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1073B - 喷丸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丸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1073B
CN103201073B CN201180052337.1A CN201180052337A CN103201073B CN 103201073 B CN103201073 B CN 103201073B CN 201180052337 A CN201180052337 A CN 201180052337A CN 103201073 B CN103201073 B CN 1032010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table
projection
engaging piece
processed object
sh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23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1073A (zh
Inventor
山本万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okogi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01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1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1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1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1/00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 B24C1/10Methods for use of abrasive blasting for producing particular effects; Use of auxiliary equipment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methods for compacting surfaces, e.g. shot-pee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3/0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 B24C3/18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essentially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moving workpieces into different working positions
    • B24C3/2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essentially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moving workpieces into different working positions the work being supported by turntables
    • B24C3/24Apparatus using impell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丸处理装置,能够维持被实施了喷丸处理的被处理对象物的品质的稳定性、且能够抑制被处理对象物的处理等待时间。大工作台(30)配置于包括投射范围和非投射范围的位置且能够旋转。另外,在大工作台(30)上配置有多个小工作台(32),并且,小工作台(32)具备与大工作台(30)的旋转轴(31)平行的旋转轴(33)而能够旋转,该小工作台(32)供被处理对象物(12)载置。而且,通过离心式投射机(20)借助离心力使投射材料加速并对小工作台(32)上的被处理对象物(12)投射加速后的投射材料。此处,小工作台(32)上的被处理对象物(12)被按压机构(46)的按压部(48)从上侧按压。另外,按压部(48)能够与被处理对象物(12)一起旋转。

Description

喷丸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被处理对象物投射投射材料的喷丸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喷丸处理装置中存在如下结构:将工件台固定于在近似水平面内旋转的旋转工作台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装置中,将产品(被处理对象物)配置于工件台的上方,并且一边使旋转工作台旋转一边投射投射材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96264公报
然而,在该装置中,由于当进行产品的输入输出时无法进行投射,因此而产生处理等待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事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喷丸处理装置,能够维持被实施喷丸处理的被处理对象物的品质的稳定性,并能够抑制被处理对象物的处理等待时间。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具有:离心式投射机,其借助离心力使投射材料加速并对被处理对象物投射加速后的投射材料;能够旋转的第一旋转工作台,其配置于包括由所述离心式投射机对投射材料进行投射的投射范围和所述投射范围以外的非投射范围的位置;第二旋转工作台,其在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上配置有多个,具备与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而能够旋转,并且供所述被处理对象物载置;以及按压机构,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所述投射范围的上侧,并具备按压部,该按压部从上侧按压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上的所述被处理对象物且能够与所述被处理对象物一起旋转。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第一旋转工作台配置于包括由离心式投射机对投射材料进行投射的投射范围和该投射范围以外的非投射范围的位置且能够旋转。另外,在第一旋转工作台上配置有多个第二旋转工作台,并且,该第二旋转工作台具备与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而能够旋转,该第二旋转工作台供被处理对象物载置。而且,通过离心式投射机利用离心力使投射材料加速并对第二旋转工作台上的被处理对象物投射加速后的投射材料。
此处,在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投射范围的上侧设置有按压机构,利用按压机构的按压部从上侧对第二旋转工作台上的被处理对象物进行按压。另外,按压部能够与被处理对象物一起旋转。因此,被处理对象物以稳定的姿势进行旋转并被投射投射材料,另外,即使在这样的投射过程中,也能够在配置于第一旋转工作台的非投射范围的上方的第二旋转工作台上输入输出被处理对象物。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设有检测到所述按压部的旋转的旋转检测单元。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当按压部与被处理对象物一起旋转时,利用旋转检测单元检测到该旋转。因此,能够确认被处理对象物是否正在旋转,从而能够判断是否遍及被处理对象物的整周均匀地进行了投射。
在技术方案1或者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具有:分度装置,其使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以设定成与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的配置对应的旋转角度绕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旋转轴旋转,并且在使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暂时停止的状态下,该分度装置使得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中的任意第二旋转工作台被配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所述投射范围内;以及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以在基于所述分度装置的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旋转时使基于所述离心式投射机的投射中断,并且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暂时停止时进行基于所述离心式投射机的投射。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利用分度装置而使第一旋转工作台以设定成与第二旋转工作台的配置对应的旋转角度绕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旋转轴旋转。另外,在使第一旋转工作台暂时停止的状态下,使得第二旋转工作台中的任意第二旋转工作台被配置于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投射范围内。此处,利用控制部进行控制以在基于分度装置的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旋转时使基于离心式投射机的投射中断,并利用控制部进行控制以在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暂时停止时进行基于离心式投射机的投射。因此,能够抑制投射材料的漏出,并且能够遍及被处理对象物的整周均匀地进行投射。
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具有:第一啮合部,其配置于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的下侧,且设于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的旋转轴;第二啮合部,其设于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所述投射范围的下侧,能够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并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的状态下传递旋转驱动力;以及接触分离机构,其在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暂时停止时使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接触,并且在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进行旋转时使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分离。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配置于第二旋转工作台的下侧的第一啮合部设置于该第二旋转工作台的旋转轴,设于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投射范围的下侧的第二啮合部能够与该第一啮合部啮合。在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啮合的状态下,通过第二啮合部向第一啮合部传递旋转驱动力。另外,在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暂时停止时,通过接触分离机构而使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接触,并且,在第一旋转工作台进行旋转时,通过接触分离机构而使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分离。因此,在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暂时停止时,能够使被处理对象物稳定地旋转而遍及所述被处理对象物的整周均匀地对所述被处理对象物进行投射,并且在第一旋转工作台进行旋转时,能够使第一旋转工作台顺畅地进行旋转。
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上述接触分离机构具备:轴部件,所述第二啮合部配设于该轴部件的前端部;和缸机构,其能够对所述轴部件施加朝向使得所述第二啮合部从所述第一啮合部离开的方向的驱动力。
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第二啮合部配设于接触分离机构的轴部件的前端部,接触分离机构的缸机构能够对轴部件施加朝向使得第二啮合部从第一啮合部离开的方向的驱动力。因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来实现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的接触分离。
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驱动所述第二啮合部而使之旋转的驱动马达,配置于所述轴部件的下侧,并借助驱动力传递单元而使所述轴部件旋转。
根据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驱动第二啮合部而使之旋转的驱动马达,配置于轴部件的下侧,并借助驱动力传递单元而使轴部件旋转,从而能使装置小型化。
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所述缸机构配置于所述驱动马达的下侧,所述缸机构的轴向设定为与所述驱动马达的轴向平行。
根据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缸机构配置于驱动马达的下侧,缸机构的轴向设为与驱动马达的轴向平行,从而能进一步使装置小型化。
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7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上由多个分隔部分隔而在周向上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并且,对于所述多个区域而言,载置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的第一区域和不载置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的第二区域在周向上交替地设置。
根据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第一旋转工作台上由多个分隔部分隔而在周向上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并且,对于多个区域而言,载置第二旋转工作台的第一区域和不载置第二旋转工作台的第二区域在周向上交替地设置,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投射材料的漏出。
在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8中任一项所记载的结构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中,具有喷射装置,其在比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所述投射范围靠近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对置地配置有喷射口,该喷射装置能够朝所述被处理对象物喷射气体。
根据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喷丸处理装置,在比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投射范围靠近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对置地配置有喷射装置的喷射口,喷射装置能够朝被处理对象物喷射气体。因此,通过喷射装置对气体的喷射而吹落残留于被处理对象物上的投射材料等。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说明,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能够维持被实施了喷丸处理的被处理对象物的品质的稳定性,并且能够抑制被处理对象物的处理等待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左侧剖视图。
图5是在俯视剖视观察时示意性地示出产品载置部的结构等的简要结构图。
图6是从图4的箭头6方向观察时所示出的按压机构的结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小工作台的驱动机构等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驱动控制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接触分离机构的动作状态的示意性的动作图。图9(A)示出了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接触的状态。图9(B)示出了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分离后的状态。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与图10的沿着11A-11A线的截面相当的结构部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的纵向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主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右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利用图1~图9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喷丸强化装置10进行说明。其中,为了示出装置内部,在附图中以适当地拆下装置外板后的状态(或者剖切后的状态)来进行图示。另外,作为喷丸强化处理的被处理对象物12,例如举出了齿轮等产品。
图1中示出了喷丸强化装置10的主视图,图2中示出了喷丸强化装置10的左视图,图3中示出了喷丸强化装置10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喷丸强化装置10具备箱体(cabinet)14。在箱体14的内部形成有投射室16,在该投射室16内通过向被处理对象物12(参照图2)投射投射材料而对被处理对象物12进行表面加工。另外,在箱体14形成有用于输入以及输出被处理对象物12的输入输出口14A,并且,在该输入输出口14A设有开闭门14B。在开闭门14B安装有区域传感器15(参照图3)。
如图2所示,在箱体14内的下部,设有供被处理对象物12载置的产品载置部18。此外,后文中对产品载置部18进行详细叙述。在箱体14内的侧部设有离心式投射机20。离心式投射机20能够通过叶轮(impeller)的旋转而对投射材料(弹丸(shot),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钢球作为一个例子)施加离心力。即,离心式投射机20利用离心力使投射材料加速,并对投射室16的被处理对象物12投射该投射材料。如图8的示意图所示,该离心式投射机20与控制部64连接。如后所述,控制部64控制离心式投射机20进行投射的时刻。
如图1所示,投射材料供给用的导入管22的下端设置于离心式投射机20的上侧,在导入管22的上端设有用于调整投射材料的流量的流量调整装置24。离心式投射机20经由导入管22以及流量调整装置24而与循环装置26连结。循环装置26是用于对由离心式投射机20所投射的投射材料进行输送而使该投射材料向离心式投射机20循环移动的装置,在箱体14的内部的产品载置部18的下侧具备用于回收投射材料的料斗26A。在料斗26A的下侧设有螺旋输送机26B。
螺旋输送机26B被水平地配置且以图1的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将从料斗26A落下的投射材料朝沿着螺旋输送机26B的长边方向的规定方向输送。沿装置上下方向延伸的斗式升降机26C的下端部侧,设置于螺旋输送机26B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图1的装置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如图2所示,由于斗式升降机26C形成为公知的构造,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但是在配置于喷丸强化装置10的上部以及下部的带轮26C1绕挂有环形带26C2,并且在环形带26C2安装有多个吊斗(省略图示)。另外,带轮26C1经由未图示的驱动力传递单元(环形的带等)而与驱动用马达26D连接,由此能够被驱动而进行旋转。由此,斗式升降机26C构成为,利用上述吊斗捞起被螺旋输送机26B回收的(暂时贮存的)投射材料,并利用驱动用马达26D使带轮26C1旋转,从而朝向箱体14的上侧输送吊斗内的投射材料。
另外,如图1所示,在斗式升降机26C的上侧的附近配置有分离器(separator)26E。分离器26E与投射材料槽罐26F连通,仅使被斗式升降机26C输送的投射材料中的适当的投射材料向投射材料槽罐(tank)26F流动。投射材料槽罐26F是用于向流量调整装置24供给投射材料的槽罐,配置于流量调整装置24的上侧。
另一方面,在箱体14的上侧配置有通风机28A(换气装置)。另外,管道28C与箱体14的吸引口14E连接,并从箱体14的吸引口14E吸引在箱体14的内部所产生的粉尘。在管道28C的路径中途安装有沉降室(settleling chamber)28D。沉降室28D使含有被吸引的粉尘的空气产生分级气流,对被吸引的空气中的粒子进行分离。在沉降室28D的下侧配置有粗大颗粒接受箱28E,通过沉降室28D而被分离后的粗大颗粒粉尘进入到粗大颗粒接受箱28E内。另外,如图3所示,集尘机28B(图中,示意性地以方块来表示)与管道28C连接。集尘机28B对经过沉降室28D(参照图1)以及管道28C的空气中的粉尘进行过滤而仅将空气向装置外排出。
此外,预涂层供给装置28F与管道28C连接。预涂层供给装置28F以预涂层的方式对可燃性的粉尘进行涂覆从而在难以燃烧的状态下将这些可燃性的粉尘排出。
另外,如图1所示,分级用的分级筛28G经由管而与粗大颗粒接受箱28E连接。分级筛28G经由管而与投射材料槽罐26F连接,并且,分级筛28G还与向斗式升降机26C的下端部附近延伸的流路部连接。该分级筛28G使从投射材料槽罐26F流出的投射材料中的能够使用的投射材料向斗式升降机26C的下端部侧流动,并且,使分离后的微粉向粗大颗粒接受箱28E流动。
接下来,对产品载置部18进行具体说明。图4中示出了喷丸强化装置10的主要部分的左侧剖视图,图5中以示意性的简要结构图示出了俯视剖视观察时的产品载置部18的结构。
如图5所示,在产品载置部18配置有作为第一旋转工作台的大工作台30,并且,在大工作台30上、且在大工作台30的同心圆上的位置,沿周向以相等间隔配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作为第二旋转工作台的小工作台32。即,产品载置部18成为所谓的多工作台的构造。大工作台30能够绕装置上下方向的旋转轴31旋转(公转),并配置于包括利用离心式投射机20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范围(由双点划线S示出投射范围的两侧)、和投射范围以外的非投射范围的位置。另外,小工作台32的直径小于大工作台30的直径,并且小工作台3具备与大工作台30的旋转轴31平行的旋转轴33,从而能够进行旋转(自转),且该小工作台3供被处理对象物12载置。
如图4所示,大工作台30的旋转轴31的下端部经由轴承部36而配置在基座部38上,大工作台30的旋转轴31的上端部经由扭矩限制器40(联轴器)而与分度装置42连接。扭矩限制器40形成为不将过大的扭矩作用于分度装置42。
由于采用了公知的分度装置作为分度装置42,因此省略其详细图示,该分度装置42具备用于对大工作台30间歇进给的带制动器的马达、用于对大工作台30进行定位的定位夹紧件以及用于使该定位夹紧件进行动作的定位缸。由此,分度装置42以能够进行旋转分度而使大工作台30处于规定的旋转角度位置、且能够在该分度位置夹持所述大工作台30的方式将所述大工作台30搭载于基座部38上,并且以与小工作台32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对应的旋转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20°)来使大工作台30绕其旋转轴31旋转。换言之,分度装置42使大工作台30以设定成与小工作台32的配置对应的旋转角度绕大工作台30的旋转轴31旋转(间歇进给)。另外,在分度装置42使大工作台30暂时停止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小工作台32的任意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任意两个)设定为被配置在大工作台30的投射范围内。此外,也可以例如应用凸轮式分度装置(例如,CKD制造的角度分割器(index man)(注册商标))以及具备带减速器的马达的结构的装置作为分度装置42。
如图8所示,分度装置42与控制部64连接。控制部64进行控制以在由分度装置42的间歇运转所引起的大工作台30的旋转时中断基于离心式投射机20的投射,并且进行控制以在大工作台30的暂时停止时进行基于离心式投射机20的投射。
如图5所示,在大工作台30暂时停止的状态下,小工作台32被配置于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区域(投射范围)、和进行(小工作台32的)装卸的装卸区域(图5中为图中下侧的区域)。另外,大工作台30上由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个)壁板状的分隔部44分隔而在周向上被划分为多个区域(30A、30B),对于多个区域(30A、30B)而言,载置小工作台32的第一区域30A、和不载置小工作台32的第二区域30B在周向上交替地设置。
此外,也可以在箱体14内配置对分隔部44与其周围部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另外,也可以应用被控制成上述密封部件在大工作台30进行旋转时后退到不与分隔部44接触的位置的结构。
如图4所示,在大工作台30的投射范围的上侧配置有按压机构46(按压夹具),该按压机构46具备用于从上侧按压小工作台32上的被处理对象物12的按压部48。按压部48被固定于多个轴串联连结而成的按压用轴50的下端部,按压用轴50的上端部被设于第一按压框架54的下端部的轴承52支承。按压用轴50无法相对于第一按压框架54以及轴承52进行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但能够相对于第一按压框架54以及轴承52绕按压用轴50的轴线进行旋转。由此,按压部48能够与按压用轴50一起绕装置上下方向的轴线进行旋转,并能够在按压被处理对象物12的状态下与被处理对象物12一起旋转。此外,由于已经考虑到了由投射材料所引起的磨损,因此使按压用轴50的下部形成为能够更换该下部的构造(换言之,是能够将被串联连结的多个轴分解的构造)。
第一按压框架54的上端部弯曲成近似直角而固定于缸体56的上端部。在缸体56内配设有固定于活塞57的杆58,杆58的下端部经由安装部件而安装于箱体14的顶棚部侧。缸体56因缸体56内的流体压力(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而采用了空气压力)而能够相对于杆58进行相对移动(沿上下方向进行往返运动)。即,由于缸体56沿上下方向进行往返运动,从而按压机构46也与第一按压框架54、轴承52、按压用轴50、以及按压部48也与上述缸体56的沿上下方向的往返移动联动地沿装置上下方向进行变位。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杆58安装于箱体14的顶棚部侧而形成为使得缸体56进行升降的构造,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通过将缸体安装于箱体的顶棚部侧而使活塞以及杆进行升降的构造,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构造而使第一按压框架(54)等进行升降。
如图8所示,按压机构46的缸体56经由空气方向控制设备(电磁阀等)60而与空气供给源62连接,空气方向控制设备60与控制部64连接。控制部64通过控制空气方向控制设备60而能够对缸体56的升降进行方向控制。
另外,如从图4的箭头6方向观察的图6所示,第一按压框架54的下端部经由朝下开口的连结部件67而固定于第二按压框架68的平板部68A。在第二按压框架68的平板部68A,相对于图6所示的第一按压框架54而在左右两侧形成有贯通孔,并且在该贯通孔插入固定有筒状的杆保持件70。这些杆保持件70能够沿在装置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导向杆72而在装置上下方向上进行移动。
也就是说,在第一按压框架54沿装置上下方向移动的状态下,连结部件67、第二按压框架68以及杆保持件70与第一按压框架54一起变位,并且,杆保持件70形成为一边被导向杆72引导一边沿上下方向进行变位的构造。因此,图4所示的第一按压框架54、轴承52、按压用轴50以及按压部48以在横向上并不晃动的方式稳定地沿装置上下方向移动。
由此,按压部48能够在与被处理对象物12的上端位置匹配的位置稳定地进行变位,并且,在被处理对象物12绕装置上下方向的轴线旋转的情况下,该按压部48与被处理对象物12一起进行旋转。
另外,在按压机构46中,在第一按压框架54且在按压用轴50的上端附近安装有作为旋转检测单元的旋转检测传感器66。旋转检测传感器66能够检测到按压用轴50的旋转,换言之,能够检测到按压部48的旋转。如图8所示,旋转检测传感器66与控制部64连接。控制部64对未图示的警告部进行控制,以在大工作台30的暂时停止时(换言之是在按压部48应当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并且在旋转检测传感器66未检测到按压部48的旋转的情况下向作业者发出被处理对象物12并未旋转的警告。此外,控制部64基于来自分度装置42的信息而判断大工作台30是否处于暂时停止时的状态。另外,警告部通过显示或者异常蜂鸣器来向作业者发出警告。
如图7所示,在小工作台32的下侧,配置有与旋转轴33同轴地固定于旋转轴33的下端部的第一啮合部74。第一啮合部74形成为类似于锥齿轮的形状。另外,在大工作台30的投射范围的下侧,设有能够与该第一啮合部74啮合的第二啮合部76。第二啮合部76也形成为类似于锥齿轮的形状。即,第一啮合部74以及第二啮合部76构成为类似于齿轮机构的啮合机构。此外,在基于第一啮合部74以及第二啮合部76的啮合机构中,设有如下程度的较大的啮合缝隙,即,即使在夹入投射材料的情况下,也不会使第一啮合部74和第二啮合部76打滑。
该第二啮合部76的直径小于第一啮合部74的直径,且该第二啮合部76与轴78同轴地固定于作为轴部件的轴78的前端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二啮合部76的直径小于第一啮合部74的直径,但是第二啮合部76的直径也可以与第一啮合部74的直径相同(换言之,也可以使用两个轴双方的齿数相同的等径锥齿轮)。轴7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轴承80A、80B,并且,在与第二啮合部76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有链轮82。另外,在轴78的比长边方向中央部靠近链轮82的部位的下侧,配置有经由固定单元等而固定于安装基板90的下表面侧的带减速器的驱动马达84,在驱动马达84的轴部同轴地固定有链轮86。该链轮86配置于链轮82的下侧,在链轮82、86绕挂有环形的链88。由此,驱动马达84借助作为驱动力传递单元的链轮86、链88以及链轮82而使轴78旋转,由此驱动第二啮合部76而使其绕轴旋转。而且,第二啮合部76在与第一啮合部74啮合的状态下传递旋转驱动力。
另外,第二啮合部76与接触分离机构100连接,该接触分离机构100用于使第二啮合部76相对于第一啮合部74接触分离。接触分离机构100构成为包括轴78,在大工作台30的暂时停止时,使第二啮合部76与第一啮合部74接触,并且在大工作台30的旋转时,使第二啮合部76与第一啮合部74分离。以下,对该接触分离机构100进行说明。
对轴78进行支承的轴承80A、80B固定在安装基板90上。一对托架94在大概隔着轴承80A的两外侧与安装基板90接合。销96相互同轴地安装于一对托架94。这些销96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在与轴78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且在以轴78为中心的两侧对称位置被销支承部97支承为能够旋转。销支承部97经由连结部件93而固定于装置纵向基板92。
另一方面,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驱动马达84的下侧配置有作为缸机构的气缸98,气缸98的轴向设定为与驱动马达84的轴向平行。在气缸98的缸体98A内配置有活塞98B(参照图8),活塞98B因缸体98A内的空气压力(广义上为流体压力)而能够进行往返运动。杆98C的基端部固定于活塞98B,臂98D的一端旋转自如地安装于杆98C的前端部。臂98D的另一端安装于安装基板90的下表面侧,其安装位置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被设定为比销96的轴线靠近第二啮合部76的位置。
如图8所示,接触分离机构100构成为,气缸98经由空气方向控制设备(电磁阀等)102而与空气供给源104连接,空气方向控制设备102与控制部64连接。控制部64基于来自分度装置42的信息而控制空气方向控制设备102,从而能够对杆98C的前进后退进行方向控制。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接触分离机构100中,气缸98能够对轴78施加朝向使得第二啮合部76从第一啮合部74离开的方向(图8、箭头A方向)的驱动力,与上述驱动力的施加相应地,轴78以销96为支点进行变位,从而使其前端侧(第二啮合部76侧)下降(参照图9(B))。
(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包括由离心式投射机20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范围和该投射范围以外的非投射范围的位置,大工作台30配置成能够旋转。另外,在大工作台30上配置多个小工作台32,并且,小工作台32具备与大工作台30的旋转轴31平行的旋转轴33而能够旋转,该小工作台32供被处理对象物12载置。而且,通过离心式投射机20利用离心力而将投射材料加速并对小工作台32上的被处理对象物12投射该投射材料。
此处,如图4所示,在大工作台30的投射范围的上侧设置有按压机构46,小工作台32上的被处理对象物12被按压机构46的按压部48从上侧按压。另外,按压部48能够与被处理对象物12一起旋转。因此,被处理对象物12以稳定的姿势旋转并被投射投射材料,另外,即使在这样的投射过程中,也能够在配置于图5所示的大工作台30的非投射范围的上方(装卸区域)的小工作台32(图5中为图中下侧的小工作台32)上输入输出被处理对象物1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图4所示的按压部48与被处理对象物12一起旋转,则由旋转检测传感器66检测到该旋转。在大工作台30的暂时停止时(按压部48应当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并且在旋转检测传感器66未检测到按压部48的旋转的情况下,图8所示的控制部64对未图示的警告部进行控制,以使其向作业者发出表示被处理对象物12并未进行旋转的警告。此外,控制部64基于来自分度装置42的信息而判断大工作台30是否处于暂时停止时,并进行上述的控制。由此,警告部通过显示或者异常蜂鸣器来向作业者发出警告。因此,能够对是否遍及被处理对象物12的整周均匀地进行投射进行判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分度装置42使大工作台30以设定成与小工作台32的配置对应的旋转角度绕大工作台30的旋转轴31旋转。在大工作台30暂时停止的状态下,小工作台32的任意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任意两个)被配置于大工作台30的投射范围内。此处,在通过分度装置42而使大工作台30旋转时,由控制部64进行控制而使基于离心式投射机20的投射中断,在大工作台30的暂时停止时,由控制部64进行控制而进行基于离心式投射机20的投射。因此,能够抑制投射材料的漏出,并且能够在被处理对象物12的整周上进行均匀的投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小工作台32的下侧的第一啮合部74固定于小工作台32的旋转轴33,设于大工作台30的投射范围的下侧的第二啮合部76能够与该第一啮合部74啮合。在第二啮合部76与第一啮合部74啮合的状态下,通过第二啮合部76向第一啮合部74传递旋转驱动力。另外,在大工作台30的暂时停止时,通过接触分离机构100使第二啮合部76与第一啮合部74接触,并且,在大工作台30进行旋转时,通过接触分离机构100使第二啮合部76与第一啮合部74分离。因此,在大工作台30的暂时停止时,能够使被处理对象物12稳定地旋转而遍及其整周均匀地对其进行投射,并且在大工作台30的旋转时,能够使大工作台30进行顺畅的旋转。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啮合部76固定于接触分离机构100的轴78的前端部,接触分离机构100的气缸98能够对轴78施加朝向使得第二啮合部76从第一啮合部74离开的方向的驱动力。更具体而言,当通过分度装置42而使大工作台30开始旋转时,基于来自分度装置42的信息,控制部64通过控制空气方向控制设备102来进行控制以使杆98C收缩。由此,若杆98C向收缩的方向(参照图8、箭头B方向)进行变位,则经由臂98D、安装基板90、以及轴承80A而向下侧(参照图8、箭头A方向)拉拽轴78。此时,与安装基板90接合的一对托架94绕销96的轴线进行旋转移动。其结果,如图9(B)所示,从图9(A)所示的状态开始转变为固定于传动轴78的前端部的第二啮合部76从第一啮合部74离开的非连结状态。
另一方面,当大工作台30旋转规定的旋转角度而暂时停止时,基于来自图8所示的分度装置42的信息,控制部64通过控制空气方向控制设备102而进行控制以使杆98C伸长。由此,若杆98C向伸长的方向(图8、与箭头B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变位,则经由臂98D、安装基板90、以及轴承80A而向上侧(图8、与箭头A方向相反的方向)推顶轴78。此时,与安装基板90接合的一对托架94绕销96的轴线进行旋转移动。其结果,从图9(B)所示的状态转变为图9(A)所示那样的固定于传动轴78的前端部的第二啮合部76与第一啮合部74接触的连结状态。
因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使第一啮合部74和第二啮合部76接触分离,另外,也能够抑制大工作台30以及小工作台32的旋转不良,从而使得被实施了喷丸处理的被处理对象物12的品质变得良好。
如上所说明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10,能够维持被实施了喷丸处理的被处理对象物12的品质的稳定性,并且能够抑制被处理对象物12的处理等待时间。
另外,如图7以及图8所示,驱动第二啮合部76使之旋转的驱动马达84配置于轴78的下侧,经由链轮86、链88以及链轮82而使轴78旋转,从而使装置变得小型化。另外,气缸98配置于驱动马达84的下侧,该气缸98的轴向设定为与驱动马达84的轴向平行,从而使装置变得更加小型化。
另外,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大工作台30上由多个分隔部44分隔而在周向上被划分为多个区域(30A、30B),并且对于多个区域(30A、30B)而言,载置有小工作台32的第一区域30A和未载置小工作台32的第二区域30B在周向上交替地设置,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投射材料的漏出。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0以及图11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喷丸强化装置110进行说明。图10中以俯视图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强化装置110的主要部分,图11中以示意性的纵向剖视图示出与沿图10的11A-11A线的截面相当的结构部的主要部分。其中,除了以下说明的结构以外,本实施方式的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几乎相同。因而,对于实质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0所示,在比大工作台30的投射范围靠近大工作台30的旋转方向(箭头R方向)下游侧,朝向被处理对象物配置有喷射装置112的两个喷射口112A。喷射装置112具备朝向设于大工作台30的径向外侧的小工作台32的公转停止位置的多个喷嘴112B。如图11所示,这些喷嘴112B分别与管道112C连接,管道112C与未图示的压缩空气供给部连接。
由此,喷射装置112能够朝向被处理对象物12(公转路径)进行气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压缩空气)的喷射。如图10所示,在大工作台30暂时停止的状态下,小工作台32配置于投射投射材料的投射区域(投射范围)、进行气体的喷射的喷射区域、以及进行(小工作台32的)装卸的装卸区域。此外,附图中利用双点划线X示意性地示出喷射气体。喷射装置112与控制部64(参照图8)连接,控制部64(参照图8)进行控制,以使喷射装置112在与离心式投射机20的投射相同的时刻进行喷射。
根据本实施方式,除了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以外,还能够有效地除去在被处理对象物12上残留的投射材料。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2~图14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喷丸强化装置120进行说明。图12中示出了喷丸强化装置120的主视图,图13中示出了喷丸强化装置120的右视图,图14中示出了喷丸强化装置120的俯视图。其中,除了以下说明的结构以外,本实施方式的其余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几乎相同。因而,对于实质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12所示,在斗式升降机26C的下部附近设有补给槽罐122,并且,在补给槽罐122的下侧设有槽罐流量调整装置124。槽罐流量调整装置124与补给槽罐122连结并具备开闭阀,通过打开阀而能够使补给槽罐122内的投射材料向斗式升降机26C的下端部的收集口流动。
另一方面,如图13所示,在投射材料槽罐26F安装有检测投射材料槽罐26F内的投射材料的量的料位计126。料位计126与控制部64(参照图8)连接,在料位计126检测到投射材料槽罐26F内的投射材料的量不足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部64进行控制以打开图12所示的槽罐流量调整装置124的阀。由此,从补给槽罐122经由斗式升降机26C等而向投射材料槽罐26F内供给投射材料。
另外,喷丸强化装置120具备升降门128。在箱体14的上侧设有用于使升降门128进行升降的缸机构部130。将缸机构部130设为公知的气缸,该缸机构部130具备在装置上下方向上伸缩的杆130A,并且,该杆130A的前端部与升降门128连结。即,构成为,通过使缸机构部130的杆130A进行伸缩而使升降门128在装置上下方向上升降。
根据防止由投射材料的飞散等而引起的漏出、以及确保大工作台30旋转时的安全的观点,在大工作台30旋转时将该升降门128以及流量调整装置24(参照图13)的门关闭。另外,在升降门128设置有夹入防止机构(省略图示),上述夹入防止机构防止在升降门128进行动作时区域传感器15(参照图13)进行动作而在升降门128关闭时产生夹入现象。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因进行强化处理而在箱体14内所产生的粉尘,通过从升降门128的开口吸引的空气而从吸引口14E经由管道28C中的沉降室28D向集尘机28B(参照图13、图14)流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分离器26E被设为带回转筛(rotary screen)的分离器。该回转筛与用于驱动斗式升降机26C的驱动用马达26D连接,并被驱动用马达26D驱动。
此外,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省略了图示,但用于驱动螺旋输送机26B的驱动用马达以附图标记132来表示,图14所示的分度装置42的带制动器的马达以附图标记42A来表示,定位夹紧件以附图标记42B来表示,定位缸以附图标记42C来表示。定位夹紧件42B设置于箱体14的顶棚部。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有检测到图4等所示的按压部48的旋转的旋转检测传感器66,为了判断是否对被处理对象物12遍及整周均匀地进行了投射,更加优选这样的结构,但也可以形成为不设置旋转检测单元的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度装置42使大工作台30以设定成与小工作台32的配置对应的旋转角度绕大工作台30的旋转轴31旋转,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设置检测第二旋转工作台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由此以与第二旋转工作台的位置对应的旋转角度对第一旋转工作台进行间歇进给(旋转)。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图7等所示的接触分离机构100构成为包括轴78,并构成为,在大工作台30的暂时停止时,使第二啮合部76与第一啮合部74接触,并且在大工作台30进行旋转时,使第二啮合部76与该第一啮合部74分离,根据使小工作台32稳定地旋转并且使大工作台30的旋转也变得顺畅的观点,优选这样的结构,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不设置接触分离机构100,设置第一橡胶辊以取代第一啮合部,并且设置第二橡胶辊以取代第二啮合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接触分离机构100的气缸98能够对轴78施加朝向使得第二啮合部76从第一啮合部74离开的方向的驱动力,但接触分离机构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具备螺线管以取代气缸98,上述螺线管能够对轴部件施加朝向使得第二啮合部从第一啮合部离开的方向的驱动力。另外,作为其它的变形例,也可以使用液压缸来取代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气缸98。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啮合部74固定于小工作台32的旋转轴33的下端部,但第一啮合部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于第二旋转工作台的旋转轴的下端部。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啮合部76固定于轴78的前端部,但第二啮合部也可以一体地形成于轴部件的前端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驱动而使第二啮合部76旋转的驱动马达84配置于轴78的下侧,根据使装置小型化的观点,优选这样的结构,但进行驱动而使第二啮合部旋转的驱动马达的配置位置例如也可以是轴部件的延长位置等这样的其它位置。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将驱动马达设为使用了中空轴的带减速器的驱动马达,并且将带减速器的驱动马达的中空轴直接安装于链轮82的安装轴而进行驱动。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气缸98配置于驱动马达84的下侧,气缸98的轴向设定为与驱动马达84的轴向平行,根据使装置小型化的观点,优选这样的结构,但缸机构的配置位置例如也可以是驱动马达84的轴向的延长位置等这样的其它位置。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大工作台30上由多个分隔部44分隔而在周向上被划分为多个区域(30A、30B),并且对于多个区域(30A、30B)而言,载置小工作台32的第一区域30A、和不载置小工作台32的第二区域30B在周向上交替地设置,根据防止投射材料的漏出的观点,优选这样的结构,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不设置不载置小工作台32的区域(zone)(换言之,在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区域30B相当的区域也载置小工作台32),小工作台32彼此之间由一个分隔部分隔。
另外,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喷射装置112构成为管道112C与未图示的压缩空气供给部连接,但喷射装置例如也可以是具备能够导入装置外的空气的风扇、并且对由该风扇导入的空气进行喷射的其它喷射装置。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喷丸处理装置是具备离心式投射机20的喷丸强化装置10、110、120,但喷丸处理装置也可以是具备离心式投射机20的喷砂清理(shot blasting)装置。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的多个变形例能够被适当地组合而加以实施。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喷丸强化装置(喷丸处理装置);12...被处理对象物;20...离心式投射机;30...大工作台(第一旋转工作台);30A...第一区域;30B...第二区域;32...小工作台(第二旋转工作台);42...分度装置;44...分隔部;46...按压机构;48...按压部;64...控制部;66...旋转检测传感器(旋转检测单元);74...第一啮合部;76...第二啮合部;78...轴(轴部件);82...链轮(驱动力传递单元);84...驱动马达;86...链轮(驱动力传递单元);88...链(驱动力传递单元);98...气缸(缸机构);100...接触分离机构;110...喷丸强化装置(喷丸处理装置);112...喷射装置;112A...喷射口;120...喷丸强化装置(喷丸处理装置)。

Claims (5)

1.一种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离心式投射机,该离心式投射机借助离心力使投射材料加速并对被处理对象物投射加速后的投射材料;
能够旋转的第一旋转工作台,该第一旋转工作台配置于包括由所述离心式投射机对投射材料进行投射的投射范围和所述投射范围以外的非投射范围的位置;
第二旋转工作台,该第二旋转工作台在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上配置有多个,形成为具备与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旋转轴平行的旋转轴而能够旋转,并且供所述被处理对象物载置;
按压机构,该按压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所述投射范围的上侧,并具备按压部,该按压部从上侧按压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上的所述被处理对象物且能够与所述被处理对象物一起旋转;
旋转检测单元,该旋转检测单元对所述按压部的旋转进行检测;
分度装置,该分度装置使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以设定成与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的配置对应的旋转角度绕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旋转轴旋转,并且在使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暂时停止的状态下,该分度装置使得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中的任意第二旋转工作台被配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所述投射范围内;
控制部,该控制部进行控制以在基于所述分度装置的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旋转时使基于所述离心式投射机的投射中断,并且该控制部进行控制以在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暂时停止时进行基于所述离心式投射机的投射;
第一啮合部,该第一啮合部配置于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的下侧、且设于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的旋转轴;
第二啮合部,该第二啮合部设于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所述投射范围的下侧,能够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并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的状态下传递旋转驱动力;以及
接触分离机构,该接触分离机构在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暂时停止时使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接触,并且该接触分离机构在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进行旋转时使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分离,
所述接触分离机构具备:
轴部件,所述第二啮合部配设于该轴部件的前端部;
销,该销在与所述轴部件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且在以该轴部件为中心的两侧对称位置被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
缸机构,该缸机构能够对所述轴部件施加朝向使得所述第二啮合部从所述第一啮合部离开的方向的驱动力,
与所述驱动力的施加对应地,所述轴部件通过前端侧以所述销为支点而下降的方式进行变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驱动所述第二啮合部而使之旋转的驱动马达配置于所述轴部件的下侧,该驱动马达借助驱动力传递单元而使所述轴部件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缸机构配置于所述驱动马达的下侧,所述缸机构的轴向设定为与所述驱动马达的轴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上由多个分隔部分隔而在周向上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并且,对于所述多个区域而言,载置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的第一区域和不载置所述第二旋转工作台的第二区域在周向上交替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喷射装置,该喷射装置在比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所述投射范围靠近所述第一旋转工作台的旋转方向下游侧配置有两个喷射口,该喷射装置能够朝所述被处理对象物喷射气体。
CN201180052337.1A 2010-11-01 2011-05-31 喷丸处理装置 Active CN1032010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5352 2010-11-01
JP2010245352 2010-11-01
PCT/JP2011/062475 WO2012060125A1 (ja) 2010-11-01 2011-05-31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1073A CN103201073A (zh) 2013-07-10
CN103201073B true CN103201073B (zh) 2015-10-07

Family

ID=46024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2337.1A Active CN103201073B (zh) 2010-11-01 2011-05-31 喷丸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26308B2 (zh)
EP (1) EP2636486B1 (zh)
JP (1) JP5742851B2 (zh)
CN (1) CN103201073B (zh)
TW (1) TWI499483B (zh)
WO (1) WO20120601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101304A (ja) * 2010-11-09 2012-05-31 Sintokogio Ltd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JP2015077638A (ja) * 2012-02-13 2015-04-23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ョット処理方法
MX368108B (es) 2014-03-10 2019-09-18 Sintokogio Ltd Dispositivo de proceso con granalla.
JP6949503B2 (ja) * 2017-02-15 2021-10-1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部品製造システム及び部品製造方法
KR102501482B1 (ko) * 2017-06-30 2023-02-21 신토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쇼트 처리 장치
JP6954362B2 (ja) * 2017-09-28 2021-10-27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CN111655430B (zh) * 2018-03-26 2022-05-31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喷丸处理装置
CN109015408A (zh) * 2018-10-15 2018-12-18 江苏缪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式重型履带抛丸机
JP7099389B2 (ja) * 2019-03-29 2022-07-12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ョット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1102255A (ja) * 2019-12-26 2021-07-15 新東工業株式会社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およびショット処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755A (ja) 1988-03-10 1990-01-09 Merck Patent Gmbh ベンゾニトリル化合物
JPH0753345B2 (ja) * 1988-04-21 1995-06-0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ロータ式ショットピーニング装置
JPH024755U (zh) * 1988-06-17 1990-01-12
JP2750895B2 (ja) 1989-05-22 1998-05-13 株式会社ニッサンキ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加工装置
JPH0355157A (ja) 1989-07-24 1991-03-08 Tokin Corp ロッド研磨装置
JPH0730277Y2 (ja) * 1989-09-29 1995-07-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ショットピーニング装置
US5272897A (en) * 1992-05-12 1993-12-28 Engineered Abrasives, Inc. Part hold down apparatus for part processing machine
JPH08323630A (ja) * 1995-05-26 1996-12-10 Sintokogio Ltd ブラスト設備の投射材吹落し装置
JP2000126929A (ja) * 1998-10-23 2000-05-09 Univ Saga 歯車高品質化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該システムに用い得るバレル処理装置
JP4186400B2 (ja) 2000-09-20 2008-11-26 日本軽金属株式会社 ショットブラスト加工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920518Y (zh) * 2006-06-06 2007-07-11 东莞丰裕电机有限公司 自动旋转台
CN100574998C (zh) * 2007-07-11 2009-12-30 盐城丰东特种炉业有限公司 双转台式抛丸强化清理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36486A4 (en) 2015-04-01
CN103201073A (zh) 2013-07-10
TWI499483B (zh) 2015-09-11
US9126308B2 (en) 2015-09-08
EP2636486A1 (en) 2013-09-11
JPWO2012060125A1 (ja) 2014-05-12
US20130327105A1 (en) 2013-12-12
JP5742851B2 (ja) 2015-07-01
TW201228776A (en) 2012-07-16
WO2012060125A1 (ja) 2012-05-10
EP2636486B1 (en) 2016-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1073B (zh) 喷丸处理装置
US9163295B2 (en) Shot-treatment apparatus
US10471568B2 (en) Shot process device
US20140360241A1 (en) Shot peening device and shot peening method
CN104354115A (zh) 一种上置式移动送料的箱体类工件抛丸清理装置
CN106882607A (zh) 一种同批码放多个物料包的自动装车系统
CN205342418U (zh) 一种口罩用呼吸阀的组装机
CN208614528U (zh) 一种无尘磨削装置
CN216807185U (zh) 一种包装管体的自动摆渡输送装置
CN114313952A (zh) 一种制管机接管、送管和摆渡取管的联动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12718502B (zh) 一种建筑垃圾风选用木石分选装置吸口结构
JPWO2019188609A1 (ja)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
CN216179679U (zh) 一种用于抛丸机的飞镖翻滚式通过装置
CN215354761U (zh) 一种光伏电池片的分选装置
CN219465910U (zh) 喷砂打磨机及喷砂打磨加工系统
JP6066459B2 (ja) ショット処理装置及びショット処理方法
WO2021075259A1 (ja) 粉末除去装置および錠剤印刷装置
CN116242540A (zh) 水平式在线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16534382A (zh) 一种基于重量检测的防漏件整机包装设备及其包装方法
CN111469057A (zh) 一种钢板弹簧新应力抛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