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3378A - 粘着片材及层叠体与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粘着片材及层叠体与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43378A
CN105143378A CN201480023012.4A CN201480023012A CN105143378A CN 105143378 A CN105143378 A CN 105143378A CN 201480023012 A CN201480023012 A CN 201480023012A CN 105143378 A CN105143378 A CN 1051433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mer
sheet material
adhesion
agent layer
m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2301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43378B (zh
Inventor
塩田隼介
绪方孝徳
山本真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Oji Paper Co Ltd
Oji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ji Pa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Pa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Oji Pap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43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3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43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43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4/00Adhesive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adhesive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J183/00 - C09J183/1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5Heat-activ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Abstract

本发明的粘着片材容易确保凹凸追随性,并且可防止膜的变形.应变,且可以低成本制造,其含有粘着剂层(X),所述粘着剂层(X)包含通过加热使粘着组合物半硬化而成的粘着剂,所述粘着组合物含有:基础聚合物(A),其含有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及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单体(B),其具有至少一个聚合性不饱和基;交联剂(C),其利用热而与上述基础聚合物(A)反应;聚合引发剂(D),其通过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使上述单体(B)的聚合反应开始;及溶剂(E)。

Description

粘着片材及层叠体与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使具有凹凸的一对光学构件彼此接着的粘着片材及层叠体与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在各种领域,逐渐广泛使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等显示装置、或触摸屏等与显示装置组合而使用的输入装置。在这些显示装置或输入装置的制造等中,在贴合光学构件的用途中使用透明的双面粘着片材,显示装置与输入装置的贴合也使用透明的双面粘着片材(例如,专利文献1~3)。
上述触摸屏或液晶显示器等中存在包含具有由印刷等引起的阶差(凹凸)的构成构件的。例如,移动电话中使用包含实施有框状的印刷部分的构件的触摸屏。在所述用途中,对粘着片材同时要求将构件贴合固定的性能及填埋印刷阶差的性能、即优异的凹凸追随性(阶差吸收性)(例如,专利文献4)。
在专利文献4中揭示有吸收印刷阶差的组合物,其是将同为玻璃基板的液晶面板与覆盖面板贴合的粘着剂组合物。此外,在触摸屏或液晶显示器的构成构件中,除如玻璃那样的板状基板以外,还包含膜类型的基板,膜与玻璃基板的贴合也使用双面粘着片材。印刷阶差存在设置于膜上的情形,也存在设置于板状基板上的情形。例如,多使用用以赋予设计性或装饰性的具有印刷阶差(凹凸)的装饰膜。装饰膜与如涂装那样的方法相比,步骤少,生产性高,另一方面,由于近年装饰的多样化而实施有多层的油墨印刷或镜面印刷等装饰印刷,仅印刷层的厚度即达数十μm。若以凹凸追随性高的双面粘着片材将此种装饰膜与板状基板贴合,则存在如下问题:为了追随凹凸,粘着剂层柔软,无法将装饰膜保持为平坦的状态,装饰膜产生变形·应变。即,凹凸追随性与装饰膜的变形·应变防止存在取舍的关是,难以同时实现。
为了解决这些情况,例如有预先以透明树脂填埋阶差部分而使其变得平坦后以双面粘着片材贴合的方法,但制造步骤增加,成本变高,且存在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透明树脂的黄变、雾度值上升等问题。
又,作为用于此种用途的双面粘着片材,通常为无基材的无载体型。通常,此种无载体双面粘着片材是通过在重剥离隔片(separator)上形成粘着剂层后贴合轻剥离隔片而制造。
以前,上述粘着剂层的形成是使用含有基础聚合物的活性能量线硬化性或热硬化性的粘着剂组合物。作为基础聚合物,就透明性等优异的方面而言,使用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系单体单元的丙烯酸系的基础聚合物。
作为活性能量线硬化性的粘着剂组合物,通常为无溶剂型。然而,由于将不含溶剂且表面张力较大的粘着剂组合物涂布于表面张力较小的剥离膜上,故而容易产生厚壁端部(也称为成框(framing)、厚边(fatedge))等制造上的问题。
作为热硬化性的粘着剂组合物,通常使用含有稀释基础聚合物的溶剂的。热硬化性的粘着剂组合物通常具有通过热交联而提高凝聚力,且保持力或耐热性提升的优点。然而,存在容易产生干燥步骤中的隆起(也称为溶剂泡(solventpopping))等涂布缺陷的问题。在用于显示器等中时,涂布缺陷成为图像变形的原因,故而欠佳。
粘着剂层越厚膜化越容易产生此种厚壁端部或隆起等制造上的问题,难以在不产生如上所述的制造上的问题的情况下制造例如150μm以上的厚膜的粘着剂层。
因此,业界要求涂布适应性优异、可制造表面平滑的粘着剂层、且也可实现厚膜化的丙烯酸系的粘着剂组合物,尤其是即便含有溶剂也可形成厚壁端部或隆起等涂布缺陷少的粘着剂层的丙烯酸系的粘着剂组合物。
在专利文献5中,揭示有如下光聚合性粘着剂组合物、及对其进行光照射而得的厚度0.1mm~5mm的粘着片材,所述光聚合性粘着剂组合物是即便为了提高缓冲性而加厚粘着剂层,也可不损坏、污染被粘着体而容易地再剥离,且即便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也不产生白浊的光聚合性的粘着剂组合物,是在由特定的结构式所表示的单体、丙烯酸烷基酯及含羧基的单体而得的含有聚合物与单体的丙烯酸系浆液中分别以特定的比率调配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基的单体、交联剂、及光聚合引发剂而成。
然而,在专利文献5中,有如下记载:虽也可含有有机溶剂等溶剂,但若考虑制作厚膜片材的作业性或对环境的影响,则优选为不含溶剂的无溶剂型的,并无考虑涂布缺陷等制造上的问题的溶剂的规定。又,在制造例中,揭示有利用剥离膜夹着液状的粘着剂组合物,密闭成夹层状后进行硬化的方法(湿式层压),在所述情形时,由于溶剂的添加会导致后续步骤中的故障,故而为禁忌。
在专利文献6中,作为厚度为100μm以上的紫外线硬化型粘着剂层的制造方法,揭示有依序进行在基材上涂布紫外线硬化型粘着剂组合物的步骤、加热的步骤、照射紫外线的步骤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记载有通过在照射紫外线的前进行加热,而使涂布膜的厚度均匀化,改善由气泡引起的凹陷。
然而,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将聚合性单体用作稀释剂,实质上不含有机溶剂,从而无法应用于含有溶剂的粘着剂。又,实际上仅评价了氨基甲酸酯系的粘着剂。
此外,作为用于如上所述的用途的双面粘着片材,提出有包含以下粘着剂层的,所述粘着剂层是将具备热硬化性及活性能量线硬化性两者的粘着剂组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双硬化型粘着剂组合物”)涂布于基材上并进行热硬化或活性能量线硬化而成。此种粘着剂层在为热硬化物的情形时具有活性能量线硬化性,在为活性能量线硬化物的情形时具有热硬化性。因此,认为其是兼具初始粘着力与保持力的,在与被粘着体接合时具有粘着性而可暂时接着,其后,通过进而利用活性能量线或加热使其硬化,可牢固地接着于被粘着体上。
以前,作为此种粘着片材所使用的双硬化型粘着剂组合物,提出有在基础聚合物中调配作为赋予热硬化性的成分的交联剂、作为赋予活性能量线硬化的成分的单体及光引发剂而成的。
例如,在专利文献7中,揭示有如下所述的粘着剂及粘着体,其通过将可进行紫外线交联的光交联剂与可进行加热交联的潜在型硬化剂两者调配于基础聚合物中而制成兼具紫外线交联与加热交联两种交联方式的粘着剂,先利用任一交联方式进行交联而贴附被粘着体后,利用剩余的交联方式进行后交联,可使用含有多官能单体与光引发剂的作为光交联剂。
在专利文献8中,揭示有含有具有顺丁烯二酰亚胺基的聚合物的活性能量线硬化型粘接着剂组合物,记载有所述组合物可进而含有有机溶剂、分子中具有1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热硬化型交联剂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2389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3425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4-23172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10-9020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7-161908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10-085578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2006-335840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特开2010-2610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根据本发明人等人的研究可知,在使用如上所述的双硬化型粘着剂组合物的粘着片材中,无法充分获得其凹凸追随性。又,在含有溶剂的情形时,与上述热硬化性粘着剂组合物同样地,在进行涂布、热硬化时容易产生厚壁端部或隆起等涂布缺陷,存在膜产生变形·应变的情形。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确保凹凸追随性,并且可防止膜的变形·应变,而且成本低的粘着片材及其使用方法以及层叠体。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即,本发明包括以下形态。
[1]一种粘着片材,其含有粘着剂层(X),所述粘着剂层(X)包含通过加热使粘着组合物半硬化而成的粘着剂,上述粘着组合物含有:基础聚合物(A),其含有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及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单体(B),其具有至少一个聚合性不饱和基;交联剂(C),其利用热而与上述基础聚合物(A)反应;聚合起始剂(D),其通过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使上述单体(B)的聚合反应开始;以及溶剂(E)。
[2]根据[1]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上述单体(B)具有链长原子数为10以上的烷基。
[3]根据[2]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上述烷基的链长原子数为15~22。
[4]一种粘着片材,其含有粘着剂层(X),所述粘着剂层(X)包含加热粘着组合物而成的粘着剂,上述粘着组合物含有:基础聚合物(A),其含有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及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单体(B),其具有至少一个聚合性不饱和基与链长原子数为15~22的烷基;交联剂(C),其利用热而与上述基础聚合物(A)反应;聚合引发剂(D),其通过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使上述单体(B)的聚合反应开始;以及溶剂(E)。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上述单体(B)为丙烯酸异硬脂酯。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上述单体(B)在25℃下的蒸气压为300Pa以下,
上述溶剂(E)在25℃下的表面张力为20mN/m以上且未达40mN/m。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上述单体(B)含有熔点为25℃以下的具有1个聚合性不饱和基的单官能单体(B1)及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基的多官能单体(B2)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上述单体(B)具有多环结构。
[9]根据[8]的粘着片材,其中上述单体(B)是具有双环或三环的丙烯酸酯。
[10]根据[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上述溶剂(E)不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且在25℃下的蒸气压大于上述单体(B)。
[11]根据[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上述溶剂(E)包含与上述单体(B)的溶解性参数的差为2[(cal/cm3)1/2]以内的溶剂。
[12]根据[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在通过压接于不锈钢(SUS)板上并照射活性能量线而硬化后,依据日本工业规格Z0237(JISZ0237)测得的保持力为360分钟以上。
[13]根据[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是双面粘着片材。
[14]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根据[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的粘着剂层(X)与被粘着体表面接触,并在所述状态下照射活性能量线使上述粘着剂层(X)完全硬化。
[15]一种层叠体,其是经由根据[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而贴合一对光学构件,并在所述状态下照射活性能量线使上述粘着剂层(X)完全硬化而成。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粘着片材提供一种在贴合一对光学构件时容易确保对印刷阶差(凹凸)的凹凸追随性,并且可防止膜的变形·应变,而且成本低的粘着片材及其使用方法以及层叠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粘着片材。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触摸屏模块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存在基于代表性的实施形态或具体例而完成的情况,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种实施形态。再者,本说明书中使用“~”所表示的数值范围意指包含“~”前后所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范围。
对本发明的粘着片材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粘着片材含有粘着剂层(X),所述粘着剂层(X)包含通过加热使粘着组合物半硬化而成的粘着剂,上述粘着组合物含有:基础聚合物(A),其含有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及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单体(B),其具有至少一个聚合性不饱和基;交联剂(C),其利用热而与上述基础聚合物(A)反应;聚合引发剂(D),其通过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使上述单体(B)的聚合反应开始;以及溶剂(E)。
图1是本发明的粘着片材(附剥离片材)。
图2是利用本发明的粘着片材而贴合有光学构件的触摸屏模块的构成的一部分。本实施形态的粘着片材1作为双面粘着片材而发挥功能。粘着片材1是在将装饰膜22与ITO(IndiumTinOxides,氧化铟锡)玻璃基板24接着时所使用的,在装饰膜22的与粘着剂层的接着面22a上设置有印刷阶差(23a、23b)。
或者也存在于ITO玻璃基板24的与粘着剂层的接着面24a上设置有印刷阶差(23c、23d)的情形。印刷阶差23的厚度通常为5μm~60μm。
(粘着剂层)
本发明的粘着片材1的粘着剂层11是包含通过加热使粘着组合物半硬化而成的粘着剂的,且呈柔软的半硬化状态,上述粘着组合物含有:基础聚合物(A),其含有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及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单体(B),其具有至少一个聚合性不饱和基;交联剂(C),其利用热而与上述基础聚合物(A)反应;聚合引发剂(D),其通过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使上述单体(B)的聚合反应开始;及溶剂(E)。本发明中的所谓半硬化,是指凝胶分率未达20%,凝胶分率优选为未达15%,进而优选为未达10%。并且在将装饰膜22与ITO玻璃基板24贴合后,通过照射活性能量线而使粘着剂层完全硬化。
即本发明的粘着片材1的特征在于:其是具有贴合前仅利用热而半硬化的粘着剂层11、且在贴合后利用活性能量线而使粘着剂层11完全硬化的二阶段硬化的双面粘着片材。
以下,本说明书中的所谓“半硬化”,是指起初仅利用热使粘着剂层硬化,所谓“半硬化状态”,是指在热硬化后且照射活性能量线前的柔软的粘着剂层中,硬化后动态粘弹性成为1.5倍以上的状态。所述动态粘弹性优选为1.5倍~1000倍,更优选为2倍~100倍。在本发明中的半硬化状态下,上述粘着材层的动态粘弹性优选为1.0×106Pa以下,进而优选为8.0×105Pa以下,尤其优选为5.0×105Pa以下。所谓“完全硬化”,是指在利用热而半硬化后,利用活性能量线而使粘着剂层硬化。
作为形成粘着剂层11的基础聚合物,优选为具有不降低显示装置的视认性的程度的透明性的。在上述基础聚合物中含有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及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
形成粘着剂层11的粘着剂组合物含有:基础聚合物(A),其含有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及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单体(B),其具有至少一个聚合性不饱和基;交联剂(C),其利用热而与上述基础聚合物(A)反应;聚合引发剂(D),其通过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使上述单体(B)的聚合反应开始;及溶剂(E)。
<粘着剂组合物>
上述粘着剂组合物含有:基础聚合物(A),其含有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及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单体(B),其具有至少一个聚合性不饱和基;交联剂(C),其利用热而与上述基础聚合物(A)反应;聚合引发剂(D),其通过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使上述单体(B)的聚合反应开始;及溶剂(E)。
又,上述粘着剂组合物含有在25℃下的蒸气压为300Pa以下的单体(B),并且可将溶剂(E)在25℃下的表面张力设为20mN/m以上且未达40mN/m。由此,涂布适应性提高,在进行涂布、热硬化时,可形成表面平滑的粘着剂层。
认为其理由如下。首先,通过含有溶剂(E),而在涂布时不易产生厚壁端部的问题。又,通过含有与溶剂(E)同样地作为使涂材低粘度化的液状介质而发挥功能的单体(B),可将容易导致隆起的溶剂(E)的浓度抑制为低。又,在进行加热时溶剂(E)选择性地蒸发,但通过含有不易挥发的单体(B),可抑制涂膜的表面张力的急剧增加,进而,通过溶剂(E)的选择性蒸发,随着粘着剂层的浓度上升而粘度上升,可抑制粘着剂层内的物质的流动。认为通过这些协同作用,可抑制厚壁端部或隆起等制造上的问题,可形成表面平滑的粘着剂层。
进而,在满足下述条件(1)、(2)的至少一个、优选为全部满足的情形时,上述效果尤其优异。
(1)单体(B)的熔点为25℃以下。
(2)溶剂(E)不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且在25℃下的蒸气压大于单体(B)。
再者,在上述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8中并未特别考虑此种单体的蒸气压或熔点、溶剂的蒸气压或表面张力。
在上述粘着剂组合物中,溶剂(E)优选为设为溶剂(E)与单体(B)的溶解性参数的差为2[(cal/cm3)1/2]以内的。由此,涂布适应性提高,在进行涂布、热硬化时,可形成表面平滑的粘着剂层。
认为其理由如下。首先,通过含有溶剂(E),在涂布时不易产生厚壁端部之类的涂布缺陷的问题。又,通过溶剂(E)含有与单体(B)的溶解性参数的差为2[(cal/cm3)1/2]以内的溶剂,而在进行热硬化时,可抑制由过大的气液平衡的失衡导致的溶剂(E)的急剧蒸发,故而不易产生橘皮(OrangePeel)缺陷之类的涂布缺陷的问题。又,通过含有与溶剂(E)同样地作为使涂材低粘度化的液状介质而发挥功能的单体(B),可将容易导致涂布缺陷的溶剂(E)的浓度抑制为低。又,在进行加热时,通过溶剂(E)的蒸发,随着粘着剂层的浓度上升而粘度上升,可抑制粘着剂层内的物质的流动。认为通过这些协同作用,可抑制厚壁端部、涂布缺陷等制造上的问题,可形成表面平滑的粘着剂层。
在溶剂(E)含有与单体(B)的溶解性参数的差超过2[(cal/cm3)1/2]的溶剂的情形时,因过大的气液平衡失衡导致溶剂(E)急剧蒸发,容易引起橘皮(OrangePeel)缺陷等涂布缺陷,有难以获得表面平滑的粘着剂层的倾向。
进而在溶剂(E)不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且在25℃下的表面张力为20mN/m以上且未达40mN/m的情形时,上述效果尤其优异。即,在粘着剂组合物中,优选为单体(B)在25℃下的蒸气压为300Pa以下,溶剂(E)在25℃下的表面张力为20mN/m以上且未达40mN/m,进而溶剂(E)含有与单体(B)的溶解性参数的差为2[(cal/cm3)1/2]以内的溶剂。再者,在上述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8中并未特别考虑此种溶剂与单体的溶解性参数的差或溶剂的表面张力。
[基础聚合物(A)]
粘着剂层含有非交联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与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作为基础聚合物(A)。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单元”是构成聚合物的重复单元(单体单元)。
非交联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是源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这些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在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中,就粘着性变高的方面而言,优选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至少一种。
再者,在本发明中,所谓“(甲基)丙烯酸酯”,意指包含“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两者,所谓“(甲基)丙烯酸”,意指包含“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两者。
作为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可列举:含羟基的单体单元、含氨基的单体单元、含缩水甘油基的单体单元、含羧基的单体单元。其中,优选为含羟基的单体单元、含氨基的单体单元,尤其优选为含羟基的单体单元。
再者,这些单体单元可为一种,也可为两种以上。其中,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所含的含羧基的单体单元的比例相对于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的总质量,优选为1%以下,更优选为0.1%以下,尤其优选为0%。通过将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所含的含羧基的单体单元的比例设为上述范围内,可抑制对设置于被粘着体的表面的金属配线的腐蚀性。
含羟基的单体单元是源自含羟基的单体的。作为含羟基的单体,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单(二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等[(单、二或聚)亚烷基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单己内酯等(甲基)丙烯酸内酯。
含氨基的单体单元例如可列举源自(甲基)丙烯酰胺、烯丙胺等含氨基的单体的。
含缩水甘油基的单体单元可列举源自(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含缩水甘油基的单体的。
含羧基的单体单元可列举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基础聚合物(A)中的交联性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20质量%,更优选为0.5质量%~15质量%,进而优选为0.5质量%~10质量%。若交联性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的含量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充分具有维持半硬化状态所需的交联性,若为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可维持必需的粘着物性。
基础聚合物(A)也可视需要而具有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及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以外的其他单体单元。作为所述其他单体,只要为可与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及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共聚合的即可,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腈、乙酸乙烯酯、苯乙烯、氯乙烯、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基吡啶等。
基础聚合物(A)中的任意单体单元的含量优选为0质量%~20质量%,更优选为0质量%~15质量%。
基础聚合物(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优选为10万~200万,更优选为30万~150万。若重量平均分子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可维持半硬化状态,若不超过上述上限值,则可确保充分的凹凸追随性。再者,基础聚合物(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利用交联剂进行交联前的值。所述重量平均分子量是利用尺寸排除色谱法(SizeExclusionChromatography,SEC)测定,以聚苯乙烯基准求出的值。作为基础聚合物(A),可使用市售的,也可使用利用公知的方法合成的。
[单体(B)]
单体(B)优选为含有具有至少一个聚合性不饱和基的单官能单体(B1)及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基的多官能单体(B2)的至少一个。单体(B)优选为含有单官能单体(B1)或多官能单体(B2)的任一个,也可含有单官能单体(B1)及多官能单体(B2)两者。
通过含有单体(B),可在使上述粘着剂组合物热硬化时,热硬化物的粘着剂层为半硬化状态,且具有活性能量线硬化性。
作为聚合性不饱和基,优选为含有乙烯性双键的基,例如可列举(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等。其中尤其优选为(甲基)丙烯酰基。
作为单体(B),优选为在25℃下的蒸气压为300Pa以下的。由此,涂布适应性提高,在进行涂布、热硬化时,可使溶剂选择性蒸发,并且形成厚壁端部或隆起等涂布缺陷少的粘着剂层。
单体(B)在25℃下的蒸气压更优选为200Pa以下,进而优选为100Pa以下。就涂布适应性的方面而言,所述蒸气压的下限并无特别限定。单体(B)的蒸气压可利用JIS-K2258“原油及燃料油-蒸气压试验方法-雷德法(ReidMethod)”等测定,又,例如可通过http://www.chemspider.com/等网站或ACD/PhysChemSuite等软件求出预测值。
单体(B)进而优选为熔点为25℃以下。由此,所形成的粘着剂层的透明性(雾度等)等提高。又,单体(B)的熔点更优选为20℃以下,进而优选为15℃以下。所述熔点的下限并无特别限定。单体(B)的熔点可利用JISK0064:1992“化学制品的熔点及熔融范围测定方法”等而测定。
作为单体(B),若使用具有链长原子数为10以上的烷基的单体、或具有多环结构的单体,则在硬化后可发挥更优异的保持力。
通常,为了使单体以更高分子量体的形式聚合,链长原子数越短越优选,单体彼此越容易结合,而产生更加优异的硬化。然而,认为本发明中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单体,单体与基础聚合物交联,由此易于硬化,可发挥优异的保持力。
作为具有链长原子数为10以上的烷基的单体,可列举具有链长原子数为10以上的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若烷基的链长原子数为10以上,则也可具有侧链或取代基。作为此种侧链或取代基,可列举烷基。烷基的优选的链长原子数为10~27,更优选为10~25,进而优选为15~22。就保持力的方面而言,作为尤其优选的丙烯酸烷基酯,可列举丙烯酸异硬脂酯。
具有多环结构的单体可为多环脂肪族单体,也可为多环芳香族单体,优选为多环脂肪族单体。多环结构中,优选为双环结构与三环结构。可在这些多环结构上键结烷基等取代基。作为多环结构的具体例,可例示降冰片烯环、金刚烷环等。
作为本发明可使用的单官能单体(B1)的具体例,优选为选自(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中的至少一种。
这些中,尤其优选为选自熔点为25℃以下的(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异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基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多官能单体(B2),例如可列举: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乙烯酯等。
再者,单体(B)优选为不具有表现出与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所具有的官能基的反应性的官能基的。例如,单体(B)优选为具有与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相同的官能基(例如,羟基)的,或为不具有官能基的。
单体(B)可单独使用单官能单体(B1)或多官能单体(B2)中的任一种,或者可并用单官能单体(B1)和/或多官能单体(B2)的两种以上。
上述粘着剂组合物中,单体(B)的含量可根据基础聚合物(A)的组成或分子量、交联密度等而适当选择,并无特别限定,相对于基础聚合物(A)100质量份,优选为5质量份~150质量份,更优选为10质量份~120质量份,进而优选为15质量份~90质量份。若单体(B)的含量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凹凸追随性的变形·应变防止性能优异,若为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加工性优异。
又,单体(B)的含量相对于粘着剂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1质量%~60质量%,更优选为2质量%~50质量%,进而优选为5质量%~35质量%。
尤其是在单体(B)含有单官能单体(B1)与多官能单体(B2)两者的情形时,可根据聚合物(A)的组成或分子量、交联密度等而适当选择,并无特别限定,相对于基础聚合物(A)100质量份,单官能单体(B1)优选为4质量份~120质量份,更优选为8质量份~100质量份,进而优选为12质量份~80质量份,多官能单体(B2)优选为1质量份~30质量份,更优选为2质量份~20质量份,进而优选为3质量份~10质量份。又,单官能单体(B1)与多官能单体(B2)的含有质量比为2∶1,优选为3∶1,更优选为5∶1。
[交联剂(C)]
作为交联剂(C),并无特别限定,可考虑与基础聚合物(A)所具有的交联性官能基的反应性而自例如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噁唑啉化合物、氮丙啶化合物、金属螯合物化合物、丁基化三聚氰胺化合物等公知的交联剂中适当选择。例如在含有羟基作为交联性官能基的情形时,就羟基的反应性而言,优选为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
这些中,就可容易地交联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而言,优选为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
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环氧化合物,例如可列举: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甘油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四缩水甘油基苯二甲胺、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三羟甲基丙烷聚缩水甘油醚、二甘油聚缩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缩水甘油醚、山梨糖醇聚缩水甘油醚等。
作为交联剂(C),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粘着剂组合物中,交联剂(C)的含量可根据所需的粘着物性等而适当选择,并无特别限定,相对于基础聚合物(A)100质量份,优选为0.01质量份~5质量份,更优选为0.03质量份~3质量份。若交联剂(C)的含量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加工性或基材密接性优异,若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凹凸追随性与膜的变形·应变防止性能优异。
又,交联剂(C)的含量相对于粘着剂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0.01质量%~5.0质量%,更优选为0.02质量%~2.0质量%。
[聚合引发剂(D)]
作为聚合引发剂(D),只要为可通过照射活性能量线而使单体(B)的聚合反应开始的即可,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等,可利用公知的。
此处,所谓“活性能量线”,意指电磁波或带电粒子束中具有能量量子的,可列举紫外线、电子束、可见光线、X射线、离子束等。其中,就通用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为紫外线或电子束,尤其优选为紫外线。
作为聚合引发剂(D),例如可列举苯乙酮系引发剂、安息香醚系引发剂、二苯甲酮系引发剂、羟基烷基苯酮系引发剂、硫杂蒽酮系引发剂、胺系引发剂等。这些中,作为苯乙酮系引发剂,具体而言,可列举二乙氧基苯乙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等。作为安息香醚系引发剂,具体而言,可列举安息香、安息香甲醚等。作为二苯甲酮系引发剂,具体而言,可列举二苯甲酮、邻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等。作为羟基烷基苯酮系引发剂,具体而言,可列举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作为硫杂蒽酮系引发剂,具体而言,可列举2-异丙基-硫杂蒽酮、2,4-二甲基-硫杂蒽酮等。作为胺系引发剂,具体而言,可列举三乙醇胺、4-二甲基苯甲酸乙酯等。
作为聚合引发剂(D),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粘着剂组合物中,聚合引发剂(D)的含量可根据单体(B)的含量或完全硬化时的活性能量线的照射量等而适当选择,并无特别限定,相对于单体(B)的总质量,优选为0.05质量%~10质量%,更优选为0.1质量%~5.0质量%。若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可使完全硬化时的聚合反应容易地开始,若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不易引起由完全硬化时的聚合反应热的影响导致的基材的损伤。
又,聚合引发剂(D)的含量相对于基础聚合物(A)100质量份,优选为0.1质量份~10质量份,更优选为1质量份~5质量份。
[溶剂(E)]
溶剂(E)是用以提高粘着剂组合物的涂布适应性。
作为此种溶剂(E),例如可列举:己烷、庚烷、辛烷、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环己烷、甲基环己烷等烃类;二氯甲烷、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二氯丙烷等卤化烃类;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二丙酮醇等醇类;二乙醚、二异丙醚、二噁烷、四氢呋喃等醚类;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异佛尔酮、环己酮等酮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乙酸戊酯、丁酸乙酯等酯类;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等多元醇及其衍生物。
作为溶剂(E),尤其优选为不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且在25℃下的蒸气压高于单体(B)的溶剂。
由于单体(B)与溶剂(E)的蒸气压的差越大,涂布缺陷越少,越容易制造,故而溶剂(E)的蒸气压优选为2000Pa以上,尤其优选为5000Pa以上。上限并无特别限定,实用上优选为50000Pa以下。
溶剂(E)的蒸气压可利用JIS-K2258-2“原油及石油制品-蒸气压的求法-第2部:3次膨胀法”等测定,又,例如可通过http://www.chemspider.com/等网站或ACD/PhysChemSuite等软件预测。
作为不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且在25℃下的蒸气压高于单体(B)的溶剂,也根据单体(B)而有所不同,可列举:己烷、庚烷、环己烷、苯、甲苯、乙醇、异丙醇、二异丙醚、四氢呋喃、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酸乙酯等。
又,溶剂(E)在25℃下的表面张力优选为20mN/m以上且未达40mN/m,更优选为22mN/m以上且未达36N/m。若表面张力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不易产生橘皮(OrangePeel)缺陷等涂布缺陷,若未达上述范围的上限值,则不易产生厚壁端部(成框)等涂布缺陷。
溶剂(E)可使用与单体(B)的溶解性参数的差为2[(cal/cm3)1/2]以内、优选为1.5[(cal/cm3)1/2]以内的溶剂。由此,不易产生由异常地促进溶剂(E)的蒸发所导致的橘皮(OrangePeel)缺陷等涂布缺陷。
溶解性参数是溶解的指标,具有下式的含义。
δ=(ΔE/V)1/2
此处,δ为溶解性参数,ΔE为摩尔蒸发能量(cal/mol),V为摩尔体积(cm3/mol)。溶解性参数δ的值相近的彼此充分溶解。符合相似的彼此充分溶解的经验规则。溶解性参数可利用各种方法求出,利用费朵斯(Fedors)的方法而根据化学组成进行计算的方法较为简便。
溶剂(E)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上述粘着剂组合物中,溶剂(E)的含量并无特别限定,相对于基础聚合物(A)100质量份,优选为25~500质量份,更优选为30~400质量份。若溶剂(E)的含量为上述范围的下限值以上,则不易产生厚壁端部等涂布缺陷,涂布适应性优异,若为上述范围的上限值以下,则不易在涂厚时产生隆起(溶剂泡)等涂布缺陷,涂布适应性优异。
又,溶剂(E)的含量相对于粘着剂组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10~90质量%,更优选为20~80质量%。
[塑化剂]
为了进一步提高凹凸追随性,本发明的粘着片材1也可在粘着剂组合物中含有塑化剂。在含有塑化剂的情形时,塑化剂相对于各粘着剂组合物中所含的基础聚合物(A)100质量份,优选为含有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含有30质量份以下,进而优选为含有10质量份以下。
作为塑化剂,尤其优选为无官能性丙烯酸系聚合物。所谓无官能基丙烯酸系聚合物,意指仅由不具有丙烯酸酯基以外的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所构成的聚合物、或包含不具有丙烯酸酯基以外的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与不具有官能基的非丙烯酸系单体单元的聚合物。由于所述无官能性丙烯酸系聚合物不与基础聚合物(A)交联,故而可不对粘着物性造成影响而提高凹凸追随性。
作为不具有丙烯酸酯基以外的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例如可列举与上述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相同的。
作为不具有官能基的非丙烯酸系单体单元,例如可列举如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己酸乙烯酯、辛酸乙烯酯、癸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肉豆蔻酸乙烯酯、棕榈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环己烷甲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的羧酸乙烯酯类或苯乙烯等。
[任意成分]
粘着剂组合物也可在无损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任意地含有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成分。作为所述其他成分,可视需要自作为粘着剂用添加剂而公知的成分,例如抗氧化剂、金属防腐蚀剂、粘着赋予剂、硅烷偶合剂、紫外线吸收剂、受阻胺是化合物等光稳定剂等中选择。
作为抗氧化剂,可列举:酚系抗氧化剂、胺系抗氧化剂、内酯系抗氧化剂、磷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等。这些抗氧化剂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并用两种以上。
作为金属防腐蚀剂,就粘着剂的相溶性或效果高低而言,优选为苯并三唑系树脂。
作为粘着赋予剂,例如可列举:松香系树脂、萜烯系树脂、萜烯酚系树脂、香豆酮茚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二甲苯系树脂、酚系树脂、石油树脂等。
作为硅烷偶合剂,例如可列举:巯基烷氧基硅烷化合物(例如,巯基取代烷氧基低聚物等)等。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等。然而,在完全硬化时的活性能量线使用紫外线的情形时,需在不阻碍聚合反应的范围内进行添加。
(附剥离片材的粘着片材)
本发明的粘着片材1是通过加热使上述粘着剂层11半硬化而成,为以未反应的状态含有上述单体(B)及上述聚合引发剂(D)的至少一部分的。
本发明的粘着片材1例如可通过在剥离片材12上涂布粘着剂组合物而形成涂膜,并加热所述涂膜制成硬化物而得。通过加热涂膜而进行基础聚合物(A)及交联剂(C)的反应,形成硬化物(粘着剂层11)。即,在加热时,在涂膜中不进行由聚合引发剂(D)引起的单体(B)的聚合反应,或者即便进行也为微量,故而在所得的硬化物(粘着剂层11)中残留有粘着剂组合物所含的单体(B)及聚合引发剂(D)。因此本发明的粘着片材1具有活性能量线硬化性。为了使上述粘着组合物成为半硬化状态,优选为在涂布后除去溶剂,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实施将粘着片材静置一定时间的熟化处理。上述熟化处理例如可在23℃下静置7天而进行。
作为剥离片材12,可列举具有剥离片材用基材与设置于所述剥离片材用基材的单面的剥离剂层的剥离性层叠片材、或者作为低极性基材的聚乙烯膜或聚丙烯膜等聚烯烃膜。
作为剥离性层叠片材中的剥离片材用基材,可使用纸类、高分子膜。作为构成剥离剂层的剥离剂,例如可使用通用的加成型或缩合型的硅酮系剥离剂或者含长链烷基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粘着片材含有包含如下所述的粘着剂的粘着剂层(X),上述粘着剂是通过加热而使上述上述粘着剂组合物硬化(半硬化)而成,且以未反应的状态含有上述单体(B)及上述聚合引发剂(D)的至少一部分。
粘着剂层(X)的厚度可根据用途等而适当设定,并无特别限定,通常为10μm~500μm的范围内,尤其优选为20μm~350μm。若所述厚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可充分确保凹凸追随性。若粘着剂层(X)的厚度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可容易地制造粘着片材。
半硬化后的粘着剂层(X)的杨氏模量优选为处于0.01~0.30[N/mm2]的范围内,更优选为处于0.05~0.20[N/mm2]的范围内。若杨氏模量为上述范围内,则粘着剂层(X)容易成为所期望的硬度。特别是若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有变得更加不易引起糊剂自粘着剂层(X)溢出或加工适应性的恶化的倾向。又,若杨氏模量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有粘着剂层(X)变得容易表现出更加优异的阶差追随性的倾向。杨氏模量可通过调整单体的添加量而调整为所需的范围内。
再者,本测定使用岛津制作所股份有限公司的奥特古拉菲(Autograph)AGS-X,以拉伸速度10[mm/min]进行测定。
本发明的粘着片材可为仅由粘着剂层(X)所构成的,也可为包括除粘着剂层(X)以外的其他层(以下称为层(Y))的层叠体。作为层(Y),例如可列举粘着剂层(X)以外的粘着剂层、支持体、剥离片材等。
作为支持体,例如可列举: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系共聚物、丙烯酸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醚醚酮、三乙酰纤维素等塑料膜;抗反射膜、电磁波屏蔽膜等光学膜等。
剥离片材是至少单面具有脱模性的片材。作为剥离片材,可列举具有剥离片材用基材与设置于所述剥离片材用基材的单面的剥离剂层的剥离性层叠片材、或者作为低极性基材的聚乙烯膜或聚丙烯膜等聚烯烃膜。
作为剥离性层叠片材中的剥离片材用基材,可使用纸类、高分子膜。作为构成剥离剂层的剥离剂,例如可使用通用的加成型或缩合型的硅酮系剥离剂或含长链烷基的化合物。尤其是可优选地使用反应性高的加成型硅酮系剥离剂。
作为硅酮系剥离剂,具体而言,可列举:东丽道康宁硅酮(DowCorningToraySilicone)公司制造的BY24-4527、SD-7220等,或信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KS-3600、KS-774、X62-2600等。又,优选为在硅酮系剥离剂中含有作为具有SiO2单元与(CH3)3SiO1/2单元或CH2=CH(CH3)SiO1/2单元的有机硅化合物的硅酮树脂。作为硅酮树脂的具体例,可列举:东丽道康宁硅酮(DowCorningToraySilicone)公司制造的BY24-843、SD-7292、SHR-1404等,或信越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KS-3800、X92-183等。
为了容易剥离,剥离片材12优选为在剥离片材12a与剥离片材12b中剥离性各不相同。即,若自一侧的剥离性与自另一侧的剥离性不同,则容易仅将剥离性高的一侧的剥离片材12先行剥离。在此情形时,根据贴合方法或贴合顺序调整剥离片材12a与剥离片材12b的剥离片材12的剥离性即可。
形成粘着剂层11的粘着剂组合物的涂布可使用公知的涂布装置而实施。作为涂布装置,例如可列举:刮刀涂布机、气刀涂布机、辊式涂布机、棒式涂布机、凹版涂布机、微凹版涂布机、杆式刮刀涂布机、模唇涂布机、模具涂布机、淋幕式涂布机等。
本发明的粘着片材可为单面粘着片材,也可为双面粘着片材。
作为单面粘着片材,可列举在支持体上层叠有粘着剂层(X)的多层片材等。可在所述多层片材的粘着剂层(X)上进而层叠剥离片材。又,也可在支持体与粘着剂层(X)的间设置其他层。
作为双面粘着片材,可列举:包含粘着剂层(X)的单层片材、积层有多层粘着剂层(X)的多层片材、层叠有粘着剂层(X)与粘着剂层(X)以外的粘着剂层的多层片材、在支持体的双面层叠有粘着剂层(X)的多层片材、在支持体的一面层叠有粘着剂层(X)且在另一面层叠有粘着剂层(X)以外的粘着剂层的多层片材、在这些单层片材或多层片材的单面或双面层叠有剥离片材的多层片材等。
作为双面片材,优选为不具有支持体的无载体型、或使用透明支持体作为支持体的。所述双面粘着片材除了粘着剂层(X)自身的透明性较高以外,作为粘着片材整体的透明性也优异,故而可优选地用于光学构件彼此的接着。
上述中,优选为无载体型,更优选为包含粘着剂层(X)的单层片材、或层叠有多层粘着剂层(X)的多层片材,尤其优选为包含粘着剂层(X)的单层片材。
粘着片材例如可通过在剥离片材上涂布粘着剂组合物而形成涂膜,并加热所述涂膜制成硬化物而得。通过加热涂膜而进行基础聚合物(A)及交联剂(C)的反应,形成硬化物(粘着剂层(X))。
在涂布液中含有溶剂。作为溶剂,例如可使用: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甲基乙基酮、甲苯、正己烷、正丁醇、甲基异丁基酮、甲基丁基酮、乙基丁基酮、环己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甲醚、N-甲基-2-吡咯烷酮等。这些可单独使用一种以上,也可混合两种以上而使用。
涂膜的加热可使用加热炉、红外线灯等公知的加热装置而实施。
本发明的粘着片材1的粘着剂层11的厚度优选为10μm~500μm,更优选为20μm~350μm。若粘着片材1的粘着剂层11的厚度为上述下限值以上,则即便在装饰膜22的与粘着剂层11的接着面22a或ITO玻璃基板24的与粘着剂层11的接触面24a上形成有印刷阶差23,也可充分确保凹凸追随性。若粘着片材1的粘着剂层11的厚度为上述上限值以下,则可容易地制造粘着片材1。
作为本发明的粘着片材1的使用方法,优选为在所述双面粘着片材1的粘着剂层11为半硬化状态时贴合装饰膜22与ITO玻璃基板24,并照射活性能量线使粘着剂层11完全硬化的方法。
作为被粘着体,并无特别限定,可应用于以前使用粘着片材进行固定、接着等的任意的。
例如单面粘着片材可在各种制品的制造步骤等中用于各种构件的保护、固定等。
活性能量线可自装饰膜22侧进行照射,也可自ITO玻璃基板24侧进行照射,优选为自装饰膜22侧进行照射。
在照射活性能量线的前,由于为半硬化状态,故而粘着剂层11较柔软,对具有印刷阶差23的与粘着剂层11的接着面而言凹凸追随性优异。贴合后通过利用活性能量线使粘着剂层11完全硬化,可提高粘着剂层11的凝聚力,提高被粘着体的保持力,并防止装饰膜22的变形·应变。
作为活性能量线,可列举紫外线、电子束、可见光线、X射线、离子束等,可根据粘着剂层所含的聚合引发剂(D)而适当选择。其中,就通用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为紫外线或电子束,尤其优选为紫外线。
作为紫外线的光源,例如可使用:高压水银灯、低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碳弧、氙弧、无电极紫外线灯等。
作为电子束,例如可使用自科克罗夫特瓦尔顿(CockcroftWalton)型、范德古拉夫(VandeGraaff)型、共振变压型、绝缘芯变压器型、直线型、高频高压型、高频型等各种电子束加速器释放的电子束。
(层叠体)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粘着片材1贴合至少一个为光学膜的一对光学构件,可制作层叠体。
所谓光学构件,是触摸屏或图像显示装置等光学制品中的各构成构件。作为触摸屏的构成构件,例如可列举:在透明树脂膜上设置有ITO膜的ITO膜(film)、在玻璃板的表面设置有ITO膜的ITO玻璃、在透明树脂膜上涂布有导电性聚合物的透明导电性膜、硬涂膜、耐指纹性膜等。作为图像显示装置的构成构件,例如可列举: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抗反射膜、取向膜、偏光膜、相位差膜、增亮膜等。
作为这些构件所使用的材料,可列举:玻璃、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环烯烃聚合物、三乙酰纤维素、聚酰亚胺、酰化纤维素等。
作为利用本发明的粘着片材1而贴合的一对光学构件,可列举:触摸屏的内部的ITO膜彼此的贴合、ITO膜与ITO玻璃的贴合、触摸屏的ITO膜与液晶面板的贴合、覆盖玻璃与ITO膜的贴合、覆盖玻璃与装饰膜的贴合等。
在本发明的粘着片材为双面粘着片材的情形时,可用于2个被粘者体的贴合。例如经由粘着片材贴合一对被粘着体,并在所述状态下照射活性能量线使粘着剂层(X)完全硬化,由此可制成一对被粘着体经由双面粘着片材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在所述情形时,作为被粘着体,可优选地使用光学构件。
作为利用双面粘着片材贴合一对光学构件的例,可列举:触摸屏的内部的ITO膜彼此的贴合、ITO膜与ITO玻璃的贴合、触摸屏的ITO膜与液晶面板的贴合、覆盖玻璃与ITO膜的贴合、覆盖玻璃与装饰膜的贴合等。
(作用效果)
上述实施形态中的粘着片材1具有贴合前为柔软的半硬化状态的粘着剂层11。通过在所述状态下贴合至设置有印刷阶差23的装饰膜22或ITO玻璃基板24上,而容易确保对印刷阶差23的凹凸追随性。继而,通过利用活性能量线的照射使粘着剂层11完全硬化,可提高粘着力及保持力,防止装饰膜22的变形或应变。
进而,仅使用本发明的粘着片材1进行贴合即可确保凹凸追随性,并且防止装饰膜22的变形·应变,因此步骤得以简化,成本变低,经济上也有用。
再者,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与比较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特征。以下的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顺序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可适当变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由如下所示的具体例而限定性地加以解释。
单体(B)的蒸气压、溶剂(E)的蒸气压及表面张力均为25℃下的值。
(实施例1的粘着片材制作方法)
交联性丙烯酸系树脂是通过在乙酸乙酯中的溶液聚合而制作。将丙烯酸2-羟基乙酯单体及丙烯酸正丁酯单体以质量比计达到1∶3的方式进行调配,将作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偶氮双异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溶解在溶液中。将溶液加热至60℃而进行无规共聚,获得丙烯酸酯共聚物。所述共聚物的35%溶液在23℃下的溶液粘度为5500mPa·s。
相对于交联性丙烯酸系树脂100质量份,添加作为单体(B)中的单官能单体(B1)的丙烯酸异硬脂酯(大阪有机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ISTA,蒸气压:0Pa,熔点:<-50℃)20质量份、作为单体(B)中的多官能单体(B2)的三羟甲基丙烷环氧乙烷改性三丙烯酸酯(东亚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亚罗尼斯(Aronix)M-360(Ethyloxylatedtrimethylopropanetriacrylate,EOTMPTA))4质量份、作为交联剂(C)的甲苯二异氰酸酯系化合物(日本聚氨酯工业(NipponPolyurethaneIndustry)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科罗奈特(Coronate)L)0.15质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D)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日本巴斯夫(BASFJapan)股份有限公司,艳佳固(IRGACURE)184)1.12质量份,以浓度成为30质量%的方式添加作为溶剂(E)的乙酸乙酯(蒸气压:15×103Pa,表面张力23.8mN/m)。由此获得粘着剂溶液。
使用吉光精机(YoshimitsuSeiki)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刮墨刀(DoctorBlade)YD型将上述粘着剂溶液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150μm的方式涂布于第1剥离片材(帝人杜邦薄膜(TeijinDupontFilms)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经脱模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上。其后,利用热风干燥机在100℃下干燥3分钟而除去溶剂,获得半硬化状态的粘着剂层。
在所述粘着剂层的单面上贴合剥离性高于第1剥离片材的经脱模处理的第2剥离片材(帝人杜邦薄膜(TeijinDupontFilms)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获得附剥离片材的粘着片材。
使用所得的粘着片材,以粘着剂层朝向印刷阶差侧的方式贴合具有40μm的印刷阶差的厚度100μm的PET膜与厚度0.5μm的钠玻璃,实施高压釜处理(40℃、0.5MPa、30分钟)后,利用紫外线照射器(艾古非(EyeGraphic)公司制造,ECS-301G1)照射累积光量1000mJ/cm2而获得层叠体。
(实施例2)
单体(B)中,不添加单官能单体(B1),将作为多官能单体(B2)的三羟甲基丙烷环氧乙烷改性三丙烯酸酯设为10质量份,将聚合引发剂(D)设为1.1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粘着片材及层叠体。
(实施例3)
单体(B)中,不添加单官能单体(B1),将作为多官能单体(B2)的三羟甲基丙烷环氧乙烷改性三丙烯酸酯设为30质量份,将聚合引发剂(D)设为1.3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粘着片材及层叠体。
(比较例1)
除了不添加单体(B)与聚合引发剂(D)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粘着片材。又,除了不实施紫外线照射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层叠体。
(比较例2)
不添加单体(B)与聚合引发剂(D),将作为塑化剂的阿鲁峰(ARUFON)UP-1000(东亚合成)设为100质量份,将交联剂(C)设为0.19质量份,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粘着片材。又,除了不实施紫外线照射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获得层叠体。
[评价方法]
(评价1:粘着力)
关于实施例及比较例所获得的粘着片材,依照JISZ0237测定对钠玻璃的180°剥离粘着力(UV照射前对玻璃的粘着力)。
进而,将实施例及比较例所获得的粘着带的单面贴合在厚度100μm的光学PET膜上,继而贴合在厚度1mm的钠玻璃上。进而实施高压釜处理(40℃、0.5MPa、30分钟)后,利用紫外线照射器(艾古非(EyeGraphic)公司制造,ECS-301G1)照射累积光量1000mJ/cm2而获得层叠体。关于层叠体,依照JISZ0237测定对钠玻璃的180°剥离粘着力(UV照射后对玻璃的粘着力)。
(评价2:雾度(haze))
依照JISK7136对实施例及比较例所获得的粘着片材测定雾度(haze)。
试片是利用以下方法而制作。将所获得的双面粘着带的单面贴合在厚度100μm的光学PET膜上,继而贴合在厚度1mm的钠玻璃上。进而实施高压釜处理(40℃、0.5MPa、30分钟)后,利用紫外线照射器(艾古非(EyeGraphic)公司制造,ECS-301G1)照射累积光量1000mJ/cm2而获得试片。
将雾度(haze)为10%以上的设为不合格,将未达10%的设为合格。利用所述方法,可判断可否用于液晶显示器(LCD)等显示装置、或触摸屏等与上述显示装置组合使用的输入装置等中。
(评价3:凹凸追随性)
以使实施例及比较例所获得的粘着片材与印刷阶差片材的印刷面密接的方式贴合,继而以与PET膜(厚度100μm)密接的方式贴合,在温度40℃、压力0.5MPa下利用高压釜进行30分钟的加压脱法处理,制作PET/粘着片材/印刷阶差片材的层叠体。利用显微镜观察层叠体的印刷阶差部,按照以下的基准评价凹凸追随性。
◎:完全无气泡
○:存在数个微小的气泡
△:存在气泡
×:存在大量气泡
(评价4:凹凸追随耐久性)
将层叠体在80℃的环境下静置24小时,利用显微镜观察有否产生气泡或剥离,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完全无气泡
○:存在数个微小的气泡
△:存在气泡
×:存在大量气泡
(评价5:膜的变形)
·评价方法
自PET膜侧观察PET/粘着片材/印刷阶差片材的层叠体中印刷阶差部与无印刷部分是否有应变,按照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完全无应变·变形
△:存在若干应变·变形。
×:存在较大的应变·变形
[表1]
如上述结果所示,可知在实施例1~3中,UV照射后的粘着力与照射前的粘着力相比有所提高,通过UV照射而形成完全硬化状态的接着剂层。又,UV照射后的粘着力充分高。进而,在实施例1~3中,凹凸追随性与凹凸追随耐久性较高,膜中未观察到应变等变形。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由于未含有单体(B)与聚合引发剂(D),因此粘着剂层完全硬化,凹凸追随性与凹凸追随耐久性显着恶化。又,膜中产生较大的应变。在比较例2中,由于虽然未含有单体(B)与聚合引发剂(D),但含有塑化剂,因此虽然获得凹凸追随性,但凹凸追随耐久性显着恶化。又,粘着力也降低。
(实施例4-1)
相对于实施例1的基础聚合物(A)100质量份,添加作为单体(B)中的单官能单体(B1)的丙烯酸异冰片基酯(共荣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莱特丙烯酸酯(LightAcrylate)IB-XA)50质量份、作为单体(B)中的多官能单体(B2)的三羟甲基丙烷环氧乙烷改性三丙烯酸酯(东亚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亚罗尼斯(Aronix)M-360,蒸气压:0Pa,熔点:<15℃)30质量份、作为交联剂(C)的甲苯二异氰酸酯系化合物(日本聚氨酯工业(NipponPolyurethaneIndustry)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科罗奈特(Coronate)L)0.1质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D)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日本巴斯夫(BASFJapan)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艳佳固(IRGACURE)184)2质量份,以浓度成为40质量%的方式添加作为溶剂(E)的乙酸乙酯,获得粘着剂溶液。
使用吉光精机(YoshimitsuSeiki)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刮墨刀(DoctorBlade)YD型将上述粘着剂溶液以干燥后的厚度达到50μm的方式涂布于第1剥离片材(帝人杜邦薄膜(TeijinDupontFilms)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经脱模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上。其后,利用热风干燥机在100℃下干燥3分钟或6分钟而除去溶剂,获得半硬化状态的粘着剂层。
在所述粘着剂层上贴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的单面实施剥离性高于第1剥离片材的脱模处理的第2剥离片材(帝人杜邦薄膜(TeijinDupontFilms)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获得粘着片材。
(实施例4-2)
将单体(B)中的单官能单体(B1)设为丙烯酸己酯(东京化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1相同的方式获得粘着片材。
(实施例4-3)
将单体(B)中的单官能单体(B1)设为丙烯酸异辛酯(日本西格玛奥德里奇(Sigma-AldrichJapan)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1相同的方式获得粘着片材。
(实施例4-4)
将单体(B)中的单官能单体(B1)设为丙烯酸异癸酯(日本沙托马(SartomerJapan)股份有限公司制造,SR395),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1相同的方式获得粘着片材。
(实施例4-5)
将单体(B)中的单官能单体(B1)设为丙烯酸月桂酯(日本沙托马(SartomerJapan)股份有限公司制造,SR335),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1相同的方式获得粘着片材。
(实施例4-6)
将溶剂(E)设为丙酮,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3相同的方式获得粘着片材。
[实施例4-7]
将溶剂(E)设为甲苯,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3相同的方式获得粘着片材。
(实施例4-8)
将溶剂(E)设为环己酮,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3相同的方式获得粘着片材。
(实施例4-9)
将单体(B)中的单官能单体(B1)设为丙烯酸硬脂酯(和光纯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1相同的方式获得粘着片材。
(实施例4-10)
将单体(B)中的单官能单体(B1)设为丙烯酸乙酯(东京化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1相同的方式获得粘着片材。
(实施例4-11)
将单体(B)中的单官能单体(B1)设为丙烯酸丁酯(东京化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1相同的方式获得粘着片材。
(实施例4-12)
将溶剂(E)设为己烷,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4-3相同的方式获得粘着片材。
将上述的各例所使用的单体(B)中的单官能单体(B1)的蒸气压及熔点、溶剂(E)的蒸气压及表面张力示在表2。
[表2]
又,对于所得的粘着片材进行以下的评价。将结果示在表3。
[评价方法]
(评价1:涂布面的平滑性)
以目视观察贴合第2剥离片材前的半硬化状态的粘着剂层的表面(涂布面)的平滑性。将可获得无橘皮(OrangePeel)缺陷或贝纳胞(BenardCell)等涂布缺陷且平滑的涂布面的水平设为合格。若将不合格品用于显示器,则会产生图像产生应变等不良情况。
(评价2:粘着力)
关于所得的粘着片材(涂剂的干燥时间为3分钟的与6分钟的),依照JISZ0237测定对钠玻璃的180°剥离粘着力(对玻璃的粘着力)。
试片是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
算出涂剂的干燥时间为3分钟的情形时与6分钟的情形时的对玻璃的粘着力的差量及这些的平均值,求出差量相对于平均值的比率(%)。将所述粘着力的差<差量/平均值>为50%以上的设为不合格,将未达50%的设为合格。利用所述方法,可判断作为重要性能的一的粘着力是否根据季节因素等微妙的干燥条件的不同而大幅变化并易对制造良率造成影响。
(评价3:雾度(haze))
依照JISK7136,与实施例1同样地对所得的粘着片材测定雾度(haze)。将雾度(haze)为10%以上的设为不合格,将未达10%的设为合格。
[表3]
如上述结果所示,在实施例4-1~4-9中,形成平滑的涂布面。又,干燥条件的不同对粘着力造成的影响较小。其中,单体(B)的熔点为25℃以下的实施例4-1~4-8的粘着片材的雾度也良好。
另一方面,使用蒸气压低的单官能单体的实施例4-1~4-9形成相对平滑的涂布面,又,由干燥条件的不同引起的粘着力的变动也较小。
与使用表面张力未达20mmN/m的溶剂(E)的实施例4-12相比,其他实施例可形成更平滑的涂布面。
又,实施例4-1~4-12的凹凸追随性能与膜变形防止性能均良好。
(实施例5-1~5-7)
相对于实施例1的基础聚合物(A)100质量份,添加作为单体(B)中的单官能单体(B1)的丙烯酸异硬脂酯(大阪有机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ISTA)20质量份、作为单体(B)中的多官能单体(B2)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东亚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亚罗尼斯(Aronix)M-321)4质量份、交联剂(C)(日本聚氨酯(NipponPolyurethaneIndustry)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科罗奈特(Coronate)L-55E)0.15质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D)的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日本巴斯夫(BASFJapan)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艳佳固(IRGACURE)184)0.62质量份,添加硅烷偶合剂(综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C-50)0.15质量份、抗腐蚀剂(综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M)0.0025质量份,进而以浓度达到33质量%的方式添加作为溶剂(E)的乙酸乙酯,获得粘着剂溶液。
使用吉光精机(YoshimitsuSeiki)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刮墨刀(DoctorBlade)YD型将上述粘着剂溶液以干燥后的厚度达到50μm的方式涂布于第1剥离片材(帝人杜邦薄膜(TeijinDupontFilms)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经脱模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上。其后,利用热风干燥机在100℃下干燥3分钟或6分钟而除去溶剂,获得半硬化状态的粘着剂层。
在所述粘着剂层上贴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的单面实施剥离性高于第1剥离片材的脱模处理的第2剥离片材(帝人杜邦薄膜(TeijinDupontFilms)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获得粘着片材。
依照JISZ0237,对所得的粘着片材进行保持力测定。具体而言,按照以下顺序测定保持力。
准备25mm×25mm尺寸的粘着片材,将第2剥离片材剥离,将露出的粘着面贴合在PET膜(东洋纺(股)A4300#100)上而制作试片。继而,将第1剥离片材剥离,将露出的粘着面贴附在SUS板(JISG4305、SUS304)上,利用1kg辊进行压接。其后,利用紫外线照射器(艾古非(EyeGraphic)公司制造,ECS-301G1)以累积光量达到1000mJ/cm2的方式照射紫外线。继而,以夹片固持试片的一端,使试片垂直垂下,在其下端施加1kg的荷重,置在40℃、相对湿度0~30%的环境下。计测自施加荷重起至试片自SUS板落下为止的时间,对保持力进行评价。将结果示在表4。
[表4]
单体(B) 保持力(分钟)
实施例5-1 丙烯酸异硬脂酯 2374
实施例5-2 丙烯酸月桂酯 815
实施例5-3 丙烯酸异辛酯 20
实施例5-4 丙烯酸硬脂酯 488
实施例5-5 丙烯酸异冰片基酯 377
实施例5-6 丙烯酸异壬酯 21
实施例5-7 异丙烯酰氧基乙基己烷二羧酰亚胺 527
如上述结果所示,在实施例5-1、5-2、5-4、5-5、5-7中,保持力更加优异。根据所述情况,确认在使用具有链长原子数为10以上的烷基的单体(B)、或具有多环结构的单体(B)时,可获得更加优异的保持力。其中,在使用丙烯酸异硬脂酯作为单体(B)时,可获得尤其优异的保持力。
实施例5-1~5-7的凹凸追随性能与膜变形防止性能均良好。
通过上述的全部实施例,紫外线照射后的完全硬化状态的接着剂层的动态粘弹性均处于照射前的半硬化状态的动态粘弹性的2~100倍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粘着片材由于具有凹凸追随性能与膜变形防止性能,故而对于至少一个为膜的一对光学构件彼此的贴合、例如触摸屏模块的制造而言有用。
符号的说明
1:粘着片材(附剥离片材)
11、21:粘着剂层
12a、12b:剥离片材
2:触摸屏模块
22:装饰膜
22a:装饰膜的与粘着剂层的接着面
23a、23b、23c、23d:印刷阶差(凹凸)
24:板状基板(ITO玻璃基板)
24a:板状基板(ITO玻璃基板)的与粘着剂层的接着面

Claims (15)

1.一种粘着片材,其含有粘着剂层(X),所述粘着剂层(X)包含通过加热使粘着组合物半硬化而成的粘着剂,所述粘着组合物含有:基础聚合物(A),其含有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及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单体(B),其具有至少一个聚合性不饱和基;交联剂(C),其利用热而与所述基础聚合物(A)反应;聚合引发剂(D),其通过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使所述单体(B)的聚合反应开始;以及溶剂(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所述单体(B)具有链长原子数为10以上的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所述烷基的链长原子数为15~22。
4.一种粘着片材,其含有粘着剂层(X),所述粘着剂层(X)包含加热粘着组合物而成的粘着剂,所述粘着组合物含有:基础聚合物(A),其含有非交联性(甲基)丙烯酸酯单元(a1)及具有交联性官能基的丙烯酸系单体单元(a2);单体(B),其具有至少一个聚合性不饱和基与链长原子数为15~22的烷基;交联剂(C),其利用热而与所述基础聚合物(A)反应;聚合引发剂(D),其通过活性能量线的照射而使所述单体(B)的聚合反应开始;以及溶剂(E)。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所述单体(B)为丙烯酸异硬脂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所述单体(B)在25℃下的蒸气压为300Pa以下,
所述溶剂(E)在25℃下的表面张力为20mN/m以上且未达40mN/m。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所述单体(B)含有熔点为25℃以下的具有1个聚合性不饱和基的单官能单体(B1)及具有2个以上聚合性不饱和基的多官能单体(B2)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所述单体(B)具有多环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粘着片材,其中所述单体(B)是具有双环或三环的丙烯酸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所述溶剂(E)不具有聚合性不饱和基,且在25℃下的蒸气压大于所述单体(B)。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所述溶剂(E)包含与所述单体(B)的溶解性参数的差为2[(cal/cm3)1/2]以内的溶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中在通过压接于不锈钢板上并照射活性能量线而硬化后,依据日本工业规格Z0237测得的保持力为360分钟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其是双面粘着片材。
14.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使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的所述粘着剂层(X)与被粘着体表面接触,在所述状态下照射活性能量线而使所述粘着剂层(X)完全硬化。
15.一种层叠体,其是经由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粘着片材而贴合一对光学构件,并在所述状态下照射活性能量线使所述粘着剂层(X)完全硬化而成。
CN201480023012.4A 2013-04-24 2014-04-23 粘着片材及层叠体与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1433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1222 2013-04-24
JP2013091222 2013-04-24
JP2014018360 2014-02-03
JP2014-018360 2014-02-03
PCT/JP2014/061367 WO2014175306A1 (ja) 2013-04-24 2014-04-23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3378A true CN105143378A (zh) 2015-12-09
CN105143378B CN105143378B (zh) 2021-08-24

Family

ID=51791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23012.4A Active CN105143378B (zh) 2013-04-24 2014-04-23 粘着片材及层叠体与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274206B2 (zh)
KR (1) KR101806813B1 (zh)
CN (1) CN105143378B (zh)
TW (1) TWI623600B (zh)
WO (1) WO201417530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4645A (zh) * 2015-06-30 2018-01-19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粘着片及显示器
CN113480944A (zh) * 2016-02-22 2021-10-08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着片、显示体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13597457A (zh) * 2019-09-27 2021-11-02 株式会社Lg化学 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偏光板和显示设备
TWI790881B (zh) * 2021-12-30 2023-01-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雙面膠及多層結構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6684B2 (ja) * 2013-10-10 2017-11-08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偏光板用粘着剤、粘着剤層付き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活性エネルギー線及び/又は熱硬化性偏光板用粘着剤組成物
KR102255602B1 (ko) * 2015-06-15 2021-05-24 오지 홀딩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점착 필름, 적층체 및 가식 성형체
JP6826362B2 (ja) * 2015-06-30 2021-02-03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6554344B2 (ja) * 2015-06-30 2019-07-3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表示体
WO2017010502A1 (ja) * 2015-07-13 2017-01-19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TW201715005A (zh) * 2015-07-13 2017-05-01 王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黏著片暨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JP6493113B2 (ja) * 2015-09-11 2019-04-03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印刷用シート、剥離層付き印刷用シート、および加飾シート
JP6436023B2 (ja) * 2015-09-11 2018-12-12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印刷用シート、剥離層付き印刷用シート、および加飾シート
JP6897334B2 (ja) * 2017-05-31 2021-06-30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6904089B2 (ja) * 2017-06-19 2021-07-14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6904090B2 (ja) * 2017-06-19 2021-07-14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
JP6693491B2 (ja) * 2017-11-15 2020-05-13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体
JP6693490B2 (ja) * 2017-11-15 2020-05-13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体
JP6769461B2 (ja) * 2018-07-17 2020-10-14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剥離シート付き粘着シート、透明フィルム付き粘着シート、積層体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6724947B2 (ja) * 2018-07-17 2020-07-15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剥離シート付き粘着シート、透明フィルム付き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7247623B2 (ja) * 2019-02-08 2023-03-29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剥離シート付き粘着シート、積層体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7263813B2 (ja) * 2019-02-08 2023-04-25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JP2020128489A (ja) * 2019-02-08 2020-08-27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JP7247622B2 (ja) * 2019-02-08 2023-03-29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剥離シート付き粘着シート、積層体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WO2020162518A1 (ja) * 2019-02-08 2020-08-13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JP6642752B2 (ja) * 2019-02-21 2020-02-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シール
JP7370716B2 (ja) * 2019-03-19 2023-10-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保護フィルム付光学部材
JP7370714B2 (ja) * 2019-03-19 2023-10-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保護フィルム付光学部材
WO2020226169A1 (ja) * 2019-05-08 2020-11-12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体
JP2020183487A (ja) * 2019-05-08 2020-11-12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体
JP2020183488A (ja) * 2019-05-08 2020-11-12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体
JP6881501B2 (ja) * 2019-05-16 2021-06-02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WO2020230875A1 (ja) * 2019-05-16 2020-11-19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JP6881500B2 (ja) * 2019-05-16 2021-06-02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KR102466644B1 (ko) * 2021-03-23 2022-11-16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광학 점착제
JP7306560B1 (ja) 2022-12-14 2023-07-11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加飾シート用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加飾シート、該加飾シートを含む加飾構造体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73875A (ja) * 2007-12-25 2009-08-06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架橋性樹脂組成物、光学部材用粘着剤及び光学部材
WO2011027707A1 (ja) * 2009-09-01 2011-03-10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用放射線硬化型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型光学部材
TW201229180A (en) * 2010-11-02 2012-07-16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Acrylic resin composition, acrylic adhesive, adhesive sheet, both-sided adhesive sheet, transparent adhesive for electrodes, touch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 containing adhesive lay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2607B2 (ja) * 1992-11-09 2002-03-04 日本カーバイド工業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粘接着性組成物及びテープ
JP3880418B2 (ja) 2002-02-21 2007-02-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の表示装置への貼着固定方法
JP4218929B2 (ja) * 2002-04-09 2009-02-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放射線硬化型粘着シート
JP4151828B2 (ja) 2002-05-29 2008-09-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JP4493273B2 (ja) 2003-01-29 2010-06-3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JP5095926B2 (ja) 2005-06-01 2012-12-12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粘着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粘着体
JP5066671B2 (ja) 2005-12-15 2012-11-07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光重合性粘着剤組成物及びこれを使用した粘着シート
JP2008101183A (ja) * 2006-09-20 2008-05-01 Hitachi Chem Co Ltd 粘接着シート、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る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991421B2 (ja) * 2007-07-13 2012-08-0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剤、粘着シート及び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JP2010085578A (ja) 2008-09-30 2010-04-15 Toray Advanced Film Co Ltd 紫外線硬化型粘着剤層の製造方法、及び紫外線硬化型粘着剤層を備えた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ター
JP5716881B2 (ja) 2008-10-04 2015-05-13 スリーボンドファイン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接着剤組成物
JP4991774B2 (ja) * 2009-02-16 2012-08-0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剤及び粘着シート
JP5549336B2 (ja) 2009-04-08 2014-07-16 東亞合成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粘接着剤組成物
KR101928727B1 (ko) * 2011-10-24 2018-12-13 오지 홀딩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점착 시트 및 그 사용 방법 그리고 적층체
JP5979953B2 (ja) * 2012-04-16 2016-08-31 日本合成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透明電極用粘着剤、タッチ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並びに粘着剤層含有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5567619B2 (ja) * 2012-05-07 2014-08-0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剤、粘着シート及び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JP6100060B2 (ja) * 2013-03-29 2017-03-22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積層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73875A (ja) * 2007-12-25 2009-08-06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Co Ltd:The 架橋性樹脂組成物、光学部材用粘着剤及び光学部材
WO2011027707A1 (ja) * 2009-09-01 2011-03-10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用放射線硬化型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型光学部材
TW201229180A (en) * 2010-11-02 2012-07-16 Nippon Synthetic Chem Ind Acrylic resin composition, acrylic adhesive, adhesive sheet, both-sided adhesive sheet, transparent adhesive for electrodes, touch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 containing adhesive layer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4645A (zh) * 2015-06-30 2018-01-19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粘着片及显示器
CN107614645B (zh) * 2015-06-30 2020-06-12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着性组合物、粘着剂、粘着片及显示器
CN113480944A (zh) * 2016-02-22 2021-10-08 琳得科株式会社 粘着片、显示体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
CN113597457A (zh) * 2019-09-27 2021-11-02 株式会社Lg化学 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偏光板和显示设备
TWI790881B (zh) * 2021-12-30 2023-01-2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雙面膠及多層結構體
US11845883B2 (en) 2021-12-30 2023-12-1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Double-sided optically clear adhesive and multilayer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43378B (zh) 2021-08-24
WO2014175306A1 (ja) 2014-10-30
JPWO2014175306A1 (ja) 2017-02-23
KR101806813B1 (ko) 2017-12-08
KR20150142048A (ko) 2015-12-21
JP6274206B2 (ja) 2018-02-07
TW201444932A (zh) 2014-12-01
TWI623600B (zh)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43378A (zh) 粘着片材及层叠体与其制造方法
CN103890118B (zh) 粘合片及其使用方法以及层叠体
CN103249791B (zh)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及使用其而成的粘合片
JP5967007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の使用方法並びに積層体
CN103571354B (zh) 压敏胶粘片、电气或电子装置构件层压物和光学构件层压物
TWI677551B (zh) 黏著劑組成物、黏著劑、黏著片、雙面黏著片、透明電極用黏著劑、觸控面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CN102702988B (zh) 粘合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粘合剂组合物以及粘合带
JP2014227453A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JP7070398B2 (ja)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TWI689567B (zh) 光反應性透明黏著薄片用組成物、光反應性透明黏著薄片、觸控面板、影像顯示裝置
JP6066390B1 (ja)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並びに、粘着シートを備える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TW201715005A (zh) 黏著片暨積層體及其製造方法
WO2017159789A1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JPWO2015198947A1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粘着フィルム、タッチパネル用積層体、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JP2017030274A (ja)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0180372A (ja) ハードコート塗液および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
JP2017179230A (ja) 光学用透明粘着シート
JP7184843B2 (ja)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WO2019116479A1 (ja)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TWI820300B (zh) 黏著片材、附剝離片材之黏著片材、積層體及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TWI820299B (zh) 黏著片材、附剝離片材之黏著片材、積層體及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JP2017210542A (ja) 粘着シート
JP2018172668A (ja) 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