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89209A - 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及电气接线箱 - Google Patents
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及电气接线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89209A CN105189209A CN201480014610.5A CN201480014610A CN105189209A CN 105189209 A CN105189209 A CN 105189209A CN 201480014610 A CN201480014610 A CN 201480014610A CN 105189209 A CN105189209 A CN 1051892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lay
- main body
- electronic component
- reception room
- p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2—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3/00—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pparatus and having one part acting as a holder providing support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via a counterpart which i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apparatus, e.g. lamp holders; Separate parts thereof
- H01R33/975—Holders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protecting apparatu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50/047—Details concerning mounting a relays
- H01H50/048—Plug-in mounting or sock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08—Modular blo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16—Means for guiding or retaining wires or cables connected to terminal block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8—Cable junctions
- H02G15/10—Cable junctions protected by boxes, e.g. by distribution,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 H01H50/04—Mounting complete relay or separate parts of relay on a base or inside a case
- H01H2050/049—Assembling or mounting multiple relays in one common hou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44—Protecting cov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ounting Components In General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nnecting Device With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将具有管脚(25)的电子元件(21)插入到收容部件(23),并使管脚嵌合于被收容部件(23)保持的端子金属件(22),将电子元件装配于收容部件。管脚包括与基端部(28)相连并沿着器件主体的侧面垂下的连接部(29)。收容部件包括收容器件主体的第1收容室(38)、及保持端子金属件的第2收容室(39),第1收容室由框状的壁部围成,第2收容室形成在第1收容室的壁部的外侧。使按压连接部的弹簧部(37)与收容于第1收容室的器件主体的侧面夹着壁部对置来配置端子金属件。由此,能够用简单的构成来抑制电子元件的振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及电气接线箱,特别涉及在被搭载于汽车等移动体的电气接线箱中设置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在汽车等移动体中为了控制电源装置与电装件的连接而搭载有将继电器等电子元件收容的电气接线箱(参照专利文献1)。
如图14所示,以往的继电器被构成为包括:继电器主体11,其被形成为长方体状;及多个板状的管脚12,其从该继电器主体11的一个面(底面)以直状突出。这种继电器例如装配于对与电线13连接的端子金属件14进行保持的树脂性的保持部件15而构成继电器模块,该继电器模块(保持部件15)装配于电气接线箱。在端子金属件14上形成有与管脚12连接的弹簧部16,通过将多个管脚12的末端部分别嵌入到弹簧部16,从而继电器被保持在保持部件15。此外,图149基本上是以往的继电器模块的纵剖视图,但是,仅将继电器主体191以侧视图示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17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图14的继电器模块中,具有继电器的重心部分的继电器主体11与支承继电器主体11的端子金属件14(弹簧部16)在继电器的装配方向(图14的上下方向)上互相分离地配置。因此,例如,当随着车辆的摇晃等而电气接线箱振动时,继电器相对于保持部件15在例如箭头的方向振动。并且,继电器的装配方向上的继电器主体11的重心的位置与端子金属件14的弹簧部16的距离越大,对支承继电器主体11的弹簧部16作用的负担越大。
作为防止这样的继电器主体11的振动的方法,想到了使端子金属件14的弹簧部16保持管脚12的保持力(弹簧力)强化,但是,有可能招致端子金属件14、保持部件15的大型化。另外,也想到了除了设置端子金属件14之外,例如设置保持继电器主体11的其他部件,但是,有可能招致继电器模块的构造的复杂化,器件成本变高。
本发明的问题在于用简单的构成抑制电子元件的振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电子元件,其包括长方体状的器件主体、和设置于该器件主体的多个管脚;收容部件,其供电子元件插入并收容;及多个端子金属件,其被该收容部件保持,并与多个管脚分别嵌合,管脚具有基端部和连接部,该连接部与该基端部相连,并朝向电子元件的插入方向、与器件主体的侧面隔开间隔沿着该侧面垂下,收容部件包括:第1收容室,其引导并收容器件主体;及第2收容室,其收容并保持端子金属件,第1收容室是由从底壁竖起的框状的壁部围成四方而形成的,第2收容室形成在第1收容室的隔着壁部的外侧,端子金属件包括对连接于该端子金属件的连接部进行按压的弹簧部,该弹簧部与被第1收容室收容的器件主体的侧面、隔着壁部对置地配置,电子元件被插入到收容部件并被收容,多个管脚分别嵌合于多个端子金属件,电子元件装配于收容部件。
这样,在本发明中,必须使用管脚沿着器件主体的侧面延伸的电子元件。并且,通过将这样的电子元件的器件主体和管脚分别插入到收容部件的第1收容室和第2收容室来进行收容,从而在电子元件的插入方向,能够使器件主体的重心的高度位置与弹簧部的高度位置的距离互相接近。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主要是与电子元件的插入方向交差的方向的振动,能够减轻为了支承器件主体而施加于端子金属件的负担,因此,不会增大端子金属件、收容部件,能够用简单的构成来抑制电子元件的振动。
然而,当电子元件动作时,器件主体会发热。因此,为了维持电子元件的功能良好,需要将从器件主体产生的热量向外部放出。但是,在用壁部包围器件主体的情况下,热量容易积存于器件主体。
因此,电子元件包括在与器件主体的壁部对置的面上设置的卡止突起,而且,收容部件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包括贯通槽,该贯通槽设置于第1收容室的壁部,在器件主体被该第1收容室收容时,卡止突起被卡止,该贯通槽被形成为在卡止突起被卡止的状态下能够使器件主体露出。
由此,在卡止突起被卡止在贯通槽时,器件主体的热量从形成于贯通槽的间隙放出到外部,能够抑制器件主体的温度上升,因此,能够维持电子元件的功能良好。另外,通过将器件主体的卡止突起卡止在贯通槽,从而能够将器件主体保持于第1收容室的壁部,因此,能够抑制器件主体的松动,能够进一步抑制电子元件的振动。
另一方面,电子元件的管脚的基端部从第1收容室延伸到第2收容室来设置,通电部分露出到外部。因此,当在作业中手接触到通电部分时,有可能触电,另外,当工具等接触到相邻的基端部时,基端部彼此有可能短路。
因此,电子元件的管脚的基端部的一部分或全部由树脂等的绝缘部件覆盖。由此,能够防止管脚所造成的触电、短路的故障。
另外,上述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具备盖部件,该盖部件将插入器件主体的第1收容室的插入口覆盖,该盖部件被形成为相对于收容部件可拆装。
由此,器件主体被第1收容室和盖部件包围,因此,能够从外部保护器件主体,而且,能够利用盖部件来抑制器件主体的振动,因此,能够减轻施加于端子金属件的负担。在此情况下,盖部件被形成为能够对被第1收容室收容的器件主体进行推压。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电子元件的振动。
另外,收容部件也能够装配于箱型的框架,从而代替盖部件。即,上述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具备箱型的框架,该框架从侧壁沿大致水平方向竖起有框状的侧板,并将多个收容部件沿着侧板收容并保持,收容部件是使插入电子元件的插入口与侧壁对置而被框架保持。
由此,能够利用收容部件和框架的侧壁来包围电子元件,因此,能够防止水附着于电子元件,并且,能够抑制电子元件的振动。另外,通过使收容部件的插入口与框架的侧壁对置来进行配置,从而能够缩短框架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因此,能够减小设置空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用简单的构成来抑制电子元件的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而成的继电器模块的组装图。
图2是应用本发明而成的继电器模块的整体构成图。
图3是图2的A-A向视纵剖视图。
图4是图3的B部的放大图。
图5是在图2的继电器模块上装配盖部件的组装图。
图6是在图5中装配了盖部件的状态的C-C向视纵剖视图。
图7是与图5的继电器模块不同形态的组装图。
图8是图7的继电器模块的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9是继电器的其他形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继电器的其他形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继电器的其他形态的立体图。
图12是继电器的其他形态的立体图。
图13是继电器的其他形态的立体图。
图14是以往的继电器模块的纵剖视图。
图15A是管脚的基端部被树脂包围的继电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15B是图15A所示的继电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继电器模块
21继电器(电子元件)
22端子金属件
23收容部件
24继电器主体(器件主体)
25管脚
26贯通槽
27卡止突起
28基端部
29连接部
30电线
31嵌合部
37弹簧部
38第1收容室
39第2收容室
40底壁
41壁部
43卡止矛
45绝缘部件
46盖部件
49卡止钩
50卡止突起
61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具有应用本发明而成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的继电器模块的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用继电器作为电子元件并将该继电器收容于收容部件而构成的继电器模块,但是,应用本发明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当然也能够应用于继电器以外的电子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继电器模块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但是,能够设想用于对汽车等移动体中的电源装置与电装件的连接状态进行控制的设备类等的情况。具体而言,例如,能够设想被用作继电器模块,该继电器模块被装配于电气接线箱(接线盒),控制电力的接入/断开,该电气接线箱设置于被搭载在汽车等中的电装件与电池之间。这种继电器模块既可以与电气接线箱一体地形成,也可以相互独立地形成。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模块20的组装图,图2是图1的继电器模块20的整体构成图。图3是从图2的箭头A-A方向观察的纵剖视图,部分省略了将继电器收容的收容部件的构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以箭头X示出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以箭头Y示出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以箭头Z示出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以下,在图1以外的各图中也同样)。另外,对于上下方向,将图1的上方确定为朝上(上侧),将下方确定为朝下(下侧)。但是,这些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也可以未必一定与继电器模块20实际被车载的状态下的各方向一致。此外,在图3中,对于收容在继电器主体24的内部的各种器件省略了图示(图4及图6也同样)。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模块20是将继电器21、端子金属件22、收容部件23互相装配而构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1个继电器模块20具备2个继电器21的例子,但是,构成继电器模块的继电器的数量不限定于2个,既可以仅用1个继电器构成,也可以用3个以上的继电器构成。此外,在用多个继电器构成继电器模块的情况下,既可以如图1所示使用相同的构成的继电器21,也可以如后所述使不同的构成的继电器(例如图7~图11)混合存在。
继电器21包括:继电器主体24,其是由树脂等形成的长方体状的器件主体;及管脚25(25a~25d),其是从继电器主体24突出的4条板状的管脚。继电器主体24具有:在上下方向对置的面(以下,称作上表面24a、底面24b);在左右方向对置的面(以下,称作左侧面24c、右侧面24d);及在前后方向对置的面(以下,称作前表面24e、背面24f)。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主体24构成将左右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方体状,左侧面24c及右侧面24d、前表面24e及背面24f这四个面为侧面。此外,在前表面24e,设置有卡止突起27,该卡止突起27与如后所述形成于收容部件23的贯通槽26卡合。
各管脚25具有:板状的基端部28(28a~28d),其从继电器主体24的至少一个面突出;及板状的连接部29(29a~29d),其与该基端部28相连并延伸。管脚25a、25b具有:基端部28a、28b,其在图1的前后方向互相隔开间隔,从继电器主体24的左侧面24c垂直地突出;及连接部29a、29b,其将该基端部28a、28b垂直地弯折,朝向继电器21向收容部件23的插入方向(图1的箭头方向)、与继电器主体24的左侧面24c隔开预定的间隔沿着左侧面24c垂下。另一方面,管脚25c、25d具有:基端部28c、28d,其在图1的前后方向互相隔开间隔,从继电器主体24的右侧面24d垂直地突出;及连接部29c、29d,其将该基端部28c、28d垂直地弯折,朝向继电器21向收容部件23的插入方向、与继电器主体24的右侧面24d隔开预定的间隔沿着右侧面24d垂下。
基端部28a~28d分别与继电器主体24的上表面24a及底面24b平行地突出,其突出位置被设定为比继电器主体24的上表面24a靠下侧的相同的高度位置。另一方面,连接部29a~29d与互相继电器21的插入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被设定为与分别对置的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的距离相同。另外,连接部29a~29d在继电器21的插入方向,末端部(下端)的高度位置被设定为比继电器主体24的底面24b靠上侧的相同的高度位置。此外,各管脚25a~25d的与基端部28a~28d及连接部29a~29d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的宽度被设定为互相相同的长度。
端子金属件22是为了使电线30与继电器21电气连接而连接于电线30的末端部的接口部件。端子金属件22是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材加工而形成的,具有:阴型的嵌合部31,其与管脚25的连接部29嵌合;一对芯线压接片34,其将芯线33凿紧,该芯线33是将电线30的末端部的绝缘覆皮32剥离而露出的;及一对外部压接片35,其将电线30的绝缘覆皮32的末端部分凿紧。
嵌合部31具有:平板状的平板部36,其对嵌合的管脚25的连接部29进行支承;及弹簧部37,其按压连接部29,嵌合部31在平板部36与弹簧部37之间将被弹簧部37按压向平板部36的连接部29嵌合。弹簧部37被形成为一对凸曲状,其是使平板部36的前后方向的两端分别竖立设置,并将其末端部位朝向平板部36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弯曲而成的。即,弹簧部37通过使其末端部向与平板部36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从而对连接部29作用按压力(弹性复原力)而支承连接部29。
嵌合部31具有从弹簧部37相对于平板部36最突出的部位朝向平板部36而弹簧部37的上端面平滑地向下方倾斜的斜面。由此,在管脚25的连接部29嵌入到嵌合部31时,利用弹簧部37的斜面引导连接部29,能够使连接部29顺畅地嵌入到嵌合部31。
此外,在图1中,将嵌合部31被称作所谓的快接型的类型的端子金属件22作为一个例子进行了示出,但是,端子金属件22不限定于该类型,例如也可以被构成为:将嵌合部31形成为截面方筒状,在该嵌合部31的内侧设置有平板状的弹簧部,用该弹簧部将管脚25的连接部29按压到嵌合部31的内壁。
收容部件23是用于收容并保持继电器21及端子金属件22的树脂制的筺体,包括:第1收容室38,其引导并收容继电器主体24;及第2收容室39,其收容并保持端子金属件2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收容部件23作为与电气接线箱相互独立的单体部件处理,但是,收容部件23也可以作为被形成在电气接线箱的内侧的框体的一部分而与电气接线箱一体地形成。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收容部件23中形成有2个第1收容室38,并隔着各个第1收容室38对置配置有一对第2收容室39。即,收容部件23为包括2组收容空间的构成,该收容空间由1个第1收容室38和2个第2收容室39构成。并且,在第2收容室39中,与被插入到各个收容空间的继电器21的管脚25相对应,分别在预定的位置收容有2个的端子金属件22。
如图3所示,第1收容室38是由底壁40、和从底壁40竖立设置的壁部41包围而构成了上方向外部开放的凹状的空间。壁部41以将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左侧面24c、右侧面24d、前表面24e、背面24f)从四个方向围绕的方式从底壁40竖立设置,将继电器主体24向第1收容室38引导并收容。第1收容室38被形成为比继电器主体24大一圈的长方体状,将由壁部41引导的继电器主体24顺畅地收容,并且壁部41与所收容的继电器主体24的4个侧面干涉而保持继电器主体24的姿势。
另外,如图1所示,在形成第1收容室38的4个壁部41中的、除了将相邻的第1收容室38彼此分隔的壁部41f、和成为与第2收容室39的分隔壁的2个壁部41c、41d之外的余下的壁部41e(与继电器主体24的前表面24e对置的壁部)上,沿壁部41e的高度方向(继电器主体24的插入方向)延伸地形成有使第1收容室38面向收容部件23的外部的贯通槽26。在第1收容室38中收容有继电器主体24时,从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突出的卡止突起27能够卡止于贯通槽26的上端部分。贯通槽26被形成得比卡止突起27大。具体而言,贯通槽26的高度方向的全长被设定得比卡止突起27的高度方向的全长大,因此,在卡止突起27卡止于贯通槽26的状态下,继电器主体24经由贯通槽26露出到外部,贯通槽26不会被卡止突起27堵塞。
第2收容室39分别配置在第1收容室38的壁部41c、41d(以下,简称为壁部41。)的外侧、即隔着壁部41c、41d与第1收容室38相反的相反侧,由这些壁部41和收容部件23的框架部42形成的方筒状的框围绕、而构成上方及下方向外部开放的长方体状的空间。在第2收容室39中,设置有用于保持端子金属件22的卡止矛43(卡止片)。卡止矛43从壁部41或框架部42朝向第2收容室39以悬臂状伸延地一体成形,能够弹性变形。
在图3中,位于左侧的卡止矛43从壁部41伸延,位于右侧的卡止矛43从框架部42伸延。由此,卡止矛43构成所谓的弹簧机构,用从弹性变形复原的复原力按压端子金属件22的弹簧部37的下缘而进行卡止,从而实现防止端子金属件22从第2收容室39脱出,并且将端子金属件22保持于第2收容室3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的卡止矛43在相同的方向伸延地设置,但是,也可以互相反向地伸延而被构成为左右对称。
在将端子金属件22向第2收容室39收容并被卡止矛43保持时,将端子金属件22从第2收容室39的下侧的开口部44插入。并且,将端子金属件22向第2收容室39插入,直至末端部分(嵌合部31)与卡止矛43抵接。从该状态起进一步将端子金属件22向第2收容室39插入,当使朝上的力(插入力)作用于端子金属件22时,卡止矛43被端子金属件22按压而弹性变形。在图3中,位于左侧的卡止矛43以与壁部41接近的方式弹性变形,位于右侧的卡止矛43以与框架部42接近的方式弹性变形。并且,当克服该弹性变形的复原力而使插入力作用于端子金属件22时,端子金属件22以使卡止矛43与嵌合部31滑动接触的状态向上方移动。当端子金属件22继续移动,且相对地卡止矛43沿着嵌合部31到达弹簧部37的下缘时,卡止矛43弹性变形而与弹簧部37的下缘卡合。这样,通过卡止矛43与端子金属件22卡合,从而端子金属件22被卡止于卡止矛43,因此能够防止端子金属件22从第2收容室39脱出。即,成为端子金属件22被保持于第2收容室39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继电器21被收容于收容部件23的状态下的、即管脚25的连接部29与端子金属件22的弹簧部37嵌合时的继电器21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被设定在预定的高度位置,使继电器主体24不会从收容部件23的上端向上突出。此处,继电器主体24的高度位置由管脚25的连接部29与端子金属件22的弹簧部37嵌合的位置决定。即,在第2收容室39中,各端子金属件22的将管脚25的连接部29直接保持的弹簧部37,被保持在与被收容在第1收容室38中的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隔着壁部41对置的高度位置(互相、同一的高度)。并且,壁部41的上端面配置在比收容部件23的上端面靠下方的预定的高度位置,使得在管脚25的连接部29与端子金属件22的弹簧部37嵌合时,管脚25的基端部28不会接触该壁部41的上端面,底壁40配置在不会与继电器主体24的底面24b接触的预定的高度位置。由此,在收容部件23的高度方向,除了管脚25的连接部29与端子金属件22的弹簧部37嵌合的部分,继电器21不会与底壁40、壁部41的上端面干涉而被收容部件23保持,因此,能够使管脚25与端子金属件22的连接可靠,能够使继电器21的保持力稳定。
在将继电器21装配到这样构成的收容部件23时,使继电器主体24抵接于第1收容室38的壁部41而以继电器21相对于第1收容室38不会过度地倾斜的方式使其姿势稳定,并且将继电器主体24沿着壁部41引导并向第1收容室38插入。当继电器主体24的下端部附近被向第1收容室38收容时,管脚25的连接部29的末端(下端部)在端子金属件22的上方位于与嵌合部31正对的位置。在将连接部29这样定位的状态下,当继电器主体24被插入到第1收容室38的底壁40的附近时,连接部29被插入到嵌合部31的平板部36与弹簧部37的间隙,因弹簧部37的按压力而被嵌合。这样装配的继电器模块20如图2所示,成为继电器21被收容部件23保持,并且继电器21经由端子金属件22与电线30电气连接的状态。
然而,收容继电器模块的电气接线箱有时随着车辆的摇晃等而振动。在此情况下,振动传播到继电器模块,有可能继电器会发生振动。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继电器21的插入方向,继电器主体24的重心的高度位置与端子金属件22的弹簧部37的高度位置的距离比以往的继电器模块(图14)的构成短,因此,主要是与继电器21的插入方向交差的方向的振动被抑制,减轻施加于保持管脚25的端子金属件22的负担,能够使继电器21的耐振性提高。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为了提高继电器21的保持力,不需要例如设置保持继电器21的新的构造、或者增大端子金属件22等来提高管脚25的保持力,因此,能够避免继电器模块20的构造的复杂化、大型化。此外,被第2收容室39保持的弹簧部37在高度方向与继电器主体24的重心的距离越小,越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继电器21的振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继电器主体24的与壁部41e对置的前表面24e设置有卡止突起27,在第1收容室38的壁部41e设置有与卡止突起27卡合的贯通槽26。因此,在将继电器主体24收容到第1收容室38时,使卡止突起27卡合于贯通槽26并卡止于贯通槽26的上端部,从而能够以高的保持力将继电器21保持于收容部件23,能够可靠地抑制继电器21的振动。另外,通过提高继电器21的保持力,从而能够减轻施加于保持管脚25的端子金属件22的负担。
另外,贯通槽26的高度方向的全长被设定得比卡止突起27的高度方向的全长大,因此,在卡止突起27卡止于贯通槽26的状态下,成为继电器主体24从贯通槽26露出的状态。因此,即使卡止有卡止突起27,也能够经由贯通槽26将继电器主体24的热量从第1收容室38向外部放热。此外,贯通槽26被形成得比卡止突起27大,在卡止突起27被卡止的状态下,只要形成为继电器主体24能够露出,就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形状。
接下来,参照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21的其他形态。在图3中,管脚25的通电部分为完全露出的状态,但是,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管脚25的一部分、例如基端部28的台肩部分被从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突出的绝缘部件45覆盖。通过这样覆盖基端部28,从而能够防止因手、工具等接触装配于收容部件23的状态的继电器21的通电部分而触电、管脚25间的短路等故障。本实施方式的绝缘部件45能够在继电器21的制造时通过树脂成形(例如嵌入成形)与继电器主体24一体地形成。此外,管脚25的覆盖只要至少覆盖从第1收容室38及第2收容室39露出到外部的部分的、有可能与手、工具等接触的上表面侧就足够。另外,绝缘部件45不需要如图4那样从继电器主体24连续地形成,也可以仅形成在与继电器主体24断开的预定的位置。而且,绝缘部件45也能够由树脂以外的其他绝缘材料形成。
接下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收容部件23上覆盖其他部件来保护继电器21的例子。图5是在收容有继电器21的收容部件23的上部覆盖盖部件的组装图,图6是从箭头C方向观察装配了图5的盖部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如图5所示,盖部件46从上方覆盖到收容有继电器21的收容部件23。
盖部件46由树脂形成,是在下方具有开口的箱型的箱体(盖体),由顶壁47、和从顶壁47竖立设置的4个壁部48围成从而构成下方向外部开放的凹状的空间。壁部48能够将收容部件23从四方包围而从顶壁47竖立设置地形成,将收容部件23收容在空间内并沿着收容部件23的壁面拆装自由地安装。
在收容部件23的框架部42以悬臂状突出地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卡止钩49。另一方面,在盖部件46的与框架部42对置的壁部,突出地设置有卡止突起50,在盖部件46安装于收容部件23时,该卡止突起50与卡止钩49卡止。
在将盖部件46装配到收容部件23时,以从收容部件23的上方覆盖的状态使盖部件46向收容部件23的下方移动。此时,盖部件46的壁部48沿着收容部件23的框架部42等的壁面被引导。当盖部件46的卡止突起50抵接于收容部件23的卡止钩49时,卡止钩49与卡止突起50滑动接触,并被卡止突起50按压而向与收容部件23的框架部42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然后,当盖部件46被进一步压入且卡止突起50越过卡止钩49时,卡止钩49从弹性变形复原,盖部件46在安装于收容部件23的下状态被卡止。
另一方面,在将卡止于收容部件23的盖部件46从收容部件23拆卸时,将工具从形成于盖部件46的工具插入孔51插入,将该工具推压到卡止钩49,使卡止钩49向与框架部42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由此,解除卡止钩49与卡止突起50的卡止状态,能够将盖部件46从收容部件23拆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继电器模块20中设置有一组卡止钩49和卡止突起50的例子,但是,只要是将盖部件46卡止于收容部件23的构成,就不限于该例子。
当盖部件46卡止于收容部件23时,盖部件46的顶壁47例如由于盖部件46的自重而抵接于收容部件23的框架部42的上端部和继电器主体24的至少一者。
由此,能够利用收容部件23和盖部件46将继电器21包围,因此,能够提高继电器21的防水性。另外,通过安装盖部件46,从而继电器主体24被保持在由第1收容室38和盖部件46的顶壁47围成的空间内。即,在继电器模块20振动的情况下,继电器主体24的振动被限定在该空间内,因此,能够抑制继电器主体24的振动,结果,能够减轻施加于保持管脚25的端子金属件22的负担。
另外,盖部件46和继电器21的向收容部件23装配的方向相同,因此,也能够在将盖部件46装配到收容部件23时,同时将继电器21装配到收容部件23。例如,将盖部件46形成为:在盖部件46被装配并被卡止于收容部件23时,继电器21能够插入到收容部件23的插入方向的正确的位置。由此,即使在最初继电器21未被插入在收容部件23的正确的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从其上方覆盖盖部件46,并卡止于收容部件23,从而能够进行继电器21的装配。另外,通过将盖部件46装配于收容部件23,从而能够限制继电器主体24相对于收容部件23的振动,因此,能够减小继电器21相对于收容部件23的保持力,即能够将使管脚25的连接部29嵌合于端子金属件22的弹簧部37而保持继电器主体24的保持力设定得小,能够减小将连接部29插入到弹簧部37时的负荷(插入力)。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减小将继电器21插入并装配到收容部件23时的作业负担,因此,能够使装配继电器21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下的例子:在盖部件46卡止于收容部件23的状态下,盖部件46的顶壁47因自重而与被收容部件23收容的继电器21的继电器主体24接触,但是,不限于该例子,例如也可以在顶壁47上形成与继电器主体24抵接的台阶形状、突起部等形状,顶壁47被形成为在使盖部件46卡止于收容部件23的状态下能够以预定的按压力将继电器主体24朝下推压。由此,能够在收容部件23于盖部件46之间夹持继电器21,因此,能够防止继电器21相对于收容部件23的振动,而且,能够将使端子金属件22的弹簧部37嵌合于管脚25的连接部29而保持继电器主体24的保持力设定得小,因此,能够使装配继电器21的作业的作业效率进一步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件46被形成为将收容部件23的第1收容室38和第2收容室39这两者的插入口覆盖,但是,只要被形成为将至少第1收容室38的插入口覆盖即可。例如,在如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件46那样由顶壁47和4个壁部48形成盖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顶壁47的与第2收容室39的插入口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等。通过这样将至少第1收容室38的插入口覆盖,从而能够使继电器21的耐振性及继电器21的装配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
接下来,说明盖部件46的其他实施方式。上述的盖部件46分别装配到各收容部件23而使用,但是,也能够代替上述的盖部件46,而形成能够将多个收容部件23收容的框架,将收容部件23分别收容并装配到该框架,整体上构成一个继电器模块。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模块的组装图,图8是示出图7的组装后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模块60是在框架61上装配对继电器21进行保持的收容部件23(23a、23b)等而构成的。框架61是将树脂等成型而形成的,是上部和侧部开口的箱型的容器。该框架61是从平板状的侧板62将底板63、侧板64、65、分隔板66、67分别大致垂直(大致水平方向)地竖起而形成的。分隔板66与底板63大致平行地设置,在其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上部空间68和下部空间69。在下部空间69中,设置有与分隔壁66大致直角地抵接的分隔壁67,被分隔为左右2个空间69a、69b。在这样形成的左右的下部空间69a、69b中,分别收容有继电器21的收容部件23a、23b是使继电器21的插入口、即继电器主体24的上表面24a与侧板62对置(箭头的方向)而沿横向收容。
在形成下部空间69的侧板64、65上,向下部空间69侧突出地设置有引导部件70,该引导部件70用于分别引导收容部件23,并且对所收容的收容部件23进行支承。在形成上部空间68的侧板64、65上,向上部空间68侧突出地设置有引导部件71,该引导部件71用于分别在将收容部件23、其他电子元件(以下,称作电子元件类)收容时引导电子元件类,并且对所收容的电子元件类进行支承。此外,被上部空间68收容的电子元件类可以直接载置在分隔壁66之上来收容,也可以与分隔壁66之间隔开间隙来设置电线收容空间。
如上所述,即使保持继电器21被收容部件23收容的状态,并将收容部件23横向地配置,继电器21相对于收容部件23的姿势也被保持,因此,即使将收容有继电器21的收容部件23例如横向地倾倒并装配到框架61,也没有任何障碍。收容部件23分别被沿着引导部件70从水平方向(图7的箭头)收容到框架61的下部空间69a、69b,被使用公知的构造保持在框架61内。由此,继电器21被夹在侧板62与收容部件23之间,其周围由底板63、侧板64或侧板65及分隔板66、67包围。因此,能够防止水附着到继电器21,并且,能够抑制继电器21的振动,因此,能够获得与在收容部件23上安装有盖部件46时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框架61内将收容部件23横向地收容,从而能够使继电器模块60的厚度(左右方向的厚度)薄,因此,能够减小继电器模块的设置空间,使电气接线箱的空间利用率提高,并且,能够使电气接线箱的设计自由度提高。此外,在图8中,省略了在上部空间68中收容的电子元件类,但是,在上部空间68中,既可以与下部空间同样地将电子元件类横向地收容,也可以纵向地收容。这样,框架61通过设置对收容部件23、电子元件类进行支承的引导部件70、71,从而能够自由地设定各空间的收容方向。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应用本发明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说明了装配图1的继电器21的继电器模块20的构成,但是,电子元件的构成不限于该例子,总之,只要包括长方体状(包含立方体状)的器件主体(继电器主体24)、及从该器件主体的至少一个面突出的管脚(管脚25),且管脚包括基端部(基端部28)、及连接部(连接部29)即可,其中,该基端部从器件主体的至少一个面突出;该连接部与该基端部相连并朝向电子元件的插入方向、与器件主体的侧面隔开间隔地沿着该侧面延伸,例如,在装配图9~图13所示的其他形态的电子元件(以下,是继电器)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图1的继电器21同样的效果。以下,对于与图1的继电器21不同的形态,参照图9~图13进行说明,但是,对于与图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
图1的继电器21在继电器主体24的平行的一对面上分别设置有各2条管脚25,但是,图9的继电器81在除了上表面24a和底面24b的4个侧面中的相邻的2个侧面(例如,前表面24e和右侧面24d)上分别设置有各2条管脚25。在此情况下,收容继电器81的收容部件23与各管脚25的配置相对应,将第2收容室39设置在隔着第1收容室38和壁部41的2个部位,并且,以互相正交的方式配置。并且,在各第2收容室39中,与插入到各第2收容室39的管脚25相对应,分别保持有与管脚25同数的端子金属件22。
另外,管脚25不限于设置于继电器主体24的2个侧面,也可以设置于3个以上的侧面。图10的继电器82在除了上表面24a和底面24b的4个侧面中的3个侧面(例如,前表面24e、右侧面24d、左侧面24c)上分别设置有管脚25。该继电器82在前表面24e上设置有2条管脚25b、25c,在右侧面24d上设置有管脚25d,在左侧面24c上设置有管脚25a。在此情况下,收容继电器82的收容部件与各管脚25的配置相对应,将第2收容室39设置在隔着第1收容室38和壁部41的3个部位,在这些第2收容室39中与插入到这些第2收容室39的管脚25相对应,分别保持有与管脚25同数的端子金属件22。
另外,管脚25不限于设置于继电器主体24的多个侧面,也可以设置于1个侧面。图11的继电器83在除了上表面24a和底面24b的4个侧面中的1个侧面(例如,前表面24e)上设置有4条管脚25。该继电器83的各管脚25a~25d的连接部29的末端部(下端)的高度位置被设定为比继电器主体24的底面24b靠上侧的相同的高度位置,但是,基端部28b、28d从继电器主体24的相同的高度位置突出,基端部28a、28c从比基端部28b、28d靠上侧的相同的高度位置突出。管脚25a、25b的基端部28a、28b及连接部29a、29b分别隔开预定的间隔平行地配置,并且,在从前表面24e侧观察继电器主体24时,管脚25b被配置为隐藏在管脚25a的弯曲的内侧。对于管脚25c、25d,基端部28c、28d及连接部29c、29d也分别隔开预定的间隔平行地配置,并且,在从观察前表面24e侧继电器主体24时,管脚25d被配置为隐藏在管脚25c的弯曲的内侧。在此情况下,收容继电器83的收容部件与各管脚25的配置相对应,将第2收容室39设置在隔着第1收容室38和壁部41的1个部位,在该第2收容室39中,与各管脚25相对应,保持有4个端子金属件22。
另一方面,上述的继电器都将管脚25设置在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但是,如图12所示,管脚25也可以设置在继电器主体24的上表面24a。图12的继电器84的4条管脚25都设置在上表面24a。管脚25a、25b的基端部28a、28b从继电器主体24的上表面24a的前表面24e附近突出,以向前方呈大致直角弯曲地延伸的方式以同一高度伸长。其余的2个管脚25c、25d的基端部28c、28d从继电器主体24的上表面24a的背面24f附近突出,以向后方呈大致直角弯曲地延伸的方式以同一高度伸长。管脚25a、25b的连接部29a、29b从基端部28a、28b的突出末端呈大致直角且朝下弯曲,并与继电器主体24的前表面24e隔开预定的间隔平行地延伸。其余的2个管脚25c、25d的连接部29c、29d从基端部28c、28d的突出先端呈大致直角且朝下弯曲,并与继电器主体24的背面24f隔开预定的间隔平行地延伸。在此情况下,收容继电器84的收容部件与各管脚25的配置相对应,将第2收容室39设置在隔着第1收容室38和壁部41的2个部位,并且,互相平行地配置。并且,在各第2收容室39中,与插入到这些各第2收容室39的管脚25相对应,分别保持有与管脚25同数的端子金属件22。此外,继电器84的管脚25与继电器主体24的前表面24e及背面24f平行地延伸,但是,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以与其他1个或多个侧面平行地延伸的方向形成。
另外,上述的继电器都以管脚25的连接部29的厚度方向相对于与该连接部29对置的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交差(正交)的方式形成,但是,如图13所示,也可以与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平行地形成。图13的继电器85的管脚57(57a~57d)的基端部58(58a~58d)及嵌合部59(59a~59d)被形成为与继电器主体24的前表面24e及背面24f平行地延伸的平板状,2个管脚57a、57b的连接部59a、59b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以与继电器主体24的右侧面24d平行的方式配置,其余的2个管脚57c、57d的连接部59c、59d的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以与继电器主体24的左侧面24c平行的方式配置。此外,各基端部58从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垂直地突出,且各连接部59与继电器主体24的侧面隔开间隔平行地延伸这一点与其他继电器相同。在此情况下,收容继电器85的收容部件与各管脚57的配置相对应,将第2收容室39设置在隔着第1收容室38和壁部41的2个部位,并且,互相平行地配置。并且,在各第2收容室39中,与被插入到这些各第2收容室39的管脚57相对应,分别保持有与管脚57同数的端子金属件22。此外,端子金属件22当然与管脚57的朝向相对应地配置。
另外,例如,在图1、图9~图11、图13的继电器构造中,也能够以覆盖管脚25(57)的方式将平板状的绝缘部件设置于继电器主体24的上表面24a。在此情况下,绝缘部件既能够与继电器主体24一体地形成,也能够在相互独立地形成之后安装于继电器主体24的上表面24a。此处,绝缘部件与收容部件23的第1收容室38及第2收容室39的开口部分的形状对应来设定外形形状、尺寸。由此,能够利用绝缘部件保护管脚25(57)而使其与外部绝缘,而且,能够防止向第1收容室38、第2收容室39的浸水,因此,能够使继电器的防水性提高。另外,在将管脚25(57)的嵌合部29(59)向端子金属件22插入时,能够使绝缘部件承载作用于管脚25(57)的应力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减轻作用于管脚25(57)的负担,能够防止管脚25(57)因插入时的应力而变形。此外,也能够使绝缘部件与管脚25(57)非接触,但是,优选使绝缘部件与管脚25(57)接触地设置。
另外,至此说明的继电器都将管脚的基端部完全露出,但是,也可以将基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用树脂包围。图15A是管脚的基端部被树脂包围的继电器的外观立体图,图15B是图15A所示的继电器的侧视图。
如图15A、15B所示,继电器100沿着继电器主体101的1个面(例如相当于实施方式的上表面21a的面)安装有平板状的绝缘部件102。绝缘部件102通过将绝缘性的树脂等成形从而被形成为俯视大致矩形。该绝缘部件102在与相互对置配置的继电器主体101的一对侧面103、104正交的方向延伸。在这些侧面103、104上分别设置有2条管脚105。各管脚105以其接触部107与各侧面103、104对置的方式设置。绝缘部件102以将各管脚105的基端部106包围的方式形成。
如图15B所示,管脚105的基端部106在其整个轴向被绝缘部件102包围,管脚105的接触部107从绝缘部件102的下表面突出地设置。在绝缘部件102与各侧面103、104交差的位置以台阶状形成有突起部108。在继电器100被装配于收容部件时,该突起部108与壁部的上端面抵接。此外,管脚105的基端部106既可以以从该突起部108突出的方式配置,也可以以从继电器主体101的侧面103、104突出的方式配置。
由此,能够利用绝缘部件102从上方支承各管脚105的基端部106。由此,在使管脚105分别嵌入到端子金属件时,能够大幅减轻施加于管脚105的负荷,因此,能够防止管脚105的变形。其结果是,能够维持管脚105与端子金属件的电气连接状态良好,并且,能够防止继电器100相对于收容部件的保持力的下降。另外,通过用绝缘部件102包围各管脚105的基端部106,从而能够防止相邻的管脚105的短路。
以上,利用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例示,本发明不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即使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的设计的变更等,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以继电器作为电子元件的继电器模块进行了说明,但是,电子元件不限于继电器,总之,如果具有与本实施方式的继电器主体及管脚在外观上、构成上类似的器件主体及管脚,则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电子元件。具体而言,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将电路基板等器件类收容于树脂盒而形成的控制模块、熔断器等。
Claims (7)
1.一种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具备:
电子元件,其包括长方体状的器件主体、和设置于该器件主体的多个管脚;
收容部件,其供所述电子元件插入并收容;及
多个端子金属件,其被所述收容部件保持,与所述多个管脚分别嵌合,
所述管脚具有基端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该基端部相连,并朝向所述电子元件的插入方向、与所述器件主体的侧面隔开间隔并沿着该侧面垂下,
所述收容部件包括引导并收容所述器件主体的第1收容室、和收容并保持所述端子金属件的第2收容室,所述第1收容室是由从底壁竖起的框状的壁部围成四方而形成的,所述第2收容室形成在所述第1收容室的隔着所述壁部的外侧,
所述端子金属件包括对与该端子金属件连接的所述连接部进行按压的弹簧部,该弹簧部与被所述第1收容室收容的所述器件主体的所述侧面、隔着所述壁部对置地配置,
所述电子元件被插入于所述收容部件并被收容,所述多个管脚分别嵌合于所述多个端子金属件,所述电子元件装配于所述收容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件包括在与所述器件主体的所述壁部对置的面上设置的卡止突起,
所述收容部件由树脂材料形成,并且,包括设置于所述第1收容室的所述壁部的贯通槽,在所述器件主体被该第1收容室收容时所述卡止突起被卡止,所述贯通槽被形成为在所述卡止突起被卡止的状态下能够使所述器件主体露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件的所述管脚的所述基端部的一部分或全部被绝缘部件覆盖。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具备盖部件,所述盖部件将插入所述器件主体的所述第1收容室的插入口覆盖,所述盖部件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收容部件可拆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被形成为能够对被所述第1收容室收容的所述器件主体进行推压。
6.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具备箱型的框架,所述框架从侧壁沿大致水平方向竖起有框状的侧板,将所述收容部件沿着所述侧板收容并保持,
所述收容部件是使插入所述电子元件的插入口与所述侧壁对置而被所述框架保持。
7.一种电气接线箱,其包括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52460 | 2013-03-14 | ||
JP2013052460 | 2013-03-14 | ||
PCT/JP2014/056698 WO2014142247A1 (ja) | 2013-03-14 | 2014-03-13 | 電子部品の組付構造及び電気接続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89209A true CN105189209A (zh) | 2015-12-23 |
Family
ID=51536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14610.5A Pending CN105189209A (zh) | 2013-03-14 | 2014-03-13 | 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及电气接线箱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93276B2 (zh) |
JP (1) | JP6062530B2 (zh) |
CN (1) | CN105189209A (zh) |
DE (1) | DE112014001287B4 (zh) |
WO (1) | WO2014142247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17001A (zh) * | 2016-07-11 | 2019-03-01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机电式继电器、接线盒和机电式继电器组件 |
CN111682471A (zh) * | 2019-03-11 | 2020-09-18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连接盒 |
CN112789768A (zh) * | 2018-10-02 | 2021-05-11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电气装置的组件和这种组件的制造方法 |
CN113036631A (zh) * | 2019-12-25 | 2021-06-25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连接箱、电连接箱制造装置、电连接箱制造方法和线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12014001302B4 (de) * | 2013-03-14 | 2024-02-08 | Yazaki Corporation | Montagestruktur einer Elektronikkomponente und eines elektrischen Verbindungskastens |
JP5990333B2 (ja) * | 2013-08-30 | 2016-09-1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と端子金具との接続構造 |
JP6378939B2 (ja) * | 2014-06-06 | 2018-08-2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カセット式電気接続箱 |
US11615625B2 (en) | 2015-08-31 | 2023-03-28 | Deako, Inc. | User-upgradeable load control network |
JP6845854B2 (ja) | 2015-08-31 | 2021-03-24 | ディーコ,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 生活空間機能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
US10063002B2 (en) | 2015-08-31 | 2018-08-28 | Deako, Inc. | Configurable device control network |
US10078786B2 (en) * | 2015-08-31 | 2018-09-18 | Deako, Inc. | Occupancy sensing apparatus network |
JP7132273B2 (ja) * | 2020-04-24 | 2022-09-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12054473B (zh) * | 2020-07-30 | 2021-11-02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枣庄供电公司 | 一种便于更换配电绝缘导线的连接装置 |
TWI747463B (zh) * | 2020-08-28 | 2021-11-21 |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器裝置 |
JP7287931B2 (ja) * | 2020-10-12 | 2023-06-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DE102022106118B4 (de) | 2022-03-16 | 2024-02-08 | Schaltbau Gmbh | Modular aufgebaute Schaltschützbox |
DE102022118268A1 (de) * | 2022-07-21 | 2024-02-01 | Semikron Elektronik Gmbh & Co. Kg | Baugruppe mit einem Kunststoffformkörper und einer Mehrzahl von Lastanschlusselementen und Leistungshalbleitereinrichtung hiermit |
CN117954280B (zh) * | 2024-01-30 | 2024-08-16 | 浙江亿邦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继电器机构、继电器总成及车辆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98015A (en) * | 1992-12-01 | 1995-03-14 | Yazaki Corporation | Delay breaking fuse |
JPH1097825A (ja) * | 1996-09-20 | 1998-04-14 | Mitsuba Corp | 電気部品収納ボックス |
JP2002325336A (ja) * | 2001-04-23 | 2002-11-0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電気接続箱 |
JP2009171763A (ja) * | 2008-01-17 | 2009-07-30 | Yazaki Corp | 電気接続箱 |
JP2009189193A (ja) * | 2008-02-08 | 2009-08-20 | Yazaki Corp | 電気接続箱 |
CN102377140A (zh) * | 2010-07-22 | 2012-03-1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气接线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9053585A1 (fr) * | 1998-04-09 | 1999-10-21 | Th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 Boite de raccordement |
EP1233437A3 (en) * | 2001-02-16 | 2002-11-06 |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 Plug-in module, carrier plate and relay arrangement |
FR2838879B1 (fr) * | 2002-04-23 | 2004-06-04 | Entrelec | Dispositif de connexion d'un boitier electronique |
JP2003333728A (ja) * | 2002-05-10 | 2003-11-21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と付設電気接続箱との連結構造 |
US6940021B2 (en) * | 2002-09-30 | 2005-09-06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Zero space component adapter for rail mounted terminal block relays |
JP2005160246A (ja) * | 2003-11-27 | 2005-06-16 | Yazaki Corp | 電気接続箱 |
ATE509361T1 (de) * | 2005-03-08 | 2011-05-15 | Siemens Ag | Elektromechanisches schaltgerät |
JP5074782B2 (ja) | 2007-02-15 | 2012-11-1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DE102007059640B4 (de) * | 2007-12-10 | 2009-11-26 |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 Anschlussmodul |
JP2010221787A (ja) | 2009-03-23 | 2010-10-07 | Yazaki Corp | 電気接続箱 |
WO2011028822A1 (en) * | 2009-09-04 | 2011-03-10 | Abb Technology Ag | Modular test switch |
SG178644A1 (en) * | 2010-09-01 | 2012-03-29 |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 Inc | Integral cable guide for electronic module |
JP5789165B2 (ja) * | 2010-10-04 | 2015-10-0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物品と部品との取付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気接続箱 |
-
2014
- 2014-03-13 WO PCT/JP2014/056698 patent/WO201414224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3-13 JP JP2015505553A patent/JP6062530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3-13 CN CN201480014610.5A patent/CN105189209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3-13 DE DE112014001287.4T patent/DE112014001287B4/de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8-26 US US14/836,365 patent/US929327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98015A (en) * | 1992-12-01 | 1995-03-14 | Yazaki Corporation | Delay breaking fuse |
JPH1097825A (ja) * | 1996-09-20 | 1998-04-14 | Mitsuba Corp | 電気部品収納ボックス |
JP2002325336A (ja) * | 2001-04-23 | 2002-11-0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電気接続箱 |
JP2009171763A (ja) * | 2008-01-17 | 2009-07-30 | Yazaki Corp | 電気接続箱 |
JP2009189193A (ja) * | 2008-02-08 | 2009-08-20 | Yazaki Corp | 電気接続箱 |
CN102377140A (zh) * | 2010-07-22 | 2012-03-14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气接线箱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17001A (zh) * | 2016-07-11 | 2019-03-01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机电式继电器、接线盒和机电式继电器组件 |
CN109417001B (zh) * | 2016-07-11 | 2021-02-09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机电式继电器、接线盒和机电式继电器组件 |
CN112789768A (zh) * | 2018-10-02 | 2021-05-11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电气装置的组件和这种组件的制造方法 |
CN111682471A (zh) * | 2019-03-11 | 2020-09-18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连接盒 |
CN111682471B (zh) * | 2019-03-11 | 2021-09-17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连接盒 |
CN113036631A (zh) * | 2019-12-25 | 2021-06-25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连接箱、电连接箱制造装置、电连接箱制造方法和线束 |
CN113036631B (zh) * | 2019-12-25 | 2023-03-28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电连接箱、电连接箱制造装置、电连接箱制造方法和线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14001287B4 (de) | 2023-04-20 |
WO2014142247A1 (ja) | 2014-09-18 |
US20150364270A1 (en) | 2015-12-17 |
JP6062530B2 (ja) | 2017-01-18 |
JPWO2014142247A1 (ja) | 2017-02-16 |
DE112014001287T5 (de) | 2015-12-03 |
US9293276B2 (en) | 2016-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89209A (zh) | 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及电气接线箱 | |
JP6265865B2 (ja) | 電子部品 | |
JP2011044256A (ja) | 雌端子金具 | |
JP4920745B2 (ja) |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該コネクタ端子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 |
EP4016759A1 (en) | Reversible dual-position electric connector | |
CN102646884B (zh) | 电连接器 | |
JP5947972B2 (ja) | 電子部品の組付構造及び電子部品 | |
JP2017069133A (ja) | コネクタ | |
JP5653700B2 (ja) | セル電圧検出コネクタ | |
JP7077177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05144519A (zh) | 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电气接线箱及电子元件 | |
CN105165132B (zh) | 电子元件的装配构造及电气接线箱 | |
CN105191515B (zh) | 电子元器件的装配构造和电气接线箱 | |
CN103378449A (zh) | 连接器 | |
CN110574188B (zh) | 电池模块 | |
JP2014207821A (ja) | 電子部品及び電子部品の組付構造 | |
CN102656749B (zh) | 电连接器组装体 | |
JP6575767B2 (ja) | 暗電流回路用ヒューズの断続構造 | |
JP7128711B2 (ja) | コネクタ | |
US9472358B2 (en) | Assembling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 |
CN102906945B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US20140302698A1 (en) | Female connector and card edge connector | |
CN105490050A (zh) | 带扁平型导体的电连接器 | |
CN105103384A (zh) | 连接器 | |
JP6761609B2 (ja) | ヒューズの断続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