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35551A - 具有多罩壳形式的车轮装配件的机动车车身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罩壳形式的车轮装配件的机动车车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35551A
CN106335551A CN201610457644.2A CN201610457644A CN106335551A CN 106335551 A CN106335551 A CN 106335551A CN 201610457644 A CN201610457644 A CN 201610457644A CN 106335551 A CN106335551 A CN 1063355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assembling
assembling cover
cover
lower wheel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576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35551B (zh
Inventor
U.米尔德内尔
J.S.迪亚斯
L.特斯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6335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5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35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55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8Details of structures as upper supports for springs or dam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车身,具有纵梁(4)和支撑在所述纵梁(4)上且至少双罩壳形式的车轮装配件(5),所述车轮装配件具有上部车轮装配罩(20)和下部车轮装配罩(30),所述上部车轮装配罩(20)和下部车轮装配罩(30)至少局部相叠地布置且相互连接并且分别具有沿车辆高度方向(z)向上的用于弹簧支柱支架(10)的通孔(21、31)。

Description

具有多罩壳形式的车轮装配件的机动车车身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在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机动车车身,具有纵梁和支撑在所述纵梁上的用于固定弹簧支柱支架的车轮装配件。此外,还规定了一种具有这种类型的机动车车身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车身侧所设置的弹簧支柱支架用于容纳和固定机动车底盘的弹簧支柱,并且由此用于导入和传导作用在车身或底盘上的力。弹簧支柱支架由此提供了在弹簧支柱与自承载式车身之间的连接。
在弹簧支柱支架的区域中对机动车车身的耐久性、硬度、结构刚性和弯曲刚性的要求特别高。为了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将通用的弹簧支柱支架例如固定在沿机动车的行驶方向向前、自机动车车身的端壁突伸出的挡泥板上。这种类型的挡泥板相对于机动车的行驶方向位于端壁之前并且大体上沿机动车横向(y)延伸。
其他设计方式规定了前悬支柱的使用,前悬支柱与两个设置在机动车车身的外侧上的弹簧支柱支架相连并且由此实现了两个弹簧支柱支架沿车辆横向(y)的交互侧支撑。
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弹簧支柱支架例如在文献DE 10 2009 032 602 A1中有所描述。弹簧支柱支架在此被设计为两件式的。弹簧支柱支架由弹簧支柱支架的上部加强件和下部件组成。弹簧支柱支架的下部件在此与车轮装配罩的板结构相焊接,而上部加强件与内部的车轮装配梁相焊接。
对于新的车辆设计方案、尤其对于城市机动车(其尤其设计和配置用于两个至最多四个人员的市内运输)来说,有必要设置新型的且备选的发动机和变速器。此外,这种类型的机动车尽可能紧凑且轻质地设计,以便降低油耗或提高纯电动能驱动的车辆的续航里程。为这种类型的车辆设置了相对较短的前悬,该前悬要求发动机和变速器必须部分位于车辆端壁或中央通道下方。出于养护原因,不应有位于车辆端壁之前的车身侧的横向结构。
在这种类型的结构方式中,布置在车轮罩区域中的弹簧支柱支架不能再连接在端壁上或不能再连接在沿行驶方向支承在端壁之前的挡泥板上。出于重量原因,不考虑使用独立的前悬来连接相互对置的弹簧支柱支架或弹簧支柱拱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改进的车轮装配件和弹簧支柱支架在车轮装配件上的更好的连接,其中,在机动车左右分别设置的弹簧支柱支架不需要沿车辆横向直接连接或直接支撑在其他的承载用车身部件上。其目的在于,提供重量减小且紧凑的机动车车身,尽管如此,该机动车车身还在弹簧支柱支架的区域中见长于极高程度的耐久性、硬度以及结构刚性和弯曲刚性。
所述技术问题按照本发明通过一种机动车车身以及具有这种机动车车身的机动车解决。
由此规定了一种机动车车身,其具有纵梁和支撑在所述纵梁上且至少双罩壳形式的车轮装配件。所述车轮装配件具有上部车轮装配罩和下部车轮装配罩。所述上部车轮装配罩和下部车轮装配罩至少局部相叠地布置且相互连接。所述上部车轮装配罩和下部车轮装配罩分别具有沿车辆高度方向(z)向上的用于弹簧支柱支架的通孔。至少双罩壳形式的车轮装配件可以说双重材料地设计。上部车轮装配罩在此作为内部的直接邻接在发动机舱上的壳件,而下部车轮装配罩也被称为外部车轮装配罩。下车轮装配罩可以设计为车轮罩的部件,该部件以其外侧或底侧直接面向机动车的车轮。
借助两个车轮装配罩至少部分相叠或重叠的布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实现弹簧支柱支架的双层连接。这两个车轮装配罩由此可以分别作为独立的拉伸带发挥作用,从而使通过弹簧支柱支架传导至机动车车身的力能够被特别良好地吸收或者被导出至机动车车身的相邻的承载式构件上。经弹簧支柱支架导入车身的力可以分布在车轮装配件的两个壳件上,并且由此通过至少两个负载路径导入车身。
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的双罩壳形式且广泛重叠的布置提高了弹簧支柱支架及其在车轮装配件上的结构连接的水平刚性或横向刚性,从而省去通过其他部件、例如通过挡泥板、通过端壁水箱或通过使这两个弹簧支柱支架 相互连接的前悬所实现的独立的横向或水平支撑。即使是双罩壳式设计,其最终结果也可以实现重量降低。这两个壳件可以分别具有与车轮装配件的单壳式设计的材料厚度相比更小的材料厚度。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机动车车身还具有弹簧支柱支架,该弹簧支柱支架具有沿车辆高度方向(z)向上突伸的罐状区段以及包围该罐状区段的凸缘。所述凸缘在此通常位于底部点,也即位于拱顶或穹顶状设计的罐状区段的沿车辆高度方向位于下方的端部上。弹簧支柱支架自下开始贯穿下部车轮装配罩和上部车轮装配罩的两个相互对齐的通孔。
通过这种方式和方法,自底盘经减震器或弹簧支柱传递至弹簧支柱支架上且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上作用的力可以作为牵引力传递至车轮装配件。相应的向上或还沿纵向或横向作用的力可以通过罐状区段在孔边缘上的相互贴靠或通过弹簧支柱支架的凸缘在车轮装配件上的相互贴靠特别良好地传递至机动车车身。
由于弹簧支柱支架的罐状区段自下开始贯穿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的两个通孔,并且由于弹簧支柱支架自下支撑在车轮装配件上并且相应地固定在车轮装配件上,从而降低了对用于弹簧支柱支架在车轮装配件上相互固定的固定件的要求。在弹簧支柱支架与车轮装配件之间设置的固定件、尤其呈焊接部形式的固定件位于弹簧支柱支架与车轮装配件之间的主负载路径之外。
根据一种改进方式,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的通孔分别设有凸缘状构造的且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上突伸的孔边缘。向上突伸的孔边缘一方面产生对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件的加固和结构强化。此外,通过孔边缘的凸缘状设计,还可以提供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的通过结构固定与弹簧支柱支架的相互贴靠和固定面。
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的孔边缘也可以直接相互贴靠并且在结构上相互连接。这两个孔边缘优选分别环绕且闭合地构成。也就是说,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的通孔分别与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的外边缘相互间隔地布置。
由此可以使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的与弹簧支柱支架直接相接触的区域连同由此构成的双罩壳形式的车轮装配件一起被结构强化,由此经弹簧支柱支架导出至车轮装配件的力能够被特别良好地传递。此外,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在孔边缘区域中通过弹簧支柱支架的结构强化还改善了车轮装配 件及其与弹簧支柱支架的连接的耐久性以及结构刚性。
此外还规定,各个通孔在两个车轮装配罩上向上突伸的孔边缘具有和弹簧支柱支架的管状区段基本上相同的倾斜角,从而能够实现孔边缘或至少下部车轮装配件的孔边缘在弹簧支柱支架的罐状区段上尽可能全面的相互贴靠得形态。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弹簧支柱支架利用其凸缘和/或利用其罐状区段贴靠在下部车轮装配罩的底侧上。弹簧支柱支架尤其还与下部车轮装配罩的底侧结构连接。在此尤其规定,罐状区段的外侧贴靠在下部车轮装配罩的孔边缘的底侧或内侧上并且与其结构连接。
作为备选或补充而规定,弹簧支柱支架的包围罐状区段的底部点的凸缘贴靠在下部车轮装配罩的底侧上。在此,弹簧支柱支架的凸缘通常直接相邻地贴靠在下部车轮装配罩的通孔上。凸缘或罐状区段在下部车轮装配罩的孔边缘或底侧上的相互贴靠状态通常基本上全面或者说沿周向连续地构成,从而能够实现弹簧支柱支架和下部车轮装配罩的尽可能大的相互贴靠面和相应稳定的相互贴靠。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分别具有与车轮罩轮廓相应的拱曲部。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在此还为了构成至少一个被各个拱曲部限定边界的空腔而结构连接。在上部与下部车轮装配罩之间构成的空腔不一定仅由车轮装配罩的拱曲部限定边界。还可以考虑的是,各个空腔或空腔区段还通过车轮装配罩在机动车车身的相邻支承构件上的布置而被封闭,例如通过在纵梁上的连接或通过在车轮装配梁上的布置。
在上部与下部车轮装配罩的拱曲部之间构成至少一个空腔会实现车轮装配件的进一步结构强化。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的直接相连和/或车轮装配罩在机动车车身的相邻支承构件上的布置和固定形成了车轮装配罩之间、尤其车轮装配罩的拱曲部之间的空腔形廓,由此可以改进车轮装配件及其与优选一体件形式构成的弹簧支柱支架的连接的结构刚性、弯曲刚性、硬度和耐久性。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沿车辆高度方向分别自纵梁向上延伸并且沿车辆横向向外延伸,直至车轮装配梁上。上部以及下部车轮装配罩在此分别独立地既连同纵梁也连同在纵梁上方且基于车辆横向(y)相对纵梁向外错移延伸的车轮装配梁一起布置。车轮装配罩尤其既与纵梁也 与车轮装配梁结构连接。这两个车轮装配罩中的每一个都一体件形式地在纵梁与车轮装配梁之间延伸。
也就是说,不论上部车轮装配罩还是下部车轮装配罩都一体件形式地自纵梁向上且向外延伸至车轮装配梁。由此可以在车轮装配件与其他两个通常沿车辆纵向延伸的支承构件、也即纵梁和车轮装配梁之间提供特别牢固的传递负载的连接结构。分别既与纵梁也与车轮装配梁保持间隔地完成弹簧支柱支架在车轮装配件上的固定。通过车轮装配件的双罩壳形式的构造、尤其通过无论上部车轮装配罩还是下部车轮装配罩都独立地分别在纵梁和车轮装配梁上的固定,从而可提供弹簧支柱支架在机动车车身的支承构件上特别好的、耐久的以及结构刚性且弯曲刚性的传递负载的连接。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下部车轮装配罩与纵梁的沿车辆横向位于外部的外侧相连。下部车轮装配罩由此可以仅仅具有一个几乎平行地或在拱曲部的直线状凸出部中延伸的下部边缘区段,所述下部边缘区段由此能够平面地贴靠在纵梁的位于外部的外侧上,并且在该处与纵向结构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和方法,车轮装配件通过下部车轮装配罩沿车辆横向(y)支撑在纵向外部。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上部车轮装配罩与纵梁的沿车辆高度方向位于上部的顶侧相连,尤其与其结构连接。由此车轮装配件通过上部车轮装配罩沿车辆高度方向支撑在位于下部的纵梁上。上部车轮装配罩和下部车轮装配罩由此并且通过其在纵梁上的相应连接能够将大体上垂直延伸或水平延伸的力导出至纵梁。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纵梁上位于上部的连接和侧向的连接实现车轮装配件的进一步的结构强化和加固。尤其可以与纵梁相邻接地、通过纵梁本身、通过下部车轮装配罩并且通过上部车轮装配罩构成闭合的中空型材,借助所述中空型材可以实现对结构刚性的进一步改进。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的沿车辆纵向位于前部或位于后部的端部区段至少逐段地直接相互贴靠并且相互结构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和方法,可以使得车轮装配件被进一步强化和加固。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可以通过所述端部区段或边缘区段多重地相互结构连接,从而能够构成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的特别结构强化和刚性的相互连接。尤其可以考虑的是,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几乎完全沿着其在行驶方向上位于前部的车轮并且沿着其在行驶方向上位于后部的车轮相互结构连接。
在本申请中,结构连接是指适宜于两个部件的机械负载传递的连接。结构连接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实现。例如结构连接能够借助点焊、激光焊接、粘接、螺纹连接、铆接或铆合形成。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上部车轮装配罩在其拱曲部的区域中具有朝向下部车轮装配罩延伸的凹陷。所述凹陷在此与下部车轮装配罩相连、尤其与其结构连接。借助所述凹陷(所述凹陷也可以设计为凹槽),上部车轮装配罩的拱曲部(该拱曲部与下部车轮装配罩的拱曲部大体上保持间距)再次独立地与下部车轮装配罩相连。
所述凹陷尤其可以相对于上部车轮装配罩的位于前部或位于后部的边缘区段保持间隔地设置。尤其可以考虑的是,所述凹陷例如与纵梁相邻接并且由此设计在上部车轮装配罩的下部区段中,并且相对于车辆纵向大致处于上部车轮装配件的中心。
与其类似地,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下部车轮装配罩在其拱曲部的区域中也具有朝向上部车轮装配罩延伸的凸起。该凸起可以与上部车轮装配罩相连、尤其结构连接。在此尤其可以考虑的是,上部车轮装配件的凹陷与下部车轮装配件的凸起相连,从而使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在某种程度上只能在所述凹陷和凸起的相互适配的区域中相互支撑。凹陷以及凸起还能够有助于改进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的相应拱曲部的刚性。所述凹陷以及凸起能够例如构成为在金属板上的印纹,所述金属板构成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
通过凹陷和凸起的相叠布置和相互适配的设计可以实现的是,为了上部与下部车轮装配罩之间在保持较大间距的情况下的相互支撑,应在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中仅设置相对较小的印纹深度。由此不会通过凹陷区域和凸起区域中的印纹导致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的明显的材料削弱。
根据另一种设计方式,机动车车身此外还具有后部车轮装配罩,所述后部车轮装配罩要么与下部车轮装配罩一体件形式地构成,要么与下部车轮装配罩的相对于行驶方向(R)位于后部的连接区段结构连接。后部车轮装配罩可以沿行驶方向向前具有连接或固定边缘,所述连接或固定边缘与下部车轮装配罩的位于后部的连接区段或相应的连接边缘相叠地结构连接。
后部车轮装配罩由此成为下部车轮装配罩的沿车辆纵向指向的延长部,所述延长部直接邻接在车轮罩上,并且至少部分构成直接面向车轮的车轮罩。后部车轮装配罩可以有助于多壳式车轮装配件的进一步结构强化。下部 车轮装配罩尤其可以通过后部车轮装配罩得到在机动车车身的相邻部件上沿车辆纵向的强化和支撑。
根据对此的另一种设计方式,机动车车身还具有沿车辆横向和沿车辆高度方向延伸的端壁。所述端壁通常使机动车内舱与沿行驶方向位于前部的发动机舱分隔开。后部车轮装配罩在此还沿车辆纵向(x)支撑在端壁上。此外,上部车轮装配罩也通过沿行驶方向R位于后部的凸缘沿车辆纵向支撑在端壁上。后部车轮装配罩由此不仅作为车轮罩的集成式部件和构件发挥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加强车轮装配件的稳定性。通过直接且双重的支撑,也即通过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在端壁上的支撑,实现了车轮装配件、弹簧支柱支架和机动车车身的其他承载构件之间更好的力传递。
最终,根据另一个方面规定了一种具有上述机动车车身的机动车。
附图说明
机动车车身和机动车的其他目的、技术特征以及有利的设计方式在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阐释。在附图中:
图1示出机动车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示出罐状设计的弹簧支柱支架的独立的立体图;
图3示出上部车轮装配罩的独立的立体图;
图4示出下部车轮装配罩的独立的立体图;
图5示出上部、下部以及后部车轮装配罩和弹簧支柱支架的拆解图;
图6示出由图5所示部件组成的车轮装配件的立体图;
图7示出图6中所示车轮装配件处于其在机动车车身的纵梁上的装配位置中的另一视图;
图8示出车轮装配件和纵梁在进一步与端壁相结合时的另一立体图;
图9示出沿图8的剖切线A-A的横截面;
图10示出沿图8的剖切线B-B的横截面和
图11示出沿图8的剖切线C-C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机动车1被设计为轿车。其具有自承载式机动车车身2,所述自承载式机动车车身具有内舱3,所述内舱用作车辆驾乘人员的 客舱。
在根据图1的视图中,在机动车1的左前方示出车轮罩或车轮罩轮廓9,所述车轮罩轮廓构成用于机动车1的左前轮的包络线。
此外,机动车车身2还设有在图5和图6中所示的车轮装配件5。车轮装配件在此具有上部车轮装配罩20和下部车轮装配罩30,所述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根据图5的视图大体上面相叠地相互布置,并且在其如图6所示的相互装配位置中构成双罩壳形式的车轮装配件5。此外,车轮装配件5还可以可选地设有后部车轮装配罩40,所述后部车轮装配罩能够与下部车轮装配罩30结构连接。在一种未示出的备选设计方式中还可以考虑的是,后部车轮装配罩40和下部车轮装配罩30一件式地构成。
此外,机动车车身2还具有在图2中单独示出的弹簧支柱支架10。所述弹簧支柱支架10具有罐状或拱顶状设计的罐状区段12,所述罐状区段相对于稍后在机动车中的最终装配自环绕的凸缘区段13沿车辆高度方向(z)向上突伸。罐状区段12与向上观察沿径向向内下沉的、凸缘状向内延伸的底部15交汇。斜向上指向的环绕的锥面16自该底部开始延伸,所述锥面又与向内突伸的凸缘17交汇。该位于上方的凸缘17同时还作为弹簧支柱支架10的通孔11的孔边缘。在此未示出的车轮悬架的弹簧支柱或相应的减震器能够安插在罐状区段12中。
罐状区段12的下端部上的凸缘区段13沿周向完全包围穹顶状设计的罐状区段12。凸缘区段13沿车辆横向(y)向外过渡至向下弯曲的卷边14。借助所述卷边14能够将弹簧支柱支架10,如图9的横截面所示,沿车辆横向(y)支撑在大体沿水平方向和车辆纵向延伸的车轮装配梁50上、尤其支撑在内部车轮装配梁51上,并且能够在该处与其结构连接。多种不同车身部件之间的多种连接位置8在本实施例中例如以点焊方式实施。
在图3中单独示出的上部车轮装配罩20具有通孔21以及拱曲部22,所述拱曲部在处于机动车车身2上的最终装配形态中沿车辆横向支撑在车轮装配梁50上,在该处支撑在内部车轮装配梁51上,并且沿车辆高度方向如同样图9所示支撑在位于下部的纵梁4上。下部车轮装配罩30具有与此类似的或者仿形的走向。
下部车轮装配罩30也具有通孔31,所述通孔在装配形态中与上部车轮装配罩20的通孔21相叠。通孔21具有向上弯曲的连续的孔边缘21a。同样 的也适用于下部车轮装配罩30的孔边缘31a。在装配形态中,各个孔边缘21a、31a几乎全面地相互贴靠。如图6所示,车轮装配罩以及孔边缘在结构上借助多个连接位置8相互连接。
孔边缘21a、31a与弹簧支柱支架10的向上突伸的罐状区段12的走向和几何形状的斜度相对应。通过这种方式和方法,在弹簧支柱支架10与车轮装配罩20、30之间提供了相对较大的相互的贴靠面,所述贴靠面使得上部车轮装配罩20、下部车轮装配罩30和弹簧支柱支架10的组合件得到进一步相互的结构强化。
如图3和图9的组合视图所示,上部车轮装配罩20利用沿水平方向向内朝车辆中心突伸且在拱曲部22的下端部上构成的凸缘23支撑在纵梁4的顶侧4b上。相对地,设计在下部车轮装配罩30的下端部上的凸缘33(也即下部的侧面边缘33)则沿车辆横向(y)支撑在纵梁4的外侧4a上。
在上部车轮装配罩20和下部车轮装配罩30的相应的贴靠位置上,根据图9分别设置了多种不同的连接位置8。根据图9的视图还可以看出,上部车轮装配罩20和下部车轮装配罩30为了构成空腔70而在它们的与行驶方向(R)相背的连接凸缘区段26、36的区域中同样地相互结构连接。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20、30在连接凸缘区段26、36的区域中几乎在其介于纵梁4与车轮装配梁50之间的整个延伸量上相互贴靠。
由此,上部车轮装配罩20和下部车轮装配罩30的相对于行驶方向(R)位于后部的端部区段22b、32b相互间结构连接。同样的也适用于相对置的沿行驶方向(R)位于前部的端部区段22a、32a。如图2和图3的视图所示,下部车轮装配罩30的拱曲部32具有沿行驶方向(R)位于前部的边缘区段35,所述边缘区段从下部凸缘33延伸至位于上方的但却垂直向下突伸的凸缘34,下部车轮装配罩30能够借助所述凸缘34与内部车轮装配梁51结构连接。
按照这种轮廓,上部车轮装配罩沿其整个前部端部区段22a具有遵循边缘35的轮廓的凸缘25,从而在图6所示的最终装配位置中,待相叠的前部端部区段22a、32a几乎在其自纵梁4至车轮装配梁50的整个延伸量上通过多个连接位置8结构连接。在此应仅示例性地指出,取代多个相互间隔的连接位置,还可以设置各个构件之间的连续的连接。
上部车轮装配罩20的纵向延伸量、也即沿车辆纵向(x)的延伸量可以略 大于下部车轮装配罩30的纵向延伸量。在本实施例中至少规定,下部车轮装配罩30通过其位于后部的、构成后部端部区段32b的连接区段38与后部车轮装配罩40的连接区段48结构连接。后部车轮装配罩40也具有拱曲部42,所述拱曲部与下部车轮装配件30的拱曲部32共同构成自外部可见的车轮罩轮廓9。
后部车轮装配罩40的下端部通过横向强化件6支撑在纵梁4上,如根据图7的视图所示。后部车轮装配罩40在其沿车辆横向(y)位于外部的端部上具有向上弯曲的凸缘44,后部车轮装配罩40借助所述凸缘44沿车辆横向支撑在车轮装配梁50上,并且车轮装配梁50和后部车轮装配罩40能够沿着所述凸缘结构连接。
此外,后部车轮装配罩40可以得到在端壁60上的结构支撑,如图11所示。上部车轮装配罩20可以在其后部端部区段22b上具有大体上沿水平方向自下部车轮装配罩30或者自后部车轮装配罩40开始延伸的凸出部28。所述凸出部在其后端部上设有垂直向上指向的卷边或设有相应的凸缘,凸出部28能够通过所述卷边或凸缘与相对于行驶方向(R)位于后部的端壁60结构连接。通过凸出部28并且利用沿行驶方向R位于后部的凸缘27,上部车轮装配罩20由此能够与机动车车身2的端壁60结构连接。
在图5中示出车轮装配件5的装配流程。首先,通过第一步骤将弹簧支柱支架10自下导入下部车轮装配罩30,从而使弹簧支柱支架的罐状区段12向上突伸穿过通孔31。凸缘区段13的顶侧在此与下部车轮装配罩30的底侧30b相贴靠。随后,后部车轮装配罩40与由下部车轮装配罩30与弹簧支柱支架10构成的组合件进行结构连接。
随后,上部车轮装配罩20安装在由此构成的组合件上,其中,弹簧支柱支架10的罐状区段12在此还穿过上部车轮装配罩20的通孔21。为了进行装配尤其规定,上部车轮装配罩20的底侧20b贴靠在下部车轮装配罩30的顶侧30a上。在最终装配位置中,如图6和图7所示,弹簧支柱支架10、尤其弹簧支柱支架的拱顶或穹顶状的罐状区段12(至少弹簧支柱支架的锥形面16)自上部车轮装配罩20的顶侧20a突伸出来。
上部车轮装配罩20的上部且位于外部的端部具有向上突伸的凸缘24,而下部车轮装配罩30的上部且位于外部的端部则具有向下突伸的凸缘34。借助上部车轮装配罩20和下部车轮装配罩30的沿不同方向指向的所述凸缘 24、34以及相应的拱曲部22、32的间隔布置,在两个车轮装配罩20、30与车轮装配梁50之间形成空腔72。车轮装配梁在该实施例中同样也是双罩壳形式构成。所述车轮装配梁在横截面形廓中具有大致C形设计的外部车轮装配梁52,外部车轮装配梁连同内部车轮装配梁51连接成闭合的中空型材。
在图3和图4中还示出上部车轮机构壳20的拱曲部22中的凹陷29。与此相适配地,下部车轮装配罩30具有与所述凹陷29高度相同的凸起39。随着最终装配位置的实现,指向上部车轮装配罩20的凸起39和指向下部车轮装配罩30的凹陷29相互贴靠,从而在此还借助多个如图6所示的连接位置8实现两个车轮装配罩20、30的进一步稳定化且结构强化的相互固定。
车轮装配件5的双罩壳形式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两个拉伸带或者说用于弹簧支柱支架10在机动车车身2上的所谓双截面的连接。由此能够以有利地省去通常情况下另外的尤其有助于弹簧支柱支架10或与其相连的车轮装配件5的横向稳定化的连接件。弹簧支柱支架10由此要么单独与机动车1的端壁60相连,例如与挡泥板相连。通常从左右两侧设计在前部区域中的弹簧支柱支架10不一定要借助前悬支柱相互支撑。由此,弹簧支柱支架10在机动车车身2上的固定可以单独且仅仅通过至少双罩壳形式的车轮装配件5实现。这实现了在机动车设计中以及机动车车身的结构构成中更多样的变化。
所示的实施方式仅显示了本发明的可能的设计方案,对此可以在本发明的框架内考虑到另外大量的变型方案。在本发明的范围、应用或配置可行性方面,绝不仅限于示范性示出的实施例。现有的说明为技术人员仅仅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可行的执行方式。因此,只要没有脱离说明书所定义的保护范围,便可以依据所描述的部件在功能和结构方面实现多种变化。
附图标记清单
1 机动车
2 机动车车身
3 内舱
4 纵梁
4a 外侧
4b 顶侧
5 车轮装配件
6 横向强化
8 连接位置
9 车轮罩轮廓
10 弹簧支柱支架
11 通孔
12 罐状区段
13 凸缘区段
14 卷边
15 底部
16 锥形面
17 凸缘
20 上部车轮装配罩
20a 顶侧
20b 底侧
21 通孔
21a 孔边缘
22 拱曲部
22a 端部区段
22b 端部区段
23 凸缘
24 凸缘
25 凸缘
26 凸缘
27 凸缘
28 凸出部
29 凹陷
30 下部车轮装配罩
30a 顶侧
30b 底侧
31 通孔
31a 孔边缘
32 拱曲部
32a 端部区段
32b 端部区段
33 凸缘
34 凸缘
35 边缘
36 凸缘
38 连接区段
39 凸起
40 后部车轮装配罩
42 拱曲部
44 凸缘
48 连接区段
50 车轮装配梁
51 内部车轮装配梁
52 外部车轮装配梁
60 端壁
70 空腔
72 空腔。

Claims (15)

1.一种机动车车身,具有纵梁(4)和支撑在所述纵梁(4)上且至少双罩壳形式的车轮装配件(5),所述车轮装配件具有上部车轮装配罩(20)和下部车轮装配罩(30),所述上部车轮装配罩(20)和下部车轮装配罩(30)至少局部相叠地布置且相互连接并且分别具有沿车辆高度方向(z)向上的用于弹簧支柱支架(10)的通孔(2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20、30)的通孔(21、31)分别设有凸缘状构造的且沿车辆高度方向(z)向上突伸的孔边缘(21a、31a)。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机动车车身还具有弹簧支柱支架(10),所述弹簧支柱支架(10)具有沿车辆高度方向(z)向上突伸的罐状区段(12)和包围所述罐状区段(12)的凸缘(13),并且其中,所述弹簧支柱支架(10)借助其罐状区段(12)自下贯穿所述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20、30)的通孔(21、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20、30)的孔边缘(21a、31a)通过所述弹簧支柱支架(10)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弹簧支柱支架(10)借助其凸缘(13)和/或借助其罐状区段(12)贴靠在所述下部车轮装配罩(30)的底侧(30b)上并且与所述底侧(30b)结构连接。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20、30)分别具有与车轮罩轮廓(9)相应的拱曲部(22、32),并且其中,所述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20、30)在构成至少一个由所述拱曲部(22、32)限定边界的空腔(70、72)的情况下结构连接。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20、30)沿车辆高度方向(z)分别自纵梁(4)向上延伸并且沿车辆横向(y)向外延伸,直至与车轮装配梁(50)邻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下部车轮装配罩(30)与所述纵梁(4)的沿车辆横向(y)位于外部的外侧(4a)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上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上部车轮装配罩(20)与所述纵梁(4)的沿车辆高度方向(z)位于上部的顶侧(4b)相连。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上部和下部车轮装配罩(20、30)的相对于车辆纵向(x)位于前部或后部的端部区段(22a、22b、32a、32b)至少逐段地直接相互贴靠并且相互结构连接。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上部车轮装配罩(20)在其拱曲部(22)的区域中具有朝向下部车轮装配罩(30)的方向延伸的凹陷(29),所述凹陷(29)与所述下部车轮装配罩(30)相连。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下部车轮装配罩(30)在其拱曲部(32)的区域中具有朝向上部车轮装配罩(20)的方向延伸的凸起(39),所述凸起(39)与所述上部车轮装配罩(20)相连。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机动车车身还具有后部车轮装配罩(40),所述后部车轮装配罩(40)与所述下部车轮装配罩(30)一体件形式地构造,或者所述后部车轮装配罩(40)与所述下部车轮装配罩(30)的相对于机动车的行驶方向(R)位于后部的连接区段(38)结构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动车车身,其中,所述机动车车身还具有沿车辆横向(y)和车辆高度方向(z)延伸的端壁(60),其中,所述后部车轮装配罩(40)和上部车轮装配罩(20)通过沿行驶方向(R)位于后部的凸缘(27)沿车辆纵向(x)支撑在所述端壁(60)上。
15.一种机动车,具有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车身。
CN201610457644.2A 2015-07-07 2016-06-22 具有多罩壳形式的车轮装配件的机动车车身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355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008728.2 2015-07-07
DE102015008728.2A DE102015008728A1 (de) 2015-07-07 2015-07-07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mehrschaligem Radeinbau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35551A true CN106335551A (zh) 2017-01-18
CN106335551B CN106335551B (zh) 2020-04-10

Family

ID=56894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576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335551B (zh) 2015-07-07 2016-06-22 具有多罩壳形式的车轮装配件的机动车车身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23240B2 (zh)
CN (1) CN106335551B (zh)
DE (1) DE102015008728A1 (zh)
GB (1) GB25410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70735A1 (en) * 2020-05-29 2021-12-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hock cap system configuration for windshield forward of front ax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09099A1 (de) * 2013-05-16 2014-11-2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ederstütz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R3016600B1 (fr) * 2014-01-23 2016-01-22 Renault Sas Structure de caiss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avec renforts de repartition des efforts lies a un amortisseur arriere du vehicule
FR3071437B1 (fr) * 2017-09-25 2021-12-10 Renault Sas Rehausse de coupelle d'amortisseur d'un vehicule.
USD863107S1 (en) * 2017-09-29 2019-10-15 Hyundai Motor Company Automobile
USD863108S1 (en) * 2018-01-31 2019-10-15 Hyundai Motor Company Automobile
JP7091967B2 (ja) * 2018-09-19 2022-06-2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7259506B2 (ja) * 2019-04-17 2023-04-18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21014207A (ja) * 2019-07-12 2021-0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パネル構造
US11247733B2 (en) 2020-07-17 2022-02-15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Deforming wheelhouse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US11685446B2 (en) * 2021-01-19 2023-06-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 vehicle strut tower to body structure interface bracket
CN115107881B (zh) * 2021-03-18 2024-09-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体面板结构
DE102022121455A1 (de) * 2022-08-25 2024-03-0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ederstütz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23103002A1 (de) 2023-02-08 2024-08-0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insbesondere Kraftwage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5262A (ja) * 1995-09-29 1997-04-08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用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の取付部構造
CN102470900A (zh) * 2009-07-10 2012-05-2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减震支柱套管,带该减震支柱套管的车身前端和带该车身前端的汽车
US20140091593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structure
DE102013209099A1 (de) * 2013-05-16 2014-11-2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ederstütz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3014704A1 (de) * 2013-09-05 2015-03-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Vorderbau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einem Verstärkungsteil für eine Federbeinaufnah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09106A (en) * 1950-06-08 1955-05-24 Budd Co Running gear attachment for selfsupporting automobile bodies
JPH0826138A (ja) * 1994-07-12 1996-01-30 Toyota Motor Corp サスペンションタワー構造
US5536035A (en) * 1995-05-15 1996-07-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Dual suspension shock tower
DE102014104838B4 (de) * 2014-04-04 2023-01-26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Federbeindom
JP6206394B2 (ja) * 2014-12-26 2017-10-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95262A (ja) * 1995-09-29 1997-04-08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車両用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の取付部構造
CN102470900A (zh) * 2009-07-10 2012-05-2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减震支柱套管,带该减震支柱套管的车身前端和带该车身前端的汽车
US20140091593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structure
DE102013209099A1 (de) * 2013-05-16 2014-11-2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Federstütz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3014704A1 (de) * 2013-09-05 2015-03-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Vorderbau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mit einem Verstärkungsteil für eine Federbeinaufnah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370735A1 (en) * 2020-05-29 2021-12-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hock cap system configuration for windshield forward of front axle
US11312197B2 (en) * 2020-05-29 2022-04-2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hock cap system configuration for windshield forward of front ax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41089A (en) 2017-02-08
DE102015008728A1 (de) 2017-01-12
CN106335551B (zh) 2020-04-10
GB201610067D0 (en) 2016-07-27
US20170008570A1 (en) 2017-01-12
US10023240B2 (en) 2018-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35551A (zh) 具有多罩壳形式的车轮装配件的机动车车身
CN106132812B (zh) 机动车和用于机动车的车后部模块
US9610983B2 (en) Floor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with a lightweight construction
CN102548834B (zh) 带第二排座椅后面的车身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结构
US7390047B2 (en) Front part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CN102530098B (zh) 尾侧机动车底板模块
CN103171629A (zh) 具有加强结构的机动车车身
US9381954B2 (en) Body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body
CN202225924U (zh) 一种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结构
CN105313981B (zh) 用于机动车车身的车尾侧的加固结构
RU2550401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CN105416404A (zh)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
US9296429B2 (en) Longitudinal frame for the chassis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US20120119545A1 (en) Floor structure of an automobile body
CN102431595A (zh) 汽车的车身结构、汽车以及用于制造车身结构的方法
US9371095B2 (en) Motor vehicle body having a rear floor and a cross-member
CN102398632A (zh) 汽车车身底板的框架结构、底板单元、下部结构和车身
CN102381367A (zh) 用于车辆的后部车身底板
CN104554451B (zh) 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
CN105473425A (zh) 车身中心模块
CN105365894A (zh) 一种车身后部斜撑结构
CN104176126B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在发动机舱边梁前段的安装结构
KR20220161967A (ko) 서스펜션 마운팅용 차체 구조
CN105799780A (zh) 一种多功能车底盘系统
KR100559834B1 (ko) 데킹공법을 이용한 버스 프레임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