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87C - 二、三轮摩托车的撑脚锁紧机构 - Google Patents

二、三轮摩托车的撑脚锁紧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87C
CN1051287C CN94115414A CN94115414A CN1051287C CN 1051287 C CN1051287 C CN 1051287C CN 94115414 A CN94115414 A CN 94115414A CN 94115414 A CN94115414 A CN 94115414A CN 1051287 C CN1051287 C CN 105128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ke
locking
lobe plate
cover
st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4115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011A (zh
Inventor
和本秀一
林祐治
后藤忠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2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8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1/00Supports or stands forming part of or attached to cycles
    • B62H1/02Articulated stands, e.g. in the shape of hinged arms
    • B62H1/04Substantially U-shaped stands for embracing the rear 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用撑脚锁紧机构,它能在即便沾上泥土的条件下将撑脚锁紧在起立位置。撑脚36可转动支承在一个焊在车架5上的撑脚支座37的一根横向轴38上。有一用螺栓49可转动地支承在撑脚支座37上的凸轮板48被弹簧50的弹力转向不锁紧状态。操动一根撑脚锁紧杆可使凸轮板强制转动到锁紧状态,其时通过一根钢丝套筒拉索52使凸轮板48嵌入撑脚36上形成的一条槽45内把撑脚36锁紧。

Description

二、三轮摩托车的撑脚锁紧机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三轮摩托车用的撑脚锁紧机构,该摩托车设有一个可转动地支承在其车体下部的撑脚,该撑脚能在起立位置和收拢位置之间转动。
摩托车的一种撑脚锁紧机构已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4-71971号中予以公开。
该项已公开的摩托车撑脚锁紧机构有一锁紧销接合在撑脚上,使该撑脚锁紧在起立位置,并且该锁紧销用弹簧的弹力使它偏转到锁紧方向。还可操作一根手柄使锁紧销克服弹簧的弹力向不锁紧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撑脚的锁紧。
但是如果只是依靠弹簧的弹力使锁紧销偏转到锁紧方向,那么有时便会发生困难,如当锁紧销的接合部被泥土堵塞时,锁紧销便不能锁紧撑脚。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先有技术所存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撑脚锁紧机构,该机构即使被泥土堵塞,也能确实地将摩托车的撑脚锁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二、三轮摩托车的撑脚锁紧机构,该摩托车设有可转动地枢轴支承在车体下部的撑脚,该撑脚能在起立位置和收拢位置之间摆动,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车体下部的支承部件上,可起立地设置撑脚,在该支承部件侧可转动地设置凸轮板;在上述撑脚侧设置沟槽,在撑脚起立时,该沟槽移动到与上述凸轮板相对的位置;上述凸轮板通过连接装置与操作装置连接,并且,上述凸轮板常时地被弹性赋能装置向不锁紧状态作用;通过反抗弹性赋能装置的作用力地操作操作装置,可使撑脚锁紧。
附图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对本文的附图作一简单说明:
图1为小型摩托车型车辆整体的侧面图;
图2为上述装置整体的平面图;
图3为车体架分解后的斜视图;
图4为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后部的侧面图;
图5为图4中沿5-5线的断面图;
图6为图5中沿6-6线的断面图;
图7为车体盖拿掉后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后部的侧面图;
图8为图7中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图8中沿9-9线的断面图;
图10为图7中沿10-10线的断面图;
图11为图7中11部的放大图(图12中沿11-11线的断面图);
图12为图11中沿12-12线的断面图;
图13为图4中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4为图13中沿14-14线的断面图;
图15为图14中沿15-15线的断面图;
图16示出固定蓄电池的结构的变型,为上述图6的对应图;
图17示出撑脚挡止块的变型,为上述图13的对应图;
图18为图17中从箭头18方向看的视图;
图19为图17中沿19-19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20为图17中沿20-20线的放大断面图;
图21示出撑脚的支承结构的变型,为图8的对应图;
图22为图21中沿22-22线的断面图。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参阅图1至图3,构成小型摩托车型车辆V骨架的车体架F由多根钢管构成的框架结构。它包括:一根设在前端的车头管1,一根从车头管1的下端附近向下方延伸的下管2,从该下管2的下端附近向车体后上方延伸而从上面看去大致成为椭圆状的后车架3,以及分别将后车架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在左右方向上连接起来的前横管4、中横管5和后横管6。有一前叉7支承在车头管1内可环绕其轴线转动。有一操纵柄连接在前叉7的上端,还有一个前轮Wf以其轴支承在前叉7的下端。有一发动机单元P在其后端上支承着后轮Wr的轴,而其前端则通过连杆机构9与中横管5连接,因此发动机单元P能够上下摆动。发动机单元P的后端通过后振动吸收器10与后横管连接。
车体架F的外周被一用硬质合成树脂制成的车体盖C覆盖。车体盖C具有:一个覆盖车头管1的前边和前轮Wf的上边的前车体盖11,一个连接在前车体盖的背面以便覆盖骑手两腿前边的护腿罩12,还有覆盖在车体架F前部左右两边的前侧盖,该前侧盖又分为左前侧盖件13L和右前侧盖件13R,分别与前车体盖11和护腿罩12的两个相对的侧边连接,一个与护腿罩12的后边连接的踏板14能使骑手的两脚休止其上,一个覆盖踏板14下表面的底盖15,一对分别与踏板14的两个相对侧边和两个前侧盖件13L和13R的上边后部连接以便覆盖车体架后部左右两侧面的后下盖件16L和16R,以及一个与这对后下盖件16L和16R的上边连接的后上盖件17。还有一个后挡板18与后上盖件17的后部连接以便覆盖后轮Wr的上面。
后上盖件17为上下两面开放的基本上为长圆环状的整体模压而成的单一部件,它具有一个前壁、一个后壁、一个左侧壁和一个右侧壁。后上盖件17的后壁上设有一个凹膛171,尾灯就装在该凹膛171内。由于后上盖件17是整体构成的并未分割成左右两个侧盖件,同时尾灯装在凹膛171内,尾灯罩19对车体盖C的位置调整很容易进行,不会在车体盖C和尾灯罩19之间形成高低不平和间隙,这样车体盖C的外观就可得到改善。
后上盖件17的上面开口部在其前端铰接着一个可自由开闭而覆盖的座位20。在后上盖件17内设有一个可安放头盔的行李箱21。上述座位20兼作覆盖行李箱21的开口部的盖。
接下来结合图4至6说明蓄电池收纳部的构造。
被后上盖件17覆盖着的后挡板18的前端对接在行李箱21的后壁上形成一个存放蓄电池的壳体26。在作为蓄电池壳体26前壁的行李箱21的后壁上开有一孔211。当将座位20向前转起时,蓄电池27便可通过该孔211放入蓄电池壳体26内并从其中取出1具有长立方体形状的密封式无渗漏的蓄电池27便可安放在蓄电池27内以其最短边沿上下方向而以其最长边沿横向横置。
覆盖行李箱21孔211的小盖28可以拆开地装在行李箱21的后壁上,小盖28的下边有两凸块281、281可与后挡板18的前端接合,而其上端则用一紧固机构29例如插销接合机构紧固在行李箱21的后壁上。小盖28在其内面上设有一个凸起部282以便抵压在蓄电池27的前壁上防止蓄电池27在蓄电池壳体26内前后晃动。
油箱30装在蓄电池壳体26上。油箱30的底壁上有一向内凹入而向上隆起的部分301。隆起部301骑跨在蓄电池壳体26的顶壁上使它不能相对蓄电池壳体26而移动。灌油管302从油箱30顶壁的中心部向上延伸。通过设在行李箱21的后端与行李箱21构成一体的油盘212,有一帽盖31拧紧在灌油管302的上端。当座位20锁住在图6所示的位置时,帽盖31被座位20的后部覆盖,因此帽盖31就不能从灌油管302上取下。油位计的接头32设在油箱30顶面的左部。
如上所述,蓄电池27被放在一个越过后挡板18而在油箱30下伸展的空间内以其最短边沿上下方向而以其最长边沿横向横置。这样,车体V后部的有限空间就能有效地适用于蓄电池27和油箱30。由于蓄电池27能够通过行李箱21放入蓄电池壳体26内并从其中取出,因此在更换蓄电池时车体盖C和油箱30不必搬走,这就大大方便蓄电池27的维护并可使蓄电池27不易被偷走。
下面结合图7至10说明撑脚锁紧机构。
支撑小型摩托车车体V的撑脚36以其横向轴38作为枢轴支承在一个焊接在车体架F中横管5上的片状撑脚支座37的后端上而可向前和向后转动。撑脚36有一支承在轴38上的撑脚套39和一个焊接在撑脚套39的后表面的撑脚本体40。有一肘节弹簧41张紧在撑脚支座37和撑脚套39之间使撑脚36不论在收拢位置(图1)还是立起位置(图7)都能保持稳定。当撑脚36设定在立起位置时,撑脚套39的前表面支承在撑脚支座37的后壁上。
加强件42和43分别焊接到撑脚支座37内面的后部和撑脚套39的背面。当撑脚36设定在立起位置时,加强件42、撑脚支座37的后壁、撑脚套39和加强件43恰巧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这时通过加强件42和撑脚支座37后壁的沟槽44及通过撑脚套39和加强件43的沟槽45相互相对。一个从一基板46上突起的用一螺栓47紧固在撑脚支座37内面上的突起部461(图8)嵌合在加强件42上形成的槽421内使基板46不能转动。
有一凸轮板48用一螺栓49可转动地支承在基板46的上表面上,还有一个张紧弹簧50张紧在凸轮板48上形成的弹簧钩481和基板46上形成的弹簧钩462之间以便使凸轮板4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9所示。这样凸轮板48便可转动到并保持在不锁紧的位置,其时在凸轮板48上形成的挡止凸块482与基板46上形成的支座463接触。当凸轮板48这样保持在不锁紧的位置时,凸轮板48便从穿通撑脚套39和加强件43的沟槽45中退出使撑脚36能够转动。
一个能将板48从不锁紧位置转动到锁紧位置的撑脚锁紧杆51设在行李箱21内,该箱被座位20覆盖而座位20能被锁住使摩托车V免被偷盗。连系撑脚锁紧杆51与凸轮板48的钢丝套筒拉索52由套管53和内钢丝54构成,套管53的一端固定在支座463上,而内钢丝54的一端则连接在凸轮板48的弹簧挂钩481上。当操作撑脚锁紧杆51拉动内钢丝54时,凸轮板48就克服张紧弹簧50的弹力逆时针方向转动,如图9所示,而凸轮板48的一部分则嵌入穿通撑脚39和加强件43的沟槽45内,将撑脚套36锁定在立起的位置。
从图7至10显然可见,撑脚锁紧杆51用一短轴55作为枢轴支承在行李箱21的后壁上,并能在短轴55上转动一定的角度范围,该范围是由一个用两个螺栓56固定在行李箱21上的支座57的一个导引面571来限定的。在贯穿行李箱21的后壁而向外伸出的短轴55的后端固定着一个短臂58并连接着钢丝套筒拉索52的内钢丝54的另一端。在行李箱21的后壁上形成一个凹部213。当座位20被安放就位因此使行李箱21关闭时,有一环59(图7)被接纳在凹部213内并有一钩60将它钩住使座位20在该位置上被锁住。
当将撑脚锁紧杆转动到图10中实线所示的位置时,通过拉动内钢丝54,凸轮板48可克服张紧弹簧50的弹力转动到图9中实线所示的位置,此时撑脚36被锁紧在立起位置上。当撑脚锁紧杆51这样转动时,短臂58和内钢丝54的连接部会向上移动越过作为死点b的短轴55的中心,来到另一位置a,从而可将撑脚锁紧杆51稳定地保持在实线所示的位置上。当将撑脚锁紧杆51反向转动到图10中点划线所示的位置时,凸轮板48由于张紧弹簧50的弹力被转动到图9中点划线所示位置,使撑脚36不再锁紧。在这种状态下,短臂58和内钢丝54的连接部向下移动越过死点b来到一个位置c,以便将撑脚锁紧杆51稳定地保持在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上。
由于凸轮板48不是依靠张紧弹簧50的弹力转动到锁紧位置,而是通过操作撑脚锁紧杆51拉动钢丝套筒拉索52的内钢丝54来转动到锁紧位置,因此即使当可转动地支承在撑脚支座37上的部分撑脚沾上泥土,仍可用强力操作撑脚锁紧杆51的办法使凸轮板48能够确实地嵌合在沟槽45内以便将撑脚36锁住。
下面结合图11和12说明将座位20连接到车体V上的铰接机构。
座位20是由一个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底板65、一个放在底板65上的垫层66和一层覆盖垫层66的表皮67组成的。在底板65底面的前部设有一对在横向上相互间隔开的支座651、651,一个在这对支座651、651之间延伸的挡止条652和在左侧支座651的近旁的向下突起用销钉栓住的三个突起物653、654、654。还有一个从行李箱21的前端向前伸出的座位支承臂214,在其前端形成一根挡止条215。基本上为L形的座位支承销具有一个枢轴部分661和一个栓住部分662。座位支承销66的枢轴部分661用来穿过底板65的左支座651、座位支承臂214而插入底板65的右支座651内,把座位20的前端连接起来使座位20能够以座位支承销66为枢轴而上下摆动,另外,座位支承销66的栓住部分662的端头则嵌合在三个栓住突起物653、654、654所限定的空间内。
当将座位支承销66的枢轴部分661插入到一对支座651、651和座位支承臂214内时,座位20便可转动到举起位置如图11中的点划线所示,其时底板65的挡止条652与行李箱21的挡止条215接触。另外座位支承销66可按箭头A方向转动,当栓住部分662与栓住突起物653接触时将栓住部分662强制地嵌入两个栓住突起物654、654之间,使它们进行弹性变形而嵌合。这样座位20便转动到并锁紧在闭合位置上如图11中的实线所示,其时座位支承销66的栓住部分662位于行李箱21的左前端d的对面,因而座位支承销66不能按箭头B方向转动并且不能从栓住突起物653、654、654所限定的空间中取出。
当座位20锁住在闭合位置时,由于座位支承销66不能拔出,贮存在行李箱21内的物件可以防止被窃,因为座位20是拿不走的,同时车辆可以防止被窃,因为撑脚锁紧杆51设在行李箱21内无法进行操作使撑脚36松开。
下面结合图7和13至15说明制动缆索支承装置。
如图7所示,制动缆索72沿发动机单元P的下表面延伸,其自由端连接到一个制动臂71上,该制动臂71可转动地支承在发动机单元P的后端从而可操作一个制动器制动后轮Wr。制动缆索的中部被一固定在发动机单元P上的支座73夹持着。
如图13至15所示,支座73用一块板弯曲而成并用螺栓74紧固在发动机单元P的左右壳体上。制动缆索72放在一个水平的制动缆索支承部分731上并用两个夹紧凸耳732和733紧固在其上。夹紧凸耳732是从制动缆索支承部分的外边伸出、向上弯曲并水平安放以便与制动缆索72的外侧表面和上表面贴合,而另一个夹紧凸耳723是在制动缆索支承部分731上制成向上突起的部分以便与制动缆索的内侧表面贴合。这样,制动缆索72就被夹紧在夹紧凸耳732和733之间。
有一橡胶的撑脚挡止块75用两螺栓76、76紧固在制动缆索支承部分731的下表面上。当将撑脚36转动到其收拢位置如图13中点划线所示,撑脚本体40便与撑脚挡止块75的下表面接触。当撑脚36由于肘节弹簧41的弹力而向上转动时,撑脚挡止块75便吸收由撑脚36施加在其上的冲击。采用夹持撑脚挡止块75的支座73兼作支承制动缆索72之用可以省掉专门用于支承制动缆索的另外的部件,有利于使车辆组成的部件数减少。
上述固定蓄电池的结构的一种变型将在下面结合图16予以说明。
在图16所示的固定蓄电池的结构中,一个在前面和上面都开放的蓄电池壳体26与后挡板18构成一体。蓄电池27用一柔性材料如橡胶制成的带箍82绑住。当带箍82用一连接在其自由端上的挂钩83钩住在后挡板18的前端时,带箍82压紧在蓄电池27的上表面和前表面上使蓄电池27不能移动。
图17至20示出撑脚挡止块的一种变型。
图17至20所示的撑脚挡止块87是在发动机单元P上夹持在左机壳84和左机盖85之间的垫圈86的一个向下鼓起的部分。当撑脚收拢时,撑脚36与撑脚挡止块87的下表面接触。撑脚挡止块87在其右侧面上设有纵向的缆索夹持槽871用来夹持缆索以便操作鼓式制动器来制动后轮Wr。采用垫圈86的一部分作为撑脚挡止块兼作夹持制动缆索之用,这样便可省掉用于挡止撑脚和夹持制动缆索的另加部件,从而可使组成车辆的部件数减少。
从发动机单元P下表面伸出的撑脚支座88在其左侧面上设有一槽881,枢支撑脚36的枢轴89的头部891就嵌合在该槽881内。这样,枢轴89的转动就受到约束而不需另用任何专用件。当撑脚处在收拢位置如图17中实线所示时,撑脚本体40的端头401正好处在支承在发动机单元P左侧壁上的脚蹬90的端头下,因此当撑脚处在收拢位置时能够防止脚蹬的偶然操作。
图21和22示出撑脚支承结构的一种变型。
在图21和22所示的撑脚支承结构中,撑脚套39可以转动地弹性支承在撑脚支座37上的一根横向延伸的枢轴38上。有一环形的橡胶套管91分别与撑脚套39的相对侧壁的顶端上形成的凸台391贴合。橡胶套管91的外周用烘烤办法分别固定在凸台391的内表面上。还有颈圈92贴合在橡胶套管91中并分别用烘烤办法固定在橡胶套管91的内壁上,枢轴38插入颈圈92内以便转动。当撑脚定在立起在地上的位置时,橡胶套管91可以有效地抑止发动机单元P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撑脚36上,并可防止震动传递到车体上。
虽然本发明按专项说明了其较优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实际应用并不局限于这些特定的实施例,因此有可能在其产生许多变化。
例如,虽然本发明在举例中用小型摩托车来说明,但本发明也可用于其他的二轮和三轮的摩托车。在操作凸轮板48时可用电动操作机构替代撑脚锁紧杆51。
如上所述显然可见,按照本发明,是使锁紧撑脚用的锁紧件用弹性赋能装置朝不锁紧状态作用,而锁紧件是用操作装置反抗上述弹性赋能装置的弹力移动到锁紧位置的。因此,即使锁紧件受到泥土之类的阻扰动作不顺时锁紧件也可用操作装置强制移动到锁紧位置,将撑脚锁紧。

Claims (1)

1.一种二、三轮摩托车的撑脚锁紧机构,该摩托车设有可转动地枢轴支承在车体下部的撑脚,该撑脚能在起立位置和收拢位置之间摆动,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车体下部的支承部件上,可起立地设置撑脚,在该支承部件侧可转动地设置凸轮板;在上述撑脚侧设置沟槽,在撑脚起立时,该沟槽移动到与上述凸轮板相对的位置;上述凸轮板通过连接装置与操作装置连接,并且,上述凸轮板常时地被弹性赋能装置向不锁紧状态作用;通过反抗弹性赋能装置的作用力地操作操作装置,可使撑脚锁紧。
CN94115414A 1993-08-31 1994-08-18 二、三轮摩托车的撑脚锁紧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28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5216360A JP2923829B2 (ja) 1993-08-31 1993-08-31 自動二・三輪車におけるスタンドロック装置
JP216360/93 1993-08-31
JP216360/1993 1993-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11A CN1109011A (zh) 1995-09-27
CN1051287C true CN1051287C (zh) 2000-04-12

Family

ID=16687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41154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287C (zh) 1993-08-31 1994-08-18 二、三轮摩托车的撑脚锁紧机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2923829B2 (zh)
KR (1) KR0162926B1 (zh)
CN (1) CN1051287C (zh)
ES (1) ES2113791B1 (zh)
FR (1) FR2709464B1 (zh)
IT (1) IT1268093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9367B2 (ja) * 1995-10-26 2005-06-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スタンド
CN100519318C (zh) * 2004-08-04 2009-07-29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辆置物箱
ES2311182T3 (es) * 2005-03-07 2009-02-01 Kwang Yang Motor Co., Ltd. Guantera para vehiculo todo terreno.
JP2014058187A (ja) * 2012-09-14 2014-04-03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
NL2024963B1 (en) 2020-02-21 2021-10-13 Koninklijke Gazelle N V Kickstan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8211A (en) * 1978-08-10 1981-11-03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Lock for a stand of a two-wheeled vehicle
JPH0471971A (ja) * 1990-07-11 1992-03-06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2輪車のスタンドロック装置
CN1067010A (zh) * 1991-03-18 1992-12-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主支架的锁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3374A (ja) * 1984-07-26 1986-02-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メインスタンド装置
JPS6136484U (ja) * 1984-08-08 1986-03-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メインスタン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8211A (en) * 1978-08-10 1981-11-03 Kawasaki Jukogyo Kabushiki Kaisha Lock for a stand of a two-wheeled vehicle
JPH0471971A (ja) * 1990-07-11 1992-03-06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2輪車のスタンドロック装置
CN1067010A (zh) * 1991-03-18 1992-12-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主支架的锁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0162926B1 (ko) 1998-12-01
CN1109011A (zh) 1995-09-27
FR2709464B1 (fr) 1997-06-06
ITTO940688A1 (it) 1996-03-01
KR950005686A (ko) 1995-03-20
JPH0769257A (ja) 1995-03-14
FR2709464A1 (fr) 1995-03-10
IT1268093B1 (it) 1997-02-20
ES2113791B1 (es) 1998-11-16
JP2923829B2 (ja) 1999-07-26
ES2113791A1 (es) 1998-05-01
ITTO940688A0 (it) 1994-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2258440B2 (en) Terminal base of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229249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座安装构造
CN1211246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物品容纳结构
CN1288025C (zh) 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车体盖的构造
CN1051287C (zh) 二、三轮摩托车的撑脚锁紧机构
CN1057051C (zh) 二轮或三轮摩托车的支架限位座结构
CN1102810A (zh) 用于二轮或三轮摩托车的电池布置结构
JP2004161069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ウインドスクリーン装置
CN1754756A (zh) 带支架锁定装置的自动二轮车
CN101062701A (zh) 摩托车
CN1217822C (zh) 泊车装置的配置结构
CN1454816A (zh) 儿童乘坐用车
CN1091704C (zh) 两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CN1104356C (zh) 摩托车防盗装置
CN100509537C (zh) 机动二轮车的方向把套安装结构
CN1239047A (zh) 车辆转向柄锁装置
CN1066110C (zh) 摩托车防盗装置
CN216185718U (zh) 一种可动态稳定控制的防倾斜侧翻多轮车
CN1072141C (zh) 二轮、三轮摩托车的支架装置
JP2003127927A (ja)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車体前部構造
JP6965224B2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3523756B2 (ja) 収納ボックスを備えた自動二輪車
JP2000128040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ハンドルロック機構
JP3402698B2 (ja) 車両の荷台装置
JP3027607U (ja) 二輪車用鋼索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0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