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3471A - 群管理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群管理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3471A
CN104973471A CN201510173768.3A CN201510173768A CN104973471A CN 104973471 A CN104973471 A CN 104973471A CN 201510173768 A CN201510173768 A CN 201510173768A CN 104973471 A CN104973471 A CN 104973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user
object floor
elevator machine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737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73471B (zh
Inventor
前原知明
西田武央
羽鸟贵大
会田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73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3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73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3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66B1/18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with means for storing pulses controlling the movements of several cars or ca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23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eparation of passengers or grou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适当地分配与实际群组的使用人数相应的电梯号机的新的群管理电梯装置。在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被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检测出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附近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根据检测出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进行电梯号机的分配。由此,由于通过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检测实际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来进行电梯号机的分配,因此能够适当地分配电梯号机,能够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

Description

群管理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梯层站中进行目的楼层登记的群管理电梯装置,特别涉及使用者群组可在电梯层站中登记目的楼层(层站目的地呼叫)的群管理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梯使用者多的大规模高层建筑等中,为了在同一建筑物内设置多部电梯来提高整体运行效率而对该多部电梯进行群管理控制。进行这种群管理控制的群管理电梯装置例如已由日本特表2007-518652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公开。
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群管理电梯装置中,为了让使用者能够以多个人的群组舒适地使用电梯而构成为可在乘梯前登记目的楼层和该群组的人数(使用者人数)。即,群组代表从层站的目的地操作板输入目的楼层和使用者人数后,群管理控制装置针对该层站目的地呼叫来分配有使用者人数的空余的轿厢。
但专利文献1记载的群管理电梯装置中,使用者在以群组使用电梯的情况下,该群组代表需要在通过目的地操作板输入使用者人数前进行使用者人数的确认工作。因此,存在该确认工作繁琐、便利性差的问题。此外,如果输入较大的值作为使用者人数,使用者必须在层站一直等到有人数的空余的轿厢出现。这种情况下,分配的轿厢还必须腾出上述人数的空余,存在运行效率显著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日本再公表专利WO2009/141900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在电梯层站设置使用者在乘梯前登记目的楼层的目的地操作板和登记使用者以群组使用电梯的意图的群组乘梯登记装置,并且在使用者人数存储部预先存储使用者以群组使用电梯时的使用者人数,在同时进行了基于目的地操作板的目的楼层登记和基于群组乘梯登记装置的群组使用登记的情况下,基于在使用者人数存储部中存储的使用者人数为层站目的地呼叫决定所分配的轿厢。其记载了:通过这样,即使在多人的群组使用电梯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便利性良好并且防止运行效率的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186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再公表专利WO2009/1419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专利文献1所述,在这种群管理电梯装置中,在以群组进行目的楼层登记的情况下,由于为使用者使用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输入群组的人数的结构,可预想有群组代表因疏忽而输入错误的人数或有意输入与群组人数不同的人数的情况。这样如果群组使用者的人数与实际人数不同,合适的电梯号机的分配变得困难,存在运行效率降低的问题。
例如,在输入了比实际少的人数的情况下,所分配的电梯号机的轿厢只有较少人数的空余,因此无法搭乘所有的群组使用者,发生一部分使用者被留下的情况。反之,在群组的人数输入得比实际更多的情况下,所分配的电梯号机的轿厢有空余,变成较少人数的搭乘,降低了运行效率。进一步地,产生其它使用者无法乘梯的情况,这也是运行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这样,存在因群组使用者的登记人数不正确而无法进行适当的电梯号机分配、电梯装置的运行效率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能够适当地分配与实际群组的使用人数相应的电梯号机的新的群管理电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为:在操作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时通过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检测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附近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根据检测出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进行电梯号机的分配。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群管理电梯装置,包括:多部电梯号机;设置于层站并由使用者进行目的楼层登记的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和
群管理控制装置,其具有根据对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目的楼层登记操作来分配所述电梯号机的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具有检测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附近的使用者的人数的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在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被操作时,通过所述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检测出群组使用者的群组人数,所述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基于由所述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群组使用者的群组人数来分配电梯号机。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群管理电梯装置,包括:多部电梯号机;设置于层站且具有用于群组使用者进行目的楼层登记的群组按钮的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和群管理控制装置,其具有根据对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目的楼层登记操作来分配所述电梯号机的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具有:检测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附近的使用者的人数的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和对从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输入的暂定群组人数与所述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群组人数进行比较来判定群组使用者的群组人数的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并且,所述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基于来自所述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的群组使用者的群组人数来分配所述电梯号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通过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检测实际的群组使用者人数来进行电梯号机的分配,因此能够适当地分配电梯号机,能够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群管理电梯装置的层站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群管理电梯装置的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前视图。
图3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群管理电梯装置的框图。
图4A是表示图3所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中的目的楼层登记处理程序的前半部分的流程图。
图4B是表示图4A的流程的后半部分的流程图。
图5是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6A是表示图5所示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中的目的楼层登记处理程序的前半部分的流程图。
图6B是表示图6A的流程的后半部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利用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概念中各种变形例和应用例也被包含于其范围内。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群管理电梯装置的某层层站的立体图,高楼等建筑物中配备了多部电梯号机1A~1N。群管理电梯装置通过将多部电梯号机1A~1N作为一个组进行管理,来向使用者提供更有效率的运行服务。
具体地,执行如下处理:将多部电梯号机作为一个组进行管理,为某一层新登记的层站呼叫(landing call)选择最合适的轿厢,并将上述层站呼叫分配给该轿厢。
构成本实施例的群管理电梯装置为目的楼层登记式的群管理方式,为在层站预先登记目的楼层的方式的群管理。因此,由于在呼叫登记时得知使用者的目的楼层,能够为各目的楼层分配合适的轿厢。
并且,在层站上配置有设于层站的墙面上的用于登记目的楼层的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或者设于其它位置的用于登记目的楼层的集中配置式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本实施例中使用集中配置式的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
进一步地,具有分方向告知哪部电梯号机响应层站呼叫而到达的到达灯3和为每部电梯号机配置的输出引导装置4。该输出引导装置4使用显示装置、声音通知装置或结合两者的复合型装置的任一者。
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如图2所示,具有进行显示输出或声音输出的输出部6、在以群组使用为目的进行目的楼层登记时由使用者按下的群组按钮7、残障者进行目的楼层登记时按下的残障者按钮8、和用于指定群组人数和目的楼层而按下的多个数字按钮9等。
然后,在群组使用者输入目的楼层和人数后,所分配的电梯号机1A~1N的其中之一在输出部6以数字等显示或者以声音通知。群组使用者根据其移动到所分配的电梯号机前等待轿厢到达。
接着,基于图3对具体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关键部分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连接到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接收部10,为来自作为输入输出部的输出部6、群组按钮7、残障者按钮8、数字按钮9的输入输出信号通过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接收部10读取的结构。
群管理控制装置30基于从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读取的目的楼层登记信息和人数信息,在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13中进行最合适的电梯号机的分配处理、到达灯3、输出引导装置4的通知处理等控制。
此外,群管理控制装置30具有:群组对应处理功能部11,其在通过接收部10接收到表示群组按钮7被按下的信号时,判定操作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的使用者为多人的群组使用者而进行对应群组使用者的处理;残障者对应处理功能部12,其在通过接收部10接收到表示残障者按钮8被按下的信号时,判定操作的使用者为残障者而进行对应残障者的处理。
进一步地,群管理控制装置30中配备: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13,其接收来自群组对应处理功能部11和残障者对应处理功能部12的信号,进行与这些处理功能部11、12相应地分配最合适的电梯号机的分配处理;层站输出控制功能部14,其控制由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13所分配的电梯号机的层站的到达灯3、输出引导装置4和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的输出部6;存储功能部15,其保存控制程序并且暂时地保存学习数据和输入信息;和控制功能部16,其通过存储功能部15的控制程序控制上述各功能部。
通过这样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将多部电梯号机作为一个组进行管理、为某层新登记的层站呼叫选择最合适的轿厢并将上述层站呼叫分配给该轿厢的处理后,该分配信号被发送到电梯号机控制板21,对应的电梯号机的轿厢基于其运行。
并且,本实施例中,以上述群组对应处理功能部11增加了以下说明的新功能为特征。在本实施例中,群组对应处理功能部11利用设置在层站的作为构成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的使用摄像元件的摄像单元的视频摄像机31(以下简记为摄像机)的图像来推算群组使用者的实际群组人数。该摄像机31可使用设置在层站天花板以拍摄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附近的图像的摄像机或者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自身设置的摄像机。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在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设置的摄像机31,可利用其拍摄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附近的图像。
对该推算得到的群组使用者的实际群组人数与规定的人数判定阈值相比较,将实际群组人数是否超过规定的人数判定阈值的信息发送到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13,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13在群组使用者的群组人数超过规定的人数判定阈值的情况下分配群组专用的电梯号机,在群组使用者的群组人数未超过规定的人数判定阈值的情况下分配有群组使用者的群组人数的空余的电梯号机。
为了执行这样的功能,群组对应处理部11配备输入摄像机31的图像并推算实际的群组人数、与后述的判定阈值相比较的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判定阈值设定功能部18、判定阈值调整学习功能部19。
然后,在接收部10根据群组按钮7输入的信号判断使用者为群组使用者后,接着根据从数字按钮9输入的信号,群组的暂定人数输入到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具有通过分析来自摄像机31的图像来推算群组使用者的人数并与根据从数字按钮9输入的信号所输入的群组使用者的暂定人数进行核对的功能。
如果摄像机31的图像分析得到的推算人数与从数字按钮9输入的暂定人数一致,则将该人数定为实际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另一方面,如果摄像机31的图像分析得到的推算人数与从数字按钮9输入的暂定人数不一致,则进行认定从数字按钮9输入的暂定人数错误的判断。并且,具有将摄像机31的图像分析得到的推算人数或者另外确定的设定人数确定为实际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的功能。
此外,接收部10根据从残障者按钮8输入的信号判断使用者为残障者后,向残障者对应处理功能部12输入其为残障者的消息的信号。此外,由于本发明为涉及群组使用者的发明,故省略针对残障者的使用的说明。
然后,将来自判定阈值设定功能部18的判定阈值输入到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该判定阈值设定功能部18保存了作为判定基准的群组人数的判定阈值。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具有对该判定阈值与实际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进行比较并进行判定的功能。判定阈值既可为固定的人数,也可根据运行状况变更为合适的人数。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判定阈值调整学习功能部19,该判定阈值能够通过该判定阈值调整学习功能部19调整。
判定阈值调整学习功能部19能够根据轿厢运行相关的各种参数来调整判定阈值,典型地,由于是群组使用者使用,如果使用者很多则可向提高判定阈值的方向调整。其理由是,根据群组使用者是熟人的情况较多,由于相互认识因此即使稍微多搭乘一些也没有太大问题的观点而提高判定阈值。
此外,如果群组使用者增多,群组专用的电梯号机增加,则可预想到随之带来运行效率降低的可能。这种情况下也可提高判定阈值来使群组专用的电梯号机搭乘更多的使用者,减少群组专用的其它电梯号机的运行部数。这种情况下,可根据群组使用者是熟人的情况也较多,稍微多搭乘一些也没有太大问题的观点而提高判定阈值。进一步地,可根据过去的历史,例如使用人数的历史、一星期的每天、每个时间的使用人数的变化的历史等来推算群组使用者的人数,因此也能够根据该历史信息来调整判定阈值。
这样,通过调整判定阈值,能够灵活地改变群组专用的电梯号机的部数设定,作为结果能够通过群管理电梯装置的运行效率。
如上所述,确定群组使用者的实际人数后,该人数在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中与预先确定的判定阈值相比较,如果所输入的人数比判定阈值大,则由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13分配群组专用的电梯号机,如果所输入的人数比判定阈值小,则由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13分配有群组使用者的人数的空余的一般电梯号机(非专用电梯号机)。
进行该分配后,将该分配信息发送到层站输出控制功能部14,由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的输出部6通知该结果。然后群组使用者基于该通知结果搭乘所分配的电梯号机即可。
在此,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所具有的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获取来自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上设置的摄像机31的图像,通过处理该图像推算群组人数,但也可通过拍摄层站的摄像机的图像或来自红外传感器、距离测量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的测量信号来推算群组使用者的人数。
接着,对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具体的电梯号机分配处理动作利用图4A、图4B所示的流程图进行说明。
《步骤S40》
首先,群管理控制系统30监视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的输入状况,在步骤S40中检测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的群组按钮7被按下时的输入信号后,判别为群组使用者进行目的楼层登记,执行步骤S41及之后层站目的楼层登记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40中判断为群组按钮7未被按下,则重新回到开始来监视群组按钮7的输入。
在此,由于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为不仅群组使用者可操作,个人使用者也可操作的结构,当没有群组按钮7的输入而先发生数字按钮9的输入时,判断为个人使用者,进入其它步骤来执行分配给有空余的电梯号机的处理。这样,在步骤S40中,通过群组按钮7的输入的有无来判断是群组使用者还是个人使用者。
《步骤S41》
接着,在步骤S40中判断为群组按钮7被按下后进入步骤S41,步骤S41中判断是否有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的数字按钮9的输入。如果通过数字按钮9输入了群组使用者的暂定人数则进入步骤S42,如果未通过数字按钮9输入群组使用者的人数则再次返回步骤S41,监视数字按钮9的人数输入。在此,由于通过数字按钮9输入群组使用者的人数,因此存在因群组代表疏忽而输入了错误的人数或者有意地输入与群组的人数不同的人数的情况发生的可能。因此,将数字按钮9的人数的输入作为暂定人数进行处理。
《步骤S42》
当步骤S41中输入了群组使用者的暂定人数后,认为发生群组使用者的目的楼层登记,在步骤S42中通过摄像机31的图像分析进行群组人数的推算。该基于摄像机图像的分析通过人物特征量的提取来确定人物存在,通过该确认人物的数据的总和来推算人数。这种特征量的提取等可使用已广为人知的公开方法。此外,该步骤S42也可在群组按钮7的输入发生后的步骤S40与步骤S41之间进行。
《步骤S43》
在步骤S42中通过摄像机31的图像分析推算出群组人数后,在步骤S43中进行数字按钮7得到的群组使用者的暂定人数与通过图像分析推算的群组人数的核对。该核对判断暂定人数与推算的人数是否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确定为真实群组人数并进入步骤S47。此外,该一致判断中,少许人数差异(1~2人左右)判断为一致,该人数差根据系统规格而适当地设定。另一方面,在该步骤S43的判断中暂定人数与推算的人数不一致,则不是真实人数,因此为了临时地确定人数而进入步骤S44。
在此,步骤S43中在暂定人数与推算的人数一致并确定为真实群组人数后,附以楼层数据,并优选地附以星期几、时间等数据,将该真实的人数作为该层的群组使用者保存。由此,能够掌握该楼层的群组使用者的统计上的使用人数,能够活用于各种统计处理中。
《步骤S44》
步骤S44中,判定通过图像分析推算出的人数相比预先设定的上限人数(以下称为上限人数值)是多还是少。上限人数值可使用以该楼层为对象的通过统计方法求得的人数。
例如,可使用某楼层到每个目的楼层的上限人数值,进一步地,可使用某楼层的星期几、时间等到每个目的楼层的上限人数值。通过使用这样确定的上限人数值,至少能够分配不多于上限人数值的电梯号机。如果步骤S44推算的人数比上限人数值少,则进入步骤S45,如果推算的人数比上限人数值多,则进入步骤S46。
《步骤S45》、《步骤S46》
在步骤S44中,如果判断为推算的人数比上限人数值少,则在步骤S45中将从摄像机图像推算得到的人数确定为实际人数。此外,在步骤S44中,如果判断为推算的人数比上限人数值多,则在步骤S46中将上限人数值确定为实际人数。
此外,也可不执行步骤S44、S46而直接执行步骤S45,将根据摄像机图像推算得到的人数确定为实际人数。
《步骤S47》
在步骤S43、S45、S46中确定群组使用者的实际人数后,在步骤S47中,将预先确定的作为群组使用者的判定人数的判定阈值与步骤S43、S45、S46中确定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相比较并进行判别。设置该步骤S47的技术上的意义如下所述。例如,考虑团体客人同时移动到同一层的情况就容易理解了。
即基于如下理由:在类似团体客人等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比判定阈值多的情况下,从运行效率的角度看,以分配专用的电梯号机并一次地移动到登记目的楼层的方式运行是有利的。在此,该步骤S47中所用的判定阈值由电梯号机的轿厢的额定人数决定,在额定人数多的情况下随之适当地决定判定阈值。进一步地,可如上所述地通过学习控制适当地调整判定阈值。
另一方面,在该步骤S47中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比判定阈值少的情况下,即不需要专门分配专用的电梯号机,可与个人使用者相同地处理,分配有群组使用者的人数的空余的电梯号机。因此,在步骤S47中,在实际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比判定阈值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8,在实际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比判定阈值少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9。
《步骤S48》
在步骤S47中,判断为实际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比判定阈值多时,进行分配仅为该群组使用者服务的专用电梯号机的处理。通过这样为人数较多的群组使用者分配专用电梯号机,能够一次地将较多的群组使用者运送到相同的登记目的楼层,能够提高电梯号机的运行效率。
在群组的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在以往的群管理方法中难以快速地分配具有可搭乘所有群组使用者的空余的电梯号机,需要使群组使用者分散地搭乘多部电梯号机。
与此相对,本实施例中通过为人数较多的群组使用者分配专用电梯号机,能够一次地运送到相同的登记目的楼层,能够提高运行效率并且给予群组使用者满足感。
进一步地,在群组使用者一次地移动到登记目的楼层的情况下,从群组使用者的角度满足了尽快地到达登记楼层的愿望,获得群组使用者在便利性上的满足感。
在此,群组专用的电梯号机的部数可基于当前的使用状况和将来的预测使用状况来增减。例如,存在较多人数多的群组的情况下,通过增加专用电梯号机能够快速地进行群组使用者的移动。
此外,在午餐时间等存在较多人数多的群组的时间带结束后的情况下,群组使用者回到了工作场所,因此减少群组专用的电梯号机,增加一般的电梯号机,能够为个别的使用者或人数少的群组使用者快速地分配电梯号机。
《步骤S49》
另一方面,在步骤S47中判断为实际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比判定阈值少的情况下,进行分配具有可搭乘群组使用者的人数的空余的电梯号机的处理。这样,由于能够为人数较少的群组使用者快速地分配可搭乘的电梯号机,能够提高电梯号机的运行效率。
此外,由于没有大量的群组使用者搭乘,个人使用者无需走出轿厢或者为了让群组使用者通过而移动,获得了个人使用者在便利性上的满足感。
这样,如步骤S48和步骤S49所示,根据群组使用者的人数进行分配专用电梯号机或者分配通常的可搭乘的电梯号机的处理,因此能够实现轿厢的运行效率的提高和对个人使用者和群组使用者的服务质量的提高。
《步骤S50》
在步骤S48、S49中分配电梯号机后,在步骤S50中判断是否通过目的楼层的楼层按钮输入了目的楼层。该目的楼层通过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的数字按钮9输入,如果输入了目的楼层则进入步骤S51,如果未输入目的楼层则再次返回步骤S50并监视目的楼层的输入。
《步骤S51》
本步骤S51对步骤S48、S49中求出的根据群组使用者的人数分配的电梯号机实际地进行分配的处理。由此,能够将当前运行的作为电梯号机对象的电梯号机快速地呼叫到群组使用者所停留的楼层。
《步骤S52》
在步骤S51中结束电梯号机的分配后,在步骤S52中对分配处理的结果进行如下处理。即,将关于所分配的电梯号机的信息发送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的输出部6,通知进行目的楼层登记操作的群组使用者。群组使用者根据此移动到所分配的电梯号机前,等待轿厢到达。
此外,在步骤S52中向控制所分配的电梯号机的电梯号机控制板21发送指令信号,实际地进行作为对象的电梯号机的运行控制,进一步地,与分配的电梯号机对应地控制到达灯3和输出引导装置4。
在本实施例中,将实际的群组人数与判定阈值相比较来分配群组专用的电梯号机,而也可省略步骤S47、S48、S49,通过步骤S43、S45、S46中确定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在步骤S51中分配合适的电梯号机,这无需明言。
如开始所述,在使用者使用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输入群组人数的情况下,如果发生群组代表因疏忽而输入错误的人数或有意输入与群组人数不同的人数的情况,则群组使用者的人数与实际人数不同,合适的电梯号机的分配变得困难,存在运行效率降低的问题。
对此,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对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推算出的人数与来自数字按钮的群组使用者的暂定人数进行比较,通过该比较结果确定实际的人数来分配电梯号机,因此能够提高群管理电梯装置的运行效率。
【实施例2】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提出了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不配备群组按钮7的情况下的电梯号机的分配方法。在此,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5中,参考记号与图3相同的结构要素为相同的结构要素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结构要素,因此省略重复说明。
在图5中新设置了群组对应处理部11,由于本实施例没有群组按钮7,当表示楼层的数字按钮9的信号输入到接收部10后,其判定目的楼层登记是否来自群组使用者,进一步地,基于此进行包含群组使用者的电梯号机的分配的目的楼层登记。
该图5所示的群组对应处理部11与图3所示的群组对应处理部11在功能上不同,但在具有对应群组使用者的功能的点上是共通的。这一新的群组对应处理部11具有如下说明的功能部。
首先,具有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其进行从摄像机31获取的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附近的图像的分析处理,推算群组使用者的人数,并判别是否为群组使用者。进一步地,该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具有将推算的实际人数与后述的判定阈值相比较的功能。该判定阈值与实施例1同样地在分配群组专用的电梯号机时使用。
并且,具有目的楼层登记判定功能部32,其在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中判断为群组使用者后,接收该判断信号,并判断是否在进行到不同楼层的目的楼层登记,其结果为一个目的楼层登记时,判断为一组群组使用者,基于来自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的信号,向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13发送开始分配处理的信号。
在此,如果具有多个目的楼层登记,则存在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的群组判定不正确、变得模糊(暧昧,不确定)的可能。因此,目的楼层登记判定功能部32确定当前时刻要进行登记的群组使用者。此外,开始该分配处理的信号基于来自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的与判定阈值的比较结果来开始处理。
此外,具有模糊(暧昧,不确定)修正功能部33,其在目的楼层登记判定功能部32判断存在多个目的楼层登记(此时看作多个群组进行目的楼层登记)后,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的群组判定变得模糊,因此对其进行修正后基于来自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的信号向电梯号机分配部13发送开始分配处理的信号。向该模糊修正功能部33输入模糊修正功能部33进行修正时参考的、来自运行学习存储功能部34的人数。针对该修正处理利用流程图详细地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具有移动人数修正部35,其在将发送到层站输出控制功能部14的分配电梯号机通知输出部6后,对从摄像机31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对从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移动到分配的电梯号机附近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进行计数。
在此,也可进行从摄像机31获取的层站的图像的分析处理,分析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附近或者层站的使用者的行动模式,事先计算实际的群组人数,分配最合适的电梯号机,并将其通知生成部6。
此外,摄像机31将拍摄层站状况的图像发送到群管理控制装置30,在群管理控制装置侧进行图像的分析处理,而也可在层站侧预先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将其结果发送到群管理控制装置30侧。
接着,利用图6A、图6B所示的流程图对群管理控制装置30的具体的电梯号机分配处理动作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由于没有群组按钮7,该流程图中不进行基于群组按钮7的群组使用的判断。对该群组使用者的判断通过由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人数进行是个人使用者还是群组使用者的判断构成特征之一。
因此,由于使用者不使用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输入群组人数,因此不会发生群组代表因疏忽而输入错误的人数或有意输入与群组人数不同的人数的情况,不会错误地使用群组使用者的人数,能够进行合适的电梯号机分配。以下,基于具体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例。
《步骤S60》
首先,群管理控制系统30监视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的输入状况,在步骤S60中检测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有任何操作后,判断其为输入信号并正在进行目的楼层登记,执行步骤S61及之后层站目的楼层登记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60中判断为未进行任何操作,则重新回到开始来监视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的输入状况。
《步骤S61》
接着,在步骤S60中判断为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有任何操作后进入步骤S61,步骤S61中判断是否有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的数字按钮9的输入。如果通过数字按钮9输入了目的楼层则进入步骤S62,如果未通过数字按钮9输入目的楼层则再次返回步骤S61,监视数字按钮9的楼层输入。
《步骤S62》
当步骤S61中输入了目的楼层后,在步骤S62中根据进行了目的楼层登记的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附近的摄像机图像通过图像分析执行群组人数的推算。该基于摄像机图像的分析通过人物特征量的提取来确定为人物,通过该确认人物的数据的总和来推算人数。这种特征量的提取等可使用已广为人知的公开方法。此外,该步骤S62也可在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有任何的操作的输入发生后的步骤S60与步骤S61之间进行。
《步骤S63》
在步骤S62中通过摄像机31的图像分析推算出群组人数后,在步骤S63中对群组判定值与步骤S62中推算出的群组人数进行比较判别。如果推算的人数比群组判定值多,则判断为群组使用者,如果推算的人数比群组判定值少,则判断为个人使用者或者可看作个人也可以看作人数少的群组。该步骤S63为代替群组按钮7的群组使用的判定功能。
在此,群组判定值设定为1~3人左右。在该步骤S63中判断为群组使用者后,进入步骤S64进行基于群组使用者的电梯号机的分配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该步骤中判断为个人使用者或者人数少的群组使用者,则进入步骤S70。在步骤S70中对根据人数分配的电梯号机实际地进行分配的处理。由此,能够将当前运行的作为电梯号机对象的电梯号机快速地呼叫到群组使用者所停留的楼层。
《步骤S64》
在步骤S63中判断为群组使用者后,在步骤S64中判断该群组使用者是否为同一群组使用者。该步骤S64中提取当前的目的楼层登记的数目,判断目的楼层为多个还是为单个。在单个的情况下,认为步骤S62中的群组人数的推算精度高,确定推算出的该群组人数并进入步骤S66。
另一方面,在目的楼层登记数目为多个的情况下,步骤S62中推算出的群组人数存在包含进行了其它目的楼层登记处理的个人或者群组而变得模糊的可能性。因此,目的楼层登记数目为多个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5。
《步骤S65》
如果在步骤S64中判断为目的楼层登记有多个,则存在推算出的群组人数不正确的可能,因此需要对推算出的群组人数进行修正。因此,在步骤S65中执行对模糊状态进行修正的模糊修正处理。
在该步骤S65中,对来自存储群组人数数据的运行学习存储功能部34的群组人数与步骤S62中推算出的群组人数进行比较,根据相互的人数比较进行群组人数的修正,其中上述群组人数数据保存了日常运行方式下的群组使用者数目。该修正方法有多种,本实施例中采用下述方法。
群组人数的修正由运行学习存储功能部34对每层的层站学习每个目的楼层的群组人数并作为学习群组人数,在群组使用者登记目的楼层时,对登记的目的楼层的学习群组人数与通过摄像机31的图像分析推算出的人数进行比较。
然后,在推算的人数超过学习群组人数的上限人数值的情况下,进行将推算的人数变更为上限人数值的修正处理,同样地,在低于下限人数值的情况下,进行将推算的人数变更为下限值的修正处理。
此外,推算的人数如果在上限人数值与下限人数值的范围内,则使用推算的人数值而不进行上述修正处理。进一步地,在检测人数为一个人的情况下或者大幅度地低于下限值的情况下,可不看作群组使用者而作为单独使用者进行修正。并且,该模糊修正处理也可针对成邻接关系的电梯号机进行。
《步骤S66》
当步骤S64、S65推算出的人数确定后,在步骤S66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将群组使用者的判定阈值与步骤S64、S65中确定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相比较并进行判别。然后,在步骤S66中实际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比判定阈值多的情况下,分配群组专用的电梯号机。设置该步骤S66的技术上的意义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在此,该步骤S66中所用的判定阈值由电梯号机的轿厢的额定人数决定,在额定人数多的情况下随之适当地决定判定阈值。进一步地,可如上所述地通过学习控制适当地调整判定阈值。
此外,在该步骤S66中实际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比判定阈值少的情况下,不需要专门分配专用的电梯号机,可与个人使用者相同地处理,分配有群组使用者的人数的空余的一般的电梯号机。然后,在步骤S66中,在实际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比判定阈值多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7,在实际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比判定阈值少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8。
《步骤S67》
在步骤S66中,判断为实际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比判定阈值多时,进行分配仅为该群组使用者服务的专用电梯号机的处理。通过这样为人数较多的群组使用者分配专用电梯号机,能够一次地将较多的群组使用者运送到相同的登记目的楼层,能够提高电梯号机的运行效率。由于该步骤S67与实施例1的步骤S48相同,因此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步骤S68》
另一方面,在步骤S66中判断为实际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比判定阈值少的情况下,进行分配具有可搭乘群组使用者的人数的空余的电梯号机的处理。这样,由于能够为人数较少的群组使用者快速地分配可搭乘的电梯号机,能够提高电梯号机的运行效率。由于该步骤S68与实施例1的步骤S49相同,因此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步骤S69》
本步骤S69对步骤S67、S68求出的根据群组使用者的人数分配的电梯号机实际地进行分配的处理。由此,能够将当前运行的作为电梯号机对象的电梯号机快速地呼叫到群组使用者所停留的楼层。
《步骤S70》
在步骤S69中结束电梯号机的分配后,在步骤S70中对分配处理的结果进行如下处理。即,将关于所分配的电梯号机的信息发送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的输出部6,通知进行目的楼层登记操作的群组使用者。群组使用者根据此移动到所分配的电梯号机前,等待轿厢到达。
此外,在步骤S70中向控制所分配的电梯号机的电梯号机控制板21发送指令信号,实际地进行作为对象的电梯号机的运行控制,进一步地,与分配的电梯号机对应地控制到达灯3和输出引导装置4。
《步骤S71》
在分配电梯号机后,群组使用者由此移动到所分配的电梯号机前等待轿厢到达。此时,在步骤S71中从摄像机31获取关于层站中使用者的移动状况的图像,根据层站的图像进行图像分析处理,提取向所分配的电梯号机移动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该处理可通过实质上与步骤S62相同的处理来计算移动的人数。
《步骤S72》
在步骤S72中,向电梯号机分配部13通知提取出的移动人数,在电梯号机分配部13中记作所分配的电梯号机的搭乘人数。此外,在将此时的运行方式蓄积到运行学习存储功能部34的情况下,可同样地使用步骤S71中提取出的移动人数。
这样,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对于目的楼层登记并不是通过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上设置的群组按钮7的操作来识别群组使用,而是通过摄像机31和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17构成的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来推算,因此,不会发生类似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2的群组按钮7的误输入等情况。由此,由于能够正确地掌握群组使用者的人数,因此能够进行适当的电梯号机的分配,能够提高电梯号机的运行效率。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在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被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检测出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附近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根据检测出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进行电梯号机的分配。由此,由于通过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检测实际的群组使用者的人数来进行电梯号机的分配,因此能够适当地分配电梯号机,能够实现运行效率的提高。
附图记号说明
2……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
7……群组按钮
8……残障者按钮
9……数字按钮
11……群组对应处理部
13……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
14……层站输出控制功能部
15……存储功能部
16……控制功能部
17……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
18……判定阈值设定功能部
19……判定阈值学习功能部
32……目的楼层登记判定功能部
33……模糊修正功能部
34……运行学习存储功能部
35……移动人数修正功能部。

Claims (9)

1.一种群管理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部电梯号机;
设置于层站并由使用者进行目的楼层登记的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和
群管理控制装置,其具有根据对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目的楼层登记操作来分配所述电梯号机的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
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具有检测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附近的使用者的人数的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在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被操作时,通过所述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检测出群组使用者的群组人数,所述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基于由所述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群组使用者的群组人数来分配电梯号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管理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具有判断登记在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中的目的楼层是单个还是多个的目的楼层登记判定功能部,在所述目的楼层登记判定功能部判断为目的楼层是单个时,将所述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人数确定为群组使用者的群组人数。
3.如权利要求2所示的群管理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具有模糊修正功能部,所述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根据来自所述模糊修正功能部的群组人数来分配所述电梯号机,其中所述模糊修正功能部在所述目的楼层登记判定功能部判断为目的楼层是多个时,对每个目的楼层的设定群组人数与检测出的群组人数进行比较,在检测出的群组人数超过设定群组人数的上限人数值的情况下,将检测出的群组人数变更并确定为上限人数值的人数,在检测出的群组人数低于设定群组人数的下限人数值的情况下,将检测出的群组人数变更并确定为下限人数值的人数,在检测出的群组人数在所述上限人数值与所述下限人数值之间的情况下,确定为检测出的群组人数。
4.如权利要求3所示的群管理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糊修正功能部,具有保存学习群组人数的运行学习存储功能部,并将所述运行学习存储功能部的学习群组人数作为所述设定群组人数来与所述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群组人数进行比较,其中所述学习群组人数蓄积了日常的运行方式中的群组使用者数目。
5.如权利要求4所示的群管理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糊修正功能部,在检测出的群组人数大幅度地低于所述设定群组人数的下限人数值的情况下,将群组人数修正为一人,所述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为修正后的这一位使用者分配所述电梯号机。
6.一种群管理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部电梯号机;
设置于层站且具有用于群组使用者进行目的楼层登记的群组按钮的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和
群管理控制装置,其具有根据对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的目的楼层登记操作来分配所述电梯号机的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
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具有:检测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附近的使用者的人数的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和对从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输入的暂定群组人数与所述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检测出的群组人数进行比较来判定群组使用者的群组人数的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并且,所述电梯号机分配功能部基于来自所述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的群组使用者的群组人数来分配所述电梯号机。
7.如权利要求6所示的群管理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对从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输入的暂定群组人数与检测出的群组人数进行比较,在暂定群组人数与检测出的群组人数一致的情况下,将检测出的群组人数确定为真实的群组人数,基于确定后的该群组人数来分配所述电梯号机。
8.如权利要求7所示的群管理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群组人数判定功能部,在暂定群组人数与检测出的群组人数不一致的情况下判断检测出的群组人数是否超过每个目的楼层的设定群组人数的上限人数值,在检测出的群组人数超过所述设定群组人数的所述上限人数值的情况下,将检测出的群组人数变更并确定为所述上限人数值的人数,在检测出的群组人数低于所述设定群组人数的所述上限人数值的情况下,确定为检测出的群组人数,基于确定后的该群组人数来分配所述电梯号机。
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一项所述的群管理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用者人数检测单元为拍摄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附近的摄像单元,通过分析所述摄像单元的图像来推算所述层站目的楼层登记装置附近的使用者的人数。
CN201510173768.3A 2014-04-14 2015-04-14 群管理电梯装置 Active CN1049734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2501A JP6230472B2 (ja) 2014-04-14 2014-04-14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4-082501 2014-04-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3471A true CN104973471A (zh) 2015-10-14
CN104973471B CN104973471B (zh) 2017-08-04

Family

ID=54270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3768.3A Active CN104973471B (zh) 2014-04-14 2015-04-14 群管理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30472B2 (zh)
CN (1) CN10497347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4108A (zh) * 2017-08-08 2019-02-26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系统
CN110451367A (zh) * 2019-08-26 2019-11-15 四川科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层电梯目的层群控系统
CN110577121A (zh) * 2018-06-08 2019-12-17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电梯系统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10844722A (zh) * 2018-08-21 2020-02-28 奥的斯电梯公司 基于潜在乘客的邻近度推断的电梯轿厢分配
CN113955596A (zh) * 2020-07-20 2022-01-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群管理控制装置、调度控制方法及电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80478B2 (ja) * 2015-12-10 2019-09-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運行状況出力方法
US20220024717A1 (en) * 2018-11-30 2022-01-27 Hitachi, Ltd. Number-of-Peopl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ystem, Number-of-Peopl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and Elevator
JP7188509B1 (ja) * 2021-07-30 2022-12-13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4109A (zh) * 2004-01-26 2007-02-14 通力股份公司 带有目标楼层大厅呼叫输入的电梯配置
WO2009141900A1 (ja) * 2008-05-21 2009-1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1618828A (zh) * 2008-06-30 2010-01-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运行控制系统
WO2010032625A1 (ja) * 2008-09-19 2010-03-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装置
CN102849547A (zh) * 2011-06-28 2013-01-0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95550A (ja) * 2001-09-26 2003-04-03 Kajima Corp 建物内の人員分布取得システム、人員分布取得方法、人員分布取得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2013071784A (ja) * 2011-09-26 2013-04-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
JP5583156B2 (ja) * 2012-02-20 2014-09-03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4109A (zh) * 2004-01-26 2007-02-14 通力股份公司 带有目标楼层大厅呼叫输入的电梯配置
WO2009141900A1 (ja) * 2008-05-21 2009-11-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1618828A (zh) * 2008-06-30 2010-01-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的运行控制系统
WO2010032625A1 (ja) * 2008-09-19 2010-03-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装置
CN102849547A (zh) * 2011-06-28 2013-01-02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4108A (zh) * 2017-08-08 2019-02-26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系统
CN110577121A (zh) * 2018-06-08 2019-12-17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电梯系统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10577121B (zh) * 2018-06-08 2022-05-13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电梯系统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
CN110844722A (zh) * 2018-08-21 2020-02-28 奥的斯电梯公司 基于潜在乘客的邻近度推断的电梯轿厢分配
CN110451367A (zh) * 2019-08-26 2019-11-15 四川科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层电梯目的层群控系统
CN110451367B (zh) * 2019-08-26 2021-11-30 四川科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超高层电梯目的层群控系统
CN113955596A (zh) * 2020-07-20 2022-01-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群管理控制装置、调度控制方法及电梯
CN113955596B (zh) * 2020-07-20 2023-08-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群管理控制装置、调度控制方法及电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3471B (zh) 2017-08-04
JP2015202925A (ja) 2015-11-16
JP6230472B2 (ja) 2017-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3471A (zh) 群管理电梯装置
JP6742962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画像認識方法及び運行制御方法
CN109693980B (zh) 电梯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FI124003B (fi) Hissijärjestelmä
CN108455390B (zh) 用于控制电梯系统的方法
CN108529360A (zh) 电梯装置、电梯系统以及自主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JP6622240B2 (ja) エレベータ利用者案内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9678014B (zh) 电梯运行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12802B (zh) 电梯使用日志输出系统以及电梯使用日志输出方法
CN111225866B (zh) 自动呼叫登记系统以及自动呼叫登记方法
CN103420233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JP2019081622A (ja) 外部システム連携配車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5129553A (zh) 电梯系统
CN102190220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5270938B (zh) 电梯系统
JP6607334B1 (ja) エレベーター乗場誘導装置
CN105270939B (zh) 电梯的呼梯登记装置和呼梯登记方法
JP6244253B2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1386237B (zh) 电梯的利用者检测装置
CN110745654A (zh) 一种电梯调配系统、调配方法和电梯设备
JP6243787B2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20090338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6402074B2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群管理による乗車号機の割り当て方法
JP2021038028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上下方向人数検出システム、及び上下方向人数検出方法
JP6759417B1 (ja) エレベータ割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