬度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根据实际实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实施例中所述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相对位置等将根据本发明应用的装置的结构和多种情况而合适变化。换句话说,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际实例)
下面将参考图1介绍电子照相型激光束打印机的总体结构,所述电子照相型激光束打印机作为根据本发明实际实例的成像装置的实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具有电子照相光感光体(下文中称为感光鼓)1,作为旋转鼓型的图像承载部件。感光鼓1通过在由铝、镍等制造的柱体(鼓)型导电基体的外周表面上形成OPC、无定形硒(Se)、无定形硅(Si)等的感光材料层而构成。
感光鼓1沿图1中箭头R1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以预定周向速度(处理速度)被驱动旋转,在旋转处理过程中,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表面)通过作为充电单元的充电辊2而均匀充电至预定极性和电势。感光鼓1上的均匀充电表面由激光束LB进行扫描和曝光,所述激光束LB由激光束扫描仪3输出,并根据图像信息被调制控制(ON/OFF控制)。因此,根据目标图像信息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形成于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潜像通过由显影装置4(显影单元)供给的调色剂T来显影。显影的潜像可视化,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形成于感光鼓1的表面上。对于显影方法,使用跳跃显影方法、两组分显影方法、FEED显影方法等,显影方法通常与图像曝光和反转显影组合地使用。
另一方面,装载和储存在进给盒9中的记录材料P通过进给辊8的驱动而一次一张地通过片材路径进给至阻挡辊11,所述进给路径包括引导件10和阻挡辊11。阻挡辊11在预定控制定时将记录材料P进给至感光鼓1的表面和转印辊5的外周表面(表面)之间的转印夹持部部分。记录材料P通过转印夹持部部分T来保持和传送,在所述传送过程中,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施加给转印辊5的转印偏压而顺序转印至记录材料上。因此,各记录材料P承载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
承载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各记录材料P随后与感光鼓1的表面分离,从转印夹持部部分排出并通过传送引导件12而进入定影装置6的夹持部部分N。记录材料P通过定影装置6的夹持部部分N而接收热量和压力,由此,调色剂图像被加热和定影在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从定影装置P离开的记录材料P经由片材路径而排出至排出托盘16,所述片材路径包括传送辊13、引导件14和排出辊15。
在记录材料P分离之后,感光鼓1的表面通过清洁装置7(清洁单元)来清洁,然后重复地用于成像,所述清洁装置7除去粘附的污染物,例如未转印的调色剂。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是支持A3尺寸纸张的打印机,所述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为50ppm(A4,横向)。调色剂具有作为基材的苯乙烯-丙烯酸树脂,电荷控制剂、磁体、硅石等根据需要而在内部或外部添加,并具有55℃至65℃的玻璃转变点。
下面将参考图2介绍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细节。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在下面的说明中,纵向方向是指压辊24的旋转轴线方向和与记录材料传送方向Q垂直的方向。
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影装置6是膜加热型的定影装置。如图2中所示,定影装置6包括膜引导部件21、加热器22(加热体)、膜23(加热部件)和压辊24(压力部件)。
膜引导部件(支撑件)21是沿纵向方向形成的沟槽形部件,具有半圆形截面形状。加热器22保持在槽中,所述槽沿纵向方向大致形成于膜引导部件21的底表面的中心处。膜23是环形带型(筒形)耐热膜,该膜是柔性的,并松弛地插入膜引导部件21中。驱动源M的驱动力经由例如齿轮(未示出)这样的传动机构而传递给压辊24,压辊24沿箭头R3的方向(逆时针方向)以预定周向速度被旋转驱动。膜23和压辊24构成定影夹持部部分N,所述定影夹持部部分N保持和传送各记录材料P,并定影记录材料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
膜引导部件21是由耐热树脂,例如PPS(聚苯硫醚)或液晶聚合物制造的模制件。加热器22是由低热容陶瓷制造的加热器。本发明实施例的加热器22包括:薄板型的加热器基体22a,所述加热器基体22a侧向较长,并由铝等制造;以及线性或窄条型的电加热元件(电阻加热元件)22b,所述电加热元件22b由Ag/Pd等来制造,沿纵向方向形成于加热器基体22a的表面侧(膜滑动表面侧)。加热器22还具有薄表面保护层22c,例如玻璃层,以便覆盖和保护电加热元件22b。测温元件25(例如热敏电阻)布置在加热器基体22a的后表面侧。所述加热器22被控制成通过供给至电加热元件22b的电力而快速变热,然后通过包括测温元件25的电力控制系统(未示出)而维持预定的定影温度(目标温度)。
为了降低热容并且使得起动更快,作为加热旋转部件的膜23是总膜厚度为100μm或更小,优选是60μm或更小以及20μm或更大的单层膜,或者是复合层膜,在该复合膜中,脱模层涂覆在基部膜的表面上。用于单层膜的材料的实例是: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和PPS,它们具有例如良好的耐热性、可脱模性、强度和耐久性。用于基部膜的材料的实例是: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醚醚酮(PEEK)和聚醚砜(PES)。用于脱模层的材料的实例是:PTFE、PFA和全氟乙烯丙烯共聚物(FEP)。
压辊24具有:芯部24d,所述芯部24d由铁、铝等形成;以及多个弹性层,这些弹性层使用后面所述的制造方法由后面所述的材料来形成。压辊24的表面由预定压力机构(未示出)以预定按压力按压,以便经由膜23按压加热器22的表面保护层22c。根据这种按压力,压辊24的弹性层24b引起弹性变形,在压辊24的表面和膜23的表面之间形成具有预定宽度的夹持部部分N。
至少在形成图像时当压辊24沿图2中箭头R2的方向(逆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时,膜23随着压辊24的旋转而运动。换句话说,当压辊24被旋转驱动时,旋转力通过压辊24的外周表面(表面)和膜23的外周表面(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在夹持部部分N中施加给膜23。当膜23旋转时,膜23的内周表面(内表面)在夹持部部分N中接触加热器22的表面保护层22c并在所述表面保护层22c上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更好的是在膜23的内表面和加热器22的表面保护层22c之间提供润滑剂,例如耐热油脂,以便降低滑动阻力。
在膜23通过压辊24的旋转驱动而旋转,且加热器22起动并被控制至预定定影温度的状态下,承载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引入夹持部部分N中。记录材料P在夹持部部分N中被保持在膜23的表面和压辊24的表面之间,并在该状态下传送。在这样的传送处理中,加热器22的热量经由膜23而施加给调色剂图像t,夹持部部分N的夹持压力也施加给调色剂图像t。由此,调色剂图像t被加热和定影至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从夹持部部分N离开的记录材料P与膜23的表面分离,然后从定影装置6传送和排出。
热容较小和温度快速升高的加热器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膜加热型的定影装置中,因此能够明显减少用于使得加热器22达到预定定影温度的时间。因此,即使当从室温起动时,定影装置6也能够很容易地升高至高定影温度。这意味着当不执行打印并且定影装置6处于待命状态时不需要待命温度控制,并能够省电。通过除了在夹持部部分N中之外在旋转膜23中不产生明显的拉伸力并且简化定影装置6的结构,只有凸缘部件(未示出)被布置成支撑膜23的边缘,作为用于防止膜向一侧移位的单元。
(实际实例1)
下面将参考图3和图4介绍实际实例1的压辊的细节。图3是实际实例1的压辊在旋转轴线方向(轴向方向)上的剖视图,示意示出了所述辊的各层的结构。图4是实际实例1的压辊在与实际实例1的压辊的旋转轴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剖视图,是示出沿旋转轴线方向的边缘的周围区域的剖视图。为了简化说明,图4中的各弹性层的厚度画出为比图3的厚,但是各弹性层的实际厚度相对于芯部24d的直径足够薄。
<压辊的层结构>
实际实例1的压辊24包括:芯部24d,所述芯部24d是柱形轴;以及弹性层24a,所述弹性层是布置在芯部24d的外周上或外侧的第一弹性层。压辊24还具有弹性层24b,所述弹性层24b是布置在弹性层24a的外周上(外侧)的第二弹性层,弹性层24b具有比弹性层24a更高的热导率和更高的硬度。压辊24还具有在导热弹性层24b的外周上的脱模层24c。
在实际实例1中,用于弹性层24a的橡胶材料的橡胶硬度H1和用于弹性层24b的橡胶材料的橡胶硬度H2满足关系H1<H2。具体地说,在实际实例1中,弹性层24a是由具有17°JISA硬度的硅橡胶制造的实心(solid)橡胶层,而弹性层24b是由具有60°JISA硬度的硅橡胶制造的橡胶层,沿纵向方向定向的导热填料分散于弹性层24b中。通常,当分散有导热填料时,橡胶硬度将增加。
这里,用于压辊24的整个弹性层的厚度d(所述厚度d是弹性层24a的厚度(沿直径方向的宽度)d1和弹性层24b的厚度(沿直径方向的宽度)d2的总和)优选是2至10mm。在实际实例1的结构中,在压辊24的中心部分(除了锥形部分(直径减小部分)之外的部分)中的弹性层24a的厚度d1b是3mm,弹性层24b的厚度d2b是1mm,整个弹性层的厚度d是4mm。具有这种结构的压辊24的硬度(由Ascker-C硬度计来测量)是56°。
<压辊的边缘的层结构>
在实际实例1中,压辊24的两个边缘的直径小于中心部分的直径。换句话说,如图4中的剖视图所示,压辊24具有锥形部分(直径减小部分),其中,当在剖视图中看时,直径沿旋转轴线方向朝着边缘减小。如图4A中所示,整个压辊的外径开始减小的位置假定为锥形开始点A。弹性层24a的外径开始减小的位置(厚度开始减小的位置)假定为锥形开始点(第一开始点)a,弹性层24b的外径开始减小的位置(厚度开始减小的位置)假定为锥形开始点(第二开始点)b。弹性层24a在端面S上的厚度假定为d1s,弹性层24b在端面S上的厚度假定为d2s。
假定弹性层的端面S沿旋转轴线方向的位置为0,从端面S至锥形开始点A、a和b的距离假定分别为距离A、a和b。在这种情况下,距离A、a和b具有关系a≤b=A。在实际实例1中,具体地说,锥形开始点A的距离A和锥形开始点b的距离b假定为1.5mm,锥形开始点a的距离a假定为1.0mm。
在实际实例1中,假定当弹性层24a的外径在它接近端面S时减小时的斜度与当弹性层24b的外径在它接近端面S时减小时的斜率大致相同。在锥形开始点a处弹性层24a的厚度d1a和弹性层24b的厚度d2a的比率以及在锥形开始点b处弹性层24a的厚度d1b和弹性层24b的厚度d2b的比率满足以下关系:d2a/d1a≤d2b/d1b。
假定在锥形开始点A至锥形开始点a之间的任意位置x处弹性层24a的厚度为d1x,在位置x处弹性层24b的厚度为d2x。这些厚度满足以下关系:d2a/d1a≤d2x/d1x≤d2b/d1b。换句话说,随着位置从锥形开始点A(锥形开始点b)运动至锥形开始点a(边缘侧)时,具有较高硬度的弹性层24b的厚度的比率降低。因此,在锥形开始点A周围的区域中整个弹性层的硬度降低,弹性层变得更软。
<实际实例1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使用实际实例1的结构的效果。如图4中所示,在实际实例1中,随着位置从锥形开始点A接近边缘,具有较高硬度的弹性层24b的厚度与具有较低硬度的弹性层24a的厚度的比率降低,在所述锥形开始点A处,压辊24的外径开始减小。换句话说,与除了锥形部分之外的部分相比,随着位置沿轴向方向越接近压辊24的边缘,具有较高硬度的弹性层24b的厚度与具有较低硬度的弹性层24a的厚度的比率在锥形部分中减小越多。
为了满足这样的关系,实际实例1被构造成使得具有低硬度的弹性层24a的锥形开始点a比具有较高硬度的弹性层24b的锥形开始点b定位成沿旋转轴线方向(轴向方向)更接近边缘。换句话说,锥形开始点b处于比锥形开始点a更接近压辊24的中心的位置。因此,压辊24从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与沿轴向方向从锥形开始点b至锥形开始点a的方向相同。
因此,沿轴向方向在锥形开始点b和锥形开始点a之间的区域中,随着位置接近边缘,弹性层24b的外径减小,但是弹性层24a的外径不变。这意味着随着位置从锥形开始点A接近边缘,厚度比率d2x/d1x减小,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实际实例1的这种结构,弹性层的硬度整体在锥形开始点A附近的区域中减小。
在实际实例1中,锥形开始点a是弹性层24a的厚度开始减小的位置,也是弹性层24a的外径开始减小的位置。锥形开始点b是弹性层24b的厚度开始减小的位置,也是弹性层24b的外径开始减小的位置。
图5是在实际实例1的压辊中微硬度的纵向硬度分布图。如图5所示,在实际实例1的压辊中没有产生如图7A和7B中所示的异常硬度区域HA,在所述异常硬度区域HA中,硬度随着位置接近锥形部分而增加。因此,当使用实际实例1的结构时,能够抑制膜的表面层磨损。
在所述实际实例中,弹性层24b是分散有导热填料的橡胶层,弹性层24a是实心橡胶层,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换句话说,当弹性层24b的橡胶硬度比弹性层24a的橡胶硬度高时,证明了所述实例的效果。例如,弹性层24b可以是实心橡胶层,弹性层24a可以是海绵状橡胶层。
在所述实际实例中,使用包括作为加热旋转部件的膜的定影装置,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结构。例如,定影装置可以包括作为加热旋转部件的热辊。
(实际实例2)
下面将参考图6介绍实际实例2。图6是实际实例2的压辊的在垂直于旋转轴线方向的方向上的剖视图,是示出沿旋转轴线方向在边缘周围的区域的剖视图。在实际实例2中,弹性层24a(第一弹性层)的橡胶硬度H1和弹性层24b(第二弹性层)的橡胶硬度H2的关系为H1>H2。换句话说,在实际实例2中,弹性层24a是分散有导热填料的橡胶层,弹性层24b是实心橡胶层。
在实际实例2中,当从端面S至压辊24的锥形开始点A、至弹性层24a的锥形开始点a和至弹性层24b的锥形开始点b的距离分别是A、a和b,A、a和b的关系为A=b<a。
如图6中所示,在实际实例2中,随着位置从锥形开始点A(压辊24的外径在所述锥形开始点A处开始减小)接近边缘,具有较高硬度的弹性层24a的厚度与具有较低硬度的弹性层24b的厚度的比率减小。换句话说,随着位置从锥形开始点A(所述锥形开始点A位于锥形部分的最大直径部附近)更接近边缘时,d1x/d2x降低。
为了满足所述关系,实际实例2被构造成使得:具有较低硬度的弹性层24b的锥形开始点b定位成比具有较高硬度的弹性层24a的锥形开始点a沿旋转轴线方向更接近边缘。
换句话说,沿压辊24的轴向方向,锥形开始点a处于比锥形开始点b更接近压辊24的中心的位置。因此,压辊24从中心至边缘的方向与沿轴向方向从锥形开始点a至锥形开始点b的方向相同。
这意味着随着位置从锥形开始点b沿轴向方向接近压辊24的边缘,弹性层24a逐渐变得更薄,但是弹性层24b的厚度相同。因此,随着位置从锥形开始点A接近边缘,弹性层的硬度整体降低。
此外,如图6中所示,随着位置接近边缘,在锥形开始点a和锥形开始点b(锥形开始点A)之间弹性层24a的厚度降低,弹性层24b的厚度增加。因此,随着位置从锥形开始点a接近锥形开始点A,弹性层的硬度整体变得更高。
通过使用实际实例2中的这种结构,能够抑制压辊在锥形部分附近的硬度的异常增加,这与实际实例1相同。因此,能够抑制加热旋转部件(例如膜和热辊)的表面层磨损。
在实际实例2中,当弹性层24a的橡胶硬度高于弹性层24b的橡胶硬度时也能够证明所述实例的效果。因此,弹性层24a可以是实心弹性层,弹性层24b可以是海绵状弹性层。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知道,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将根据最广义的解释,以便包含所有这些变化形式以及等效结构和功能。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定影装置的辊,包括:
芯部;
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形成于芯部外侧,并且包括沿轴向方向在辊的边缘上的第一锥形部分;以及
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形成于第一弹性层外侧,并且包括在与第一弹性层相同侧上、沿轴向方向在所述边缘上的第二锥形部分,所述第二弹性层的硬度比第一弹性层的硬度高;其中
相比作为第一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一开始点,作为第二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二开始点沿轴向方向设置在更接近辊的中心的位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其中:
沿轴向方向在从第二开始点至第一开始点的区域中,随着位置从第二开始点接近第一开始点,第二弹性层的厚度与第一弹性层的厚度的比率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其中:
第二弹性层是橡胶层,导热填料分散于所述橡胶层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其中:
第一弹性层是实心橡胶层。
5.一种用于定影装置的辊,包括:
芯部;以及
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形成于芯部外侧,所述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层和形成于所述第一弹性层外侧的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的硬度比第一弹性层的硬度高;其中
锥形部分沿轴向方向形成于弹性层的边缘上,以及
所述锥形部分具有这样的区域,其中,在形成所述锥形部分的一侧随着位置沿轴向方向接近辊的边缘,第二弹性层的厚度与第一弹性层的厚度的比率逐渐减小。
6.一种用于定影装置的辊,包括:
芯部;
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形成于芯部外侧,并且包括沿轴向方向在辊的边缘上的第一锥形部分;以及
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形成于第一弹性层外侧,并且包括在与第一弹性层相同侧上、沿轴向方向在所述边缘上的第二锥形部分,所述第二弹性层的硬度比第一弹性层的硬度高;其中
相比作为第二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二开始点,作为第一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一开始点设置在沿轴向方向更接近辊的中心的位置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辊,其中:
沿轴向方向在从第一开始点至第二开始点的区域中,随着位置从第一开始点接近第二开始点,第二弹性层的厚度与第一弹性层的厚度的比率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辊,其中:
第一弹性层是橡胶层,导热填料分散于所述橡胶层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辊,其中:
第二弹性层是实心橡胶层。
10.一种用于定影装置的辊,包括:
芯部;以及
弹性层,所述弹性层形成于芯部外侧,所述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层和形成于所述第一弹性层外侧的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的硬度比第一弹性层的硬度高;其中
锥形部分沿轴向方向形成于弹性层的边缘上,以及
所述锥形部分具有这样的区域,在所述区域中,在形成锥形部分的一侧上随着位置沿轴向方向接近所述辊的边缘,第二弹性层的厚度与第一弹性层的厚度的比率逐渐增加。
11.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在夹持部部分处传送和加热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所述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旋转部件;以及
辊,所述辊接触加热旋转部件并形成所述夹持部部分,所述辊包括:芯部;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形成于芯部外侧;以及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形成于第一弹性层外侧,具有比第一弹性层的硬度更高的硬度;其中,
第一锥形部分沿辊的轴向方向形成于第一弹性层的边缘上,第二锥形部分沿所述轴向方向形成于第二弹性层的边缘上,
相比作为第一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一开始点,作为第二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二开始点沿轴向方向设置在更接近辊的中心的位置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加热旋转部件是膜。
13.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在夹持部部分处传送和加热承载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所述定影装置包括:
加热旋转部件;以及
辊,所述辊接触加热旋转部件并且形成所述夹持部部分,所述辊包括:芯部;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一弹性层形成于芯部外侧;以及第二弹性层,所述第二弹性层形成于第一弹性层外侧,具有比第一弹性层的硬度更高的硬度;其中,
第一锥形部分沿辊的轴向方向形成于第一弹性层的边缘上,第二锥形部分沿所述轴向方向形成于第二弹性层的边缘上,
相比作为第二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二开始点,作为第一锥形部分的开始点的第一开始点设置在更接近辊的中心的位置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加热旋转部件是膜。
CN201510680970.5A 2014-10-21 2015-10-20 辊和定影装置 Pending CN1055278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37435.7A CN109116702B (zh) 2014-10-21 2015-10-20 辊和定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4833 2014-10-21
JP2014214833A JP6486059B2 (ja) 2014-10-21 2014-10-21 ローラ、定着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7435.7A Division CN109116702B (zh) 2014-10-21 2015-10-20 辊和定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7812A true CN105527812A (zh) 2016-04-27

Family

ID=543253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80970.5A Pending CN105527812A (zh) 2014-10-21 2015-10-20 辊和定影装置
CN201810937435.7A Active CN109116702B (zh) 2014-10-21 2015-10-20 辊和定影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37435.7A Active CN109116702B (zh) 2014-10-21 2015-10-20 辊和定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42443B2 (zh)
EP (1) EP3012690B1 (zh)
JP (1) JP6486059B2 (zh)
CN (2) CN10552781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6702A (zh) * 2014-10-21 2019-01-01 佳能株式会社 辊和定影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10433B2 (en) 2017-02-28 2019-06-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controls a temperature of at least one of a rotating member based on a wearing amount of the rotating member and a pressing member based on a hardness change amount of the pressing member
JP2019203994A (ja) * 2018-05-23 2019-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加圧ローラ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8570A (ja) * 1983-01-14 1984-07-24 Hitachi Metals Ltd 熱定着用ロ−ル
US5253026A (en) * 1991-12-23 1993-10-12 Eastman Kodak Company Fusing apparatus having variable shape fuser roller
CN101369126A (zh) * 2007-06-26 2009-02-1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及用于图像加热装置的加压辊
CN102402165A (zh) * 2010-09-10 2012-04-04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40205335A1 (en) * 2013-01-24 2014-07-24 Fuji Xerox Co., Ltd. Fixing member,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925A (ja) 1984-06-19 1986-01-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燃料消費量計測装置
KR880005492A (ko) * 1986-10-30 1988-06-29 쓰찌다 요시오 열 정착 로울러의 제조방법
JPH03233586A (ja) * 1990-02-09 1991-10-17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H07129013A (ja) * 1993-11-04 1995-05-19 Canon Inc 加熱装置
US5689788A (en) * 1996-03-22 1997-11-18 Xerox Corporation Heat and pressure roll fuser with substantially uniform velocity
JPH1124479A (ja) * 1997-07-04 1999-01-29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2001117406A (ja) * 1999-10-22 2001-04-27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ロールおよび定着ロール製造方法
JP2002082559A (ja) * 2000-06-22 2002-03-22 Ricoh Co Ltd 加熱ローラ及び加熱ローラの製造方法及び加熱装置及び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45161A (ja) * 2002-05-29 2003-12-03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599176B2 (ja) 2004-01-23 2010-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ヒータ
JP2005215063A (ja) * 2004-01-27 2005-08-11 Tokai Rubber Ind Ltd 導電性弾性ロールおよびその製法
US7215899B2 (en) 2004-02-27 2007-05-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emperature sensing element for sensing temperature of recording material
JP2005316443A (ja) 2004-03-30 2005-11-10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搬送ローラ
JP2006084821A (ja) 2004-09-16 2006-03-30 Canon Inc 加熱定着装置
US7343131B2 (en) * 2005-10-26 2008-03-11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Fixing device having a pressure roll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the same
JP2007328101A (ja) * 2006-06-07 2007-12-2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
JP4902452B2 (ja) * 2007-07-20 2012-03-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定着装置用ローラ、定着装置用ローラの製造方法、定着装置用可撓性スリーブ、及び定着装置用可撓性スリーブの製造方法
JP2009109952A (ja) * 2007-11-01 2009-05-21 Canon Inc 加圧部材、及びその加圧部材を有する像加熱装置
US7734240B2 (en) * 2008-11-07 2010-06-08 Xerox Corporation Fusers, printing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and methods of fusing toner on media
JP5393134B2 (ja) 2008-12-24 2014-01-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像加熱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加圧ローラ及び加圧ローラの製造方法
JP2010217297A (ja) 2009-03-13 2010-09-3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7813B2 (ja) 2010-07-28 2014-06-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用回転体および画像加熱装置
US8886098B2 (en) * 2011-03-14 2014-11-11 Xerox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control media wrinkling through roll flaring
JP5910118B2 (ja) * 2012-01-31 2016-04-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012233B2 (ja) 2012-04-11 2016-10-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6265691B2 (ja) 2013-11-08 2018-0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86059B2 (ja) * 2014-10-21 2019-03-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ローラ、定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8570A (ja) * 1983-01-14 1984-07-24 Hitachi Metals Ltd 熱定着用ロ−ル
US5253026A (en) * 1991-12-23 1993-10-12 Eastman Kodak Company Fusing apparatus having variable shape fuser roller
CN101369126A (zh) * 2007-06-26 2009-02-1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及用于图像加热装置的加压辊
CN102402165A (zh) * 2010-09-10 2012-04-04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40205335A1 (en) * 2013-01-24 2014-07-24 Fuji Xerox Co., Ltd. Fixing member,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6702A (zh) * 2014-10-21 2019-01-01 佳能株式会社 辊和定影装置
CN109116702B (zh) * 2014-10-21 2021-05-28 佳能株式会社 辊和定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80990A (ja) 2016-05-16
EP3012690A2 (en) 2016-04-27
US20160109836A1 (en) 2016-04-21
EP3012690B1 (en) 2020-05-27
US9442443B2 (en) 2016-09-13
CN109116702A (zh) 2019-01-01
JP6486059B2 (ja) 2019-03-20
EP3012690A3 (en) 2016-07-27
CN109116702B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03296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101609293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904325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193438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942475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nip former of specific surface roughness
US9037061B2 (en) Fixing apparatus
JP2007322888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49469A (ja) 加熱圧力ベルト融着装置及びトナ―画像の定着方法
JP2009258336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26773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27377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8365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527812A (zh) 辊和定影装置
US8068765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8140701A (ja) 定着装置
JP2010230768A (ja) 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10116848A1 (en) Image heating device that prevents failure caused by insufficient supply of lubricant at ends parts
JP2019008159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9373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3603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21652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52376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644775B2 (en) Heating device with heating roller having resistance heat-generating layer and heating-target using apparatus
JP2013134422A (ja) 画像加熱装置
US20220373947A1 (en) Heating device and heating-target us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