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97629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97629B
CN105197629B CN201510340475.XA CN201510340475A CN105197629B CN 105197629 B CN105197629 B CN 105197629B CN 201510340475 A CN201510340475 A CN 201510340475A CN 105197629 B CN105197629 B CN 1051976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sheet material
paper spacing
pattern
spacing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404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97629A (zh
Inventor
小轮濑彦
小轮濑一彦
山崎翔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197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7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97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976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6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6Duplicate, alternate, selective, or coacting fee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18Modifying or stopping actuation of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20Controlling associated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40Identification
    • B65H2511/414Identification of mode of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3/00Dynamic entities; Timing aspects
    • B65H2513/50Timing
    • B65H2513/52Age; Duration; Life time or chronology of ev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1Edges leading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3Edges trailing ed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杂乱补充了片材而产生的不再能充分确保连续印刷时的纸张间距的问题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没有进行重新供纸控制等等待到达控制时,通过作为初始设定模式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来进行连续印刷任务。另外,在正常纸张间距模式中,以连续印刷任务中的连续的两张片材的纸张间距成为预先确定的正常纸张间距的方式进行送出动作。另一方面,当不维持初始设定模式时,切换为以成为比正常纸张间距长的延长纸张间距的方式进行送出动作的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并进行连续印刷任务。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纸张未适当地载置于纸张载置部时,也能够在该纸张上适当地形成图像。
背景技术
一般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用于向装置内供给纸张的供纸部。另外,在供纸部设有通过装载而载置多张纸张的纸张载置部和用于将载置于纸张载置部的纸张向装置内送出的供纸辊。而且,在形成图像时,通过基于供纸辊的旋转进行的送出动作,从纸张载置部的纸张中的位于最上方的纸张开始向装置内一张一张地供给,并在所供给的纸张的表面上形成图像。
向纸张载置部补充纸张是由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者来进行的。因此,纸张载置部上的纸张不一定被适当地补充到纸张载置部上,其装载状态有时并不令人满意。另外,例如应该通过送出动作被供给的纸张有时卡纸。或者,已经开始送出动作的供纸辊有时与纸张之间产生打滑。在上述情况下,尽管供纸辊的送出动作已经开始,仍有时产生没有向装置内供给纸张的供纸不良。而且,在产生了供纸不良时,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会进行基于下述动作的重新供纸控制,即暂时停止开始了的送出动作,然后再次进行送出动作。这是因为,能够将在最初的送出动作中没有能够适当供给的纸张通过重新供纸控制适当地供给。
是否产生了供纸不良的判断例如使用纸张传感器来进行,所述纸张传感器设置在装置内的纸张的输送路径的中途,用于检测纸张的到达、通过。即,在适当地进行纸张供给的正常情况下,在从送出动作开始后的固定时间内,被供给的纸张到达纸张传感器的检测位置。与之相对,当产生了供纸不良时,从送出动作开始时起到纸张到达由纸张传感器进行检测的检测位置时为止的到达时间,比正常情况下的到达时间长。因此,在送出动作开始之后,当在比正常情况下的到达时间长的时间内纸张传感器没有检测到纸张的到达时,判断为产生了供纸不良,进行重新供纸控制。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进行下述重新供纸控制的技术:当在送出动作中产生了供纸不良时,停止供纸辊的旋转并使纸张载置部暂时下降,在再次使之上升后再开始供纸辊的旋转。于是,通过在使纸张载置部下降及上升后再次开始送出动作,能够将在重新供纸控制前的送出动作中前端被卡住的纸张适当地供给。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9469号公报
但是,在存在已经被适当载置于纸张载置部的纸张的状态下,当向其最上方的纸张之上杂乱地补充纸张时,所补充的追加纸张的位置有时是不与供纸辊接触的位置。具体而言,追加纸张的补充者往往向纸张载置部的离开供纸辊的位置补充追加纸张。于是,当在该状态下开始送出动作时,首先,追加纸张之下的、最初载置于纸张载置部的纸张的最上方的纸张通过供纸辊被供给。
另外,追加纸张由于载置在开始供给的纸张之上,因此,伴随着已开始供给的纸张被供给,上述追加纸张向供纸辊侧移动。当追加纸张借助该移动而到达供纸辊时,到达了的追加纸张的最上方的纸张与供纸辊接触。即,追加纸张代替最初被供给了的下方的纸张而向装置内供给。需要说明的是,最初被供给的追加纸张之下的纸张由于追加纸张到达供纸辊而处于未与供纸辊接触的状态。因此,最初被供给的追加纸张之下的纸张,在开始了追加纸张的供给时之前处于在被供给的位置停止的状态。
这样,当在已经载置有纸张的纸张载置部上杂乱地补充追加纸张时,在上述的现有技术等中执行重新供纸控制。这是因为,与从开始送出动作时起到追加纸张的最上方的纸张与供纸辊接触为止的时间相应地,从开始送出动作时起到纸张到达纸张传感器的检测位置时为止的到达时间比正常情况下的到达时间长。于是,当执行重新供纸控制时,所供给的追加纸张的最上方的纸张被纸张传感器检测。由此,在该被检测到的纸张上适当地形成图像。
但是,在追加纸张之下存在最初被载置于纸张载置部的纸张。在补充追加纸张之后的最初的送出动作中,最初被载置于该纸张载置部的纸张的最上方的纸张,处于在被供给至输送路径的中途的位置停止的状态。因此例如存在下述那样的问题。
即,在追加纸张全部被供给之后被供给的纸张,从已经被供给至输送路径的中途的位置起开始供给。因此,当在追加纸张中最后被供给的纸张和已经被供给至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纸张上连续地形成图像时,这些连续的纸张的后端和前端有时会互相重叠。由于如上述地产生重叠输送,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检测到纸张的尺寸错误、卡纸,有时导致动作停止。另外,即使连续的纸张的后端和前端尚未重叠,但由于这些纸张的间距过于狭窄,因此有时会在装置中误检测出纸张尺寸、卡纸。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0-265051号公报中,能够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纸张的重叠输送。即,检测重叠输送状态,进行纸张的输送以消除该重叠输送状态,由此能够适当地确保纸张间距。但是,由于需要用于检测重叠输送的传感器,因此存在无法用于廉价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即,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因杂乱地补充片材而产生的不再能充分确保连续印刷时的纸张间距的问题。
以解决该课题为目的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输送部,所述输送部进行沿着输送路径输送片材的输送动作;片材载置部,所述片材载置部以不限制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后端的方式载置多张将向输送路径供给的片材;供纸辊,所述供纸辊位于输送部的最上游,进行通过旋转将载置于片材载置部的片材中的最上方的片材向输送路径送出的送出动作;以及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将图像形成于在输送路径上输送来的片材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输送片材检测部,所述输送片材检测部检测在检测位置处有无片材,所述检测位置设置在输送路径上的与由图像形成部向片材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位置相比靠上游的位置;输送量计数部,所述输送量计数部对片材输送量进行计数,该片材输送量对输送部的输送动作量进行指示;纸张间距控制部,所述纸张间距控制部针对在多张片材上连续地进行图像形成的任务即连续印刷任务中的纸张间距模式,切换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并且有时在连续印刷任务的中途也进行这些纸张间距模式的切换,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是以连续印刷任务中的连续的两张片材的纸张间距成为预先确定的正常纸张间距的方式进行送出动作的模式,所述延长纸张间距模式是以成为比正常纸张间距长的延长纸张间距的方式进行送出动作的模式;以及等待到达控制部,所述等待到达控制部进行等待到达控制,在所述等待到达控制中,即使自送出动作开始时起的由输送量计数部计数的片材输送量达到预先确定的阈值即供纸检测输送量,当输送片材检测部没有检测到片材时,也使送出动作继续进行,并在输送片材检测部检测到片材之前,使由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的开始时机延迟,纸张间距控制部将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设为初始设定模式,当从送出动作的开始起到由输送片材检测部检测出片材为止没有进行等待到达控制时,维持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在不维持初始设定模式时,从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切换为延长纸张间距模式。
这是因为,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中的延长纸张间距比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正常纸张间距长。因此,在正常纸张间距模式中,能够以比延长纸张间距模式时高的生产率进行连续印刷。因此,在没有进行等待到达控制时,优选在保持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情况下进行连续印刷。另一方面,当进行了等待到达控制时,在输送路径存在已被输送到了其中途的片材的可能性高。因此,在进行了等待到达控制之后,优选以延长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连续印刷。由此,能够在充分确保已被输送到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片材和其之前的片材的纸张间距的同时进行连续印刷。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具有下一片材突出量取得部,所述下一片材突出量取得部取得下一片材突出量,所述下一片材突出量是当进行了等待到达控制时、从送出动作的开始起到由输送片材检测部实际检测到片材为止所计数的片材输送量的、相对于输送路径上的从供纸辊起到检测位置为止的距离的多余量,纸张间距控制部将延长纸张间距设为在正常纸张间距上加上与下一片材突出量相当的距离而得到的长度。这是因为,能够在将已被输送到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片材和其之前的片材的纸张间距确保为正常纸张间距的同时进行连续印刷。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纸张间距控制部在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中,通过在由输送片材检测部检测到连续印刷任务中的连续的两张片材中的在先片材的后端之后、开始针对连续的两张片材中的在后片材的送出动作,从而将延长纸张间距设为比正常纸张间距长的纸张间距。这是因为,当在后片材是已被输送到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片材时,能够在在先片材可靠地通过了输送片材检测部的检测位置之后进行针对该在后片材的送出动作。由此,能够可靠地确保在先片材和在后片材的纸张间距。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纸张间距控制部针对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当由输送片材检测部检测出的片材是连续印刷任务中的第二张以后的片材时,不论是否进行了等待到达控制,都维持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这是因为,当存在杂乱地被补充的片材时,该杂乱地被补充的片材的最上方的片材在任务的最初被供给的可能性高。而在任务的执行中补充片材的可能性低。因此,针对任务的第二张以后进行的等待到达控制是因打滑等通常的供纸不良引起的可能性高。因此,在等待到达控制是因打滑等通常的供纸不良引起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能够在保持生产率高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情况下进行连续印刷。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具有载置片材检测部,所述载置片材检测部对载置于片材载置部的片材的有无进行检测,纸张间距控制部针对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当此后执行的任务是在由载置片材检测部进行的片材的检测从无变成有之后最初被执行的初次任务时,不论是否进行了等待到达控制,都维持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这是因为,在缺纸状态的片材载置部上以整齐的状态适当补充片材的可能性高。因此,在将片材载置于片材载置部之后,在最初执行的初次任务中进行的等待到达控制是因打滑等通常的供纸不良引起的可能性高。因此,在等待到达控制是因打滑等通常的供纸不良引起的可能性高的情况下,能够在保持生产率高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情况下进行连续印刷。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纸张间距控制部针对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延长纸张间距模式时,当进行连续印刷任务时的、从由输送片材检测部检测到连续的两张片材中的在先片材的后端时起到由输送片材检测部检测到连续的两张片材中的在后片材的前端为止的时间超过预先确定的延长解除时间时,维持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当所述时间为延长解除时间以下时,从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切换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即,这是因为,当以延长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连续印刷时的在先片材的后端到在后片材的前端的纸张间距短时,可以认为在后片材是已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片材。并且,在对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片材进行供给之后,能够在保持生产率高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情况下进行连续印刷。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具有误检测防止部,所述误检测防止部仅限于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进行误检测防止控制,在该误检测防止控制中,通过忽略由输送片材检测部进行检测的片材的检测状态从有变成无、并再次变成有时的检测状态为无的时间在预先确定的检测忽略时间以下时的该检测状态为无的检测,从而防止片材的前端以及后端的误检测。这是因为,当已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片材作为连续的两张片材中的在后片材被供给了时,其与在先片材的纸张间距有时非常短。因此,当设定为延长纸张间距模式时,为了检测该短的纸张间距,优选不进行输送片材检测部的防止由所谓的振动引起的误检测的检测忽略控制。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具有下一片材突出量取得部,所述下一片材突出量取得部取得下一片材突出量,所述下一片材突出量是当进行了等待到达控制时、从送出动作的开始起到由输送片材检测部实际检测到片材为止所计数的片材输送量的、相对于输送路径上的从供纸辊起到检测位置为止的距离的多余量,纸张间距控制部针对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当下一片材突出量在预先确定的阈值即容许下一片材突出量以下时,不论是否进行了等待到达控制,都维持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这是因为,当等待到达控制中的下一片材突出量不是那么大时,在该等待到达控制中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片材不会被输送那么长的距离。因此,即使该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片材以被设定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状态进行了供给,也能够更充分确保与在先片材的纸张间距。并且,在上述情况下,优选在保持生产率高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情况下进行连续印刷。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有异常片材检测部,所述异常片材检测部检测载置于片材载置部的片材中的、从供纸辊到前端的距离超过预先确定的容许距离而载置的异常片材的有无,纸张间距控制部针对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当在开始了送出动作时由异常片材检测部没有检测到异常片材时,不论是否进行了等待到达控制,都维持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当检测到异常片材时,仅限于进行了等待到达控制时,从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切换为延长纸张间距模式。这是因为,当没有异常片材时,即使存在通过等待到达控制而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片材,该片材也不会被输送那么长的距离。因此,即使以被设定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状态对该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片材进行了供给,也能够更充分确保与在先片材的纸张间距。并且,在上述情况下,优选在保持生产率高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情况下进行连续印刷。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具有载置片材检测部,所述载置片材检测部对载置于片材载置部的片材的有无进行检测,当在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状态下、由载置片材检测部进行的片材的检测从有以及无中的一方变成了另一方时,纸张间距控制部从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切换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这是因为,在缺纸状态的片材载置部上以整齐的状态适当补充片材的可能性高。因此,当片材缺乏时或当片材载置于片材载置部时,优选之后以生产率高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连续印刷。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片材载置部具有推起部和反转控制部,所述推起部在成为将所载置的片材推起直至与供纸辊接触的状态的可送出位置、和成为使所载置的片材从供纸辊离开的状态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反转控制部在使推起部向离开位置移动了的状态下,进行使供纸辊向与送出动作中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反向旋转的反转控制,当在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状态下完成了任务时,反转控制部进行反转控制,当在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状态下完成了任务时,反转控制部不进行反转控制。这是因为,当以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完成了任务时,在输送路径残留有被输送到了其中途的片材的可能性高。并且,当以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完成了任务时,能够通过反转控制使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片材返回片材载置部。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具有多组片材载置部和供纸辊的组合,多个片材载置部中的第一片材载置部具有推起部和反转控制部,所述推起部在成为将所载置的片材推起直至与第一片材载置部的第一供纸辊接触的状态的可送出位置、和成为使所载置的片材从第一供纸辊离开的状态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反转控制部在使推起部向离开位置移动了的状态下,进行使第一供纸辊向与送出动作中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即反向旋转的反转控制,在反转控制部中,当在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状态下完成了通过第一供纸辊进行送出动作的第一任务时,在进行第一任务的下一个的第二任务的送出动作之前,判断第二任务是否通过第一供纸辊进行送出动作,当第二任务不是通过第一供纸辊进行送出动作时,在开始第二任务的送出动作之前进行反转控制,当第二任务是通过第一供纸辊进行送出动作时,不进行反转控制。这是因为,当在残留有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片材的状态下执行了从其他片材载置部对片材进行供给的任务时,由于残留于输送路径的片材妨碍被供给的片材的输送而产生卡纸。因此,在该情况下,优选进行反转控制。另一方面,当下一任务为从相同片材载置部进行供纸的任务时,即使残留有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片材,也不一定需要进行反转控制。并且,与不进行反转控制相应地,能够提高生产率。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在反转控制部进行了反转控制时,纸张间距控制部从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切换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这是因为,通过反转控制,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片材返回片材载置部。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具有下一片材突出量取得部,所述下一片材突出量取得部取得下一片材突出量,所述下一片材突出量是当进行了等待到达控制时、从送出动作的开始起到由输送片材检测部实际检测到片材为止所计数的片材输送量的、相对于输送路径上的从供纸辊起到检测位置为止的距离的多余量,反转控制部在反转控制中,使供纸辊反向旋转被确定为下一片材突出量以上的反转量。这是因为,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片材能够至少在完全返回片材载置部之前进行反转控制。
另外,在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优选的是,等待到达控制部在等待到达控制中,进行停止送出动作并再次开始送出动作的重新供纸。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杂乱补充片材而产生的不再能充分确保连续印刷时的纸张间距的问题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概略图。
图3是用于对重新供纸控制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对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在适当载置的纸张之上存在杂乱补充的纸张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6(a)~(c)是用于对由于在存在杂乱补充的纸张的状态下进行供纸而产生重叠输送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用于对由于在存在杂乱补充的纸张的状态下进行供纸而不再能充分确保纸张间距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用于对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进行切换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判断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进行切换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判断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对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进行切换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判断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对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进行切换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判断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在存在杂乱补充的纸张的状态下进行了连续印刷时的供纸结果的图。
图13是用于对第五实施方式中的进行切换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判断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能够应用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流程图(图13)的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图。
图15是用于对进行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反转控制的顺序进行说明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图像形成装置
2 图像形成部
6 CPU
10Y、10M、10C、10K 图像形成单元
40 纸张传感器
71 手动托盘
72 供纸辊
D 检测位置
N1 转印辊隙
P 纸张
RS 正常纸张间距
WS 延长纸张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2和用于向图像形成部2供给纸张P的供纸部3。图像形成装置1是在图像形成部2的内部具有中间转印带20的所谓的串联式彩色打印机。
中间转印带20是具有导电性的环状带部件,其图1中的两端部由辊21、22支承。在形成图像时,图1中右侧的辊21如图中箭头所示,沿逆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由此,中间转印带20以及图1中左侧的辊22分别沿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从动旋转。
在中间转印带20中的、被图1中右侧的辊21支承的部分的外周面设有二次转印辊23。二次转印辊23在与轴垂直的方向上(图1中朝向左方)向中间转印带20压接。在中间转印带20与二次转印辊23接触的部分,形成有使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P上的转印辊隙N1。在形成图像时,二次转印辊23在由向旋转的中间转印带20压接而引起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沿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从动旋转。
另外,在中间转印带20中的、被图1中左侧的辊22支承的部分的外周面设有带清洁器24。本实施方式的带清洁器24如图1所示呈辊形状,是在芯棒的表面具有导电性的刷子的部件。作为该导电性的刷子纤维,可以使用尼龙类、聚酯类、丙烯类、人造丝类等。带清洁器24用于回收附着在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上的调色剂。例如,带清洁器24对在转印辊隙N1处没有向纸张P转印而在通过转印辊隙N1后依旧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进行回收。
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1中下部,从左向右依次配置有黄色(Y)、品红(M)、青色(C)、黑色(K)这几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均是用于形成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像并将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部件。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的结构均相同。因此,在图1中以图像形成单元10Y为代表而标注附图标记。
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具有圆筒状的作为静电潜像承载体的感光体11、以及配置在其周围的带电装置12、曝光装置13、显影装置14、一次转印辊15以及感光体清洁器16。带电装置12用于使感光体11的表面均匀带电。曝光装置13用于向感光体11的表面照射基于相应颜色的图像数据的激光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4用于向感光体11的表面提供所收容的调色剂。
一次转印辊15配置在隔着中间转印带20与感光体11相对的位置处。一次转印辊15在与轴垂直的方向(图1中朝向下方)上向中间转印带20压接。借助该压接,在中间转印带20和感光体11相接触的部分,分别形成有使各色的感光体1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一次转印辊隙。感光体清洁器16用于回收未从感光体11上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作为感光体清洁器16,示出了呈板状且其一端部与感光体11的外周面接触的部件,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可以使用其他的清洁部件,例如固定刷、旋转刷、辊或者组合它们中的多个部件而成的装置。或者,如果采用利用显影装置14来回收感光体11上的未转印调色剂的无清洁器方式,则也可以没有感光体清洁器16。
另外,在中间转印带20的图1中上方,配置有收容各色调色剂的给料斗17Y、17M、17C、17K。收容在这些给料斗中的各色调色剂被分别向各色显影装置14适当补给。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位于图像形成部2之下的供纸部3具有供纸盒51、61和手动托盘71。在上述供纸盒51、61、手动托盘71中分别通过装载而载置有多张纸张P。图1所示的纸张P是普通纸。
如图1所示,在供纸盒51、61的图1中右侧分别设有供纸辊52、62,该供纸辊52、62进行将纸张P向供纸路径50、60送出的送出动作。另外,在手动托盘71的图1中左侧设有供纸辊72,该供纸辊72用于进行将纸张P向供纸路径70送出的送出动作。供纸辊52、62、72均能够通过送出动作,将分别载置在供纸盒51、61、手动托盘71中的纸张P从其最上部的纸张开始向各供纸路径50、60、70送出。因此,供纸辊52、62、72均是位于各供纸路径50、60、70中的最上游的输送辊。另外,向供纸路径50、60、70送出的纸张P均被向比供纸路径50、60、70汇合的汇合位置E靠下游的图像形成路径30输送。
进而,在供纸盒51、61、手动托盘71,分别设有检测纸张P的有无的缺纸传感器53、63、73。缺纸传感器53、63、73用于检测供纸盒51、61、手动托盘71的各自的纸张P是否缺乏。另外,缺纸传感器53、63、73配置在供纸盒51、61、手动托盘71中与各供纸路径50、60、70连接的一侧的下部。即,缺纸传感器53、63、73对于供纸盒51、61、手动托盘71的各自的纸张P,均将输送方向的前端侧作为检测位置。
除此之外,在供纸盒51、61分别设有对所载置的纸张P的后端侧位置进行限制的限制板54、64。而在手动托盘71没有设置供纸盒51、61的限制板54、64那样的部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手动托盘71通过沿图1的上下方向移动,能够取得可供纸位置和离开位置。图1中实线所示的手动托盘71是位于通过供纸辊72的送出动作而能够将载置于手动托盘71的纸张P向供纸路径70供给的可供纸位置时的情形。另一方面,图1中由双点划线示出位于离开位置时的手动托盘71。当手动托盘71位于离开位置时,载置于手动托盘71的纸张P从供纸辊72离开。
另外,在从供纸部3送出的纸张P的图像形成路径30中依次配置有1对对齐辊31、转印辊隙N1、定影装置32、排纸辊33。在图像形成路径30的更下游侧设有将图像形成结束后的纸张P排出的排纸部34。对齐辊31用于对将纸张P向转印辊隙N1送出的时机进行微调。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32通过压接一对辊而构成。通过该压接而形成有定影辊隙N2。定影装置32能够进行在使纸张P通过定影辊隙N2的同时,加热并加压通过的纸张P的定影处理。另外,通过定影辊隙N2中的定影处理,可以使在纸张P上承载的调色剂像定影于纸张P。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双面输送路径35。双面输送路径35用于将通过图像形成路径30一次的纸张P再次向图像形成路径30输送。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在纸张P的双面上形成图像。另外,图像形成路径30、供纸路径50、60、70、双面输送路径35均是输送纸张P的输送路径。
在图像形成路径30的对齐辊31的上游位置处设有纸张传感器40。纸张传感器40对在图像形成路径30上的检测位置D处有无纸张P进行检测。即,通过纸张传感器40的检测状态能够检测出检测位置D处的纸张P的到达、通过。具体而言,通过纸张传感器40的检测状态从无向有变化,能够检测出纸张P的前端。另外,通过纸张传感器40的检测状态从有向无变化,能够检测出纸张P的后端。需要说明的是,除纸张传感器40以外,在输送路径的各处还设有用于检测纸张P的到达、通过的传感器。
图2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结构的概略。图像形成装置1为了进行各部分的控制而具有动力部4和控制器部5。动力部4具有进行整体的控制处理的CPU6和附属于主体的非易失性存储器7。
非易失性存储器7中存储有例如从供纸辊52、62、72各自的位置到纸张传感器40的检测位置D的距离等图像形成装置1的机械尺寸的值。另外存储有例如作为辊21的旋转速度、各感光体11的旋转速度、输送纸张P或所形成的调色剂像的速度的系统速度等值。进而还对后述的正常纸张间距、供纸检测时间、检测忽略时间等进行存储。
CPU6根据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7中的值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的各部分。例如,通过调整由各曝光装置13开始形成静电潜像的时机,在中间转印带20上形成无错位的彩色调色剂像。另外,通过调整由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形成图像的时机和从供纸部3供给纸张P的时机,以进入这些转印辊隙N1的进入时机一致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CPU6从在图像形成路径30等的纸张P的输送路径的各处设置的传感器获取输送中的纸张P的实际位置。例如,如前所述,通过纸张传感器40能够检测出纸张P是否通过了检测位置D。因此,CPU6通过比较由对输送进行控制而得到的纸张P的目标位置和由沿输送路径设置的传感器获取的实际位置,能够检测出纸张P产生卡纸等。
另外,当通过供纸辊72的送出动作没有适当地进行手动托盘71的纸张P的供给时,CPU6执行再次进行该纸张P的供给的重新供纸控制。而且,CPU6能够执行使供纸辊72向与供给手动托盘71的纸张P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反转控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CPU6在使手动托盘71向离开位置移动了的状态下进行反转控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在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同时进行在多张纸张P上连续地形成图像的连续印刷。CPU6也进行该连续印刷中的纸张间距模式的切换。后面将对这些重新供纸控制、反转控制、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延长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详细叙述。
另外,动力部4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所包括的各种单元8,并进行各种单元附属的非易失性存储器9的写入、读出。各种单元8例如包括调色剂瓶(toner bottle)、成像单元等。在各种单元附属的非易失性存储器9中,例如在调色剂瓶附属的存储器中存储有调色剂残留量等,在成像单元附属的存储器中存储有印刷张数等。
另外,控制器部5是与外部的个人计算机等连接并接收指示输入的部件。例如,通过从个人计算机接收图像形成指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生成图像形成任务。进而,在动力部4和控制器部5交换点计数值等各种信息。
下面,对由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的正常的图像形成动作的一例进行简单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彩色模式中的图像形成动作的一例,所述彩色模式是使用4色调色剂在载置于手动托盘71的纸张P上形成彩色图像的模式。
在正常的彩色图像的形成时,中间转印带20以及各色的感光体11分别以规定的圆周速度沿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首先,感光体11的外周面通过带电装置12被大致均匀地带电。利用曝光装置13,将与图像数据对应的光投射到带电了的感光体11的外周面,从而形成静电潜像。接着,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14被显影,在感光体11上形成调色剂像。各色的调色剂像在由感光体11和中间转印带20形成的一次转印辊隙处被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即,在中间转印带20上,黄色(Y)、品红(M)、青色(C)、黑色(K)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
另外,没有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且在通过一次转印辊15之后依旧残留在感光体11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被感光体清洁器16擦掉而从感光体11上去除。然后,重叠的4色的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带20的旋转向转印辊隙N1输送。
另一方面,载置于手动托盘71的纸张P通过供纸辊72的送出动作,从最上方的纸张开始一张一张地向供纸路径70抽出。供纸辊72的送出动作是在手动托盘71处于可供纸位置的状态下进行的。另外,送出动作当然是以在手动托盘71上载置有纸张P的状态开始的。可以通过缺纸传感器73来检测在手动托盘71上是否载置有纸张P。
从手动托盘71抽出的纸张P沿着供纸路径70、图像形成路径30向转印辊隙N1输送。通常,通过对齐辊31对纸张P向转印辊隙N1进入的进入时机进行微调,使其与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像向转印辊隙N1进入的进入时机相一致。由此,在转印辊隙N1处,重叠的4色的调色剂像向纸张P转印(二次转印)。
被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张P进而向图像形成路径30的下游侧输送。即,纸张P在借助通过定影辊隙N2而被定影了调色剂像之后,被排纸辊33向排纸部34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了转印辊隙N1之后依旧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被带清洁器24回收,由此从中间转印带20上被去除。
另外,在对多张纸张P连续地进行图像形成的连续印刷时,图像形成装置1以固定的间隔连续地进行上述的图像形成动作。当然,为了以固定的间隔使纸张P通向转印辊隙N1,对于供给纸张P的送出动作也以固定的间隔进行。
另外,当要对纸张P进行双面印刷时,借助通过图像形成路径30而在一个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在利用排纸辊33而正反面翻转之后,向双面输送路径35输送。然后,通过了双面输送路径35的纸张P再次向图像形成路径30输送。由此,能够在与已经形成了图像的一个面相反的另一个面上形成图像。如上所述在双面上形成了图像的纸张P之后向排纸部34排出。
下面对重新供纸控制进行说明。图3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从供纸盒51、61、手动托盘71到转印辊隙N1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手动托盘71的与供纸辊72相对的位置处设有操纵辊74。操纵辊74用于防止通过供纸辊72的送出动作将多张纸张P向供纸路径70送出而导致的重叠输送。本实施方式的操纵辊74是带有转矩限制器的辊。
具体而言,当通过送出动作而仅供给一张纸张P时,在其摩擦的作用下操纵辊74进行从动旋转。另一方面,当产生重叠输送而在供纸辊72和操纵辊74之间存在多张纸张P时,被施加负载而不进行从动旋转。因此,即使在通过送出动作而产生了重叠输送的情况下,也仅将与供纸辊72接触的最上方的纸张P向供纸路径70送出。另外,作为供纸检测距离X,图3示出了纸张P的输送路径上的从供纸辊72起到纸张传感器40的检测位置D为止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的重新供纸控制在判断为产生了供纸不良时,暂时停止纸张P的送出动作,并再次进行新的送出动作。另外,对手动托盘71的供纸辊72执行本实施方式的重新供纸控制。这是因为,与供纸盒51、61不同,手动托盘71中不仅载置作为普通纸的纸张P,载置信封、特殊片材的频率也较高,因此,对于手动托盘71而言,容易产生例如在开始了送出动作的供纸辊72与纸张P之间产生打滑等供纸不良。而通过进行重新供纸控制有时能够消除打滑等供纸不良。
另外,在从开始供纸辊72的送出动作时起到经过了供纸检测时间时为止,在纸张P没有到达检测位置D的情况下执行重新供纸控制。供纸检测时间是根据供纸检测距离X和纸张P的输送速度预先确定的时间。即,本实施方式的供纸检测时间是纸张P沿着供纸路径70以及图像形成路径30没有产生卡纸等地适当地被输送了供纸检测距离X时的时间。
当与供纸辊72接触的纸张P通过供纸辊72的送出动作被适当地供给、进而被适当地输送至检测位置D时,该纸张P的前端在从开始送出动作到经过供纸检测时间为止的期间到达检测位置D。而在产生了打滑等供纸不良的情况下,尽管正进行送出动作,但并不从手动托盘71适当地送出纸张P。并且,当因打滑等供纸不良而没有适当地供给纸张P时,在从开始送出动作到经过供纸检测时间为止的期间,纸张P有时不会到达检测位置D。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CPU6在开始供纸辊72的送出动作时开始时间的计时。然后,在所计时的时间成为供纸检测时间为止纸张P仍未到达检测位置D的情况下,执行重新供纸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当通过重新供纸控制而适当地供给了纸张P时,所供给的纸张P通过检测位置D,并对该纸张P进行图像形成。因此,即使在最初的送出动作中产生了打滑等供纸不良时,在通过重新供纸控制进行了供纸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图像形成而不停止图像形成装置1。
另一方面,在即使通过重新供纸控制也没有适当地供给纸张P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再次的重新供纸控制。或者,也可以向使用者告知手动托盘71的纸张P产生了供纸不良。在该情况下,在设有显示面板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可以通过该显示面板向使用者通知供纸不良。或者,也可以通过警告音或灯的点亮来通知供纸不良。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代替从开始了供纸辊72的送出动作时起的时间,而基于针对纸张P进行输送的各输送辊等的旋转量来进行重新供纸控制。这是因为适当地输送了纸张P的距离例如能够通过供纸辊72等在输送路径的各处配置的输送辊的旋转量来求出。即,与供纸检测距离X相当的各输送辊的旋转量作为供纸检测旋转量而被预先确定。而且,CPU6也可以在下述情况下执行重新供纸控制,即在从供纸辊72开始了送出动作时起到所计数的各输送辊的旋转量成为供纸检测旋转量为止的期间内纸张P没有到达检测位置D的情况。
或者,供纸检测时间及供纸检测旋转量不限于根据供纸检测距离X来确定,也可以根据供纸检测距离X以上的距离来确定。即,将供纸检测时间或供纸检测旋转量确定为纸张P沿着供纸路径70以及图像形成路径30在没有产生卡纸等的情况下适当地被输送了供纸检测距离X以上的距离时的时间或各输送辊的旋转量即可。
另外,也可以进行送出动作连续控制来代替再次进行送出动作的重新供纸控制,所述送出动作连续控制是在不停止供纸辊72的送出动作的情况下,超过供纸检测时间或供纸检测旋转量地连续地进行供纸辊72的送出动作的控制。另外,例如在重新供纸控制中,也可以使供纸辊72以比重新供纸控制之前的送出动作中的旋转速度慢的旋转速度旋转。这是因为,通过减慢供纸辊72的旋转速度,可以降低打滑的产生频率。
另外,上述重新供纸控制以及送出动作连续控制均为等待纸张P到达检测位置D的等待到达控制,所述纸张P为向供纸所涉及的检测位置D的到达延迟的纸张。而且,在进行了等待到达控制时,在图像形成单元10Y、10M、10C、10K中已经分别开始调色剂像的形成。因此,当对转印对象的纸张P进行了等待到达控制时,进行使所形成的调色剂像延迟到达转印辊隙N1的控制。具体而言,可以考虑减慢中间转印带20以及感光体11等的旋转速度。或者,也可以使中间转印带20以及感光体11等的旋转暂时停止。
下面,对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连续印刷的模式即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正常纸张间距模式以及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均为对载置于手动托盘71的纸张P进行连续印刷时的模式。
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是以连续的纸张P彼此的纸张间距尽量短的方式使供纸辊72进行送出动作的模式。由此,在正常纸张间距模式中能够提高图像形成的生产率。另一方面,延长纸张间距模式是以纸张间距比正常纸张间距模式长的方式使供纸辊72进行送出动作的模式。另外,由于连续印刷通常使图像形成的生产率优先,因此优选通过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来进行。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接通电源后的初始设定中,设定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
图4是用于对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说明的图。对于连续印刷所涉及的连续的纸张P彼此的纸张间距,图4示出了正常纸张间距模式中的正常纸张间距RS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中的延长纸张间距WS。即,在正常纸张间距模式中,当所供给的纸张P的后端通过输送而到达图4中F所示的位置时,驱动供纸辊72以便开始针对下一纸张P的送出动作。另外,在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中,当所供给的纸张P的后端通过输送而到达图4中G所示的位置时,驱动供纸辊72以便开始针对下一纸张P的送出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正常纸张间距RS以及延长纸张间距WS均比从适当载置于手动托盘71上的纸张P的前端到纸张传感器40的检测位置D为止的距离Y短。因此,只要在正常纸张间距模式以及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中均没有产生卡纸等,在连续印刷所涉及的前一纸张P的后端通过检测位置D之前,开始针对下一纸张P的送出动作。
在此,由使用者向供纸盒51、61、手动托盘71补充纸张P。在进行该补充时,与供纸盒51、61相比,手动托盘71更容易成为纸张P被杂乱载置的状态。这是因为在手动托盘71没有设置供纸盒51、61那样的限制纸张P的后端的限制板54、64。
另外,对于手动托盘71而言,容易在已经载置有纸张P的状态下,在该载置的纸张P之上通过追加来进一步补充纸张P。这是因为与供纸盒51、61不同,手动托盘71在装置的外部露出。于是,在手动托盘71上杂乱追加的纸张P有时位于与供纸辊72不接触的位置。即,在手动托盘71中,由于杂乱地补充纸张P而往往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
图5中将通过追加而仅补充的一张纸张P示为追加纸张BP。图5所示的追加纸张BP是被补充到了其前端从供纸辊72离开的位置的纸张。另外,图5中以Z1表示从供纸辊72离开地被补充的追加纸张BP的、从其前端到供纸辊72的距离。另外,图5中将补充追加纸张BP之前在手动托盘71上适当载置的纸张P的束示为最初纸张束AP。除此之外,图5中将最初纸张束AP中的最上方的纸张P示为第一最初纸张AP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不能检测出在手动托盘71中补充了追加纸张BP的情况。这是因为没有设置检测追加纸张BP的传感器等。另外,缺纸传感器73是用于检测最初纸张束AP中最下侧的纸张的传感器,不能进行追加纸张BP的检测。另外,如图5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手动托盘71以其供纸辊72侧成为低位置的方式倾斜设置。但是,其倾斜程度还不至于使追加纸张BP在重力作用下滑到供纸辊72。
在图5的状态下,当执行从手动托盘71进行送出动作并形成图像的任务时,首先开始供给第一最初纸张AP1。这是因为第一最初纸张AP1与供纸辊72接触。然后,伴随着第一最初纸张AP1被供给,其之上的追加纸张BP也向供纸辊72侧移动。这是因为在第一最初纸张AP1的上表面和追加纸张BP的下表面之间存在摩擦。
图6是用于对以图5的状态进行了送出动作时的第一最初纸张AP1以及追加纸张BP的移动进行说明的图。首先,如前所述,当以图5的状态开始了送出动作时,与供纸辊72接触的第一最初纸张AP1被供给。然后,当第一最初纸张AP1被供给了从补充了追加纸张BP时的追加纸张BP的前端到供纸辊72的距离Z1时,追加纸张BP的前端到达供纸辊72。于是,如图6(a)所示,当追加纸张BP的前端到达供纸辊72时,第一最初纸张AP1为被供给了距离Z1的状态。
进而,当在图6(a)的状态中仍继续进行了送出动作时,如图6(b)所示,开始供给与供纸辊72接触的追加纸张BP。另外,在图6(b)所示的状态下,所供给的追加纸张BP通过了检测位置D。
需要说明的是,当以图5的状态开始了送出动作时,在从图6(a)至图6(b)的期间执行重新供纸控制。这是因为,在以图5所示的状态开始送出动作之后,通过检测位置D的是追加纸张BP。另外,在图5所示状态中,开始了送出动作时的追加纸张BP的前端位于相距检测位置D下述距离的位置,所述距离为在供纸检测距离X上加上相距供纸辊72的距离Z1而得到的距离。因此,当以图5所示的补充了追加纸张BP的状态开始了送出动作时,从开始该送出动作起到追加纸张BP的前端到达检测位置D为止的时间比供纸检测时间长。
另外,在图6(a)所示的追加纸张BP到达供纸辊72之后,第一最初纸张AP1成为未与供纸辊72接触的状态。而第一最初纸张AP1的下表面与操纵辊74接触。因此,第一最初纸张AP1成为在追加纸张BP到达供纸辊72时的位置处停止的状态。在图6中,第一最初纸张AP1在其前端被供给至比汇合位置E靠下游的位置处的位置停止其供给。进而,当在图6(b)的状态下也继续进行了送出动作时,如图6(c)所示,追加纸张BP在图像形成路径30上被输送。由此,将在追加纸张BP的表面形成图像。
当在图5所示的补充了追加纸张BP的状态下执行的图像形成的任务是连续印刷时,通过供给追加纸张BP后的下一个送出动作进行供纸的是第一最初纸张AP1。这是因为在追加纸张BP通过了供纸辊72之后,与供纸辊72接触的是第一最初纸张AP1。当开始了送出动作时,如图6(c)所示,第一最初纸张AP1从已经从手动托盘71输送了距离Z1后的位置起开始该供纸。
另外,图6(c)示出了追加纸张BP的后端被输送到了正常纸张间距RS所涉及的位置F时的情况。即,当连续印刷的模式被设定成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以图6(c)的状态开始下一个送出动作。另外,如图6(c)所示,第一最初纸张AP1从手动托盘71已被输送的距离Z1比正常纸张间距RS长。即,在图6(c)所示的状态下,第一最初纸张AP1的前端被输送到比正常纸张间距RS所涉及的位置F靠下游的位置。
因此,当在图6(c)的状态下将连续印刷的模式设定成了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以追加纸张BP的后端侧和第一最初纸张AP1的前端侧重叠的状态在图像形成路径30上进行输送。因此,在该情况下,追加纸张BP的后端的通过以及第一最初纸张AP1的前端的到达都不能利用纸张传感器40检测出。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有时会误检测出从手动托盘71供给的追加纸张BP的尺寸。或者,图像形成装置1有时会误检测出追加纸张BP或第一最初纸张AP1的卡纸而停止。另外,在追加纸张BP和第一最初纸张AP1重叠的状态下,无法在其上适当地形成图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判断为如图6(c)所示处于第一最初纸张AP1从手动托盘71已被供给的状态时,以延长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连续印刷。如图6(c)所示,第一最初纸张AP1从手动托盘71已被输送的距离Z1比延长纸张间距WS短。即,在图6(c)所示的状态下,第一最初纸张AP1的前端位于比延长纸张间距WS所涉及的位置G靠上游的位置。因此,通过以延长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连续印刷,能够防止追加纸张BP和第一最初纸张AP1以重叠的状态被输送。这是因为,当追加纸张BP的后端到达延长纸张间距WS所涉及的位置G时,开始针对第一最初纸张AP1的送出动作。由此,能够适当地针对追加纸张BP以及第一最初纸张AP1进行图像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图6示出第一最初纸张AP1从手动托盘71已被输送的距离Z1比正常纸张间距RS长的情况。与之相对,图7示出第一最初纸张AP1从手动托盘71已被输送的距离比正常纸张间距RS短的情况。图7示出追加纸张BP的后端被输送到了正常纸张间距RS所涉及的位置F时的情况。
另外,图7中用Z2表示第一最初纸张AP1从手动托盘71已被输送的距离。如图7所示,距离Z2比正常纸张间距RS短。并且,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第一最初纸张AP1的前端位于比正常纸张间距RS所涉及的位置F稍靠上游的位置。
因此,即使在图7的状态下通过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进行了连续印刷,追加纸张BP和第一最初纸张AP1也不会重叠。这是因为,如图7所示,在追加纸张BP的后端和第一最初纸张AP1的前端之间具有间隙Z3。
但是,通常对纸张传感器40进行用于防止由振动引起的纸张P的误检测的误检测防止控制。具体而言,在误检测防止控制中,当纸张传感器40的检测状态从有变成无,并再次变成有时,其中检测状态为无的时间在预先确定的检测忽略时间内,此时忽略该检测状态为无的检测。由此,能够防止纸张P的前端以及后端的误检测。
另外,间隙Z3非常短。因此,从追加纸张BP的后端通过检测位置D起直至第一最初纸张AP1的前端到达检测位置D为止的时间是非常短的时间。因此,在误检测防止控制中,有可能不能利用纸张传感器40检测追加纸张BP的后端或第一最初纸张AP1的前端。并且,当不能检测追加纸张BP的后端或第一最初纸张AP1的前端时,与图6(c)的情况相同,恐怕会误检测出尺寸或卡纸。因此,当在如图7所示第一最初纸张AP1从手动托盘71已被输送的距离Z2比正常纸张间距RS短的情况下仍进行误检测防止控制时,不优选以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连续印刷。即,优选以延长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连续印刷。
另外,在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中,也可以将延长纸张间距WS设定为在正常纸张间距RS上加上距离Z1而得到的长度。距离Z1是第一最初纸张AP1从手动托盘71已被输送的距离。因此,以下也将距离Z1称为最初纸张突出距离。这是因为,通过以使纸张间距成为在正常纸张间距RS上加上最初纸张突出距离Z1而得到的长度的方式使供纸辊72进行送出动作,能够以使追加纸张BP的后端和第一最初纸张AP1的前端之间的纸张间距成为正常纸张间距RS的方式进行供纸。
最初纸张突出距离Z1例如可以通过供纸辊72的旋转时间来求出。在此,如图5所示,追加纸张BP的前端在追加纸张BP被输送了供纸检测距离X与距离Z1之和的距离时到达检测位置D。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执行重新供纸控制之前的供纸检测时间中的最初的送出动作中,追加纸张BP从被补充的位置朝向检测位置D移动供纸检测距离X。进而,在重新供纸控制所涉及的送出动作中,追加纸张BP移动距离Z1,并到达检测位置D。即,最初纸张突出距离Z1是由进行了重新供纸控制而产生的、相对于重新供纸控制前的最初送出动作中的供纸检测距离X而多余输送的距离。
另外,供纸检测距离X、供纸辊72的直径、旋转速度等在设计上是已知数值。因此,最初纸张突出距离Z1可以通过下述期间的供纸辊72的旋转时间而求出,所述期间为从开始重新供纸控制前的最初的送出动作并输送了供纸检测距离X时起直至追加纸张BP到达检测位置D时为止的期间。或者,距离Z1也可以通过下述期间的供纸辊72的旋转量来求出,所述期间为从开始重新供纸控制前的最初的送出动作并输送了供纸检测距离X时起直至追加纸张BP到达检测位置D时为止的期间。
另外,在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中,也可以在上一纸张P的后端通过检测位置D之后,进行下一纸张P所涉及的送出动作。这是因为,通过在上一纸张P通过检测位置D之后进行下一纸张P所涉及的送出动作,能够可靠地确保连续印刷中的纸张间距。
下面对反转控制进行说明。如前所述,反转控制通过在使手动托盘71向离开位置移动了的状态下,使供纸辊72向与送出动作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反向旋转而进行。
例如,在图6(c)的状态下,将第一最初纸张AP1从手动托盘71被输送了最初纸张突出距离Z1。而且,当向追加纸张BP的图像形成是任务中的最后的图像形成时,优选进行反转控制。这是因为,在没有进行反转控制的情况下,在进行下一个基于供纸辊72的送出动作之前,以被输送了最初纸张突出距离Z1的图6(c)所示的状态保持第一最初纸张AP1,因此,当接下来执行供纸辊72进行送出动作的图像形成任务之前的时间比较长时,有可能在第一最初纸张AP1产生卷曲。
另外,在图6(c)所示的状态下,第一最初纸张AP1向其前端比汇合位置E靠下游的图像形成路径30输送。因此,当下一个任务为在供纸盒51、61的纸张P上形成图像时,第一最初纸张AP1有可能妨碍通过供纸路径50、60向图像形成路径30输送的纸张P的输送。即,这是因为在不进行反转控制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卡纸。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反转控制使第一最初纸张AP1返回到手动托盘71上,由此能够抑制第一最初纸张AP1的卷曲、卡纸。
需要说明的是,例如在图6(c)的状态之后进行的反转控制中,只要使供纸辊72反向旋转以使第一最初纸张AP1向手动托盘71侧输送最初纸张突出距离Z1以上的距离即可。如上所述,最初纸张突出距离Z1可以通过下述期间的供纸辊72的旋转时间或旋转量来求出,所述期间为从开始最初的送出动作并输送了供纸检测距离X时起直至追加纸张BP到达检测位置D时为止的期间。
下面通过图8的流程图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进行切换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判断的顺序进行说明。CPU6向图像形成装置1输入在手动托盘71的纸张P上进行图像形成的任务,并开始图8所示的流程。即,CPU6在任务开始并使供纸辊72进行了图像形成所涉及的送出动作时(S101),判断该供纸是否是任务的第一张(S102)。即,当所执行的任务是连续印刷时,在是连续印刷的多个送出动作中的供给第一张纸张的送出动作的情况下,判断为是第一张供纸。另外,当任务是在一张纸张P上进行图像形成时,判断该送出动作是第一张供纸。
接下来,当是第一张供纸时(S102:是),判断在该供纸中是否执行了等待到达控制(S103)。本实施方式中的等待到达控制是重新供纸控制。但是,如前所述,作为等待到达控制也可以进行送出动作连续控制。然后,当在连续印刷的模式被设定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状态下(S104:是)执行等待到达控制时(S103:是),将连续印刷的模式切换成延长纸张间距模式(S105)。
在第一张供纸时,该供纸所涉及的纸张P是追加纸张BP的可能性高。这是因为追加纸张BP往往被补充到最初纸张束AP之上。另外,当执行了等待到达控制时,由于追加纸张BP被补充到了离开供纸辊72的位置,所以第一最初纸张AP1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可能性高。因此,优选以延长纸张间距模式进行此后的连续印刷。
另一方面,当是第二张以后的供纸时(S102:否),该供纸所涉及的纸张P是追加纸张BP的可能性比第一张时低。另外,即使在多张追加纸张BP被补充到了离开供纸辊72的位置的情况下,当是第二张以后的供纸时(S102:否),也已经在之前的第一张供纸(S102:是)中进行了等待到达控制(S103:是)。因此,已经是切换至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之后(S105)。另外,即使是第一张供纸(S102:是),在没有执行等待到达控制的情况下(S103:否),第一最初纸张AP1处于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中途的状态的可能性也低。因此,在这些情况下,可以判断为不需要向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切换。另外,在已经是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情况下(S104:否),当然不需要向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切换。
然后,在剩余连续印刷所涉及的图像形成时(S106:否),进行下一个送出动作(S101)。另外,当通过之前的供纸而处于第一最初纸张AP1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状态时,通过延长纸张间距模式来进行该送出动作。因此,对于追加纸张BP及第一最初纸张AP1,也能够进行图像形成而不会误检测出尺寸及卡纸。
另一方面,当通过该送出动作(S10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而完成任务时(S106:是),判断该任务完成时的连续印刷的模式是否是延长纸张间距模式(S107)。
当以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完成了任务时(S107:是),维持第一最初纸张AP1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中途的状态的可能性高。因此,在该情况下执行反转控制(S108)。由此,能够使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第一最初纸张AP1返回手动托盘71。因此,能够抑制第一最初纸张AP1的卷曲,并且,即使之后从供纸盒51、61供纸,也不会妨碍该供纸所涉及的纸张P的输送。
另外,在执行反转控制之后,优选将连续印刷的模式切换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S109)。这是因为,能够以生产率高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进行下一次任务。需要说明的是,当在任务完成时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情况下(S107:否),不需要进行反转控制(S10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像形成的任务完成之后,连续印刷的模式被设定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连续印刷的模式被设定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状态开始下一个任务。
另外,在图8的流程图所示的顺序中,当是第二张以后的供纸时(S102:否),不进行向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切换(S105)。但是,也可以没有步骤S102的判断。例如,有时分两次在最初纸张束AP之上补充追加纸张BP。此时,有时在最初纸张束AP之上的第一次补充所涉及的追加纸张BP位于从供纸辊72离开的位置,而其上的第二次补充所涉及的追加纸张BP位于与供纸辊72接触的位置。这是因为,在上述情况下,在第二张以后的供纸中,执行等待到达控制(S103:是),可能成为第一最初纸张AP1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状态,因此,通过不进行步骤S102的判断,在上述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向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切换(S105)。另外,对于从步骤S107至步骤S109的判断也不是必须的。另外,也能够仅不进行步骤S109。
另外,在以延长纸张间距模式执行连续印刷所涉及的任务的过程中(S101~S106),当手动托盘71的纸张P为缺纸时,优选将连续印刷的模式切换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这是因为,例如,当在执行连续印刷的任务的过程中手动托盘71的纸张P被全部供给了时,通过使用者向手动托盘71补充纸张P。此时,所补充的纸张P全部对齐地被补充的可能性高。因此,纸张P被补充到离开供纸辊72的位置的可能性低。由此,之后,能够通过生产率高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再次开始被中断的连续印刷的任务。能够通过缺纸传感器73来检测手动托盘71的缺纸。
另外,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在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地进行连续印刷的技术,尤其在未进行从手动托盘71进行供纸的任务的期间、进行使手动托盘71处于分离状态的分离待机控制时有效。这是因为,当处于分离状态的时间较长时,容易向该分离状态的手动托盘71补充追加纸张BP。
[第二实施方式]
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执行的重新供纸控制以及反转控制、作为连续印刷的模式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以及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等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之间切换连续印刷的模式的判断顺序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通过图9的流程图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进行切换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判断的顺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在追加了步骤S202的顺序这方面与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步骤S201以及从步骤S203到步骤S210的顺序,分别与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从步骤S101到步骤S109的顺序相同。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任务开始并使供纸辊72进行了图像形成所涉及的送出动作时(S201),判断该任务是否是在向手动托盘71载置纸张P之后第二次以后的任务(S202)。即,在由手动托盘71的缺纸传感器73进行的检测从无变为有之后,当在执行本次任务之前至少执行了一次从手动托盘71进行供纸的任务时,判断本次的任务为第二次以后的任务(S202:是)。
然后,当本次的任务是载置纸张P之后的第二次以后的任务时(S202:是),在步骤S203至步骤S205中判断是否将连续印刷的模式切换为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另一方面,当本次的任务是载置纸张P之后的第一次的任务时(S202:否),不进行连续印刷的模式向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切换。
在向缺纸的手动托盘71载置纸张P之后,在开始第一次的任务之前的期间,补充追加纸张BP可能性低。与之相对,当在该第一次的任务中执行了连续印刷所涉及的任务时,在第一次的任务完成时手动托盘71的纸张P有时会减少。因此,在纸张P载置到手动托盘71之后的第二次以后的任务开始之前的期间,由于手动托盘71上的最初纸张束AP减少,故追加纸张BP被补充的可能性高。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本次的任务是载置纸张P之后的第一次的任务时,不进行连续印刷的模式向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切换。即,这是因为,当本次的任务是载置纸张P之后的第一次的任务时,即使执行了等待到达控制,该等待到达控制是由因打滑等导致的普通供纸不良而引起的控制的可能性也高。并且,能够通过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维持高生产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任务次数的计数中,也包含因手动托盘71的纸张P的缺纸而被中断了的任务。即,当连续印刷的任务因手动托盘71的缺纸而中断并通过补充而载置纸张P之后再次开始了时,该任务计数为1次。
[第三实施方式]
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执行的重新供纸控制以及反转控制、作为连续印刷的模式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以及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等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之间切换连续印刷的模式的判断顺序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通过图10的流程图对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进行切换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判断的顺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追加了步骤S302的顺序这方面与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步骤S301以及从步骤S303到步骤S310的顺序,分别与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从步骤S101到步骤S109的顺序相同。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任务开始并使供纸辊72进行了图像形成所涉及的送出动作时(S301),判断上次任务完成之后的经过时间是否长(S302)。具体而言,当从上次的自手动托盘71进行供纸的任务完成时起到本次的自手动托盘71进行供纸的任务开始时为止的时间是预先确定的纸张补充时间以上时,判断为上次任务完成之后的经过时间长(S302:是)。
然后,当上次任务完成之后的经过时间长时(S302:是),在步骤S303至步骤S305中判断是否将连续印刷的模式切换为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另一方面,当上次任务完成之后的经过时间比纸张补充时间短时(S302:否),不进行连续印刷的模式向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切换。
这是因为,当从上次的自手动托盘71进行供纸的任务完成时起到本次的自手动托盘71进行供纸的任务开始时为止的时间长时,追加纸张BP被补充的可能性高。另一方面,当从上次任务完成之后到本次任务开始为止的时间短时,追加纸张BP被补充的可能性低。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上次任务完成之后的经过时间短时,不进行连续印刷的模式向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切换。能够通过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维持高生产率。
[第四实施方式]
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执行的重新供纸控制以及反转控制、作为连续印刷的模式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以及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等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之间切换连续印刷的模式的判断顺序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通过图11的流程图对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进行切换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判断的顺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追加了步骤S406至步骤S408的顺序这方面与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从步骤S401到步骤S405、从步骤S409到步骤S412的顺序,分别与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从步骤S101到步骤S109的顺序相同。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供纸辊72进行了图像形成所涉及的送出动作时(S40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进行是否将连续印刷的模式切换为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判断(S402~S405)。另外,当连续印刷的模式是延长纸张间距模式时(S406:是),进行是否切换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判断。
详细而言,当是延长纸张间距模式时(S406:是),判断本次供纸所涉及的纸张P和此前的供纸所涉及的在先纸张P的纸张间距是否小于在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中所设定的延长纸张间距WS(S407)。具体而言,当由纸张传感器40检测到本次供纸所涉及的纸张P的前端时,可以通过检测到此前的供纸所涉及的纸张P的后端之后的经过时间是否小于纸张P被适当输送了延长纸张间距WS时的时间来进行判断。而且,当本次供纸所涉及的纸张P和此前的供纸所涉及的纸张P的纸张间距小于延长纸张间距WS时(S407:是),将连续印刷的模式切换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
这是因为,当本次供纸所涉及的纸张P和此前的供纸所涉及的纸张P的纸张间距小于延长纸张间距WS时,可以判断为对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第一最初纸张AP1进行了图像形成。即,这是因为,在此之后,即使通过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进行了图像形成,也不会产生因第一最初纸张AP1在输送路径的中途停止而引起的问题。而且,通过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能够以高生产率来进行图像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407中,当纸张间距小于被设定为比延长纸张间距WS短的长度的阈值时,也可以从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切换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
另外,当在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中在先纸张P通过检测位置D之后进行下一纸张P所涉及的送出动作的情况下,在连续印刷中的纸张间距比从手动托盘71上的纸张P的前端到检测位置D为止的距离Y短时,切换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即可。另外,当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一边检测纸张间距一边进行连续印刷时,优选不进行纸张传感器40所涉及的误检测防止控制。这是因为,与从被输送到输送路径的中途的位置起开始针对第一最初纸张AP1的供给相应地,追加纸张BP和第一最初纸张AP1的纸张间距短。因此,当进行误检测防止控制时,追加纸张BP和第一最初纸张AP1的上述短的纸张间距恐怕不能被纸张传感器40检测到。
[第五实施方式]
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执行的重新供纸控制以及反转控制、作为连续印刷的模式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以及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等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之间切换连续印刷的模式的判断顺序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图12示出以在适当载置于手动托盘71的最初纸张束AP之上杂乱地补充了追加纸张BP的状态进行了连续印刷时的供纸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图12是在CPU6中没有进行模式切换而全部以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进行了连续印刷时的图示。
首先,在追加纸张BP被补充到了离开供纸辊72的位置时追加纸张BP相对于最初纸张束AP的偏移小于20mm的情况下,如图12中“无”所示,不进行重新供纸控制。这是因为,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追加纸张BP的偏移小于20mm时,在从开始了送出动作时起的供纸检测时间以内,追加纸张BP的前端到达纸张传感器40的检测位置D。另外,在该情况下,如图12中“○”所示,被连续供给的追加纸张BP以及第一最初纸张AP1均在输送路径上适当地被输送,并在其表面上进行了图像形成。
接下来,当追加纸张BP的偏移在20mm以上且小于30mm的范围内时,如图12中“有”所示,进行了重新供纸控制。这是因为,当追加纸张BP的偏移在20mm以上时,在从开始了送出动作时起的供纸检测时间以内,追加纸张BP的前端没有到达检测位置D。但是,当追加纸张BP的偏移在20mm以上且小于30mm的范围内时,在进行了重新供纸控制之后,如图12中“○”所示,在追加纸张BP以及第一最初纸张AP1上都通过正常纸张间距模式适当地进行了连续印刷。即,在追加纸张BP和第一最初纸张AP1不会重叠、而且也不会对用于防止由振动引起的误检测的误检测防止控制中的卡纸等进行误检测的情况下进行了连续印刷。这是因为,当追加纸张BP的偏移在20mm以上且小于30mm的范围内时,图5以及图6中说明的距离Z1相对于正常纸张间距RS足够短。
另一方面,当追加纸张BP的偏移在30mm以上时,如图12中“有”所示进行了重新供纸控制之后,因检测到卡纸、尺寸错误而停止了连续印刷。具体而言,当追加纸张BP的偏移在30mm以上且小于35mm的范围内时,因针对第一最初纸张AP1检测到卡纸而停止了连续印刷。另外,当追加纸张BP的偏移在35mm以上时,因针对追加纸张BP检测到尺寸错误而停止了连续印刷。
因此,由图12可知,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追加纸张BP的偏移在20mm以上且小于30mm的范围内时,虽然进行重新供纸控制,但能够通过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连续印刷;另一方面,当追加纸张BP的偏移在30mm以上时,不能通过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连续印刷。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追加纸张BP的偏移小于30mm时,通过生产率高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连续印刷。通过图13的流程图对该本实施方式中的进行切换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判断的顺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在追加了步骤S504的顺序这方面与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从步骤S501到步骤S503以及从步骤S505到步骤S510的顺序,分别与图8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从步骤S101到步骤S109的顺序相同。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供纸辊72进行图像形成所涉及的送出动作(S501)且在其第一张供纸中(S502:是)执行了等待到达控制时(S503:是),判断供给的纸张P的偏移是否大(S504)。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从开始最初的送出动作且输送了供纸检测距离X时起到纸张P到达检测位置D时为止的期间的供纸辊72的旋转时间,来判断所供给的纸张P的偏移是否大。即,根据与最初纸张突出距离Z1相应的供纸辊72的旋转时间即最初纸张突出时间来进行上述判断。
即,根据最初纸张突出时间是否在针对供纸辊72的旋转时间的预先确定的阈值即容许最初纸张突出时间以上来进行判断。并且,当最初纸张突出时间在容许最初纸张突出时间以上而判断为所供给的纸张P的偏移大(S504:是)、进而在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S505:是),向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切换(S506)。另一方面,当最初纸张突出时间小于容许最初纸张突出时间而判断为所供给的纸张P的偏移小时(S504:否),不进行连续印刷的模式向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切换。
这是因为,当所供给的纸张P的偏移大时,之后在正常纸张间距模式中,因为卡纸等的产生而不能适当地进行连续印刷。另一方面,当所供给的纸张P的偏移小时,之后,能够在不产生卡纸等的情况下通过正常纸张间距模式以高生产率进行连续印刷。
需要说明的是,容许最初纸张突出时间可以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所设定的正常纸张间距RS等而取不同的值。另外,所供给的纸张P的偏移是否大的判断(S504),可以根据从开始最初的送出动作且输送了供纸检测距离X时起到纸张P到达检测位置D时为止的期间的供纸辊72的旋转量即最初纸张突出旋转量来求出。
另外,所供给的纸张P的偏移是否大的判断(S504)也可以通过在手动托盘上设置传感器来进行。图14示出能够应用本实施方式的图13的流程图的图像形成装置90。图像形成装置90具有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图1)不同的手动托盘91。图像形成装置90的除手动托盘91之外的结构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图1)相同。
在图像形成装置90中,也是通过供纸辊72的送出动作将载置于手动托盘91的纸张P从其最上部的纸张开始向供纸路径70送出。另外,对于手动托盘91也没有设置限制纸张P的后端的部件,能够获得图14中实线所示的可供纸位置和双点划线所示的离开位置。
并且,在手动托盘91设有异常检测传感器93和用于对所载置的纸张P进行检测的缺纸传感器92。与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手动托盘71设置的缺纸传感器73相同,缺纸传感器92将载置于手动托盘91的纸张P的在输送方向上的前端侧设为检测位置。即,能够检测手动托盘91的纸张P的缺纸。
另一方面,异常检测传感器93设置在手动托盘91中的远离供纸辊72的位置处。具体而言,异常检测传感器93将与适当载置于手动托盘91的纸张P的后端相比向离开供纸辊72的方向偏离距离Z4的位置作为检测位置。因此,当在手动托盘91上适当地载置有纸张P时,通过异常检测传感器93检测不到纸张P。另一方面,当在手动托盘91上存在较大偏移地载置的异常的纸张P时,异常检测传感器93检测到该异常的纸张P。
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Z4设为30mm。另外,CPU6能够通过例如向图像形成装置90输入由使用者载置于手动托盘91的纸张P的尺寸等,来获知适当载置于手动托盘91上的纸张P的后端。因此,当相对于适当载置的最初纸张束AP偏移30mm以上地补充了追加纸张BP时,能够通过异常检测传感器93将该追加纸张BP检测为异常的纸张。
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90中,在图13的步骤S504中,能够通过异常检测传感器93来判断所供给的纸张P的偏移是否大。即,当开始了送出动作时(S501),在由异常检测传感器93检测到纸张P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存在偏移大的纸张P(S504:是)。
在该情况下,在等待到达控制中(S503:是),第一最初纸张AP1有可能被供给30mm即距离Z4以上。即,之后,有可能因以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连续印刷而产生卡纸等。因此,当连续印刷的模式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S505:是),切换为延长纸张间距模式(S506)。
另一方面,当由异常检测传感器93没有检测到纸张P而不存在偏移大的纸张P时(S504:否),不进行向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切换,能够通过正常纸张间距模式以高生产率进行连续印刷。
[第六实施方式]
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关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执行的重新供纸控制以及反转控制、作为连续印刷的模式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以及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等也相同。在第六实施方式中,执行反转控制的时机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通过图15的流程图来对进行第六实施方式中的反转控制的顺序进行说明。图15的流程图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是从供纸盒51、61供给纸张P并进行图像形成时的图示。即,CPU6向图像形成装置1输入在载置于供纸盒51、61的纸张P上进行图像形成的任务,并开始图15所示的流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进行图15的流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进行了从手动托盘71供给纸张P的任务时,不进行该任务完成后的反转控制。例如,在当从手动托盘71供给纸张P时进行图8所涉及的流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不进行从步骤S107到步骤S109的顺序。因此,当以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从手动托盘71供给纸张P的任务完成时,有时处于在输送路径残留有被输送到了中途的第一最初纸张AP1的状态。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当输入了从供纸盒51、61供给纸张P的任务时,判断手动托盘71所涉及的连续印刷的模式是否被设定为延长纸张间距模式(S601)。当被设定为延长纸张间距模式时(S601:是),判断上次已执行的任务是否是从手动托盘71供给纸张P的任务(S602)。
当上次的任务是从手动托盘71进行供纸的任务时(S602:是),进行反转控制(S603),在进行了连续印刷的模式向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切换(S604)之后,开始本次任务。在本次任务中,开始从供纸盒51、61供给纸张P的送出动作(S605),当本次任务完成时(S606:是),完成图15的流程。
并且,在图15中,当处于残留有被输送到了中途的第一最初纸张AP1的状态时,在开始本次任务之前进行反转控制。即,在开始本次任务之前使第一最初纸张AP1返回手动托盘71。由此,对于从供纸盒51、61进行纸张P的供给的本次任务而言,能够在所供给的纸张P的输送不会受到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第一最初纸张AP1的妨碍地进行从供纸盒51、61进行纸张P的供给的本次任务。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不进行反转控制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从手动托盘71进行供纸的任务。因此,与在任务完成时必须进行反转控制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从手动托盘71进行供纸的连续的任务。
需要说明的是,当手动托盘71所涉及的连续印刷的模式被设定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S601:否),不进行反转控制(S603)以及连续印刷的模式向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切换(S604)而开始本次任务。另外,对于上次的任务不是从手动托盘71进行供纸的任务的情况(602:否),也不进行反转控制(S603)以及连续印刷的模式向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切换(S604)而开始本次任务。在这些情况下,由于不存在被输送到了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第一最初纸张AP1,因此当然不会妨碍从供纸盒51、61被供给的纸张P的输送。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于连续印刷的模式被设定为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状态,当没有进行等待到达控制时,不向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切换地继续进行图像形成。因此,能够通过生产率高的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连续印刷。另一方面,当进行了等待到达控制时,在输送路径中存在已被输送到了中途的纸张的可能性高。因此,在进行了等待到达控制的规定的情况下,之后以延长纸张间距模式进行连续印刷。由此,能够充分确保已被输送到输送路径的中途的纸张和之前的纸张之间的纸张间距并进行连续印刷。因此实现了能够抑制因杂乱地补充了片材而产生的不再能够充分确保连续印刷时的纸张间距的问题的图像形成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仅为例示,对本发明没有任何限定。因而,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形,这是自不待言的。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仅针对手动托盘说明了在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之间切换连续印刷的模式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针对其他供纸托盘在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之间切换连续印刷的模式。另外,例如,本发明不限于彩色打印机,也可适用于经由公用网进行印刷任务的发送接收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等。另外,例如,本发明不限于具有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适用于具有纸张承载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输送部,所述输送部进行沿着输送路径输送片材的输送动作;
片材载置部,所述片材载置部以不限制片材的输送方向上的后端的方式载置多张将向所述输送路径供给的片材;
供纸辊,所述供纸辊位于所述输送部的最上游,进行通过旋转将载置于所述片材载置部的片材中的最上方的片材向所述输送路径送出的送出动作;以及
图像形成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将图像形成于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来的片材上,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输送片材检测部,所述输送片材检测部检测在检测位置处有无片材,所述检测位置设置在所述输送路径上的与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向片材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位置相比靠上游的位置;
输送量计数部,所述输送量计数部对片材输送量进行计数,该片材输送量对所述输送部的输送动作量进行指示;
纸张间距控制部,所述纸张间距控制部针对在多张片材上连续地进行图像形成的任务即连续印刷任务中的纸张间距模式,切换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和延长纸张间距模式,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是以连续印刷任务中的连续的两张片材的纸张间距成为预先确定的正常纸张间距的方式进行所述送出动作的模式,所述延长纸张间距模式是以成为比所述正常纸张间距长的延长纸张间距的方式进行所述送出动作的模式;以及
等待到达控制部,所述等待到达控制部进行等待到达控制,在所述等待到达控制中,即使自所述送出动作开始时起的由所述输送量计数部计数的片材输送量达到预先确定的阈值即供纸检测输送量,当所述输送片材检测部没有检测到片材时,也使所述送出动作继续进行,并在所述输送片材检测部检测到片材之前,使由所述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的开始时机延迟,
所述纸张间距控制部将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设为初始设定模式,
当从所述送出动作的开始起到由所述输送片材检测部检测出片材为止没有进行所述等待到达控制时,维持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
在不维持所述初始设定模式时,从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切换为所述延长纸张间距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下一片材突出量取得部,所述下一片材突出量取得部取得下一片材突出量,所述下一片材突出量是当进行了所述等待到达控制时、从所述送出动作的开始起到由所述输送片材检测部实际检测到片材为止所计数的所述片材输送量的、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上的从所述供纸辊起到所述检测位置为止的距离的多余量,
所述纸张间距控制部将所述延长纸张间距设为在所述正常纸张间距上加上与所述下一片材突出量相等的距离而得到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间距控制部在所述延长纸张间距模式中,通过在由所述输送片材检测部检测到连续印刷任务中的连续的两张片材中的在先片材的后端之后、开始针对连续的两张片材中的在后片材的所述送出动作,从而将所述延长纸张间距设为比所述正常纸张间距长的纸张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间距控制部针对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
当由所述输送片材检测部检测出的片材是连续印刷任务中的第二张以后的片材时,不论是否进行了所述等待到达控制,都维持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载置片材检测部,所述载置片材检测部对载置于所述片材载置部的片材的有无进行检测,
所述纸张间距控制部针对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
当此后执行的任务是在由所述载置片材检测部进行的片材的检测从无变成有之后最初被执行的初次任务时,不论是否进行了所述等待到达控制,都维持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间距控制部针对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
当从上次任务完成起到此后执行的任务的最初的所述送出动作开始为止的时间小于预先确定的纸张补充时间时,不论是否进行了所述等待到达控制,都维持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间距控制部针对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所述延长纸张间距模式时,
当进行连续印刷任务时的、从由所述输送片材检测部检测到连续的两张片材中的在先片材的后端时起到由所述输送片材检测部检测到连续的两张片材中的在后片材的前端为止的时间超过预先确定的延长解除时间时,维持所述延长纸张间距模式,
当所述时间为所述延长解除时间以下时,从所述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切换为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误检测防止部,所述误检测防止部仅限于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进行误检测防止控制,在该误检测防止控制中,通过忽略由所述输送片材检测部进行检测的片材的检测状态从有变成无、并再次变成有时的检测状态为无的时间在预先确定的检测忽略时间以下时的该检测状态为无的检测,从而防止片材的前端以及后端的误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下一片材突出量取得部,所述下一片材突出量取得部取得下一片材突出量,所述下一片材突出量是当进行了所述等待到达控制时、从所述送出动作的开始起到由所述输送片材检测部实际检测到片材为止所计数的所述片材输送量的、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上的从所述供纸辊起到所述检测位置为止的距离的多余量,
所述纸张间距控制部针对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
当所述下一片材突出量在预先确定的阈值即容许下一片材突出量以下时,不论是否进行了所述等待到达控制,都维持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异常片材检测部,所述异常片材检测部检测载置于所述片材载置部的片材中的、从所述供纸辊到前端的距离超过预先确定的容许距离而载置的异常片材的有无,
所述纸张间距控制部针对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时,
当在开始了所述送出动作时由所述异常片材检测部没有检测到异常片材时,不论是否进行了所述等待到达控制,都维持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
当检测到异常片材时,仅限于进行了所述等待到达控制时,从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切换为所述延长纸张间距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载置片材检测部,所述载置片材检测部对载置于所述片材载置部的片材的有无进行检测,
当在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所述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状态下、由所述载置片材检测部进行的片材的检测从有以及无中的一方变成了另一方时,所述纸张间距控制部从所述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切换为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材载置部具有推起部和反转控制部,
所述推起部在成为将所载置的片材推起直至与所述供纸辊接触的状态的可送出位置、和成为使所载置的片材从所述供纸辊离开的状态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反转控制部在使所述推起部向所述离开位置移动了的状态下,进行使所述供纸辊向与所述送出动作中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反向旋转的反转控制,
当在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所述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状态下完成了任务时,所述反转控制部进行所述反转控制,
当在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的状态下完成了任务时,所述反转控制部不进行所述反转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组所述片材载置部和所述供纸辊的组合,
多个所述片材载置部中的第一所述片材载置部具有推起部和反转控制部,
所述推起部在成为将所载置的片材推起直至与所述第一所述片材载置部的第一供纸辊接触的状态的可送出位置、和成为使所载置的片材从所述第一供纸辊离开的状态的离开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反转控制部在使所述推起部向所述离开位置移动了的状态下,进行使所述第一供纸辊向与所述送出动作中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即反向旋转的反转控制,
在所述反转控制部中,
当在纸张间距模式的设定为所述延长纸张间距模式的状态下完成了通过所述第一供纸辊进行所述送出动作的第一任务时,
在进行所述第一任务的下一个的第二任务的所述送出动作之前,判断所述第二任务是否通过所述第一供纸辊进行所述送出动作,
当所述第二任务不是通过所述第一供纸辊进行所述送出动作时,在开始所述第二任务的所述送出动作之前进行所述反转控制,
当所述第二任务是通过所述第一供纸辊进行所述送出动作时,不进行所述反转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转控制部进行了所述反转控制时,所述纸张间距控制部从所述延长纸张间距模式切换为所述正常纸张间距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下一片材突出量取得部,所述下一片材突出量取得部取得下一片材突出量,所述下一片材突出量是当进行了所述等待到达控制时、从所述送出动作的开始起到由所述输送片材检测部实际检测到片材为止所计数的所述片材输送量的、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径上的从所述供纸辊起到所述检测位置为止的距离的多余量,
所述反转控制部在所述反转控制中,使所述供纸辊反向旋转被确定为所述下一片材突出量以上的反转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等待到达控制部在所述等待到达控制中,进行停止所述送出动作并再次开始所述送出动作的重新供纸。
CN201510340475.XA 2014-06-19 2015-06-18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51976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6714A JP5928532B2 (ja) 2014-06-19 2014-06-19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26714 2014-06-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97629A CN105197629A (zh) 2015-12-30
CN105197629B true CN105197629B (zh) 2017-04-26

Family

ID=54868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40475.XA Active CN105197629B (zh) 2014-06-19 2015-06-1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40383B2 (zh)
JP (1) JP5928532B2 (zh)
CN (1) CN1051976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5629B2 (en) * 2015-12-17 2018-06-2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veyance control of recording medium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784126B2 (ja) * 2016-09-30 2020-1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949562B2 (ja) * 2017-05-31 2021-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41356B2 (ja) * 2017-09-07 2021-09-29 デュプロ精工株式会社 給送装置、該給送装置を備えるシート処理装置
JP2019077554A (ja) * 2017-10-27 2019-05-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給送装置
JP7077767B2 (ja) * 2018-05-21 2022-05-3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48866B2 (ja) * 2018-11-30 2022-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JP7205369B2 (ja) * 2019-04-25 2023-01-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剥離装置、ラミネート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7255350B2 (ja) * 2019-05-17 2023-04-1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230094607A1 (en) * 2021-09-24 2023-03-3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icking media sheets from media trays with retrie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86A (zh) * 1994-07-29 1996-02-14 佳能株式会社 供纸设备
CN1420397A (zh) * 2001-11-20 2003-05-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纸张检测器的图像成形装置
CN102902177A (zh) * 2011-07-28 2013-01-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569701A (zh) * 2012-08-09 2014-02-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运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53233A (ja) * 2000-08-07 2002-02-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19213A (ja) * 2005-10-31 2007-05-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399485B2 (ja) 2007-09-04 2010-0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および原稿搬送方法
JP5331568B2 (ja) 2009-05-12 2013-10-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30880A (ja) 2010-04-26 2011-11-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696460B2 (ja) * 2010-12-10 2015-04-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19469A (ja) * 2011-12-08 2013-06-17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0142B2 (ja) * 2012-02-15 2016-04-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86A (zh) * 1994-07-29 1996-02-14 佳能株式会社 供纸设备
CN1420397A (zh) * 2001-11-20 2003-05-2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纸张检测器的图像成形装置
CN102902177A (zh) * 2011-07-28 2013-01-30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569701A (zh) * 2012-08-09 2014-02-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记录介质运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68054A1 (en) 2015-12-24
US9340383B2 (en) 2016-05-17
CN105197629A (zh) 2015-12-30
JP2016003138A (ja) 2016-01-12
JP5928532B2 (ja)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9762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021424B2 (ja)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1757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85227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170637A (ja) 印刷媒体を選択可能な印刷システム
JP2785547B2 (ja) 用紙サイズ検出装置
JP58961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07788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7254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511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H111609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115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11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24326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207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給紙装置
JP20031188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3902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31168A (ja) 給紙制御装置
JP2010111062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11079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1455B2 (ja) 検知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04204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422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263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312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