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1916B - 扶手 - Google Patents

扶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91916B
CN105291916B CN201510451595.7A CN201510451595A CN105291916B CN 105291916 B CN105291916 B CN 105291916B CN 201510451595 A CN201510451595 A CN 201510451595A CN 105291916 B CN105291916 B CN 1052919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reel
handrail
wall
arm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5159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91916A (zh
Inventor
山根孟士
小林德三
谷口庆伦
谷口靖
田村健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zen Hatsuj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zen Hatsuj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zen Hatsuj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izen Hatsuj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91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1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91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91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63Arm-rests adjustable
    • B60N2/77Height adjus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75Arm-rests
    • B60N2/753Arm-rests movable to an inoperative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Steps, Ramps, And Handrai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扶手。该扶手包括:形成有贯通孔的臂体、与臂体连接的臂(7)、卷筒、和装配附件,该卷筒具有插入贯通孔的圆筒部、底部、和从圆筒部的端部的一部分向其外侧延伸的平面壁部,其配置于臂体的后侧,以圆筒部为中心旋转臂体和臂,装配附件卡止于底部,与卷筒一体连接,可安装于座架。扶手可调节臂的位置为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平面壁部设计为在使用状态中位于臂体的前后方向,在圆筒部的轴方向上在与装配附件之间夹持臂体。

Description

扶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扶手。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的座架上安装使用扶手。扶手在不使用时臂向上方收纳于椅座的靠背,在使用时臂向椅座的前方几乎水平方向放倒。
在特开2007-185223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扶手,其包括安装于座架的卷筒、和形成有卷筒所插入的贯通孔的臂。
臂由板厚1.6mm的金属板形成,在贯通孔的开口处具有金属板弯折形成的圆环状的环。卷筒由与环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外径形成的本体部、和与环的内径大致相同的外径形成的顶端部构成。卷筒的顶端部插入环,扶手的臂以卷筒为中心旋转。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扶手的臂处于倒向大致水平方向的使用状态下,搭乘人的胳膊搭在臂上,臂限制身体的左右动作。由此,在臂上施加纵向方向(上下方向)和横向方向(左右方向)的负荷。朝向横向方向的负荷施加于臂时,卷筒的本体部和顶端部的连接部分接触环的端面,向环施加负荷。环以与卷筒直径相同的直径,且仅限于金属板端面的面积与卷筒抵接。因而,扶手的横向方向的强度不充分。
为了提高扶手的横向方向的强度,考虑有增大金属板的厚度,增大环的厚度。然而,这种情况下,扶手的重量增加。另外,考虑有增大卷筒的直径,扩大环的端面的面积。然而这种情况下,扶手则大型化。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横向方向的力强度提高的同时,轻量化且尺寸减小的扶手。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扶手由紧固螺栓紧固于座架而使用,包括:
臂体,其形成有第1贯通孔;
臂,其与所述臂体连接;
卷筒,其具有插入所述第1贯通孔的圆筒部、底部、和从该圆筒部的端部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的圆弧状的平面壁部,其配置于所述臂体的后侧,以所述圆筒部为中心旋转所述臂体;
装配附件,其卡止于所述底部,与所述卷筒一体连接,可安装于所述座架;以及
调节机构,其调节所述臂的位置为所述臂的前端向上方旋转的收纳状态,和所述臂的前端向下方旋转的使用状态,
所述平面壁部的外径尺寸为所述臂的长度的10%以上,且所述卷筒的宽度为板厚的3倍以上,其设计为在所述使用状态中位于所述臂体的前后方向,在所述圆筒部的轴方向上在与所述装配附件之间夹持所述臂体。
较好的为,在所述底部形成第2贯通孔、朝向所述装配附件立起的立起环、和包围该立起环的卡合部,紧固所述座架的所述紧固螺栓可插入该第2贯通孔,
在所述装配附件形成所述立起环插入的立起环插入孔,同时在一面上形成与所述卡合部嵌合的被卡合部,在另一面上形成顶端弯曲的弯爪,
在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卡合,且所述立起环插入所述立起环插入孔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立起环的顶端向所述立起环插入孔的外侧弯曲的同时,该顶端的外径比所述立起环插入孔更扩展,所述卷筒与所述装配附件一体连接,
通过所述弯爪卡止于设置于所述座架的插入孔,且插入所述第2贯通孔的所述紧固螺栓进行紧固,所述装配附件可安装于所述座架。
较好的为,所述调节机构为限制所述臂的下方旋转,上方旋转自由的弹簧锁定机构,其包括:
所述卷筒,其具有螺旋弹簧的回退凸轮和恢复凸轮,通过所述装配附件安装于所述座架;
所述臂,其与所述臂体一体连接,其固定所述螺旋弹簧且以所述卷筒为中心一体旋转;
所述螺旋弹簧,其具有向外侧弯曲的固定端和向内侧弯曲的自由端,该固定端固定于所述臂,且其具有在卷绕回所述卷筒的自由状态中比所述卷筒的直径小的内径;和
所述臂体,其具有该螺旋弹簧的卡止壁和卡止辅助凸轮,插入该螺旋弹簧,且与所述臂一体连接,
所述调节机构为高度调节机构,在所述臂从所述使用状态向上方旋转至调节范围的上限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卷筒的所述回退凸轮抵接,松缓所述螺旋弹簧的紧固,然后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臂体的所述卡止辅助凸轮抵接,向所述卡止壁移动的同时卡止,成为所述臂的上下旋转自由的锁定解除状态,
所述臂从所述锁定解除状态向下方旋转至调节范围的最下限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卷筒的所述恢复凸轮抵接,从所述卡止壁脱离,恢复到限制所述臂的上下旋转的锁定状态。
较好的为,所述圆筒部在其圆截面形成缺口部。
较好的为,扶手进一步包括盖,其覆盖所述臂体、所述臂的基部、和所述装配附件,
所述装配附件具有卡止于所述卷筒的所述底部的板部、在该板部的外缘形成的圆弧状的立壁、和在该立壁的外壁面形成的突起,
所述盖具有圆弧状的立起壁,该立起壁从覆盖所述平面壁部的部分立起,向所述装配附件的所述立壁的外壁侧为止延伸,与所述突起接触,
所述突起和所述立起壁在所述臂体以所述圆筒部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制动该旋转,防止所述臂体的摆动、松动和下落。
较好的为,所述装配附件具有卡止于所述卷筒的所述底部的板部、在该板部的外缘形成的圆弧状的立壁、和与该板部相连的平面形状的限位接触部,
所述臂体和所述臂为一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相对横向方向的力,强度增加的同时,轻量化且小型化的扶手。
附图说明
图1为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扶手的分解立体图。
图2A为扶手的截面示意图。
图2B为图2A中的虚线A所包括的范围的放大示意图。
图3A为卷筒的立体图。
图3B为臂体的侧面示意图。
图3C为安装卷筒的臂体的俯视图。
图4A为装配附件的立体图。
图4B为安装装配附件的臂的侧面示意图。
图4C为具有平面形状的限位(stopper)接触部的装配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扶手。图中相同或等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参考标记。图1中,臂7的左右方向为本说明书中所称的横向方向,上下方向为纵向方向,臂7的内侧为正方向。
本实施方式中,以图1-图4所示的无级高度调节式(无级角度调节式)扶手为例说明扶手的构成。该无级高度调节式扶手1(以下简称为扶手1)中,螺旋弹簧5旋绕在相当于臂7的旋转轴的卷筒3上。扶手1具备通过螺旋弹簧5的紧固力锁定卷筒3的滑动的弹簧锁定机构。在立起臂7的状态,扶手1为收纳状态,在放倒臂7的状态,扶手1为使用状态。臂7在旋转范围(以下称为臂7的操作范围)内包含高度可调节的臂的调节范围。这里,臂的调节范围为从臂7的最下限位置到该最下限位置上方大致40°的高度调节上限位置为止的范围。臂7的操作范围通常设定为100-120°。本实施方式的扶手1为右手用扶手。扶手1的整体长度(旋转中心到端部为止)为200-300mm。
如图1所示,扶手1包括树脂盖2、卷筒3、臂体4、装配附件8、臂7和螺旋弹簧5。在螺旋弹簧5上附带有用于固定于臂7的保持架板6。以下顺次说明这些部件。
树脂盖2为防止搭乘人的手指夹在扶手1的旋转机构中,缓冲材料的发泡液注入时发泡液从旋转机构漏出用的部件。树脂盖2覆盖臂7的基部77、臂体4和装配附件8。树脂盖2由法兰盖25和立起壁23构成,法兰盖25覆盖臂体4的基部45和卷筒3的平面壁部31,立起壁23从法兰盖25立起延伸至装配附件8的侧面。法兰盖25形成有用于插入装配螺栓(紧固螺栓)的贯通孔21,该装配螺栓将扶手1固定于座架。另外,在立起壁23形成圆弧状的壁面,如图2A所示,该壁面延伸为覆盖装配附件8的后述立壁81的壁面。
卷筒3为支持臂体4自由旋转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冲压加工钢板形成卷筒3。卷筒3为带底的圆筒。如图1所示,卷筒3由平面壁部31、圆筒部32和底部33构成。
平面壁部31为称为法兰的部件。平面壁部31从圆筒部32的端部的一部分向外延伸,具有相对卷筒3的圆筒轴大致垂直的圆弧状平面。平面壁部31的圆弧的外径形成为比圆筒部32的外径大的尺寸。本实施方式中,平面壁部31的外径(半径方向的长度)为25mm,这个外部长度为臂的长度200mm的12.5%。平面壁部31的接受负荷的位置越远离固定扶手1的装配螺栓,根据杆杠原理越有利。由此,较好的是平面壁部31的外径为扶手1的长度的10%以上。另外,平面壁部31(圆弧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板厚(2mm)的3倍的宽度,相比传统扶手平面壁部31的面积大幅增加。如图2A所示,相比传统扶手,在圆筒部32插入臂体4的贯通孔43的状态下,平面壁部31在更远离的位置与贯通孔43的缘部44抵接。另外,平面壁部31与贯通孔43的缘部44相比传统扶手以更大的面积抵接。
例如,专利文献1的扶手中,假定在从直径45mm的环的中心向长边方向离开200mm的位置处施加980N的负荷,根据杆杠原理,在环的半圆周部分施加了980N×200÷(45÷2)=8711N的负荷。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扶手1中,平面壁部31形成为外部尺寸为60mm,圆筒部为40mm(直径50mm)的情况下,假定向臂7施加980N的负荷,在平面壁部31的顶端施加了980N×200÷(50÷2)=7840N的力。这相比专利文献1的扶手所受的力减少了10%的力。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平面壁部31形成为板厚的3倍的宽度。以每平米毫米(mm)的压缩强度为60N的树脂制成的臂体4承受施加在平面壁部31的7840N的负荷,安全率1.2的情况下所必须的承受负荷的面积为7840÷60×1.2=157平方毫米。平面壁部31的圆弧的直径50mm,该圆弧为圆周的60°的情况下,平面壁部31的圆弧长度为(50×π)×(60÷360)=26mm。以该圆弧承受上述负荷时,确保承受负荷的面积157平方毫米所必须的宽度为157÷26=6.0mm。假设卷筒的板厚为2mm,则需要板厚的3倍的宽度。施加在平面壁部31的负荷与其直径成反比,平面壁部31所必要的宽度与承受负荷的范围(例如60度的范围)成反比例增减。
扶手1一般具有卷筒3的板厚比2mm大。例如,为将卷筒3薄型化为2mm,平面壁部31需要板厚的3倍以上的大宽度。本实施方式的平面壁部31满足该条件,具有充分的承受负荷的面积。承受平面壁部31的负荷的位置(地方)越远离固定上述扶手1的装配螺栓的位置,根据杆杠原理越有利。由此,承受平面壁部31的负荷的位置较好的是相对装配螺栓的前向60°至后向60°的范围。即使减小卷筒3的圆筒部32的外径,也可以增大平面壁部31的面积。
如图1所示,臂7在朝向前方的状态下,平面壁部31分别位于卷筒3的圆筒部32的轴的前后处。换句话说,平面壁部31排列于臂7的长边(轴向)方向。如图1所示,在圆筒部32的外侧的前后两处形成平面壁部31。由此,抑制设置平面壁部31所产生的重量增加为最低。
平面壁部31不限定为分别形成在前后两处。例如,可在一处形成平面壁部31。在臂7朝向前方的状态下,可以包括臂7的长边方向的前后位置那样沿卷筒3的圆筒部32的大致一周形成平面壁部31。然而,配置平面壁部31的范围在所必要以上时,卷筒3的重量增加。由此,在考虑强度的基础上适宜的设计平面壁部31的大小。
螺旋弹簧5旋绕在圆筒部32的状态下,圆筒部32插入臂体4的贯通孔43(参照图2A、图2B)。另外,在圆筒部32上形成横向截面圆的一部分凹陷的缺口部39。相应于设定的扶手的锁定力(称为弹簧制动力)设置圆筒部32的直径,一般为30-50mm。
缺口部39形成为使得螺旋弹簧5的安装为可能。扶手1的组装中,通过将圆筒部32插入螺旋弹簧5安装螺旋弹簧5。在插入螺旋弹簧5时,以螺旋弹簧5的自由端52的顶端不干涉的充分宽度和深度(深度为上述横截面圆的圆周到缺口部39的底部为止的距离)形成缺口部39。由此,缺口部39使得螺旋弹簧5的安装为可能。如图3A所示,与在切口部38设置的后述回退凸轮37A和恢复凸轮37B的位置不重叠的位置处配置缺口部39。本实施方式中,可形成一个缺口部39,也可形成多个。该情况下,只要至少一个缺口部39使得螺旋弹簧5的安装为可能即可。
另外,在组装完成扶手1的状态下,缺口部39形成不与卷筒3的圆筒部32和螺旋弹簧5的内周接触的非接触部,该非接触部与圆筒部32的完整圆部(即与螺旋弹簧5t的接触部)之间形成边界部。该边界部带来了与螺旋弹簧5之间的摩擦抵抗增加。在多处设置缺口部39,或使得边界为角状,可以期待摩擦抵抗的进一步增加。考虑维持卷筒3的强度等情况,缺口部39较好的为圆筒部32的圆周的30%以下。如图3C所示的状态,相对圆筒部32的轴大约60°的范围形成缺口部39,在圆筒部32仅形成有一处缺口部39。
如图3A所示,在圆筒部32上相对应于臂7的旋转范围(上述的100°-120°的范围),切掉圆筒部32的端部(侧壁)圆周的一部分而形成有切口部38。另外如上述一样在缺口部39配置切口部38。在切口部38的对应于高度调节上限位置的位置处配置有回退凸轮37A,在对应于高度调节下限位置的位置处配置有恢复凸轮37B。回退凸轮37A和恢复凸轮37B与臂体4的卡止辅助凸轮47A和卡止壁47B一起切换弹簧锁定机构的ON-OFF。
如图1所示,在底部33上形成:插入在座架上固定扶手1的装配螺栓(例如螺丝直径为10mm的螺栓)的贯通孔34、与装配附件8的凸部85卡止且作用为旋转停止键的多个凹部35、从图2B所示底部33的外面立起且包围贯通孔34的外周的立起环36。凹部35与装配附件8的凸部85卡止,防止相对底部33的装配附件8的旋转。立起环36插入装配附件8的贯通孔86。立起环36通过其顶端的延展,钩住装配附件8的贯通孔86的阶梯部88。由此,底部33固定于装配附件8。立起环36一体连接卷筒3和装配附件8。臂体4夹于装配附件8和平面壁部31之间而被保持。
如图1所示,臂体4具有基部45、向长边方向延伸的堤部49A、49B、以及在基部45和堤部49A、49B之间分别形成的两个内部限位器41。通过臂体4自身嵌合于臂7,且基部77的端部74铆接(折回)(未图示),臂体4与臂7一体连接。如图2A,图2B所示,基部45具备具有缘部44的贯通孔43。螺旋弹簧5旋绕的卷筒3的圆筒部32插入贯通孔43,由此,基部45保持圆筒部32可旋转。缘部44的表面为平面,该面与卷筒3的平面壁部31面抵接。由此,缘部44限制卷筒3的横向方向的位置,接受负荷。
在臂体4形成大致圆筒状的壁部46、和具有从壁部46的顶端突出的形状的凸起部42。在壁部46设置2个凸起部42。如图2B所示,凸起部42插入臂7的臂体插入孔76。凸起部42的顶端从臂7向装配附件8侧凸起,与装配附件8接触。凸起部42的顶端在臂7和装配附件8之间形成空间。由此,扶手1具备金属制的臂7的情况下,臂7与装配附件8不直接接触。由此,不需要涂敷润滑油。
臂体4嵌合于臂7的内侧时,内部限位器41从臂7的内侧以大面积支持外部限位器75A、75B。另一方面,堤部49A、49B形成为大致2个长方体状,且分别配置为与臂7的短边方向的端部,即与壁面状的端部74相接。堤部49A、49B提高臂7的长边方向的弯曲强度。
回到图1,螺旋弹簧5的内径在自然状态下比卷筒3的圆筒部32的外径稍小,螺旋弹簧5旋绕于卷筒3的圆筒部32,与卷筒3一起构成弹簧锁定机构。这种情况下在螺旋弹簧5中,例如卷筒3的半径为25mm,在臂7施加负荷的位置与装配螺栓中心为止的距离为200mm时,在臂7的顶端施加假定980N的负荷,螺旋弹簧5的固定端51被8倍放大的力(在力矩计算的情况下,P=980×200÷25=7840N)拉紧。以这样的力拉固定端51,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传统固定手段中,具有L字状固定端的螺旋弹簧一旦旋绕于臂的立起环,拉力的一部分被抵消。在旋绕在立起环后,螺旋弹簧固定于臂。通过配置扶手1在椅背的左侧还是右侧,选定通过向下方的旋转产生锁定力的右旋或左旋螺旋弹簧5。
以圆筒部32为中心使臂7向上方旋转的情况下松开圆筒部32的紧固,且使臂7向下方旋转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螺圈旋绕的螺旋方向(右旋或左旋)的螺旋弹簧选择为螺旋弹簧5。如图1所示,螺旋弹簧5具备通过保持架板6固定于臂7的固定端51和自由端52。
固定端51弯折为Z字形。相对于此,自由端52为螺圈一旦向外方向弯折后则向螺圈的中心侧折回的U字形。自由端52的顶端配置在位于螺圈内侧的卷筒3的回退凸轮37A和恢复凸轮37B之间,穿过圆筒部32的内壁延伸至圆筒部32的内侧。U字形的折回部配置在臂体4的卡止辅助凸轮47A和卡止壁47B之间。
保持架板6由钢板构成,形成为具备T字状槽61、和配置于端部的加强端62的形状。保持架板6通过嵌合于臂7的基部77固定于臂7。为了部件的共用化,T字状槽61形成为左旋或右旋的螺旋弹簧5都可嵌入的T字状。T字状槽61的槽宽与螺旋弹簧5的丝径大致相同。螺旋弹簧5的Z字形固定端51嵌合于T字状槽61,螺旋弹簧5的固定端被牢固的固定。T字状槽61可形成为与Z字形固定端51相同的形状(例如L字状)。另外,加强端62加强臂7的外部限位器75A。
臂7冲压成型为凹状截面(U字状截面)。如前所述臂7通过端部74的折回与臂体4一体连接。由此,提高臂7的截面系数、强度和安全性(参照图4)。如图1所示,臂7具有基部77、外部限位器75A、75B、和臂部78。图1显示端部74折回前的状态的臂7。
在基部77形成圆筒状的凸部79。凸部79从与端部74相反侧突出。凸部79的顶端在与装配附件8相对向的面,凸部79的顶端上形成有臂体4的凸起部42所插入的臂体插入孔76。凸部79的侧壁具有凹部,该凹部的壁部构成外部限位器75A、75B。臂7在操作范围的上限位置或下限位置为止旋转的情况下,外部限位器75A、75B与装配附件8的限位接触部82A、82B抵接限制旋转。
在臂部78上从基部77开始朝向长边方向依次形成圆孔73、注入孔72和长孔71。这些孔在臂7的左右方向贯通臂7。注入孔72是制造扶手1时缓冲材料的发泡树脂9的稀释液注入的孔。圆孔73是卷筒3的圆筒部32插入的孔。长孔71是轻量化臂7的孔。由长孔71发泡树脂9在左右方向延展,由此,防止发泡树脂9从臂7剥离。发泡树脂9作用为缓冲材料,发泡树脂9的表面由表皮覆盖。
如图4A、4B所示,装配附件8由具有圆弧部的板部84、延着板部84的圆弧部配设的立壁81、和圆弧部的一部分与立壁81的两端部构成的限位接触部82A、82B构成。图4C显示了具有平面形状的限位接触部82C、82D的装配附件8。
在板部84的中央处形成有贯通孔86。形成多个包围贯通孔的凸部85,且在凸部85的外侧形成有弯爪87。在贯通孔86处形成有阶梯部88,通过插入贯通孔86的卷筒3的立起环36的顶端向外侧延伸被阶梯部88卡住,阶梯部88作用为立起环36的顶端的挡板。装配螺栓插入贯通孔86,由装配螺栓固定扶手1于座架。另外,在与卷筒3接触的侧面设置多个(图示为5个)凸部85,通过凸部85与卷筒3的底部33的凹部35的卡合,卷筒3和装配附件8牢固的一体化。由此,实现卷筒3和装配附件8的薄板化。另外,两步弯折弯爪87。即,弯爪87在向大致垂直方向弯折后,相对于板部84大致平行的弯折,然后在大致垂直方向弯折。形成3个弯爪87,分别插入在座架的装配支架(未图示)形成的孔。由此,扶手1安装于座架。弯爪87与从板部84向大致垂直方向弯折一次的爪相比,增加与装配支架的接触面积,使得座架侧的部件与装配附件8双方的薄板化成为可能。
在立壁81的外壁形成突起83。该突起83突出至与树脂盖2的立起壁23的内壁面接触的位置,在臂7旋转时与立起壁23的内壁面之间产生摩擦。由此,对臂7的旋转进行制动。另外,防止弹簧锁定机构在锁定解除状态下的臂7的摆动、松动或落下。
立壁81的两端设置有限位接触部82A、82B。臂7旋转至预定位置(收纳位置或操作下限位置)的情况下,限位接触部82A、82B以充分的面积与臂7的外部限位器75A、75B抵接,从而阻止臂7的旋转。立壁81设计为提高装配附件8的强度,增加与臂7的抵接面积。图4C所示的方式具有以抵接部为平面状的钢板构成的立壁81,该方式下由平面状的钢板的面积也可省略钢板制的臂7。
接下来说明扶手1的动作。扶手1固定于座架而使用。扶手1设计为在不使用时可收纳于收纳位置。在该收纳位置,内部限位器41和外部限位器75A和装配附件8的限位接触部82A相抵接,限制臂7向后方的旋转。这时,螺旋弹簧5的自由端52由卡止壁47B卡止,螺旋弹簧5处于卷绕状态(该状态称为解除状态)。
使用扶手1的情况下,搭乘人从收纳位置旋转臂7至接近最下限位置。螺旋弹簧5的自由端52沿着恢复凸轮37B的倾斜面移动,从卡止壁47B脱离。螺旋弹簧5紧固卷筒3的圆筒部32,扶手1成为停止臂7的下方旋转的状态(该状态称为锁定状态)。该状态下,臂7在向上方旋转时螺旋弹簧5松缓卷筒3的圆筒部32。由此,臂7可向上方旋转。搭乘人旋转臂7至希望位置,该状态下使用扶手1。使恢复到锁定状态的扶手1的臂7向下方稍微旋转的话,外部限位器75B与限位接触部82B抵接,完全限制臂7向下方的旋转。该位置称为最下限位置。
汽车在蜿蜒道路等行驶的情况下,搭乘人身体倾斜,因而向扶手1的横向方向施加大负荷。该负荷作用为在装配螺栓附近的基板处使臂7的顶端向横向倾斜方向倾斜的力。本实施方式中,卷筒3的平面壁部31和装配附件8的板部84夹持臂体4,以直径10mm的紧固螺栓将装配附件8固定于座架。另外,卷筒3的平面壁部31的圆弧的半径方向长度为臂7的长度的10%以上,且该圆弧方向的宽度为板厚的3倍以上的大宽度。由此,臂7不向横向方向倾斜,有力的维持的一定方向上。
使臂7向上方旋转,旋转到臂7的调节范围的上限位置,螺旋弹簧5的自由端5与回退凸轮37A抵接。由此,螺旋弹簧5卷绕。自由端52沿着卡止辅助凸轮47A的倾斜面移动,自由端52卡止于卡止壁47B。由此,扶手1成为锁定解除状态,臂7可向上向下旋转。该状态下,通过使臂7向上方的收纳位置旋转,收纳臂7。该状态下,也可以使臂7向最下限旋转。
在立壁81的外壁面形成的突起83和树脂盖2的立起壁23的内壁面总是处于相互挤押状态。两者之间通过接触产生摩擦。由此,臂7处于臂7的操作范围内的任一位置处,乘坐人从臂7松开手,臂7也不会下落,或向横向方向的摆动或松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扶手1包括臂7、臂体4、和卷筒3,臂体4具有形成了贯通孔43的基部45,卷筒3插入贯通孔43且具有平面壁部31。在扶手1中,卷筒3的圆筒部32插入臂体4的贯通孔43,卷筒3的平面壁部31与贯通孔43的缘部44抵接。另外,卷筒3的圆筒部32卡止于装配附件8,和卷筒3的平面壁部31一起夹持臂体4。由此,即使相对臂7施加横向方向的力,卷筒3的平面壁部31有力的保持臂体4的缘部44,臂7不会向横向方向倾斜。另外,卷筒3的平面壁部31设置在臂7的长边方向的前后相当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轻量化扶手1。
如前所述,现有技术的弹簧锁定机构中,作为固定螺旋弹簧至臂的固定手段,在臂处设置有环。螺圈的固定端侧绕该环卷绕数次(例如2-3次),由此抵消施加在螺旋弹簧上的拉力。另外,卷绕后的螺旋弹簧的顶端固定于臂。在用于确保所需要的锁定力的螺圈卷绕数(例如4圈)之上单纯的追加卷绕,来进行该固定手段中绕在环上的螺圈的多次卷绕,所以成为妨碍扶手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的障碍的一个原因。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中,Z字形弯曲螺旋弹簧5的固定端,插入保持架板6的T字状槽61中进行固定。由此,本实施方式的扶手1中臂7不具备用于卷绕螺圈的环。另外,为了将螺旋弹簧固定于臂,螺旋弹簧5并不卷绕。由此,可以小型化和轻量化扶手。例如,扶手1的薄型化成为可能。
另外,用于将扶手1安装于座架的装配附件8的弯爪87的位置与装配螺栓(紧固件)插入的贯通孔86的中心充分分离。由此,合理接受施加在臂7上的负荷(扭矩)。另外,装配附件8的限位接触部82A、82B和臂体4的内部限位器41也同样的配置为充分离开装配螺栓。由此,本实施方式中,很难产生装配螺栓的松缓。这样,不需要防止装配螺栓的松缓的垫圈等部件。另外,在臂体4设置有堤部49A、49B和内部限位器41,臂体4嵌合入臂7。这样截面系数增大,扶手1的截面方向(横向方向)和长边方向的强度增强。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轻量化扶手1。另外,在臂7的长边方向的前后对应的两处设置卷筒3的平面壁部31。这样,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抑制卷筒3的重量增加。另外,由于卷筒3的平面壁部31和臂体4一起保持臂的基部77,提高了扶手1的横向方向的强度。由这样的构造,扶手1可以满足从安全性观点要求的横向方向的强度标准(例如980N)。另外可以小型化和轻量化扶手1(例如与传统的臂的1.6mm相比,可以以极薄的0.6-0.8mm厚度的钢板形成臂7)。
臂7配置在臂体4和装配附件8之间。臂7可为金属制,臂体4也可由金属以外的材料(例如树脂)形成,臂体4的凸起部42从臂体插入孔76突出,金属部件之间没有直接接触。由此,扶手1不需要涂敷润滑油。另外,不会发生金属热触,也不会产生异常声音。
虽然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卷筒3和螺旋弹簧5构成弹簧锁定机构的形态。然而,这只是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例如,本发明也可适用臂体4、卷筒3和装配附件8构成的扶手1。即,可适用不具备螺旋弹簧5的扶手1。这种情况下,在具备螺旋弹簧5的扶手1和不具备螺旋弹簧5的扶手1之间,可以共用化螺旋弹簧5和保持架板6之外的部件,可以实现两者部件的共用化。
上述实施方式中,扶手1具备保持架板6,其具有固定螺旋弹簧5的固定端51以及加强臂7的外部限位器75A、75B的功能。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不需要加强臂7的外部限位器75A、75B的功能的情况下,本发明可取代保持架板6,可由螺旋弹簧5的固定端51固定臂7。
上述实施方式中,限位接触部82A、82B由装配附件8的圆弧状立壁81的两端部构成。另外,该两端部的端面与内部限位器41、外部限位器75A、75B抵接。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图4C所示,立壁81的两端向内壁侧大致垂直弯折,由该按压弯折的部分形成平面状的限位接触部82C、82D。这样,与相应的外部限位器75A、75B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以大幅下降外部限位器75A、75B的单位面积的强度。由此,可以省略保持架板6,仅由臂体4加强外部限位器75A、75B的内侧。其结果,可以薄型化扶手1。
另外,各部件的名称也仅是为了方便理解发明的构成。例如树脂盖2一般可仅称为盖,装配附件8可仅称为装配件。另外,立起环36可称为卡止部。
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广义的精神和范围的基础上可有各种实施方式和变形。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即,本发明的范围不由实施方式,而由权利要求范围所示。而且,权利要求范围内的以及同等发明意义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均为本发明范围之内。
本申请主张以2014年7月28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4-153204号的优先权,并将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4-153204号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范围和附图整体全部参考并入本申请中。

Claims (6)

1.一种扶手,其由紧固螺栓紧固于座架而使用,包括:
臂体,其形成有第1贯通孔;
臂,其与所述臂体连接;
卷筒,其具有插入所述第1贯通孔的圆筒部、底部、和从该圆筒部的端部的一部分向外侧延伸的圆弧状的平面壁部,其配置于所述臂体的后侧,以所述圆筒部为中心旋转所述臂体;
装配附件,其卡止于所述底部,与所述卷筒一体连接,可安装于所述座架;以及
调节机构,其调节所述臂的位置为所述臂的前端向上方旋转的收纳状态,和所述臂的前端向下方旋转的使用状态,
所述平面壁部的外径尺寸为所述臂的长度的10%以上,且所述平面壁部的宽度为板厚的3倍以上,其设计为在所述使用状态中位于所述臂体的前后方向,在所述圆筒部的轴方向上在与所述装配附件之间夹持所述臂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部形成第2贯通孔、朝向所述装配附件立起的立起环、和包围该立起环的卡合部,紧固所述座架的所述紧固螺栓可插入该第2贯通孔,
在所述装配附件形成所述立起环插入的立起环插入孔,同时在一面上形成与所述卡合部嵌合的被卡合部,在另一面上形成顶端弯曲的弯爪,
在所述卡合部和所述被卡合部卡合,且所述立起环插入所述立起环插入孔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立起环的顶端向所述立起环插入孔的外侧弯曲的同时,该顶端的外径比所述立起环插入孔更扩展,所述卷筒与所述装配附件一体连接,
通过所述弯爪卡止于设置于所述座架的插入孔,且插入所述第2贯通孔的所述紧固螺栓进行紧固,所述装配附件可安装于所述座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机构为限制所述臂的下方旋转,上方旋转自由的弹簧锁定机构,其包括:
所述卷筒,其具有螺旋弹簧的回退凸轮和恢复凸轮,通过所述装配附件安装于所述座架;
所述臂,其与所述臂体一体连接,其固定所述螺旋弹簧且以所述卷筒为中心一体旋转;
所述螺旋弹簧,其具有向外侧弯曲的固定端和向内侧弯曲的自由端,该固定端固定于所述臂,且其具有在卷绕回所述卷筒的自由状态下比所述卷筒的直径小的内径;和
所述臂体,其具有该螺旋弹簧的卡止壁和卡止辅助凸轮,插入该螺旋弹簧,且与所述臂一体连接,
所述调节机构为高度调节机构,在所述臂从所述使用状态向上方旋转至调节范围的上限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卷筒的所述回退凸轮抵接,松缓所述螺旋弹簧的紧固,然后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臂体的所述卡止辅助凸轮抵接,向所述卡止壁移动的同时卡止,成为所述臂的上下旋转自由的锁定解除状态,
所述臂从所述锁定解除状态向下方旋转至调节范围的最下限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螺旋弹簧的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卷筒的所述恢复凸轮抵接,从所述卡止壁脱离,恢复到限制所述臂的上下旋转的锁定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部在其圆截面形成缺口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盖,其覆盖所述臂体、所述臂的基部、和所述装配附件,
所述装配附件具有卡止于所述卷筒的所述底部的板部、在该板部的外缘形成的圆弧状的立壁、和在该立壁的外壁面形成的突起,
所述盖具有圆弧状的立起壁,该立起壁从覆盖所述平面壁部的部分立起,向所述装配附件的所述立壁的外壁侧为止延伸,与所述突起接触,
所述突起和所述立起壁在所述臂体以所述圆筒部为中心旋转的情况下,制动该旋转,防止所述臂体的摆动、松动和下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配附件具有卡止于所述卷筒的所述底部的板部、在该板部的外缘形成的圆弧状的立壁、和与该板部相连的平面形状的限位接触部,
所述臂体和所述臂为一体。
CN201510451595.7A 2014-07-28 2015-07-28 扶手 Active CN1052919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53204A JP5654168B1 (ja) 2014-07-28 2014-07-28 アームレスト
JP2014-153204 2014-07-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91916A CN105291916A (zh) 2016-02-03
CN105291916B true CN105291916B (zh) 2019-01-08

Family

ID=52339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51595.7A Active CN105291916B (zh) 2014-07-28 2015-07-28 扶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76307B2 (zh)
JP (1) JP5654168B1 (zh)
CN (1) CN1052919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793843S1 (en) * 2014-05-14 2017-08-08 Oneida Engineered Products, Inc. Support assembly
DE102014111925B4 (de) * 2014-08-20 2017-03-30 F.S. Fehrer Automotive Gmbh Armlehne zur Anordnung an einem Fahrzeugsitz
WO2017169629A1 (ja) * 2016-03-31 2017-10-0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
JP6510456B2 (ja) * 2016-03-31 2019-05-0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
JP6618582B1 (ja) * 2018-08-06 2019-12-11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ばねロック機構
USD935256S1 (en) * 2019-05-30 2021-11-09 Gulfstream Aerospace Corporation Armrest including a seat console
JP6685527B1 (ja) * 2019-11-05 2020-04-22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高さ調節式のアームレスト
WO2023007542A1 (ja) * 2021-07-26 2023-02-02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
WO2023224032A1 (ja) * 2022-05-20 2023-11-2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部品
JP7274242B1 (ja) * 2023-01-20 2023-05-16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
JP7290902B1 (ja) * 2023-03-02 2023-06-14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調節ユニット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6765A (zh) * 2004-08-18 2006-02-22 备前发条株式会社 扶手装置
CN1964869A (zh) * 2004-06-04 2007-05-16 英提尔汽车公司 旋转式扶手机构
CN101589893A (zh) * 2008-05-29 2009-12-02 备前发条株式会社 扶手装置
CN102762131A (zh) * 2010-11-30 2012-10-31 东海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扶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7847B2 (en) * 2001-01-19 2002-10-22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Comfort armrest with memory
FR2820375B1 (fr) * 2001-02-06 2003-04-18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Dispositif de fixation pour accoudoir amovible et dispositif d'assise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de fixation
JP4089386B2 (ja) * 2002-10-29 2008-05-28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JP4094421B2 (ja) * 2002-12-26 2008-06-0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の高さ調節装置
JP4133311B2 (ja) * 2002-12-26 2008-08-1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の高さ調節装置
CN2832586Y (zh) * 2005-09-27 2006-11-01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座椅
CN2875875Y (zh) * 2005-09-30 2007-03-07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儿童汽车安全椅扶手旋转调整装置
CN2830154Y (zh) * 2005-10-17 2006-10-25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扶手装置
CN2863548Y (zh) * 2005-12-29 2007-01-31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扶手装置
JP2007185223A (ja) 2006-01-11 2007-07-26 Namba Press Works Co Ltd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JP4910133B2 (ja) * 2006-07-13 2012-04-04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JP4412500B2 (ja) * 2006-12-28 2010-02-10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JP2010110401A (ja) * 2008-11-05 2010-05-20 Nhk Spring Co Ltd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JP5500640B2 (ja) * 2009-12-26 2014-05-21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
JP5653175B2 (ja) * 2010-11-01 2015-01-14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及びアームレスト装置付きシート
JP5890525B2 (ja) * 2012-08-10 2016-03-22 備前発条株式会社 アームレスト機構部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4869A (zh) * 2004-06-04 2007-05-16 英提尔汽车公司 旋转式扶手机构
CN1736765A (zh) * 2004-08-18 2006-02-22 备前发条株式会社 扶手装置
CN101589893A (zh) * 2008-05-29 2009-12-02 备前发条株式会社 扶手装置
CN102762131A (zh) * 2010-11-30 2012-10-31 东海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扶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22046A1 (en) 2016-01-28
JP2016030032A (ja) 2016-03-07
JP5654168B1 (ja) 2015-01-14
US9676307B2 (en) 2017-06-13
CN105291916A (zh) 2016-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1916B (zh) 扶手
EP3113975B1 (en) Vehicle seat recliner assembly
WO2012073273A1 (ja)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CN103359149B (zh) 刹车机构及具有该刹车机构的儿童载具
JP4355340B2 (ja) 車両座席用取り付け具
JP2002264711A (ja) 可動式アームレスト用の固定装置と、そのような固定装置を含むシート装置
US8444197B2 (en) Cargo net device
JP2009285136A (ja)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US20090288459A1 (en) Cylinder lock having a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coupled to an outer rose disc
JP5798773B2 (ja) ボルトクリップ
JP2022511651A (ja) 可撓性締結具
JP3891584B2 (ja)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US10906441B2 (en) Rotably lockable armrest
EP2570701A1 (en) Knob assembly
KR102181869B1 (ko) 자동차의 조향 컬럼
JP5500640B2 (ja) アームレスト
JP5426478B2 (ja) ハンドル取付構造
US20100095802A1 (en) Error-proofed door handle cable end-fitting
JP5443056B2 (ja) アームレスト装置
RU2641008C2 (ru) Поворотная крышка бака для сбора отходов
JP619830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傾動ロック装置
KR20190112986A (ko) 헤드레스트 윙 조절 장치
JP2018199436A (ja) 車両後部構造
JP5071983B2 (ja) 縦可動手摺
KR200449259Y1 (ko) 자전거용 잠금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