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4804B - 树脂黑底基板及触摸面板 - Google Patents

树脂黑底基板及触摸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4804B
CN105074804B CN201480009409.8A CN201480009409A CN105074804B CN 105074804 B CN105074804 B CN 105074804B CN 201480009409 A CN201480009409 A CN 201480009409A CN 105074804 B CN105074804 B CN 1050748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pigment
resin black
thickness
photosensitive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94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4804A (zh
Inventor
井上欣彦
相原凉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074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4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4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4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尽管树脂黑底的膜厚薄、遮光性也高,但是反射率低,能够容易地使得树脂黑底与显示器的黑显示部分的色调一致的树脂黑底基板。本发明提供树脂黑底基板,其具备:透明基板(2)、形成于该透明基板上的第一树脂黑底(3)、和形成于该第一树脂黑底上的第二树脂黑底(4),上述第一树脂黑底的膜厚为0.7μm以上,并且透射色度坐标处于0.001≦x≦0.300以及0.001≦y≦0.250的范围,上述第一树脂黑底和上述第二树脂黑底的两层的光学浓度为3.5以上。

Description

树脂黑底基板及触摸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黑底基板以及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作为显示器用黑底,替代使用铬系材料的金属薄膜,近年开发了能够降低成本、环境污染的树脂黑底。树脂黑底如下形成:将含有树脂和炭黑等遮光材料的感光性黑色树脂组合物涂布于玻璃等透明基板上并且进行干燥,形成黑色覆膜,通过光刻法将其微细图案化、形成格子状,由此形成树脂黑底。另外例如最近提出的盖板玻璃一体型触摸面板中,在形成于盖板玻璃的黑底上形成ITO电极等透明电极。
为了广泛看到显示器的显示区域,需要使得显示器的黑显示部分与盖板玻璃上的树脂黑底的色调一致,但是由于树脂黑底表面的反射率高,因此与显示器的黑显示部分的边界明显成为问题。
作为降低黑底表面的反射率的技术,已知包含两层的黑底(专利文献1~3)。另外,也已知在含有黑色染料的树脂层上层叠含有黑色颜料的树脂层的技术(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111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13420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24841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7-0723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以往的包含两层的黑底,必须存在金属薄膜的层、或含有金属微粒的光反射层,用于要求高的绝缘性的触摸面板用途是极其困难的。进而从与显示器的黑显示部分的色调一致方面考虑也不充分。
另外,对于在含有黑色染料的树脂层上层叠含有黑色颜料的树脂层的黑底而言,色调调整是困难的,进而下层的耐化学品性、耐热性差等问题也被指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尽管膜厚薄、遮光性也高,但是反射率低,能够与显示器的黑显示部分的色调一致的树脂黑底的树脂黑底基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树脂黑底基板,其具备:透明基板、形成于该透明基板上的第一树脂黑底、和形成于该第一树脂黑底上的第二树脂黑底,上述第一树脂黑底的膜厚为0.7μm以上,并且透射色度坐标处于0.001≦x≦0.300以及0.001≦y≦0.250的范围,包含上述第一树脂黑底和上述第二树脂黑底的两层树脂黑底的光学浓度为3.5以上。
(2)根据(1)所述的树脂黑底基板,其中,上述第一树脂黑底含有蓝色颜料或紫色颜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黑底基板,其中,上述第一树脂黑底含有蓝色颜料和红色颜料或者含有紫色颜料。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黑底基板,其中,上述第一树脂黑底的每1μm膜厚的光学浓度为0.5~2.0。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黑底基板,其中,上述第二树脂黑底含有黑色颜料。
(6)根据(5)所述的树脂黑底基板,其中,上述黑色颜料为炭黑或钛氮化物。
(7)触摸面板,其在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黑底基板上进一步形成有绝缘膜和透明电极。
(8)滤色器基板,其在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黑底基板的开口部形成有红、绿或蓝的像素。
(9)液晶显示装置,其将(8)所述的滤色器基板与对置基板贴合、在两者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液晶化合物。
(10)显示装置,其将(8)所述的滤色器基板与发光元件贴合。
(11)根据(10)所述的发光装置,其中,前述发光元件为有机EL元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树脂黑底基板,尽管树脂黑底的膜厚薄、遮光性也高,但是反射率低,树脂黑底与显示器的黑显示部分的色调能够容易地一致。本发明的树脂黑底基板由于可以使得树脂黑底的膜厚薄,因此作为触摸面板用是合适的。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树脂黑底基板的触摸面板基板的一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使用本发明的树脂黑底基板的触摸面板基板的另一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树脂黑底(以下称为“树脂BM”)基板的特征在于,其具备:透明基板、形成于该透明基板上的第一树脂BM(以下称为“树脂BM(A)”)、和形成于该树脂BM(A)上的第二树脂BM(以下称为“树脂BM(B)”),上述树脂BM(A)的膜厚为0.7μm以上,并且透射色度坐标处于0.001≦x≦0.300以及0.001≦y≦0.250的范围,上述树脂BM(A)和上述树脂BM(B)的两层的光学浓度(以下称为“OD值”)为3.5以上。
树脂BM(A)的膜厚需要为0.7μm以上,优选为0.7~2.0μm,更优选为0.7~1.5μm。若树脂BM(A)的膜厚不足0.7μm,则由于树脂BM(A)和透明基板的界面反射的光、与树脂BM(A)和树脂BM(B)的界面反射的光的干涉,由透明基板侧的树脂BM的视认性变差。另一方面,若树脂BM(A)的膜厚超过2.0μm则树脂BM上的触摸面板用透明电极等有可能断线。
树脂BM(A)的透射色度坐标需要处于0.001≦x≦0.300以及0.001≦y≦0.250的范围,优选处于0.150≦x≦0.300以及0.010≦y≦0.250的范围。在此,“透射色度坐标”指的是C光源、2度视野下测得的CIE1931表色系统中的透射色度的坐标。树脂BM(A)的透射色度坐标的测定可以通过在玻璃基板上仅形成树脂BM(A)形成用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的涂布膜,在该状态下使用显微分光计测定该涂布膜来进行。通过树脂BM(A)的透射色度坐标处于上述范围,可以使得透射色度为蓝~蓝紫的色调,使得透明基板侧视认的树脂BM形成更深的黑色。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形成有包含树脂BM(A)和树脂BM(B)的两层的BM(以下称为“两层BM”)的本发明的树脂BM基板,想要测定树脂BM(A)的透射色度坐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显微分光计测定两层BM中第一层的树脂BM(树脂BM(A))露出的部位(没有层叠树脂BM(B)的部位)来进行。不存在树脂BM(A)露出的部位的情况下,分析树脂BM(A)的组成,再现树脂BM(A)的形成中使用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在玻璃基板上以形成与想要测定的树脂BM(A)相同的膜厚的方式,仅形成该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的涂布膜,在该状态下使用显微分光计测定该涂布膜,由此可以求出透射色度坐标。
两层BM的OD值需要为3.5以上,优选为4.0以上。若两层BM的OD值不足3.5则遮光性不充分,由BM之上的金属布线、触摸面板基板背面的显示器的杂散光得到视认。两层BM的OD值可以通过已知的测定方法求出。具体而言,可以使用显微分光计测定形成于透明基板上的两层BM的入射光和透射光各自的强度,通过以下的式(1)算出。
OD值=log10(I0/I) 式(1)
I0:入射光强度
I:透射光强度。
树脂BM(A)的每1μm膜厚的OD值优选为0.5~2.0,更优选为0.5~1.5。若树脂BM(A)的每1μm膜厚的OD值不足0.2,则为了得到所希望的透射色度和遮光性而不得不使得膜厚厚,树脂BM之上的触摸面板用透明电极等有可能断线。另一方面,若树脂BM(A)的每1μm膜厚的OD值超过2.0则需要提高树脂BM所含有的颜料的浓度,树脂BM的反射率提高。
树脂BM(B)的每1μm膜厚的OD值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3.0~6.0。若树脂BM(B)的每1μm膜厚的OD值不足2.5则为了得到所希望的遮光性而不得不使得膜厚厚,树脂BM之上的触摸面板用透明电极等有可能断线。
作为形成树脂BM(A)和树脂BM(B)的方法,可列举出例如树脂BM(A)和树脂BM(B)都通过使用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的光刻法来形成的方法。
树脂BM的形成中使用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含有着色材料、碱可溶性树脂、光聚合引发剂和溶剂。
作为树脂BM(A)的形成中使用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所含有的着色材料、即树脂BM(A)所含有的着色材料,可列举出例如有机颜料、无机颜料或染料。优选为耐化学品性、耐热性和耐光性优异的有机颜料或无机颜料,更优选为蓝色颜料或紫色颜料。特别是更优选含有蓝色颜料和红色颜料这两者或者为紫色颜料。作为蓝色颜料/红色颜料的比率,按质量比计优选为80/20~30/70,进一步优选为80/20~40/60。蓝色颜料所占的比率过高的情况下,反射色调形成蓝色强的黑色,所以不优选。另外,红色颜料所占的比率过高的情况下,反射色调形成红色强的带灰色的黑色,所以不优选。
作为蓝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C.I.颜料蓝1、1:2、9、14、15、15:1、15:2、15:3、15:4、15:6、16、17、19、25、27、28、29、33、35、36、56、56:1、60、61、61:1、62、63、66、67、68、71、72、73、74、75、76、78或79,但是优选为C.I.颜料蓝15、15:1、15:2、15:3、15:4、15:6或60,更优选为C.I.颜料蓝15:6。
作为紫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C.I.颜料紫1、1:1、2、2:2、3、3:1、3:3、5、5:1、14、15、16、19、23、25、27、29、31、32、37、39、42、44、47、49或50,但是优选为C.I.颜料紫19或23,更优选为C.I.颜料紫23。
作为红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C.I.颜料红1、2、3、4、5、6、7、8、9、12、14、15、16、17、21、22、23、31、32、37、38、41、47、48、48:1、48:2、48:3、48:4、49、49:1、49:2、50:1、52:1、52:2、53、53:1、53:2、53:3、57、57:1、57:2、58:4、60、63、63:1、63:2、64、64:1、68、69、81、81:1、81:2、81:3、81:4、83、88、90:1、101、101:1、104、108、108:1、109、112、113、114、122、123、144、146、147、149、151、166、168、169、170、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1、184、185、187、188、190、193、194、200、202、206、207、208、209、210、214、216、220、221、224、230、231、232、233、235、236、237、238、239、242、243、245、247、249、250、251、253、254、255、256、257、258、259、260、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273、274、275或276,但是优选为C.I.颜料红48:1、122、168、177、202、206、207、209、224、242或254,更优选为C.I.颜料红177、209、224、242或254。
树脂BM(A)除了这些蓝色颜料、红色颜料和紫色颜料之外,为了更切实地调整反射色调,也可以含有其它颜料。作为其它的颜料,可列举出例如绿色颜料、黄色颜料或橙色颜料。
作为绿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C.I.颜料绿1、2、4、7、8、10、13、14、15、17、18、19、26、36、45、48、50、51、54、55或58,但是优选为C.I.颜料绿7、36或58。
作为黄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C.I.颜料黄1、1:1、2、3、4、5、6、9、10、12、13、14、16、17、24、31、32、34、35、35:1、36、36:1、37、37:1、40、41、42、43、48、53、55、61、62、62:1、63、65、73、74、75、81、83、87、93、94、95、97、100、101、104、105、108、109、110、111、116、117、119、120、126、127、127:1、128、129、133、134、136、138、139、142、147、148、150、151、153、154、155、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2、173、174、175、176、180、181、182、183、184、185、188、189、190、191、191: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200、202、203、204、205、206、207或208,但是优选为C.I.颜料黄83、117、129、138、139、150、154、155、180或185,更优选为C.I.颜料黄83、138、139、150或180。
作为橙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C.I.颜料橙1、2、5、13、16、17、19、20、21、22、23、24、34、36、38、39、43、46、48、49、61、62、64、65、67、68、69、70、71、72、73、74、75、77、78或79,但是优选为C.I.颜料橙38或71。
作为树脂BM(B)所含有的着色材料,为了提高树脂BM(B)的遮光性,优选为黑色颜料。作为黑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炭黑、树脂被覆炭黑、钛黑、氧化铬、氧化铁、苯胺黑、苝系颜料、C.I.溶剂黑123;含有钛、锰、铁、铜或钴的复合氧化物;以及红色颜料、蓝色颜料、绿色颜料等着色颜料混合而成的模拟黒色颜料等。从具有高的遮光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炭黑或钛黑,更优选为炭黑或钛氮化物。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为了兼具高的遮光性和高的绝缘性,更优选并用炭黑和钛氮化物。作为炭黑/钛氮化物的混合范围,按质量比计优选为10/90~50/50。
在此,钛黑指的是以TiN表示的氮化钛、TinO2n-1(1≦n≦20)所示的低价氧化钛(低次酸化チタン)、TiNxOy(0<x<2.0、0.1<y<2.0)所示的氧氮化钛和钛氮化物。钛氮化物含有氮化钛作为主要成分,通常含有氧化钛、低价氧化钛和氧氮化钛作为副成分。
作为树脂BM的形成中使用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所含有的碱可溶性树脂,可列举出例如环氧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硅氧烷系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从涂膜的耐热性、组合物的保存稳定性优异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丙烯酸系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
作为丙烯酸系树脂,例如优选为具有羧基的丙烯酸系树脂,更优选为不饱和羧酸与烯属不饱和化合物的共聚物。
作为不饱和羧酸,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马来酸、富马酸或乙烯基乙酸。
作为能够共聚的烯属不饱和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苄酯或甲基丙烯酸苄酯等不饱和羧酸烷基酯;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邻甲基苯乙烯、间甲基苯乙烯或α-甲基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丙烯酸氨基乙基酯等不饱和羧酸氨基烷基酯;丙烯酸缩水甘油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基酯等不饱和羧酸缩水甘油基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羧酸乙烯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或α-氯丙烯腈等丙烯腈化合物;1,3-丁二烯或异戊二烯等脂肪族共轭二烯;或者在各自末端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聚苯乙烯、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丁酯或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等。
更具体而言,优选为选自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苄酯和苯乙烯中的单体的2~4元共聚物。为了使得对于碱显影液的溶解速度合适,更优选重均分子量(Mw)为2千~10万并且酸值为70~150(mgKOH/g)。
另外,侧链具有烯属不饱和基团的丙烯酸系树脂,由于曝光和显影时的灵敏度提高而优选。作为烯属不饱和基团,优选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侧链具有烯属不饱和基团的丙烯酸系树脂,例如可以使得具有羧基的丙烯酸系树脂的羧基与具有缩水甘油基或脂环式环氧基的烯属不饱和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来得到。
作为侧链具有烯属不饱和基团的丙烯酸系树脂,可列举出例如作为市售的丙烯酸系树脂的サイクロマー(注册商标)P(ダイセル化学工业(株))或碱可溶性cardo树脂。为了使得对于酯系溶剂、碱显影液的溶解性合适,优选重均分子量(Mw)为2千~10万并且酸值为70~150(mgKOH/g)。在此,重均分子量(Mw)为对于测定试样,将四氢呋喃作为载体利用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测定,使用基于标准聚苯乙烯的标准曲线换算而得到的重均分子量。
树脂BM的形成中使用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含有单体或低聚物。作为单体或低聚物,可列举出例如多官能或单官能的丙烯酸系单体或低聚物。作为多官能的丙烯酸系单体或低聚物,可列举出例如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甲基)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改性双酚A环氧(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酸1,6-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邻苯二甲酸酐氧化丙烯(甲基)丙烯酸酯、偏苯三酸二甘醇(甲基)丙烯酸酯、松香改性环氧二(甲基)丙烯酸酯、醇酸改性(甲基)丙烯酸酯、芴二丙烯酸酯系低聚物、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二缩水甘油基醚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1,3,5-三丙烯酰基六氢均三嗪(Triacrylformal)、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2,2-双[4-(3-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丙烷、双[4-(3-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甲烷、双[4-(3-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砜、双[4-(3-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醚、4,4’-双[4-(3-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环己烷、9,9-双[4-(3-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芴、9,9-双[3-甲基-4-(3-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芴、9,9-双[3-氯-4-(3-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芴、双苯氧基乙醇芴二丙烯酸酯、双苯氧基乙醇芴二甲基丙烯酸酯、双甲酚芴二丙烯酸酯或双甲酚芴二甲基丙烯酸酯。
通过适当选择、组合这些多官能或单官能的丙烯酸系单体或低聚物,能够控制曝光以及显影时的灵敏度、加工性。其中为了提高灵敏度,优选官能团为3个以上的化合物,更优选官能团为5个以上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或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
树脂BM的形成中使用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含有吸收对于光交联而言有效的紫外线的黑色颜料等的情况下,除了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或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之外,优选并用分子中含有许多芳香环并且具有拒水性高的芴环的(甲基)丙烯酸酯。此时,优选使用具有芴环的(甲基)丙烯酸酯90~40质量份、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和/或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10~60质量份。
作为树脂BM的形成中使用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所含有的光聚合引发剂,可列举出例如二苯甲酮系化合物、苯乙酮系化合物、呫吨酮(オキサントン)系化合物、咪唑系化合物、苯并噻唑系化合物、苯并噁唑系化合物、肟酯化合物、咔唑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磷系化合物;或钛酸酯等无机系光聚合引发剂。
更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例如二苯甲酮、N,N’-四乙基-4,4’-二氨基二苯甲酮、4-甲氧基-4’-二甲基氨基二苯甲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苯偶姻、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异丁基醚、安息香双甲醚(ベンジルジメチルケタール)、α-羟基苯异丁酮、噻吨酮、2-氯噻吨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基-1-丙烷、イルガキュア(注册商标)369(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基苯基)-丁酮)、イルガキュア379(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イルガキュアOXE01(1,2-辛烷二酮,1-[4-(苯硫基)-2-(O-苯甲酰基肟)])、イルガキュアOXE02(乙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1-(0-乙酰基肟))CGI-113(2-[4-甲基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基苯基)-丁酮)或CGI-242(乙酮,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1-(O-乙酰基肟);以上都为チバ・スペシャルティ・ケミカル(株)制)、叔丁基蒽醌、1-氯蒽醌、2,3-二氯蒽醌、3-氯-2-甲基蒽醌、2-乙基蒽醌、1,4-萘醌、9,10-菲醌、1,2-苯并蒽醌、1,4-二甲基蒽醌、2-苯基蒽醌、2-(邻氯苯基)-4,5-二苯基咪唑二聚物、2-巯基苯并噻唑、2-巯基苯并噁唑、4-(对甲氧基苯基)-2,6-二-(三氯甲基)-s-三嗪或旭电化工业(株)制的咔唑系化合物的アデカ(注册商标)オプトマーN-1818、オプトマーN-1919或アデカアークルズ(注册商标)NCI-831,但是优选使用选自イルガキュア(注册商标)379、イルガキュアOXE02、アデカ(注册商标)オプトマーN-1919和アデカクルーズNCI-831中的光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树脂BM的形成中使用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为了提高与玻璃板或硅晶圆等的粘接性,可以含有密合改良剂。作为密合改良剂,可列举出例如硅烷偶联剂或钛偶联剂。密合改良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碱可溶性树脂100质量份,通常为0.2~20质量份程度。
树脂BM的形成中使用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为了提高着色材料的分散稳定性,可以含有高分子分散剂。作为高分子分散剂,可列举出例如聚乙烯亚胺系高分子分散剂、聚氨酯系高分子分散剂或聚烯丙基胺系高分子分散剂。高分子分散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着色材料100质量份通常为1~40质量份程度。
树脂BM的形成中使用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中的着色材料/树脂成分的组成比,按质量比计优选处于80/20~40/60的范围,为了得到密合性、图案加工性和OD值的平衡,更优选处于75/25~50/50的范围。在此,树脂成分指的是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所含有的聚合物、单体、低聚物和高分子分散剂。若树脂成分过少则树脂BM与基板的密合性不良。另一方面,若着色材料过少则树脂BM的光学浓度(OD値/μm)降低。
作为树脂BM的形成中使用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所含有的溶剂,可以根据所分散的着色材料的分散稳定性和所添加的树脂成分的溶解性来适当选择水或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可列举出例如酯类、脂肪族醇类、(聚)亚烷基二醇醚系溶剂、酮类、酰胺系极性溶剂或内酯系极性溶剂。
作为使用丙烯酸系树脂作为碱可溶性树脂时的有机溶剂,可列举出例如二甘醇单丁基醚乙酸酯(沸点247℃)、乙酸苄基酯(沸点214℃)、苯甲酸乙酯(沸点213℃)、苯甲酸甲酯(沸点200℃)、丙二酸二乙酯(沸点199℃)、乙酸2-乙基己酯(沸点199℃)、乙酸2-丁氧基乙酯(沸点192℃)、乙二醇单丁基醚乙酸酯(沸点188℃)、草酸二乙酯(沸点185℃)、乙酰乙酸乙酯(沸点181℃)、乙酸环己酯(沸点174℃)、乙酸3-甲氧基-丁基酯(沸点173℃)、乙酰乙酸甲酯(沸点172℃)、乙基-3-乙氧基丙酸酯(沸点170℃)、乙酸2-乙基丁酯(沸点162℃)、丙酸异戊酯(沸点160℃)、丙二醇单甲基醚丙酸酯(沸点160℃)、乙酸戊酯(沸点150℃)或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沸点146℃)。
另外,作为上述以外的溶剂,可列举出例如乙二醇单甲基醚(沸点124℃)、乙二醇单乙基醚(沸点135℃)、丙二醇单乙基醚(沸点133℃)、二甘醇单甲基醚(沸点193℃)、单乙基醚(沸点135℃)、甲基卡必醇(沸点194℃)、乙基卡必醇(202℃)、丙二醇单甲基醚(沸点120℃)、丙二醇单乙基醚(沸点133℃)、丙二醇叔丁基醚(沸点153℃)或双丙甘醇单甲基醚(沸点188℃)等(聚)亚烷基二醇醚系溶剂,乙酸乙酯(沸点77℃)、乙酸丁酯(沸点126℃)或乙酸异戊酯(沸点142℃)等脂肪族酯类,丁醇(沸点118℃)、3-甲基-2-丁醇(沸点112℃)或3-甲基-3-甲氧基丁醇(沸点174℃)等脂肪族醇类,环戊酮或环己酮等酮类,二甲苯(沸点144℃)、乙基苯(沸点136℃)或溶剂石脑油(石油馏分:沸点165~178℃)。
进而随着透明基板的大型化,利用模具涂覆装置的涂布成为主流,因此为了实现适当的挥发性和干燥性,优选为含有沸点为150~200℃的溶剂30~75质量%的混合溶剂。
树脂BM的形成中使用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为了确保涂布性和着色覆膜的平滑性的同时防止贝纳尔漩涡,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着色材料100质量份,优选为0.0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01~1质量份。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例如月桂基硫酸铵或聚氧亚乙基烷基醚硫酸三乙醇胺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基胺乙酸酯或月桂基三甲基氯化铵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或月桂基羧基甲基羟基乙基咪唑鎓甜菜碱等两性表面活性剂;聚氧亚乙基月桂基醚、聚氧亚乙基硬脂基醚或脱水山梨糖醇单硬脂酸酯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聚二甲基硅氧烷等作为主要骨架的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或氟系表面活性剂。
作为树脂BM的形成中使用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中的除了溶剂之外的固体成分的浓度,从涂布性、干燥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2~30质量%,更优选为5~20质量%。
作为树脂BM的形成中使用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可列举出例如使用分散机在树脂溶液中直接分散颜料的方法;或者使用分散机在水或有机溶剂中分散颜料制作颜料分散液,然后将颜料分散液和树脂溶液混合的方法。作为颜料的分散方法,可列举出例如球磨机、砂磨机、三辊磨或高速度冲击磨。从分散效率、微分散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珠磨机。作为珠磨机,可列举出例如CoBall Mill、篮式磨机、针磨机或DYNO-MILL。作为珠磨机中使用的珠子,例如优选为二氧化钛珠子、氧化锆珠子或锆石珠子。作为分散中使用的珠子的直径,优选为0.01~5.0mm,更优选为0.03~1.0mm。颜料的一次粒径或一次颗粒聚集形成的二次颗粒的粒径小的情况下,作为分散中使用的珠子的直径,优选为0.03~0.10mm的微小的珠子。此时,优选使用具有能够分离微小的珠子和分散液的基于离心分离方式的分离器的珠磨机进行分散。另一方面,分散含有亚微米程度的粗大颗粒的颜料的情况下,为了得到充分的粉碎力,优选为珠子的直径为0.10mm以上的珠子。
本发明的树脂BM基板的制造方法例子如以下所示。首先,将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涂布于透明基板上。作为将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涂布于基板上的方法,可列举出例如浸渍法、辊涂机法、旋涂机法、模具涂覆法或利用绕线棒的方法、将基板浸渍于溶液中的方法或将溶液喷雾到基板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将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涂布于基板上的情况下,通过预先用硅烷偶联剂、铝螯合剂或钛螯合剂等粘接助剂对基板表面进行处理,可以提高涂布膜与基板的粘接力。
作为透明基板,可列举出例如石英玻璃、硼硅酸玻璃、铝硅酸盐玻璃或对表面进行了二氧化硅涂布的钠钙玻璃等无机玻璃类;或者有机塑料的薄膜或片材。
将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涂布于基板上之后,通过风干、加热干燥或真空干燥等进行涂布膜的加热干燥以及固化,形成干燥覆膜。为了抑制形成干燥覆膜时的干燥不均、搬送不均,优选将涂布有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的基板,用具备加热装置的减压干燥机进行减压干燥之后进行加热固化。
对于所得到的干燥覆膜,根据需要形成阻氧膜之后,使用光刻法等方法进行图案加工。然后根据需要去除阻氧膜之后,进一步进行加热干燥以及固化,由此得到树脂BM。热固化条件根据树脂不同而不同,使用丙烯酸系树脂的情况下,优选在200~250℃下加热1~60分钟。
另外,作为树脂BM的反射色度,通常采用由基板侧的面进行测定,根据JIS-Z8729的方法,使用对于标准C光源的反射光谱,通过CIE L*a*b*表色系统计算得到的色度值(a*、b*)。但是,由于本发明的树脂BM基板中的树脂BM包含多层,因此在各层的界面中反射的光干涉,测定值与所视认的色调有时不一致。因此,本发明中,将通过印刷油墨形成的样品BM作为比较对象,太阳光下,通过利用肉眼的官能评价进行判断。作为反射色调,优选为光泽少、蓝色的反射色调。
本发明的触摸面板基板,为在本发明的树脂BM基板上进一步形成绝缘膜和透明电极而成的。
参照图1和图2的同时以下对使用本发明的树脂BM基板制作的触摸面板基板的制造例进行说明。首先在透明基板2上形成第一树脂BM3和第二树脂BM4之后,在透明基板2上形成由ITO等透明电极形成的跳线5。作为跳线的制作方法,例如可以使用以下的方法。首先通过溅射法或真空蒸镀法,在形成有两层BM的透明基板2上形成ITO膜。在该ITO膜上涂布酚醛清漆系正型抗蚀剂,将该正型抗蚀剂干燥、曝光以及显影之后,通过酸将ITO膜蚀刻,使得ITO膜形成图案。然后,利用碱剥离正型抗蚀剂,由此形成跳线5。
接着,在跳线5上形成第一绝缘膜6。形成第一绝缘膜6的同时,为了保护树脂BM,可以在树脂BM上形成第二绝缘膜10。作为绝缘膜,有机膜和无机膜都合适地使用。由有机膜形成的绝缘膜通过将通常的丙烯酸系负型抗蚀剂涂布、干燥、曝光、显影以及热固化来形成。
接着,在树脂BM上和/或第二绝缘膜上形成金属布线7。作为金属布线的形成方法,可列举出例如利用溅射法形成依次形成有Mo层、Al层、Mo层的三层结构的金属膜之后,将该金属膜与前述跳线同样地进行图案形成的方法。
接着在透明基板2上以与金属布线7导通的方式,通过与前述跳线5相同的方法形成透明电极8。
最后以覆盖如前文所述形成的各构件的方式形成保护膜9。作为保护膜9,有机膜、无机膜都合适地使用。
本发明的滤色器为在本发明的树脂BM基板上的没有形成两层树脂BM的部分(以下称为开口部)形成红、绿或蓝的像素而成的。
作为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的制造方法,例如在透明基板上形成两层树脂BM之后,通过公知的方法形成红、绿或蓝的像素。
作为像素的材质,可列举出例如膜厚控制成仅透过任意光的无机膜、或者染料或颜料分散于粘结剂树脂而成的着色树脂膜。其中,优选为颜料分散于粘结剂树脂而成的着色树脂膜。作为粘结剂树脂,可列举出例如丙烯酸系共聚物、聚乙烯醇、聚酰胺、聚酰亚胺等。从耐热性和耐化学品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聚酰亚胺。
作为颜料,优选为耐光性、耐热性和耐化学品性优异的颜料。
作为红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C.I.颜料红9、48、97、122、123、144、149、166、168、177、179、180、190、192、209、215、216、217、220、223、224、226、227、228、240或254。
作为橙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C.I.颜料橙13、31、36、38、40、42、43、51、55、59、61、64、65或71。
作为黄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C.I.颜料黄12、13、14、17、20、24、83、86、93、94、95、109、110、117、125、129、137、138、139、147、148、150、153、154、166、168、173、180或185。
作为紫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C.I.颜料紫19、23、29、30、32、36、37、38、40或50。
作为蓝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C.I.颜料蓝15、15:3、15:4、15:6、22、60、64或80。
作为绿色颜料,可列举出例如C.I.颜料绿7、10、36或58。
这些颜料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松香处理、酸性基团处理、碱性处理等表面处理,或者以分散剂形式添加颜料衍生物。
在像素上根据需要可以形成表面涂布膜,作为表面涂布膜,可列举出例如环氧膜、丙烯酸系环氧膜、丙烯酸系膜、硅氧烷聚合物系的膜、聚酰亚胺膜、含硅的聚酰亚胺膜、聚酰亚胺硅氧烷膜等。在表面涂布膜上有时进一步形成透明导电膜。作为透明导电膜,可列举出例如膜厚0.1μm程度的ITO等氧化物薄膜。作为ITO膜的制作方法,可列举出例如溅射法或真空蒸镀法。
将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与对置基板贴合,向两者之间的间隙填充液晶化合物,由此可以制造液晶显示装置。
可以形成被固定的间隔物。被固定的间隔物指的是固定于滤色器基板的特定部位、制作液晶显示装置时与对置基板接触的物质。由此在与对置基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在该间隙间填充液晶化合物。通过形成被固定的间隔物,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中可以省略散布球状间隔物的工序、在密封剂内混炼杆状的间隔物的工序。
通过将本发明的滤色器基板与发光元件贴合,可以制造显示装置。
作为发光元件,优选为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称为“有机EL元件”)。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有效利用两层树脂BM基板为高OD并且低反射这种特征,对于来自黑显示中的发光元件的多余的光有效地进行遮光的同时,抑制外部光的反射,可以得到对比度高、清晰的显示器。
进而,使用聚酰亚胺树脂膜作为本发明的树脂BM基板的透明基板的情况下,可以制作柔性的滤色器基板。通过将这种柔性的滤色器基板与发光元件贴合,可以得到柔性的的显示装置。若使用有机EL元件作为发光元件,则可以制造柔性的有机EL显示器。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被它们所限定。
<评价方法>
[透射色度坐标]
在厚度0.7mm的化学强化玻璃(Gorilla、コーニング制)之上形成所希望膜厚的树脂BM,使用显微分光计(MCPD2000、大塚电子制),测定C光源、2度视野下测定的CIE1931表色系统中的透射色度坐标。
[OD值]
两层树脂BM的OD值,使用显微分光计(大塚电子制、MCPD300)测定形成于透明基板上的两层树脂BM,由入射光强度和透射光强度利用以下的式(1)算出。
对于树脂BM的每1μm膜厚的OD值,在厚度0.7mm的化学强化玻璃上形成膜厚1.0μm的树脂BM,使用显微分光计(大塚电子制、MCPD300)测定树脂BM涂膜面的入射光和透射光各自的强度,利用以下的式(1)算出。
OD值=log10(I0/I) 式(1)
I0:入射光强度
I:透射光强度。
[反射色度]
在厚度0.7mm的化学强化玻璃上形成所希望膜厚的树脂BM,使用分光光度计(UV-2500PC、岛津制作所制),测定由玻璃面的反射色度(测定波长区域:300~780nm、取样间距:1.0nm、扫描速度:低速、狭缝宽度:2.0nm)
[反射色调]
在厚度0.7mm的化学强化玻璃上以干燥后的厚度为10μm的方式使用230目版印刷黑色印刷油墨(GLS-912、帝国インキ社制)之后,150℃下进行30分钟烘箱干燥,制作样品BM。
在厚度0.7mm的化学强化玻璃上形成所希望的树脂BM,太阳光下与上述样品BM肉眼比较,基于以下的判断基准判断反射色调。
A:视认性极其好(漆黑并且具有深度的黑)
B:视认性好(带蓝色的黑)
C:视认性不好(带灰色的黑)。
(丙烯酸系聚合物(P-1)的合成)
利用文献(日本特许第3120476号公报、实施例1)记载的方法,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质量组成比30/40/30)之后,相对于所得到的共聚物100质量份,加成4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基酯,用精制水再沉淀。将所得到的沉淀过滤、干燥,由此得到平均分子量(Mw)10000、酸值110(mgKOH/g)的丙烯酸系聚合物(P-1)粉末。
(着色材料分散液的制造)
将蓝色有机颜料PB15:6(东洋インキ(株)制)120g、丙烯酸系聚合物(P-1)的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以下称为“PMA”)35质量%溶液114g、作为高分子分散剂的ディスパービックLPN-21116(DP-1、ビックケミー社制、PMA40质量%溶液)100g和PMA 666g加入到槽中,用均相混合机(プライミクス制)搅拌20分钟,得到预备分散液。然后,向填充有0.05mmφ氧化锆珠子(YTZボール、ネツレン制)75%的具备离心分离分离器的ウルトラアペックスミル(寿工业制)供给预备分散液,以转速8m/s进行3小时分散,得到固体成分浓度20质量%、着色材料/树脂(质量比)=60/40的着色材料分散液DB-1。
作为着色材料,使用红色有机颜料PR254(BASF制)来替代蓝色有机颜料PB15:6,除此之外与着色材料分散液DB-1同样地得到着色材料分散液DR-1。
作为着色材料,使用紫色有机颜料PV23(クラリアント制)来替代蓝色有机颜料PB15:6,除此之外与着色材料分散液DB-1同样地得到着色材料分散液DV-1。
将高电阻炭黑(キャボット(株)制)175g、丙烯酸系聚合物(P-1)的PMA 35质量%溶液171g、作为高分子分散剂的ディスパービックLPN-21116 38g和PMA 616g加入到槽中,用均相混合机搅拌20分钟,得到预备分散液。然后,向填充有0.05mmφ氧化锆珠子75%的具备离心分离分离器的ウルトラアペックスミル供给预备分散液,以转速8m/s进行3小时分散,得到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着色材料/树脂(质量比)=70/30的着色材料分散液DK-1。
将通过热等离子体法制造的钛氮化物颗粒(日清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制)200g、丙烯酸系聚合物(P-1)的PMA 35质量%溶液114g、作为高分子分散剂的具有叔氨基和季铵盐基的ディスパービックLPN-21116 25g和PMA 661g加入到槽中,用均相混合机搅拌20分钟,得到预备分散液。然后,向填充有0.05mmφ氧化锆珠子75%的具备离心分离分离器的ウルトラアペックスミル(寿工业制)供给预备分散液,以转速8m/s进行3小时分散,得到固体成分浓度25质量%、着色材料/树脂(质量比)=80/20的着色材料分散液DK-2。
(着色树脂组合物A-1的制造)
向PMA 50.93g添加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アデカアークルズ(注册商标)NCI-8311.25g,搅拌直至固体成分溶解为止。
进而添加丙烯酸系聚合物(P-1)的PMA 35质量%溶液24.94g、作为多官能单体的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日本化药(株)制)6.24g、作为密合改良剂的KBM5103(信越化学(株)制)0.60g、作为表面活性剂的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BYK333的PMA 10质量%溶液0.40g,室温下搅拌1小时,得到感光性抗蚀剂。向该感光性抗蚀剂中添加蓝色颜料分散液DB-1 6.25g、红色颜料分散液DR-1 9.38g,由此制造全部固体成分浓度20%、颜料/树脂(质量比)=10/90、蓝色颜料/红色颜料(质量比)=40/60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A-1。
(着色树脂组合物A-2的制造)
向PMA 42.00g添加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アデカアークルズ(注册商标)NCI-8311.06g,搅拌直至固体成分溶解为止。
进而添加丙烯酸系聚合物(P-1)的PMA 35质量%溶液19.08g、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日本化药(株)制)5.29g、KBM5103 0.60g、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BYK333的PMA 10质量%溶液0.40g,室温下搅拌1小时,得到感光性抗蚀剂。向该感光性抗蚀剂中添加蓝色颜料分散液DB-1 12.63g、红色颜料分散液DR-1 18.94g,由此制造全部固体成分浓度20%、颜料/树脂(质量比)=20/80、蓝色颜料/红色颜料(质量比)=40/60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A-2。
(着色树脂组合物A-3的制造)
向PMA 23.57g添加アデカアークルズ(注册商标)NCI-831 0.67g,搅拌直至固体成分溶解为止。
进而添加丙烯酸系聚合物(P-1)的PMA 35质量%溶液6.98g、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3.35g、KBM5103 0.60g、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BYK333的PMA 10质量%溶液0.40g,室温下搅拌1小时,得到感光性抗蚀剂。向该感光性抗蚀剂中添加蓝色颜料分散液DB-1 25.77g、红色颜料分散液DR-1 38.66g,由此制造全部固体成分浓度20%、颜料/树脂(质量比)=40/60、蓝色颜料/红色颜料(质量比)=40/60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A-3。
(着色树脂组合物A-4的制造)
添加蓝色颜料分散液DB-1 18.94g、红色颜料分散液DR-1 12.63g,除此之外与着色树脂组合物A-2同样地制造全部固体成分浓度20%、颜料/树脂(质量比)=20/80、蓝色颜料/红色颜料(质量比)=60/40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A-4。
(着色树脂组合物A-5的制造)
作为着色颜料分散液,添加紫色颜料分散液DV-1 31.57g来替代蓝色颜料分散液DB-1和红色颜料分散液DR-1,除此之外与着色树脂组合物A-2同样地制造全部固体成分浓度20%、颜料/树脂(质量比)=20/80、紫色颜料=100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A-5。
(着色树脂组合物A-6的制造)
添加蓝色颜料分散液DB-1 25.26g、红色颜料分散液DR-1 6.31g,除此之外与着色树脂组合物A-2同样地制造全部固体成分浓度20%、颜料/树脂(质量比)=20/80、蓝色颜料/红色颜料(质量比)=80/20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A-6。
(着色树脂组合物A-7的制造)
不添加红色颜料分散液DR-1,添加蓝色颜料分散液DB-1 31.57g,除此之外与着色树脂组合物A-2同样地制造全部固体成分浓度20%、颜料/树脂(质量比)=20/80、蓝色颜料=100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A-7。
(着色树脂组合物A-8的制造)
添加蓝色颜料分散液DB-1 6.31g、红色颜料分散液DR-1 25.26g,除此之外与着色树脂组合物A-2同样地制造全部固体成分浓度20%、颜料/树脂(质量比)=20/80、蓝色颜料/红色颜料(质量比)=20/80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A-8。
(着色树脂组合物A-9的制造)
向PMA 50.15g添加アデカアークルズ(注册商标)NCI-831 1.13g,搅拌直至固体成分溶解为止。
进而添加丙烯酸系聚合物(P-1)的PMA 35质量%溶液20.50g、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5.65g、KBM5103 0.60g、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BYK333的PMA 10质量%溶液0.40g,室温下搅拌1小时,得到感光性抗蚀剂。向该感光性抗蚀剂中添加炭黑分散液DK-1 21.57g,由此制造全部固体成分浓度20%、颜料/树脂(质量比)=20/80、炭黑=100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A-9。
(着色树脂组合物A-10的制造)
向PMA 51.04g添加アデカアークルズ(注册商标)NCI-831 1.14g,搅拌直至固体成分溶解为止。
进而添加丙烯酸系聚合物(P-1)的PMA 35质量%溶液22.26g、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5.70g、KBM5103 0.60g、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BYK333的PMA 10质量%溶液0.40g,室温下搅拌1小时,得到感光性抗蚀剂。向该感光性抗蚀剂中添加钛氮化物分散液DK-2 18.86g,由此制造全部固体成分浓度20%、颜料/树脂(质量比)=20/80、钛氮化物=100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A-10。
(着色树脂组合物B-1的制造)
向PMA 37.78g添加アデカアークルズ(注册商标)NCI-831(0.73g),搅拌直至固体成分溶解为止。
进而添加丙烯酸系聚合物(P-1)的PMA 35质量%溶液7.78g、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3.63g、KBM5103 0.60g、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BYK333的PMA 10质量%溶液0.40g,室温下搅拌1小时,得到感光性抗蚀剂。向该感光性抗蚀剂中添加炭黑分散液DK-1 38.00g、钛氮化物分散液DK-2 11.08g,由此制造全部固体成分浓度20%、颜料/树脂(质量比)=46/54、炭黑/钛氮化物(质量比)=75/25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B-1。
(实施例1)
将所制造的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A-1,用2μm的特氟隆(注册商标)制过滤器过滤之后,以膜厚为1.5μm(后烘之后)的方式使用ミカサ(株)制旋涂装置1H-DS涂布于厚度0.7μm的化学强化玻璃基板上。对于涂布有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A-1的基板,利用90℃的加热板上的针状突起物进行2分钟加热处理,进而用2分钟在加热板上直接静置基板进行前烘。对于该涂布膜使用掩模对准器(PEM-6M、ユニオン光学(株)制),隔着分辨率试验用掩模利用紫外线以200mJ/cm2的曝光量进行曝光。
接着用0.045质量%氢氧化钾水溶液的碱显影液进行显影,接着进行纯水洗涤,由此得到形成图案的基板。将所得到的形成图案的基板在热风烘箱中于230℃下保持30分钟,进行后烘,由此得到BM(A)-1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1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1。
(实施例2)
使用A-2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得到BM(A)-2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2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2。
(实施例3)
使用A-2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0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3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3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3。
(实施例4)
使用A-2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0.7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4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4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4。
(实施例5)
使用A-3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5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5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5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6。
(实施例6)
使用A-3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0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6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6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6。
(实施例7)
使用A-3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0.7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7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7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7。
(实施例8)
使用A-4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5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8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8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8。
(实施例9)
使用A-4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0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9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9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9。
(实施例10)
使用A-4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0.7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10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10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10。
(实施例11)
使用A-5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5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11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11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11。
(实施例12)
使用A-5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0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12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12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12。
(实施例13)
使用A-5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0.7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13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13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13。
(实施例14)
使用A-6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5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14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14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14。
(实施例15)
使用A-6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0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15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15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15。
(实施例16)
使用A-6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0.7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16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16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16。
(实施例17)
使用A-7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5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17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17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17。
(实施例18)
使用A-7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0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18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18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18。
(实施例19)
使用A-7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0.7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19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19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19。
(比较例1)
使用A-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0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20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20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20。
(比较例2)
使用A-2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0.5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21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21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21。
(比较例3)
使用A-3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0.5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22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22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22。
(比较例4)
使用A-4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0.5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23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23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23。
(比较例5)
使用A-5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0.5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24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24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24。
(比较例6)
使用A-6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5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25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25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25。
(比较例7)
使用A-6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0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26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26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26。
(比较例8)
使用A-7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5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27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27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27。
(比较例9)
使用A-7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0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28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28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28。
(比较例10)
使用A-8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5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29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29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29。
(比较例11)
使用A-8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使得膜厚为1.0μm,除此之外与BM-1同样地得到BM(A)-30基板。
使用B-1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BM(A)-30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BM(B)-1,制作两层BM-30。
(参考例1)
作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不使用A-1而使用B-1,除此之外与BM(A)-1同样地在玻璃基板上以膜厚为1.4μm的方式形成单层BM-31。
(参考例2)
在厚度0.7mm的化学强化玻璃基板上以干燥后的厚度为10μm的方式使用230目版印刷黑色印刷油墨(GLS-912、帝国インキ社制)之后,150℃下进行30分钟烘箱干燥,形成单层BM-32。
实施例1~19和比较例1~12中使用的着色材料分散液的组成如表1所示,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的组成如表2所示。另外,使用感光性着色树脂组合物制作的BM(A)、BM(B)和两层BM的评价结果如表3和4所示。
[表1]
[表2]
[表3]
[表4]
可知实施例中制作的两层BM尽管膜厚薄、为3.0μm,遮光性也高、OD=4.5以上,但是反射率低、反射的色调也良好。另外,作为着色材料,使用颜料,因此与使用了染料的BM相比,耐化学品性、耐热性优异。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树脂BM基板可以优选用作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无机EL显示装置或等离子体显示器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的BM基板和装饰用基板,可以更优选用作触摸面板用树脂BM基板,可以进一步优选用作盖板玻璃一体型触摸面板用树脂BM基板。
附图标记说明
1 触摸面板基板
2 透明基板
3 第一树脂黑底
4 第二树脂黑底
5 跳线
6 第一绝缘膜
7 金属布线
8 透明电极
9 透明保护膜
10 第二绝缘膜。

Claims (9)

1.树脂黑底基板,其具备:
透明基板、
形成于该透明基板上的第一树脂黑底、和
形成于该第一树脂黑底上的第二树脂黑底,
所述第一树脂黑底含有蓝色颜料和红色颜料或者含有紫色颜料,蓝色颜料/红色颜料的比率按质量比计为80/20~30/70,
所述第一树脂黑底的膜厚为0.7μm以上,并且透射色度座标处于0.001≤x≤0.300以及0.001≤y≤0.250的范围,
由所述第一树脂黑底和所述第二树脂黑底形成的两层树脂黑底的光学浓度为3.5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黑底基板,其中,所述第一树脂黑底的每1μm膜厚的光学浓度为0.5~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黑底基板,其中,所述第二树脂黑底含有黑色颜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黑底基板,其中,所述黑色颜料为炭黑或钛氮化物。
5.触摸面板,其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黑底基板上进一步形成有绝缘膜和透明电极。
6.滤色器基板,其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黑底基板的开口部形成有红、绿或蓝的像素。
7.液晶显示装置,其将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色器基板与对置基板贴合、在两者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液晶化合物。
8.显示装置,其将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色器基板与发光元件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光元件为有机EL元件。
CN201480009409.8A 2013-02-19 2014-02-07 树脂黑底基板及触摸面板 Active CN1050748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9624 2013-02-19
JP2013-029624 2013-02-19
PCT/JP2014/052888 WO2014129320A1 (ja) 2013-02-19 2014-02-07 樹脂ブラックマトリクス基板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4804A CN105074804A (zh) 2015-11-18
CN105074804B true CN105074804B (zh) 2018-02-13

Family

ID=51391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9409.8A Active CN105074804B (zh) 2013-02-19 2014-02-07 树脂黑底基板及触摸面板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365298B2 (zh)
KR (1) KR101926411B1 (zh)
CN (1) CN105074804B (zh)
TW (1) TWI597530B (zh)
WO (1) WO20141293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2908B (zh) * 2016-03-18 2018-05-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觸控顯示面板
CN110446974B (zh) * 2017-03-29 2023-09-12 东丽株式会社 感光性组合物、固化膜和有机el显示装置
WO2019026858A1 (ja) * 2017-07-31 2019-02-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19028308A (ja) * 2017-07-31 2019-02-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2019066613A (ja) * 2017-09-29 2019-04-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タイリング表示装置
JP2019028370A (ja) * 2017-08-02 2019-02-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前面板及び表示装置
KR102109544B1 (ko) * 2019-10-16 2020-05-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컬러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3957A (ja) * 1998-12-28 2000-07-14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551546A (zh) * 2008-03-31 2009-10-07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电子器具、光学构件、显示面板、控制器以及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
CN102257426A (zh) * 2008-12-19 2011-11-23 夏普株式会社 基板和具备基板的显示面板
WO2013018591A1 (ja) * 2011-07-29 2013-0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4207A (ja) * 1993-05-12 1994-11-2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ブラックマトリクス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43519A (ja) * 1993-07-30 1995-02-14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
JPH0772321A (ja) * 1993-08-31 1995-03-1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248412A (ja) * 1994-03-11 1995-09-26 Fujitsu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と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H07318950A (ja) * 1994-05-27 1995-12-08 Sony Corp 電気光学表示セルのスペーサ形成方法
US5780201A (en) * 1996-09-27 1998-07-14 Brewer Science, Inc. Ultra thin photolithographically imageable organic black matrix coating material
JPH1123836A (ja) * 1997-07-04 1999-01-29 Toray Ind Inc ブラックマトリクス、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075965A (ja) 2003-09-02 2005-03-24 Toray Ind Inc 黒色被膜組成物、樹脂ブラックマトリクス、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5157686B2 (ja) 2008-07-02 2013-03-06 東レ株式会社 黒色樹脂組成物、樹脂ブラックマトリクス、カラーフィルター、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23287A (ja) * 2010-12-10 2012-06-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カラーフィルタ、横電界駆動式液晶表示装置、ブラックマトリクス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93957A (ja) * 1998-12-28 2000-07-14 Optrex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551546A (zh) * 2008-03-31 2009-10-07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电子器具、光学构件、显示面板、控制器以及用于驱动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
CN102257426A (zh) * 2008-12-19 2011-11-23 夏普株式会社 基板和具备基板的显示面板
WO2013018591A1 (ja) * 2011-07-29 2013-0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65298B2 (ja) 2018-08-01
WO2014129320A1 (ja) 2014-08-28
KR101926411B1 (ko) 2018-12-07
TWI597530B (zh) 2017-09-01
KR20150118945A (ko) 2015-10-23
JPWO2014129320A1 (ja) 2017-02-02
CN105074804A (zh) 2015-11-18
TW201447394A (zh) 2014-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4804B (zh) 树脂黑底基板及触摸面板
CN101636452B (zh) 黑色树脂组合物、树脂黑矩阵、滤色器和液晶显示装置
TWI325879B (en) Red-colored composition for color filters, color filt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439513B (zh) 彩色濾光片用著色組成物及彩色濾光片
CN108700809A (zh) 着色树脂组合物、滤色器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627233B (zh) 著色組成物、著色硬化膜及顯示元件
CN102859400B (zh) 颜料分散液、彩色滤光片用负型抗蚀剂组合物、彩色滤光片、液晶显示装置以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3502363B (zh) 染料分散液、彩色滤光片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彩色滤光片、液晶显示装置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5504120B (zh) 一种双酚芴类丙烯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量子点-彩色光敏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5470058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具備する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有機el表示装置
TWI321146B (zh)
CN104678706A (zh)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JP6569220B2 (ja) タッチパネル用黒色樹脂組成物
JP6379927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用赤色着色組成物、カラーフィルタ
TWI557190B (zh) 著色材分散液及感光性著色樹脂組成物
TW201543149A (zh) 著色組成物、著色硬化膜及顯示元件
JP7358057B2 (ja) 緑色着色樹脂組成物
JP2015068893A (ja) 樹脂ブラックマトリクス基板
JP5540649B2 (ja) カラーフィルター用赤色着色組成物、液晶表示装置用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基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3365080A (zh) 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CN103048882A (zh)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CN103376654A (zh) 着色感光性树脂组合物
CN103176361A (zh) 着色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CN107207872A (zh) 酞青颜料、着色组合物及彩色滤光片
TW202138477A (zh) 黑色樹脂組成物、近紅外線透射遮光膜、加飾基板、加飾薄膜及有機el顯示器用著色隔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