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0842B - 车辆用导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导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50842B
CN105050842B CN201380074973.3A CN201380074973A CN105050842B CN 105050842 B CN105050842 B CN 105050842B CN 201380074973 A CN201380074973 A CN 201380074973A CN 105050842 B CN105050842 B CN 1050508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frame
lower side
pair
vehicle
t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49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50842A (zh
Inventor
小西克实
沢田和希
平松新
平松新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50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0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50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508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7/00Non-fixed roofs; Roofs with movable panels, e.g. rotary sunroofs
    • B60J7/22Wind deflectors for open roof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车辆用导流装置包括上侧框(27)及下侧框(22)、网状部件(21)、一对保持突部(24)、以及止转部(17)。上侧框(27)及下侧框(22)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网状部件(21)的短边方向两终端部分别保持于上侧框(27)以及下侧框(22)。网状部件(21)以上侧框(27)相对于下侧框(22)上升的状态与上侧框(27)一起向顶板部的面上突出,并且以上侧框(27)相对于下侧框(22)下降的状态与上侧框(27)一起收于顶板部上表面的下侧。设置于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两端部的一对保持突部(24)分别插入于在顶板侧部件形成的一对保持孔(16a)。止转部(17)限制下侧框绕保持突部的转动。

Description

车辆用导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导流装置,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如图8所示,该车辆用导流装置具备:沿着在车辆的顶板部90形成的开口部的前缘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上侧框91和下侧框92;以及网状部件93,其短边方向两终端部分别保持于上侧框91以及下侧框92并沿着开口部的前缘部延伸。
上侧框91在从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的臂部91a与顶板部90侧转动自如地连结。另一方面,下侧框92在开口部的前缘部固定于顶板部90侧。而且,若上侧框91以相对于下侧框92上升的方式转动,则网状部件93以与该上侧框91一起向顶板部90的面上突出的方式被展开。或者,若上侧框91以相对于下侧框92下降的方式转动,则网状部件93以与该上侧框91一起收于顶板部90上表面的下侧的方式被收纳。
专利文献1:德国专利发明第102005042187B4号说明书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在下侧框92朝向顶板部90侧的固定中,例如使用螺钉等紧固件95,因此需要螺钉旋动等工序,从而不得已使组装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组装性的车辆用导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具备上侧框及下侧框、网状部件、一对保持突部、以及止转部。上述上侧框以及下侧框沿着在车辆的顶板部形成的开口部的前缘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上述网状部件具有短边方向两终端部。在上述网状部件中,上述短边方向两终端部分别保持于上述上侧框以及上述下侧框,并且沿着上述开口部的上述前缘部并在上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上述网状部件以上述上侧框相对于上述下侧框上升的状态与该上侧框一起向上述顶板部的面上突出,以上述上侧框相对于上述下侧框下降的状态与该上侧框一起收于上述顶板部上表面的下侧。上述一对保持突部设置于上述下侧框的延伸方向两端部并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设置。上述一对保持突部分别插入于一对保持孔,上述一对保持孔形成于沿着上述开口部的上述前缘部在上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配置的顶板侧部件。上述止转部限制上述下侧框绕上述保持突部的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车顶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导流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中,(a)是表示导流装置的俯视图,并且(b)是(a)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导流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3的5-5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着图3的6-6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着图3的7-7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现有形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车辆用导流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将车辆前后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车辆高度方向上方以及下方分别称为“上方”以及“下方”。另外,将朝向车室内侧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称为“车内侧”,将朝向车室外侧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称为“车外侧”。
如图1所示,在汽车等车辆的顶板部10形成有近似四边形的开口部10a并搭载有天窗装置11。该天窗装置11具备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配置、支承于开口部10a的前缘部的导流板12,并且具备沿前后方向移动来对开口部10a进行开闭的例如由玻璃板构成的近似四边形的可动面板13。
导流板12安装为能够进行以其后部为中心转动从而使前部向上移动的所谓向上倾斜动作。导流板12随着可动面板13的开动作的进行,从该可动面板13侧被释放并执行向上倾斜动作,从而比顶板部10上表面更向上侧突出(展开状态)。或者,导流板12随着可动面板13的闭动作的进行,从该可动面板13侧被压入而收于顶板部10上表面的下侧(收纳状态)。导流板12在将开口部10a敞开时变为展开状态,从而防止风朝向车室内的卷入所引起的空气振动。
如图2所示,天窗装置11具备在开口部10a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缘部配置、固定的一对作为第二顶板侧部件的导轨14。各导轨14例如由铝合金的挤压材料构成,在长边方向上具有一定剖面并沿前后方向延伸。另外,天窗装置11具备沿开口部10a的前缘部配置、固定的作为顶板侧部件的前壳体15。该前壳体15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借助其两端部而与两导轨14的前端连接,从而沿车辆宽度方向将它们之间桥接。
此外,用于对可动面板13进行开闭驱动的适当的驱动机构(省略图示)在导轨14滑动。另外,在两导轨14的前端部,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有设置在前壳体15上的导流板12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
接下来,进一步对导流板12及其支承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a)以及图4所示,导流板12具备沿着前壳体15(开口部10a的前缘部)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的近似带状的网状部件21。另外,导流板12具备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的近似棒状的下侧框22。该下侧框22沿着前壳体15(开口部10a的前缘部)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下侧框22以遍及网状部件21的长边方向全长地埋设其短边方向一侧(在图4中为下侧)的终端部的方式与终端部一体地树脂成形。该下侧框22保持、固定于前壳体15。
即,如图3(b)放大所示,下侧框22一体地具有从其延伸方向两端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突出的一对安装臂部23。这里,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两端部的“端部”是指与开口部10a的车辆宽度方向两边缘对置的部位。而且,在各安装臂部23,朝向车外侧突出地设置有近似圆柱状的保持突部24。另一方面,在前壳体15,沿着安装臂部23的与开口部10a的车辆宽度方向两边缘对置的车外侧面,立设有近似梯形板状的支撑件16。在该支撑件16形成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开口的近似圆形的保持孔16a。通过将各保持突部24插通于保持孔16a,从而使下侧框22保持于支撑件16(前壳体15)。
另外,在前壳体15,以与支撑件16的车内侧后方邻接的方式,立设有近似锥台状的台座部17。
如图5一并所示,台座部17在其上表面17a与保持突部24后方的安装臂部23的下表面23a抵接,从而限制下侧框22绕保持突部24的转动。此外,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对安装臂部23附上图案来突出显示其外形。
即,对于下侧框22而言,由于两保持突部24插通于两保持孔16a,从而被限制相对于前壳体15的朝向前后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并且由于安装臂部23的下表面23a与台座部17的上表面17a抵接,从而被限制相对于前壳体15的转动。台座部17构成止转部。
如图3(a)以及图6所示,在下侧框22,从其延伸方向中央部向车辆前方突出地设置有近似方爪状的插入突部25。另一方面,在前壳体15,以与下侧框22的车辆前方邻接的方式向上方突出地设置有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纵壁部18。而且,在纵壁部18,形成有与插入突部25对置地在前后方向上开口的近似四边形的插入孔18a。在该插入孔18a,从车辆后方插入有插入突部25。即,下侧框22被限制朝向比纵壁部18更靠车辆前方的位置偏移,并且由于在插入孔18a插入有插入突部25,从而下侧框22被限制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以及绕保持突部24的转动。
如图3(a)以及图7所示,在下侧框22,在其延伸方向上并在隔着插入突部25的居间部的两个位置上向下方突出地设置有近似双支撑梁状的挠曲形状部26。另一方面,在前壳体15,在各挠曲形状部26的位置以与下侧框22的车辆后方邻接的方式向上方突出地设置有近似爪状的后方限制壁部19。对于下侧框22而言,在被插入纵壁部18以及后方限制壁部19间时,由于两挠曲形状部26分别与前壳体15压接,从而被限制朝向下方的位置偏移,并且由于其后端面与后方限制壁部19抵接,从而被限制朝向车辆后方的位置偏移。并且此时,对于下侧框22而言,由于两挠曲形状部26分别与前壳体15压接,从而被施加朝向上方的作用力。由此,插入突部25维持与插入孔18a的上侧的内壁面的抵接状态。
如以上那样,将下侧框22保持、固定于前壳体15。
如图3(a)以及图4所示,导流板12具备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的上侧框27。该上侧框27一体地具有:沿着开口部10a的前缘部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近似棒状的框部28;以及从该框部28的延伸方向两端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突出的一对臂部29。上侧框27在框部28以遍及网状部件21的长边方向全长地埋设其短边方向一侧(在图4中为上侧)的终端部的方式与终端部一体地树脂成形。此外,在框部28,遍及其大致全长地埋设有近似圆筒状的加强部件30。
如图4所示,在各臂部29,从其后端部朝向车内侧突出地设置有近似圆柱状的轴部29a,并且从比该轴部29a更靠车辆前侧的部位朝向车内侧突出地设置有近似圆柱状的支承突部29b。臂部29(上侧框27)在轴部29a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导轨14。
因此,若上侧框27以轴部29a为中心向上升的一侧转动,则以使终端部固定于下侧框22以及上侧框27(框部28)的网状部件21沿其短边方向伸长从而向顶板部10的面上突出的方式展开导流板12。另一方面,若上侧框27以轴部29a为中心向下降的一侧转动,则以使终端部固定于下侧框22以及上侧框27的网状部件21沿其短边方向缩短(折叠)从而收于顶板部10上表面的下侧的方式收纳导流板12。
此外,在各导轨14与臂部29之间,夹装有保持于支承突部29b的、例如由弹簧钢板构成的作为施力部件的弯管弹簧31。若上侧框27随着可动面板13的开动作而从该可动面板13侧被释放,则该上侧框27被弯管弹簧31施力而以轴部29a为中心向上升的一侧转动。另一方面,若上侧框27随着可动面板13的闭动作而从该可动面板13侧被压入,则该上侧框27克服弯管弹簧31的作用力地以轴部29a为中心向下降的一侧转动。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将导流板12的下侧框22固定于前壳体15时,将下侧框22从上方安装于纵壁部18与两个后方限制壁部19间,并从车辆后方将插入突部25插入于插入孔18a。另外,与此对照地,边使下侧框22沿车辆宽度方向弹性变形边将两个保持突部24分别插通于两个保持孔16a,并使两个安装臂部23的下表面23a分别与两个台座部17的上表面17a抵接。如以上那样,下侧框22被限制相对于前壳体15朝向前后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并且被限制绕保持突部24转动。
如以上详述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得到以下所示的优点。
(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下侧框22固定于前壳体15时,边使下侧框22沿车辆宽度方向弹性变形边将两个保持突部24插入保持孔16a,从而能够限制相对于前壳体15的朝向下侧框22的前后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提高下侧框22的组装性。
特别是不需要像现有例子那样的螺钉旋动工序、缝制等工序,并能够限制相对于前壳体15朝向下侧框22的前后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从而能够减少成本。
另外,下侧框22例如有可能受到风等形成的外力而绕保持突部24转动,但是能够利用与安装臂部23的下表面23a抵接的台座部17(上表面17a)来限制该转动。而且,能够限制保持突部24从保持孔16a脱离,进而能够抑制下侧框22(导流板12)从前壳体15脱落。
并且,下侧框22在保持突部24的车辆后方与台座部17(上表面17a)抵接,从而有效地防止欲追随导流板12的展开时的下侧框22的转动(以及有效地防止其脱离)。
特别是不需要像现有例子那样的螺钉旋动工序、缝制等工序,并能够抑制下侧框22绕保持突部24转动,从而能够减少成本。
(2)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下侧框22进行转动限制的两台座部17配设于与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两端部对应的位置、即配设于由两弯管弹簧31执行的转动施力的位置附近,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下侧框22的转动限制。
(3)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插入于插入孔18a的插入突部25而能够更加可靠地限制下侧框22绕保持突部24的转动,并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保持突部24从保持孔16a脱离。
另外,利用插入于插入孔18a的插入突部25而能够抑制下侧框22相对于前壳体15朝向车辆前方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
特别是不需要像现有例子那样的螺钉旋动工序、缝制等工序,并能够抑制下侧框22绕保持突部24转动、或者下侧框22相对于前壳体15朝向车辆前方以及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从而能够减少成本。
(4)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框22在两个挠曲形状部26中分别与前壳体15压接,从而被施加朝向上侧的作用力,伴随于此,插入突部25维持与插入孔18a的上侧的内壁面的抵接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限制下侧框22绕保持突部24的转动。
另外,下侧框22在两个挠曲形状部26分别与前壳体15压接,从而抑制下侧框22向下方位置偏移。
特别是不需要像现有例子那样的螺钉旋动工序、缝制等工序,并能够抑制下侧框22向下方位置偏移,从而能够减少成本。
(5)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框22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两个挠曲形状部26的位置以后端面与后方限制壁部19抵接,从而能够抑制下侧框22向车辆后方位置偏移。
特别是不需要像现有例子那样的螺钉旋动工序、缝制等工序,并能够抑制下侧框22向车辆后方位置偏移,从而能够减少成本。
(6)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框22在两个挠曲形状部26中分别与前壳体15压接,从而能够缓冲下侧框22(导流板12)的上下方向上的振动,进而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
另外,对于由后方限制壁部19进行的下侧框22朝向车辆后方的位置偏移限制而言,该下侧框22的安装余量越增加、即后方限制壁部19越高则可靠性越高,但是与之相应地,下侧框22的组装性会变差。然而,由于以使挠曲形状部26与前壳体15压接的方式组装下侧框22即可,所以也能够抑制这样的组装性的变差。
(7)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中央部的插入突部25、以及隔着该插入突部25的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居间部的两个挠曲形状部26,以相对于前壳体15在上下方向上相互不同的方式进行干涉,从而能够更加均衡地抑制下侧框22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偏移。
(8)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导流板12的上侧框27的旋转轴(轴部29a)一体形成于臂部29来减少部件件数,进而能够减少成本。
(9)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弯管弹簧31的安装部(支承突部29b)一体形成于臂部29来减少部件件数,进而能够减少成本。
(10)在本实施方式中,网状部件21的短边方向两个终端部分别埋设于上侧框27以及下侧框22,从而例如在上侧框27以及下侧框22的树脂成形中能够一并将它们一体化固定。因此,与例如经由适当的结合机构将上侧框27及下侧框22与网状部件21结合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件数以及制造工时。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如下地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经由适当的结合机构将上侧框27以及下侧框22的至少一方与网状部件21的上述终端部结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臂部29的支承突部29b,利用另外设置的支承销等来保持弯管弹簧3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弯管弹簧31也可以保持于导轨14侧。或者,弯管弹簧31也可以保持于在顶板部10侧固定的适当的支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弯管弹簧31而采用扭转螺旋弹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臂部29的轴部29a,利用另外设置的支承轴等来转动自如地连结臂部29(上侧框27)。另外,也可以在导轨14侧(或者在顶板部10侧固定的适当的支架)保持支承轴,并在臂部29形成轴支承该支承轴的轴承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上的插入突部25以及挠曲形状部26的配置是一个例子。例如,也可以在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居间部左右对称地配设两个插入突部25(以及插入孔18a),并且在隔着上述两个插入突部25的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居间部左右对称地配设两个挠曲形状部26(以及后方限制壁部19)。或者,也可以在夹在两个插入突部25间的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中央部也设置挠曲形状部26(以及后方限制壁部1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下侧框22的挠曲形状部26,从而使从上方安装于纵壁部18以及后方限制壁部19间的下侧框22下表面与前壳体15抵接或者接近。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无论挠曲形状部26的有无,都可以省略后方限制壁部1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插入突部25与插入孔18a的卡合,例如采用以下方式:利用设置于下侧框22以及前壳体15的一方的钩部、与设置于另一方的钩挂部的卡合来对下侧框22进行转动限制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插入突部25(以及插入孔18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下侧框22的保持突部(24)成形为非圆形的柱状,并将能够嵌插该保持突部的保持孔(16a)形成于支撑件16。即,也可以将保持突部以及保持孔的嵌合构造作为止转部。在该情况下,通过将该止转部配设于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两端部、即配设于由两弯管弹簧31执行的转动施力的位置附近,也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下侧框22的转动限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下侧框22进行转动限制的止转部(台座部17等)例如也可以配置于下侧框22的延伸方向中央部。在该情况下,作为对下侧框22进行转动限制的止转部,也可以采用插入突部25(以及插入孔18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下侧框22也可以保持于在顶板部10侧固定的适当的支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省略两臂部29。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利用适当的施力部件(例如压缩螺旋弹簧)将下侧框22以及框部28(上侧框)间连结,并使该施力部件与网状部件21一起伸缩从而展开、收纳导流板12。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导流装置,具备:
上侧框及下侧框,所述上侧框及下侧框沿着在车辆的顶板部形成的开口部的前缘部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
网状部件,所述网状部件具有短边方向两终端部,在该网状部件中,所述短边方向两终端部分别保持于所述上侧框以及所述下侧框,并且沿着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前缘部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网状部件以所述上侧框相对于所述下侧框上升的状态与该上侧框一起向所述顶板部的面上突出,以所述上侧框相对于所述下侧框下降的状态与该上侧框一起收于所述顶板部上表面的下侧,
所述车辆用导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保持突部,所述一对保持突部设置于所述下侧框的延伸方向两端部并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突出设置,所述一对保持突部分别插入于一对保持孔,所述一对保持孔形成于沿着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前缘部并在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延伸配置的顶板侧部件;以及
止转部,其限制所述下侧框绕所述保持突部的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一对施力部件,
所述上侧框具有从该上侧框的延伸方向两端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突出的一对臂部,所述一对臂部具有后端部,所述后端部分别与配设于所述开口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缘部的一对第二顶板侧部件转动自如地连结,
所述一对施力部件分别夹装于所述一对第二顶板侧部件以及所述一对臂部间,并且对所述上侧框向相对于所述下侧框上升的一侧进行转动施力,
所述止转部是与所述下侧框的所述延伸方向两端部对应地配设的一对止转部中的一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置于所述下侧框的延伸方向居间部并朝向车辆前侧突出设置的插入突部,该插入突部插入形成于所述顶板侧部件的插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一对挠曲形状部,所述一对挠曲形状部设置于所述下侧框的所述延伸方向居间部且设置于所述下侧框的隔着所述插入突部的延伸方向两侧部,并朝向下侧突出设置,所述一对挠曲形状部分别与所述顶板侧部件压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侧部件具有朝向上侧突出设置的后方限制壁部,
所述下侧框的后端面在所述下侧框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两挠曲形状部的位置与所述后方限制壁部抵接。
CN201380074973.3A 2013-03-29 2013-09-24 车辆用导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508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3817 2013-03-29
JP2013073817A JP5915581B2 (ja) 2013-03-29 2013-03-29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PCT/JP2013/075633 WO2014155779A1 (ja) 2013-03-29 2013-09-24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0842A CN105050842A (zh) 2015-11-11
CN105050842B true CN105050842B (zh) 2017-03-22

Family

ID=51622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497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50842B (zh) 2013-03-29 2013-09-24 车辆用导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40521B2 (zh)
JP (1) JP5915581B2 (zh)
CN (1) CN105050842B (zh)
DE (1) DE212013000292U1 (zh)
WO (1) WO20141557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15581B2 (ja) * 2013-03-29 2016-05-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JP6303869B2 (ja) * 2014-06-27 2018-04-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KR20170022282A (ko) * 2015-08-20 2017-03-0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공력 제어 장치
DE102016106604B4 (de) * 2016-04-11 2021-05-06 Webasto SE Windabweiser mit unterer Randleiste zur Anbindung an fahrzeugfeste Basis
JP2018100041A (ja) * 2016-12-21 2018-06-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デフレクタ装置
NL2018091B1 (nl) * 2016-12-28 2018-07-06 Gerardus Hermannus Driessen Bernardus 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samenstel
US10525807B1 (en) 2018-07-11 2020-01-07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Snap-fit deflector system
DE102018132128A1 (de) * 2018-12-13 2020-06-18 Webasto SE Windabweiser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dach eines Fahrzeugs, Fahrzeugdach sowie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Windabweiseranordnung
JP7342327B2 (ja) 2019-10-24 2023-09-12 ベバスト 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デフレクタ機構
JP7305914B2 (ja) * 2019-10-24 2023-07-11 ベバスト 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デフレクタ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35402B2 (ja) * 2002-05-30 2009-03-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FR2845038B1 (fr) 2002-10-01 2004-12-10 Webasto Systemes Carrosserie Deflecteur en toile pour toit ouvr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systeme de deflecteur escamotable associe
DE60306665T2 (de) * 2003-12-18 2007-06-14 Inalfa Roof Systems Group B.V. Windabweiser und damit ausgestattete öffnungsfähige Dachkonstruktion
DE602004015247D1 (de) * 2004-05-11 2008-09-04 Inalfa Roof Sys Group Bv Öffnungsfähige Dachkonstruktion mit Windabweiser
DE102004037646B4 (de) * 2004-08-02 2006-05-18 Webasto S.P.A., Venaria Windabweiser für ein Fahrzeugdach
DE102005042187B4 (de) 2005-09-06 2008-12-04 Daimler Ag Windabweiser für einen Kraftwagen
DE102005054186B4 (de) 2005-11-14 2009-11-26 Webasto Ag Windabweiser im Kraftfahrzeugbereich
DE102005063099B4 (de) 2005-12-30 2019-03-28 Webasto Ag Windabweiser im Kraftfahrzeugbereich
DE102006012644B4 (de) 2005-12-30 2007-11-29 Webasto Ag Windabweiser im Kraftfahrzeugbereich
US7938483B2 (en) * 2007-05-24 2011-05-10 Specialty Vehicle Acquisition Corp. Movable vehicular roof
JP4589991B2 (ja) * 2008-07-25 2010-12-01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ディフレクタ
JP5446231B2 (ja) * 2008-12-05 2014-03-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
JP5199933B2 (ja) * 2009-03-25 2013-05-15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ディフレクタ
EP2269856B8 (de) 2009-06-25 2013-11-13 TB&C Outsert Center GmbH Strukturverstärkendes Formteil für eine Luftleit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JP5475494B2 (ja) * 2010-02-18 2014-04-16 八千代工業株式会社 サンルーフ装置のディフレクタ機構
JP5671866B2 (ja) * 2010-08-02 2015-02-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DE102010039237A1 (de) 2010-08-12 2012-02-1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optischen Kontrolle der Ankoppelgüte zwischen einem Stoßwellenkopf eines Lithotripters und der Körperoberfläche eines Patienten
DE102010048964B4 (de) * 2010-10-20 2015-08-06 Webasto SE Schiebedachwindabweiser und dessen Herstellung
JP2012206579A (ja) * 2011-03-29 2012-10-25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JP2012206578A (ja) * 2011-03-29 2012-10-25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CN202389172U (zh) * 2011-12-14 2012-08-22 恩坦华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天窗导风板
JP6035802B2 (ja) * 2012-03-21 2016-11-3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DE202012104622U1 (de) * 2012-11-28 2012-12-06 Webasto SE Windabweiseranord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dach
DE102012111915B3 (de) * 2012-12-07 2014-05-15 Roof Systems Germany Gmbh Windabweiser für ein Schiebedachsystem
DE102013203979B4 (de) * 2013-03-08 2020-07-02 Bos Gmbh & Co. Kg Windschutzvorrichtung an einem öffnungsfähigen Dachabschnitt eines Kraftfahrzeugs
JP2014180999A (ja) * 2013-03-21 2014-09-29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JP5915581B2 (ja) * 2013-03-29 2016-05-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US20150069788A1 (en) * 2013-09-11 2015-03-12 Inalfa Roof Systems Group B.V.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US9168816B2 (en) * 2013-09-11 2015-10-27 Inalfa Roof Systems Group B.V. Open roof 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EP2853425B1 (en) * 2013-09-26 2020-12-09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Roof apparatus
JP6008401B2 (ja) * 2013-11-08 2016-10-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JP6252772B2 (ja) * 2014-03-31 2017-12-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フレク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12013000292U1 (de) 2015-11-13
CN105050842A (zh) 2015-11-11
US9440521B2 (en) 2016-09-13
JP5915581B2 (ja) 2016-05-11
WO2014155779A1 (ja) 2014-10-02
JP2014198493A (ja) 2014-10-23
US20160052378A1 (en) 2016-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0842B (zh) 车辆用导流装置
CN102271945B (zh) 挡风板
CN104626948B (zh) 车辆用导向器装置
CN102729786B (zh) 用于车辆的偏转器设备
US8403406B2 (en) Deflector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9873314B1 (en) Sunroof wind deflector system
US8191962B2 (en) Deflector of sliding roof system
CN203293870U (zh) 天窗装置
CN101451415A (zh) 铰链
US20150273991A1 (en) Deflector device for vehicle
US7905462B2 (en) End cover for vehicle seat adjuster
US9975411B2 (en) Sunroof device
US20190241413A1 (en) Vehicle jack device
US9834077B2 (en) Deflector device for vehicle
US20100007170A1 (en) Power back door for vehicle
US8506007B2 (en) Roof assembly for a roof of a vehicle, and method of moving a closure panel and wind deflector of a roof assembly
CN107869292A (zh) 车辆用后尾门装置
CN105473423B (zh) 车辆的翼子板支承构造
CN102416851B (zh) 玻璃导槽的安装构造
CN114150957B (zh) 引擎罩铰链结构
US8573679B2 (en) Slide door constant feeding system
US9783032B2 (en) Deflector device
JP2024062084A (ja) デフレクタ装置
JP2023056706A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KR20200034274A (ko) 차량용 기계식 도어가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