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1899B - 多楔带 - Google Patents
多楔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21899B CN105121899B CN201480019445.2A CN201480019445A CN105121899B CN 105121899 B CN105121899 B CN 105121899B CN 201480019445 A CN201480019445 A CN 201480019445A CN 105121899 B CN105121899 B CN 1051218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looped fabric
- layer
- polywedge bet
- rub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04—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 F16G5/0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 F16G5/08—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with textile reinforcem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04—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 F16G5/0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 F16G5/1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made of rubber with reinforcement bonded by the rubber with metal reinforcem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2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with a contact surface of special shape, e.g. tooth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楔带(1),其具备形成带背面的延伸层(3)、设置在所述延伸层(3)的单面侧的压缩层(4)、以及埋设在所述延伸层(3)与所述压缩层(4)之间且沿带周长方向延伸的芯线(5);在所述压缩层(4)上形成作为与皮带轮的摩擦传动面的沿带周长方向延伸的多个V字形肋部(2);将所述摩擦传动面用针织布(6)进行了包覆,所述多楔带中,所述针织布(6)使用聚酯类复合纱和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织成,所述聚酯类复合纱为膨体纱,所述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的编织比率为所述聚酯类复合纱的编织比率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摩擦传动面用针织布进行了包覆的多楔带。
背景技术
汽车的空气压缩机、交流发电机等辅机以发动机作为驱动源,使用带传动装置进行驱动。该带传动装置的传动带多使用多楔带,该多楔带具备形成带背面的延伸层、设置在延伸层的单面侧的压缩层以及埋设在延伸层与压缩层之间且沿带周长方向延伸的芯线,在压缩层上形成有作为与皮带轮的摩擦传动面的沿带周长方向延伸的多个V字形肋部。
上述多楔带有通过研磨加工进行肋部形成的多楔带和使用模具进行成形的多楔带。使用模具成形肋部的多楔带不需要研磨步骤,能够在成形时将后述的布帛粘着于摩擦传动面上,因此,制造步骤变得简单,并且还能够大幅提高形成带主体的橡胶等的成品率。
近年来,在汽车领域,对于静肃化有严格的要求,对于辅机驱动用的多楔带也要求抑制噪声产生的对策。作为该带的噪声产生原因,有带速度的大幅变动、在高负荷条件下产生的带与皮带轮的粘滑。在雨天行驶等时,发动机室内进水,水附着到带与皮带轮之间,带的摩擦系数降低,有时产生打滑声。
另外,要求辅机驱动用的多楔带无论天气如何都总是具有高的动力传递性能。在橡胶露出于摩擦传动面时,在干燥状态下存在摩擦系数高的问题,达到潮湿状态时,存在如下问题:摩擦系数因在界面上形成的水膜而显著降低,因此,在雨天行驶等时,如果发动机室内进水,则水会附着到带与皮带轮之间,带的摩擦系数降低,产生粘滑声。另外,橡胶还存在容易发生经时劣化的问题。
针对这样的问题,已知有在形成摩擦传动面的压缩层中配合短纤维并使短纤维露出于摩擦传动面的方法、将摩擦传动面用由纤维形成的布帛进行包覆的方法。对于使用模具成形肋部的多楔带而言,将摩擦传动面用布帛进行包覆的方法能够在成形时将布帛同时粘着于摩擦传动面,因此优选。
上述布帛包括进行机织而成的机织布和进行编织而成的针织布,针织布(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2)具有如下优点:具备能够容易地跟随利用多个肋部而形成有凹凸的摩擦传动面的柔软性,并且能够容易地确保追随带主体的变形而伸缩的伸缩性。
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上述针织布为使用两种不同纱线进行经编而成的针织布,第一纱线为在伸长5%时具有高于5N/1000分特的比率的聚酰胺等的长丝,第二纱线为在伸长5%时具有低于5cN/1000分特的比率的弹性聚氨酯等的长丝。另外,也可以设置对棉等的短纤维进行植绒加工而得到的植绒层。
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中,上述针织布包含聚氨酯等的弹性纱和至少1种非弹性纱,非弹性纱包含棉等的纤维素基纤维或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9427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0-5393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以专利文献1、2记载的布帛作为针织布的现有的多楔带而言,针织布延伸而使橡胶容易透过,因此,带主体的橡胶容易渗出到摩擦传动面。因此,存在如下问题:摩擦传动面在干燥状态下的摩擦系数增大,并且在潮湿状态下的摩擦系数降低,无法充分减小两种状态下的摩擦系数之差,干燥状态与潮湿状态下的动力传递性能产生差异,并且潮湿状态下的耐噪声产生性差。
另外,专利文献1中设置有棉的短纤维的植绒层的针织布、专利文献2中使用棉等的纤维素基纱作为非弹性纱的针织布因棉的吸水性而能够吸收少量的水,但在像强降雨的雨天行驶时那样渗入到摩擦传动面的界面的水量增多时,无法充分吸收这些水,存在潮湿状态下的摩擦传动面的摩擦系数降低的问题。专利文献1记载的针织布还存在棉的短纤维的植绒加工要花费额外的工时的难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将摩擦传动面用针织布进行了包覆的多楔带中,抑制干燥状态下的摩擦传动面的摩擦系数的增大和潮湿状态下的摩擦传动面的摩擦系数的降低,充分减小干燥状态与潮湿状态下的摩擦系数之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构成:一种多楔带,其具备形成带背面的延伸层、设置在上述延伸层的单面侧的压缩层、以及埋设在上述延伸层与上述压缩层之间且沿带周长方向延伸的芯线,在上述压缩层上形成有作为与皮带轮的摩擦传动面的沿带周长方向延伸的多个V字形肋部,将上述摩擦传动面用针织布进行了包覆,所述多楔带中,上述针织布使用聚酯类复合纱和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织成,上述聚酯类复合纱为膨体纱,上述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的编织比率为上述聚酯类复合纱的编织比率以上。
通过上述构成,利用膨体纱的膨松性使得带主体的橡胶不会渗出到摩擦传动面,防止摩擦传动面的干燥状态下的摩擦系数增大和潮湿状态下的摩擦系数降低,并且,通过增大具有吸水性的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的编织比率来提高从摩擦传动面吸水的能力,防止潮湿状态下的摩擦传动面的摩擦系数的降低,能够使干燥状态与潮湿状态下的摩擦系数之差充分减小。
上述膨体纱是通过使纤维产生卷曲(卷缩性)或者将芯纱用其他的纱进行包覆来增大截面的体积而得到的加工纱。需要说明的是,针织布可以为纬编和经编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的编织比率可以设定为50~95质量%。这是因为,编织比率小于50质量%时,有时无法确保充分的吸水性,超过95质量%时,耐磨损性比聚酯类复合纱差的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的比例增多,针织布的耐磨损性有时降低。
上述聚酯类复合纱可以为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轭而得到的复合纱(PTT/PET共轭纱)、或者以聚氨酯(PU)纱作为芯并在其表面包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而得到的复合纱(PET/PU包芯纱)。PTT/PET共轭纱是将PTT和PET的成分纺纱成以不混合的方式贴合的形式,利用两者的热收缩率的差异,通过热处理使其产生卷缩性而得到的膨体纱。另外,PET/PU包芯纱是以PU弹性纱作为芯并在其表面缠绕PET纱而得到的膨体纱。
通过使上述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为棉纱,能够进一步提高吸水性。
通过使上述针织布为织成多层的针织布,能够增加包覆在摩擦传动面上的针织布的膨松度,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带主体的橡胶向摩擦传动面的渗出。
通过在上述织成多层的针织布的厚度方向上将上述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较多地配置在上述摩擦传动面侧的层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在摩擦传动面的由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带来的吸水效果。
通过在上述摩擦传动面上设置上述针织布的膨松层,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带主体的橡胶向摩擦传动面的渗出。作为设置膨松层的方法,可以列举增多针织布的层的方法、增大膨体纱的体积的方法。
通过使上述针织布含有或附着有亲水化处理剂,能够提高针织布与水的润湿性,能够使渗入到摩擦传动面中的水润湿扩散,能够提高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的吸水效率。
上述针织布可以通过纬编织成。纬编的针织布的伸缩性优良,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跟随利用肋部而形成有凹凸的摩擦传动面。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多楔带的针织布使用聚酯类复合纱和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织成,使聚酯类复合纱为膨体纱,使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的编织比率为聚酯类复合纱的编织比率以上,因此,能够抑制干燥状态下的摩擦传动面的摩擦系数的增大和潮湿状态下的摩擦传动面的摩擦系数的降低,能够充分减小干燥状态与潮湿状态下的摩擦系数之差。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使用本发明的多楔带的带传动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沿图1的A-A截面的多楔带的横截面图。
图3(a)、(b)和(c)是对针织布的亲水化处理所带来的在摩擦传动面的吸水效果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4(a)、(b)和(c)是对图1的多楔带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5(a)和图5(b)是分别对干燥状态和潮湿状态的摩擦系数测定试验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图6是对跑偏噪声产生评价试验进行说明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多楔带1的辅机驱动用带传动装置的例子。该带传动装置是具备各为1个的驱动皮带轮21和从动皮带轮22且在这些皮带轮21、22之间卷挂有多楔带1的最简单的例子。环形的多楔带1中,在内周侧形成有沿带周长方向延伸的多个V字形肋部2,在各皮带轮21、22的外周面设置有用于使多楔带1的各肋部2嵌入的多个V字形槽23。
如图2所示,上述多楔带1具备形成外周侧的带背面的延伸层3、设置在延伸层3的内周侧的压缩层4、以及埋设在延伸层3与压缩层4之间且沿带周长方向延伸的芯线5,在压缩层4上形成有沿带周长方向延伸的多个V字形肋部2,成为摩擦传动面的肋部2的表面被针织布6包覆。如后所述,延伸层3和压缩层4均由橡胶组合物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延伸层3与压缩层4之间设置胶粘层。该胶粘层是出于提高芯线5与延伸层3和压缩层4的胶粘性的目的而设置的,不是必须的。作为胶粘层的形态,可以是将芯线5整体埋设到胶粘层中的形态,也可以是将芯线5埋设到胶粘层与延伸层3之间或者胶粘层与压缩层4之间的形态。
作为形成上述压缩层4的橡胶组合物的橡胶成分,可以列举可硫化或交联的橡胶,例如二烯类橡胶(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与不饱和羧酸金属盐的混合聚合物等)、乙烯-α-烯烃弹性体、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烷基化氯磺化聚乙烯橡胶、表氯醇橡胶、丙烯酸类橡胶、硅橡胶、聚氨酯橡胶、氟化橡胶等。
其中,优选使用含有硫或有机过氧化物的橡胶组合物形成未硫化橡胶层且使未硫化橡胶层硫化或交联,从不含有害的卤素、具有耐臭氧性、耐热性、耐寒性且经济性也优良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乙烯-α-烯烃弹性体(乙烯-α-烯烃类橡胶)。作为乙烯-α-烯烃弹性体,可以列举例如乙烯-α-烯烃橡胶、乙烯-α-烯烃-二烯橡胶等。作为α-烯烃,可以列举丙烯、丁烯、戊烯、甲基戊烯、己烯、辛烯等。这些α-烯烃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作为成为这些原料的二烯单体,可以列举非共轭二烯类单体,例如双环戊二烯、亚甲基降冰片烯、亚乙基降冰片烯、1,4-己二烯、环辛二烯等。这些二烯单体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上述乙烯-α-烯烃弹性体的代表例,可以列举乙烯-α-烯烃橡胶(乙丙橡胶)、乙烯-α-烯烃-二烯橡胶(三元乙丙共聚物)等。乙烯-α-烯烃弹性体中,乙烯与α-烯烃的比例(前者/后者的质量比)可以为40/60~90/10,优选为45/55~85/15,进一步优选为55/45~80/20的范围。另外,二烯的比例可以从4~15质量%的范围选择,例如,可以设定为4.2~13质量%、优选4.4~11.5质量%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含有二烯成分的乙烯-α-烯烃-二烯弹性体的碘值例如可以设定为3~40、优选5~30、进一步优选10~20的范围。碘值过小时,橡胶组合物的硫化不充分,容易产生磨损或粘附,碘值过大时,橡胶组合物的焦烧时间变短而难以处理,并且有耐热性降低的倾向。
作为使上述未硫化橡胶层交联的有机过氧化物,可以列举二酰基过氧化物、过氧化酯、二烷基过氧化物(二枯基过氧化物、叔丁基枯基过氧化物、1,1-二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1,3-双(叔丁基过氧基异丙基)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等)等。这些有机过氧化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此外,有机过氧化物的基于热分解的1分钟半衰期可以为约150℃~约250℃、优选为约175℃~约225℃。
关于上述未硫化橡胶层的硫化剂或交联剂(特别是有机过氧化物)的比例,相对于橡胶成分(乙烯-α-烯烃弹性体等)100质量份,以固体成分换算可以设定为1~10质量份,优选为1.2~8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5~6质量份。
上述橡胶组合物可以含有硫化促进剂。作为硫化促进剂,可以列举秋兰姆类促进剂、噻唑类促进剂、次磺酰胺类促进剂、双马来酰亚胺类促进剂、脲类促进剂等。这些硫化促进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硫化促进剂的比例以固体成分换算计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可以设定为0.5~15质量份,优选为1~1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5质量份。
另外,为了提高交联度、防止粘附磨损等,上述橡胶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共交联剂(交联助剂或共硫化剂)。作为共交联剂,可以列举惯用的交联助剂,例如多官能(异)氰脲酸酯(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三烯丙基氰脲酸酯等)、聚二烯(1,2-聚丁二烯等)、不饱和羧酸的金属盐((甲基)丙烯酸锌、(甲基)丙烯酸镁等)、肟类(醌二肟等)、胍类(二苯基胍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等)、双马来酰亚胺类(N,N’-间苯双马来酰亚胺等)等。这些交联助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交联助剂(在多种组合的情况下为合计量)的比例以固体成分换算计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可以设定为0.01~10质量份,优选为0.05~8质量份。
另外,上述橡胶组合物可以根据需要含有短纤维。作为短纤维,可以列举纤维素类纤维(棉、人造丝等)、聚酯类纤维(PET、PEN纤维等)、脂肪族聚酰胺纤维(尼龙6纤维、尼龙66纤维、尼龙46纤维等)、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对位芳族聚酰胺纤维、间位芳族聚酰胺纤维等)、维纶纤维、聚对亚苯基苯并双唑纤维等。为了提高在橡胶组合物中的分散性和胶粘性,这些短纤维可以实施惯用的胶粘处理或表面处理、例如利用RFL液等的处理。关于短纤维的比例,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可以设定为1~50质量份,优选为5~4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0~35质量份。
上述橡胶组合物可以进一步根据需要含有惯用的添加剂,例如硫化助剂、硫化延迟剂、增强剂(炭黑、含水二氧化硅等氧化硅等)、填充剂(粘土、碳酸钙、滑石、云母等)、金属氧化物(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钛、氧化铝等)、增塑剂(链烷烃类油、环烷烃类油、加工油等油类等)、加工剂或加工助剂(硬脂酸、硬脂酸金属盐、蜡、石蜡、脂肪酸酰胺等)、抗老化剂(抗氧化剂、抗热老化剂、抗弯曲断裂剂、抗臭氧劣化剂等)、着色剂、增粘剂、偶联剂(硅烷偶联剂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抗臭氧劣化剂、热稳定剂等)、润滑剂(石墨、二硫化钼、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阻燃剂、抗静电剂等。金属氧化物可以作为交联剂起作用。这些添加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这些添加剂的比例可以根据种类从惯用的范围内选择,例如,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增强剂(炭黑、二氧化硅等)的比例可以设定为10~200质量份(优选为20~150质量份),金属氧化物(氧化锌等)的比例可以设定为1~15质量份(优选为2~10质量份),增塑剂(石蜡油等油类)的比例可以设定为1~30质量份(优选为5~25质量份),加工剂(硬脂酸等)的比例可以设定为0.1~5质量份(优选为0.5~3质量份)。
上述延伸层3可以使用与上述压缩层4同样的橡胶组合物(含有乙烯-α-烯烃弹性体等橡胶成分的橡胶组合物)来形成,也可以使用帆布等布(增强布)来形成。作为增强布,可以列举机织布、广角帆布、针织布、无纺布等布材。其中,优选以平织、斜织、缎织等方式织制的机织布、经纱与纬纱的交叉角为约90°~约130°的广角帆布或针织布。作为构成增强布的纤维,可以利用与上述短纤维同样的纤维。增强布也可以在利用RFL液进行处理(浸渍处理等)后实施涂覆处理等而制成含橡胶的帆布。
上述延伸层3优选使用与压缩层4同样的橡胶组合物来形成。作为该橡胶组合物的橡胶成分,多使用与压缩层4的橡胶成分为同一系统的橡胶或同种橡胶。另外,硫化剂或交联剂、共交联剂、硫化促进剂等添加剂的比例也可以分别从与压缩层4的橡胶组合物同样的范围内选择。
为了抑制在背面驱动时因背面橡胶的粘附而引起的异响的产生,上述延伸层3的橡胶组合物中可以含有与压缩层4同样的短纤维。短纤维的形态可以为直线状,也可以为部分弯曲的形状(例如,日本特开2007-120507号公报记载的磨碎纤维)。在多楔带1的走行时,有可能在延伸层3中沿带周方向产生裂纹而导致多楔带1断裂,但通过使短纤维沿带宽方向或随机的方向进行取向,能够防止这种情况。另外,为了抑制背面驱动时的异响的产生,可以在延伸层3的表面(带背面)设置凹凸图案。作为凹凸图案,可以列举针织布图案、机织布图案、帘织布图案、压花图案(例如,波纹形状)等,大小和深度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上述芯线5,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由聚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系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等)、脂肪族聚酰胺(尼龙)纤维(尼龙6纤维、尼龙66纤维、尼龙46纤维等)、芳香族聚酰胺(芳族聚酰胺)纤维(共聚对亚苯基-3,4’-氧基二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纤维、聚对亚苯基对苯二甲酰胺纤维等)、聚芳酯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PBO纤维等形成的软线。这些纤维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另外,这些纤维根据后述的可挠性夹套51的膨胀率来适当选择。例如,在膨胀率超过2%这样的高延伸的情况下,优选弹性模量低的聚酯纤维(特别是低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纤维)、尼龙纤维(特别是尼龙66纤维、尼龙46纤维)。这是因为,对于芳族聚酰胺纤维、PBO纤维等弹性模量高的纤维而言,即使可挠性夹套51发生膨胀,纤维也无法充分延伸,埋设在多楔带1中的芯线5的节线不稳定,或者无法形成适当的肋部2的形状。因此,为了使用弹性模量高的纤维,需要将可挠性夹套51的膨胀率设定得较低(例如,约1%)。
上述针织布6可以为纬编也可以为经编,但纬编的伸缩性优良,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跟随利用肋部2而形成有凹凸的摩擦传动面。作为通过纬编而织成单层的针织布,可以列举平针组织(天竺织组织)、罗纹组织、集圈组织、双反面组织等,作为通过纬编而织成多层的针织布,可以列举圆形双罗纹组织(スムース編)、双罗纹组织(インターロック編)、双面罗纹组织(ダブルリブ編)、单式凹凸组织、罗马布组织、米兰诺罗纹组织、双面纬编组织、桂花针组织(表面桂花针、背面桂花针、双面桂花针)等。作为通过经编而织成单层的针织布,可以列举单梳栉经平组织、单梳栉经绒组织等,作为通过经编而织成多层的针织布,可以列举经绒-经平组织、双梳栉经平组织、双梳栉经缎组织、双梳栉经绒组织、双面经编组织等。
另外,针织布6利用聚酯类复合纱与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例如,棉纱)织成。聚酯类复合纱为膨体纱。
膨体纱是通过使纤维产生卷曲(卷缩性)或者将芯纱用其他的纱进行包覆来增大截面的体积而得到的加工纱。
膨体纱有复合纱(共轭纱)、包芯纱、卷缩加工纱、仿毛加工纱、塔斯纶(タスラン)加工纱、交缠加工纱等,作为膨体纱的聚酯类复合纱,优选共轭纱或包芯纱。
上述共轭纱具有将两种聚合物沿纤维轴向贴合而得到的截面结构,在制造时或加工时施加热时,由于两聚合物的收缩率的差异而产生卷缩,形成膨体纱。例如有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轭而成的复合纱(PTT/PET共轭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轭而成的复合纱(PBT/PET共轭纱)。另外,包芯纱是通过将芯纱的周围用其他的纱被覆(包覆)而使纱整体的截面的体积增大的纱。例如有以伸缩性优良的聚氨酯(PU)纱作为芯并在其表面包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而得到的复合纱(PET/PU包芯纱)、以PU作为芯并包覆聚酰胺(PA)而得到的复合纱(PA/PU包芯纱)。这些复合纱中,优选伸缩性、耐磨损性优良的PTT/PET共轭纱或PET/PU包芯纱。
上述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可以例示将竹纤维、甘蔗纤维、种子毛纤维(棉纤维(棉籽绒)、木棉等)、韧皮纤维(例如,麻、楮、黄瑞香等)、叶纤维(例如,马尼拉麻、新西兰麻等)等来源于天然植物的纤维素纤维(纸浆纤维)、羊毛、丝绸、海鞘纤维素等来源于动物的纤维素纤维、细菌纤维素纤维、藻类的纤维素等纺织而成的纱。其中,从吸水性特别优良的观点出发,优选棉纤维。
上述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的编织比率优选设定为50~95质量%。另外,针织布组织可以使用单层或多层的针织布6,为了更可靠地防止带主体的橡胶的渗出,优选多层的针织布组织。
通过含有上述膨体纱而织成针织布,能够增大针织布的膨松性。针织布6的膨松性优选为2.0cm3/g以上,更优选为2.4cm3/g以上。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4.0cm3/g以下或3.5cm3/g以下。需要说明的是,膨松性(cm3/g)是用针织布6的厚度(cm)除以每单位面积的质量(g/cm2)而得到的。另外,为了更可靠地防止带主体的橡胶向摩擦传动面的渗出,还优选在摩擦传动面设置上述针织布的膨松层。
在使上述针织布6形成多层的针织布组织的情况下,通过在针织布6的厚度方向上将具有吸水性的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较多地配置在摩擦传动面侧的层中,能够进一步提高在摩擦传动面的吸水性。
在织成多层的针织布的情况下,通过使一个层仅由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织成或者由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和聚酯类复合纱织成并且使另一个层仅由聚酯类复合纱织成,也能够织成在一个层中较多地配置有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的多层针织布。通过将较多地配置有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的层配置在摩擦传动面侧,能够进一步提高在摩擦传动面的吸水性。
上述针织布6中,可以含有或附着表面活性剂、亲水性柔软剂作为亲水化处理剂。图3是对在像这样使亲水化处理剂含有或附着在针织布6中时附着在摩擦传动面上的水滴的行为进行说明的概念图。如图3(a)所示,水滴附着在摩擦传动面上时,该水滴如图3(b)所示在经亲水化处理的针织布6的表面迅速润湿扩散而形成水膜,进而,如图3(c)所示,水被针织布6的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吸收,摩擦传动面上的水膜消失。因此,可进一步抑制潮湿状态下的摩擦传动面的摩擦系数的降低。
作为上述亲水化处理剂,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亲水性柔软剂。作为使这些亲水化处理剂含有或附着在针织布中的方法,可以采用对针织布喷雾亲水化处理剂的方法、在针织布上涂覆亲水化处理剂的方法、或者将针织布浸渍到亲水化处理剂中的方法。另外,在使亲水化处理剂为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在后述的带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将表面活性剂涂布到在内周面刻设有多个肋模的筒状外模的表面上并进行硫化成形,由此,使针织布中含有表面活性剂。这些方法中,从能够简便且更均匀地含有、附着亲水性柔软剂的观点出发,优选将针织布浸渍到亲水化处理剂中的方法。
表面活性剂是在分子内具有容易与水亲和的亲水基和容易与油亲和的疏水基(亲油基)的物质的统称,除了具有将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均匀地混合的作用以外,还具有如下作用:减小表面张力而提高润湿性,或者表面活性剂夹在物质与物质之间而减小界面的摩擦。
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为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在高级醇、烷基苯酚、高级脂肪酸、多元醇高级脂肪酸酯、高级脂肪酸酰胺、聚丙二醇等具有疏水基的疏水性基础成分上加成环氧乙烷而赋予了亲水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作为疏水性基础成分的高级醇,可以例示例如月桂醇、十四醇、鲸蜡醇、十八醇、芳烷基醇等C10-30饱和醇、油醇等C10-26不饱和醇等。作为烷基苯酚,可以例示辛基苯酚、壬基苯酚等C4-16烷基苯酚等。
作为疏水性基础成分的高级脂肪酸,可以例示饱和脂肪酸(例如,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山嵛酸、木蜡酸、蜡酸、褐煤酸等C10-30饱和脂肪酸,优选C12-28饱和脂肪酸、进一步优选C14-26饱和脂肪酸、特别优选C16-22饱和脂肪酸等;羟基硬脂酸等含氧羧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例如,油酸、芥酸(ェルカ酸)、芥酸(ェルシン酸)、亚油酸、亚麻酸、桐酸等C10-30不饱和脂肪酸等)等。这些高级脂肪酸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上述多元醇高级脂肪酸酯为多元醇与上述高级脂肪酸的酯,其具有未反应的羟基。作为多元醇,可以例示烷烃二醇(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等C2-10烷烃二醇等)、烷烃三醇(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等)、烷烃四醇(季戊四醇、双甘油等)、烷烃六醇(二季戊四醇、山梨醇、山梨糖醇等)、烷烃八醇(蔗糖等)、它们的环氧烷加成物(C2-4环氧烷加成物等)等。
以下,将“氧化乙烯”、“环氧乙烷”或“乙二醇”用“EO”表示,将“氧化丙烯”、“环氧丙烷”或“丙二醇”用“PO”表示时,作为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例如聚EO高级醇醚(聚EO月桂醚、聚EO硬脂醚等聚EOC10-26烷基醚)、聚EO聚PO烷基醚等C10-26高级醇-EO-PO加成物;聚EO辛基苯基醚、聚EO壬基苯基醚等烷基苯酚-EO加成物;聚EO单月桂酸酯、聚EO单油酸酯、聚EO单硬脂酸酯等脂肪酸-EO加成物;甘油单或双高级脂肪酸酯-EO加成物(甘油单或双月桂酸酯、甘油单或双棕榈酸酯、甘油单或双硬脂酸酯、甘油单或双油酸酯等甘油单或双C10-26脂肪酸酯的EO加成物)、季戊四醇高级脂肪酸酯-EO加成物(季戊四醇二硬脂酸酯-EO加成物等季戊四醇单至三C10-26脂肪酸酯-EO加成物等)、二季戊四醇高级脂肪酸酯-EO加成物、山梨醇高级脂肪酸酯-EO加成物、山梨糖醇高级脂肪酸酯-EO加成物、聚EO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聚EO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聚EO山梨糖醇酐三硬脂酸酯等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EO加成物、蔗糖高级脂肪酸酯-EO加成物等多元醇脂肪酸酯-EO加成物;聚EO月桂基氨基醚、聚EO硬脂基氨基醚等高级烷基胺-EO加成物;聚EO椰子脂肪酸单乙醇酰胺、聚EO月桂酸单乙醇酰胺、聚EO硬脂酸单乙醇酰胺、聚EO油酸单乙醇酰胺等脂肪酸酰胺-EO加成物;聚EO蓖麻油、聚EO氢化蓖麻油等油脂-EO加成物;聚PO-EO加成物(聚EO-聚PO嵌段共聚物等)等。这些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在上述多元醇(特别是甘油、季戊四醇、蔗糖、山梨醇等烷烃三醇至烷烃六醇)上结合有高级脂肪酸等的疏水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例如甘油单硬脂酸酯、甘油单油酸酯等甘油脂肪酸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牛脂脂肪酸酯等季戊四醇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单月桂酸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等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山梨醇单硬脂酸酯等山梨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多元醇的烷基醚、椰子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等烷醇胺类的脂肪酸酰胺、烷基聚葡糖苷等。这些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也可以与上述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组合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为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长链脂肪酸盐、烷烃磺酸盐、烷基硫酸盐、聚EO烷基醚硫酸酯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烷基磷酸盐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三甲基铵盐、二烷基二甲基铵盐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甜菜碱、咪唑啉衍生物等两性表面活性剂等。
优选的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特别是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聚EOC10-26烷基醚、烷基苯酚-EO加成物、多元醇C10-26脂肪酸酯-EO加成物等)。
作为上述亲水化处理剂的亲水性柔软剂用于对柔软剂赋予亲水性,该柔软剂是为了使针织布、机织布等纤维构件具有柔软性而使用的。通常的柔软剂具有使纤维构件柔软、改善滑动性、防止褶皱、防止收缩等各种各样的效果。亲水性柔软剂虽然在带遇水时的耐噪声产生性方面稍逊于上述表面活性剂,但能够提高针织布的柔软性,因此具有如下效果:防止针织布的褶皱,在带制造时容易缠绕,能够更容易地跟随利用肋部2而形成有凹凸的摩擦传动面。
作为上述亲水性柔软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聚醚改性有机硅类柔软剂、聚酯类柔软剂。聚醚改性有机硅类柔软剂为含有使用亲水性的聚醚基进行了改性的有机硅的柔软剂。聚醚改性有机硅类柔软剂可以为使有机硅与表面活性剂一同分散在水中而得到的乳液。
上述聚酯类柔软剂为使亲水性聚酯树脂与表面活性剂一同分散在水中而得到的乳液的柔软剂,与聚酯纤维的亲和性高,因此,能够提高上述针织布中的聚酯类复合纱的亲水性。
本实施方式中,对于一部分针织布6,通过将针织布6浸渍到上述亲水化处理剂中的浸渍处理而使其含有、附着表面活性剂或亲水性柔软剂。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液的浓度设定为0.5~30质量%。另外,作为亲水性柔软剂,使用聚醚改性有机硅类柔软剂和聚酯类柔软剂,处理液的浓度设定为1~10质量%。含有亲水化处理剂的处理液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水、烃类、醚类、酮类等通用的溶剂。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制成混合溶剂。
在上述任一种浸渍处理的情况下,浸渍时间均没有特别限定。浸渍处理温度也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在常温下或加温下进行。另外,浸渍处理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例如可以在50℃以上、优选约100℃以上的加温下进行。
为了提高与构成压缩层4的橡胶组合物(形成肋部2的表面的橡胶组合物)的胶粘性,可以对上述针织布6实施胶粘处理。作为这样的针织布6的胶粘处理,可以列举在将环氧化合物或异氰酸酯化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甲苯、二甲苯、甲乙酮等)而得到的树脂类处理液中的浸渍处理、在间苯二酚-甲醛-乳胶液(RFL液)中的浸渍处理、在将橡胶组合物溶于有机溶剂而得到的橡胶糊中的浸渍处理。作为其他胶粘处理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例如使针织布6和橡胶组合物从压光辊通过而将橡胶组合物印入到针织布6中的摩擦处理、在针织布6上涂布橡胶糊的涂胶处理、在针织布6上层叠橡胶组合物的包覆处理等。通过如此对针织布6进行胶粘处理,能够提高针织布6与压缩层4的胶粘性,能够防止多楔带1的走行时的针织布6的剥离。另外,通过进行胶粘处理,还能够提高肋部2的耐磨损性。
以下,基于图4对多楔带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4(a)所示,在外周面上安装有可挠性夹套51的内模52上缠绕未硫化的延伸层用片3S,在其上以螺旋状旋压芯线5,进一步在其上依次缠绕未硫化的压缩层用片4S和针织布6,制成成形体10。然后,在内周面上刻设有多个肋模53a的外模53的内周侧,将缠绕有成形体10的内模52以同心状进行设置。此时,在外模53的内周面与成形体10的外周面之间设置预定的间隙。
接着,如图4(b)所示,使上述可挠性夹套51向着外模53的内周面以预定的膨胀率(例如1~6%)膨胀,将成形体10的压缩层用片4S和针织布6压入到外模53的肋模53a中,在该状态下进行硫化处理(例如,160℃、30分钟)。
最后,如图4(c)所示,将内模52从外模53中拔出,使具有多个肋部2的硫化橡胶套筒10A从外模53中脱模后,使用刀具将硫化橡胶套筒10A沿周长方向切割成预定的宽度,加工成多楔带1。需要说明的是,多楔带1的制造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也可以采用日本特开2004-82702号公报等公开的其他公知的方法。
[实施例]
如表1所示,作为多楔带1的实施例,准备如下针织布:使用棉纱作为上述针织布6的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使其编织比率为50~95质量%,使用PTT/PET共轭纱作为聚酯类复合纱的针织布(实施例1~3、5、6);使用PET/PU包芯纱作为聚酯类复合纱的针织布(实施例4、7);在实施例6的针织布6中含有、附着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亲水化处理剂的针织布(实施例8);分别含有、附着有作为亲水性柔软剂的聚醚改性有机硅类柔软剂和聚酯类柔软剂的针织布(实施例9、10)。实施例1~4的针织布组织为单层,实施例5~10的针织布组织为多层,在摩擦传动面侧(带表面侧)的层中较多地配置棉纱。
另外,作为比较例,准备如下针织布:针织布6中使用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的棉纱和非纤维素类的PU纱,使针织布组织为单层,使棉纱的编织比率为60质量%的针织布(比较例1);针织布6中使用棉纱和PTT/PET共轭纱,使针织布组织为多层,使棉纱的编织比率为30质量%的针织布(比较例2);在实施例6的多层的针织布6中与带表面相反的一侧的橡胶侧(压缩层侧)较多地配置有棉纱的针织布(比较例3)。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3的针织布6均通过纬编织成。
另外,表1还示出了这些针织布6的膨松性。实施例1~10的膨松性为2.0~3.2cm3/g、比较例1为1.6cm3/g、比较例2は为2.6cm3/g、比较例3为3.2cm3/g。
[表2]
※1:杜邦陶氏弹性体日本公司制造的“IP3640”
※2:出光兴产公司制造的“ダイアナ加工油”
※3:精工化学公司制造的“ノンフレツクスOD3”
※4:化药アクゾ公司制造的“パ一力ド少クス14rp”
如表2所示,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3的延伸层用橡胶、压缩层用橡胶和针织布6的胶粘处理用橡胶的橡胶组成设定为彼此相同的配合,分别使用图4所示的相同的制造方法制造各多楔带1。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延伸层3和压缩层4中使用的橡胶片3S、4S,将表2所示的配合的橡胶使用班伯里混合机等公知的方法进行橡胶捏合,使该捏合橡胶从压光辊下通过而制成预定厚度。另外,对于胶粘处理用橡胶,将表2所示的配合的橡胶组合物溶于有机溶剂而制成橡胶糊,将针织布6在该橡胶糊中进行浸渍处理。
对于上述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3的各多楔带1,进行观察有无橡胶向摩擦传动面的渗出的橡胶渗出观察试验、摩擦系数测定试验、跑偏噪声产生评价试验和耐磨损性试验。
如图5所示,上述摩擦系数测定试验中,使用设置有直径121.6mm的驱动皮带轮(Dr.)、直径76.2mm的惰轮(IDL.1)、直径61.0mm的惰轮(IDL.2)、直径76.2mm的惰轮(IDL.3)、直径77.0mm的惰轮(IDL.4)、直径121.6mm的从动皮带轮(Dn.)的试验机,在这些各皮带轮上挂设多楔带1来进行。
如图5(a)所示,在假设为通常走行时的干燥状态的试验中,在室温条件下,使驱动皮带轮(Dr.)的转速为400rpm,使带向从动皮带轮(Dn.)上的卷绕角度α为π/9弧度(20°),施加恒定载荷(180N/6肋)而使多楔带1走行,提高从动皮带轮(Dn.)的扭矩,由多楔带1相对于从动皮带轮(Dn.)的滑动速度达到最大(100%滑动)时的从动皮带轮(Dn.)的扭矩值,利用(1)式求出摩擦系数μ。
μ=ln(T1/T2)/α(1)
在此,T1为张紧侧张力、T2为松弛侧张力。从动皮带轮(Dn.)出口侧的松弛侧张力T2与恒定载荷(180N/6肋)相等,入口侧的张紧侧张力T1为该恒定载荷与从动皮带轮(Dn.)的扭矩所产生的张力相加而得到的张力。
如图5(b)所示,在假设为雨天走行时的潮湿状态的试验中,使驱动皮带轮(Dr.)的转速为800rpm,使带向从动皮带轮(Dn.)上的卷绕角度α为π/4弧度(45°),在从动皮带轮(Dn.)的入口附近在1分钟内注入300ml的水。其他条件与干燥状态的试验相同,使用(1)式求出摩擦系数μ。
如图6所示,上述跑偏噪声产生评价试验中,使用配置有直径90mm的驱动皮带轮(Dr.)、直径70mm的惰轮(IDL.1)、直径120mm的跑偏皮带轮(W/P)、直径80mm的张紧皮带轮(Ten.)、直径70mm的惰轮(IDL.2)、直径80mm的惰轮(IDL.3)的试验机,将惰轮(IDL.1)与跑偏皮带轮(W/P)的轴间跨距设定为135mm,以全部皮带轮位于同一平面上(跑偏的角度0°)的方式进行调节。
然后,在试验机的各皮带轮上挂设多楔带1,在室温条件下,使驱动皮带轮(Dr.)的转速为1000rpm,使带张力为300N/6肋,在驱动皮带轮(Dr.)的出口附近向多楔带1的摩擦传动面上定期地(间隔约30秒)注入5cc的水,以使跑偏皮带轮(W/P)相对于其他各皮带轮向靠近面前的方向错位(使跑偏的角度逐渐增大)的跑偏方式使多楔带1走行,求出在跑偏皮带轮(W/P)的入口附近产生噪声时的跑偏的角度(噪声产生临界角度)。另外,假设通常走行的情况,对于不进行注水的干燥状态也同样地求出噪声产生临界角度。需要说明的是,该噪声产生临界角度越大,表示耐噪声产生性越优良,噪声产生临界角度若为2°以上,则可以判定为干燥状态和潮湿状态的耐噪声产生性良好。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上述耐磨损性试验中使用了依次配置有直径120mm的驱动皮带轮(Dr.)、直径75mm的惰轮(IDL.1)、直径60mm的张紧皮带轮(Ten.)、直径120mm的从动皮带轮(Dn.)的试验机。在这些各皮带轮上挂设多楔带1,在120℃的气氛下,使驱动皮带轮(Dr.)的转速为4900rpm,在张紧皮带轮(Ten.)上负荷91kgf的轴载荷作为初始载荷,使其走行24小时,测定试验前后的带质量,利用(2)式求出磨损率。
磨损率=(试验前质量-试验后质量)/试验前质量×100(%)(2)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耐磨损性的判定,将磨损率为2.5%以下时判定为◎,将磨损率超过2.5%且为3.5%以下时判定为○,将磨损率超过3.5%时判定为×。
将上述各试验的结果合并示于表1。在上述橡胶渗出观察试验中,在针织布6中使用膨体纱且使针织布组织为单层、膨松性为2.0~2.3cm3/g的实施例1~4以及膨松性为2.6cm3/g且使用聚酯类柔软剂作为亲水化处理剂的实施例10中,稍稍观察到橡胶的渗出,在使针织布组织为多层且膨松性为2.4~3.2cm3/g的实施例5~9和比较例2、3中,完全未观察到橡胶的渗出。与此相对,在针织布中不使用膨体纱且使针织布组织为单层、膨松性为1.6cm3/g的比较例1中,观察到显著的橡胶的渗出。由该试验结果可知,针织布6的膨松性优选为2.0cm3/g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4cm3/g以上。
在上述摩擦系数测定试验中,在实施例1、2、4~10中,干燥状态与潮湿状态的摩擦系数μ的差Δμ均为0.3以下,得到了良好的结果。实施例3中,差Δμ为0.6,与其他实施例相比稍大。其中,对于膨松性为2.4cm3/g以上且完全没有橡胶的渗出、使棉纱的编织比率为60~80质量%、将棉纱较多地配置在摩擦传动面侧的层中的实施例5~9而言,摩擦系数μ的差Δμ非常小,为0.1以下,特别是使膨松性为3.2cm3/g的实施例6以及使针织布6中进一步含有、附着有亲水化处理剂的实施例8、9,得到了差Δμ消失这样的良好结果。与此相对,橡胶的渗出多的比较例1在干燥状态下的摩擦系数μ增大,并且潮湿状态下的摩擦系数μ减小,差Δμ变得非常大,为1.2。另外,对于虽然没有橡胶的渗出、但使棉纱的编织比率少至30质量%的比较例2、以及使针织布组织为多层且将棉纱较多地配置在橡胶侧(与摩擦传动面相反的一侧)的层中的比较例3而言,潮湿状态下的摩擦系数μ减小,差Δμ稍增大,为0.6~0.7。
在上述跑偏噪声产生评价试验中,在干燥状态下的试验中,噪声产生临界角度均增大至3.7°以上,得到了良好的耐噪声产生性,但在潮湿状态的试验中,比较例1~3的噪声产生临界角度小于2.0°,未得到充分的耐噪声产生性。与此相对,实施例1~10在潮湿状态下的噪声产生临界角度也均增大至2.0°以上,得到了良好的耐噪声产生性。特别是使用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作为针织布6的亲水化处理剂的实施例8,得到了即使在潮湿状态下直至肋错位为止也不噪声产生这样的非常良好的耐噪声产生性。
在上述耐磨损性试验中,针织布6中使用聚酯类复合纱的实施例1~10以及比较例2、3均得到了良好的耐磨损性。使棉纱的编织比率多至80质量%的实施例1、4观察到耐磨损性稍降低的倾向,但得到了没有问题的耐磨损性。与此相对,针织布6中不使用聚酯类复合纱的比较例1未得到充分的耐磨损性。
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在表1中示出,但使针织布6中含有、附着有亲水性柔软剂即聚醚改性有机硅类柔软剂和聚酯类柔软剂作为亲水化处理剂的实施例8、9观察到如下效果:针织布6的柔软性提高,能够防止褶皱,并且在带制造时容易缠绕到模具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织成针织布的聚酯类复合纱的膨体纱为PTT/PET共轭纱或PET/PU包芯纱,使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为棉纱,但聚酯类复合纱的膨体纱也可以为其他复合纱,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也可以为丝线、麻线等其他天然短纤纱。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浸渍处理使针织布中含有、附着亲水化处理剂,但也可以利用喷雾法、涂覆法等其他方法使亲水化处理剂含有或附着于针织布中。在亲水化处理剂为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在带制造时,可以通过在刻设有肋模的筒状外模的表面涂布表面活性剂并进行硫化成形来使针织布中含有表面活性剂。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针织布的亲水化处理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为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聚乙二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烷基醚),但表面活性剂也可以为其他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或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另外,同样地,亲水化处理中使用的亲水性柔软剂为聚醚改性有机硅类柔软剂和聚酯类柔软剂,但也可以使用其他亲水性柔软剂。
参考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正和变更。
本申请基于2013年3月2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071815和2014年3月17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4-053213,其内容作为参考并入本说明书中。
标号说明
1 多楔带
2 肋部
3 延伸层
4 压缩层
5 芯线
6 针织布
10 成形体
21 驱动皮带轮
22 从动皮带轮
23 V字形槽
51 可挠性夹套
52 内模
53 外模
53a 肋模
Claims (9)
1.一种多楔带,其具备形成带背面的延伸层、设置在所述延伸层的单面侧的压缩层、以及埋设在所述延伸层与所述压缩层之间且沿带周长方向延伸的芯线;在所述压缩层上形成有作为与皮带轮的摩擦传动面的沿带周长方向延伸的多个V字形肋部;将所述摩擦传动面用针织布进行了包覆,所述多楔带中,
所述针织布使用聚酯类复合纱和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织成,
所述聚酯类复合纱为膨体纱,
所述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的编织比率为所述聚酯类复合纱的编织比率以上,
该聚酯类复合纱为共轭纱或包芯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带,其中,所述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的编织比率以质量计为50~9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带,其中,所述聚酯类复合纱是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轭而得到的复合纱、或者以聚氨酯(PU)纱作为芯并在其表面包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而得到的复合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带,其中,所述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为棉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带,其中,所述针织布为织成多层的针织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楔带,其中,在所述织成多层的针织布的厚度方向上,将所述纤维素类天然短纤纱较多地配置在所述摩擦传动面侧的层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带,其中,在所述摩擦传动面上设置有所述针织布的膨松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楔带,其中,在所述针织布中含有或附着有亲水化处理剂。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楔带,其中,通过纬编织成所述针织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71815 | 2013-03-29 | ||
JP2013-071815 | 2013-03-29 | ||
JP2014-053213 | 2014-03-17 | ||
JP2014053213A JP6023736B2 (ja) | 2013-03-29 | 2014-03-17 | Vリブドベルト |
PCT/JP2014/059050 WO2014157593A1 (ja) | 2013-03-29 | 2014-03-27 | Vリブドベル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21899A CN105121899A (zh) | 2015-12-02 |
CN105121899B true CN105121899B (zh) | 2018-06-22 |
Family
ID=51624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19445.2A Active CN105121899B (zh) | 2013-03-29 | 2014-03-27 | 多楔带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52650B2 (zh) |
EP (1) | EP2980446B1 (zh) |
JP (1) | JP6023736B2 (zh) |
CN (1) | CN105121899B (zh) |
WO (1) | WO201415759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44234B2 (ja) * | 2013-06-27 | 2017-06-07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伝動ベルトとその繊維部材並びに繊維部材の製造方法 |
KR102307541B1 (ko) * | 2014-05-22 | 2021-09-30 | 반도 카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전동벨트 |
WO2017110790A1 (ja) * | 2015-12-22 | 2017-06-29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DE112017001580B4 (de) * | 2016-03-28 | 2020-06-18 | Bando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 Reibungstransmissionsriemen |
JP6654653B2 (ja) * | 2017-01-26 | 2020-02-26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伝動用v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717877B2 (ja) | 2017-05-24 | 2020-07-08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8216738A1 (ja) | 2017-05-24 | 2018-11-29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908558B2 (ja) * | 2017-05-24 | 2021-07-28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748152B2 (ja) * | 2017-07-04 | 2020-08-26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Vリブドベルト |
IL271924B2 (en) * | 2017-07-10 | 2023-09-01 | Liftwave Inc Dba Rise Robotics | Normalizing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minimizing sidewall friction within angled drive belt systems |
US10487914B2 (en) * | 2017-08-21 | 2019-11-26 | Highland Industries, Inc. | Two-faced fabric with partially oriented yarn |
DE102017219339A1 (de) * | 2017-10-27 | 2019-05-02 |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 Artikel mit mehrfach abwechselnd plattierter Textilauflage |
US20190178339A1 (en) * | 2017-12-13 | 2019-06-13 | Gates Corporation | Toothed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with back fabric |
JP7088819B2 (ja) * | 2017-12-26 | 2022-06-21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9138906A1 (ja) | 2018-01-10 | 2019-07-18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626226B2 (ja) | 2018-02-15 | 2019-12-25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Vリブドベルト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
WO2019160055A1 (ja) * | 2018-02-15 | 2019-08-22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Vリブドベルトおよびその使用 |
JP6674061B2 (ja) * | 2018-04-27 | 2020-04-01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用途 |
JP6652678B1 (ja) | 2018-10-12 | 2020-02-26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12092188B2 (en) | 2019-01-28 | 2024-09-17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V-ribbed bel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JP6831943B1 (ja) | 2019-10-24 | 2021-02-17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7323560B2 (ja) * | 2021-01-29 | 2023-08-08 |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ベルト |
WO2023055602A1 (en) * | 2021-09-30 | 2023-04-06 | Gates Corporation |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with textile surface layer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
CN114717734B (zh) * | 2022-05-05 | 2024-04-19 | 青岛全季服饰有限公司 | 一种防晒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30685A (en) * | 1970-09-10 | 1974-08-20 | Dayco Corp | Polyurethanes reinforced by polyvinyl alcohol cord |
JPS596279Y2 (ja) * | 1980-09-26 | 1984-02-27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Vベルト |
JPS62188837A (ja) * | 1986-02-12 | 1987-08-18 | Bando Chem Ind Ltd | Vリブド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DE4317652C2 (de) * | 1993-05-27 | 1995-04-27 | Schlatterer Gmbh & Co Kg Max | Endloses Flachband sowie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
JPH07243483A (ja) | 1994-03-07 | 1995-09-19 | Bridgestone Corp | 伝動ベルト |
US5601877A (en) * | 1994-06-09 | 1997-02-11 | Albany International Corp. | Method of seam closure for sheet transfer and other paper processing belts |
JP2740753B2 (ja) * | 1995-07-21 | 1998-04-15 |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 歯付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5858147A (en) * | 1997-04-14 | 1999-01-12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Method of making a reinforcing fabric for power transmission belts |
JP2000177025A (ja) * | 1998-12-14 | 2000-06-27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伝動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US20050039836A1 (en) * | 1999-09-03 | 2005-02-24 | Dugan Jeffrey S. | Multi-component fibers, fiber-containing materials made from multi-component fib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fiber-containing materials |
US6464607B1 (en) * | 1999-12-15 | 2002-10-15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
FR2812868B1 (fr) * | 2000-08-09 | 2003-03-07 | Rhodianyl | Materiau de construction comprenant un renfort fibreux ou filamentaire |
US6443866B1 (en) * | 2000-08-14 | 2002-09-03 |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
JP4256204B2 (ja) | 2002-06-28 | 2009-04-22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伝動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JP2004332160A (ja) * | 2003-05-08 | 2004-11-25 | Du Pont Toray Co Ltd | 歯付ベルト用カバークロス |
JP4772292B2 (ja) * | 2003-05-30 | 2011-09-14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伝動ベルト |
JP2005180589A (ja) * | 2003-12-19 | 2005-07-07 | Gates Unitta Asia Co | 歯付ベルト |
US7520121B2 (en) * | 2004-03-15 | 2009-04-21 | Kuraray Trading Co., Ltd. | Composite twisted yarn |
JP4360993B2 (ja) * | 2004-09-17 | 2009-11-11 |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 歯付ベルト |
JP4745789B2 (ja) | 2004-12-27 | 2011-08-10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vリブド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
JP4672603B2 (ja) * | 2005-08-31 | 2011-04-20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ベルト |
DE102006007509B4 (de) * | 2006-02-16 | 2009-01-22 |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 Keilrippenriemen mit verbessertem Geräuschverhalten |
US8197372B2 (en) * | 2006-04-07 | 2012-06-12 | The Gates Corporation | Power transmission belt |
JP2008111518A (ja) | 2006-10-31 | 2008-05-15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伝動ベルト |
JP2008115974A (ja) * | 2006-11-07 | 2008-05-22 | Mitsuboshi Belting Ltd | 動力伝動用ベルト |
BRPI0816756B1 (pt) * | 2007-09-14 | 2019-09-17 | The Gates Corporation | Correia estriada em v e processo para manufatura da mesma |
US7909719B2 (en) * | 2008-03-14 | 2011-03-22 | Forbo Siegling, Llc | Belt |
JP5302074B2 (ja) * | 2009-04-03 | 2013-10-02 | バンドー化学株式会社 |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DE102009026077A1 (de) * | 2009-07-01 | 2011-01-05 | Contitech Antriebssysteme Gmbh | Elastischer Antriebsriemen, insbesondere Keilrippenriemen, mit vermindertem Spannungsverlust |
PT2562299T (pt) * | 2010-04-20 | 2024-01-08 | Kuraray Trading Co Ltd | Método de produção de um fio encorpado para fabrico de tecido de tecelagem ou malha |
JP6132552B2 (ja) * | 2010-08-25 | 2017-05-2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ベルト材 |
JP5470201B2 (ja) * | 2010-08-30 | 2014-04-16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動力伝動用ベルト |
WO2012062480A2 (en) | 2010-11-12 | 2012-05-18 | Sanko Tekstil Isletmeleri San. Ve Tic. A.S. | Composite stretch yarn, process and fabric |
JP5886215B2 (ja) * | 2012-01-31 | 2016-03-16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Vリブドベルト |
JP5981330B2 (ja) * | 2012-03-08 | 2016-08-31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Vリブドベルト |
JP5771162B2 (ja) * | 2012-03-09 | 2015-08-26 | 三ツ星ベルト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EP2902344B1 (en) * | 2012-09-28 | 2018-10-10 | Susumu Shoji | Conveyor belt and drive belt comprising knitted belt, and conveyor device using conveyor belt |
CN102900809A (zh) * | 2012-09-29 | 2013-01-30 | 安徽省三森纺织有限公司 | 以聚酯纤维为骨架的传送带 |
-
2014
- 2014-03-17 JP JP2014053213A patent/JP6023736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3-27 US US14/781,184 patent/US9752650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3-27 WO PCT/JP2014/059050 patent/WO201415759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3-27 CN CN201480019445.2A patent/CN105121899B/zh active Active
- 2014-03-27 EP EP14774679.6A patent/EP2980446B1/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053851A1 (en) | 2016-02-25 |
WO2014157593A1 (ja) | 2014-10-02 |
EP2980446A4 (en) | 2016-11-30 |
US9752650B2 (en) | 2017-09-05 |
JP2014209028A (ja) | 2014-11-06 |
EP2980446A1 (en) | 2016-02-03 |
CN105121899A (zh) | 2015-12-02 |
EP2980446B1 (en) | 2018-08-08 |
JP6023736B2 (ja) | 2016-1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21899B (zh) | 多楔带 | |
CN110219939A (zh) | 传动带及其纤维构件以及纤维构件的制造方法 | |
CN105992891B (zh) | 摩擦传动带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6715960B (zh) | 摩擦传动带及其制造方法 | |
JP5981330B2 (ja) | Vリブドベルト | |
JP6198354B2 (ja) | Vリブドベルト | |
JP6652678B1 (ja) | 摩擦伝動ベル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5102856A (zh) | 摩擦传动带 | |
CN111556936A (zh) | 摩擦传动带及其制造方法 | |
TWI695133B (zh) | V型稜紋皮帶及其製造方法 | |
CN110446880A (zh) | 摩擦传动带及其制造方法 | |
WO2018216738A1 (ja) |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6690047B1 (ja) | 摩擦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8197606A (ja) |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9132430A (ja) | 摩擦伝動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20008026A (ja) | Vリブド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