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23684A - 内窥镜及其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及其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23684A
CN105223684A CN201510559728.2A CN201510559728A CN105223684A CN 105223684 A CN105223684 A CN 105223684A CN 201510559728 A CN201510559728 A CN 201510559728A CN 105223684 A CN105223684 A CN 105223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able
reinforcing frame
circuit substrate
camera head
b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972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23684B (zh
Inventor
木村壮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223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36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23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236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及其摄像装置,防止在插入部的前端侧信号电缆对其它内置物产生干涉而断裂。加强框形成为U字形。将该加强框的前端固定于棱镜保持部件,将后端固定于信号电缆的外皮。将棱镜及子电路基板收容于加强框内,并通过充填粘接剂固装。在加强框上形成缩颈部。缩颈部按照如下方式缩颈,随着朝向后方,横截面的截面面积边向一侧靠拢边逐渐减小。该缩颈部使摄像透镜的光轴和信号电缆的中心轴成为偏移状态。该偏移状态防止信号电缆对其它内置物进行干涉。

Description

内窥镜及其摄像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2月27日、申请号为201210046690.5、发明名称为“内窥镜及其摄像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及其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内窥镜具有插入被检体例如患者的体内的插入部和用于对该插入部进行操作的操作部。该插入部从前端按顺序划分为前端硬质部、弯曲部、挠性部。在前端硬质部的前表面设置有观察窗、照明窗、钳子出口、送气/送水喷嘴。在观察窗的背面配置有摄像装置,且在照明窗的背面配置有光导(ライトガイド)。弯曲部设为连结有多个关节环的构造,通过线式操作能够使前端硬质部朝向所期望的方向。挠性部为了使前端硬质部可到达所期望的观察部位,设为1m~2m程度的长度。
摄像装置具有由多个光学零件、例如透镜及棱镜等构成的光学系统、和将通过该光学系统成像的光学图像光电转换为摄像信号的CCD等固体摄像元件。固体摄像元件安装于电路基板上,或与电路基板连接。在该电路基板的连接部连接有信号电缆。另外,在电路基板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固体摄像元件的电子零件。来自摄像装置的摄像信号经由电路基板、信号电缆被送入与内窥镜连接的处理器装置。在该处理器装置对摄像信号进行图像处理,在监视器上显示观察部位的图像。
作为将来自摄像装置的信号送入图像处理装置的信号电缆,可使用例如复合多芯电缆。该信号电缆由于遍及插入部的全长插通,所以每当插入部被缠绕或被弯曲时,都被强烈地推拉。因此,存在被焊接的信号电缆从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剥离的情况。
为了防止该信号电缆剥离而提出了各种提案。例如,在特开平5-261064号公报记载的内窥镜中,在柔性电路基板的一端侧焊接有信号电缆,同时,以包围该被焊接的信号电缆的方式将柔性电路基板折弯成U字形。而且,该折弯的部分的周围被密封带和绝缘带被覆,向折弯部分的空间充填环氧系粘接剂并固定为使其不变形。而且,柔性电路基板经由按压板通过固定螺钉与连结筒固定。由此,即使信号电缆被强烈地推拉,柔性电路基板也不会移动。另外,由于由信号电缆对柔性电路基板施加的扭曲及倾斜的力也在柔性电路基板被吸收,因此,扭曲等力不会传递给固体摄像元件及光学系统。
在特开平9-146011号公报记载的摄像装置中,柔性电路基板和信号电缆的连接部由密封材料覆盖固定。
特开2008-118568号公报记载的摄像装置具备固体摄像元件及收容柔性电路基板的电子零件的加强框,在该加强框的内侧充填有粘接剂。而且,用热收缩套管包覆焊接于柔性电路基板上的信号电缆的前端部分和加强框,向该内侧充填粘接剂进行密封。
在特开平5-261064号公报记载的摄像装置中,需要进行将电路基板通过固定螺钉与连结筒固定的复杂的作业。在特开平9-146011号公报记载的摄像装置中,推拉信号电缆的力会传递给柔性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及柔性电路基板。由此,对柔性电路基板的连接部、及柔性电路基板和固体摄像元件的连接部等作用力,其中,在弱的部位有可能产生剥离或破损。
在特开2008-118568号记载的摄像装置中,在将固体摄像元件收容于加强框的内部的关系方面,加强框的尺寸受到固体摄像元件的尺寸的制约。对于内窥镜要求高画质化、细径化、热压应对(オ一トクレ一ブ)等,随之,固体摄像元件及其周边的零件也变得多样化且复杂化。若伴随在固体摄像元件及其周边零件执行的功能增加,电子零件的安装空间变得大型化,则收容它们的加强框也大型化。由此,前端硬质部的直径变粗,会增加患者的负担。
上述的任何一种摄像装置,由于没有限制前端硬质部内的信号电缆的位置,因此,若使插入部弯曲、或者在内窥镜的使用中对弯曲部弯曲操作,则有可能在插入部的前端侧(前端硬质部及弯曲部内)产生管或光导等内置物的排列错乱及与内置物的干涉。该内置物的排列错乱及与内置物的干涉导致产生信号电缆的断裂及接合部的剥离,从而使耐久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及其摄像装置,其能够抑制在插入部的前端侧内置物的排列错乱及与内置物的干涉,且能够抑制信号电缆的断裂及在电路基板的连接部的剥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及其摄像装置,其通过使前端硬质部的直径变细,可减轻患者的负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摄像装置,其具备:收纳有摄像透镜的透镜镜筒、对通过摄像透镜成像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的固体摄像元件、安装有固体摄像元件的电路基板、信号电缆、偏移部件。信号电缆具有多根原线及被覆其的外皮,各原线与电路基板电连接。偏移部件使摄像透镜的光轴与信号电缆的中心轴成为偏移状态。
优选设置保持透镜镜筒的保持部件。作为偏移部件,使用底板部的两端连设侧板部且以横截面为U字形的方式在上部形成有开口部的加强框。该加强框的一端固定于保持部件,另一端固定于信号电缆的外皮。优选从开口部注入粘接剂,通过向加强框内充填的粘接剂使电缆原线一体化。
加强框具有横截面的截面面积随着朝向后方边向一侧靠拢边逐渐地减小的缩颈部、和在该缩颈部的后端收容有信号电缆的外皮的电缆固定部。该缩颈部使摄像透镜的光轴和信号电缆的中心轴成为偏移状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其具有插入体腔内的插入部、存在于该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前端硬质部、安装于前端硬质部内的透镜镜筒及固体摄像元件、安装有固体摄像元件的电路基板、插通到插入部内的信号电缆、偏移部件。透镜镜筒收纳有摄像透镜。固体摄像元件对通过摄像透镜成像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信号电缆具有多根原线及被覆其的外皮,这些各原线与电路基板电连接。偏移部件使摄像透镜的光轴和信号电缆的中心轴成为偏移状态。
优选在插入部插通有光导、钳子通道、送气管及送水管。在前端硬质部的前表面设置有:配置于光导的前方的照明窗、与钳子通道连通的钳子出口、配置于透镜镜筒的前表面的观察窗、与送气管及送水管连通的送气/送水喷嘴。
优选偏移部件相对于前端硬质部的中心轴将信号电缆定位于钳子通道的对角位置。
优选插入部紧接着前端硬质部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通过连接销可上下左右弯曲地连结有多个关节环。
优选弯曲部的横截面相对于关节环的中心轴通过连接点对称的一对连接销的假想线以90。间隔被划分为第一~第四区域。优选在第一区域配置钳子通道,在第二区域配置第一光导,在第三区域配置信号电缆及第二光导,在第四区域配置送气管/送水管。
另外,也可以使钳子通道位于第一区间,使第一光导位于第二区域,使信号电缆及送气管/送水管位于第三区域,使第二光导位于第四区域。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偏移部件使信号电缆的中心轴相对于摄像透镜的光轴成为偏移状态,因此,在插入部的前端侧,信号电缆能够配置于不干涉其它内置物的位置。另外,除了不存在与其它部件的干涉之外,还能够抑制各内置物从规定的排列区域移动的排列错乱。因此,防止由其它部件的干涉及排列错乱引起的信号电缆的断裂及信号电缆的连接部的剥离,从而它们的耐久性提高。
通过使用偏移部件使信号电缆相对于前端硬质部的中心轴定位于钳子通道的对角位置,从而即使弯曲部弯曲也能够起到偏移部件的偏移保持效果,从而抑制钳子通道与信号电缆的位置关系的失调。因此,能够减轻弯曲带来的信号电缆的压力,能够实现防止信号电缆的断裂及耐久性的提高。另外,通过基于偏移部件的各管的慢弯位置限制效果,成为在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各区域内对各管类的间隙进行确保的平衡性良好的配置。由此,也能够抑制由平衡不良引起的弯曲动作时的各管类的滑动阻抗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内窥镜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插入部的前端侧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插入部的前表面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摄像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摄像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摄像装置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加强框与信号电缆的固定的侧视图,使其局部成剖面。
图8是加强框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弯曲部的内置物的配置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前表面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弯曲部的内置物的配置另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图12表示信号电缆的固定部的位置,(A)表示固定部存在于前端硬质部内的例子,(B)表示存在于弯曲部内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电子内窥镜系统10具备电子内窥镜11、处理器装置12、和光源装置13。电子内窥镜11具有:插入被检体(例如患者)的内部的挠性插入部14、连设于插入部14的基端部分的操作部15、与处理器装置12及光源装置13连接的连接器16。通用线缆(ユニバ一サルコ一ド:universalcord)17连接操作部15和连接器16。
在操作部15的前端侧设置有钳子口18。在钳子口18插通电刀(電気メス)等处理工具(処置具)。钳子口18通过插入部14内的钳子通道19(参照图2),并与前端面14a的钳子出口20(参照图2及图3)连通。
操作部15具备角型旋钮21、送气/送水按钮22、吸引按钮23、释放按钮(レリ一ズボタン)等各种操作部件。角型旋钮21通过旋转操作使插入部14的前端硬质部31在上下左右方向弯曲。送气/送水按钮22通过按压操作使空气或水从送气/送水喷嘴43(参照图3)喷出。吸引按钮23通过按压操作从钳子出口20吸引体内的液体或组织等被吸引物。释放按钮被按压时,将显示中的观察图像作为静止图像记录于监视器27上。
处理器装置12与光源装置13电连接,统一控制电子内窥镜系统10的动作。处理器装置12经由通用线缆17、插通于插入部14内的信号电缆(cable)25(参照图2)对电子内窥镜11进行供电,并对搭载于前端硬质部31的摄像装置26(参照图2)的驱动进行控制。进而,处理器装置12经由信号电缆25接收来自摄像装置26的摄像信号,实施各种处理并生成图像数据。在处理器装置12上连接有监视器27。监视器27基于来自处理器装置12的图像数据显示观察图像。
插入部14从前表面14a按顺序划分为前端硬质部31、弯曲部32、及挠性部33。如图2所示,前端硬质部31在硬质树脂制的前端部主体35上被覆有软质树脂制的前端盖30。该前端部主体35和与该前端部主体35相接的弯曲部32的金属制前端筒37,用软质树脂制的管36被覆。
弯曲部32由前端筒37、和通过连接销39将多个关节环38a、38b、38c、…连接而成的关节环单元38构成,通过销结合部分在规定角度内旋转而进行弯曲(参照图12)。在弯曲部32内,从操作部15的角型旋钮21插通有四根电线34(参照图9),这些电线34通过角型旋钮21的旋转操作被推拉。通过该推拉,弯曲部32向上下左右方向以任意角度弯曲。由此,前端硬质部31朝向体腔内的所期望的方向,能够通过摄像装置26对体腔内的观察部位进行摄像。挠性部33为连接操作部15与弯曲部32之间的部分。挠性部33为在细长的钢板的螺旋物上卷绕网,并在其上被覆软质树脂制的管36而成。
前端部主体35由硬质树脂制的圆柱体构成,朝向后端在外周面按顺序形成有第一台阶部(段部)35a、第二台阶部35b。在第二台阶部35b接合有弯曲部32的前端筒37。另外,在第一台阶部35a接合有软质树脂制的管36。该管36覆盖弯曲部32及挠性部33,构成插入部14的外周表皮。
如图3所示,在前表面14a上除设置有钳子出口20之外,还设置有观察窗40,照明窗41、42,以及送气/送水喷嘴43。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置喷水口或其它喷嘴等。如图2所示,以与钳子出口20连续的方式在前端部主体35安装有出口筒44,在该后端部的外侧嵌有钳子通道19。另外,在观察窗40的内部形成有摄像装置安装孔45,经由该安装孔45安装摄像装置26。
如图2、图4、及图5所示,摄像装置26由镜筒52、棱镜53、棱镜保持部件54、玻璃盖(力バ一グラス)55、CCD56、主电路基板57、子电路基板58、加强框59、密封树脂60、信号电缆25、信号电缆固定部61构成。镜筒52收纳有摄像透镜51。该镜筒52和棱镜53通过棱镜保持部件54被一体保持。
在棱镜53上隔着玻璃盖55固装有CCD56。CCD56安装于主电路基板57上。该CCD56经由棱镜53对通过摄像透镜51成像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主电路基板57和子电路基板58经由连接线(未图示)连接,不能安装于主电路基板57的零件等安装于子电路基板58。子电路基板58没有固定于棱镜保持部件54。但是,也可以根据必要,通过定位焊或通过棱镜保持部件54夹持其侧缘部,由此将子电路基板58固定于棱镜保持部件54上。另外,如后面的说明,子电路基板58通过向加强框59内充填密封树脂60,而通过该密封树脂60固定于加强框59内。
如图7所示,作为信号电缆25使用多芯电缆。该信号电缆25由多根原线(素線)65、捆扎多根原线65的屏蔽线(未图示)、包覆屏蔽线的外皮66构成。而且,多根原线65和屏蔽线焊接于主电路基板57及子电路基板58。另外,信号电缆25的各原线65与子电路基板58及主电路基板57分别连接,代替于此,也可以直接与其中一方连接。
如图8所示,加强框59由底板部59a和连设于该两端的侧板部59b、59c构成,横截面形成为U字或通道形,在上部形成有开口部59d。该加强框59被划分为收纳棱镜53及子电路基板58的加强框主体70、接下来的缩颈(絞り)部71、以及信号电缆安装部72。而且,在一端侧的加强框主体70固装有棱镜保持部件54,并在另一端侧的信号电缆安装部72固装有信号电缆25的外皮25a。
加强框主体70设为棱镜53及子电路基板58可收纳的横截面积,信号电缆安装部72设为可收纳信号电缆25的外皮25a的横截面积。因此,缩颈部71按照随着朝向信号电缆安装部72而横截面积向一侧靠拢并逐渐减小的方式紧缩。另外,如图6所示,通过该缩颈,摄像透镜51的光轴CL1和信号电缆25的中心轴CL2成为偏移状态。X轴方向(水平线方向)的偏移量为OFx,Y轴方向(垂直方向)的偏移量为OFy。信号电缆25的位置相对于摄像装置安装孔45(参照图2)错开这两个偏移量OFx、OFy的量。
X轴方向的偏移量OFx、Y轴方向的偏移量OFy可通过改变加强框59的缩颈部71的形状适当更换。由此,能够使信号电缆25相对于光轴CL1向含有XY轴的面内的任意位置错开配置。
如图8所示,底板部59a朝向后方延伸设置,形成有比侧板部59b、59c向更后方突出的接合片75。在该接合片75的后端两侧缘形成有卡止爪76。
图7所示,接合片75形成在与信号电缆25的外周下表面接触的状态下缠绕捆扎线78a,使接合片75及信号电缆25一体化的绕组(糸巻)78。另外,在形成绕组78之前,按照覆盖原线65及屏蔽线的方式使外皮66被覆热收缩被覆管77,以使信号电缆25的屏蔽线不与加强框59接触。而且,绕组78利用粘接剂79固接(固着)。在被覆管77和外皮66之间也涂布有粘接剂79并将它们一体化。通过这些绕组78及粘接剂79构成电缆固定部61。通过该电缆固定部61提高信号电缆25和加强框59的结合强度。
由于卡止爪76的前端面76a卡止于绕组78的后端,因此,通过弯曲部32的弯曲操作推拉信号电缆25,即使该推拉的力对该电缆固定部61起作用,由于通过卡止爪76、绕组78、粘接剂79提高结合强度,因此,信号电缆25也不会偏离加强框59,能够抑制原线65的焊接连接部的剥离、破损等的产生。
另外,按照覆盖将信号电缆25卷绕于接合片75上的绕组78和涂布于其上的粘接剂79的方式,被覆挠性的保护管80。通过用该保护管80被覆电缆固定部61,在通过弯曲部32的弯曲操作而被折弯时,弯曲力不仅分散于信号电缆25,而且还分散给保护管80,因此,能够实现对信号电缆25的保护。
如图4及图6所示,在棱镜保持框架54固定于加强框59时,在棱镜53的三面被底板部59a及侧板部59b、59c覆盖的状态下,棱镜53、子电路基板58被收容于加强框59内。另外,在一方侧板部59b上形成有棱镜保持部件54的侧板部54a的前侧深入的卡止开口85。该卡止开口85延伸至比侧板部54a更后方的位置,在它们之间形成有用于排出剩余粘接剂的间隙85a。
具有CCD56的主电路基板57按照覆盖开口部59d(参照图8)的方式配置于加强框59的外侧。这样,由于将主电路基板57配置于加强框59的外侧,因此,即使在更换为减小像素尺寸而高密度化的CCD的情况下,仅变更主电路基板,根据需要变更子电路基板,就能够轻松应对解像度的规格变更。而且,其它的镜筒52、棱镜53、棱镜保持部件54、加强框59等构成部件无需变更,能够直接使用同一零件。其不会招致成本提高而能够进行CCD的更换。
如图2所示,对于摄像装置26而言,棱镜保持部件54插入前端部主体35的摄像装置安装孔45内,并通过固定螺钉(未图示)固定。另外,如图9所示,在与两个照明窗41、42对应的位置分别安装有两根光导87、88。另外,在送气/送水喷嘴43连接有送气管89及送水管90。
图9表示与弯曲部32的中心轴正交的横截面。该横截面能够通过两根假想线91以90°间隔划分为四个区域。假想线91为将相对于多个关节环38的中心轴在点对称的位置配置的一对连接销39连接的线,这两根假想线91在相邻的连接销39之间从中心轴方向观察以90度角度交差。在第一区间92a配置钳子通道19。在第二区域92b配置第一光导87。在第三区域92c配置信号电缆25及第二光导88,在第四区域92d配置送气管89和送水管90。
通过弯曲部32的弯曲操作,作用于钳子通道19的横方向的力(横力)在通过角中心轴的对角方向增强。相对于角中心轴,在钳子通道19的大致对角位置配置信号电缆25,而且相对于由弯曲部32的弯曲操作引起的钳子通道19的弯曲行为,在取得刚性平衡的位置配置有刚性相比于钳子通道19稍次(次に高い)的信号电缆25。因此,能够相对于弯曲动作顺利地取得角弯曲一方的平衡。
另外,通过作用于钳子通道19的横力,使其它管类对角移动的力起作用。与此相对,利用基于加强框59的缩颈部71的偏移量,弯曲部32内的各区间92a~92d中,相对于第一区域92a的钳子通道19在对角位置的第三区域92c配置信号电缆25。由此,相对于弯曲部32的弯曲的钳子通道19的位移,能够在因其位移的影响带来的位置的变化最小的对角位置配置信号电缆25,能够相应地防止排列错乱。因此,对信号电缆25及光导88的损伤减少,能够抑制信号电缆自身的断裂等的产生。
图10是相对于图3所示的内置物的配置例,将第一照明窗41和送气/送水喷嘴43的位置调换的图。在该情况下,如图11所示,通过积极地利用加强框59的缩颈部71的偏移量,在第一区间92a配置钳子通道19,在第二区域92b配置第一光导87。在第三区域92c配置信号电缆25、送气管89、送水管90,在第四区域92d配置第二光导88。
在图10及图11的配置例中,与图9的配置例相同,能够获得减轻钳子通道19相对于信号电缆25的应力(ストレス)的效果,信号电缆的耐久性提高。另外,摄像透镜51的光轴和信号电缆25的偏移配置不限定于如图9及图11的配置。例如,也可以相对于弯曲部32的中心轴在钳子通道19的对角位置配置信号电缆25时,使信号电缆25进一步接近钳子通道19。在该情况下,通过使钳子通道19与信号电缆25接近,实现挠性部33的细径化。
如上,利用摄像装置26的加强框59,进行弯曲部32内的信号电缆25和钳子通道19的定位,而且,其它光导87、88等内置物也获得该加强框59的慢弯(緩い)位置限制效果。由此,即使在弯曲部32弯曲的情况下,在电缆固定部61附近,也能够抑制管类越过销39在各区域移动的排列错乱的产生。另外,在越过销39时,没有使得管类因销39而受到压迫,能够抑制信号电缆的断线的产生。而且,利用基于加强框59的各管的慢弯位置限制效果,成为在各区域92a~92d内确保各管类的间隙的平衡良好的配置,且也能够抑制因平衡不良引起的弯曲动作时的各管类的滑动阻力的增加。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棱镜53的后端侧即在配置于主电路基板57的下方的加强框59内设置子电路基板58、较短地加工原线65、或者将原线65折叠收纳于加强框59内等,能够使电缆固定部61和主电路基板57靠近。如图12(A)所示,其能够使摄像装置26的长度方向短小化L1的量。由此,在前端筒37内,能够使电缆固定部61位于比第一关节环38a更靠近前端侧。
另一方面,如图12(B)所示,在电缆固定部61位于第一关节环38a之后的后端侧的情况下,电缆固定部61正后方的部分成为刚性变化点,担心其应力集中而断线。与此相对,通过设定为图12(A)的电缆固定位置,即使在弯曲部32例如最大限弯曲的情况下,在电缆固定部61的附近信号电缆25弯曲也减小。由此,信号电缆25描绘慢弯曲线而弯曲,另外,作用于电缆固定部61的折弯力变小。其结果是信号电缆的耐久性提高。
而且,在图12(B)中,由于具有刚性的电缆固定部61位于第一关节环38a内,因此,有可能与其它光导等发生干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柔软性的信号电缆25位于第一关节环38a内,因此这些担心也消除。这样,即使在弯曲部32以相同的角度弯曲的情况下,通过在前后方向改变电缆固定部61的位置,能够降低作用于电缆固定部61的弯曲力、及消除对其它管类的破损的担心。
另外,通过摄像装置26的短小化,能够将电缆固定部61配置于前端筒37内,因此,再加上加强框59的偏移作用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弯曲部32内的内置物的耐久性。另外,仅通过上述加强框59的偏移效果或前端筒37内的信号电缆25的配置,能够提高弯曲部32内的内置物的耐久性。因此,只要至少满足其一方,就能够实现本发明的课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向加强框59内充填粘接剂作为密封树脂60。也可以代替该充填,通过在将粘接剂放入加强框59内的状态下设置棱镜保持部件54、子电路基板58等,将各内置物密封在加强框59内。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主电路基板和子电路基板,但也可以省掉子电路基板。在该情况下,使用一端侧安装有摄像元件,使另一端侧弯曲为U字形的弯曲电路基板。该弯曲电路基板可以为柔性电路基板或者也可以为硬质的电路基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将利用棱镜使光轴弯曲的摄像元件横放方式,但也可以省掉棱镜而将摄像元件纵放。另外,将构成信号电缆的多根原线用粘接剂固定一体化,但也可以不将其一体化。另外,作为偏移部件的加强框设为导流槽(樋)状,但只要能够使透镜镜筒的光轴和信号电缆的中心轴偏移,则可以为筒状,也可以为板状。而且,固定偏移部件的对象物除镜筒之外,也可以为前端部主体。在该情况下,在前端部主体形成偏移部件的接收部,并对其嵌合偏移部件的前端部。

Claims (5)

1.一种内窥镜装置,其具备:
透镜镜筒;
固体摄像元件,其对经由所述透镜镜筒而成像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
棱镜,其设置在所述透镜镜筒与所述固体摄像元件之间;
弯曲基板,其一端侧安装有所述固体摄像元件,并使另一端侧弯曲为U字形;及
信号电缆,其与所述弯曲基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所述内窥镜装置具有U字形状构件,该U字形状构件配置在比透镜镜筒靠基端侧的位置,且在一面上具有开口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向所述U字形状构件内充填密封树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所述U字形状构件覆盖所述固体摄像元件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装置,其中,
覆盖所述信号电缆的挠性的保护管进行被覆。
CN201510559728.2A 2011-03-30 2012-02-27 内窥镜装置 Active CN1052236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4277 2011-03-30
JP2011074277A JP5250653B2 (ja) 2011-03-30 2011-03-30 内視鏡用撮像装置及び内視鏡
CN201210046690.5A CN102727163B (zh) 2011-03-30 2012-02-27 内窥镜及其摄像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6690.5A Division CN102727163B (zh) 2011-03-30 2012-02-27 内窥镜及其摄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23684A true CN105223684A (zh) 2016-01-06
CN105223684B CN105223684B (zh) 2018-04-06

Family

ID=4698400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9728.2A Active CN105223684B (zh) 2011-03-30 2012-02-27 内窥镜装置
CN201210046690.5A Active CN102727163B (zh) 2011-03-30 2012-02-27 内窥镜及其摄像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6690.5A Active CN102727163B (zh) 2011-03-30 2012-02-27 内窥镜及其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250653B2 (zh)
CN (2) CN10522368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2227A (zh) * 2016-09-08 2018-03-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13365544A (zh) * 2019-02-15 2021-09-0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接地方法以及内窥镜的前端部的接地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58399B2 (ja) * 2011-03-30 2014-07-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撮像装置
JP6307227B2 (ja) * 2013-06-28 2018-04-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および内視鏡装置
JP6349286B2 (ja) * 2015-01-26 2018-06-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及び電子内視鏡、並びに、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EP3288250B1 (en) * 2015-04-24 2020-10-14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Imaging device
CN107072494A (zh) * 2015-06-16 2017-08-1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
JP6655343B2 (ja) * 2015-10-15 2020-0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WO2017217025A1 (ja) * 2016-06-17 2017-12-2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6230771B1 (ja) * 2016-06-17 2017-11-1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WO2019044187A1 (ja) * 2017-09-01 2019-03-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挿入部
PT3769664T (pt) 2018-12-07 2022-11-08 Innovex Medical Co Ltd Aparelho e sistema de deteção in vivo baseado num cateter flexível
WO2020188723A1 (ja) * 2019-03-18 2020-09-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保持枠、内視鏡先端構造、および内視鏡
CN113382671B (zh) * 2019-03-18 2024-05-1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的前端单元和内窥镜
CN112657073A (zh) * 2019-10-16 2021-04-16 重庆海扶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超声管的制备方法及超声管
CN111035350B (zh) * 2019-12-30 2022-06-07 常州延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的蛇骨装置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1618A (ja) * 1986-07-15 1988-01-2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US4741327A (en) * 1986-04-30 1988-05-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having bent circuit board
US4831456A (en) * 1986-12-08 1989-05-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Imaging apparatus using a solid-state imaging element having a substrate
JPH04197334A (ja) * 1990-11-29 1992-07-16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電子内視鏡内固体撮像素子への配線構造
JPH0990243A (ja) * 1995-09-22 1997-04-0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JPH1014868A (ja) * 1996-07-05 1998-01-2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JPH1156757A (ja) * 1997-08-20 1999-03-02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立体内視鏡
JP2000125161A (ja) * 1998-10-16 2000-04-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US6313456B1 (en) * 1999-01-25 2001-11-06 Sony Corporation Solid state imaging device having a box-shaped circuit board
JP2003209751A (ja) * 2002-01-16 2003-07-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固体撮像装置
JP2005204944A (ja) * 2004-01-22 2005-08-04 Chinontec Kk 内視鏡
CN1726872A (zh) * 2004-07-29 2006-02-01 富士能株式会社 超声波内窥镜
JP2007097883A (ja) * 2005-10-05 2007-04-19 Olympus Corp 内視鏡の湾曲部構造
US20070223898A1 (en) * 2006-03-22 2007-09-27 Fujinon Corporation Endoscopic apparatus
CN101069634A (zh) * 2006-05-10 2007-11-14 富士能株式会社 内窥镜
JP2008237842A (ja) * 2007-03-29 2008-10-09 Fujinon Corp 超音波内視鏡
CN101480333A (zh) * 2007-12-27 2009-07-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
CN101548535A (zh) * 2007-01-16 2009-09-3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内窥镜
JP2010057749A (ja) * 2008-09-04 2010-03-18 Fujifilm Corp 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内視鏡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9736A (ja) * 1987-10-08 1988-05-24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
US5873816A (en) * 1994-11-02 1999-02-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lectronic endoscope having an insertional portion a part of which is a conductive armor
JP3686110B2 (ja) * 1994-11-10 2005-08-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2001212074A (ja) * 2000-02-07 2001-08-0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3945133B2 (ja) * 2000-08-02 2007-07-18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観察窓洗浄装置
JP4377745B2 (ja) * 2004-05-14 2009-12-02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電子内視鏡
JP5143332B2 (ja) * 2004-07-05 2013-02-1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用固定部材及び撮像装置の修理方法
JP4594703B2 (ja) * 2004-11-19 2010-12-08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ユニット
JP4350652B2 (ja) * 2005-01-07 2009-10-21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挿入部及び内視鏡
JP2010042120A (ja) * 2008-08-12 2010-02-25 Fujifilm Corp 内視鏡
JP5279367B2 (ja) * 2008-07-01 2013-09-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5558399B2 (ja) * 2011-03-30 2014-07-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41327A (en) * 1986-04-30 1988-05-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having bent circuit board
JPS6321618A (ja) * 1986-07-15 1988-01-2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US4831456A (en) * 1986-12-08 1989-05-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Imaging apparatus using a solid-state imaging element having a substrate
JPH04197334A (ja) * 1990-11-29 1992-07-16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電子内視鏡内固体撮像素子への配線構造
JPH0990243A (ja) * 1995-09-22 1997-04-0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JPH1014868A (ja) * 1996-07-05 1998-01-2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JPH1156757A (ja) * 1997-08-20 1999-03-02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立体内視鏡
JP2000125161A (ja) * 1998-10-16 2000-04-2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撮像装置
US6313456B1 (en) * 1999-01-25 2001-11-06 Sony Corporation Solid state imaging device having a box-shaped circuit board
JP2003209751A (ja) * 2002-01-16 2003-07-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固体撮像装置
JP2005204944A (ja) * 2004-01-22 2005-08-04 Chinontec Kk 内視鏡
CN1726872A (zh) * 2004-07-29 2006-02-01 富士能株式会社 超声波内窥镜
JP2007097883A (ja) * 2005-10-05 2007-04-19 Olympus Corp 内視鏡の湾曲部構造
US20070223898A1 (en) * 2006-03-22 2007-09-27 Fujinon Corporation Endoscopic apparatus
CN101069634A (zh) * 2006-05-10 2007-11-14 富士能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1548535A (zh) * 2007-01-16 2009-09-30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内窥镜
JP2008237842A (ja) * 2007-03-29 2008-10-09 Fujinon Corp 超音波内視鏡
CN101480333A (zh) * 2007-12-27 2009-07-1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
JP2010057749A (ja) * 2008-09-04 2010-03-18 Fujifilm Corp 配線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内視鏡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2227A (zh) * 2016-09-08 2018-03-16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07802227B (zh) * 2016-09-08 2022-06-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
CN113365544A (zh) * 2019-02-15 2021-09-0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接地方法以及内窥镜的前端部的接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7163B (zh) 2015-09-16
CN105223684B (zh) 2018-04-06
JP2012205808A (ja) 2012-10-25
JP5250653B2 (ja) 2013-07-31
CN102727163A (zh) 2012-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7163B (zh) 内窥镜及其摄像装置
JP5698877B1 (ja) 電子内視鏡
CN103027661B (zh) 内窥镜用摄像机模块及内窥镜
EP3103381A1 (e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endoscope provided with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CN102648839B (zh) 具有信号电缆的内窥镜
JP4987790B2 (ja) 撮像装置
JP543647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内視鏡
JP5558399B2 (ja) 内視鏡用撮像装置
CN102711583B (zh) 内窥镜用摄像单元
JP6322348B1 (ja) 撮像ユニット
JPWO2013039059A1 (ja) 内視鏡挿入形状観測用プローブ
JP5690455B1 (ja) 基板接続構造
JP3905152B2 (ja) 内視鏡用の撮像装置
CN105919545A (zh) 内窥镜
JP4762011B2 (ja) 内視鏡操作部構造、内視鏡、及び、内視鏡操作部の組立方法
JP2001128937A (ja) 電子内視鏡
JP3717560B2 (ja) 内視鏡
JP2000060796A (ja) 内視鏡の撮像装置
CN109069124A (zh) 内窥镜
JPH071612Y2 (ja) 内視鏡
CN219962817U (zh) 内窥镜端部结构及内窥镜
JP4554787B2 (ja) 電子内視鏡の先端部
JP3019669B2 (ja) 電子内視鏡のケーブル
JP4290808B2 (ja) 内視鏡
JP2000107124A (ja) 内視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