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68086B - 把手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把手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68086B
CN105468086B CN201510578689.0A CN201510578689A CN105468086B CN 105468086 B CN105468086 B CN 105468086B CN 201510578689 A CN201510578689 A CN 201510578689A CN 105468086 B CN105468086 B CN 1054680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operation lever
fixed part
holding frame
exten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86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68086A (zh
Inventor
滨田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SH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SH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SH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SH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468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8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68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68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把手的安装结构,可以提高把手的操作感,而不会导致外观品质降低或制造成本上升。在把手的安装结构中,突出设置于操作杆的把手固定部嵌合安装于把手所设置的大致筒状的安装部,从而将把手安装于操作杆,操作杆的把手固定部设置有多个引导槽和卡合爪,把手的安装部设置有大致筒状的保持框,所述保持框在一端具有供操作杆的把手固定部插入的开口部,该保持框设置有弹性片和延伸设置部,该弹性片能够向外侧弹性变形且形成有供操作杆的卡合爪卡合的卡合孔,该延伸设置部沿着把手固定部的位于弹性片侧的引导槽延伸设置,并且在该延伸设置部的内侧突出地设置有钩挂部,该钩挂部能够沿周向与把手固定部的引导槽卡合。

Description

把手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作为操作部件的把手安装于操作杆的把手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车辆的加热控制装置具备如下结构,即:通过使安装于操作杆顶端部的把手左右移动来使操作杆转动,借助与该操作杆连结的线缆控制空调装置,将车厢内的空气的循环模式切换为使空气在车厢内循环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或者切换为将外部空气吸入车厢内的“外部空气循环模式”。作为这种加热控制装置中的把手的安装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图13和图14所示的结构。
图13为表示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把手的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4为图13的C-C线剖视图,如这些图所示,在操作杆101的顶端部通过切开立起而突出地设置有卡合爪(突起)101a,在把手102上形成有矩形筒状的安装部102A。此外,该安装部102A的一端作为插入孔102a而开口,在安装部102A的上壁的一部分形成有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弹性片(爪)102b,在该弹性片102b上形成有卡合孔102c。
如图14所示,如果将操作杆101的顶端部从把手102的插入孔102a沿图示箭头方向插入安装部102A,则利用突出设置于该操作杆101的卡合爪101a使把手102的弹性片102b向外侧(图14的上侧)挠曲,从而允许卡合爪101a通过。此外,如果卡合爪101a与弹性片102b的卡合孔102c吻合,则弹性片102b利用弹性回复力回复至初始状态,从而卡合爪101a如图14所示与卡合孔102c卡合,因此把手102可凭借一次操作便简单地安装于操作杆10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73749号
然而,在图13和图14所示的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把手102的安装结构中,如果安装于操作杆101顶端部的把手102被沿旋转方向扭转,则该把手102的安装部102A以张口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因此存在把手102的操作感恶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考虑增厚把手102的矩形筒状的安装部102A的壁厚,以便提高该安装部102A的刚性,不过如果增厚安装部102A的壁厚,会产生由于成型时发生缩痕、空隙而导致把手102的外观品质下降的问题。另外,作为其他对策,也可以考虑将把手102的材质变更为刚性高的材质的方法,不过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法,会导致材料费上升,产生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形成的,其目在于提供能够提高把手的操作感而不会导致外观品质降低、制造成本上升的把手的安装结构。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方式1记载的发明为一种把手的安装结构,通过将突出设置于操作杆的把手固定部嵌合安装于把手所设置的筒状的安装部,而将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操作杆,其中,所述操作杆的把手固定部设置有:多个引导槽,从所述把手固定部的端部沿所述操作杆的插入方向延伸;以及卡合爪,在所述把手固定部的与设置所述引导槽的面相同侧的面上突出地设置,所述把手的安装部设置有筒状的保持框,所述保持框在一端具有供所述操作杆的把手固定部插入的开口部,所述保持框设置有弹性片和延伸设置部,所述弹性片能够向外侧弹性变形且形成有能够供所述操作杆的卡合爪卡合的卡合孔,所述延伸设置部沿所述把手固定部的位于所述弹性片侧的引导槽延伸设置,在所述延伸设置部的内侧突出地设置有钩挂部,所述钩挂部能够沿周向与所述把手固定部的引导槽卡合。
方式2记载的发明在方式1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延伸设置部的钩挂部与所述弹性片的卡合孔在所述把手的插入方向上错开设置。
方式3记载的发明在方式1或者2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所述保持框的延伸设置部形成有插通开口,所述插通开口用于避免在组装时所述延伸设置部与所述操作杆的卡合爪发生干扰,所述钩挂部夹着所述插通开口突出地设置在所述插通开口的两侧。
方式4记载的发明在方式3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在所述保持框的除了延伸设置部以外的内面突出地设置有引导凸部,所述引导凸部能够与所述把手固定部所设置的引导槽卡合。
方式5记载的发明在方式1所记载的发明的基础上,所述延伸设置部设置在所述弹性片的周向两侧。
根据方式1记载的发明,为了能够将把手以一次操作简单地安装于操作杆,即使在把手的安装部所设置的保持框的一部分设置有弹性片,利用在该保持框上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保持操作杆的把手固定部的位于弹性片侧的面,并且使向该延伸设置部的内侧突出设置的钩挂部与把手固定部的引导槽沿周向卡合,因此可提高把手的保持框的刚性,即使在把手被沿旋转方向扭转操作的情况下,仍可抑制该把手的安装部(保持框)发生变形,提高了把手的操作感。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增厚把手的安装部的壁厚或者把手的材质使用刚性高的昂贵的材质,因此不会出现以下情况:因增厚壁厚而在成型时产生缩痕、空隙导致把手的外观品质降低;以及由于把手使用昂贵的材质而导致制造成本上升。
根据方式2记载的发明,由于将延伸设置部的钩挂部与弹性片的卡合孔在把手的插入方向上错开设置,因此这些钩挂部与卡合孔不会在与把手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重合,能够将把手的安装部的宽度控制为较小,实现了把手的小型化。
根据方式3记载的发明,利用保持框的延伸设置部上形成的插通开口来避免组装时该延伸设置部与操作杆的卡合爪发生干扰,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把手组装于操作杆,提高了把手的组装性。此外,插通开口局部形成于大致筒状的保持框的延伸设置部,并且,形成在该插通开口两侧的钩挂部与操作杆的把手安装部上形成的引导槽沿周向卡合,因此把手的保持框上开设的开口部不会打开,提高了把手的安装部(保持框)的刚性,抑制了该安装部(保持框)发生变形。
根据方式4记载的发明,使把手的保持框的除了延伸设置部以外的内面上突出设置的引导凸部与操作杆的把手固定部上设置的引导槽卡合,因此利用操作杆进一步提高了把手的安装部(保持框)的刚性,在对把手沿旋转方向扭转操作的情况下,有效地抑制了安装部(保持框)发生变形,进一步提高了该把手的操作感。
根据方式5记载的发明,由于延伸设置部设置在弹性片的周向两侧,因此避免了组装时延伸设置部与操作杆的卡合爪发生干扰,能够容易地将把手组装于操作杆,提高了把手的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辆的加热控制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把手的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图2的要部放大详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把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把手的仰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把手的后视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把手的安装结构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8为图7的A-A线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把手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把手的仰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把手的后视图。
图12为图10的B-B线剖视图。
图13为表示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把手的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4为图13的C-C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操作杆
2把手
3操作杆的把手固定部
3a把手固定部的锥形面
3b把手固定部的第一引导槽
3c把手固定部的第二引导槽
3d把手固定部的卡合爪
3e把手固定部的第三引导槽
4把手主体
5把手的安装部
5A把手的保持框
5A1保持框的弹性片
5A2保持框的延伸设置部
5a保持框的开口部
5b弹性片的卡合孔
5c保持框的插通开口
5d延伸设置部的钩挂部
5e保持框的第一引导凸部
5f保持框的第二引导凸部
10加热控制装置
11面板
11a面板的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为车辆的加热控制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把手的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图2的要部放大详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把手的侧视图,图5为该把手的仰视图,图6为该把手的后视图,图7为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把手的安装结构的局部侧剖视图,图8为图7的A-A线剖视图。
图1所示的加热控制装置10通过使安装于操作杆1顶端部的把手2左右移动来使操作杆1转动,并借助连结于该操作杆1的未图示的线缆控制未图示的空调装置,将车厢内的空气循环模式切换为使空气在车厢内循环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或者切换为将外部空气吸入车厢内的“外部空气循环模式”。在此,在配置于驾驶位前方的矩形板状的面板11的下部,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矩形的开口部11a,该开口部11a被一体形成在操作杆1前端侧的密封部1A封堵。
操作杆1利用树脂或者金属而一体成型为图2所示的形状,所述密封部1A一体地形成在臂部1C的前端部,所述臂部1C从一体地形成在操作杆1中心部的突起部1B向前方(身前侧)呈直线状延伸。在此,在操作杆1的突起部1B上,沿上下方向贯通设置有圆孔状的轴支承孔1a,立起设置于未图示的基体的轴部插通所述轴支承孔1a,由此操作杆1被轴支承为能够以基体的轴部为中心水平转动。因此,形成在操作杆1前端部的密封部1A成型为以轴部(操作杆1的转动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在其前表面的宽度方向中央,朝向前方(身前侧)一体地突出设置有矩形块状的把手固定部3。
另外,如图2所示,臂状的作用部1D从操作杆1的突起部1B以与臂部1C呈一条直线的方式向后方(进深侧)一体形成,该作用部1D形成有圆孔状的连结孔1b,未图示的线缆的一端的连结于该连结孔1b。此外,虽未予图示,不过线缆的另一端连结于空调装置,因此,操作杆1经由线缆连接于空调装置。
把手固定部3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操作杆1的密封部1A,可利用本发明的安装结构通过一次操作而简单地将把手2安装于该把手固定部3,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所安装的把手2如图1所示,在面板11的表面露出。因此,如果操作者用手指捏住该把手2并使其沿面板11的开口部11a左右移动,则操作杆1以立起设置于未图示的基体的轴部为中心而左右转动。在此,在面板11的表面上部的左右两端部(把手2沿左右方向的移动极限)分别配置有表示“内部空气循环”的符号(图案)12和表示“外部空气循环”的符号(图案13)。
在将把手2如图1所示移动至面板11的开口部11a的左端的状态下,车厢内的空气的循环模式被设定为“内部空气循环模式”。然后,如果从该状态起,操作者用手指捏住把手2并将其沿面板11的开口部11a移动至右端,则操作杆1以未图示的基体的轴部为中心而向右方转动,因此该操作杆1的转动经由未图示的线缆向未图示的空调装置传递。如此,空调装置被控制,车厢内的空气的循环模式从“内部空气循环模式”切换为“外部空气循环模式”。此外,如果使移动至面板11的开口部11a右端的把手2沿面板11的开口部11a向左方移动至图1所示的左端,则操作杆1朝相反方向转动,空调装置被控制,车厢内的空气的循环模式从“外部空气循环模式”切换为“内部空气循环模式”。
接下来,对于本发明的所述把手2相对于所述操作杆1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一体地突出设置于操作杆1的所述把手固定部3如图3详细所示,其顶端部的下表面构成为朝向前方沿斜上方倾斜的锥形面3a,因此,该把手固定部3的前端部的厚度越朝向顶端越薄。
此外,在所述把手固定部3的上表面,从前端朝向后方(沿操作杆1相对于把手2插入的方向)形成有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一引导槽3b,在该把手固定部3的左右两侧面,从前端向后方相互平行地形成有横截面为矩形的相同的第二引导槽3c(在图2和图3中仅图示出一方)。另外,在把手固定部3的底面的宽度方向中央且为前后方向中间部,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卡合爪3d,在该卡合爪3d的左右两侧分别沿前后方向相互平行地形成有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三引导槽3e。
另一方面,把手2利用作为弹性部件的树脂而成型为图1~图8所示的形状,并且具有后表面开口的中空状的把手主体4和从该把手主体4向后方水平突出的安装部5。在此,安装部5具有大致矩形筒状的保持框5A,在该保持框5A的后端面开设有供操作杆1的所述把手固定部3插入的开口部5a。
另外,所述保持框5A在宽度方向中央处形成有矩形的弹性片5A1,该弹性片5A1构成所述保持框5A的底壁的一部分且能够向外侧(下方)弹性变形,在该弹性片5A1的宽度方向中央形成有用于供所述卡合爪3d卡合的矩形的卡合孔5b,所述卡合爪3d在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的下表面突出设置。此外,保持框5A的除去弹性片5A1以外的部位构成包围弹性片5A1周围的延伸设置部5A2,该延伸设置部5A2与弹性片5A1配置在相同平面上,并沿着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的下表面上形成的左右一对所述第三引导槽3e延伸设置。在此,在延伸设置部5A2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中央,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形成有用于在组装该把手2时避免与操作杆1的所述卡合爪3d发生干扰的切口状的插通开口5c。
进而,如图6和图8所示,夹着把手2的保持框5A所设置的所述延伸设置部5A2的插通开口5c,在该插通开口5c两侧的内侧,沿前后方向(图6和图8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相互平行地突出设置有矩形肋状的钩挂部5d,该钩挂部5d与左右一对所述第三引导槽3e沿周向卡合,所述第三引导槽3e沿前后方向形成于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的下表面。在此,如图5所示,延伸设置部5A2的钩挂部5d与弹性片5A1的卡合孔5b在前后方向(把手2的插入方向)被错开设置,这些钩挂部5d与卡合孔5b在宽度方向上不重叠。此外,一对钩挂部5d的后端(与操作杆1侧的第三引导槽3e开始卡合的端部)分别形成为顶端细的形状,通过如此将各钩挂部5d的后端形成为顶端细的形状,能够顺利地进行该钩挂部5d相对于第三引导槽3e的卡合。
另外,如图6和图8所示,在把手2的矩形筒状的保持框5A的除了延伸设置部5A2以外的内面(保持框5A的上壁与左右两侧壁各自的内面),沿前后方向(图6和图8的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相互平行地突出设置有矩形肋状的第一引导凸部5e和第二引导凸部5f。此外,第一引导凸部5e和第二引导凸部5f分别与所述第一引导槽3b和所述第二引导槽3c卡合,所述第一引导槽3b和所述第二引导槽3c形成于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第一引导凸部5e和第二引导凸部5f各自的后端(与操作杆1侧的第一引导槽3b和第二引导槽3c开始卡合的端部)形成为顶端细的形状,由此,通过将第一引导凸部5e和第二引导凸部5f各自的后端形成为顶端细的形状,能够顺利地进行这些第一引导凸部5e和第二引导凸部5f相对于第一引导槽3b和第二引导槽3c的卡合。
接下来,对于把手2相对于操作杆1的安装要领进行说明。
在将把手2安装于操作杆1的过程中,将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从把手2的保持框5A的开口部5a插入保持框5A内,并将该把手固定部3向前方压入保持框5A内。如此,突出设置在把手2的保持框5A内面的第一引导凸部5e、第二引导凸部5f和钩挂部5d,分别与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上形成的第一引导槽3b、第二引导槽3c和第三引导槽3e卡合(参照图6和图8),把手固定部3沿着第一引导槽3b、第二引导槽3c和第三引导槽3e顺畅地插入保持框5A内。在这种情况下,把手固定部3的前端部如上所述,由于锥形面3a形成为厚度朝向顶端变薄,因此该把手固定部3可顺利插入保持框5A内。
如上所述,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被插入把手2的保持框5A内,在突出设置于该把手固定部3的卡合爪3d与保持框5A的弹性片5A1卡合的阶段,弹性片5A1因弹性变形而朝外侧(下方)挠曲,因此允许把手固定部3插入保持框5A内。然后,当把手固定部3的卡合爪3d与弹性片5A1的卡合孔5b吻合的时刻,弹性片5A1依靠弹性回复力回复至初始状态,因此如图7所示,卡合爪3d与卡合孔5b卡合,把手2被安装于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从而两者结合,可靠地防止把手2从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脱落。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将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向把手2的保持框5A内插入,不过也可以通过相反地将把手2的保持框5A向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插入来将把手2安装于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
通过以上的要领,能够将把手2以一次操作简单地安装于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
根据本发明的把手2的固定构造,为了能够将把手2以一次操作简单地安装于操作杆1,即使在把手2的安装部5所设置的保持框5A的一部分设置有弹性片5A1,利用延伸设置于该保持框5A的延伸设置部5A2保持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的位于弹性片5A1侧的面,并且使向该延伸设置部5A2的内侧突出设置的钩挂部5d与把手固定部3的第三引导槽3e沿周向卡合,因此可以提高把手2的保持框5A的刚性,即使在把手2沿旋转方向被扭转操作的情况下,仍可以抑制该把手2的安装部5(保持框5A)发生变形,可以提高把手2的操作感。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增厚把手2的安装部5的壁厚或者把手2的材质使用刚性高的昂贵的材质,因此不会出现以下情况:因增厚壁厚而在成型时产生缩痕、空隙导致把手2的外观品质降低;以及把手2使用昂贵的材质导致制造成本上升。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把手2的保持框5A的除了延伸设置部5A2以外的内面上突出设置的第一引导凸部5e和第二引导凸部5f,分别与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所设置的第一引导槽3b和第二引导槽3c卡合,因此利用操作杆1进一步提高了把手2的保持框5A的刚性,在把手2被沿旋转方向扭转操作的情况下有效地抑制安装部5(保持框5A)发生变形,进一步提高了该把手2的操作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由于将把手2的保持框5A上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5A2的钩挂部5d与弹性片5A1的卡合孔5b沿前后方向(把手2的插入方向)错开设置,因此这些钩挂部5d与卡合孔5b不会在宽度方向(与把手2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重合。因此,能够将把手2的安装部5的宽度控制为较小,由此能够实现把手2的小型化。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把手2的保持框5A的延伸设置部5A2上设置的插通开口5c,来避免组装时该延伸设置部5A2与操作杆1的卡合爪3d发生干扰,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把手2组装于操作杆1,提高了把手2的组装性。在这种情况下,插通开口5c局部形成于大致矩形筒状的保持框5A的延伸设置部5A2,并且,形成在插通开口5c两侧的钩挂部5d与操作杆1的把手固定部3上形成的第三引导槽3e沿周向卡合,因此把手2的保持框5A所开设的开口部5a不打开,提高了把手2的安装部5(保持框5A)的刚性,抑制该安装部5(保持框5A)发生变形。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基于图9~图1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把手的侧视图,图10为该把手的仰视图,图11为该把手的后视图,图12为图10的B-B线剖视图(表示组装状态),在这些图中,针对与图4~图8中示出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在后文中省略对它们的再次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把手2的安装部5所设置的保持框5A中,在弹性片5A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延伸设置部5A2,在延伸设置部5A2的位于弹性片5A1侧的边缘的内侧设置有钩挂部5d,其他结构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虽然把手2的安装部5(保持框5A)的横向宽度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比略大,但是可以得到与所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另外,由于在弹性片5A1的周向两侧设置有延伸设置部5A2,因此能够避免组装时延伸设置部5A2与操作杆1的卡合爪3d发生干扰,容易地将把手2组装于操作杆1,提高了把手2的组装性。
此外,上文中虽然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车辆的加热控制装置中的把手的安装结构,不过本发明当然也可以同样地应用于其他任意装置中的把手的安装结构。

Claims (5)

1.一种把手的安装结构,通过将突出设置于操作杆的把手固定部嵌合安装于把手所设置的筒状的安装部,而将所述把手安装于所述操作杆,所述把手的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杆的把手固定部设置有:多个引导槽,从所述把手固定部的端部沿所述操作杆的插入方向延伸;以及卡合爪,在所述把手固定部的与设置所述引导槽的面相同侧的面上突出地设置,
所述把手的安装部设置有筒状的保持框,所述保持框在一端具有供所述操作杆的把手固定部插入的开口部,
所述保持框设置有弹性片和延伸设置部,所述弹性片能够向外侧弹性变形且形成有能够供所述操作杆的卡合爪卡合的卡合孔,所述延伸设置部沿所述把手固定部的位于所述弹性片侧的引导槽延伸设置,
在所述延伸设置部的内侧突出地设置有钩挂部,所述钩挂部能够沿周向与所述把手固定部的引导槽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设置部的钩挂部与所述弹性片的卡合孔在所述把手的插入方向上错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把手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框的延伸设置部形成有插通开口,所述插通开口用于避免在组装时所述延伸设置部与所述操作杆的卡合爪发生干扰,所述钩挂部夹着所述插通开口突出地设置在所述插通开口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框的除了延伸设置部以外的内面突出地设置有引导凸部,所述引导凸部能够与所述把手固定部所设置的引导槽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设置部设置在所述弹性片的周向两侧。
CN201510578689.0A 2014-09-25 2015-09-11 把手的安装结构 Active CN1054680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4601A JP6300689B2 (ja) 2014-09-25 2014-09-25 ノブの取付構造
JP2014-194601 2014-09-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68086A CN105468086A (zh) 2016-04-06
CN105468086B true CN105468086B (zh) 2018-04-20

Family

ID=55605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8689.0A Active CN105468086B (zh) 2014-09-25 2015-09-11 把手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00689B2 (zh)
CN (1) CN1054680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0773B (zh) * 2017-06-26 2019-03-08 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操作杆装配组件
JP7139228B2 (ja) * 2018-11-22 2022-09-20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ギア装置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70246A (zh) * 2009-04-24 2010-10-27 株式会社利富高 安装工具
CN101990606A (zh) * 2008-04-10 2011-03-23 株式会社利富高 物品固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62956U (zh) * 1975-06-19 1976-12-25
JPH0686172B2 (ja) * 1990-07-18 1994-11-02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コントロールノブの製造方法
JPH07246829A (ja) * 1994-03-08 1995-09-26 Suzuki Motor Corp 操作レバーのノブ取付構造
JPH10323251A (ja) * 1997-05-23 1998-12-08 Nippon Cable Syst Inc 流体圧ロック装置用レバーの取付機構
JP3901956B2 (ja) * 2001-05-11 2007-04-0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補器のブラケット結合構造
JP4657600B2 (ja) * 2003-12-09 2011-03-23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ノブの取付構造
DE102005009277B4 (de) * 2005-02-25 2008-07-31 Johnson Controls Interiors Gmbh & Co. Kg Halterung für eine Komponente
JP5147792B2 (ja) * 2009-07-28 2013-02-20 株式会社ニフコ 留め具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0606A (zh) * 2008-04-10 2011-03-23 株式会社利富高 物品固定装置
CN101870246A (zh) * 2009-04-24 2010-10-27 株式会社利富高 安装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00689B2 (ja) 2018-03-28
CN105468086A (zh) 2016-04-06
JP2016066235A (ja) 2016-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6579B2 (en) Headrest and vehicle seat
JP5700167B1 (ja) 電線保護パイプ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598263B2 (ja) 車両用ルーフ装置
CN105468086B (zh) 把手的安装结构
JP699697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52058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2010064518A (ja)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JP6649042B2 (ja) 椅子
JP2007238047A (ja) ラジエータコアサポート構造
JP2015051694A (ja) 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616803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外装材
JP2015096763A (ja) 樹脂部材取付構造
KR101518593B1 (ko) 차량용 헤드레스트 조립 장치
JP5407781B2 (ja) フロントバンパのグリル構造
JP6003801B2 (ja) スライドシート用のワイヤハーネス配索装置
JP4441279B2 (ja) 車両外装用の樹脂製板部材の取付け構造
JP2015051656A (ja) 車両用導風構造
JP7028633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19038390A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15227116A (ja) ラジエータグリルと車両
JP6695831B2 (ja) ドアハンドル構造体
JP6796979B2 (ja) 車両のカウル部構造
JP2008300697A (ja) ブラケットへの電気部品ケースの取付構造
JP3208611U (ja) サイドステー
JP2007331450A (ja) コックピットモジュール位置決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