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6500A - 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涂布剂组合物和抗菌/抗病毒性构件 - Google Patents

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涂布剂组合物和抗菌/抗病毒性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6500A
CN105026500A CN201480006286.2A CN201480006286A CN105026500A CN 105026500 A CN105026500 A CN 105026500A CN 201480006286 A CN201480006286 A CN 201480006286A CN 105026500 A CN105026500 A CN 105026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parts
dispersion liquid
titanium particles
cuprous oxide
oxide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62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26500B (zh
Inventor
植田刚士
山科大悟
绢川谦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26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65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265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65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01N59/16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A01N59/20Copp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0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ontaining liquids as carriers, diluents or solvents
    • A01N25/04Dispersions, emulsions, suspoemulsions, suspension concentrates or g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3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urfact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01N59/16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23/00Compounds of titanium
    • C01G23/003Tita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6Forming abrasion-resistant coatings; Forming surface-hardening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based on inorgan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2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23/26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9D123/28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by reaction with halogens or compounds containing hal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00Pigment pastes, e.g. for mixing in pai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20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14Paints containing biocides, e.g. fungicides, insecticides or pestic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4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TEM, STEM, STM or AF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2Sub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0.1-1 micr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3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3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33/04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 C08J2433/06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3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titanium
    • C08K2003/2241Titanium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48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copp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Zo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Catalysts (AREA)
  • Pigments, Carbon Blacks, Or Wood Stain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含有:氧化钛粒子和相对于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为0.1~20质量份的氧化亚铜粒子。并且,该分散液含有相对于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总量100质量份为5~100质量份的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相对于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总量100质量份为300~2000质量份的有机溶剂。另外,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2~80nm,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并通过累积量解析法得到的平均二次粒径为50~150nm。并且,在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的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10质量份以上的氧化钛粒子。

Description

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涂布剂组合物和抗菌/抗病毒性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涂布剂组合物和抗菌/抗病毒性构件。详细地,本发明涉及可获得高的抗菌性、抗病毒性和透明性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和涂布剂组合物、以及使用了该涂布剂组合物的抗菌/抗病毒性构件。
背景技术
由于消费者清洁意向的提高,开发了使生活环境中的微生物减少的多种多样的抗菌性构件,并已经产品化。并且,对住宅用和汽车用的内装构件赋予抗菌性的抗菌性构件一般含有银或锌等抗菌性材料(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和2)。可是,银和锌等在价格和生态毒性方面存在着课题。
因此,进行了将价廉且大量存在、生态毒性小的氧化钛用作抗菌性材料的尝试(参照例如专利文献3)。氧化钛由于具有光催化活性,所以利用了该光催化活性的抗菌作用受到了注目。
这里,氧化钛如在白色涂料的颜料中多采用的那样,是白色的粉末。因此,为了能够用于各种各样的用途,即使在使用了氧化钛的情况下也需要有确保透明性的技术。具体而言,使用了自下而上(bottom up)合成方法或各种分散技术的氧化钛的微粒化成为必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551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426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756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可是,目前作为氧化钛的微粒分散液上市的产品中,利用了粒子间的电荷所产生的排斥作用的水分散液成为了主流。因此,对于这种氧化钛的水分散液,如果使用如组合了丙烯酸聚氨酯和异氰酸酯这样的粘合剂,则会因水的影响而存在透明性受损的问题。另外,氧化钛的水分散液中如果使用这样的粘合剂,则还有适用期极度变短的问题。
另外,以往的氧化钛的微粒分散液中,氧化钛浓度低。氧化钛浓度低时,涂膜变厚,易于发生往下滴液等问题。此外,由于含有大量溶剂,所以需要延长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温度。另外,除了抗菌性材料的抗菌性进一步提高以外,还希望赋予抗病毒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课题而完成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在提高抗菌性材料的浓度、提高抗菌性的同时具有透明性、并且具有抗病毒性的覆膜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和涂布剂组合物。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了该涂布剂组合物的抗菌/抗病毒性构件。
本发明第1方式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含有氧化钛粒子、和相对于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为0.1~20质量份的氧化亚铜粒子。此外,该分散液还含有相对于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总量100质量份为5~100质量份的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相对于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总量100质量份为300~2000质量份的有机溶剂。另外,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2~80nm,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并通过累积量解析法得到的平均二次粒径为50~150nm。并且,在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的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10质量份以上的氧化钛粒子。
本发明第2方式的涂布剂组合物含有第1方式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和粘合剂树脂。并且,在涂布剂组合物的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10~80质量份的涂布剂组合物中的氧化钛粒子。
本发明第3方式的涂布剂组合物在第2方式的涂布剂组合物中,粘合剂树脂含有氯化聚烯烃。
本发明第4方式的抗菌/抗病毒性构件具有基材、和设置于该基材上的含有第2或第3方式的涂布剂组合物的覆膜。
本发明第5方式的抗菌/抗病毒性构件在第4方式的抗菌/抗病毒性构件中,所述覆膜与油酸的静态接触角为30度以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涂布剂组合物和抗菌/抗病毒性构件进行详细说明。
[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含有氧化钛粒子、和相对于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为0.1~20质量份的氧化亚铜粒子。此外,该分散液还含有相对于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总量100质量份为5~100质量份的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相对于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总量100质量份为300~2000质量份的有机溶剂。另外,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2~80nm,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并通过累积量解析法得到的平均二次粒径为50~150nm。并且,在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的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10质量份以上的氧化钛粒子。
作为氧化钛粒子,可以使用由锐钛矿型或金红石型的氧化钛构成的粒子。另外,也可以使用锐钛矿型氧化钛和金红石型氧化钛混合而成的粒子。不过,作为氧化钛粒子,优选使用锐钛矿型氧化钛的粒子。这是因为锐钛矿型氧化钛与金红石型氧化钛相比,带隙较大、光催化性更优良。
其中,锐钛矿型氧化钛的粒子中也可以混合有无定形的氧化钛。不过,无定形的氧化钛由于光催化性不足,所以混合量优选为尽可能的少量。另外,为了提高光催化活性,也可以使用在氧化钛粒子的表面负载了铁和铜的氧化物的粒子。
氧化钛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2nm~80nm。当氧化钛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低于2nm时,各个氧化钛粒子的表面积变得过小,有可能难以发挥光催化活性。另外,当氧化钛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超过80nm时,在后述的分散处理工序中难以进行充分的微粒化。其结果是,氧化钛粒子有可能在分散处理工序和分散处理后的储藏中变得易于凝聚、沉淀。其中,氧化钛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例如可以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TEM)通过测定多个氧化钛粒子的直径来求出。
其中,氧化钛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5nm~50nm,更优选为5nm~30nm。通过为这样的平均一次粒径,能够将氧化钛粒子的表面积维持为较高状态,同时能够使其在有机溶剂中高分散。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中除了上述氧化钛粒子以外,还含有氧化亚铜粒子。这里,一直以来显示抗菌活性的铜化合物就多有报道,但与氧化铜(II)(CuO)相比,氧化铜(I)(氧化亚铜、Cu2O)的抗菌活性和抗病毒活性更高。即,氧化亚铜由于易于溶解析出铜离子,所以溶解析出的铜离子通过与微生物接触而与酶或蛋白质结合并使活性降低,变得易于阻碍微生物的代谢机能。此外,在溶解析出的铜离子的催化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变成活性氧,从而易于分解微生物的有机物。因此,氧化亚铜粒子优选使用由氧化铜(I)构成的粒子。
氧化亚铜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2nm~80nm。当氧化亚铜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低于2nm时,各个氧化亚铜粒子的表面积变得过小,铜离子有可能变得难以溶解析出。另外,当氧化亚铜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超过80nm时,在后述的分散处理工序中难以进行充分的微粒化。其结果是,氧化亚铜粒子有可能在分散处理工序和分散处理后的储藏中变得易于凝聚、沉淀。其中,氧化亚铜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与氧化钛粒子同样地可以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来求出。
其中,氧化亚铜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10nm~70nm,更优选为30nm~60nm。通过为这样的平均一次粒径,能够将氧化亚铜粒子的表面积维持为较高状态,同时使其在有机溶剂中高分散。
为了提高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本实施方式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中含有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使用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抑制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抗菌性和抗病毒性的降低,同时提高分散性。作为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列举出烷基磷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盐、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磷酸盐等。更具体地可以列举出烷基磷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单或二)烷基苯基醚磷酸酯。另外,可以列举出聚氧乙烯(单、二或三)烷基苯基醚的聚合物的磷酸酯、聚氧乙烯(单、二或三)苯基苯基醚磷酸酯。此外,还可以列举出聚氧乙烯(单、二或三)苄基苯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单、二或三)苯乙烯基苯基醚磷酸酯。另外,还可以列举出聚氧乙烯(单、二或三)苯乙烯基苯基醚的聚合物的磷酸酯、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聚合物的磷酸酯。还可以列举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亚胺和缩合磷酸(例如三聚磷酸等)等磷酸酯。此外,还可以列举出上述磷酸酯的盐。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分散介质的有机溶剂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适当选择制作涂膜时易于挥发且覆膜形成时不会引起固化抑制等的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可以列举出例如芳香族烃类(甲苯和二甲苯等)、醇类(甲醇、乙醇和异丙醇等)、酮类(丙酮、甲乙酮和甲基异丁基酮等)。此外,还可以列举出脂肪族烃类(己烷和庚烷等)、醚类(四氢呋喃等)、酰胺系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基乙酰胺(DMAc)等)。其中优选的是芳香族烃类和醇类。这些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中的氧化亚铜粒子的添加量可以根据氧化钛粒子的含量而适当调整。具体而言,相对于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将氧化亚铜粒子设定为0.1~20质量份。当氧化亚铜粒子低于0.1质量份时,有可能看不到添加了氧化亚铜粒子的效果、抗菌性不能充分提高。另外,当氧化亚铜粒子超过20质量份时,后述的涂布剂组合物的硬度有可能降低。
其中,氧化亚铜粒子的添加量更优选相对于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设定为0.1~10质量份。通过为这样的添加量,能够通过氧化钛粒子与氧化亚铜粒子的协同效果发挥高的抗菌性和抗病毒性。此外,涂布剂组合物中的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分散性提高,能够提高涂布剂组合物的硬度。
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中的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可以根据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总含量来适当调整。具体而言,相对于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总量100质量份,将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设定为5~100质量份。当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低于5质量份时,氧化钛粒子之间和/或氧化亚铜粒子之间有可能发生凝聚,无法得到充分的分散性。另外,当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过100质量份时,如后所述与粘合剂树脂混合而制作覆膜时有可能引起固化抑制。另外,当超过100质量份时,成膜性和粘附性等膜物性还有可能降低。
其中,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优选相对于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总量100质量份设定为5~90质量份。通过为这样的添加量,能够提高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分散性,同时能够抑制膜物性的降低。
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中的有机溶剂的添加量也可以根据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总含量来适当调整。具体而言,相对于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总量100质量份,将有机溶剂设定为300~2000质量份。当有机溶剂低于300质量份时,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分散性降低,并且有可能由于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的粘度上升而涂布作业的效率降低。另外,当有机溶剂超过2000质量份时,与粘合剂树脂混合而形成覆膜时,有可能覆膜的成膜性(干燥性)降低、作业效率降低。
其中,有机溶剂的添加量更优选相对于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总量100质量份设定为500~1800质量份。通过为这样的添加量,能够提高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分散性,同时能够抑制过度的粘度上升。
另外,如后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通过与粘合剂树脂混合而形成涂布剂组合物,并且通过将该涂布剂组合物涂布于基材上,形成抗菌/抗病毒性覆膜。因此,从提高该覆膜的透明性的观点出发,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中的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平均二次粒径需要为50nm~150nm。当平均二次粒径低于50nm时,有可能由于过度地进行了分散处理,所以会成为晶体结构被破坏的一次粒子与分散的二次粒子共存的状态,光催化活性和抗菌性降低。另外,当平均二次粒径超过150nm时,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表面积减少,光催化活性和抗菌性有可能降低。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平均二次粒径是采用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并通过累积量解析法而得到的平均二次粒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中,在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的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10质量份以上的氧化钛粒子。当全部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的氧化钛粒子的含量少于10质量份时,与粘合剂树脂混合时,涂布剂组合物的溶剂成分变得过大。因此,有可能涂布剂组合物中的氧化钛粒子的配合量降低,难以确保高的抗菌性。另外,溶剂成分变得过大时,涂布剂组合物涂布时有可能发生往下滴液等而引起外观异常,进而有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膜厚而导致物性降低。其中,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中的氧化钛粒子的含量的上限只要是能够确保得到的覆膜的透明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的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设定为50质量份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加热残余成分可以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K5601-1-2(涂料成分试验方法-第1部:通则-第2节:加热残余成分)来测定。并且,通过对加热残余成分进行元素分析,还可以求出氧化钛和氧化亚铜的含量。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含有氧化钛粒子、氧化亚铜粒子、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并且,相对于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含有0.1~20质量份的氧化亚铜粒子。此外,相对于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总量100质量份,含有5~100质量份的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有300~2000质量份的有机溶剂。另外,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中,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2nm~80nm,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并通过累积量解析法而得到的平均二次粒径为50nm~150nm。并且,氧化钛粒子在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的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10质量份以上。通过这样的构成,即使在提高了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浓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这些粒子的分散性维持为较高状态,因此能够确保使用了它们的抗菌/抗病毒性覆膜的透明性。另外,由于不仅含有氧化钛粒子,还含有氧化亚铜粒子,所以能够获得高的抗菌性和抗病毒性。
[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的制造方法]
下面,对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可以通过将上述的氧化钛粒子、氧化亚铜粒子、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混合,并使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在有机溶剂中高分散来制备。因此,只要是能够使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高分散的方法,则无论什么方法都可以使用。不过,为了提高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分散性,优选分别制备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和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然后将这些分散液混合,从而得到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
<氧化钛粒子分散液>
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含有上述的氧化钛粒子、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并且,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可以通过将上述的氧化钛粒子、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混合,并使氧化钛粒子在有机溶剂中高分散来制备。因此,作为氧化钛粒子分散液的制造方法,只要是能够使氧化钛粒子高分散的方法,则无论什么方法都可以使用。
不过,从易于提高氧化钛粒子的分散性、确保抗菌/抗病毒性覆膜的透明性的观点出发,氧化钛粒子的分散工序优选分为前分散处理和主分散处理来进行。由此,氧化钛粒子的表面被润湿,表面的空气层置换为有机溶剂,因此在之后的主分散处理中分散可迅速进行。如果该前分散处理不充分,则分散的进行迟缓,有可能对氧化钛粒子施加无益的机械冲击。其结果是,有可能氧化钛粒子的晶体结构本身被破坏,成为稳定性降低的分散液。
前分散处理可以使用通常的溶解器(Dissolver)通过搅拌来进行。不过,从使氧化钛粒子的表面易于润湿的观点出发,优选用高速搅拌机来进行搅拌。作为高速搅拌机,可以使用例如T.K.homomixer、T.K.Labomix和T.K.Filmix(商品名,Primix株式会社制)。另外,CLEARMIX(注册商标)(商品名,M-Technique株式会社制)和Ultra dispersion(商品名,浅田铁工株式会社制)等也可以使用。
作为进行主分散处理的分散装置,可以使用例如捏合机、双辊、三辊、SS5(商品名,M-Technique株式会社)、MIRACLE KCK(注册商标)(商品名,浅田铁工株式会社制)等混炼机。另外,还可以列举出超声波分散机、高压均化机Microfluidizer(商品名,MIZUHO工业株式会社制)、NanoVater(注册商标)(商品名,吉田机械兴业株式会社制)等。此外,还可以列举出Star Burst(注册商标)(商品名,株式会社Sugino Machine)、G-SMASHER(商品名,Rix株式会社)等。对于使用了玻璃或锆石等珠粒介质的分散装置而言,可以使用球磨机或珠磨机、砂磨机、卧式介质磨机、胶体磨机等。作为珠磨机中使用的介质,优选直径为1mm以下的珠粒介质,更优选直径为0.5mm以下的珠粒介质。其中,关于前分散处理和主分散处理的分散时间,可以根据各分散装置和介质来适当调整,以使氧化钛粒子与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起在有机溶剂中高分散。
另外,将进行前分散处理的处理液供给至上述分散装置时,通过使用高速搅拌机等一边实施充分的搅拌一边供给,也能够以更短的时间进行处理。
这里,氧化钛粒子分散液中的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可以根据氧化钛粒子的含量来适当调整。具体而言,相对于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优选将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设定为1~30质量份。当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低于1质量份时,有可能氧化钛粒子之间发生凝聚,无法得到充分的分散性。另外,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过30质量份时,如后所述有可能在与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和粘合剂树脂混合而制作覆膜时引起固化抑制。另外,当超过30质量份时,成膜性和粘附性等膜物性还有可能降低。
其中,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更优选相对于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设定为10~25质量份。通过为这样的添加量,能够提高氧化钛粒子的分散性,同时还能够抑制膜物性的降低。
氧化钛粒子分散液中的有机溶剂的添加量也可以根据氧化钛粒子的含量来适当调整。具体而言,相对于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有机溶剂优选设定为500~2000质量份。当有机溶剂低于500质量份时,氧化钛粒子的分散性有可能降低。另外,当有机溶剂超过2000质量份时,在与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和粘合剂树脂混合而形成覆膜时,有可能覆膜的成膜性(干燥性)降低,作业效率降低。
其中,有机溶剂的添加量更优选相对于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设定为500~1000质量份。通过为这样的添加量,能够提高氧化钛粒子的分散性,同时还能够抑制过度的粘度上升。
其中,如后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通过与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和粘合剂树脂混合而形成涂布剂组合物,并且通过将该涂布剂组合物涂布于基材上,形成抗菌/抗病毒性覆膜。因而,从提高该覆膜的透明性的观点出发,氧化钛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钛粒子的平均二次粒径需要为50nm~150nm。当平均二次粒径低于50nm时,由于过度地进行了分散处理,所以会成为晶体结构被破坏的一次粒子与分散的二次粒子共存的状态,光催化活性有可能降低。另外,当平均二次粒径超过150nm时,氧化钛粒子的表面积减少,光催化活性(抗菌性)有可能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中,在氧化钛粒子分散液的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优选含有10质量份以上的氧化钛粒子。当全部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的氧化钛粒子的含量少于10质量份时,与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和粘合剂树脂混合时,涂布剂组合物的溶剂成分变得过大。因此,涂布剂组合物中的氧化钛粒子的配合量降低,有可能难以确保高的抗菌性。另外,由于溶剂成分变得过大,涂布剂组合物涂布时有可能发生往下滴液等而引起外观异常,并且有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膜厚而导致物性降低。其中,氧化钛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钛粒子的含量只要是能够确保得到的覆膜的透明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氧化钛粒子分散液的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可以设定为50质量份以下。
<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
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含有上述的氧化亚铜粒子、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并且,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可以通过将上述的氧化亚铜粒子、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混合,并使氧化亚铜粒子在有机溶剂中高分散来制备。因此,只要是能够使氧化亚铜粒子高分散的方法,则无论什么方法都可以使用。不过,从提高氧化亚铜粒子的分散性,易于确保抗菌/抗病毒性覆膜的透明性的观点出发,氧化亚铜粒子的分散工序与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同样,优选分为前分散处理和主分散处理来进行。由此,氧化亚铜粒子的表面被润湿、表面的空气层替换为有机溶剂,因此在之后的主分散处理中分散可迅速进行。
这里,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中的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可以根据氧化亚铜粒子的含量来适当调整。具体而言,优选相对于氧化亚铜粒子100质量份,将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设定为10~100质量份。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低于10质量份时,有可能氧化亚铜粒子之间发生凝聚,无法得到充分的分散性。另外,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过100质量份时,有可能在与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和粘合剂树脂混合而制作覆膜时引起固化抑制。另外,当超过100质量份时,成膜性、粘附性等膜物性还有可能降低。
其中,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更优选相对于氧化亚铜粒子100质量份设定为20~90质量份,特别优选设定为30~70质量份。通过为这样的添加量,能够提高氧化亚铜粒子的分散性,同时还能够抑制膜物性的降低。
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中的有机溶剂的添加量也可以根据氧化亚铜粒子的含量来适当调整。具体而言,优选相对于氧化亚铜粒子100质量份,将有机溶剂设定为500~10000质量份。当有机溶剂低于500质量份时,有可能氧化亚铜粒子的分散性降低,并且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的粘度上升,因此涂布作业的效率降低。另外,当有机溶剂超过10000质量份时,有可能在与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和粘合剂树脂混合而形成覆膜时,覆膜的成膜性(干燥性)降低,作业效率降低。
其中,有机溶剂的添加量更优选相对于氧化亚铜粒子100质量份设定为1000~5000质量份。通过为这样的添加量,能够提高氧化亚铜粒子的分散性,同时还能够抑制过度的粘度上升。
如后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通过与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和粘合剂树脂混合而形成涂布剂组合物,进而通过将该涂布剂组合物涂布于基材上,形成抗菌/抗病毒性覆膜。并且,从提高该覆膜的透明性的观点出发,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亚铜粒子的平均二次粒径需要为50nm~150nm。当平均二次粒径低于50nm时,有可能由于过度地进行了分散处理,所以会成为晶体结构被破坏的一次粒子与分散的二次粒子共存的状态,抗菌性降低。另外,当平均二次粒径超过150nm时,有可能氧化亚铜粒子的表面积减少,抗菌性降低。
<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
通过将如上所述地得到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和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按照上述的添加量混合,能够得到本实施方式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其中,在混合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和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时,可以使用上述的高速搅拌机。
[涂布剂组合物]
本实施方式的涂布剂组合物含有上述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和粘合剂树脂。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是使氧化钛和氧化亚铜共存并提高了它们的分散性。因此,使用了这样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的涂布剂组合物能够形成抗菌/抗病毒性和透明性高的覆膜。
作为与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一起混合的粘合剂树脂,只要是能够确保由涂布剂组合物得到的覆膜的稳定性、抗菌/抗病毒性和透明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粘合剂树脂,可以使用例如醇酸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密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硅系树脂等。另外,还可以使用聚酯系树脂、聚酰胺酸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苯乙烯马来酸系树脂、苯乙烯马来酸酐系树脂等。此外,还可以使用各种丙烯酸系单体、丙烯酸酯系单体。关于粘合剂树脂,作为特别优选的树脂、单体,可以列举出聚氨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系单体、聚酰胺酸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苯乙烯马来酸系树脂、苯乙烯马来酸酐系树脂。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上述粘合剂树脂优选具有碳数为5~23的烷基和芳香环中的至少任一种作为官能团。当使用具有上述的官能团的粘合剂树脂时,可以赋予抗菌/抗病毒性构件的覆膜表面以亲油性。由此,例如当指纹等的脂质成分附着在覆膜上时,在具有亲油性的覆膜表面的界面上,脂质成分变得易于扩散。其结果是,能够使附着的脂质成分所引起的脏污变得不明显,或使污垢变得不易看出来。
如上所述,当粘合剂树脂含有烷基时,烷基所含有的碳数优选为5~23。即使碳数在该范围外也能够赋予亲油性,发挥上述效果。不过,当烷基的碳数低于5时,亲油性有可能变得有些不充分。另外,当碳数超过23时,粘合剂树脂的处理性变差,有可能难以得到具有稳定性能的涂布剂组合物。此外,当粘合剂树脂含有芳香环作为官能团时,芳香环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苯基或氨基苯基等。
此外,上述粘合剂树脂除上述的树脂以外,还可以含有氯化聚烯烃。如后所述,作为涂布剂组合物所涂布的基材,没有特别限定。不过,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烯烃由于表面自由能低,所以由上述涂布剂组合物构成的覆膜的粘接性有可能降低。可是,通过含有氯化聚烯烃作为粘合剂树脂,能够提高对聚烯烃基材的粘接性。
氯化聚烯烃的含量优选在粘合剂成分100质量份中优选为20~50质量份,更优选为30~40质量份。当氯化聚烯烃的含量在该范围内时,能够提高涂布剂组合物的长期储藏稳定性、由涂布剂组合物构成的覆膜的机械强度和粘附力。
这里,氯化聚烯烃100质量份中的氯含量优选为20~30质量份,更优选为25~30质量份。当使用丙烯酸树脂和氯化聚烯烃作为粘合剂树脂时,通过氯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储藏时较少发生粘度上升或生成凝胶物,能够得到稳定的涂布剂组合物。另外,还可以看到对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烯烃的粘接性能提高的倾向。
作为粘合剂树脂中可以含有的氯化聚烯烃,可以列举出聚氯乙烯、聚氯丙烯、聚氯丁二烯、氯乙烯-丙烯共聚物、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上述的氯化聚烯烃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涂布剂组合物中除了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和粘合剂树脂以外,在不影响抗菌活性的范围内,还可以配合各种添加剂。具体而言,可以配合分散剂、颜料、填充剂、骨料、增粘剂、流动控制剂、流平剂、固化剂、交联剂、固化用催化剂等。
本实施方式的涂布剂组合物可以通过将上述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和粘合剂树脂、以及根据需要的上述添加剂混合来制备。其中,混合工序中,可以使用例如上述的溶解器或高速搅拌机来进行混合。
涂布剂组合物中,氧化钛粒子在涂布剂组合物的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优选含有10~80质量份。当加热残余成分中的氧化钛粒子的含量少于10质量份时,抗菌性有可能降低。另外,覆膜的硬度也有可能降低。当氧化钛粒子的含量超过80质量份时,尽管能够得到充分的抗菌性,但由于粘合剂树脂不足,所以膜物性有可能降低。另外,覆膜的透明性也有可能降低。
此外,涂布剂组合物中的氧化钛粒子的含量在涂布剂组合物的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更优选含有30~70质量份,特别优选含有40~60质量份。通过使氧化钛粒子的含量在该范围内,在具备充分的抗菌性和抗病毒性的同时,还能够抑制膜物性的降低,确保高的透明性。
涂布剂组合物中的氧化亚铜粒子的含量在涂布剂组合物的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更优选含有0.1~10质量份,特别优选含有0.1~5质量份。通过使氧化亚铜粒子的含量在该范围内,由于与氧化钛粒子的协同效果,在具备充分的抗菌性和抗病毒性的同时,还能够抑制膜物性的降低,确保高的透明性。
[抗菌/抗病毒性构件]
本实施方式的抗菌/抗病毒性构件具有基材、和设置于基材上的含有上述涂布剂组合物的覆膜。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涂布剂组合物在具有由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带来的高的抗菌性和抗病毒性的同时,还具有防污和防臭的效果。此外,在涂布剂组合物中,由于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是高分散的,所以得到的覆膜还具有高的透明性。
本实施形态中,关于基材的材质,有机高分子、陶瓷、金属、玻璃、塑料、装饰胶合板或它们的复合物等基本上都可以。基材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板状物或球状物、圆柱状物、圆筒状物、棒状物、棱柱状物、中空的棱柱状物等简单形状,也可以是复杂形状。另外,基材也可以是像过滤器那样的多孔质体。
作为基材,优选天花板材、瓷砖、玻璃、壁纸、壁材、地板和室内装修材等建筑材料、汽车用内装材(仪表板、片材、天花板材)、冰箱或空调等家电制品、衣类或窗帘等纤维制品、工业用设备、医疗用设备。另外作为基材,还优选例如门、门把手、拉手、扶手、内装柜台、家具、厨房、卫生间、澡盆、照明器具、触摸屏、开关这些用途中使用的片材等。由本实施方式的涂布剂组合物构成的覆膜由于抗菌性和抗病毒性高,所以对于上述那样的人体等要频繁接触的面是特别有效的。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抗菌/抗病毒性构件还可以适用作例如空气净化机用过滤器和空调用过滤器等。并且,通过在不仅住宅,还在医院和养老院、以及电车、公交车和飞机等公共交通设施等不特定多数人利用的地方使用,能够减少细菌/病毒的感染风险,因而是有用的。
本实施方式的抗菌/抗病毒性构件可以通过在基材上涂布涂布剂组合物并干燥而得到。此时的涂布方法和干燥条件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将涂布剂组合物涂布于基材的至少一部分上的方法,可以使用丝网印刷、旋涂法、浸涂法、辊涂法、刷涂法、喷涂法、喷墨法等方法。另外,作为干燥条件,只要是能够除去有机溶剂的条件,就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根据需要,涂布剂组合物干燥后,还可以进一步进行紫外线照射。由此,能够使得到的覆膜固化,提高硬度。
关于涂布剂组合物的涂布膜的厚度,以固化后的膜厚计,优选为2μm~15μm,更优选为4μm~13μm。通过使固化后的覆膜的膜厚为该范围,在提高覆膜的表面硬度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粘附性。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抗菌/抗病毒性构件具有基材、和设置于该基材上的含有上述涂布剂组合物的覆膜。并且,涂布剂组合物中,纳米级的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以高浓度分散。因此,在确保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所带来的高的抗菌性和抗病毒性的同时,还能够得到透明性。
此外,在抗菌/抗病毒性构件的覆膜中所含的粘合剂树脂中,还可以具有碳数为5~23的烷基和芳香环中的至少任一种作为官能团。粘合剂树脂具有上述的亲油基团时,可以使指纹等的脂质成分所引起的脏污变得不明显,或使污垢变得不易看出来,从而能够提供耐指纹性也优良的抗菌/抗病毒性构件。其中,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覆膜与油酸的静态接触角优选为30度以下,特别优选为15度以下。另外,与油酸的静态接触角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度以上。
此外,抗菌/抗病毒性构件的覆膜中所含的粘合剂树脂还可以含有氯化聚烯烃。含有氯化聚烯烃时,对于难粘附性的聚烯烃等基材就不需要进行如底涂等涂布那样的前处理,能够在基材上直接涂布涂布剂组合物。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氧化钛粒子分散液的制备>
首先,作为氧化钛粒子,准备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制ST-01(平均一次粒径:7nm、晶体结构:锐钛矿);作为有机溶剂,准备甲乙酮(MEK)。此外,作为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准备楠本化成株式会社制DISPARLON(注册商标)PW-36。
接着,将上述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800质量份、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质量份进行混合,作为前分散处理,使用搅拌机,以8000rpm的转速进行30分钟搅拌。其中,搅拌机使用Primix株式会社制T.K.Labomix。
然后,将由前分散处理得到的处理液1L使用搅拌机(Primix株式会社制T.K.Labomix)以3000rpm的转速进行搅拌后,接着使用分散机(浅田铁工株式会社制PICO MILL)进行主分散处理。其中,作为分散机的分散介质,使用0.3mm的氧化锆珠,通过循环2小时来进行分散处理。由此,制备氧化钛浓度为11质量%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
<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的制备>
首先,作为氧化亚铜粒子,准备Sigma-Aldrich公司制氧化亚铜(平均一次粒径:50nm、CuO还原),作为有机溶剂,准备甲乙酮(MEK)。此外,作为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准备楠本化成株式会社制DISPARLON PW-36。
接着,将上述氧化亚铜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2500质量份、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0质量份进行混合,作为前分散处理,使用搅拌机以8000rpm的转速进行30分钟搅拌。其中,搅拌机使用Primix株式会社制T.K.Labomix。
然后,将由前分散处理得到的处理液1L使用搅拌机(Primix株式会社制T.K.Labomix)以3000rpm的转速进行搅拌后,接着使用分散机(浅田铁工株式会社制PICO MILL)进行主分散处理。其中,作为分散机的分散介质,使用0.3mm的氧化锆珠,通过循环2小时来进行分散处理。由此,制备氧化亚铜浓度为4质量%的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
<涂布剂组合物的制备>
然后,将得到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55质量份、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7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45质量份混合,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由此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其中,作为粘合剂树脂,使用以下的树脂。
首先,将作为异氰酸酯固化用丙烯酸树脂的ACRYDIC(注册商标)A801(DIC株式会社制)和DURANATE(注册商标)TPA100(旭化成Chemicals株式会社制)按照使异氰酸酯基与羟基之比NCO/OH=1的量进行混合。接着,对该混合物使用甲乙酮、按照使加热残余成分达到20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由此制备粘合剂树脂。
[实施例2]
除了将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1800质量份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其中,该氧化钛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钛浓度为5质量%。
此外,将上述氧化钛粒子分散液955质量份、实施例1中得到的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7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45质量份与实施例1同样地混合,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实施例3]
除了将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300质量份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其中,该氧化钛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钛浓度为24质量%。
此外,将上述氧化钛粒子分散液205质量份、实施例1中得到的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7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45质量份与实施例1同样地混合,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实施例4]
除了将氧化亚铜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10000质量份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0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其中,该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亚铜浓度为1质量%。
此外,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55质量份、上述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102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45质量份与实施例1同样地混合,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实施例5]
除了将氧化亚铜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800质量份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0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其中,该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亚铜浓度为11质量%。
此外,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55质量份、上述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10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45质量份与实施例1同样地混合,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实施例6]
除了将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800质量份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5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其中,该氧化钛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钛浓度为11质量。
此外,将上述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53质量份、实施例1中得到的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7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45质量份与实施例1同样地混合,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实施例7]
除了将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800质量份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其中,该氧化钛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钛浓度为11质量%。
此外,将上述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53质量份、实施例1中得到的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7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45质量份与实施例1同样地混合,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实施例8]
除了将氧化亚铜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2500质量份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0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其中,该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亚铜浓度为4质量%。
此外,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55质量份、上述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7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45质量份与实施例1同样地混合,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实施例9]
除了将氧化亚铜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2500质量份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0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其中,该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亚铜浓度为4质量%。
此外,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55质量份、上述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6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45质量份与实施例1同样地混合,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实施例10]
除了将氧化钛粒子分散液182质量份、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7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45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实施例11]
除了将氧化钛粒子分散液819质量份、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7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45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实施例12]
除了将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55质量份、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13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48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实施例13]
除了将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55质量份、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12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10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实施例14]
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55质量份和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7质量份、粘合剂树脂245质量份混合。接着,对该混合物使用甲乙酮、按照使加热残余成分达到20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由此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其中,作为粘合剂树脂,按照使荒川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UV固化型树脂BEAMSET 1461为100质量份、光聚合引发剂IRGACURE184(BASF公司制)为15质量份的方式进行混合后使用。
[实施例15]
首先,将作为氯化聚烯烃的HARDLEN(注册商标)13-LP(东洋纺株式会社制,氯含量:26质量%、固体成分:100%)15质量份、作为溶剂的甲乙酮85质量份混合,得到氯化聚烯烃溶解液。
然后,除了实施例1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55质量份、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7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122.5质量份以外,还混合氯化聚烯烃溶解液122.5质量份,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由此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比较例1]
除了将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2500质量份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其中,该氧化钛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钛浓度为4质量%。
此外,将上述氧化钛粒子分散液1305质量份、实施例1中得到的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7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45质量份与实施例1同样地混合,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比较例2]
首先,与实施例1同样地准备氧化钛粒子、甲乙酮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然后,将上述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800质量份、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00质量份混合,作为前分散处理,使用搅拌机以8000rpm的转速进行30分钟搅拌。其中,搅拌机使用Primix株式会社制T.K.Labomix。
然后,将由前分散处理得到的处理液1L使用搅拌机(Primix株式会社制T.K.Labomix)以3000rpm的转速进行搅拌后,接着打算使用分散机(浅田铁工株式会社制PICO MILL)进行主分散处理。可是,由于前分散处理中得到的处理液的粘度并未降低到能够供给至分散机的程度,所以无法实施主分散处理。因此,不能制备氧化钛粒子分散液,无法得到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比较例3]
除了将氧化亚铜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15000质量份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0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其中,该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亚铜浓度为1质量%。
此外,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55质量份、上述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152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45质量份与实施例1同样地混合,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比较例4]
首先,与实施例1同样地准备氧化亚铜粒子、甲乙酮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然后,将上述氧化亚铜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100质量份、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0质量份混合,作为前分散处理,使用搅拌机(Primix株式会社制T.K.Labomix)以8000rpm的转速进行30分钟搅拌。
然后,将由前分散处理得到的处理液1L使用搅拌机(Primix株式会社制T.K.Labomix)以3000rpm的转速进行搅拌后,接着打算使用分散机(浅田铁工株式会社制PICO MILL)进行主分散处理。可是,由于前分散处理中得到的处理液的粘度并未降低到能够供给至分散机的程度,所以无法实施主分散处理。因此,不能制备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无法得到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比较例5]
除了将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800质量份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0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其中,该氧化钛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钛浓度为11质量%。
此外,将上述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75质量份、实施例1中得到的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7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45质量份与实施例1同样地混合,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比较例6]
首先,与实施例1同样地准备氧化钛粒子、甲乙酮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然后,将上述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800质量份、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5质量份进行混合,作为前分散处理,使用搅拌机,以8000rpm的转速进行30分钟搅拌。其中,搅拌机使用Primix株式会社制T.K.Labomix。
然后,将由前分散处理得到的处理液1L使用搅拌机(Primix株式会社制T.K.Labomix)以3000rpm的转速进行搅拌后,接着想使用分散机(浅田铁工株式会社制PICO MILL)进行主分散处理。可是,由于前分散处理中得到的处理液的粘度并未降低到能够供给至分散机的程度,所以无法实施主分散处理。因此,不能制备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无法得到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比较例7]
除了将氧化亚铜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2500质量份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00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其中,该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亚铜浓度为4质量%。
此外,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55质量份、上述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8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45质量份与实施例1同样地混合,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比较例8]
首先,与实施例1同样地准备氧化亚铜粒子、甲乙酮和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然后,将上述氧化亚铜粒子100质量份、甲乙酮2500质量份、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5质量份混合,作为前分散处理,使用搅拌机(Primix株式会社制T.K.Labomix)以8000rpm的转速进行30分钟搅拌。
然后,将由前分散处理得到的处理液1L使用搅拌机(Primix株式会社制T.K.Labomix)以3000rpm的转速进行搅拌后,接着打算使用分散机(浅田铁工株式会社制PICO MILL)进行主分散处理。可是,由于前分散处理中得到的处理液的粘度并未降低到能够供给至分散机的程度,所以无法实施主分散处理。因此,不能制备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无法得到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比较例9]
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7质量份、粘合剂树脂495质量份混合,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由此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即,本例中未使用氧化钛粒子分散液。
[比较例10]
除了将氧化钛粒子分散液865质量份、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27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0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比较例11]
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55质量份、粘合剂树脂250质量份混合,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由此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即,本例中未使用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
[比较例12]
除了将氧化钛粒子分散液455质量份、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530质量份和粘合剂树脂250质量份混合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比较例13]
除了使用BYK Japan株式会社制DISPERBYK(注册商标)-111(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本例的涂布剂组合物。
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钛粒子的添加量、有机溶剂的添加量、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和氧化钛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钛粒子浓度示于表1和2中。另外,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亚铜粒子的添加量、有机溶剂的添加量、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和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中的氧化亚铜粒子浓度也示于表1和2中。此外,涂布剂组合物中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和粘合剂树脂的混合量也示于表1和2中。
对上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和涂布剂组合物进行下面的评价试验。评价试验的结果示于表3和4中。
[分散适应性]
使用搅拌机实施前分散处理后,使用分散机进行主分散处理时,用送液泵能够将处理液从搅拌机送至分散机的评价为“○”。可是,处理液的粘度过高、不能送液的评价为“×”。其中,作为送液泵,使用具有PTFE泵头的MASTER FLEX公司制MASTER FLEX送液泵。
[平均二次粒径]
通过使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各例中得到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和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并进行累积量解析,测定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平均二次粒径。其中,粒径的测定中使用浓厚系粒径分析仪FPAR-1000(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
[透明性]
使用甲乙酮调整各例中得到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使得氧化钛浓度为1质量%。然后,将稀释后的氧化钛粒子分散液用棒涂器#10涂布于玻璃板上。此外,对得到的涂膜在50℃进行30分钟干燥。使用雾度计NDH4000(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测定干燥后得到的薄膜的雾度,将雾度为3以下的评价为“○”,将雾度为3以上的评价为“×”。同样地也评价了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的透明性。
[抗菌性]
根据JIS R1702(细陶瓷-光催化剂抗菌加工制品的抗菌性试验方法、抗菌效果),使用大肠杆菌进行抗菌性评价。其中,光照射的条件是,在荧光灯的全光1000Lx下进行1小时照射。将每1小时的抗菌活性值为3以上的评价为“○”,为0.5以上但小于3的评价为“△”,小于0.5的评价为“×”。
[抗病毒性]
根据作为抗病毒性试验的代替评价方法制定的JIS R1756(细陶瓷-可见光应答形光催化剂材料的抗病毒性试验方法-使用噬菌体Qβ的方法)进行抗病毒性评价。其中,光照射的条件是,在荧光灯的全光1000Lx下进行1小时照射。将每1小时的抗菌活性值为3以上的评价为“○”,为0.5以上但小于3的评价为“△”,小于0.5的评价为“×”。
[成膜性]
将各实施例1~14和比较例1~13的涂布剂组合物使用棒涂器#10涂布于厚度为2mm、大小为10cm×10cm的玻璃板上。然后通过在100℃下干燥30秒而制备各例的覆膜。其中,对于实施例14,对得到的覆膜进一步使用紫外线照射器进行800mJ/cm2的紫外线照射,使覆膜固化。
另外,将实施例15的涂布剂组合物使用棒涂器#10涂布于聚丙烯基材上。然后通过在80℃下干燥3小时而制备实施例15的覆膜。其中,作为聚丙烯基材,使用Takiron株式会社制,品名:PP1300PP板(聚丙烯)/PressNatural。
然后,评价得到的各例的覆膜的指触干燥性。具体而言,用手指触摸各例的覆膜的中央,将不能通过目视看到指纹痕迹的评价为“○”,将能够看到指纹痕迹的评价为“×”。
[粘附性(附着性)]
对在成膜性评价中得到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覆膜,根据JIS K5600(涂料一般试验方法)中的横切法、以1mm的切割间隔评价粘附性。此时,将看不到剥离的评价为“○”,将可看到剥离的评价为“×”。
[铅笔硬度]
对在成膜性评价中得到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覆膜,根据JIS K5600(涂料一般试验方法)中的划痕硬度(铅笔法)进行评价。
[耐擦伤性]
对在成膜性评价中得到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覆膜,使用钢丝绒(等级:#0000号)在100g/cm2的荷重下来回摩擦50次。摩擦后研究覆膜的表面上有无擦伤。将能够通过目视确认到擦伤的评价为“○”,将不能确认擦伤的评价为“×”。
[接触角]
对在成膜性评价中得到的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覆膜,滴加0.3mg的油酸后,测定5秒后的静态接触角。其中,静态接触角的测定使用接触角计(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CA-DT)来进行。
如表3所示,实施例1~15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在分散适应性评价中显示良好的结果,并且得到的涂布剂组合物在透明性、抗菌性、抗病毒性、成膜性、粘附性、铅笔硬度、耐擦伤性的各评价中也显示良好的结果。另外,在实施例14中,油酸接触角为10°,对耐指纹性也显示良好的结果。此外,在实施例15中,对聚丙烯等难粘附性基材也显示良好的粘附性。
与之对照,如表4所示,在有机溶剂过多的比较例1和比较例3中,成膜性、铅笔硬度和耐擦伤性等膜特性降低。另外,在表面活性剂过多的比较例2和表面活性剂过少比较例6中,分散液的粘度上升,无法制备氧化钛粒子分散液。另外,在有机溶剂过少的比较例4中,分散液的粘度上升,无法制备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在表面活性剂过多的比较例7中,耐擦伤性降低,与之相伴地抗菌性和抗病毒性也变得不充分。在表面活性剂过少的比较例8中,分散液的粘度上升,无法制备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
在不含氧化钛粒子的比较例9和不含氧化亚铜粒子的比较例11中,抗菌性和抗病毒性变得不充分。在氧化亚铜粒子过少的比较例10中,抗菌性和抗病毒性变得不充分。在氧化亚铜粒子过多的比较例12中,铅笔硬度和耐擦伤性等膜特性降低。并且,在使用了除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外的表面活性剂的比较例13中,尽管粒子的分散性高,但抗菌性和抗病毒性降低。
日本特愿2013-050239号(申请日:2013年3月13日)、日本特愿2013-094288号(申请日:2013年4月26日)和日本特愿2013-257283号(申请日:2013年12月12日)的全部内容在此援用。
以上,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记载的限定,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和改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即使在提高了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浓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这些粒子的分散性维持在高状态。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含有这些粒子的涂布剂组合物和使用了该涂布剂组合物的抗菌/抗病毒性构件的透明性。此外,该涂布剂组合物和抗菌/抗病毒性构件由于不仅含有氧化钛粒子,还含有氧化亚铜粒子,所以能够发挥高的抗菌性和抗病毒性。

Claims (5)

1.一种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其含有:氧化钛粒子、相对于所述氧化钛粒子100质量份为0.1~20质量份的氧化亚铜粒子、相对于所述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总量100质量份为5~100质量份的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相对于所述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总量100质量份为300~2000质量份的有机溶剂,
并且,所述氧化钛粒子和氧化亚铜粒子的平均一次粒径为2~80nm,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并通过累积量解析法得到的平均二次粒径为50~150nm,在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的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10质量份以上的所述氧化钛粒子。
2.一种涂布剂组合物,其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和粘合剂树脂,并且,在涂布剂组合物的加热残余成分100质量份中含有10~80质量份的所述氧化钛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布剂组合物,其中,所述粘合剂树脂含有氯化聚烯烃。
4.一种抗菌/抗病毒性构件,其具有基材、和设置于所述基材上的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涂布剂组合物的覆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菌/抗病毒性构件,其中,所述覆膜与油酸的静态接触角为30度以下。
CN201480006286.2A 2013-03-13 2014-02-26 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涂布剂组合物和抗菌/抗病毒性构件 Active CN1050265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0239 2013-03-13
JP2013050239 2013-03-13
JP2013094288 2013-04-26
JP2013-094288 2013-04-26
JP2013257283 2013-12-12
JP2013-257283 2013-12-12
PCT/JP2014/000999 WO2014141600A1 (ja) 2013-03-13 2014-02-26 銅複合酸化チタン分散液、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及び抗菌・抗ウイルス性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6500A true CN105026500A (zh) 2015-11-04
CN105026500B CN105026500B (zh) 2016-08-31

Family

ID=51536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6286.2A Active CN105026500B (zh) 2013-03-13 2014-02-26 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涂布剂组合物和抗菌/抗病毒性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85385B2 (zh)
EP (1) EP2975094B1 (zh)
JP (1) JP5914890B2 (zh)
KR (1) KR101764516B1 (zh)
CN (1) CN105026500B (zh)
WO (1) WO201414160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83516A (zh) * 2018-08-31 2019-01-11 平湖市景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和抗菌保鲜功能的包装用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65272A (zh) * 2017-09-04 2020-04-24 株式会社Nbc纱网技术 抗菌/抗病毒性组合物
CN113925062A (zh) * 2017-10-12 2022-01-14 揖斐电株式会社 抗微生物基体
CN110240156B (zh) * 2019-06-20 2022-07-22 付睿 石墨烯浓缩聚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6500B (zh) * 2013-03-13 2016-08-3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涂布剂组合物和抗菌/抗病毒性构件
JP6145758B2 (ja) * 2013-12-17 2017-06-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抗ウイルス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抗ウイルス性部材
KR20170088328A (ko) * 2014-11-25 2017-08-01 니폰샤신인사츠가부시키가이샤 항바이러스성 전사시트와 그 제조방법 및 항바이러스성 슈링크필름과 그 제조방법
CN113647408B (zh) * 2016-03-01 2024-05-28 东亚合成株式会社 抗病毒剂、涂料组合物、树脂组合物及抗病毒制品
WO2017170593A1 (ja) * 2016-03-28 2017-10-05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分散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銅化合物粒子
JP6283922B1 (ja) * 2016-12-16 2018-02-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触媒材及び光触媒塗料組成物
JP6847705B2 (ja) * 2017-02-22 2021-03-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医療機器用樹脂組成物
TWI650436B (zh) * 2017-05-17 2019-02-11 林宗新 抗菌銅鍍膜及其製備方法
JP6764889B2 (ja) * 2017-11-30 2020-10-07 旭化成株式会社 抗菌抗カビ用塗料、防藻用塗料、抗菌抗カビ性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防藻性部材の製造方法
EP3753585A4 (en) * 2018-04-12 2021-11-03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INTERIOR MATERIAL INCLUDING AN ANTIMICROBIAL DEODORANT SURFACE LAYER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JP6838034B2 (ja) * 2018-09-06 2021-03-03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抗ウィルス性部材
JP6838036B2 (ja) * 2018-09-06 2021-03-03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抗ウィルス性部材
JP2020040933A (ja) * 2018-09-06 2020-03-19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抗微生物部材
JP7012000B2 (ja) * 2018-09-07 2022-01-27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抗微生物部材
JP6876026B2 (ja) * 2018-11-16 2021-05-26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抗ウィルス性部材
JP6793704B2 (ja) * 2018-11-16 2020-12-02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抗カビ・抗菌性基体、抗カビ・抗菌性組成物及び抗カビ・抗菌性基体の製造方法
KR102154442B1 (ko) * 2019-09-27 2020-09-09 강준기 항균성이 우수한 철재가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126234B1 (ko) * 2019-10-23 2020-06-24 주식회사 포머스 방진서가
KR102295446B1 (ko) * 2020-01-07 2021-08-27 강준기 댐퍼부재를 구비하는 방진서가
AU2020473329A1 (en) * 2020-10-23 2023-06-01 Ah Eng Siaw A resonance antimicrobial coating for disinfecting surface
JP7165711B2 (ja) * 2020-11-10 2022-11-04 イビデン株式会社 抗カビ基体
WO2023286642A1 (ja) * 2021-07-16 2023-01-19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物質・材料研究機構 抗ウイルス性コーティング剤、抗ウイルス剤、積層体、及び、包装体又は容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7400A (ja) * 2003-09-24 2005-04-14 Chugoku Marine Paints Ltd 防汚塗料組成物、防汚塗膜、該防汚塗膜で被覆された船舶、水中構造物、漁具または漁網ならびにこれらの防汚方法
JP2007070299A (ja) * 2005-09-08 2007-03-22 Nippon Soda Co Ltd 無機抗菌剤の水分散液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22939A (zh) * 2008-07-25 2008-12-17 华中师范大学 功能纳米TiO2/Cu2O异相Fenton薄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588715A (zh) * 2006-10-12 2009-11-25 Nm技术纳米材料微型装置技术有限公司 包含具有抗微生物性质的组合物的材料、物品和产品
CN102417748A (zh) * 2011-12-06 2012-04-18 海南大学 一种高效环保抗菌防霉无机复合纳米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002151A1 (ja) * 2011-06-27 2013-01-03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銅化合物担持酸化チタン光触媒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75251A (en) * 1975-01-15 1977-06-01 Colgate Palmolive Co Oral preparations
JP2003275601A (ja) 2002-03-22 2003-09-30 Janis Ltd 光触媒コーティング剤
US6843919B2 (en) * 2002-10-04 2005-01-18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Carbon-coated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US7645436B1 (en) * 2003-01-07 2010-01-12 Aps Laboratory Tractable metal oxide sols and nanocomposites therefrom
WO2005060610A2 (en) * 2003-12-11 2005-07-07 The Trustees Of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new York Nano-sized particles, processes of making, compositions and uses thereof
US7575699B2 (en) * 2004-09-20 2009-08-18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thod for synthesis of colloidal nanoparticles
GB0603138D0 (en) * 2006-02-16 2006-03-29 Queen Mary & Westfield College Virucidal materials
EP2135507B1 (en) 2007-03-09 2013-07-31 Marui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Disinfectant
WO2009001619A1 (ja) * 2007-06-22 2008-12-31 Nitto Kasei Co., Ltd. 防汚塗料組成物、該組成物の製造方法、該組成物を用いて形成される防汚塗膜、該塗膜を表面に有する塗装物、及び該塗膜を形成する防汚処理方法
CN102186643B (zh) * 2008-08-21 2014-05-21 因诺瓦动力学股份有限公司 增强的表面、涂层及相关方法
JP2011042642A (ja) 2009-08-24 2011-03-03 Csl:Kk 抗ウイルス効果を有した持続性繊維製品用抗菌剤
WO2011127095A2 (en) * 2010-04-05 2011-10-13 Gonano Technologies, Inc. Catalytic converters, insert materials for catalytic convert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JP2012210557A (ja) 2011-03-30 2012-11-01 Panasonic Corp 撥水性光触媒組成物及び撥水性光触媒塗膜
JP5812488B2 (ja) 2011-10-12 2015-11-11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抗菌抗ウイルス性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94181A (ja) * 2012-03-21 2013-09-30 Panasonic Corp コーティング材、及びこのコーティング材から形成されているコーティング層を備える外装材
JP2013194182A (ja) * 2012-03-21 2013-09-30 Panasonic Corp コーティング材
CN105026500B (zh) * 2013-03-13 2016-08-3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涂布剂组合物和抗菌/抗病毒性构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97400A (ja) * 2003-09-24 2005-04-14 Chugoku Marine Paints Ltd 防汚塗料組成物、防汚塗膜、該防汚塗膜で被覆された船舶、水中構造物、漁具または漁網ならびにこれらの防汚方法
JP2007070299A (ja) * 2005-09-08 2007-03-22 Nippon Soda Co Ltd 無機抗菌剤の水分散液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588715A (zh) * 2006-10-12 2009-11-25 Nm技术纳米材料微型装置技术有限公司 包含具有抗微生物性质的组合物的材料、物品和产品
CN101322939A (zh) * 2008-07-25 2008-12-17 华中师范大学 功能纳米TiO2/Cu2O异相Fenton薄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13002151A1 (ja) * 2011-06-27 2013-01-03 昭和電工株式会社 銅化合物担持酸化チタン光触媒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417748A (zh) * 2011-12-06 2012-04-18 海南大学 一种高效环保抗菌防霉无机复合纳米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5272A (zh) * 2017-09-04 2020-04-24 株式会社Nbc纱网技术 抗菌/抗病毒性组合物
CN113925062A (zh) * 2017-10-12 2022-01-14 揖斐电株式会社 抗微生物基体
CN113973843A (zh) * 2017-10-12 2022-01-28 揖斐电株式会社 抗霉性基体
CN113973843B (zh) * 2017-10-12 2023-06-27 揖斐电株式会社 抗霉性基体
CN113925062B (zh) * 2017-10-12 2024-01-30 揖斐电株式会社 抗微生物基体
CN109183516A (zh) * 2018-08-31 2019-01-11 平湖市景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和抗菌保鲜功能的包装用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09183516B (zh) * 2018-08-31 2021-06-25 平湖市景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和抗菌保鲜功能的包装用纸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40156B (zh) * 2019-06-20 2022-07-22 付睿 石墨烯浓缩聚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75094B1 (en) 2017-03-29
EP2975094A4 (en) 2016-03-30
JP5914890B2 (ja) 2016-05-11
KR20150103368A (ko) 2015-09-10
KR101764516B1 (ko) 2017-08-02
US20150351386A1 (en) 2015-12-10
EP2975094A1 (en) 2016-01-20
US9585385B2 (en) 2017-03-07
CN105026500B (zh) 2016-08-31
WO2014141600A1 (ja) 2014-09-18
JPWO2014141600A1 (ja) 2017-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6500A (zh) 铜复合氧化钛分散液、涂布剂组合物和抗菌/抗病毒性构件
CN104936901A (zh) 氧化亚铜粒子分散液、涂布剂组合物和抗菌/抗病毒性构件
CN112437794A (zh) 抗菌涂装物、抗菌涂料、抗菌涂料的制造法及抗菌涂装物的制造法
CN105143373B (zh) 涂布剂组合物及抗菌/抗病毒性构件
CN110023411A (zh) 制备包含炭黑的组合物的方法
EP3006523B1 (en) Cold-curing photocatalytic coating material, cold-curing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interior material
US20040224145A1 (en) Self-decontaminating or self-cleaning coating for protection against hazardous bio-pathogens and toxic chemical agents
WO2004062799A1 (ja) 複合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用途
JP6885145B2 (ja) 分散液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銅化合物粒子
CN105440817B (zh) 一种无限色多功能抗静电水性涂料的制备方法
JP2020152831A (ja) 抗菌坑カビ用塗料、抗菌坑カビ用部材
JPWO2012050156A1 (ja) 抗アレルゲン剤
WO2014132607A1 (ja) 酸化チタン粒子分散液、コーティング剤組成物及び抗菌・抗ウイルス性部材
WO2017159271A1 (ja) 抗菌膜及び抗菌シート
JPWO2004062799A1 (ja) 複合粒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用途
JP2022076642A (ja) 水性塗料、及び該水性塗料が塗装された物品
JP2005224727A (ja) 変性光触媒
JP2023163833A (ja) 希土類フェライト粒子及び希土類フェライト分散液
JP2022076643A (ja) 塗料、及び該塗料が塗装された物品
JP2001190641A (ja) 内装材・敷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