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5122B - 吊运车 - Google Patents

吊运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5122B
CN104995122B CN201480004677.0A CN201480004677A CN104995122B CN 104995122 B CN104995122 B CN 104995122B CN 201480004677 A CN201480004677 A CN 201480004677A CN 104995122 B CN104995122 B CN 1049951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olley
supporting plate
actuation unit
gear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46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95122A (zh
Inventor
权度勋
尼古拉斯·皮雄
安荣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95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5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95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51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9/00Travelling gear incorporated in or fitted to trolleys or cranes
    • B66C9/14Trolley or crane travel dr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3/00Spanners; Wrenches
    • B25B13/02Spanners; Wrenches with rigid jaw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1/00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 B66C11/02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with operating gear or operator's cabin suspended, or laterally offset, from runway or track
    • B66C11/04Underhung trolleys
    • B66C11/06Underhung trolleys running on monor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1/00Trolleys or crabs, e.g. operating above runways
    • B66C11/16Rope, cable, or chain drives for trolleys; Combinations of such drives with hoisting gear
    • B66C11/24Rope, cable, or chain drives for trolleys; Combinations of such drives with hoisting gear with means for locating or sustaining the loads or trolleys in predetermined positions; Hay hoists
    • B66C11/26Abutments; Stop blocks; End sto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9/00Travelling gear incorporated in or fitted to trolleys or cranes
    • B66C9/02Travelling gear incorporated in or fitted to trolleys or cranes for underhung trolleys or c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9/00Travelling gear incorporated in or fitted to trolleys or cranes
    • B66C9/18Travelling gear incorporated in or fitted to trolleys or cranes with means for locking trolleys or cranes to runways or tracks to prevent inadvertent mov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 Handcart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容易地行驶或制动的吊运车。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吊运车包括:主体部,沿着导轨移动;动力传送部,用于传送主体部的行驶或制动所需的动力,其中,所述动力传送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通过接收输入轴的动力向主体部传送动力;锁定单元,虽从所述输入轴向所述输出轴方向传送动力,但不会从所述输出轴向所述输入轴方向传送动力。

Description

吊运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容易行驶或制动的吊运车。
背景技术
吊运车是在悬吊所要移送的物体的状态下,可沿着安装在天花板等的导轨行驶的装置。这种吊运车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码头、船舶等需移送重物的场所。
一般的吊运车具有多个滑轮,并具有沿着H型钢或I型钢形状的导轨行驶的支撑板部和安装在其支撑板部且用于悬吊移送物体的的环形部。吊运车的环形部可通过如链葫芦等卷绕裝置悬吊要移送的物体。而且,操作员可通过将悬吊有物体的吊运车推动或拉动的方式进行移动。这种类型的吊运车可参考美国专利4343240号(1982年8月10日)及美国专利4248157号(1981年2月3日)的示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美国专利4343240号(1982年8月10日)
美国专利4248157号(1981年2月3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吊运车,该吊运车在去除用于行驶或制动的链条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行驶或制动。
而且,提供一种当吊运车的行驶或制动所需的动力没有被传送时,能够防止任意解除制动的情况的吊运车。
而且,提供一种能够使用可分离的操纵单元的吊运车。
而且,提供一种能够消除由与主体部的某一侧部连接的动力传送部的重量不均衡导致的不稳定因素的吊运车。
而且,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导轨且提高安装便利性的吊运车。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提供一种吊运车,所述吊运车包括沿着导轨移动的主体部和用于传送所述主体部的行驶或制动所需的动力的动力传送部,所述动力传送部包括:输入轴;输出轴,通过接收所述输入轴的动力向所述主体部传送动力;锁定单元,虽从所述输入轴向所述输出轴方向传送动力,但不会从所述输出轴向所述输入轴方向传送动力。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锁定单元包括主动旋转体和被动旋转体,其中,所述主动旋转体通过所述被输入的动力而旋转,所述被动旋转体与所述主动旋转体结合且将所述输出轴旋转,以使其向所述主动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所述被动旋转体可通过所述主动旋转体的旋转而旋转,但不会因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旋转。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锁定单元进一步包括:壳体,内部容纳所述被动旋转体;锁定部件,被夹杂在所述壳体与被动旋转体之间且只在同一个旋转方向上发生插入,其中,当所述主动旋转体旋转时,由于所述锁定部件不发生插入,所述被动旋转体旋转,当从所述输出轴向所述被动旋转体传送动力时,由于所述锁定部件发生插入,所述被动旋转体不会旋转。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锁定单元进一步包括解锁部件,所述解锁部件与所述主动旋转体连接且可通过所述主动旋转体的旋转来移动所述锁定部件,所述主动旋转体与所述被动旋转体在进行旋转运动时结合而产生间隙,所述主动旋转体的旋转力在间隙距离内不会传送到所述被动旋转体,在所述主动旋转体在所述间隙内旋转的期间,所述解锁部件通过将所述锁定部件移动到不发生插入的位置,所述主动旋转体经过所述间隙距离向所述被动旋转体传送旋转力时,所述被动旋转体会旋转。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锁定单元进一步包括螺柱部件和螺柱孔,其中,所述螺柱部件形成在所述主动旋转体和所述被动旋转体中的一个旋转体上,所述螺柱孔形成在所述主动旋转体和所述被动旋转体中的另一个旋转体上,并且容纳所述螺柱部件,由于所述螺柱孔的内径大于螺柱部件的外径,所述螺柱孔与所述螺柱部件之间产生间隙。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锁定单元进一步包括将所述锁定部件推到发生插入的位置的弹性部件。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锁定部件设置两个以上,以便在相互不同的旋转方向上发生插入,所述解锁部件与所述锁定部件对应地设置两个以上,并且,即使所述主动旋转体向哪个方向旋转,所述解锁部件都会通过将所述锁定部件移动到不发生插入的位置来旋转所述被动旋转体。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动力传送部包括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其中,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输入轴连接,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且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不平行地排列,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结合且可转换旋转轴方向,从而将从所述主体部的下部输入的动力传送到主体部。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吊运车进一步包括接合部和操纵单元,其中,所述接合部接合到所述动力传送部,所述操纵单元接收动力且与所述接合部可分离地接合,且所述接合部包括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通过引导使所述操纵单元的端部容易地被插入。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操纵单元包括接合部件和操纵杆,其中,所述接合部件接合在所述接合部,所述操纵杆包括通过外力而弯曲的弯曲部,当所述操纵单元与所述接合部接合时,所述操纵单元的旋转力被传送到所述输入轴。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操纵单元进一步包括向弯曲部提供弹力的弹性部件,从而当去除使弯曲部弯曲的外力时,能够保持不被弯曲的状态。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操纵单元进一步包括能够将所述弯曲部开放或盖住的盖部件,从而当所述盖部件盖住所述弯曲部时,所述操纵杆不会因外力而弯曲。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操纵单元进一步包括所述盖部件能够将弯曲部以开放的状态固定的盖部件固定部。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操纵单元包括向所述盖部件盖住所述弯曲部的方向提供弹力的弹性支撑部。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操纵单元包括接合部件和操纵杆,其中,所述接合部件与所述接合部接合,所述操纵杆能够通过由操作员紧握来输入旋转力,当所述操纵单元接合到所述接合部时,所述操纵单元的旋转力被传送到所述输入轴,所述操纵单元包括:把手,与作为旋转轴的操纵杆物理连接,且从所述操纵杆的中心轴隔开设置;第一旋转盖,裹住所述把手的外径且可独立旋转;第二旋转盖,裹住所述操纵杆的外径且可独立旋转。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主体部包括滚动滑轮和支撑滑轮,其中,所述滚动滑轮沿着所述导轨的上面滚动,所述支撑滑轮沿着所述导轨的下面滚动,所述支撑滑轮以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与所述滚动滑轮相对设置,并且支撑所述动力传送部和所述锁定单元以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被设置在一侧而产生的力矩。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主体部包括以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被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滚动滑轮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结合,所述动力传送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结合,所述支撑滑轮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结合。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支撑滑轮与主体部结合,从而可在所述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变更位置。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以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被设置在两侧;连接轴部件,将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贯通而连接;第一隔片,裹住所述连接轴部件的外径且设置在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从而保持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一定距离;第二隔片,裹住所述连接轴部件的外径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从而保持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一定距离;锁紧螺母,用于固定所述连接轴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连接轴部件的两个端部形成有贯通孔,且所述锁紧螺母沿着外径形成有其中一侧被开口的狭缝,从而在所述锁紧螺母结合到所述连接轴部件的状态下沿着所述贯通孔插入销时,通过所述销防止锁紧螺母的旋转和脱离。
而且,可提供一种吊运车,其中,所述动力传送部进一步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座部和盖部,其中,所述底座部与所述主体部结合且由所述输入轴贯通,所述盖部与所述底座部结合从而裹住所述输入齿轮、所述输出齿轮、所述锁定单元,所述底座部与所述主体部可上下移动地结合,从而解除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的结合状态。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吊运车通过去除用于输入驱动或制动所需的动力的链条,来保证操作员的安全并提供美丽的外观的同时能够用更小的力移动吊运车。
而且,通过只从输入轴向输出轴方向传送旋转力来防止任意解除制动的情况,从而保证安全并且提高作业效率。
而且,由于能够双向行驶或制动,因此可提高作业效率。
而且,由于能够使用可分离的操纵单元,在不使用吊运车的情况下去除操纵单元,从而防止与操作员的碰撞,并且可提供美丽的外观。
而且,由于操纵单元包括弯曲部,可容易地施加旋转力,并且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使用,能够减轻积累到吊运车的接合部的疲劳。
而且,通过在安装有动力传送部的主体部的另一侧设置支撑滑轮,吊运车能够在导轨上稳定地行驶,而且,由于支撑滑轮支撑导轨的下部,能够减轻由重量不均衡导致的负荷。
而且,由于能够变更支撑滑轮的上下位置,可安装在各种导轨上,由此能够提高安装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普通的吊运车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吊运车被设置在导轨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吊运车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图3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吊运车的操纵单元的图,并示出弯曲之前的状态。
图7示出图6的弯曲之后的状态。
图8是示出图6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操纵单元的图,并示出弯曲之后的状态。
图9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吊运车设置在导轨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0是沿图9的A-A线的剖视图,示出制动解除状态。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吊运车的制动部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侧视图,示出制动部的运行状态。
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吊运车的制动部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俯视图,示出制动部的运行状态。
图16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吊运车设置在导轨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是沿图16的A-A线的剖视图,示出制动解除状态。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吊运车的制动部的立体图。
图19示出图17的制动状态。
图20是示出将图18中的锥齿轮体转换成蜗杆齿轮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吊运车的操纵单元的图,并示出弯曲之前的状态。
图22示出图20的弯曲之后的状态。
图23是示出图21中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操纵单元的图,并示出弯曲之后的状态。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吊运车的接合部的连接之前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图24的分解立体图。
图26示出接合部的连接状态,(a)是示出插入突起在插入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将插入突起插入在贯通槽的状态的剖视图,(c)是示出插入突起在插入空间内旋转90度的状态的剖视图,(d)是插入突起安装在安放槽内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7的主视图。
图29是图28的分解图。
图30是图28的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的动力传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3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的锁定单元的剖视图。
图33是示出图32中的锁定单元的旋转状态的图。
图3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的接合部的切开图。
图3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的操纵单元的图,并示出弯曲之前的状态。
图36示出图35中的弯曲之后的状态。
图37是示出图35中的关节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8是示出包括旋转盖的操纵单元的图。
图3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的接合部与操纵单元的结合方式的图,(a)是示出将接合突起插入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将接合突起插入在贯通槽的状态的剖视图,(c)是示出接合突起在旋转空间内旋转90度的状态的剖视图,(d)是示出接合突起安装在安放槽内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操作吊运车的状态的图。
图41是示出图35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操纵单元的图,并示出弯曲之前的状态。
图42示出图41的弯曲之后的状态。
图43是示出图35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操纵单元的图,并示出弯曲之后的状态。
图44是示出可延长长度的操纵单元的图,并示出延长长度的状态。
图45是示出利用传动装置可旋转的操纵单元的图。
图46是图45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吊运车能够沿着与天花板(或空中)大致水平设置的导轨行驶,且作为在各种工业领域、码头、船舶等通过悬吊重物的方式搬运的用途使用。如图1所示,导轨可为呈H型或I型的剖面结构的横梁的形状,但其形状并不限于此。
图1是示出普通的吊运车1的立体图。一般情况下,吊运车1通过由操作员拉动链条2而在导轨10上被驱动。链条2旋转驱动轴3,而通过旋转与驱动轴3相连接的滑轮4,使吊运车1沿着导轨10行驶。但是,在吊运车1悬吊重物的情况下,存在操作员拉动链条2来移动吊运车1需要花很大的力的问题。
而且,使用链条2会出现安全上的问题和美观上的问题。链条2需拉长到操作员从底部5能够拉动的高度h为止,即使不用吊运车1也难以去除。而且,链条2不仅流动性大,而且由普通的金属材质制成,其重量相当大。因此,船舶因波浪等原因被摇晃时,对操作员而言可能成为危险因素和障碍物,而且占据船舶的空间,有损美观。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吊运车100通过去除用于驱动或制动的链条2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图2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吊运车设置在导轨上的状态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吊运车的驱动部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吊运车100包括与导轨10相接并滚动的滑轮110(110a、110b);支撑滑轮的主体部120;以及向滑轮传送驱动力的驱动部。
可设置一个以上的滑轮110,为了让多个滑轮110稳定地行驶,在导轨10的两侧各隔开设置两个。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虽然提出两侧各设置两个,共设置四个滑轮110的情况,但滑轮110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并不限定于此。滑轮110的数量和布置方式有可能随导轨10形状等的改变而不同。即,有可能是在主体部120安装一个滑轮110的形状。
如图2所示,主体部120包括在导轨10的两侧隔开设置并各支撑两个滑轮110的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以及在导轨10的下部用于连接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的连接部123。
如图3所述,连接部123可在相互平行隔开的状态下各两端贯穿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而设置,且各两端紧固锁紧螺母123b,从而可包括被固定在第一侧板121及第二侧板122的两个支撑杆123a。这种连接部123通过调节被连接在第一侧板121与第二侧板122之间的支撑杆123a的外面的垫圈或衬套的数量的方式,调节第一侧板121与第二侧板122之间的距离。因此,可根据选用的导轨10的宽度来调节第一侧板121与第二侧板122之间的距离。多个锁紧螺母123b在第一及第二侧板122的外侧上紧固到各支撑杆123a,从而支撑杆123a能够牢固地结合在第一及第二侧板122上。
悬挂部130可设置成拱形,且为将两侧的支撑杆123a的中间部分相互连接的形状。而且在悬挂部的中间部位设置悬挂槽131,以便能够悬挂物体。如图2所示,在悬挂部130的悬挂槽131中可挂设如链葫芦等的卷绕装置20。当然,也可直接通过将缆绳捆扎在悬挂槽131的方式悬挂要移送的物体。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用于连接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的连接部123虽是包括两个支撑杆123a的形状,但连接部123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连接部123还可由一个用于连接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下部的中间部分的支撑杆来构成。另外,连接部123的两端可由通过焊接或螺栓结合方式而固定于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的金属板或型钢等组成。而且,连接部123可以是与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一体连接而成的金属构造物。即,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与连接部123通过铸造方式一体形成。
如图3所示,多个滑轮110(110a、110b)可通过固定在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的轴111(111a、111b)而旋转。而且,为了进行顺利的旋转,各滑轮110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轴承可旋转的支撑在轴的外面。
一个或多个滑轮110中至少一个以上会设置有螺纹112(112a、112b)。驱动部包括与螺纹112啮合且具有第一轴方向(X)的第一齿轮113;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且将第二轴方向(Y)的驱动力转换成第一轴方向(X)的齿轮单元200。由于吊运车100在操作员的上部移动,操作员在主体部120的下部输入驱动力。因此,第二轴方向(Y)可为垂直于吊运车100的下部的方向,而第一轴方向(X)可为均垂直于第二轴方向(Y)和导轨10的长度方向的方向。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吊运车100可包括用于提供第二轴方向(Y)的驱动力的操纵单元400。操纵单元400的一端与齿轮单元200接合,另一端可向下延长,以便操作员能够进行操纵。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吊运车100的运行情况进行说明。位于吊运车100下面的操作员通过旋转向下延长的操纵单元400来输入第二轴方向(Y)的旋转力,从而向与操纵单元400连接的齿轮单元200提供第二轴方向(Y)的驱动力。由于齿轮单元200包括驱动方向转换部(锥齿轮体等),能够将第二轴方向(Y)的驱动力转换成第一轴方向(X)。被转换的第一轴方向(X)的驱动力将旋转与齿轮单元200连接的第一齿轮113,而通过第一齿轮113的旋转来旋转与第一齿轮113啮合且具有螺纹112的滑轮110,从而吊运车100在导轨上10移动。
虽然可以只在一个滑轮110上设置螺纹112而与第一齿轮113啮合,但如图2所示,可在两个滑轮110a、110b上设置螺纹112a、112b的同时与第一齿轮113啮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齿轮113的旋转,使两个滑轮110a、110b同时旋转,从而提高导轨10与滑轮110的抓地力。虽然在说明中未提及,多个滑轮110可设置有螺纹112,并且与该螺纹啮合的多个第一齿轮(参照113)与齿轮单元200连接。而且,虽然一般情况下,滑轮110通过设置圆形的接地面与导轨10相接,但设置在滑轮110的螺纹112也可以直接与导轨10相接。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吊运车100的齿轮单元200进行详细说明。齿轮单元200可包括输入锥齿轮202,其与操纵单元400的端部连接且设置有呈第二轴方向(Y)的输入轴201;输出锥齿轮204,其与所述输入锥齿轮啮合且设置有输出轴203。通过输入锥齿轮202的输入轴201而被输入的第二轴方向(Y)的旋转运动通过输出锥齿轮204的输出轴203来转换(Y->X)其旋转运动的轴方向。输出轴203可与第一轴方向(X)平行,即使不平行,也可通过与输出锥齿轮204连接的其他齿轮体(未示出)转换成第一轴方向(X)。而且,输出锥齿轮204也可通过与第一齿轮113的轴直接连接来旋转第一齿轮113,但在其中间可包括减速部(未示出)等。
减速部可进一步包括齿轮,以使输入轴201的旋转和滑轮110的旋转之间的旋转比不同。例如,若滑轮110的旋转次数比输入轴201的旋转次数多,则能够增加吊运车100的速度,但悬吊重物时需要操作员花大的力气。相反,若滑轮110的旋转次数比输入轴201的旋转次数少,则吊运车100的速度就会降低,但不用花很大的力也能够移动悬吊着重物体的吊运车100。
减速部的传动比可根据操作员的操纵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地运行吊运车100。即,在没有悬吊物体或者悬吊较轻的物体的情况下,使滑轮110的旋转次数大于输入轴201的旋转次数,而在悬吊重物体或者需要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可采用减少滑轮110的旋转次数的传动比。除此之外,当悬吊一定重量以上的物体时,可利用自动变更传动比的减速部,以减少滑轮110的旋转次数。
下面,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用于吊运车101的齿轮单元300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吊运车101的驱动部的立体图。
齿轮单元300可包括蜗杆齿轮体。齿轮单元300可包括蜗杆齿轮302,与操纵单元400的端部连接,且具有第二轴方向(Y)的输入轴301;蜗轮304,其啮合于所述蜗杆齿轮302且具有输出轴303。通过蜗杆齿轮302的输入轴301而被输入的第二轴方向(Y)的旋转运动通过蜗轮304的输出轴303转换(Y->X)其旋转运动的轴方向。输出轴303可与第一轴方向(X)平行,即使不平行,也可通过与蜗轮304连接的其他齿轮体(未示出)转换成第一轴方向(X)。而且,蜗轮304可通过与第一齿轮113的轴直接连接来旋转第一齿轮113,但在其中间可包括减速部(未示出)。
下面,参照图6和图7,对操纵单元400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吊运车100的操纵单元400的图,示出弯曲之前的状态。图7示出图6中的弯曲之后的状态。
如图2所示,操纵单元400可设置成长条(bar)的形状,以便连接到高于使用者的操作位置的吊运车100的齿轮单元200。由于普通的吊运车1(参照图1)通过链条2(参照图1)来运行驱动部3(参照1),操作员边拉动已被拉长的链条2边进行操作。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花很大的力,而且摇晃的链条对操作员的安全产生威胁。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吊运车100在去掉链条2(参考图1)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操纵单元400来驱动。一般情况下,用于驱动吊运车1的链条2通过操作员拉动的力来旋转轴,相反,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操纵单元400是由操作员旋转轴来向齿轮单元200传送驱动力。
操纵单元400能够可分离地接合在齿轮单元200。操纵单元400可包括与输入轴201端部连接的第一接合部410、与第一接合部410可分离地接合的第二接合部420、与第二接合部420连接的操纵杆430。第一接合部410和第二接合部420不仅可分离,而且应该能够将操纵杆430的旋转力传送到输入轴201。因此,接合部410、420可包括具有倾斜面的凹槽部和具有与所述凹槽部相对应的形状且插入于凹槽部的突起部。由于突起部在插入在凹槽部的状态下不会空转,因此能够将第二接合部420的旋转力传送到第一接合部410。
图6中示出了六角形的接合突起421和对应于该突起形状的接合槽411。由于接合突起421和接合槽411具有多角形形状,因此通过操纵单元400来传送的旋转力能够无损失地传送到输入轴201。因此,即使与该形状不同,只要能够无打滑地传送旋转力,就包括在本发明的实施例。此时,第一接合部不仅可被设置成凹槽部,还能够被设置成突起部。图6中示出第一接合部410设置有接合槽411,第二接合部420设置有接合突起421。与此相反,在第二接合部中设置凹槽部、在第一接合部中设置突起部也可以。
第一接合部410的端部可设置有能够引导接合突起421的引导部412,以方便地连接第二接合部420。引导部412可包括越到端部开口宽度越大的形状。因此,即使接合突起421与接合槽411没有紧凑地结合,只要插入到引导部412的开口的内部,就能够沿着引导部412的内部面引导并插入到接合槽411中。
而且,如图6所示,为了容易旋转操纵单元400,操纵单元400的端部可被弯曲两次(参照a1、a2),以便使用者方便地输入旋转力。这种旋转力的输入方法与现有的利用链条的方式比较,能够少出力且更安全更容易地提供驱动力。而且,用于连接把手434和操纵杆430的连接部435的长度越长,所产生的力就越大,其长度越短,旋转速度就越快。
操纵单元400可包括弯曲部431、440。弯曲部包括被弯曲的部分或者通过关节被折弯的部分。以下,为了避免混淆,将被弯曲的弯曲部表示为弯曲部431(参照图8),通过关节被折弯的弯曲部表示为关节部440(参照图6)。而且,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对关节部440的说明也可适用于弯曲部431。
扭转力与从输入轴201(参照图3)、输入轴301(参照图5)到弯曲部分的长度成正比。因此,输入轴201、301与被弯曲部分的长度越近,扭转力就会越小,由此减轻施加于输入轴201、301的疲劳。而且,由于操作员能够利用通过关节部440向移动方向折弯的操纵单元400来运行吊运车100,能够容易地移动悬吊有重物体的吊运车100。
操纵单元400的关节部440被设置成在移动方向存在障碍物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操纵单元400。特别是,在包括利用万向接头等多方向关节部的情况下,能够利用周围空间避开障碍物而移动。
接合部410、420与主体部120相比,关节部440可以更接近于主体部120,也可以更远离于主体部120。图2等示出在吊运车100中接合部410、420位于关节部440的上部,但与此相反,关节部440位于接合部410、420的上部的情况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6中的操纵单元400包括与输入轴201连接的第一接合部410。第一接合部410可包括与操纵单元400可分离地结合的多角形接合槽411。而且,操纵单元400包括与第一接合部410结合且端部为多角形的接合突起421的第二接合部420和为了达到弯曲效果而设有关节部440的操纵杆430。
操纵单元400可包括用于防止关节部440被折弯的防折弯部。当第二接合部420的下部设置有关节部440时,在接合到第一接合部410的过程中,由于关节部440被折弯,有可能难以进行连接。防折弯部在这样的连接过程等中防止关节部440被折弯,该防折弯部可包括盖部件451,其与操纵杆430结合设置,至少裹住关节部440外围的一部分且可沿着操纵杆430可滑动。当盖部件451向第二接合部420方向滑动时,至少裹住关节部440外围的一部分,由此能够防止关节部440被折弯。
而且,可包括弹性支撑部452,设置于所述操纵杆430上,且在所述盖部件451向下移动而露出关节部440的情况下,向其赋予弹力,以使所述盖部件451恢复到原位置。弹性支撑部452支撑盖部件451的下端部,以使被向下移动的弹性盖部件451恢复到原位置。而且,还可包括卡止部456,该卡止部设置在第二接合部420的下端或操纵杆430的上端,且通过支撑盖部件451的上端部来限制所述盖部件451向上方移动。
在此,弹性支撑部452可包括下部支撑部453,支撑着盖部件451的下部且其上面设置有锁突起453a;固定部件454b,设置在下部支撑部453的下部,且在固定部件与下部支撑部453之间夹杂具有恢复力的弹簧部件455;锁夹454a,可旋转地设置在固定部件454b且在盖部件451向下移动的状态下紧固到锁突起453a。锁夹454a的末端可以是一次以上被弯曲的形状,由此卡在锁突起453a。
如图7所示,使用者能够在将操纵单元400接合到第一接合部410后,通过将盖部件451向下移动使关节部440部位完全被露出,然后可在倾斜的角度上进行吊运车400的旋转操作。即,在关节部440部位被盖部件451裹住的状态下,由于操纵单元400的第二接合部420和操纵杆430处于直立的状态,能够容易地接合到第一接合部410。
而且,在将操纵单元400接合到第一接合部410之后,为了使操纵单元400弯曲且关节部440部位完全被露出,将盖部件451拉开并使其向下移动。因此,使用者能够在倾斜的角度上通过将操纵单元400的旋转传送到输入轴201来驱动。此时,在将所述锁夹454a紧固于盖部件451的锁突起453a,并将被拉开的盖部件451固定的状态下,能够执行通过操纵单元400的旋转操作。
另外,如上所述,在需要使用吊运车100的情况下,可将操纵单元400接合到与齿轮单元200连接的第一接合部410。就这样将操纵单元400连接的状态下,当使用者旋转操纵单元400时,就会旋转与第一接合部410连接的输入轴201。因此,使用者可通过对操纵单元400进行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的方式,可将输入轴201正向或逆向旋转,由此运行驱动部来实现双向移动。
下面,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操纵单元进行说明。图8是示出图6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操纵单元的图,示出了弯曲后的状态。
操纵单元400包括连接到输入轴201的第一接合部410。第一接合部410可包括与操纵单元400可分离地结合的多角形接合槽411。操纵单元400包括第二接合部420和操纵杆430,其中,第二接合部420包括与第一接合部410结合且端部呈多角形的接合突起421,所述操纵杆430为了弯曲与第二接合部420和弯曲部431连接且弯曲一次以上。以下,弯曲是以一定角度折弯的意思,可定义为包含在直立状态下折弯并变形的所有情况的术语。
如图8的局部放大图所示,所述弯曲部431可包括弹性部件432和内插有弹性部件432的弹性盖433。例如,弹性部件432可包括弹簧、橡胶、塑料等具有弹力的物质。弹性盖433可包括橡胶、塑料等具有弹力的物质。
因此,如图8所示,将操纵单元400接合到第一接合部410,然后利用可弯曲的操纵单元400,在倾斜的角度上也能够通过将操纵单元400的旋转传送给输入轴201来执行双向移动。
参照图9至图13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吊运车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吊运车被设置在导轨上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图9的沿A-A线的剖视图,示出了制动解除状态。而且,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吊运车的制动部的立体图,图12是图11的侧视图,示出了制动部的运行状态,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
参照图9,吊运车500能够沿着与天花板(或空中)大致水平设置的导轨10行驶,且作为在各种工业领域、码头、船舶等通过悬吊重物的方式搬运的用途使用。
如图10所示,导轨10可为具有H型或I型剖面结构的梁的形状,但其形状并不限于此。设置在导轨10上的吊运车500包括多个滑轮510,其一部分分别以被容纳的方式设置在导轨10的两侧且与导轨10相接而进行滚动;主体部520,可旋转地支撑多个滑轮510,且能够通过所述滑轮510的滚动沿着导轨10移动;悬挂部530,用于悬吊物体的设置于主体部520的下部;以及制动部610,必要时能够限制主体部520的移动。
为了稳定地行驶,多个滑轮510可在导轨10的两侧各隔开设置两个。本实施例虽然提出两侧各设置两个,共设置四个滑轮510的情况,但滑轮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并不限定于此。滑轮的数量和布置方式有可能随导轨10形状等的改变而不同。即,有可能是在主体部520安装一个滑轮510的形状。
如图10所示,主体部520包括在导轨10的两侧隔开设置并各支撑两个滑轮510的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以及在导轨10的下部用于连接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的连接部523。
如图11所述,连接部523可在相互平行隔开的状态下各两端贯穿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而设置,并通过各两端紧固锁紧螺母523b,从而可包括固定在第一侧板521及第二侧板522的两个支撑杆523a。这种连接部523通过调节被连接在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之间的支撑杆523a的外面的垫圈和衬套(523c)的数量的方式,调节第一侧板521与第二侧板522之间的距离。因此,可根据选用的导轨10的宽度来调节第一侧板521与第二侧板522之间的距离。多个锁紧螺母523b在第一侧板521及第二侧板522的外侧上紧固到各支撑杆523a,从而支撑杆523a能够牢固地结合在第一侧板521及第二侧板522上。
悬挂部530可设置成拱形,且为将两侧的支撑杆523a的中间部分相互连接的形状。而且在悬挂部的中间部位设置悬挂槽531,以便悬挂物体。如图9和图10所示,悬挂部530的悬挂槽531中可挂设如链葫芦等的卷绕装置20。当然,也可直接通过将缆绳捆扎在悬挂槽531的方式悬挂要移送的物体。
另外,本实施例中用于连接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的连接部523虽是包括两个支撑杆523a的形状,但连接部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连接部还可通过一个用于连接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下部中间部分的支撑杆而构成。另外,连接部523的两端可由通过焊接或螺栓的紧固而固定于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的金属板或型钢构成。而且,连接部可以是与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一体连接而成的金属构造物。即,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与连接部123通过铸造方式一体形成。
而且,为了固定制动部610或齿轮单元710可包括第三侧板524。第三侧板524可固定在第一侧板521上,且为了包括齿轮单元710,可以为长方体形状。但是,与其形状无关地能够固定制动部610或齿轮单元710即可,也可与第一侧板521一体形成。
如图10所示,多个滑轮510可设置成能够通过固定在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的轴511而旋转。而且,为了圆滑地旋转,各滑轮510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轴承512在轴511外面被可旋转地支撑。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3,对第二实施例的吊运车500的制动部610进行详细的说明。
制动部610是用于固定导轨10上移动的滑轮510的装置,包括制动板611、制动垫612及显示部614。
制动板611是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部件,其下部与输入轴711结合。因此通过操纵单元800旋转输入轴711,就会形成以输入轴711为中心旋转的结构。在制动板611的一侧可结合制动垫612。
制动垫612是通过与滑轮510的外侧相接而固定吊运车500,可结合到制动板611的一侧。制动垫612向竖直方向结合到制动板611内侧的一端部,且通过制动板611的旋转而与滑轮510相接或脱离滑轮510。制动垫612的一侧可固定在制动板611,而另一侧与滑轮510相接。
制动垫612可由弹性恢复的弹性体形成。例如,制动垫612可由具有弹力的橡胶材质形成。但制动垫612并不限定于橡胶材质,只要是有弹性的材质都可以使用。
制动垫612与滑轮510相接的一面615有可能向内侧凹进去。从而制动垫612与滑轮510相接时,能够固定完全贴紧于滑轮510的外侧而沿着导轨10移动的滑轮510。
而且,制动垫612的一侧可形成突起部(未示出)。突起部形成在制动垫612的下端部。即,制动垫612可以是下端部比上端部更突出的形状。当制动垫612与滑轮510相接时,突起部会被夹在滑轮510与导轨10之间。因此,滑轮510可通过突起部完全被固定,从而突起部起到栓钉的作用来防止滑轮510被挤出。
另外,制动板611的一侧可形成显示部614。显示部614作为能够确认吊运车500的是否固定的装置,可设置在制动板611的一端部。显示部614可通过用不同的颜色涂在内侧面和外侧面的方法等容易被识别。因此,在吊运车500的下部也能够容易地得知吊运车500是否固定。例如,当制动垫612与滑轮510相接时,显示部614向主体部520的外侧突起,从而能够确认吊运车500被固定在导轨10上。相反,当制动垫612脱离滑轮510时,显示部614不会向主体部520的外侧突起,从而能够确认吊运车500没有被固定在导轨10上。
显示部614可在制动板611的一端部向长度方向延长而形成。但是,显示部614并不限定向制动板611的长度方向延长,可由多种结构进行变形。例如,显示部614可向制动板611的垂直方向延长而形成。
对于制动部610通过输入轴711运行的内容,在上面已进行过说明。制动部610和输入用于旋转输入轴711的旋转力的操纵单元800之间可设置齿轮单元710。参照图12对通过齿轮单元710来运行制动部610的过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吊运车500的第一侧板521上固定设置有两个滑轮510a、510b。因此,与只对一个滑轮510进行制动相比,制动部610在对所述两个滑轮510a、510b进行制动时,会得到更有效的制动效果。为此,不仅要运行与输入轴711连接而用于制动前滑轮510a的制动板611a,还要运行用于制动后滑轮510b的制动板611b。因此,为了同时运行处于不同位置的制动板611a、611b,需设置齿轮单元710。
由于前制动板611a是通过输入轴711与连接部件613a连接的,因此当输入轴711旋转时,制动板611a也会同时旋转。为了同时运行后制动板611b,可以使用锥齿轮体。第一齿轮712与旋转轴711同时旋转,与第一齿轮712啮合且转换旋转轴方向的第二齿轮713通过连接轴714与第三齿轮715连接。第四齿轮716能够与第三齿轮715啮合并转换旋转轴方向,第一齿轮712与第二齿轮713、第三齿轮715与第四齿轮716可相互由锥齿轮体形成。第四齿轮716使第四齿轮轴717进行旋转,第四齿轮轴717通过连接部件613b与后制动板611b连接,从而旋转该制动板。结果是,一个输入轴711的旋转通过齿轮单元710来转换旋转方向,从而旋转两个制动板611a、611b,并通过将与两个制动板611a、611b结合的制动垫612a、612b向滑轮510a、510b进行施压或摩擦来制动吊运车500。
下面参照图14和图15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吊运车501进行说明。对滑轮510、主体部520及悬挂部530的说明跟第二实施例的吊运车500相同,故省略。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吊运车的制动部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俯视图,示出了制动部的运行状态。
制动部620作为用于固定导轨10上移动的滑轮510的装置,包括制动板621、制动垫622及显示部624。
制动板621具有一定厚度,且为了能够对滑轮的侧面511施压而具有板状形状,或者为了同时对滑轮的侧面511和角落施压而具有字形状。图14中图示字形状的制动板621。制动板621与输入轴711连接并向滑轮510的侧面方向进行平移运动。因此,当通过操纵单元800旋转输入轴711时,输入轴711的旋转运动将通过齿轮单元720转换成平移运动。而且,可设置引导部件623,以使制动板621向一个方向进行滑动运动。引导部件623可设置在第三侧板524上。
制动板621的一侧可以与制动垫622结合。制动垫622是通过与滑轮510的外侧相接而固定吊运车501的装置,可结合到制动板621的一侧。制动垫622结合到制动板621内侧的一端部,且通过制动板621的滑动而与滑轮510相接或脱离滑轮510。制动垫622的一侧可以被固定在制动板621,而另一侧与滑轮510相接。
制动垫622可由弹性恢复的弹性体构成。例如,制动垫622可由具有弹力的橡胶材质形成。但制动垫622并不限定于橡胶材质,只要是具有弹力的材质都可以使用。
另外,制动板621的一侧可形成显示部624。显示部624作为能够确认吊运车501是否固定的装置,可设置在制动板621的一端部。显示部624可通过用不同的颜色涂在内侧面和外侧面的方法等容易被识别。因此,在吊运车501的下部也能够容易地得知吊运车501是否固定。例如,当制动垫622与滑轮510相接时,显示部624不会向主体部520的外侧突起,从而能够确认吊运车500没有被固定在导轨10上。相反,当制动垫622脱离滑轮510时,显示部624向主体部520的外侧突起,从而能够确认滑轮501被固定在导轨10上。
显示部624可在制动板621的一端部向长度方向延长而形成。但是,显示部624并不限定向制动板621的长度方向延长,可由多种结构进行变形。例如,显示部624可向制动板621的垂直方向延长而形成。
对制动部620通过输入轴711的旋转进行平移运动的过程进行说明。由于输入轴711与小齿轮723a连接,输入轴711旋转的同时小齿轮723a也会旋转。由于制动板621a连接在与小齿轮723a啮合的齿条723b,通过旋转的小齿轮723a来进行平移运动。此时,通过引导部件623a的引导向一个方向进行平移运动。
制动部620与操纵单元800之间可设置齿轮单元720。参照图14,对通过齿轮单元720来制动部620的运行的过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吊运车501的第一侧板521上固定设置有两个滑轮510a、510b。因此,与只对一个滑轮510进行制动相比,制动部620在对所述两个滑轮510a、510b进行制动时,会得到更有效的制动效果。为此,不仅要运行与输入轴711连接而用于制动前滑轮510a的制动板621a,还要运行用于制动后滑轮510b的制动板621b。因此,为了同时运行处于不同位置的制动板621a、621b,需设置齿轮单元720。
由于前制动板621a是通过与输入轴711连接的小齿轮723a和与该小齿轮啮合的齿条723b而连接的,当输入轴711旋转时,制动板621a也会同时进行平移运动。为了同时运行后制动板621b,需使用锥齿轮体。第一齿轮722与旋转轴711同时旋转,与第一齿轮722啮合且转换旋转轴方向的第二齿轮724通过连接轴725与第三齿轮726连接。第四齿轮727能够与第三齿轮726啮合来转换旋转轴方向,第一齿轮722与第二齿轮724、第三齿轮726与第四齿轮727可相互由锥齿轮体形成。第四齿轮727使第四齿轮轴729进行旋转,第四齿轮轴729与小齿轮728a连接而旋转小齿轮728a,结合在与该小齿轮啮合的齿条728b的制动板621b与齿条728b一起进行平移运动,并对滑轮510b进行施压或解压。此时,通过引导部件623b的引导可以向一个方向进行平移运动。
结果是,一个输入轴711的旋转通过齿轮单元720来转换旋转方向,从而旋转两个制动板621a、221b,并通过将与两个制动板621a、221b结合的制动垫622a、222b向滑轮510a、510b进行施压或摩擦来制动吊运车501。
下面,参照图16至图19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吊运车502进行说明。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吊运车502被设置在导轨上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7是沿图16的A-A线的剖视图,示出了制动解除状态。而且,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吊运车的制动部的立体图,图19是示出图17的制动状态的图。
如图17和图18所示,制动部630包括螺丝轴631和加压单元,其中,螺丝轴可旋转地设置在主体部520,加压单元通过由螺丝轴631的旋转运动来升降并对导轨10的底部进行施压或解压的方式来实现制动。
如图18所示,螺丝轴631可在连接第一侧板521与第二侧板522的两个支撑杆523a之间与支撑杆523a平行地设置。螺丝轴631为两端穿过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的形状,并且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两侧设置有左螺纹部631a和右螺纹部631b。
加压单元包括第一移动部件632和第二移动部件633,该两个移动部件分别与螺丝轴631的左螺纹部631a和右螺纹部631b结合;加压部件634,被设置在螺丝轴631上部的导轨10下侧且大致呈平板形状;第一连接杆635,用于连接加压部件634的一侧与第一移动部件632;第二连接杆636,用于连接加压部件634的另一侧与第二移动部件633。
第一连接杆635的两端分别与加压部件634和第一移动部件632可旋转地结合。第二连接杆636也通过相同的方式连接第二移动部件633和加压变634。为了增加摩擦力,加压部件634可在与导轨10相接的一面粘贴摩擦垫544a。摩擦垫544a可由橡胶、硅、皮等摩擦力大的材料来制造。而且,如图18所示,加压单元可包括通过控制第一移动部件632和第二移动部件633来引导移动的导向杆637。导向杆637在与第一移动部件632和第二移动部件633相接的状态下可与螺丝轴631平行地设置,且导向杆的两端可固定于第一侧板521和第二侧板522。
这种制动部630以第一移动部件632和第二移动部件633通过螺丝轴631的旋转向反方向移动并使第一连接杆635和第二连接杆636将加压部件634推上去或拉下来的方式来实现加压部件634的升降。而且,如图19的示例,加压部件634能够通过上升操作对导轨10底部进行加压来实现制动,如图17的示例,能够通过与导轨10的底部隔开的方式来解除制动。
还有,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四实施例的吊运车502包括操纵单元800和齿轮单元730,其中,操纵单元800是用于操作员在与设置在导轨10的主体部520隔开的位置上通过手动操作旋转螺丝轴631,所述齿轮单元设置在主体部520,以用于将操纵单元800的旋转传送到螺丝轴631。
如图17所示,齿轮单元730包括被动锥齿轮731和主动锥齿轮732,其中,被动锥齿轮731从第二侧板521的外侧延长且与螺丝轴631的一个端部结合,所述主动锥齿轮732与被动锥齿轮731啮合且通过输入轴711而驱动。而且,主体部520以容纳被动锥齿轮731和主动锥齿轮732的状态与第二侧板521结合,并且可包括将作为主动锥齿轮732的轴的输入轴711可旋转地支撑的第四侧板525。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齿轮单元不限于锥齿轮体。图20是示出将锥齿轮体转换成蜗杆齿轮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的齿轮单元740包括蜗杆齿轮742和蜗轮741,其中,蜗杆齿轮742通过操纵单元800传送旋转力且设置在输入轴711上,所述蜗轮741与所述蜗杆齿轮742啮合且与螺丝轴641结合。而且,主体部520包括在与第一侧板521结合的状态下容纳并可旋转地支撑蜗杆齿轮742和蜗轮741的第四侧板525。
图20的齿轮单元740在连接操纵单元800的状态下,通过操纵单元800来旋转蜗杆齿轮742,则蜗轮741旋转的同时能够使螺丝轴641正向或反向旋转,通过所述螺丝轴641的动作来实现制动或制动解除。这种齿轮单元740防止螺丝轴641的旋转向反方向(操作把手方向)传送,从而能够稳定地保持制动状态或制动解除状态。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吊运车的操纵单元800进行说明。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吊运车的操纵单元的图,并示出弯曲之前的状态,图22示出图20的弯曲之后的状态。
如图9所示,由于操纵单元800要连接到高于使用者的操作位置的吊运车500的齿轮单元710,因此可设置成长条(bar)的形状。由于现有的吊运车是通过链条来运行驱动部,操作员边拉动已被拉长的链条边进行操作。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力气,而且摇晃的链条对操作员的安全产生威胁。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吊运车500具有在去掉链条的情况下也能够驱动制动部610的优点。链条通过操作员拉动的力来旋转轴,相反,操纵单元800是通过操作员旋转轴来向齿轮单元710传送驱动力。如图21所示,此时为了容易地旋转轴,操纵单元800的端部可被弯曲成两次(a1、a2),以便使用者方便地输入旋转力。这种旋转力的输入方法与现有的利用链条的方式比较,能够少出力且更安全更容易地提供驱动力。而且,用于连接把手834和操纵杆830的连接部835的长度越长,所产生的力就越大,其长度越短,旋转速度就越快。
操纵单元800基本上用于运行制动部610,但在操作员移动吊运车500时也会被利用。即,操作员能够在紧握操纵单元800后通过提供推或拉的力来使吊运车500在导轨10上移动。操纵单元800与齿轮单元710的输入轴711连接,当操作员为了将吊运车500移动而对操纵单元800施加力时,长条形状的操纵单元800向输入轴711施加扭转力(Torque)。这种扭转力会积累疲劳,最终可能导致输入轴711破损。
因此,操纵单元800可包括弯曲部831、840。弯曲部包括被弯曲的部分或通过关节被折弯的部分。以下,为了避免混淆,将被弯曲的弯曲部表示为弯曲部831(参照图23),通过关节被折弯的弯曲部表示为关节部840(参照图21)。而且,如无特别理由,对关节部840的说明也可适用于弯曲部831。扭转力与从输入轴711(参照图20)到弯曲部分的长度成正比。因此,输入轴711与被弯曲部分的长度越近,扭转力就会越小,由此减轻施加于输入轴711的疲劳。而且,由于操作员能够利用通过关节部840向移动方向折弯的操纵单元800来拉动吊运车500,能够容易地移动悬吊有重物体的吊运车500。
操纵单元800的关节部840在移动方向上存在障碍物时也能够使用。特别是,若包括利用万向接头等的多方向关节部,能够利用周围空间避开障碍物而移动。
另外,由于操纵单元800具有接合部810、820,当在不操作吊运车500时,可从齿轮单元710脱离。因此,能够暂时去除对操作员的移动等造成危险的操纵单元800,能够让船舶内部的外观更美观。由于现有的吊运车是通过链条进行驱动或运行制动部,因此链条要放置在操作员能够够得着的地方。这种链条在船舶摇动时也跟着摇晃,对操作员构成危险,而且长时间不使用吊运车的情况下也无法去除,因此有损美观,且成为潜在的危险因素。
所述关节部840比接合部810、820更接近于主体部520或者更远离于主体部520。图9等的吊运车500中接合部810、820位于关节部840的上部,但即使与此不同,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21的操纵单元800包括与输入轴711连接的第一接合部810。操纵单元800包括与第一接合部810结合的第二接合部820和为了实现弯曲而具有关节部840的操纵杆830。
为了方便结合第一接合部810和第二接合部820,可包括能够将第二接合部820引导到第一接合部810的引导部813。引导部813可设置在第一接合部810的端部,且具有越到端部开口宽度越大的形状。
操纵单元800可包括用于防止关节部840被折弯的防折弯部。当第二接合部820的下部设置有关节部840时,在与第一接合部810接合的过程中,由于关节部840被折弯,有可能难以进行接合。防折弯部在这种接合过程等中防止关节部840被折弯,该防折弯部可包括盖部件851,其与操纵杆830结合设置,至少裹住关节部840外围的一部分且沿着操纵杆830可滑动。当盖部件851向第二接合部820方向滑动时,至少裹住关节部840外围的一部分,从而能够防止关节部840被折弯。
而且,可包括弹性支撑部352,设置于所述操纵杆830上,且在所述盖部件851向下移动而露出关节部840的情况下,向其赋予弹力,以使所述盖部件851恢复到原位置。弹性支撑部852支撑盖部件851的下端部,以使被向下移动的弹性盖部件851恢复到原位置。而且,还可包括卡止部856,该卡止部设置在第二接合部820的下端或操纵杆830的上端,且通过支撑盖部件851的上端部来限制所述盖部件851的向上方移动。
在此,弹性支撑部852可包括下部支撑部853,支撑着盖部件851的下部且其上面设置有锁突起853a;固定部件854b,设置在下部支撑部853的下部,且在固定部件与与下部支撑部853之间夹杂具有恢复力的弹簧部件855;锁夹854a,可旋转地设置在固定部件854b且在盖部件851向下移动的状态下紧固到锁突起853a。锁夹854a的末端可以是一次以上被弯曲的形状,以便卡在锁突起853a。
如图22所示,使用者能够在将操纵单元800接合到第一接合部810后,通过将盖部件851向下移动使关节部840部位完全被露出,然后可在倾斜的角度上进行吊运车的800旋转操作。即,在关节部840部位被盖部件851裹住的状态下,由于操纵单元800的第二接合部820和操纵杆830处于直立的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地接合到第一接合部810。在将操纵单元800接合到第一接合部810之后,为了使操纵单元800弯曲且关节部840部位完全被露出,将盖部件851拉开并使其向下移动。因此,使用者能够在倾斜的角度上通过将操纵单元800的旋转传送到输入轴711来执行制动及制动解除。此时,在将所述锁夹854a紧固于盖部件851的锁突起853a,并将被拉开的盖部件851固定的状态下,能够执行通过操纵单元800的旋转操作。
另外,如上所述,在需要吊运车的情况下,可将操纵单元800接合到与齿轮单元710连接的第一接合部810。就这样将操纵单元800连接的状态下,当使用者旋转操纵单元800时,就会旋转与第一接合部810连接的输入轴711。因此,使用者可通过对操纵单元800进行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的方式,将输入轴711正向或逆向旋转,由此运行驱动部来实现制动或制动解除。
下面,参照图23对图21中的操纵单元和另一个实施例的操纵单元进行说明。图23是示出图21中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操纵单元的图,并示出弯曲之后的状态。
操纵单元800包括连接到输入轴711的第一接合部810。操纵单元800包括第二接合部820和操纵杆830,其中,第二接合部820与第一接合部810结合,所述操纵杆与第二接合部820和曲折部831连接且弯曲过一次以上。以下,弯曲是以一定角度折弯的意思,可定义为包含在直立状态下折弯并变形的所有情况的术语。
如图23的局部放大图所示,所述弯曲部831可包括弹性部件832和内插有弹性部件832的弹性盖833。例如,弹性部件832可包括弹簧、橡胶、塑料等具有弹力的物质。弹性盖833可包括橡胶、塑料等具有弹力的物质。
因此,如图23所示,将操纵单元800接合到第一接合部810,然后利用可弯曲的操纵单元800,在倾斜的角度上也能够通过将操纵单元800的旋转传送给输入轴711来执行制动和制动解除。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吊运车50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通过利用吊运车500移送重物时,可在吊运车500的悬挂部530上挂设如链葫芦等的卷绕裝置20,并且可利用卷绕裝置20抬起重物。
在这种状态下,使用者可通过将重物推拉或将操纵单元800推拉的方式,将吊运车500一起移动到所要达到的方向。当然此时制动部610的制动处于已解除的状态。
当使用者将吊运车500移送到所要达到的位置后或要停留在当前位置时,可利用制动部610限制主体部520的移动。即,如图13所示,使用者在将操纵单元800接合到齿轮单元710的第一接合部810后,通过操纵单元800来旋转输入轴711,从而旋转制动板611来在滑轮510上对制动垫612进行施压,由此能够实现吊运车500的制动。
若通过上述方式执行制动,粘贴在制动板611的一面的制动垫612将对滑轮51进行施压(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的吊运车,参照图9至图15),或者粘贴在加压部件634的上面的摩擦垫634a将对导轨10的底部进行施压(第四实施例的吊运车,参照图16至图19),从而能够维持稳定的制动状态。而且,在制动后,使用者可将操纵单元800从齿轮单元710的第一接合部810分离出而另保存,因此可单纯地维持吊运车500周围结构,并且能够提供美丽的外观。
要解除吊运车500的制动时,通过再将操作单元800接合到齿轮单元710的第一接合部810,使制动装置540逆向运行,从而容易地解除制动。
下面,参照图24至26,对操纵单元800的接合部801进行详细说明。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吊运车的接合部的连接之前状态的立体图,图25是图24的分解立体图。
操纵单元800可包括与齿轮单元710连接的第一接合部810和与第一接合部810接合的第二接合部820。第二接合部820与由操作者提供旋转力的操纵杆830连接,第一接合部810和第二接合部820既可分离又能够传送旋转力地夹在一起,因此,操纵杆830的旋转力通过第一接合部810传送到齿轮单元710。
第一接合部810与第二接合部820可通过凹槽部和与该凹槽部对应的突起部的结合而接合,为了无损失地传送旋转力,可包括形成有角度的凹槽部和突起部。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操纵单元800的第一接合部810可包括与齿轮单元710连接的连接部件811和与所述连接部件811连接且用于插入第二接合部820的插入部件812。本实施例中虽然连接部件811与齿轮单元710连接,但与此相反,由于连接部件811与制动部连接,可将操纵单元的旋转力不经过齿轮单元710直接传送到制动部。第二接合部820的端部设置有插入突起821,插入部件812的端部形成有与所述插入突起821的形状相对应的贯通槽812a。插入突起821通过贯通槽812a插入后,在插入部件812内部的插入空间812b内旋转以防止再次从贯通槽812a脱离。此时,如图24所示,插入突起821和贯通槽812a的形状包括一字柱状,即使与此不同,只要插入后具备防止脱离的功能,就包括在本发明的插入突起821及贯通槽812a。
插入空间812b只要能够让所述插入突起821旋转预定角度即可,并不限定于如图25所示的插入突起821能够旋转的程度。
由于操纵单元800需要将第二接合部820的旋转力传送到第一接合部810,应能够防止插入突起821在插入空间812b内部旋转。为此,可包括与所述贯通槽812a错开而形成的安放槽812c。安放槽812c的形状可与贯通槽812a的形状相似,且由于与贯通槽812a不同地具备底部,因此能够防止插入突起821脱离。而且,安放槽812c并不限定于如图25所示的凹陷的形状,可包括防旋转部(未示出),以便防止插入突起821被固定后旋转。图25中示出贯通槽812a与安放槽812c以十字型形状错开而设置的情况。虽然图中未示出,安放槽812c可包括有助于固定插入突起821的引导面(未示出)。引导面可向安放槽812c的方向倾斜而形成,即使插入突起821与安放槽812c无法紧凑结合而旋转,但能够引导插入突起821安装在安放槽812c。
插入部件812可包括向贯通槽812a方向对插入突起821施加力的弹性支撑部812d,以使插入突起821将第二接合部820的旋转力无损失地传送到第一接合部810。弹性支撑部812d包括支撑面812e和弹性部件812f,在插入突起821被插入后旋转的状态下,对插入突起821施加压力并通过第二接合部820来输入旋转力时,防止插入突起821旋转,从而能够向第一接合部810无损失地传送旋转力。此时,若具备以上所述的安放槽812c,由于弹性支撑部812d只起到防止插入突起821从安放槽812c脱离的作用,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旋转力的损失。支撑面812e的形状和弹性部件812f的形状不限于图25示出的形状。
下面,参照图26对第一接合部810和第二接合部820接合的情况进行说明。图26示出接合部的连接状态,(a)是示出插入突起在插入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将插入突起插入在贯通槽的状态的剖视图,(c)是示出插入突起在插入空间内旋转90度的状态的剖视图,(d)是插入突起安装在安放槽内的状态的剖视图。
设置在第二接合部820的端部的插入突起821插入在设置于第一接合部810的端部且与插入突起821的形状相对应的贯通槽812a。插入突起821经过贯通槽812a时与弹性支撑部812d相遇,通过施加大于弹性部件812f的弹力的力来抬起支撑面812e。插入突起821完全通过贯通槽812a后旋转90度而安装到安放槽812c。此时,消除对弹性支撑部812d加压的外力,弹性支撑部812d就会通过对插入突起821向贯通槽812a方向加压,能够防止插入突起821从安放槽812c脱离。从而将施加于第二接合部820的旋转力无损失地传送到第一接合部810,并且在操作员向上施加压力使插入突起821抬起弹性支撑部812d之前,第二接合部820不会与第一接合部810分离,从而能够稳定地旋转。
下面,参照图27至图46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900进行说明。图2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900的立体图,图28是图27的主视图,图29是图28的分解图,图30是沿图28的A-A线的剖视图。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900包括主体部910,沿着导轨10移动;滑轮,与主体部910连接且沿着导轨10滚动;动力传送部940,传送用于主体部910的行驶或制动的动力。
主体部910可包括在导轨10的前进方向上位于两侧的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以及连接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的连接部914。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将导轨10置于其中间而平行设置。
如图27所示的例,连接部914可通过将相互平行隔开的两个连接部914的两端分别贯穿到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而设置,并且各两端上紧固锁紧螺母914a,从而能够包括被固定在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的两个支撑杆914b。
这种连接部914通过平行设置的两个连接部914与支撑板911、912的连接来阻止支撑板911、912的旋转自由度。而且,连接部914通过调节被连接在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之间的支撑杆914b的外面的垫圈和衬套的数量的方式,来调节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之间的距离。因此,可根据选用的导轨10的宽度来调节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之间的距离。多个锁紧螺母914a在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的外侧上紧固到各支撑杆914b,从而使支撑杆914b能够牢固地结合在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上。
悬挂部915可设置成拱形,且为将两侧的支撑杆914b的中间部分相互连接的形状。而且在悬挂部的中间部位设置悬挂槽(未示出),以便悬挂物体。悬挂部915中可挂设如链葫芦等的卷绕裝置。当然,也可直接通过将缆绳捆扎在悬挂槽的方式来悬挂要移送的物体。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的连接部914虽是包括两个支撑杆914b的形状,但连接部914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连接部914还可由一个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下部中间部分的支撑杆914b来构成。另外,连接部914的两端可由通过焊接或螺栓结合方式而固定于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的金属板或型钢等构成。而且,连接部914可以是与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一体连接而成的金属构造物。即,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与连接部914通过铸造方式一体形成。
下面,参照图28和图29对连接部914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连接部914可包括用于连接两个支撑板911、912的支撑杆914b和紧固在支撑杆914b的两端且固定两个支撑板911、912的锁紧螺母914a。而且,支撑杆914b可包括贯通两个支撑板911、912的连接轴部件914b-1和与结合在连接轴部件914b-1的外径且使能够保持一定距离的隔片914b-2、914b-3。
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可包括为支撑连接轴部件914b-1而从一侧面延长且形成有贯通连接轴部件914b-1的贯通孔的轴支撑部911a。图中虽示出了从两个支撑板911、912之间延长的轴支撑部911a,与此不同地,也可以是从支撑板911、912外部突出或在两面都形成。支撑杆914b除了结合并固定两个支撑板911、912以外,还起到支撑大重量物体的作用。此时,物体的重量越大,施加于支撑杆914b的力就会越大,最终施加于两个支撑板911、912的力也会增加。此时,形成在支撑板911、912的轴支撑部911a通过增大由连接轴部件914b-1施加压力的面积来分散力。因此,重量更大的物体也能够挂到悬挂部915上,并且提高增加吊运车900的耐久性。
隔片914b2、914b3包括第一隔片914b-2和第二隔片914b-3,其中,第一隔片结合在从支撑板911、912的外侧侧面突出的连接轴部件914b-1的外径且将支撑板911、912与锁紧螺母914a之间的距离设置适当,第二隔片结合在从支撑板911、912的内侧侧面突出的连接轴部件914b-1的外径且适当设置两个支撑板911、912的轴支撑部911a之间的距离。
连接部914可设置成其长度足够比两个支撑板911、912之间的距离长。这样不仅能够适用于各种宽度的主体部910,而且由于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变长,旋转惯性变大,因此能够更稳定地移动。因此,锁紧螺母914a与支撑板911、912之间出现隔开的空间,而该空间由第一隔片914b-2来填满。而且,第二隔片914b-3的外径可设置有能够紧固悬挂部915的螺纹。当悬挂部915无法固定于第二隔片914b-3的某一处而被滑动时,会妨碍吊运车900的稳定性,因此悬挂部915与第二隔片914b-3能够通过螺纹结合来防止滑动。而且,第二隔片914b-3可盖住连接轴部件914b-1的外径的一定部分,以使由悬挂部915支撑的物体的负荷能够分散传送到连接轴部件914b-1的力。
支撑杆914b也能够适用于两个支撑板911、912之间的距离变化的情况。为此,可以制造各种长度的隔片914b-2、914b-3。当第一支撑板911与第二支撑板912之间的距离变化或连接轴部件914b-1的长度变化时,可利用制造成各种大小的隔片914b-2、914b-3来插入与变化的距离匹配的隔片914b-2、914b-3。因此,与各种导轨的大小及形状的变更无关地适用吊运车900。
为防止锁紧螺母914a从连接轴部件914b-1松开而脱离,可在由连接轴部件914b-1贯通的孔中插入销部件914c。而且,由于锁紧螺母914a的一个侧面上形成有可插入销部件914c的孔914a-1,在与销部件914c结合的状态下能够防止锁紧螺母914a旋转。
主体部910为了保护滑轮可进一步包括凸缘部913。凸缘部913设置在支撑板911、912的两侧且防止向内部折弯导致滑轮与外部发生撞击。图27示出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的两侧设置有共四个凸缘部913。
主体部910可进一步包括粘贴于凸缘部913的冲击吸收部件916。冲击吸收部件916通过利用橡胶等具有弹力的物质,当凸缘部913与障碍物发生撞击时减少冲击量。由于冲击吸收部件916位于吊运车900的最外围,最先与障碍物发生相撞。而且,前、后冲击吸收部件916和凸缘部913起到保护位于其中间的滑轮的作用。
而且,支撑板911、912的一侧面可设置有环形部件917。环形部件917可与起重机(未示出)结合,以便方便安装吊运车900。设置有吊运车900的导轨10一般情况下位于操作者无法够得着的高的地方。因此,为了将吊运车900设置在导轨上,利用起重机比较方便,环形部件917形成能够挂上起重机(未示出)的挂环的结合孔。考虑到安装的稳定性,环形部件917分别形成在两个支撑板911、912上。而且,当环形部件形成在与两个支撑板911、912的中心位置较近的地方时,由于在吊运车900被抬起的过程中可能会摇晃,因此可形成在离支撑板911、912的中心位置较远的地方。而且,除了两个支撑板911、912的前后各形成四个的情况外,如图27所示,只要在对角线方向上形成两个也足够。
滑轮可设置一个以上,为了稳定地行驶,多个滑轮可在导轨10的两侧分别隔开设置两个。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虽然提供两侧分别设置两个而共设置四个滑轮的情况,但滑轮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并不限定于此。滑轮的数量和布置方式有可能随导轨10形状等的改变而不同。即,有可能在主体部910安装一个滑轮。
多个滑轮结合在第一支撑板911或第二支撑板912并可旋转地设置。而且,为了圆滑地旋转,各滑轮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轴承在轴的外面被可旋转地支撑。
滑轮可包括沿着导轨10上面滚动的主动滑轮920、923和支撑着导轨10的下面的支撑滑轮930。图27中示出分别与第一支撑板911和第二支撑板912成双结合的主动滑轮920、923和与第二支撑板912结合的支撑滑轮930。
主动滑轮920、923可包括主动滑轮920和被动滑轮923,其中,主动滑轮920通过由动力传送部940传送的动力沿着导轨10进行滚动运动,被动滑轮923虽然不是直接接收动力,但通过主体部910的移动与主动滑轮920一起沿着导轨10进行滚动运动。
两个主动滑轮920可与第一支撑板911结合,主动滑轮920与主动滑轮齿轮921可一体形成。主动滑轮齿轮921可通过由动力传送部940传送的动力来旋转主动滑轮920。参照图30,两个主动滑轮齿轮921可与动力传送齿轮922同时啮合,动力传送齿轮922可与输出轴944连接。因此,通过输出轴944的旋转来旋转动力传送齿轮922,并且两个主动滑轮920同时向一个方向旋转。因此,通过对两个主动滑轮920施加驱动力,来提高导轨10与主动滑轮920之间的抓地力,从而防止主体部910在导轨10上滑动。而且,虽然一般情况下,主动滑轮920具备圆形接地面与导轨10相接,但主动滑轮齿轮921的螺纹可直接与导轨10相接。
两个被动滑轮923可与第一支撑板912结合,并且随着通过主动滑轮920的滚动运动而在导轨10上移动的主体部910被动地在导轨10上进行滚动运动。图中虽然被动滑轮923位于与主动滑轮920的位置对应的设置,与此不同地,设置有一个被动滑轮923或与主动滑轮920交替地设置等被动滑轮923的数量和位置可能会选择性地不同。
支撑滑轮930为了消除因吊运车900的重量的不均衡而导致的不稳定因素,能够通过与未设有动力传送部940的第二支撑板912结合来支持导轨10的下端。支撑滑轮930虽可与第一支撑板911结合,但与第二支撑板912结合来支持导轨10的下端有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900是由于动力传送部940位于主体部910的一侧,因此发生两侧的重量不均衡。这种重量不均衡致使吊运车900不稳定,并且使被动滑轮923与导轨10脱离。而且,可通过对主动滑轮920和动力传送部940进行累积疲劳来提前维修周期。
支撑滑轮930与主体部910结合并可向主体部910的上下方向变更位置,例如,支撑滑轮930被固定结合在支撑滑轮支架931上,支撑滑轮支架931与主体部910结合并可向上下方向变更位置。通过将支撑滑轮930的位置上下变更来将吊运车900容易地安装在导轨10上。即,安装吊运车时将支撑滑轮930设置在下方,使与被动滑轮923之间的间隔大于导轨10的厚度的情况下安装到导轨10上,然后将支撑滑轮930固定在上方,从而能够使支撑滑轮930支撑导轨10。而且,导轨10的厚度有可能变化,这种情况下,通过变更支撑滑轮930的上下位置来应对各种导轨10的厚度。
图30是沿图28的A-A线的剖视图。参照图30对支撑滑轮930的结合方法进行说明。在支撑滑轮支架931的上下方向上设置有引导槽931a。而且,固定部件932通过引导槽931a被插入而结合到第二支撑板912。图28中示出通过螺栓932a和螺母932b将支撑滑轮支架931结合到第二支撑板912。
图3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900的动力传送部940的分解立体图。参照图27和图31对动力传送部940进行说明。
动力传送部940能够通过在导轨10的前进方向上与主体部910连接来传送主体部910的行驶或制动所需的动力。图中示出动力传送部940与第一支撑板911结合的情况。
动力传送部940可包括:输入轴942,通过动力而旋转;输出轴944,与输入轴942连接且使主体部910行驶或制动主体部910;锁定单元950,传送从输入轴942到输出轴944方向的旋转力,但不传送从输出轴944到输入轴942方向的旋转力。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动力传送部940将传送行驶所需的动力。但并不限定于此,可包括用于制动的动力传送部(参照图10中510)。有关用于传送制动所需的动力的装置,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吊运车500至第四实施例的吊运车502中已进行过说明。只是,用于传送制动所需的动力的动力传送部并不限定于上述发明,可包括多种实施例。
下面,对用于传送行驶所需的动力的动力传送部940进行限定性的说明。动力传送部940可理解为从外部动力输入的输入轴942到经过输出轴944而使主动滑轮920运行为止的功能性结构的统称。因此,动力传送部940可包括输入轴942、输入齿轮943、输出齿轮945、输出轴944、动力传送齿轮922和/或主动滑轮齿轮921。
输入轴942可与接合部960接合,可通过与接合部960接合的操纵单元970输入动力。对通过输入的动力主体部910行驶的方法进行说明。通过动力而旋转的输入轴942使输入齿轮943进行旋转,而输出轴944通过与输入齿轮943啮合的输出齿轮945来旋转。输出轴944与动力传送齿轮922连接,输出轴944的旋转使与动力传送齿轮922啮合的主动滑轮齿轮921进行旋转。与主动滑轮齿轮921一体形成的主动滑轮920旋转时,在导轨10上进行滚动运动,与主动滑轮920连接的主体部910在导轨10上行驶。此时,与主体部910连接的被动滑轮923或支撑滑轮930也会同时旋转。
输入齿轮943与输出齿轮945可被结合为使从主体部910的下部输入的动力向垂直方向转换。由于吊运车900一般沿着安装在天花板(或空中)的导轨10行驶,操作员应该在吊运车900的下面输入动力。主动滑轮920的轴方向一般与底部水平,因此可能需要将从主体部910的下部输入的动力转换为垂直方向的齿轮组件。虽然在图27中示出输入齿轮943与输出齿轮945通过锥齿轮组件结合,与此不同地,可包括通过蜗杆和蜗杆齿轮组件结合的方式。
锁定单元950包括主动旋转体952和被动旋转体953,其中,主动旋转体952通过输入的动力而旋转,被动旋转体953被设置成向与主动旋转体952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且与输入轴942或输出轴944结合。图31中示出了与输出齿轮945连接而旋转的主动旋转体952和与输出轴944结合来旋转输出轴944的被动旋转体953。与此不同地,主动旋转体952可与输入轴942连接而旋转,通过被动旋转体953旋转输入齿轮943。只是,如图30所示,具有能够通过将锁定单元950设置在接近于主体部910的地方,将主体部910的重心更靠近于吊运车900的重心的优点。
锁定单元950的特征在于:被动旋转体953通过主动旋转体952的旋转而旋转,从而使输出轴944或输入轴942旋转,但即使通过外力对输出轴944或输入轴942施加旋转力,被动旋转体953也不会旋转。下面,参照图32及图33对锁定单元950实现上述功能的结构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3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900的锁定单元的剖视图。图33是示出图32中的锁定单元950的旋转状态的图。锁定单元950进一步包括壳体951,内部容纳被动旋转体953;锁定部件954,被夹在壳体951与被动旋转体953之间且只在同一方向上发生插入;以及/或解锁部件952b,与主动旋转体952连接且能够通过旋转来移动锁定部件954。
主动旋转体952与被动旋转体953可通过螺柱部件953a与螺柱孔952a的结合而结合。图31中示出被动旋转体953的一面突出有螺柱部件953a,主动旋转体952的对应的一面形成有螺柱孔952a,而且一对螺柱部件953a通过介于所述一对螺柱部件之间的轴结合,从而能够实现同心旋转。
主动旋转体952可与输出齿轮945结合而同时旋转。而且,被动旋转体953可与输出轴944结合而同时旋转。被动旋转体953与输出轴944可通过键结合。即,设置在被动旋转体953的键槽953c与设置在输出轴944的键槽944a之间插入有键956。
锁定部件954被夹在壳体951与被动旋转体953的引导面953b之间,呈圆筒形状。引导面953b的曲率半径可大于壳体951的内面曲率半径。因此,离引导面953b的中心越远,引导面953b与壳体951之间的距离就越近。锁定部件954的直径可为引导面953b与壳体951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大小。因此,若锁定部件954朝向引导面953b的外围方向运动,则插入发生在壳体951与引导面953b之间,若锁定部件954朝向引导面953b的中央方向运动,可在没有任何插入的情况下滚动。
当一个锁定部件954设置在引导面953b的外围部的一侧时,被动旋转体953只会向一个方向旋转。锁定部件954是通过在被动旋转体953向一个方向旋转时发生插入来阻止被动旋转体953旋转。为方便说明,假设只存在一个锁定部件954。当被动旋转体953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锁定部件954通过与引导面953b的摩擦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锁定部件954接收朝向引导面953b的中央方向的滚动力,且被动旋转体953可自由旋转。
相反,当被动旋转体953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锁定部件954通过与引导面953b的摩擦而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锁定部件954接收朝向引导面953b的外围方向的滚动力,其插入在引导面953b与壳体951之间,被动旋转体953无法旋转。下面说明中,将被动旋转体953可旋转的顺时针方向命名为“旋转方向”,且将被动旋转体953无法旋转的逆时针方向命名为“插入方向”。
解锁部件952b可突出结合在主动旋转体952的与被动旋转体953相对的面上。解锁部件952b设置在锁定部件954的外围,与主动旋转体952一同旋转,并将锁定部件954推向引导面953b的中央方向。因此,使锁定部件954不会插入于壳体951与引导面953b之间,被动旋转体953可进行自由旋转。
解锁部件952b设置成主动旋转体952在插入方向上也旋转的情况下,使被动旋转体953旋转。因此,可作为单向离合器(One-way Clutch)而运行。换句话说,当主动旋转体952向插入方向旋转时,解锁部件952b通过将锁定部件954向不插入的方向(引导面953b中央方向)移动来旋转被动旋转体953。但是,旋转力因外力传送到输入轴944而被动旋转体953将要向插入方向旋转时,由于锁定部件954被夹在壳体951的中间而无法旋转。
锁定部件954和解锁部件952b可以在引导面953b的两侧的外围上设置一对。这是为了让被动旋转体953双向旋转。以上仅对锁定部件954和解锁部件952b被设置在引导面953b的一侧的外围上时的动作进行了说明。下面,参照图33对锁定部件954和解锁部件952b被设置在引导面953b的两侧的外围上时的锁定单元950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主动旋转体952旋转时,无论是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被动旋转体953都能够与主动旋转体952一起旋转。图33示出主动旋转体95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通过主动旋转体952的旋转而解锁部件952b进行旋转,从而将位于插入位置的第一锁定部件954-1推到不发生插入的位置。而且,由于第二锁定部件954-2不发生插入,被动旋转体953可自由地旋转。
相反,当被动旋转体953要通过施加于输出轴944的外力来旋转时,不管其向哪个方向旋转,两个锁定部件954-1、154-2中的一个锁定部件会发生插入,由此被动旋转体953无法旋转。因此,锁定单元950不管从哪个方向输入动力,都能够通过旋转输出轴944来驱动主体部910,但通过对主体部910施加外力来对输出轴944施加旋转力时,由于被动旋转体953处于无法旋转的状态,主体部910不会移动。
主动旋转体952与被动旋转体953可结合为在进行旋转运动时产生间隙。间隙指的是主动旋转体952能够相对于被动旋转体953独立地旋转的旋转角。解锁部件952b要将锁定部件954推到不发生插入的位置,需具备能够让解锁部件952b移动的充分大的旋转角。在处于该空间的期间内,主动旋转体952应能够相对于被动旋转体953独立地移动。如果被动旋转体953与主动旋转体952没有间隙地结合,由于锁定部件954,不存在解锁部件952b能够移动的空间。即,在主动旋转体952以与被动旋转体953之间的间隙的旋转角的大小旋转的期间,解锁部件952b将锁定部件954移动到不发生插入的位置来旋转被动旋转体953。
产生间隙的一个实施例中,主动旋转体952与被动旋转体953能够通过由螺柱孔952a隔开容纳螺柱部件953a来结合。被动旋转体953保持螺柱部件953a与螺柱孔952a被隔开的距离的大小的间隙与主动旋转体952一同旋转。即,为了主动旋转体952与被动旋转体953之间的间隙,螺柱孔952a的内径可大于螺柱部件953a的外径。
锁定单元950可进一步包括将锁定部件954推向发生插入的位置的弹性部件955。为了防止被动旋转体953因输出轴944而旋转,锁定部件954要处于插入状态。若锁定部件954不处于插入状态,无法阻止被动旋转体953旋转直到锁定部件954处于插入状态。
而且,如图33所示,当锁定部件954-1、154-2和解锁部件952b-1、152b-2在引导面的两侧的外围上设置一对时,弹性部件955可设置在两个锁定部件954-1、154-2之间。因此,弹性部件955可通过将设置于两侧的锁定部件954-1、154-2推到发生插入的位置来阻止被动旋转体953可旋转的空间。
下面,对使用锁定单元950时能够获得的优点进行说明。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动力传送部940能够传送主体部910的行驶或制动所需的动力,已经在前面进行过说明。
吊运车900可设置在如船舶等发生流动的场所。而且,导轨10不可能一直都处于水平方向,可设置成具有一定的倾斜度。在这种情况下,吊运车900中由于势能产生动力。除此之外,在外部产生各种外力,可对吊运车900施加力。
当动力传送部940传送行驶所需的动力时,若从动力传送部940传送的动力被阻止,则吊运车900处于制动状态。当行驶所需的动力被传送时,旋转力将经过输入轴942、输入齿轮943、主动旋转体952及被动旋转体953传送到输出轴944上,主动滑轮920开始进行滚动运动,使吊运车900在导轨10上行驶。但是,当动力被阻止时,吊运车900可维持停止状态。这是因为当因倾斜等原因主动滑轮920将要进行被动的滚动运动时,锁定单元950会防止输出轴944旋转。因此,即使没有另设的制动装置,能够体现能够保持制动状态的吊运车900。
如果,当动力传送部(未示出)传送制动所需的动力时,锁定单元950能够保持制动状态。例如,当通过对滑轮或导轨10施加摩擦的衬垫来实现制动操作的情况下,若因外力制动状态发生一定的变化(制动变松弛的情况),吊运车900将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锁定单元950能够通过预先防止输出轴944旋转来阻止制动状态的一定的变化。
下面,返回到图27,对动力传送部940结合到主体部910与接合部960之间的情况进行说明。动力传送部940被外壳941围住而能够免受外部的损害。由于动力传送部940包括轴与齿轮的结合,一旦出现外部露出,将会引起耐久性问题。
外壳941可包括底座部941a和盖部941b。底座部941a的下部由输入轴942贯通且与接合部960的本体961连接而能够支撑接合部960。而且,底座部941a的一个侧面可与第一支撑板911结合。此时,底座部941a能够与第一支撑板911以上下方向可滑动地结合。输出轴944和输出齿轮945被第一支撑板911固定并支撑,输入轴942和输入齿轮943被底座部941a固定并支撑。此时,由于输出齿轮945与输入齿轮943处于相互啮合的状态,为了维护而进行分离时,最好将输出齿轮945和输入齿轮943向上下方向掉落以后进行分离。因为在两个齿轮943、945结合的状态下施加外部压力会使齿轮齿破损。
即,底座部941a形成有螺栓可上下移动的狭缝孔,第一支撑板911上可形成有由螺栓贯通的贯通孔911c(参照图30)。或者与此不同地,第一支撑板911上可形成有螺栓可上下移动的狭缝孔,而底座部941a可形成有由螺栓贯通的贯通孔。底座部941a与第一支撑板911可通过螺栓和螺母结合,若使螺栓和螺母的结合变松弛,底座部941a就会处于可上下滑动的状态。
底座部941a除了与第一支撑板911结合的面和底部,其余的四个面可开放。这样可以为了动力传送部940的维护,不用完全分离出外壳941,只分离盖部941b也可露出动力传送部940。此时,为了盖部941b与底座部941a的结合,底座部941a的侧面可设置一部分,盖部941b与底座部941a可通过螺栓结合。
图3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900的接合部960的切开图。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900可进一步包括与用于输入动力的操纵单元970可分离地接合的接合部960。以上有提过现有的吊运车9在不使用用于驱动或制动的链条2时无法去除链条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利用用于驱动或制动的、为输入动力可分离地接合的操纵单元970和接合部960。
接合部960的一端与操纵单元970连接,另一端与动力传送部940连接。接合部960的一端与设置在操纵杆971的端部的接合突起972连接,从而能够将操纵单元970的旋转力连接到动力传送部940。接合部960为此可包括本体961和底座962。
本体961可设置可使接合突起972旋转的旋转空间961a,其上部与输入轴942连接,下部与底座962连接。底座962可包括可插入接合突起972的贯通孔963和可安装接合突起972的安放槽964。图34中作为接合突起972的一个例,示出了棒(bar)状的接合突起,与此对应地形成贯通槽963和安放槽964。但即使与此不同,只要具备插入后能够防止脱离的功能,就可以认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贯通槽963和安放槽964中。
而且,图34中虽示出贯通槽963与安放槽964以90度交叉设置,但并不限定与此。与图34不同,旋转空间961a只要确保贯通槽963与安放槽964的交叉角度的锐角大小即可。
接合突起972可通过贯通槽963插入到本体961内部后,在旋转空间961a内旋转90度后安装在安放槽964。在接合突起972安装到安放槽964后,当操纵杆971旋转时,操纵单元970的旋转力原封不动地被传送到接合部960。即,旋转力经过底座962和本体961而旋转输入轴942。
而且,安放槽964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如图34所示的凹陷的形状,可包括防旋转部(未示出),以使接合突起972被安装而无法旋转。
接合部960可包括引导突起966,以使接合突起972容易地夹到安放槽964。引导突起966通过包括倾斜的引导面953b,即使在接合突起972通过贯通槽963后没有准确地旋转90度也能够引导接合突起972安装到安放槽964。引导突起966可设置在贯通槽963与安放槽964之间的底座962上。
接合部960可包括引导部件965,该引导部件引导操纵单元970的端部被容易地插入进去。引导部件965可设置在本体961的下部,可包括越到端部开口的宽度越大的形状。因此,即使接合突起972与贯通槽963没有紧凑地结合,只要插入到引导部件965的开口内部,就会被引导而沿着引导部件965的内面插入到贯通槽963内。
虽未在图中示出,接合部960可包括为防止接合突起972从安放槽964脱离而向贯通槽963方向对接合突起972施加压力的弹性支撑部件(未示出)。弹性支撑部件(未示出)可包括支撑面和弹性部件,通过在接合突起972被安装的状态下施压来防止接合突起972从安放槽964脱离,从而无损失地向接合部960传送旋转力。
图3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900的操纵单元970的图,并示出弯曲之前的状态,图36是示出图35中的弯曲之后的状态的图。
操纵单元970可包括在吊运车900,也可以是另生产的装置。而且,操纵单元970并不限定于使用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900,包括使用于包括接合部960的其他装置。下面对作为独立的装置的操纵单元970进行说明。
为了向沿着导轨10移动的吊运车900输入行驶或制动所需的动力,将操纵单元970可拆卸地连接。而且,操纵单元970可包括操纵杆971和接合部件972,其中,操纵杆包括关节部973,接合部件接合在吊运车900的接合部960。
操纵单元970由于要接合到高于使用者的操作位置的吊运车9的接合部960,可设置成长条(bar)的形状。由于普通的吊运车9是通过链条2来运行驱动部或制动部,操作员边拉动已被拉长的链条2边进行操作。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力气,而且摇晃的链条对操作员的安全产生威胁。通过使用可分离地接合的操纵单元970,即使不使用链条2也能够向动力传送部940传送动力。
而且,链条2是通过操作员拉动的力来旋转输入轴942,相反,操纵单元970是通过由操作员直接旋转操纵杆971或将操纵杆971连接到传动装置来进行旋转。这种驱动力的输入方法与现有的利用链条2的方式比较,少出力、更安全更容易地提供驱动力。如图35所示,此时为了容易旋转操纵单元970,操纵单元971的端部可被弯曲两次(参照a1、a2),以便使用者方便地输入旋转力。用于连接把手974和操纵杆971的连接部971-3的长度越长,所产生的力就越大,其长度越短,旋转速度就越快。
操纵单元970基本上用于传送行驶或制动所需的动力,但在操作员移动吊运车900时也会被用到。即,操作员通过在紧握连接在接合部960的操纵单元970后提供推或拉的力来在导轨10上移动吊运车900。
操纵杆971可包括弯曲部973。弯曲部973包括被弯曲的部分或通过关节被折弯的部分。弯曲部973包括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的关节部。操作员通过将要弯曲的操纵杆971在各种位置或姿势也能够旋转操纵杆971。而且,操作员为了吊运车900的移动等对操纵单元970施加压力时,不具备弯曲部973的操纵单元970向输入轴942施加大的扭转力(Torque),随着疲劳的积累会引起输入轴942的破损。扭转力与从输入轴942到弯曲部分的长度成正比。因此,从输入轴942到被弯曲部分的长度越小,扭转力就会越小,由此减轻施加于输入轴942的疲劳。
操纵杆971的关节部973在行进方向存在障碍物也能够被使用。特别是,若包括利用万向接头等的多方向关节部,能够利用周围空间避开障碍物而进行。
图35中示出了弯曲部973的一个例子的多方向关节部973a。操纵杆971可包括第一操纵杆971-1,位于关节部973a的一端;第二操纵杆971-2,位于关节部973a的另一端;弹性部件973b,在消除使弯曲部973弯曲的外力后保持不被弯曲的状态。弹性部件973b的两端由于被固定在第一操纵杆971和第二操纵杆971,能够围住关节部973a。多方向关节部973a可使用万向接头,弹性部件973b可使用盘簧。
弹性部件973b不顾关节部973a,能够使操纵杆971保持I型。因此,操作员将接合突起972接合到接合部960时有可能会容易一些。而且,通过防止操纵杆971因船舶的摇晃等原因被弯曲的现象来保证操作员的安全。
图37是示出图35中的关节部973a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关节部973a包括第一关节部件973a1和第二关节部件973a2,还包括插入部件973a3和两个销974a4、974a5,其中,插入部件973a3被插入在两个关节部件973a1和973a2之间且起到使两个关节部件可旋转但不分离的作用。第一关节部件973a1及第二关节部件973a2的两侧形成有用于结合的凸缘部,凸缘部形成有用于与销973a4、973a5结合的贯通孔。两个关节部件973a1、973a2相互拧开90度而结合,两个关节部件973a1、973a2之间夹杂有插入部件973a3。插入部件973a3形成有相互以90度方向交叉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各销973a4、973a5结合。
如果两个关节部件973a1、973a2由一个轴结合,就不需要插入部件973a3,但只容许一个平面上的旋转运动。但是,犹如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节部973a,若两个关节部件973a1、973a2通过相互以90度方向交叉的两个旋转轴973a4、973a5来结合,则可在两个平面上进行旋转运动。这不仅仅意味着第一操纵杆971-1和第二操纵杆971-2不管向哪一方向折弯都有可能被折弯,还意味着两个操纵杆971-1、971-2即使处于折弯的状态下也能够传送旋转力。
图38是示出包括旋转盖的操纵单元的图。
旋转盖可包括可旋转地设置在把手974的第一旋转盖975-1和可旋转地设置在第二操纵杆971-2的第二旋转盖975-2。把手974包括能够支持第一旋转盖975-1的上下端的支撑部974a、974b,第二操纵杆971-2可包括能够支持第二旋转盖975-2的上下端的支撑部971-2a、971-2b。旋转盖可相对于把手974或第二操纵杆971-2旋转。可相对旋转是指即使把手974及第二操纵杆971-2旋转也能能够保持静止状态。
下面,参照图39和图40对通过使用操纵单元970来操作吊运车900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3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吊运车900的接合部960与操纵单元970的连接方式的图,(a)是示出将接合突起插入972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将接合突起972插入在贯通槽963的状态的剖视图,(c)是示出接合突起972在旋转空间961a内旋转90度的状态的剖视图,(d)是示出接合突起972安装在安放槽964内的状态的剖视图。而且,图4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操作吊运车900的状态的图。
由于操纵杆971可通过弹性部件973b保持I型,将接合突起972容易地放置于引导部件965的开口内部。接合突起972呈通过引导部件965的引导贯通贯通槽963来进入旋转空间961a后,旋转贯通槽963与安放槽964错开的角度(图39中为90度)而安装于安放槽964的状态。此时,即使错开一定角度,也能够通过引导突起966被引导到安放槽964。在能够安装于安放槽964的状态下,将操纵单元970向下拉,从而接合突起972就会被安装在安放槽964。之后,通过旋转操纵杆971来向接合部960传送旋转力。此时,如图40所示,操作员可通过一手紧握把手974,一手紧握操纵杆971施加旋转力。而且,由于操纵杆971通过弯曲部973弯曲成多种角度,操作员可以多种姿势旋转操纵杆971。
并且,对旋转盖975-1、975-2在施加旋转力时的作用进行说明。由于旋转盖的存在,使用者用手紧握把手974及操纵杆971的状态下输入旋转力时,随着把手974及操纵杆971的旋转,无需旋转手。即,使用者通过用双手紧握着第一旋转盖975-1和第二旋转盖975-2,将紧握着第二旋转盖975-2的胳膊作为旋转轴固定,将紧握着第一旋转盖975-1的胳膊以旋转轴为中心自转式旋转来输入旋转力。虽然把手974和操纵杆971是通过使用者输入的旋转力而旋转,但旋转盖975-1、975-2能够与此无关地保持静止状态,从而能够防止使用者繁琐地将紧握着的手向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旋转或手掌心被摩擦。
图41是示出图35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操纵单元980的图,并示出弯曲之前的状态,图42是示出图41的弯曲之后的状态的图。
弯曲部可包括多方向关节部983和可将关节部983开放或盖住的盖部件985。盖部件985是对应于图35的弹性部件973b的另一个实施例。盖部件985至少裹住关节部983外围的一部分且沿着操纵杆981可滑动。由于盖部件985向关节部983方向滑动并至少裹住关节部983周围的一部分,能够防止操纵杆981被折弯。
操纵杆981可进一步包括使盖部件985盖住关节部983的具有弹力的弹性支撑部987。弹性支撑部987在盖部件985向下移动而露出关节部983的情况下,为使盖部件985恢复到原位置(盖住关节部983的状态)而提供弹力。而且,还可设置有卡止部985a,该卡止部设置在关节部的983上端,且支撑盖部件985的上部来限制盖部件985的上端活动。
操纵杆981可进一步包括盖部件985能够将关节部983以开放的状态固定的盖部件固定部986。盖部件固定部986可包括固定部件986b和移动部件986a,其中,固定部件986b从盖部件985下端突起,移动部件986a设置于弹性支撑部987的下端且可转动地结合在固定部件986b。此时,将固定部件986b和移动部件986a的位置相互替换也无妨。
如图41所示,使用者能够将操纵单元980接合到接合部960,其中,操纵部件980由于盖部件985盖住了关节部983而保持I型。然后,通过拉动盖部件985将关节部983部位完全露出,以使操纵杆981弯曲。因此,使用者在倾斜的角度上可旋转操纵单元980。此时,如图41所示,通过在盖部件固定部986上固定盖部件985来保持关节部983开放的状态。
图43是示出图35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操纵单元990的图,并示出弯曲之后的状态。如图43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弯曲部993可包括第二弹性部件993a和内插有第二弹性部件993a的弹性盖993b。例如,第二弹性部件993a可包括弹簧,弹性盖993b可包括橡胶或塑料等可弯曲的物质。而且,包括第二弹性部件993a与弹性盖993b形成为一体的形状。当消除使弯曲部993弯曲的外力时,弹性盖993b能够让操纵杆991保持I型。
图44是示出可延长长度的操纵单元970的图,并示出延长其长度的状态。操纵单元970的长度是可变的。吊运车900的安装高度可根据需要发生变化,而且使用者的身高或操作的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可改变长度的操纵单元970能够在各种情况下以最佳的高度向吊运车900输入动力。
参照图44,第二操纵杆971-2可以是包括一段操纵杆976a和二段操纵杆976c的二段式结构。一段操纵杆976a可插入到二段操纵杆976c里。因此,在一段操纵杆976a被插入在二段操纵杆976c里的状态下,操纵单元970的整个长度就会变短,在一段操纵杆976a从二段操纵杆976c脱离但并未分开的状态下,操纵单元970的整个长度就会变长。此时,虽未在图中显示,将能够防止一段操纵杆976a从二段操纵杆976c的外部分离的卡止部和卡止突起包括在一段操纵杆976a的外周面和二段操纵杆976c的内周面中。
而且,操纵单元970的长度不仅可变,而且在已变化的状态下也可进行固定。一段操纵杆976a可设置有可插入到内部且从外周面突起的固定突起976b。固定突起976b可被弹性支撑,以保持从一段操纵杆976a的外部突起的状态。当一段操纵杆976a插入到二段操纵杆976c的内部时,由于二段操纵杆976c上设置的卡槽(未示出),固定突起976b会被卡住。此时,固定突起976a的与二段操纵杆976c相对的一面设置成曲线,以使方便插入,相对的一面可设置成倾斜的形状,以容易保持二段操纵杆976c被卡槽(未示出)卡住的状态。
图44只示出了可延长长度的操纵单元970的最常规的形状,在普通的技术范围内能够采用可延长长度的结构或在长度已变化的状态下进行固定的结构等。而且,可设置成二段以上长度延长的结构,且可利用紧固件进行连续性的长度变化。
图45是示出利用传动装置D可旋转的操纵单元970的图,图46是图45的仰视图。
当操作员直接输入旋转力时,动力的输入持续时间短,旋转速度慢,旋转力也会小。与此不同地,当利用另外的传动装置(Driver,D)时,输入持续时间长,旋转速度快,旋转力也会大。第二操纵杆971-2的下端可设置有可插入传动装置D的扳钳W(Wrench)的插口977a。插口977a具有与扳钳W的外面对应的形状。例如,若使用六角扳钳,则插口977a也形成六角槽。
插口977a不仅与第二操纵杆971-2形成一体,而且可形成在另外的插口部件977b上。插口部件977b可形成有各种大小或形状的插口977a,以便能够对应于各种扳钳W的大小或形状,并且可与第二操纵杆971-2可拆卸地结合。而且,为防止在插口部件977b被插入在第二操纵杆971-2的状态下与第二操纵杆971-2独立旋转,插口部件977b的外面可设置有卡止部977c。
而且,图中虽示出了传动装置D上设置有扳钳W,第二操纵杆971-2上形成有插口977b,但与此不同地,传动装置上可设置有插口(未示出),从第二操纵杆971-2的底部可突出有扳钳(未示出)。
若插口977a形成在第二操纵杆971-2的下端,则旋转轴会变得整齐,从而防止传动装置D自转。此时,第二操纵杆971-2旋转的同时与此连接的把手974也一起旋转。把手974以第二操纵杆971-2为旋转轴而自转,此时,与插口977a的位置相比,把手974更靠近操作员一侧而突出,因此旋转时有可能对操作员构成危险因素。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操纵单元970可包括能够旋转把手974的旋转部978。把手974可通过旋转部978旋转180度,而通过旋转,位置会转换为从操作员侧突出的方向远离的方向。虽未示出,旋转部978可包括能够固定旋转状态的固定装置。这是为了防止在旋转过程中把手974向操作员侧旋转并移动。
本发明虽参照附图中示出的一个实施例来进行了说明,但这只是例示,只要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都能够理解从例示的实施例可作出多种变形以及得到等同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范围只能通过权利要求书来决定。

Claims (20)

1.一种吊运车,包括:
主体部,沿着导轨移动;
动力传送部,用于传送所述主体部的行驶或制动所需的动力;
接合部,接合到所述动力传送部;以及
操纵单元,接收动力且与所述接合部可分离地接合,
其中,所述动力传送部包括:
输入轴;
输出轴,通过接收所述输入轴的动力向所述主体部传送动力;
锁定单元,从所述输入轴向所述输出轴方向传送动力,但不会从所述输出轴向所述输入轴方向传送动力,
所述操纵单元包括接合部件和操纵杆,其中,所述接合部件接合在所述接合部,所述操纵杆包括通过外力而弯曲的弯曲部,当所述操纵单元与所述接合部接合时,所述操纵单元的旋转力被传送到所述输入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运车,所述锁定单元包括主动旋转体和被动旋转体,其中,所述主动旋转体通过所述被输入的动力而旋转,所述被动旋转体与所述主动旋转体结合且使所述输出轴旋转,以使其向所述主动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所述被动旋转体可通过所述主动旋转体的旋转而旋转,但不会因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运车,所述锁定单元进一步包括:
壳体,内部容纳所述被动旋转体;
锁定部件,被夹杂在所述壳体与被动旋转体之间且只在同一个旋转方向上发生插入,
其中,当所述主动旋转体旋转时,由于所述锁定部件不发生插入,所述被动旋转体旋转,当从所述输出轴向所述被动旋转体传送动力时,由于所述锁定部件发生插入,所述被动旋转体不会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运车,所述锁定单元进一步包括解锁部件,所述解锁部件与所述主动旋转体连接且可通过所述主动旋转体的旋转来移动所述锁定部件,所述主动旋转体与所述被动旋转体在进行旋转运动时结合而产生间隙,所述主动旋转体的旋转力在间隙距离内不会传送到所述被动旋转体,在所述主动旋转体在所述间隙内旋转的期间,所述解锁部件通过将所述锁定部件移动到不发生插入的位置,所述主动旋转体经过所述间隙距离向所述被动旋转体传送旋转力时,所述被动旋转体会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运车,所述锁定单元进一步包括螺柱部件和螺柱孔,其中,所述螺柱部件形成在所述主动旋转体和所述被动旋转体中的一个旋转体上,所述螺柱孔形成在所述主动旋转体和所述被动旋转体中的另一个旋转体上,并且容纳所述螺柱部件,由于所述螺柱孔的内径大于螺柱部件的外径,所述螺柱孔与所述螺柱部件之间产生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运车,所述锁定单元进一步包括将所述锁定部件推到发生插入的位置的弹性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运车,所述锁定部件设置有两个以上,以便在相互不同的旋转方向上发生插入,所述解锁部件与所述锁定部件对应地设置有两个以上,并且,即使所述主动旋转体向哪个方向旋转,所述解锁部件都会通过将所述锁定部件移动到不发生插入的位置来旋转所述被动旋转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运车,所述动力传送部包括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其中,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输入轴连接,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且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不平行地排列,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结合且可转换旋转轴方向,从而将从所述主体部的下部输入的动力传送到主体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运车,所述接合部还包括引导部件,所述引导部件引导所述操纵单元的端部而容易地插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运车,所述操纵单元进一步包括向弯曲部提供弹力的弹性部件,从而当去除使弯曲部弯曲的外力时,能够保持不被弯曲的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运车,所述操纵单元进一步包括能够将所述弯曲部开放或盖住的盖部件,从而当所述盖部件盖住所述弯曲部时,所述操纵杆不会因外力而弯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吊运车,所述操纵单元进一步包括所述盖部件能够将弯曲部以开放的状态固定的盖部件固定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吊运车,所述操纵单元包括向所述盖部件盖住所述弯曲部的方向提供弹力的弹性支撑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运车,
所述操纵单元包括:把手,与作为旋转轴的操纵杆物理连接,且从所述操纵杆的中心轴隔开设置;第一旋转盖,裹住所述把手的外径且可独立旋转;第二旋转盖,裹住所述操纵杆的外径且可独立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运车,所述主体部包括滚动滑轮和支撑滑轮,其中,所述滚动滑轮沿着所述导轨的上面滚动,所述支撑滑轮沿着所述导轨的下面滚动,所述支撑滑轮以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与所述滚动滑轮相对设置,并且支撑所述动力传送部以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被设置在一侧而产生的力矩。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吊运车,所述主体部包括以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被设置在两侧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所述滚动滑轮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结合,
所述动力传送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结合,
所述支撑滑轮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结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吊运车,所述支撑滑轮与所述主体部结合,从而可在所述主体部的上下方向上变更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吊运车,所述主体部包括:
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以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被设置在两侧;
连接轴部件,将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贯通而连接;
第一隔片,裹住所述连接轴部件的外径且设置在结合于所述连接轴部件的一侧的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从而保持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或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一定距离;
第二隔片,裹住所述连接轴部件的外径且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从而保持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一定距离;
锁紧螺母,用于固定所述连接轴部件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吊运车,所述连接轴部件的两个端部形成有贯通孔,且所述锁紧螺母沿着外径形成有其中一侧被开口的狭缝,从而在所述锁紧螺母结合到所述连接轴部件的状态下沿着所述贯通孔插入销时,通过所述销防止锁紧螺母的旋转和脱离。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运车,所述动力传送部进一步包括外壳,
所述外壳包括底座部和盖部,其中,所述底座部与所述主体部结合且由所述输入轴贯通,所述盖部与所述底座部结合从而裹住所述输入齿轮、所述输出齿轮、所述锁定单元,所述底座部与所述主体部可上下移动地结合,从而解除所述输入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的结合状态。
CN201480004677.0A 2013-01-25 2014-01-24 吊运车 Active CN1049951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008945 2013-01-25
KR1020130008945 2013-01-25
KR1020130008942 2013-01-25
KR10-2013-0008942 2013-01-25
KR10-2013-0117976 2013-10-02
KR1020130118001A KR101475206B1 (ko) 2013-01-25 2013-10-02 트롤리
KR1020130117976A KR101450625B1 (ko) 2013-01-25 2013-10-02 트롤리
KR10-2013-0118001 2013-10-02
KR1020130139426A KR101450626B1 (ko) 2013-01-25 2013-11-15 트롤리
KR1020130139425A KR101450624B1 (ko) 2013-01-25 2013-11-15 트롤리
KR10-2013-0139425 2013-11-15
KR10-2013-0139426 2013-11-15
PCT/KR2014/000715 WO2014116062A1 (ko) 2013-01-25 2014-01-24 트롤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5122A CN104995122A (zh) 2015-10-21
CN104995122B true CN104995122B (zh) 2017-05-24

Family

ID=51744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4677.0A Active CN104995122B (zh) 2013-01-25 2014-01-24 吊运车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02792B2 (zh)
EP (1) EP2949614B1 (zh)
JP (1) JP6039106B2 (zh)
KR (6) KR101450625B1 (zh)
CN (1) CN104995122B (zh)
WO (1) WO20141160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50625B1 (ko) * 2013-01-25 2014-10-15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트롤리
KR101622539B1 (ko) * 2015-01-21 2016-05-1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브레이크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의료기기
CN104627824B (zh) * 2015-01-29 2016-07-06 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船用起重机夹轨器
CH712095A1 (de) * 2016-02-04 2017-08-15 Ferag Ag Laufwagen für ein Fördersystem und Fördersystem mit Laufwagen.
CN106241332B (zh) * 2016-10-10 2018-11-02 江苏康姆罗拉特种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建材平移设备
CN107323353A (zh) * 2017-07-20 2017-11-07 杜薇 一种汽车辅助视镜
JP7011761B2 (ja) * 2017-09-21 2022-01-27 孝作 中澤 介護リハビリ住宅、施設等の梁構造及び、安全な吊り下げ手法及び、着脱防止機能、可動ロック機能。
CN107673236B (zh) * 2017-11-09 2019-10-25 芜湖扬展新材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设备的积尘清理装置的自行走清洗车
CN107720562B (zh) * 2017-11-09 2019-07-26 博睿斯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积尘清理装置的起重设备
CN109969949A (zh) * 2017-12-27 2019-07-05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核主泵检修轨道车
US11396357B2 (en) * 2019-01-11 2022-07-26 The Boeing Company Aircraft security door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ty door handling
CN110271962B (zh) * 2019-06-25 2020-07-14 浙江冠林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单轨小车
US20220363293A1 (en) * 2019-10-31 2022-11-17 Bomac Engineering Pty.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rail-and-trolley systems
CN111097926B (zh) * 2019-11-22 2021-02-12 南京昌合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凸圆内径加工自动化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1039165B (zh) * 2020-02-15 2020-08-11 浙江智伦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化的起重设备
CN111302215A (zh) * 2020-03-10 2020-06-19 山东晟天钢构有限公司 一种航车梁装置及航车梁的加工制造方法
CN113526345A (zh) * 2020-04-16 2021-10-22 宝凯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取物机天车的滑轮组件及具有该滑轮组件的取物机天车
CN113479752B (zh) * 2021-05-21 2022-10-21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便携式电流互感器更换辅助装置
CN113479769B (zh) * 2021-06-16 2022-03-04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基于内棘轮机构的单轨吊双向防溜车装置
CN113620171B (zh) * 2021-07-20 2022-03-18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适用于大坡度的单轨吊可分离式齿轨驱动装置
KR102539417B1 (ko) * 2022-09-27 2023-06-05 주식회사 에스디호이스트 모노레일 호이스트 모터 교체용 트롤리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8157A (en) 1979-05-07 1981-02-03 Aero-Motive Manufacturing Company Conveyor trolleys
US4343240A (en) 1980-03-11 1982-08-10 Vital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rolley
JPS58121338A (ja) * 1982-01-11 1983-07-19 Nec Corp マイタギアボツクスの手動駆動装置
JPH0314448A (ja) 1989-06-09 1991-01-23 Taiyo Shiirupatsuku Kk ファイバードラム
JPH0317314A (ja) 1989-06-15 1991-01-25 Kajima Corp 地中連続壁の施工法
US5078894A (en) 1990-04-30 1992-01-07 Arch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Formulations for iron oxides dissolution
JP3017314B2 (ja) 1991-05-08 2000-03-06 理化学研究所 プローブ表面の汚染検出装置
JP2835997B2 (ja) * 1993-06-01 1998-12-14 株式会社キトー ギヤードトロリ
DE4436520C1 (de) * 1994-10-13 1995-09-07 Wampfler Gmbh Wagen zum Aufhängen und Verfahren an einer Schiene
JP3014448U (ja) * 1995-02-07 1995-08-08 彦元 長野 ねじの固定装置
JP3017314U (ja) * 1995-04-21 1995-10-24 東都興業株式会社 ビニールハウスにおける換気装置
KR19980054994U (ko) * 1996-12-31 1998-10-07 오상수 스크류 체결공구
FR2786083B1 (fr) 1998-11-19 2001-01-05 Seb Sa Cuiseur a vapeur a remplissage lateral d'eau
JP2002106227A (ja) * 2000-09-28 2002-04-10 Piolax Inc リンクロッドの連結装置
JP2002128461A (ja) * 2000-10-24 2002-05-09 Kazuya Obara トロリ装置
JP4647087B2 (ja) * 2000-12-05 2011-03-09 東都興業株式会社 出力軸を入力軸によって回転可能な回転伝達装置
DE60215854T2 (de) * 2001-03-08 2007-06-28 Ntn Corp. Rückwärtsfahrende Sperrkupplung
JP4009429B2 (ja) * 2001-03-08 2007-11-14 Ntn株式会社 逆入力防止クラッチ
JP3992574B2 (ja) * 2002-09-13 2007-10-17 東都興業株式会社 農業用温室の簡易搬送装置
KR200337788Y1 (ko) * 2003-10-17 2004-01-07 주식회사 대경 과부하 방지 핸들을 갖는 레버호이스트
JP2005187155A (ja) * 2003-12-25 2005-07-14 Kito Corp クレーン装置
JP2005335448A (ja) * 2004-05-25 2005-12-08 Yamaha Marine Co Ltd 船外機用操舵ハンドル
KR100756551B1 (ko) * 2005-07-12 2007-09-12 고용성 장애자용 운전 보조장치
JP2007263285A (ja) * 2006-03-29 2007-10-11 Ntn Corp 無段変速機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976774B2 (ja) * 2006-07-28 2012-07-18 Ihi運搬機械株式会社 天井クレーン
KR101064000B1 (ko) * 2009-01-29 2011-09-08 박실룡 크레인용 트롤리
KR101028047B1 (ko) * 2010-04-01 2011-04-08 주식회사 우성아이비 동력변환장치
KR20120050095A (ko) * 2010-11-10 2012-05-18 두산디에스티주식회사 인양장치의 인양유닛 이동장치
JP5945402B2 (ja) * 2011-11-24 2016-07-05 株式会社スーパーツール 天井クレーン
KR101450625B1 (ko) * 2013-01-25 2014-10-15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트롤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49614A4 (en) 2016-08-31
KR101450624B1 (ko) 2014-10-15
US20150321887A1 (en) 2015-11-12
KR20140108199A (ko) 2014-09-05
KR102027906B1 (ko) 2019-10-07
KR101475206B1 (ko) 2014-12-22
CN104995122A (zh) 2015-10-21
EP2949614A1 (en) 2015-12-02
KR101450626B1 (ko) 2014-10-15
KR20140095950A (ko) 2014-08-04
KR20140095957A (ko) 2014-08-04
KR102107211B1 (ko) 2020-05-06
JP2016501804A (ja) 2016-01-21
EP2949614B1 (en) 2018-08-22
KR20140095951A (ko) 2014-08-04
KR20140095952A (ko) 2014-08-04
JP6039106B2 (ja) 2016-12-07
KR101450625B1 (ko) 2014-10-15
WO2014116062A1 (ko) 2014-07-31
KR20140095958A (ko) 2014-08-04
US9802792B2 (en) 2017-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95122B (zh) 吊运车
CN206700524U (zh) 受控下降装置及其所用的离心制动机构以及滚筒装置
US8950550B2 (en) Ascender and descender appliance for climbing and descending on a rope
CN101920075B (zh) 高楼逃生器
JP2013081345A (ja) 宙乗機
CN2762831Y (zh) 延伸安全索具
CN106347201B (zh) 一种车用绞盘主机结构以及车用绞盘
CN205838418U (zh) 一种用于救援绞车的钢索自动张紧机构
JP5792882B1 (ja) 安全器付き首コリ症治療機。
CN204134066U (zh) 一种高楼安全逃生装置
CN207433616U (zh) 仿古式轻便型木牛流马运输装置
JP2011151940A (ja) 宙乗り機移動補助装置
KR20140095931A (ko) 트롤리
CN106379222B (zh) 一种车用绞盘操纵手柄
CN205973340U (zh) 限速器装置以及电梯装置
KR101763608B1 (ko) 트롤리
KR101916695B1 (ko) 트롤리에 사용되는 핸들유닛과 트롤리
US20220184425A1 (en) Passively engaged unidirectional friction load control device
CN109552388A (zh) 一种移动装置
KR101884791B1 (ko) 트롤리
CN207403732U (zh) 利于提高乘客乘坐安全性的车体挂架
CN205035023U (zh) 消防车缆绳卷扬机构
CN202923816U (zh) 操作装置
KR101454636B1 (ko) 트롤리
GB2171973A (en) In-line Capstan Win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