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8333A - 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8333A
CN105378333A CN201480039439.3A CN201480039439A CN105378333A CN 105378333 A CN105378333 A CN 105378333A CN 201480039439 A CN201480039439 A CN 201480039439A CN 105378333 A CN105378333 A CN 105378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counterweight
weight
absorbing means
type sh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394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泷川由浩
大井阳一
宫冈孝行
平井悠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78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8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5Masses mounted with play with respect to driving means thus enabling free movement over a limited ra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2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23Wound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在不增加质量体(12)的径向的长度和厚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质量体(12)的重量变大。具有质量体(12),该质量体(12)具有隔着支撑构件(11)相对的两个配重(120)。在两个配重(120)上分别形成有从外侧面(120a)向内侧面(120b)凹陷的凹部(121),在各凹部(121)内安装有由比重大于配重(120)的比重的材料形成的附加配重(130)。

Description

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提出了如下装置,该装置具有:圆环状的支撑构件,同轴地安装在旋转构件上;多个质量体,分别被支撑构件支撑为能够自由摆动,并且在周向上相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中,各质量体是通过铆钉等的连接构件连接隔着支撑构件相对的圆弧状的两个配重而构成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2010049558A1
发明内容
一般而言,在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中,通过使各质量体的重量变大,能够使振动的衰减效果提高。然而,为了使质量体的质量变大,若增加两个配重的径向的长度、厚度,则会导致装置的大型化,即装置的外径、轴长的增加。
本发明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的主要目的在于,既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又能够使振动的衰减效果提高。
本发明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的主要目的,采取如下的手段。
本发明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具有支撑构件和多个质量体,所述支撑构件安装在旋转构件上,多个所述质量体分别由所述支撑构件支撑为能够自由摆动,并且多个所述质量体分别在周向上相邻,其中,所述质量体具有两个配重,所述两个配重隔着所述支撑构件相对地相互连接,在所述配重上形成有凹部,该凹部从该配重的表面向该配重的内侧凹陷,在所述凹部内安装有附加配重,该附加配重由比重大于所述配重的比重的材料形成。
在该本发明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中,多个质量体分别被在旋转构件上所安装的支撑构件支撑为能够自由摆动,并且在周向(在相对于旋转构件、支撑构件的轴心的同心圆上)上相邻,在各质量体的两个配重上分别形成有从配重的表面向配重的内侧凹陷的凹部,在各凹部内安装有由比重大于配重的比重的材料形成的附加配重。由此,不增加质量体的径向(和与旋转构件和支撑构件的轴向平行的方向(质量体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且与旋转构件和支撑构件的轴心分离的方向)的长度、厚度,也能够使质量体的重量变大。其结果,既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又能够使振动的衰减效果提高。
在这样的本发明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中,所述凹部也能够形成在所述配重的周向的两端部。这样一来,能够使质量体的围绕重心的重心力矩进一步变大。
另外,在本发明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中,优选所述凹部是从所述配重的轴向(与旋转构件以及支撑构件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的外侧面与内侧面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凹陷的凹部,在所述配重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以及所述附加配重上也能够形成有贯通孔,所述两个配重也能够通过穿过所述配重的所述凹部以及所述附加配重的贯通孔的铆钉连接。这样一来,能够容易地连接两个配重,并且容易地向各配重的凹部安装附加配重。在该方式的本发明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中,优选在所述附加配重上形成有容纳所述铆钉的两端部的铆钉用凹部。这样一来,能够使质量体的轴向的长度更短。
而且,在本发明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中,优选所述凹部是从所述配重的轴向的外侧面向内侧面凹陷的凹部。这样一来,与凹部是从配重的轴向的内侧面向外侧面凹陷的凹部相比,能够容易地向各配重的凹部安装附加配重。
此外,在本发明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中,优选在所述配重上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形成所述凹部的底面,并且向所述两个配重的连接方向突出,在由所述两个配重的突出部构成的安装部上也能够安装有缓冲构件。这样一来,能够降低伴随着质量体的摆动而缓冲构件与支撑构件碰撞时或周向上相邻的质量体的缓冲构件彼此碰撞时的冲击,从而能够使装置的耐久性提高。另外,在凹部是从配重的轴向的外侧面向内侧面凹陷的凹部的情况下,能够更容易地对板体实施冲压加工来制造配重。即,由于配重是具有向内侧面侧(两个配重的连接方向)突出的突出部的形状,因此,在为了形成配重而进行冲压加工的情况下,为了形成凹部而被移动的材料能够向突出部侧流动,从而能够更容易地利用冲压加工制造配重。
在配重上形成有突出部的方式的本发明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中,优选所述凹部以及所述突出部通过对板体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这样一来,能够容易地形成凹部以及突出部。
另外,在配重上形成有突出部的方式的本发明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中,优选在所述突出部以及所述附加配重上形成有贯通孔,所述两个配重通过穿过所述突出部以及所述附加配重的贯通孔的铆钉连接。这样一来,能够容易地连接两个配重,并且能够容易地向各配重的凹部安装附加配重。在该方式的本发明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中,优选在所述附加配重上形成有容纳所述铆钉的两端部的铆钉用凹部。这样一来,能够使质量体的轴向的长度更短。
在本发明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中,优选所述两个配重通过铆钉连接,该铆钉由比重大于所述配重的比重的材料形成,所述铆钉的两端部配置在所述凹部内,来发挥所述附加配重的功能。这样一来,也能够使连接两个配重的铆钉发挥附加配重的功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中,优选所述质量体被所述支撑构件支撑为,能够围绕振子支点摆动,并且能够围绕重心旋转。这样一来,不仅使用围绕振子支点的转动,而且使用质量体的围绕重心的旋转力矩,从而能够使传递至支撑构件的振动衰减。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利用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使振动衰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的起步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的A-A截面的A-A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2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的B-B截面的B-B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2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的C-C截面的C-C剖视图。
图6是表示变形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B的质量体12B的概略结构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C的质量体12C的概略结构的结构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D的质量体12D的概略结构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E的质量体12E的概略结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实施例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图1是表示具有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的起步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结构图,图2是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的主视图,图3~图5是分别表示图2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的A-A截面、B-B截面、C-C截面的A-A剖视图、B-B剖视图、C-C剖视图。
如图所示,实施例的起步装置1安装在车辆上,将来自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内燃机)的动力传递至作为变速装置的自动变速器(AT)或无级变速器(CVT)。该起步装置1具有与发动机的曲轴连接的前盖(输入构件)3、固定在前盖3上的泵轮(输入侧流体传动构件)4、能够与泵轮4同轴旋转的涡轮(输出侧流体传动构件)5、对从涡轮5向泵轮4流动的工作油(工作流体)的液流进行整流的导轮6、固定在变速装置的输入轴IS上的减振器毂(输出构件)7、与减振器毂7连接的减振机构8、介于前盖3与减振机构8之间的单板摩擦式或多板摩擦式的锁止离合器机构9、与减振机构8连接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以及动态减振器30。
泵轮4与涡轮5相互相对,在两者之间配置有能够与泵轮4和涡轮5同轴旋转的导轮6。另外,通过单向离合器61将导轮6的旋转方向设定为一个方向。泵轮4、涡轮5和导轮6形成使工作油循环的环路(环状流路),由此,作为具有扭矩放大功能的液力变矩器发挥作用。此外,在起步装置1中,可以省略导轮6和单向离合器61,使泵轮4以及涡轮5作为液力耦合器发挥作用。
减振机构8具有能够与锁止离合器机构9的锁止活塞一体旋转的驱动构件(输入构件)80、多个第一螺旋弹簧(第一弹性体)81、经由多个第一螺旋弹簧81与驱动构件80卡合的中间构件(中间构件)82、多个第二螺旋弹簧(第二弹性体)83、经由多个第二螺旋弹簧83与中间构件82卡合并且固定在减振器毂7上的从动构件(输出构件)84。
锁止离合器机构9借助来自未图示的油压控制装置的油压进行动作,能够执行经由减振机构8将前盖(输入构件)3与减振器毂7即变速装置的输入轴IS连接的锁止动作,并且能够解除该锁止动作。当利用锁止离合器机构9执行锁止动作时,来自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的动力经由前盖3、锁止离合器机构9、驱动构件80、第一螺旋弹簧81、中间构件82、第二螺旋弹簧83、从动构件84、减振器毂7的路径传递至变速装置的输入轴IS。此时,输入至前盖3的扭矩的变动主要被减振机构8的第一螺旋弹簧81以及第二螺旋弹簧83吸收。
动态减振器30与减振机构8的从动构件84连接,具有作为质量体的涡轮5、介于从动构件84与涡轮5之间的多个第三弹簧(第三弹性体)32。在此,“动态减振器”是以与振动体的共振频率一致的频率(发动机转速)对振动体施加反相位的振动来吸收(衰减)振动的机构,构成为弹簧和质量体以不处于扭矩的传递路径的方式与振动体连接。另外,通过调整第三弹簧的刚性、质量体的重量,能够以所需的频率使动态减振器30发挥作用。通过使该动态减振器30与减振机构8的从动构件84连接,在锁止时,通过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与动态减振器30,能够良好地吸收(衰减)从动构件84的振动,进而吸收(衰减)减振机构8整体的振动。
如图2所示,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具有:支撑构件(凸缘)11,同轴地安装在作为减振机构8的旋转构件的从动构件84(参照图1)上;多个(在实施例中为3个)质量体12,分别被支撑构件11支撑为能够自由摆动,并且在周向(在相对于从动构件84、支撑构件11的轴心的同心圆上)上相邻配置。在该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中,伴随着支撑构件11的旋转,多个质量体12相对于支撑构件11摆动,由此,对减振机构8的从动构件84施加与从动构件84的振动(共振)相反的相位的振动来吸收振动。
支撑构件11构成为环状板,该环状板通过对由例如铁等所形成的金属板实施冲压加工等而形成,该支撑构件11经由未图示的铆钉与减振机构8的从动构件84连接。因此,支撑构件11与从动构件84同轴且一体地旋转。此外,支撑构件11也可以与减振机构8的驱动构件80或中间构件82连接。
另外,支撑构件11具有:小径部110;多个(在实施例中为3个)大径部112,从小径部110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将各质量体12支撑为能够自由摆动。在各大径部112上形成有两个引导开口部(支撑构件侧引导切口部)115a、115b,上述两个引导开口部115a、115b用于与对应的质量体12的两个引导开口部125a、125b一起引导两个引导辊127,以使该质量体12沿着预定的轨道移动。引导开口部115a与引导开口部115b分别形成为以向支撑构件11的径向外侧凸出的曲线作为轴线的左右非对称的长孔,并且引导开口部115a与引导开口部115b形成为相互镜像的形状。此外,引导开口部115a与引导开口部115b也可以形成为左右对称的长孔。引导开口部115a与引导开口部115b在每个质量体12上各设置有一个,并且相对于将质量体12的摆动中心线(振子支点(起步装置1、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的轴心)和作用点连接而成的线(参照图2的点线))对称且隔开间隔地沿着周向配置。
如图2~图5所示,各质量体12具有:两个配重120,以在支撑构件11的轴向(贯通图2的纸面的方向)上相对的方式连接;两个引导开口部(质量体侧引导切口部)125a、125b,形成在各配重120上;两个引导辊127,被引导开口部125a、125b与支撑构件11的引导开口部115a、115b引导而转动;附加配重130,用于使质量体12的重量变大。
各配重120由铁等形成,如图2所示,从支撑构件11的轴向观察,各配重120弯曲成沿着支撑构件11的大径部的外周的大致圆弧状,并且形成为相对于质量体12的摆动中心线(参照图2的点线)左右对称的形状。如图2、图5所示,在各配重120的周向的两端部的外周部(各配重120的径向(与从动构件84、支撑构件1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且远离上述轴心的方向)的比大致中央更靠外周侧的部分)形成有:凹部121,从配重120的轴向(与从动构件84、支撑构件11的轴向平行的方向)的外侧面120a向轴向的内侧面120b凹陷;突出部122,形成该凹部121的底面121a并且向配重120的连接方向(相对的配重120侧)突出。在实施例中,该凹部121和突出部122是通过对平坦的金属板(板体)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另外,在各配重120的突出部122形成有贯通孔123。
在各配重120的凹部121配置有附加配重130,该附加配重130由比重大于配重120的比重的材料(例如,镍、铜、钼等)形成。该附加配重130形成为,与凹部121相匹配(附加配重130的体积(面积以及厚度)与凹部121的体积(面积以及深度)大致相同)。另外,如图5所示,在附加配重130上的该附加配重130配置于配重120的凹部121时与突出部122的贯通孔123相匹配的位置(贯通孔123的延长线上)形成有贯通孔131。
质量体12是以如下的方式构成的:在两个配重120相对而突出部122彼此抵接并且附加配重130分别配置在两个配重120各自的凹部121内的状态下,即附加配重130的贯通孔131、突出部122的贯通孔123、突出部122的贯通孔123、附加配重130的贯通孔131依次彼此匹配的状态下,通过铆钉140穿过贯通孔131、123、123、131并铆接该铆钉140的顶端部142来进行连接。此外,铆钉140的头部141以及顶端部(铆接部)142从附加配重130的外侧面130a向图5的左右方向突出。
这样,通过在两个配重120的外侧面120a侧所形成的各凹部121安装附加配重130,与使质量体12(配重120)的径向的长度、厚度增加或者在配重120上不形成凹部121而以与外侧面120a相邻的方式安装附加配重130相比,能够在不增加质量体12(配重120)的径向的长度和厚度的情况下,使质量体12的重量变大。另外,通过在两个配重120的外侧面120a侧形成各凹部121,与在内侧面120b侧形成各凹部相比,能够将附加配重130容易地安装在各配重120的凹部121。而且,通过由冲压加工形成配重120的凹部121以及突出部122,能够容易地进行加工。具体而言,由于配重120是具有向内侧面120b侧(两个配重的连接方向)突出的突出部122的形状,因此,在为了形成配重120而进行冲压加工的情况下,为了形成凹部121而被移动的材料能够向突出部122侧流动,从而通过冲压加工能够容易地制造配重120。此外,利用铆钉140连接两个配重120和配置在两个配重120的各凹部121的附加配重130而构成质量体12,能够容易地连接两个配重120,并且容易地向各配重120的凹部121安装附加配重131。
在各质量体12中,如图2、图5所示,在通过两个配重120的突出部122彼此抵接所形成的安装部124上,安装有由橡胶材料等的弹性体形成的缓冲构件150。在此,缓冲构件150构成为内周与安装部124的外周相匹配的框体。因此,能够使安装部124的体积进一步变大,从而能够使质量体12的重量进一步变大。
质量体12的引导开口部125a与引导开口部125b分别形成为以朝向支撑构件11的中心(振子支点)凸出的曲线作为轴线的左右非对称的长孔,并且形成为相互镜像的形状。此外,引导开口部125a、125b也可以形成为左右对称的长孔。引导开口部125a与引导开口部125b在每个质量体12上各设置有一个,相对于质量体12的摆动中心线(参照图2的点线)对称且隔开间隔地沿着周向配置。
如图2、图4所示,引导辊127构成为,小径辊128与大径辊129形成一体。小径辊128向大径辊129的轴向的两侧突出,并且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插入两个配重120的引导开口部125a、125b,从而被质量体12即两个配重120支撑为能够自由转动。该小径辊128基本上沿着对应的引导开口部125a、125b的径向内侧的内周面125s转动。另外,大径辊129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配置在与各质量体12的引导开口部125a、125b对应的引导开口部115a、115b。由此,质量体12被支撑构件11支撑为能够自由摆动。该大径辊129基本上沿着对应的引导开口部115a、115b的径向外侧的内周面115s转动。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支撑构件11旋转时,各质量体12经由引导辊127一边被引导开口部125a、125b和引导开口部115a、155b引导一边相对于支撑构件11摆动。
接着,说明这样构成的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的动作。在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中,当支撑构件11旋转时,伴随着该旋转,多个质量体12经由引导辊127一边被引导开口部125a、125b与引导开口部115a、155b引导一边相对于支撑构件11向同一方向摆动。由此,对从动构件84施加与该从动构件84的振动相反的相位的振动,从而能够吸收(衰减)振动。
在此,在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一个质量体12的引导开口部125a与引导开口部125b形成为分别以朝向支撑构件11的中心凸出的曲线作为轴线的左右非对称(或左右对称)的长孔,并且,相对于质量体12的摆动中心线相互对称地配置。另外,支撑构件11的与一个质量体12对应的引导开口部115a与引导开口部115b形成为分别以朝向支撑构件11的径向外侧凸出的曲线作为轴线的左右非对称(或左右对称)的长孔,并且,相对于质量体12的摆动中心线相互对称地配置。因此,在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中,伴随着支撑构件11的旋转,能够使各质量体12围绕振子支点转动,并且伴随着摆动至摆动范围内的一侧,质量体12能够围绕重心旋转。这样,通过支撑构件11以使质量体12围绕振子支点转动且围绕重心旋转的方式支撑质量体12,由此能够不仅利用围绕振子支点的摆动,而且利用质量体12围绕重心的旋转力矩,来使振动衰减。
另外,在实施例中,通过在两个配重120的外侧面120a侧所形成的各凹部121内安装附加配重130,不增加质量体12(配重120)的径向的长度、厚度,也能够使质量体12的重量变大,因此,既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又能够使振动的衰减效果提高。并且,凹部121形成在两个配重120的周向的两端部,因此,能够使质量体12的围绕重心的重心力矩更大,从而能够使振动的衰减效果进一步提高。
而且,在实施例中,在由两个配重120的突出部122彼此抵接所形成的安装部124安装有缓冲构件150,因此,能够降低伴随着质量体12的摆动而缓冲构件150与支撑构件11抵接时和/或周向上相邻的质量体12的缓冲构件150彼此抵接时的冲击,从而能够使装置的耐久性提高。
在上面说明的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中,在两个配重120上分别形成有从外侧面120a向内侧面120b凹陷的凹部121,在各凹部121内安装有由比重大于配重120的比重的材料所形成的附加配重130。由此,不增加质量体12(配重120)的径向的长度和厚度,也能够使质量体12的重量变大。其结果,既能够抑制装置的大型化又能够使振动的衰减效果提高。并且,凹部121形成在两个配重120的周向的两端部。由此,能够使质量体12的围绕重心的重心力矩进一步变大,从而能够使振动的衰减效果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中,在由两个配重120的突出部122彼此的抵接所构成的安装部124安装有缓冲构件150。由此,能够降低伴随着质量体12的摆动而缓冲构件150与支撑构件11抵接时或周向上相邻的质量体12的缓冲构件150彼此抵接时的冲击。其结果,能够使装置的耐久性提高。
在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中,如图5所示,虽然铆钉140的头部141以及顶端部(铆接部)142从附加配重130的外侧面130a突出,但如图6的变形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B的质量体12B所示,可以在附加配重130B的贯通孔131的外侧面130a侧形成外径比贯通孔131的外径大的凹部(锪孔)132B,铆钉140B的头部141B以及顶端部(铆接部)142B被容纳在该凹部132B内。这样一来,能够使质量体12的轴向(图6中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更短,进而使装置的轴向(图6中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更短。
在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中,如图2、图5所示,质量体12是在各配重120的外侧面120a侧所形成的各凹部121配置有附加配重130的状态下,通过铆钉140连接而构成的,但可以如图7的变形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C的质量体12C所示,通过由比重大于配重120的比重的材料所形成的铆钉140C穿过两个配重120的突出部122的贯通孔123来铆接该顶端部142C,从而两个配重120被连接并且铆钉140C的头部141C以及顶端部142C被容纳(被配置)在配重120的凹部121内。这样一来,也能够使连接两个配重120的铆钉140C发挥附加配重的功能。此外,铆钉140C的头部141C以及顶端部142C优选为,在被容纳于配重120的凹部121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大。
在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中,在各配重120的外侧面120a侧的外周部(比径向的大致中央更靠外周侧的部分)形成有凹部121,并且在各凹部121内安装有附加配重130,但也可以在比外周部稍靠径向的内侧形成凹部,并且在各凹部内安装附加配重。另外,在支撑构件11的小径部110的外径比质量体12(各配重120)的内径小时,也可以在各配重120的外侧面120a侧的整个径向上都形成凹部,并且在各凹部安装附加配重。
在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中,在各配重120上形成有从外侧面120a向内侧面120b凹陷的凹部121,并且在各凹部121内安装有附加配重130,但可以如图8的变形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D的质量体12D所示,在各配重120D的向相对的配重120D侧突出的突出部122D等上,形成有从内侧面120b向外侧面120a凹陷的凹部121D,并且在该各凹部121D内安装有附加配重130D。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各配重120D以及附加配重130D上形成有贯通孔123D、131D,两个配重120D以及附加配重130D通过穿过各配重120D以及附加配重130D的贯通孔123D、131D的铆钉140连接。另外,也可以在各配重上形成有从外周面的端面向内周面凹陷的凹部,并且在各凹部内安装有附加配重。而且,也可以在各配重上形成有从周向的端面向周向的内侧凹陷的凹部,并且在各凹部内安装有附加配重。此外,可以如图9的变形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E的质量体12E所示,在各配重120E上形成有从外周面以及周向的端面向内周面以及周向的内侧凹陷的凹部121E,并且在各凹部121E内安装有附加配重130E。在图9的情况等配重120E与附加配重130E在轴向上未并排的情况下,优选地,附加配重130E通过焊接等安装在配重120D上。另外,在该情况下,两个配重120E可以通过穿过形成于配重120E上的贯通孔的铆钉连接,也可以使引导辊127的小径辊128和铆钉通用,即小径辊128具有沿着引导开口部125a、125b的内周面125s转动的功能和连接两个配重120的功能。
在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中,在各配重120的外侧面120a侧的周向的两端部的外周部形成有凹部121,并且在各凹部121内安装有附加配重130,但除了或代替周向的两端部,也可以在其它的位置(例如,周向的大致中央的外周部等)形成凹部,并且在凹部内安装附加配重。
在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中,各配重120的凹部121和突出部122通过对平坦的金属板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但也可以对平坦的金属板(板体)实施冲压加工以外的加工(例如,切削加工等)而形成。
在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中,质量体12构成为两个配重120和附加配重130通过铆钉140连接在一起,但也可以构成为,附加配重130通过焊接等安装在各配重120上,并且两个配重120通过铆钉等连接。
在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中,在各配重120上形成有凹部121与突出部122,但也可以形成有凹部121而不形成突出部122(配重的内侧面形成在平坦面)。在该情况下,与形成有突出部122的情况相同,可以在各配重120的凹部121的底面以及附加配重130上形成贯通孔,并且两个配重120以及附加配重130通过穿过各配重120的凹部121以及附加配重130的贯通孔的铆钉连接。此外,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附加配重130的贯通孔的外侧面侧形成有外径比贯通孔的外径大的凹部(锪孔),铆钉的头部以及顶端部(铆接部)容纳在该凹部内。这样一来,能够使质量体12轴向(图6中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更短,进而使装置的轴向(图6中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更短。另外,可以在两个配重之间配置有由橡胶材料等的弹性体形成的缓冲构件等。而且,两个配重可以隔着支撑构件相对地配置,也可以使引导辊127的小径辊128和铆钉通用,即小径辊128具有沿着引导开口部125a、125b的内周面125s转动的功能和连接两个配重120的功能。此外,在该情况下,附加配重130也可以通过铆钉以外(例如,焊接等)方式安装在配重120上。另外,在该情况下,支撑构件11也可以不具有小径部110(形成为外径与大径部112相同的圆环状)。
在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中,在由两个配重120的突出部122彼此抵接所形成的安装部124安装有缓冲构件150,但也可以不安装这样的缓冲构件。
在实施例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10中,各质量体12被支撑构件11支撑为能够围绕振子支点转动,并且能够围绕重心旋转,但也可以被支撑构件11支撑为,能够围绕振子支点转动,但不能围绕重心旋转。
对实施例的主要构件与发明内容部分记载的发明的主要构件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在实施例中,支撑构件11相当于“支撑构件”,多个质量体12相当于“多个质量体”,附加配重130相当于“附加配重”。
此外,实施例的主要构件与发明内容部分记载的发明的主要构件的对应关系只是具体说明用于实施发明内容部分记载的发明的方式的一个例子,因此不限定发明内容部分记载的发明的构件。即,发明内容部分记载的发明应基于其记载的内容进行解释,实施例只不过是发明内容部分记载的发明的一个具体例子。
以上,利用实施例说明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在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的制造业中应用。

Claims (11)

1.一种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具有支撑构件和多个质量体,所述支撑构件安装在旋转构件上,多个所述质量体分别由所述支撑构件支撑为能够自由摆动,并且多个所述质量体分别在周向上相邻,其中,
所述质量体具有两个配重,所述两个配重隔着所述支撑构件相对地相互连接,
在所述配重上形成有凹部,该凹部从该配重的表面向该配重的内侧凹陷,
在所述凹部内安装有附加配重,该附加配重由比重大于所述配重的比重的材料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其中,所述凹部形成在所述配重的周向的两端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其中,
所述凹部是从所述配重的轴向的外侧面与内侧面中的一方向另一方凹陷的凹部,
在所述配重的所述凹部的底面以及所述附加配重上形成有贯通孔,
所述两个配重通过穿过所述配重的所述凹部以及所述附加配重的贯通孔的铆钉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其中,在所述附加配重上形成有容纳所述铆钉的两端部的铆钉用凹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其中,所述凹部是从所述配重的轴向的外侧面向内侧面凹陷的凹部。
6.如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其中,
在所述配重上形成有突出部,该突出部形成所述凹部的底面,并且向所述两个配重的连接方向突出,
在由所述两个配重的突出部构成的安装部上安装有缓冲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其中,所述凹部以及所述突出部是通过对板体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的。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其中,在所述突出部以及所述附加配重上形成有贯通孔,
所述两个配重通过穿过所述突出部以及所述附加配重的贯通孔的铆钉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其中,在所述附加配重上形成有容纳所述铆钉的两端部的铆钉用凹部。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其中,
所述两个配重通过铆钉连接,该铆钉由比重大于所述配重的比重的材料形成,
所述铆钉的两端部配置在所述凹部内,作为所述附加配重发挥作用。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其中,
所述质量体被所述支撑构件支撑为,能够围绕振子支点摆动,并且能够围绕重心旋转。
CN201480039439.3A 2013-08-09 2014-08-06 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Pending CN1053783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6094 2013-08-09
JP2013-166094 2013-08-09
PCT/JP2014/070771 WO2015020102A1 (ja) 2013-08-09 2014-08-06 遠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8333A true CN105378333A (zh) 2016-03-02

Family

ID=52461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39439.3A Pending CN105378333A (zh) 2013-08-09 2014-08-06 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95159A1 (zh)
JP (1) JPWO2015020102A1 (zh)
CN (1) CN105378333A (zh)
DE (1) DE112014002756T5 (zh)
WO (1) WO201502010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7044A (zh) * 2017-07-27 2019-02-05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加有预应力的摆动阻尼装置
CN109642637A (zh) * 2016-08-23 2019-04-16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心力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4002737B4 (de) * 2013-08-09 2021-02-04 Aisin Aw Co., Ltd. Zentrifugalpendel-Schwingungs-Absorbtionseinrichtung
DE112015001494A5 (de) * 2014-03-27 2017-01-0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schwingungstilger
DE102014211597A1 (de) * 2014-06-17 2015-12-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WO2017045684A1 (de) * 2015-09-18 2017-03-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JP6319256B2 (ja) * 2015-09-30 2018-05-09 マツダ株式会社 遠心振子ダンパ付き動力伝達装置
US10006530B2 (en) * 2015-10-13 2018-06-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Torque converter with rivet-balanced turbine and method thereof
DE102015220419A1 (de) * 2015-10-20 2017-04-20 Zf Friedrichshafen Ag Tilgersystem mit Führungsbahnen und Verfahren zur Auslegung von Führungsbahnen an einem Tilgersystem
FR3049031B1 (fr) * 2016-03-21 2018-04-20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pendulaire
US10316931B2 (en) * 2016-09-06 2019-06-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endulum for crankshaft having full one-piece bumper to improve NVH
JP2019100522A (ja) * 2017-12-07 2019-06-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7095515B2 (ja) * 2018-09-14 2022-07-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JP7167905B2 (ja) * 2019-11-27 2022-11-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および捩り振動低減装置の制御装置
FR3130346A1 (fr) * 2021-12-10 2023-06-16 Valeo Embrayages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pendulair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48941A (en) * 1942-12-05 1944-05-16 Packard Motor Car Co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2000266127A (ja) * 1999-03-18 2000-09-26 Miya Seimitsu:Kk アルミ製フライホイール
DE102009042156A1 (de) * 2008-10-09 2010-05-06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Fliehkraftpendeleinrichtung
DE102009051724A1 (de) * 2008-11-19 2010-05-20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Fliehkraftpendeleinrichtung mit abgestützter Pendelmasse
DE102010049558A1 (de) * 2009-11-05 2011-05-1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Pendelmasse für eine Fliehkraftpendeleinrichtung
WO2012083928A1 (de) * 2010-12-23 2012-06-2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einrichtung
CN102762887A (zh) * 2009-12-21 2012-10-3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心力摆装置
CN102792059A (zh) * 2010-03-11 2012-11-2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心摆装置
DE102011079729A1 (de) * 2011-07-25 2013-01-3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einrichtung
CN103133595A (zh) * 2011-11-30 2013-06-0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质量减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88019A (ja) * 1990-03-31 1991-12-18 Akebono Brake Ind Co Ltd クラツチデイスク
KR100416172B1 (ko) * 2000-02-28 2004-01-24 도카이 고무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차량용 진동 감쇠 장치
DE102008057647A1 (de) * 2007-11-29 2009-06-04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Kraftübertragungsvorrichtung mit einem drehzahladaptiven Tilger und Verfahren zur Verbesserung des Dämpfungsverhaltens
JP2013133800A (ja) * 2011-12-27 2013-07-08 Daikin Industries Ltd 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48941A (en) * 1942-12-05 1944-05-16 Packard Motor Car Co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2000266127A (ja) * 1999-03-18 2000-09-26 Miya Seimitsu:Kk アルミ製フライホイール
DE102009042156A1 (de) * 2008-10-09 2010-05-06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Fliehkraftpendeleinrichtung
DE102009051724A1 (de) * 2008-11-19 2010-05-20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Fliehkraftpendeleinrichtung mit abgestützter Pendelmasse
DE102010049558A1 (de) * 2009-11-05 2011-05-1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Pendelmasse für eine Fliehkraftpendeleinrichtung
CN102762887A (zh) * 2009-12-21 2012-10-3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心力摆装置
CN102792059A (zh) * 2010-03-11 2012-11-2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心摆装置
WO2012083928A1 (de) * 2010-12-23 2012-06-2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einrichtung
DE102011079729A1 (de) * 2011-07-25 2013-01-3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einrichtung
CN103133595A (zh) * 2011-11-30 2013-06-05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质量减振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2637A (zh) * 2016-08-23 2019-04-16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心力摆
CN109307044A (zh) * 2017-07-27 2019-02-05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加有预应力的摆动阻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4002756T5 (de) 2016-03-03
JPWO2015020102A1 (ja) 2017-03-02
WO2015020102A1 (ja) 2015-02-12
US20160195159A1 (en) 2016-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8333A (zh) 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US20190301563A1 (en) Damper device
JP5664804B2 (ja)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KR102048594B1 (ko) 개선된 가이드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진자 진동자형 감쇠 시스템
CN105378335A (zh) 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JP6248856B2 (ja) 遠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JP6252686B2 (ja) ダンパ装置
US10830308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6090466B2 (ja) ダンパ装置および発進装置
US20140374207A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CN103124865A (zh) 减震装置
JPWO2016208765A1 (ja) ダンパ装置
JP2017026139A (ja) 振動減衰装置
JP6426287B2 (ja) ダンパ装置
JP6461339B2 (ja) ダンパ装置
JP5387562B2 (ja) 遠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JP6906742B2 (ja) ダンパ装置
WO2017014184A1 (ja) 振動減衰装置
JP2015034602A (ja) 遠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US20170058992A1 (en) Apparatus for reducing vibration for vehicles
JP6237414B2 (ja) 遠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JP5573670B2 (ja) 遠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KR101894520B1 (ko) 차량용 토크 컨버터
JP7199824B2 (ja)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振動吸収装置
JPWO2017159808A1 (ja) ダンパ装置および発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