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7898A - 往返模式下的电梯监视 - Google Patents

往返模式下的电梯监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267898A
CN110267898A CN201880010372.9A CN201880010372A CN110267898A CN 110267898 A CN110267898 A CN 110267898A CN 201880010372 A CN201880010372 A CN 201880010372A CN 110267898 A CN110267898 A CN 1102678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shuttle mode
priority
mode
eleva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03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267898B (zh
Inventor
J.奥维宁
O.米耶蒂宁
D.索纳瓦内
M.凯图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e Corp filed Critical K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267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7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267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267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66B3/002Indic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4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where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is of importance, i.e. by means of a supervisory or group controller
    • B66B1/2466For elevator systems with multiple shafts and multiple cars per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46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1/468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30Details of the elevator system configuration
    • B66B2201/303Express or shuttle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包括监控多个电梯的方法,其中多个电梯中的至少两个被设置为往返模式,在往返模式中对应的电梯在两个预定义的楼层之间行驶;计算在预定楼层处的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时间和出发时间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用户从操作终端位置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基于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和/或出发时间以及用户从操作终端位置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的优先顺序;根据优先顺序,将多个显示模式中的一个分配给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以及使得通过使用所分配的显示模式根据优先顺序显示电梯标识。

Description

往返模式下的电梯监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备、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使用具有多个电梯(其中某些电梯以所谓的往返模式操作)的电梯系统时可用于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
背景技术
以下对背景技术和示例的描述可以包括对本发明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至少某些示例连同相关现有技术未知的公开的见解、发现、理解或公开或关联。本发明的此类贡献中的某些可以在下面具体指出,而本发明的其他此类贡献将从相关上下文中显而易见。
在某些建筑物中,实现目的地呼叫电梯系统,其中乘客或用户进入电梯之前在层站(landing)处通过在呼叫终端目的地操作面板(DOP)(也称为操作终端)中的输入来输入目的地楼层号等来呼叫电梯。例如,用户在进入电梯轿厢之前通过手动输入或通过经由射频识别(RFID)卡等输入数据(例如用于特定楼层的访问码)来登记楼层呼叫。然后系统识别最适合预期行程的电梯,并且DOP让用户知道要等待哪个电梯。因此,可以避免每个人都登上下一轿厢。以这种方式,可以减少行程时间并增加运输效率,同时提高用户体验。
在行程高峰时段期间,例如,当早上办公室开放时,可以使用所谓的往返(shuttle)模式。在往返模式中,建筑物的一个或多个电梯被设置为特殊操作模式,其中它仅在两个预定义的楼层之间行驶,而其他电梯保持在正常操作模式。
通常,被设置在往返模式的电梯以特定方式标识,例如,通过在电梯处的对应指示,和/或呼叫终端提供将离开的下一往返电梯的指示。例如,当电梯轿厢已经达到预定乘客负载时,或者自抵达该楼层已经过去预定时间等等,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开始出发。
因此,通过使用往返模式,可以将高峰时间的乘客行程分开并分发到一个或多个附加的集中点(也称为空中大厅(skylobby)),用户可以从那里以更容易的方式到达他们的最终目的地。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机制,即设备、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当使用具有多个电梯(其中某些电梯以所谓的往返模式操作)的电梯系统时,借助该设备、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根据实施例的示例,提供了例如一种包括监视多个电梯的方法,其中多个电梯中的至少两个被设置为往返模式,在往返模式中对应的电梯在两个预定义的楼层之间行驶;计算在预定楼层处的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时间和出发时间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用户从操作终端位置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基于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和/或出发时间以及用户从操作终端位置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的优先顺序;根据优先顺序,将多个显示模式中的一个分配给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以及使得通过使用所分配的显示模式根据优先顺序显示电梯标识。
此外,根据实施例的示例,提供了例如被配置为监视多个电梯的设备,其中多个电梯中的至少两个被设置为往返模式,在往返模式中对应的电梯在两个预定义的楼层之间行驶,所述设备包括:用于计算在预定楼层处的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时间和出发时间中的至少一个的部件;用于确定用户从操作终端位置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的部件;用于基于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和/或出发时间以及用户从操作终端位置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来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的优先顺序的部件;用于根据优先顺序将多个显示模式中的一个分配给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部件;以及用于使得通过使用所分配的显示模式根据优先顺序显示电梯标识的部件。
根据进一步的改进,这些示例可以包括下列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当计算在预定楼层处的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出发时间时,可以使用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估计的停止时间段;
-可以考虑放置在不同位置处的多个操作终端,其中,当确定用户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时,可以确定从多个操作终端中的每一个的时间,并且当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的优先顺序时,可以计算用于多个操作终端中的每一个的优先顺序;
-可以接收和处理对电梯运输的特定目的地的请求,以及当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的优先顺序时,可以仅考虑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那些行驶向所请求的目的地的电梯;
-可以接收和处理与已在等待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人数有关的附加信息;以及当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的优先顺序时,可以仅考虑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那些已在等待的人数小于预设限制数量的电梯;
-当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的优先顺序时,可以从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和/或出发时间中减去用户从操作终端位置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其中,减法产生的差值越小,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在优先顺序中的等级越高;
-当由减法产生的差值小于预定值时,可以从优先顺序中取消对应的电梯或开始用于改变用于显示模式的颜色和对比度设置中的至少一个的处理;
-可以确定用于预定楼层的拥挤因子,其中拥挤因子定义在预定楼层中存在的人数,并且可以确定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与操作终端位置之间的距离;其中,当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的优先顺序时,可以将拥挤因子和距离视为加权因子,其中拥挤因子越高,则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与操作终端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加权因子越高,其中当距离越短时,用于距离的加权因子越高;
-可以确定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操作状态,并且可以根据所确定的状态调整显示模式;
-所述多个显示模式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用于屏幕上的电梯标识指示的显示位置、电梯标识指示的尺寸、电梯标识指示的静态对比度、电梯标识指示的可变对比度、电梯标识指示的静态颜色、电梯标识指示的可变颜色、以及电梯操作状态的指示中的至少一个的特定设置,其中,具有第一设置的第一显示模式可以被分配给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在优先顺序中具有最高等级的电梯,并且具有与第一设置不同的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显示模式可以被分配给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其他电梯。
此外,根据实施例的示例,提供了例如电梯系统,包括:多个电梯,其中多个电梯中的至少两个被设置为往返模式,在往返模式中对应的电梯在两个预定义的楼层之间行驶;至少一个操作终端,包括用于显示与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有关的信息的显示器;控制器,被配置为计算在预定楼层处的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时间和出发时间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用户从至少一个操作终端的位置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基于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和/或出发时间以及用户从操作终端位置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来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的优先顺序,以及根据优先顺序将多个显示模式中的一个分配给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其中,至少一个操作终端还被配置为根据优先顺序和所分配的显示模式显示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的电梯标识。
另外,根据实施例,提供了例如一种用于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软件代码部分以便当所述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上面定义的方法的步骤。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在其上存储软件代码部分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此外,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直接加载到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中,或者借助于上传、下载和推送步骤中的至少一个经由网络可发送。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仅作为示例,其中:
图1示出了图示可实现实施例的某些示例的电梯系统的配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示可实现实施例的某些示例的电梯系统的配置的细节的图;
图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的电梯监视系统的配置的电路框图;
图4a至4d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的操作终端上的显示的示例;
图5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的在电梯监视系统的控制设备中实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和
图6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的电梯监视系统的控制设备的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使用作为可应用实施例的电梯系统的示例的、结合图1描绘和解释的电梯系统来描述不同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实施例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具有不同类型的驱动单元的其他种类的电梯系统或升降机,例如电动电梯系统、液压电梯系统、齿轮齿条电梯系统等,其中通过在对应数量的电梯竖井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梯多个层站(即两层或更多层)是可到达的。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适用于各种不同种类的电梯系统,例如牵引电梯、卷绕电梯、液压电梯,以及不同种类的悬挂/绕绳配置。
应注意,以下示例和实施例应仅理解为说明性示例。虽然说明书可能在一些位置提及“一”、“一个”或“某些”示例或实施例,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个这样的提及都涉及相同的示例或实施例,或者该特征仅适用于单个示例或实施例。还可以组合不同实施例的单个特征以提供其他实施例。此外,类似“包含”和“包括”的术语应该被理解为不将所描述的实施例限制为仅由那些已提到的特征组成;这些示例和实施例还可以含有未具体提到的特征、结构、单元、模块等。
所描述的电梯系统的一般元件和功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所述一般元件和功能的细节也取决于电梯系统的实际类型,因此这里省略其详细描述。然而,应注意,可以在电梯系统中利用除了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的那些设备和功能之外的一些附加设备和功能。
此外,电梯系统元件,具体地是操作元件、控制元件或传感器,以及如这里所述的对应的功能,以及其他元件、功能或应用可以通过使用软件来实现,例如通过用于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和/或通过硬件来实现。为了执行它们各自的功能,对应地使用的设备、元件或功能可以包括控制、处理和/或通信/信令功能所需的一些部件、模块、单元、组件等(未示出)。这样的部件、模块、单元和组件可以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器单元,处理器或处理器单元包括用于执行指令和/或程序、和/或用于处理数据的一个或多个处理部分,用于存储指令、程序和/或数据以及用作处理器或处理部分等的工作区域的存储或存储器单元或部件(例如ROM、RAM,EEPROM等),用于通过软件(例如软盘、CD-ROM、EEPROM等)输入数据和指令的输入或接口部件,用于向用户提供监视和操纵可能性的用户界面(例如屏幕、键盘等),用于在处理器单元或部分的控制下建立链接和/或连接的其他接口或部件(例如,有线和无线接口部件等)等。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处理部分不应当仅被视为表示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的物理部分,而是还可以被视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进行的所提及的处理任务的逻辑划分。
图1示出了说明可实现实施例的某些示例的电梯系统的配置的示意图。应注意,实施例的示例不限于具有如图1所示的电梯或操作终端的数量和类型的电梯系统结构。而是,电梯或操作终端的数量和类型、对应的功能和结构可以与图1中指示的结构不同,即,可以实现或呈现比图1中所示的那些更多(或更少)的对应的电梯或操作终端。
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建筑物的电梯大厅区域的楼层平面图。参考标记30表示各个电梯(即对应的电梯轿厢和竖井),其允许在建筑物的不同楼层之间行驶。在图1的示例中,示出了六个电梯A至F。可以单独控制和驱动电梯中的每一个,但是也可以将电梯A至F中的两个或更多个组合成以协调方式动作的电梯组。电梯A至F的范围可以相同,即所有电梯到达同一楼层,或彼此不同,即电梯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梯仅到达比电梯中的其他电梯更低的楼层。
参考标记20表示操作终端或DOP。操作终端20位于电梯大厅中的固定地点,例如,在大厅区域的入口点处,或者与电梯30中的一个或多个(全部)相邻。操作终端20对例如目的地呼叫电梯系统实现有用,并且允许用户例如借助于对应的输入部件来呼叫朝向期望目的地的电梯轿厢,输入部件例如键盘、按钮和/或收发器系统(在使用RFID卡等的情况下)。此外,提供诸如屏幕之类的显示器以便向用户提供信息,例如电梯30中的特定一个的标识(ID)(即电梯ID,例如“A”到“F”)的指示。应注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中可应用的操作终端的数量不限于图1中所指示的数量。例如,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处提供一个或三个或更多个终端20。此外,还可以应用操作终端的分开配置,即,在与输入部件不同的位置处提供显示器(例如,中央显示屏和分离的呼叫按钮或终端,等等)。
参考标记10表示控制设备,其表示电梯控制子系统的一部分并且用于监视电梯30的操作并且用于经由操作终端20的显示器向用户提供信息。
应注意,图1中所示的电梯系统可以包括除图1中所示的那些之外的附加部分,其可以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某些示例。例如,可以提供允许检测大厅中的人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例如视频系统、重量传感器等,借助传感器可以确定等待一个或多个电梯的乘客的数量。
图2示出了说明可实现实施例的某些示例的如图1中所示的电梯系统的配置的细节的图。
具体地,图2示出了电梯30中的一个和操作终端20,操作终端20位于大厅中的地点的对应支撑件25上,以便可由用户以舒适的方式操作。
在电梯入口处(由图2中的门指示),提供电梯ID 31(这里电梯ID为“A”)以便允许正确识别电梯中的每个。参考标记32表示目的地指示显示器。例如,目的地指示显示器示出电梯轿厢行驶向的楼层。可替代地或另外地,目的地指示显示器也可能示出指示电梯30的操作模式的信息,例如,往返模式(借助“Sh”等)。
在操作终端20中,示出了显示部件21和操作输入部件22。显示部件21例如是LCD(液晶显示器)等,其允许在显示器上显示各种信息。操作输入部件22包括例如键盘、读卡器、按钮等,其允许用户输入例如他希望借助电梯30去往的目的地。
如上所述,例如在建筑物的行程高峰时段期间使用往返模式。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例如,假定电梯B、D和F被设置为往返模式并且仅在两个预定义的楼层之间行驶。通常,操作终端20示出电梯正处于往返模式。
但是,例如,当在整个大厅中大量电梯可用时,操作终端20和对应的电梯轿厢之间的步行距离也可能很大,因此对于普通乘客需要特定量的时间才能到达电梯。到达电梯所需的时间也表示乘客在大厅中出现的时间,这将被考虑用于稍后描述的拥挤因子(crowdedness factor)。
在图1中,距离(以及因此到达电梯需要的时间和/或乘客在大厅中的时间)由从左侧操作终端20到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B、D、F中的每个的对应的虚线箭头指示,其中不同的时间分别由T4、T5和T6表示。例如,时间可以通过实验确定,或者通过使用普通用户的假定步行速度和终端与电梯门之间的测量距离来计算。
由于所需的时间T4到T6,不能确定每个乘客及时到达电梯,例如,如果电梯轿厢已经在这个楼层并且打算在往返模式下开始行驶向另一个楼层。因此,用户可能错过将离开的电梯并且不得不返回操作终端20以检查下一个将离开的往返电梯轿厢。这增加了大厅中的拥挤因子,因为用户不必要地留在大厅中。
为了克服这一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提供了用于通过避免无法及时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的情形来提高使用诸如图1所示的电梯系统的效率和使用这种电梯系统时的用户体验的措施。另外,提出了允许通过将他们适当地指引到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来减少大厅中的人数的措施,这例如在电梯使用的高峰时间的情况下是有用的。
具体地,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操作终端20(或对应的可用的显示部件)被配置为显示在下一次离开的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例如,多达三个电梯)的多个指示。电梯的显示顺序以考虑了可以观看显示器的位置(例如,操作终端20的位置)与对应的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的电梯轿厢的入口之间的步行距离和/或所需时间的方式设置。因此,系统被配置为以适当的顺序向用户显示所有接下来离开的电梯,其中可以根据加权因子等(稍后描述)以适当的方式设置所示电梯的顺序。例如,如果到达第一个所示电梯所需的时间不够(或被认为是不够的),则用户可以直接决定前往另一个电梯而无需进行另一次呼叫。另一方面,系统能够以可以减少大厅中的行人流量的方式指引大厅中的人流,,这在高峰期或繁忙期尤其有效。
也就是说,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操作终端20通过指示对应的电梯ID示出例如三个下一次将出发或抵达的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例如,如图1所指示的,假定电梯“B”的出发(或抵达)时间为T1,假定电梯“F”的出发(或抵达)时间为T2,并且假定电梯“D”的出发(或抵达)时间为T3。根据出发(抵达)时间和表示从用户的当前位置(即操作终端位置)到被提及的电梯的相应的门的不同步行时间的参数(即图1中的T4到T6)来设置正使用的对应的电梯ID的显示顺序和显示形式(也被称为显示模式)。在此基础上,计算正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的优先顺序,优先顺序继而用于确定电梯ID的显示顺序和形式。
例如,在显示器的最左侧示出提供到出发的最短时间段(即,对于用户行走可用的最短时间)的电梯,同时在显示器的最右侧显示提供到出发的最长时间段(即,对于用户行走可用的最长时间)的电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可以示出提供中间结果的电梯。
根据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示例,显示模式还可以考虑对应电梯的不同状态。例如,当假定用户从操作终端步行时间不够时,例如,由于电梯即将在近期关门出发并且距离太大而不能在通常的时间内到达该电梯,因此,可以在颜色或对比度上改变对应的电梯ID的指示,例如,它可以逐渐变暗。此外,在电梯当前正在接近该楼层并且即将打开门以允许进入其内部的情况下,可以相应地改变电梯ID的指示,例如,借助于模拟开门等的动画图标。
因此,乘客在行程高峰时段更容易进入电梯,并且乘客可以从终端显示器容易地看到哪些电梯是下一个将离开的电梯。
根据实施例的某些进一步的示例,电梯系统以及因此在其中实现的控制方法被配置为考虑操作终端处的指示中的附加因子。例如,在人数(或电梯系统的用户的数量)高的时间段的情况下,这也被称为高峰时间或繁忙时间,不仅考虑用户在合适时间内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也以适当的方式指引大厅里的人流。
例如,假定图1中用户位于左侧终端20处,并且下一个可用的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将是电梯“F”的情况。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要穿过的距离很长。因此,作为步行者的用户留在大厅中的时间将是相当长的。当目前是大厅中有许多人的高峰时间时,表示大厅中人数的度量单位的拥挤程度(也称为拥挤因子)仍然很高或甚至增加,因为用户正在走过整个大厅。在拥挤因子太高的情况下,可能出现交通引导的问题,并且用户体验恶化。此外,当拥挤因子太高时,可以改变到达特定电梯所需时间的计算基础,例如,因为用户穿过大量人员很困难。
在这种情形下,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采取额外的措施以允许减少(或至少不增加)拥挤因子,其中用户被引导到尽可能接近用户当前位置的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
例如,在对应的控制步骤中,确定大厅(即,为其提供操作面板的预定楼层)的拥挤因子,以确定在预定楼层中存在的人的数量。例如,拥挤因子的确定基于繁忙时段,繁忙时段可以是被指定为在大厅中具有大量人员的一天的时段;这基于例如统计数据。可替代地或另外地,可以使用基于实时的测量来确定拥挤因子,例如,通过使用从建筑物访问控制系统等接收的访问数据。
此外,例如从数据库或存储的数据获取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中的每一个与操作终端位置之间的距离。由于需要操作终端和电梯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到达电梯所需的时间,因此通常存在对应的数据。距离有相关性,因为它影响用户行走的时间并因此出现在大厅中,这促进了拥挤因子。
在拥挤因子高的情况下,例如超过预定阈值,通过将拥挤因子视为加权因子来计算用于指示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的优先顺序。作为一个示例,当超过阈值时,意味着达到了峰值时间,优先顺序考虑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与操作终端之间的距离。例如,在上面描述的例子中(基于图1),即使电梯“F”是用户可以及时到达的电梯,所示的优先顺序指示例如电梯“B”的另一个电梯作为最优选的电梯,因为距离更短。因此,根据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示例,当要考虑拥挤因子时,优选顺序的计算将操作终端和所提及的电梯之间的距离视为加权因子,并且指示例如最接近操作终端的电梯。
应注意,优先顺序的计算是灵活的。例如,拥挤因子可以用作触发器,以便切换到使用更短距离的电梯作为优选电梯的计算模式(即,当达到阈值时,距离支配优先顺序)。可替代地,基于拥挤因子的加权因子基于拥挤因子的大小逐渐增加(即,拥挤因子越高,距离对优先顺序的影响越大)。
此外,即使优先顺序由距离支配,也可以仍然考虑各个电梯的出发时间。例如,如果最接近操作终端20的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B”刚刚离开并因此需要很长的等待时间,则结果将是用户在大厅中出现较长的时间段,并且因此拥挤因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比电梯“B”更远的另一个电梯(例如电梯“D”)也将是更好的选择,因为用户可以更早地离开大厅。因此,根据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示例,当要考虑拥挤因子时,优先顺序的计算将操作终端和所提及的电梯之间的距离以及各个电梯的出发时间视为加权因子。
换句话说,当要考虑拥挤因子时,例如,为了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大厅中的客流量,拥挤因子越高,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与操作终端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加权因子越大,其中当距离越短时用于距离的加权因子越高。
应注意,在大厅中提供了多于一个操作终端的情况下,根据实施例的示例,每个终端显示器以适合于操作终端的位置的顺序示出电梯ID的对应的指示。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当考虑右侧的操作终端20时,取决于对应的步行时间与电梯B、D和F的出发/抵达时间之间的关系,显示内容可以与左侧的操作终端的显示内容不同。
图3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的电梯监视系统的配置的电路框图。
图3所示的电梯监视系统包含控制元件或功能(控制器)10,其负责实行对于监视电梯操作并在操作终端20上提供用于显示器的内容所需的处理。为此,控制器10连接到电梯30中的每一个,以便至少为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获得数据。数据包括例如电梯轿厢的位置和驱动信息以便确定抵达电梯大厅的时间、诸如开门或关门操作的状态信号、指示电梯轿厢的负载状况的负载信息等。对应的数据可以例如从各个电梯的控制部分提供,或者从操作相关的信令中导出,并且经由例如控制器局域网(CAN)、无线(例如无线电)连接等的适当的链路发送到控制器10。
控制器10还例如借助于诸如控制器局域网(CAN)、无线(例如无线电)连接等的适当的链路,连接到操作终端20。控制器10将数据发送到操作终端20以便显示信息,例如关于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的数据。另一方面,数据可以从操作终端20发送到控制器10,诸如目的地请求数据、用于确定期望目的地的用户的标识数据等。
参考标记40表示在电梯大厅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其例如经由局域网(CAN)、无线(例如无线电)连接等连接到控制器10。传感器40可以包括可用于检测和识别电梯大厅中和/或电梯大厅的特定区域中的人或人数的各种传感器类型,例如视频传感器(摄像机)、红外传感器、雷达传感器、地板中的重量传感器等。来自传感器40的数据可以由控制器10处理,作为在优先顺序的计算中的又一因素,如下面所描述的。
参考标记50表示经由控制器局域网(CAN)、无线(例如无线电)连接等连接到控制器10的数据库或存储器。例如,数据库50存储例如用于往返模式的设置,诸如用于往返模式的目的地设置(即起始楼层和终止楼层)、用于往返模式的时间间隔设置(例如,预设的在楼层处的停留时间),电梯轿厢配置数据(电梯轿厢的尺寸/容量等),电梯分组信息(例如,哪些电梯被设置为往返模式)等。例如,数据被发送到控制器10,以便在优先顺序的计算中使用它们。
接下来,描述与上面关于图1至图3描述的电梯监视系统的操作有关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其中还参考了图4a至图4d,图4a至图4d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的操作终端上的显示的示例。
作为第一配置示例,假定存在预设数量的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例如,来自总共六个电梯中的三个电梯,例如图1中的电梯B、D和F,其中每个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连接相同的两个楼层,例如底层和第10层),并且提供了一个操作终端(例如,图1中的左侧终端20)。例如,控制器10例如通过将从电梯轿厢的当前位置到电梯大厅的时间(对应于抵达时间)与被设置为在电梯大厅处的停留时间的时间间隔相加来计算例如处于往返模式的三个电梯中的每个的出发时间T1到T3。然后,例如在通过实验等取得的存储信息的基础上确定用户从操作终端到电梯B、D和F的相应入口所需的时间,由T4至T6表示。然后,计算电梯B、D、F的优先顺序,例如,通过从T1中减去T4、从T3中减去T5并从T2中减去T6。得到的差值越小,在优先顺序中的等级越高。当然,系统考虑差值的积极结果,因为否定结果将表明出发时间在电梯能够到达之前。例如,优先顺序计算的结果是电梯B首先抵达并且用户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内到达,而电梯F此后抵达并且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内到达(即使它距离最远)。确定电梯D作为最后一个到达电梯大厅,并因此在优先顺序中具有最低等级。
优选顺序计算的结果以例如图4a中所示的方式显示在操作终端20(即显示部件21)上。具体地,根据其在优先顺序中的等级,为每个电梯B、D、F分配相对应的显示模式。显示模式例如定义电梯ID在显示屏上的位置和电梯ID的尺寸。如图4a所示,具有最高等级的电梯(即电梯B)与其他电梯相比显示在最高位置并且具有最大尺寸。电梯F以中间尺寸显示在中间位置,而电梯D以最小尺寸显示在最低位置。可替代地,位置可以横向排列(最高等级的电梯在最左边位置上等),或者尺寸可以用不同颜色替换(例如红色、黄色和绿色等,红色用于最高等级的电梯)。
类似于第一配置示例,在第二配置示例中,假定存在预设数量的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例如,来自总共六个电梯的三个电梯,例如图1中的电梯B、D和F),但是提供了多于一个的操作终端,例如两个终端(图1中的左侧和右侧终端20)。控制器10再次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三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出发时间T1至T3。然后,例如在通过实验等取得的存储信息的基础上确定用户从操作终端20中的每一个到电梯B、D和F的相应入口所需的时间(其中仅显示针对左侧终端的T4至T6)。然后,对终端20中的每一个计算电梯B、D、F的优先顺序,例如,通过从出发时间中减去用户所需的相应时间。同样,得到的差值越小,用于对应终端20的优先顺序中的等级越高。然后,优选顺序计算的结果以例如图4a中所示的方式显示在对应的操作终端20(即显示部件21)上(可能具有不同的顺序,取决于优先顺序计算的结果)。此外,在确定电梯对于用户变得无法到达的情况下,从显示屏幕丢弃或取消电梯ID,并且通过计算电梯的新的优先顺序来获得新的显示内容。
图4b中图示的第三配置示例基于例如第一或第二配置示例。这里,显示模式由以下特征补充:当确定用户可能无法在合适时间内到达对应的电梯时,改变电梯ID的指示。例如,控制器不断地监视电梯的状态,并且当确定从电梯的出发时间(例如电梯B的时间T1)减去用户所需的时间(例如,时间T4)的结果等于或小于预设阈值(例如,等于时间T4加上恒定的时间因子)时,假定用户可能无法以适当的方式到达所提及的电梯。这通过改变电梯ID221的显示(例如图4b中的“B”)来指示,例如,通过逐渐变暗(对比度变化)、通过闪烁或通过其他颜色变化。换句话说,电梯ID的显示模式适合于对应电梯的变化状态。
在图4c中图示的第四配置示例基于例如第一到第三配置示例中的任何一个。这里,显示模式由以下特征补充:当确定电梯轿厢正在接近电梯大厅楼层和/或开始打开门时改变电梯ID的指示。例如,控制器不断地监视电梯的状态,并且当确定电梯轿厢即将打开进入其客舱的通道时,通过改变电梯ID的显示(例如图4c中的“B”)来指示,例如添加开门的动画222等。换句话说,电梯ID的显示模式适合于对应电梯的变化状态。
在图4d中图示的第五配置示例基于第一到第四配置示例中的任何一个。这里,假定多于一个目的地用于往返模式。例如,一组电梯用于到第一目的地(例如,底层和第10层)的往返模式,其可以由电梯B、D和F表示,而例如可以由图1中的电梯A、C和E表示的另一组电梯用于到第二目的地(例如,底层和第20层)的往返模式。应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存在多于六个电梯,以便使数个电梯可用于标准操作模式。控制器10计算各组的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中的每一个的出发时间,并确定用户从对应的操作终端到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相应入口所需的时间。然后,例如以如上面所描述的方式计算每组电梯(即用于目的地2的电梯B、D、F和用于目的地1的电梯A、C、E)的优先顺序。然后优选顺序计算的结果以例如图4d所示的方式显示在操作终端20(即显示部件21)上,即对应地指示用于每个目的地的每组电梯。
应注意,在基于操作终端20和电梯之间的距离确定优先顺序的情况下,优先顺序计算的结果以适合的方式显示在操作终端20(即显示部件21)上。
此外,应注意,除了上述配置示例之外,还可以实现其他配置示例。
例如,可以实现用于引导客流量的附加措施。在这种情境下,从图3中所示的其他传感器40取得的数据可以用于确定已经在特定电梯的入口点处等待的乘客的数量。如果等待乘客的数量高于预设阈值,可以假定由于容量限制,新乘客将不会在该电梯中找到地方。因此,在优先顺序的当前计算中抑制或丢弃对应的ID而不是在操作终端20中指示该电梯,并且在优先顺序中的最高等级的位置上显示另一电梯ID。
此外,当显示推荐电梯时,可以考虑在操作终端20处(即在输入部件22处)输入的数据。例如,如果用户手动输入所需目的地(例如通过键盘输入)或通过RFID卡等(从中确定用户属于哪个目的地)识别自己,则可以选择正确的一组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在操作终端上显示。例如,代替于如图4d中所示的显示所有具有对应目的地的往返组,使得操作终端20仅显示所选择的一组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例如,当提供具有相应操作终端的多个访问门以便访问电梯大厅等时,这可能是有用的,其中每个用户可以获得对适当的电梯的个性化推荐。
图5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的在电梯监视系统的控制设备中实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具体地,根据图5的示例与由图3的控制器10在如图1所描绘的电梯系统中使用时实行的步骤有关。
在S100中,监视多个电梯,其中多个电梯中的至少两个被设置为往返模式,在往返模式中对应的电梯在两个预定义的楼层之间行驶。
在S110中,计算在预定楼层(例如,电梯大厅所在的楼层)处的、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时间和出发时间中的至少一个。例如,这通过使用从每个电梯接收的数据来完成。例如,通过将抵达时间和估计的停止时间段相加来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每个电梯的电梯轿厢的出发时间。
在S120中,确定用户从操作终端位置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当在不同位置处放置多个操作终端时,分别为操作终端中的每一个确定用户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每一个所需的时间。然后,当计算了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的优先顺序时,为多个操作终端中的每一个计算优先顺序。
在S130中,基于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和/或出发时间以及用户从操作终端位置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来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的优先顺序。
在优先顺序的计算中,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例如,通过用户手动输入或ID卡数据)接收并处理对电梯运输的特定目的地的请求。这在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的优先顺序时被考虑,即仅使用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中的那些行驶到所请求的目的地的电梯。
可替代地或另外地,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例如,从传感器40)接收并处理与已在等待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中的每一个的人数相关的附加信息。在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电梯的优先顺序时,对于优先顺序(或显示)只考虑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中的那些已在等待的人数小于预设限制数量(例如基于容量限制)的电梯。
可替代地或另外地,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当计算了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的优先顺序时,从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和/或出发时间中减去用户从操作终端位置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根据对应的结果设置电梯在优先顺序中的等级,即,减法产生的差值越小,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在优先顺序中的等级越高。此外,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当由减法产生的差值小于预定值时,从优先顺序中取消对应的电梯,或者改变处理以便改变用于该电梯的显示模式的颜色和对比度设置中的至少一个。
可替代地或另外地,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确定用于预定楼层的拥挤因子,其中拥挤因子定义在预定楼层中存在的人数。另外,确定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和操作终端位置之间的距离。然后,当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的优先顺序时,拥挤因子和距离被视为加权因子,其中拥挤因子越高,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和操作终端位置之间的距离的加权因子越高,其中当距离越短时,用于距离的加权因子越高。
在S140中,根据优先顺序,为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中的每一个分配多个显示模式中的一个。例如,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确定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操作的状态(例如,开始出发、开始开门等),其中根据所确定的状态调整显示模式。
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多个显示模式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于屏幕上的电梯标识指示的显示位置、电梯标识指示的尺寸、电梯标识指示的静态对比度、电梯标识指示的可变对比度、电梯标识指示的静态颜色、电梯标识指示的可变颜色、以及电梯操作状态的指示中的至少一个的特定设置。具有第一设置的第一显示模式被分配给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中在优先顺序中具有最高等级的电梯。具有除第一设置之外的另一设置的其他显示模式被分配给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中的其他电梯。
在S150中,在操作终端上使得通过使用分配的显示模式根据优先顺序显示电梯标识。
图6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的控制设备的配置的图,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实现用于监视如结合实施例的示例中的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电梯系统的步骤。应注意,包含图1和图2中的控制器10的功能的控制设备10还可以包括除了下面描述的那些之外的元件或功能。此外,尽管参考了诸如控制器的设备,该设备或功能也可以是具有类似任务的另一设备或功能,例如芯片组、芯片、模块、应用程序等,也可以是控制器的一部分或作为单独的设备附接到控制器等。应当理解的是,每个块及其任何组合可以通过各种部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例如硬件、软件、固件、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或电路。
图6中所示的控制设备10可以包括处理电路、处理功能、控制单元或处理器101,诸如CPU等,其适合于运行由与控制步骤相关的程序等给出的指令。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专用于如下面所描述的特定处理的一个或多个处理部分或功能,或者处理可以在单个处理器或处理功能中运行。用于运行这种特定处理的部分也可以作为离散元件提供,或者在一个或多个其他处理器、处理功能或处理部分内提供,例如在诸如CPU的物理处理器中或在一个或多个物理或虚拟实体中。参考标记102和103表示连接到处理器或处理功能101的输入/输出(I/O)单元或功能(接口)。例如,I/O单元102可以用于与如结合图2所描述的诸如电梯或传感器的元件或功能通信。例如,I/O单元103可以用于与如结合图2所描述的诸如操作终端的元件或功能通信。I/O单元102和103可以是包括朝向若干元件的接口或通信装置的组合单元,或者可以包括具有用于不同元件的多个不同接口的分布式结构。参考标记104表示可用于例如存储将由处理器或处理功能101运行的数据和程序和/或作为处理器或处理功能101的工作存储的存储器。应注意,存储器104可以通过使用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存储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部分来实现。
处理器或处理功能101被配置为运行与上面所描述的监视和显示步骤有关的处理。具体地,处理器或处理电路或功能101包括以下子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子部分105是可用作用于确定电梯轿厢的抵达/出发时间的部分的处理部分。部分105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根据图5的S110的处理。此外,处理器或处理电路或功能101可以包括子部分106,其可用作用于确定用户到达电梯所需时间的部分。部分106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根据图5的S120的处理。另外,处理器或处理电路或功能101可以包括子部分107,其可用作用于确定电梯的优先或优先顺序的部分。部分107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根据图5的S130的处理。此外,处理器或处理电路或功能101可以包括可用作用于分配显示模式的部分的子部分108。部分108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根据图5的S140的处理。此外,处理器或处理电路或功能101可以包括可用作用于显示处理的部分的子部分109。部分109可以被配置为执行根据图5的S150的处理。
应注意,根据实施例的某些进一步的示例,上述措施的变化是可能的。例如,操作终端可以仅具有显示功用,而不是操作终端包含显示部件和输入部件两者。
另外,根据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提供了一种设备,其包含至少一个处理电路,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存储将由处理电路运行的指令的存储器,其中,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指令被配置为利用至少一个处理电路,使得所述设备至少:监视多个电梯,其中多个电梯中的至少两个被设置为往返模式,在往返模式中对应的电梯在两个预定义的楼层之间行驶;计算在预定楼层处的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时间和出发时间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用户从操作终端位置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基于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和/或出发时间以及用户从操作终端位置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的优先顺序;根据优先顺序,将多个显示模式中的一个分配给处于往返模式的至少两个电梯中的每一个;并且使得通过使用所分配的显示模式根据优先顺序显示电梯标识。
此外,根据实施例的某些其他示例,在上面定义的设备中,至少一个存储器和指令还可以被配置为利用至少一个处理电路使得设备实行在上述方法中定义的处理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根据结合图5描述的方法。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的某些示例,提供了当使用具有多个电梯(其中某些电梯以所谓的往返模式操作)的电梯系统时允许提高效率和用户体验的步骤和元件。借助于上述所提出的步骤和元件,可以在行程高峰时段支持乘客进入正确的电梯,其中乘客可以容易地从终端显示器辨别哪些电梯是在范围内的下一个将离开的电梯。
另外,可以对大厅中的拥挤因子作出反应,并且以这样的方式引导用户:他/她不会在大厅中停留不必要的长时间。借助于所提出的措施,可以通过适当地将他们指引到处于往返模式的电梯来减少出现在大厅中的人数,这例如在电梯使用的高峰时间的情况下是有用的。而且,当选择最近的电梯而不是具有最短等待时间的电梯时,使用户更容易找到正确的电梯,尤其是在拥挤的大厅中。
而且,实施例的示例易于实现。例如,当使用现有的传感器显示屏时,不需要安装额外的元件。此外,还可以修改已安装的电梯系统,例如,通过提供连接到控制器的外部或中央显示屏,以允许本发明的应用。
应当认识到:
-适合于实现为软件代码或其部分并且使用处理器或处理功能运行的实施例与软件代码无关,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或未来开发的编程语言来规定,例如,诸如面向对象-C、C、C++、C#、Java、Python、Javascript、其他脚本语言等的高级编程语言,或诸如机器语言或汇编程序的低级编程语言;
-实施例的实现与硬件无关,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或未来开发的硬件技术或这些技术的任意混合来实现,例如微处理器或CPU(中央处理单元)、MOS(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互补MOS)、BiMOS(双极MOS)、BiCMOS(双极CMOS)、ECL(发射极耦合逻辑)和/或TTL(晶体管-晶体管逻辑);
-实施例可以实现为单独的设备、装置、单元、部件或功能,或者以分布式方式实现,例如,可以在处理中使用或共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处理功能、或者可以在处理中使用和共享一个或多个处理区域或处理部分,其中一个物理处理器或多于一个的物理处理器可以用于实现专用于所描述的特定处理的一个或多个处理部分;
-设备可以通过半导体芯片、芯片组或包括这种芯片或芯片组的(硬件)模块来实现;
-实施例也可以实现为硬件和软件的任何组合,例如ASIC(专用IC(集成电路))组件、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组件或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组件;
-实施例还可以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其中具有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介质,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适于执行如实施例中所述的过程,其中计算机可用介质可以是非暂时性介质。
尽管本文之前已经参照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4)

1.一种方法,包括:
监视(S100)多个电梯(30),其中所述多个电梯(30)中的至少两个(B,D,F)被设置为往返模式,在往返模式中对应的电梯(B,D,F)在两个预定义的楼层之间行驶;
计算(S110)在预定楼层处的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时间和出发时间中的至少一个;
确定(S120)用户从操作终端位置(20)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
基于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和/或出发时间以及用户从所述操作终端位置(20)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计算(S130)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的优先顺序;
根据所述优先顺序,将多个显示模式中的一个分配给(S140)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以及
使得通过使用所分配的显示模式根据所述优先顺序显示(S150)电梯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计算(S110)在预定楼层处的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出发时间时,使用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的估计的停止时间段。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考虑放置在不同位置处的多个操作终端(20),其中,当确定用户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时,确定从所述多个操作终端(20)中的每一个的时间,并且当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的优先顺序时,计算用于所述多个操作终端(20)中的每一个的优先顺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和处理对电梯运输的特定目的地的请求;以及
当计算(S130)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的优先顺序时,仅考虑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那些行驶向所请求的目的地的电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和处理与已在等待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的人数有关的附加信息;以及
当计算(S130)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的优先顺序时,仅考虑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那些已在等待的人数小于预设限制数量的电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当计算(S130)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的优先顺序时,从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和/或出发时间中减去用户从所述操作终端位置(20)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
其中,减法产生的差值越小,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在所述优先顺序中的等级越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由减法产生的差值小于预定值时,从所述优先顺序中取消对应的电梯或开始用于改变用于所述显示模式的颜色和对比度设置中的至少一个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用于所述预定楼层的拥挤因子,其中所述拥挤因子定义在所述预定楼层中存在的人数;以及
确定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与所述操作终端位置(20)之间的距离;
其中,当计算(S130)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的优先顺序时,将所述拥挤因子和所述距离视为加权因子,其中所述拥挤因子越高,则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与所述操作终端位置(20)之间的距离的加权因子越高,其中当所述距离越短时,用于距离的加权因子越高。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的电梯操作状态,以及
根据所确定的状态调整显示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多个显示模式中的每一个包括用于屏幕上的电梯标识指示的显示位置、电梯标识指示的尺寸、电梯标识指示的静态对比度、电梯标识指示的可变对比度、电梯标识指示的静态颜色、电梯标识指示的可变颜色、以及电梯操作状态的指示中的至少一个的特定设置,
其中,具有第一设置的第一显示模式被分配给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在优先顺序中具有最高等级的电梯,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设置不同的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显示模式被分配给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其他电梯。
11.一种设备(10),被配置为监视多个电梯(30),其中所述多个电梯(30)中的至少两个(B,D,F)被设置为往返模式,在往返模式中对应的电梯(B,D,F)在两个预定义的楼层之间行驶,所述设备包括:
用于计算在预定楼层处的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时间和出发时间中的至少一个的部件(105);
用于确定用户从操作终端位置(20)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的部件(106);
用于基于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和/或出发时间以及用户从所述操作终端位置(20)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来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的优先顺序的部件(107);
用于根据所述优先顺序将多个显示模式中的一个分配给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的部件(108);以及
用于使得通过使用所分配的显示模式根据所述优先顺序显示电梯标识的部件(109)。
12.一种电梯系统,包括:
多个电梯(30),其中所述多个电梯(30)中的至少两个(B,D,F)被设置为往返模式,在往返模式中对应的电梯(B,D,F)在两个预定义的楼层之间行驶:
至少一个操作终端(20),包括用于显示与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有关的信息的显示器(21);
控制器(10),被配置为
计算在预定楼层处的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时间和出发时间中的至少一个;
确定用户从所述至少一个操作终端(20)的位置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
基于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的电梯轿厢的抵达和/或出发时间以及用户从所述操作终端位置(20)到达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所需的时间,计算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的优先顺序;以及
根据所述优先顺序,将多个显示模式中的一个分配给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中的每一个;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操作终端(20)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优先顺序和所分配的显示模式显示处于往返模式的所述至少两个电梯(B,D,F)的电梯标识。
13.一种用于计算机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软件代码部分以便当所述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在其上存储所述软件代码部分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和/或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直接加载到计算机的内部存储器中,或者借助于上传、下载和推送步骤中的至少一个经由网络可发送。
CN201880010372.9A 2017-02-07 2018-01-25 往返模式下的电梯监视 Active CN1102678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154915.7A EP3357850A1 (en) 2017-02-07 2017-02-07 Elevator monitoring in shuttle mode
EP17154915.7 2017-02-07
PCT/EP2018/051809 WO2018145909A1 (en) 2017-02-07 2018-01-25 Elevator monitoring in shuttle mod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267898A true CN110267898A (zh) 2019-09-20
CN110267898B CN110267898B (zh) 2021-01-12

Family

ID=57984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0372.9A Active CN110267898B (zh) 2017-02-07 2018-01-25 往返模式下的电梯监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8721B2 (zh)
EP (2) EP3357850A1 (zh)
CN (1) CN110267898B (zh)
MY (1) MY198038A (zh)
WO (1) WO201814590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1194A (zh) * 2020-01-30 2022-08-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升降机导向装置以及升降机导向方法
CN115043280A (zh) * 2022-06-02 2022-09-13 华升富士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群管理目的层站快速登记方法
CN114981194B (zh) * 2020-01-30 2024-06-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升降机导向装置以及升降机导向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30997A1 (en) * 2018-10-26 2020-04-30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ervice request using user device with filtered destination floor selection
US11685631B2 (en) * 2019-05-31 2023-06-27 Otis Elevator Company Video analytics based advanced elevator dispatching
EP3875416A1 (en) * 2019-12-20 2021-09-08 Otis Elevator Company Control for shuttle elevator groups
TWI780463B (zh) * 2020-08-03 2022-10-11 遠東科技大學 非接觸的人流與足跡管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1982C (zh) * 2001-06-29 2005-03-09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由具有至少两个电梯组的电梯设备中选出最有利的电梯的方法
US20070039785A1 (en) * 2005-08-19 2007-02-22 Thyssen Elevator Capital Corp. Twin elevator systems
CN102482048A (zh) * 2009-09-11 2012-05-3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运行电梯设备的方法
CN103420233A (zh) * 2012-05-18 2013-12-04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US20160167920A1 (en) * 2014-12-10 2016-06-16 Thyssenkrupp Elevato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vator ca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19105B (fi) * 2007-03-26 2008-07-31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mä
US20130126277A1 (en) * 2011-11-21 2013-05-23 Steven Elliot Friedman Timer for shabbat elevator
EP2597063A1 (en) * 2011-11-22 2013-05-29 Inventio AG Elevator reservations using destination arrival time
JP6239892B2 (ja) * 2013-08-06 2017-11-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1982C (zh) * 2001-06-29 2005-03-09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由具有至少两个电梯组的电梯设备中选出最有利的电梯的方法
US20070039785A1 (en) * 2005-08-19 2007-02-22 Thyssen Elevator Capital Corp. Twin elevator systems
CN102482048A (zh) * 2009-09-11 2012-05-30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用于运行电梯设备的方法
CN103420233A (zh) * 2012-05-18 2013-12-04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群管理控制装置以及群管理控制方法
US20160167920A1 (en) * 2014-12-10 2016-06-16 Thyssenkrupp Elevator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levator car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1194A (zh) * 2020-01-30 2022-08-3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升降机导向装置以及升降机导向方法
CN114981194B (zh) * 2020-01-30 2024-06-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升降机导向装置以及升降机导向方法
CN115043280A (zh) * 2022-06-02 2022-09-13 华升富士达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群管理目的层站快速登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80162B1 (en) 2022-04-13
US20190337757A1 (en) 2019-11-07
EP3580162A1 (en) 2019-12-18
EP3357850A1 (en) 2018-08-08
WO2018145909A1 (en) 2018-08-16
US11958721B2 (en) 2024-04-16
CN110267898B (zh) 2021-01-12
MY198038A (en) 2023-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7898A (zh) 往返模式下的电梯监视
JP6742962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画像認識方法及び運行制御方法
US8439169B2 (en) Elevator group supervision controlling apparatus
RU2317242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лифтовой установкой, а также лифтов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1674995B (zh) 电梯组群管理控制装置
CN102431857B (zh) 电梯系统
CN105307963B (zh) 分派电梯的方法以及电梯系统
EP2733104B1 (en) Method, arrangement and elevator system
EP3231754B1 (en) Method, program and mobile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system
CA2472532C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operated with zoning and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JP663842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並びに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方法
JP4948547B2 (ja) エレベータ表示システム
JP2015048202A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6683181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21340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6079874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2015067371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JP662415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7259096B1 (ja) 乗り場行先階表示システム及び乗り場行先階表示方法
JP6897721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行先階登録装置
JP6997819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703247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JP456919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JP2017043486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及び群管理制御方法
JP2023136591A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