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9922B - 加热器以及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以及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9922B
CN105319922B CN201510441593.XA CN201510441593A CN105319922B CN 105319922 B CN105319922 B CN 105319922B CN 201510441593 A CN201510441593 A CN 201510441593A CN 105319922 B CN105319922 B CN 1053199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wire
heater
electrode
substrate
electric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4159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9922A (zh
Inventor
觉张光
觉张光一
中山敏则
高田成明
玉木政行
秋山直纪
浅香明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3199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9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99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99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27Applications
    • H05B1/023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H05B1/0241For photocopi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4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axial heat part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05B3/22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non-flexibl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02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 H05B2203/006Heaters using a particular layout for the resistive material or resistive elements using interdigitated electrod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加热器以及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该加热器包括:基板;第一电触点;第二电触点;第一电极部分和第二电极部分;热生成部分;第一导电线路部分,电连接第一电触点和第一电极部分;以及第二导电线路部分,电连接第二电触点之一和第二电极部分的一部分。第一导电线路部分中的当电流从第一电极部分朝向第一电触点流动时流过第一电极部分的所有电流合并到的一部分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导电线路部分中的当电流从第二电极部分中的该一部分朝向第二电触点之一流动时流过第二电极部分中的该一部分的所有电流合并到的部分的截面面积。

Description

加热器以及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加热片材上的图像的加热器以及一种配备有所述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图像加热装置可与图像形成装置(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具有其多种功能的多功能机等)一起使用。
背景技术
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片材上并且在定影设备(图像加热装置)中受热量和压力而定影在片材上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已知的。对于这种定影设备,近日提出一种类型的定影设备(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12-37613),其中,热生成元件(加热器)接触薄柔性带的内表面以将热量施加到带。该定影设备有利之处在于,结构具有低热容量,因此,对于可允许的定影操作的温度上升很快。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12-37613公开了一种定影设备,其中,热生成元件(加热器)的热生成区域宽度根据片材的宽度尺寸而受控。该定影设备中所使用的加热器配备有在上面在基板的纵向方向上布置有多个电阻器的热生成电阻器,各电阻器中的每一个在基板上具有包括用于供应电力(能量)的多个导电线路的导电线路层。该导电线路层具有在电阻器的数量方面不同的多个导电线路图案,并且构造为使得:能够有选择地将电力提供给多个电阻器中的特定电阻器。此外,该定影设备将电力提供给多个电阻器中的要被加热的仅一个电阻器,以使得加热器的热生成区域的宽度尺寸与多个电阻器对应地改变。
日本公开专利申请2012-37613中所公开的加热器关于其结构易受进一步改进。在电力供应给该加热器的情况下,导电线路的电阻消耗所供应的电力的一部分。具体地说,较大的电流量流入到与大数量的多个热生成电阻器层连接的导电线路中,以使得电功耗的量较大。当导电线路消耗电力时,在热生成电阻器处的热生成效率较低,因此,需要电功耗受抑制的这种加热器。
发明内容
相应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功耗的加热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加热器中的电功耗的图像加热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可随图像加热装置使用的加热器,所述图像加热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电能量供应部分以及用于加热片材上的图像的环形带,其中,所述加热器可接触所述带以加热所述带,所述加热器包括:基板;第一电触点,提供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可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多个第二电触点,提供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可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多个电极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电触点电连接的第一电极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二电触点电连接的第二电极部分,所述第一电极部分和所述第二电极部分在所述基板的纵向方向上按预定间隙交替布置;多个热生成部分,提供在所述电极部分中的相邻电极部分之间,以使得在相邻电极部分之间电连接,所述热生成部分能够在相邻电极部分之间通过电源生成热量;第一导电线路部分,被配置为电连接第一电触点和第一电极部分;以及第二导电线路部分,被配置为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电触点之一和第二电极部分的一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路部分中的当电流从第一电极部分朝向第一电触点流动时流过所述第一电极部分的所有电流合并到的一部分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导电线路部分中的当电流从第二电极部分中的一部分朝向第二电触点中所述一个第二电触点流动时流过第二电极部分中的所述一部分的所有电流合并到的一部分的截面面积。
从参照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加热装置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加热装置的前视图。
在图4中,(a)和(b)中的每一个示出加热器实施例1的结构。
图5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图像加热装置的结构关系。
图6示出连接器。
图7是示出相对于馈送器的不同线路宽度的电流量与电功耗之间的关系的图线。
图8示出加热器的等效电路。
图9示出流入加热器中的电流。
图10示出实施例1的效果。
在图11中,(a)示出用于加热器的热生成类型,(b)示出用于加热器的热生成区域的切换系统。
在图12中,(a)和(b)中的每一个示出实施例2中的加热器的结构。
图13示出实施例2的效果。
在图14中,(a)和(b)中的每一个示出实施例3中的加热器的结构。
图15示出实施例3的效果。
图16是用于示出实施例3的效果的图线。
在图17中,(a)示出实施例1中的第一修改示例的结构,(b)示出实施例1中的第二修改示例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接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图像形成装置是使用电子照相处理的激光束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将简称为打印机。
[实施例1]
[图像形成部分]
图1是作为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1的截面图。打印机1包括图像形成站10和定影设备40,其中,感光鼓11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P上,并且定影在片材P上,通过定影设备40将图像形成在片材P上。参照图1,将详细描述装置的结构。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包括图像形成站10,用于形成各个颜色调色剂图像Y(黄色)、M(洋红色)、C(青色)和Bk(黑色)。图像形成站10包括与Y、M、C、Bk对应的各个感光鼓11(11Y、11M、11C、11Bk),其从左侧按被提到的顺序而被布置。在每个鼓11周围,如下提供相似元件:充电器12(12Y、12M、12C、12Bk);曝光设备13(13Y、13M、13C、13Bk);显影设备14(14Y、14M、14C、14Bk);一次转印叶片17(17Y、17M、17C、17Bk);以及清洁器15(15Y、15M、15C、15Bk)。用于Bk调色剂图像形成的结构将描述作为代表,为了简明,通过分配相似标号而省略用于其它颜色的描述。因此,用这种标号,元件将简称为感光鼓11、充电器12、曝光设备13、显影设备14、一次转印叶片17和清洁器15。
在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上通过驱动源(未示出)来旋转作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感光鼓11。在感光鼓11周围,充电器12、曝光设备13、显影设备14、一次转印叶片17和清洁器15按所提到的顺序而得以提供。
充电器12对感光鼓11的表面进行充电。此后,感光鼓11的表面由曝光设备13曝光于根据图像信息的激光束,以使得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设备14将静电潜像显影为Bk调色剂图像。此时,对于其它颜色运行相似处理。一次转印叶片17将调色剂图像依次从感光鼓1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一次转印)。清洁器15移除在一次图像转印之后在感光鼓11上残留的调色剂。据此,感光鼓11的表面得以清洁,以使得准备下一图像形成。
另一方面,馈送机构(未示出)拾取馈送盒20中所包含的或多馈送托盘25上所放置的片材P并且将其馈送到成对配准辊23。片材P是在上面形成图像的构件。片材P的具体示例是普通纸张、厚片材、树脂材料片材、高射投影仪胶片等。成对配准辊23一旦片材P停止就校正倾斜馈送。配准辊23然后按与中间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定时关系来将片材P馈送到中间转印带31与二次转印辊35之间。辊35用于将颜色调色剂图像从带31转印到片材P上。此后,片材P被馈送到定影设备(图像加热装置)40中。定影设备40将热量和压力施加到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T,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P上。
[定影设备]
将描述作为打印机1中所使用的图像加热装置的定影设备40。图2是定影设备40的截面图。图3是定影设备40的前视图。图4示出加热器600的结构。图5示出定影设备40的结构关系。
定影设备40是用于通过加热器单元60(单元60)对片材上的图像进行加热的图像加热装置。单元60包括柔性薄定影带603和接触带603的内表面以对带603进行加热的加热器600(低热容量结构)。因此,带603可以高效地受加热,以使得实现在定影操作的开始时的快速温度上升。如图2所示,带603被夹持在加热器600与加压辊70(辊70)之间,据此形成夹持部N。带603在箭头所指示(图2中的顺时针)的方向上旋转,辊70在箭头所指示(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旋转,以夹持并且馈送供应给夹持部N的片材P。此时,来自加热器600的热量通过带603提供给片材P,因此,片材P上的调色剂图像T受加热并且受夹持部N加压,以使得调色剂图像通过热量和压力而定影在片材P上。已经穿过定影夹持部N的片材P与带603分离,并且排出。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运行定影处理。将详细描述定影设备40的结构。
单元60是用于对片材P上的图像进行加热并且加压的单元。单元60的纵向方向与辊70的纵向方向平行。单元60包括加热器600、加热器支持器601、支撑支托部602和带603。
加热器600是加热构件,用于加热带603,可滑动地与带603的内表面接触。加热器600朝向辊70压入到带603的内表面,以使得提供夹持部N的期望夹持宽度。该实施例中的加热器600的尺寸在宽度上(在图4中的上下方向上所测量的尺寸)是5-20mm,在长度上(在图4中的左右方向上所测量的尺寸)是350-400mm,在厚度上是0.5-2mm。加热器600包括在与片材P的馈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片材P的横向方向)上延长的基板610以及热生成电阻器620(热生成元件620)。
加热器600沿着加热器支持器601的纵向方向固定在加热器支持器601的下表面上。在该实施例中,虽然在不与带603可滑动接触的基板610的后侧上提供热生成元件620,但可以在与带603可滑动接触的基板610的前表面上提供热生成元件620。然而,从防止对于带603的非均匀热量施加的观点来看,加热器600的热生成元件620优选地提供在基板610的后侧上,据此实现对基板610的均匀加热效果。下文中将描述加热器600的细节。
带603是用于在夹持部N中加热片材上的图像的柱形(环形)带(膜)。例如,带603包括基材603a、其上的弹性层603b以及弹性层603b上的分离层603c。可以通过金属材料(如不锈钢或镍)或耐热树脂材料(如聚酰亚胺)来制成基材603a。可以通过弹性和耐热材料(如硅酮橡胶或含氟橡胶)来制成弹性层603b。可以通过氟化树脂材料或硅酮树脂材料来制成分离层603c。
该实施例的带603在外径上具有30mm的尺寸,在长度(在图2中的前后方向上所测量的尺寸)上具有330mm的尺寸,在厚度上具有30μm的尺寸,基材603a的材料是镍。具有400μm的厚度的硅酮橡胶弹性层603b形成在基材603a上,具有20μm的厚度的氟树脂管(分离层603c)涂敷弹性层603b。
接触基板610的表面的带可以配备有具有10μm的厚度的聚酰亚胺层作为滑动层603d。当提供聚酰亚胺层时,定影带603与加热器600之间的摩擦阻力很低,因此,可以抑制带603的内表面的磨损。为了进一步增强可滑动性,润滑剂(如油脂)可以涂覆于带的内表面。
加热器支持器601(支持器601)充当将加热器600保持在朝向带603的内表面驱动加热器600的状态下。支持器601是半弓形截面(图2的表面),并且用于调节带603的旋转轨道。可以通过耐热树脂材料等来制成支持器601。在该实施例中,其为可得自Dupont的Zenite 7755(商标)。支撑支托部602通过支持器601来支撑加热器600。优选地以甚至当高压力施加到材料时也不容易变形的材料来制成支撑支托部602,在该实施例中,其以SUS304(不锈钢)制成。
如图3所示,支撑支托部602受相对于纵向方向在相对端部处的左法兰411a和右法兰411b支撑。法兰411a和411b可以简称为法兰411。法兰411调节带603在纵向方向上的移动以及带603的圆周方向配置。以耐热树脂材料等来制成法兰411。在该实施例中,其为PPS(聚苯硫醚树脂材料)。
在法兰411a与压力臂414a之间,驱动弹簧415a受压缩。此外,在法兰411b与压力臂414b之间,驱动弹簧415b受压缩。驱动弹簧415a和415b可以简称为驱动弹簧415。用这种结构,驱动弹簧415的弹力通过法兰411和支撑支托部602施加到加热器600。带603以预定驱动力压靠辊70的上表面,以形成具有预定夹持宽度的夹持部N。在该实施例中,压力在一个端部侧处是156.8N(16kgf)并且总共是313.6N(32kgf)。
如图3所示,连接器700被提供为与加热器600电连接的电能量供应构件,以将电力供应给加热器600。在加热器600的一个纵向端部处可拆卸地提供连接器700。连接器700容易可拆卸地安装到加热器600,因此,在加热器600的损坏时定影设备40的组装以及加热器600或带603的更换是容易的,因此提供良好的维护属性。下文中将描述连接器700的细节。
如图2所示,辊70是夹持部形成构件,其接触带603的外表面以与带603配合而形成夹持部N。辊70在金属材料的芯金属71上具有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包括芯金属71上的弹性层72和弹性层72上的分离层73。芯金属71的材料的示例包括SUS(不锈钢)、SUM(硫和含硫易切削钢)、Al(铝)等。弹性层72的材料的示例包括弹性固体橡胶层、弹性泡沫橡胶层、弹性多孔橡胶层等。分离层73的材料的示例包括氟化树脂材料。
该实施例的辊70包括钢的芯金属71、芯金属71上的硅酮橡胶泡沫的弹性层72以及弹性层72上的氟树脂管的分离层73。具有弹性层72和分离层73的辊70的部分的尺寸在外径上是25mm,在长度上是330mm。
热阻器630是在加热器600的后侧(距滑动表面侧的相对侧)上提供的温度传感器。热阻器630在其与热生成元件620绝缘的状态下接合到加热器600。热阻器630具有检测加热器600的温度的功能。如图5中所示,热阻器630通过A/D转换器(未示出)与控制电路100连接,并且可以将与所检测到的温度对应的输出馈送到控制电路100。
控制电路100包括包含针对各种控制而操作的CPU的电路、存储各种程序的非易失性介质(如ROM)。程序存储在ROM中,CPU读取并且运行它们以进行各种控制。如果集成电路(如ASIC)能够执行相似操作,则控制电路100可以是集成电路。
如图5所示,控制电路100与电压源110电连接,以使得控制来自电压源110的电力供应。控制电路100与热阻器630电连接,以接收热阻器630的输出。
控制电路100使用从热阻器630获取的温度信息,以用于对电压源110的电力供应控制。更具体地说,控制电路100基于热阻器630的输出来控制通过电压源110到加热器600的电力。在该实施例中,控制电路100运行电压源110的输出的波数控制,以调整加热器600的热生成的量。通过这种控制,加热器600得以保持在预定温度处(例如180度)。
如图3所示,由侧板41的后侧和前侧中所提供的承载体41a和41b分别旋转地支持辊70的芯金属71。芯金属71的一个轴端配备有齿轮G,以将驱动力从电机M发送到辊70的芯金属71。如图2所示,从电机M接收驱动力的辊70在箭头所指示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在夹持部N中,驱动力通过辊70发送到带603,以使得带603在箭头所指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上旋转。
电机M是用于通过齿轮G来驱动辊70的驱动部件。控制电路100与电机M电连接,以控制对电机M的电力供应。当通过控制电路100的控制来供应电能量时,电机M开始旋转齿轮G。
控制电路100控制电机M的旋转。控制电路100使用电机M来按预定速度旋转辊70和带603。其控制电机,以使得定影处理操作中夹持部N所夹持并且馈送的片材P的速度与预定处理速度(例如200[mm/sec])相同。
[加热器]
将详细描述定影设备40中所使用的加热器600的结构。在图11中,(a)示出加热器600中所使用的热生成类型,(b)示出随加热器600所使用的热生成区域切换类型。
该实施例的加热器600是使用图11的(a)和(b)所示的热生成类型的加热器。如图11的(a)所示,电极A-C与A导电线路(“LINEA”)电连接,电极D-F与B导电线路(“LINE B”)电连接。与A导电线路连接的电极和与B导电线路连接的电极沿着纵向方向(图11的(a)中的左右方向)交错(交替布置),热生成元件电连接在相邻电极之间。电极和导电线路是以相似方式形成的导电图案(引线)。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到并且电连接于热生成元件的引线被称为电极,执行连接被施加有电压的部分与电极的功能的引线被称为导电线路(电力供应线路)。当电压V施加在A导电线路与B导电线路之间时,在相邻电极之间生成电势差。因此,电流流过热生成元件,并且通过相邻热生成元件的电流的方向彼此相反。在该类型加热器中,以上述方式来生成热量。如图11的(b)所示,在B导电线路与电极F之间,提供开关等,并且当开关打开时,电极B和电极C处于相同电势,因此,其间没有电流流过热生成元件。在该系统中,纵向方向上所布置的热生成元件被独立地通电,以使得可以通过关闭一部分来对仅热生成元件的一部分通电。换言之,在系统中,可以通过在导电线路中提供开关等来改变热生成区域。在加热器600中,可以使用上述系统来改变热生成元件620的热生成区域。
无论电流的方向如何,热生成元件当受通电时都生成热量,但优选的是,热生成元件和电极被布置为使得电流沿着纵向方向流动。这种布置在以下点方面优于其中电流的方向为与纵向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图11的(a)中的上下方向)的布置。当焦耳热生成因热生成元件的电通电而受影响时,热生成元件与其电阻(值)对应地生成热量,因此,根据电流的方向来选择热生成元件的尺寸和材料,以使得电阻处于期望的电平处。与纵向方向相比,在上面提供有热生成元件的基板的尺寸在横向方向上非常短。因此,如果电流在横向方向流动,则难以使用低电阻材料来为热生成元件提供期望的电阻。另一方面,当电流在纵向方向上流动时,相对易于使用低电阻材料为热生成元件提供期望的电阻。此外,当高电阻材料用于热生成元件时,温度非均匀性可能源自当热生成元件通电时的厚度的非均匀性。
例如,当通过丝网印刷等沿着纵向方向在基板上涂覆热生成元件材料时,大约5%的厚度不均匀性可能在横向方向上产生。这是因为,由于喷涂叶片在横向方向上的小压力差,所以热生成元件材料喷涂不均匀性产生。为此,优选的是,热生成元件和电极被布置为使得电流在纵向方向上流动。
在电力单独地供应给在纵向方向上布置的热生成元件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电极和热生成元件被设置为使得电流的方向在相邻电极之间交变。至于热生成构件和电极的布置,将考虑将各自与电极在电极相对端部处连接的热生成元件布置在纵向方向上,并且在纵向方向上供应电力。然而,使用这种布置,在相邻热生成元件之间提供两个电极,结果是可能短路。此外,所需电极的数量大,结果是各热生成元件之间的大的非热生成部分。因此,优选的是,热生成元件和电极被布置为使得在相邻热生成元件之间使得电极共用。使用这种布置,可以避免各电极之间的短路的可能性,并且可以消除各电极之间的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图4所示的共用导电线路640与图11的(a)的A导电线路对应,对向导电线路650、660a、660b与B导电线路对应。此外,共用电极652a-652g与图11的(a)的电极A-C对应,对向电极652a-652d、662a、662b与电极D-F对应。热生成元件620a-620l与图11的(a)的热生成元件对应。下文中,共用电极642a-642g仅为共用电极642。对向电极652a-652d简称为电极652。对向电极662a、662b简称为电极662。对向导电线路660a、660b简称为导电线路660。热生成元件620a-620l简称为热生成元件620。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加热器600的结构。
如图4和图6所示,加热器600包括基板610、基板610上的热生成元件620、导电器图案(导电线路)、以及覆盖热生成元件620和导电器图案的绝缘涂层680。
基板610确定加热器600的尺寸和配置,并且可沿着基板610的纵向方向接触带603。基板610的材料是具有高耐热性、导热率、电绝缘性质等的陶瓷材料(如氧化铝、氮化铝等)。在该实施例中,基板是具有400mm的(图4中的左右方向上所测量的)长度、10mm的(图4中的上下方向上)宽度以及1mm的厚度的氧化铝的板构件。氧化铝板构件在导热率方面是30W/m.K。
在基板610的后侧上,使用导电厚膜焊料通过厚膜印刷方法(丝网印刷方法)来提供热生成元件620和导电器图案(导电线路)。在该实施例中,银焊料用于导电器图案,以使得电阻率很低,银-钯合金焊料用于热生成元件620,以使得电阻率很高。如图6所示,以耐热玻璃的绝缘涂层680来涂敷热生成元件620和导电器图案,以使得它们在电气上受保护不泄漏并且不短路。为此,在该实施例中,相邻导电线路之间的间隙可以提供得窄。然而,加热器600也可以不一定配备有绝缘涂层680。例如,通过为相邻导电线路提供大间隙,可以防止相邻导电线路之间的短路。然而,从可以缩小加热器600尺寸的观点来看,期望提供有绝缘涂层680的构造。
如图4所示,提供电触点641、651、661a、661b作为相对于纵向方向在基板610的一个端部侧中的导电器图案的一部分。此外,提供热生成元件620、电极642a-642g以及电极652a-652d、662a、662b作为相对于基板610的纵向方向在基板610的另一端部侧中的导电器图案的一部分。在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与另一端部侧610c之间,存在中间区域610b。在相对于横向方向超过热生成元件620的基板610的一个端部侧610d中,提供导电线路640作为导电器图案的一部分。在相对于横向方向超过热生成元件620的基板610的另一端部侧610e中,提供导电线路650和660作为导电器图案的一部分。
热生成元件620(620a-620l)是能够通过电力供应(通电)生成焦耳热量的电阻器。热生成元件620是在基板610上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一个热生成元件构件,并且被设置在基板610的另一端部侧610c(图4)中。热生成元件620具有期望的电阻值,并且具有1-4mm的(在基板610的横向方向上所测量的)宽度、5-20μm的厚度。在该实施例中的热生成元件620具有2mm的宽度和10μm的厚度。纵向方向上的热生成元件620的总长度是320mm,其足以覆盖A4尺寸片材P的宽度(在宽度上297mm)。
在热生成元件620上,下文中将描述的七个电极642a-642g按间隔而被层压在纵向方向上。换言之,热生成元件620沿着纵向方向由电极642a-642g隔离为六个区段。每个区段的在基板610的纵向方向上所测量的长度是53.3mm。在热生成元件620的各个区段的中心部分上,层压六个电极652、662(652a-652d、662a、662b)之一。以此方式,热生成元件620划分为12个子区段。划分为12个子区段的热生成元件620可以被看作多个热生成元件(多个热生成部分、多个电阻元件)620a-620l。换言之,热生成元件620a-620l将相邻电极彼此电连接。基板610的纵向方向上所测量的子区段的长度是26.7mm。热生成元件620的子区段相对于纵向方向的电阻值是120Ω。使用这种结构,热生成元件620能够相对于纵向方向在部分区域或多个区域中生成热量。
热生成元件620相对于纵向方向的电阻是均匀的,热生成元件620a-620l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尺寸。因此,热生成元件620a-620l的电阻值基本上相等。当并行将电力供应给它们时,热生成元件620的热生成分布是均匀的。然而,并非一定是热生成元件620a-620l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尺寸和/或基本上相同的电阻率。例如,热生成元件620a和620l的电阻值可以受调整,以使得防止在热生成元件620的纵向端部处的局部温度降低。
电极642(642a-642g)是上述导电器图案的一部分。电极642在与热生成元件620的纵向方向垂直的基板610的横向方向上延伸。在该实施例中,在加热器600上所形成的导电图案中,仅接触热生成元件620的区域被称为电极。在该实施例中,电极642层压在热生成元件620上。电极642是从热生成元件620的一个纵向端计数的连接到热生成元件620的电极的奇数编号的电极。电极642通过下文中将描述的导电线路640连接到电压源110的一个触点110a。
电极652、662是上述导电器图案的一部分。电极652、662在与热生成元件620的纵向方向垂直的基板610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电极652、662是除了上述电极642之外的与热生成元件620连接的各电极中的其它电极。即,在该实施例中,它们是从热生成元件620的一个纵向端计数的偶数编号的电极。
即,电极642和电极662、652沿着热生成元件的纵向方向交替布置。电极652、662通过下文中将描述的对向导电线路650、660连接到电压源110的另一触点110b。
电极642和对向电极652、662充当用于将电力供应给热生成元件620的电极部分。在该实施例中,奇数编号的电极是共用电极642,偶数编号的电极是对向电极652、662,但加热器600的结构不限于该示例。例如,偶数编号的电极可以是共用电极642,而奇数编号的电极可以是对向电极652、662。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与热生成元件620连接的所有对向电极中的四个是对向电极652。在该实施例中,与热生成元件620连接的所有对向电极中的两个是对向电极662。然而,对向电极的分配不限于该示例,而可以取决于加热器600的热生成宽度而改变。例如,两个电极可以是对向电极652,而四个电极可以是对向电极662。
作为第一馈送器的共用导电线路640是上述导电器图案的一部分。导电线路640在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d中朝向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沿着基板610的纵向方向延伸。导电线路640与电极642(642a-642g)连接,电极642进而与热生成元件620(620a-620l)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将电极与电触点连接的导电图案被称为导电线路。即,在基板610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区域也是导电线路的一部分。导电线路640连接到下文中将描述的电触点641。在该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绝缘涂层680的绝缘,在导电线路640与每个电极之间提供400μm的间隙。
作为第二馈送器的对向导电线路650是上述导电器图案的一部分。导电线路650在基板的另一端部侧610e中朝向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沿着基板610的纵向方向延伸。导电线路650与电极652(652a-652d)连接,电极652进而与热生成元件620(620c-620j)连接。对向导电线路650连接到下文中将描述的电触点651。
对向导电线路660(660a、660b)是上述导电器图案的一部分。作为第三馈送器(第二馈送器)的导电线路660a在基板的另一端部侧610e中朝向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沿着基板610的纵向方向延伸。导电线路660a与电极662a连接,电极662a进而与热生成元件620(620a、620b)连接。导电线路660a连接到下文中将描述的电触点661a。作为第四馈送器(第三馈送器)的导电线路660b在基板的另一端部侧610e中朝向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沿着基板610的纵向方向延伸。导电线路660b与对向电极662b连接,电极662b进而与热生成元件620连接。导电线路660b连接到下文中将描述的电触点661b。在该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绝缘涂层680的绝缘,在导电线路660a与共用电极642之间提供400μm的间隙。此外,在导电线路660a与650之间以及导电线路660b与650之间,提供100μm的间隙。
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共用导电线路640和对向导电线路650、660。
作为待通电部分的电触点641、651、661(661a、661b)是上述导电器图案的一部分。电触点641、651、661中的每一个优选地具有不小于2.5mm×2.5mm的面积,以确保从下文中将描述的作为通电部分(电力供应部分)的连接器700接收电力供应。在该实施例中,电触点641、651、661具有在基板610的纵向方向上所测量的长度3mm以及基板610的横向方向上所测量的不小于2.5mm的宽度。电触点641、651、661a、661b在基板610的纵向方向上以4mm的间隙设置在基板的一个端部侧610a中超出热生成元件620。如图6所示,在电触点641、651、661a、661b的位置处不提供绝缘涂层680,以使得电触点暴露。电触点641、651、661a、661b在相对于基板610的纵向方向投影超出带603的边沿的区域610a上暴露。因此,电触点641、651、661a、661b可连接到连接器700,以建立与其的电连接。
当电压通过加热器600与连接器700之间的连接经由导电线路640和650施加在电触点641与电触点651之间时,电势差产生在电极642(642b-642f)与电极652(652a-652d)之间。因此,通过热生成元件620c、620d、620e、620f、620g、620h、620i、620j,电流沿着基板610的纵向方向流动,通过相邻热生成元件的电流的方向基本上彼此相反。
当电压通过加热器600与连接器700之间的连接经由导电线路640和660a施加在电触点641与电触点661a之间时,电势差产生在电极642a、642b与电极662a之间。因此,通过热生成元件620a、620b,电流沿着基板610的纵向方向流动,通过相邻热生成元件的电流的方向彼此相反。
当电压通过加热器600与连接器700之间的连接施加在电触点641与电触点661b之间时,电势差通过导电线路640和导电线路660b产生在电极642f、642g与电极662b之间。因此,通过热生成元件620k、620l,电流沿着基板610的纵向方向流动,通过相邻热生成元件的电流的方向彼此相反。
以此方式,可以有选择地对热生成元件620的一部分进行通电。
[连接器]
将详细描述随定影设备40使用的连接器700。该实施例的连接器700通过安装到加热器600而与加热器600电连接。连接器700包括可与电触点641电连接的触点端子710以及可与电触点651电连接的触点端子730。连接器700还包括可与电触点661a电连接的触点端子720a以及可与电触点661b电连接的触点端子720b。此外,连接器700包括外壳750,用于整体地保持触点端子710、720a、720b、730。触点端子710通过缆线(未示出)与开关SW643连接。触点端子720a通过缆线(未示出)与开关SW663连接。触点端子720b通过缆线(未示出)与开关SW663连接。触点端子730通过缆线(未示出)与开关SW653连接。连接器700将加热器600延伸到带603之外的区域夹在中间,以使得不与带603接触,据此,触点端子分别与电触点电连接。此外,如图5所示,电触点641与SW643连接,电触点661a与SW663连接,电触点661b与SW663连接,电触点651与SW653连接。
[对加热器的电能量供应]
将描述用于加热器600的电能量供应方法。该实施例的定影设备40能够通过根据片材P的宽度尺寸控制对加热器600的电能量供应而改变加热器600的热生成区域的宽度。使用这种结构,热量可以高效地供应给片材P。在该实施例的定影设备40中,片材P在片材P的中心与定影设备40的中心对准的情况下得以馈送,因此,热生成区域从中心部分延伸。将结合附图描述对加热器600的电能量供应。
电压源110是用于将电力供应给加热器600的电路。在该实施例中,使用有效值100V(单相AC)的商用电压源(AC电压源)。该实施例的电压源110配备有具有不同电势的电压源触点110a和电压源触点110b。如果DC电压源具有将电力供应给加热器600的功能,则电压源110可以是DC电压源。
如图5所示,控制电路100分别与开关SW643、开关SW653和开关SW663电连接,以分别控制开关SW643、开关SW653和开关SW663。
开关SW643是在电压源触点110a与电触点641之间提供的开关(继电器)。开关SW643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00的指令而在电压源触点110a与电触点641之间连接或断连。开关SW653是在电压源触点110b与电触点651之间提供的开关。开关SW653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00的指令而在电压源触点110b与电触点651之间连接或断连。开关SW663是在电压源触点110b与电触点661(661a、661b)之间提供的开关。开关SW663根据来自控制电路100的指令而在电压源触点110b与电触点661(661a、661b)之间连接或断连。
当控制电路100接收到任务的运行指令时,控制电路100获取待经受定影处理的片材P的宽度尺寸信息。根据片材P的宽度尺寸信息,开关SW643、开关SW653、开关SW663的ON/OFF(导通/断开)的组合受控,以使得热生成元件620的热生成宽度适合片材P。此时,控制电路100、电压源110、开关SW643、开关SW653、开关SW663和连接器700充当到加热器600的电力的电力(能量)供应部件(电力供应部分)。
当片材P是大尺寸片材(可引入的最大宽度尺寸)时,即,当在纵向方向上馈送A3尺寸片材或当以横向方式来馈送A4尺寸时,片材P的宽度是297mm。因此,控制电路100控制电源以提供热生成元件620的热生成宽度B(图5)。为了这样进行,控制电路100使所有开关SW643、开关SW653、开关SW663导通。因此,通过电触点641、661a、661b、651为加热器600供应电力,以使得热生成元件620的所有12个子区段生成热量。此时,加热器600在320mm区域上均匀地生成热量,以满足297mm片材P。
当片材P的尺寸是小尺寸(比最大宽度尺寸窄预定宽度)时,即,当纵向地馈送A4尺寸片材时,或当以横向方式馈送A5尺寸片材时,片材P的宽度是210mm。因此,控制电路100提供热生成元件620的热生成宽度A(图5)。因此,控制电路100使开关SW643、开关SW653导通,而使开关SW663断开。因此,通过电触点641、651为加热器600供应电力,以使得12个热生成元件620的仅8个子区段生成热量。此时,加热器600在213mm区域上均匀地生成热量,以满足210mm片材P。当加热器600进行热生成宽度A的热生成时,加热器600的非热生成区域被称为非热生成部分C。当加热器600进行热生成宽度B的热生成时,加热器600的非热生成区域被称为非热生成部分D。
[共用导电线路和对向导电线路的宽度]
将详细描述共用导电线路640和对向导电线路650、660(下文中,在无需区分这些导电线路的情况下,共用导电线路640和对向导电线路650、660统称为馈送器(电力馈送器))的宽度。图7示出馈送器的线路宽度、电流与电功耗之间的关系。图8是加热器600的电路图(用于图4的等效电路图)。图9是示出流过加热器600的电流的说明。图10示出该实施例的效果。
如在该实施例中那样,在取决于片材P的宽度尺寸而改变热生成区域的加热器600中,在片材P不穿过的区域中的加热器600的热生成受抑制。为此,加热器600具有这样的特征:对于定影处理不必要的热生成量很小,因此,加热器600在能量(电力)效率方面是出色的。然而,该加热器600中的可控热生成仅是热生成元件620的热生成。为此,在除了热生成元件620之外的部分处产生热生成的情况下,存在热生成构成对于定影处理不必要的热生成的可能性。
作为不必要的热生成,可以列举在馈送器处产生的热生成。馈送器(如导电线路640和导电线路650、660)具有不小的电阻,因此,当电流流入馈送器中时,馈送器生成不小的热量。此外,在馈送器生成热量的情况下,其热生成构成不易贡献于定影的热生成,因此,电力对应地被无用地消耗。不易贡献于定影的热生成是例如加热器600的纵向端部处的非片材P穿过区域中的热生成,或相对于基板610的横向方向包括热生成元件620作为中心的4mm区域的外部的区域(远离夹持部N的区域)中的热生成。相应地,为了对于定影处理高效地使用加热器600所消耗的电力,期望抑制在馈送器处的电功耗。
作为抑制馈送器的电功耗的方法,可以列举馈送器电阻的减小。引线的电阻r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
电阻r=ρ×L/(w×t)
ρ:电阻率,L:线路长度,w:线路宽度,t:线路厚度
在此,当电力供应给在线路宽度w上不同并且在除了线路宽度w之外的相同条件下制备的两个引线中的每一个时,获得图7所示的关系。即,如图7所示,在电流与电功耗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电功耗随较大电流而增加。此外,在使相同量值电流流动的情况下,当在宽度上2mm的引线与宽度上0.7mm的引线之间比较电功耗时,应理解,宽度上2mm的引线的电功耗量小于宽度上0.7mm的引线的电功耗量。
为此,期望通过加粗馈送器宽度来在电阻方面降低加热器600,因此,馈送器的电功耗受抑制。然而,当简单地加粗所有馈送器的宽度时,在基板610上需要用于设置厚馈送器的空间,因此,存在基板610的尺寸增加的可能性。具体地说,馈送器的宽度的改变对于初始尺寸短的基板610的横向尺寸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应地,可以期望地以适当粗度来提供馈送器。为此,馈送器可以取决于流过馈送器的电流的量值而期望地在粗度上是不同的。具体地说,可以期望地把大电流流过的引线提供为大宽度,并且可以期望地把小电流流过的引线提供为小宽度。
加热器600的馈送器被配置为使得:流过导电线路650、660a、660b的总电流集中地流过用于导电线路640的引线的一部分。为此,用于导电线路640的引线的这一部分与馈送器的另一部分相比,倾向于消耗电力。为此,电流集中流过的引线的这部分可以期望地具有小电阻。在该实施例中,用于导电线路640的引线的这部分的宽度增大,以降低导电线路电阻,以使得在该部分处的电功耗受抑制。另一方面,关于导电线路650、660,甚至在电流最集中的引线处,电流的量也小于流过上述用于导电线路640的引线的那部分的电流的量。为此,在该实施例中,使得用于导电线路650、660的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引线的宽度小于(细于)用于导电线路640的引线的那一部分的宽度。相应地,在该实施例中,基本上并行布置的用于导电线路650、660的引线可以相对于基板的横向方向设置在窄空间中,以使得基板610的尺寸相对于横向方向的增大可以受抑制。导电线路电阻的调整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导电线路640、650、660的线路粗度也可以增加到大约20μm-30μm。可以在丝网印刷中执行重复涂敷来实现导电线路粗度的调整。然而,从可以减少丝网印刷的步骤的数量的观点来看,期望采用该实施例中的构造。在以下描述中,导电线路的粗的线路宽度意味着导电线路的截面面积很大,电极的窄(薄)的线路宽度意味着电极的截面面积很小。将参照附图详细进行描述。
将描述该实施例中的加热器600的馈送器的结构。在图8中,电阻R示出热生成元件620a-620l的电阻。此外,在图8中,电阻r1-r13示出构成馈送器的各个引线的电阻。具体地说,从电触点641到向电极642a分叉的点延伸的引线的电阻是r1。从分叉到电极624a的点到分叉到电极642b的点延伸的引线的电阻为r2。即,电极642a与电极642b之间的引线的电阻是r2。以下,相似地,将描述各个引线。电极624b与电极624c之间的引线的电阻是r3。电极642c与电极642d之间的引线的电阻是r4。电极624d与电极624e之间的引线的电阻是r5。电极624e与电极624f之间的引线的电阻是r6。电极642f与电极642g之间的引线的电阻是r7。
从电触点661a延伸以与电极662a连接的用于导电线路660a的引线的电阻是r8。从电极651到分叉到电极652a的点延伸的用于导电线路650的引线的电阻是r9。此外,在导电线路650中,电极652a与电极652b之间的引线的电阻是r10,电极652b与电极652c之间的引线的电阻是r11,电极652c与电极652d之间的引线的电阻是r12。
从电触点661b延伸以与电极662b连接的用于导电线路660b的引线的电阻是r13。
将参照图9描述流过馈送器的电流的关系。在图9中,流过导电线路640的电流表示为i1-i7,流过导电线路650、660的电流表示为i8-i13。具体地说,在导电线路640中,具有电阻r1的引线的电流是i1,具有电阻r2的引线的电流是i2,具有电阻r3的引线的电流是i3,具有电阻r4的引线的电流是i4,具有电阻r5的引线的电流是i5,具有电阻r6的引线的电流是i6,具有电阻r7的引线的电流是i7。此外,具有电阻r8的用于导电线路660a的引线的电流是i8。此外,在导电线路650中,具有电阻r9的引线的电流是i9,具有电阻r10的引线的电流是i10,具有电阻r11的引线的电流是i11,具有电阻r12的引线的电流是i12。此外,具有电阻r13的用于导电线路660b的引线的电流是i13。
在该加热器600中,在电流从热生成元件620朝向电触点641流动的情况下,来自热生成元件620a-620l的电流合并到的电流i1流过具有电阻r1的用于导电线路640的引线。在此情况下,流过用于导电线路640的各个引线的电流的量值满足关系:i1>i2>i3>i4>i5>i6>i7。最大电流流过具有电阻r1的引线。
此外,在该加热器600中,在电流从热生成元件620朝向电触点651流动的情况下,来自热生成元件620c-620i的电流合并到的电流i9流过具有电阻r9的用于导电线路650的引线。在此情况下,流过用于导电线路650的各个引线的电流的量值满足关系:i9>i10>i11>i12。
此外,在该加热器600中,在电流从热生成元件620朝向电触点661a流动的情况下,来自热生成元件620a、620b的电流合并到的电流i8流过具有电阻r8的用于导电线路660a的引线。
此外,在该加热器600中,在电流从热生成元件620朝向电触点661b流动的情况下,来自热生成元件620k、620l的电流合并到的电流i13流过具有电阻r13的用于导电线路660b的引线。
此外,据i1=i8+i9+i13的关系,电流i1大于电流i8、i9和i13。为此,可以期望地使得具有电阻r1的引线在宽度上比具有电阻r8的引线、具有电阻r9的引线以及具有电阻r13的引线更粗。换言之,可以期望地使得具有电阻r8的引线、具有电阻r9的引线以及具有电阻r13的引线在宽度上比具有电阻r1的引线更细。即,当从热生成元件620朝向电触点流动的电流流过导电线路650时,来自热生成元件620c-620j的电流合并到的电流流过的用于导电线路650的引线的横向宽度如下。即,该宽度比当从热生成元件620朝向电触点流动的电流流过导电线路640时来自热生成元件620的电流合并到的电流流过的用于导电线路640的引线的横向宽度更窄。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用于导电线路640的引线的宽度设置在2.0mm。沿着基板的横向方向从该引线延伸并且分叉到电极642的引线的宽度设置在0.4mm。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基板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用于导电线路650、660的引线的宽度被设置在0.7mm。沿着基板的横向方向从该引线延伸并且分叉到电极642的引线的宽度设置在0.4mm。这些引线可以期望地在整个区域中尽可能具有均匀线路宽度,以抑制电阻的变化。然而,这些引线可能取决于制造精度而局部地产生线路宽度上小于0.1m的误差。然而,当对引线的整个区域中的线路宽度进行平均时,平均值逼近期望的线路宽度。为此,引线可以获得期望的电阻。馈送器在电阻率ρ方面是0.00002Ω.mm,在高度h方面是10μm。当推导用于馈送器的各个引线的电阻值时,获得以下结果。即,r1是0.47Ω,r2至r7是0.53Ω,r8是0.173Ω,r9是0.227Ω,r10至r12是0.153Ω,r13是0.933Ω。
各个热生成元件620的电阻R是120Ω,热生成元件520a-620l的组合电阻是10Ω。相应地,在100V的电压施加到加热器600的情况下,加热器600的电功耗理想地是100W。
表1示出100V对于包括具有上述构造的馈送器的加热器600的电力供应以使得热生成区域是热生成宽度B的结果。表1示出用于馈送器的引线中的每一个的电阻、电流以及电功耗。根据表1,流过具有电阻r1的引线的电流i1是9.67A,其为流过馈送器的电流的值中的最大值。然而,该实施例中的导电线路640提供得很粗,以使得具有2.0mm的粗宽度,因此,电阻r1是0.047Ω的低值。为此,在具有电阻r1的引线处的电功耗受抑制为4.39W的低值。电功耗的该值小于作为加热器600的理想电功耗的100W的1%(10W),因此,可以说该值是充分低的值。在该实施例中,导电线路650、660中的每一个的宽度被确定为使得用于导电线路650、660的引线中的每一个的电功耗小于10W,与在具有电阻r1的引线的情况下相似。即,用于导电线路650、660的各个引线的最大电流是6.41A的i9,但具有电阻r9的引线的电功耗是9.3W,其小于10W。
表1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使得在流动电流方面比具有电阻r1的引线更小的引线的宽度比具有具有电阻r1的引线的宽度更细。具体地说,使得导电线路650、导电线路660a和导电线路660b比具有电阻r1的引线更细(更窄)。在此,如上进行导电线路650比具有电阻r1的引线更细的描述,但这意味着,与具有电阻r1的引线的宽度相比,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的用于导电线路650的引线的宽度(相对于基板的横向方向的长度)是均匀地细。即,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的用于导电线路650的引线的宽度小于2.0mm。相应地,具有电阻r8的引线的宽度相对于具有电阻r8的引线的纵向方向在整个区域中小于2.0mm。
此外,如上进行导电线路660a比具有电阻r1的引线更细的描述,但这意味着,与具有电阻r1的引线的宽度相比,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用于导电线路660a的引线的宽度(相对于基板的横向方向的长度)是均匀地细。即,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用于导电线路660a的引线的宽度小于2.0mm。相应地,具有电阻r9的引线的宽度相对于具有电阻r9的引线的纵向方向在整个区域中小于2.0mm。
此外,如上进行导电线路660b比具有电阻r1的引线更细的描述,但这意味着,与具有电阻r1的引线的宽度相比,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用于导电线路660b的引线的宽度(相对于基板的横向方向的长度)是均匀地细。即,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用于导电线路660b的引线的宽度小于2.0mm。相应地,具有电阻r13的引线的宽度相对于具有电阻r13的引线的纵向方向在整个区域中小于2.0mm。
通过这种构造,在该实施例中,可以节省用于基板610的横向方向上布置的馈送器的布置空间。为此,基板610在横向方向上的增大可以受抑制。
如上所述,该实施例中的加热器600在导电线路650、660的宽度上是0.7mm,在导电线路640相对于基板的横向方向的宽度上是2.0mm。相应地,导电线路640与导电线路650、660a、660b的线路宽度之和是4.1mm。在馈送器被布置在基板610的横向方向上的情况下,考虑到热生成元件620的宽度和各导电线路之间的间隔,基板610的横向长度是10mm。此外,加热器600在导电线路640处所消耗的电力的值之和是14.2W,加热器600在导电线路650、660处所消耗的电力的值之和是17.6W。即,加热器600在馈送器处所消耗的电力是31.8W。
为了验证该实施例的效果,进行与比较例的比较。比较例1是在加热器600中的馈送器的宽度均匀地为0.7mm(与该实施例中相同的宽度)的情况下的示例。比较例2是在加热器600中的馈送器的宽度均匀地为2.0mm(与该实施例中相同的宽度)的情况下的示例。比较例3是在加热器600中的馈送器的宽度均匀地为1.025mm(与该实施例中相似地,各个线路宽度之和是4.1mm)的情况下的示例。
在比较例1中100V的电压施加到加热器600的情况下,导电线路640所消耗的电力的值之和是41W,导电线路650、660所消耗的电力的值之和是17.6W。相应地,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与比较例1相比,在导电线路640处所消耗的电力减少到大约1/3。此外,在馈送器处所消耗的电力的值之和是58.6W。即,在该实施例中,与比较例1相比,在馈送器处所消耗的电力较小。
此外,在比较例2中100V的电压施加到加热器600的情况下,在导电线路640处的电功耗可以与实施例1中相似地减少。然而,导电线路640与导电线路650、660a、660b的线路宽度之和在比较例2中是8mm。为此,在比较例2中,基板610相对于横向方向的长度是13.9mm,其大于实施例1中的10mm。即,在该实施例中,与比较例2相比,可以使得基板610相对于横向方向的尺寸较小。
此外,在比较例3中,馈送器的各个线路宽度之和是4.1mm,与实施例1中相似。此外,基板610的横向长度是10mm,与实施例1相似。然而,在比较例3与实施例1之间,在电压施加到加热器600的情况下,在馈送器处所消耗的电力的差生成。在比较例3中100V的电压施加到加热器600的情况下,加热器600在导电线路640处所消耗的电力的值之和是27W,在导电线路650、660处所消耗的电力的值之和是12W。即,在比较例3中由加热器600在馈送器处所消耗的电力是39W。相应地,在该实施例中,与比较例3相比,可以减少在导电线路处的电功耗。即,根据该实施例,可以在抑制基板610相对于横向方向的尺寸的增大的同时抑制馈送器处的电功耗。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在加热器600中,使得具有电阻r1的引线的宽度比具有电阻r8的引线、具有电阻r9的引线、以及具有电阻r13的引线的宽度更粗。为此,可以抑制具有电阻r1的引线处的电功耗(热生成)。即,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优先降低大电流流过的引线的电阻,可以减小馈送器处的电功耗。
具有电阻r1的引线位于片材P不穿过的加热器600的区域中。为此,具有电阻r1的引线处所生成的热量倾向于变为对于定影处理不必要的热量。即,通过抑制具有电阻r1的引线的热生成,可以减少对于加热器600的定影处理不必要的热生成的程度。因此,根据该实施例,可以以高电力效率进行定影处理所需的加热器600的热生成。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使得导电线路650、660的宽度比导电线路640的宽度更细。为此,导电线路650、660可以相对于横向方向设置在基板610的窄空间中。为此,可以抑制基板610相对于横向方向的尺寸扩大。即,根据该实施例,通过使小电流流过的引线的宽度变细,可以抑制基板610相对于横向方向的尺寸扩大。此外,可以抑制加热器600的成本的增加。
在以上描述中,描述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的引线的宽度上2.0mm的导电线路640作为示例,但导电线路640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7的(a)所示,仅电流集中的具有电阻r1的引线部分的宽度可以设置在2.0mm,具有电阻r2-r7的引线的宽度可以设置在0.7mm。即,此时,满足关系:(具有电阻r1的引线宽度)>(具有电阻r2-r7的引线宽度)。此外,导电线路640也可以构造为满足关系:(具有电阻r1的引线宽度)>(具有电阻r2的引线宽度)>(具有电阻r3的引线宽度)>(具有电阻r4的引线宽度)>(具有电阻r5的引线宽度)>(具有电阻r6的引线宽度)>(具有电阻r7的引线宽度)。即,导电线路640也可以具有随着距电触点641的增加距离而变窄的宽度。这是因为,存在这样的趋势:流过导电线路640的电流的值在更远离电触点641的位置处更小。此外,如图17的(b)所示,导电线路640在整个区域中的宽度也可以设置在2.0mm。即,朝向电极分叉并且在基板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用于导电线路640的引线部分的宽度也可以设置在2.0mm。如果导电线路640和导电线路650、660的体积电阻率(电阻率)值基本上相同,则甚至当使用不同材料时,该实施例中的构造也是可应用的。
[实施例2]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加热器。图12示出该实施例中的加热器600的结构。图13是示出该实施例中的效果的图。在实施例1中,与导电线路650、660的线路宽度相比,使得导电线路640的线路宽度很粗。另一方面,在实施例2中,除了实施例1的构造之外,与导电线路660的线路宽度相比,还使得导电线路650的线路宽度很粗。具体地说,这是因为,与导电线路650连接的热生成元件620的数量大于与导电线路660连接的热生成元件620的数量,并且流过导电线路650的电流的量与流过导电线路660的电流的量相比较大。此外,与实施例1中的加热器相比,在流动电流很大的导电线路650处的电功耗受到抑制的该实施例中的加热器在能量(电力)效率方面更出色。以此方式,通过取决于流动电流的量值(量)来适当地设置馈送器的厚度,可以在抑制加热器600在馈送器处的热生成的同时抑制基板610在横向方向上的增大。除了馈送器的构造之外,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中相似地构造。为此,在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标号或记号被分配给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为了简洁而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实施例1中,根据流过导电线路640的电流与流过导电线路650、660的电流之间的量值的差,与导电线路640的线路宽度相比,使得导电线路650、660的线路宽度均匀地细。然而,流动电流的量值在导电线路650与660之间也是不同的。如实施例1中的表1所示,流过导电线路650的最大电流是6.71A。流过导电线路660a的电流是1.65A。流过导电线路660b的电流是1.6A。电流的量值的这种差别受导电线路650、660所连接的热生成元件620的数量影响。导电线路650与8个热生成元件620c-620j连接,如图12中所示。为此,在电流从热生成元件620朝向电触点651流动的情况下,来自热生成元件620c-620j的电流合并到的电流i9流过具有电阻r9的用于导电线路650的引线。热生成元件620c-620j在并行状态下与导电线路650连接,因此,其组合电阻是15Ω。
此外,导电线路660a与2个热生成元件620a、620b连接。为此,在电流从热生成元件620朝向电触点661a流动的情况下,来自热生成元件620a、620b的电流合并到的电流i8流过具有电阻r8的用于导电线路660a的引线。热生成元件620a、620b在并行状态下与导电线路660a连接,因此,其组合电阻是60Ω。
此外,导电线路660b与2个热生成元件620k、620l连接。为此,在电流从热生成元件620朝向电触点661b流动的情况下,来自热生成元件620k、620l的电流合并到的电流i13流过具有电阻r13的用于导电线路660b的引线。热生成元件620、620l在并行状态下与导电线路660b连接,因此,其组合电阻是60Ω。
为此,在并行连接的导电线路650、660a、660b处,流过导电线路650的电流的量值最大。即,导电线路650最容易生成热量。为此,为了降低导电线路650的电阻,期望使导电线路的线路宽度粗。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在基板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用于导电线路640的引线的宽度设置在2.0mm,如图13所示。沿着基板的横向方向从该引线延伸并且分叉到电极642的引线的宽度设置在0.4mm。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基板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用于导电线路650的引线的宽度设置在1.5mm。沿着基板的横向方向从该引线延伸并且分叉到电极652的引线的宽度设置在0.4mm。此外,在基板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引线的宽度设置在0.7mm。沿着基板的横向方向从该引线延伸并且分叉到电极662的引线的宽度设置在0.4mm。
当推导用于馈送器的各个区段的电阻值时,获得以下结果。即,r1是0.47Ω,r2至r7是0.53Ω,r8是0.173Ω,r9是0.106Ω,r10至r12是0.0712Ω,r13是0.933Ω。
表2示出100V对于包括具有上述构造的馈送器的加热器600的电力供应以使得热生成区域是热生成宽度B的结果。表2示出用于馈送器的引线中的每一个的电阻、电流以及电功耗。根据表2,流过具有电阻r9的引线的电流i9是6.41A,其为流过导电线路650、660的电流的值中的最大值。然而,该实施例中的导电线路650被粗地提供以使得具有1.5mm的粗宽度,因此,电阻r9是0.106Ω的低值。为此,在具有电阻r9的引线处的电功耗被抑制为4.3W的低值。电功耗的该值小于作为加热器600的理想电功耗的100W的1%(10W),因此,可以说该值是充分低的值。在该实施例中,导电线路660中的每一个的宽度被确定为使得用于导电线路660a、660b的引线中的每一个的电功耗小于10W,这与在具有电阻r9的引线的情况下相似。即,用于导电线路650、660的各个引线的最大电流是1.65A的i8,但具有电阻r8的引线的电功耗是0.5W,其小于10W。
表2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使得在流动电流方面比具有电阻r9的引线更小的馈送器的宽度比具有电阻r9的引线的宽度更细。具体地说,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引线在基板的横向宽度上,使得导电线路660a和导电线路660b比具有电阻r1的引线更细。此外,如上进行导电线路660a比具有电阻r9的引线更细的描述,但这意味着,与具有电阻r9的引线的宽度相比,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用于导电线路660a的引线的宽度(相对于基板的横向方向的长度)均匀地细。即,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用于导电线路660a的引线的宽度小于1.5mm。相应地,此外,具有电阻r9的引线的宽度相对于具有电阻r9的引线的纵向方向在整个区域中也小于1.5mm。
此外,如上进行导电线路660b比具有电阻r9的引线更细的描述,但这意味着,与具有电阻r9的引线的宽度相比,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用于导电线路660b的引线的宽度(相对于基板的横向方向的长度)均匀地细。即,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用于导电线路660b的引线的宽度小于1.5mm。相应地,相对于具有电阻r13的引线的纵向方向具有电阻r13的引线的宽度在整个区域中也小于1.5mm。
使用这种构造,在该实施例中,可以节省在基板610的横向方向上并行布置馈送器的空间。为此,横向方向上的基板610的尺寸的增大可以受抑制。
如上所述,该实施例中的加热器600在导电线路650的宽度上是1.5mm,在导电线路660的宽度上是0.7mm,在导电线路640的宽度上是2.0mm。为此,相对于基板的横向方向的线路宽度之和是4.9mm。在馈送器被布置在基板610的横向方向上的情况下,考虑到热生成元件620的宽度和各导电线路之间的间隔,基板610的横向长度是10.8mm。此外,由加热器600在导电线路640处所消耗的电力的值之和是14.1W,加热器600在导电线路650、660处所消耗的电力的值之和是7.1W。即,加热器600在馈送器处所消耗的电力是21.2W。
为了验证该实施例的效果,进行与比较例的比较。比较例4是在加热器600中的馈送器的宽度均匀地为1.225mm(与该实施例中相似地,各个线路宽度之和是4.9mm)的情况下的示例。
在比较例4中,馈送器的各个线路宽度之和是4.9mm,与实施例2中相似。此外,基板610的横向长度是10.8mm,与实施例2相似。然而,在比较例4与实施例2之间,在电压施加到加热器600的情况下,在馈送器处所消耗的电力的差生成。在比较例4中100V的电压施加到加热器600的情况下,加热器600在导电线路640处所消耗的电力的值之和是27W,在导电线路650、660处所消耗的电力的值之和是12W。即,在比较例4中由加热器600在馈送器处所消耗的电力是39W。相应地,在该实施例中,与比较例4相比,可以减少在导电线路处的电功耗。即,根据该实施例,可以在抑制基板610相对于横向方向的尺寸的增大的同时抑制馈送器处的电功耗。
此外,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中相似,加热器600的电功耗小于比较例2中,并且基板的横向长度短于比较例1中。顺带提及,在实施例2中导电线路650、660处所消耗的电力充分小于比较例1。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2中由加热器600在导电线路650、660处所消耗的电力大约是在比较例1中由加热器在导电线路650、660处所消耗的电力的1/2。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在加热器600中,使得具有电阻r1的引线的宽度比具有电阻r8的引线、具有电阻r9的引线、以及具有电阻r13的引线的宽度更粗。为此,可以抑制具有电阻r1的引线处的电功耗(热生成)。即,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优先降低大电流流过的引线的电阻,可以减少馈送器处的电功耗。
具有电阻r1的引线位于片材P不穿过的加热器600的区域中。为此,具有电阻r1的引线处所生成的热量倾向于变为对于定影处理不必要的热量。即,通过抑制具有电阻r1的引线的热生成,可以减少对于加热器600的定影处理不必要的热生成的程度。因此,根据该实施例,可以以高电力效率来进行定影处理所需的热生成。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使导电线路650、660的宽度比导电线路640的宽度更细。为此,导电线路650、660可以相对于横向方向设置在基板610的窄空间中。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使得导电线路660的宽度比导电线路650的宽度更细。为此,导电线路660可以相对于横向方向设置在基板610的窄空间中。为此,可以抑制基板610相对于横向方向的尺寸扩大。即,根据该实施例,通过使小电流流过的引线的宽度变细,可以抑制基板610相对于横向方向的尺寸扩大。此外,可以抑制加热器600的成本的增加。
在以上描述中,描述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的引线的宽度上1.5mm的导电线路650作为示例,但导电线路650的形状不限于此。例如,仅电流集中的具有电阻r9的引线部分的宽度可以设置在1.5mm,具有电阻r10-r12的引线的宽度可以设置在0.7mm。即,此时,满足关系:(具有电阻r9的引线宽度)>(具有电阻r10-r12的引线宽度)。此外,导电线路650也可以构造为满足关系:(具有电阻r9的引线宽度)>(具有电阻r10的引线宽度)>(具有电阻r11的引线宽度)>(具有电阻r12的引线宽度)。即,导电线路650也可以具有随着距电触点651的增大距离而变窄的宽度。这是因为存在这样的趋势:流过导电线路650的电流的值在更远离电触点651的位置处更小。此外,导电线路650在整个区域中的宽度也可以设置在1.5mm。即,朝向电极分叉并且在基板的横向方向上延伸的用于导电线路650的引线部分的宽度也可以设置在1.5mm。甚至这种构造可应用于该实施例。
[实施例3]
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加热器。图12示出该实施例中的加热器600的结构。图13是示出该实施例中的效果。图16示出实施例3和比较例1中的每一个中的加热器600的温度分布的状态。在图17中,(a)示出第一修改实施例的构造,(b)示出第二修改实施例的构造。
在实施例1中,与导电线路650、660的线路宽度相比,使得导电线路640的线路宽度较粗。在实施例3中,除了实施例2的构造之外,与导电线路660a的线路宽度相比,还使得导电线路660b的线路宽度较粗。
具体地说,连接电触点661b和热生成元件620k、620l的导电线路660b的路径的长度长于连接电触点661a和热生成元件620a、620b的导电线路660a的路径的长度。为此,与导电线路660a的线路宽度相比,使得导电线路660b的线路宽度较粗。为此,与实施例2相比,该实施例中的定影设备40具有在能量(电力)效率方面更出色的构造。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各个导电线路的线路宽度被调整为使得导电线路650、660a、660b的电阻相同。为此,相关联的电触点与关联的电极之间所消耗的电力的值彼此接近,以使得可以对热生成元件中的每一个供应基本上相同的电力。相应地,加热器600可以相对于纵向方向均匀地生成热量。即,可以抑制由于导电线路带来的电压降而导致的加热器600的热生成不均匀性。除了上述差别之外,与实施例2中相似地构造实施例3。为此,在该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中相同的标号或记号分配给具有对应功能的元件,为了简洁而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实施例2中,据流过馈送器的各电流之间的量值的差,与导电线路650的线路宽度相比,使得导电线路660a、660b的线路宽度较细。此外,流过导电线路660a和导电线路660b的电流的量基本上相同,因此,在宽度上使得导电线路660a-660b相同。然而,导电线路660a、660b所消耗的电力的值彼此不同。根据表2,导电线路660a的电功耗是0.5W,而导电线路660b的电功耗是2.4W。电功耗的这种差别源自导电线路660a与导电线路660b之间的路径长度的差。即,导电线路660b在路径长度上大于导电线路660a,因此,电阻变大。为此,导电线路660b的线路宽度可以期望地比导电线路660a的线路宽度更粗。换言之,导电线路660a的线路宽度可以期望地比导电线路660b的线路宽度更细。电阻r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
电阻r=ρ×L/(w×t)
ρ:电阻率,L:线路宽度,w:线路宽度,t:线路厚度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沿着馈送器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用于馈送器的引线的宽度对于导电线路640设置在2.6mm,对于导电线路650m设置在2.5mm,对于导电线路660a设置在0.08mm,对于导电线路660b设置在0.4mm。沿着基板的横向方向从这些引线延伸并且分叉到电极642、652、662的引线的宽度在宽度上是0.4mm。馈送器的电阻率ρ是0.00002Ω.mm,馈送器的高度t是10μm。此外,连接电触点661a和电极662a的导电线路660a的路径长度是67.7mm。此外,连接电触点661b和电极662b的导电线路660b的路径长度是327.7mm。当推导用于馈送器的各个区段的电阻值时,获得以下结果。即,R是120Ω,r1是0.036Ω,r2至r7是0.041Ω,r8是1.518Ω,r9是0.064Ω,r10至r12是0.043Ω,r13是1.634Ω。表3示出100V对于包括具有上述构造的馈送器的加热器600的电力供应以使得热生成区域是热生成宽度B的结果。表3示出用于馈送器的引线中的每一个的电阻、电流以及电功耗。
表3
相应地,在该实施例中,使得在路径长度方面比导电线路660b更短的导电线路660a的宽度比导电线路660b更细。具体地说,与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用于导电线路660b的引线的宽度(即相对于基板的横向方向的长度)相比,使得相对于基板的横向方向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用于导电线路660a的引线的宽度(即相对于基板的横向方向的长度)均匀地细(窄)。即,沿着基板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用于导电线路660a的引线的宽度小于0.4mm。
使用这种构造,在该实施例中,可以节省在基板610的横向方向上并行布置馈送器的空间。为此,可以抑制在横向方向上的基板610的尺寸的增大。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线路宽度中的每一个被调整为使得导电线路650、660a、660b的各个电阻彼此相等。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这种构造,使得各个导电线路所消耗的电力的值彼此接近,从而可以使得供应给各个热生成元件的电力的值彼此接近。
为了验证该实施例的效果,进行与比较例的比较。
如图15所示,导电线路650、660a、660b所消耗的电力的值分别是4.31W、4.01W和4.29W,它们彼此接近。另一方面,在比较例中,导电线路650、660a、660b所消耗的电力的值分别是5.8W、0.17W和2.42W,以使得由各个对向导电线路所消耗的电力的值彼此不同。此外,如图1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与比较例1相比,应理解,温度分布的变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较小。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在加热器600中,使得具有电阻r1的引线的宽度比具有电阻r8的引线、具有电阻r9的引线、以及具有电阻r13的引线的宽度更粗。为此,可以抑制具有电阻r1的引线处的电功耗(热生成)。即,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优先降低大电流流过的引线的电阻,可以减少馈送器处的电功耗。
具有电阻r1的引线位于片材P不穿过的加热器600的区域中。为此,具有电阻r1的引线处所生成的热量倾向于变为对于定影处理不必要的热量。即,通过抑制具有电阻r1的引线的热生成,可以减少对于加热器600的定影处理不必要的热生成的程度。因此,根据该实施例,可以以高电力效率来进行定影处理所需的热生成。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使得导电线路650、660的宽度比导电线路640的宽度更细。为此,导电线路650、660可以相对于横向方向设置在基板610的窄空间中。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使得导电线路660的宽度比导电线路650的宽度更细。为此,导电线路660可以相对于横向方向设置在基板610的窄空间中。因此,可以抑制基板610相对于横向方向的尺寸扩大。即,根据该实施例,通过使小电流流过的引线的宽度变细,可以抑制基板610相对于横向方向的尺寸扩大。此外,可以抑制加热器600的成本的增加。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使得导电线路660a的宽度比导电线路660b的宽度更细。为此,导电线路650、660a、660b的电功耗的值可以被调整为基本上接近的值。相应地,根据该实施例,可以抑制热生成元件相对于热生成元件的纵向方向的温度不均匀性的生成。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例中的特定尺寸。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取决于情况而适当地改变尺寸。可以通过本发明的构思来修改实施例。
加热器600的热生成区域不限于上述示例,上述示例基于片材P在其中心与定影设备40的中心对准的情况下被馈送,而是还可以以定影设备40的另一片材馈送基准来供应片材P。为此,例如,在片材馈送基准是端(-线路)馈送基准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加热器600的热生成区域,以使得满足片材在其一个端部与定影设备的一端部对准的情况下被供应的情况。更具体地说,与热生成区域A对应的热生成元件不是热生成元件620c-620j,而是热生成元件620a-620e。使用这种布置,当热生成区域从用于小尺寸片材的热生成区域切换到用于大尺寸片材的热生成区域时,热生成区域并不在相对端部处全都扩展,而是在相对端部之一处扩展。
加热器600的热生成区域的图案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例如,可以提供三个或更多个图案。
热生成元件620的形成方法不限于实施例1中所公开的方法。在实施例1中,电极642和电极652、662层压在基板61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热生成元件620上。然而,电极以基板610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阵列的形式来形成,并且可以在相邻电极之间形成热生成元件620a-620l。
电触点的数量不限制为三个或四个。例如,也可以取决于定影设备所需的热生成图案的数量来提供五个或更多个电触点。
此外,在实施例1中的定影设备40中,通过其中所有电触点设置在基板610的一个纵向端部侧的构造,电力从一个端部侧供应给加热器600,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构造。例如,也可以使用具有其中电触点被设置在从基板610的另一端延伸的区域中并且然后电力从两个端部供应给加热器600的构造的定影设备40。
连接加热器600与电源110的开关的布置构造不限于实施例1中的布置构造。例如,如图12的(a)和(b)中的每一个所示的传统示例中的开关构造。即,电触点与电源触点之间的极性(电势)关系可以是固定的或不固定的。
带603不限于加热器600在其内表面处受支撑并且由辊70驱动的带。例如,带在多个辊周围延伸并且被各辊之一驱动的所谓的带单元类型。然而,从低热容量的观点来看,实施例1-4的结构是优选的。
与带603配合以形成夹持部N的构件不限于辊构件(如辊70)。例如,其可以是包括在多个辊周围延伸的带的所谓的加压带单元。
已经是打印机1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能够形成全色的图像形成装置,而是可以是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是通过添加必要设备、装备以及外壳结构而制备的复印机、传真机、具有前述设备功能的多功能机等。
图像加热装置不限于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P上的装置。其可以是用于将半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为完全定影图像的设备,或用于加热已定影图像的设备。因此,例如,图像加热装置可以是用于调整图像的光泽度和/或表面性质的表面加热装置。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将要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使得包括所有这些修改以及等效结构和功能。

Claims (14)

1.一种能与电源部分连接的加热器,所述电源部分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包括:
延长的基板;
第一电触点,提供在所述基板上,并且能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
多个第二电触点,提供在所述基板上,并且能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多个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一电触点电连接的多个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二电触点中任一个电触点电连接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板的纵向方向上按预定间隙交替布置;
多个热生成部分,提供在所述电极中的相邻电极之间,以使得在相邻电极之间电连接,所述热生成部分能够在相邻电极之间通过电力供应生成热量;
第一导电线路,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电触点和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以及
第二导电线路,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电触点中的一个第二电触点和所述第二电极的一部分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导电线路的截面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路的线宽度宽于所述第二导电线路的线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导电线路由相同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还包括:
第三导电线路,在所述基板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电触点中的另一第二电触点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另一部分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导电线路的截面面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路的线宽度宽于所述第三导电线路的线宽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中,所述第一电触点和所述第二电触点都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相对于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中。
8.一种图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i)电能量供应部分,具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ii)能旋转构件,被配置为加热片材上的图像;以及
(iii)加热器,被配置为加热所述能旋转构件,所述加热器包括:
(iii-i)延长的基板;
(iii-ii)第一电触点,提供在所述基板上,并且能与所述第一端子电连接;
(iii-iii)多个第二电触点,提供在所述基板上,并且能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
(iii-iv)多个电极,包括与所述第一电触点电连接的多个第一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二电触点中的任一个电触点电连接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基板的纵向方向上按预定间隙交替布置;
(iii-v)多个热生成部分,提供在所述电极中的相邻电极之间,以使得在相邻电极之间电连接,所述热生成部分能够在相邻电极之间通过电力供应生成热量;
(iii-vi)第一导电线路,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一电触点和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以及
(iii-vii)第二导电线路,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电触点中的一个第二电触点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一部分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导电线路的截面面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路的线宽度宽于所述第二导电线路的线宽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路和所述第二导电线路由相同材料制成。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三导电线路,在所述基板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电触点中的另一电触点和所述第二电极中的另一部分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路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导电线路的截面面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路的线宽度宽于所述第三导电线路的线宽度。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电触点和所述第二电触点都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相对于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中。
CN201510441593.XA 2014-07-24 2015-07-24 加热器以及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Active CN1053199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0778 2014-07-24
JP2014150778 2014-07-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9922A CN105319922A (zh) 2016-02-10
CN105319922B true CN105319922B (zh) 2018-05-18

Family

ID=53835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41593.XA Active CN105319922B (zh) 2014-07-24 2015-07-24 加热器以及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04096B2 (zh)
EP (1) EP2977823B1 (zh)
JP (1) JP6732414B2 (zh)
KR (1) KR20160012938A (zh)
CN (1) CN105319922B (zh)
BR (1) BR10201501762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91762A (ja) * 2016-04-15 2017-10-19 株式会社 アジアスター フィルム型ヒーター
CN107526271A (zh) * 2016-06-20 2017-12-2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加热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838332B2 (en) * 2016-07-21 2020-11-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device
JP7114584B2 (ja) 2017-06-06 202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7118602B2 (ja) * 2017-06-30 2022-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BR112019026240B1 (pt) * 2017-07-07 2023-11-28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Sistema gerador de aerossol com quatro contatos
JP7280663B2 (ja) * 2018-02-07 2023-05-24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保持装置
JP6910996B2 (ja) 2018-09-10 2021-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2822798B (zh) * 2020-12-31 2022-11-25 博宇(天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陶瓷加热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6773A (en) * 1991-12-26 1994-1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er having heat generating resistors
CN101561655A (zh) * 2008-04-18 2009-10-21 夏普株式会社 面状发热体及具有该面状发热体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037613A (ja) * 2010-08-04 2012-02-23 Sharp Corp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2120867A1 (en) * 2011-03-10 2012-09-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er and image heating device having same heater
CN103676575A (zh) * 2012-09-19 2014-03-26 佳能株式会社 加热器及安装有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4580B2 (ja) * 1992-03-19 2002-05-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ヒーター
JP3537501B2 (ja) 1994-08-25 2004-06-14 京セラ株式会社 定着用ヒータ
JP4599176B2 (ja) * 2004-01-23 2010-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ヒータ
JP4241476B2 (ja) 2004-04-01 2009-03-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36866B2 (ja) 2004-12-14 2011-02-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US7200354B2 (en) 2005-06-21 2007-04-0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JP5016803B2 (ja) 2005-09-13 2012-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US7729628B2 (en) 2005-09-13 2010-06-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transition temperature lower than a target low temperature
JP2007156171A (ja) 2005-12-06 2007-06-21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2007272035A (ja) 2006-03-31 2007-10-18 Canon Inc 画像加熱装置
JP5224664B2 (ja) 2006-08-09 201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5224663B2 (ja) 2006-08-09 201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5053786B2 (ja) 2007-10-09 2012-10-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1113A (ja) 2008-08-08 2010-03-18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JP5335545B2 (ja) 2009-05-11 2013-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5424801B2 (ja) 2009-10-05 2014-0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像加熱定着装置
JP5465100B2 (ja) 2010-06-15 2014-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5558953B2 (ja) 2010-07-27 2014-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505232B2 (ja) * 2010-09-29 2014-05-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65485B2 (ja) 2010-11-02 2015-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81355A (ja) 2011-03-01 2012-09-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693324B2 (ja) 2011-03-29 2015-04-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013044838A (ja) 2011-08-23 2013-03-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762218B2 (ja) 2011-08-26 2015-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6108721B2 (ja) 2011-09-01 2017-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5825938B2 (ja) 2011-09-01 2015-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5441989B2 (ja) 2011-11-18 2014-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2013117577A (ja) 2011-12-01 2013-06-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1280B2 (ja) 2011-12-22 2016-04-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68725B2 (ja) 2012-02-14 2017-07-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JP5984474B2 (ja) 2012-04-13 2016-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5460B2 (ja) 2012-05-14 2016-03-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体、及びその加熱体を備える画像加熱装置
JP5959944B2 (ja) 2012-06-05 2016-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5801847B2 (ja) 2013-06-03 2015-10-2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定着機用ヒー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6773A (en) * 1991-12-26 1994-1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er having heat generating resistors
CN101561655A (zh) * 2008-04-18 2009-10-21 夏普株式会社 面状发热体及具有该面状发热体的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2037613A (ja) * 2010-08-04 2012-02-23 Sharp Corp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2120867A1 (en) * 2011-03-10 2012-09-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er and image heating device having same heater
CN103676575A (zh) * 2012-09-19 2014-03-26 佳能株式会社 加热器及安装有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29435A1 (en) 2016-01-28
KR20160012938A (ko) 2016-02-03
EP2977823A1 (en) 2016-01-27
JP2016029656A (ja) 2016-03-03
BR102015017623A2 (pt) 2016-05-24
US9504096B2 (en) 2016-11-22
CN105319922A (zh) 2016-02-10
JP6732414B2 (ja) 2020-07-29
EP2977823B1 (en) 2019-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9922B (zh) 加热器以及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CN105319913B (zh) 加热器和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
US9354570B2 (en) Heater and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137732B (zh) 加热器和包括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设备
US9423736B2 (en) Heater and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6666029B2 (ja) ヒータおよび定着装置
CN105404120B (zh) 加热器、包含加热器的图像加热装置和加热器的制造方法
US9488938B2 (en) Heater and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9594334B2 (en) Heater and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9513592B2 (en) Heater,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hea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heater
JP7118602B2 (ja) 定着装置
JP2017174644A (ja) ヒ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加熱装置
JP2017173579A (ja) ヒ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加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