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2676A - 喷射器 - Google Patents

喷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2676A
CN105452676A CN201480043042.1A CN201480043042A CN105452676A CN 105452676 A CN105452676 A CN 105452676A CN 201480043042 A CN201480043042 A CN 201480043042A CN 105452676 A CN105452676 A CN 1054526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agent
forming member
space
passage forming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30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2676B (zh
Inventor
田中荣太郎
高桥徹
井上哲
西嶋春幸
山田悦久
河本阳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52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2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267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3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the fluid pressure, e.g. by the pressure of the refrigerant
    • F25B41/335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the fluid pressure, e.g. by the pressure of the refrigerant via diaphrag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02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liquid
    • F04F5/04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liquid displacing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14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 F04F5/16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displacing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4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F5/02 - F04F5/42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4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F5/02 - F04F5/42
    • F04F5/46Arrangements of nozz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4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F5/02 - F04F5/42
    • F04F5/48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27/00Refrigeration system using an engine for driving a compressor
    • F25B2327/001Refrigeration system using an engine for driving a compressor of the internal combust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1/00Details of ejectors not being used as compression device; Details of flow restrictors or expansion valves
    • F25B2341/001Ejectors not being used as compression device
    • F25B2341/0012Ejectors with the cooled primary flow at high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3Sepa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8Optimization, e.g. high integration of refrigeration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particular sources of energ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2Subcoo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喷射器中,在主体(200)内形成回旋空间(221),在该回旋空间(221)使从制冷剂流入口(211)流入的高压制冷剂回旋,并向使回旋的高压制冷剂减压膨胀的减压用空间(222)引导。另外,使形成喷嘴通路(224)及扩散器通路(232a)的通路形成部件(240)的形状成为随着从减压用空间(222)远离而截面积扩大的形状。进一步,将使通路形成部件(240)位移的驱动装置(250)的感温部(252)收容到主体(200)的内部,且以至少包围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的方式,使感温部(252)及膜片(251)的形状为环状。由此,能够抑制体格的大型化,且能够进行与制冷循环的负荷相称的动作。

Description

喷射器
相关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3年8月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60510及2013年12月1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58342,该发明内容作为参照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射器,该喷射器是使流体减压且通过以高速喷出的动作流体的吸引作用进行流体输送的运动量输送式泵。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喷射器,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2所示的结构。这种喷射器具备:喷嘴部,在被应用于制冷循环时,该喷嘴部使被压缩机压缩成高压后被制冷剂冷凝器冷凝液化的制冷剂减压;吸引部,吸引从制冷剂蒸发器流出的低压侧的制冷剂;以及扩散器部,使从喷嘴部喷出的制冷剂与从吸引部吸引的制冷剂混合并升压。
进一步,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的喷嘴部构成为具有使从制冷剂冷凝器流入的液制冷剂减压膨胀的第1喷嘴与使在第1喷嘴成为气液二相的制冷剂再次减压膨胀并喷出的第2喷嘴。由此,通过第1喷嘴使制冷剂膨胀而成为气液二相,通过第2喷嘴进一步减压膨胀,从而能够使从第2喷嘴流出的制冷剂的出口速度增大,能够使喷嘴效率提高。
另外,在一般的喷射器中,在喷嘴部的轴线方向的延长线上同轴地配置有扩散器部(升压部)。进一步,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使这样配置的扩散器部的扩散角度较小,从而能够使喷射器效率提高。另外,喷嘴效率是指在喷嘴部中将制冷剂的压力能量变换为运动能量时的能量变换效率,喷射器效率是喷射器整体的能量变换效率。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中,例如在制冷循环的低负荷时那样,高压侧与低压侧的制冷剂压力差较小时,有在第1喷嘴中制冷剂压力差的大部分被减压,在第2喷嘴中几乎无法使制冷剂减压的情况。其结果,在制冷循环的低负荷时等,有在扩散器部中无法使制冷剂充分升压的问题。即,在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中,无法得到与制冷循环的负荷相称的充分的喷射器的动作。
对此,考虑如下结构:通过在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应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较小的扩散角度的扩散器部,从而使喷射器效率提高,即使在制冷循环的低负荷时,也在扩散器部中使制冷剂充分升压。
然而,当将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扩散器部应用到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则喷嘴部的轴线方向的长度变长,在制冷循环的通常负荷时,喷射器的体格会不必要地变大。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喷射器中,各喷嘴由固定节流部件构成,无法调整制冷剂的流量,无法根据制冷循环的负荷变动来进行动作。
对此,考虑增加调整机构,该调整机构如温度式膨胀阀那样,根据蒸发器流出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调整使高压制冷剂减压膨胀的节流通路(喷嘴通路)的节流开度(流路面积)。
这样的调整机构由调节节流开度的阀芯,膜片及将膜片的位移传递到阀体的动作棒等构成。其中,该膜片根据密封空间的内压与蒸发器流出制冷剂的压力的差而进行位移,该密封空间封入有根据蒸发器流出制冷剂的温度而压力变化的感温介质。
然而,一般的温度式膨胀阀为如下结构:在构成其外壳的主体的内部收容动作棒或阀芯,密封空间和膜片配设于主体的外侧,感温介质的温度容易受外部的环境温度的影响。当感温介质的温度受外部的环境温度的影响,有阀芯不根据蒸发器流出制冷剂的温度而进行位移,制冷循环的动作变得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只将温度式膨胀阀中采用的调整机构应用到喷射器,难以根据蒸发器流出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调整制冷剂流量,依然难以得到与制冷循环的负荷相称的充分的喷射器的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3316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43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射器,该喷射器抑制体格的大型化且能够进行与制冷循环的负荷相称的动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喷射器用于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喷射器具备主体,该主体具有:导入制冷剂的制冷剂流入口;回旋空间,从制冷剂流入口流入的制冷剂在该回旋空间回旋;减压用空间,从回旋空间流出的制冷剂在该减压用空间被减压;连通于减压用空间的制冷剂流动下游侧且从外部吸引制冷剂的吸引用通路;以及升压用空间,从减压用空间喷射的制冷剂与从吸引用通路吸引的制冷剂在该升压用空间混合并升压。喷射器还具备:通路形成部件,该通路形成部件至少配置于减压用空间的内部及升压用空间的内部,且具有随着从减压用空间远离而截面积扩大的形状;以及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使通路形成部件位移。减压用空间在主体的内周面与通路形成部件的外周面之间具有喷嘴通路,该喷嘴通路作为使从回旋空间流出的制冷剂减压并喷射的喷嘴发挥功能。升压用空间在主体的内周面与通路形成部件的外周面之间具有扩散器通路,该扩散器通路作为使喷射制冷剂及吸引制冷剂混合并升压的扩散器发挥功能。驱动装置包含感温部及压力响应部件,该感温部封入有随着温度变化而压力变化的感温介质,该压力响应部件根据感温部内的感温介质的压力进行位移。驱动装置收容于主体的内部,以将吸引用通路内的吸引制冷剂的热经由感温部传递给感温部内的感温介质。感温部及压力响应部件具有包围通路形成部件的轴线的环形状。
由此,通过在回旋空间使制冷剂回旋,从而能够促进喷嘴通路内的制冷剂的减压沸腾,在喷嘴通路内使制冷剂的气液均质地混合。由此,能够使来自喷嘴通路的喷出制冷剂的流速增加,能够实现喷嘴通路中的喷嘴效率的提高。
此时,在本发明中,通过单一的喷嘴通路而非二段式的喷嘴进行制冷剂的减压沸腾。因此,能够利用所有的流入喷射器的制冷剂的压力能量,得到扩散器通路带来的升压能量,能够发挥与制冷循环的负荷相称的喷射器的动作。
另外,通路形成部件具有随着从减压用空间远离而截面积扩大的形状,因此能够使扩散器通路的形状为随着从减压用空间远离而沿通路形成部件的外周扩大的形状。其结果,能够抑制与喷嘴部的轴向相当的方向上的尺寸的扩大,抑制喷射器整体的体格的大型化。
此外,在本发明中,将使通路形成部件位移的驱动装置收容到外部的环境温度不直接作用的主体的内部。由此,能够抑制外部的环境温度对驱动装置中的感温部的影响,能够使喷嘴通路及扩散器通路的制冷剂通路面积恰当地变化。进一步,驱动装置的感温部及压力响应部件具有包围通路形成部件的轴线的环形状,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压力响应部件中的承受制冷剂的压力的面积,能够使喷嘴通路及扩散器通路的制冷剂通路面积恰当地变化。其结果,能够流过与制冷循环的负荷对应的制冷剂流量,能够发挥与制冷循环的负荷相称的喷射器的动作。
另外,通过使驱动装置的感温部及压力响应部件成为包围通路形成部件的轴线的环状,从而能够将主体中的不与通路形成部件干涉的内部空间有效利用为配设驱动装置的空间。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喷射器整体的体格的大型化。
这样一来,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体格的大型化且使喷嘴效率提高,并且能够提供与制冷循环的负荷相称的动作的喷射器。
另外,通路形成部件并不仅为严格地随着从减压用空间远离而截面积扩大的形状,也包含至少在一部分具有随着从减压用空间远离而截面积扩大的形状的结构。
在此,有与压力响应部件接触的板部件的姿势倾斜而与主体的内壁面等接触的情况。板部件与主体的内壁面等的接触会招致压力响应部件在位移时的摩擦力的增加,因此有压力响应部件的位移无法恰当地传递给通路形成部件的担忧。
因此,动作棒以包围通路形成部件的轴线的周围的方式配设三根以上。由此,板部件成为在三处以上支承动作棒的结构,能够使板部件的姿势稳定,因此能够抑制因板部件的姿势的倾斜引起的不良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顶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切开的局部的分解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膜片的概要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一部分,是对各制冷剂流路的功能进行说明的概要剖视图。
图8是图7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图7的IX-IX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喷射器,是与喷射器的轴向平行的概要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喷射器,是与喷射器的轴向平行的概要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切开的局部的分解图。
图13是表示本公开的第3实施方式的喷射器,是与喷射器的轴向平行的概要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切开的局部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公开的第4实施方式的喷射器,是与喷射器的轴向平行的概要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喷射器,是与喷射器的轴向平行的概要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公开的第5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一部分,是与喷射器的轴向平行的概要剖视图。
图18是图17的XVIII-XVIII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一例的一部分,是与喷射器的轴向平行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9的XX-XX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多个方式进行说明。在各方式中有对与在先前的方式中进行了说明的事项对应的部分标记相同的参照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的情况。在仅对各方式中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说明的情况下,能够对结构的其他部分适用先前进行了说明的其他方式。不仅能够将在各实施方式中具体明示了能够组合的部分彼此组合,只要不特别妨碍组合,即使未明示也能够将实施方式部分地彼此组合。
(第1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对在构成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10应用本公开的喷射器100的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10包含:压缩机11;冷凝器12;喷射器100;以及蒸发器13,它们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
压缩机11是吸入制冷剂并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并排出的流体机械。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1经由未图示的电磁离合器及带而由车辆行驶用发动机旋转驱动。压缩机11例如由通过对电磁式容量控制阀输入来自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从而改变排出容量的可变容量型压缩机构成。另外,压缩机11也可以由通过电动机旋转驱动的电动压缩机构成。电动压缩机的情况下,根据电动机的转速改变排出容量。
冷凝器12为如下结构:通过使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与通过未图示的冷却风扇被强制吹送的车室外空气(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从而将高压制冷剂的热放出到外部气体使制冷剂冷凝液化。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所谓过冷型的冷凝器。即,本实施方式的冷凝器12构成为具有:冷凝部12a,该冷凝部12a使高压制冷剂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来使高压制冷剂冷凝;接收器12b,该接收器12b对从冷凝部12a流出的制冷剂的气液进行分离并储存剩余的液相制冷剂;以及过冷却部12c,该过冷却部12c使从接收器12b流出的液相制冷剂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而对液相制冷剂进行过冷却。另外,在通过压缩机11压缩的制冷剂的压力超过临界压力的情况下,由于制冷剂不在冷凝器12冷凝液化,因此冷凝器12作为将高压制冷剂的热放出到外部气体的散热器发挥功能。冷凝器12的制冷剂流出侧连接于喷射器100的制冷剂流入口211。
喷射器100构成使从冷凝器12流出的液相状态的高压制冷剂减压的减压装置,且构成通过以高速喷出的制冷剂流的吸引作用(卷吸作用)而进行制冷剂的循环的流体输送用的制冷剂循环装置。另外,后述关于喷射器100的具体结构。
蒸发器13为如下热交换器:从通过未图示送风机导入空调装置的空调外壳的外部气体或车室内空气(内部气体)吸热,使在其内部流通的制冷剂蒸发。蒸发器13的制冷剂流出侧连接于喷射器100的制冷剂吸引口212。
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由包含CPU、各种存储器等的众所周知的微型计算机和其周边电路构成。由乘员进行的来自操作面板的各种操作信号或来自各种传感器群的检测信号等输入该控制装置,使用这些输入信号并基于存储于存储器的控制程序执行各种运算·处理,来对各种机器的动作进行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10中,采用HFC系制冷剂(例如,R134a)作为制冷剂,构成高压侧制冷剂压力不超过制冷剂的临界压力的亚临界制冷循环。当然,只要是构成亚临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也可以采用HFO系制冷剂(例如,R1234yf)等。
接着,根据图2~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图2、图4中的上下的各箭头表示将喷射器100搭载到车辆的状态下的天地方向。另外,图4中的单点划线X表示后述的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
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作为主要的结构要素具备:主体200;通路形成部件240;使通路形成部件240位移的驱动装置250。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具备通过组合多个结构部件而构成的主体200。该主体200具有金属制的壳体主体210,该壳体主体210具有如下形状:在上下延伸的圆柱状的部件,在该部件的径向结合棱柱状的部件,在其内部固定喷嘴主体220、扩散器主体230等而构成。另外,壳体主体210的外形状也可以仅具有圆柱形状或棱柱形状。另外,为了实现轻量化,壳体主体210也可以由树脂等构成。
壳体主体210是形成喷射器100的外壳的部件。在壳体主体210的外侧,在其上端侧设置有制冷剂流入口211及制冷剂吸引口212,在下端侧设置有液相流出口213及气相流出口214。制冷剂流入口211是从制冷循环10的高压侧(冷凝器12)导入高压制冷剂的结构,制冷剂吸引口212是吸引从蒸发器13流出的低压制冷剂的结构。另外,液相流出口213是使在后述的气液分离空间260分离的液相制冷剂向蒸发器13的制冷剂入口侧流出的结构,气相流出口214是使在气液分离空间260分离的气相制冷剂向压缩机11的吸入侧流出的结构。
如图4所示,喷嘴主体220收容于壳体主体210的内部的上端侧。更具体而言,喷嘴主体220在与后述的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的方向(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其一部分与制冷剂流入口211重合(重叠)的方式,收容于壳体主体210的内部。另外,喷嘴主体220在介入有O型圈等的密封部件的状态下,通过压入等方式固定于壳体主体210的内部。
本实施方式的喷嘴主体220为环状的金属部件,具备主体部220a以及喷嘴部220b等,主体部220a具有与壳体主体210的内部空间合适的大小,筒状的喷嘴部220b设置于主体部220a的下端侧并向下方侧突出。
在喷嘴主体220的主体部220a的内部设置有使从制冷剂流入口211流入的高压制冷剂回旋的回旋空间221等。在喷嘴主体220的喷嘴部220b的内部设置有使在回旋空间221回旋了的制冷剂通过并减压的减压用空间222。
回旋空间221是具有其中心轴沿铅直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体形状的空间。另外,旋转体形状是指使平面图形绕同一平面上的一条直线(中心轴)旋转而得到的立体形状。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回旋空间221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回旋空间221也可以具有圆锥或结合圆锥台与圆柱的形状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回旋空间221经由设置于壳体主体210及喷嘴主体220的主体部220a的制冷剂流入通路223而连接于制冷剂流入口211。
制冷剂流入通路223在与回旋空间221的中心轴方向垂直的截面中沿回旋空间221的内壁面的切线方向延伸。由此,从制冷剂流入通路223流入回旋空间221的制冷剂沿回旋空间221的内壁面流动并在回旋空间221回旋。另外,制冷剂流入通路223在与回旋空间221的中心轴方向垂直的截面中无需与回旋空间221的切线方向完全一致。即,制冷剂流入通路223只要具有使流入回旋空间221的制冷剂沿回旋空间221的内壁面流动的形状,也可以包含其他方向的成分(例如,回旋空间221的中心轴方向)。
在此,在回旋空间221内回旋的制冷剂受到离心力作用,因此在回旋空间221内,其中心轴侧的制冷剂压力比外周侧的制冷剂压力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循环10的动作时,使回旋空间221内的中心轴侧的制冷剂压力降低到成为饱和液相制冷剂的压力或制冷剂减压沸腾(产生空穴现象)的压力为止。
这样的回旋空间221内的中心轴侧的制冷剂压力的调整能够通过调整在回旋空间221内回旋的制冷剂的回旋流速来实现。具体而言,回旋流速的调整能够通过调整制冷剂流入通路223的通路截面积和回旋空间221中的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的截面积的比率等来进行。另外,上述回旋流速是指回旋空间221的最外周部附近的制冷剂的回旋方向的流速。
减压用空间222设置于回旋空间221的下方侧以使在回旋空间221回旋了的高压制冷剂流入。本实施方式的减压用空间222设置为其中心轴与回旋空间221同轴。
减压用空间222设置成结合流路截面积向下方侧(制冷剂流动方向下游侧)连续变小的圆锥台形状的孔(收敛部222a)与流路截面积向下方侧连续变大的圆锥台形状的孔(发散部222b)形状。另外,减压用空间222中的收敛部222a与发散部222b的连接部位为流路截面积缩小为最小的喷嘴喉部(最小通路面积部)222c。
在发散部222b中,在减压用空间222的中心轴的径向上,减压用空间222与后述的通路形成部件240的上方侧重合(重叠),因此相对于中心轴垂直的截面形状呈圆环状(甜甜圈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减压用空间222在喷嘴主体220的内周面与后述的通路形成部件240的上方侧的外周面之间具有喷嘴通路224,该喷嘴通路224作为喷嘴发挥功能。
接着,扩散器主体230收容于壳体主体210的内部的喷嘴主体220的下方侧。更具体而言,扩散器主体230在与壳体主体210的轴向(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其一部分与制冷剂吸引口212重合(重叠)的方式收容于壳体主体210的内部。另外,扩散器主体230在介入有O型圈等的密封部件的状态下,通过压入等方法固定于壳体主体210的内部。
本实施方式的扩散器主体230包含环状的金属部件,在该金属部件的中心部设置有贯通正反的旋转体形状的贯通孔230a,且在该贯通孔230a的外周侧设置有用于收容后述的驱动装置的槽部230b。另外,贯通孔230a的中心轴与回旋空间221及减压用空间222同轴。
在扩散器主体230的上表面和与此相对的喷嘴主体220的下表面之间设置有使从制冷剂吸引口212流入的制冷剂滞留的吸引空间231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主体220的下方侧的顶端部位于扩散器主体230的贯通孔230a的内部,因此从回旋空间221及减压用空间222的中心轴的方向观察时,吸引空间231a具有截面圆环形状。
另外,在扩散器主体230的贯通孔230a中的插入有喷嘴主体220的下方侧的范围,即在径向上扩散器主体230与喷嘴主体220重合的范围中,制冷剂通路截面积向制冷剂流动方向渐渐缩小。
由此,在贯通孔230a的内周面与喷嘴主体220的下方侧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使吸引空间231a与减压用空间222的制冷剂流动下游侧连通的吸引通路231b。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吸引空间231a及吸引通路231b,从而设置从中心轴的外周侧向内周侧使吸引制冷剂流动的吸引部(吸引用通路)231。进一步,与该吸引部231的中心轴垂直的截面形状也为圆环状。吸引部(吸引用通路)231连通于减压用空间222的制冷剂流动下游侧,经由制冷剂吸引口212被吸引的制冷剂在吸引部231流通。
另外,在扩散器主体230的贯通孔230a中的吸引通路231b的制冷剂流动下游侧设置有升压用空间232,升压用空间232具有向制冷剂流动方向渐渐扩大的大致圆锥台形状。该升压用空间232是使从上述的喷嘴通路224喷射的喷射制冷剂与从吸引部231被吸引的吸引制冷剂混合并升压的空间。
本实施方式的升压用空间232向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下游侧(下方侧),其径向的截面积增加。另外,升压用空间232具有向下方侧截面积增加的圆锥台形状(喇叭状)。
在升压用空间232的内部配置有后述的通路形成部件240的下方侧。并且,升压用空间232内的通路形成部件240的圆锥状侧面的扩散角度比升压用空间232的圆锥台形状空间的扩散角度小。由此,在升压用空间232的内周面与后述的通路形成部件240的外周面之间的制冷剂通路中,其制冷剂通路面积向制冷剂流动下游侧渐渐扩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升压用空间232在扩散器主体230的内周面与通路形成部件240的外周面之间具有作为扩散器发挥功能的扩散器通路232a,在扩散器通路232a中使喷射制冷剂及吸引制冷剂的速度能量变换为压力能量。另外,与扩散器通路232a的中心轴垂直的截面形状为圆环状。
接着,通路形成部件240是如下部件:在与喷嘴主体22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喷嘴通路224,且在与扩散器主体23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扩散器通路232a。本实施方式的通路形成部件240由大致圆锥状的金属部件构成,以至少一部分位于减压用空间222及升压用空间232双方的方式收容于壳体主体210的内部。另外,通路形成部件240配置为其中心轴(轴线X)与减压用空间222及升压用空间232同轴。
通路形成部件240中的与减压用空间222的内周面相对的部位以在与减压用空间22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环状的喷嘴通路224的方式,具有沿减压用空间222的发散部222b的内周面的曲面。
另外,通路形成部件240中的与升压用空间232的内周面相对的部位以在与升压用空间23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扩散器通路232a的方式,具有沿升压用空间232的内周面的曲面。
在此,如前所述,升压用空间232具有圆锥台形状,通路形成部件240具有沿升压用空间232的内周面的曲面。因此,扩散器通路232a在与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的方向(中心轴向)交叉的方向扩大。即,扩散器通路232a是从制冷剂流动上游侧向下游侧远离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的制冷剂通路。
另外,如图7所示,在通路形成部件240中,在扩散器通路232a的成为制冷剂流动下游侧的部位配设有对从扩散器通路232a流出的制冷剂施加气液分离用的回旋力的固定翼241。固定翼241配设于不干涉后述的动作棒254a的位置。另外,为了方便起见,图7以外的附图省略固定翼241的图示。
接着,根据图4~图6,对使通路形成部件240向其轴线X的方向位移而使喷嘴通路224及扩散器通路232a的制冷剂流路面积变更的驱动装置250进行说明。
驱动装置250构成为以从蒸发器13流出的低压制冷剂的过热度(温度及压力)成为所希望的范围的方式控制通路形成部件240的位移量。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250以不受外部的环境温度的影响的方式收容于主体200内部。该驱动装置250构成为具有用作为压力响应部件的一例的圆形薄板状的膜片251等。
本实施方式的膜片251具有能够配置于环状的槽部230b内的环形状,槽部230b设置于扩散器主体230。另外,膜片251以不与通路形成部件240干涉的方式配设成包围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的周围。
本实施方式的膜片251的内周缘部及外周缘部的双方在被设置于扩散器主体230的槽部230b的内壁面与封闭该槽部230b的环状的盖部件252b夹持的状态下,通过铆接等的方法固定。另外,膜片251被固定成将由扩散器主体230的槽部230b与盖部件252b形成的环状的空间分隔为上下的两个空间。
通过膜片251分隔的两个空间中的上方侧(吸引空间231a侧)的空间构成密封空间252a,该密封空间252a封入有根据从蒸发器14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而产生压力变化的感温介质。另外,在密封空间252a中,主要由与在制冷循环10循环的制冷剂相同的制冷剂组成的感温介质(例如,R134a)以成为预定的密度的方式被密封。另外,感温介质例如也可以采用在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与氦气的混合气体。
本实施方式的密封空间252a构成迎合膜片251的形状的环状的空间,以不与通路形成部件240干涉的方式设置成包围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的周围。
更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密封空间252a配置于扩散器主体230中的与吸引部231相邻的位置且配置于由吸引部231及扩散器通路232a所包围的位置。由此,在吸引部231流通的吸引制冷剂的温度传递到密封空间252a内的感温介质,密封空间252a的内压成为与在吸引部231流通的吸引制冷剂的温度对应的压力。
另一方面,通过膜片251分隔的两个空间中的下方侧的空间构成导入空间253,该导入空间253经由设置于扩散器主体230的连通路230c,导入从蒸发器13流出的制冷剂。该导入空间253是如下压力室:以与感温介质的压力对抗的方式,对膜片251作用吸引部(吸引用通路)231内的吸引制冷剂的压力。
因此,经由盖部件252b及膜片251,从蒸发器13流出的制冷剂即在吸引部231流通的吸引制冷剂的温度传递到封入于密封空间252a的感温介质。
在此,为了通过驱动装置250实现更高精度的过热度控制,使感温介质的温度接近从蒸发器13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缩小温度差)很重要。另外,感温介质是伴随温度变化而压力变化的介质,但感温介质的压力近似于感温介质的最低温度的饱和压力。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感温介质的温度接近吸引空间231a内的吸引制冷剂的温度,将从盖部件252b向吸引空间231a侧突出的感温筒252c配设到盖部件252b的上部。另外,感温筒252c位于吸引空间231a内,以暴露于在吸引空间231a流动的吸引制冷剂。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感温介质的温度进一步接近从蒸发器13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在吸引空间231a中的相比于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更靠近制冷剂吸引口212的位置配设感温筒252c。即,轴线X与感温筒252c之间的距离比制冷剂吸引口212与感温筒252之间的距离长。
在此,感温筒252c也可以作用在制造过程中对密封空间252a导入感温介质的导入部发挥功能。由此,无需以其他途径设置对密封空间252a导入感温介质的导入部,能够与其对应实现喷射器100的简单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感温筒252c配设到靠近制冷剂吸引口212的位置,因此感温筒252c内的感温介质的温度最接近从蒸发器13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因此,关于划分密封空间252a的盖部件252b,为了不传递外部的热、高压制冷剂的热等,由热阻比感温筒252c高的金属材料构成。另外,盖部件252b的热阻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调整即可:使盖部件252b由热传导率低的材料(包含绝热材料)构成,或在盖部件252b的内外表面实施使热传导率降低的涂层,或使盖部件252b的厚度变厚。
在本实施方式中,感温部252包含盖部件252b及感温筒252c,检测在吸引部231流通的吸引制冷剂的温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感温筒252c为对感温介质传递在吸引部231流通的制冷剂的热的热传导部位的一例,盖部件252b为热传导部位以外的部位的一例。
在此,膜片251根据密封空间252a的内压与向导入空间253导入的制冷剂的压力的压力差而变形,且需要始终与制冷剂接触,确保密封空间252a的气密性及对制冷剂的压力的耐性等。
因此,作为膜片251的材料,也可以采用强韧性、耐压性、阻气性、密封性优异的材料。作为膜片251,例如能够由包含底布(聚酯纤维)的EPDM(乙烯-丙烯橡胶),HNBR(氢化丁腈橡胶)等的橡胶制的基材构成。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膜片251也可以是使橡胶制的基材251a与隔膜251b一体化,阻隔膜251b抑制感温介质从密封空间252a泄漏。另外,图6图示了在基材251a的一面使阻隔膜251b一体化的例,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基材251a的两面设置阻隔膜251b,或在基材251a内部设置阻隔膜251b。
在此,橡胶制的基材251a与阻隔膜251b的一体化,例如将阻隔膜251b夹在橡胶制的基材251a中成形即可,阻隔膜251b是通过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压熔点高于橡胶制的基材251a的交联温度的铝箔或聚酰亚胺等的膜而成。另外,也可以通过喷涂层等在橡胶制的基材251a的表面涂覆阻隔膜251b,从而使橡胶制的基材251a与阻隔膜251b一体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250具有使膜片251的位移向通路形成部件240传递的传递部件254。本实施方式的传递部件254具有圆柱状的多根动作棒254a和板部件254b,动作棒254a以一端部接触通路形成部件240的方式配设,板部件254b以接触各动作棒254a的另一端部及膜片251这双方的方式配设。
动作棒254a贯通滑动孔230d,滑动孔230d设置于扩散器主体230的贯通孔230a的径向外侧,且动作棒254a以一端侧与通路形成部件240的下方侧的外周接触,另一端侧与板部件254b接触的方式配设。另外,滑动孔230d沿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的方向延伸,并且滑动孔230d以连通吸引部231与扩散器通路232a的下游侧的方式设置于扩散器主体230。该滑动孔230d是设置来用于使动作棒254a沿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的方向滑动。
各动作棒254a也可以在扩散器主体230的周向上均等地配置以使膜片251的位移正确地传递到通路形成部件240。另外,在动作棒254a与扩散器主体230中的插入有动作棒254a的滑动孔230d之间的间隙被O型圈等的密封部件230e密封。由此,在动作棒254a位移时,使制冷剂难以从该间隙泄漏。
在此,通过焊接等将动作棒254a固定到通路形成部件240或板部件254b的话,由于膜片251的翘曲或感温介质的压力的偏差等会使动作棒254a的轴相对于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倾斜。并且,当动作棒254a的轴相对于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倾斜,则有通路形成部件240不根据在吸引部231流通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温度及压力)而位移的可能性。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动作棒254a构成为能够使接触板部件254b的部位及接触通路形成部件240的部位这双方相对于各部件240、254b的接触位置及接触角度变更。
具体而言,动作棒254a构为如下曲面形状(本实施方式中为半球形状):使接触板部件254b的部位及接触通路形成部件240的部位这双方相对于各部件240、254b的接触位置及接触角度能够变更。
由此,能够抑制由于膜片251的翘曲或感温介质的压力的偏差等造成的动作棒254a的轴相对于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倾斜的情况。另外,动作棒254a中的与各部件240、254b接触的部位不限于半球形状,也可以为圆形等曲面形状。另外,动作棒254a也可以构成为仅使接触各部件240、254b中的一方的部位相对于各部件240、254b的接触位置及接触角度能够变更。
板部件254b是连结膜片251与动作棒254a的部件,与膜片251相邻而配置成支承膜片251中的外周缘部与内周缘部之间的中间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板部件254b配置成支承膜片251的导入空间253侧的面。
本实施方式的板部件254b为了将膜片251的位移恰当地传递到动作棒254a而以在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向上与膜片251重叠的方式具有环形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板部件254b以刚性比膜片251高的方式由金属材料构成。在膜片251与动作棒254a之间介入板部件254b,从而能够抑制因各动作棒254a的尺寸的偏差或膜片251的翘曲等,导致从膜片251向通路形成部件240传递的力变化。特别的,在由橡胶制的基材251a构成膜片251的情况下,能够使板部件254b作为抑制感温介质从膜片251泄漏的阻隔部发挥功能。
另外,驱动装置250具有螺旋弹簧255和负载调整部件256,该螺旋弹簧255对通路形成部件240施加负载,该负载调整部件256调整对通路形成部件240作用的螺旋弹簧255的负载。
螺旋弹簧255对通路形成部件240的底面向缩小喷嘴通路224、扩散器通路232a的制冷剂通路面积的一侧施加负载。另外,螺旋弹簧255作为使因制冷剂被减压时的压力脉动而造成的通路形成部件240的振动衰减的缓冲部件而发挥功能。
另外,负载调整部件256由连结于螺旋弹簧255的调整棒256a及使调整棒256a上下位移的调整螺丝256b构成。另外,负载调整部件256作为如下部件发挥功能:通过螺旋弹簧255调整作用于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负载,从而调整通路形成部件240的开阀压而微调目标过热度。
这样构成的驱动装置250根据从蒸发器13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通过膜片251使通路形成部件240位移,从而蒸发器13出口侧的制冷剂的过热度被调整至接近预定的规定值。
例如,在从蒸发器13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较高,制冷循环10的负荷较高的情况下,以喷嘴通路224及扩散器通路232a的制冷剂通路面积变大的方式,膜片251使通路形成部件240位移。由此,在制冷循环10内循环的制冷剂流量增加。
另一方面,在从蒸发器13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较低,制冷循环10的负荷较低的情况下,以喷嘴通路224及扩散器通路232a的制冷剂通路面积变小的方式,膜片251使通路形成部件240位移。由此,在制冷循环10内循环的制冷剂流量减少。
接着,对喷射器100中的通路形成部件240的下方侧的结构进行说明。在通路形成部件240与壳体主体210内部的底面之间设置有气液分离空间260,在气液分离空间260进行从扩散器通路232a流出的混合制冷剂的气液分离。该气液分离空间260是大致圆柱状的空间,且中心轴与回旋空间221、减压用空间222、升压用空间232的中心轴同轴。
另外,在壳体主体210的内部空间的底面设置有与气液分离空间260同轴地配置的圆筒状的管道261,且管道261沿通路形成部件240侧(上方侧)延伸。在该管道261的内部设置有气相侧流出通路262,该气相侧流出通路262将在气液分离空间260分离的气相制冷剂引导向设置于壳体主体210的气相流出口214。
另外,在气液分离空间260分离的液相制冷剂存积于管道261的外周侧。另外,壳体主体210中的管道261的外周侧的空间构成积存液相制冷剂的储液空间270。另外,在壳体主体210中的与储液空间270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将积存于储液空间270的液相制冷剂引导向液相流出口213的液相侧流出通路271。
接着,基于上述结构,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当乘员打开空调动作开关等,则通过来自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使压缩机11的电磁离合器通电,经由电磁离合器等,旋转驱动力从车辆行驶用的发动机传递到压缩机11。并且,从控制装置对压缩机11的电磁式容量控制阀输入控制信号,压缩机11的排出容量被调整到所希望的量,压缩机11将从喷射器100的气相流出口214吸入的气相制冷剂压缩并排出。
从压缩机1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相制冷剂流入冷凝器12的冷凝部12a,被外部气体冷却并冷凝液化后,在接收器12b被气液分离。之后,在接收器12b被分离的液相制冷剂流入过冷却部12c并被过冷却。
从冷凝器12的过冷却部12c流出的液相制冷剂流入喷射器100的制冷剂流入口211。如图7所示,流入喷射器100的制冷剂流入口211的高压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入通路223流入喷射器100内部的回旋空间221。并且,流入回旋空间221的高压制冷剂沿回旋空间221的内壁面流动,成为在回旋空间221回旋的回旋流。这样的回旋流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从而使回旋中心附近的压力降低到制冷剂减压沸腾的压力为止,从而成为回旋中心侧为气单相,其周围为液单相的双层分离状态。
并且,在回旋空间221回旋的气体单相及液单相的制冷剂作为气液混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构成为与回旋空间221的中心轴同轴的减压用空间222,在喷嘴通路224被减压膨胀。该减压膨胀时制冷剂的压力能量变换为速度能量,从而使气液混相状态的制冷剂从喷嘴通路224成为高速而被喷出。
对该点详述的话,在喷嘴通路224中,在制冷剂从喷嘴部220b的收敛部222a的内壁面侧剥离时产生的壁面沸腾及因喷嘴通路224中心侧的制冷剂的空穴现象而产生的沸腾核导致的界面沸腾,从而促进制冷剂的沸腾。由此,流入喷嘴通路224的制冷剂成为气相与液相均质混合的气液混相状态。
并且,在喷嘴部220b的喷嘴喉部222c附近成为气液混相状态的制冷剂流产生堵塞(阻塞),因该阻塞而达到音速的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在喷嘴部220b的发散部222b被加速并喷出。
这样一来,由于壁面沸腾及界面沸腾的双方导致的沸腾促进能够效率良好地将气液混层状态的制冷剂加速至音速,从而能够实现喷嘴通路224中的能量变换效率(相当于喷嘴效率)的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嘴通路224具有与回旋空间221构成同轴的大致圆环形状,因此在喷嘴通路224中,如图8的粗实线箭头所示,在通路形成部件240的周围回旋并流动。
另外,通过从喷嘴通路224喷出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蒸发器13流出制冷剂经由制冷剂吸引口212被吸引到吸引部231。并且,被吸引到吸引部231的低压制冷剂及从喷嘴通路224喷出的喷出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流入扩散器通路232a,在扩散器通路232a中,朝向制冷剂流动下游侧而制冷剂流路面积扩大,速度能量变换为压力能量从而被升压。另外,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扩散器通路232a具有与喷嘴通路224构成同轴的大致圆环形状。
从扩散器通路232a流出的制冷剂流入固定翼241被给予回旋力,因此在气液分离空间260的内部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制冷剂被气液分离。
在气液分离空间260分离的气相制冷剂经由气相侧流出通路262及气相流出口214,被吸引到压缩机11的吸入侧,并再次被压缩。此时,被吸入压缩机11的制冷剂的压力由于在喷射器100的扩散器通路232a被升压,因此能够降低压缩机11的驱动力。
另外,在气液分离空间260被分离的液相制冷剂积存于储液空间270,通过喷射器100的制冷剂吸引作用,经由液相侧流出通路271及液相流出口213,流入蒸发器13。
在蒸发器13中,低压的液相制冷剂从在空调外壳内流动的空气吸热并蒸发气化。并且,从蒸发器13流出的气相制冷剂经由喷射器100的制冷剂吸引口212被吸引部231吸引,并流入扩散器通路232a。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中,在其内部具有使从制冷剂流入口211流入的高压制冷剂回旋并引导向喷嘴通路224的回旋空间221。
这样一来,使高压制冷剂在回旋空间221回旋,则促进喷嘴通路224内的制冷剂的减压沸腾,能够在喷嘴通路224内使制冷剂的气液均质地混合。由此,能够使来自喷嘴通路224的喷出制冷剂的流速增加,因此能够实现喷嘴通路224中的喷嘴效率的提高。另外,喷射器100的喷嘴通路224中的喷嘴效率与喷出的制冷剂的速度成比例地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中,是通过单一的喷嘴通路224而非二段式的喷嘴进行制冷剂的减压沸腾的结构。因此,能够利用流入喷射器100的全部的制冷剂的压力能量,得到扩散器通路232a带来的升压能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的通路形成部件240具有随着远离减压用空间222而截面积扩大的大致圆锥形状。因此,能够使扩散器通路232a的形状为随着远离减压用空间222而向外周侧扩大的形状。由此,抑制通路形成部件240向轴向(喷嘴部的轴线X的方向)的尺寸的扩大,能够抑制喷射器100整体的体格的大型化。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中,升压用空间232朝向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下游侧而径向的截面积扩大,且通路形成部件240具有沿升压用空间232的内周面的曲面。并且,扩散器通路232a在与通路形成部件240的中心轴向正交的方向的截面具有环形状以使制冷剂与在回旋空间221回旋的制冷剂向相同方向回旋。
这样一来,当使扩散器通路232a中的制冷剂流绕通路形成部件240的中心轴回旋而流动,则能够使用于使制冷剂升压的流路成为螺旋状。由此,能够不使扩散器通路232a在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向上扩大,就充分确保用于使制冷剂升压的制冷剂通路的长度,因此能够抑制喷射器100的通路形成部件240向中心轴向的扩大。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喷射器100整体的体格的大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中,具备使通路形成部件240位移的驱动装置250。因此,能够根据制冷循环10的负荷使通路形成部件240位移,从而调整喷嘴通路224及扩散器通路232a的制冷剂通路面积。因此,能够流过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对应的制冷剂流量,能够发挥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相称的有效的喷射器100的动作。
特别的,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中,将驱动装置250收容到外部的环境温度不直接作用的主体200的内部。由此,抑制外部的环境温度对驱动装置250中的感温部252的影响,能够使喷嘴通路224及扩散器通路232a的制冷剂通路面积恰当地变化。
进一步,驱动装置250的膜片251及感温部252具有包围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的环形状。由此,能够充分确保膜片251中承受制冷剂的压力的面积,因此能够根据在吸引部231流通的制冷剂的压力变化,使喷嘴通路224及扩散器通路232a恰当地变化。其结果,能够流过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对应的制冷剂流量,能够发挥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相称的喷射器100的动作。
另外,通过使驱动装置250的膜片251及感温部252为包围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的环形状,从而能够将主体200中的不与通路形成部件240干涉的内部空间有效利用为配设驱动装置250的空间。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喷射器100整体的体格的大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250中,是在膜片251与动作棒254a之间介入刚性比膜片251高的板部件254b的结构。由此,能够抑制因膜片251的翘曲或感温介质的压力的偏差等导致从膜片251向动作棒254a传递的力变化的情况。
此时,本实施方式的板部件254b在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向上,具有与膜片251重叠的环形状,因此能够更恰当地抑制从膜片251向动作棒254a传递的力变化的情况。其结果,能够流过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对应的制冷剂流量,能够发挥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相称的喷射器100的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作为压力响应部件的膜片251具有形成为环状的橡胶制的基材251a。由此,能够确保对密封空间252a的内压的变化的耐压性,且使膜片251的位移量(行程)变大。
此时,若使膜片251在橡胶制的基材251a之外,还具有由阻气性比该基材251a高的材料构成的阻隔膜251b的结构,则能够抑制感温介质经由橡胶制的基材251a从密封空间252a泄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动作棒254a的与通路形成部件240接触的部位及与板部件254b接触的部位为曲面形状,能够使与各部件240、254b的接触位置及接触角度变更。由此,能够抑制因膜片251的翘曲等导致动作棒254a的轴相对于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向倾斜。由此,能够根据在吸引部231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使通路形成部件240位移。其结果,能够流过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对应的制冷剂流量,能够发挥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相称的喷射器100的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感温部252的盖部件252b的上部设置有暴露于在吸引空间231a流动的制冷剂的感温筒252c。由此,能够通过感温筒252c精度良好地检测吸引部231的制冷剂的温度变化,因此能够根据在吸引部231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变化,使通路形成部件240恰当地位移。其结果,能够流过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对应的制冷剂流量,能够发挥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相称的喷射器100的动作。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感温筒252c配设在制冷剂吸引口212附近,因此能够降低外部的环境温度对感温部252造成的影响,使通路形成部件240更恰当地位移。
另外,本实施方式为如下结构:将感温筒252c作为对感温介质传递在吸引部231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的热传导部位,使该感温筒252c以外的部位(盖部件252b)的热阻比感温筒252c高。
这样一来,通过提高感温部252中的热传导部位以外的部位的热阻,从而能够降低外部的环境温度对感温部252造成的影响,使通路形成部件240恰当地位移。另外,除感温筒252c外,也可以将盖部件252b中的制冷剂吸引口212附近的部位设为热传导部位,使盖部件252b中的制冷剂吸引口212附近的部位以外的热阻变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在其主体200的内部具备对从扩散器通路232a流出的混合制冷剂的气液进行分离的气液分离空间260。由此,能够实现内置气液分离装置的紧凑的喷射器100。另外,从扩散器通路232a流出的混合制冷剂在固定翼241通过被赋予的回旋力而受到离心分离的作用,密度较大的液相制冷剂相对于密度较小的气相制冷剂向离回旋流的轴线较远一侧流出。因此,在气液分离空间260中能够效率良好地对从扩散器通路232a流出的混合制冷剂的气液进行分离。
进一步,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在其主体200的内部具备存储在气液分离空间260被分离的液相制冷剂的储液空间270。由此,能够实现内置气液分离装置及储液装置的紧凑的喷射器100。
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进行以下说明。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为了通过驱动装置250实现更高精度的过热度控制,在感温部252的盖部件252b的上部配设感温筒252c。然而,当该感温筒252c位于吸引空间231a内,则有吸引部231中的制冷剂流被阻碍,该感温筒252c自身成为产生压力损失的因素的担忧。另外,若吸引部231的压力损失较大,则有吸引的制冷剂流量减少而招致喷射器的性能降低的情况。
因此,如图10所示,也可以移除感温筒252c,以不与在吸引部231流动的吸引制冷剂干涉的方式(以不妨碍制冷剂的流动的方式),将驱动装置250整体收容到扩散器主体230的槽部230b内。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感温部252的盖部件252b成为热传导部位的方式,使盖部件252b的热阻变低。
由此,能够防止驱动装置250成为产生使在吸引部231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因素。其结果,能够流过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对应的制冷剂流量,能够发挥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相称的喷射器100的动作。
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由环状的金属部件构成收容驱动装置250的扩散器主体230的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树脂成形扩散器主体230。在该情况下,为了确保密封性,扩散器主体230的与盖部件252b一起夹持膜片251的槽部230b也可以插入金属。由此,能够实现喷射器100的轻量化。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变更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驱动装置250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部分的说明或进行省略化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图12所示,在驱动装置250的膜片251的外周缘部与内周缘部之间设置有环状的切口部,膜片251被分割成两个。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由一对板部件254b、254c夹持膜片251的结构。
各板部件254b、254c经由配设于膜片251的切口部的连结部254d连结。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254d设置于与膜片251的导入空间253侧相邻配置的板部件254b。另外,连结部254d也可以设置于与膜片251的密封空间252a侧相邻配置的板部件254c。
其他的结构及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除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外,还起到以下的效果。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由一对板部件254b、254c夹持膜片251的结构。由此,对膜片251的密封空间252a侧露出的面积变小,因此在由橡胶制的基材251a构成膜片251时,能够有效抑制感温介质从膜片251泄漏。
另外,通过由一对板部件254b、254c夹持膜片251,从而能够抑制因各板部件254b、254c与膜片251的摩擦导致的橡胶制的基材251a的磨损和膜片251的翘曲。其结果,能够根据在吸引部231流通的制冷剂的压力变化,使喷嘴通路224及扩散器通路232a恰当地变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经由连结部254d连结一对板部件254b、254c的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粘结剂将一对板部件254b、254c安装到膜片251的两面。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变更了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250的配置方式的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与第1、第2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部分的说明或简略化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驱动装置250被收容于槽部220c,槽部220c形成于与扩散器主体230一起划分吸引空间231a的喷嘴主体220的主体部220a。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250以不妨碍在吸引部231流动的吸引制冷剂的方式,将驱动装置250整体收容在喷嘴主体220的槽部220c内。
具体而言,驱动装置250配置如下:感温部252位于喷嘴主体220的槽部220c的底面侧,膜片251位于喷嘴主体220的槽部220c的吸引空间231a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了驱动装置250中的感温部252的感温筒252c。另外,在喷嘴主体220中,在位于槽部220c内的感温部252附近设置有用于导入吸引空间231a的制冷剂的连通路220d。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设置于喷嘴主体220的主体部220a的槽部220c收容驱动装置250,因此传递部件254的各动作棒254a的一部分暴露于吸引空间231a。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动作棒254a与第1实施方式的各动作棒254a相比,轴向的尺寸变长。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250具有连结感温部252及膜片251的环状的连结部件257。该连结部件257在与感温部252的盖部件252b一起夹持膜片251的外周缘部与内周缘部的状态下,通过铆接等连结于盖部件252b。
由此,如图13所示,构成驱动装置250的感温部252、膜片251、传递部件254的板部件254b、连结部件257作为一个驱动单元与主体200分体构成。
其他的结构及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除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外,还起到以下效果。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不干涉在吸引部231流动的吸引制冷剂的方式(以不妨碍制冷剂的流动的方式),在设置于喷嘴主体220的主体部220a的槽部220c内收容驱动装置250。由此,能够防止驱动装置250成为使在吸引部231流动的吸引制冷剂产生压力损失的因素。其结果,能够流过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对应的制冷剂流量,能够发挥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相称的喷射器100的动作。
另外,通过在设置于喷嘴主体220的主体部220a的槽部220c收容驱动装置250,从而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能够使各动作棒254a的轴向的尺寸变长。
由此,各动作棒254a与设置于扩散器主体230的滑动孔230d之间的间隙变长,从而能够抑制制冷剂从该间隙泄漏(外部均衡泄漏)。另外,通过使动作棒254a的轴向的尺寸变长,从而使动作棒254a的轴相对于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向的倾斜变小,通路形成部件240不根据在吸引部231流通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温度及压力)就进行位移的情况得到抑制。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构成驱动装置250的各结构要素251、252、254b、257作为一个驱动单元,相对于主体200分体而构成。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驱动装置250的组装。进一步,通过扩大构成驱动装置250的各结构要素的材料选定的自由度,从而还能够实现喷射器100整体的轻量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250配置成膜片251位于喷嘴主体220的槽部220c的吸引空间231a侧。由此,吸引空间231a内的制冷剂的压力直接对膜片251作用,因此能够使膜片251的压敏性提高。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变更了吸引部231的配置方式的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与第1~第3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部分的说明或简略化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以填埋第1实施方式中构成吸引空间231a的空间的方式,使扩散器主体230的上方侧的部位以其上部接近喷嘴主体220的下方侧的方式扩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250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收容于在扩散器主体230的上部设置的槽部230b内。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扩散器主体230的内部(驱动装置250的下方侧的部位)设置有导入从制冷剂吸引口212吸引的制冷剂的制冷剂导入通路231c。该制冷剂导入通路231c不是如吸引空间231a那样的环状,而是构成为作为沿与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制冷剂通路。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导入通路231c从制冷剂吸引口212侧向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延伸。
进一步,制冷剂导入通路231c的通路截面积向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侧变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制冷剂导入通路231c及吸引通路231b形成吸引部(吸引用通路)23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传递部件254的各动作棒254a以不与在制冷剂导入通路231c流动的制冷剂干涉的方式(以不妨碍制冷剂的流动的方式),配设于扩散器主体230中的避开制冷剂导入通路231c的位置。
其他的结构及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除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外,还起到以下的效果。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制冷剂导入通路231c构成吸引部(吸引用通路)231,该制冷剂导入通路231c沿与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形成为朝向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侧而通路截面积变小。
由此,如第1实施方式等那样通过环状的吸引空间231a构成吸引部(吸引用通路)231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吸引部(吸引用通路)231中的制冷剂通路的急剧扩大导致的压力损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构成传递部件254的各动作棒254a配设到不与在制冷剂导入通路231c流动的制冷剂干涉的位置。由此,即使在吸引部(吸引用通路)231的上方侧配设驱动装置250的膜片251、感温部252等,也能够防止各动作棒254a成为使在吸引部(吸引用制冷剂)231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产生的因素。
这样一来,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能够抑制喷射器100内部的压力损失,因此能够流过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对应的制冷剂流量,能够发挥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相称的喷射器100的动作。
对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以下说明。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对在扩散器主体230的内部形成制冷剂导入通路231c的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
例如,如图16所示,也可以在第1实施方式中构成吸引空间231a的空间以填埋该空间的方式配置环状的中间主体280,在该中间主体280设置导入从制冷剂吸引口212吸引的制冷剂的制冷剂导入通路280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制冷剂导入通路280a及吸引通路231b设置吸引部(吸引用通路)231。
在此,制冷剂导入通路280a与第4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导入通路231c相同,沿与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且向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侧使流路截面积变小即可。
另外,中间主体280由环状的金属部件构成,在与壳体主体210的轴向(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与制冷剂吸引口212重合(重叠)的方式,收容于壳体主体210的内部即可。另外,驱动装置250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收容于在扩散器主体230的上部设置的槽部230b内即可。
根据本变形例的喷射器100,与第4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相同,能够抑制其内部的压力损失。因此,能够流过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对应的制冷剂流量,能够发挥与制冷循环10的负荷相称的喷射器100的动作。
(第5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喷射器100中构成传递部件254的动作棒254a的优选的配置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与第1~第4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部分的说明,或简略化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未具体言及动作棒254a的根数。例如,在采用配设一根或两根动作棒254a的结构的情况下,在一处或两处支承与膜片251接触的板部件254b。
在该情况下,由于板部件254b的姿势变得不稳定,因而有板部件254b与扩散器主体230的内壁面等接触的担忧。板部件254b与扩散器主体230的内壁面等的接触招致膜片251在位移时的摩擦力的增加,因此有无法正确地经由传递部件254将膜片251的位移向通路形成部件240传递的担忧。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为了实现板部件254b的姿势的稳定化,采用以三根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根)的动作棒254a包围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周围的方式配设的结构。
以下,根据图17、图18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棒254a的具体的配置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的扩散器主体230附近的轴向剖视图,图18是图17的XVIII-XVIII剖视图。
如图17、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扩散器主体230中,在其周向隔开规定的间隔(例如,80°~100°左右)设置有四个滑动孔230d。并且,动作棒254a与各滑动孔230d的个数对应而设置四根,配设为分别能够在滑动孔230d滑动。
如图18所示,该四根动作棒254a以包围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周围的方式配设。换言之,各动作棒254a配设为轴线X位于连结各动作棒254a的中心轴彼此所得的多边形(四边形)的假想面V1(参照双点划线)内。另外,为了使膜片251的位移正确地传递到通路形成部件240,各动作棒254a也可以在扩散器主体230的周向上均等地配设。
其他的结构及动作与前述为止的各实施方式相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除前述为止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效果以外,还起到以下的效果。即,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由于是由动作棒254a在三处以上支承板部件254b的结构,因此能够使板部件254b的姿势稳定。因此,能够抑制因板部件254b的姿势倾斜引起的板部件254b与扩散器主体230的内壁面等的接触的情况。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00,能够经由传递部件254将膜片251的位移正确地向通路形成部件240传递,能够根据吸引部231的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调整制冷剂流量。
对第5实施方式的例进行以下说明。在此,根据本发明人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喷射器100中,最好是配设三根构成传递部件254的动作棒254a的结构。以下,根据图19、图20对动作棒254a的配置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图19是表示喷射器100的扩散器主体230附近的轴向剖视图,图20是图19的XX-XX剖视图。
如图19、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扩散器主体230中,在其周向隔开规定的间隔(例如,110°~130°左右)设置有三个滑动孔230d。并且,三根动作棒254a能够滑动地配设于在各滑动孔230d。
如图20所示,这三根动作棒254a以包围通路形成部件240的轴线X的周围的方式配设。换言之,各动作棒254a配设为轴线X位于连结各动作棒254a的中心轴彼此所得的多边形(三角形)的假想面V2(参照双点划线)内。另外,为了使膜片251的位移正确地传递到通路形成部件240,各动作棒254a也可以在扩散器主体230的周向上均等地配设。
另外,在本例中,废除抑制来自动作棒254a与滑动孔230d之间的间隙的制冷剂泄漏的密封部件230e。即,在本例中,吸引通路231b及扩散器通路232a经由动作棒254a与滑动孔230d之间的微小的间隙连通。
以下,如本例这样,将配设三根动作棒254a的结构的优点与配设四根以上动作棒254a的结构的情况相比来进行说明。首先,在配设四根以上动作棒254a的结构中,若各动作棒254a的长度有偏差,则有各动作棒254a中的三根与板部件254b接触,另一根不接触的情况。即,在配设四根以上动作棒254a的结构中,有各动作棒254a中的三根有助于板部件254b的姿势的稳定化,另一根无助于板部件254b的姿势的稳定化的情况。
对此,在配设三根动作棒254a的结构中,即使各动作棒254a的长度有偏差,各动作棒254a也与板部件254b接触,有助于板部件254b的姿势的稳定化。
另外,各动作棒254a的一部分位于扩散器通路232a的下游侧,动作棒254a自身成为从吸引通路231b向扩散器通路232a吸引的制冷剂的流通阻力。并且,随着动作棒254a根数增加,从吸引通路231b向扩散器通路232a吸引的制冷剂的流通阻力增大。
对此,在配设三根动作棒254a的结构中实现板部件254b的姿势的稳定化的同时,与配设四根以上动作棒254a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从吸引通路231b吸引的制冷剂的流通阻力。其结果,能够确保从吸引通路231b吸引的制冷剂流量来实现喷射器100的性能提高(喷射器效率的提高)。另外,喷射器效率ηe由如下数式F1定义。
ηe=(1+Ge/Gnoz)×(ΔP/ρ)/Δi…(F1)
在此,“Ge”是向吸引部231吸引的制冷剂的流量,“Gnoz”是从喷嘴通路224喷射的制冷剂的流量,“ΔP”是扩散器通路232a中的升压量。并且,“ρ”是向吸引部231吸引的制冷剂的密度,“Δi”是实际的喷嘴通路224出入口间的制冷剂的焓差。
另外,动作棒254a与滑动孔230d的间隙成为使吸引通路231b的制冷剂迂回扩散器通路232a并向扩散器通路232a的下游侧流出的迂回路。并且,使动作棒254a滑动的滑动孔230d的个数增加的话,伴随于此,动作棒254a与滑动孔230d的间隙的面积变大,从该间隙的制冷剂泄漏量增加。这样的制冷剂泄漏量的增加导致在扩散器通路232a流动的制冷剂流量的减少因此不优选。
对此,在配设三根动作棒254a的结构中,滑动孔230d的个数为三个即可,因此与配设四根以上动作棒254a的结构相比,能够使滑动孔230d与动作棒254a的间隙的面积变小。因此,在配设三根动作棒254a的结构中,与配设四根以上动作棒254a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制冷剂泄漏并将吸引通路231b的制冷剂恰当地引导向扩散器通路232a。其结果,能够使从吸引通路231b吸引的制冷剂在扩散器通路232a恰当地升压,因此能够实现喷射器100的性能提高(喷射器效率的提高)(参照公式F1)。
在此,在配设四根以上动作棒254a的结构中,需要配置用于抑制来自动作棒254a与滑动孔230d的间隙的制冷剂泄漏的密封部件230e。通过该密封部件230e,能够抑制制冷剂从动作棒254a与滑动孔230d的间隙,但另一方面,密封部件230e导致动作棒254a的滑动阻力增加。这样的动作棒254a的滑动阻力的增加会成为将膜片251的位移向通路形成部件240正确地传递的妨碍,使根据吸引通路231b的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的制冷剂流量的调整变得困难,因此不优选。
与此相对,在配设三根动作棒254a的结构中,如前所述,能够抑制制冷剂从动作棒254a与滑动孔230d的间隙泄漏,因此能够废除成为动作棒254a的滑动阻力的密封部件230e。这样一来,若在配设三根动作棒254a的结构中废除密封部件230e,就能够抑制动作棒254a的滑动阻力,能够将膜片251的位移向通路形成部件240恰当地传递。即,在配设三根动作棒254a的结构中废除密封部件230e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制冷剂从动作棒254a与滑动孔230d的间隙泄漏,且能够根据吸引通路231b的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调整制冷剂流量。
如上述说明的,配设三根动作棒254a的结构与配设四根以上动作棒254a的结构相比,能够使喷射器100的性能提高,且能够根据吸引通路231b的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调整制冷剂流量。
另外,也可以如本例这样,废除抑制制冷剂从动作棒254a与滑动孔230d的间隙泄漏的密封部件230e,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动作棒254a与滑动孔230d的间隙配置密封部件230e。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例如,能够进行如下各种各样的变形。
(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采用轴向的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结构作为通路形成部件240,但不限定于此。通路形成部件240例如也可以采用轴向的截面形状为隔着顶点的两边向内周侧凸出的形状或两边向外周侧凸出的形状,或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状的结构。
(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传递部件254的板部件254b与膜片251相同地具有环形状的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板部件254b也可以由将环状的金属部件沿周向分割成多个的部件构成。由此,也能够抑制因膜片251的翘曲或感温介质的压力的偏差等导致从膜片251向动作棒254a传递的力变化。
(3)为了将膜片251的位移向通路形成部件240恰当地传递,可以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那样,配设多个构成传递部件254的动作棒254a,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通过一个动作棒254a将膜片251的位移恰当地向通路形成部件240传递的结构。
(4)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由橡胶制的基材251a构成膜片251,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由不锈钢等构成膜片251。另外,压力响应部件不限于膜片251,例如,也可以由根据密封空间252a的内压而位移的活塞等可动部构成。
(5)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可以在驱动装置250增加螺旋弹簧255,负载调整部件256,但螺旋弹簧255,负载调整部件256不是必需的,可以省略。
(6)如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在喷射器100的内部设置气液分离空间260和储液空间270,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喷射器100的外部设置气液分离器和储液器等。
(7)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在喷嘴主体220设置回旋空间221的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壳体主体210设置回旋空间221。
(8)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构成主体200、通路形成部件240、驱动装置250等的要素几乎都由金属部件构成的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在耐压性、耐热性等不成问题的范围内,也可以通过金属部件以外(例如树脂)构成各结构要素。
(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采用过冷型的冷凝器作为冷凝器12的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未设置接收器12b、过冷却部12c的冷凝器。
(10)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在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循环10应用本发明的喷射器100的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落地型空调装置等所使用的热泵循环应用本发明的喷射器100。
(1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除特别明示为必需的情况以及被认为原理上明显为必需的情况等外,自不必说,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不一定为必需。
(1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在言及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数值时,除特别明示为必需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显被限定为特定的数的情况等外,不限定于其特定的数。
(1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在言及结构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被限定为特定的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外,不限定于其形状、位置关系等。

Claims (15)

1.一种喷射器,用于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10),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200),该主体(200)具有:导入制冷剂的制冷剂流入口(211);回旋空间(221),从所述制冷剂流入口流入的制冷剂在该回旋空间回旋;减压用空间(222),从所述回旋空间流出的制冷剂在该减压用空间被减压;连通于所述减压用空间的制冷剂流动下游侧且从外部吸引制冷剂的吸引用通路(231);以及升压用空间(232),从所述减压用空间喷射的制冷剂与从所述吸引用通路吸引的制冷剂在该升压用空间混合并升压;
通路形成部件(240),该通路形成部件(240)至少配置于减压用空间的内部及升压用空间的内部,具有随着从所述减压用空间远离而截面积扩大的形状;以及
驱动装置(250),该驱动装置(250)使所述通路形成部件位移,
所述减压用空间在所述主体的内周面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外周面之间具有喷嘴通路(224),该喷嘴通路(224)作为使从所述回旋空间流出的制冷剂减压并喷射的喷嘴发挥功能,
所述升压用空间在所述主体的内周面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外周面之间具有扩散器通路(232a),该扩散器通路(232a)作为使所述喷射制冷剂及所述吸引制冷剂混合并升压的扩散器发挥功能,
所述驱动装置包含感温部(252)及压力响应部件(251),该感温部(252)封入有随着温度变化而压力变化的感温介质,该压力响应部件(251)根据所述感温部内的所述感温介质的压力进行位移,
所述驱动装置收容于所述主体的内部,以将所述吸引用通路内的所述吸引制冷剂的热经由感温部传递给所述感温部内的所述感温介质,
所述感温部及所述压力响应部件具有包围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轴线的环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具有将所述压力响应部件的位移传递给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传递部件(254),
所述传递部件具有至少一根动作棒(254a)以及板部件(254b),该动作棒的一端部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接触,该板部件接触所述动作棒的另一端部及所述压力响应部件这双方,
所述板部件的刚性比所述压力响应部件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根动作棒的根数为三根以上,
所述至少一根动作棒配设为包围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还具有三个滑动孔(230d),该滑动孔(230d)沿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轴线方向延伸且使所述吸引用通路与所述扩散器通路的下游侧连通,
所述三个滑动孔在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所述至少一根动作棒的根数为三根,
所述至少一根动作棒分别配设于所述三个滑动孔且能够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部件在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轴向上具有与所述压力响应部件重合的环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响应部件是具有橡胶制的基材(251a)的膜片,该橡胶制的基材(251a)具备环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片具有由阻气性比所述基材高的材料构成的阻隔膜(251b)。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具有连结所述感温部及所述压力响应部件的连结部件(257),
所述感温部、所述压力响应部件、所述传递部件、所述连结部件构成一个驱动单元,
所述一个驱动单元相对于所述主体分体。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作棒的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接触的部位及所述动作棒的与所述板部件接触的部位中的至少一方构成为相对于所述一方的部件的接触位置及接触角度能够变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作棒的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接触的部位及所述动作棒的与所述板部件接触的部位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曲面形状,从而相对于所述一方的部件的接触位置及接触角度能够变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部具有感温筒(252c),该感温筒(252c)配置于所述吸引用通路且暴露于所述吸引用通路内的所述吸引制冷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还具有向所述吸引用通路导入制冷剂的制冷剂吸引口(212),
所述感温筒配设于更靠近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轴线和所述制冷剂吸引口中的所述制冷剂吸引口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温部由热传导部位(252c)和所述热传导部位以外的部位(252b)构成,该热传导部位(252c)对所述感温介质传递所述吸引用通路内的所述吸引制冷剂的温度,
所述热传导部位以外的部位的热阻比所述热传导部位高。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配设于所述主体中的不与所述吸引用通路内的所述吸引制冷剂的流动干涉的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用通路沿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且朝向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轴线而通路截面积变小。
CN201480043042.1A 2013-08-01 2014-07-25 喷射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526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0510 2013-08-01
JP2013160510 2013-08-01
JP2013-258342 2013-12-13
JP2013258342A JP6052156B2 (ja) 2013-08-01 2013-12-13 エジェクタ
PCT/JP2014/003925 WO2015015782A1 (ja) 2013-08-01 2014-07-25 エジェ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2676A true CN105452676A (zh) 2016-03-30
CN105452676B CN105452676B (zh) 2017-06-20

Family

ID=52431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304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52676B (zh) 2013-08-01 2014-07-25 喷射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4777B2 (zh)
JP (1) JP6052156B2 (zh)
CN (1) CN105452676B (zh)
DE (1) DE112014003525B4 (zh)
WO (1) WO201501578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2761A (zh) * 2016-06-06 2019-02-05 株式会社电装 喷射器
CN110651125A (zh) * 2017-05-17 2020-01-0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输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6127B2 (ja) 2014-01-21 2017-08-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JP6191491B2 (ja) * 2014-02-07 2017-09-0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EP2977244B1 (en) * 2014-07-24 2016-06-29 C.R.F. Società Consortile per Azion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motor-vehicles
JP6593120B2 (ja) * 2014-12-18 2019-10-2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ダイヤフラムを備える装置およびエジェクタ
JP6398802B2 (ja) * 2015-03-09 2018-10-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および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JP6398883B2 (ja) * 2015-06-15 2018-10-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JP2017002872A (ja) * 2015-06-15 2017-01-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JP6460236B2 (ja) * 2015-07-03 2019-0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6511997B2 (ja) * 2015-07-03 2019-05-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JP6500697B2 (ja) * 2015-08-25 2019-04-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JP6572745B2 (ja) * 2015-11-09 2019-09-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JP6582950B2 (ja) * 2015-12-10 2019-10-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9652A (ja) * 1991-11-27 1993-06-15 Nippondenso Co Ltd 減圧装置
JP2003014318A (ja) * 2000-06-01 2003-01-15 Denso Corp エジェクタサイクル
JP3589194B2 (ja) * 2001-05-11 2004-11-17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エジェクタおよび冷凍システム
CN101749901A (zh) * 2008-12-02 2010-06-23 株式会社电装 膨胀阀及膨胀阀的制造方法
CN101776341A (zh) * 2009-01-12 2010-07-14 株式会社电装 蒸发器单元
CN102563944A (zh) * 2012-01-19 2012-07-11 天津商业大学 自动调节引射流量的喷射器及其组成的制冷系统
CN202521934U (zh) * 2012-01-19 2012-11-07 天津商业大学 变流量的喷射器及其组成的制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3700U (ja) * 1983-02-10 1984-08-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ジエクタ−
EP1160522B1 (en) 2000-06-01 2005-07-27 Denso Corporation Ejector cycle system
JP4110830B2 (ja) * 2002-05-20 2008-07-02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エジェクタ方式の減圧装置
JP4232484B2 (ja) * 2003-03-05 2009-03-04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エジェクタおよび蒸気圧縮式冷凍機
JP4114554B2 (ja) 2003-06-18 2008-07-0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サイクル
JP2009144607A (ja) * 2007-12-14 2009-07-02 Tlv Co Ltd 蒸気エゼクタ
JP4187055B2 (ja) 2008-01-16 2008-11-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サイクル
DE102011105891B4 (de) * 2011-06-27 2013-12-05 Kautex Textron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druckabhängigen Öffnen einer Ansaugöffnung und Kraftstoffbehälter
JP5920110B2 (ja) 2012-02-02 2016-05-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JP5821709B2 (ja) 2012-03-07 2015-1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JP5548801B2 (ja) 2013-05-22 2014-07-16 株式会社平和 遊技機
JP6048339B2 (ja) 2013-08-01 2016-12-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エジェクタ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49652A (ja) * 1991-11-27 1993-06-15 Nippondenso Co Ltd 減圧装置
JP2003014318A (ja) * 2000-06-01 2003-01-15 Denso Corp エジェクタサイクル
JP3589194B2 (ja) * 2001-05-11 2004-11-17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エジェクタおよび冷凍システム
CN101749901A (zh) * 2008-12-02 2010-06-23 株式会社电装 膨胀阀及膨胀阀的制造方法
CN101776341A (zh) * 2009-01-12 2010-07-14 株式会社电装 蒸发器单元
CN102563944A (zh) * 2012-01-19 2012-07-11 天津商业大学 自动调节引射流量的喷射器及其组成的制冷系统
CN202521934U (zh) * 2012-01-19 2012-11-07 天津商业大学 变流量的喷射器及其组成的制冷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12761A (zh) * 2016-06-06 2019-02-05 株式会社电装 喷射器
CN109312761B (zh) * 2016-06-06 2019-09-24 株式会社电装 喷射器
CN110651125A (zh) * 2017-05-17 2020-01-0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77974A1 (en) 2016-06-23
US10344777B2 (en) 2019-07-09
DE112014003525T5 (de) 2016-04-14
WO2015015782A1 (ja) 2015-02-05
JP6052156B2 (ja) 2016-12-27
JP2015045493A (ja) 2015-03-12
DE112014003525B4 (de) 2023-01-05
CN105452676B (zh) 2017-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52676A (zh) 喷射器
CN104081064B (zh) 喷射器
JP5999050B2 (ja)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およびエジェクタ
CN105431640B (zh) 喷射器
JP6119489B2 (ja) エジェクタ
CN105492778B (zh) 喷射器
CN107407293B (zh) 喷射器、喷射器的制造方法以及喷射器式制冷循环装置
JP6780590B2 (ja) エジェクタモジュール
CN106415023B (zh) 喷射器
JP2012097733A (ja) ジェットポンプおよび空調装置
WO2015111113A1 (ja) エジェクタ
JP6191491B2 (ja) エジェクタ
WO2016031156A1 (ja)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WO2016143291A1 (ja) エジェクタ、および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
WO2018159321A1 (ja) エジェクタモジュール
WO2018159323A1 (ja) エジェク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蒸発器ユニット
JP6485550B2 (ja) エジェクタ
JP6593120B2 (ja) ダイヤフラムを備える装置およびエジェクタ
WO2016051646A1 (ja) エジェクタ式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6717276B2 (ja) エジェクタモジュール
JP6032122B2 (ja) エジェクタ
JP2017053297A (ja) エジェクタ
JP2016142189A (ja) エジェクタ
JP2017053299A (ja) エジェクタ、エジェ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7015346A (ja) エジェ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