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5680B - 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5680B
CN105275680B CN201510299936.3A CN201510299936A CN105275680B CN 105275680 B CN105275680 B CN 105275680B CN 201510299936 A CN201510299936 A CN 201510299936A CN 105275680 B CN105275680 B CN 1052756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ir
vehicle
cap assembly
air in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999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5680A (zh
Inventor
川手达也
须田知克
冈山聪
岸裕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275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5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5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5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6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in vehicles
    • F02M35/162Motorcycles; All-terrain vehicles, e.g. quads, snowmobiles; Small vehicles, e.g. forkli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01Housings; Ca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Lid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thereof
    • F02M35/0202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terials for air cleaner housings
    • F02M35/0203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terials for air cleaner housings by using clamps, catches, locks or the like, e.g. for disposable plug-in filter cartrid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01Housings; Ca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Lid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thereof
    • F02M35/0205Details, e.g. sensors or measur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4Air cleaners specially arranged with respect to engine, to intake system or specially adapted to vehicle; Mounting thereon ; Combinations with other devices
    • F02M35/048Arranging or mounting on or with respect to engines or vehicle bod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8Air cleaners with means for removing dust, particles or liquids from cleaners; with means for indicating clogging; with by-pass means; Regeneration of cleaners
    • F02M35/088Water, snow or ice proofing; Separation or drainage of water, snow or 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06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elements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direction of the air intake flow, i.e. between ambient air inlet and supply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02M35/10013Means upstream of the air filter; Connection to the ambient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4Air cleaners using filters, e.g. moistened
    • F02M35/02416Fixing, mounting, supporting or arranging filter elements; Filter element cartrid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4Air cleaners using filters, e.g. moistened
    • F02M35/02441Materials or structure of filter elements, e.g. foams
    • F02M35/0245Pleated, folded, corrugated filter elements, e.g. made of pap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02Air cleaners
    • F02M35/024Air cleaners using filters, e.g. moistened
    • F02M35/02475Air cleaners using filters, e.g. moisten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filter element
    • F02M35/02491Flat filter elements, e.g. rectangul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课题在于,在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中,抑制水或异物等进入未净化室,且提高外观性。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30)包括:空气滤清器壳体(40),内部通过空气滤清器部件(42)划分为未净化室(44)和净化室(46);吸气管(50),安装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使得与未净化室(44)连通,且形成指向前方的空气导入口(52),以及罩部件(60),在与空气滤清器壳体(40)之间形成吸气通道(62),且覆盖空气导入口(52);罩部件(60)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使得前后方向尺寸比上下方向尺寸长,空气导入口(52)位于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前方,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后方,且罩部件(60)的后部,形成通向吸气通道(62)的空气入口(70)。

Description

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鞍骑型车辆(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摩托车等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有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其是将通过空气滤清器部件、内部划分为上游侧气室和下游侧气室的空气滤清器壳体设在单元摆动式动力单元的传动箱的上部。在空气滤清器壳体,设有连通上游侧气室和在空气滤清器壳体的前部朝车宽方向外侧开口的凹陷部的连通管。在空气滤清器壳体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前部,在与凹陷部之间,形成空气导入用气室,同时,安装遮覆连通管的罩。在凹陷部的最低部位,形成向着下方开口的空气入口。
若根据该构成,通过空气入口的空气在空气导入用气室内部向前方流动,吸入到连通管。由此,在空气导入用气室内部形成迷宫式结构的空气通道,因此,抑制吸入到空气导入用气室的水或异物进入上游侧气室。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249345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在侧视图中,罩伸出到空气滤清器壳体的外廓的前下方,因此,存在罩和空气滤清器壳体的一体感弱、外观性差的课题。因此,要求能抑制水或异物等进入上游侧气室、同时能提高外观性的结构。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中抑制水或异物等进入未净化室,同时提高外观性。
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手段,本发明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包括:
空气滤清器壳体(40),内部通过空气滤清器部件(42)划分为未净化室(44)和净化室(46);
吸气管(50),安装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使得与上述未净化室(44)连通,同时,形成指向前方的空气导入口(52),以及
罩部件(60),安装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同时,在与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之间形成吸气通道(62),且覆盖上述空气导入口(52);
上述鞍骑型车辆(1)的空气滤清器装置(30)的特征在于:
上述罩部件(60)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使得前后方向尺寸比上下方向尺寸长;
上述空气导入口(52)位于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前方;
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后方,且上述罩部件(60)的后部,形成通向上述吸气通道(62)的空气入口(70)。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上述鞍骑型车辆(1)包括可摆动地支持在车体框架(10)的动力单元(20);
上述动力单元(20)包括与发动机(22)的曲柄箱(24)连续设置、从上述曲柄箱(24)朝后方延伸的传动箱(26);
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配置在上述传动箱(26)的上部。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上述罩部件(60)在侧视图中配置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外廓(34a)的内侧。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包括:
壳体本体(31),具有形成向着车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缘部(31a)的第一凸缘部(33),以及
壳体罩(32),具有形成向着车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内侧开口缘部(32a)的第二凸缘部(34),使得在侧视图中与上述外侧开口缘部(31a)重叠,同时,配置在上述壳体本体(31)的车宽度方向外侧;
将上述第二凸缘部(34)的轮廓设为上述外廓(34a)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导入口(52)的上端(52a)位于上述空气入口(70)的上端(70a)的下方,且上述空气导入口(52)的下端(52b)位于上述空气入口(70)的下端(70b)的上方。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空气入口(70)向车辆后方开口。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空气入口(70)的后上方,配置从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6)。
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由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和上述罩部件(60)形成通道形成部(80),使得围住上述吸气通道(62);
上述通道形成部(80)的下部(82)倾斜,使得越往后侧越位于下方。
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通道形成部(80)的上述下部(82),至少在面对上述吸气通道(62)的上游侧端部的位置,形成排放孔(84)。
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上述吸气通道(62)包括与上述空气入口(70)相连的第一吸气通道(62a),以及与上述第一吸气通道(62a)相连、同时与上述空气导入口(52)相连的第二吸气通道(62b);
在上述通道形成部(80)的上述下部(82),在上述第一吸气通道(62a)和上述第二吸气通道(62b)的至少一方的面对上游侧端部的位置,形成排放孔(84)。
技术方案1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及上述罩部件(60)的至少一方的面对上述空气入口(70)的部分,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肋(38)。
技术方案1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肋(38)在侧视图中延伸直到上述罩部件(60)的后方形成。
技术方案13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包括:
壳体本体(31),具有向着车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缘部(31a),以及
壳体罩(32),具有向着车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内侧开口缘部(32a),使得在侧视图中与上述外侧开口缘部(31a)重叠,同时,配置在上述壳体本体(31)的车宽度方向外侧;
上述罩部件(60)通过从上述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内侧连结的连结部件(90),安装在上述壳体罩(32)。
技术方案14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连结部件(90)由上述罩部件(60)进行覆盖,使得在侧视图中不从上述罩部件(60)露出。
技术方案1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上述罩部件(60)至少在上述罩部件(60)的前部及后部连结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
在设在上述罩部件(60)的前部的前侧连结部(65c、65d)和设在上述罩部件(60)的后部的后侧连结部(65a、65b)之间,形成使得上述罩部件(60)和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嵌合的嵌合部(64)。
技术方案16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嵌合部(64)在侧视图中由上述罩部件(60)及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至少一方覆盖,使得不从上述罩部件(60)及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露出到外部。
技术方案17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包括:
壳体本体(31),具有向着车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缘部(31a),以及
壳体罩(32),具有向着车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内侧开口缘部(32a),使得在侧视图中与上述外侧开口缘部(31a)重叠,同时,配置在上述壳体本体(31)的车宽度方向外侧;
上述罩部件(60)通过从上述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内侧连结的连结部件(90),安装在上述壳体罩(32);
上述嵌合部(64)具有限制上述罩部件(60)沿着上述连结部件(90)的连结轴线方向的移动的轴向限制部(66)。
技术方案18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上述吸气管(50)倾斜,使得越往后侧越位于车宽度方向外方;
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车宽度方向内侧面中的面对上述吸气管(50)的后部的部分,形成避开上述吸气管(50)的后部的凹部(32d)。
技术方案19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在与上述凹部(32d)对应的位置,形成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2t);
上述凸部(32t)由上述罩部件(60)覆盖。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空气导入口位于空气滤清器壳体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前方,空气入口形成在空气滤清器壳体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后方,且罩部件的后部,因此,来自空气入口的吸入空气经吸气通道内导向前方后,折返朝空气导入口。由此,可以形成利用空气滤清器壳体的前后长的吸气通道的迷宫结构,能抑制水或异物等进入未净化室。又,罩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使得前后方向尺寸比上下方向尺寸长,因此,相对空气滤清器壳体,能减少罩部件朝上下方向的突出量,能提高外观性。因此,能抑制水或异物等进入未净化室,且能提高外观性。
但是,若空气滤清器壳体配置在传动箱的上部,则空气入口露出到外部,因此,与空气滤清器壳体配置在车辆内部场合相比,水或异物等进入未净化室的可能性变高。因此,按照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通过空气滤清器壳体配置在传动箱的上部,能由上述迷宫结构有效地实现抑制水或异物等向未净化室的侵入。又,即使将罩部件配置在传动箱的上部场合,也成为前后方向长的罩部件的形状,因此,易确保传动箱和罩部件的间隙,也能充分确保动力单元的摆动量。
按照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可以将罩部件紧凑地设在空气滤清器壳体,使得罩部件在侧视图中不从空气滤清器壳体的外廓伸出。由此,与配置为在侧视图中使得罩部件伸出到空气滤清器壳体的外廓的外侧场合相比,提高罩部件和空气滤清器壳体的一体感,因此,进一步提高外观性。
按照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将第二凸缘部的轮廓设为外廓,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罩部件的小型化以及罩部件和空气滤清器壳体的一体感。又,即使将罩部件配置在壳体罩的外侧场合,也能使得壳体罩的外廓形状设为简单化。
按照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成为空气导入口的上下高度和空气入口的上下高度在车辆前后方向重叠的位置关系,因此,能进一步减小罩部件的上下尺寸。又,即使使得空气入口向车辆后方开口场合,也能进行顺畅地吸气。
按照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能抑制行驶风从空气入口直接进入,因此,能稳定地吸气。又,与使得空气入口向车辆侧方或上下开口场合相比,水或异物等难以进入未净化室44。又,即使将空气滤清器壳体接近传动箱的上部配置场合,传动箱也不会影响吸气,能进行顺畅的吸气。因此,能使得空气滤清器壳体接近传动箱配置,能进一步抑制空气滤清器装置朝车辆上方突出。
按照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能使得突出部起着作为空气入口的檐的功能,能抑制来自车辆上方的水或异物等进入空气入口。又,能使得突出部的下部起着作为吸入空气的导向件的功能,能进行顺畅的吸气。
按照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通道形成部的下部倾斜,越往后侧越位于下方,与通道形成部的下部倾斜,使得越往前侧越位于下方场合,或将通道形成部的下部配置为前后水平场合相比,水或异物等难以从空气入口进入。
按照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在通道形成部的下部中的面对吸气通道的上游侧端部的位置,即,吸气通道的最下端附近,形成排放孔,因此,即使水等从空气入口进入,也能抑制水等滞留在吸气通道。
按照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在通道形成部的下部中的第一吸气通道和第二吸气通道的至少一方的面对上游侧端部的位置,形成排放孔,因此,即使水等从空气入口进入,也能抑制水等滞留在吸气通道。又,即使通道形成部前后长场合,在通道形成部的下部中的第一吸气通道和第二吸气通道的至少一方的面对上游侧端部的位置,形成排放孔,能抑制水等滞留在吸气通道中途。
按照技术方案11记载的发明,能由肋对导入到空气入口的吸入空气进行整流。又,由肋对空气入口进行分隔,因此,能抑制大的异物进入空气入口。又,在面对空气入口的部分,形成肋,因此,当从车辆上方看空气入口时,能因肋难以看到吸气通道的内部,能提高外观性。
按照技术方案12记载的发明,能设为在侧视图中使得肋从罩部件露出,能更有效地从外观难以视认吸气通道的内部。
按照技术方案13记载的发明,能容易地进行罩部件的连结作业。
按照技术方案14记载的发明,从车辆外观看,不露出连结部件,因此,能提高外观性。
按照技术方案15记载的发明,即使不增加连结部,也能抑制产生间隙或浮起等。当前后方向长地形成罩部件场合,罩部件的前后端部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在罩部件的前后端部间,在罩部件和空气滤清器壳体之间存在产生间隙、或产生罩部件的浮起等的可能性。但是,根据该构成,在罩部件的前后连结部之间形成嵌合部,因此,即使不增加连结部,也能抑制产生上述间隙或浮起等。
按照技术方案16记载的发明,由于嵌合部64不露出到车辆外观,能提高外观性。
按照技术方案17记载的发明,当罩部件和空气滤清器壳体的连结作业时,能将罩部件临时固定在空气滤清器壳体,能提高作业性。
按照技术方案18记载的发明,即使吸气管倾斜使得越往后侧越位于车宽度方向外方场合,吸气管朝车宽度方向外方的突出量在凹部被吸收,因此,能减少空气滤清器装置朝车宽度方向外侧的突出量。
按照技术方案19记载的发明,由于凸部不露出到车辆外观,能提高外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中的摩托车的左侧面图。
图2是图1的Ⅱ-Ⅱ截面图。
图3是上述摩托车中的空气滤清器装置的后面图。
图4是上述空气滤清器装置的左侧面图。
图5是上述空气滤清器装置中的空气滤清器壳体的左侧面图。
图6是上述空气滤清器装置中的壳体罩从壳体本体卸下状态的右侧面图。
图7是从右上后方看上述空气滤清器装置中的罩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4的Ⅷ-Ⅷ截面图。
图9是图4的Ⅸ-Ⅸ截面图。
图10是图4的Ⅹ-Ⅹ截面图。
图11是图4的Ⅺ-Ⅺ截面图。
图12是图4的Ⅻ-Ⅻ截面图。
图13是图4的ⅩⅢ-ⅩⅢ截面图。
图中符号意义如下:
1-摩托车(鞍骑型车辆)
10-车体框架
20-动力单元
22-发动机
24-曲柄箱
26-传动箱
30-空气滤清器(air cleaner)装置
31-壳体本体
31a-外侧开口缘部
32-壳体罩
32a-内侧开口缘部
32d-凹部
32t-凸部
34a-外廓
36-突出部
38-肋
40-空气滤清器壳体
42-空气滤清器部件
44-未净化室
46-净化室
50-吸气管道
52-空气导入口
52a-空气导入口的上端
52b-空气导入口的下端
60-罩部件
62-吸气通道
62a-第一吸气通道
62b-第二吸气通道
64-嵌合部
65a-第一连结凸台(后侧连结部)
65b-第二连结凸台(后侧连结部)
65c-第三连结凸台(前侧连结部)
65d-第四连结凸台(前侧连结部)
66-卡合爪(轴向限制部)
70-空气入口
70a-空气入口的上端
70b-空气入口的下端
80-通道形成部
82-通道形成部的下部
84-排放孔
90-连结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说明中,前后左右等的朝向,只要没有特别记载,设为与车辆朝向相同。在用于以下说明的图中合适处,分别显示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中的摩托车1(鞍骑型车辆)的左侧面图。下面,有时将摩托车1简称为“车辆”。
在图1中,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适用的踏板型摩托车1。该摩托车1包括可摆动地支持在车体框架10的动力单元20。动力单元20包括与发动机22的曲柄箱24连续设置、从曲柄箱24在后轮3的左侧朝后方延伸的传动箱26。后轮3可回转地支持在传动箱26的后端部。
在图1中,为方便起见,局部断开左后侧体罩9f及左下侧罩9g,用实线表示动力单元20所包含的发动机22。
前轮2配置在动力单元20的前方。前轮2可回转地支持在左右一对前叉4的下部。在左右一对前叉4的上部架设桥5。在桥5的车宽度方向中央,立起设置作为操舵轴的转向轴6。
在转向轴6的上方设有操纵把手7。操纵把手7由在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单一的管材构成。摩托车1的操舵系统主要由前轮2、前叉4、转向轴6、以及操纵把手7等构成。
转向轴6可回转地支持在设在车体框架10前端的前管8。车体框架10系通过焊接等将多个框架部件结合成一体形成。车体框架10包括前管8结合在前端的主框架11,主框架11结合在前后端的左右一对的中央框架12,以及左右中央框架12结合在前端的左右一对的座席框架13。
主框架11包括向下框架部11a和左右一对的下框架部11b。向下框架部11a相对垂直方向稍稍倾斜,从前管8朝后下方延伸。左右下框架部11b从向下框架部11a的后端分别朝左右分叉,大致水平地朝后方延伸后,朝后上方延伸。
主框架11并不限定于具有从向下框架部11a的后端分别朝左右分叉、朝后方延伸的左右下框架部11b的结构。也可以例如主框架11是具有从左右一对的向下框架部11a的后端分别朝后方延伸的左右下框架部11b的结构。又,主框架11也可以是结合与向下框架部11a的后端正交、朝车宽度方向延伸的横管、使得左右下框架部11b的前端分别与该横管的左右端部结合的结构。
左右中央框架12包括前框架部12a和后框架部12b。左右前框架部12a从主框架11的向下框架部11a的上下中央部朝后下方延伸。左右后框架部12b从左右前框架部12a的后端以比左右前框架部12a陡的倾斜朝后下方延伸,到达主框架11的左右下框架部11b的前后中央部。
左右座席框架13从左右中央框架12的左右后框架部12b的上部朝后上方延伸。主框架11的左右下框架部11b的后端部与左右座席框架13的前后中央部结合。
曲柄箱24的前下部通过连杆部件支持在主框架11的左右下框架部11b的前后中央部。由此,单元摆动式的动力单元20设为通过连杆部件能在上下方向摆动。缓冲单元15介于动力单元20的传动箱26的后端部和车体框架10的左右座席框架13的后端部之间安装。
在传动箱26的上部,设有包含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空气滤清器装置30。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下部,分别配置支持部件46a、46b。空气滤清器壳体40通过支持部件46a、46b由螺栓93连结固定在传动箱26的上部。
空气滤清器壳体40在侧视图中配置为由传动箱26的上端缘、左座席框架13的后部下端缘、以及缓冲单元15的轴线围住的区域。空气滤清器壳体40比传动箱26小。具体地说,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最大长度比传动箱26的前后最大长度短。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上下最大长度比传动箱26的上下最大长度短。
空气滤清器壳体40在侧视图(与车辆侧视图意义相同)中配置为从左座席框架13的后部下端缘离开所设定间隔,配置为靠近传动箱26的上端缘。由此,与在侧视图中配置为从传动箱26的上端缘离开所设定间隔、配置为靠近左座席框架13的后部下端缘场合相比,提高空气滤清器壳体40和传动箱26的一体感。
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后部在侧视图中与缓冲单元15的前下部重叠。由此,与在侧视图中将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后部配置为从缓冲单元15离开所设定间隔场合相比,提高空气滤清器壳体40和缓冲单元15的一体感。
在动力单元20的上方,配置乘员落座的座席17。座席17朝前后方向延伸。座席17一体地形成驾驶者落座的前部座席17a和同乘者落座的后部座席17b。
摩托车1由用树脂材料构成的多个外装罩构成的车体罩9覆盖。在前轮2的上方、且前管8的前方,配置前罩9a。在前罩9a的上部,设有遮阳板9b。遮阳板9b在侧视图中从前罩9a的上部朝后上方立起,由遮阳板9b使得来自前方的行驶风朝后上方流动。前罩9a一体地具有前灯9c及左右信号装置(图示省略)。
在前罩9a的后部,设有从后方覆盖前管8及转向轴6周围的内罩9d,以及从上方覆盖向下框架部11a及左右前框架部12a周围的中央罩9e。中央罩9e与内罩9d的下端相连,朝后方延伸,中央罩9e的后端到达座席17的前端下方。
在中央罩9e的后部,设有从侧方覆盖左右座席框架13的左右一对的后侧体罩9f。左右后侧体罩9f与中央罩9e的后端相连,朝后方延伸。左右后侧体罩9f配置在座席17下方,沿车辆前后方向长长地延伸,从中央罩9e的后端直到后轮3的上方。
在中央罩9e的下部,设有从侧方覆盖左右下框架部11b周围的左右一对下侧罩9g。左右下侧罩9g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
在左右下侧罩9g的上缘部之间,设有从上方覆盖左右下框架部11b周围的左右的踏脚板16。左右踏脚板16设为从车宽度方向中央左右离开配置。左右踏脚板16设为在车宽度方向具有一定的宽度,用于使得乘员将脚载置于左右踏脚板16的上面。
在中央罩9e的上方,在操纵把手7和座席17之间,形成乘员为了乘车使脚通过的跨骑空间18。驾驶者(乘员)使脚通过跨骑空间18,落座在座席17(前部座席17a),通过将脚载置于设在车辆前后方向的中央下部的左右踏脚板16,能乘车在摩托车1。
动力单元20的发动机22包括收纳曲柄轴(图示省略)的曲柄箱24,以及在内部设有燃烧室(图示省略)的气缸部21。气缸部21包括气缸体、气缸盖、气缸盖罩等。在气缸部21的前端部上面侧,连接吸气管23。在气缸部21的前端部下面侧,连接排气管25。
气缸部21从曲柄箱24的前端部向着前上方突出。具体地说,气缸部21在动力单元20安装在车体框架10的状态下,从左右下框架部11b的后倾斜部之间向着前方突出。
曲柄箱24的内部的曲柄轴与后轮3的车轴平行,沿着车宽度方向延伸。带式无级变速机的输入侧的机构部(图示省略)与曲柄轴的左端部连接。发电机及冷却风扇(图示都省略)与曲柄轴的右端部连接。
传动箱26从收纳曲柄轴的曲柄箱24的本体部的左侧部朝后方延伸。带式无级变速机收纳在传动箱26。后轮3的车轴通过减速机构(图示省略)支持在带式无级变速机的后部。输出到曲柄轴的发动机22的动力通过带式无级变速机和减速机构传递到后轮3的车轴。
发动机22的吸气管23通过节气门区27和连杆管28与空气滤清器装置30连接。在空气滤清器装置30过滤的外部气体通过连杆管28、节气门区27、以及吸气管23导入到发动机22的吸气部。
发动机22的排气管25从发动机22的下方引出到车辆右侧,与配置在后轮3的右侧方的消声器(图示省略)连接。
图2是图1的Ⅱ-Ⅱ截面图。在图2中,为方便起见,后轮3用双点划线表示。又,用点划线表示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车体中心线CL。
如图2所示,空气滤清器装置30包括空气滤清器壳体40,吸气管50,以及罩部件60。
空气滤清器壳体40由例如树脂等形成,在车宽度方向具有进深。空气滤清器壳体40通过空气滤清器部件42,内部划分为与外部气体导通的未净化室44和与发动机22的吸气部导通的净化室46。
空气滤清器壳体40包括配置在后轮3的侧方的壳体本体31,以及配置在壳体本体31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的壳体罩32。
壳体本体31包括向着车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缘部31a。
壳体罩32包括向着车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内侧开口缘部32a,使得在侧视图中该内侧开口缘部32a与外侧开口缘部31a重叠。
壳体本体31和壳体罩32通过例如模具成型形成。在壳体本体31的作为开口的周缘部的外侧开口缘部31a,形成在侧视图中朝外周侧突出的第一凸缘部33。在壳体罩32的作为开口的周缘部的内侧开口缘部32a,形成在侧视图中朝外周侧突出的第二凸缘部34。壳体本体31和壳体罩32在第一凸缘部33和第二凸缘部34抵接的状态下,通过从外方连接多个(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七个)螺栓等连结部件91(参照图1)结合。
空气滤清器部件42是将滤纸折叠成折皱状形成,作为全体,形成为与左右正交的厚板状。空气滤清器部件42的外侧缘部由部件保持板41保持。部件保持板41由例如树脂等形成。在部件保持板41的外周缘部,一体形成朝车宽度方向两侧(厚度方向两侧)突出的夹持框41a。夹持框41a通过密封部件43由第一凸缘部33及第二凸缘部34夹持固定。
部件保持板41一体地具有保持固定空气滤清器部件42的保持框41b。保持框41b形成为从部件保持板41的前后中央到后部。保持框41b的车宽度方向的厚度比夹持框41a的车宽度方向的厚度厚。
壳体本体31沿着后轮3的外形,在图2的截面视图中形成为L字状。具体地说,壳体本体31的前壁部31f在图2的截面视图中从壳体本体31前侧的第一凸缘部33向着车宽度方向内侧膨出,使得与后轮3的前端部重叠。壳体本体31的前后中央壁部31m在图2的截面视图中从前壁部31f的后端朝后方直线状地延伸。壳体本体31的后壁部31r在图2的截面视图中将前后中央壁部31m的后端作为起点,朝车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后,圆弧状弯曲,朝后方延伸,到达壳体本体31后侧的第一凸缘部33。
在壳体本体31的前壁部31f的车宽度方向中央,形成连接连杆管28的前后中央部的管连接部31h。连杆管28的前部28a配置在壳体本体31的外部,从管连接部31h朝前方直线状地延伸。连杆管28的后部28b配置在壳体本体31的内部,一边倾斜弯曲,使得越往后侧越位于车宽度方向外方,一边延伸。连杆管28的后端的开口28h面对净化室46的前后靠近中央前部的部分。
在壳体本体31的前后中央壁部31m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壳体内面),凸部31d及多个(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五个)肋31c等朝车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形成。这些凸部31d及肋31c等沿着壳体本体31的前后中央壁部31m的内面延伸。由此,确保壳体本体31的刚性。
壳体罩32沿着壳体本体31的外形形成。具体地说,壳体罩32的前壁部32f在图2的截面视图中从壳体罩32前侧的第二凸缘部34向后方延伸后,朝车宽度方向内侧倾斜延伸,此后,一边朝车宽度方向外侧弯曲一边延伸,形成倾斜部32c。壳体罩32的前后中央壁部32m在图2的截面视图中将前壁部32f的后端(倾斜部32c的后端)作为起点,倾斜延伸使得越往后侧越位于车宽度方向外方后,呈朝车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弯曲形状,形成凸部32t,此后,朝车宽度方向内侧屈曲,一边弯曲一边朝后方延伸,形成凹部32e,到达后缘70k,此后,倾斜延伸,使得越往后侧越位于车宽度方向内方。壳体罩32的后壁部32r在图2的截面视图中从前后中央壁部32m的后端朝车宽度方向内侧弯曲,到达壳体罩32后侧的第二凸缘部34。
在壳体罩32的前壁部32f后部(倾斜部32c)的车宽度方向中央,形成连接将外部气体导入未净化室44的吸气管50的前部的管连接部32h。管连接部32h嵌合到形成在吸气管50的前部的外壁面的槽,保持吸气管50的前部。吸气管50安装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使得与未净化室44连通,且形成指向前方的空气导入口52。空气导入口52位于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前方。
吸气管50具有前后方向长的圆筒状,倾斜使得越往后侧越位于车宽度方向外方,直线状地延伸。吸气管50的前部50a配置在壳体罩32的外部。吸气管50的前后中央后部50b配置在壳体罩32的内部。吸气管50的后端的开口53在空气滤清器部件42的前部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对未净化室44。
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内侧面中的面对吸气管50的后部(后端的开口53)的部分,相当于凸部32t的内侧部分,该内侧部分形成凹部32d。即,在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内侧面中的面对吸气管50的后部(后端的开口53)的部分,避开吸气管50的后部的凹部32d朝车宽度方向外侧弯曲形成。在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在与凹部32d对应的位置,形成向着车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2t。凸部32t从车宽度方向外方由罩部件60覆盖。由此,凸部32t在侧视图中由罩部件60遮隐。
在吸气管50的前后中央后部50b的车宽度方向内侧部分,形成与部件保持板41的保持框41b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部分抵接的抵接面54。吸气管50的前后中央后部50b的车宽度方向内侧部分通过后述的支持凸部51(参照图6),支持在壳体罩32。
罩部件60安装在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罩部件60由例如树脂等形成。罩部件60呈朝车宽度方向内侧开放的门形,使得前后方向尺寸比上下方向尺寸长,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罩部件60在与壳体罩32之间,形成前后延伸的吸气通道62。罩部件60从车宽度方向外方覆盖吸气管50的空气导入口52。在罩部件60的后端,形成壳体罩32的缘部70i,同时,形成构成空气入口70的门形缘部60h。
罩部件60的前壁部60f在图2的截面视图中将壳体罩32的前端部作为起点,朝车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后,倾斜延伸使得越往后侧越位于车宽度方向外方。罩部件60的前后中央后壁部60m在图2的截面视图中将前壁部60f的后端作为起点,比前壁部60f平缓地倾斜延伸,使得越往后侧越位于车宽度方向外方后,朝朝车宽度方向内侧屈曲,到达门形缘部60h。
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中央(车宽度方向延伸的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中心轴线ML)的后方,且为罩部件60的后部,形成将外部气体(空气)向吸气通道62导入的空气入口70。空气入口70向着车辆后方开口。空气入口70从后方导入外部气体。
空气入口70可以位于吸气管50的空气导入口52的后方,也可以构成为从车辆侧方或车辆上方、车辆下方等导入外部气体。
在壳体罩32的面对车宽度方向外侧面的空气入口70的部分,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多条(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三条,参照图1)肋38。具体地说,凸部32t形成在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肋38形成在该凸部32t中间和其后方的凹部32e后端之间。肋38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缘在图2的截面视图中从凸部32t中间朝左后方延伸后,倾斜延伸使得越往后侧越位于车宽度方向内侧,平滑地与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相连。肋38在图2的截面视图中朝吸气通道62的上游端部内伸出。肋38大致水平地延伸,当从后上方看空气入口70时,隐藏在吸气通道62内。
由壳体罩32和罩部件60形成通道形成部80,以便围住前后延伸的吸气通道62。通道形成部80作为面对吸气通道62的内壁面,包括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和罩部件60的车宽度方向内侧面。
吸气通道62包括位于吸气通道62的上游侧(后侧)的第一吸气通道62a和位于吸气通道62的下游侧(前侧)的第二吸气通道62b。
第一吸气通道62a形成在壳体罩32的前后中央壁部32m和罩部件60的前后中央后壁部60m之间,与空气入口70相连。外部气体从空气入口70导入到第一吸气通道62a。
第二吸气通道62b形成在壳体罩32的前壁部32f和罩部件60的前壁部60f之间,与第一吸气通道62a相连,同时与空气导入口52相连。经过第一吸气通道62a的外部气体导入到第二吸气通道62b,经过第二吸气通道62b的外部气体导入到空气导入口52。
吸气通道62及空气入口70由通道形成部80的后部(上游端部)围住。具体地说,吸气通道62的一部分(第一吸气通道62a的上游部)及空气入口70由通道形成部80之中、壳体罩32的形成在车宽度方向外侧面的凹部32e和罩部件60的车宽度方向内侧面围住。
通过上述结构,若摩托车1的发动机22(参照图1)起动,则外部气体从空气入口70导入,经吸气通道62导向到前方后,折返向着空气导入口52,此后,通过吸气管50流入未净化室44。流入到未净化室44的外部气体从未净化室44通过空气滤清器部件42流入净化室46。流入到净化室46的外部气体通过连杆管28、图1所示的节气门区27、以及吸气管23导入到发动机22的吸气部。
图3是上述摩托车1中的空气滤清器装置30的后面图,与从车辆后方看空气滤清器装置30的状态一致。
如图3所示,在空气入口70的后上方,一体地形成从壳体罩32朝车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6。
突出部36如果从壳体罩32朝车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则也可以配置为由与壳体罩32不同的另一部件构成。
突出部36的后视图形状为从壳体罩32的上端朝左下方延伸后,在下方屈曲,此后,朝车宽度方向内侧屈曲,到达空气入口70。突出部36的车宽度方向的最大突出宽度Wa比肋38的车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Wb大(Wa>Wb),且比罩部件60的车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W1小(Wa<W1)。凸部32t的车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Wc比肋38的车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Wb小(Wc<Wb)。
在图4的侧视图中,突出部36在前后方向延伸形成,使得覆盖空气入口70的上方。
从空气入口70露出三条肋38。三条肋38配置为在上下方向大致相同间隔排列。空气入口70由三条肋38分隔为上下大致相同间隔。在本实施形态中,肋38设为三条,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既可以将肋38设为一条,也可以设为三条以上。
罩部件60的后视图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缘从突出部36朝下方直线状地延伸后,倾斜使得越往下侧越位于车宽度方向内方,到达壳体罩32的下部。
罩部件60的后视图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缘配置在传动箱26的车宽度方向外侧。即,罩部件60的车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W1比传动箱26的车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W2大(W1>W2)。这是由于减少对于倾斜角的影响、极力扩展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宽度的缘故。
罩部件60的后视图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缘可以配置在传动箱26的车宽度方向内侧。即,罩部件60的车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W1可以比传动箱26的车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W2小(W1<W2)。由此,能减少空气滤清器装置30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的突出量,能确保与车体罩9(参照图1)的间隙。
传动箱26包括传动箱本体26a和传动箱罩26b。
在传动箱本体26a,收纳上述带式无级变速机。
传动箱罩26b配置在传动箱本体26a的车宽度方向外侧,覆盖上述带式无级变速机的左侧方。传动箱罩26b的外周缘部由螺栓等连结部件92连结固定在传动箱本体26a的外周缘部。传动箱罩26b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具有朝左侧方突出的圆弧状。
图4是上述空气滤清器装置30的左侧面图。在图4中,为方便起见,用点阴影图案表示空气入口70。图4以及后述的图5、图6与将空气滤清器装置30搭载在车辆、从车辆侧面看的状态一致。
如图4所示,罩部件60在侧视图中配置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外廓34a(外形)的内侧。罩部件60配置为从壳体罩32的前端部到前后中央部的后方部位。
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外廓34a包含壳体罩32的第二凸缘部34的轮廓。在本实施形态中,将第二凸缘部34的轮廓设为外廓34a。外廓34a之中,在前后方向,从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端部到罩部件60的后端附近的第一外廓34a1在侧视图中具有突出使得越往前侧上下间隔越小的头细形状。另一方面,第一外廓34a1的后方的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后部中的第二外廓34a2在侧视图中使得越往后侧上下间隔越小,具有比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部平缓地突出的弯曲形状。
通道形成部80(图5所示的壳体罩32的凹部81)形成为从罩部件60的前端到罩部件60的后端的后方部位。通道形成部80的下部82(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下部)前后延伸,缓慢倾斜使得越往后侧越位于下方。在通道形成部80的下部82,形成朝下方开口的多个排放孔84。具体地说,通道形成部80的下部82之中,在面对第一吸气通道62a(参照图2)的上游侧端部的部分,形成第一排放孔84a,在面对第二吸气通道62b(参照图2)的上游侧端部的部分,形成第二排放孔84b。
肋38在侧视图中延伸直到罩部件60的后方形成。即,肋38的后部在侧视图中从罩部件60(空气入口70)露出。空气入口70包括越往上侧越位于后方地倾斜的后缘70k,大致水平的上缘70j、下缘70m。空气入口70在侧视图中呈大致平行四边形。空气入口70相对朝着后方的平面(假想面),形成为沿着朝下且朝着车宽度方向外侧倾斜的平面。即,空气入口70朝后方开口,同时,也朝下方及车宽度方向外侧方开口。各肋38的后部的前后露出长度大致相同,与空气入口70的上缘70j、下缘70m大致平行。
在第二凸缘部34,螺栓等连结部件91(参照图1)插入穿通的多个(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七个)插入通孔91h在车宽度方向开口形成。
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壳体罩32的后下端部,排放管39朝下方突出形成为一体。
图5是上述空气滤清器装置30中的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左侧面图。即,图5是从空气滤清器装置30卸下罩部件60状态的左侧面图。在图5中,为方便起见,用双点划线表示空气入口70的外廓(外形)。又,用点阴影图案表示空气入口70,以及作为通道形成部80一部分的壳体罩32的凹部81。
如图5所示,吸气管50的空气导入口52的上端52a在侧视图中位于空气入口70的上端70a的下方。另一方面,空气导入口52的下端52b在侧视图中位于空气入口70的下端70b的上方。
即,空气导入口52在侧视图中配置在通过空气入口70的上端70a、下端70b的假想水平轴线之间。作为空气导入口52的上端52a、下端52b之间的距离的空气导入口52的上下高度H2比作为空气入口70的上端70a、下端70b之间的距离的空气入口70的上下高度H1小(H2<H1)。
空气入口70的上端70a、下端70b的上下位置与罩部件60(参照图4)的门形缘部60h的上下端的上下位置大致一致。
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壳体罩32的前部,在第一外廓34a1的内周侧,沿着其形成肋37。由此,确保壳体罩32的前部的刚性,且外部气体难以直接从壳体罩32和罩部件60之间的间隙流向空气导入口52(参照图11)。
肋37在侧视图中从空气导入口52的上方朝前下方延伸后,朝后下方屈曲,此后,朝后方延伸屈曲,到达空气导入口52的下方。
在壳体罩32,罩部件60安装用的螺栓等连结部件90(参照图6)插入穿通的多个(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为四个)插入通孔(第一插入通孔90h1,第二插入通孔90h2,第三插入通孔90h3,第四插入通孔90h4)在车宽度方向开口形成。
第一插入通孔90h1形成在位于上侧肋38的上方的第一凸台承受部90a。第二插入通孔90h2形成在位于下侧肋38的下方的第二凸台承受部90b。第三插入通孔90h3形成在位于空气导入口52的上方的第三凸台承受部90c。第四插入通孔90h4形成在位于空气导入口52的下方的第四凸台承受部90d。第二插入通孔90h2的直径为能插入穿通第二连结凸台65b的前端65t(图9所示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端)程度,比第一插入通孔90h1等直径大。由此,当将罩部件60连结到壳体罩32时,用第二连结凸台65b和第二插入通孔90h2定位后,能将螺栓等的连结部件90插入穿通第一插入通孔90h1。
在壳体罩32,形成后述嵌合部64(参照图7)嵌合的多个(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二个)嵌合凹部32k1、32k2。
第一嵌合凹部32k1位于第一凸台承受部90a和第三凸台承受部90c之间的前后中央。
第二嵌合凹部32k2位于第二凸台承受部90b和第四凸台承受部90d之间的前后中央。
第一嵌合凹部32k1及第二嵌合凹部32k2各自从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壳体外面)朝车宽度方向凹下形成(参照图8)。
图6是上述空气滤清器装置30中的壳体罩32从壳体本体31卸下状态的右侧面图。
如图6所示,从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内侧将螺栓等连结部件90分别插入穿通到上述各插入通孔90h1~90h4,与形成在罩部件60的后述连结凸台65的连结部90j(参照图7)螺纹连接拧入。罩部件60通过从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内侧连结的螺栓等连结部件90,连结在壳体罩32。连结部件90由罩部件60遮覆,使得在侧视图中不从罩部件60露出。即,全部连结部件90从车宽度方向内侧连结。
在吸气管50的前后中央后部50b的下侧,支持凸部51朝下方突出形成为一体。在支持凸部51,形成朝车宽度方向开口的插入通孔51h。吸气管50将例如螺栓等连结部件插入穿通到支持凸部的插入通孔51h,通过螺纹连接拧入到壳体罩32的连结部,连结支持在壳体罩32。
在吸气管50的前后中央后部50b,在侧视图中一体形成格子状的肋55。由此,确保吸气管50的前后中央后部50b的刚性。
肋55之中,位于支持凸部51的正上方的部分与抵接面54交叉。
图7是从右上后方看上述空气滤清器装置30中的罩部件60的立体图。
如图7所示,在罩部件60的前部及后部,一体地形成多个连结凸台65(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为四个连结凸台65a~65d)。罩部件60用各连结凸台65a~65d连结到壳体罩32。
第一连结凸台65a在罩部件60的后上部,且位于门形缘部的上端的前上方。第二连结凸台65b在罩部件60的后下部,且位于门形缘部的下端的前方。第三连结凸台65c位于罩部件60的前上部。第四连结凸台65d位于罩部件60的前下部。在罩部件60的前下部,且在第四连结凸台65d的前方,第二排放孔84b形成为朝车宽度方向外方凹的切口状。
第一嵌合部64a形成在罩部件60的上部的前后连结部之间(第一连结凸台65a和第三连结凸台65c之间)。
第一嵌合部64a包括卡合爪66和嵌合凸部67。
卡合爪66的前端部(车宽度方向内侧端部)突出到罩部件60的上端缘的上方。卡合爪66在壳体罩32的第一嵌合凹部32k1的正上方,形成在上端缘部32p的车宽度方向内侧,与朝上方凹的卡合凹部32j卡合(参照图8)。卡合爪66在由连结部件90连结到罩部件60前的状态,即罩部件60的临时保持状态下,起着作为限制罩部件60向连结部件90的连结轴线方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移动的轴向限制部的功能(参照图8)。
卡合爪66的基体部60p在罩部件60的临时保持状态下,与第一嵌合凹部32k1的上侧的上端缘部32p的下面抵接,在与连结部件90的连结轴线正交方向,限制罩部件60朝上方的移动(参照图8)。
嵌合凸部67配置在卡合爪66的正下方。嵌合凸部67从罩部件60的车宽度方向内侧面(内面)朝车宽度方向内方突出。
嵌合凸部67具有与第一嵌合凹部32k1的凹形状对应的前端形状。嵌合凸部67进行罩部件60的前后方向的定位(参照图8)。
第二嵌合部64b形成在罩部件60的下部的前后连结部之间(第二连结凸台65b和第四连结凸台65d之间)。
第二嵌合部64b包括从罩部件60的车宽度方向内侧面(内面)朝上方延伸的上方延伸部64c,以及从上方延伸部64c向车宽度方向内方(右方)突出的突出部64d。第二嵌合部64b的突出部64d在罩部件60的临时保持状态下与第二嵌合凹部32k2的下侧的下端缘部32q的上面抵接,在与连结部件90的连结轴线正交的方向,起着作为限制罩部件60朝下方移动的交叉方向限制部的功能(参照图8)。
在罩部件60的前端部,大致水平地形成在车宽度方向延伸多条(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上下一对)肋68。在肋68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端,形成从壳体罩32的内周侧与肋37卡合的切口68a。由此,罩部件60的前端部的定位成为容易。又,通过肋68大致水平地形成,确保罩部件60的前端部的刚性。又,能由肋68对导入到上述第二吸气通道62b(参照图2)的外部气体进行整流。
图8是图4的Ⅷ-Ⅷ截面图。图9是图4的Ⅸ-Ⅸ截面图。图10是图4的Ⅹ-Ⅹ截面图。
如图8所示,第一嵌合部64a和第一嵌合凹部32k1以及第二嵌合部64b和第二嵌合凹部32k2各自位于吸气通道62的外侧。
具体地说,第一嵌合部64a和第一嵌合凹部32k1各自配置在偏移到吸气通道62的上端62j、即形成吸气通道62的通道形成部80的上端(凹部81的上端81a)的上方的位置。
另一方面,第二嵌合部64b和第二嵌合凹部32k2各自配置在偏移到通道形成部80的下部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端(凹部81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端81s)的车宽度方向内方的位置。
第一嵌合部64a的卡合爪66由壳体罩32的上端缘部32p从上方覆盖,使得不从罩部件60及空气滤清器壳体40露出到外部。
第一嵌合部64a的嵌合凸部67由罩部件60从车宽度方向外方覆盖,使得不从罩部件60及空气滤清器壳体40露出到外部。
第二嵌合部64b由罩部件60从下方覆盖,使得不从罩部件60及空气滤清器壳体40露出到外部。
罩部件60的上部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缘在图8的截面图中,从吸气通道62的上端62j朝右上方延伸,平滑地与壳体罩32的上部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缘相连。
罩部件60的下部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缘在图8的截面图中,从吸气通道62的下端62k朝右下方延伸,平滑地与壳体罩32的下部的下端缘相连。
即使在图9的截面图、图10的截面图中,也与图8的截面图相同,罩部件60的上部、下部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缘各自与壳体罩32的上部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缘、下部的下端缘相连。
如图9所示,第一连结凸台65a和第一凸台承受部90a以及第二连结凸台65b和第二凸台承受部90b各自位于吸气通道62的外侧。
具体地说,第一连结凸台65a和第一凸台承受部90a各自配置在偏移到吸气通道62的上端62j、即形成吸气通道62的通道形成部80的上端(凹部81的上端81a)的上方的位置。
另一方面,第二连结凸台65b和第二凸台承受部90b各自配置在偏移到通道形成部80的下部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端(凹部81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端81s)的车宽度方向内方的位置。
虽然没有图示,第三连结凸台65c和第三凸台承受部90c各自也配置在偏移到吸气通道62的上端62j、即形成吸气通道62的通道形成部80的上端(凹部81的上端81a)的上方的位置。
另一方面,第四连结凸台65d和第四凸台承受部90d各自也配置在偏移到通道形成部80的下部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端(凹部81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端81s)的车宽度方向内方的位置。
图11是图4的Ⅺ-Ⅺ截面图。
如图11所示,上述肋37在面对壳体罩32的第二吸气通道62b的部分,从与上述内侧开口缘部32a对应的位置朝车宽度方向外方突出。壳体罩32的肋37限制罩部件60的外周缘部60p朝与车宽度方向交叉方向的移动。
罩部件60的前部的外周缘在图11的截面图中,平滑地与壳体罩32的前端缘相连。
图12是图4的Ⅻ-Ⅻ截面图。
如图12所示,罩部件60的下部之中,在面对第二吸气通道62b的上游侧端部的部分,第二排放孔84b在截面图中形成为朝车宽度方向外方凹的切口状。罩部件60的下部之中,面对第二吸气通道62b的上游侧端部的部分在图12的截面图中,倾斜延伸到第二排放孔84b,使得越往车宽度方向内侧越位于下方。
上述肋37在壳体罩32的下部之中,在面对第二吸气通道62b的上游侧端部的部分,且在第二排放孔84b的上方,在前后方向延伸。由此,能抑制异物从第二排放孔84b向第二吸气通道62b内侵入。
图13是图4的ⅩⅢ-ⅩⅢ截面图。
如图13所示,壳体罩32的下部之中,在面对第一吸气通道62a的上游侧端部的部分,第一排放孔84a在截面图中形成为凹向车宽度方向内方。罩部件60的下部之中,面对第一吸气通道62a的上游侧端部的部分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缘,在截面图中,倾斜延伸到第一排放孔84a,使得越往车宽度方向内侧越位于下方。
如上所述,上述实施形态的鞍骑型车辆1的空气滤清器装置30包括空气滤清器壳体40,吸气管50,以及罩部件60,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内部通过空气滤清器部件42划分为未净化室44和净化室46,所述吸气管50安装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使得与未净化室44连通,同时,形成指向前方的空气导入口52,所述罩部件60安装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同时,在与空气滤清器壳体40之间形成吸气通道62,且覆盖空气导入口52,在上述鞍骑型车辆1的空气滤清器装置30中,罩部件60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使得前后方向尺寸比上下方向尺寸长,空气导入口52位于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前方,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后方,且罩部件60的后部,形成通向吸气通道62的空气入口70。
根据该构成,空气导入口52位于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前方,空气入口70位于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后方,且形成罩部件60的后部,因此,来自空气入口70的吸入空气经吸气通道62内导向前方后,折返朝空气导入口52。由此,可以形成利用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长的吸气通道62的迷宫结构,能抑制水或异物等进入未净化室44。
又,罩部件60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使得前后方向尺寸比上下方向尺寸长,因此,相对空气滤清器壳体40,能减少罩部件60朝上下方向的突出量,能提高外观性。
因此,能抑制水或异物等进入未净化室44,且能提高外观性。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鞍骑型车辆1包括可摆动地支持在车体框架10的动力单元20,动力单元20包括与发动机22的曲柄箱24连续设置、从曲柄箱24朝后方延伸的传动箱26,空气滤清器壳体40配置在传动箱26的上部。但是,若空气滤清器壳体40配置在传动箱26的上部,则空气入口70露出到外部,因此,与空气滤清器壳体40配置在车辆内部场合相比,水或异物等进入未净化室44的可能性变高。因此,根据该构成,通过空气滤清器壳体40配置在传动箱26的上部,能由上述迷宫结构有效地实现抑制水或异物等向未净化室44的侵入。又,即使将罩部件60配置在传动箱26的上部场合,也成为前后方向长的罩部件60的形状,因此,易确保传动箱26和罩部件60的间隙,也能充分确保动力单元20的摆动量。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通过罩部件60在侧视图中配置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外廓34a的内侧,可以将罩部件60紧凑地设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使得罩部件60在侧视图中不从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外廓34a伸出。由此,与配置为在侧视图中使得罩部件60伸出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外廓34a的外侧场合相比,提高罩部件60和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一体感,因此,进一步提高外观性。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空气滤清器壳体40包括壳体本体31和壳体罩32,所述壳体本体31具有形成向着车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缘部31a的第一凸缘部33,所述壳体罩32具有形成向着车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内侧开口缘部32a的第二凸缘部34,使得在侧视图中与外侧开口缘部31a重叠,同时,配置在壳体本体31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通过将第二凸缘部34的轮廓设为外廓34a,能进一步提高罩部件60的小型化以及罩部件60和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一体感。又,即使将罩部件60配置在壳体罩32的外侧场合,也能使得壳体罩32的外廓形状设为简单化。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通过空气导入口52的上端52a位于空气入口70的上端70a的下方,且空气导入口52的下端52b位于空气入口70的下端70b的上方,成为空气导入口52的上下高度和空气入口70的上下高度在车辆前后方向重叠的位置关系,因此,能进一步减小罩部件60的上下尺寸。又,即使使得空气入口70向车辆后方开口场合,也能进行顺畅地吸气。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通过空气入口70向车辆后方开口,能抑制行驶风从空气入口70直接进入,因此,能稳定地吸气。又,与使得空气入口70向车辆侧方或上下开口场合相比,水或异物等难以进入未净化室44。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即使将空气滤清器壳体40接近传动箱26的上部配置场合,传动箱26也不会影响吸气,能进行顺畅的吸气。因此,能使得空气滤清器壳体40接近传动箱26配置,能进一步抑制空气滤清器装置30朝车辆上方突出。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通过在空气入口70的后上方配置从空气滤清器壳体40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6,能使得突出部36起着作为空气入口70的檐的功能,能抑制来自车辆上方的水或异物等进入空气入口70。又,能使得突出部36的下部起着作为吸入空气的导向件的功能,能进行顺畅的吸气。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由空气滤清器壳体40和罩部件60形成通道形成部80,使得围住吸气通道62,通道形成部80的下部82倾斜,越往后侧越位于下方,与通道形成部80的下部倾斜,使得越往前侧越位于下方场合,或将通道形成部80的下部配置为前后水平场合相比,水或异物等难以从空气入口70进入。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通道形成部80的下部82,在面对吸气通道62的上游侧端部的位置,形成排放孔84,在吸气通道62的最下端附近,形成排放孔84,因此,即使水等从空气入口70进入,也能抑制水等滞留在吸气通道62。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吸气通道62包括与空气入口70相连的第一吸气通道62a,以及与第一吸气通道62a相连、同时与空气导入口52相连的第二吸气通道62b,在通道形成部80的下部82,在第一吸气通道62a和第二吸气通道62b的各自的面对上游侧端部的位置,形成排放孔84a、84b,即使水等从空气入口70进入,也能抑制水等滞留在吸气通道62。又,即使通道形成部80前后长场合,在通道形成部80的下部82中的第一吸气通道62a和第二吸气通道62b的各自的面对上游侧端部的位置,形成排放孔84a、84b,能抑制水等滞留在吸气通道62中途。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面对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空气入口70的部分,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肋38,能由肋38对导入到空气入口70的吸入空气进行整流。又,由肋38对空气入口70进行分隔,因此,能抑制大的异物进入空气入口70。又,在面对空气入口70的部分,形成肋38,因此,当从车辆上方看空气入口70时,能因肋38难以看到吸气通道62的内部,能提高外观性。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肋38在侧视图中延伸直到罩部件60的后方形成,能设为在侧视图中使得肋38从罩部件60露出,能更有效地从外观难以视认吸气通道62的内部。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空气滤清器壳体40包括壳体本体31和壳体罩32,所述壳体本体31具有向着车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缘部31a,所述壳体罩32具有向着车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内侧开口缘部32a,使得在侧视图中与外侧开口缘部31a重叠,同时,配置在壳体本体31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罩部件60通过从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内侧连结的连结部件90,安装在壳体罩32,能容易地进行罩部件60的连结作业。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由罩部件60进行覆盖,使得连结部件90在侧视图中不从罩部件60露出,从车辆外观看,不露出连结部件90,因此,能提高外观性。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罩部件60在罩部件60的前部及后部连结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在设在罩部件60的前部的前侧连结部65c、65d和设在罩部件60的后部的后侧连结部65a、65b之间,形成使得罩部件60和空气滤清器壳体40嵌合的嵌合部64。当前后方向长地形成罩部件60场合,罩部件60的前后端部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在罩部件60的前后端部间,在罩部件60和空气滤清器壳体40之间存在产生间隙、或产生罩部件60的浮起等的可能性。但是,根据该构成,在罩部件60的前后连结部之间形成嵌合部64,因此,即使不增加连结部,也能抑制产生上述间隙或浮起等。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嵌合部64在侧视图中由罩部件60及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至少一方覆盖,使得不从罩部件60及空气滤清器壳体40露出到外部,由于嵌合部64不露出到车辆外观,能提高外观性。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空气滤清器壳体40包括壳体本体31和壳体罩32,所述壳体本体31具有向着车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缘部31a,所述壳体罩32具有向着车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内侧开口缘部32a,使得在侧视图中与外侧开口缘部31a重叠,同时,配置在壳体本体31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罩部件60通过从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内侧连结的连结部件90,安装在壳体罩32,嵌合部64具有限制罩部件60沿着连结部件90的连结轴线方向的移动的卡合爪66,当罩部件60和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连结作业时,能将罩部件60临时固定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能提高作业性。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吸气管50倾斜,使得越往后侧越位于车宽度方向外方,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车宽度方向内侧面中的面对吸气管50的后部的部分,形成避开吸气管50的后部的凹部32d,即使吸气管50倾斜使得越往后侧越位于车宽度方向外方场合,吸气管50朝车宽度方向外方的突出量在凹部32d被吸收,因此,能减少空气滤清器装置30朝车宽度方向外侧的突出量。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在与凹部32d对应的位置,形成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2t,凸部32t由罩部件60覆盖,凸部32t在车辆外观上不露出,因此,能提高外观性。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凹部32e形成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通道形成部80由所述凹部32e及罩部件60的车宽度方向内侧面形成,吸气通道62及空气入口70由所述通道形成部80围住,当形成吸气通道62及空气入口70时,能利用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没有必要为了形成吸气通道62及空气入口70而另外设置零部件。因此,能减少零部件数,同时,能减少空气滤清器装置30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的突出量。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连结凸台65位于吸气通道62外侧,连结凸台65不配置在吸气通道62,因此,能减少吸气阻力。
又,上下嵌合部64位于吸气通道62外侧,嵌合部64不配置在吸气通道62,因此,能减少吸气阻力。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上侧的嵌合部64a具有卡合爪66作为轴向限制部,限制罩部件60朝连结部件90的连结轴线方向(车宽度方向)的移动,且下侧的嵌合部64b起着作为交叉方向限制部的功能,限制罩部件60朝与连结轴线正交方向(车辆上下方向)的移动,能抑制罩部件60的往打开方向的浮起。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罩部件60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缘与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外侧缘平滑地相连,罩部件60和包含壳体罩32的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一体感高,进一步提高外观性。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上述鞍骑型车辆包含驾驶者跨越车体乘车的车辆全体,不仅包含摩托车(包含带原动机的自行车及踏板型车辆),而且也包含三轮(除了前一轮且后二轮,还包含前二轮且后一轮的车辆)或四轮车辆。
又,上述鞍骑型车辆并不限定于摆动单元式车辆,也可以是发动机及空气滤清器装置固定支持在车体框架的车辆。
并且,上述实施形态中的构成不过是本发明一例,能将实施形态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公知构成要素等,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能进行各种各样变更。

Claims (20)

1.一种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包括:
空气滤清器壳体(40),内部通过空气滤清器部件(42)划分为未净化室(44)和净化室(46);
吸气管(50),安装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使得与上述未净化室(44)连通,同时,形成指向前方的空气导入口(52),以及
罩部件(60),安装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同时,在与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之间形成吸气通道(62),且覆盖上述空气导入口(52);
上述鞍骑型车辆(1)的空气滤清器装置(30)的特征在于:
上述罩部件(60)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使得前后方向尺寸比上下方向尺寸长;
上述空气导入口(52)位于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前方;
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后方,且上述罩部件(60)的后部,形成通向上述吸气通道(62)的空气入口(70),
上述空气导入口(52)的上端(52a)位于上述空气入口(70)的上端(70a)的下方,且上述空气导入口(52)的下端(52b)位于上述空气入口(70)的下端(70b)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鞍骑型车辆(1)包括可摆动地支持在车体框架(10)的动力单元(20);
上述动力单元(20)包括与发动机(22)的曲柄箱(24)连续设置、从上述曲柄箱(24)朝后方延伸的传动箱(26);
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配置在上述传动箱(26)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部件(60)在侧视图中配置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外廓(34a)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包括:
壳体本体(31),具有形成向着车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缘部(31a)的第一凸缘部(33),以及
壳体罩(32),具有形成向着车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内侧开口缘部(32a)的第二凸缘部(34),使得在侧视图中与上述外侧开口缘部(31a)重叠,同时,配置在上述壳体本体(31)的车宽度方向外侧;
将上述第二凸缘部(34)的轮廓设为上述外廓(34a)。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入口(70)向车辆后方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空气入口(70)的后上方,配置从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6)。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和上述罩部件(60)形成通道形成部(80),使得围住上述吸气通道(62);
上述通道形成部(80)的下部(82)倾斜,使得越往后侧越位于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通道形成部(80)的上述下部(82),至少在面对上述吸气通道(62)的上游侧端部的位置,形成排放孔(8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气通道(62)包括与上述空气入口(70)相连的第一吸气通道(62a),以及与上述第一吸气通道(62a)相连、同时与上述空气导入口(52)相连的第二吸气通道(62b);
在上述通道形成部(80)的上述下部(82),在上述第一吸气通道(62a)和上述第二吸气通道(62b)的至少一方的面对上游侧端部的位置,形成排放孔(84)。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气通道(62)包括与上述空气入口(70)相连的第一吸气通道(62a),以及与上述第一吸气通道(62a)相连、同时与上述空气导入口(52)相连的第二吸气通道(62b);
在上述通道形成部(80)的上述下部(82),在上述第一吸气通道(62a) 和上述第二吸气通道(62b)的至少一方的面对上游侧端部的位置,形成排放孔(84)。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及上述罩部件(60)的至少一方的面对上述空气入口(70)的部分,形成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肋(38)。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肋(38)在侧视图中延伸直到上述罩部件(60)的后方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包括:
壳体本体(31),具有向着车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缘部(31a),以及
壳体罩(32),具有向着车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内侧开口缘部(32a),使得在侧视图中与上述外侧开口缘部(31a)重叠,同时,配置在上述壳体本体(31)的车宽度方向外侧;
上述罩部件(60)通过从上述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内侧连结的连结部件(90),安装在上述壳体罩(32)。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部件(90)由上述罩部件(60)进行覆盖,使得在侧视图中不从上述罩部件(60)露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部件(60)至少在上述罩部件(60)的前部及后部连结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
在设在上述罩部件(60)的前部的前侧连结部(65c、65d)和设在上述罩部件(60)的后部的后侧连结部(65a、65b)之间,形成使得上述罩部件(60)和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嵌合的嵌合部(64)。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嵌合部(64)在侧视图中由上述罩部件(60)及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至少一方覆盖,使得不从上述罩部件(60)及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露出到外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包括:
壳体本体(31),具有向着车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缘部(31a),以及
壳体罩(32),具有向着车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内侧开口缘部(32a),使得在侧视图中与上述外侧开口缘部(31a)重叠,同时,配置在上述壳体本体(31)的车宽度方向外侧;
上述罩部件(60)通过从上述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内侧连结的连结部件(90),安装在上述壳体罩(32);
上述嵌合部(64)具有限制上述罩部件(60)沿着上述连结部件(90)的连结轴线方向的移动的轴向限制部(66)。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包括:
壳体本体(31),具有向着车宽度方向外侧开口的外侧开口缘部(31a),以及
壳体罩(32),具有向着车宽度方向内侧开口的内侧开口缘部(32a),使得在侧视图中与上述外侧开口缘部(31a)重叠,同时,配置在上述壳体本体(31)的车宽度方向外侧;
上述罩部件(60)通过从上述壳体罩(32)的车宽度方向内侧连结的连结部件(90),安装在上述壳体罩(32);
上述嵌合部(64)具有限制上述罩部件(60)沿着上述连结部件(90)的连结轴线方向的移动的轴向限制部(66)。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吸气管(50)倾斜,使得越往后侧越位于车宽度方向外方;
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车宽度方向内侧面中的面对上述吸气管(50)的后部的部分,形成避开上述吸气管(50)的后部的凹部(32d)。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空气滤清器壳体(40)的车宽度方向外侧面,在与上述凹部(32d)对应的位置,形成向车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2t);
上述凸部(32t)由上述罩部件(60)覆盖。
CN201510299936.3A 2014-06-05 2015-06-03 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Active CN1052756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6812A JP5934287B2 (ja) 2014-06-05 2014-06-05 鞍乗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JP2014-116812 2014-06-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5680A CN105275680A (zh) 2016-01-27
CN105275680B true CN105275680B (zh) 2018-01-30

Family

ID=53188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9936.3A Active CN105275680B (zh) 2014-06-05 2015-06-03 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952708B1 (zh)
JP (1) JP5934287B2 (zh)
CN (1) CN105275680B (zh)
ES (1) ES2694853T3 (zh)
MY (1) MY18116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75967A (ja) * 2016-11-09 2018-05-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2018075966A (ja) 2016-11-09 2018-05-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2018112115A (ja) * 2017-01-11 2018-07-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JP6625577B2 (ja) * 2017-02-15 2019-12-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ー装置
WO2019064965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カバー構造
US10760536B2 (en) * 2017-10-27 2020-09-01 Indian Motorcycle International, LLC Air box for a vehicle
DE202017005630U1 (de) * 2017-11-02 2019-02-06 Rico Koziol Kleinroller-Luftkasten
JP6997662B2 (ja) * 2018-03-28 2022-01-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吸気部構造
JP7140644B2 (ja) * 2018-11-16 2022-09-21 タイガース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整流構造体
JP6949070B2 (ja) * 2019-03-15 2021-10-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における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WO2021095214A1 (ja) 2019-11-14 2021-05-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吸気浄化装置
CN115315574A (zh) * 2020-03-26 2022-11-08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滤清器组件
CN111841132A (zh) * 2020-07-04 2020-10-30 怀宁县群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装的滤清器外壳
CN114294135B (zh) * 2022-01-05 2023-04-07 浙江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 摩托车发动机的进气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43501C (zh) * 2003-09-12 2007-10-1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的吸气装置
CN100374316C (zh) * 2004-08-27 2008-03-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进气装置
JP4249345B2 (ja) * 1999-08-31 2009-04-0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用エアクリーナ
CN101725442A (zh) * 2008-10-31 2010-06-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6988B2 (ja) * 1998-11-04 2008-01-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
JP4280361B2 (ja) * 1999-06-07 2009-06-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エアクリーナの吸気構造
JP3974333B2 (ja) * 2001-01-19 2007-09-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4333985B2 (ja) * 2003-10-21 2009-09-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
JP4522902B2 (ja) * 2005-03-31 2010-08-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ボックス構造
JP5830260B2 (ja) * 2011-03-24 2015-12-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JP5856922B2 (ja) * 2012-08-10 2016-02-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9345B2 (ja) * 1999-08-31 2009-04-0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スクータ型自動二輪車用エアクリーナ
CN100343501C (zh) * 2003-09-12 2007-10-17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两轮摩托车的吸气装置
CN100374316C (zh) * 2004-08-27 2008-03-1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进气装置
CN101725442A (zh) * 2008-10-31 2010-06-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34287B2 (ja) 2016-06-15
JP2015229432A (ja) 2015-12-21
EP2952708B1 (en) 2018-08-22
ES2694853T3 (es) 2018-12-27
EP2952708A1 (en) 2015-12-09
CN105275680A (zh) 2016-01-27
MY181163A (en) 2020-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5680B (zh) 鞍骑型车辆的空气滤清器装置
CN104520573B (zh) 骑乘式车辆的进气管
US9919756B2 (en)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20070066210A1 (en) Windshield system for a saddle-type vehicle
JP5753046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キャニスタ配置構造
US10668979B2 (en) Air intake structure for saddled vehicle
US20160069306A1 (en) Air cleaner for motorcycle
JP492610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US8037958B2 (en) Layout of compact all terrain vehicle for fuel tank, intake duct, and exhaust duct positioning
CN104421070B (zh) 摩托车型车辆
JP2010179744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5209330B (zh) 自动二轮车的吸气装置
CN102963472A (zh) 机动二轮车
JP2014145349A (ja) 自動二輪車
US6920950B2 (en) Air intake system structure of scooter type vehicle
CN102167112B (zh) 机动二轮车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JP2007113565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ブリーザ装置
JP3873646B2 (ja)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US8210297B2 (en) Layout of compact all terrain vehicle for exhaust outlet duct and air inlet duct positioning
CN104421071B (zh) 用于跨乘式车辆的气体清洁装置
CN103359220B (zh) 骑乘型车辆
JP5762088B2 (ja) 自動二輪車の燃料供給装置
WO2021200020A1 (ja) 吸気浄化装置
JP6709327B6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6691567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