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4176B - 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4176B
CN105454176B CN201510619730.4A CN201510619730A CN105454176B CN 105454176 B CN105454176 B CN 105454176B CN 201510619730 A CN201510619730 A CN 201510619730A CN 105454176 B CN105454176 B CN 1054541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portion
torque
cam
shaft
s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197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4176A (zh
Inventor
池袋哲史
生田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4541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41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41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41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86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disengageable positive drive components, e.g. a clutch
    • A01K89/0188Axially engaged
    • A01K89/0189Coaxial of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86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disengageable positive drive components, e.g. a clutch
    • A01K89/0188Axially engag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912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level win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83Drive mechanism details
    • A01K89/01912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level winding
    • A01K89/01916Drive mechanism details with level winding the drive mechanism reciprocating the guide
    • A01K89/01917Reversely threaded screw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33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for reels with a rotating spo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20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 F16D43/2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of the ratchet type
    • F16D43/202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of the ratchet type with at least one part moving axially between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 F16D43/2024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of the ratchet type with at least one part moving axially between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the axially moving part being coaxial with the rotation, e.g. a gear with face tee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7/00Slip couplings, e.g. slipping on overload, for absorbing shock
    • F16D7/04Slip couplings, e.g. slipping on overload, for absorbing shock of the ratchet type
    • F16D7/042Slip couplings, e.g. slipping on overload, for absorbing shock of the ratchet type with at least one part moving axially between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 F16D7/044Slip couplings, e.g. slipping on overload, for absorbing shock of the ratchet type with at least one part moving axially between engagement and disengagement the axially moving part being coaxial with the rotation, e.g. a gear with face teet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提供一种在各种类型的垂钓用绕线轮中能够限制转矩的转矩限制装置。本转矩限制器(51)包括能够通过转矩旋转的卷筒轴(33)、第一凸轮部(53)、第二凸轮部(59)、以及螺旋弹簧(67)(施力部件的一例)。第一凸轮部(53)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卷筒轴(33)旋转。第二凸轮部(59)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卷筒轴(33)一体旋转,且能够沿卷筒轴(33)的轴向移动。第二凸轮部(59)通过与第一凸轮部(53)能够一体旋转地卡合而在与第一凸轮部(53)之间传递转矩。并且,第二凸轮部通过沿轴向远离第一凸轮部而在与第一凸轮部之间解除转矩的传递。螺旋弹簧对第二凸轮部朝向第一凸轮部施力。

Description

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特别涉及用于对向匀绕机构传递的转矩进行限制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上述匀绕机构用于与卷筒的旋转联动地使钓线引导件沿着上述卷筒的旋转轴往复移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垂钓用绕线轮中有的设置有转矩限制装置,例如转矩限制器(参照专利文献1)。该转矩限制器具有一对销部件、施力部件以及卡合凹部。一对销部件配置于手柄轴(轴部件)的贯通孔中。施力部件(例如螺旋弹簧)配置于手柄轴的贯通孔中。例如,一对销部件和施力部件配置成在贯通孔延伸的方向上排列成一列。施力部件对一对销部件朝向装配在手柄轴上的第一齿轮施力。卡合凹部形成于第一齿轮的内周面。被施力部件施力的销部件与卡合凹部卡合。这里,第一齿轮是用于将手柄轴的转矩传递至匀绕机构的齿轮。
在该垂钓用绕线轮中,在将钓线向卷筒卷绕的情况下,若手柄轴在销部件与第一齿轮(卡合凹部)卡合的状态下旋转,则匀绕机构进行动作。这里,在手柄轴的转矩达到预定转矩时,一对销部件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即,将一对销部件与第一齿轮(卡合凹部)的卡合解除。由此,即使手柄轴旋转,手柄轴的转矩也不会传递至第一齿轮。即,手柄轴的转矩不会被传递至匀绕机构。
另一方面,在将钓线从卷筒放出的情况下,由于离合器被设定为分离,因此手柄轴不旋转,卷筒向线放出方向旋转。在该情况下,由于手柄轴不旋转,因此转矩没有从手柄轴向匀绕机构传递。即,在将钓线从卷筒放出的情况下,匀绕机构不进行动作。
这样,在上述的垂钓用绕线轮中,匀绕机构与手柄轴的旋转联动地进行动作。并且,在手柄轴的转矩达到预定转矩的情况下,转矩限制器进行动作。即,在上述的垂钓用绕线轮中,转矩限制器在手柄轴与手柄同步型的匀绕机构之间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70652。
上述的垂钓用绕线轮具有手柄同步型的匀绕机构。与此相对,卷筒同步型的匀绕机构有时被用于垂钓用绕线轮。在该情况下,在将钓线向卷筒卷绕的情况下,手柄轴的旋转被传递至卷筒轴(轴部件),在卷筒轴旋转时,匀绕机构进行动作。另一方面,在将钓线从卷筒放出的情况下,若离合器被设定成分离,则手柄轴不旋转,卷筒向线放出方向旋转。于是,匀绕机构与卷筒(卷筒轴)的旋转联动地动作。匀绕机构像这样进行动作的是卷筒同步型的匀绕机构。
迄今为止,针对具有卷筒同步型的匀绕机构的垂钓用绕线轮进行了导入转矩限制器的尝试。但是,若将现有的转矩限制器导入到该类型的垂钓用绕线轮中,则该转矩限制器需要设置于卷筒轴与匀绕机构的横向凸轮轴中的某一个。在该情况下,卷筒轴或横向凸轮轴的轴径与手柄轴的轴径相比较小,因此产生了难以将现有的转矩限制器(贯通孔、销部件以及施力部件)导入到卷筒轴的问题。
并且,假设即使能够将现有的转矩限制器(贯通孔、销部件以及施力部件)导入到卷筒轴或横向凸轮轴,也不能使卡合凹部和施力部件成为足够的大小。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能够限制的转矩不充分,在卷筒向线放出方向旋转时例如抛投时,转矩限制器会动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各种类型的垂钓用绕线轮中能够限制转矩的转矩限制装置。
技术方案1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是用于对向匀绕机构传递的转矩进行限制的装置。这里,匀绕机构是用于与卷筒的旋转联动地使钓线引导件沿着卷筒的旋转轴往复移动的机构。
本转矩限制装置包括能够通过转矩旋转的轴部件、第一凸轮部、第二凸轮部以及施力部件。第一凸轮部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轴部件旋转。第二凸轮部设置成能够相对于轴部件一体旋转,且能够沿轴部件的轴向移动。第二凸轮部通过与第一凸轮部能够一体旋转地卡合而在与第一凸轮部之间传递转矩。并且,第二凸轮部通过沿轴向远离第一凸轮部而在与第一凸轮部之间解除转矩的传递。施力部件对第二凸轮部朝向第一凸轮部施力。
在本转矩限制装置中,第二凸轮部被施力部件朝向第一凸轮部施力。在该状态下,第二凸轮部通过与第一凸轮部能够一体旋转地卡合而在与第一凸轮部之间传递转矩。另一方面,在该状态下,第二凸轮部通过沿轴向远离第一凸轮部而在与第一凸轮部之间解除转矩的传递。另外,上述的转矩是向匀绕机构传递的转矩。
这样,在本转矩限制装置中,能够通过第一凸轮部与第二凸轮部的卡合和远离,进行针对匀绕机构的转矩的传递以及传递解除。由此,能够不被轴部件的直径大小所左右地限制上述的转矩。即,能够提供在各种类型的垂钓用绕线轮中能够限制转矩的转矩限制装置。
利用技术方案2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中,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中的任一方具有沿轴部件的轴向突出的第一凸部。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中的另一方具有能够与第一凸部卡合的凹部。第一凸部的一面具有第一倾斜部。第一倾斜部倾斜,使得在产生了预定以上的转矩的情况下,第二凸轮部能够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向远离第一凸轮部的方向滑动。凹部的一面具有能够与第一倾斜部抵接的第一抵接部。
在该情况下,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中的任一方的第一凸部中的第一倾斜部能够与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中的另一方的凹部中的第一抵接部抵接。通过该结构,若产生预定以上的转矩,则第二凸轮部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向远离第一凸轮部的方向滑动。即,在产生了小于预定的转矩的状态下,第二凸轮部通过施力部件与第一凸轮部能够一体旋转地卡合,若产生预定以上的转矩,则第二凸轮部远离第一凸轮部。由此,能够通过施力部件来确保针对匀绕机构的转矩的传递,且能够通过第一倾斜部来顺畅地进行针对匀绕机构的转矩的传递解除。
利用技术方案3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中,在周向上第一凸部的与一面相反一侧的另一面的角度比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大。
在该情况下,第一凸部的另一面的角度比第一凸部的一面的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大。因此,以第一凸部的另一面按压凹部的方式旋转了的情况下的转矩比以第一倾斜部按压第一抵接部的方式旋转了的情况下限制的转矩大。由此,能够在曳力动作时和抛投时使转矩限制器不易动作。
利用技术方案4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在技术方案2或3所记载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中,第一抵接部具有与第一倾斜部平行的第二倾斜部。
在该情况下,凹部(第一抵接部)的第二倾斜部能够与第一凸部的第一倾斜部抵接,因此,能够更顺畅地进行针对匀绕机构的转矩的传递解除。
利用技术方案5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在技术方案2-4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中,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中的任一方还具有向轴向的相反侧突出的第二凸部。第二凸部的一面具有与第一倾斜部向相反方向倾斜的第三倾斜部。凹部的另一面还具有第二抵接部。在凹部配置成能够与第二凸部卡合的情况下,第二抵接部能够与第三倾斜部抵接。
在该情况下,若凹部配置成能够与第二凸部卡合,则第二凸部的第三倾斜部能够与凹部(另一面)的第二抵接部抵接。由此,无论将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设置于轴部件的两端部中的哪一侧,都能够通过施力部件来确保针对匀绕机构的转矩的传递,且能够通过第三倾斜部来顺畅地进行针对匀绕机构的转矩的传递解除。
利用技术方案6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在技术方案1-5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中,轴部件具有截面为非圆形的非圆形部。第二凸轮部具有与轴部件的非圆形部卡合的非圆形孔部。非圆形孔部包含能够与轴部件的非圆形部接触的接触部、和与轴部件的非圆形部隔开预定间隔地对置的对置部。
在该情况下,在轴部件的非圆形部与第二凸轮部的非圆形孔部中的对置部之间设置有预定的间隔。由此,即使海水等异物侵入,也能够将该异物从间隙(间隔)排出。即,能够使第二凸轮部沿着轴部件顺畅地移动。
利用技术方案7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在技术方案1-6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中,旋转轴和轴部件是卷筒轴。第一凸轮部是用于将卷筒轴的旋转传递至匀绕机构的横向凸轮轴的齿轮部件。
在该情况下,第一凸轮部(齿轮部件)和第二凸轮部设置在卷筒轴上。由此,卷筒轴的旋转从设置于卷筒轴的第一凸轮部(齿轮部件)输出,并传递至匀绕机构的横向凸轮轴。即使这样构成,通过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的卡合和远离,也能够进行针对匀绕机构的转矩的传递以及传递解除。
利用技术方案8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在技术方案1-6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中,轴部件是匀绕机构的横向凸轮轴。第一凸轮部是齿轮部件,卷筒轴的旋转传递至该齿轮部件。
在该情况下,第一凸轮部(齿轮部件)和第二凸轮部设置于匀绕机构的横向凸轮轴。由此,卷筒轴的旋转被输入到设置在横向凸轮轴上的第一凸轮部(齿轮部件)中,并传递至匀绕机构的横向凸轮轴。即使这样构成,通过第一凸轮部和第二凸轮部的卡合和远离,也能够进行针对匀绕机构的转矩的传递以及传递解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各种类型的垂钓用绕线轮中能够限制转矩的转矩限制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双轴承绕线轮的剖视图(右侧是包含卷筒轴33、手柄轴25以及匀绕机构35的剖视图,左侧是包含卷筒轴33和匀绕机构35的剖视图)。
图3是转矩限制器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第二凸轮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装配于基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匀绕机构的转矩限制器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基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转矩限制器的放大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31 卷筒
33 卷筒轴
35 匀绕机构
35a 钓线导向件
35b横向凸轮轴
43 非圆形部
51、151、251转矩限制器
53、153、253第一凸轮部
54、154 齿轮部
57、257 凹部
58、258 抵接部、第一抵接部
59、159、259第二凸轮部
61 非圆形孔部
61a 接触部
61b 对置部
63、263 凸部、第一凸部
63a 263a 倾斜部、第一倾斜部
67、167、267 螺旋弹簧
133b 卷筒轴的齿轮部
262 第二抵接部
264 第二凸部
264a 第二倾斜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双轴承绕线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采用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轴承绕线轮1具有绕线轮主体3、手柄组装体5以及星形曳力装置7。绕线轮主体3经由竿安装脚10能够装配在钓竿R上。手柄组装体5配置于绕线轮主体3的侧方。星形曳力装置7配置于手柄组装体5的绕线轮主体3侧。
如图1和图2所示,绕线轮主体3具有框架9、第一盖11和第二盖13。另外,在图2中,在线段C的右侧示出了包含卷筒轴33、手柄轴25以及匀绕机构35的截面。并且,在图2中,在线段C的左侧示出了包含卷筒轴33和匀绕机构35的截面。
框架9具有一对侧板15、17和多个连结部件19。一对侧板15、17彼此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连结部件19连结侧板15、17。在下部的连结部件19固定有竿安装脚10。在后部的连结部件19上装配有离合器操作部件8。离合器操作部件8控制离合器机构21(在后面进行叙述)的接合分离。第一盖11和第二盖13装配于框架9的两侧方。
手柄组装体5具有曲柄臂20和手柄把手23。曲柄臂20以不能旋转的方式装配于手柄轴25的末端。手柄把手23旋转自如地装配于曲柄臂20的一端。
双轴承绕线轮1还包括卷筒31、卷筒轴33(轴部件的一例)、匀绕机构35、旋转传递机构37以及转矩限制器51(转矩限制装置的一例)。
卷筒31旋转自如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3。具体来说,在卷筒31的中心固定有卷筒轴33。卷筒轴33经由轴承7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一盖11和第二盖13。即,卷筒3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一盖11和第二盖13。
如图2所示,卷筒轴33具有截面为圆形的圆形部41、以及截面为非圆形的非圆形部43。圆形部41能够一体旋转地装配于卷筒31。例如,圆形部41被压入固定到在卷筒31上设置的卷筒轴33用的孔部31a中。
非圆形部43设置于卷筒31的侧部。例如,非圆形部43与圆形部41相邻地设置。通过对圆形部41进行局部切除来形成非圆形部43。具体来说,非圆形部43由一对直线部43a和一对曲线部43b构成(参照图3)。一对直线部43a是彼此平行地形成的部分。曲线部43b是连接一对直线部43a的圆弧状的部分。在非圆形部43中装配有转矩限制器51的第二凸轮部59(在后面进行叙述)。
卷筒轴33经由旋转传递机构37(在后面进行叙述的第一旋转传递机构45)通过来自手柄组装体5的转矩而能够旋转。并且,卷筒轴33的转矩经由转矩限制器51和旋转传递机构37(在后面进行叙述的第二旋转传递机构47)而传递至匀绕机构35。
匀绕机构35是用于将钓线均匀地卷绕到卷筒31上的机构。匀绕机构35与卷筒31并排地配置。匀绕机构35旋转自如地装配于绕线轮主体3。具体来说,匀绕机构35旋转自如地装配于侧板15、17。
匀绕机构35具有钓线导向件35a(钓线引导件的一例)、横向凸轮轴35b、导向部件35c以及齿轮部35d。钓线导向件35a将钓线引导至卷筒31。横向凸轮轴35b与卷筒轴33平行地配置。横向凸轮轴35b旋转自如地装配于侧板15、17。横向凸轮轴35b具有在外周面交叉的螺旋状槽。螺旋状槽引导钓线导向件35a。由此,钓线导向件35a沿着横向凸轮轴35b往复移动。在该钓线导向件35a进行往复移动时,导向部件35c将钓线导向件35a向横向凸轮轴35b延伸的方向(横向凸轮轴方向、卷筒轴方向)引导。齿轮部35d设置于横向凸轮轴35b的一端部。
旋转传递机构37具有第一旋转传递机构45、离合器机构21以及第二旋转传递机构47。
第一旋转传递机构45是用于将来自手柄组装体5的转矩传递至卷筒31的机构。第一旋转传递机构45装配于绕线轮主体3。具体来说,第一旋转传递机构45在侧板17与手柄组装体5之间装配在侧板17和第二盖13上。
第一旋转传递机构45具有手柄轴25、主齿轮26以及小齿轮27。手柄轴25与卷筒轴33平行地配置。手柄轴25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侧板17与第二盖13。在手柄轴25的一端部固定有手柄组装体5。
主齿轮26装配于手柄轴25。具体来说,主齿轮26经由旋转控制机构28(在后面进行叙述)与手柄轴25的另一端部连结。
小齿轮27与主齿轮26啮合。小齿轮27形成为筒状。小齿轮27滑动自如地装配于卷筒轴33的外周部。
第一旋转传递机构45还具有旋转控制机构28。旋转控制机构28对转矩从卷筒31向手柄组装体5侧传递的情况下的转矩进行限制。例如,在后述的离合器接合的状态下,在卷筒31向线放出方向旋转了的情况下,旋转控制机构28对上述的转矩传递进行限制。
旋转控制机构28具有辊型的单向离合器机构32、爪式的棘轮机构34以及曳力机构36。单向离合器机构32和棘轮机构34只允许用于卷绕钓线的手柄轴25的旋转。即,通过单向离合器机构32和棘轮机构34来禁止与该旋转相反的旋转。曳力机构36相对于卷筒31向线放出方向的旋转作用制动力。
离合器机构21用于对是否将来自手柄组装体5的转矩传递至卷筒31进行控制。离合器机构21由上述的小齿轮27和销38构成。小齿轮27具有上述的结构。销38装配在卷筒轴33上。销38能够与设置于小齿轮27的卡合槽27a卡合。
例如,通过使小齿轮27沿着卷筒轴33向第一方向(图2的左侧)移动,使得销38与卡合槽27a卡合。由此,在小齿轮27与卷筒轴33之间传递旋转力。该状态为离合器接合的状态。自该状态起,通过使小齿轮27沿着卷筒轴33向第二方向(图2的右侧)移动,使销38与卡合槽27a的卡合解除。由此,在小齿轮27与卷筒轴33之间不进行旋转力的传递。该状态是离合器分离的状态。
另外,在离合器分离状态下,卷筒31自由地旋转。小齿轮27被施力机构(未图示)向上述的第一方向施力。该离合器机构21的接合分离通过离合器操作部件8控制。
第二旋转传递机构47将卷筒31的旋转传递至匀绕机构35。具体来说,第二旋转传递机构47经由转矩限制器51将卷筒31的旋转传递至匀绕机构35。第二旋转传递机构47装配于绕线轮主体3。具体来说,第二旋转传递机构47在第一盖11与侧板15之间装配在侧板15上。
第二旋转传递机构47具有大径齿轮部47a和小径齿轮部47b。大径齿轮部47a与转矩限制器51卡合。大径齿轮部47a与转矩限制器51的第一凸轮部53(在后面进行叙述)卡合。小径齿轮部47b与大径齿轮部47a一体地形成。小径齿轮部47b与横向凸轮轴35b的齿轮部35d啮合。
这样,利用第二旋转传递机构47将卷筒31的旋转传递至匀绕机构35。在该情况下,无论卷筒31向线卷绕方向和线放出方向中的哪一个方向旋转,匀绕机构35都动作。另外,卷筒31的线卷绕方向与用于卷绕钓线的手柄轴25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
<转矩限制器51的结构>
转矩限制器51是对向匀绕机构35传递的转矩进行限制的装置。如图3所示,转矩限制器51包括卷筒轴33、第一凸轮部53、第二凸轮部59以及螺旋弹簧67(施力部件的一例),该螺旋弹簧67对第二凸轮部59朝向第一凸轮部53施力。
第一凸轮部53是用于将卷筒轴33的旋转传递至匀绕机构35的横向凸轮轴35b的齿轮部件。第一凸轮部53能够旋转地设置于卷筒轴33。具体来说,第一凸轮部53在卷筒轴33的一端部能够旋转地装配于卷筒轴33的外周部。第一凸轮部53与第二凸轮部59能够一体旋转地卡合。第一凸轮部53通过止脱部件例如E形环69而防止从卷筒轴33脱离。
第一凸轮部53具有齿轮部54和卡合部55。齿轮部54与第二旋转传递机构47例如大径齿轮部47a(参照图2)啮合。卡合部55一体地形成于齿轮部54。卡合部55具有第一主体部56和凹部57。第一主体部56实质上形成为圆筒状。第一主体部56能够与第二凸轮部59的第二主体部60抵接。
凹部57局部地设置于第一主体部56。凹部57以能够与第二凸轮部59的凸部63(在后面进行叙述)对置的方式设置于第一主体部56。具体来说,多个(例如两个)凹部57形成于第一主体部56。两个凹部57分别绕卷筒轴33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具体来说,两个凹部57分别配置于绕卷筒轴33隔开180度的位置。另外,在图3中只图示了一个凹部57。
凹部57能够与第二凸轮部59的凸部63卡合。凹部57具有抵接部58(第一抵接部的一例、第二抵接部的一例)。抵接部58形成于凹部57的一面(彼此对置的一对壁部的一方)。抵接部58能够与第二凸轮部59的凸部63抵接。具体来说,抵接部58能够与第二凸轮部59的凸部63抵接地倾斜。更具体来说,抵接部58形成为与第二凸轮部59的凸部63中的倾斜部63a(在后面进行叙述)平行。
第二凸轮部59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卷筒轴33一体旋转,且能够沿卷筒轴33的轴向移动。第二凸轮部59通过与第一凸轮部53能够一体旋转地卡合而在与第一凸轮部53之间传递转矩。并且,第二凸轮部59通过沿卷筒轴33的轴向远离第一凸轮部53而在与第一凸轮部53之间解除转矩的传递(参照图3的虚线)。
详细来说,第二凸轮部59被螺旋弹簧67朝向第一凸轮部53施力,因此,在卷筒轴33上产生了小于预定的转矩的状态下,第二凸轮部59通过螺旋弹簧67的作用力而与第一凸轮部53能够一体旋转地卡合。另一方面,当在卷筒轴33上产生了预定以上的转矩的情况下,第二凸轮部59克服螺旋弹簧67的作用力,向远离第一凸轮部53的方向滑动,从而解除第一凸轮部53与第二凸轮部59的卡合。
第二凸轮部59具有第二主体部60和凸部63(第一凸部的一例)。第二主体部60实质上形成为圆筒状。第二主体部60能够与第一凸轮部53(卡合部55)的第一主体部56抵接。另外,在图3中只图示了一个凸部63。
如图4所示,第二主体部60具有非圆形孔部61。非圆形孔部61与卷筒轴33的非圆形部43(参照图2和图3)卡合。非圆形孔部61具有接触部61a和对置部61b。接触部61a与卷筒轴33的非圆形部43接触。例如,接触部61a与非圆形部43中的直线部43a以及曲线部43b接触。在该状态下,接触部61a能够沿着卷筒轴33滑动。对置部61b与卷筒轴33的非圆形部43(直线部43a)隔开预定间隔地对置。即,在对置部61b与卷筒轴33的非圆形部43(直线部43a)之间设置有预定间隙。
凸部63沿卷筒轴33的轴向突出。具体来说,多个(例如两个)凸部63沿着卷筒轴33的轴向从第二主体部60向外方突出。两个凸部63分别绕卷筒轴33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具体来说,两个凸部63分别配置于绕卷筒轴33隔开180度的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凸部63能够与第一凸轮部53的凹部57卡合。凸部63具有倾斜部63a(第一倾斜部的一例)。倾斜部63a形成于凸部63的一面。具体来说,倾斜部63a以凸部63向远离第二主体部60的方向渐细的方式倾斜。倾斜部63a能够与第一凸轮部53(凹部57)的抵接部58抵接。
另外,倾斜部63a的倾斜角度比凸部63的另一面63b的角度小。换言之,在周向上凸部63的与一面相反一侧的另一面63b的角度比倾斜部63a的倾斜角度大。由此,能够根据旋转方向以不同的值来限制转矩。即,与钓线卷起时相比,在曳力动作时或抛投时,能够使转矩限制器不易动作。
另外,凸部63的一面(倾斜部63a)是与上述的凹部57的一面(彼此对置的一对壁部的一方;例如抵接部58)对置的面,凸部63的另一面63b是与凹部57的另一面(彼此对置的一对壁部的另一方)对置的面。并且,凸部63的倾斜部63a的倾斜角度是由第二主体部60中形成有凸部63的面、和倾斜部63a的倾斜面构成的角度。凸部63的另一面63b的角度是由第二主体部60中形成有凸部63的面、和另一面63b构成的角度。
这里,在凸部63的倾斜部63a与凹部57的抵接部58抵接的状态下,当在卷筒轴33上产生了小于预定的转矩的情况下,倾斜部63a按压抵接部58。由此,将卷筒轴33的转矩从第二凸轮部59向第一凸轮部53传递。另一方面,在该状态下,当在卷筒轴33上产生了预定以上的转矩的情况下,倾斜部63a沿着抵接部58的倾斜滑动(参照图3的虚线)。由此解除第一凸轮部53的凹部57与第二凸轮部59的凸部63的卡合。即,解除转矩从第二凸轮部59向第一凸轮部53的传递。
如图3所示,螺旋弹簧67对第二凸轮部59朝向第一凸轮部53施力。螺旋弹簧67配置于第二凸轮部59与卷筒31之间。详细来说,螺旋弹簧67在被压缩的状态下配置于卷筒轴33的外周部且配置于第二凸轮部59与卷筒31之间。
这里,卷筒31固定在卷筒轴33上,并且第一凸轮部53通过E形环69而防止从卷筒轴33脱离。即,卷筒31和E形环69的间隔是恒定的。因此,通过如上所述压缩配置螺旋弹簧67,使得在第二凸轮部59始终被朝向第一凸轮部53施力的状态下,第二凸轮部59能够沿着卷筒轴33移动。
<双轴承绕线轮的动作>
首先,在放出钓线时,通过离合器操作部件8将离合器机构21设为离合器分离状态。由此卷筒31处于自由旋转状态,通过钓钩(钓组)的自重,使卷筒31向线放出方向旋转,从而将钓线从卷筒31放出。并且,在使手柄组装体5向线卷绕方向旋转时,通过离合器复位机构(未图示)而成为离合器接合状态。
接下来,在为了将钓线卷绕到卷筒31上而使手柄组装体5旋转时,手柄组装体5的旋转经由单向离合器机构32和曳力机构36从手柄轴25传递至主齿轮26。此时,离合器机构21是接合状态。因此,主齿轮26的旋转从小齿轮27传递至卷筒轴33,卷筒31向线卷绕方向旋转。由此,将钓线卷绕到卷筒31上。另外,在该情况下,单向离合器机构32和棘轮机构34允许旋转。
接着,在因鱼的拉力等而放出钓线时,卷筒31向与上述的线卷绕方向相反的线放出方向旋转。卷筒31的旋转传递至主齿轮26。于是,该卷筒31的旋转经由曳力机构36传递至手柄轴25以及单向离合器机构32。在该情况下,通过单向离合器机构32来禁止手柄轴25的反转。这里,在鱼的拉力弱的情况下,卷筒31不旋转,也不会将钓线拉出。另一方面,在鱼的拉力增强且卷筒的旋转力增大时,曳力机构36动作。由此,恒定的阻力即曳力从曳力机构36始终作用到卷筒31上。在该状态下,包含主齿轮26的卷筒31向线放出方向旋转。
<转矩限制器的动作>
在双轴承绕线轮1如上所述地动作的情况下,当为了将钓线卷绕到卷筒31上而使手柄组装体5旋转时,经由第一旋转传递机构45在卷筒轴33上产生小于预定的转矩。在该情况下,通过螺旋弹簧67的作用力,使第二凸轮部59的第二主体部60与第一凸轮部53的第一主体部56抵接,第二凸轮部59的凸部63与第一凸轮部53的凹部57卡合。在该状态下,凸部63的倾斜部63a与凹部57的抵接部58抵接。即,通过卷筒轴33的转矩,凸部63的倾斜部63a按压凹部57的抵接部58。由此,卷筒轴33的转矩从第二凸轮部59向第一凸轮部53传递。并且,卷筒轴33的转矩经由第二旋转传递机构47传递至匀绕机构35。由此,匀绕机构35动作,通过该匀绕机构35将钓线均匀地卷绕到卷筒31上。
并且,在放出钓线时,卷筒31向线放出方向旋转。在该情况下,在第二凸轮部59的凸部63与第一凸轮部53的凹部57卡合的状态下,卷筒轴33的转矩经由第二旋转传递机构47传递至匀绕机构35。由此,匀绕机构35动作,通过该匀绕机构35将钓线从卷筒31均匀地放出。
这样,无论卷筒31向线卷绕方向和线放出方向中的哪一个方向旋转,在第一凸轮部53与第二凸轮部59彼此卡合的状态下,匀绕机构35都进行动作。
另一方面,例如在匀绕机构35不能动作的情况下,无论卷筒31向线卷绕方向和线放出方向中的哪一个方向旋转,都会在卷筒轴33上产生预定以上的转矩。在该情况下,第二凸轮部59克服螺旋弹簧67的作用力而向远离第一凸轮部53的方向滑动,第一凸轮部53的凹部57与第二凸轮部59的凸部63的卡合被解除。于是,通过上述的转矩,使得第二凸轮部59与卷筒轴33一起旋转,第二凸轮部59的凸部63再次与第一凸轮部53的凹部57卡合。这样,通过上述的转矩,反复进行第一凸轮部53的凹部57与第二凸轮部59的凸部63的卡合解除、和第一凸轮部53的凹部57与第二凸轮部59的凸部63的卡合。通过该动作,将从第二凸轮部59向第一凸轮部53的转矩传递解除,即将从卷筒轴33向匀绕机构35的转矩传递解除。这是转矩限制器51动作时的动作。
<特征>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下表达。
(A)本转矩限制器51是用于对向匀绕机构35传递的转矩进行限制的装置。这里,匀绕机构35是用于与卷筒31的旋转联动地使钓线导向件35a沿着卷筒轴33往复移动的机构。
本转矩限制器51包括能够通过转矩旋转的卷筒轴33、第一凸轮部53、第二凸轮部59以及螺旋弹簧67(施力部件的一例)。第一凸轮部53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卷筒轴33旋转。第二凸轮部59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卷筒轴33一体旋转,且能够沿卷筒轴33的轴向移动。第二凸轮部59通过与第一凸轮部53能够一体旋转地卡合而在与第一凸轮部53之间传递转矩。并且,第二凸轮部59通过沿轴向远离第一凸轮部53而在与第一凸轮部53之间解除转矩的传递。螺旋弹簧67对第二凸轮部59朝向第一凸轮部53施力。
在本转矩限制器51中,第二凸轮部59被螺旋弹簧67朝向第一凸轮部53施力。在该状态下,第二凸轮部59通过与第一凸轮部53能够一体旋转地卡合而在与第一凸轮部53之间传递转矩。另一方面,在该状态下,第二凸轮部59通过沿轴向远离第一凸轮部53而在与第一凸轮部53之间解除转矩的传递。另外,上述的转矩是向匀绕机构35传递的转矩。
这样,在本转矩限制器51中,通过第一凸轮部53与第二凸轮部59的卡合和远离,能够进行针对匀绕机构35的转矩的传递以及传递解除。由此,能够不会被卷筒轴33的直径大小所左右地限制上述转矩。即,能够提供在各种类型的垂钓用绕线轮中能够限制转矩的转矩限制器51。
(B)在本转矩限制器51中,第二凸轮部59具有沿卷筒轴33的轴向突出的凸部63(第一凸部的一例)。第一凸轮部53具有能够与凸部63卡合的凹部57。凸部63的一面具有倾斜部63a(第一倾斜部的一例)。倾斜部63a倾斜,使得在产生了预定以上的转矩的情况下,第二凸轮部59能够克服螺旋弹簧67的作用力而向远离第一凸轮部53的方向滑动。凹部57的一面具有能够与倾斜部63a抵接的抵接部58(第一抵接部的一例)。
在该情况下,第二凸轮部59的凸部63中的倾斜部63a能够与第一凸轮部53的凹部57中的抵接部58抵接。通过该结构,若产生预定以上的转矩,则第二凸轮部59克服螺旋弹簧67的作用力而向远离第一凸轮部53的方向滑动。即,在产生了小于预定的转矩的状态下,第二凸轮部59通过螺旋弹簧67与第一凸轮部53能够一体旋转地卡合,若产生预定以上的转矩,则第二凸轮部59远离第一凸轮部53。由此,能够通过螺旋弹簧67来确保针对匀绕机构35的转矩的传递,且能够通过倾斜部63a来顺畅地进行针对匀绕机构35的转矩的传递解除。
(C)在本转矩限制器51中,在周向上凸部63(第一凸部的一例)的与一面相反一侧的另一面63b的角度比倾斜部63a的倾斜角度大。
在该情况下,凸部63的另一面63b的角度比凸部63的一面的倾斜部63a的倾斜角度大,因此,以凸部63的另一面63b按压凹部57的方式旋转的情况下的转矩比以倾斜部63a按压抵接部58的方式旋转的情况下限制的转矩大。由此,能够在曳力动作时和抛投时使转矩限制器不易动作。
(D)在本转矩限制器51中,抵接部58(第二倾斜部的一例)与倾斜部63a平行地倾斜。由此,能够更顺畅地进行针对匀绕机构35的转矩的传递解除。
(E)在本转矩限制器51中,卷筒轴33具有截面为非圆形的非圆形部43。第二凸轮部59具有与卷筒轴33的非圆形部43卡合的非圆形孔部61。非圆形孔部61包含能够与卷筒轴33的非圆形部43接触的接触部61a、以及与卷筒轴33的非圆形部43隔开预定间隔地对置的对置部61b。
在该情况下,在卷筒轴33的非圆形部43与第二凸轮部59的非圆形孔部61中的对置部61b之间设置有预定的间隔。由此,即使海水等异物侵入到绕线轮主体3中,也能够将该异物从间隙(间隔)排出。即,能够使第二凸轮部59沿着卷筒轴33顺畅地移动。
(F)在本转矩限制器51中,第一凸轮部53是用于将卷筒轴33的旋转传递至匀绕机构35的横向凸轮轴35b的齿轮部件。
在该情况下,第一凸轮部53和第二凸轮部59设置在卷筒轴33上。由此,卷筒轴33的旋转从设置于卷筒轴33的第一凸轮部53输出,并传递至匀绕机构35的横向凸轮轴35b。即使这样构成,通过第一凸轮部53与第二凸轮部59的卡合和远离,也能够进行针对匀绕机构35的转矩的传递以及传递解除。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多个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能够根据需要任意进行组合。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凸轮部53具有凹部57且第二凸轮部59具有凸部63的情况下的示例,但是也可以以第一凸轮部53具有凸部63且第二凸轮部59具有凹部57的方式构成转矩限制器51。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置有多个(例如两个)凸部63的情况下的示例,但是只要凸部63的个数是一个以上,则可以是任何数。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两个凸部63配置于绕卷筒轴33彼此隔开180度的位置的情况下的示例,但是两个凸部63的配置也可以是任何方式。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凸部63的另一面63b的角度相对于第二主体部60实质上是90度的情况下的示例,但是只要凸部63的另一面63b比凸部63的一面的倾斜部63a倾斜得大即可。即使这样构成,也能够获得上述的效果。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转矩限制器51装配于卷筒轴33的情况下的示例。代替上述内容,也可以将该转矩限制器51装配于匀绕机构35的横向凸轮轴35b。另外,在图5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编号。
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转矩限制器151装配于匀绕机构35的横向凸轮轴35b。在该情况下,第一凸轮部153(齿轮部154)与第二旋转传递机构47(小径齿轮部47b)啮合。并且,在卷筒轴33上能够一体旋转地装配有与第二旋转传递机构47(大径齿轮部47a)啮合的齿轮部133b。并且,第二凸轮部159被螺旋弹簧167朝向第一凸轮部153施力。
即使这样构成,通过第一凸轮部153与第二凸轮部159的卡合和远离,也能够进行针对匀绕机构35的转矩的传递以及传递解除。即,能够利用转矩限制器151来对从卷筒轴33向匀绕机构35传递的转矩进行限制。
(f)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凸轮部53具有凹部57且第二凸轮部59具有凸部63的情况下的示例。除此之外还可以是,第二凸轮部59还具有与该凸部63(后述的第一凸部263)不同的凸部(后述的第二凸部264)。另外在图6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编号。并且在图6中,只图示了一个第一凸部263和一个第二凸部264。
如图6所示,第一凸轮部253的凹部25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凹部57)具有第一抵接部25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抵接部58;第二倾斜部的一例)和第二抵接部262(第二抵接部的一例)。
第一抵接部258设置于凹部257的一面(彼此对置的一对壁部的一面)。另外,第一抵接部258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抵接部58的结构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
第二抵接部262设置于凹部257的另一面(彼此对置的一对壁部的另一面)。第二抵接部262能够与第二凸轮部259抵接。具体来说,第二抵接部262能够与第二凸轮部259的第二凸部264(在后面进行叙述)抵接地倾斜。更具体地说,第二抵接部262形成为与第二凸轮部259的第二凸部264中的第二倾斜部264a(在后面进行叙述)平行。
第二凸轮部259具有第三主体部26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二主体部60)、第一凸部26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凸部63)、以及第二凸部264。第一凸部263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凸部63的结构相同,因此这里省略说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凸部63同样,第一凸部263具有第一倾斜部263a。
第二凸部264在卷筒轴33的轴向上向与第一凸部263的突出方向(第一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二突出方向)突出。具体来说,多个(例如两个)第二凸部264分别以相对于与卷筒轴33的轴心正交的面与第一凸部263成为镜像的方式,从第三主体部260朝向外方(第二突出方向)突出。
第二凸部264能够与第一凸轮部253的凹部257卡合。第二凸部264具有第二倾斜部264a(第三倾斜部的一例)。第二倾斜部264a形成于第二凸部264的一面。第二倾斜部264a向与第一凸部262的第一倾斜部263a相反的方向倾斜。具体来说,第二倾斜部264a以第二凸部264向远离第三主体部260的方向渐细的方式倾斜。第二倾斜部264a能够与第一凸轮部253(凹部257)的第二抵接部262抵接。
在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若第一凸轮部253(53)的凹部257(57)与第二凸轮部259(59)的第一凸部263(63)卡合,则第一凸部263(63)的第一倾斜部263a(63a)能够与凹部257(57)的第一抵接部258(58)抵接。另外,括号内的数字是图3的标记。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若第一凸轮部253的凹部257与第二凸轮部259的第二凸部264卡合,则第二凸部264的第二倾斜部264a能够与凹部257的第二抵接部262抵接。
由此,无论将第一凸轮部253和第二凸轮部259设置于卷筒轴33的两端部中的哪一侧,都能够使转矩限制器251动作。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在手柄组装体5是右手柄的情况下,转矩限制器251以第二凸轮部259的第一凸部263能够与第一凸轮部53的凹部57卡合的方式构成(参照图3)。
另一方面,在以手柄组装体5为左手柄的方式构成双轴承绕线轮1的情况下(未图示),转矩限制器251以第二凸轮部259的第二凸部264能够与第一凸轮部253的凹部257卡合的方式构成(参照图6)。
此外,在以手柄组装体5为左手柄的方式构成双轴承绕线轮1的情况下,即使将转矩限制器251设置于匀绕机构35(参照其他实施方式(e),也能够应用本结构。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提供在各种类型的垂钓用绕线轮中能够限制转矩的本转矩限制器251。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垂钓用绕线轮。

Claims (8)

1.一种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用于对向匀绕机构传递的转矩进行限制,上述匀绕机构用于与卷筒的旋转联动地使钓线引导件沿着上述卷筒的旋转轴往复移动,其特征在于,
上述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具有:
轴部件,能够通过转矩而旋转;
第一凸轮部,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上述轴部件旋转;
第二凸轮部,设置成能够相对于上述轴部件一体旋转且能够沿着上述轴部件的轴向移动,第二凸轮部通过与上述第一凸轮部能够一体旋转地卡合而在与上述第一凸轮部之间传递上述转矩,通过沿着上述轴向远离上述第一凸轮部而在与上述第一凸轮部之间解除上述转矩的传递;以及
施力部件,对上述第二凸轮部朝向上述第一凸轮部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凸轮部和上述第二凸轮部中的任一方具有沿上述轴部件的轴向突出的第一凸部,
上述第一凸轮部和上述第二凸轮部中的另一方具有能够与上述第一凸部卡合的凹部,
上述第一凸部的一面具有第一倾斜部,
上述第一倾斜部倾斜,使得在产生了预定以上的转矩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凸轮部能够克服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向远离上述第一凸轮部的方向滑动,
上述凹部的一面具有能够与上述第一倾斜部抵接的第一抵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周向上上述第一凸部的与一面相反一侧的另一面的角度比上述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其中,
上述第一抵接部具有与上述第一倾斜部平行的第二倾斜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凸轮部和上述第二凸轮部中的任一方还具有沿着上述轴向向与上述第一凸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第二凸部,
上述第二凸部的一面具有向与上述第一倾斜部相反的方向倾斜的第三倾斜部,
上述凹部的另一面还具有第二抵接部,在上述凹部配置成能够与上述第二凸部卡合的情况下,上述第二抵接部能够与上述第三倾斜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部件具有截面为非圆形的非圆形部,
上述第二凸轮部具有与上述非圆形部卡合的非圆形孔部,
上述非圆形孔部包含能够与上述非圆形部接触的接触部、以及与上述非圆形部隔开预定间隔地对置的对置部。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轴和上述轴部件是卷筒轴,
上述第一凸轮部是用于将上述卷筒轴的旋转传递至匀绕机构的横向凸轮轴的齿轮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轴部件是匀绕机构的横向凸轮轴,
上述第一凸轮部是齿轮部件,卷筒轴的旋转被传递至该齿轮部件。
CN201510619730.4A 2014-09-30 2015-09-25 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 Active CN1054541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0590 2014-09-30
JP2014200590A JP6352756B2 (ja) 2014-09-30 2014-09-30 釣用リールのトルク制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4176A CN105454176A (zh) 2016-04-06
CN105454176B true CN105454176B (zh) 2020-06-05

Family

ID=54140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19730.4A Active CN105454176B (zh) 2014-09-30 2015-09-25 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826726B2 (zh)
EP (1) EP3001900B1 (zh)
JP (1) JP6352756B2 (zh)
KR (1) KR102452450B1 (zh)
CN (1) CN105454176B (zh)
MY (1) MY177784A (zh)
TW (1) TWI6628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8098B2 (ja) * 2014-10-10 2019-03-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008454B2 (ja) 2017-09-28 2022-01-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7032225B2 (ja) * 2018-04-26 2022-03-08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釣り用リールのトルク制限装置、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US10993426B2 (en) * 2018-07-06 2021-05-04 Accurate Grinding And Mfg. Corp. Dba Accurate Fishing Products Twinstardrag fishing reel
CN112443592A (zh) * 2019-08-28 2021-03-05 力山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绞盘机的过载保护装置
JP2023045853A (ja) * 2021-09-22 2023-04-03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23134A (en) * 1946-10-05 1950-09-19 Emma C Maynes Fishing reel
US3329372A (en) * 1964-03-05 1967-07-04 Shakespeare Co Spinning reel having readily removable spool and dual purpose retention and trip spring
GB1180860A (en) * 1968-08-02 1970-02-11 Edward Frederick Small Improved Fishing Reel.
SE7713420A0 (sv) * 1977-11-28 1979-05-29 Abu Ab Spinnrulle med linspridare
JPS6359829A (ja) * 1986-08-29 1988-03-15 株式会社上州屋 スピニングリ−ル
JPH0723627Y2 (ja) * 1988-09-14 1995-05-31 株式会社岡本製作所 電動ウインチ
JP2503245Y2 (ja) * 1991-02-15 1996-06-26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ルのクラッチ装置
JP2569622Y2 (ja) * 1993-08-19 1998-04-28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両軸受型リールの釣糸案内装置
US5779171A (en) * 1994-10-31 1998-07-14 Seitz Corporation Overriding clutch with reverse rotation prevention switch
JP3256123B2 (ja) * 1995-10-04 2002-02-12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
AUPO406296A0 (en) * 1996-12-06 1997-01-09 Hsing, Suo A spinning reel for fishing
TW518207B (en) * 2000-12-04 2003-01-21 Shimano Kk Spinning reel
JP2003250404A (ja) * 2002-03-06 2003-09-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ワンウエイ減速機
JP2003310115A (ja) * 2002-04-24 2003-11-05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両軸リール
JP2004242542A (ja) * 2003-02-12 2004-09-02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3945769B2 (ja) * 2003-03-20 2007-07-18 株式会社ミヤマエ 魚釣用リール
US20050133330A1 (en) * 2003-12-17 2005-06-23 New Holland North America, Inc. Slip clutch with different slip points for forward and reverse
JP4334381B2 (ja) * 2004-03-25 2009-09-30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釣り情報表示装置及び釣り情報表示システム
JP2008271874A (ja) * 2007-04-27 2008-11-13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9014074A (ja) * 2007-07-03 2009-01-22 Sumitomo Denko Shoketsu Gokin Kk 噛合いクラッチ
US9193053B2 (en) * 2008-09-25 2015-11-24 Black & Decker Inc. Hybrid impact tool
JP5204631B2 (ja) * 2008-11-26 2013-06-05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魚釣用リール
KR20120109997A (ko) * 2009-06-23 2012-10-09 마그나 파워트레인 인크. 볼-램프 클러치
JP5277108B2 (ja) * 2009-07-31 2013-08-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多板式クラッチ
JP5654270B2 (ja) * 2010-06-25 2015-01-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
JP5878718B2 (ja) * 2011-09-27 2016-03-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5912371B2 (ja) * 2011-09-27 2016-04-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トルク制限装置
JP5995439B2 (ja) * 2011-12-28 2016-09-21 株式会社エフ・シー・シー 動力伝達装置
CN103671607B (zh) * 2012-09-20 2017-06-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扭矩限制器
TWM466496U (zh) * 2013-07-18 2013-12-01 Shih-Yuan Yeh 用於釣魚捲線器之煞車調整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4176A (zh) 2016-04-06
TW201628494A (zh) 2016-08-16
JP6352756B2 (ja) 2018-07-04
JP2016067283A (ja) 2016-05-09
EP3001900B1 (en) 2017-12-27
EP3001900A1 (en) 2016-04-06
MY177784A (en) 2020-09-23
TWI662892B (zh) 2019-06-21
US20160088825A1 (en) 2016-03-31
KR102452450B1 (ko) 2022-10-06
KR20160038762A (ko) 2016-04-07
US9826726B2 (en)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4176B (zh) 垂钓用绕线轮的转矩限制装置
US7191969B2 (en) Fishing reel
US10159222B2 (en) Lead storage apparatus
US9901084B2 (en) Dual-bearing reel
CN105265401B (zh) 双轴承绕线轮和双轴承绕线轮的离合器机构
TWI642356B (zh) Double bearing reel
JP6376848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クラッチ復帰機構
CN106172293B (zh) 双轴承绕线轮
JP2016002062A5 (zh)
KR102275975B1 (ko) 낚시용 릴의 왕복 이동 기구
JP2015228799A5 (zh)
US9901086B1 (en) Brake mechanism of fishing reel
US9826725B2 (en) Level winding mechanism for dual-bearing reel
US20170202194A1 (en) Drag device for a dual-bearing reel
JP6291368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TW201532516A (zh) 紡車式捲線器
US9398763B2 (en) Two-speed fishing reel
KR20170074744A (ko) 듀얼 베어링 릴
EP3342286A1 (en) Brake mechanism of fishing reel
JP2018201387A (ja) 釣用リールの回転伝達機構
JP2015104341A (ja) 魚釣用リ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