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20233A -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0233A
CN103420233A CN2012102872320A CN201210287232A CN103420233A CN 103420233 A CN103420233 A CN 103420233A CN 2012102872320 A CN2012102872320 A CN 2012102872320A CN 201210287232 A CN201210287232 A CN 201210287232A CN 103420233 A CN103420233 A CN 103420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ar
time
elevator
boarding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72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根本竜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20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02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具备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分配候选轿厢评价部、轿厢预测到达时间计算部和分配轿厢确定部。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判断使用者从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到电梯乘梯处为止的移动所需的时间。分配候选轿厢评价部在电梯呼叫发生时确定分配轿厢的优先顺序。轿厢预测到达时间计算部计算各电梯的轿厢到达发生了电梯呼叫的楼层的时间。分配轿厢确定部,将能够确保在轿厢到达前该使用者移动到乘梯处的时间的轿厢中、分配轿厢的优先顺序最高的轿厢确定为分配轿厢。

Description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2-114170(申请日:2012年5月18日)为基础,享有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括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对建筑物内的多个电梯进行群管理控制的电梯系统中,具有在电梯乘梯处楼层的楼面检测使用者的目的楼层的装置。此时,目的楼层的信息通过如下方式检测:例如用在设置于乘梯处楼层的楼面内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而取得,或者从在向电梯厅的进门处由使用者出示的IC卡取得。
在这样的电梯系统中,如果检测到使用者的目的楼层,则从多个电梯轿厢中分配向该楼层移动的轿厢,并执行将其结果通过分配轿厢报告装置报告该使用者的处理。
在使用这样的电梯系统的建筑物中,使用者必须在从设置有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进入门和/或分配轿厢报告装置的位置到电梯乘梯处为止的通路以及电梯乘梯处内移动。因此,在考虑该移动时间、再确定分配轿厢的开门时间。
如果执行上述的控制,则按使用者向分配轿厢的乘梯处移动所需的时间长短保持该轿厢的开门状态,因此,能够避免使用者赶不上乘坐该轿厢。但是,在保持开门状态的期间该轿厢受到限制,不能响应其他呼叫。因此,会有在此期间运送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在基于在电梯乘梯处楼层检测到的使用者的目的楼层信息对设置于建筑物内的多个电梯进行群管理时,能够一边给使用者带来高度便利性一边抑制运送效率降低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具备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分配优先顺序确定部、轿厢预测到达时间计算部和分配轿厢确定部。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判断使用者从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到电梯乘梯处为止的移动所需的时间。分配优先顺序确定部在电梯呼叫发生时确定分配轿厢的优先顺序。轿厢预测到达时间计算部计算各电梯轿厢到达电梯呼叫发生了的楼层的时间。分配轿厢确定部,将能够确保在轿厢到达之前该使用者移动到乘梯处的时间的轿厢中,分配轿厢的优先顺序最高的轿厢确定为分配轿厢。
根据上述结构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在基于在电梯乘梯处楼层检测到的使用者的目的楼层信息对设置于建筑物内的多个电梯进行群管理时,能够一边给使用者带来高度便利性一边抑制运送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的整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3是表示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工作的顺序图。
图4是表示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具有多个分配轿厢报告装置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乘梯处楼层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的整体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工作的顺序图。
图8是使用第3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的整体图。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10是表示使用第3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工作的顺序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使用第4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工作的顺序图。
图1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的乘梯处楼层的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作为第1实施方式,关于群管理控制装置进行说明,所述群管理控制装置在由设置于电梯乘梯处楼层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发生了呼叫登记时,考虑预先以固定值设定的、从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到各电梯乘梯处为止的使用者移动时间,进行设置于建筑物内的多个电梯的群管理控制。
〈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
关于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整体结构,参照图1进行说明。
电梯系统1使轿厢向由电梯使用者预先在乘梯处登记了的目的楼层移动,具有第1电梯10-1、第2电梯10-2、第3电梯10-3、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群管理控制装置30A和分配报告装置40。
第1电梯10-1~第3电梯10-3分别具有:运载使用者进行升降的轿厢11-1~11-3和用于使用者上下各轿厢11-1~11-3的各乘梯处12-1~12-3每处的乘梯处门13-1~13-3等。
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位于乘梯处楼层的与各电梯乘梯处12-1~12-3由通路连接的位置,具有目的楼层呼叫按钮群21和呼叫登记部22。
目的楼层呼叫按钮群21具有多个目的楼层按钮,通过使用者操作任一按钮来指定目的楼层,发生电梯呼叫。
呼叫登记部22登记因目的楼层呼叫按钮群21内的按钮被操作而发生的电梯呼叫的信息。
如图2所示,群管理控制装置30A具有: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部301、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识别部302、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分配候选轿厢评价部304、轿厢预测到达时间计算部305、移动时间比较部306、限制轿厢选定部307和分配轿厢确定部308。
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部301,基于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以及各乘梯处12-1~12-3的位置和/或它们之间的距离,将使用者从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平面移动至各乘梯处12-1~12-3所需的时间预先以固定值设定,作为第1使用者移动时间。
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识别部302,识别在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的呼叫登记部22已登记的电梯呼叫信息。
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根据由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部301设定的至各乘梯处12-1~12-3的第1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在登记电梯呼叫信息后使用者移动到各乘梯处12-1~12-3的使用者移动时间。
分配候选轿厢评价部304,基于各电梯10-1~10-3的运行状况信息,确定用以响应由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识别部302识别出的电梯呼叫登记的、各轿厢11-1~11-3的分配优先顺序。
轿厢预测到达时间计算部305基于各电梯10-1~10-3的运行状况信息分别计算轿厢预测到达时间,即,为了响应由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识别部302识别出的电梯呼叫登记,各轿厢11-1~11-3到达乘梯处楼层所需的时间。
移动时间比较部306将由轿厢预测到达时间计算部305计算出的各轿厢11-1~11-3的轿厢预计到达时间与由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判断出的该第1使用者移动时间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能充分确保使用者在各轿厢到达前移动至相应乘梯处的时间。
限制轿厢选定部307根据移动时间比较部306的比较结果,将判断为不能充分保证使用者在轿厢到达前移动到相应乘梯处的时间的轿厢选定为限制轿厢。
分配轿厢确定部308,将未由限制轿厢选定部307选定为限制轿厢的轿厢中,由分配候选轿厢评价部304确定的分配优先顺序最高的轿厢确定为响应该电梯呼叫登记的分配轿厢,并控制相应电梯的工作。
分配报告装置40设置在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附近,将由分配轿厢确定部308确定的轿厢信息输出以告知使用者。
〈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工作〉
参照图3的顺序图,关于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1的工作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30A的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部301中,将使用者从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平面移动至各乘梯处12-1~12-3需要的移动时间作为固定值设定为“30秒”。
在这样设定了移动时间的状态下,如果由使用者操作了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的目的楼层呼叫按钮群21内的任何按钮,则因该操作而发生的电梯呼叫信息会被呼叫登记部22登记(S1)。
接着,在群管理控制装置30A的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识别部302中,识别已登记于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的呼叫登记部22的电梯呼叫信息(S2)。
接着,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中,基于由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部301设定的信息,将电梯呼叫信息登记后使用者移动至各乘梯处12-1~12-3的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为“30秒”(S3)。
接着,分配候选轿厢评价部304以及轿厢预测到达时间计算部305中,按预定时间间隔从各电梯10-1~10-3取得运行状况信息(各轿厢11-1~11-3的位置信息、移动方向、目的楼层登记状况等)(S4)。
接着,分配候选轿厢评价部304中,根据在步骤S2中识别出的电梯呼叫登记的信息和在步骤S4中取得的各电梯10-1~10-3的最新运行状况信息,确定用于响应发生了的电梯呼叫登记的各轿厢11-1~11-3的分配优先顺序(S5)。这里,设为按轿厢11-1→轿厢11-2→轿厢11-3的顺序确定优先顺序高的轿厢。
接着,轿厢预测到达时间计算部305中,基于各电梯10-1~10-3的最新运行状况信息,分别计算各轿厢11-1~11-3对由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识别部302识别出的电梯呼叫登记的信息进行响应而到达乘梯处楼层所需的时间即轿厢预测到达时间(S6)。这里,设为,计算出轿厢11-1的预测到达时间为“10秒”、轿厢11-2的预测到达时间为“25秒”、轿厢11-3的预测到达时间为“35秒”。
接着,移动时间比较部306中,将由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判断出的该第1使用者移动时间与由轿厢预测到达时间计算部305计算出的各轿厢11-1~11-3的轿厢预计到达时间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能充分确保在各轿厢到达前使用者移动至相应乘梯处的时间(S7)。
这里,计算出由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判断出的该第1使用者移动时间为“30秒”与由轿厢预测到达时间计算部305计算出的轿厢11-1的轿厢预计到达时间“10秒”的比较结果即时间差为“-20秒”,计算出与轿厢11-2的轿厢预计到达时间“25秒”的比较结果即时间差为“-5秒”,计算出与轿厢11-3的轿厢预计到达时间“35秒”的比较结果即时间差为“+5秒”。
接着,限制轿厢选定部307中,根据移动时间比较部306的比较结果,将被判断为不能充分确保在轿厢到达前使用者移动至相应乘梯处的时间的轿厢选定为限制轿厢(S8)。
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比较结果算出的时间差的值小于“-10秒”的轿厢,即使响应该电梯呼叫而向发生了呼叫的楼层移动,也可能响应在使用者到达相应乘梯处为止的期间内发生的其他呼叫而出发,因此被判断为不能确保使用者的移动时间而被选择为限制轿厢。具体而言,关于轿厢11-1,算出的时间差的值“-20秒”比“-10秒”小,因此被选择为限制轿厢。
接着,分配轿厢确定部308中,将未由限制轿厢选定部307选定为限制轿厢的轿厢中,由分配候选轿厢评价部304确定的分配优先顺序最高的轿厢确定为响应该电梯呼叫登记的分配轿厢(S9)。
第1实施方式中,未被选定为限制轿厢的轿厢11-2和轿厢11-3是分配对象轿厢,基于步骤S5中确定的优先顺序,在这些轿厢中轿厢11-2被确定为分配轿厢。
已确定的分配轿厢的信息被发送给分配轿厢报告装置40,由该装置输出以告知使用者。分配轿厢报告装置40由例如显示装置和/或扬声器等构成,通过该显示装置的显示和/或来自扬声器的声音输出等进行报告。
此外,若轿厢11-2被确定为分配轿厢,则该信息被发送给对应的电梯10-2的控制装置(未图示),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使得轿厢11-2响应该电梯呼叫登记而向乘梯处楼层移动(S11)。
以上,根据第1实施方式,基于在乘梯处楼层所设置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的呼叫登记,一边确保使用者从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移动到电梯乘梯处的时间,一边对设置于建筑物内的多个电梯执行群管理控制。因此,能够执行一边给使用者带来高度便利性一边抑制运送效率降低的电梯运行控制。从而,能够防止使用者因赶不上响应已登记呼叫而移动的轿厢而再次登记呼叫、对于单个使用者发生多次电梯呼叫的情况。
此外,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部301按每个轿厢个别地设定移动时间,在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和移动时间比较部306中使用向相应的轿厢的移动时间信息。
还有进而,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图4所示,在乘梯处楼层设置有多个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1~20-4以及分配轿厢报告装置40-1~40-4。该情况下,群管理控制装置30A的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部301中,设定各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1~20-4和各乘梯处12-1~12-3的每个组合的移动时间。接着,在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和移动时间比较部306中使用与相应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和乘梯处的组合相关的移动时间信息。这时,已确定的分配轿厢的信息被输出至设置于相应乘梯处目的楼层登记装置附近的分配轿厢报告装置。
第2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中,将从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到电梯乘梯处的使用者移动时间设成预先设定的固定值,因此,在实际的使用者的移动时间与设定的固定值不同的情况下和/或移动时间因每个使用者而不同的情况下,限制轿厢选定部307中有可能不能进行适当的限制轿厢的选定。
因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如下的群管理控制装置进行说明:测定各使用者的移动速度,并基于该测定结果和从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到电梯乘梯处的距离,进行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的呼叫登记发生时的群管理控制。
〈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
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2的整体结构如图5所示,设有安检门50,并取代群管理控制装置30A而具备群管理控制装置30B,其余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安检门50从通过者所刷的IC卡等取得识别信息,判定该通过者是否为正规使用者,并具有在判定为正规使用者时设为开状态的门51。安检门50内设有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的功能,根据从IC卡等取得的识别信息判定该使用者的目的楼层而发生电梯呼叫。安检门50具有测量已通过的使用者的移动速度的移动速度测量传感器52。安检门50的上部设置有作为分配报告装置40的显示装置。
第2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B中,如图6所示,取代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部301而具有使用者移动速度识别部309和使用者移动距离设定部310,其余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A的相同。因此,省略具有相同功能的功能部的详细说明。
使用者移动速度识别部309识别由安检门50测定的使用者的移动速度。
使用者移动距离设定部310将从安检门50到各乘梯处12-1~12-3的平面距离作为使用者移动距离,根据建筑图纸等信息预先以固定值设定。
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基于由使用者移动速度识别部309识别出的使用者的移动速度和由使用者移动距离设定部310设定的使用者移动距离,算出在电梯呼叫信息登记后使用者移动到各乘梯处12-1~12-3的使用者移动时间。
〈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工作〉
关于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2的工作,参照图7的顺序图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30B的使用者移动距离设定部310中,将安检门50至各乘梯处12-1~12-3的距离作为使用者移动距离预先设定。这里,将从安检门50至各乘梯处12-1~12-3的平面距离设定为固定值20(m)。该距离信息在根据后述的使用者移动速度信息来计算移动时间时使用。
并且,当使用者在安检门50处刷IC卡时,由安检门50从该IC卡取得识别信息,判定该使用者是否为准许入场的正规使用者。而且,在判定为是正规使用者时,门51成为开状态。此外,在安检门50根据从该IC卡取得的识别信息判定该使用者的目的楼层,前往该目的楼层的电梯呼叫被登记(S21)。
当使用者通过处于开状态的门51时,使用者的移动速度被安检门50的移动速度测量传感器52测定(S22)。这里,假设测得使用者A的移动速度为“1(m/秒)”、使用者B的移动速度为“0.5(m/秒)”。这些测定结果由群管理控制装置30B的使用者移动速度识别部309识别。
通过在安检门50搭载移动速度测量传感器52和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的功能,群管理控制装置30B能够在对于使用者的目的楼层的电梯呼叫发生时识别各使用者的移动速度,能够执行符合实际情况的控制。
接着,群管理控制装置30B的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识别部302中,由安检门50登记的电梯呼叫信息被识别(S23)。
接着,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中,基于由使用者移动速度识别部309识别出的使用者的移动速度和由使用者移动距离设定部310设定的使用者移动距离,计算各使用者从安检门50平面移动至乘梯处12-1~12-3所需的时间,作为第2使用者移动时间(S24)。
第2实施方式中,算出使用者A的移动时间为移动距离“20(m)”÷移动速度“1(m/秒)”=20(秒),算出使用者B的移动时间为移动距离“20(m)”÷移动速度“0.5(m/秒)”=40(秒)。
以下,执行群管理控制时的步骤S25~S32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中步骤S4~S11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如果第2实施方式的步骤S27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设为计算出轿厢11-1的预测到达时间为“10秒”、轿厢11-2的预测到达时间为“25秒”、轿厢11-3的预测到达时间为“35秒”,则在步骤S30中对于使用者A确定轿厢11-2为分配轿厢,对于使用者B确定轿厢11-3为分配轿厢。
以上,根据第2实施方式,即使在移动速度因使用者而异的情况下,也能分别对应地使轿厢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因赶不上而对于单个使用者发出多个电梯呼叫的情况,以更有效地进行电梯的群管理控制。
此外,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使用者移动距离设定部310中按每个轿厢个别地设定移动距离,在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和移动时间比较部306中使用相应的轿厢的移动距离信息。
进而,也可以在乘梯处楼层设置有多个安检门,在群管理控制装置30B的使用者移动距离设定部310中,通过设定各安检门50与各乘梯处12-1~12-3的每个组合的移动距离,在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和移动时间比较部306中使用与相应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和乘梯处之间的组合相关的移动时间信息。此时,已确定的分配轿厢的信息被输出至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作为分配报告装置40设置在相应的安检门50上部。
第3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中,将从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到电梯乘梯处的使用者移动时间作为预先设定的一个固定值。因此,在例如与健全人相比移动速度缓慢的腿脚不便的使用者使用电梯的情况下,尽管限制轿厢选定部307中不能进行适当的限制轿厢的选定,分配轿厢确定部308中不能确保使用者实际上移动到分配轿厢的时间,但还是确定了分配轿厢,可能致使赶不上电梯的情况发生。
因此,在第3实施方式中,关于预先设定多个从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到电梯乘梯处的使用者移动时间,基于使用者的操作来选用适当的移动时间,执行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的呼叫登记发生时的群管理控制的群管理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使用第3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
如图8所示,使用第3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3的整体结构中具备使用者类别通知装置60,取代群管理控制装置30A而设有群管理控制装置30C,其余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1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使用者类别通知装置60具备轮椅用按钮61,与通常使用者移动速度不同的使用者例如腿脚不便的移动速度缓慢的轮椅使用者在操作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时一并操作该轮椅用按钮61。该轮椅用按钮61输出用于通知移动速度异于通常移动速度的使用者使用电梯的信号。
如图9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C具有使用者类别识别部311,其余与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A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具有相同功能的功能部的详细说明。
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部301预先以固定值设定:通常使用者从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平面移动至乘梯处12-1~12-3所需的时间即第1使用者移动时间;和移动速度比通常使用者缓慢的轮椅使用者从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平面移动至乘梯处12-1~12-3所需的时间即第3使用者移动时间。
当使用者类别通知装置60的轮椅用按钮61被操作时,该情况即被使用者类别识别部311识别到,判断为与通常使用者不同移动速度缓慢的类别的使用者使用电梯。
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在通常时基于由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部301设定的信息,判断为使用以通过使用者的目的楼层呼叫按钮操作登记了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的时刻作为起点的第1使用者移动时间,而在由使用者类别识别部311识别到轮椅使用者使用电梯时,判断为使用第3使用者移动时间。
〈使用第3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工作〉
关于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3的工作,参照图10的顺序图进行说明。
第3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30C的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部301中,将通常使用者从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平面移动至乘梯处12-1~12-3所需的第1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为固定值“20秒”,将移动速度比通常使用者缓慢的轮椅使用者从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平面移动至乘梯处12-1~12-3所需的第3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为固定值“30秒”。
在如此设定了的状态下,在通常使用者使用该电梯系统3时,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进行电梯的群管理控制。
此外,当轮椅使用者使用该电梯系统3时使用者类别通知装置60的轮椅用按钮61(S41)被按下时,在群管理控制装置30C的使用者类别识别部311中识别出与通常使用者不同移动速度缓慢的轮椅使用者使用电梯。
接着,当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的目的楼层呼叫按钮群21中的任一按钮由该轮椅使用者操作时,因该操作发生的电梯呼叫信息被登记到呼叫登记部22中(S42)。
接着,群管理控制装置30C的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识别部302中,识别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的呼叫登记部22中登记了的电梯呼叫信息(S43)。
然后,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中,基于使用者类别识别部311识别出的信息判断为使用第3使用者移动时间“30秒”(S44),执行群管理控制。
以下,执行群管理控制时的步骤S45~S52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4~S11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如果第3实施方式的步骤S47中,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设为计算出轿厢11-1的预测到达时间为“10秒”、轿厢11-2的预测到达时间为“25秒”、轿厢11-3的预测到达时间为“35秒”,则在步骤S50中,对于该轮椅使用者基于第3使用者移动时间“30秒”确定轿厢11-3为分配轿厢。此外,对于通常使用者基于第1使用者移动时间“20秒”确定轿厢11-2为分配轿厢。
以上,根据第3实施方式,通过设置由轮椅使用者等在进行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操作时事先操作的轮椅用按钮,在移动速度与通常使用者不同的人使用电梯时群管理装置的使用者类别识别部能够识别出该情况,使轿厢适当地针对该使用者而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因赶不上而对于单个使用者发生多个电梯呼叫,而进一步高效率地进行电梯的群管理控制。
第4实施方式
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如下群管理控制装置: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地由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登记了电梯呼叫的情况下,基于该时间差判断对于这些呼叫登记是分配同一轿厢还是分配不同轿厢。
〈使用第4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
使用第4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4的整体结构中,如图11所示,取代群管理控制装置30C而具备群管理控制装置30D,其余与图8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3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0具备呼叫登记时间差计算部312和使用者到达时间差计算部313,其余与第3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C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具有相同功能的功能部的详细说明。
在由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识别部302识别到的电梯呼叫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地发生时,呼叫登记时间差计算部312计算其发生时间差作为呼叫登记时间差。
使用者到达时间差计算部313,对于连续地登记了的电梯呼叫,根据由呼叫登记时间差计算部312计算出的呼叫登记时间差和由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判断出的使用者的移动时间信息,计算各使用者到达乘梯处12-1~12-3的到达时间差。
限制轿厢选定部307,关于该连续地登记了的电梯呼叫,在由使用者到达时间差计算部313计算出的各使用者到达乘梯处12-1~12-3的到达时间差为预定时间内时,不将分配给先到达的使用者的轿厢从分配给后到达的使用者的轿厢中排除,在到达时间差超过预定时间时,将分配给先到达的使用者的轿厢选定为限制轿厢以将其从分配给后到达的使用者的轿厢中排除。
〈使用第4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工作〉
关于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4的工作,参照图12的顺序图进行说明。
第4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30D的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部301中,与第3实施方式一样,将与多个使用者类别相关的移动时间预先以固定值设定。
在这样设定了的状态下,首先,当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的目的楼层呼叫按钮群21中的任一按钮由通常使用者操作时,因该操作而发生的电梯呼叫信息被登记到呼叫登记部22(S61)。
接着,在群管理控制装置30D的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识别部302中识别在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的呼叫登记部22中登记了的电梯呼叫信息(S62)。
接着,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中,基于由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部301设定的通常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以通过使用者的目的楼层呼叫按钮操作而登记了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的时刻为起点的使用者移动时间(S63)。
接着,在同一乘梯处楼层中,当轮椅使用者按下使用者类别通知装置60的轮椅用按钮61(S64)时,群管理控制装置30D的使用者类别识别部311中识别出与通常使用者不同移动速度缓慢的轮椅使用者使用电梯。
进而,当在步骤S61中发生的电梯呼叫登记,接着由该轮椅使用者操作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的目的楼层呼叫按钮群21中的任一按钮时,因该操作而发生的电梯呼叫信息被登记于呼叫登记部22(S65)。
接着,群管理控制装置30D的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识别部302中,识别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的呼叫登记部22中登记了的电梯呼叫信息(S66)。
然后,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中,基于由使用者类别识别部311识别出的信息判断为使用轮椅使用者的移动时间(S67)。
接着,呼叫登记时间差计算部312中,在步骤S61中发生的电梯呼叫登记与在步骤S65中发生的电梯呼叫登记在一定时间内例如10秒以内连续发生时,则计算该发生时间差作为呼叫登记时间差(S68)。这里,在步骤S61的电梯呼叫登记发生5秒后发生了步骤S65的电梯呼叫登记,判断为连续发生。
接着,使用者到达时间差计算部313中,关于连续登记了的电梯呼叫,基于步骤S63和步骤S67中计算出的使用者的移动时间以及步骤S68中计算出的呼叫登记时间差,计算各使用者到达乘梯处12-1~12-3的到达时间差(S69)。
此外,关于各个电梯呼叫执行与第1实施方式的步骤S4~S7相同的处理。
之后,在限制轿厢选定部307中选定限制轿厢时,关于该连续登记了的电梯呼叫,在步骤S70中计算出的各使用者到达乘梯处12-1~12-3的到达时间差为预定时间内例如10秒以内时,不将分配给先到达的使用者的轿厢从分配给后到达的使用者的轿厢中排除,在到达时间差超过预定时间时,将分配给先到达的使用者的轿厢选定为限制轿厢以将其从分配给后到达的使用者的轿厢中排除(S70)。
基于这样选定的限制轿厢的信息,确定分配轿厢(S71),执行报告处理以及电梯运行控制(S72、S73)。
以上,根据第4实施方式,在多个使用者连续地操作了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的情况下,也基于与各电梯呼叫相关的分配轿厢到达该乘梯处的到达时间差来判断是分配同一轿厢还是分配不同的轿厢。因此,在到达时间差有可能大到某个程度使先到达的使用者在其后的使用者到达前就使轿厢出发的情况下,能够分配不同轿厢,能够防止因赶不上而对于单个使用者发生多个电梯呼叫的情况,以更高效地进行电梯的群管理控制。
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3中搭载了呼叫登记时间差计算部312和使用者到达时间差计算部313的情况,但它们也可以搭载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2中,基于每个使用者的移动速度来计算到达时间差。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根据每个使用者的速度来执行更高精度的控制。
第5实施方式
第5实施方式中说明如下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在暂且确定分配轿厢后,还根据电梯的运行状况随时执行分配轿厢的再次评价,在分配轿厢被更改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执行群管理控制。
〈使用第5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
使用第5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5的整体结构中,如图13所示,取代群管理控制装置30A而具备群管理控制装置30E,其余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1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第5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E中,如图13所示,取代使用者移动时间设定部301而具备使用者通路移动时间设定部314和使用者乘梯处移动时间设定部315,还设有分配轿厢再次评价部316,其余与第1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30A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具有相同功能的功能部的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第5实施方式中,将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与乘梯处12-1~12-3之间的距离分为从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到乘梯处12-1~12-3所在的电梯厅入口的通路的距离和电梯厅内的移动距离加以管理。
使用者通路移动时间设定部314,将从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平面移动至电梯厅的入口所需的时间作为使用者通路移动时间预先设定为固定值。
使用者乘梯处移动时间设定部315,将在使用者在电梯厅内平面移动所需的时间作为使用者乘梯处移动时间预先设定为固定值。
分配轿厢再评价部316根据随时间变化的多个电梯10-1~10-3的运行状况,对已由分配轿厢确定部308确定了的分配轿厢进行再次评价。
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303在由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识别出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时,将由使用者通路移动时间设定部314设定的使用者通路移动时间和由使用者乘梯处移动时间设定部315设定的使用者乘梯处移动时间之和判断为从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到乘梯处12-1~12-3的使用者移动时间。此外,在通过分配轿厢再次评价部316的处理对分配轿厢进行再次评价时,只将使用者乘梯处移动时间判断为使用者移动时间。
〈使用第5实施方式的群管理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工作〉
关于第5实施方式的电梯系统5的工作进行说明。
第5实施方式中,群管理控制装置30E的使用者通路移动时间设定部314中,将使用者从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平面移动至电梯厅的入口所需的使用者通路移动时间以固定值设定为“10秒”。
此外,使用者乘梯处移动时间设定部315中,将使用者在电梯厅内平面移动所需的使用者乘梯处移动时间预先以固定值设定为“10秒”。
如此,在使用者通路移动时间和使用者乘梯处移动时间被设定了的状态下,当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20的目的楼层呼叫按钮群21中的任一按钮由使用者操作时,执行与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步骤S1~S11同样的处理。
此时,在步骤S3中,作为使用者移动时间,使用使用者通路移动时间“10秒”和使用者乘梯处移动时间“10秒”之和的“20秒”。然后,执行步骤S4~步骤S11的处理。
使用者基于步骤S10中报告的分配轿厢的信息而移动到相应轿厢前的乘梯处。
在此期间,用分配轿厢再次评价部316取得随时间变化的电梯10-1~10-3的运行状况,对分配轿厢确定部308中暂且确定了的分配轿厢进行再次评价。
此时,由于使用者已处于电梯厅中,再次评价时仅将由使用者乘梯处移动时间设定部315设定的使用者乘梯处移动时间用作使用者移动时间。
第5实施方式中,在目的楼层呼叫按钮已被操作时,在轿厢11-1的轿厢预测到达时间为“30秒”、轿厢11-2的轿厢预测到达时间为“45秒”、轿厢11-3的轿厢预测到达时间为“60秒”的情况下,优先顺序高的轿厢11-1被确定为分配轿厢。此外,在分配轿厢被再次评价时,在轿厢11-1的轿厢预定到达时间为“25秒”、轿厢11-2的轿厢预测到达时间为“3秒”、轿厢11-3的轿厢预测到达时间为“10秒”的情况下,可确保使用者在电梯厅内移动的使用者乘梯处移动时间,且在该时刻优先顺序高的轿厢11-3被确定为变更后的分配轿厢。
以上,根据第5实施方式,具有在使用者操作乘梯处目的楼层登记按钮并开始群管理控制后还基于多个电梯的运行状况对分配轿厢进行再次评价的功能,从而能够进一步对使用者分配适当的轿厢,能够提高便利性。此外,再次评价分配轿厢时,在确保使用者在电梯大厅内移动的时间的同时进行群管理控制,所以能够进行一边给使用者带来高度便利性一边抑制运送效率的低下的电梯运行控制。通过这样的方式,可防止使用者因未赶上响应登记了的呼叫而移动的轿厢而再次登记呼叫,致使对于单个使用者发生多次电梯呼叫的情况。
以上,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提出的,无意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可以用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作出种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或其变形均为本发明的范围和/或要旨所包含,均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中,具备:
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其判断使用者从设置于电梯乘梯处楼层的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至设置有多个电梯的乘梯处的移动所需的使用者移动时间;
分配候选轿厢评价部,其在由所述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了电梯呼叫时,基于所述多个电梯的运行状况确定用于响应该呼叫登记的分配轿厢的优先顺序;
轿厢预测到达时间计算部,其在由所述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了电梯呼叫时,分别计算向所述乘梯处楼层的所述多个电梯的轿厢预测到达时间;以及
分配轿厢确定部,其将由所述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判断出的使用者移动时间与由所述轿厢预测到达时间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各轿厢的轿厢预测到达时间进行比较,将能够确保轿厢到达前该使用者移动至乘梯处的时间的轿厢中、由所述轿厢优先顺序确定部确定的分配轿厢的优先顺序最高的轿厢确定为分配轿厢,并控制相应电梯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识别使用者的移动速度的使用者移动速度识别部;以及
设定预先设定的、从所述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至所述乘梯处的使用者移动距离的使用者移动距离设定部,
所述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根据由所述使用者移动速度识别部识别出的所述使用者的移动速度和由所述使用者移动距离设定部设定的使用者移动距离,算出所述使用者移动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设定每类移动速度不同的使用者类别的移动速度信息的移动时间设定部和识别所述使用者的类别的使用者类别识别部,
所述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将由所述移动时间设定部设定的移动速度信息中、与由所述使用者类别识别部识别出的使用者的类别相符的移动速度信息,判断为要使用的移动时间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呼叫登记时间差计算部,其在由所述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在一定时间内连续地登记了电梯呼叫的情况下,计算该登记的发生时间差作为呼叫登记时间差;以及
使用者到达时间差计算部,其根据由所述登记时间差计算部计算出的呼叫登记时间差和由所述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判断出的使用者移动时间,来计算所述使用者向所述乘梯处的到达时间差,
所述分配轿厢确定部,对于所述连续地登记了的电梯呼叫,在由使用者到达时间差计算部计算出的到达时间差为预定时间内时,不将分配给先到达的使用者的轿厢从分配给后到达的使用者的轿厢中排除,在所述到达时间差超出预定时间时,将分配给先到达的使用者的轿厢从分配给后到达的使用者的轿厢中排除,而确定所述分配轿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使用者移动时间判断部,
在由所述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了电梯呼叫时,将从所述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至所述乘梯处的某一电梯厅的入口的移动所需的使用者通路移动时间与所述电梯厅内的移动所需的使用者乘梯处移动时间之和,作为所述使用者移动时间,
在分配轿厢已被确定后对分配轿厢进行再次评价时,仅将所述电梯厅内的移动所需的使用者乘梯处移动时间作为所述使用者移动时间。
6.一种电梯的群管理控制方法,根据由设置于电梯乘梯处楼层的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了的电梯呼叫登记,对多个电梯进行群管理,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使用者从所述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至所述多个电梯的乘梯处的移动所需的使用者移动时间;
在由所述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了电梯呼叫时,根据所述多个电梯的运行状况确定用于响应该呼叫登记的分配轿厢的优先顺序,
在由所述乘梯处目的楼层呼叫登记装置登记了电梯呼叫时,分别计算所述多个电梯的各轿厢向所述乘梯处楼层去到达的轿厢预测到达时间,
将所述使用者移动时间与所述各轿厢的轿厢预测到达时间进行比较,将能够确保轿厢到达前该使用者移动至乘梯处的时间的轿厢中、所述分配轿厢的优先顺序最高的轿厢确定为分配轿厢,并控制相应电梯的运行。
CN2012102872320A 2012-05-18 2012-08-13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34202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4170A JP2013241230A (ja) 2012-05-18 2012-05-18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JP114170/2012 2012-05-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0233A true CN103420233A (zh) 2013-12-04

Family

ID=49645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72320A Pending CN103420233A (zh) 2012-05-18 2012-08-13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3241230A (zh)
CN (1) CN10342023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0934A (zh) * 2014-05-30 2016-01-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群管理电梯装置
CN107758456A (zh) * 2017-11-06 2018-03-06 佛山市章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梯管理系统
CN108975108A (zh) * 2018-08-31 2018-12-11 住友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组群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67898A (zh) * 2017-02-07 2019-09-20 通力股份公司 往返模式下的电梯监视
CN110615329A (zh) * 2019-09-26 2019-12-27 马鞍山问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远程数据连接的智能电梯系统
CN114314222A (zh) * 2020-09-28 2022-04-12 阿帕纳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调度电梯的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5178B2 (ja) * 2014-09-24 2018-08-01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05173930B (zh) * 2015-06-17 2017-04-12 厦门乃尔电子有限公司 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电梯系统及其搭乘方法
JP6627638B2 (ja) * 2016-04-28 2020-01-08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1406033B (zh) * 2017-11-30 2022-12-06 三菱电机楼宇解决方案株式会社 电梯的控制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4556A (ja) * 2003-01-27 2004-08-1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CN101272976A (zh) * 2005-12-07 2008-09-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系统
JP2010215302A (ja) * 2009-03-13 2010-09-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装置
CN101983169A (zh) * 2008-04-03 2011-03-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CN102112382A (zh) * 2008-08-25 2011-06-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97102T1 (de) * 1990-02-05 1993-11-15 Inventio Ag Einrichtung zur auswahl einer aufzugskabine fuer koerperbehinderte bei aufzuegen mit sofortzuteilung von zielrufen.
JP2000026034A (ja) * 1998-07-10 2000-01-25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運転装置
JP2001354365A (ja) * 2000-06-14 2001-12-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9123014A (ja) * 2007-11-15 2009-06-04 Ooba:Kk 用地情報管理システム、道路事業情報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図面作成方法
JP2010023719A (ja) * 2008-07-22 2010-02-04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自動車の車体下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4556A (ja) * 2003-01-27 2004-08-1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CN101272976A (zh) * 2005-12-07 2008-09-2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系统
CN101983169A (zh) * 2008-04-03 2011-03-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装置
CN102112382A (zh) * 2008-08-25 2011-06-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JP2010215302A (ja) * 2009-03-13 2010-09-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0934A (zh) * 2014-05-30 2016-01-2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群管理电梯装置
CN110267898A (zh) * 2017-02-07 2019-09-20 通力股份公司 往返模式下的电梯监视
CN110267898B (zh) * 2017-02-07 2021-01-12 通力股份公司 往返模式下的电梯监视
US11958721B2 (en) 2017-02-07 2024-04-16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monitoring in shuttle mode
CN107758456A (zh) * 2017-11-06 2018-03-06 佛山市章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电梯管理系统
CN108975108A (zh) * 2018-08-31 2018-12-11 住友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组群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15329A (zh) * 2019-09-26 2019-12-27 马鞍山问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远程数据连接的智能电梯系统
CN114314222A (zh) * 2020-09-28 2022-04-12 阿帕纳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调度电梯的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41230A (ja) 2013-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20233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JP6742962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画像認識方法及び運行制御方法
CN102112382B (zh) 电梯的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3237748B (zh) 电梯系统和电梯组群管理系统
EP3581533A1 (en) Elevator schedu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CN110626891B (zh) 用于改进的电梯调度的系统和方法
KR20000076382A (ko) 엘리베이터의 관리제어장치
JP6335364B1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群管理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JP6866275B2 (ja) 外部システム連携配車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20180137549A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및 카 호출 추정 방법
JP2014237521A (ja) 群管理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KR20190140829A (ko) 엘리베이터의 군관리 제어 시스템
JP2013112515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2012218898A (ja) 群管理制御システム
EP3318524A1 (en) Destination dispatch passenger detection
JP6194059B1 (ja) 呼び登録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6241521A (zh) 双层电梯系统
JPWO2019087250A1 (ja) 渋滞回避運転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6068690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10329863A (zh) 乘客错误乘梯提示系统及电梯设备
CN113511566B (zh) 群管理控制装置、调度控制方法和电梯
CN111891888B (zh) 自调谐门定时参数
CN105836553A (zh)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
JP6687266B1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3942900A (zh) 群管理控制装置、调配控制方法以及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