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6811A - 内燃机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86811A CN105386811A CN201510518308.XA CN201510518308A CN105386811A CN 105386811 A CN105386811 A CN 105386811A CN 201510518308 A CN201510518308 A CN 201510518308A CN 105386811 A CN105386811 A CN 1053868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
- small end
- hole
- piston
- combustion eng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8—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jett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3/00—Pistons
- F02F3/16—Pistons having cool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02—Cylinder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6—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 rods with lubricant passageways, e.g. bores
- F01M2001/066—Connecting rod with passageway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8—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jetting means
- F01M2001/086—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lubricant jetting means for lubricating gudgeon pi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00—Shafts; Axle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4—Crankshafts, eccentric-shafts; Cranks, eccentrics
- F16C3/06—Crankshafts
- F16C3/08—Crankshafts made in one pie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Pistons, Piston Rings, And Cylinders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该内燃机配备有连杆(13)和喷油嘴(25)。连杆具有联接至活塞(12)的小端部(15),并且小端部与联接至曲轴的大端部通过杆部(17)彼此连接。喷油嘴朝向活塞(12)的背面喷射油。针对这种内燃机而言,设置有穿过连杆的小端部的连通孔(20),该连通孔(20)朝向活塞的背面开口并且与销孔(19)相连通。形成小端部的销孔的内周面(30)的下部(28)比上部(29)沿销孔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突出得更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
背景技术
内燃机的连杆设置有供活塞销插入穿过的销孔。连杆具有经由活塞销联接至活塞的小端部以及连接至曲轴的大端部。
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No.4-125618(JP4-125618U)公开了如下构型:连杆的小端部设置有连通孔,连通孔从小端部的外周面贯穿形成销孔的内周面,并且在小端部的上方开口。根据这种构型,当从喷油嘴朝向活塞的背面喷射的油从活塞的背面滴落至小端部的外周面时,该滴落的油通过连通孔流入到销孔中,从而使销孔和活塞销的滑动面润滑。
此外,针对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开No.4-125618(JP4-125618U)中描述的内燃机而言,从活塞的背面滴落进而附着至小端部的外周面的油、以及直接滴落到连通孔中或者附着至连通孔的周边区域进而沿着外周面流入到连通孔中的油主要供给至活塞销与连杆中的销孔的滑动面。因此,供给至活塞销与销孔的滑动面的油量可能变得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促进向活塞销与连杆中的销孔的滑动面的供油的内燃机。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内燃机包括气缸体、活塞、活塞销、曲轴和连杆。活塞以能够往复运动的方式容置于设置在气缸体中的气缸中。连杆包括小端部、大端部和杆部。销孔穿过小端部设置。小端部通过用作滑动面的销孔的内周面和活塞销的外周面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活塞销。内周面限定销孔。小端部经由活塞销联接至活塞。大端部联接至曲轴。杆部与小端部和大端部连接。小端部包括上部和下部。下部包括销孔的内周面。下部是当杆部的延伸方向与活塞的运动方向彼此平行时位于上部的竖向下方的区域,并且下部比上部朝向销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向外突出得更多。换言之,在活塞销的轴向方向上,下部的宽度比上部的宽度宽。内燃机可以包括朝向活塞的背面喷射油的喷油嘴,背面是位于活塞的限定燃烧室的表面的相反侧的面。小端部可以包括面向活塞的背面且与销孔相连通的连通孔。
根据前述构型,从活塞的背面滴落进而沿着活塞销向下流动的油被小端部的下部接纳并且被供给至活塞销和销孔的滑动面,其中小端部的下部在销孔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比小端部的上部长。因此,根据前述构型,除了从活塞的背面滴落进而附着至小端部的外周面并且流入到连通孔中的油之外,从活塞的背面滴落进而附着至活塞销并且沿着活塞销在竖直方向上向下流动的油也能够被供给至活塞销与销孔的滑动面。因此,能够促进油向活塞销与销孔的滑动面的供给。
在本发明的前述方面中,小端部可以包括倾斜部。倾斜部可以设置在上部与下部之间。倾斜部可以倾斜成使得倾斜部在销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的长度从上部侧朝向下部侧增大。
根据前述构型,当沿着活塞销向下流动的油到达倾斜部时,该油的一部分沿着倾斜部朝向下部侧流动。油在沿着倾斜部流动时,也沿活塞销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移动。因此,根据前述构型,向下流动的油也能够沿活塞销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移动。因此,油被供给至活塞销和活塞孔的滑动面的广大范围。
在本发明的前述方面中,连杆的小端部可以具有开口边缘部,并且销孔在开口边缘部处的直径可以沿着销孔的中心轴线朝向销孔的外侧增大。在前述构型中,销孔在小端部的开口边缘部处距沿销孔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的外侧的距离越小则直径增大越多。因此,在活塞销与开口边缘部之间存在大的间隙,并且沿着活塞销向下流动的油积聚在这个间隙中。
在此应当注意的是,当活塞销随着内燃机的运转而在销孔内部移位时,在活塞销与形成销孔的内周面之间产生负压。换言之,由于活塞销在销孔内部的移位使得在小端部的内周面与活塞销之间的空隙增大的区域中产生负压。这样,当产生这种负压时,积聚在开口边缘部与活塞销之间的间隙中的油被抽吸到活塞销与销孔之间的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前述构型,大量的油积聚在开口边缘部与活塞销之间的间隙中。因此,当由于活塞销的移位而产生负压时,同样有大量的油供给至活塞销与销孔之间的空间中。因此,能够进一步促进向活塞销与销孔的滑动面的供油。
在本发明的前述方面中,销孔在开口边缘部处的直径可以增大成使得在下部处的中心轴线与内周面之间的距离的增大率高于在上部处的中心轴线与内周面之间的距离的增大率。
随着活塞在内燃机的运转期间以往复运动的方式移动,载荷经由活塞销施加至小端部。此外,当活塞在燃烧行程中移动时,有极大载荷经由活塞销施加至小端部的下部。
根据前述构型,在小端部的下部处,活塞销与开口边缘部之间的间隙增大。因此,供给至因为燃烧而被施加大载荷的下部的油量增大,从而促进润滑。此外,当销孔在小端部的开口边缘部处沿着其整个圆周以远离销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式增大直径时,在小端部处,轴向长度比下部短的上部处的活塞销与销孔的滑动面的面积变得太小。因此,致使面压力增大,从而可能变得不能够确保油膜。相比之下,在前述销孔的情况下,上部的直径比下部的直径更和缓地增大。因此,能够确保在该小端部的上部处的活塞销与销孔的滑动面,从而也能够确保油膜。
因此,根据前述构型,既能实现促进向小端部的下部的滑动面的供油,又能实现确保在小端部的上部的油膜。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其中,相同的数字指代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构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杆的小端部的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杆的小端部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2中的线4-4截取的小端部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了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从活塞的背面滴落的油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在常规内燃机中从活塞的背面滴落的油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7是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杆的小端部的开口边缘部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活塞销的移位模式的视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活塞销的移位模式的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活塞销的弯曲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连杆的小端部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构型的示意图;以及
图13是沿图12中的线13-13的小端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图10对本发明的作为内燃机的具体化示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此外,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涉及直列式内燃机,其具有布置成直列的气缸。该内燃机以各个气缸竖向直立的状态安装在车辆中。
如图1所示,内燃机的气缸体10设置有气缸11。活塞12以能够往复运动的方式容置在气缸11中。活塞12经由连杆13连接至曲轴14。
此外,内燃机设置有位于气缸体10的下方的储存油的油盘21。油盘21中的油通过油泵22向上泵送并且被强制馈送至供油通路23。供给通路23与喷油通路24连接。喷油通路24与朝向活塞12的背面喷射油的喷油嘴25连接。此外,喷油通路24在除了其两端以外的位置处设置有对通路24的连通状态进行切换的控制阀26。即,当控制阀26打开时,喷油通路24处于连通状态,因此供给至喷油通路24的油从喷油嘴25朝向活塞12的背面喷射。另一方面,当控制阀26关闭时,喷油通路24被切断,因此没有油从喷油嘴25处喷射。此外,控制阀26由设置在内燃机中的电子控制单元27控制为打开/关闭。
该内燃机的连杆13设置有联接至活塞12的小端部15。杆部17的一端与小端部15连接。杆部17的另一端与大端部16连接。曲轴14联接至大端部16。
小端部15设置有销孔19,活塞销18插入穿过该销孔19。小端部15通过插入穿过销孔19的活塞销18联接至活塞12。此外,销孔19在相对于活塞销18滑动的同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活塞销18。
此外,小端部15设置有连通孔20,连通孔20向小端部15的外周面开口并且与销孔19相连通。该连通孔20朝向活塞12的背面开口。
接下来,将参照图2至图4详细描述连杆13的小端部15的构型。这些附图中的每个附图示出了联接至连杆13的活塞12位于上止点并且连杆13竖向直立的状态。此外,由于该内燃机是以气缸11竖向直立的状态安装的,因此,容置在气缸11中的活塞12以往复运动的方式沿竖直方向移动。因此,在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中,当连杆13直立时,连杆13的杆部17的延伸方向与活塞12的运动方向彼此平行。
如图2所示,当连杆13直立时,杆部17位于小端部15的竖向下方。此外,如图3所示,如果假定销孔19在其中心轴线C的延伸方向(图3中的横向方向)上的长度为轴向长度,则小端部15的位于竖向下方的下部28的轴向长度L1比小端部15的位于竖向上方的上部29的轴向长度L2长(L1>L2)。换言之,下部28比上部29在中心轴线C延伸方向上向外突出得更多。
此外,在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当连杆13处于直立状态时,小端部15的下部28为如下区域:该区域包括:最下部31,最下部31属于形成销孔19的内周面30并且位于竖向最下方;以及位于与杆部17相连接的连接部32与中心轴线C之间的区域。此外,小端部15的上部29为位于下部28的隔着中心轴线C的相反侧的区域,即,位于竖向上方的区域。此外,就形成小端部15的销孔19的内周面30而言,内周面30的下部为由下部28形成的区域,内周面30的上部为由上部29形成的区域。换言之,内周面30的下部的轴向长度比内周面30的上部的轴向长度长。
此外,如图3所示,小端部15设置有倾斜部33,该倾斜部33倾斜成使得其轴向长度从上部29侧朝向下部28侧增大。该倾斜部33的下端连接至下部28。该下端的轴向长度等于下部28的轴向长度L1。
此外,如图4所示,设置在小端部15的在中心轴线C延伸方向上的两个端面中的开口边缘部34以如下方式弯曲,即,距中心轴线C延伸方向上的外侧的距离越小则越远离中心轴线C。因此,销孔19在开口边缘部34处的形状设定成距中心轴线C延伸方向上的外侧的距离越小则直径增大越多。此外,下部28处的开口边缘部34的沿中心轴线C的延伸方向的曲率半径rl大于上部29处的开口边缘部34的沿中心轴线C的延伸方向的曲率半径rh(rl>rh)。换言之,在开口边缘部34处,销孔19的直径增大成使得距中心轴线C的外侧的距离越小则下部28比上部29相对于中心轴线C远离得越多。
接下来,将参照图5至图10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的内燃机的运行。自喷油嘴25喷射出的油附着至活塞12的背面。然后,油在冷却活塞12之后从活塞12的背面滴落。
如图5中由箭头表示的,自活塞12的背面这样滴落进而附着至活塞销18的油沿着活塞销18向竖向下方流动。就设置在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的内燃机中的连杆13而言,小端部15的下部28的轴向长度L1比小端部15的上部29的轴向长度L2长。因此,如图5中通过虚线箭头表示的,沿着活塞销18向下流动的油被小端部15的下部28接纳,并且被供给至活塞销18和销孔19的滑动面。
此外,从活塞12的背面滴落、并直接滴落到连通孔20中或附着至小端部15的外周面进而沿着外周面流动到连通孔20中的油通过连通孔20供给至活塞销18和销孔19的滑动面。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常规连杆13——其小端部15的轴向长度沿着其整个圆周是恒定的——的情况下,沿着活塞销18向下流动的油继续向下流动而不被小端部15的下部接纳。
在此应当注意的是,在内燃机运转期间,随着活塞12以往复运动的方式移动,载荷经由活塞销18施加至小端部15。此外,当活塞12在燃烧行程中移动时,极大的载荷经由活塞销18施加至小端部15的下部28。在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虽然在燃烧行程中被施加大载荷的小端部15的下部28的轴向长度L1被设定为与常规连杆13的轴向长度一样长,但不被施加大载荷的小端部15的上部29的轴向长度L2被设定为比下部28的轴向长度L1短。因此,连杆13在确保小端部15的下部28的刚性的同时减小了重量。
此外,如图5所示,小端部15设置有倾斜部33,该倾斜部33倾斜成使得其轴向长度从上部29侧朝向下部28侧增大。因此,当油沿着活塞销18向下流动到达倾斜部33时,如在图5中由箭头所表示的,该油的一部分沿着倾斜部33朝向下部28侧流动。因此,这些油在沿着倾斜部33流动时也沿着活塞销18的中心轴线C的延伸方向移动。
此外,如图7所示,销孔19在小端部15的开口边缘部34处的形状设定成距中心轴线C延伸方向上的外侧的距离越小则直径增大越多。因此,在开口边缘部34与活塞销18之间存在大的间隙,并且沿着活塞销18落下的油积聚在该间隙中。
在此应当注意的是,如图8所示,在内燃机的燃烧行程中,活塞销18在销孔19内部向下移位。此外,在内燃机的排气行程中,活塞销18在销孔19内部向上移位。以此方式,当活塞销18随着内燃机的运转而在销孔19内部移位时,在活塞销18与形成销孔19的内周面30之间产生负压。换言之,由于活塞销18在销孔19内部的移位,使得在活塞销18与小端部15的内周面30之间的空隙增大的区域中产生负压。这样,当因此而产生负压时,积聚在开口边缘部34与活塞销18之间的间隙中的油被抽吸到活塞销18与销孔19之间的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小端部15的开口边缘部34弯曲成沿中心轴线C的延伸方向远离中心轴线C,并且销孔19在开口边缘部34处的形状设定成距中心轴线C延伸方向上的外侧的距离越小,则其直径增大越多。因此,大量的油积聚在开口边缘部34与活塞销18之间的间隙中。因此,当由于活塞销18的移位而产生负压时,同样有大量的油供给至活塞销18与销孔19之间的空间中。
此外,如图7所示,销孔19的尺寸增大成使得距中心轴线C的外侧的距离越小,则下部28比上部29相对于中心轴线C远离得越多。因此,在小端部15的下部28处,活塞销18与开口边缘部34之间存在大的间隙,并且供应至下部28——其由于燃烧而被施加大载荷——的油量增大。此外,当销孔19在小端部15的开口边缘部34处以沿着其整个圆周远离中心轴线C的方式增大直径时,在轴向长度比下部28短的上部29处的销孔19与活塞销18的滑动面的面积变得太小。因此,致使面压力增大,从而可能变得不能够确保油膜。相比之下,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在下部28处的开口边缘部34的曲率半径rl选择性地增大,并且销孔19的上部的直径比销孔19的下部的直径更和缓地增大。因此,同样能够确保在该上部29处的油膜。
另外,如图10所示,随着活塞12以往复运动的方式移动,由于施加至活塞销18的载荷而使得活塞销18弯曲为呈弓形。此外,图10示出了在燃烧行程中活塞销18弯曲为呈弓形的状态。当活塞销18以这种方式弯曲为呈弓形时,活塞销18与小端部15的开口边缘部34局部地相接触,并且施加至开口边缘部34的面压力增大。
在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燃烧行程中与弯曲的活塞销18相接触的开口边缘部34的曲率半径在下部28处选择性地增大。因此,确保了被施加极大载荷的区域的接触面积,并且抑制了面压力的升高。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获得以下效果。(1)除了从活塞12的背面滴落进而附着至小端部15的外周面并且流入到连通孔20中的油以外,从活塞12的背面滴落进而附着至活塞销18并且沿着活塞销18向竖向下方流动的油也能够供给至活塞销18与销孔19的滑动面。因此,能够促进向活塞销18与销孔19的滑动面的供油。
(2)小端部15设置有倾斜部33。因此,沿着活塞销18向下流动的油的一部分也能够沿着倾斜部33沿活塞销18的中心轴线C的延伸方向移动。因此,油能够被供给至活塞销18与销孔19的滑动面的广大范围。
(3)在小端部15的开口边缘部34处,距沿销孔19的中心轴线C的延伸方向的外侧的距离越小,则销孔19直径越大。因此,大量的油积聚在开口边缘部34与活塞销18之间的间隙中。当由于活塞销18的移位而产生负压时,能够进一步促进向活塞销18与销孔19的滑动面的供油。
(4)销孔19的直径增大成使得在小端部15的开口边缘部34处,距销孔19的中心轴线C的外侧的距离越小,则下部28比上部29相对于销孔19的中心轴线C远离得越多。因此,在小端部15的下部28处,在活塞销18与开口边缘部34之间存在大的间隙,从而能够使供应至由于燃烧而被施加大载荷的下部28的油量增大。另外,防止了上部29处的销孔19与活塞销18的滑动面的面积变得太小,同样能够确保上部29处的油膜。此外,能够确保被施加极大载荷的下部28与活塞销18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抑制面压力。
此外,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能够在如下修改之后实施。在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中,小端部15的开口边缘部34弯曲以形成曲面形状。然而,开口边缘部34可以是平面状的。换言之,开口边缘部可以以如下方式相对于中心轴线C倾斜,即,距中心轴线C延伸方向上的外侧的距离越小,则越远离中心轴线C。根据这种构型,能够获得与前述效果(3)相似的效果。此外,以这种构型,当开口边缘部倾斜成使得距销孔19的中心轴线C的外侧的距离越小则下部28比上部29相对于中心轴线C远离得越多时,同样能够获得与前述效果(4)相似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中,将在小端部15的下部28的两端处的开口边缘部34的曲率半径rl设置成大于上部29处的开口边缘部34的曲率半径rh。然而,可以将下部28处的开口边缘部34中的一个开口边缘部的曲率半径rl设置成大于上部29处的开口边缘部34的曲率半径rh。同样地,借助于这种构型,能够通过将开口边缘部34的曲率半径rl设置成大于上部29处的开口边缘部34的曲率半径rh而获得与前述效果(4)相似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中,销孔19的直径增大成使得在小端部15的开口边缘部34处,距销孔19的中心轴线C的外侧的距离越小,则下部28比上部29相对于销孔19的中心轴线C远离得越多。然而,不是绝对地需要提供这种构型。例如,下部28处的开口边缘部34的曲率半径rl可以设置成等于上部29处的开口边缘部34的曲率半径rh、或者小于上部29处的开口边缘部34的曲率半径rh。同样地,借助于这种构型,能够获得前述效果(1)至(3)。
在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中,小端部15的下部28的两端处的开口边缘部34在销孔19的中心轴线C的延伸方向上倾斜。然而,在下部28处的开口边缘部34中的一个开口边缘部可以在销孔19的中心轴线C的延伸方向上倾斜。同样地,借助于这种构型,能够通过倾斜的开口边缘部34获得与前述效果(3)相似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中,销孔19在小端部15的开口边缘部34处距中心轴线C延伸方向上的外侧的距离越小则直径增大越多。然而,不是绝对地需要提供这种构型。换言之,小端部15的开口边缘部34可以与销孔19的中心轴线C的延伸方向平行而非相对于其倾斜。同样地,借助于这种构型,能够获得前述效果(1)和(2)。
在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中,小端部15设置有倾斜部33,并且轴向长度从上部29侧朝向下部28侧逐渐增大。然而,除了采用这种构型,可以将小端部15改变为呈例如图11中所示的形状。
如图11所示,小端部15在下部28处的轴向长度L1比小端部15在上部29处的轴向长度L2长,并且上部29与下部28经由台阶部35彼此连接。因此,小端部15的轴向长度在台阶部35处骤然改变。同样地,借助于这种构型,从活塞12的背面滴落进而沿活塞销18向下流动的油能够通过下部28接纳,从而供给至活塞销18与销孔19的滑动面。因此,同样地,借助于这种构型,能够获得与前述效果(1)相似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中,小端部15的下部28是包含位于销孔19的中心轴线C与连接部32之间的全部区域的区域。除了这种构型,小端部15的下部28可以是包含位于销孔19的中心轴线C与连接部32之间的区域中的仅一个区域或多个区域的区域,只要这些区域包括当连杆13的杆部17的延伸方向与活塞12的运动方向彼此平行时位于竖向下方的最下部31即可。另外,下部28可以是不包括位于销孔19的中心轴线C与连接部32之间的任何区域的区域。
在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描述了以气缸11竖向直立的状态安装在车辆中的直列式内燃机。然而,与前述构型相似的构型也能够应用于以气缸11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预定角度的状态安装在车辆中的直列式内燃机。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当连杆13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的角度与前述预定角度相同时,连杆13的杆部17的延伸方向与活塞12的运动方向平行。
在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引用了气缸11布置成直列的直列式内燃机。然而,类似构型也能够应用于气缸呈V形布置的内燃机。在这样的情况下,期望构造如例如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连杆。此外,针对气缸呈V形布置的内燃机而言,布置在其中一排中的气缸的构型与布置在另一排中的气缸的构型基本上彼此相同。因此,在下文中将对布置在其中一排中的气缸的构型进行描述,并且省略对布置在另一排中的气缸的构型的描述。此外,在各个附图中,与本发明的前述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分别以共同的附图标记来指代,并且将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气缸11成V形布置的内燃机以气缸11中的每个气缸相对于竖直方向(在图12中的上下方向)成预定角度倾斜的状态安装在车辆中。此外,图12示出了联接至连杆40的活塞12位于上止点、并且连杆40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的角度与前述预定角度相同的状态。换言之,图12示出了连杆40的杆部46的延伸方向与活塞12的运动方向彼此平行的状态。
如图13所示,针对这种连杆40而言,小端部41的位于竖向下方的下部42的轴向长度L3比小端部41的位于竖向上方的上部43的轴向长度L4长(L3>L4)。换言之,下部42比上部43在中心轴线C延伸方向上向外突出得更多。此外,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中,小端部41的下部42为包括如下部分的区域:最下部45,最下部45属于形成销孔19的内周面44并且位于竖向最下方;以及位于与杆部46相连接的连接部47与销孔19的中心轴线C之间的区域的竖向下部。此外,如图13所示,小端部41的上部43为位于如下区域:该区域位于下部28的隔着中心轴线C的相反侧,即,该区域位于竖向上方。
同样地,在气缸成V形布置的内燃机中,从活塞12的背面滴落进而附着至活塞销18的油沿着活塞销18向竖向下方流动。因此,如与前述构型的情况相同,在与气缸成V形布置的内燃机相组装的连杆40中,当将小端部41的位于竖向下方的下部42的轴向长度L3设置为比上部43的轴向长度L4长时,能够获得与前述效果(1)相似的效果。
Claims (5)
1.一种内燃机包括:
气缸体(10);
活塞(12),所述活塞以能够往复运动的方式容置于设置在所述气缸体中的气缸中;
活塞销(18);
曲轴(14);以及
连杆(13),所述连杆包括:
小端部(15),穿过所述小端部设置有销孔(19),所述小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活塞销,所述小端部的内周面和所述活塞销的外周面用作滑动面,所述内周面限定所述销孔,并且所述小端部经由所述活塞销联接至所述活塞,
大端部(16),所述大端部联接至所述曲轴,以及
杆部(17),所述杆部与所述小端部和所述大端部连接,
所述小端部包括:
上部(29),以及
下部(28),所述下部包括所述销孔的内周面,所述下部为当所述杆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活塞的运动方向彼此平行时位于所述上部的竖向下方的区域,并且所述下部比所述上部朝向所述销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向外突出得更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所述小端部包括倾斜部(33),
所述倾斜部布置在所述上部与所述下部之间,并且
所述倾斜部倾斜成使得所述倾斜部沿所述销孔的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的长度从所述上部侧朝向所述下部侧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所述连杆的所述小端部具有开口边缘部,并且
所述销孔在所述开口边缘部处的直径沿着所述销孔的所述中心轴线朝向所述销孔的外侧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其中
所述销孔在所述开口边缘部处的直径增大成使得在所述下部处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内周面之间的距离的增大率高于在所述上部处所述中心轴线与所述内周面之间的距离的增大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还包括:
喷油嘴(25),所述喷油嘴朝向所述活塞的背面喷射油,所述背面是位于所述活塞的限定燃烧室的表面的相反侧的面,其中
所述小端部包括面向所述活塞的所述背面且与所述销孔相连通的连通孔(2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79491A JP2016053395A (ja) | 2014-09-03 | 2014-09-03 | 内燃機関 |
JP2014-179491 | 2014-09-0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86811A true CN105386811A (zh) | 2016-03-09 |
Family
ID=54065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18308.XA Pending CN105386811A (zh) | 2014-09-03 | 2015-08-21 | 内燃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061253A1 (zh) |
EP (1) | EP2993319A1 (zh) |
JP (1) | JP2016053395A (zh) |
CN (1) | CN105386811A (zh) |
RU (1) | RU2603697C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51152A (zh) * | 2020-09-22 | 2022-03-29 | 马勒汽车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 内燃机的销连接副的润滑机构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79929A (en) * | 1968-02-19 | 1969-11-25 | Caterpillar Tractor Co | Piston pin |
JPS5539387U (zh) * | 1978-09-06 | 1980-03-13 | ||
JPS588714U (ja) * | 1981-07-08 | 1983-01-20 | キヤタピラ−三菱株式会社 | ピストン冷却用オイルジエツトの自動制御装置 |
JPH09273534A (ja) * | 1996-04-01 | 1997-10-21 | Toyota Motor Corp | コンロッドの潤滑油供給構造 |
CN1247933A (zh) * | 1998-09-12 | 2000-03-2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4冲程发动机的曲轴系构造 |
US20070074695A1 (en) * | 2005-10-04 | 2007-04-05 | Mahle Technology, Inc. | Piston having improved cooling characteristics |
US20090145394A1 (en) * | 2007-12-10 | 2009-06-11 | Roberto Bueno Nigro | Piston assembly and connecting rod having a profiled wrist pin bore therefor |
DE102012021459A1 (de) * | 2012-10-31 | 2014-04-30 | Daimler Ag | Gleitlager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U51702A1 (ru) * | 1936-03-23 | 1936-11-30 | В.П. Пылков | Бензиновый двигатель дл моделей самолетов |
US2200015A (en) * | 1937-05-07 | 1940-05-07 | Alexander M Alexandrescu | Piston construction |
FI65477C (fi) * | 1979-02-16 | 1984-05-10 | Waertsilae Oy Ab | Smoerjsystem |
JPS5866136U (ja) * | 1981-10-30 | 1983-05-06 |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ピストン |
JPS60108816U (ja) * | 1983-12-28 | 1985-07-24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コンロツド |
JPS60134962U (ja) * | 1984-02-21 | 1985-09-0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ピストン・コンロツドの構造 |
DE4014705C2 (de) * | 1990-05-08 | 1999-06-10 | Mahle Gmbh | Gekühlter Tauchkolben für Verbrennungsmotoren mit voneinander getrenntem Kolbenoberteil und Kolbenschaft |
JP2553073Y2 (ja) | 1991-04-30 | 1997-11-05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ピストンの給油装置 |
JPH0650322A (ja) * | 1992-07-31 | 1994-02-22 | Suzuki Motor Corp | エンジンの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構造 |
JPH07158630A (ja) * | 1993-12-03 | 1995-06-20 | Toyota Motor Corp | 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 |
JPH10110722A (ja) * | 1996-10-01 | 1998-04-28 | Komatsu Ltd | エンジンのコンロッド軸受構造 |
DE19828847B4 (de) * | 1998-06-27 | 2005-12-01 | Federal-Mogul Wiesbaden Gmbh & Co. Kg | Kolbenbolzenbuchse |
DE69938741D1 (de) * | 1998-12-11 | 2008-06-26 | Cummins Inc | Pleuel mit profilierter bohrung für erhöhte belastbarkeit |
RU2204025C2 (ru) * | 2001-05-24 | 2003-05-10 | Фомин 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 Кривошипно-шатунный механизм |
US7581315B2 (en) * | 2004-11-16 | 2009-09-01 | Mahle Technology, Inc. |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CN102758836B (zh) * | 2012-07-16 | 2014-12-03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硬基软结构内燃机连杆 |
US20140174400A1 (en) * | 2012-12-20 | 2014-06-26 | Caterpillar Inc. | Split-angle connecting rod |
-
2014
- 2014-09-03 JP JP2014179491A patent/JP2016053395A/ja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08-21 CN CN201510518308.XA patent/CN105386811A/zh active Pending
- 2015-08-26 RU RU2015136160/06A patent/RU2603697C1/ru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08-26 US US14/836,090 patent/US20160061253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09-01 EP EP15183361.3A patent/EP299331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479929A (en) * | 1968-02-19 | 1969-11-25 | Caterpillar Tractor Co | Piston pin |
JPS5539387U (zh) * | 1978-09-06 | 1980-03-13 | ||
JPS588714U (ja) * | 1981-07-08 | 1983-01-20 | キヤタピラ−三菱株式会社 | ピストン冷却用オイルジエツトの自動制御装置 |
JPH09273534A (ja) * | 1996-04-01 | 1997-10-21 | Toyota Motor Corp | コンロッドの潤滑油供給構造 |
CN1247933A (zh) * | 1998-09-12 | 2000-03-2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4冲程发动机的曲轴系构造 |
US20070074695A1 (en) * | 2005-10-04 | 2007-04-05 | Mahle Technology, Inc. | Piston having improved cooling characteristics |
US20090145394A1 (en) * | 2007-12-10 | 2009-06-11 | Roberto Bueno Nigro | Piston assembly and connecting rod having a profiled wrist pin bore therefor |
DE102012021459A1 (de) * | 2012-10-31 | 2014-04-30 | Daimler Ag | Gleitlagerung in einem Kraftfahrzeug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51152A (zh) * | 2020-09-22 | 2022-03-29 | 马勒汽车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 内燃机的销连接副的润滑机构 |
CN114251152B (zh) * | 2020-09-22 | 2022-12-20 | 马勒汽车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 内燃机的销连接副的润滑机构 |
US12007024B2 (en) | 2020-09-22 | 2024-06-11 | Mahle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China) Co., Ltd. | Lubricating mechanism of pin connection pair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603697C1 (ru) | 2016-11-27 |
JP2016053395A (ja) | 2016-04-14 |
US20160061253A1 (en) | 2016-03-03 |
EP2993319A1 (en) | 2016-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321614U (zh) |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 |
US8267053B2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02588026B (zh) | 滚子凸轮从动件 | |
CN103133204B (zh) | 用于内燃机的辅助装置安装结构 | |
US9441722B2 (en) | Mechanical system forming a cam follower or a rocker arm, including an inner cavity adapted to contain an oil bath | |
JP2016536525A (ja) | 燃料、好ましくはディーゼル燃料を貯蔵タンクから内燃機関に供給するためのポンプユニット | |
KR20060129463A (ko) | 고압 펌프 피스톤/실린더 유닛 | |
CN104074567A (zh) | 凸轮结构 | |
CN107339163A (zh) | 内燃机 | |
KR20160090899A (ko) | 필터를 갖는 고압 연료 펌프 | |
CN104696035A (zh) | 发动机 | |
CN105386811A (zh) | 内燃机 | |
CN103511018B (zh) | 发动机油盘 | |
JP2017061859A (ja) | 複リンク式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の潤滑構造 | |
JP5747618B2 (ja) | 内燃機関用ピストンのオイル供給装置 | |
CN106068377A (zh) | 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凹槽的活塞环 | |
JP2013181447A (ja) | ピストンの潤滑装置 | |
CN205823363U (zh) | 活塞型腔润滑构造 | |
CN204163797U (zh) |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 |
KR101411235B1 (ko) | 커넥팅 로드용 부시 | |
JP2018009634A (ja) | コネクティングロッド | |
CN103282641B (zh) | 高压泵 | |
CN104295339A (zh) | 四冲程发动机的润滑系统 | |
CN106246280A (zh) | 喷射式润滑构造 | |
KR102429575B1 (ko) | 피스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