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4432A -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14432A CN105514432A CN201610021939.5A CN201610021939A CN105514432A CN 105514432 A CN105514432 A CN 105514432A CN 201610021939 A CN201610021939 A CN 201610021939A CN 105514432 A CN105514432 A CN 1055144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thium
- source
- iron
- phosphate
- doping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磷酸铁锂材料中包覆或掺杂有掺杂型石墨烯,其中,所述掺杂型石墨烯的包覆量或掺杂量为6~10wt%。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与掺杂型石墨烯复合后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磷酸铁锂的电子电导率,而且同时提高材料的锂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提高了磷酸铁锂大倍率充放电性能,改善了材料的低温充放电性能;且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大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推广,锂离子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与发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电池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正极材料的性能更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磷酸铁锂因具有高达170mAh/g的理论容量、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引起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技术人员的关注。但由于磷酸铁锂具有较低的锂离子扩散速率(10-14~10-10cm2/s)和低的电子电导率(<10-9s/cm),使得磷酸铁锂实际容量远低于理论值,而且磷酸铁锂在大倍率充放电时容量衰减更是迅速,不能满足动力电池的使用需求。
目前,研究者们多采用碳包覆、导电聚合物包覆、离子掺杂等手段改善磷酸铁锂的导电性能,包覆改善方法提高了材料的电子电导率,但对于锂离子的迁移和扩散无任何改善,甚至还会阻碍锂离子的迁移扩散;通过离子掺杂可同时改善电子电导率和离子扩散率,但效果甚微;随着动力电池对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的要求,使得进一步提高磷酸铁锂的导电性和容量发挥水平日益凸显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既提高了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又提高了材料锂离子扩散率,改善了材料的大倍率充放电能力,降低了电池正极材料循环容量的衰减、提高了高倍率下的循环寿命,满足高能量、大功率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需求。
对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所述磷酸铁锂材料中包覆或掺杂有掺杂型石墨烯,其中,所述掺杂型石墨烯的包覆量或掺杂量为6~10wt%(重量百分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为p型石墨烯掺杂体或n型石墨烯掺杂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中的掺杂元素为N、B或P。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中的掺杂元素的重量含量为8~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S1:制备磷酸铁锂前驱体;
步骤S2:将掺杂体原料与氧化石墨烯粉末混合研磨,在惰性气氛下于600~800℃加热6~8h,冷却得到掺杂型石墨烯;
步骤S3:将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与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球磨混合,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与磷酸铁锂前驱体的质量比为1:9~1:15,然后在惰性气氛下于700~900℃加热10~15h,冷却后得到石墨烯掺杂体包覆量为6~10wt%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石墨烯掺杂体改性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既提高了正极材料的电子电导率,又提高了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扩散率,改善了正极材料的大倍率充放电能力,降低电池正极材料循环容量的衰减、提高了高倍率下的循环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所述掺杂体原料为p型或n型掺杂体原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掺杂元素为N、B或P。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与磷酸铁锂前驱体的质量比为1:12~1: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先称取铁源、锂源、磷源原料,所述铁源、锂源、磷源中的Fe:Li:P的摩尔比为1:(1.00~1.05):1,将所述铁源、锂源、磷源原料混合均匀后,在惰性气氛下于400~600℃加热8~12h,冷却后得到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先将铁源、锂源、磷源原料于乙醇介质中球磨混合2~6h,于70~90℃烘干,自然冷却;继续球磨1~3h混合均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铁源为草酸亚铁或柠檬酸亚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磷源为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锂、磷酸二氢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锂源为碳酸锂或磷酸二氢锂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氧化石墨烯为采用超声辅助Hummers法制备得到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惰性气氛为氩气或氦气气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首先称取铁源、锂源、磷源原料,所述铁源、锂源、磷源中的Fe:Li:P的摩尔比为1:(1.00~1.05):1,将所述铁源、锂源、磷源原料混合均匀后,在惰性气氛下于400~600℃加热8~12h,冷却后得到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
其中,所述铁源为草酸亚铁或柠檬酸亚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磷源为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锂、磷酸二氢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锂源为碳酸锂或磷酸二氢锂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S2:将掺杂体原料与氧化石墨烯粉末混合研磨,在惰性气氛下于600~800℃加热6~8h,冷却得到掺杂型石墨烯,其中掺杂型石墨烯中掺杂元素的重量百分比为8~10%;
步骤S3:将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与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球磨混合,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与磷酸铁锂前驱体的质量比为1:9~1:15,然后在惰性气氛下于700~900℃加热10~15h,冷却后得到石墨烯掺杂体包覆量为6~10%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所述掺杂体原料为p型或n型掺杂体原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掺杂元素为N、B或P。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与磷酸铁锂前驱体的质量比为1:12~1: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先将铁源、锂源、磷源原料于乙醇介质中球磨混合2~6h,于70~90℃烘干,自然冷却;继续球磨1~3h混合均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氧化石墨烯为采用超声辅助Hummers法制备得到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铁源为草酸亚铁或柠檬酸亚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磷源为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锂、磷酸二氢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锂源为碳酸锂或磷酸二氢锂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惰性气氛为氩气或氦气气氛。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显著提升了LiFePO4的大倍率充放电能力,将石墨烯掺杂体包覆量为6~10%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作为正极的原电池测试结果为:电流密度1C、2C、5C、10C、20C容量分别达162mAh/g、157mAh/g、143mAh/g、123mAh/g、110mAh/g,5C循环300周容量保持率在90%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第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用石墨烯掺杂体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复合,石墨烯掺杂体改变了本征石墨烯的载流子浓度、离子迁移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与掺杂型石墨烯复合后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磷酸铁锂的电子电导率,而且同时提高材料的锂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提高了磷酸铁锂大倍率充放电性能,改善了材料的低温充放电性能。
第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中加入石墨烯掺杂体更有利于磷酸铁锂粉末细化,缩短锂离子扩散路径,进一步形成高能量转移率的复合材料;且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4中100Ah锂离子动力电池-40℃下的放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S1:首先将草酸亚铁、磷酸二氢锂按照Fe:Li:P摩尔比=为1:1:1称取原料草酸亚铁143.86g、磷酸二氢锂103.93g,于乙醇介质中球磨混合4h,于80℃烘干、自然冷却,继续球磨2h混合均匀,然后于Ar气气氛炉中400℃高温加热12h,自然冷却后得到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
步骤S2:采用超声辅助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然后将三聚氰胺与氧化石墨烯粉末按照1:7的质量比例混合研磨,然后于Ar气气氛炉中800℃高温加热6h,自然冷却得到N掺杂的n型石墨烯掺杂体,其中,N掺杂量为8%(重量百分比)。
步骤S3:将N掺杂的n型石墨烯掺杂体与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按照1:9的质量比球磨混合,然后于Ar气气氛炉中900℃加热10h,自然冷却后得到N掺杂的n型石墨烯掺杂体与磷酸铁锂的复合材料,石墨烯掺杂体包覆量为10%(重量百分比)。
将上述复合材料、粘结剂(PVDF)和导电剂乙炔黑按85:10:5的比例在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中充分混合均匀,将所得浆料涂于铝箔上,120℃真空干燥后极片截成圆形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以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Celgard2400为隔膜,1mol/L的LiPF6/EC-EMC-DMC(体积比为1:1:1)为电解液,组装成扣式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1C进行恒流充放电性能测试,放电容量为158mAh/g,2C、5C、10C、20C容量依然分别高达151mAh/g、139mAh/g、119.8mAh/g、108.3mAh/g,5C循环300次容量保持率在92.3%。
实施例2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首先将柠檬酸亚铁、碳酸锂、磷酸氢二铵按照Fe:Li:P摩尔比为1:1.02:1各称取原料柠檬酸亚铁246g、碳酸锂37.68g、磷酸氢二铵132.06g,于乙醇介质中球磨混合4h,于80℃烘干、自然冷却,继续球磨2h混合均匀,然后于Ar气气氛炉中500℃高温加热10h,自然冷却后得到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
将苯二硼酸与氧化石墨烯粉末按照9:4的质量比例混合研磨,于Ar气气氛炉中600℃高温加热8h,自然冷却,得到B掺杂的p型石墨烯掺杂体,其中,B掺杂量为9%(重量百分比)。
将B掺杂的p型石墨烯掺杂体与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按照1:15的质量比球磨混合,然后与Ar气气氛炉中800℃加热12h,自然冷却后得到B掺杂形成的p型石墨烯掺杂体与磷酸铁锂的复合材料,石墨烯掺杂体包覆量为6%(重量百分比)。
扣式电池组装同实施例1,电化学测试结果;1C、2C、5C、10C、20C容量依然分别高达157mAh/g、150mAh/g、133mAh/g、110mAh/g、103mAh/g,5C循环300次容量保持率在91.7%。
实施例3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首先将草酸亚铁、碳酸锂、磷酸二氢铵按照Fe:Li:P的摩尔比为1:1.05:1各称取原料草酸亚铁143.86g、碳酸锂38.79g、磷酸二氢铵115.03g,将三者于乙醇介质中球磨混合4h,于80℃烘干、自然冷却,继续球磨2h混合均匀,然后于Ar气气氛炉中600℃高温加热8h,自然冷却后得到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
将红磷与氧化石墨烯粉末按照1:9的质量比例混合研磨,然后于Ar气气氛炉中700℃高温加热7h,自然冷却得到P掺杂的n型石墨烯掺杂体,其中,P掺杂量为10%(重量百分比)。
将P掺杂的n型石墨烯掺杂体与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按照1:12质量比例与丙酮中球磨混合,然后与Ar气气氛炉中700℃加热15h,自然冷却后得到P掺杂的n型石墨烯掺杂体与磷酸铁锂的复合材料,石墨烯掺杂体包覆量为8%(重量百分比)。
扣式电池组装同实施例1,电化学测试结果;电流密度1C、2C、5C、10C、20C容量分别达162mAh/g、157mAh/g、143mAh/g、123mAh/g、110mAh/g,5C循环300周容量保持率在92.6%。
对比实施例1
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的制备同实施例1。
将氧化石墨烯粉末与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按照1:9质量比例球磨混合,然后与H2/Ar混合气氛炉中900℃加热10h,自然冷却后得到石墨烯与磷酸铁锂的复合材料,石墨烯包覆量为10%(重量百分比)。
扣式电池组装同实施例1,电化学测试结果;1C、2C、5C、10C、20C放电容量分别为154mAh/g、151mAh/g、139mAh/g、119.8mAh/g、108.3mAh/g,5C循环300周容量保持率为78.2%。
通过实施例1~3与对比实施例1的性能数据可见,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石墨烯掺杂体改性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改善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大倍率充放电能力,降低电池正极材料循环容量的衰减、提高了高倍率下的循环寿命。
实施例4
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作为正极,石墨作为负极制备100Ah锂离子动力电池,对其进行低温性能测试,温度为-40℃,结果如图1所示。一般情况,在低温条件下,锂离子电池的欧姆极化和电化学极化均增大,因此与室温下的放电曲线相比,不仅放电平台下降,而且放电容量也相应降低;而由图1可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作为正极的100Ah锂离子电池在-40℃、0.3C放电倍率下的数据显示,其放电容量并没有明显降低,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改善了材料的低温充放电性能。
应理解,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份数和百分比为重量份和重量百分比。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铁锂材料中包覆或掺杂有掺杂型石墨烯,其中,所述掺杂型石墨烯的包覆量或掺杂量为6~10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为p型石墨烯掺杂体或n型石墨烯掺杂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中的掺杂元素为N、B或P。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中的掺杂元素的重量含量为8~1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S1:制备磷酸铁锂前驱体;
步骤S2:将掺杂体原料与氧化石墨烯粉末混合研磨,在惰性气氛下于600~800℃加热6~8h,冷却得到掺杂型石墨烯;
步骤S3:将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与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球磨混合,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与磷酸铁锂前驱体的质量比为1:9~1:15,然后在惰性气氛下于700~900℃加热10~15h,冷却后得到石墨烯掺杂体包覆量为6~10wt%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与磷酸铁锂前驱体的质量比为1:12~1:1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制备磷酸铁锂前驱体包括以下步骤:先称取铁源、锂源、磷源原料,所述铁源、锂源、磷源中的Fe:Li:P的摩尔比为1:(1.00~1.05):1,将所述铁源、锂源、磷源原料混合均匀后,在惰性气氛下于400~600℃加热8~12h,冷却后得到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源为草酸亚铁或柠檬酸亚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磷源为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锂、磷酸二氢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锂源为碳酸锂或磷酸二氢锂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为采用超声辅助Hummers法制备得到的;所述惰性气氛为氩气或氦气气氛。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首先称取铁源、锂源、磷源原料,所述铁源、锂源、磷源中的Fe:Li:P的摩尔比为1:(1.00~1.05):1,将所述铁源、锂源、磷源原料混合均匀后,在惰性气氛下于400~600℃加热8~12h,冷却后得到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
其中,所述铁源为草酸亚铁或柠檬酸亚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磷源为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锂、磷酸二氢铵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锂源为碳酸锂或磷酸二氢锂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S2:将掺杂体原料与氧化石墨烯粉末混合研磨,在惰性气氛下于600~800℃加热6~8h,冷却得到掺杂型石墨烯,其中掺杂型石墨烯中掺杂元素的重量百分比为8~10%;其中,所述掺杂元素为N、B或P;
步骤S3:将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与磷酸铁锂前驱体粉末球磨混合,所述掺杂型石墨烯与磷酸铁锂前驱体的质量比为1:9~1:15,然后在惰性气氛下于700~900℃加热10~15h,冷却后得到石墨烯掺杂体包覆量为6~10%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
其中,所述惰性气氛为氩气或氦气气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21939.5A CN105514432B (zh) | 2016-01-13 | 2016-01-13 |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21939.5A CN105514432B (zh) | 2016-01-13 | 2016-01-13 |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14432A true CN105514432A (zh) | 2016-04-20 |
CN105514432B CN105514432B (zh) | 2019-02-26 |
Family
ID=55722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21939.5A Active CN105514432B (zh) | 2016-01-13 | 2016-01-13 |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514432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52635A (zh) * | 2016-09-30 | 2016-12-21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7221666A (zh) * | 2017-06-28 | 2017-09-29 | 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杂原子掺杂石墨烯包覆的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706403A (zh) * | 2017-11-20 | 2018-02-16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一种复合碳材料及采用其制备的改性电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 |
CN107959004A (zh) * | 2017-10-23 | 2018-04-24 | 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氮掺杂石墨烯和钼酸锂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9616651A (zh) * | 2018-12-11 | 2019-04-12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钠离子正极材料杂原子掺杂石墨烯基磷酸钒钠复合纳米材料 |
CN109638262A (zh) * | 2018-12-19 | 2019-04-16 |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 一种磷酸盐系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1129471A (zh) * | 2019-12-31 | 2020-05-08 | 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62248A (zh) * | 2009-06-03 | 2009-10-21 | 龚思源 | 一种石墨烯复合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544491A (zh) * | 2012-01-12 | 2012-07-04 |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掺杂石墨烯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US20120315550A1 (en) * | 2009-12-11 | 2012-12-13 |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s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Graphene-modified lithium iron phosphate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preparation of the same and lithium-ion secondary cell |
CN104134801A (zh) * | 2014-07-28 | 2014-11-05 | 北京万源工业有限公司 | 氮化碳-石墨烯包覆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979557A (zh) * | 2015-05-19 | 2015-10-14 | 深圳好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倍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电池极片 |
CN105000548A (zh) * | 2014-04-22 | 2015-10-28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一种新型三维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体系的制备方法 |
-
2016
- 2016-01-13 CN CN201610021939.5A patent/CN10551443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62248A (zh) * | 2009-06-03 | 2009-10-21 | 龚思源 | 一种石墨烯复合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
US20120315550A1 (en) * | 2009-12-11 | 2012-12-13 | Ningbo Institute Of Materials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Graphene-modified lithium iron phosphate posi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preparation of the same and lithium-ion secondary cell |
CN102544491A (zh) * | 2012-01-12 | 2012-07-04 |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掺杂石墨烯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5000548A (zh) * | 2014-04-22 | 2015-10-28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一种新型三维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体系的制备方法 |
CN104134801A (zh) * | 2014-07-28 | 2014-11-05 | 北京万源工业有限公司 | 氮化碳-石墨烯包覆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979557A (zh) * | 2015-05-19 | 2015-10-14 | 深圳好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倍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电池极片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52635A (zh) * | 2016-09-30 | 2016-12-21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石墨烯包覆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7221666A (zh) * | 2017-06-28 | 2017-09-29 | 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杂原子掺杂石墨烯包覆的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959004A (zh) * | 2017-10-23 | 2018-04-24 | 格林美(无锡)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氮掺杂石墨烯和钼酸锂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CN107706403A (zh) * | 2017-11-20 | 2018-02-16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一种复合碳材料及采用其制备的改性电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 |
CN109616651A (zh) * | 2018-12-11 | 2019-04-12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钠离子正极材料杂原子掺杂石墨烯基磷酸钒钠复合纳米材料 |
CN109616651B (zh) * | 2018-12-11 | 2022-03-11 | 南京工业大学 | 一种钠离子正极材料杂原子掺杂石墨烯基磷酸钒钠复合纳米材料 |
CN109638262A (zh) * | 2018-12-19 | 2019-04-16 |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 一种磷酸盐系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638262B (zh) * | 2018-12-19 | 2021-09-17 | 中科廊坊过程工程研究院 | 一种磷酸盐系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1129471A (zh) * | 2019-12-31 | 2020-05-08 | 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14432B (zh) | 2019-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14432A (zh) | 一种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034971B (zh) | 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聚并吡啶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489864A (zh) | 一种亚氧化钛包覆改性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104144B (zh) | 一种制备磷酸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方法 | |
CN101964412B (zh) | 表面由偶联剂改性的磷酸铁锂/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1591012B (zh) |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
CN103855389A (zh) | 三氟化铁/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1752562B (zh) | 一种复合掺杂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037659A (zh) | 一种双层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355908A (zh) | 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使用该材料的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 |
CN107204463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片 | |
CN105449164A (zh) | 一种用于磷酸钒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
CN105576241A (zh) | 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3659143A (zh) |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负极材料,钠离子电池 | |
CN103050694A (zh) | 一种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 |
CN103618065B (zh) | 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13927B (zh) | 一种钛酸锂/三氧化二铁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841039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掺杂金属离子的磷酸铁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583298B (zh) | 氟化石墨复合的二次锂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
CN103956491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锰锂及其制备方法 | |
Chang et al. | Study on synthesis of spinel LiNi0. 5Mn1. 5O4 cathode material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by two‐stage roasting | |
CN103441281A (zh) | 一种镁掺杂磷酸锰锂/碳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 |
CN104176785B (zh) | 一种Cu2+,Co2+,Ce4+,Ag+掺杂氟化铁复合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 |
CN103247801A (zh) | 一种高导电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826552A (zh) | 一种石墨烯复合的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8000 xinju 11c2, No.1, Taike Road, xiameilin,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 Zhenqi Patentee after: Liu Lijun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Longhua, Shenzhen New District on the big wave, Lang Lang, Baiyun Mountain village, new Yongfeng Industrial Zone, A District, two floor Patentee before: Li Zhenqi Patentee before: Liu Lij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