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7508A - 喷丸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丸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77508A
CN105377508A CN201480001927.5A CN201480001927A CN105377508A CN 105377508 A CN105377508 A CN 105377508A CN 201480001927 A CN201480001927 A CN 201480001927A CN 105377508 A CN105377508 A CN 1053775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table
object thing
handling object
projection
s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19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77508B (zh
Inventor
杉浦武志
大山忠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okogi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775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75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775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775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1/00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 B24C1/10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for compacting surfaces, e.g. shot-pe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3/0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 B24C3/18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essentially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moving workpieces into different working positions
    • B24C3/2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essentially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moving workpieces into different working positions the work being supported by turnt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3/0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 B24C3/18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essentially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moving workpieces into different working positions
    • B24C3/2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essentially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moving workpieces into different working positions the work being supported by turntables
    • B24C3/24Apparatus using impellers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侧面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具备:投射机,其对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载置台,其对处理对象物从下方进行支承,并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而旋转;按压机构,其具有隔着处理对象物而与载置台对置的按压部,该按压部构成为能够以轴线为中心而旋转、且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旋转力驱动部,其经由传递机构而对按压部施加旋转力;以及升降机构,其具有能够在按压机构的上方进行升降的按压座,在该按压座处于比与按压部接触的基准高度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下,该按压座与按压机构分离,并且,在该按压座处于比基准高度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该按压座与按压机构连结,从而经由按压部对处理对象物施加按压力。

Description

喷丸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丸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喷丸处理装置中,存在如下喷丸处理装置:在载置台上对处理对象物(被处理物、工件)进行载置,一边对处理对象物施加按压力(压缩力)、且使处理对象物旋转,一边对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按压机构、升降机构、以及旋转机构一体地构成的结构,其中,所述按压机构对处理对象物从上方进行按压,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对处理对象物施加按压力,所述旋转机构用于使处理对象物旋转。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公告第202240940号说明书
然而,若将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升降机构以及旋转机构应用于例如多载台型(在旋转台上配置多个载置台并向输入室、投射室、输出室输送载置台的类型)的喷丸处理装置,那么,即使针对配置于输入室以及输出室的载置台,也需要分别独立地设置按压机构、升降机构以及旋转机构。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这种多载台型的喷丸处理装置成为低效的构造,从而成为通用性较低的构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侧面都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通用性较高的构造的喷丸处理装置。
一个侧面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具备:投射机,其对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载置台,其对上述处理对象物从下方进行支承,并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而旋转;按压机构,其具有隔着上述处理对象物而与上述载置台对置的按压部,该按压部构成为能够以上述轴线为中心旋转,且能够沿上述轴线方向移动;旋转力驱动部,其经由传递机构而对上述按压部施加旋转力;以及升降机构,其具有能够在上述按压机构的上方进行升降的按压座,在该按压座处于比与上述按压部接触的基准高度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下,该按压座与上述按压机构分离,并且,在上述按压座处于比上述基准高度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上述按压座与上述按压机构连结,由此,经由上述按压部而对上述处理对象物施加按压力。
在一个侧面的喷丸处理装置中,在载置台从下方对处理对象物进行支承。在处理对象物的上方,配置有隔着处理对象物而与载置台对置的按压部。针对处理对象物,利用投射机来投射投射材料。
这里,在按压机构的上方设置有与按压机构分离的升降机构。对于升降机构而言,在按压座处于比基准高度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下,该按压座与按压机构分离,并且,在按压座处于比基准高度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该按压座与按压机构连结,由此,经由按压部而对处理对象物施加按压力。并且,旋转力驱动部的旋转力经由传递机构而传递至按压部。因此,既能够对处理对象物施加按压力,又能够一边使处理对象物旋转、一边利用投射机对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
并且,如上所述,构成为按压机构与升降机构分离。因此,在所谓的多载台型(在旋转台上配置有多个载置台,并向输入室、投射室、输出室输送载置台的类型)的喷丸处理装中,例如,针对配置于投射室的载置台设置升降机构,从而能够无需针对配置于输入室以及输出室的载置台设置升降机构。另外,例如,针对配置于输入室的载置台设置升降机构来限制按压部向上方移动,从而,能够无需针对配置于投射室的载置台设置升降机构。另一方面,在所谓的单载台型(兼用投射室与输入输出室的类型)的喷丸处理装置中,针对载置台设置升降机构,从而,既能够对处理对象物施加按压力,又能够一边使处理对象物旋转、一边利用投射机对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根据以上说明可知,对于喷丸处理装置而言,能够实现通用性较高的构造。
在一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旋转力驱动部设置于上述升降机构。
根据上述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由于旋转力驱动部设置于升降机构,所以能够使旋转力驱动部与升降机构实现单元化。
在一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具有锁定机构,其在上述按压部对上述处理对象物进行按压的状态下,阻止上述按压部向上方移动。
根据上述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由于利用锁定机构在按压部对处理对象物进行按压的状态下,阻止按压部向上方移动,因此,能够维持由按压部针对处理对象物的按压状态。
在一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按压部的上端部将承载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在上述按压部的下端部设置有与上述处理对象物抵接的抵接部,在上述按压座处于比上述基准高度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上述升降机构对上述承载部件施加按压力。
根据上述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在按压部的上端部将承载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在升降机构的按压座处于比上述基准高度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利用升降机构对承载部件向下方进行按压。由此,既能够使按压部旋转,又能够对按压部施加朝向下方的按压力。
在一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传递机构构成为包括链轮以及链。
根据上述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利用构成为包括链轮以及链的传递机构,向按压机构传递来自旋转力驱动部的旋转力。由此,例如,能够向多个按压部传递来自旋转力驱动部的旋转力。
在一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传递机构构成为包括多个齿轮。
根据上述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利用构成为包括多个齿轮的旋转传递部,向按压机构传递来自旋转力驱动部的旋转力。由此,例如,能够向多个按压部传递来自旋转力驱动部的旋转力。
在一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载置台连结有载置台驱动机构,该载置台驱动机构通过进行动作而使上述载置台旋转,上述载置台驱动机构设定为比上述旋转力驱动部提前进行动作。
根据上述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当处理对象物、载置台以及按压部在处理对象物被载置台以及按压部夹紧的状态下旋转时,由于载置台比按压部提前旋转,因此,处理对象物与载置台的相对旋转得以抑制。由此,能够抑制处理对象物的与载置台接触的部分的损伤等。
在一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还具备旋转台,其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旋转,上述旋转台上的区域被划分为供来自上述投射机的上述投射材料投射的投射区域、以及除上述投射区域以外的非投射区域,在上述旋转台上,沿上述旋转台的周向配置有多个上述载置台以及多个上述按压机构,通过上述旋转台进行旋转,从而在投射区域与非投射区域之间输送上述处理对象物,并且仅在上述投射区域的上方设置有上述升降机构。
根据上述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喷丸处理装置构成为所谓的多载台型的喷丸处理装置,仅与配置于投射区域的载置台对应地设置有升降机构。因此,对于多载台型的喷丸处理装置能够高效地构成升降机构。
在一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还具备旋转台,其能够以沿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旋转,上述旋转台上的区域被划分为供来自上述投射机的上述投射材料投射的投射区域、以及除上述投射区域以外的非投射区域,在上述旋转台上,沿上述旋转台的周向配置有多个上述载置台、多个上述按压机构、以及多个上述锁定机构,通过上述旋转台进行旋转,从而在投射区域与非投射区域之间输送上述处理对象物,仅在上述非投射区域的上方设置有上述升降机构。
根据上述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喷丸处理装置构成为所谓的多载台型的喷丸处理装置,仅与配置于非投射范围的载置台对应地设置有升降机构。因此,对于多载台型的喷丸处理装置能够高效地构成升降机构。
在一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具备装卸机构,其对上述处理对象物相对于上述载置台的装卸进行辅助,上述装卸机构能够与上述按压机构卡合并能够沿上下方向升降。
根据上述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装卸机构在装卸机构与按压机构卡合的状态下上升,从而能够使按压机构向分离位置上升。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处理对象物相对于载置台的装卸。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能够实现通用性较高的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以局部透视的方式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shotpeening)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以局部透视的方式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右视图。
图3是以局部透视的方式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从上方观察图3所示的产品载置部的结构以及投射机的配置位置的示意性的概要结构图。
图5是以右视的方式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用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载置台驱动机构的侧视图。
图7(A)是示出用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按压机构的俯视图,图7(B)是示出按压机构的侧视图,图7(C)是示出按压机构的主视图。
图8(A)是示出用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升降机构的侧视图,图8(B)是示出升降机构的主视图。
图9是放大示出图8(A)所示的升降机构的下端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0(A)是示意性地示出用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传递机构的俯视图,图10(B)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0(A)所示的传递机构的动作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用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装卸机构的侧视图。
图12是以右视的方式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3(A)是示出用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按压机构的侧视图,图13(B)是示出按压机构的后视图。
图14(A)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0所示的传递机构的另一例子的、与图10(A)对应的俯视图,图14(B)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4(A)所示的传递机构的动作状态的、与图10(B)对应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图11,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喷丸处理装置”的喷丸强化装置10进行说明。此外,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FR表示主视观察装置时的近前侧,箭头UP表示装置上侧,箭头LH表示主视观察装置时的左侧。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装置上下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将装置左右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图1是喷丸强化装置10的主视图。图2是喷丸强化装置10的右视图。图3是喷丸强化装置10的俯视图。喷丸强化装置10是维持应力作用于处理对象物这样的状态不变地进行喷丸处理(peening)的喷丸强化机。作为喷丸强化处理的处理对象物12,是在喷丸强化处理时需要施加规定的应力而加以保持的物体,具体而言,能够举例示出压缩螺旋弹簧(广义而言,可理解为“弹簧部件”这样的要素。)等产品。
如图1所示,喷丸强化装置10具备箱体(cabinet)14。在箱体14的内部形成有投射室R3(参照图4),在投射室R3向处理对象物12投射投射材料,从而对处理对象物12进行表面加工。另外,在箱体14形成有:输入口14,其用于将处理对象物12输入到箱体内;以及输出口14B,其用于将处理对象物12从箱体内输出。在输入口14A以及输出口14B设置有区域传感器(areasensor)16(参照图3)。
在箱体14内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对处理对象物12进行载置的产品载置部18。此外,在后文中对产品载置部18进行叙述。如图2所示,在箱体14的侧部设置有多台(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各设置两台,共计四台)离心式投射机20。而且,通过投射机20的叶轮(impeller)旋转而对投射材料(丸粒,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钢球作为一个例子)施加离心力。
在图4中,以俯视剖视的示意性的概要结构图的方式示出了产品载置部18的结构以及投射机20的配置位置等。该图所示的投射机20利用离心力使投射材料加速,对投射室R3的处理对象物12投射该投射材料。该投射机20与控制部66连接,从而利用控制部66来控制投射机20的投射时机。
另外,如图1所示,喷丸强化装置10具备循环装置22,该循环装置22用于对被投射机20投射的投射材料进行输送并使其向投射机20循环。循环装置22具备用于对投射材料进行回收的料斗22A,料斗22A配置于产品载置部18的下侧。在料斗22A的下侧设置有螺旋输送器22B。螺旋输送器22B配置为以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并且被驱动马达22M1驱动。而且,通过驱动马达22M1进行驱动,螺旋输送器22B将从料斗22A输送而下落的投射材料向左侧输送。
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以往公知的斗式升降机22C的下端部侧配置于螺旋输送器22B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而且,斗式升降机22C利用拾取斗(省略图示),对由螺旋输送器22B回收(暂时贮存)的投射材料进行拾取,并将拾取斗内的投射材料向箱体14的上侧输送。
另外,在斗式升降机22C的上部侧的附近配置有分离器22D。分离器22D具有如下功能:对于由斗式升降机22C输送的投射材料,将其分离为能够使用的粒径的投射材料和无法使用的粒径的投射材料。该分离器22D与螺旋输送器22E的上游侧连通,仅使能够使用的粒径的投射材料向螺旋输送器22E的上游侧流动。螺旋输送器22E配置为以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并且被驱动马达22M3驱动。而且,螺旋输送器22E将从分离器22D流入的投射材料向右侧输送,向投射机20供给该投射材料。
另一方面,在箱体14的侧壁部配置有通风部(ventilator)24A(换气口)。另外,在箱体14连接有管道24B,对于在箱体14的内部产生的粉尘与从通风部24A被吸引的空气,它们一起被从箱体14向管道24B内吸引。在管道24B的路径中途安装有沉积室24C,沉积室24C使含有被吸引的粉尘的空气产生筛分流,对被吸引的空气中的粒子进行分离。另外,在管道24B连接有集尘机(省略图示),集尘机对从沉积室24C以及管道24B经过的空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从而仅将清洁的空气(清洁空气)向装置外排出。
接下来,对图4等所示的产品载置部18进行具体的说明。如图4所示,在产品载置部18配置有作为“旋转台”的旋转载台30。旋转载台30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32的轴线(中心轴线)Z1为中心而旋转(公转)。旋转载台30配置于包含由投射机20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范围(用双点划线S表示投射范围的两条侧边)、以及投射范围以外的非投射范围的位置。而且,在该旋转载台30的上方空间设置有:投射区域A3(投射站),在该投射区域A3由投射机20对处理对象物12进行投射;输入区域A1(输入站),该输入区域A1与输入口14A(参照图1)相邻;以及输出区域A5(输出站),该输出区域A5与输出口14B(参照图1)相邻。此外,在图中,用箭头X表示旋转载台30的旋转方向(换言之,为处理对象物12的输送方向),并且用箭头IN表示处理对象物12的输入方向,用箭头OUT表示处理对象物12的输出方向。
在旋转载台30的上方,设置有圆板状的顶板部件28A(参照图5)。顶板部件28A设定为直径与旋转载台30的直径相同,并配置为与旋转轴32同轴。另外,顶板部件28A通过柱部件28B而与旋转载台30在上下方向上连结。由此,顶板部件28A构成为能够与旋转载台30一体旋转。该柱部件28B配置于旋转轴32的径向外侧,分隔出后述的载置台50的配置区域与旋转轴32侧的区域,并沿周向将载置台50的配置区域均等地分隔。由此,在旋转载台30的上方空间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处理室R。
这里,对处理室R进行说明。处理室R配置于箱体14的内部空间,其根据旋转载台30的旋转位移而能够成为输入室R1、输入侧密封室R2、投射室R3、输出侧密封室R4、输出室R5中的任一个屋室。输入室R1是配置于上述输入区域A1,且用于进行处理对象物12的输入的屋室。投射室R3是配置于上述投射区域A3,且通过向处理对象物12投射投射材料来进行处理对象物12的喷丸处理(表面加工)的屋室。输出室R5是配置于上述输出区域A5,且用于进行处理对象物12的输出的屋室。
另外,输入侧密封室R2配置在输入区域A1与投射区域A3之间,防止投射材料从投射室R3向输入室R1漏出。并且,输出侧密封室R4配置在投射区域A3与输出区域A5之间,防止投射材料从投射室R3向输出室R5漏出。通过上述方式而构成为,每当旋转载台30绕旋转轴32以规定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2°)进行旋转位移时,例如最初为输入室R1的处理室R变为输入侧密封室R2、投射室R3、输出侧密封室R4、输出室R5。如上所述,旋转载台30上的区域被柱部件28B沿周向划分为5个区域、即5个处理室R。这些区域中的投射室R3是对来自投射机20的投射材料进行投射的投射区域。另一方面,除投射室R3以外的区域、即输入室R1、输入侧密封室R2、输出侧密封室R4以及输出室R5是不对来自投射机20的投射材料进行投射的非投射区域。
另外,为了对输入侧密封室R2的与投射室R3的分隔部以及与输入室R1的分隔部、输出侧密封室R4的与投射室R3的分隔部以及与输出室R5的分隔部、及其周围部的间隙进行密封,在箱体14侧设置有橡胶密封件。利用上述橡胶密封件对被投射的投射材料进行阻挡,防止投射材料的漏出(飞散)。
另一方面,在旋转载台30上,设置有用于从下方对处理对象物12进行支承(载置)的多个载置台50。多个载置台50以在各处理室R分别配置有两个(成对)的方式,沿旋转载台30的周向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10个载置台50沿旋转载台30的周向配置。多个载置台50分别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近似圆柱的形状(参照图5)。即,产品载置部18成为所谓的多载台的构造。
另外,如图6所示,在载置台50的轴心部,以能够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有沿轴线Z2(参照图5)延伸的旋转轴52。该旋转轴52从载置台50向下方突出。多个载置台50分别构成为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Z2为中心而各自独立地旋转(自转)。另外,在载置台50的上部形成有在上侧具有顶点的近似圆锥形状的载置部50A,当处理对象物12(螺旋弹簧)载置于载置部50A上时,载置部50A进入到处理对象物12(螺旋弹簧)的下端部。这样,载置台50从下方对处理对象物12进行支承,使得处理对象物12能够以轴线Z2为中心旋转。此外,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配置于投射室R3的载置台50的轴线Z2。
另外,配置于投射室R3的成对的载置台50上的处理对象物12,分别被从上下各一台的投射机20投射投射材料(喷丸处理),并且同时被处理。并且,除了从投射机20直接投射的投射材料之外,经投射室R3的内壁反射后的投射材料也与投射室R3内的处理对象物12碰撞,因此,能够实现高效的喷丸处理。
如图5所示,喷丸强化装置10具备:旋转台驱动机构34,其驱动旋转载台30旋转(公转);以及载置台驱动机构54,其驱动载置台50旋转(自转)。
旋转台驱动机构34具备分度装置36。分度装置36经由扭矩限制器38而与旋转载台30的旋转轴32的上端部连接。另外,旋转载台30的旋转轴32的下端部经由轴承部40而配置在基座部42上,扭矩限制器38安装于旋转轴32的上端部。由于分度装置36应用公知的分度装置,因此,省略其详细的图示,但是,分度装置36具有用于对旋转载台30进行间歇输送的伺服马达。由此,分度装置36将旋转载台30以能够对其进行旋转分度以使之旋转到规定的旋转角度位置、且能够在该分度位置将其夹紧(能够保持)的方式搭载于基座部42上,使旋转载台30以与旋转载台30上的处理室R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间屋室)对应的旋转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2°)刻度绕旋转轴32旋转。换言之,分度装置36使旋转载台30以根据载置台50的配置而设定的旋转角度刻度绕旋转载台30的旋转轴32旋转(间歇输送)。另外,设定为:在分度装置36使旋转载台30暂时停止的状态下,使得载置台50中的任意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任意两个)被配置于旋转载台30的投射范围(参照图4)。
另外,分度装置36与控制部66(在图5中未图示)连接。控制部66进行如下控制:在使由投射机20实现的投射暂时停止(中断)以后,进行由分度装置36实现的旋转载台30的间歇运转(旋转),并且,还进行如下控制:在旋转载台30暂时停止时,进行由投射机20实现的投射。由此,抑制投射材料从投射室R3向室外漏出(飞散)。此外,有时也在旋转载台30的旋转中进行由投射机20实现的投射,但是,在该情况下,为了防止投射材料漏出,控制部66有时还进行如下控制:在旋转载台30的旋转中,使由投射机20实现的投射中断。
如图6所示,载置台驱动机构54具备齿轮系56,齿轮系56具有齿轮56A~齿轮56D。齿轮56A同轴地固定于载置台50的旋转轴52的下端部,并且,经由齿轮56B、56C而与在旋转载台30的中心侧配置的齿轮56D连接。在齿轮56D的轴心固定有驱动力传递轴58,驱动力传递轴58从齿轮56D向上方延伸配置,并将旋转载台30以及顶板部件28A(参照图5)贯通。而且,驱动力传递轴58的下端部经由轴承而被支承于齿轮56D,驱动力传递轴58的上端部经由轴承而被支承于驱动力传递部64。
另外,载置台驱动机构54具有驱动马达60,驱动马达60固定于装置框架62侧(参照图5)。而且,伴随着旋转载台30的旋转,驱动马达60与在驱动力传递轴53的上端部设置的驱动力传递部64连结。具体而言,若载置台50伴随着旋转载台30的旋转而到达投射位置,则驱动马达60与驱动力传递轴58借助驱动力传递部64而连结。由此,构成为:驱动马达60进行驱动,由此,驱动马达60的驱动力被传递至载置台50的旋转轴52,使得载置台50绕旋转轴52的轴旋转(自转)。此外,驱动马达60与控制部66连接,载置台50的旋转开始时机等被控制部66控制。
接下来,对一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主要部分即按压机构70、升降机构80、作为“旋转力驱动部”的驱动马达100、以及传递机构106进行说明。
如图5以及图7所示,按压机构70是用于对载置于载置台50上的处理对象物12从上方进行按压的机构。另外,在投射室R3中,对于由后述升降机构80施加的按压力(压缩力)、以及由驱动马达100施加的旋转力,利用按压机构70将它们向处理对象物12传递。
首先,对按压机构70进行说明。按压机构70配置于载置台50的上方,并以与一对载置台50分别对应的方式设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应用5处部位的按压机构70。按压机构70具备以上下方向为轴向的作为“按压部”的一对传递轴72,传递轴72在载置台50的上方配置为与载置台50同轴、即沿着轴线Z2配置。传递轴72配置为隔着处理对象物12而与载置台50对置。一对传递轴72被升降旋转保持部74支承为能够沿轴线Z2方向移动,并被支承为能够以轴线Z2为中心而旋转。此外,升降旋转保持部74以无法相对移动的方式与顶板部件28A连结。
另外,在各传递轴72的下端部设置有抵接部76,该抵接部76从上方与载置台50上的处理对象物12抵接。而且,构成为:传递轴72沿上下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抵接部76在分离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升降(移动),其中,所述分离位置是配置为相对于载置台50上的处理对象物12朝上方分离的位置,在所述按压位置从上方对载置台50上的处理对象物12进行按压。另外,抵接部76形成为在下侧具有顶点的近似圆锥的形状,并进入到处理对象物12(螺旋弹簧)的上端部。
并且,在各传递轴72的上端部设置有承载部件78,承载部件78形成为以上下方向为板厚方向的板状。在该承载部件78的轴心部形成有向下方敞开的轴承部,传递轴72的上端部被插入到轴承部内,承载部件7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传递轴72。另外,在各传递轴72的上端部、且在比承载部件78靠下方的位置,构成后述的传递机构106的链轮107被固定在同轴上。该链轮107的下表面形成为卡合部107A,卡合部107A构成为能够与后述的装卸机构110的臂118卡合。另外,一对链轮107被后述的链109连结。
接下来,对升降机构80进行说明。如图5以及图8所示,升降机构80是用于对输送至投射室R3的按压机构70的传递轴72施加按压力的机构。在一实施方式中,该升降机构80仅设置于作为投射区域的投射室R3的上方。另外,升降机构80具有构成升降机构80的下部的作为“按压部”的按压座(holder)82。该按压座82大致形成为以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体状,并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与按压机构70的一对承载部件78对置。另外,按压座82能够在避让位置与连结位置之间升降,其中,所述避让位置是从承载部件78向上方分离的位置,按压座82在所述连结位置从上方与承载部件78抵接而与承载部件78连结。
在按压座82、且在长边方向中央部固定有升降杆84。升降杆84从按压座82向上方延伸配置,升降杆84的上部配置在伺服缸86的缸体88内,并与未图示的滚珠丝杠连结。而且,构成为:滚珠丝杠进行旋转,从而,使得升降杆84相对于缸体88沿上下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即,在升降机构80中,升降杆84能够相对于缸体88沿上下方向进行相对移动,从而,使得按压座82在避让位置与连结位置之间升降。
伺服缸86具备电动伺服马达90。电动伺服马达90用于驱动滚珠丝杠旋转,电动伺服马达90的马达轴经由齿轮系(省略图示)而与滚珠丝杠连接。另外,电动伺服马达90与控制部66连接,基于来自控制部66的指令以及位置检测结果等而控制电动伺服马达90的驱动。
如上述那样,升降机构80的按压座82借助电动伺服马达90的驱动而在按压机构70的上方沿着轴线Z2升降。这里,如图5所示,若将按压座82与承载部件78未接触时的承载部件78的高度位置、即按压座82从上升所达到的最高位置下降而与承载部件78接触时的按压座82的高度位置定义为基准高度RH,则在按压座82处于比基准高度RH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下,升降机构80的按压座82与按压机构70的一对承载部件78分离。另一方面,在按压座82处于比基准高度RH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升降机构80与按压机构70的一对承载部件78抵接(连结),对按压机构70的一对传递轴72施加朝向下方的按压力。由此,一对传递轴72沿轴线Z2方向朝下方移动,经由一对抵接部76而对一对处理对象物12施加按压力(压缩力)。其结果,一对处理对象物12分别在一对抵接部76与一对载置部50A之间被压缩,在一对处理对象物12产生应力。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载置有处理对象物12的载置台50到达投射位置的时刻,控制部66使伺服缸86进行动作,一边利用伺服缸86对处理对象物12以良好的精度施加最佳的应力,一边将处理对象物12固定。此外,承载部件7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传递轴72,因此,即使在按压座82对承载部件78进行按压时,也允许承载部件78绕传递轴72自身的轴旋转。
另外,在按压座82的长边方向两侧部固定有导杆92A,导杆92A从按压座32向上方延伸配置。该导杆92A从以上下方向为轴向的筒状的杆保持件92B内穿过,并被杆保持件92B支承为能够沿上下方向相对移动。此外,杆保持件92B固定于装置框架94。由此,在按压座82沿上下方向(即轴线Z2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形成为导杆92A一边被杆保持件92B引导一边沿上下方向进行位移的构造。因此,构成为:按压座82以及抵接部76以不在左右方向上晃动的方式稳定地沿上下方向移动。
如图9、图10(A)以及图10(B)所示,在升降机构80设置有驱动马达(旋转驱动部)100。该驱动马达100设为用于对按压机构70的传递轴72施加旋转力的驱动源。而且,驱动马达100配置为以上下方向为轴向、且经由托架102与按压座82连结,驱动马达100的输出轴100A向下方突出。另外,托架102的一端部以上下方向为轴向、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按压座82,在托架102的另一端部连结有活塞缸104,该活塞缸104设置于按压座82。而且,若活塞缸104进行动作,则活塞缸104的活塞104A从缸体104B伸长,使得托架102(驱动马达100)以托架102的一端部为旋转中心而进行旋转移动。此外,驱动马达100以及活塞缸体104与控制部66连接,驱动马达100以及活塞缸体104进行动作的时刻被控制部66控制。
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传递机构106设置于驱动马达100与上述按压机构70的传递轴72之间,利用传递机构106将驱动马达100的旋转力向传递轴72传递。该传递机构106构成为包括上述链轮107、链轮108以及链109。链轮108与驱动马达100的输出轴100A固定在同轴上。另外,链109形成为环状,并饶挂于按压机构70的一对链轮107。而且,当按压座82下降至连结位置时,若驱动马达100借助活塞缸104的动作而使托架102以托架102的一端部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移动,则链轮108与链109连结。由此,驱动马达100的驱动力(旋转力)被传递机构106传递至传递轴72,使得传递轴72绕自身的轴旋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载置台50比传递轴72提前旋转。即,在一实施方式的喷丸强化装置10中,构成为:仅在升降机构80的按压座82与按压机构70的传递轴72抵接的情况下,驱动马达的驱动力才经由传递机构106而传递至传递轴72。
并且,如图3、图5以及图11所示,喷丸强化装置10具备装卸机构110。装卸机构110分别设置于输入室R1以及输出室R5,具有对处理对象物12相对于载置台50的装卸进行辅助的功能。以下,对装卸机构110进行说明。装卸机构110具有一对导销112,导销112沿上下方向延伸,直接或者间接地固定于箱体14。在该导销112支承有升降单元114,升降单元114能够沿导销112的长边方向升降。在升降单元114连结有用于使升降单元114升降的活塞缸116,活塞缸116与控制部66连接。由此,构成为:活塞缸116因控制部66的控制而进行动作,使得活塞缸116的活塞116A相对于缸体116B伸缩,从而,升降单元114沿导销112的长边方向升降。
另外,在升降单元114安装有臂118,臂118从升降单元114水平地延伸配置。另外,以使得臂118能够绕导销112的轴旋转的方式,将臂118的基端侧的部分与升降单元114连结。由此,臂118能够在由图3中的输出室R5示出的等待位置与由图3中的输入室R1示出的卡合位置之间旋转。
如图3所示,在臂118的末端部形成有钩部118A,该钩部118A形成为俯视观察时向传递轴72(按压机构70)侧敞开。而且,通过使臂118旋转至卡合位置,使得钩部118A与传递轴72的链轮107的卡合部107A卡合。另一方面。在臂118配置于等待位置的状态下,臂118与传递轴72的卡合状态被解除,避免钩部118A与按压机构70在旋转载台30旋转(公转)时彼此发生干涉。
另外,如图11所示,在臂118的基端部连结有用于使臂118旋转的活塞缸120,活塞缸120与控制部66连接。而且,活塞缸120借助控制部66而进行动作,使得活塞缸120的活塞120A从缸体120B伸缩,从而,使得臂118在等待位置与卡合位置之间旋转。由此,构成为:在钩部118A与按压机构70的卡合部107A卡合的状态下使臂118上升,从而将按压机构70配置于分离位置,能够容易地进行处理对象物12相对于载置台50的装卸。另外,构成为:在向载置台50安装处理对象物12的情况下,使臂118向等待位置旋转,从而将臂118与按压机构70的卡合状态解除,使得按压机构70因自身的自重而下降。
接下来,一边对采用上述结构的喷丸强化装置10的喷丸处理方法进行说明,一边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将处理对象物12载置于在输入区域A1所配置的输入室R1内的载置台50。当形成为该状态时,在装卸机构110的臂118与按压机构70的传递轴72(的链轮107)卡合的状态下,利用装卸机构110将按压机构70配置于分离位置。并且,将处理对象物12载置于载置台50,使装卸机构110进行动作,将臂118与按压机构70的卡合状态解除。由此,借助按压机构70的自重并利用按压机构70与载置台50对处理对象物12进行夹持。
接下来,利用旋转台驱动机构34对旋转载台30进行驱动而使其以规定角度绕旋转轴32旋转,并在规定位置使旋转载台30暂时停止。另外,若载置台50到达对投射材料进行投射的投射范围(换言之为投射区域A3),则使升降机构80进行动作而使升降机构80的按压座82下降。并且,若使按压座82向连结位置下降,则承载部件78被按压座82向下方按压,按压力被施加给传递轴72。此时,由于升降机构80构成为包括伺服缸86,因此,由抵接部76以适度的按压力对处理对象物12进行按压。
进而,使传递机构106的活塞缸104进行动作,利用传递机构106将升降机构80的驱动马达100与按压机构70的传递轴72连结。并且,使载置台驱动机构54进行动作,从而使得载置台50绕旋转轴52旋转。另外,使升降机构80的驱动马达100进行驱动,从而使得传递轴72在载置台50旋转之后朝与载置台50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由此,使处理对象物12旋转。
接下来,针对被载置台50以及抵接部76夹持并受到旋转力的处理对象物12,利用投射机20从斜上方侧以及斜下方侧投射投射材料。由此,抑制处理对象物12因打滑等而产生的自转不良现象,一边使其稳定地旋转一边对其投射投射材料。其结果,能够实现均匀的喷丸处理,因此,能够获得良好的喷丸效果。
若针对处理对象物12的喷丸处理结束,则使由投射机20进行的投射结束。另外,使传递机构106的活塞缸104进行动作,将驱动马达100与传递轴72的连结状态解除。进而,使升降机构80进行动作,使升降机构80的按压座82上升,将按压座82与承载部件78的连结状态解除。并且,使旋转台驱动机构34进行动作,从而对旋转载台30进行驱动而使其以规定角度绕旋转轴32旋转。
在配置于输出区域A5的输出室R5中,使装卸机构110进行动作,从而使装卸机构110的臂118与按压机构70的卡合部107A卡合,并使按压机构70向分离位置上升。在该状态下,从载置台50取下处理对象物12。此外,无需赘言,当然是利用控制部66来控制喷丸强化装置10的各构成要素的一系列的动作。
这里,在喷丸强化装置10中,升降机构80设置于按压机构70的上方,升降机构80构成为能够在连结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升降,其中,升降机构80在所述连结位置与按压机构70连结,所述避让位置是升降机构80与按压机构70分离的位置。即,按压机构70与升降机构80分离。而且,将升降机构80与按压机构70连结,从而对按压机构70施加朝向下方的按压力。另外,设置于升降机构80的驱动马达100的旋转力经由传递机构106而施加于按压机构70。因此,在喷丸强化装置10那样的所谓的多载台型(在旋转载台上配置有多个载置台,载置台被向输入室、投射室、输出室输送的类型)的喷丸处理装置中,针对配置于投射室R3的载置台50而设置升降机构80,从而能够无需针对配置于输入室R1以及输出室R5的载置台50而设置升降机构80。另一方面,在所谓的单载台型(兼用投射室、输入室、以及输出室的类型)的喷丸处理装置中,针对载置台50而设置升降机构80,从而,既能够对处理对象物12施加按压力,又能够一边使处理对象物12旋转、一边利用投射机对处理对象物12投射投射材料。根据以上说明可知,对于喷丸处理装置能够实现通用性较高的构造。
另外,按压机构70具有传递轴72,承载部件7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传递轴72的上端部。而且,在连结位置,承载部件78被升降机构80的按压座82向下方按压。由此,既能够使传递轴72旋转,又能够对传递轴72施加朝向下方的按压力。
另外,利用构成为包括链轮107、链轮108以及链109的传递机构106,将来自驱动马达100的旋转力向按压机构70传递。由此,能够将来自驱动马达100的旋转力向按压机构70的多个(一对)传递轴72传递。
进而,设定为:在载置台50、按压机构70的传递轴72以及处理对象物12旋转时,载置台50比按压机构70的传递轴72提前旋转。因此,处理对象物12与载置台50的相对旋转得以抑制。由此,能够抑制处理对象物12的与载置台50的接触部分的损伤等。
另外,如上所述,喷丸强化装置10构成为所谓的多载台型的喷丸处理装置,并且仅与配置于投射范围的载置台50对应地设置有升降机构80。由此,在多载台型的喷丸强化装置10中,能够高效地构成升降机构80,从而能够抑制喷丸强化装置10整体的成本提升。
进而,在输入室R1以及输出室R5中,在装卸机构110与按压机构70卡合的状态下使装卸机构110进行动作,从而能够使按压机构70向分离位置上升。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处理对象物12相对于载置台50的装卸。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利用图12以及图13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200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200中,除了以下所示的部分以外,其余部分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即,如图12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与配置于输入室R1以及输出室R5的载置台50对应的方式设置升降机构80。换言之,并未与配置于投射室R3的载置台50对应地设置升降机构80。另外,卡合片202一体地设置于升降机构80的按压座82,卡合片202从按压座82向下方突出,其截面近似形成为倒T字形状。而且,装卸机构110构成为包括卡合片202。此外,卡合片202的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近似倒T字的形状。
如图13(A)以及图13(B)所示,按压机构70具有以上下方向为轴向的一对导杆204,导杆204以无法相对移动的方式与顶板部件28A(参照图12)连结。另外,按压机构70具有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设置于导杆204的升降部件206。而且,按压机构70的传递轴72的上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升降部件206,并且,传递轴72与升降部件206无法在上下方向上进行相对移动。另外,按压机构70的承载部件78以无法相对移动的方式与升降部件206连结,并由一对近似L字形状的承载片208构成。具体而言,承载片208的上壁以彼此对齐的方式弯曲,在承载片208之间形成有狭缝210(参照图13(B))。而且,若按压机构70沿旋转载台30的周向旋转,则升降机构80的卡合片202从狭缝210内通过,卡合片202与承载片208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卡合(参照图12)。由此,升降机构80上升,从而将按压机构70向分离位置配置。另一方面,升降机构80下降,从而使得升降机构80的按压座82对按压机构70的承载部件78(承载片208)向下方进行按压,并经由传递轴72而对处理对象物12施加按压力。
另外,如图12所示,驱动马达100配置于投射室R3的上方,并固定于装置框架44。而且,驱动马达100的输出轴100A(在图12中未示出)向下方突出。
并且,传递机构106构成为包括:马达侧齿轮212,其固定于驱动马达100的输出轴100A;一对轴侧齿轮214,如图13(A)以及图13(B)所示,它们固定于按压机构70的传递轴72;以及第一连结齿轮216和第二连结齿轮218,它们用于将马达侧齿轮212(在图13中未示出)与轴侧齿轮214连结。该第一连结齿轮216固定于支承轴220、并与一对轴侧齿轮214啮合,所述支承轴2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升降部件206。另外,第二连结齿轮218固定于支承轴220的上部,当按压机构70被配置于投射室R3时,第二连结齿轮218与马达侧齿轮212啮合。
另外,在按压机构70设置有锁定机构222。该锁定机构222构成为带锁气缸。即,锁定机构222构成为包括缸体部224、以及收容在缸体部224内的杆226,杆226从缸体部224向下方突出。另外,杆226的末端部经由升降部件206而与按压机构70的传递轴72连结。并且,锁定机构222与控制部66(在图12以及图13中未示出)电连接,并借助控制部66的控制而进行动作。而且,在升降机构80下降之后使锁定机构222进行动作,由此阻止传递轴72以及升降部件206向上方移动。
接下来,对使用喷丸强化装置200的喷丸处理方法进行说明。首先,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将处理对象物12载置于在输入区域A1所配置的输入室R1内的载置台50。此时,升降机构80的卡合片202从按压机构70的承载部件78(承载片208)的狭缝210内通过,卡合片202与承载片208在上下方向上卡合,由此将按压机构70配置于分离位置。并且,若使升降机构80进行动作而使升降机构80的按压座82下降,则利用按压座82对承载部件78向下方进行按压,使得传递轴72下降。由此,对处理对象物12施加按压力(压缩力),并利用按压机构70与载置台50来夹持处理对象物12。
接下来,使锁定机构222进行动作而将锁定机构222的杆226锁定。由此,阻止升降部件206以及传递轴72向上方移动,维持由传递轴7针对处理对象物12的按压状态。
接下来,利用旋转台驱动机构34使旋转载台30绕旋转轴32旋转。并且,若载置台50到达投射范围(换言之为投射区域A3),则驱动马达100的马达侧齿轮212与第二连结齿轮218啮合,形成为驱动马达100的旋转力能够传递至传递轴72的状态。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对处理对象物12进行喷丸处理。
在针对处理对象物12的喷丸处理结束以后,使旋转台驱动机构34进行动作,对旋转载台30进行驱动而使其以规定角度绕旋转轴32旋转。此时,在输出室R5中,若按压机构70伴随着旋转载台30的旋转而沿旋转载台30的周向旋转,则升降机构80的卡合片202从按压机构70的承载片208的狭缝210内通过,能够使得卡合片202与承载片208在上下方向上卡合。并且,从锁定机构222的锁定部内排出空气,将传递轴72以及升降部件206的锁定状态解除。在该状态下,使升降机构80上升,从而使得传递轴72与升降机构80一起向上方移动。由此,传递轴72相对于处理对象物12向上方分离。
这里,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喷丸强化装置200中,按压机构70与升降机构80也分离。进而,在传递轴72对处理对象物12进行按压的状态下,利用锁定机构222阻止传递轴72向上方移动。因此,在喷丸强化装置200那样的多载台型的喷丸处理装置中,针对配置于输入室R1以及输出室R5的载置台50而设置升降机构80,从而,能够无需针对配置于投射室R3的载置台50而设置升降机构80。由此,在喷丸强化装置200中,能够高效地构成升降机构80,能够抑制喷丸强化装置200整体的成本提升。另一方面,在所谓单载台型的喷丸处理装置中,针对载置台50而设置升降机构80,从而,既能够对处理对象物12施加按压力,又能够一边使处理对象物12旋转、一边利用投射机对处理对象物12投射投射材料。根据以上说明可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喷丸处理装置也能够实现通用性较高的构造。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喷丸强化装置10、200构成为所谓的多载台型的喷丸处理装置。取而代之地,也可以构成为:在喷丸强化装置10、200中,将旋转载台30省略,并将处理室R仅设为投射室R3。即,可以作为兼用输入室R1、投射室R3、以及输出室R5的所谓的单载台型的喷丸处理装置而构成喷丸强化装置10。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的喷丸强化装置200中,也可以将锁定机构222省略。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这种情况下的喷丸强化装置10、200中,将装卸机构110设置于投射室R3。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传递机构106构成为包括链轮107、链轮108以及链109,但是,也可以由多个齿轮构成传递机构106。例如,可以如图14所示那样,由分别固定于一对传递轴72的直齿圆柱齿轮121以及固定于驱动马达100的输出轴100A的直齿圆柱齿轮122构成传递机构106。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将驱动马达100的驱动力(旋转力)向多个(一对)传递轴72传递。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传递机构106构成为包括马达侧齿轮212、轴侧齿轮214、第一连结齿轮216以及第二连结齿轮218,但是,也可以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由链轮与链构成传递机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投射机被设为离心式投射机20,但是,投射机例如也可以是利用压力对投射材料与压缩空气一起进行输送、且从喷嘴对它们进行喷射的空气喷嘴式的投射机等其他的投射机。或者,也可以是离心式投射机20与空气喷嘴式的投射机的组合。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喷丸处理装置被设为喷丸强化装置10,但喷丸处理装置也可以是喷砂(shotblast)装置等其他的喷丸处理装置。另外,也可以将结构与喷丸强化装置10相同的装置用作喷丸强化装置兼喷砂装置。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旋转台驱动机构34中,分度装置36使旋转载台30以规定的旋转角度刻度绕旋转轴32旋转,但是,旋转台驱动机构也可以是具备其他构造的驱动机构,例如,设置对载置台的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并以与载置台的位置对应的旋转角度对旋转载台30进行间歇输送(使其旋转)的构造。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载置台驱动机构54构成为包括齿轮系56,但是,也可以取而代之地利用传送带等将旋转轴52与驱动力传递轴58连结。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升降机构80构成为包括伺服缸86,但是,升降机构也可以是构成为包括其他致动器的升降机构。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当载置台50、按压机构70的传递轴72、以及处理对象物12旋转时,载置台50比按压机构70的传递轴72提前旋转,但是,也可以设定为:使载置台50与传递轴72大致在同时进行旋转。
另外,作为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可以设置对抵接部76的旋转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传感器。
另外,作为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可以不采用图4所示那样的结构,而是构成为在旋转载台上能够设置出输入输出区域以及投射区域这两个区域,并使处理室能够成为投射室以及输入输出室这两个屋室。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旋转载台上能够设置出输入输出区域、投射区域、以及(设置在输入输出区域与投射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并使处理室能够成为投射室、输入输出室、以及密封室(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输入侧密封室、输出侧密封室相当的屋室)。
即,作为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可以在旋转载台的上方空间设置出投射区域以及输入输出区域,其中,在所述投射区域利用投射机对处理对象物进行投射,所述输入输出区域与用于对处理对象物进行输入输出的输入输出口相邻。在这样的变形例的结构中,处理对象物被从输入输出口输入至输入输出区域,并借助旋转载台的旋转而到达投射区域,在投射区域中被投射机投射,然后,借助旋转载台的旋转而到达输入输出区域,进而从输入输出区域通过输入输出口而被输出。
另外,在该变形例中,可以构成为:在旋转载台的上方空间的一部分亦即比投射区域靠旋转载台的旋转方向下游侧、且比上述输入输出区域靠旋转载台的旋转方向上游侧的位置,设置用于将处理对象物上的投射材料吹落的吹落区域,并以与上述吹落区域对置的方式配置喷吹装置的喷吹口,上述喷吹装置能够向处理对象物喷吹气体。根据这种结构,借助上述喷吹装置对气体的喷吹而将残留于处理对象物上的投射材料等吹落。
另外,作为其他的变形例,可以构成为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射室,也可以构成为将三各或三个以上的载置台配置于一个处理室。
另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还能够构成为将分度装置以及载置台驱动机构用的驱动马达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方配置于旋转载台的下方。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锁定机构222设为带锁气缸而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阻止传递轴72与升降部件206向上方移动的机构就能够应用。
此外,能够适当地对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多个变形例进行组合而加以实施。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喷丸强化装置;12…处理对象物;30…旋转载台(旋转台);50…载置台;54…载置台驱动机构;70…按压机构;72…传递轴(按压部);76…抵接部;78…承载部件;80…升降机构;82…按压座(按压部);100…驱动马达(旋转力驱动部);106…传递机构;110…装卸机构;200…喷丸强化装置。

Claims (10)

1.一种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投射机,其对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
载置台,其对所述处理对象物从下方进行支承,并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线为中心而旋转;
按压机构,其具有隔着所述处理对象物而与所述载置台对置的按压部,该按压部构成为能够以所述轴线为中心而旋转、且能够沿所述轴线方向移动;
旋转力驱动部,其经由传递机构而对所述按压部施加旋转力;以及
升降机构,其具有能够在所述按压机构的上方进行升降的按压座,在该按压座处于比与所述按压部接触的基准高度靠上方的位置的情况下,该按压座与所述按压机构分离,并且,在所述按压座处于比所述基准高度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按压座与所述按压机构连结,由此,经由所述按压部对所述处理对象物施加按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驱动部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锁定机构,在所述按压部对所述处理对象物施加按压力的状态下,所述锁定机构阻止所述按压部向上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压部的上端部,承载部件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所述按压部的下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处理对象物抵接的抵接部,
在所述按压座处于比所述基准高度靠下方的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升降机构对所述承载部件施加按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机构构成为包括链轮以及链。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机构构成为包括多个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载置台连结有载置台驱动机构,所述载置台驱动机构通过进行动作而使所述载置台旋转,
所述载置台驱动机构设定为比所述旋转力驱动部提前进行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旋转台,所述旋转台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旋转,
所述旋转台上的区域被划分为供来自所述投射机的所述投射材料投射的投射区域、以及除所述投射区域以外的非投射区域,
在所述旋转台上,沿所述旋转台的周向配置有多个所述载置台以及多个所述按压机构,通过所述旋转台进行旋转,从而在所述投射区域与所述非投射区域之间输送所述处理对象物,
仅在所述投射区域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升降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旋转台,所述旋转台能够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而旋转,
所述旋转台上的区域被划分为供来自所述投射机的所述投射材料投射的投射区域、以及除所述投射区域以外的非投射区域,
在所述旋转台上,沿所述旋转台的周向配置有多个所述载置台、多个所述按压机构、以及多个所述锁定机构,通过所述旋转台进行旋转,从而在所述投射区域与所述非投射区域之间输送所述处理对象物,
仅在所述非投射区域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升降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装卸机构,所述装卸机构对所述处理对象物相对于所述载置台的装卸进行辅助,
所述装卸机构构成为能够与所述按压机构卡合且能够沿上下方向升降。
CN201480001927.5A 2014-03-10 2014-08-29 喷丸处理装置 Active CN1053775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6642 2014-03-10
JP2014046642 2014-03-10
PCT/JP2014/072817 WO2015136737A1 (ja) 2014-03-10 2014-08-29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77508A true CN105377508A (zh) 2016-03-02
CN105377508B CN105377508B (zh) 2019-06-25

Family

ID=54071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1927.5A Active CN105377508B (zh) 2014-03-10 2014-08-29 喷丸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1568B2 (zh)
EP (1) EP3088131B1 (zh)
JP (1) JP5780371B1 (zh)
KR (1) KR102158405B1 (zh)
CN (1) CN105377508B (zh)
BR (1) BR112016016511B8 (zh)
MX (1) MX368108B (zh)
TR (1) TR201808613T4 (zh)
WO (1) WO201513673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5220A (zh) * 2016-06-09 2018-02-23 大圆应用工程公司 螺旋弹簧的连续喷丸装置以及方法
CN109701797A (zh) * 2017-10-26 2019-05-03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预涂底漆生产线
CN110290896A (zh) * 2017-02-15 2019-09-27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零件制造系统以及零件制造方法
CN110524429A (zh) * 2019-09-19 2019-12-03 无锡泰源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二工位转台式抛丸清理机
CN111655430A (zh) * 2018-03-26 2020-09-11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46173A1 (ja) * 2016-02-23 2017-08-31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ショットピーニング装置
ES2831838T3 (es) 2016-02-23 2021-06-09 Nhk Spring Co Ltd Dispositivo de procesamiento de muelle helicoidal
KR102501482B1 (ko) * 2017-06-30 2023-02-21 신토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쇼트 처리 장치
CN107813231A (zh) * 2017-11-30 2018-03-20 江苏东方众联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罐体(反应釜)用的抛丸清理设备
CN108608332A (zh) * 2018-04-17 2018-10-02 苏州宝裕精密压铸件有限公司 阀门盖喷丸机
JP7238702B2 (ja) * 2019-08-30 2023-03-14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ョット処理方法
JP7270572B2 (ja) * 2020-03-24 2023-05-10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投射材の投射条件決定方法及びコイルばね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2897A (en) * 1992-05-12 1993-12-28 Engineered Abrasives, Inc. Part hold down apparatus for part processing machine
CN101301731A (zh) * 2007-05-07 2008-11-12 星现技术株式会社 玻璃加工装置及玻璃加工方法
CN102793369A (zh) * 2012-08-30 2012-11-28 湖北智丰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盘式多工位钻孔植毛工作装置
CN103201073A (zh) * 2010-11-01 2013-07-10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处理装置
WO2013121632A1 (ja) * 2012-02-13 2013-08-22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ョット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3345B2 (ja) 1988-04-21 1995-06-0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ロータ式ショットピーニング装置
JP2750895B2 (ja) * 1989-05-22 1998-05-13 株式会社ニッサンキ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加工装置
JP2756541B2 (ja) 1990-06-25 1998-05-25 フジオーゼックス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バルブ中間品の黒皮除去装置
DE4408643C1 (de) 1994-03-15 1995-06-22 Krupp Ag Hoesch Krupp Vorrichtung zum Kugelstrahlen von Schraubendruckfedern für Kraftfahrzeuge
JP2003117830A (ja) 2001-10-17 2003-04-23 Nhk Spring Co Ltd ショットピーニング装置
KR100465509B1 (ko) 2002-11-26 2005-01-13 임성혁 냉각장치를 갖춘 임펠러방식의 쇼트피닝설비
KR100931155B1 (ko) 2008-04-30 2009-12-11 대원강업주식회사 코일 스프링의 스트레스 쇼트피닝 장치
CN202240940U (zh) 2011-09-09 2012-05-30 上海中国弹簧制造有限公司 应力抛丸机的压缩旋转机构
US20160214223A1 (en) * 2012-06-13 2016-07-28 Engineered Abrasives, Inc. Hold down and masking apparatus for part processi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72897A (en) * 1992-05-12 1993-12-28 Engineered Abrasives, Inc. Part hold down apparatus for part processing machine
CN101301731A (zh) * 2007-05-07 2008-11-12 星现技术株式会社 玻璃加工装置及玻璃加工方法
CN103201073A (zh) * 2010-11-01 2013-07-10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处理装置
WO2013121632A1 (ja) * 2012-02-13 2013-08-22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ョット処理方法
CN102793369A (zh) * 2012-08-30 2012-11-28 湖北智丰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盘式多工位钻孔植毛工作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5220A (zh) * 2016-06-09 2018-02-23 大圆应用工程公司 螺旋弹簧的连续喷丸装置以及方法
US10335921B1 (en) 2016-06-09 2019-07-02 Daewon Applied Eng. Co. Continuous shot pee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il spring
CN107735220B (zh) * 2016-06-09 2019-07-16 大圆应用工程公司 螺旋弹簧的连续喷丸装置以及方法
CN110290896A (zh) * 2017-02-15 2019-09-27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零件制造系统以及零件制造方法
CN109701797A (zh) * 2017-10-26 2019-05-03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预涂底漆生产线
CN109701797B (zh) * 2017-10-26 2022-04-05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预涂底漆生产线
CN111655430A (zh) * 2018-03-26 2020-09-11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处理装置
CN110524429A (zh) * 2019-09-19 2019-12-03 无锡泰源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二工位转台式抛丸清理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88131A1 (en) 2016-11-02
EP3088131B1 (en) 2018-05-09
BR112016016511B8 (pt) 2022-03-22
MX2016009889A (es) 2016-10-28
KR20160132369A (ko) 2016-11-18
EP3088131A4 (en) 2017-09-06
JP5780371B1 (ja) 2015-09-16
MX368108B (es) 2019-09-18
CN105377508B (zh) 2019-06-25
KR102158405B1 (ko) 2020-09-22
WO2015136737A1 (ja) 2015-09-17
US10471568B2 (en) 2019-11-12
TR201808613T4 (tr) 2018-07-23
JPWO2015136737A1 (ja) 2017-04-06
US20170209982A1 (en) 2017-07-27
BR112016016511B1 (pt)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7508A (zh) 喷丸处理装置
US9163295B2 (en) Shot-treatment apparatus
CN204108852U (zh) 喷丸处理装置
CN103201073B (zh) 喷丸处理装置
CN106181311B (zh) 一种note无人化自动化生产线
EP2944424B1 (en) Shot processing device
CN104009365B (zh) 换向片自动插片装配机
CN109573623A (zh) 固体制剂的配料系统及其工作方式
CN205969452U (zh) 瓷坯自动洗边机
CN219215436U (zh) 一种高速自动包装生产线
JP6961549B2 (ja) 包装システム
CN113333313B (zh) 具有多种检测机构的水龙头组装测试线
CN116080969A (zh) 一种多物料自动包装生产线
CN205707427U (zh) 纺织助剂的包装装置
CN104129102B (zh) 一种宝塔管拉毛机
CN208356551U (zh) 全自动料包配料系统
KR101592823B1 (ko) 석탄 하역기의 잔탄 제거방법
CN210213909U (zh) 一种辊道输送机用的物料停留装置
CN206631920U (zh) 一种用于药材的挑选输送装置
KR101592824B1 (ko) 석탄 하역기의 잔탄 제거장치
KR20160006854A (ko) 드럼 캡핑 장치
CN104444419B (zh) 一种软袋卸盘装置
CN104192342A (zh) 输送带式真空包装机
CN117087911A (zh) 罐头打包用倾斜式输送机
CN113319578A (zh) 结构紧凑的水龙头组装测试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