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7939A - 电梯轿厢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17939A
CN105517939A CN201480049602.4A CN201480049602A CN105517939A CN 105517939 A CN105517939 A CN 105517939A CN 201480049602 A CN201480049602 A CN 201480049602A CN 105517939 A CN105517939 A CN 1055179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 car
aforementioned
wallboard
top board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96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哈帕尼米
M.雷赛南
S.梅恩蒂南
M.海韦莱
M.阿尔维萨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e Corp filed Critical K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179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179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66B11/009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with separate traction and suspension ro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8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connection to the cars or cages, e.g. couplings
    • B66B7/085Belt termina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标是一种意图用于运输人员和货物的电梯轿厢(1),在一个电梯中,所述电梯轿厢(1)被靠在悬挂构件(3)上支撑,并且在被曳引机(6)移动时布置成在电梯井道中可移动。至少所述电梯轿厢(1)的底板(10)和顶板(14)由通过铸造、挤出和/或压制到它们的形状和尺寸而制成的尺寸精确的模块化元件(10a-10c、14a-14c)组成。

Description

电梯轿厢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是如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中所限定的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意图用于运输人员和货物。
背景技术
根据现有技术,电梯轿厢(例如将在牵引轮电梯中使用的)通常在电梯安装现场组装为成品状态,被带到该现场的电梯轿厢的部件被制造至不同的完成程度。例如首先组装底板,由所述底板支撑的轿厢的壁被固定,最后顶板结构被固定至支撑轿厢结构,由此组装好。固定例如是通过螺钉紧固件实施的。
根据英国专利公报GB1495610的自支撑电梯轿厢结构提出了在本领域中已知的一种这样的电梯轿厢结构。根据该公报,电梯轿厢包括由两部分组成的顶板结构,所述顶板结构由从钢板折弯的两个侧梁和连接它们的钢板以及形成天花板的增强钢片构成。相应地,底板结构由钢板构成,其在下方用多个型材梁(除其他外)增强。顶板结构和底板结构用自支撑面板连接到彼此,所述自支撑面板在它们的横截面中由三种不同的层构成,即由镀锌钢板制成的外层、由塑料涂覆钢板制成的内层,以及形成防火层和和隔音层两者的绝缘层。壁板用螺钉紧固件从轿厢内部固定到顶板和底板。
根据所介绍的英国专利公报的电梯轿厢以及在其他同类型的现有技术电梯轿厢解决方案中的缺点在于,这种类型的电梯轿厢在安装现场往往是难以组装的,并且轿厢的组装以及所需要的全部测量阶段一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除其他事项外,因为电梯轿厢的部件不总是以精确测量制成的,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将它们装配到正确的位置是缓慢的。此外,将这些类型的略微不精确的部件装配在一起也可能会导致安装错误,这在电梯的操作中将变得明显,例如额外的震动、噪音干扰、甚至部件的破损。另一问题是,改变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梯轿厢的尺寸和外观是困难的,因为电梯轿厢通常仅为一种视觉解决方案制造。如果需要改变这些类型的电梯轿厢的外观,将会导致不合理地大量的额外工作。
根据现有技术的牵引轮电梯的电梯轿厢另一普遍缺点在于,从通过摩擦牵引的观点来看,轿厢必须被制成足够重的,尽管它们本来可以制成更轻的。在传统的牵引轮式电梯应用中,轻质的电梯轿厢不能保证牵引轮与电梯绳索之间在所有情况下有足够的摩擦,在这种情况下,绳索可以在牵引轮上打滑,这导致不希望的情况。然而,根据本发明的轻质电梯轿厢结构非常适合于悬挂解决方案,其中,所述电梯轿厢的支撑和移动用不同部件实现,特别是当电梯轿厢的移动用例如带齿皮带或其他移动装置实施时,它在正常操作中的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在牵引轮或相应滑轮上打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消除前述缺点并实现轻质结构的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的安装是快速并且容易的,并且其可以实现为自支撑电梯轿厢或被固定到与轿厢吊索连接的电梯轿厢。另一目的是实现了轻质化并且至少部分地模块化的电梯轿厢解决方案,其尺寸和外观易于通过使用模块化部件改变。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轿厢的特征在于呈现在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中的那些。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呈现在其他权利要求中的那些。
一些发明实施例也在本申请的说明部分中进行了讨论。本申请的发明内容也可以与在下面给出的权利要求不同地限定。发明内容也可以由若干单独的发明组成,特别是如果本发明从表述或隐含子任务(expressionsorimplicitsub-tasks)或从所实现的优点或优点的分类的角度考虑时。在这种情况下,包含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中的一些属性从单个发明构思的角度看可能是多余的。同样,关于各实施例所呈现的不同细节也可以在其他实施例中被应用。此外,可以说,至少一些从属权利要求可在至少一些情况下本身被认为是创造性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个技术方案,其中电梯轿厢被靠在悬挂构件上支撑,所述电梯轿厢布置成通过曳引机和至少一个从悬挂构件分开的牵引构件在电梯井道中可移动,所述牵引构件优选地依靠形状锁定原理运行,并且其中至少所述电梯轿厢的底板和顶板由通过铸造、挤出和/或压制到它们的形状和尺寸而制成的尺寸精确的模块化元件组成。
在本发明中应用的电梯轿厢同样适用于其中牵引构件也是悬挂构件的电梯,换句话说,其中电梯轿厢用牵引构件支撑的电梯。优选地,牵引构件是齿形皮带、V形皮带或以在驱动轮上的良好抓握运转的其他装置。由于良好的抓握,在本发明中适用的电梯轿厢的轻赋予的优点可以容易地在电梯中获得。良好的抓握也可以使用所谓的双缠绕机实现,所述电梯的牵引可使用圆钢索实现。
支撑和移动电梯轿厢需要的绳索或相应装置的固定点,和/或用于必要的绳索或装置经由其引导的转向滑轮的固定点也可以容易地集成到模块化结构。例如,在电梯轿厢的顶板或底板的一个或多个组装元件中,用于电梯轿厢的固定装置或悬挂构件或移动装置的转向滑轮的固定点可以被布置,经由其固定装置或转向滑轮,这种类型的悬架构件和/或移动装置被布置为行进。优选地,在固定点处有局部增强。
电梯轿厢的控制器和安全装置的固定点也可以被集成到所述电梯轿厢的顶板和底板的模块化结构。如果所述电梯轿厢形成为自支撑的,则尤其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在每个固定点处有用于安全装置或控制器的局部增强。可选地,电梯轿厢可以支撑在所谓的轿厢吊索上,在这种情况下是绳索,控制器和许多其他部件固定到这种轿厢吊索。当使用轿厢吊索解决方案时,电梯轿厢优选地通过电梯轿厢顶板的至少一个组装元件和电梯轿厢底板的至少一个组装元件固定到轿厢吊索,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类型的组装元件具有用于固定轿厢吊索的至少一个固定点。优选地,在固定点处有局部增强。
除其他外,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一个优点在于,通过它,根据轿厢的尺寸和形状以及重量,正好适合于此目的的电梯轿厢是易于能够。由于适合于此目的的悬挂解决方案,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可制成为重量极轻的,因此电梯的其他结构也可以减小尺寸和重量,在这种情况下,电梯的制造、安装和操作也是低廉的。另一优点是电梯轿厢被快速并且容易地在安装现场组装,由于它的模块化和它以精确尺寸制造的事实,这能够以很大的尺寸精度达到。另一优点是在轿厢各部分的制造中还有使用廉价工具和机床的可能性,特别是当所述部分主要是塑料件或塑料复合材料件时。
在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特别是当电梯轿厢是自支撑的时,壁与顶板或壁与底板的接头(joints)优选地制成为使得各部分之间的力经由大的表面行进。这些类型的接头例如是卷边连结和粘结接头。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本发明将借助于它的参考简化和示意性附图的实施例的一些示例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其中
图1呈现了在一个电梯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自支撑电梯轿厢的简化和示意性的侧视图,在所述电梯中,电梯轿厢的移动和支撑已经彼此分开,
图2呈现了在一个电梯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电梯轿厢的简化和示意性的侧视图,所述电梯轿厢设置有轿厢吊索,在所述电梯中,电梯轿厢的移动和支撑已经彼此分开,
图3呈现了在以不同方式悬挂的电梯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自支撑电梯轿厢的简化和示意性的侧视图,其中,所述电梯曳引机布置在电梯井道的底部,或接近它,
图4呈现了在一个电梯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自支撑电梯轿厢的简化和示意性的侧视图,其中,电梯的两个曳引机布置在电梯井道的底部,或接近它,
图5呈现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电梯轿厢的简化和示意性的剖切正视图,
图6呈现了根据本发明用于电梯轿厢的部分截短的最边缘的模块化顶板元件和/或底板元件的剖切端视图,
图6a呈现了根据图6的模块化顶板元件和/或底板元件以及紧固到它的壁板的放大细节的剖切端视图,
图7呈现了根据本发明用于电梯轿厢的一个模块化顶板元件和/或底板元件的剖切端视图,
图7a呈现了用于电梯轿厢的模块化顶板元件和/或底板元件的剖切端视图,所述元件宽于根据图7的元件,
图8呈现了根据本发明用于电梯轿厢的一个第二模块化顶板元件和/或底板元件的剖切端视图,
图8a呈现了用于电梯轿厢的模块化顶板元件和/或底板元件的剖切端视图,所述元件宽于根据图8的元件,以及
图9呈现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轿厢的模块化壁元件的一部分的简化倾斜的顶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呈现了一个电梯装置的侧视图,其中,由于防滑运动装置,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轻质并且自支撑的电梯轿厢1。在根据图1的电梯装置中,曳引机6加上牵引轮5布置在电梯井道的底部,或靠近它。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了补偿重量装置,其中,补偿重量2被分为两部分并在横向方向上对称地布置在电梯轿厢1的导轨两侧,位于自支撑电梯轿厢1的侧壁与井道壁之间。图1中最前面的补偿重量2在最后面的补偿重量之前,因此最后面的补偿重量是不可见的。分成几部分的补偿重量2是相称地小而窄的,因而从空间和布局的观点出发它可以容易地布置在电梯井道中最可能好的位置上。
但是,可以一样好地仅使用一个补偿重量2。使用补偿重量与配重的不同之处在于补偿重量通过平衡轿厢与载荷的质量而节省能源,而配重的目的是实现牵引轮与电梯绳索之间的足够摩擦。
电梯轿厢1与补偿重量2之间的支撑绳3被引导,以从补偿重量2经由在电梯井道顶部上的转向滑轮4向下行进,到达电梯轿厢1的从轿厢平衡和施加在电梯轿厢导轨上的力的观点出发尽可能好的位置。相应地,作为牵引构件7的齿形带或相应装置被从补偿重量2经由在电梯井道底部的转向滑轮8引导到在电梯井道底部的牵引轮5,并且从那里向上到电梯轿厢1。牵引构件7例如经由提供恒定张力的固定装置9固定到电梯轿厢1和补偿重量2。
图2呈现了在其他方面类似于图1的电梯装置,但是现在电梯轿厢1被装配到支撑电梯轿厢1的轿厢吊索11内,该轿厢吊索被布置为承受施加在电梯轿厢1上的负载。可以有一个、两个或多个补偿重量2。
图3呈现了一个第二电梯装置的简化和示意性的侧视图,其中,由于防滑移动装置,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轻质并且自支撑的电梯轿厢1或支撑在轿厢吊索上的电梯轿厢。根据图3的电梯装置在电梯轿厢1的不同侧包括两个补偿重量2a和2b,这两个补偿重量借助于它们自己的悬挂构件3连接到电梯轿厢1。每个悬挂构件3在其第一端固定到电梯轿厢1,并且越过在电梯井道顶部或机房中的转向滑轮4且向下返回,并且在其第二端固定到起到配重作用的补偿重量2a、2b。固定装置3的第一端部到电梯轿厢1的固定点以这样的方式调整,使得电梯轿厢1可以上升越过在井道顶端的转向滑轮4直达井道的顶端。以这种方式实现了空间效率最高的布局解决方案。
设置有牵引轮5的曳引机6适于移动电梯轿厢1,该曳引机优选地布置在电梯井道的底部,例如在电梯井道的基部上或就在基部附近。在这种情况下,曳引机6的安装是容易的,并且不需要从建筑物底部到曳引机和配电柜的长电缆。
对于每个补偿重量,它自己的牵引构件7a、7b布置在补偿重量2a、2b的底部与电梯轿厢1的底部之间,该牵引构件从曳引机6的牵引轮5接收其运动传动力。第一牵引构件7a在其第一端固定到第一补偿重量2a,并且适于离开补偿重量2a然后向下,并被引导在至少一个转向滑轮8a之下越过,在此之后,牵引构件7a从牵引轮5的第一侧引导至布置在电梯轿厢1下方的曳引机6的在竖直平面上旋转的牵引轮5,并适于绕牵引轮5在牵引轮5的接触表面的第一点处从牵引轮5的第二侧越过,从而返回到牵引轮5的第一侧,然后向上引导以从至少一个第二转向滑轮8b之下越过,并在此之后上升到电梯轿厢1,在所述电梯轿厢1上,固定装置9a维持基本恒定的张力,牵引构件7a在其第二端固定到所述固定装置。
第二牵引构件7b适于以与第一牵引部件7a基本相同的方式从第二补偿重量2b经由牵引轮5行进到电梯轿厢。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牵引构件7b在其第一端固定到第二补偿重量2b,并且适于离开补偿重量2b然后向下并被引导以在至少一个转向滑轮8d之下越过,在此之后,牵引构件7b从牵引轮5的第二侧引导至布置在电梯轿厢1下方的曳引机6的在竖直平面上旋转的牵引轮5,并适于绕牵引轮5在牵引轮5的接触表面的第二点处从牵引轮5的第一侧越过,从而返回到牵引轮5的第二侧,然后向上引导以从至少一个第二转向滑轮8c之下越过,并在此之后上升到电梯轿厢1,在所述电梯轿厢1上,固定装置9a维持基本恒定的张力,牵引构件7b在其第二端固定到所述固定装置。
牵引轮5的接触表面是如此之宽,使得牵引构件7a、7b都并排地装配到牵引轮的接触表面上,而不互相干扰。以这种方式,同一个曳引机6对牵引构件7a、7b两者给出产生电梯轿厢1和补偿重量2a、2b的线性运动的力。
图4呈现了另一电梯装置的正视图,其中,由于防滑移动装置,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轻质并且自支撑电梯轿厢1或支撑在轿厢吊索上的电梯轿厢。在根据图4的电梯装置中有电梯的两个曳引机6,其与牵引轮5一起布置在电梯井道的底部,或靠近它。第一曳引机6在电梯轿厢1的一侧装配在一个或多个补偿重量2与电梯轿厢1之间,而第二曳引机6在电梯轿厢1的第二侧装配在一个或多个补偿重量2与电梯轿厢1之间。这种解决方案使得电梯井道的基部能够被制成水平的,特别是在其中心部分,并且提升机械可以做得简单。
在根据图1-4的装置中,牵引构件7、7a、7b可以是多个平行的曳引绳索、链条或皮带,例如齿形皮带。所呈现的所有布置的共同点是,牵引构件7、7a、7b在其端部中的一个处(例如,它们在电梯轿厢1一侧的端部)用固定装置9、9a、9b固定,所述固定装置以这样的方式提供恒定的张力,使得牵引构件7、7a、7b在牵引轮5轮缘上总是保持充分绷紧,并使得当电梯轿厢1的支撑件3伸展并松开时,固定装置9、9a、9b通过牵引构件7、7a、7b产生的伸长而除去。
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轿厢的电梯装置中,电梯轿厢1的支撑优选地从电梯轿厢的移动装置分离,并且牵引不是基于摩擦而是基于形状锁定的适合于该目的的智能材料(诸如齿形皮带)被优选地用作移动装置,即用作牵引构件7、7a、7b。因为牵引不是基于摩擦以及可能的其他原因,电梯轿厢1可以制成轻质的。
图5呈现了根据本发明一个电梯轿厢1的细节最少的简化、剖切并且示意性的正视图。模块化电梯轿厢1主要由尺寸精确的模块组装,即元件10a-10c、13、14a-14c,所述元件通过浇铸、挤出或压制制造并在最后在安装阶段切割到其正确尺寸,并且也以各种方式连接并固定到彼此。不同种类的塑料,例如聚氨酯、聚丙烯、聚乙烯或它们的组合,被用作元件的原材料。元件10a-10c、13、14a-14c也可以含有各种增强件,并且可以部分或全部是塑料复合元件或层叠元件。另外,如果有必要,元件10a-10c、13、14a-14c可以用一些合适的涂层覆盖,例如用薄金属板覆盖。意图用于底板10的元件10a-10c和意图用于顶板14的元件14a-14c例如由所需种类的塑料通过尺寸精密的挤出制成。
在根据图5的解决方案中,除了角元件10a、14a之外,底板元件和顶板元件10a-10c、14a-14c是彼此不同的,但是所有元件也可以是彼此类似的,例如以中间元件10b、14b彼此相似,同样地中心元件10c、14c对应地彼此相似这样的方式。
在安装阶段,每个模块化底板元件和顶板元件10a-10c、14a-14c被切割到其正确长度,例如在电梯轿厢1深度方向上。相应地,在调整电梯轿厢1的宽度时,必要宽度的件被从底板元件和顶板元件10a-10c、14a-14c的长侧以精确尺寸切下,其方式使得相邻元件再次适合于根据其目的彼此连接。可选地,也使用了不同宽度的标准元件,由此,标准尺寸和不同宽度的电梯轿厢可快速组装。不同宽度的标准元件的使用结合图7-8a更详细地说明。
电梯轿厢1的底板10的框架结构例如由在它们的横截面上彼此不同的三个元件10a-10c组成,这些元件例如是两个角元件10a、两个中间元件10b和一个中心元件10c。在从电梯轿厢1的前面观察时,角元件10a位于电梯轿厢1的相对边缘处,并且彼此面到面。中间元件10b以其第一长侧固定到每个角元件10a的长侧中的一个,而在宽度方向的横截面中基本对称的中心元件10c装配在中间元件10b之间,该中心元件10c以其两个长侧固定到一个中间元件10b的一个长侧。元件以各种固定方法彼此固定,例如通过胶合和/或用螺钉紧固件。
电梯轿厢1的顶板14的框架结构与顶板10的框架结构基本上类似,并且是由与电梯轿厢1的顶板10的那些类型相同甚至类似的模块化元件14a-14c组成的。在图5中,元件10b-10c与14b-14c是彼此不同的,但它们也可以因此是彼此相似的。电梯轿厢的顶板14以与底板10相同的原理组装,并且元件14a-14c以与底板10的元件10a-10c基本相同的方式紧固到彼此。
在底板元件和顶板元件10a-10c和14a-14c的长侧边缘中/上是沿所述元件纵向的狭槽或凹槽以及对应于它们的突起,其以这样的方式确定尺寸,使得中间元件和中心元件10b-10c、14b-14c并排地位于角元件10a、14a之间,从而与角元件10a、14a一起形成耐久并且坚固的平板状结构,其例如至少在电梯轿厢的内部具有均匀且基本平滑的表面。
此外,在角元件10a、14a中的是用于固定壁元件13的狭槽和固定孔,以及用于固定浅壁脚12a的狭槽,所述壁脚同时用作壁脚板。上述狭槽在后面结合图6和图6a详细说明。
防火板12b布置在底板元件10a-10c的顶部上,其同时使底板结构变硬,从而增大了底板10的承载能力。因此,形成底板10的磨损表面的实际的底面板12被紧固在防火板12b的顶部上。固定是例如通过粘合实施的。
壁元件13是通过包括一个模块的模制物料基础板压制成的,所需尺寸的壁板在安装阶段从所述板切出,该壁板在其底部固定到电梯轿厢1的底板10的角元件10a,并且在其顶部固定到电梯轿厢1的顶板14的角元件14a,例如用卡扣式紧固件或用螺丝接头。壁元件13的结构和固定在图6a和图9中更详细地呈现。
图6、图6a和图7、图7a以及图8、图8a呈现了根据本发明的模块化顶板元件和底板元件从端部观察并且剖切时的剖面图。图6和图6a呈现了在电梯轿厢的底板10或顶板14中使用的角元件10a、14a,并且图7-8a呈现了电梯轿厢1的具有不同宽度的两个版本的两个模块化元件。所呈现的元件是电梯轿厢的顶板的中心元件14c和中间元件14b,但是所述元件也可以是电梯轿厢的底板10的相应元件10c和10b。
在每个元件10a-10c和14a-14c在各元件宽度方向上的横截面中是具有不同厚度和形状的部分,诸如突起、狭槽和凹槽,其以这样的方式顺序地形成使得彼此相邻并排放置的元件能够以部分地嵌套或重叠的方式定位。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相邻元件的突起位于第二元件的狭槽或凹槽中,并且相邻元件在连接点处互相支撑。
呈现在图6中的角元件10a、14a包括在其厚度上基本对应于另一元件的最大厚度的框架部15a,突起15b从该框架部沿元件的横向方向延伸,该突起的厚度小于所述框架部15a的厚度。框架部15a和突起15b之间的厚度差由凹槽15c填充,其目的是接收中间元件的相应突起15b。此外,在框架部的外边缘上从框架部15a延伸的是壁固定突起15d,其垂直于角元件的宽度方向。在壁固定突起15d中的是整个元件长度的狭槽15e,其用于固定壁板13,如前所述,第二平行但更窄的狭槽15f用于壁脚12a的固定。另外,在框架部15a中的是用于壁板13的多个固定孔15g,该固定孔穿过用于壁板的安装狭槽15e延伸。
图6a以壁板13固定到其在角元件中的位置内的方式呈现了放大并且剖切的角元件10a、14a的外角。在壁板13的顶边缘和底边缘上的是板条形固定边缘13a,其比壁板的其余部分更薄并且设置有固定孔13c,该固定边缘被布置以装配到角元件10a、14a的狭槽15e内,并且其通过固定装置16固定到位置内,诸如卡扣紧固件或固定螺钉。
壁与顶板或壁与底板的接头优选地制成为使得各部分之间的力经由大的表面传播,尤其是当所述电梯轿厢是自支撑的时。例如,固定装置16优选地将固定边缘13a压在安装槽15e的壁之间。这种类型的接头比固定边缘13a与安装狭槽15e之间的力被布置为仅作为剪切力经由固定装置16传播更可靠。
图7呈现了电梯轿厢1的顶板14的中心元件14c(在图5中呈现的)的剖切端视图,所述元件包括在其厚度上基本对应于顶板中其它元件的最大厚度的框架部17a,突起17b从该框架部沿元件的两个横向方向延伸,该突起的厚度小于所述框架部17a的厚度。
相应地,图7a呈现了顶板14的中心元件14c,其与图7所呈现的中心元件14c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后者的框架部17a宽于图7呈现的中间元件14c的框架部17a。。
图8呈现了电梯轿厢1的顶板14的中间元件14b(在图5中呈现的)的剖切端视图,所述元件包括在其厚度上基本对应于顶板中其它元件的最大厚度的框架部18a,在它的一个长边缘中的是狭槽18b,其长度是元件的长度,该狭槽的目的是接收中心元件14c的相应的突起17b,而在它的第二长边缘上是突起18c。框架部18a与突起18c之间的厚度差由凹槽18d填充,其目的是接收角元件14a的相应突起15b。
相应地,图8a呈现顶板14的中间元件14b,其与图8所呈现的中间元件14b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后者的框架部18a宽于图8呈现的中间元件14b的框架部18a。
有利的是,通过仅改变元件的一部分的宽度而改变电梯轿厢1的顶板元件14b-14c和相应的底板元件10b-10c的宽度,该部分与整个元件一样厚,即顶板元件的中心部分17a和18a的宽度。电梯轿厢1的宽度很容易用不同宽度的顶板元件和底板元件进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仅使用一定宽度的中心元件14c对某些宽度可能是足够的。还可以有比图7-8a呈现的两种宽度更多的标准宽度,例如3、4、5、6件等等。
图9呈现了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轿厢1的一种模块化壁板13的一部分的简化倾斜的顶部视图。消音阻尼装置19,诸如从壁面突出的圆柱形或圆锥形结节突起,在壁板13的制造阶段通过挤出形成在制好的壁板13上,该结节例如位于壁板13的外表面上,以基本填满外表面的大部分。结节或相应的消音板也可以是通过一些合适的紧固装置固定到壁板的分离元件。敲击电梯轿厢中的壁表面可能产生的碰撞噪音因其被衰减的穿孔可以在壁板的一部分中。优选地,与壁板的制造一起,用于电梯轿厢的电气化的多个电缆通道同样在壁板13的表面上制造。所述电梯轿厢1的壁板13的内壁涂覆例如是层压板、实木贴面、金属等等。
此外,增强件被固定到用于电梯轿厢的门的顶板结构和底板结构,通过该增强件,门自动启闭装置(dooroperator)和门框能够可靠且牢固地固定到电梯轿厢上。相应地,用于在电梯轿厢的门一侧上的前壁的分离紧固件优选地装配到电梯轿厢的壁板13。同样地,在电梯轿厢中的装置用于将前壁在其底端支撑在轿厢的门框上,并在其顶端支撑在门自动启闭装置的支撑装置上。
上面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案和特征可以是与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一起的创造性特征。
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它可以在下面提出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变化。由此,例如,至少所述电梯轿厢的底板的角元件也可以是由铝通过挤出制造的,而不是由塑料材料制造,在这种情况下,耐热性得以提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显而易见的是,在电梯轿厢的底板和顶板中使用的模块化元件的形状、尺寸和数量可以不同于上面呈现的那些。可以有2、3、4、6、7、8、9或甚至更多的平行元件,而不是所呈现的五个元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显而易见的是,其中蜂窝板的材料是钢或铝的所谓蜂窝结构可以用作电梯轿厢的底板,而不是模块化塑料结构,或者添加到所述模块化塑料结构。相同的结构也可以在电梯轿厢的顶板中使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将理解的是,电梯轿厢的悬挂可与在实施例中呈现的不同。悬挂构件和/或牵引构件可通过一个或多个转向滑轮连接到电梯轿厢,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了由更高悬挂比提供的优点。

Claims (15)

1.意图用于运输人员和货物的电梯轿厢(1),在一个电梯中,所述电梯轿厢(1)被靠在悬挂构件(3)上支撑,并且在被曳引机(6)移动时可移动地布置在电梯井道中,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电梯轿厢(1)的底板(10)和顶板(14)由通过铸造、挤出和/或压制到它们的形状和尺寸而制成的尺寸精确的模块化元件(10a-10c、14a-14c)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固定件布置在用于移动所述电梯轿厢(1)的牵引构件(7、7a、7b)的至少一个模块化元件(10a-10c)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固定件布置在用于支撑所述电梯轿厢(1)的悬挂构件(3)的至少一个模块化元件(14a-14c)中。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移动所述电梯轿厢(1)的所述牵引构件(7、7a、7b)的牵引布置为基于形状锁定。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的底板(10)和顶板(14)由邻近的模块化元件(10a-10c、14a-14c)组成,其固定到彼此并且装配一个在另一个之上或通过嵌套互锁。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1)的底板(10)的模块化元件是两个角元件(10a)、两个中间元件(10b)和一个中心元件(10c),所述元件在它们的相邻侧固定到彼此,所述相邻侧以在每个角元件(10a)旁是中间元件(10b)并且在中间元件(10b)之间是中心元件(10c)这样的方式重叠。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1)的顶板(14)的模块化元件是两个角元件(14a)、两个中间元件(14b)和一个中心元件(14c),所述元件在它们的相邻侧固定到彼此,所述相邻侧以在每个角元件(14a)旁是中间元件(14b)并且在中间元件(14b)之间是中心元件(14c)这样的方式重叠。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1)的宽度布置为可通过改变所述底板(10)和顶板(14)的模块化中间元件和中心元件(10b-10c、14b-14c)的数量和/或宽度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中间元件和中心元件(10b-10c、14b-14c)具有根据电梯轿厢的标准宽度而不同的宽度。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元件(10a-10c、14a-14c)是塑料或复合塑料的。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板(13)已经通过压制由塑料或复合塑料制造成它们的形状。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电梯轿厢的电气化的电缆通道与所述壁板(13)的制造一起压制到所述壁板(13)内。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在壁板(13)的顶边缘和底边缘上的是板条形固定边缘(13a),其比所述壁板(13)的厚度更薄,并且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1)的底板(10)和顶板(14)的所述角元件(10a、14a)中的是对应于所述固定边缘(13a)的狭槽(15e),所述壁板(13)的固定边缘(13a)在所述电梯轿厢(1)的组装阶段能够被固定到所述狭槽(15e)内。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壁板(13)突出的消音装置(19)与所述壁板(13)的制造一起压制到所述壁板(13)上。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的顶板和底板的至少一个模块化元件(10a-10c、14a-14c)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点,其用于电梯轿厢的悬挂构件和/或移动装置的固定装置或转向滑轮,悬挂构件和/或移动装置被布置为经由固定装置或转向滑轮行进。
15.根据权利要求1、4-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的顶板的至少一个模块化元件(14a-14c)以及底板的至少一个模块化元件(10a-10c)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电梯轿厢的轿厢吊索的至少一个固定点。
CN201480049602.4A 2013-09-09 2014-08-25 电梯轿厢 Pending CN1055179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20135906A FI125177B (fi) 2013-09-09 2013-09-09 Hissikori
FI20135906 2013-09-09
PCT/FI2014/050646 WO2015033017A1 (en) 2013-09-09 2014-08-25 Elevator ca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17939A true CN105517939A (zh) 2016-04-20

Family

ID=52627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9602.4A Pending CN105517939A (zh) 2013-09-09 2014-08-25 电梯轿厢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78880B2 (zh)
EP (1) EP3019426A4 (zh)
CN (1) CN105517939A (zh)
FI (1) FI125177B (zh)
HK (1) HK1218108A1 (zh)
WO (1) WO20150330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74298A1 (en) 2015-04-27 2016-11-03 Kone Corporation Arrangement for adjusting the tautness of a traction member of an elevator
CN108249261B (zh) * 2017-01-20 2019-06-14 西尼机电(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货物移动的减震曳引式货梯
EP3805140A1 (de) * 2018-09-18 2021-04-14 Hailo Wind Systems GmbH & Co. KG Aufzugkab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aufzugkabine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7993A (en) * 1980-12-15 1982-11-09 Williamsburg Steel Products Co. Inc. Elevator cab construction
US4699251A (en) * 1986-05-15 1987-10-1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Elevator cab
CN1087873A (zh) * 1992-09-04 1994-06-15 科尼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的壁结构及电梯车厢
JPH09295782A (ja) * 1996-03-04 1997-11-18 Toray Ind Inc エレベータ用かご
JPH10101279A (ja) * 1996-09-30 1998-04-21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かご装置
US5842545A (en) * 1996-03-29 1998-12-01 Columbia Elevator Products Co., Inc. Elevator cab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JPH11343083A (ja) * 1998-03-30 1999-12-14 Toray Ind Inc エレベ―タ―用かご
CN101588981A (zh) * 2007-03-07 2009-11-25 维托控股有限公司 自承重式轿厢
CN101691183A (zh) * 2009-09-29 2010-04-07 蒂森克虏伯家用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及其安装方法
CN202245636U (zh) * 2011-08-29 2012-05-30 希姆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全玻璃钢电梯轿厢
CN102774728A (zh) * 2012-07-30 2012-11-14 苏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轿壁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33621A (en) * 1938-06-08 1938-10-18 Klein Louis Elihu Elevator cab
US3675379A (en) * 1970-06-05 1972-07-11 Dunham Bush Inc Weatherproof enclosure
ES208143Y (es) 1974-12-04 1976-07-16 Azurmendi Inchausti Cabina autoportante para ascensores.
US4084720A (en) * 1977-01-24 1978-04-18 Frost Packaging Company Box construction
US4635756A (en) * 1985-07-09 1987-01-1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Elevator cab
US4700809A (en) * 1986-04-18 1987-10-20 Otis Elevator Company Screwless elevator car assembly
US4896747A (en) * 1988-07-28 1990-01-30 Otis Elevator Company Modular elevator system
JPH1087235A (ja) * 1996-09-18 1998-04-07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構造
SG74736A1 (en) * 1998-07-13 2000-08-22 Inventio Ag Car structure
US6082501A (en) * 1998-11-12 2000-07-04 Thyssen Elevator Holding Corporation Quick assembly elevator cab
ITMI990620U1 (it) * 1999-10-12 2001-04-12 Sematic Italia Spa Struttura di frontale per cabine di ascensori
US6481537B1 (en) * 2001-08-27 2002-11-19 Otis Elevator Company Rooftop safety apparatus for elevator servicing
US7316749B2 (en) * 2003-12-11 2008-01-08 Smith Noel G Spray booth structures
ITBO20040396A1 (it) * 2004-06-24 2004-09-24 Sassi Alberto Spa Unita' di movimentazione per ascensori e montacarichi
ATE548313T1 (de) * 2004-11-11 2012-03-15 Inventio Ag Aufzugskabine
SG133494A1 (en) * 2005-12-20 2007-07-30 Inventio Ag Elevator cab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DE102009005000A1 (de) * 2009-01-09 2010-12-02 Christopher Schiese Aufzugskabine und Aufzug
GB0901982D0 (en) * 2009-02-06 2009-03-11 Univ Loughborough Attenuators, arrangements of attenuators, acoustic barriers and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acoustic barriers
US8210503B2 (en) * 2009-02-10 2012-07-03 Flotation Systems, Inc. Fence panel interlock
CA2686996C (en) * 2009-09-15 2012-06-26 Thyssenkrupp Elevator Capital Corporation Interlocking elevator cab assembly
WO2012071676A1 (en) * 2010-11-29 2012-06-07 Inventio Ag Elevator car
FI125328B (fi) * 2011-12-30 2015-08-31 Kone Corp Hissikori ja hissi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7993A (en) * 1980-12-15 1982-11-09 Williamsburg Steel Products Co. Inc. Elevator cab construction
US4699251A (en) * 1986-05-15 1987-10-13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Elevator cab
CN1087873A (zh) * 1992-09-04 1994-06-15 科尼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的壁结构及电梯车厢
JPH09295782A (ja) * 1996-03-04 1997-11-18 Toray Ind Inc エレベータ用かご
US5842545A (en) * 1996-03-29 1998-12-01 Columbia Elevator Products Co., Inc. Elevator cab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JPH10101279A (ja) * 1996-09-30 1998-04-21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かご装置
JPH11343083A (ja) * 1998-03-30 1999-12-14 Toray Ind Inc エレベ―タ―用かご
CN101588981A (zh) * 2007-03-07 2009-11-25 维托控股有限公司 自承重式轿厢
CN101691183A (zh) * 2009-09-29 2010-04-07 蒂森克虏伯家用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厢及其安装方法
CN202245636U (zh) * 2011-08-29 2012-05-30 希姆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全玻璃钢电梯轿厢
CN102774728A (zh) * 2012-07-30 2012-11-14 苏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轿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I125177B (fi) 2015-06-30
HK1218108A1 (zh) 2017-02-03
US9878880B2 (en) 2018-01-30
WO2015033017A1 (en) 2015-03-12
EP3019426A4 (en) 2017-03-22
FI20135906A (fi) 2015-03-10
US20160159614A1 (en) 2016-06-09
EP3019426A1 (en) 201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95335B1 (ko) 구동판을 갖춘 케이블 엘리베이터
AU2005282176B2 (en) Modular lift cage
EP2840055B1 (en) A support apparatus for a hoisting machine car
CZ313599A3 (cs) Kabina výtahu
JP631675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組立方法
US5564529A (en) Elevator car frame and platform assembly
CN105517939A (zh) 电梯轿厢
JP4954900B2 (ja) 複数の部品によって形成されたビーム状構造体によって形成された組立品、並びに上記ビーム状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US6209686B1 (en) Car structure
US20190055108A1 (en) Variable cross-section elevator guide rail connector
US9617120B2 (en) Elevator car and an elevator
CN108137284B (zh) 用于电梯竖井中的电梯的行驶篮形件
US9776831B2 (en) Platform assembly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elevator car and an elevator car
EP2816000A1 (en) An elevator car and an elevator
JP7149835B2 (ja) 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EP3418240A1 (en) An elevator car wall
MX2007002904A (es) Caja de elevador y metodo para instalar una caja de elevador.
FI125121B (fi) Hissi ja menetelmä hissin modernisoimiseksi
US10899581B2 (en) Elevator car accessory fastening element
JP7369303B2 (ja) 乗りかご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CN210457110U (zh) 电梯轿厢的轿顶结构
JP675148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りかご
KR101140653B1 (ko) 프론트 로딩 타입 단위 웨이트를 구비한 엘리베이터용 카운터 웨이트 장치 및 엘리베이터
EP3156360B1 (de) Aufzug für kleine schachtabmessungen
JP2004123273A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81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181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