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64723B - 喷丸处理装置以及喷丸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丸处理装置以及喷丸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64723B
CN105364723B CN201510477451.9A CN201510477451A CN105364723B CN 105364723 B CN105364723 B CN 105364723B CN 201510477451 A CN201510477451 A CN 201510477451A CN 105364723 B CN105364723 B CN 1053647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t
nozzle
counterweight
blast equipment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7745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64723A (zh
Inventor
近藤仁彦
高泽弘亚
大出久幸
中畑达雄
松尾晋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bar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bar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baru Corp filed Critical Subar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364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4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64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647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3/00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 B24C3/02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mponent assemblies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CABRASIVE OR RELATED BLASTING WITH PARTICULATE MATERIAL
    • B24C9/00Appurtenances of abrasive blasting machines or devices, e.g. working chamber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used abrasiv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pray Control Apparatu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丸处理装置以及喷丸处理方法,其能够灵活适应工件的大小、形状,并且稳定地进行喷丸处理。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具备喷嘴、移动机构以及配重。喷嘴喷射喷丸材料。移动机构使所述喷嘴沿轨道往复移动。配重消除随着所述喷嘴的往复移动而产生的振动。另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方法具有:从喷嘴喷射喷丸材料的步骤;通过使所述喷嘴沿轨道往复移动而制造被喷丸处理品的步骤;以及使用配重消除随着所述喷嘴的往复移动而产生的振动的步骤。

Description

喷丸处理装置以及喷丸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喷丸处理装置以及喷丸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利用压缩空气喷射硬质粒子,使该硬质粒子碰撞机械加工部件或涂装部件等工件表面的表面处理技术,已知喷丸处理。通过喷丸处理,能够去除工件表面的生锈或污垢。因此,喷丸处理除了主要用于涂装等的基底处理以外,还用于涂装剥离、珠击处理等表面处理。
喷丸处理是通过从喷丸处理用的喷嘴将喷丸材料与压缩空气一起向工件喷射而进行的。因此,在喷丸处理中,防止所喷射的喷丸材料的飞散成为课题。因此,为了防止喷丸材料的飞散,提出了具有如下构造的喷丸处理装置,即,在喷丸材料的喷射用的喷嘴附近设置喷丸材料回收用的管路,并且利用壳体覆盖喷嘴以及回收用的管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
并且,为了能够通过喷砂法清扫船体外壳等较大的工件,研究出了利用多关节的机械手使喷嘴移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在该技术中,构成为喷嘴能够与覆盖喷嘴的壳体一起利用车轮自动行进。另外,作为用于使喷嘴沿铅直方向上升的驱动源,同时使用致动器和用于取得平衡的配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527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9022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2535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昭59-14596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的喷丸处理装置中,具有下述问题,即,以存在凹凸的表面或面积较大的工件为对象的喷丸处理难以进行。例如,在工件表面存在凹凸的情况下,如果设置用于防止喷丸材料的飞散的壳体,则产生相对于工件的干涉。另一方面,如果使防止飞散用的壳体远离工件,或者去除防止飞散用的壳体,则无法防止喷丸材料的飞散。
并且,如果产生喷丸材料的飞散,则具有喷丸材料的粉尘混入连杆机构等的驱动部的问题。因此,在以需要使喷丸材料的喷射用的喷嘴进行移动的这种较大的工件为喷丸处理对象的情况下,提出了如下对策,即,利用由防尘用盖体覆盖关节部分的多关节的机械手使喷嘴移动。
但是,如果使用多关节的机械手,则喷嘴的移动范围依赖于机械手的间接的长度而受到限制。因此,在工件大小极其大的情况下,需要与工件的大小相匹配地准备关节非常长的机械手。
尤其是,作为一种飞机部件的外壳用面板,其长度为米数量级,并且经常固定有纵向加强条等凸起物。因此,难以将现有的喷丸处理装置用于飞机的面板。其结果,作为飞机用面板的涂装前的基底处理,目前作业人员所正在进行的是利用砂纸打磨工件等的手工作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丸处理装置以及喷丸处理方法,其能够灵活适应工件的大小、形状,并且稳定地进行喷丸处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具备喷嘴、移动机构以及配重。喷嘴喷射喷丸材料。移动机构使所述喷嘴沿轨道往复移动。配重消除随着所述喷嘴的往复移动而产生的振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中,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旋转体,该旋转体以旋转轴为支点反复进行正转和反转,并且一端侧与所述喷嘴连结,所述配重设置在所述旋转体的另一端侧。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中,所述配重的重量以及位置以如下方式决定,即,使得围绕所述支点的由所述喷嘴侧的重力产生的转矩,小于或等于围绕所述支点的由所述配重侧的重力产生的转矩。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中,所述配重的重量以及位置以如下方式决定,即,使得围绕所述支点的由重力产生的转矩为零。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中,所述移动机构还具有:电动机,其在与所述旋转轴不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位置处具有输出轴;以及动力传递机构,其连结所述输出轴与所述旋转轴,将所述输出轴的一个方向的旋转动力,作为用于使所述旋转轴反复正转及反转的动力而传递至所述旋转轴。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中,还具备防尘体,该防尘体通过至少覆盖所述喷嘴而防止所述喷丸材料的飞散,至少将所述电动机以及所述动力传递机构配置在所述防尘体的外部。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中,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旋转板,其固定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以及连结棒,其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所述旋转体、以及所述旋转板的除了旋转中心以外的部分进行连结,将所述旋转板的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而处于与所述连结棒的连结位置相反侧的重量,调整为能抑制由所述旋转板的旋转所产生的振动的重量。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中,具备多个所述喷嘴,所述移动机构具有:棒状部件,其用于固定所述多个喷嘴;以及多个旋转体,其以分别对应的旋转轴为支点反复进行正转和反转,一端侧与所述棒状部件连结,所述配重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旋转体的另一端侧。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中,还设置有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将在所述多个旋转体的另一端侧分别设置的所述配重,在所述另一端侧直接或间接地相互连结。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中,利用所述棒状部件、所述多个旋转体、以及所述连结部件形成连杆机构。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中,还具备:传感器,其检测所述喷嘴的移动方向;以及配重控制机构,其根据所述喷嘴的移动方向使所述配重向消除所述振动的方向移动。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方法具有:从喷嘴喷射喷丸材料的步骤;通过使所述喷嘴沿轨道往复移动而制造被喷丸处理品的步骤;以及使用配重消除随着所述喷嘴的往复移动而产生的振动的步骤。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以及喷丸处理方法,能够灵活适应工件的大小、形状,并且稳定地进行喷丸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从位置A-A观察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后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从位置B-B观察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的正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从位置C-C观察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后视图。
标号的说明
1、1A、1B 喷丸处理装置
2 喷嘴
3 移动机构
4 防尘体
4A 确认窗
4B 空隙
5 电动机
5A 输出轴
6 旋转体
6A 旋转轴
7 动力传递机构
8 棒状部件
9 旋转板
10 连结棒
11 杠杆
12 配重
20 配重控制机构
21 传感器
30 连结部件
B 喷丸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以及喷丸处理方法。
(第一实施方式)
(结构以及功能)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从位置A-A观察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后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从位置B-B观察的剖视图。
喷丸处理装置1能够使用喷射喷丸材料B的喷嘴2、以及使喷嘴2沿轨道往复移动的移动机构3而构成。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了提高喷丸处理的效率,在喷丸处理装置1中具备多个喷嘴2。各喷嘴2安装在喷丸材料B的供给管的前端。另外,喷丸材料B的另一端与喷丸材料B的供给系统连接。但是,省略了喷丸材料B的供给系统以及供给管的图示。
另外,在喷丸处理装置1中优选具备防尘体4,该防尘体4通过至少覆盖喷嘴2而防止喷丸材料B的飞散。作为防尘体4,如图所示,除了兼作框体的刚体防尘壳以外,也可以是具有挠性的防尘盖。
在图示的例子中,作为防尘壳的防尘体4的一面侧开放。并且,能够从防尘体4的开放的一侧向工件喷射喷丸材料B。当然,也可以将工件设置在作为框体的防尘体4的内部。另外,在始终将工件设置在防尘体4内部的情况下,为了获得防尘效果,可以封闭防尘体4的四周的面,设置用于供工件进出的开闭门。
另一方面,在防尘体4的与工件相反侧的面上,为了确认喷丸处理,设置有透明的确认窗4A。并且,在防尘体4的底面附近,设置有用于使喷丸材料B的供给管通过的空隙4B。
移动机构3能够由电动机5、旋转体6、动力传递机构7、以及棒状部件8构成。电动机5是移动机构3的动力源。电动机5的输出轴5A通过动力传递机构7而与旋转体6的旋转轴6A连结。并且,旋转体6以电动机5的输出为动力源,构成为以旋转轴6A为支点反复进行正转和反转。因此,电动机5在与旋转体6的旋转轴6A不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位置处具有输出轴5A。
棒状部件8是用于固定单个或多个喷嘴2的部件。如图所示,在将多个喷嘴2配置在水平方向上的情况下,以长边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棒状部件8。并且,棒状部件8与旋转体6连结。由此,旋转体6的与支点相比的一端侧经由棒状部件8与喷嘴2连结。
棒状部件8能够以可相对于旋转体6旋转的方式利用轴、轴承等进行连结。如果以相对于旋转体6可旋转的方式连结棒状部件8,则形成连杆机构。因此,通过旋转体6的往复移动,能够如汽车雨刷器那样使各喷嘴2与棒状部件8一起往复移动。但是,在旋转体6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稳定性,可以将棒状部件8固定于旋转体6上。
另一方面,如图所示,能够将多个棒状的旋转体6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共同的棒状部件8连结。也就是说,将以分别对应的旋转轴6A为支点反复进行正转和反转的多个旋转体6,在与各支点相比的一端侧与棒状部件8连结。在此情况下,通过多个旋转体6和棒状部件8形成连杆机构。因此,能够提高移动机构3的刚性。另外,能够使棒状部件8始终朝向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另外,也可以将喷嘴2直接固定于旋转体6上。在该情况下,也能够省略棒状部件8。但是,即使在将喷嘴2直接固定于旋转体6的情况下,如果利用棒状部件8连结多个旋转体6,则也能够提高移动机构3的刚性。
另外,如图所示,在使用多个旋转体6构成移动机构3的情况下,只要至少一个旋转体6通过动力传递机构7与电动机5连结即可。动力传递机构7构成为将电动机5的输出轴5A的一个方向的旋转动力,作为用于使旋转体6反复正转及反转的动力而传递至旋转轴6A。这样,利用包括电动机5在内的结构要素,使移动机构3成为曲柄机构。
另外,即使以电动机5的输出轴5A与旋转体6的旋转轴6A位于同一直线上的方式配置电动机5,也能够构成移动机构3。但是,为了使旋转体6往复移动,需要间断地使电动机5的输出轴5A的旋转方向反转。即,需要将输出轴5A反复进行正转及反转的电动机5设置在旋转体6的旋转轴6A上。但是,如果改变电动机5的旋转方向,则会引起电动机5的消耗。因此,如果采用使电动机5的输出轴5A相对于旋转体6的旋转轴6A偏移,并且通过动力传递机构7进行连结的构造,则能够抑制电动机5的消耗。
动力传递机构7能够由旋转板9以及连结棒10构成。旋转板9固定于电动机5的输出轴5A上。连结棒10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旋转体6的不处于旋转轴6A上的部分、以及旋转板9的旋转中心以外的部分进行连结。连结棒10也能够与旋转体6直接连结。
但是,如图所示,如果以旋转体6与杠杆11成为以规定间隔分离的状态的方式,将棒状的杠杆11的一端固定至旋转体6的旋转轴6A上,使杠杆11的另一端以可旋转的方式与连结棒10连结,则至少能够将电动机5以及动力传递机构7配置在防尘体4的外部。也就是说,能够将连杆机构的驱动部分配置在防尘体4的外部。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喷丸材料B的飞散而造成的动力传递机构7以及电动机5的堵塞。
另外,将旋转板9的相对于旋转中心而处于与连结棒10的连结位置相反侧的重量,优选调整为能抑制由旋转板9的旋转所产生的振动的重量。也就是说,从抑制旋转板9的振动的观点出发,优选调节旋转板9的重量,以使得加进了连结棒10的重量后的旋转板9绕旋转中心的由重力产生的转矩为零。
作为具体例,在旋转板9的连结有连结棒10的一侧,设置板厚方向的多个贯通孔,以减轻旋转板9的重量以及旋转所需的扭矩,另一方面,使旋转板9的未连结有连结棒10的一侧的板厚相对变厚,由此能够平衡由重力产生的转矩。由此,能够抑制旋转板9的振动,并且避免在与连结棒10的连结中所使用的轴承的不均匀的磨损。
并且,在喷丸处理装置1中设置消除随着喷嘴2的往复移动而产生的振动的配重12。配重12设置在旋转体6的与支点相比的另一端侧。这样,如图所示,在设置多个旋转体6的情况下,配重12分别设置在多个旋转体6的与各支点相比的另一端侧。
配重12的重量以及位置以如下方式决定,即,使围绕旋转体6的支点的由喷嘴2侧的重力产生的转矩,小于或等于围绕支点的由配重12侧的重力产生的转矩。这样,越增加旋转体6的长度、越增加支点与配重12之间的距离,就能够越减轻配重12的重量。
从原理上说,优选以使得旋转体6的围绕支点的由重力产生的转矩为零的方式,决定配重12的重量以及位置。但是,在为了防止机械干涉而难以平衡转矩的情况下,使下方的转矩大于上方的转矩的做法会由于低重心化而提高稳定性。
在图示的例子中,棒状的各旋转体6的上方侧的端部与喷嘴2连结。因此,圆板状的配重12固定于棒状的各旋转体6的下方侧的端部。当然,也可以将配重12安装于旋转体6的上方侧,将喷嘴2连结于下方侧。另外,也可以以使喷嘴2在铅直方向或期望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方式配置棒状部件8以及旋转体6,在旋转体6的另一端侧安装配重12。
作为上述另一种移动机构3的特征,优选将移动机构3构成为,在配重12的高度最小时用于固定喷嘴2的棒状部件8的高度成为最大。在此情况下,在各旋转体6的长边方向变为铅直方向,配重12到达最低点时,各旋转体6的长边方向与棒状部件8的长边方向所成的角均成为直角。这样,在使喷嘴2摇摆的情况下,左右的移动是对称的,左右的移动量均等。其结果,能够减少在将旋转体6与棒状部件8的连结中所使用的轴承的因局部磨损而导致的寿命缩短。
(动作以及作用)
下面,说明喷丸处理装置1的动作以及作用。
在使用喷丸处理装置1进行喷丸处理的情况下,能够根据作为喷丸处理对象的工件的大小、形状,将喷丸处理装置1自身设置于吊篮等输送装置中。这样,如果使用喷丸处理装置1,则即使是对于安装有纵向加强条的飞机的面板等具有凹凸、且大型的工件,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喷丸处理。当然,在工件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在不使用输送装置的情况下设置喷丸处理装置1。另外,也可以将工件侧搭载于输送装置上。
在实际进行喷丸处理时,在喷丸处理装置1的喷嘴2的前方设置工件。或者相反地,与工件相匹配地配置喷丸处理装置1。并且,从喷丸材料B的供给系统通过供给管供给喷丸材料B。由此,从喷嘴2向工件喷射喷丸材料B。
另一方面,电动机5进行驱动,输出轴5A旋转。输出轴5A的转矩经由动力传递机构7,作为往复旋转的扭矩而传递至旋转体6的旋转轴6A。具体而言,通过电动机5的输出轴5A的旋转,旋转板9旋转。因此,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旋转板9连结的连结棒10的一端描绘出圆形轨迹而旋转移动。另一方面,连结棒10的另一端根据连结棒10的旋转板9侧的端部的位置,交替且周期性地向杠杆11的端部施加按压力和牵引力。
其结果,杠杆11的连结棒10侧的端部按照以旋转轴6A为中心的圆弧状轨迹往复移动。因此,杠杆11的另一侧的端部与旋转轴6A一起一边周期性地改变旋转方向,一边以规定角度旋转。这样,固定于旋转轴6A上的旋转体6也同样以旋转轴6A为中心,一边周期性地改变旋转方向,一边以规定角度旋转。也就是说,旋转体6往复移动。
如果旋转体6往复移动,则喷嘴2与连结于旋转体6上的棒状部件8一起沿着圆弧状的轨道往复移动。另外,与棒状部件8连结的、且未与动力传递机构7直接连结的其他旋转体6也沿着与和动力传递机构7直接连结的旋转体6同样的轨迹往复移动。由此,喷丸材料B向与喷嘴2的移动范围相对应的工件的规定范围内撞击。
此时,能够驱动设置有喷丸处理装置1或工件的输送装置,使喷嘴2相对于工件在期望方向上相对移动。例如,在喷嘴2每次到达左右端时,能够使喷嘴2在铅直方向上间断地步进式移动。于是,能够在较宽范围内对工件进行喷丸处理。并且,能够通过进行所需区域的喷丸处理,从而制造出被喷丸处理品。
另外,通过电动机5的旋转,喷嘴2周期性地往复移动。但是,在旋转体6的另一端安装有配重12,以平衡由重力产生的转矩。因此,消除随着喷嘴2的往复移动而产生的振动。其结果,能够稳定地进行工件的喷丸处理。
即,以上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1,构成为通过曲柄机构使包括喷嘴2在内的喷丸材料B喷射部往复移动。并且,为了抑制在使喷嘴2往复移动的情况下产生的振动,设置有配重12。
(效果)
因此,根据喷丸处理装置1,能够灵活适应工件的大小、形状,并且稳定地进行喷丸处理。也就是说,喷丸处理装置1并不是如以往那样在多关节手臂的前端安装喷嘴的构造,而是具有通过曲柄机构使喷嘴2往复移动的构造。而且,用于传递电动机5的输出的动力传递机构7,能够配置在防尘体4的外部。因此,能够将有可能由于喷丸材料B的飞散而发生堵塞的部位减小至最小限度。其结果,能够不需要以往所示的覆盖喷嘴附近的防尘盖、真空机构等结构要素。由此,即使是存在凹凸的工件,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喷丸处理。
另外,利用配重12,能够抑制由于喷嘴2的往复移动而可能产生的振动。也就是说,在以往的利用多关节手臂使喷嘴移动的类型、通过真空吸引将防尘盖吸附于工件上的类型中,产生振动这一问题本身是不会出现的,但在采用曲柄机构时能够通过配重12有效抑制成为问题的振动。其结果,能够实现使用曲柄机构的喷嘴2的往复移动。
并且,即使进行喷嘴2的周期性的往复移动,也能够稳定地执行喷丸处理。尤其是,能够大幅抑制将喷嘴2配置在高处时的振动。因此,能够将喷嘴2配置在高处。也就是说,能够在宽范围内使包括喷嘴2在内的喷丸处理装置1移动。
这样,即使是飞机部件等大型工件,也能够通过输送装置等使喷丸处理装置1在宽范围内移动,从而容易地实施喷丸处理。即,根据喷丸处理装置1,能够进行非常宽的范围的喷丸处理。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的正视图,图6是图5所示的喷丸处理装置的从位置C-C观察的剖视图。
在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1A中,通过配重控制机构20使配重12往复移动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1不同。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1实质上并无不同,因此对于同一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喷丸处理装置1A中具备传感器21以及配重控制机构20。传感器21能够检测喷嘴2的移动方向。因此,传感器21使用加速度传感器等能够检测传感器21自身的移动方向的任意传感器。另外,传感器21安装在与喷嘴2一起移动的棒状部件8等的任意部分处。另外,如果是与喷嘴2一起周期性运动的部分,则可以在旋转体6、旋转轴6A上安装传感器21。
另一方面,配重控制机构20是根据由传感器21检测出的喷嘴2的移动方向使配重12向消除振动的方向移动的装置。因此,传感器21的输出目的地与配重控制机构20连接。配重控制机构20能够采用在前端安装有配重12的钟摆装置。并且,配重控制机构20具备如下功能:基于从传感器21取得的检测信号检测喷嘴2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方向的变化,以与喷嘴2的往复移动周期同等的周期使配重12向与喷嘴2相同的方向移动。
由于已知喷嘴2的移动范围以及移动周期,因此能够在理论上或者通过试验而经验性地预先求出配重12的适当的最大旋转角度以及移动周期。这样,能够预先决定适当的配重12的最大旋转角度以及移动周期,进行配重12的控制。但是,配重控制机构20也可以取得加速度传感器等传感器21的相对位置信息、速度信息,自主地对配重12的旋转角度以及移动周期进行控制。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适当的配重12的最大旋转角度以及移动周期的决定作业。
另外,图5中例示了设置有单一的配重12以及配重控制机构20的喷丸处理装置1A,但也可以在喷丸处理装置1A中设置多个配重12以及配重控制机构20。另外,可以将传感器21内置于配重控制机构20中。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喷丸处理装置1A,能够通过独立的配重12的控制,消除随着喷嘴2的往复移动而产生的振动。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1A,能够取得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喷丸处理装置1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丸处理装置的后视图。
在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1B中,利用连结部件30将多个配重12相互连结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1不同。其他结构以及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1实质上并无不同,因此对于同一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
如前述所示,在多个旋转体6的、相对于设置喷嘴2的一侧而与成为各支点相比的旋转轴6A的另一端侧,分别设置配重12。这样,在由多个旋转体6构成移动机构3的情况下,在移动机构3中设置多个配重12。也就是说,在构成移动机构3的多个旋转体6的与喷嘴2相反侧设置多个配重12。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设置有两个配重12。
在移动机构3中设置多个配重12的情况下,在支撑多个配重12的各旋转体6中有可能产生振动。尤其是,如果各旋转体6的往复移动的周期接近与移动机构3的固有振动频率对应的周期,则振动还有可能被放大。并且,如果在各旋转体6中产生振动,则各旋转体6还有可能发生变形。
对此,如图7所示,在喷丸处理装置1B中,多个配重12在多个旋转体6的与各支点相比的另一端侧,利用连结部件30相互连结。以下述方式决定连结部件30的形状、构造以及材质的做法是适当的,即,以使得包括连结部件30在内的移动机构3的固有频率、与各旋转体6的往复移动的振动频率的差足够大。另外,连结部件30与用于固定喷嘴2的棒状部件8同样地,能够以可相对于旋转体6旋转的方式利用轴、轴承等进行连结。
这样,如图7例示所示,在两根棒状的旋转体6的一端侧利用用于固定喷嘴2的棒状部件8连结,另一方面,在两根棒状的旋转体6的另一端侧分别设置的配重12利用连结部件30连结的情况下,由棒状部件8、多个旋转体6、以及连结部件30形成闭合的连杆机构。
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多个旋转体6相互利用连结部件30连结,从而间接地连结有多个配重12,但也可以利用连结部件30直接连结多个配重12。
根据以上所述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喷丸处理装置1B,除了取得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喷丸处理装置1同样的效果以外,还能够取得能进一步减小随着喷嘴2的往复移动而产生的振动的效果。另外,如果利用连结部件30直接彼此连结配重12,则即使用于将配重12固定于各旋转体6上的螺栓、螺母等紧固部件万一变松脱落,也能够避免由于配重12自身的落下而导致的工件损伤。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记载了特定的实施方式,但记载的实施方式仅为一个例子,并不限定发明的范围。这里记载的新方法及装置能够通过各种其他方式具体化。另外,在这里记载的方法及装置的方式中,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以及变更。在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中,作为在发明的范围以及主旨中包含的内容而含有上述各种方式以及变形例。

Claims (9)

1.一种喷丸处理装置,其具备:
多个喷嘴,其喷射喷丸材料;
移动机构,其使所述多个喷嘴沿轨道往复移动;以及
配重,其消除随着所述多个喷嘴的往复移动而产生的振动,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
棒状部件,其用于固定所述多个喷嘴;以及
多个旋转体,其以分别对应的旋转轴为支点反复进行正转和反转,一端侧与所述棒状部件连结,
所述配重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旋转体的另一端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配重的重量以及位置以如下方式决定,即,使得围绕所述支点的由所述棒状部件侧的重力产生的转矩,小于或等于围绕所述支点的由所述配重侧的重力产生的转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配重的重量以及位置以如下方式决定,即,使得围绕所述支点的由重力产生的转矩为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移动机构还具有:
电动机,其在与所述旋转轴不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位置处具有输出轴;以及
动力传递机构,其连结所述输出轴与至少一个所述旋转轴,将所述输出轴的一个方向的旋转动力,作为用于使至少一个所述旋转轴反复正转及反转的动力而传递至至少一个所述旋转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中,
还具备防尘体,该防尘体通过至少覆盖所述多个喷嘴而防止所述喷丸材料的飞散,
至少将所述电动机以及所述动力传递机构配置在所述防尘体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中,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具有:
旋转板,其固定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以及
连结棒,其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所述多个旋转体中的一个、以及所述旋转板的除了旋转中心以外的部分进行连结,
将所述旋转板的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而处于与所述连结棒的连结位置相反侧的重量,调整为能抑制由所述旋转板的旋转所产生的振动的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中,还设置有连结部件,该连结部件将在所述多个旋转体的另一端侧分别设置的所述配重,在所述另一端侧直接或间接地相互连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丸处理装置,其中,
利用所述棒状部件、所述多个旋转体、以及所述连结部件形成连杆机构。
9.一种喷丸处理方法,其具有:
从多个喷嘴喷射喷丸材料的步骤;
通过利用移动机构使所述多个喷嘴沿轨道往复移动而制造被喷丸处理品的步骤;以及
使用配重消除随着所述多个喷嘴的往复移动而产生的振动的步骤,
所述移动机构具有:
棒状部件,其用于固定所述多个喷嘴;以及
多个旋转体,其以分别对应的旋转轴为支点反复进行正转和反转,一端侧与所述棒状部件连结,
所述配重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旋转体的另一端侧。
CN201510477451.9A 2014-08-06 2015-08-06 喷丸处理装置以及喷丸处理方法 Active CN1053647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60720A JP6426395B2 (ja) 2014-08-06 2014-08-06 ブラスト処理装置及びブラスト処理方法
JP2014-160720 2014-08-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64723A CN105364723A (zh) 2016-03-02
CN105364723B true CN105364723B (zh) 2019-10-15

Family

ID=53835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77451.9A Active CN105364723B (zh) 2014-08-06 2015-08-06 喷丸处理装置以及喷丸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97773B2 (zh)
EP (1) EP2982476B1 (zh)
JP (1) JP6426395B2 (zh)
KR (1) KR102456223B1 (zh)
CN (1) CN1053647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6395B2 (ja) * 2014-08-06 2018-11-21 ブラスト工業株式会社 ブラスト処理装置及びブラスト処理方法
KR101870705B1 (ko) * 2017-05-26 2018-06-25 최준식 이동형 블라스팅 장치
KR101944928B1 (ko) * 2017-05-30 2019-02-01 김영진 평판 블라스팅 장치
KR101944924B1 (ko) * 2017-05-30 2019-02-01 김영진 형강 부착 평판 블라스팅 장치
CN107630128B (zh) * 2017-08-07 2019-08-13 蔡晋 一种风扇叶片的阶梯阵列式超声喷丸强化装置及方法
CN107488780A (zh) * 2017-08-07 2017-12-19 蔡晋 一种平面阵列式超声喷丸强化装置及方法
KR102068346B1 (ko) * 2018-01-15 2020-01-20 김득배 반자동 블라스팅 장치
CN115181839A (zh) * 2022-06-10 2022-10-14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阿尔门试片的弹丸式超声冲击强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596A (ja) * 1982-07-16 1984-01-25 Fukashi Uragami 壁面清掃装置
JPS59224266A (ja) * 1983-06-03 1984-12-17 Sintokogio Ltd 鋳物の後処理装置
JPH05116070A (ja) * 1991-10-30 1993-05-14 Kyushu Electron Metal Co Ltd 連続湿式サンドブラスト加工装置
JP2003291067A (ja) * 2002-03-29 2003-10-14 Sinto Brator Co Ltd エアーブラスト加工装置及びエアーブラスト方法
CN102729153A (zh) * 2011-04-14 2012-10-17 株式会社不二制作所 通过喷砂的抛光方法和其使用的喷砂装置的喷嘴结构
KR101346786B1 (ko) * 2013-10-17 2014-01-03 주식회사유니온텍 프레스 유형 브라스트 사상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13594B (de) * 1965-05-07 1966-03-31 Heidenreich & Harbeck Gmbh Furniermessermaschine
CH634491A5 (en) * 1978-02-03 1983-02-15 Plakanda Plakat & Propaganda A Device for treating, in particular cleaning, surfaces
JPS604688Y2 (ja) 1981-07-22 1985-02-12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研掃機
JPH03196973A (ja) * 1989-12-26 1991-08-28 Fuji Seiki Mach Works Ltd 乾式ブラスト加工装置
US5325637A (en) * 1991-10-31 1994-07-05 Konica Corporation Developing apparatus with an improved sleeve
JPH05253841A (ja) * 1992-03-05 1993-10-05 Hitachi Ltd ファイングレインミリング加工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JP3084905B2 (ja) * 1992-03-09 2000-09-04 石川島播磨重工業株式会社 制振装置
JPH08252769A (ja) 1995-03-16 1996-10-01 Mitsubishi Kakoki Kaisha Ltd クローズド型ブラスト装置
JP2000190226A (ja) 1998-12-25 2000-07-11 Sankyo Giken Kogyo Kk ショットブラスト方法及びショットブラスト装置
WO2003031075A1 (en) * 1999-09-16 2003-04-17 Nordson Corporation Powder spray gun with inline angle spray nozzle
US6524172B1 (en) * 2000-09-08 2003-02-25 Cold Jet, Inc. Particle blast apparatus
WO2003013790A1 (fr) * 2001-08-08 2003-02-20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suppression de corps etrangers
JP3927812B2 (ja) 2002-01-15 2007-06-13 株式会社 テクトリア 噴射用ロータおよびこれを使用した研磨装置
JP2004025351A (ja) 2002-06-25 2004-01-29 Hirohashi Koji ブラスト装置
NL1022293C2 (nl) 2002-12-31 2004-07-15 Tno 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of bewerken van optische elementen en/of optische vormelementen, alsmede dergelijke elementen.
DE602005011110D1 (de) * 2005-05-18 2009-01-02 Franco Sartorio Ausgleichmechanismus für Werkzeugmaschine
JP5046729B2 (ja) * 2007-04-25 2012-10-10 株式会社不二製作所 ブラスト加工装置におけるブラストガンの移動装置
JP2010174550A (ja) 2009-01-30 2010-08-12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アクティブマスダンパー及び建築物
JP6005970B2 (ja) * 2012-04-06 2016-10-12 ブラスト工業株式会社 ブラスト処理装置及びブラスト処理方法
JP6126861B2 (ja) 2013-02-15 2017-05-10 ブラスト工業株式会社 ブラスト処理装置及びブラスト処理方法
JP6426395B2 (ja) * 2014-08-06 2018-11-21 ブラスト工業株式会社 ブラスト処理装置及びブラスト処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4596A (ja) * 1982-07-16 1984-01-25 Fukashi Uragami 壁面清掃装置
JPS59224266A (ja) * 1983-06-03 1984-12-17 Sintokogio Ltd 鋳物の後処理装置
JPH05116070A (ja) * 1991-10-30 1993-05-14 Kyushu Electron Metal Co Ltd 連続湿式サンドブラスト加工装置
JP2003291067A (ja) * 2002-03-29 2003-10-14 Sinto Brator Co Ltd エアーブラスト加工装置及びエアーブラスト方法
CN102729153A (zh) * 2011-04-14 2012-10-17 株式会社不二制作所 通过喷砂的抛光方法和其使用的喷砂装置的喷嘴结构
KR101346786B1 (ko) * 2013-10-17 2014-01-03 주식회사유니온텍 프레스 유형 브라스트 사상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26395B2 (ja) 2018-11-21
KR102456223B1 (ko) 2022-10-18
US20160039070A1 (en) 2016-02-11
KR20160017633A (ko) 2016-02-16
EP2982476A1 (en) 2016-02-10
US9597773B2 (en) 2017-03-21
EP2982476B1 (en) 2019-12-18
CN105364723A (zh) 2016-03-02
JP2016036866A (ja) 2016-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4723B (zh) 喷丸处理装置以及喷丸处理方法
CN205436134U (zh) 一种喷漆机的机械手
UA74512C2 (uk) Аеродинамічний підйомно-тягнучий рушій
CN209404660U (zh) 转盘结构和机器人
CN208451224U (zh) 一种具有打磨功能的磁力爬行器
JP6126861B2 (ja) ブラスト処理装置及びブラスト処理方法
WO2014181301A1 (en) Multifunction robot for maintenance in confined spaces of metal constructions
JP6005970B2 (ja) ブラスト処理装置及びブラスト処理方法
CN205817560U (zh) 无尘式花岗石板抛光机
CN108994743A (zh) 一种建筑装饰装修喷砂机
CN206316933U (zh) 一种自动喷砂机
CN102229115B (zh) 圆柱形零件专用喷砂机
CN103657774A (zh) 惯性球磨机
CN110405635A (zh) 一种喷砂机
CN205495977U (zh) 一种滚筒筛分装置
CN202088102U (zh) 全自动喷砂机
JP6886913B2 (ja) 清掃装置および炉内作業装置
CN209579255U (zh) 用于转子表面处理的设备
US20060144978A1 (en) Nano grinding mill (dried type)
CN207170178U (zh) 一种除尘机振动系统
CN101642726B (zh) 一种扰流粉碎机
CN108638089A (zh) 一种用于焊装车间的清除焊渣机械手
PL240839B1 (pl) Urządzenie do obróbki strumieniowo-ściernej powierzchni przestrzennych przedmiotów oraz sposób obrabiania powierzchni przestrzennych przedmiotów z wykorzystaniem tego urządzenia
CN204976380U (zh) 喷砂机喷枪机械手及喷砂机
KR102564709B1 (ko) 이산화탄소 세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ubaru Co.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Heavy Industries, 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