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7759A - 磨削机壳体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磨削机壳体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17759A CN105517759A CN201480048588.6A CN201480048588A CN105517759A CN 105517759 A CN105517759 A CN 105517759A CN 201480048588 A CN201480048588 A CN 201480048588A CN 105517759 A CN105517759 A CN 1055177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ing member
- receiving interface
- grinding machine
- housing device
- machine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2—Frames; Beds; Carria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05—Auxiliary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old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5/00—Safety devic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Accessories fitted to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 B24B55/04—Protective covers for the grinding wheel
- B24B55/05—Protective covers for the grinding wheel specially designed for 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Grinding-Machine Dressing And Accessory Apparatuses (AREA)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以一种磨削机壳体装置为出发点,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壳体元件(12),其至少部分地预先给定驱动和从动轴平面(14);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12)上的蓄能器接收接口(16),其用于能拆卸地接收至少一个蓄能器装置(18),其中,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16)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引导元件(20)。提出,所述接收引导元件(20)具有至少基本上横向于所述驱动轴平面和所述从动轴平面(14)的主引导轴线(22)。
Description
背景技术
已知磨削机壳体装置,其具有壳体元件和布置在该壳体元件上的蓄能器接收接口,所述壳体元件预先给定至少一个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用于可拆卸地接收至少一个蓄能器装置,其中,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引导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一种磨削机壳体装置为出发点,该磨削机壳体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壳体元件和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上的蓄能器接收接口,所述壳体元件至少部分地预先给定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用于可拆卸地接收至少一个蓄能器装置,其中,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引导元件。
提出,所述接收引导元件具有至少基本上横向于所述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延伸的主引导轴线。“基本上横向”在这里应尤其理解为一方向和/或一轴线相对于基准方向和/或基准轴线的取向,其中,所述方向和/或所述轴线的所述取向至少不同于“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基准方向和/或所述基准轴线的取向”,并且尤其歪斜于或者垂直于所述基准方向和/或所述基准轴线。所述壳体元件优选设置用于支撑支承力,例如驱动单元轴承力、电子单元轴承力等。因此,所述壳体元件优选包括至少一个轴承区域,在所述轴承区域中可布置有轴承元件,尤其是支承包括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的驱动单元的驱动元件用的轴承元件。因此,优选通过所述壳体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轴承区域预先给定所述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所述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相对于所述壳体元件的位置优选由于所述轴承区域的布置而被预先给定。优选由所述壳体元件的轴承壳构成所述轴承区域。所述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优选构造为平面,所述手持式工具机的驱动单元的驱动轴线(尤其是旋转轴线)在所述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中的状态中(尤其是在所述驱动单元支承在所述壳体元件中的状态中)在所述平面中延伸。因此,所述驱动轴线优选在所述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中延伸。此外,所述手持式工具机的从动单元的从动轴线优选在所述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中延伸。因此,所述从动轴线优选在所述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中延伸。此外,所述壳体元件优选设置用于,接收和/或包围和/或针对损坏来保护所述手持式工具机的构件和/或单元。“设置”应尤其理解为专门地设计和/或专门地配备。对于“设置有用于确定功能的对象”,应尤其理解为,所述对象在至少一种使用状态和/或运行状态中满足和/实施所述确定功能。
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优选构造为蓄电池接收接口。因此,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优选设置用于,接收构造为蓄电池装置的蓄能器装置。所述蓄能器装置优选构造为能推入到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中或者能套装在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上。因此,尤其由于所述蓄能器装置相对于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的平移运动实现该蓄能器装置和该蓄能器接收接口的连接。为了布置到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上,所述蓄能器装置特别优选地至少借助所述接收引导元件沿着所述接收引导元件的主引导轴线被引导。因此,所述接收引导元件优选构造为推入引导元件或者套装引导元件。所述接收引导元件优选轨形或者肋形地构造。然而也可设想,所述接收引导元件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构型,例如作为磁力引导轨的构型等。借助磨削机壳体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构型有利地可使得能够实现,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紧凑地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上,尤其与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的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上的颗粒收集容器接口相关联。此外有利地可使得能够实现,所述蓄能器装置方便地布置在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上,尤其与布置在颗粒收集容器接口上的颗粒收集装置相关联。
还提出,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垂直轴线,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的接收引导平面与所述垂直轴线围成小于80°的角度,所述主引导轴线在所述接收引导平面中延伸。所述垂直轴线和所述接收引导平面尤其围成小于60°、优选小于40°以及特别优选小于32°的角度。所述角度优选在所述接收引导平面的面向所述壳体元件的侧上被测量。此外,所述角度优选在所述接收引导平面和所述垂直轴线之间的面向工具接收部的区域中被测量。所述垂直轴线优选在所述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中延伸。所述垂直轴线尤其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壳体元件的主延伸方向延伸。在这里,所述垂直轴线特别优选地至少在所述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上的状态中,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该驱动单元的驱动轴线延伸。在这里,“基本上平行”应尤其理解为一方向相对于基准方向的取向,尤其是在一平面中,其中,所述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准方向具有尤其小于8°,有利地小于5°,以及特别有利地小于2°的偏差。特别优选地,所述主引导轴线至少基本上横向于所述垂直轴线延伸。在这里,在包括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的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布置在工件上的状态中,所述垂直轴线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工件的工件表面延伸。表述“基本上垂直”在这里应尤其定义一方向相对于基准方向的取向,其中,所述方向和所述基准方向,尤其是在一个平面中观察,围成90°的角度,并且,所述角度具有尤其小于8°,有利地小于5°以及特别有利地小于2°的最大偏差。另外,所述垂直轴线优选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壳体元件的抓握面延伸。所述抓握面在按规定操作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尤其是按规定操作包括该磨削机壳体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时,优选设置为操作者的手掌用的放置面。因此,所述垂直轴线尤其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抓握面的切线延伸。借助磨削机壳体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构型,可有利地实现可符合人体工程学地操作的蓄能器接收接口。此外,能够有利地实现,将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节约位置地布置在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的颗粒收集容器接口的区域中。尤其可特别有利地使得能实现,在所述蓄能器装置布置在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上的状态中,颗粒收集装置方便地布置在所述颗粒收集容器接口上。
还提出,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的纵向侧上。所述壳体元件的所述纵向侧优选具有主延伸部,所述主延伸部沿着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延伸的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壳体元件的所述纵向侧与壳体元件的其他侧相比具有最大的总延伸量。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构型,可特别有利地实现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布置在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的重心附近,尤其是包括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的重心附近。因此,有利地可使得能实现包括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的方便的可操作性。此外,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可有利地特别符合人体工程学地被构型。
还提出,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用于将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固定在所述壳体元件上,所述固定元件,在安装于所述壳体元件上的状态中观察时,具有至少基本上横向于所述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延伸的固定轴线。因此,所述固定元件优选具有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接收引导元件的主引导轴线延伸的固定轴线。用于将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固定在所述壳体元件上的固定力的至少大部分沿着所述固定元件的固定轴线起作用。然而也可设想,所述固定元件具有至少基本上横向于所述接收引导元件的主引导轴线延伸的主延伸部。借助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的该根据本发明的构型,能够有利地实现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结构上简单的可安装性,尤其是在以壳式结构构型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时。此外,能够实现固定力的有利的作用方向,该作用方向指向所述蓄能器装置的推入方向的反方向。因此,可特别有利地实现,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稳定地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上。
还提出,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阻尼单元,至少在所述壳体元件和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之间布置有所述阻尼单元。“阻尼单元”在这里应尤其理解为一单元,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部件,所述部件优选设置用于减弱从所述壳体元件到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上的振动传递。所述阻尼单元在这里有利地至少部分用于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的隔振和/或减振。另外,所述阻尼单元优选地可构造为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设置用于至少在所述壳体元件和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之间的区域中,至少最大程度地防止湿气和/或污物侵入。也可设想,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隔绝单元,该隔绝单元用于所述壳体元件和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之间的隔热。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构型可有利地实现,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的很大程度上的振动去耦合,尤其从所述驱动单元的振动的振动去耦合。因此可使得能够实现,蓄能器装置节约构件地布置在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上。
还提出,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引导单元,所述安装引导单元设置用于,对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在安装到所述壳体元件上时进行引导。所述安装引导单元优选设置用于,形成所述壳体元件和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之间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的连接,尤其是至少在安装过程中。优选地,所述安装引导单元设置用于,形成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起作用的、形状锁合的连接。因此可有利地实现,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方便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元件上。
还提出,所述安装引导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的安装区域中的、肋形的安装引导元件,所述安装引导元件用于与所述壳体元件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连接。然而也可设想,所述安装引导元件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构型,例如棒形构型、销形构型等。借助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构型可在结构上简单地实现所述安装引导单元。
还提出,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壳体元件,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能在分离平面中与所述第一壳体元件连接,所述分离平面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延伸。因此,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特别优选地具有壳式结构。优选地,借助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将所述壳体元件和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固定在彼此上。所述连接元件优选构造为拧紧元件,尤其构造为螺钉。然而也可设想,所述连接元件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构型,例如作为卡口锁合元件、卡锁元件、肘杆元件、夹紧元件、铆接元件等的构型。借助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构型,可实现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在结构上固定在所述壳体元件和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上。
还提出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磨削机壳体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磨削机。“手持式工具机”在这里应尤其理解为一种用于加工工件的工具机,所述工具机能被操作者不使用运输机器地运输。可携带式的所述工具机尤其具有小于40kg,优选小于10kg,特别优选小于5kg的质量。优选地,所述手持工具机构造为磨削机。在这里,所述手持工具机可构造为角度磨机、轨道式磨削机、偏心式磨削机、三角度式磨削机、带式磨削机等。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构型可有利地实现方便操作的手持式工具机。
此外提出,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包括至少一个工具接收部,所述工具接收部具有至少一个工具接收部运动平面,其中,所述主引导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工具接收部运动平面延伸。“工具接收部运动平面”在这里应尤其理解为一平面,至少两个位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的该工具接收部上的点在所述工具接收部被驱动时在所述平面中运动。借助根据本发明的所述构型,可有利地实现,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紧凑地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上。此外能够为操作人员实现高的操作方便性,因为可使得能够实现所述蓄能器装置与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的便利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磨削机壳体装置和/或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在这里不应被局限于上述应用和实施方式。为了满足在此说明的工作模式,根据本发明的磨削机壳体装置和/或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尤其可具有与各个元件、部件和单元的在此提到的数量不同的数量。
附图说明
从下面的附图说明中得知其他优点。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包含多个呈组合的特征。所述特征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符合目的地单独看待和概括为有意义的其他组合。附图示出:
图1以示意图示出一种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系统,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手持式工具机和蓄能器装置,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磨削机壳体装置;
图2以示意图示出该根据本发明的磨削机壳体装置的细节图,带有该根据本发明的磨削机壳体装置的从该根据本发明的磨削机壳体装置的一个另外的壳体元件取下的壳体元件;
图3以示意图示出该根据本发明的磨削机壳体装置的蓄能器接收接口的细节图;
图4以示意图示出该根据本发明的磨削机壳体装置的另一细节图,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处于该根据本发明的磨削机壳体装置的所述壳体元件和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从彼此拆卸的状态中;以及
图5以示意图示出该根据本发明的磨削机壳体装置的另一细节图,所述磨削机壳体装置处于该根据本发明的磨削机壳体装置的所述壳体元件和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从彼此拆卸的状态中。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一手持式工具机系统,其具有至少一个手持式工具机50和至少一个蓄能器装置18,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包括至少一个磨削机壳体装置。手持式工具机50构造为蓄电池驱动的手持式工具机50。因此,蓄能器装置18构造为蓄电池装置。蓄能器装置18在这里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构型。手持式工具机50构造为磨削机,尤其构造为偏心式磨削机。在这里,手持式工具机50具有至少一个驱动单元54和从动单元56。驱动单元54和从动单元56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磨削机壳体装置10中。因此,磨削机壳体装置10设置用于接收驱动单元54和从动单元56。驱动单元54和从动单元56设置用于驱动可布置在手持式工具机50的工具接收部58上的加工工具(在这里未详细示出)。工具接收部58构造为磨削器件接收部,所述加工工具借助手持式工具机50的保持单元60能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磨削器件接收部上。保持单元60可构造为尼龙搭扣锁合保持单元、夹持单元、自粘贴保持单元等。所述加工工具构造为磨削片。然而也可设想,所述加工工具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构型,例如抛光片等。工具接收部58在这里借助驱动单元54和从动单元56的共同作用,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偏心振动地围绕工具接收部58的旋转轴线地能被驱动。工具接收部58的旋转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于驱动单元54的驱动轴线62地延伸。驱动单元54构造为电动机单元。因此,驱动单元54的驱动轴线62由驱动单元54的电枢轴的旋转轴线构成。从动单元56设置用于,将工具接收部58以可相对于驱动轴线62偏心运动的方式支承。在这里,从动单元56可以能切换地构造,以影响例如工具接收部58的振动数。
磨削机壳体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壳体元件12和至少一个布置在壳体元件12上的蓄能器接收接口16,所述壳体元件12预先给定至少一个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用于可拆卸地接收至少一个蓄能器装置18,其中,蓄能器接收接口16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引导元件20。壳体元件12包括至少一个轴承区域64,手持式工具机50的用于支承驱动单元54的轴承元件66(图4和5)可布置在所述轴承区域中。轴承元件66构造为滚动轴承。然而也可设想,轴承元件66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他构型。轴承区域64为了接收轴承元件66而包括轴承壳68(图4和5)。轴承壳68具有半圆环形的构型。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在这里通过轴承壳68被预先给定,尤其通过轴承壳68在壳体元件12中的布置被预先给定。因此,壳体元件12的两个限界轴承壳68的面在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中延伸。驱动轴线62在这里在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中延伸。此外,工具接收部58的旋转轴线在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中延伸。另外,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工具接收部58的工具接收部运动平面52延伸。工具接收部58由于借助驱动单元54和从动单元56的驱动而振动式在工具接收部58的工具接收部运动平面52中运动。工具接收部运动平面52至少基本上垂直于驱动单元54的驱动轴线62延伸。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因此包括驱动单元54的驱动轴线62以及工具接收部58的旋转轴线,并且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工具接收部58的工具接收部运动平面52延伸。此外,从面向蓄能器装置18的一侧观察,工具接收部运动平面52与接收引导平面26围成一大于89°并且小于140°的角度。
接收引导元件20具有至少基本上横向于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延伸的主引导轴线22。接收引导元件20的主引导轴线22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工具接收部运动平面52延伸。接收引导元件20具有轨型或肋形构型。此外,接收引导元件20与蓄能器装置18的推入引导槽口70相对应地构造。蓄能器装置18的推入引导槽口70在这里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构型。因此,推入引导槽口70布置在蓄能器装置18的侧壁上。在布置蓄能器装置18时,将接收引导元件20推入到推入引导槽口70中。由此,蓄能器装置18为了布置在蓄能器接收接口16上,在相对于蓄能器接收接口16运动时借助接收引导元件20和推入引导槽口70的共同作用被引导。为了将蓄能器装置18布置在蓄能器接收接口16上,在这里使蓄能器装置18至少基本上横向于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运动。因此,蓄能器装置18能够从侧面推入到蓄能器接收接口16中。蓄能器接收接口16总共具有至少两个接收引导元件20、72(图5)。然而也可设想,蓄能器接收接口16具有与两个不同的数量的接收引导元件20、72。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引导元件20、72布置在蓄能器接收接口16的两个对置的侧上。在这里,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引导元件20、72分别具有一主引导轴线22、74。蓄能器接收接口16的接收引导平面26包括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引导元件20、72的主引导轴线22、74。蓄能器装置18在布置于蓄能器接收接口16上的状态中借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固定单元(在这里未详细示出)进行固定。
磨削机壳体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垂直轴线24,接收引导平面26与所述垂直轴线围成一个小于80°的角度28,至少主引导轴线22在所述接收引导平面中延伸。在这里,接收引导平面26和垂直轴线24围成的角度28小于32°。垂直轴线24与驱动轴线62同轴地延伸。沿着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垂直轴线24延伸的方向观察时,壳体元件12具有最大的延伸量。因此,壳体元件12的至少一个纵向侧30至少沿着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垂直轴线24延伸的方向延伸。在这里,蓄能器接收接口16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壳体元件12的纵向侧30上。因此,所述至少两个接收引导元件20、72同样布置在壳体元件12的纵向侧30上。
壳体元件12还具有磨削机壳体装置10的颗粒收集容器接口的连接接管76,该连接接管用于与颗粒收集容器78(图4和5)连接。连接接管76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壳体元件12的纵向侧30上。在这里,蓄能器接收接口16在壳体元件12的纵向侧30上布置在连接接管76的区域中。沿着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垂直轴线24延伸的方向观察,蓄能器接收接口16以工具接收部58为出发点,布置在连接接管76的上方。
蓄能器接收接口16还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32,所述固定元件用于将蓄能器接收接口16固定在壳体元件12上,所述固定元件32在安装在壳体元件12上的状态中观察具有至少基本上横向于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延伸的固定轴线36。蓄能器接收接口16总共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将蓄能器接收接口16固定在壳体元件12上的固定元件32、34,它们分别至少具有基本上横向于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延伸的固定轴线36、38。然而也可设想,蓄能器接收接口16包括与两个不同的数量的固定元件32、34。固定元件32、34在这里构造为螺钉接收套。然而也可设想,固定元件32、34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构型。
此外,磨削机壳体装置10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引导单元42,其设置用于,对蓄能器接收接口16在安装到壳体元件12上时进行引导(图2和3)。安装引导单元42包括至少一个布置在蓄能器接收接口16的安装区域中的肋形安装引导元件44,以与壳体元件12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连接。安装引导单元42总共具有至少两个安装引导元件44。然而也可设想,安装引导单元42具有与两个不同的数量的安装引导元件44、82。壳体元件12包括至少两个对应于安装引导元件44、82构造的安装引导槽口84、86。因此,安装引导单元42还包括至少一个布置在壳体元件12上的安装引导槽口84、86。为了在磨削机壳体装置10并进而在手持式工具机50的安装过程中将蓄能器接收接口16安装在壳体元件12上,将安装引导元件44、82沿着至少基本上垂直于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延伸的方向引入到安装引导槽口84、86中。在引入后,使蓄能器接收接口16相对于壳体元件12平移运动,直到固定元件32、34止挡在壳体元件12上。蓄能器接收接口16在这里可这样布置在壳体元件12上,使得蓄能器装置18的布置适合于左手使用者或右手使用者。因此,根据蓄能器接收接口16的优选布置而定,可以从左或从右进行推入蓄能器装置18。
磨削机壳体装置10还具有至少一个阻尼单元40,至少在壳体元件12和蓄能器接收接口16之间布置有所述阻尼单元(图5)。阻尼单元40包括至少一个阻尼元件80,在安装引导槽口84、86的至少一个中布置有所述阻尼元件。阻尼单元40总共具有至少两个阻尼元件80、88,其中,阻尼元件80、88中的每一个配属给安装引导槽口84、86中的一个。然而也可设想,阻尼单元40包括与两个不同的数量的阻尼元件80、88。阻尼元件80、88在这里与磨削机壳体装置10的软抓握部(在这里未详细示出)一体式地构造。所述软抓握部在磨削机壳体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中布置在磨削机壳体装置10的把手区域中。
磨削机壳体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壳体元件46,其能在分离平面48中与第一壳体元件12连接,所述分离平面至少基本上平行于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延伸(图2)。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在这里由磨削机壳体装置10的分离平面48构成。壳体元件12和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46能借助磨削机壳体装置10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90相互固定(图4和5)。在图4和5中示出,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46从壳体元件12拆卸,然而,连接元件90布置在壳体元件12上。连接元件90在这里构造为拧紧元件,尤其构造为螺钉。然而也可设想,连接元件90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构型。磨削机壳体装置10总共具有至少四个连接元件90。然而也可设想,磨削机壳体元件10具有与四个不同的数量的连接元件90。
在图3中以分离图示出在从壳体元件12拆卸的状态中的蓄能器接收接口16。蓄能器接收接口16在这里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壳体元件92、94。接收壳体元件92、94在这里能够借助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连接固定在彼此上。在这里,各一个接收引导元件20、72和各一个安装引导元件44、82布置在接收壳体元件92、94中的一个上。此外,接收壳体元件92、94设置用于,接收蓄能器接收接口16的接触板96。为此,接触板96在接收壳体元件92、94布置在彼此上的状态中布置在接收壳体元件92、94之间。接触板96包括用于在至少一运行状态中传递电能以使驱动单元54通电的触点,在所述运行状态中蓄能器装置18布置在蓄能器接收接口16上。
Claims (10)
1.磨削机壳体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壳体元件(12)以及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12)上的蓄能器接收接口(16),所述壳体元件至少部分地预先给定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用于能拆卸地接收至少一个蓄能器装置(18),其中,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16)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引导元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引导元件(20)具有至少基本上横向于所述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延伸的主引导轴线(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削机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垂直轴线(24),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16)的接收引导平面(26)与所述垂直轴线围成一小于80°的角度(28),至少所述主引导轴线(22)在所述接收引导平面中延伸。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磨削机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16)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12)的纵向侧(30)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磨削机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16)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区域,所述安装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16)固定在所述壳体元件(12)上的固定元件(32,34),所述固定元件在安装在所述壳体元件(12)上的状态中观察具有至少基本上横向于所述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延伸的固定轴线(36,38)。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磨削机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阻尼单元(40),至少在所述壳体元件(12)和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16)之间布置有所述阻尼单元。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磨削机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安装引导单元(42),所述安装引导元件设置用于,对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16)在安装到所述壳体元件(12)上时进行引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磨削机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引导单元(42)包括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蓄能器接收接口(16)的安装区域中的、肋形的安装引导元件(44),所述安装引导元件用于与所述壳体元件(12)形状锁合和/或力锁合地连接。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磨削机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另外的壳体元件(46),所述另外的壳体元件能够在分离平面(48)中与第一壳体元件(12)连接,所述分离平面(48)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驱动和从动轴线平面(14)延伸。
9.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磨削机,具有至少一个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磨削机壳体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工具接收部(58),所述工具接收部具有至少一个工具接收部运动平面(52),其中,所述主引导轴线(22)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工具接收部运动平面(52)延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88583.7A CN113199358A (zh) | 2013-09-03 | 2014-08-05 | 磨削机壳体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3217553.1A DE102013217553B4 (de) | 2013-09-03 | 2013-09-03 | Schleifmaschinengehäusevorrichtung |
DE102013217553.1 | 2013-09-03 | ||
PCT/EP2014/066793 WO2015032564A1 (de) | 2013-09-03 | 2014-08-05 | Schleifmaschinengehäusevorrichtung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88583.7A Division CN113199358A (zh) | 2013-09-03 | 2014-08-05 | 磨削机壳体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17759A true CN105517759A (zh) | 2016-04-20 |
CN105517759B CN105517759B (zh) | 2021-03-30 |
Family
ID=5126570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48588.6A Active CN105517759B (zh) | 2013-09-03 | 2014-08-05 | 磨削机壳体装置 |
CN202110488583.7A Pending CN113199358A (zh) | 2013-09-03 | 2014-08-05 | 磨削机壳体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88583.7A Pending CN113199358A (zh) | 2013-09-03 | 2014-08-05 | 磨削机壳体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50727B2 (zh) |
EP (1) | EP3041641B1 (zh) |
KR (1) | KR102231878B1 (zh) |
CN (2) | CN105517759B (zh) |
DE (1) | DE102013217553B4 (zh) |
WO (1) | WO201503256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74372A (zh) * | 2018-05-04 | 2020-12-11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磨削机壳体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61221B2 (ja) | 2010-02-12 | 2014-04-02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複数のバッテリパックを電源とする電動工具 |
US10632589B2 (en) | 2016-08-29 | 2020-04-28 | Black & Decker Inc. | Power tool |
WO2019204561A1 (en) * | 2018-04-18 | 2019-10-24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Tool circuitry for series-type connected battery packs |
DE102019006574A1 (de) | 2019-09-18 | 2021-03-18 | Metabowerke Gmbh | Hand-Werkzeug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Hand-Werkzeugmaschine |
EP3922414A1 (de) * | 2020-06-09 | 2021-12-15 |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 Gehäuse |
JP7497236B2 (ja) * | 2020-07-13 | 2024-06-10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携帯用研磨機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79687A (en) * | 1986-03-26 | 1988-10-25 | C. & E. Fein Gmbh & Co. | Electric tool with source of power independent of the line |
CN1321114A (zh) * | 1999-09-01 | 2001-11-07 |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 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手持式磨削机 |
CN1413804A (zh) * | 2001-07-20 | 2003-04-30 | 布莱克-德克尔公司 | 振动手持工具 |
DE10244793A1 (de) * | 2002-09-26 | 2004-04-08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werkzeugmaschinengehäuseeinheit |
CN1953841A (zh) * | 2004-04-23 | 2007-04-25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具有打磨深度基准元件的砂带磨光机 |
CN1958235A (zh) * | 2005-10-31 | 2007-05-09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砂光机 |
CN103056850A (zh) * | 2011-10-20 | 2013-04-24 | 株式会社牧田 | 手持切割工具 |
CN103170892A (zh) * | 2011-12-21 | 2013-06-26 | 株式会社牧田 | 打磨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53590B2 (ja) * | 2000-12-15 | 2006-12-06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 |
USD468179S1 (en) * | 2001-07-11 | 2003-01-07 | Makita Corporation | Portable electric grinder |
USD527966S1 (en) * | 2006-01-17 | 2006-09-12 | Makita Corporation | Portable electric grinder |
JP5039574B2 (ja) * | 2008-01-11 | 2012-10-03 |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ー付き電動工具 |
US8852776B2 (en) * | 2008-02-11 | 2014-10-07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Battery connection for a power tool |
DE102008042601A1 (de) * | 2008-10-03 | 2010-04-08 |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 Akkubetriebene Winkelschleifmaschine |
EP2471634B1 (en) * | 2009-08-28 | 2015-10-21 | Makita Corporation | Power tool |
WO2012048240A2 (en) * | 2010-10-08 | 2012-04-12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 Battery retention system for a power tool |
DE102011078848A1 (de) * | 2011-07-08 | 2013-01-10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schleifmaschine mit einer Schwingplatte |
USD658464S1 (en) * | 2011-09-02 | 2012-05-01 | Makita Corporation | Portable power tool |
JP5788782B2 (ja) * | 2011-12-21 | 2015-10-07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サンダ |
JP2014148024A (ja) * | 2013-02-01 | 2014-08-21 | Makita Corp | 研削工具 |
USD722853S1 (en) * | 2014-02-19 | 2015-02-24 | Makita Corporation | Housing for power tool |
-
2013
- 2013-09-03 DE DE102013217553.1A patent/DE102013217553B4/de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8-05 KR KR1020167005639A patent/KR10223187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8-05 WO PCT/EP2014/066793 patent/WO2015032564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8-05 CN CN201480048588.6A patent/CN105517759B/zh active Active
- 2014-08-05 EP EP14747387.0A patent/EP3041641B1/de active Active
- 2014-08-05 US US14/916,541 patent/US10350727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8-05 CN CN202110488583.7A patent/CN11319935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79687A (en) * | 1986-03-26 | 1988-10-25 | C. & E. Fein Gmbh & Co. | Electric tool with source of power independent of the line |
CN1321114A (zh) * | 1999-09-01 | 2001-11-07 |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 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手持式磨削机 |
CN1413804A (zh) * | 2001-07-20 | 2003-04-30 | 布莱克-德克尔公司 | 振动手持工具 |
DE10244793A1 (de) * | 2002-09-26 | 2004-04-08 | Robert Bosch Gmbh | Handwerkzeugmaschinengehäuseeinheit |
CN1953841A (zh) * | 2004-04-23 | 2007-04-25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具有打磨深度基准元件的砂带磨光机 |
CN1958235A (zh) * | 2005-10-31 | 2007-05-09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砂光机 |
CN103056850A (zh) * | 2011-10-20 | 2013-04-24 | 株式会社牧田 | 手持切割工具 |
CN103170892A (zh) * | 2011-12-21 | 2013-06-26 | 株式会社牧田 | 打磨机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74372A (zh) * | 2018-05-04 | 2020-12-11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磨削机壳体 |
CN112074372B (zh) * | 2018-05-04 | 2023-10-27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磨削机壳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350727B2 (en) | 2019-07-16 |
DE102013217553A1 (de) | 2015-03-05 |
US20160199962A1 (en) | 2016-07-14 |
KR102231878B1 (ko) | 2021-03-26 |
CN105517759B (zh) | 2021-03-30 |
CN113199358A (zh) | 2021-08-03 |
WO2015032564A1 (de) | 2015-03-12 |
KR20160048804A (ko) | 2016-05-04 |
EP3041641A1 (de) | 2016-07-13 |
DE102013217553B4 (de) | 2016-10-06 |
EP3041641B1 (de) | 2021-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17759A (zh) | 磨削机壳体装置 | |
US8906124B2 (en) | Dust collecting device | |
KR102278434B1 (ko) | 흡입 호스를 가지는 핸드헬드 공작 공구 | |
CN1958242B (zh) | 电动工具机 | |
CN107206558B (zh) | 主轴装置和具有主轴装置的机床 | |
CN103917336B (zh) | 手持式工具机 | |
WO2008043709A3 (de) | Handwerkzeugmaschine, insbesondere elektrische schere | |
WO2014119133A1 (ja) | 研削工具 | |
US20160129582A1 (en) | Power-Tool Stand Device | |
CN106891195A (zh) | 抽吸装置 | |
US20170173748A1 (en) | Suction Device for a Portable Power Tool | |
CN104755231A (zh) | 电动工具 | |
US20200101573A1 (en) | Dust Extraction Device | |
CN106457551A (zh) | 具有作为直接驱动器的电子整流电动机的手持式工具机 | |
CN102848296A (zh) | 杯体抛光机 | |
CN107000156B (zh) | 工具机系统 | |
CN102029565A (zh) | 内转式马达直接驱动的手持转角砂轮机 | |
WO2014119127A1 (ja) | 手持式電動研磨機 | |
CN101712134A (zh) | 蓄电池驱动的角磨机 | |
US11872682B2 (en) | Portable power tool | |
US7731571B2 (en) | Electric sanding machine | |
CN113941951A (zh) | 便携式研磨机 | |
KR101323643B1 (ko) | 냉동용 콤프레셔 커팅장치 | |
CN104602866B (zh) | 工具机系统 | |
EP2594361A3 (en) | Dust collection accessory for a power too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