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13981A - 用于机动车车身的车尾侧的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车身的车尾侧的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3981A
CN105313981A CN201510288618.7A CN201510288618A CN105313981A CN 105313981 A CN105313981 A CN 105313981A CN 201510288618 A CN201510288618 A CN 201510288618A CN 105313981 A CN105313981 A CN 105313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ilstock
section
reinforced section
rear wall
motorca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886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3981B (zh
Inventor
U.米尔德纳
L.特斯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5313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39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39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39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7Luggag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62D21/155Sub-frames or under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8Details of structures as upper supports for springs or dam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27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rea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车身,具有车尾侧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具有至少一个沿车辆纵向(x)延伸的纵梁(16、18)、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以及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28),其中,所述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利用下方的且沿行驶方向(5)位于前方的前方型材段(21)与所述纵梁(16、18)相连,其中,所述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利用与所述纵梁(16、18)相间隔的且朝向车身的车尾(6)的后方型材段(23)与所述车尾加固型材(26、28)相连,并且其中,所述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28)从所述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的后方型材段(23)延伸至所述纵梁(16、18)并且利用下方连接区段(26a)与所述纵梁(16、18)相连。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车身的车尾侧的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车尾侧的加固结构的机动车车身。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机动车车身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带有斜背式车身的机动车通常具有车尾侧的加固结构,以便尤其从结构上对可借助行李箱盖锁闭的尾部开口进行加固。
这样例如从文献DE102010018470A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车身的车尾部,其具有两个后部纵梁、在后部纵梁之间延伸的底板和连接后部纵梁的、具有型材段的横梁。在此,型材段在后部纵梁上与其相交布置。由于后部纵梁与后部横梁之间的高度位错,后部横梁可以沿侧面的方向从横梁伸出。由此可以使车后部的侧壁和/或车轮罩直接固定在横梁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改进侧壁、尤其是车轮罩与车尾侧的加固结构的连接。车身应该在尾部区域和尤其从侧壁向车尾的过渡区域总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和抗扭强度。此外,机动车车身的重量以及用于制造车身的材料成本应该降低。机动车车身除了良好或更好的驾乘保护和行人保护之外,还应该提供更高程度的耐久性和良好的隔音性。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机动车车身解决,其具有车尾侧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具有至少一个沿车辆纵向(x)延伸的纵梁、减震器加固型材以及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其中,所述减震器加固型材利用下方的且沿行驶方向位于前方的前方型材段与所述纵梁相连,其中,所述减震器加固型材利用与所述纵梁相间隔的且朝向车身的车尾的后方型材段与所述车尾加固型材相连,并且其中,所述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从所述减震器加固型材的后方型材段延伸至所述纵梁并且利用下方连接区段与所述纵梁相连。所述技术问题还通过一种机动车解决,其具有前述类型的机动车车身。
根据本发明规定了具有车尾侧的加固结构的机动车车身。车尾侧的加固结构可以尤其环形地绕被行李箱盖锁闭的行李箱开口延伸。加固结构在此还可以被设计为绕行李箱开口延伸的中空型材框架,所述中空型材框架为整个机动车车身赋予高程度的抗扭强度。
在此,加固结构具有至少沿车辆纵向(x)延伸的纵梁、减震器加固型材以及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通常机动车车身具有分别在左侧和右侧的外侧上的纵梁、减震器加固型材以及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减震器加固型材利用位于下方的且沿机动车车身的行驶方向位于前方型材段与纵梁相连。减震器加固型材还具有与纵梁相间隔的且朝向机动车车身的尾部的后方型材段。
减震器加固型材的后方型材段与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相连。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本身从减震器加固型材的后方型材段延伸至纵梁。外部的车尾加固结构还利用下方的连接段与纵梁相连。
借助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可以将减震器加固型材的自由的且从纵梁伸出的车尾侧端部支承在纵梁上。外部的车尾侧加固型材由此用作用于减震器加固型材的支承梁。
减震器加固型材通常以其下方的或前方型材段直接与弹簧座圈相连,所述弹簧座圈可以与保险杠或车轮悬架相连。减震器加固型材由此为在机动车车身上的底盘连接提供给了结构加固。通过底盘、尤其通过车轮悬架或缓冲器向机动车车身传导的力可通过减震器加固型材吸收并且受控地向自承载式车身导出。
通过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可以对减震器加固型材及其在机动车底部结构上的连接进行改进,所述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通常大体沿车辆高度方向(z)延伸。借助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还实现了从减震器加固型材向车尾侧的加固结构的更好的力导入或力导出。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纵梁、减震器加固型材和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构成了闭合的加固框架。所述加固框架通常在由车辆纵向(x)和车辆高度方向(z)形成的平面内延伸。通过构成环绕的、自身闭合的加固框架可以进一步强化并从结构上加固减震器加固型材。借助这种结构强化还能降低用于减震器加固型材的材料费用,由此能在结构强度至少保持不变或甚至更好的情况下降低车辆重量。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减震器加固型材具有L型轮廓。减震器加固型材的前方型材段和后方型材段可以设计为相互成直角。前方型材段可以大体上竖直线上延伸、也就是说沿车辆高度方向(z)延伸,相较而言,后方型材段代替上沿车辆纵向(x)延伸。
减震器加固型材尤其可以贴靠在机动车车身侧壁的车轮罩的外侧上,并尤其通过连接侧壁而锁闭,从而构成闭合的中空型材。在此尤其可以规定,后方型材段贴靠在车轮罩的上方的、相对于车辆横向(y)例如弧状向外伸出的区段上,并且向后朝向车尾部,基本上与车轮罩或与相关的侧壁相连。
减震器加固型材由于其L型轮廓而从弹簧座圈延伸至车尾部、通常延伸至车尾侧的包围尾部开口的加固环,所述弹簧座圈与车尾部保持间隔。通过后轮向底部结构并向机动车车身传导的力可以由此通过减震器加固型材不仅被导向侧壁,而且还直接导向车尾侧的加固环。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减震器加固型材的后部的型材段与车轮罩相连。车轮罩通常是内部侧壁的集成部件。通过减震器加固型材在车轮罩上的直接连接,可以实现从减震器加固型材向机动车车身的侧壁的直接且相对大面积的力导出或力导入。此外,侧壁或侧壁的车轮罩在减震器加固型材的后方型材段的区域中得到辅助的支承和结构上的加固。由此还可以降低材料厚度和侧壁的中重量,用于实现重量最小化或结构空间优化。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机动车车身、尤其车尾侧的加固结构具有沿车辆横向(y)延伸的后壁,所述后壁在左侧和右侧的纵梁的车尾侧的端部区段上延伸。后壁通常在由车辆横向(y)和车辆高度方向(z)形成的平面内延伸。由于后壁既与左侧纵梁又与右侧纵梁的连接,后壁通常除了成为现有的机动车车身的底部结构的车尾横梁之外,还成为在机动车车身的尾部区域中的强化结构或加固车身的横向连接。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与后壁相连。因为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通常是上述加固框架的部件,通过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在后壁上的连接还可以使由减震器加固型材、纵梁和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构成的加固框架直接与后壁进行结构连接。通过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与后壁的连接,可以提供进一步改进的从减震器加固型材向车尾、进而向后壁的力传导。
在另一种改进方式中,后壁还设有后壁加固型材,所述后壁加固型材平行于底部侧的尾部横梁延伸。尾部横梁通常沿车辆横向(y)在相互平行的且沿车辆纵向(x)延伸的纵梁之间延伸。与后壁形成结构连接的后壁加固型材除了原本的车尾横梁之外还提供了车尾的横梁加固、尤其车尾侧的加固结构。
此外,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规定,尾部横梁反向于机动车车身或机动车的行驶方向被设计为向后大体敞开的,并被后壁封闭。尾部横梁在此还可以由两个相互配合的半壳或横梁型材、通常一个下方尾部横梁型材和一个上方尾部横梁型材构成。上方的和下方的车尾横梁型材的尾侧上方和下方端部区段可以沿车辆高度方向(z)彼此远离地保持间隔。上方的和下方尾部横梁型材尤其可以具有相应的凸缘区段,所述凸缘区段与至少区段性大体设计平整的后壁相连。
由此,后壁的至少与上部和下部的尾部横梁型材相连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用作用于尾部横梁的封闭板。通过后壁连接可以使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间接地与尾部横梁相连,所述车尾加固型材相对于车辆横向(y)位于尾部横梁的外部端部的外侧。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机动车车身还具有内部侧壁,所述内部侧壁具有车尾侧的内部边缘型材。边缘型材在此与尾部横梁相连并且也与后壁相连。内部侧壁还可以具有已述的车轮罩。向内弯曲的车轮罩尤其可以是机动车车身的内部侧壁的集成部件。内部边缘型材在内部侧壁的后方或尾侧的端部上向内朝车辆中心延伸,并且通常被设计为车尾侧的加固环的部件,所述加固环限制或完全包围机动车车身的尾部开口。
内部边缘型材与尾部横梁相连并且也与后壁相连,由此在车身尾部的下方车尾区域中实现了内部侧壁与沿车辆横向延伸的部件的多重连接。由此实现了从侧壁向车尾的进一步改进的力传导和力传递。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机动车车身还具有外部侧壁,所述外部侧壁具有外部边缘型材。外部边缘型材在此通常覆盖内部侧壁的内部边缘型材。外部边缘型材和内部边缘型材通常构成中空型材,所述中空型材大体上从车尾的下方的装载空间边缘延伸至车顶。内部侧壁和外部侧壁的相互适配的设计可以构成中空型材结构,所述中空型材结构可以为车尾侧的加固结构赋予更好的稳定性和抗扭刚度。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外部侧壁与其外部边缘型材的下方端部区段相连。通过与后壁的连接,外部边缘型材的向下伸出的下方的端部可以得到直接的支承和结构上的强化。尤其可以规定,内部侧壁的内部边缘型材以及外部边缘型材与后壁相连。此外,外部边缘型材的下方端部区段还可以相对于车辆高度方向(z)位于后壁加固型材的上方,从而使外部边缘型材结束于后壁加固型材的上方。内部边缘型材可以尤其继续向下延伸,并且一直突伸至底部侧的尾部横梁上,并且部分地与尾部横梁直接重合地进行结构连接。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内部侧壁具有向内沿车辆横向突出的、用于后方顶部横梁的连接件。所述两个内部侧壁通常分别在车辆横向上彼此对置地具有用于后方的顶部横梁的连接件,所述顶部横梁可以布置在两个侧壁一侧的连接件上。顶部横梁尤其可以设计为两件式的,并且相应地具有两个大致L型的顶部横梁型材,所述顶部横梁型材分别与左侧侧壁和右侧侧壁的左侧和右侧的连接件进行结构连接。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后方顶部横梁、外部边缘型材、内部边缘型材连同后壁以及后壁加固型材和底部侧的尾部横梁中的一个共同构成包围尾部开口的加固环。所述加固环尤其被设计为连续的且围绕尾部开口。加固环通过顶部横梁连入顶部结构中,并通过底部侧的尾部横梁或通过后壁加固型材连入机动车车身的底部结构中。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还可以连入车尾侧的加固环中,并通过加固环与后壁的直接连接将通过减震器加固型材沿车辆纵向(x)作用的力直接向车尾侧的加固环导出并传递。
通过设有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省去了额外的加固,例如在机动车内部空间或在内部侧壁或外部侧壁上的额外加固,所述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相对于车辆横向(y)在内部边缘型材和外部边缘型材的外部延伸。装载容积或尾部开口的装载宽度甚至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和方法被扩大,所述尾部开口通常被相互对置的车轮罩的内侧限制边界。
最后根据另一个方面规定了具有上述机动车车身的机动车,所述机动车车身具有相应的车尾侧的加固架构。
附图说明
在以下参照附图的实施例中描述了其他目的、技术特征以及有利的应用可能性。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机动车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示出从斜上后方观察的机动车车身的底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示出内部侧壁的立体图;
图4示出根据图3的侧壁,其处于根据图2的底部结构上的装配位置中;
图5示出根据图4的车身组装结构,还具有后方和前方顶部横梁;
图6示出外部侧壁的立体图;
图7示出装配在根据图5的组装结构上的装配位置中的根据图6的侧壁;
图8示出带有后壁的根据图7的组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9示出沿剖切线A-A穿过根据图8的组装结构的横截面;
图10示出沿剖切线B-B穿过根据图8的组装结构的横截面;
图11示出沿剖切线C-C穿过根据图8的组装结构的横截面;
图12示出沿剖切线D-D穿过根据图7的组装结构的横截面;
图13示出沿剖切线E-E穿过根据图8的组装结构的横截面;
图14示出组装结构的另一个立体图;
图15示出沿剖切线G-G穿过根据图14的组装结构的横截面;和
图16示出沿剖切线F-F穿过根据图8的组装结构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示意性侧视图方式示出的机动车1具有自承载式机动车车身2,其具有客舱3和车尾6。在图2中以从斜上后方观察的立体图方式示出机动车车身2的一部分、也即机动车车身的底部结构10。机动车1的行驶方向5在此用箭头表示。底部结构10大致在稍后的客舱3下方具有沿车辆纵向(x)延伸的位于外部的侧门槛12、13,所述侧门槛向前沿行驶方向5从客舱3向位于前方的分离发动机舱的前壁14过渡。
中央通道11在侧门槛12、13之间的大致中间处延伸,所述中央通道从前壁14突伸至车尾区域、通常突伸至脚踏板。底部结构10在车尾侧具有左侧纵梁16和右侧纵梁18,所述纵梁向内错移,以便能贴靠在侧门槛12、13上。左侧纵梁16以及右侧纵梁18沿车辆纵向(x)延伸。在纵梁16、18的上方设有在图2中仅简略示出的底板15,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在纵梁16、18之间的区域中还设有凹槽15a或盆状凹陷,以便例如使机动车1的装载容积最大化。
机动车车身2还设有两个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所述减震器加固型材从弹簧座圈24向上并向后朝车尾6延伸。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用于弹簧座圈24的结构加固,在所述弹簧座圈上贴靠有未具体示出的车轮悬架或机动车底盘的减震器,并且能通过所述弹簧座圈将力从底部结构10的底盘上一直传导至机动车车身2上。
左侧和右侧的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分别具有大致沿车辆高度方向(z)向上延伸的前方型材段21以及邻接在前方型材段21上而且与前方型材段一体式连接的后方型材段23。后方型材段23通常沿车辆纵向(x)延伸至车尾6。后方型材段23的自由的后端部由此位于相应的纵梁16、18的车尾侧的端部的上方。
为了对左侧以及右侧的加固型材20、22进行结构强化,分别设有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也即左侧的车尾加固型材26和右侧的车尾加固型材28。这两个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28分别从左侧及右侧的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的后方型材段23的车尾侧端部向下延伸至相应的左侧和右侧的纵梁16、18。外部的车尾侧加固型材26、28由此构成一种用于大致呈L型的左侧和右侧的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的后端部的支承梁。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28的下方端部区段26a与相应的纵梁16、18的纵向端部形成结构连接、也即传递负载的连接。
左侧的减震器加固型材20、左侧的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和配置在该区域中的左侧纵梁16在此构成了闭合的加固框架25,所述加固框架基本上在由车辆高度方向(z)和车辆纵向(x)构成的平面内延伸。当然这也同样适用于右侧的减震器加固型材22和用于右侧的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8以及用于右侧的纵梁18。
以下参照车辆左侧描述机动车车身2、机动车车身的车尾侧的加固结构8以及车尾侧的加固环29的其他特征。这些技术特征也同样存在并设置于车辆右侧。
在图2中同时还示出了机动车车身2的呈底部结构10形式的第一构建阶段,其具有布置在底部结构上的左侧和右侧的车尾加固型材20、22和两个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28。底部结构10还具有朝向车尾6、也即相逆于行驶方向5的底部侧的尾部横梁62,所述底部横梁例如由根据图11的横截面可知具有下方的底部横梁型材64和上方尾部横梁型材66。
在纵梁16、18的纵向端上还布置了锚固板60,在所述锚固板上,在图15中以横截面示出的变形元件82通过连接板80布置在相关的纵梁16上。变形元件82通常可以被设计为碰撞盒,所述变形元件通常与在图15中以横截面示出的保险杠横梁84相连,从而例如在机动车车身2追尾时能使变形元件82在吸收机械能的情况下发生规定程度的变形。
在图3中以单独的自斜外方观察的视图示出了机动车车身2的内部侧壁30。内部侧壁30具有从前挡风玻璃的区域纵向延伸至机动车1的车尾侧端部的顶部框架32。在车尾侧、也即在顶部框架32的后方的端部区段上设置了用于后方顶部横梁45的、向内突伸的后方的连接件36。在车尾侧、也即逆向于行驶方向5,内部侧壁30被沿车辆横向(y)向内突伸的内部边缘型材40限制边界。在内部侧壁30的下后方端部上设有向内弯曲的车轮罩38。
内部侧壁30在第二构建阶段中从内部固定在图2所示的底部结构10上。内部边缘型材40在此利用沿车辆横向(y)延伸的向内突伸的下方端部区段40a贴靠在底部侧的尾部横梁62上、尤其贴靠在上方尾部横梁型材66上,如图16的横截面所示。此外,内部侧壁30从外部贴靠在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上。
在图16中还清楚示出,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的上方端部区段26b从左侧的减震器加固型材20的后方型材段23向下延伸至左侧纵梁16的左外侧上。如图16所示,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利用下方端部区段26a与左侧纵梁16形成结构连接。
在不同的构建阶段中,不同设计的连接点90、92、94在附图的不同视图中示出。机动车车身的相互邻接的部件的连接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实现。为此可以考虑焊接连接、粘接、螺栓连接、铆接、冷压接合以及上述连接方式的任意组合。焊接的连接在此例如可以设计为激光焊接或点焊。
在图5所示的第二构建阶段中,一方面前方顶部横梁42可布置在左侧侧壁与右侧侧壁30的相互对置的前方的连接件34之间,此外,还可以布置在顶部横梁型材44的左侧侧壁30与右侧侧壁的相互对置的连接件36之间,并且与对应的后方的连接件36相连。后方的左侧连接件36如图12和图13的横截面具有下方型材段36a以及上方型材段36b,所述型材段相互适配地分别通过大致L型的横截面轮廓组合成闭合的中空型材。
在图5和图7所示的顶部横梁型材44从下方并从前方连接在后方的连接件36上,而一旦外部侧壁50的装配安装完成,则与之相适配的上后方顶部横梁型材46在稍后的构建阶段中从上方连接。在图13中示出了后方顶部横梁型材46与内部侧壁的后方连接件36的上方型材段36b以及与外部侧壁50的外部边缘型材54的相叠布局。
在进一步的构建阶段中,单独在图6中示出的外部侧壁50从外部被安装在图5示出的组合结构中并与该组合结构相连。外部侧壁50在尾部区域中具有向下被车轮罩限制边界的外部边缘型材54,所述外部边缘型材向上在朝向前突伸的外部的顶部框架52的过渡部位具有在向后方向上沿车辆横向(y)突伸的后方连接件56。后方连接件56在组装位置中贴靠在内部侧壁30的后方连接件36的上方型材段36b上,如图12所示。
一体式邻接在后方连接件56上的外部边缘型材54在此至少部分地与内部侧壁30的内部边缘型材40相重叠。应在该构建阶段中实现的连接点92在多个附图中示出。
由此可以在图8所示的另一个构建阶段中将后壁68固定在机动车车身2的车尾6上。在此要实现的连接点94同样在不同的视图和横截面中示出。
在图7所示的构建阶段中,由后壁68和后壁加固型材70构成的后壁结构从后面布置在机动车车身2的车尾6上,并与车尾相连。大体设计平整的且在左侧纵梁16与右侧纵梁18之间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后壁68在此被用作用于朝后敞开设计的上方和下方尾部横梁型材66、64的封闭板,如图11所示。在尾部开口7的整个宽度上并且在后壁68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后壁加固型材70在图8所示的构建阶段中布置在底部侧的尾部横梁62的上方。
如图10和图11的横截面所示,内部侧壁30的内部边缘型材40与后壁68的重叠区域几乎整面地支承在后壁68上。然而后壁68在车尾侧支承在车尾侧的横梁62上,而内部边缘型材40向前并且与上方的尾部横梁型材66的型材相叠地贴靠。
设有连接凸缘的、大体设计为L型的后壁加固型材70与在其上方端部区段向后L状或肘状弯折的后壁68共同构成大体闭合的空腔型材。
与图10相比,图15示出相对于车辆横向(y)更靠外的剖切车尾侧加固结构8的横截面。如在该处所示,内部侧壁30的内部边缘型材40自上支承在上方尾部横梁型材66以及纵梁16的顶侧上。由后壁加固型材70和后壁68或内壁边缘型材40构成的中空型材在图15中仅区段性地示出。
在根据图10的另一横截面(该横截面延伸剖切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并剖切左侧的减震器加固型材20)中可以看出,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利用下方连接区段或者说下方端部区段26a不仅如图16所示支承在纵梁上,并且主要还支承在后壁68上。此外在图10中示出,左侧的减震器加固型材22通过其后方型材段23利用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支承在后壁68上。在图10还示出内部边缘型材40与车轮罩38的连接。
后壁68、尤其后壁的上方端部区段68a与在侧面的边缘区域中与外部边缘型材54的下方端部区段54a相叠。在这一大致位于机动车腰线的高度的区域中,外部边缘型材54和内部边缘型材40构成中空型材。内部边缘型材40与外部边缘型材54的下方端部区段54a与后壁68的上方端部区段68a的过渡部位处相对置地具有穿孔40b,由此在外部边缘区域54和后壁68的相叠区域中例如提供了用于焊嘴或连接工具的进入可能性。
在根据图9的横截面中还可能的是,左侧的减震器加固型材20通过气后方型材段23直接与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相连。在该区域中大致L状或弯角设计的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还通过连接点94与后壁68相连,所述后壁在该区域中还设有后壁加固型材70。
后方顶部横梁45、外部边缘型材54与内部边缘型材40和后壁68及后壁加固型材70、尾部横梁62共同有助于构成包围尾部开口7或者说框住尾部开口7的连续的加固环29。这些部件由此被设计成环绕的加固环29的部件。
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通过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28一方面与纵梁16、18结构相连,另一方面与后壁68结构相连,由此不仅能为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还能为内部侧壁30在车尾侧加固环29上提供更好的连接。车轮罩38可以通过内部边缘型材40得到支承,而左侧的和右侧的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借助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28得到了相对于车轮罩独立的而且更好的支承。
所示的实施方式仅显示了本发明的可能的设计方案,对此可以在本发明的框架内考虑到另外大量的变型方案。在本发明的范围、应用或配置可行性方面,绝不仅限于示范性示出的实施例。现有的说明为技术人员仅仅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行的执行方式。因此,只要没有脱离权利要求所定义的保护范围,便可以依据所描述的部件在功能和结构方面实现多种变化。
附图标记清单
1机动车
2机动车车身
3客舱
5行驶方向
6车尾
7尾部开口
8车尾侧的加固结构
10底部结构
11中央通道
12侧门槛
13侧门槛
14前壁
15底板
15a凹槽
16纵梁
18纵梁
20减震器加固型材
21前方型材段
22减震器加固型材
23后方型材段
24弹簧座圈
25加固框架
26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
26a下方连接区段
26b上方连接区段
28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
29加固环
30内部侧壁
32内部顶部框架
34前方连接件
36后方连接件
36a下方型材段
36b上方型材段
38车轮罩
40内部边缘型材
40a端部区段
40b端部区段
42前方顶部横梁
44顶部横梁型材
45后方顶部横梁
46顶部横梁型材
50外部的侧壁
52外部的顶部框架
54外部边缘型材
54a端部区段
56后方连接件
60锚固板
62尾部横梁
64下方尾部横梁型材
66上方尾部横梁型材
68后壁
68a端部区段
70后壁加固型材
80连接板
82变形元件
84保险杠横梁
90连接点
92连接点
94连接点

Claims (13)

1.一种机动车车身,具有车尾侧的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具有至少一个沿车辆纵向(x)延伸的纵梁(16、18)、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以及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28),其中,所述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利用下方的且沿行驶方向(5)位于前方的前方型材段(21)与所述纵梁(16、18)相连,其中,所述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利用与所述纵梁(16、18)相间隔的且朝向车身的车尾(6)的后方型材段(23)与所述车尾加固型材(26、28)相连,并且其中,所述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28)从所述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的后方型材段(23)延伸至所述纵梁(16、18)并且利用下方连接区段(26a)与所述纵梁(16、18)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纵梁(16、18)、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和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28)构成闭合的加固框架。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具有L型轮廓。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减震器加固型材(20、22)的后方型材段(23)与车轮罩(38)相连。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所述机动车车身还具有沿车辆横向(y)延伸的后壁(68),所述后壁(68)在左侧和右侧纵梁(16、18)的车尾侧的端部区段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外部的车尾加固型材(26、28)与所述后壁(68)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后壁(68)设有后壁加固型材(70),所述后壁加固型材(70)平行于尾部横梁(62)延伸,所述尾部横梁(62)的型廓横截面被所述后壁(68)封闭。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所述机动车车身还具有带有车尾侧的内部边缘型材(40)的内部侧壁(30),所述内部边缘型材(40)与所述尾部横梁(62)相连并且也与所述后壁(68)相连。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所述机动车车身还具有带有外部边缘型材(54)的外部侧壁(50)。
10.根据权利要求9和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外部侧壁(50)利用其外部边缘型材(54)的下方端部区段(55)与所述后壁(68)相连。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内部侧壁(30)具有沿车辆横向(y)向内突伸的、用于后方顶部横梁(45)的连接件(36)。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后方顶部横梁(45)、外部边缘型材(54)、内部边缘型材(40)连同后壁(68)以及后壁加固型材(70)和尾部横梁(62)中的一个共同构成包围尾部开口(7)的加固环(29)。
13.一种机动车,具有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
CN201510288618.7A 2014-05-31 2015-05-29 用于机动车车身的车尾侧的加固结构 Active CN1053139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14004652.2 2014-05-31
DE202014004652.2U DE202014004652U1 (de) 2014-05-31 2014-05-31 Heckseitige Verstärkungsstruktur für eineKraftfahrzeugkarosseri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3981A true CN105313981A (zh) 2016-02-10
CN105313981B CN105313981B (zh) 2019-06-21

Family

ID=53489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88618.7A Active CN105313981B (zh) 2014-05-31 2015-05-29 用于机动车车身的车尾侧的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80109B2 (zh)
CN (1) CN105313981B (zh)
DE (1) DE202014004652U1 (zh)
GB (1) GB252928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2792A (zh) * 2016-08-01 2019-04-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CN112105548A (zh) * 2018-07-11 2020-12-18 宝马股份公司 具有横向支柱的机动车以及相应的机动车的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70008920A (ko) * 2015-07-14 2017-01-2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리어 패키지트레이의 구조
KR101724897B1 (ko) * 2015-09-10 2017-04-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리어 사이드 멤버
DE102016001241A1 (de) * 2016-02-04 2017-08-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Strukturknoten für ein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US10899393B2 (en) * 2017-03-14 2021-01-26 Honda Motor Co., Ltd. Rear body structure
JP6589915B2 (ja) * 2017-03-21 2019-10-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後部構造
JP6699008B2 (ja) * 2017-09-28 2020-05-2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の取付け構造
FR3101600B1 (fr) * 2019-10-04 2021-08-27 Psa Automobiles Sa Absorbeur de choc latéral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JP7272991B2 (ja) * 2020-04-14 2023-05-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JP7424239B2 (ja) 2020-07-27 2024-01-30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構造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41010A1 (en) * 1996-04-30 1997-11-06 Autokinetics Inc. Modular vehicle frame
DE10036399A1 (de) * 2000-07-26 2002-02-07 Volkswagen Ag Karosserieaussteifendes Bauteil eines PKW
CN1426360A (zh) * 2000-04-24 2003-06-25 科西马国际公司 模块式空间构架
US20040140693A1 (en) * 2001-03-02 2004-07-22 Gabbianelli Gianfranco Hybrid space frame for motor vehicle
JP2004268825A (ja) * 2003-03-11 2004-09-30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US6846037B2 (en) * 2000-12-07 2005-01-25 Ise Innomotive Systems Europe Gmbh Rear end module for passenger motor vehicles
CN1615202A (zh) * 2002-01-11 2005-05-11 麦格纳国际公司 带有导电的挠性承载片的焊接材料组件及焊接管状构件的方法
JP2005231435A (ja) * 2004-02-18 2005-09-02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02233901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多边形截面车架
DE102010024716A1 (de) * 2010-06-23 2011-12-29 Volkswagen Ag Fahrzeugkarosserie
GB2482953A (en) * 2010-08-20 2012-02-22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Motor vehicle body with structure-reinforcing front frame
CN103129626A (zh) * 2011-11-26 2013-06-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机动车车身的支承结构部件
CN104554451A (zh) * 2013-10-23 2015-04-2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73103A (en) * 1987-12-11 1990-11-2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US6099039A (en) * 1997-03-10 2000-08-08 Hine; Alan Frame structure for sport utility vehicle or light truck
US6193273B1 (en) * 1998-08-03 2001-02-27 Aluminum Company Of America Automotive vehicle cast frame components
FR2805514B1 (fr) * 2000-02-24 2002-05-31 Plastic Omnium Cie Module arrier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4301271B2 (ja) * 2006-09-12 2009-07-2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4500856B2 (ja) * 2008-01-23 2010-07-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DE102010018470A1 (de) 2010-04-28 2011-11-0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D.Ges.D. Staates Delaware) Heckpartie für ein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FR2959707B1 (fr) * 2010-05-05 2013-03-15 Faurecia Bloc Avant Element de face arriere et face arrier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2010024737A1 (de) * 2010-06-23 2011-12-29 Volkswagen Ag Fahrzeugkarosserie
JP5337184B2 (ja) * 2011-03-04 2013-11-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WO2012121142A1 (ja) * 2011-03-10 2012-09-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後部構造
JP5672495B2 (ja) 2011-04-26 2015-02-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開口肩部の補強構造
US9010847B2 (en) * 2011-08-02 2015-04-21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USD690618S1 (en) * 2012-05-29 2013-10-01 Robby Gordon Vehicle frame
US8919866B2 (en) * 2013-03-14 2014-12-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oof panel to side-pillar hydroformed reinforcement for vehicles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41010A1 (en) * 1996-04-30 1997-11-06 Autokinetics Inc. Modular vehicle frame
CN1426360A (zh) * 2000-04-24 2003-06-25 科西马国际公司 模块式空间构架
DE10036399A1 (de) * 2000-07-26 2002-02-07 Volkswagen Ag Karosserieaussteifendes Bauteil eines PKW
US6846037B2 (en) * 2000-12-07 2005-01-25 Ise Innomotive Systems Europe Gmbh Rear end module for passenger motor vehicles
US20040140693A1 (en) * 2001-03-02 2004-07-22 Gabbianelli Gianfranco Hybrid space frame for motor vehicle
CN1615202A (zh) * 2002-01-11 2005-05-11 麦格纳国际公司 带有导电的挠性承载片的焊接材料组件及焊接管状构件的方法
JP2004268825A (ja) * 2003-03-11 2004-09-30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05231435A (ja) * 2004-02-18 2005-09-02 Mazd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102233901A (zh) * 2010-04-23 2011-11-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多边形截面车架
DE102010024716A1 (de) * 2010-06-23 2011-12-29 Volkswagen Ag Fahrzeugkarosserie
GB2482953A (en) * 2010-08-20 2012-02-22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Motor vehicle body with structure-reinforcing front frame
CN103129626A (zh) * 2011-11-26 2013-06-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机动车车身的支承结构部件
CN104554451A (zh) * 2013-10-23 2015-04-2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2792A (zh) * 2016-08-01 2019-04-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CN109562792B (zh) * 2016-08-01 2021-06-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CN112105548A (zh) * 2018-07-11 2020-12-18 宝马股份公司 具有横向支柱的机动车以及相应的机动车的组
US11505257B2 (en) 2018-07-11 2022-11-2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 vehicle having cross-braces and a group of corresponding motor vehicles
CN112105548B (zh) * 2018-07-11 2022-12-06 宝马股份公司 具有横向支柱的机动车以及相应的机动车的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4004652U1 (de) 2015-09-01
CN105313981B (zh) 2019-06-21
US9580109B2 (en) 2017-02-28
GB201508324D0 (en) 2015-06-24
GB2529285A (en) 2016-02-17
US20150344072A1 (en) 2015-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3981A (zh) 用于机动车车身的车尾侧的加固结构
CN104890738A (zh) 轻量化设计的车身底部结构
CN201484493U (zh) 用于汽车前轴的辅助车架
JP6122969B2 (ja) 車体上部構造
CN104554464B (zh) 带有加固的减震器连接部的汽车车身
JP5683707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5348547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US9156504B2 (en) Vehicle under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11192593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2730077A (zh) 机动车车身的支承结构装置
US10793191B2 (en) Lowe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105416404A (zh)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
CN106335551A (zh) 具有多罩壳形式的车轮装配件的机动车车身
JP2019026202A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CN104554451B (zh) 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
CN102381367A (zh) 用于车辆的后部车身底板
CN107444493A (zh) 用于机动车的车身结构
CN211519681U (zh) 车辆底盘、车身结构及车辆
CN111017034B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103935402A (zh) 一种汽车前围
JP5934534B2 (ja) 車体構造
CN201520343U (zh) 一种汽车车身前纵梁
CN105365894B (zh) 一种车身后部斜撑结构
JP2008230421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CN106494511B (zh) 一种汽车后大梁总成及汽车后部下车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