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54451B - 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54451B
CN104554451B CN201410547310.5A CN201410547310A CN104554451B CN 104554451 B CN104554451 B CN 104554451B CN 201410547310 A CN201410547310 A CN 201410547310A CN 104554451 B CN104554451 B CN 1045544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tailstock
molded part
wall element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473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54451A (zh
Inventor
U.迈尔德纳
L.特斯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4554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4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544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44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63Mounting devic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身(2)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所述侧壁组件带有内部侧壁元件(20)和外部侧壁元件(30),其中,所述内部侧壁元件和外部侧壁元件(20、30)沿车辆横向(y)相互连接,并且其中,至少所述内部侧壁元件(20)相对于车辆高度方向(z)具有向下邻接在纵梁(4)上的轮罩(29)和向上邻接在车顶(7)上的内部车顶框架成型件(26),并且其中,所述外部侧壁元件(30)在其远离内部侧壁元件(20)的外侧(44)上具有连接区域(42),用于可拆卸地安置车尾侧的翼子板(12)。

Description

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所述侧壁组件带有沿车辆横向(y)组合的内部侧壁元件和外部侧壁元件。
背景技术
整体式的汽车车身通常在侧壁区域内具有多壳式机构。汽车的、尤其轿车的车尾大多具有大面积的且一件式外部板壳,所述板壳在被损坏时必须进行复杂的维修。当大体上至少部分镶嵌车尾侧轮罩的翼子板被损坏时,可能要更换从侧面门槛或纵向框架延伸到车顶架的整个外部板壳或出于维修目的而进行拆解。
这样例如从文献DE 199 46 013 A1已知一种用于整体式车身的车身侧板,所述车身侧板具有内部侧面框架和外部侧面框架。所述两个侧面框架在此沿车辆横向连接,并且外部侧面框架被构造为一件式的。
此外,常用的车尾翼子板装置还在轮罩的区域内与内部侧板元件的限制轮罩的开口边缘相连。车身侧壁的或车尾侧翼子板的外部壳件在此例如可以借助向内指向的弯边与内部侧壁相连。然而这种固定可能容易在汽车长期运行过程中被腐蚀。
发明内容
由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所述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可以在受损情况下实现成本低廉且方便的维修,这最终能导致更有利的汽车保险等级分级。此外,侧壁组件应该见长于简单且高效的组装以及更好的机械性能。车尾侧的侧壁组件、优选在降低了重量和节省了材料的情况下应该赋予汽车车身更好的强度、抗扭刚度。
所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一种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以及带有这种车尾侧的侧壁组件的汽车车身和汽车解决的,其中,所述侧壁组件带有内部侧壁元件和外部侧壁元件,其中,所述内部侧壁元件和外部侧壁元件沿车辆横向相互连接,并且其中,至少所述内部侧壁元件参照车辆高度方向具有向下邻接在纵梁上的轮罩和向上邻接在车顶上的内部车顶框架成型件,并且其中,所述外部侧壁元件在其背离内部侧壁元件的外侧上具有连接区域,用于可拆卸地安置车尾侧的翼子板。
迄今所设计的整体式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具有内部侧壁元件和外部侧壁元件。内部侧壁元件和外部侧壁元件在此沿车辆横向(y)组合。这两个侧壁元件通常具有相互配合或者说相互适配的板壳,所述板壳很大程度上在汽车横向上相互重叠地接合,以构成侧壁组件。
至少所述内部侧壁元件相对于车辆高度方向(z)具有向下邻接在汽车车身的纵梁上的轮罩以及向上与车顶邻接的内部车顶框架成型件。内部侧壁元件由此从车辆底板延伸到车顶。外部侧壁元件在此可以具有类似的面状结构和轮廓,所述结构同样从侧面门槛延伸到车顶框架。然而不论具体何种几何结构,外部侧壁元件在其远离内部侧壁元件的外侧上都具有用于可拆卸的安置车尾侧翼子板装置的连接区域。
尤其外部侧壁元件的设计实现了汽车车身的分离的且独立的车尾侧翼子板装置。所述翼子板可以在受损情况下不费力地从外部侧壁元件的连接区域上拆下,并且更换相应的替换件。可拆卸的翼子板装置或者说在翼子板区域内所设计的侧壁的外部成型件装置使得不需要再借助弯边将翼子板固定在内部侧壁元件或外部侧壁元件上,从而使翼子板在没有弯边和由此不需变形的情况下就能固定在组件(侧壁组件)上。
为此设计的连接方案和固定方案还是不易被腐蚀的,从而能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借助在车尾侧的侧壁组件上可拆卸的独立的车尾侧翼子板装置降低翼子板或内部侧壁元件或外部侧壁元件、乃至整个汽车车身的易腐蚀性。
通过在汽车车身的外部侧壁元件上分离的且独立的车尾侧翼子板装置,还能够降低维修和养护费用。此外,这种装置都能够实现更有利的汽车保险等级分级。
根据一种设计方式,车尾侧翼子板可以板面齐平地集成在外部侧壁元件的外部轮廓上。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在其外侧上尤其具有向内沿车辆横向(y)冲压的区域,用以板面齐平地容纳车尾侧翼子板。在此,冲压深度相当于至少翼子板的板材厚度,从而使翼子板能够板面齐平地布置在外部侧壁元件的相邻的外侧轮廓区域中。
用于车尾侧翼子板的相应的固定件以及侧壁元件侧的连接部位在此被这样设计,从而能够进行抵消构件公差的组装,以便最小化或保持所规定的最大间隙尺寸。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外部侧壁元件在轮罩区段上方具有用于车尾侧翼子板的支架。这种支架相对于在此向上邻接的外部侧壁元件的外部轮廓沿车辆横向(y)回缩。在此,支架可以从前部的外部车柱成型件一直延伸到外部侧壁元件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上。用于车尾侧翼子板的支架尤其可以从外部侧壁元件的沿行驶方向处于前方的前端一直延伸到沿行驶方向处于后方的后端上。
借助这样设计的支架,可以实现车尾侧翼子板在外部侧壁元件上相对较大面积的、甚至很大程度上上整面的布置和支承。翼子板在外部侧壁元件上尽可能大面积的放置和支承有利于翼子板在车尾侧的侧壁组件上可靠、持久且形状稳定的紧固。
根据一种变形方式,车尾侧的翼子板在大体沿车辆纵向延伸的腰线下方且邻接该腰线固定在外部侧壁元件上。外部侧壁元件尤其可以与内部侧壁元件一起具有用于车尾侧的侧窗玻璃的车窗槽,所述侧窗玻璃例如在侧壁组件的C柱与D柱之间延伸。
在此,腰线通常沿车窗槽的下侧边缘延伸。由此,沿车辆横向向内回压或阶梯状的、用于车尾侧翼子板的支架可以从下方与腰线邻接或者说与外部侧壁元件的车窗槽的下边缘邻接。
在外部侧壁元件的车窗槽下方分离的且模块化的车尾侧翼子板装置尤其特别有利于包覆组装间隙。因为基本固定的车尾侧侧窗的下边缘总是设有板件或装饰条,翼子板的上边缘区段同样可以被这种板件覆盖。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外部侧壁元件在腰线区域内具有向外突出的固持件,用于与为此配合设计的、翼子板的向内突出的角形托架相旋拧或者说螺栓连接。借助向外突出的、从外部侧壁元件的壳大体上垂直延伸的固持件,翼子板可以借助在此设计的角形托架实现沿车辆高度方向(z)的支承,并且由此通过固持件沿汽车高度方向配置并组装在侧壁组件上。
侧壁元件侧的固定件以及翼子板的角形托架在此可以具有规定的沿车辆纵向的长度,从而使翼子板除了纵向延伸的支承以外还可以多重地且沿固定件固定在外部侧壁元件上。翼子板的向内突出的角形托架通常具有沿车辆横向(y)指向的、用于容纳固定螺栓的开槽。沿角形托架一侧的开槽设计实现了翼子板在车辆横向(y)上构件公差补偿和组装公差补偿的固定。
根据一种扩展设计,内部侧壁元件还具有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的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内部侧壁元件通过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从结构上被强化。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尤其与侧壁元件一件式或者说一体式构造。由此将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集成在侧壁元件中。内部侧壁元件的车尾侧末端区段的成型的、大致为L型横截面的设计赋予内部侧壁元件自身更高的结构刚度和抗扭刚度。
此外,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利用下端部直接与纵梁相连,利用上端部直接与车顶横梁相连。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由此尤其一件式地从车辆底板一直延伸到车顶。由此可以改善侧壁组件的结构刚度和抗扭刚度。甚至还可以由此通过变化的共振条件改善汽车车身的声学特性、尤其固有振动特性或共振特性,并最终提高驾驶舒适度。
在另一种设计方式中,内部侧壁元件还具有沿车辆高度方向(z)延伸的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所述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上且沿车辆纵向(x)向后分别用轮罩封闭。由此,在内部侧壁元件中,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仅局部地设置在从纵梁延伸到轮罩上端部的区域中。在此,内部侧壁元件的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以及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通常沿车辆纵向(x)布置,从而形成相互间隔的间隙。
通过这种方式和方法,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和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可以在车尾侧壁组件的继续组装中尤其与外部侧壁元件构成车尾侧的、必要时中空的且闭合的加固成型件。在此,车尾侧的加固成型件尤其可以设计为镶嵌车尾开口地环形成型环,所述成型环可以强化和加固汽车车身的整个尾部。
在扩展设计中,外部侧壁元件具有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所述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与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至少局部重叠地布置,从而形成车尾侧的加固成型件。外部侧壁元件的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可以说延长了内部侧壁元件的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和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由此通过组合内部侧壁元件和外部侧壁元件构成了沿车辆高度方向(z)从纵梁延伸到车顶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
在此,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和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具有相互适配或者说相互配合的成型件区段,所述成型件区段例如可以构成中空的车尾侧的加固成型件。在此,车尾侧的加固成型件可以提供整体式汽车车身的D柱的作用。
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划分成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和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这从组装技术上来说是有利的。尤其有利的是,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内部侧壁元件的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和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中的至少一个至少具有一个用于紧固工具的贯穿孔。这两个车尾加固成型件、也即内部侧壁元件的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和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具有各一个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被构造并相应地设计用于例如穿引用于车尾灯的电缆组件。
通过这种贯穿孔,首先使例如焊枪能够触及到由内部及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所占据的区域所构成的车尾侧的加固成型件的内部。车尾侧的侧壁组件的每个单独构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组合和相互连接。
组合方法及连接方法可以是例如点焊和激光焊接以及铆接、冷轧连接或构件的相互粘接。由于至少一个无论如何为穿引电缆所设的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和/或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的贯穿孔为紧固工具提供了可触及性,因此可以舍弃别的仅为工具进入所设的贯穿孔。因为贯穿孔在侧壁元件中始终意味着结构上的薄弱,可以通过舍弃单独的和为紧固工具前置的贯穿孔而进一步改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的稳定性和结构刚度。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外部侧壁元件的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车尾侧的、沿车辆横向(y)向内突出的翼子板的角形托架的固定位置。由此,要另外紧固在侧壁组件上的翼子板利用其向内突出角形托架沿车辆纵向(x)固定在同样内沿车辆横向突出的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上。通过这种方式和方法,可以固定或者说调整翼子板相对于车辆纵向的位置。
通过与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的直接连接,翼子板可以直接固定在整体式地或者说结构加强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的构件上。由此实现了翼子板特别稳定且持久的车尾侧固定。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具有可拆卸地固定在外部侧壁元件上的翼子板。翼子板尤其与外部侧壁元件螺栓连接,从而能在出现损伤时通过单纯的松脱紧固螺栓而拆卸并更换翼子板。在此尤其规定,翼子板被多重地、也即通过多个相互间隔布置的紧固点紧固在外部侧壁元件上。所有这些紧固点或者说紧固部位可以设有紧固螺栓。然而还可以设想的是,每个紧固点还被设计为例如能够降低组装费用和维修费用的夹子连接或卡锁连接。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车尾侧的侧壁组件还具有加固成型件,所述加固成型件在内部侧壁元件的轮罩的外侧上利用前部成型件区段从位于纵梁高度上的弹簧座圈接头延伸到位于轮罩的上边缘高度上的中间成型件区段。在中间成型件区段上,加固成型件还具有减震器连接部,用于固定减震器的背离后轮的端部。
设计在前部成型件区段的下部前端上的弹簧座圈接头被设计用于直接连接并固定在用于汽车的底盘连接部的弹簧座圈上,并与该弹簧座圈相连。由此可以弹簧以及后轮的减震器一方面通过弹簧座圈和与此邻接的的弹簧座圈接头、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在加固成型件的中间成型件区段上的减震器连接部支承在同一个加固成型件上。
由此,可以实现在汽车车身上更好的且结构加强的底盘连接。因此,通过底盘导入汽车车身的力可以通过加固成型件向汽车车身均匀分布地释放和传递。借助加固成型件还可以将两个区域、也即汽车车身为减震器连接部和为弹簧连接部所设的且彼此相邻的区域通过同一个加固成型件从结构上加固后轮连接或者说后桥连接。
通过这种车身侧底盘连接点在加固成型件上的集成,可以减少车身构件的数量。作为最终效果,这可以导致制造费用或者说制造成本和生产成本的降低。由于加固成型件从弹簧座圈延伸到减震器连接部、例如轮罩的上方的顶部区段上,车身在该区域(上方的顶部区段)中得到了辅助的结构强化和加固。由此可以使加固成型件还有利于从总体上提高车身的抗扭刚度。
在此,加固成型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C型或U型横截面。为此,加固成型件可以具有向外突出的凸缘,所述凸缘分别具有尤其与轮罩的外侧相连接的包络线。C型或U型加固成型件的向外突出的凸缘或凸缘区段哈可以被设计为一件式或者说被设计为环绕凸缘的区段,所述区段要么是整面地要么点状地与轮罩固定连接。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加固成型件在远离弹簧座圈接头的端部上具有沿车辆横向(y)向内突出的后部成型件区段。在此,所述加固成型件的后部成型件区段还与内部侧壁元件的或外部侧壁元件的至少一个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从结构上相连。尤其可以将加固成型件的后部成型件区段与侧壁元件的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相连,从而使嵌接轮罩的内部侧壁元件进一步得到结构上的加固和强化。
然而可以设想的是,加固成型件的后部成型件区段与外部侧壁元件的上部的后部车尾加固成型件从结构上相连。由于加固成型件的后部成型件区段与内部或外部侧壁元件中至少一个的这种结构连接,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实现加固成型件相对于车尾侧加固成型件的结构连接。由此可以使通过弹簧和通过减震器导入车身的力特别好地向相邻的整体式结构部件、也即向车尾侧、优选环形的且闭合的加固成型件释放。整体汽车车身的稳定性和强度以及声学共振特性都可以由此被有针对性地改善。
随后,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规定了一种汽车车身,所述汽车车身具有前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
另一个独立方面还涉及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具有其前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
附图说明
侧壁组件、汽车车身以及汽车的其他目的、技术特征以及有利的设计方式在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得以阐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汽车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示出汽车车身的底板组件的立体图;
图3示出内部侧壁元件的立体侧视图;
图4示出根据图3自内观察所得的侧壁元件的立体侧视图;
图5示出底盘组件和内部侧壁元件的组装过程的立体图;
图6示出固定在底部组件上的内部侧壁元件的相应立体图;
图7示出自外观察所得的外部侧壁元件的立体图;
图8示出图6所示的底部组合结构,其中带有布置在该底部结构上的根据图7的外部侧壁元件;
图9示出图8所示组合结构连同布置在该组合结构上的翼子板的另一视图;
图10示出根据图6的剖切线A-A剖切所得的横截面;
图11示出根据图8的剖切线B-B剖切所得的横截面;
图12示出根据图9的剖切线C-C剖切所得的横截面,和
图13示出根据图9的剖切线D-D剖切所得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的侧视图中所示出的汽车1具有带有内部侧壁元件20的整体式汽车车身2。此外,汽车车身2还配备有在图9中完整显示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10,所示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具有可拆卸地布置在此处的车尾侧的翼子板12。车尾侧的侧壁组件10从沿车辆纵向(x)延伸的纵梁4向上延伸到车顶7。
此外,车尾侧的侧壁组件10还具有在图3中单独示出的内部侧壁元件20以及在图7中独立示出的外部侧壁元件30。如根据图8所知,内部侧壁元件20和外部侧壁元件30大体上相互重叠地布置并且沿车辆横向(y)相互连接,从而形成车尾侧的侧壁组件10。在该实施例中,内部侧壁元件20以及外部侧壁元件30分别具有用于安置固定的尾侧的车身侧窗66的车窗槽13。
如根据图3所知,内部侧壁元件20具有沿车辆横向(y)向内弯曲的轮罩29,所述轮罩沿车轮的包络线构成。内部侧壁元件20在行驶方向11上向前被大体沿车辆高度方向(z)延伸的内部车柱成型件28限制,该车柱成型件的上端部向大体沿车辆纵向延伸的内部车顶框架成型件26过渡。内部车顶框架成型件26的车尾侧端部还向内部的车尾加固成型件21过渡,所述车尾加固成型件从轮罩29的下端部区段一直延伸到内部车顶框架成型件26。
内部车顶框架成型件26以及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1被设计有大体呈L形的横截面,用以尤其与外部侧壁元件30的为此适配地设计的L形成型件区段形成封闭的中空型材结构。轮罩29在行驶方向11上向前以及上方被集成在内部侧壁元件20的面上的固定边缘25限制。在图7中单独示出的外部侧壁元件30沿该固定边缘25在轮罩29的区域内与内部侧壁元件20相连或固定。
如根据图7的图示所知,外部侧壁元件30在具有大体沿车辆纵向(x)延伸的外部车顶框架成型件36以及位于与车辆的行驶方向背离的端部区段上的外部的上部车尾加固成型件31。假想的腰线15在外部侧壁元件30的车窗槽13下方延伸。在该腰线15下方,外部侧壁元件30设有支架32,所述支架相对于外部侧壁元件30的自上与腰线15邻接的外部轮廓46沿车辆横向(y)回缩。
支架32尤其是向内冲压的,并且沿腰线15具有向内突出的回退或梯段34。支架尤其被用于图9所示的处于最终装配位置的翼子板12在外部侧壁元件30上的面状支承、连接和安置。外部侧壁元件30也具有相对于行驶方向11位于前方的、大体沿车辆高度方向(z)延伸的外部车柱成型件38,所述外部车柱成型件与内部侧壁元件20的内部车柱成型件28一起构成汽车车身2的C柱结构。
通过类似的方式和方法,外部侧壁元件30的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31也与内部侧壁元件20的位于下方的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1构成车尾侧的加固成型件70。
此外,外部侧壁元件30在腰线15下方的区域中还具有Z形或L形轮廓。为此在支架32下方设有轮罩凹口48,所述轮罩凹口环绕地、也即向上和向前设有向内突出的、也即朝向车轮拱板的凸缘35。凸缘35从外部车柱成型件38和支架32开始通过沿车辆横向向内指向的侧壁33相对于未示出的轮轴线沿径向向内突出,如图8所示,所述凸缘通过多个连接点76与内部侧壁元件20的固定边缘25从结构上相连。
所述连接点76可以成为单独的焊点。然而这些连接点也可以是进行铆接或借助冷轧连接或通过粘接所完成的连接点。
由于外部侧壁元件30的外侧44至少在腰线15下方的区域内向内冲压,图9所示翼子板12的从支架32延伸到外部车柱成型件38上的连接区域42可以可拆卸地且板面齐平地固定在车尾侧的侧壁组件10上、尤其固定在外部侧壁元件30上。
如根据图13的横截面所示,为了将翼子板12固定或者说固持在外部侧壁元件30上,在外部侧壁元件30上的腰线15的区域内设计有向外突出的固持件37。翼子板12具有与此相应地沿车辆横向(y)向内突出的角形托架18,所示角形托架可以沿车辆高度方向(z)重叠地贴靠在固持件37上。借助贯穿角形托架18和固持件37的螺栓64,可以使翼子板12与外部侧壁元件30螺栓连接。
根据图13的图示还可知,翼子板12的上部连接区域设有板件68,所述板件同时发挥布置在车窗槽13中的车窗玻璃的下边缘的板件或装饰条的作用。板件68可以在组装车窗玻璃66或翼子板12之后被组装。通常在固持件37底侧布置有焊接螺母62,所述焊接螺母与螺栓64的螺纹共同作用来形成螺栓连接。在初次安装翼子板12时,要放置于角形托架18上方的螺栓64的螺栓头65可以被用于将螺栓64旋拧进焊接螺母中。
为了事后拆卸翼子板12(例如出于维修或养护的目的),下部的螺栓端部67同样设有位于内部或外部的连接面(例如六边形或点星型连接面)。在拆卸车轮时,固持件37的底侧也是可触及的,从而在必要时能够在不拆卸板件68的情况下将翼子板12的螺栓连接松开。
翼子板12的上部的角形托架18通常设有沿车辆横向(y)延伸的纵向槽,从而仅通过松开螺栓连接就能将翼子板12向外取出。
除了从底板延伸到车顶7的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1之外,内部侧壁元件20还具有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2,例如像根据图10和图11的横截面所示可知,沿车辆纵向(x)观察,所述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相对于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1间隔布置。内部侧壁元件20的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2从外部侧壁元件30的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31开始向上突出。
通过这种方式和方法,车尾加固成型件21、22、31构成了闭合的车尾侧的加固成型件70,所述车尾侧的加固成型件向下邻接在纵梁4的车尾部段上,并且向上邻接在沿车辆横向(y)延伸的车顶横梁74上。在图8中仅示出了位于左边侧壁区域中的车尾侧的加固成型件70。车尾侧的加固成型件70可以尤其被设计为包围汽车车身2的尾侧开口72的型材环。
如图8中还示出,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31通过多个连接点77与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1的上部区段从结构上相连。
车尾侧的侧壁组件10还设有具有C形或L形横截面的加固成型件50,所述加固成型件可以在预装配结构中与图2单独示出的底板组件40相连接。如图2所示,底板组件40具有大体沿车辆纵向(x)延伸的侧面纵梁4,所述纵梁例如通过大体沿车辆横向(y)延伸的横梁8与和该侧面纵梁(图8中的左侧纵梁)平行延伸的、然而未被示出的右侧纵梁相连。
底板件5也在纵梁4与横梁8之间延伸。在由纵梁4和横梁8形成的结构节点的区域中还设有弹簧座圈6,用于容纳车轴或车桥悬挂的弹簧。被设计为L形的加固成型件50紧接着向上延伸,所述加固成型件通过弹簧座圈接头57与弹簧座圈6从结构上相连、也即可传递负载地连接。加固成型件50具有前部的、大体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的成型件区段52,所述成型件区段在大概触及轮罩29的上端部区段之后沿车辆纵向(x)向后弯曲地向中间成型件区段54过渡。
中间成型件区段54向尾侧朝后部成型件区段56开口,如图6和10所示,直接贴靠在下部的外部尾侧加固成型件22上。中间的、大体沿车辆纵向延伸的成型件区段54还具有向下朝向后车轮的减震器连接部54,用以固定未在此处示出的减震器的远离后车轮的自由端部。
借助加固成型件50,可以加强或改善在汽车车身2上的车轮连接或车轴连接。在此,加固成型件50还具有外部凸缘区段53以及内部凸缘区段51,所示凸缘区段几乎整面地支承在内部侧壁元件20的轮罩29的外侧29a上,并且在该处相应地沿连接点79与轮罩29直接相连。如图6和10所示,加固成型件50的后部的成型件区段56通过其他连接点80直接与下部的外部尾侧加固成型件22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设有按照图2至9的顺序进行的组装程序。从已经预设有加固成型件50的底板组件40开始,在图5所示的第一组装步骤中将内部侧壁元件20与底板组件40相连。在此,轮罩29的下边缘区段借助多个连接点78直接与纵梁4从结构上相连。加固成型件50也沿其凸缘51、53并沿其后部的成型件区段53与轮罩29的外侧29a相连,并通过连接点80与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2的外角部相连。
此外,如图6所示,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1的向外突出的区段大约在外部侧壁元件30的支架32的高度上设有粘接层81、尤其设有结构粘合剂,以便在该区域内与外部侧壁元件30组装时形成粘接。
在图10中,在沿车辆高度轴线(或车辆高度方向)(z)和车辆纵轴延伸的横截面中,示出了后部的成型件区段56与轮罩29的连接,以及和轮罩重叠地与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2的连接。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2具有贯穿孔24,所述贯穿孔使得紧固工具60(在此呈焊枪形式)能够触及在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1与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2之间形成的区域。
如图11的横截面所示,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1还设有贯穿孔23。这两个贯穿孔23、24几乎相互齐平地布置,用以将例如电缆组件置入车尾灯组件中。由此还可以在组装外部侧壁元件30之后将紧固工具60通过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1的贯穿孔23进行导引,从而将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31与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2以重叠方式进行结构上的连接。
外部侧壁元件30的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31还具有至少一个在图12中示出的用于翼子板12的固定位置39。翼子板12在其尾侧端部上具有沿车辆横向(y)向内突出的角形托架17,所述角形托架重叠或搭接地支承在与该角形托架平行指向的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31上。可以在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31内侧布置例如用于容纳螺栓64的焊接螺母62,从而使螺栓64能够利用焊接螺母62旋拧穿过设置在角形托架17上的螺栓孔。
通过这种方式和方法,也可以将翼子板12从车尾侧且可拆卸地固定在外部侧壁元件30上。
所示的实施例仅显示了本发明的可能的设计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畴内考虑大量变形方式。示例性示出的实施例不应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的范围、应用或设计方式构成限制。所述说明仅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能的实施方式。这样,只要在不脱离以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或其等同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在所述元件的功能和布置方面进行大量优化或变形。
附图标记清单
1 汽车
2 汽车车身
4 纵梁
5 底板件
6 弹簧座圈
7 车顶
8 横梁
10 侧壁组件
11 行驶方向
12 翼子板
13 车窗槽
15 腰线
17 角形托架
18 角形托架
20 内部侧壁元件
21 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
22 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
23 贯穿孔
24 贯穿孔
25 固定边缘
26 内部车顶框架成型件
28 内部车柱成型件
29 轮罩
29a 外侧
30 外部侧壁元件
31 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
32 支架
33 侧板
34 梯段
35 凸缘
36 外部车顶成型件
37 固持件
38 外部车柱成型件
39 固定位置
40 底板组件
42 连接区域
44 外侧
46 外部轮廓
48 轮罩凹口
50 加固成型件
51 凸缘
52 前部的成型件区段
53 凸缘
54 中间的成型件区段
55 减震器连接部
56 后部的成型件区段
57 弹簧座圈接头
60 紧固工具
62 焊接螺母
64 螺栓
65 螺栓头
66 车窗玻璃
67 螺栓端部
68 板件
70 车尾侧的加固成型件
72 尾侧开口
74 车顶横梁
76 连接点
77 连接点
78 连接点
79 连接点
80 连接点
81 粘接层

Claims (16)

1.一种汽车车身(2)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所述侧壁组件带有内部侧壁元件(20)和外部侧壁元件(30),其中,所述内部侧壁元件和外部侧壁元件(20、30)沿车辆横向(y)相互连接,并且其中,至少所述内部侧壁元件(20)参照车辆高度方向(z)具有向下邻接在纵梁(4)上的轮罩(29)和向上邻接在车顶(7)上的内部车顶框架成型件(26),并且其中,所述外部侧壁元件(30)在其背离内部侧壁元件(20)的外侧(44)上具有连接区域(42),用于可拆卸地安置车尾侧的翼子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其中,所述车尾侧的翼子板(12)板面齐平地集成在外部侧壁元件(30)的外部轮廓(46)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其中,所述外部侧壁元件(30)在轮罩凹口(48)上方具有用于车尾侧的翼子板(12)的支架(32),所述支架相对于外部侧壁元件(30)的在此向上邻接的外部轮廓(46)回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其中,所述车尾侧的翼子板(12)在大体沿车辆纵向(x)延伸的腰线(15)下方邻接该腰线地固定在外部侧壁元件(3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其中,所述外部侧壁元件(30)在腰线(15)的区域内具有向外突出的固持件(37),用于与翼子板(12)的与此对应构造的、向内突出的角形托架(18)进行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其中,所述内部侧壁元件(20)具有沿车辆高度方向(z)延伸的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其中,所述内部侧壁元件(20)具有沿车辆高度方向(z)延伸的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2),所述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沿车辆高度方向(z)向上且沿车辆纵向(x)向后分别用轮罩(29)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其中,所述外部侧壁元件(30)具有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31),所述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至少部分地与所述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2)重叠地布置,从而形成车尾侧的加固成型件(7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其中,所述内部侧壁元件(20)的内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紧固工具(60)的贯穿孔(2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其中,所述内部侧壁元件(20)的下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2)或者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3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紧固工具(60)的贯穿孔。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其中,所述外部侧壁元件(30)的上部的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31)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翼子板(12)在车尾侧的、沿车辆横向(y)向内突出的角形托架(17)的固定位置(39)。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所述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具有在外部侧壁元件(30)上可拆卸地固定的翼子板(12)。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所述车尾侧的侧壁组件还具有加固成型件(50),所述加固成型件在内部侧壁元件(20)的轮罩(29)的外侧(29a)上利用前部的成型件区段(52)从要安装在纵梁(40)高度上的弹簧座圈接头(57)延伸到布置在轮罩(29)的上边缘高度上的中间的成型件区段(54),在中间成型件区段上设计有减震器连接部(55)。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其中,所述加固成型件(50)在远离弹簧座圈接头(57)的端部上具有沿车辆横向(y)向内突出的后部的成型件区段(56),所述后部的成型件区段与外部车尾加固成型件(22、31)从结构上相连。
15.一种带有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10)的汽车车身。
16.一种带有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10)的汽车。
CN201410547310.5A 2013-10-23 2014-10-16 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 Active CN1045544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1310017732 DE102013017732A1 (de) 2013-10-23 2013-10-23 Heckseitige Seitenwandbaugruppe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DE102013017732.4 2013-10-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4451A CN104554451A (zh) 2015-04-29
CN104554451B true CN104554451B (zh) 2019-05-28

Family

ID=52001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47310.5A Active CN104554451B (zh) 2013-10-23 2014-10-16 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56499B2 (zh)
CN (1) CN104554451B (zh)
DE (1) DE102013017732A1 (zh)
GB (1) GB2522508A (zh)
RU (1) RU201413958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4004652U1 (de) * 2014-05-31 2015-09-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Heckseitige Verstärkungsstruktur für eineKraftfahrzeugkarosserie
DE102016002574A1 (de) * 2016-03-03 2017-09-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US11198476B2 (en) 2020-03-12 2021-12-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Quarter panel bracket system for pillar assembly adjustment
CN112092920A (zh) * 2020-08-13 2020-12-18 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减震器激励载荷传导结构
JP7307043B2 (ja) 2020-12-09 2023-07-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
DE102022113269A1 (de) 2022-05-25 2023-11-30 Next.E.Go Mobile S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sowie Kraftfahrzeug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4418A (zh) * 2006-07-10 2008-01-1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01439734A (zh) * 2007-11-19 2009-05-27 铃木株式会社 后部车身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74992A (en) * 1946-02-07 1949-07-05 Ford Motor Co Rear fender construction
DE1480434A1 (de) * 1964-07-11 1969-07-17 Volkswagenwerk Ag Hintere Kotfluegelausbildung an selbsttragenden Karosserien der Ponton-Bauart
US4717197A (en) * 1985-03-30 1988-01-05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utomobile body side structure
US4973103A (en) * 1987-12-11 1990-11-2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DE19724427A1 (de) 1997-06-10 1998-12-17 Daimler Benz Ag Seitenwandbaugruppe für eine selbsttragende Karosserie eines Personenkraftwagens
DE19946013B4 (de) 1999-09-25 2009-11-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eitengerippe für eine selbsttragende Karosserie eines Kraftfahrzeuges
JP2001328562A (ja) * 2000-05-19 2001-11-2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4193529B2 (ja) * 2003-03-17 2008-12-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4145881B2 (ja) * 2005-02-04 2008-09-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付き車両の後部ボディ構造
CN102198843B (zh) * 2010-03-23 2013-02-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侧部构造
DE102011010717A1 (de) * 2011-02-09 2012-08-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Äußere Seitenwandstruktur, äußeres Seitenwandmodul und Seitenwand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02657106U (zh) * 2012-07-18 2013-01-09 无锡同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可实现快速更换造型的汽车侧围分块结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4418A (zh) * 2006-07-10 2008-01-16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结构
CN101439734A (zh) * 2007-11-19 2009-05-27 铃木株式会社 后部车身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22508A (en) 2015-07-29
US20150108790A1 (en) 2015-04-23
CN104554451A (zh) 2015-04-29
US9156499B2 (en) 2015-10-13
GB201418148D0 (en) 2014-11-26
RU2014139587A (ru) 2016-04-20
DE102013017732A1 (de) 2015-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4451B (zh) 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
CN104554478B (zh) 车尾侧翼子板模块
KR101995929B1 (ko) 차량 하부 구조
CN103129626B (zh) 机动车车身的支承结构部件
CN102991584B (zh) 车辆的前部本体结构
CN102548834B (zh) 带第二排座椅后面的车身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结构
US3541668A (en) Method of assembling a unitized vehicle body
CN103950473B (zh) 可选择分离的挡泥板支架系统
CN104554464B (zh) 带有加固的减震器连接部的汽车车身
US20120319433A1 (en) Frame structure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6954318U (zh) 汽车的车身
KR20080044279A (ko) 루프 모듈용 어댑터 서포트를 포함하는 차체, 이를 위한어댑터 서포트 및 상기 차체 제조 방법
KR20050051651A (ko) 대형 부분 모듈로 구성된 지지구조를 포함하는 차량 몸체
CN105313981A (zh) 用于机动车车身的车尾侧的加固结构
CN104890738A (zh) 轻量化设计的车身底部结构
CN103568771B (zh) 具有用于连接后桥的位于外部的加强件的机动车车身
RU2685954C2 (ru) Каркас кузов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арианты)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CN105416404A (zh)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
CN1678487A (zh) 包括由装配的局部模块制成的支架结构的车体
CN102741112A (zh) 车身侧部构造
CN104925142A (zh) 用于安置在机动车车身上的车尾底部模块
CN112739611B (zh) 车身下部结构
JP6052230B2 (ja) 車両の車体構造
CN101774401B (zh) 装配载货车的具有驾驶室的前车的方法以及载货车的前车
CN201395172Y (zh) 新型汽车车身外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